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贸易竞争力论文

时间:2023-03-23 15:08:35

导语:在贸易竞争力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贸易竞争力论文

第1篇

1出口市场占有率。服务贸易出口市场份额,即一个国家或地区服务出口额和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之比,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市场的比例。比率越高,出口竞争力越强。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很低。在1996年的0.013%,但只有0.11%,到2005年,一个小,但逐年稳步上升的趋势,2013年达到0.43%。如果其中一个最具竞争力的旅游和运输等行业,在其他行业,如金融、保险、咨询、计算机信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服务小世界出口份额。浙江省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主要集中在劳务输出、交通服务、旅游、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和其他地区的传统。

2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是指一个国家的商品出口占全国出口商品的总成本中所占的份额,和世界这类商品出口占的比例占总成本的商品出口世界各地。分析发现,RCA指数在1996-2013年浙江省低于最低标准是0.8,这一现象表明,浙江省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薄弱,这与浙江省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有关。

二、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变量的选择。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和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结合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可量化,可以正确反映了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因素的变量模型。服务贸易出口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的附加值服务,货物贸易出口,以1996-2013年的年度数据为初始数据集。

2.模型的建立。根据上文所确定的变量初步建立如下计量模型:(1)其中,SEt表示服务业的出口额,SVt表示服务业的增加值;GEt代表货物的出口额,SEt、GEt均按当年的平均汇率换算成人民币。

3.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由于经济时间序列数据经常表现出非平稳性,直接进行回归容易出现“伪回归”现象。因此,本文检验变量平稳性采用的是ADF检验法,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表中的n代表无常数项或无趋势项)。

三、结语

浙江服务业的发展,加快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的影响服务业发展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浙江省服务业跟上世界服务产业和服务市场的步伐,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提高服务贸易的技术水平,服务产业发展真正的基础建立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如运输、商务旅行等。

影响浙江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上述计量模型只是对部分因素进行了分析。综合考虑实证分析的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下列几条建议:

第一,发展浙江服务业,加快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的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影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服务行业的浙江省跟上世界的步伐服务行业和服务市场的变化,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提高服务贸易的技术等级、服务产业发展真正建立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的基础。

第二,加强协调,对服务贸易的支持,制造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竞争力。浙江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可以充分挖掘服务贸易商品贸易机会,加强支持服务的输出,帮助开发海外市场服务。

第2篇

1.1当今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

1994年4月,117个国家和地区在包括《服务贸易总协定》(简称GATS)在内的乌拉圭回合一揽子协议上签字。GATS于1995年1月1日与《建立WTO的协定》同时生效。GATS是服务贸易领域中形成的第一个全球性多边法律框架,借以在透明度和逐步自由化的条件下消除服务贸易壁垒,扩大国际服务贸易,促进贸易各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标志着WTO体制较以往的国际贸易体制更完善。

当今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最为活跃的领域,1980年到2006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从7674亿美元扩大到53304亿美元,期间增长了5.9倍。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份额从1980年15.7%上升到2006年的17.9%。同时,国际服务贸易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新兴服务业不断涌现,服务贸易的结构进一步调整

长期以来,服务贸易领域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业。随着全球新科技浪潮的推动发展,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到服务业上,计算机信息服务、咨询、金融等服务行业不断涌现并迅速扩张,世界服务贸易正逐渐由传统的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

(2)发达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地位逐渐上升

服务贸易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不平衡。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亚洲地区的服务贸易是世界上最具增长活力的地方,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服务贸易的平均增长率。而中国和印度的服务贸易增长速度快于其它亚洲地区。

(3)在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同时,服务贸易壁垒形式更为隐蔽,手段更加多样化

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浪潮下,各国在经济势力强的部门和经济状况良好的时期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而在幼稚产业或衰弱产业部门和经济窘迫的状况下实施保护主义政策。鉴于服务产品的非储存性,产销不可分离性,不容易监管等特殊性,各国都在保护着本国的安全,如限制外国服务提供者的数量,限制外商股权参与的比例,限制服务交易数量等。

1.2中国在世界服务贸易格局中的地位

国际服务贸易呈现以欧美为主的格局,发达国家在金融、电信、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贸易领域体现出更强的竞争优势。从单个国家来看,美国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出口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贸易盈余国。另外,在WTO公布的2006服务贸易出口排名数据当中,只有中国和印度是进入前十名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随着中国服务贸易的不断增长,其占世界服务贸易比重稳步上升。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达到914亿美元,排名第8位,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3%;在进口者排名中,中国位居第6,服务贸易进口额达到1003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3.8%。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市场高度集中,服务贸易进出口前十位伙伴国家(地区)占有3/4的份额。其中,中国香港、美国、日本为前三大服务贸易伙伴。

2波特“钻石模型”对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20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开尔.波特在《国家间的竞争优势》一文中对国家竞争优势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钻石模型”。波特指出,一国特定产业能否取得成功或者在国际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取决于四个关键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辅助产业的表现,以及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程度。这四项因素正像一颗钻石的四个基本面,通过紧密结合形成核心优势,构出了竞争环境所需的框架前提。此外,政府行为和机遇作为另外两个辅助因素影响着上述四个要素,也对产业国际竞争力产生着影响。

2.1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包括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基本要素主要有自然资源、地理条件、初级劳动力等。而高级要素有人力资本、知识和科学技术、服务业经营管理等。目前,我国自然资源和初级劳动力资源丰富,因此长期以来在国际旅游业、海洋运输业和劳务输出等资源和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产品的提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各服务业都在不同程度上缺乏高级资源要素。

服务消费在生产中完成,要求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存在某种形式的接触,这就对服务贸易的人员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当今世界服务业的竞争受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初级要素的影响越来越小的,反而对知识、人才、通信手段等高级要素依赖性却越来越大。国际服务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人力资本的竞争。中国的人力资本状况就不容乐观,尤其是新兴服务贸易行业和知识型服务业所需要的外向型高级人才紧缺,培养机制不够完善,这使得我国在当今世界服务贸易量大的金融、保险、咨询和专有技术等知识密集型的服务领域处于劣势地位。

2.2需求条件

一国服务贸易的扩张,必须基于充足的国内需求。波特的理论进一步强调了国内需求对竞争优势的获取所起的推动作用。本国的需求会推动产品质量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改进,服务生产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市场国际化随之加快,国际竞争力才会不断提高。

在我国,以保险为例,由于保险种类有限,公民的保险意识较差,随着金融服务市场逐步开放,外资保险公司不仅带来了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也带来了崭新的保险理念和众多的保险产品,这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消费者的保险知识,刺激了他们对多功能保险产品和高层次保险服务的需求。作为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足够大的市场容量,这是其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有利条件。

2.3相关和辅助产业

相关和辅助产业为主导产业提供投入的国内产业,其发达和完善程度关系着主导产业的产品成本、品质和信息交流,从而影响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一国的服务业就是一个大的关联行业群。如运输业的发展无疑会推动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而电信业的发展更是金融、保险和咨询业发展的基础。

我国服务贸易的支柱为运输和旅游项目,以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的服务行业国际竞争力较强,知识、技术密集型的金融、保险等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比较落后。服务市场结构过于单一,必然导致对某一市场的过度依赖,一旦该地区发生经济波动就会对我国的服务贸易形成巨大冲击。在国内地区结构观看,沿海地区由于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较发达的经济体系,服务贸易规模较大,在运输、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领域有较明显的优势。中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其现有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服务贸易所占的份额极小。

2.4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程度

国内竞争程度高的国家,企业所受压力大,技术改进与服务创新的要求迫切,有利于建立国际竞争优势。纵观我国国内各服务企业,意识较为封闭与落后,甚至一些大型企业眼光仍然停留在国内,尚未实施跨国经营企业。另外,我国服务业长期处于一种竞争不充分的状态下,垄断经营现象严重,缺乏合理的市场竞争。如邮电部长期以来对我国基础电信业的垄断;即使有外资银行的加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对我国商业银行服务业的垄断等。这种垄断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服务业以及企业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由于服务领域总体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影响了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制度的引进,阻碍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另外,政府拟定政策制度,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执行,而往往许多自然垄断的行业由政府垄断经营,其管制表现在对某行业的人为进入壁垒,过多的行业准入限制,遏制了服务业的充分发展。因此,大部分主要以国有成分为主的中国服务领域,缺少必要的市场竞争,降低了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尽管一些服务部门在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但要真正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同样会受到较严重的冲击。

2.5政府行为和机遇

当今社会,政府的作用日益重要。政府要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引入外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完善管理制度等优点,为我国服务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环境,促进企业的发展进步。加入WTO是发展中国服务业,提高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机遇,中国应积极支持国内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进而不断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我国服务贸易立法不完善,缺乏一些基本的行业性法规或法律,这样会影响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健康发展。再有,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仍存在有关职能部门在对外贸易管理上责任不明确,交叉管理,条块分割现象严重等问题。此外,服务业由于管理落后造成对服务业统计不规范,对服务业的定义、统计范畴,以及划分标准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及国际惯例不一致,使得统计数据在全面性和准确性上尚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都是阻碍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造成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非均衡现状。

3增强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建议

我国应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的有利于同国际服务贸易惯例接轨的软件和硬件环境。积极开拓国际服务市场,促进我国服务贸易优化升级。

3.1加强服务贸易的立法工作,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系

应客观地根据我国国情、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服务贸易法律原则,构建我国服务贸易法律框架。中国作为GATS的成员国,应当以GATS为原则制度,国内有关服务方面的条文应该与国际法规相接轨,减少我国现行服务贸易法律与服务贸易总协定规范的冲突。以规范和约束国内市场的国际竞争。政府应及时对外公开立法法规、法律政策,并增加法规的可操作性,确切地落实到具体工作上。针对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仍存在的问题,应明确或建立国家统一的服务贸易综合的管理机构,确立其管理的范畴,平衡各服务业主管部门的利益;明确服务贸易各行业主管部门应负职责,按照国际国内服务业行业的法规条文进行管理,统计和掌握本行业的情况。

3.2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优化服务业行业内部结构,为服务贸易奠定坚实基础

服务业的发展必然带动劳动就业的增加,为国内创造更多就业的机会。同时,综合国际服务贸易的趋势、国际市场的需求和具有良好发展态势的服务部门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改造传统服务业。运用现代服务理念、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着重改造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提高我国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应充分利用廉价劳动力优势和专业技术优势,对于能吸纳大量劳动力的出口服务业要扶持其发展。同时,对于我国目前比较劣势明显,而且技术和知识含量高的服务产业,要给予财政和金融政策的大力支持,促进中国服务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3.3内外并重,渐进有序地对外开放

开放国内服务业市场,推进垄断行业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国家垄断。通过竞争鼓励创新,不断提升服务企业的效率和国家竞争力。重视国内需求,积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及管理、资金,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服务领域。创造条件鼓励国内服务型企业到境外投资,开办市场,建立营销网络,提高国际服务业的市场份额。“引进来”和“走出去”相互结合,服务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将会得到一个新的发展。但就服务业部门之间而言,不可能没有一点保护的开放,要采取适度的隐性保护措施,循序渐进。服务离不开国家的管理,实现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并不能完全脱离国家的管制,在公平竞争环境的前提下,中国实行贸易自由化应保持适度的原则,保护本国企业和国民的利益,有选择,分步骤地开放我国服务市场。

3.4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提高人力资源的服务素质

目前,我国虽然人力资源充足,但熟练掌握国际规范的人才较缺乏,这无疑是影响经济长足发展的薄弱环节。我国应高度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人才信息库和人才服务机构,加大投入各种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品格素质,增加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3.5以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出口的突破点

中国巨大的制造业市场、优质低廉的劳动力尤其是日益普及的通信设施以及入世之后在服务领域不断加大的开放力度,使其成为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重要目标国之一。2006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为299.93亿美元,比05年增长了37.8%。在新一轮产业转移和跨国公司全球生产要素重组中,我国可以通过承包软件开发等远程服务、招商引资、对外投资以及外派劳务等途径,获得外包服务,进一步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知识结构多元化的优势,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我国更有效地融入世界经济贸易体系,努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第3篇

在对贸易模式进行定义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贸易结构的概念。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个国一定时期内,各种类别的进出口商品占整个进出口贸易额的份额。一个国对外贸商品结构,主要是由该国的经济发水平,产业结构状况,自然资源状况和贸易政策决定的。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以出口初级产品为辅,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而发展中国家的硕士论文对外贸商品结构的特征则是以出口初级品为主,出口工业成品为辅。国际商品结构是指各种类别的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国际上衡量贸易模式的指标有:(1)ctb(对贸易平衡的贡献率)。ctb指数,又称对贸易差额的贡献指数,它不仅反映了各行业的贸易差额,而且通过比较总的贸易差额中各行业所占的比重与贸易总额中该行业所占的比重,反映了各行业的净出口对整个贸易差额的贡献,即各行业的比较优势。

贸易竞争力指数(tc)法、国际市场占有率法、简单比价法、国内资源成本法等,它们从出口规模、净出口状况、市场份额、价格、生产成本等不同角度对商品国际竞争力进行测算,对分析一国或地区的商品国际竞争力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中显示性比较优势法和贸易竞争力指数法运用较多。

tc(贸易竞争指数)。它是用来判断一个国家的某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是否具备相对竞争优势的度量指数,其计算公式为tc=(ej一lj)/(ej十lj),式中均、ij分别代表一国类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如贸易竞争指数为正,表示该国j类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对于世界来说,该国剥商品的净供应国,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较强;贸易竞争指数为负,则表示该国类商品的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出口竞争力较弱,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较弱;如果指数为零,则说明该国类商品的生产效率与国际水平相当,其进出口纯属进行品种交换,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

ms(国际市场占有率)。该指标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份额或程度,用公式表示为ms=均/wj,式中ej和wj分别表示一国j商品的出口值和世翔商品的出口值,其值越高,说明该国此种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在自由良好的市场条件下,本国硕士论文市场和国际市场一样,都是对各国开放的。一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小,最终将表现在该产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

第4篇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评价体系;综述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判断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发达一个重要指标是服务产业占GDP的比重。目前,发达国家这一指标已达70%~80%,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为40%,而中国的服务产业占GDP的比重只有35%。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终将占据一席之地。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加,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问题开始引起关注。研究者们大多是从三个方面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研究的。首先利用各种指标测度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现实水平;其次分析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最后针对这些指标和影响因素提出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二、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测度

对于测量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指标有很多。只因各学者采用的不同,或选择单一的指标,或将各种指标混合使用建立一个评价体系,选择不同的指标,各种指标联系的方式不同,建立的评价体系也不同。

(一)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又称贸易专业化系数,TSC或TC)。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其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除了通货膨胀、经济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它介于±1之间,该指数值为1表明该国完全出口专业化,服务贸易有很强的竞争力,当比值为-1时,表示完全进口专业化,服务贸易竞争力很弱。

(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是美国经济学家Balassa于1976年提出的,又称为“相对出口绩效指数”,用来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服务出口与该国总出口的比值相对于世界该指标的状况。其计算公式为:RCA=(Xij/Yi)/(Xwj/Yw),其中Xij表示i国j种产品出口额,Yi表示i国全部产品出口额,即包括商品出口额与服务贸易出口额,Xwj表示世界j种产品出口额,Yw表示全世界产品出口额。在服务贸易中,Xij则为i国服务贸易出口额,Xwj为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其他符号的含义不变。如果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国服务贸易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RCA介于2.5~1.25之间,则表明该国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RCA介于1.25~0.8之间,则认为该国服务贸易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若RCA

(三)出口优势变差指数(P)。出口优势变差指数(P)将各类商品出口增长率与出口总额增长率进行比较,以确定一定时期内何种商品具有更强或更弱的出口竞争力。其表达式为:j种产品的出口优势变差指数P=(Gj-Go)×100,Gj为某国j种产品出口增长率,Go为某国出口总额增长率。根据P的数值,可以区分为4类:第1类:P>10,为强竞争优势;第2类:0≤P≤10,为弱竞争优势;第3类:-10≤P≤O,为弱竞争劣势;第4类:P

(四)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CAI)。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CAI计算公式为CAI=(Xij-Mij)/(Xij+Mij),其中Xij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出口,Mij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进口。通常比较优势的取值范围是[-1,1]。当比较优势取值接近0时,说明比较优势接均水平。当比较优势大于0时,说明比较优势越大行业竞争力越强,反之相反。

(五)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为了消除进口的影响,沃尔拉斯1988年设计了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就是从出口的比较优势中减去该产业内进口的比较优势。因此,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也称作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其计算公式为:CA=(Xij/Xit)/(Xwj/Xwt)-(Mij/Mit)/(Mwj/Mwt),其中,Xij是i国在j种产品上的出口,Mij是i国在j种产品上的进口;Xwj是j种产品在世界上的总出口,Mwj是j种产品在世界上的总进口;Xit是i国家在t时期的总出口,Mit是i国家在t时期的总进口;Xwt是世界市场上t时期的总出口,Mwt是世界市场上t时期的总进口。通常,该指标值介于-1和1之间,但在某个给定时期当该国在该产业或产品上出现贸易赤字或节余,并且该产业是纯出口或纯进口产业时,该指标也可能大于1或小于-1。该指标数值越高,相对竞争力越强;该指标数值越低,相对竞争力越弱。

(六)服务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服务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指一国服务出口额占世界服务出口额的比重。它是衡量一国服务业对外贸易竞争优势比较直接的指标,它的高低反映一国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强弱。

除上述六种外,还有服务贸易净出口和服务产品市场渗透率,前者指一国服务产品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净差额,值越大表明该国在服务业的竞争力越大;后者指一国服务产品出口在另外某国此类产品进口中所占的份额,渗透率越高表明该出口国在某国市场上服务产品的竞争力越强。

三、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我国服务贸易现状。经过国内学者的研究发现我国服务贸易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总体弱势,竞争能力较低。姚星、罗宁(2005)通过实证发现我国RCA指数始终处于0.8之下,说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弱。贾冬(2007)指出全球市场占有率低,贸易竞争优势十分薄弱。TC值一直为负值,并没有因为我国巨大的货物贸易顺差而有所改善。

其次,服务贸易的非均衡发展。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服务贸易结构性失衡突出,服务贸易总量方面的非均衡性,长期低于货物贸易总额(沈明其,2008;鹿朋、王文新,2008;刘海云、余道先,2008);二是服务贸易各行业发展的非均衡性,除旅游、其他商业服务等少数部门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外,其余服务部门的出口竞争力都很弱(贾冬,2007;周金诚,2005);三是服务贸易地区发展的非均衡性(沈明其,2008)。

(二)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的因素

首先是生产要素,尤其是高级生产要素。李怀政(2003)认为我国高等生产要素相对贫乏,包括现代化的电讯网络、高科技人才、高校研究机构和领先学科等。周金诚(2005)通过比较分析认为我国在初级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上有较好的先天优势,在高级服务要素上处于不利地位,企业竞争和相关行业上也未形成良好互动,故服务业发展水平发展滞后。林红(2007)认为现代服务贸易总体及大多数服务部门都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密集型的,但总的趋势是人力资本对服务贸易增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鹿朋、王文新 (2008)经过研究发现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主要受生产要素的影响。申朴、尹翔硕(2008)就要素积累对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加快人力资本要素的积累,对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会产生积极显著的正影响。

其次是开放程度。周金诚(2005)认为我国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度还显得偏低。周琼(2007)通过实证发现贸易开放度是影响服务贸易竞争力最大的因素,其次为货物出口、人均GDP、人力资本和国有经济对服务业的投资。陈双莲(2008)认为大部分重要的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低,开放也比较晚,因此就不能像制造业那样更多地吸收外资,由于不能更好地引进外资及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服务业的供给、服务质量和服务手段也就难以像制造业迅速发展改善。

此外,陈双莲(2008)和沈明其(2008)认为城市化水平低影响了我国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结构。林红(2007)认为除了劳动力、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之外,还有“国家或地区专有要素”对服务贸易竞争力起实际作用的要素。

四、政策建议

一是致力于服务业的产业升级,实现由消费向生产转化(李怀政,2003);于文涛(2008)认为应将生产业作为一个战略产业,使生产不断地从企业内部分离出来,成为我国未来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二是大力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改善需求条件(贾冬,2007;沈明其,2008)。三是重视服务贸易中的直接投资并加快建立国际服务贸易产业救济和保护机制(姚星、罗宁,2008)。四是加速健全高等要素的生成机制,努力提高高等要素的供给能力(鹿朋、王文新,2008)。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沈明其.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弱的成因及对策[J].商业研究,2008.1.

[2]林红.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

[3]周金诚.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5.

[4]姚星,罗宁.后过渡期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J].生态经济,2008.2.

[5]贾冬.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与提升战略[J].中国经贸导刊,2007.24.

[6]鹿朋,王文新.比较优势与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优化[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

[7]刘海云,余道先.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增长与结构失衡[J].国际贸易,2008.2.

[8]李怀政.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国家竞争优势战略[J].国际贸易问题,2003.2.

[9]周琼.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

第5篇

【关键词】中国 韩国 文化产业 文化创意产品贸易 国际竞争力

一、中国文化创意产品贸易发展现状

(一)文化产品贸易额增长快速,市场占有率扩大,国际贸易地位逐渐提高

根据《2010创意经济报告》的数据来看,2008年中国在世界文化贸易中的比重达到21%,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大文化产品出口国。

2011年中国文化核心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99.1亿美元,同比增长21.4%,贸易顺差174.9亿美元。从表中可以看出,1992年到2008年我国文化产品出口额呈稳步增长状态的,特别是在2001年到2008年这一阶段增长速度尤为明显。但就整体贸易而言,发展空间还有很大。

(二)我国的主要文化创意产品贸易依然存在逆差

1.在商业演出方面,中国具有国际水准的表演团队出国表演的平均收入还不到四千美元,比如杂技芭蕾舞《天鹅湖》,每一场的收入也只不过才3万美元,而我国一年的海外商演总收入还不如太阳马戏团的年收入。2.在图书进出口方面,中国的图书行业一年只有6000万美元左右出口额,多年来,我国的图书进口量与出口量一直是10:1的严重逆差状态。3.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火爆,虽然内地电影市场票房一路飙升,但海外电影票房却是一片惨淡,票房不过几千万元人民币。从进出口量上来看,中国在2000年到2014年之间进口影片超过4300部,而出口电影只有几十部,贸易逆差很是惊人。

存在贸易逆差的主要文化创意产品不只是在图书,商业表演和影视剧行业,还普遍存在于音像制品,网络游戏和动漫行业,并且逆差都非常大。

二、韩国文化创意产品贸易发展现状

(一)韩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文化产品销售额逐年增长,对外出口量也是不断扩大

2005年韩国的主要十大文化产业领域包括游戏,漫画,音乐,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广告,角色和教学娱乐等发展快速,仅当年的销售额就高达437亿美元,较上一年增加了13.3%,约占到韩国GDP的6%,远远高出中国的3%,而世界的平均水平才4%。在2007年,韩国国内文化产业销售额达到58.61万亿韩元,与2002年相比,这五年间增长了7.3%,同年,文化产业总的销售额占到GDP的6.5%,总的附加值占到GDP的2.6%。

(二)韩国文化产业核心产品贸易量始终处于逆差,整体发展薄弱

韩国文化产业核心商品从2002年到2008年这七年间出口额就增长了210%;而在进口额上,从2002年到2008年进口额都远大于出口额,可以看出韩国文化核心产品贸易逆差严重。

三、中韩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综上所述,中国文化产业近些年在整体上发展迅速,进出口贸易量不断增加,国际竞争力大大提高。特别是在产品设计服务,广告,新媒体,艺术产品,古董等创意产品的出口在不断增长,势头强劲。韩国与中国相比,整体上的发展略逊与中国,中国还有一项优势创意产品,那就是印刷品,并且是增长较快的一项产业,而韩国虽然印刷品也得到发展,竞争力上升,但还远不及中国,增长率也不及中国的高。中韩两国有其自身的发展基础和资源,近几年中韩的文化产业发展很快,出口额也在不断上升,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市场前景广阔。

提高中国文化创意产品竞争力的对策

(一)加快并巩固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建设,发挥其集群效应,赢得规模经济。结合自身发展优势,打造出完整的、高效的、专业的产业链条,实现规模经济最大化的战略目标。

(二)重视本土化发展,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名品品牌。我国要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努力发挥本土优势,结合大众需求,打造出自己的文化创意产品品牌。

(三)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有针对性培养,尤其是要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还有营销人才。

(四)加强法律建设,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政策法规。要制定差异性文化产业政策以适应不同地域的文化,加大对文化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加快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去”,扩大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影响力。要加快步伐扶持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打造民族文化,使其成为核心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金兑炫.韩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北京:对外经贸大学,2010.

[2]江曼.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出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北京:经济贸易大学,2014.

第6篇

论文关键词:SA8000,对外贸易,影响

 

一、SA8000标准对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SA8000标准的实施使企业推行社会责任管理的战略选择,它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义统一于企业的战略目标、环境的应变、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之中。SA8000的严格实施必将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获得可持续发展。然而SA8000标准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因此它对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也具有两面性,即表现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

(一)SA8000标准对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积极影响

1、在全球媒体和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劳工问题时,有效的实施SA8000标准有利于保护和提升公司品牌,避免公司品牌因劳工标准问题受到损害。企业形象和品牌是企业向消费者传递的关于商品的品质、承诺和生活方式。它向消费者展现商品的质量和等级,向消费者承诺:我的产品是值得信赖的,选择了我的产品就选择了放心,选择了我的产品就选择了自己最满意的生活方式。企业形象和品牌反映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体验、信任和推崇。品牌是一种消费经验,如果人们第一次购买某品牌比较满意,就会不断地重复购买这种商品,并延伸到该品牌的其他产品。有人做过统计,人们的重复购买行为占到4/5,非重复购买行为只占到1/5。所以,企业形象和品牌是企业赢得竞争的根本保证。实施SA8000标准的企业明显地提高了企业形象,其增强的核心竞争优势是其他企业无法达到的,也是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2、劳工标准及其原则包含在国家法规及国际公约之中国际贸易论文,推行SA8000标准可以帮助公司及其商业伙伴更好地遵守法规,避免商业活动引起负面的法律诉讼。

3、现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在购买股票前都进行深入研究和筛选,避免投资那些直接或间接违反劳工标准的公司。越来越多的股东要求公司实施社会责任政策,采用独立的方法监督供应商的劳工问题,甚至要求公司撤出某些劳工问题严重的地区杂志网。有关劳工问题的负面报道使投资者抛售股票,导致股价下跌。因此,实行SA8000标准能关注股东意见,避免股价下跌。

4、由于美国和欧洲各国已经或即将建立对某些被认为普遍存在劳工问题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中国和巴拿马的贸易制裁制度,实行SA8000标准的企业可以避免受到贸易制裁。

5、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社会责任所确立的是企业的核心价值,企业的核心价值是品牌的精髓,代表了品牌最中心、恒久的要素。不管产品品种、质量和广告形象如何变化,其核心价值是不变的。企业的核心价值通过增强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等,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品卓越的品质使消费者常有超值和满足的体验,而将这种体验传递给周围的人一起分享,形成良好的口碑传播,对产品的销售和品牌形象的提升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一旦使用者对品牌形成忠诚,当这一品牌推出其他产品时,他也会相信,这些产品都是高品质的。有研究表明,成功品牌的利润有80%来自忠诚消费者。忠诚度不仅可以带来巨额利润,而且可以降低营销成本,消费者不仅自己购买,而且主动向周围的人推荐,所以,争取一个新顾客比维持一个老顾客要多花20倍的成本。

(二)SA8000标准对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消极影响

1、削弱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

目前,SA8000标准重点推行的领域是零售业、跨国制造企业的采购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供应商。据不完全统计,自1998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至少有1.2万家工厂接受过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审核,有的企业表现良好获得了更多的订单,有的则因为没有改善而被取消了供应商的资格,还有的认为要求较高、检查繁琐而放弃了订单。可见,企业为了保持出口产品的销路,不得不被动地采取措施改善劳工条件国际贸易论文,争取SA8000认证。SA8000认证短期内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费用,原有的竞争优势将大大削减。早在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就要求美国企业在进口中必须与相关企业签订有关SA8000的合同,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将其全球采购总部迁至中国深圳,要求成为其供应商的中国企业必须遵守所在国的法律和美国法律,并已在深圳、东莞等地设立了专门的劳工监督小组。全球有200家跨国公司已经制定并推行了企业社会责任守则,其中家乐福、通用电气等50家公司已经在我国开展SA8000审核。这对我国许多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2、制约我国出口的扩大效应。

贸易容易产生连锁反应,即容易从一个国家扩展到另一个国家甚至全球。如果某产品在欧盟一个国家被禁止进口,很快就会被欧盟周边的国家禁止进口。事实上,我国出口到欧美国家的服装、玩具、鞋类、家具、运动器材及日用五金都遇到了SA8000的要求。2004年在“西方双节”这个玩具销售的黄金时期,占据欧洲玩具市场70%的中国玩具首次在欧洲三国连续遭到质量、知识产权、工人权益三大壁垒的重创。2004年11月俄罗斯维护消费者权益、福利联邦监督局宣布,中国塑料玩具中有毒物质含量过高,对儿童健康有害,呼吁家长谨慎购买中国塑料玩具,不要只图便宜。11月18日丹麦著名玩具积木商乐高集团宣布,将芬兰海关查获的总重10.4吨、54000件无知识产权的“假冒”中国玩具烧毁。11月22日德国各大媒体不约而同地炒作中国玩具出自“血汗工厂”杂志网。欧洲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抵制给我国出口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3、提高了发达国家市场准入的标准。

建立蓝色贸易制度,发达国家势必在继续加强对我国的贸易摩擦、制裁措施的同时,进一步提出在我国企业实施SA8000标准,明显增加了我国贸易环境的不稳定性,如德国进口商协会制定了《社会行为准则》,规定德国进口商应对其供应商的社会行为进行审查。该准则有可能被法国和荷兰的进口商协会采用,由于这三个国家是欧盟主要纺织品进口市场,进口份额约占欧盟的50%以上,该项要求无疑将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巨大压力;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传统采购中国轻工业产品的贸易组织也正讨论一项协议,把我国纺织、服装、玩具、鞋类生产企业通过SA8000认证作为供应商选择的依据。种种迹象表明,以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为主的我国出口企业受到SA8000的压力正在增大。

二、SA8000标准给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发展机遇

(一)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比较优势的存在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本国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发展中国家具有劳动密集和人力资本低廉的优势,而SA8000标准的本质是通过保证和改善劳工条件而使企业产品达到国际社会责任的标准。从表面来看,这样必然会引起产品成本的相应提高。实际上,产品的比较优势不仅包括生产成本优势,还有技术优势、生产规模优势、产品性能优势、市场营销手段优势等。劳工条件的改善所增加的是生产成本,然而在SA8000标准的要求下国际贸易论文,有可能使产品的其它优势凸现出来,弥补因生产成本增加而带来的利润减少,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有利于企业更多地参与国际竞争

SA8000标准既可以被看作一种限制和壁垒,也可以被看作一张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积极参与SA8000认证并获得通过,无疑有利于优化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维护企业的社会和品牌形象,帮助企业赢得国际市场消费者的青睐,最大限度的争取市场份额,进而在长期内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有利于出口企业改善劳资关系

尽管我国的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对劳工权益的保护有比较具体的规定,但由于管理滞后,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失衡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一些企业违反劳动法、侵害职工权益的行为还时有发生。一些企业非法雇佣童工、收取职工押金、侵犯工人人身权利,超时加班加点,拖欠职工工资;一些地区工伤事故不断,中毒案件屡有发生,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没有保障。SA8000标准是社会良知对资本权力的制约,我国企业实施SA8000标准,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改善我国比较紧张的劳资关系。

参考文献:

[1]黎友焕.SA8000 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年.

[2]吴静斐.试论SA8000对中国外贸发展的影响[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

[3]黎友焕.世纪之交对社会科学的遐想与呐喊[M] .香港社会科学出版

第7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服务贸易;要素禀赋分析;对策

教育服务贸易是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出口不仅能给一个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能加强一国的国际影响力,促进科技文化交流,提高教育质量,增强一国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有了一定发展,但与发达国家间仍存在巨额逆差。差距主要体现在:培养层次偏低,整体教育服务发展不平衡;教育质量水平不高,国际化程度低等方面。总体来说,我国教育服务发展不平衡,教育服务体制、教育服务价格及教育服务的地缘、历史等因素都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一、要素禀赋理论对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解释力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倾向于出口其国内充裕资源密集型产品。它强调了不同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的资源中所占的比例和它们在不同产品的生产投入中所占的比例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又被称为要素比例理论。具体到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中,要素禀赋理论可以解释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丰裕度对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影响。例如,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很充裕,能够向世界各国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特别是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因此其教育服务贸易出口能力也很强。而教育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如非洲教育落后的一些国家)在教育服务出口能力上则相对较弱。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资源禀赋的重要作用,了解我国教育资源的特点,在参与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本国教育资源的优势,积极参与到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市场,不断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

二、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要素禀赋分析

在高等教育服务贸易要素禀赋分析中,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一流大学的数量、接收外国留学生能力、科研能力和师资等方面。

1.一流大学的数量。根据国际教育网站2010世界大学排名,世界大学前100名排名中,美国高校就有51所,占了一半以上,而我国则一所都没有。我国最知名的两所学府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排在202~301名之间,且在世界大学排名前500名中,我国高校仅8所。另外从亚洲地区排名来看,前20名的仅北大、清华两所,而日本高校排在前20名的有七所之多。因此,从世界和亚洲大学排名来看,我国教育产品无论在世界还是在亚洲都不具竞争力。

2.从所提供的教育服务类别和层次来看,历年来我国接收外国留学生中非学历生占较大份额,学历生偏少,教育出口层次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接收外国留学生特别是高层次留学生的能力较弱。留学出口中,发达国家学历生人数占留学总人数的绝大多数份额,且研究生、博士生层次比例较大。

2005年美国接收的外国留学生中研究生层次人数为264410人,占留学生总数的46.79%,且其当年学历生人数占留学总人数的77.5%;日本的学历生人数也占留学生总数的75.06%,但研究生比例较美国低,为24.86%;然而来华留学生中研究生的该比例仅为5.04%,与美国和日本的差距较大。

3.从科研能力方面来看,美国无论是论文总数还是论文被引用次数均稳居全球榜首,说明美国科研竞争力很强。我国2006~2010年被收录论文总数排在世界第六位,表明我国大学总体科研生产力较强,但是论文平均被引用次数排在13位,这反映出我国的科研影响力相对较弱。

4.从师资来看,我国大学的师资水平也远不及国外一流大学。教师水平的高低对教学质量的好坏有很大影响。国外有远见的教育家都把建设一流的师资作为办学的第一要务和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所在。如今,发达国家的高等学校教师绝大多数具有博士学位,例如根据德国高等教育法,具有博士学位是德国高等学校正式教师的必要条件。以国内外知名商学院的师资结构为例,世界一流商学院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平均达97%,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平均仅占3%。而我国知名商学院中五所商学院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平均比例仅为49.9%,远低于世界一流商学院的平均水平。

5.从专业学科看,一国教育服务贸易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所能提供的专业学科类型、规模、数量和质量。教育发达国家针对外国留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数量较多。据统计,目前英国各大学针对留学生设置的专业多达8000多个,美国5000多个,日本3000多个。然而,目前我国针对外国留学生开设的专业仅200多个,且主要局限于汉语、中医、戏曲等专业,经济、管理、理科、工科、法学等专业相对较少。从具体的学科类别来看,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主要选择文科和医学专业,而选择其它学科的学生则明显偏少。这表明我国的专业学科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分布极不平衡。在美国和英国经济管理、工程技术和计算机是最受外国留学生欢迎的专业,美国和英国排名前五位专业的人数都占其留学生总数的59%。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美国和英国的专业学科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分布较为均衡,其在商业管理、工程技术、社会科学和计算机上的学科优势明显,这为美国和英国的教育服务贸易出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的经济、管理、工科、社会科学等学科与教育发达国家相比不具竞争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

三、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对策

我国教育服务贸易起步晚,教育服务贸易存在巨额逆差,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缺乏竞争力。为了吸引更多的外国学生来华留学,扩大我国的教育服务贸易市场份额,提高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笔者认为应从政府和教育机构不同角度出发,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

(一)宏观层面:积极调整政策,提高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市场份额

1.建立面向世界的留学生制度,大力吸引外国学生来华留学。首先,应该放宽相关留学政策,排除来华留学的语言障碍。对来华留学生适当放宽汉语入学水平要求,同时采取区别政策,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留学生,采用不同的汉语入学标准。其次,借鉴教育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建立来华留学生勤工俭学制度,允许留学生在课余时间打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外国学生在华留学所需费用,减轻留学生的经济负担,又能使外国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再次,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奖学金的数额和种类。最后,应完善外国留学生医疗保险制度。针对来华留学生建立具有社会保险性质的医疗保险制度,为外国留学生提供更多的保障,创造良好的留学环境。

2.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使我国的教育服务贸易更快融入国际市场。从教育发达国的实践来看,对外宣传在扩大本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影响力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一些教育发达国家为了推动本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从官方到民间,从政府到高校,成立了专门机构,这些机构在扩大宣传上起到重要作用。我国从1999年3月开始举办“中国国际高等教育巡回展”(简称CIHEET),每年世界各地的大学都到中国,吸引我国学生出国留学。我国应该利用这一思路,鼓励我国的高等院校“走出去”,到各国参加国际教育展,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华留学。此外,地方政府在赴外招商时,也可以让高校参与进来,利用招商机会到各国进行宣传,推广我国的教育服务贸易计划。

(二)微观层面:优化高等教育要素禀赋,促进教育服务贸易出口

1.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打造世界一流大学。要扩大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出口,就得先提高教学质量。实际上,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市场占明显优势的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服务的质量。教育服务贸易的消费者往往都是通过学校的知名度来衡量一所学校教育服务质量的高低。从我国大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还没有一所大学进入世界排名的前100位,这反映出我国的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还缺乏竞争力。因此,我们的教育机构应从自身出发,一方面,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科研水平;另一方面,要提高师资水平,优化本校师资结构,引进更多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国际背景的教师,多派访问学者到国外进修,或邀请海外知名学者到我国大学讲学,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总之,教育机构应借鉴国外一流大学的教育经验,把自己建设成更具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的一流大学,从而吸引更多留学生,促进我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

2.开设国际化课程,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与国外相比,我国专业学科要素禀赋分布不均衡,在经济管理、工科、法学、教育等学科上竞争力较弱,学科面普遍较窄,而且在课程设置上与外国大学相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较大的差异,出现外国留学生在本国所学课程与在我国所学的课程衔接不上的现象,还有些课程获得的学分在我国得不到认可的情形,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外国学生来华留学的积极性,给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不利因素。为扩大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出口,各教育机构应大力开设国际化课程。具体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应了解国际一流大学课程的发展动态,学习国际上成功的课程改革经验,开设有发展潜力的新兴课程,采用最先进的教材,不断完善学校的课程结构;另一方面,应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对课程进行灵活调整,及时在教学内容中补充国外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吸引更多外国学生来华。

3.建设研究型大学,改善来华留学结构不合理现象。来华留学的结构不尽合理。我国的大学主要还是以培养本科生层次为主,能被称为研究型的大学很少。我国招收的外国留学生中,研究生所占的比例较小,以2010年为例,来华留学生中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人数仅占来华留学生总数7.04%。为了大力吸引国外高水平人才来华留学,有潜力的高校应该努力把自己建设成研究型大学,从而发挥自身优质教育资源的先天优势,不断改善来华留学结构,成为教育服务出口的主要提供者。

4.弘扬特色文化,打造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市场的亮点学科。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包含了丰富的科学类别,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吸引着众多外国学子的关注和向往。教育机构应该充分利用我国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根据各院校自身的专业设置和师资情况,挖掘有吸引力、有价值的特色学科,例如中医、中国历史、中国戏曲、中国哲学等,从国际化的角度来强化这类学科优势,使其成为国际留学市场上的亮点。

参 考 文 献

[1]姜宁川等.中国教育服务贸易逆差的分析与思考[J].经济师.2010(7)

[2]石邦宏.国际教育贸易的相关理论及其解释[J].教育研究.2010(6)

第8篇

[论文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 TO后,我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环境得到改善,推动了我国出口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成绩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但与之不适应的就是我国品牌竞争力的不足。尤其在进入品牌竞争时代的今天,名牌竞争已成为市场营销的焦点、核心问题,也是市场营销的新亮点。国际市场竞争已经跨越了产品竞争阶段,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一个国家是否拥有国际驰名品牌,拥有多少国际驰名品牌,已成为该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竞争力就是品牌竞争力,一个品牌不仅是一种商品的标志,而且是产品质量、性能、满足消费者效用程度、文化内涵的综合表现,代表了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实力、信誉、创新能力和服务特色。

一、品牌的概念

品牌一词的英文“brand”,原意为“烧灼、烙印”,最初人们用这种打烙印的方式,用于区别私有财产。到了中世纪,欧洲的手工艺人在自己的手工艺品上烙下印记,以便区别于其他产品和生产者,这就产生了最初的商标。美国现代著名市场营销学权威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指出,所谓品牌,就是指一种关于某种商品的名称、术语、标记、象征或设计,又或者是以上这些的混合运用,以区分于其他竞争者或卖者。品牌是由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组成的,包括文字形式以及图形标志。

二、品牌竞争力的特征

1.竞争的比较性。品牌竞争力是在品牌竞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能力,这种比较可以是产品质量、成本价格上的比较,也可以是占有或控制市场能力的比较,还可以是人力资本、管理和经营,以及再生产等环节上的能力比较。在比较中,同一行业品牌表现出竞争的优势或劣势。

2.目的利益性。品牌竞争最直接的目的是获得更多的顾客,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以实现再生产的高效循环。最根本的目的是利润的获取。

3.动态性。品牌竞争力的动态性表现为品牌竞争力随着市场结构和竞争行为的变化而变化,即品牌竞争的优势或劣势不是绝对持久的,优势品牌可能变为劣势品牌甚至消亡,劣势品牌可能变为优势品牌。

4.过程性。品牌竞争力的培育和建立以及竞争能力的消长是有一个过程的。

5.整合性。品牌竞争力是企业资源配置的产物,也是企业运作系统和品牌管理系统整合的产物,缺少任何一种必要的资源或系统中某一环节整合不佳,都会影响

6.品牌意识不强,管理能力较弱

目前,中国企业的品牌管理能力还较弱,企业商标保护意识薄弱。品牌竞争力的培育和建立。

三、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及问题

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所以对外贸易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2008年世界经济贸易将保持增长趋势,虽然存在一些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但是中国将继续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的协调配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居民收入将不断增长,城乡消费需求将继续扩张,投资过快增长将得到一定控制,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将更加牢固。但同时也有诸多问题的产生:

(一)对外贸易高速发展与品牌竞争力不足共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得到了世界的瞩目,但与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称号不相和谐的是,我国的品牌竞争力相对落后。

(二)品牌价值较低,附加值差距较大

总体说来,中国品牌显然较多,但品牌价值与世界品牌价值相比还存在相当的差距。部分消费品市场国产品牌竞争力极弱。在这类消费品市场中,国外的一个或数个品牌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在很大程度上占据了这类消费品市场,而国产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极弱。另外我国外贸品牌的突出弱点就是品牌的附加价值低。品牌附加价值指品牌中所包含的、中肯的、被消费者欣赏的东西和产品的基本功能以外的东西,也就是通过品牌给消费者提供的信任感、满足感和荣誉感,它能通过其商品形式维持一种溢价。在国际上,商标被公认为最重要的知识产权,名牌商标更是如此。跨国公司和许多知名企业视名牌商标为国宝,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保护名牌。多年的计划经济使我国众多企业商标意识淡薄,缺乏品牌自我保护意识。不少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品牌。

四、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品牌竞争力的建议与对策

(一)营造有利于品牌竞争力提高的社会经济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社会经济中的宏观管理主体,它在促进企业品牌发展中的作用是间接地构建品牌竞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并非在政策上保护中国品牌,而是要在宏观上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从而在微观上促进企业品牌竞争力水平的提高。

(二)面向国际,制定品牌竞争战略

缺乏战略意识和战略管理是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面向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制定品牌竞争战略是中国企业提高品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三)端正品牌观念,增强品牌整合管理能力

品牌必须保持与消费者的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这种关系已经超越了以产品功能为基础的利益关系,包含了以喜欢为内容的情感关系和以某种信念为核心的忠诚关系.品牌整合管理的目的就是打造消费者对品牌的某种信念和在此基础上的对品牌的忠诚。

(四)重视核心技术,保障技术的持续创新

缺乏核心能力,是中国品牌参与全球竞争的最根本弱点。核心能力的缺乏根源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在全球竞争和技术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国企业必须不断实现技术创新,以培育自身的核心能力。

鉴于中国工业化起步比较晚的现实,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在未来的5-10年还应是采取引进、模仿、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相结合的方式,但应逐渐走以自主创新为主、合作创新为辅的战略,实现从“引进利用再引进”到“引进消化吸收输出”的战略转折。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世界市场竞争的焦点已转向了多样化、系列化、优质化、国际化和名牌化的竞争。名牌竞争已成为市场营销的焦点、核心问题,也是市场营销的新亮点。因此,我们要占领国际市场,从政府到企业就必须高度重视外贸出口中品牌的建设,增强品牌的竞争力,为进一步扩大出口提供保障,从而更进一步的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袁辉,品牌营销对外贸易新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7年11月(下旬刊)总第522期

[2]丁建军,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品牌营销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05年第11期

[3]李世辉,中国企业品牌竞争中存在的问题及路径选择[J],消费导刊,2008年第1期

第9篇

关键词: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国际专业化水平指标 贸易条件 行业调整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对外开放战略,为保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但国内学者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认为中国存在贫困化增长的趋势或已发生贫困化增长,因而存在落入“比较优势陷阱”的危险。这些研究大多从比较优势变动或贸易条件的单方面指标来考察我国外贸出口结构变动和存在问题,所以本文试图结合比较优势和贸易条件两个因素来综合考察我国外贸出口结构现状,发现不同行业比较优势和贸易条件的变化的趋同性与趋异性。

一、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 研究方法

1.比较优势测度

(1)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是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Balassa Bela)于1965年测算部分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时采用的一种方法。

其公式为:RCAij= (Xij/Xi )/(Wj/W)

其中,RCAij 代表i国(地区)j产品的显现性比较优势指数, Xij代表i国(地区)对世界市场出口j产品的出口额,Xi 代表i国(地区)对世界市场的总出口额,Wj 代表世界市场j产品的出口额,W代表世界市场产品的总出口额。

RCA指数考虑了不同国家和不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侧重一国的出口绩效。按照日本贸易振兴会(JERTO)提出的标准,当RCA数值大于2.5时,该产业具有极强比较优势;当RCA在0.80―1.25之间,该产业具有中等比较优势;0.8以下则处于比较劣势。

(2)国际专业化水平(LFI)指标

国际专业化指标是由Lafay(1992)所提出的。

对于某个特定的国家i,某种特定的产品j,该指标定义为:

其中, Xij代表某种特定类型产品的出口, Mij 代表这种特定类型产品的进口,N是所有进出口货物的种类。

根据公式,给定每种产品对贸易总额所做出的贡献,可以得到ΣNj=1 LFI=ij=0 ,所以,那些 LFI=ij 大于0的,表明该产品对外贸易具有比较优势,该值越大,表明比较优势就越明显,在该产品领域实现的专业化程度越深;相反,那些 LFI=ij 小于0的,表明该产品对外贸易具有比较劣势,该值越小,表明比较劣势越明显,在该产品领域实现的专业化程度越浅。

2.贸易条件测度

(1)价格贸易条件(NBTT)

用公式表示为:NBTT=Px / Pm

其中, Px 为出口商品的平均价格指数,Pm为进口商品的平均价格指数。

该式表明出口单位商品能够购买到的进口商品的数量。

(2)收入贸易条件(ITT)

用公式表示为:ITT=(Px / Pm )×Qx,其中Qx 为商品出口数量。

也可以表示为ITTt=NBTTt×Qxt ,其中, NBTTt和Qxt 表示t期的价格贸易条件和出口数量指数,取本文计算值;其中Qxt=,qi0 表示第i种商品基期的出口数量。

这一指数衡量的是出口对进口的购买力,反映了一国绝对进口能力的变化。

(二)数据来源及产品分类

1.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中国2001-2008年HS分类四位数水平的类商品的1149个产品的进出口数据为样本(由于HS编码第19、21、22类商品的特殊性,其四位数水平各产品历年平均价格变动幅度较大,故在计算时剔除了这几类商品)。数据均来源于国研网-国研数据-对外贸易数据库、2001-2008年HS分类商品进出口数据。

2.产品分类

为了分析需要,本文把HS编码下的19类商品合并成R1-R5 5个相关类别:

R1―表示农产品类商品,包括HS1、HS3和HS4三类;

R2―表示资源类商品,包括HS2、HS5、HS9、HS10、HS13和HS14六类;

R3―表示劳动密集型商品,包括HS7、HS8、HS11、HS12、HS15和HS20六类;

R4―表示技术密集型商品,包括HS6类;

R5―表示资本密集型商品,包括HS16、HS17和HS18三类。

二、各类产品比较优势的测度

(一)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测算结果

根据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公式得到的各类商品的RCA值,如表1。

表1 2001-2008年我国各类商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测算结果

(二) 国际专业化水平(LFI)指标测算结果

根据公式,得到2001-2008年各类商品的国际专业化水平指标(LFI)的测算结果,如表2。

表2 2001-2008年各类商品国际专业化指标测算结果

三、各类产品贸易条件的测算

(一)价格贸易条件测算结果

测算各类商品价格贸易条件时,分别选取各类商品下所包含的HS四位数水平的所有产品的进出口数量及金额数据,根据公式计算结果,如表3。

表3 2001-2008年五大类商品价格贸易条件测算结果

(二)收入贸易条件测算结果

根据公式,各类商品的收入贸易条件计算结果,如表4。

表4 2001-2008年五大类商品收入贸易条件测算结果

四、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总体来看,2001年以来,我国总体贸易状况仍不容乐观。一方面,从比较优势的变动情况来看,原先具有很强比较优势的行业,其比较优势在逐渐减弱,原先就具有比较劣势的行业,其恶化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多数商品的价格贸易条件也均在不断恶化,各类商品收入贸易条件的改善是基于数量上扩张的粗放型增长,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仍然偏低,贸易结构仍不合理。从综合比较优势与贸易条件的测算结果来看,我国对外贸易商品可能已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2.我国农产品类商品贸易的国际比较优势不明显,在世界出口总额中占比处于劣势地位;其国际专业化指标LFI值在前期均大于0,说明该类商品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化水平,在我国商品贸易结构中属于优势商品,但其优势在逐渐下降;其价格贸易条件在不断恶化,但是由于出口数量的增长幅度大于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程度,所以其收入贸易条件还是呈不断改善状态。结合4个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农产品类商品出口竞争力在逐渐弱化,粗放型的贸易政策并没有改变其在国际竞争中的不利地位,虽然该类商品在我国内部贸易结构中的地位有所改善,但是效果仍不明显,其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3.资源类商品的国际比较优势和专业化水平均处于五大类商品中最劣势的地位,且其劣势还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国际专业化水平指标LFI历年的恶化速度非常快,说明该类商品在国家商品结构中专业化水平很低。出口数量的不断扩大虽然使得收入贸易条件改善很多,但是其价格贸易条件也还在不断恶化中。

4.劳动密集型商品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商品中的优势商品,其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也是最显著的,这是我国遵循比较优势原理进行贸易的体现。但是根据测算结果显示,其RCA值在下降,且其专业化水平也没有大的提高,价格贸易条件也是处于恶化状态,说明我国传统的比较优势已经开始有所弱化。

5.技术密集型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值和国际专业化水平值均处于劣势地位,说明我国出口商品的专业化程度还不高,且其价格贸易条件也在逐渐恶化,高新技术产品缺乏竞争力。

6.资本密集型商品在国际产品中处于中等比较优势地位,其显性比较优势还在逐渐扩大,说明其出口份额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比在不断扩大。但是在国家商品结构中,该类商品的专业化程度仍不够高,相对于其他产品来说,处于劣势地位,但是在逐渐改善。在考察期内,该类商品的价格贸易条件呈上升趋势,也是五类中唯一价格贸易条件在改善的商品,其收入贸易条件也是在不断改善的。

(二)我国外贸结构调整相关建议

前面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外贸行业结构仍存在一定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的相关政策建议如下:

1.提升出口产品结构,实现外贸发展由“量”向“质”的转变。价格贸易条件恶化与收入条件改善并存的现象说明现阶段我国外贸发展还是主要靠数量扩张型的出口政策。实践和各种数据分析结果都证明,这种外贸发展模式不可持续,所以我们必须在提高出口总量的同时,走质量提升的途径。在提高出口产品利润的同时,更要提升出口的产业结构,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改善产品的贸易条件,从而提高贸易获利。

2.提升传统比较优势行业的出口竞争力,保持并加强其在国际市场上有利的比较优势地位。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商品是我国传统比较优势产品,但是其比较优势的不断下降也应值得引起我们注意。

3.降低出口产品在资源和能源产品领域对国际的依赖。国内钢铁、原油等原材料产业耗能高、产能低,致使我国出口产品对国际市场的原材料需求大,依赖性强。要改变这种现象,势必要加快我国钢铁等原材料产业的转型升级,以降低原材料的成本,减小出口商品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从而提升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4.大力推进技术进步,推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技术类产品历年出口份额也不高,过度依赖进口。要改善我国外贸出口结构现状,必须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附加值,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总之,要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的状况,就要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化转换。在保持原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技术进步、产品质量提高等途径实现集约型发展。

参考文献:

[1]Balassa B.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revealed'comparative

advantages.1965(2).

[2]Lafay G.The Measurement of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s.1992.

[3]赵玉敏,郭培兴,王婷.总体趋于恶化―中国贸易条件变

化趋势分析[J].国际贸易,2002(7).

[4]姚晶晶.浙江贸易条件实证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浙

江工商大学.2008.

[5]林丽,张素芳.1994-2002年中国贸易条件的实证分析

[J],国际贸易问题,2005(11).

[6]黄满盈.中国贸易条件实证分析(1981―2004)[D],博士

学位论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7]白英姿.跨越比较优势陷阱[D].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

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