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发射机技术论文

时间:2023-03-23 15:08:47

导语:在发射机技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发射机技术论文

第1篇

1.1RF输出单元:输出滤波器是RF输出单元的主要器件,它主要影响发射机的无用发射性能,由于数字电视发射机的无用发射是连续的,因此必须采用带通滤波器。

1.2监控部分:数字电视的监控系统由五部分构成,主要包括传感器、微处理器和PC机等。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发射机的工作状态、信号传输、电视机故障处理等进行监控,以此保证发射机的稳定工作。

2数字电视发射机的技术与应用

2.1数字电视发射技术与模拟电视发射机技术。数字电视发射技术和模拟电视发射技术都是全固态、单通道发射,两者在大功率合成、供电系统、冷却系统、控制单元等技术上存在互通的关系,在设计理念上,两者都实现了设计的模块化、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特点,综上所述,数字电视发射机与模拟发射机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但是数字电视发射技术与模拟技术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数字电视发射技术在激励器方面采用了信道编码,这项技术是国标规定的内容,颁布国标之后,信道编码已经顺利解决了国标部分的问题,伴随着我国数字电视发射机技术的发展,中国厂商在发射机产品制造中解决了基带预矫正、平均功率、低相噪本振和单频网等技术难题,这些关键性技术难题的克服都离不开数字化技术水平的提高。

2.2调频广播发射的数字技术特点。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得调频广播的发射具备了以下特点:抗干扰能力强、信号稳定、电台频道变宽。调频广播的信号传播受到自然环境、工业生产活动、家用电器干扰等等因素的影响,诸多因素在信号传播过程中一旦一起参与进来就难以被分辨出来,调频收音机却可以通过限幅变化切除掉干扰信号。数字调频激励器的引入,使得调频广播发射机改进了同步指标,降低了传播过程中的噪音影响,使人们获得了更好的音频质量。数字音频信号传输节约了系统同步性用时,提高了系统调试和维护的工作强度。调频广播系统是一个全方位的信息传播平台,具有较大的社会实用性。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技术还会不断更新,数字化广播也会有更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2.3数字微波通信技术。数字微波通过技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且在一段时期内是通信系统传输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由于近年来各种信息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如光纤技术、卫星技术等,使得微波技术进行了新的发展期,面临的挑战也更多。现代通信传输的三大支柱是卫星技术、光纤技术和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当前我国的广播电视领域,已经将光纤传播作为主要的信号传输方式,我国广电行业早已开展以光纤网络为基础的网络建设。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是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损耗程度低,在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基本不会受到中继引起的噪声影响,减少了接受信号延时较长的现象。光纤传播技术是高质量的视频和音频传输介质,它的传输效果非常理想化,逐步成为了直播或者远地传播最为主要的方式,也成为了广播电视城域网最稳定可靠的数字电视和数据传输链路。随着数字电视的不断普及,电视正在由给人们提供单项接收信息向双向互动方向发展,光纤传播技术在电视传播中的使用,扩展了传输的长度和宽度,还使电视传播具备了很强的信号质量,带动了广播电视技术的双向发展。综上所述,数字电视发射机技术不仅使数字电视行业得到了高效的发展,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2篇

1.1计算机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计算机技术对社会发展造成的最鲜明的影响在经济发展方面主要表现为,计算机技术既影响了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还影响了社会生产关系,使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态势。首先,计算机技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之下,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由原来的单纯依靠手工操作的低效率发展方式转变成为了依靠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化标准操作,不仅生产效率大大高于从前,而且生产质量也较之前有大幅度的提高。这种新的经济发展也解放了人力,人们不在被固定在生产线上重复一些机械劳动,这些劳动都被数字化设备所代替,人们只用对生产质量进行相应的检查即可。其次,计算机技术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计算机技术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新的产业——信息产业的产生。在原来的三个产业之外,出现了以信息制造、信息存储、信息传输和信息分享为主的第四个产业。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个新的产业之中,使这个新的产业创造出越来越大的产值,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最后,计算机技术对社会生产关系的影响。计算机技术对社会生产关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们在生产中产生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依靠计算机技术或者计算机网络而成为了自由职业者,可以在自由的时间和地点完成给定的任务,摆脱了传统的生产关系对人的束缚。

1.2计算机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计算机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既包括生活方式方面的影响,也包括思维方式方面的影响。首先,计算机技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之下,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相应的影响。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之下,传统的被动式新闻获取方式逐渐转变成为了上网主动搜索多样化的新闻并且与新闻者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人们的购物方式也产生了改变,传统的逛街购物转变成为了逛购物网站购物,既便捷又高效;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看电视看电影的娱乐方式转变成了上网看各种影视剧等,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传统的阅读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纸质阅读模式也转变成为了电子书阅读,既降低了阅读成本,又可以随时随地开展阅读。这些都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之下完成的,可以说,计算机技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非常深刻的影响和改变。其次,计算机技术对人们思维方式的影响。在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发展的影响之下,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新的改变,形成了计算机技术支持之下的互联网思维,如粉丝经济、试错和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等思维,这些思维的产生对传统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将这些思维方式利用到其他领域之中也能够产生各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2计算机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2.1计算机技术对社会关系的影响

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一方面使得各种交流工具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却使人际关系越来越淡化。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网上通过各种交流工具来开展人际之间的交流,而在现实生活之中,他们却很少同身边的人说话沟通,甚至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某种程度的交流恐惧,不能够以正常的心态同他人面对面交流,产生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当前愈演愈烈的社会整体冷漠现象也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无关系。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之下,各种社会问题通过网络被夸大和渲染,很多人因此对社会产生了一种失望情绪,进而造成了社会整体冷漠现象的产生。

2.2计算机技术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计算机技术对人身心健康影响主要表现在,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之下,计算机中的各种内容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影响越来越大。首先,计算机呈现内容的多样化造成人们对计算机依赖性的提高,造成了使用电脑时间过长,进而造成了眼睛疲劳、颈椎硬化、鼠标手等电脑使用问题。同时,长时间的使用电脑也造成了人们坐着的时间长,而运动时间减少的状况,使人们整体身体素质下降。其次,计算机呈现内容对人们心理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长时间打游戏产生的焦虑,长时间无意识上网产生的空虚以及长时间被多元化价值观冲击造成的心理失衡等,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

2.3计算机技术发展带来的计算机犯罪率激升

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催化之下,也使得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发现了新的“致富”途径,即通过攻击他人计算机,盗取、售卖他人信息或者是直接窃取他人账号密码等来赚钱。这既影响了人们的网络使用安全,也影响了整个社会风气,在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不劳而获的气氛,影响深远。

3结语

第3篇

论文摘要:广东岭南现代技工学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建设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就业为宗旨,积极推行5S管理,形成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艺术专业特色;深化教学改革,凸显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色;多样化举办学生成果展,强化展示交流、互动的艺术特色。在此过程中,激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学技能、学沟通、学合作、学服务、学奉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广东岭南现代技工学校从市场需要出发,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探索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建设之路。

一、推行5S管理。形成培养良好职业习惯的艺术专业特色

5s管理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个项目,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学校模拟企业文化,推行5s管理,将企业文化融人到校园文化中来,把企业精神融入到学生思想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艺术设计专业具有灵活性和特殊性,实训场容易脏乱,如画室地板粘着颜料、胶袋、废纸片等,画架摆放凌乱无序。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点,把5S管理作为教学的硬要求,如在所有实训室悬挂《实训室管理规定》,制订《实训管理细则》,督促学生按照作业指导书要求严格执行五分钟5s活动的所有内容,即单元课程结束后把画室打扫干净,地面无积水,把作业台、画架、画板、椅子整理归类,并存放在画室四周,作业上墙贴整齐,供师生点评,观摩交流。同时,注重学生职业态度、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将学生的品德发展、潜能开发与美的意识养成,以及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机结合起来。

二、深化教学改革,凸显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色

(一)专业设置贴近市场需求

一是组织教师深入市场调查研究,紧紧围绕就业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主动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如近年动漫人才需求处于严重紧缺状态,学校针对人才市场需求增设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并在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增添Flash、3D动画制作课程,突出本专业的职业核心技能,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

二是建立有企业和行业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帮助学校制订更加贴近市场的人才培养计划。以“实践”和“应用”为主线构建课程,规划教学内容,培育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是建立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坚持做好“人才需求调查报告”、“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及“用人单位意见的调查”等工作,检验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是否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哪些教学内容要增加,哪些能力要加强,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二)围绕职业能力培养改革课程内容

适当压缩基础课,加快从绘画基础到设计基础的转化进程。在素描、色彩等专业基础课中,改革教学内容,加大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内容的比例,加快学生设计能力的形成。实训项目,把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使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符合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针对电脑制作员需求量大的情况,加强电脑设计课程群的建设,涵盖艺术设计中最通用、最实用的设计软件系列,并根据市场岗位需求特点,确立本专业的职业核心技能——电脑设计能力。围绕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构建符合培养目标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让软件教学与专业技能课紧密结合。调整教学计划中各类课程安排的顺序,把考证课程作为精品课程进行开发,在保证考证通过率的同时更注重学生软件运用能力的提升。

(三)实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推行“双证书”制度,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指定专人负责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高水平专业竞赛,与合作企业联合举办专业设计大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重点加强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向学习工场模式,突出“基础训练扎实、电脑设计运用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特点。深化教学改革,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市场知识与行业活动能力。

(四)建立“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

彻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时间和动手机会。实施“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建设优质核心课程,探讨生产性实训方式,重构教学、管理及评价体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本着“合理互惠、合作双赢”的基本原则,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基本途径寻找合作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引进企业行业设施、技术、师资,共建专业实训基地,让企业行业以办学者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全过程,实现办学经费的有效投入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优势互补、利益均沾、合作共赢的目的。

(五)制订切实可行的实习实训实施方案

一年级贴近市场、接近市场、了解和熟悉市场;二年级走进市场,到企业现场教学;三年级融入市场,到企业上岗实习突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稃的始终。

(六)组建素质良好、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邀请用人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来校讲座,聘请企业总裁及有经验的设计师或有成就的毕业生担任客率讲师;组织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学习和开展专业技术服务,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科研、教改等工作,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三、多样化举办学生设计作品展。强化展示交流、互动的艺术特色

第4篇

书法作品是书法艺术与文字内容的有机结合。“书为心画”、“书如其人”,书法作品能够清晰地表达出书写者的思想情感。书写者通过对汉字的笔画和结构进行组合来表情达意,与观众实现情感共鸣。每一个人的精神气质、艺术修养不同,因而在用笔、布局和结构上会倾注不同的思想情感,产生不同的特点和境界,每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也会在个性鲜明的作品中得到充分的展现。书法艺术既不直接表现客观世界、反映客观内容,也不直接表达人的思想情感,书法家只能在不违背汉字结构的基础上,对抽象的艺术符号进行艺术加工。[2]书法艺术之所以能够表达书法家的审美观,原因在于它是书法家从自己的审美观出发进行的艺术活动,这种艺术活动使得书法艺术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达到了书法之形与审美理想之意的和谐统一。欣赏书法艺术时既要善于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入手,还要学会透过汉字结构领略作品的意境,这样才能引起情感共鸣。

书法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联系

(一)书法艺术与平面设计都需要遵循形式美的原则

点、线是构成书法艺术的基本元素,书法艺术通过点线组合能够形成千变万化的艺术形象。书法中,书法家主要通过对点、线之间的组织、结构和布局来表现书法的形式法则,它讲究均衡和韵律的美学法则。平面设计是一门以点、线、面为基本元素的艺术,它要求以简洁的形式语言来表达丰富的内涵、传达信息,它注重对称和平衡。此外,无论是在书法艺术构成形态上,还是在平面设计的构成形态上都讲究空间和动态感。

(二)书法艺术与平面设计都体现着设计意识

书法作品是以点、线为基本元素来表现各种对比关系和篇章布局的,所有的书法作品都体现了书法家的设计意识。平面设计本身就是设计意识的体现。由此可见,二者在某种意义上都体现出一定的设计意识。此外,书法作品的装裱也是一种设计,体现着设计意识。对书法作品进行装裱既有利于保护作品不受损害,也能够有效地美化作品,书法装裱的这种功能与现代商品包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书法艺术与平面设计都离不开传统文化

书法艺术之所以被称为艺术,不仅是由于它能够传达汉字符号的基本意思,更在于它能够将单纯的汉字符号提升到艺术的境界,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信息。如古代的甲骨文是由尖锐之物凿刻而成的,因而,字体笨拙,充满了诡秘之感;帛文是以竹片作为承载字体的工具,因而,字体游走自如;金文是以模铸为书写形式,因而笔画粗壮而朴茂;汉隶以笔墨作为书写工具,因而端庄秀丽。平面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此外它还借助于一些图形、色彩来增强设计的艺术感染力、表达情感,这一点与书法艺术具有相通之处。[3]平面设计中体现着深厚的文化韵味,尤其是现代平面设计中电脑技术的应用,使得设计更方便、更美观、更规范,但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相比还缺少艺术性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因而,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以书法艺术代替一般的汉字书写,既能够增添设计作品的艺术性,又能够美化设计作品,增强作品的审美性。

书法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实践运用

(一)书法艺术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汉字既是人们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媒介,也是现代平面设计中的重要元素。现代许多平面设计公司都将书法艺术作为设计的主要元素,在此基础上创造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印章和篆书作为会徽设计的主要元素。篆书具有端庄、凝重、匀称、丰满的特点,既能够彰显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能够凸显奥运会的运动主题,表达出一种热烈的气氛,其中毛笔书写的汉字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的完美结合。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会徽,设计时将“世”字以书法艺术的形式进行构图,形成了三人相拥的图形,很好地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主旨。[4]书法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既体现了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也有效地表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书法艺术在商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商品包装上运用传统书法艺术既能够使包装带有浓重的民族气息,又能够增添包装的民族文化气息,书法艺术的这种独特功能是其他艺术形式和其他汉字形式都不具备的。书法艺术在现代商品包装中的作用是以汉字符号的艺术形式来传达信息。如在茶叶外包装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以书法艺术书写着的一个飘逸洒脱的“茶”字,旁边还会再配上一幅雅致的图画,书法艺术在这里既与商品的内容完全吻合,也起到了良好的装饰美化作用。书法艺术在书籍封面包装上的应用更是多姿多彩,如在一些文化意味较为浓重的书籍封面上,常常会出现著名书法家的题字,以体现典雅的风格和丰富的内涵;在一些学术意味较重的、严肃的、权威性的书籍封面,如字典、词典、学术性专著等,一般多采用沉着稳重、端庄严肃、中规中矩的楷书来书写,以体现书籍规范庄重的特征。此外,根据商品的定位、使用对象的不同也需要选择不同的书写形式,如在一些小朋友使用的物品包装上多使用自如洒脱的草书,以传递活泼、快乐之感;在中老年使用的物品包装上则多使用楷书或隶书,以传达稳重之意。在电子商品的包装上多运用醒目的字体,以体现商品的时代性与技术性;在烟、酒等商品包装上则使用豪放的字体,以追求奔放的气势;在女士用品包装上则多使用具有含蓄、阴柔的字体,以体现女性的温柔与婉约。现代社会中,将书法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相结合,既能够增加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商品的文化档次,又能够使消费者有效地将该商品与其他商品进行区分,拓宽商品的市场销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书法艺术在现代商品包装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三)书法艺术在平面媒体设计中的应用

第5篇

要想探讨书法笔墨元素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就要首先对“笔墨”一词有所知晓:笔墨是中国书画技法的总称。“笔”一般指勾、勒、皴、擦、点等笔法;“墨”一般指渲、烘、染、泼、积等墨法。在“笔”与“墨”的共同作用下,还诞生了一种依托于笔墨而存在的元素——布白,从而形成了笔法、墨法、布白三种表现元素为基础的书法笔墨语言。下面笔者就从这三方面详细论述书法笔墨元素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一)笔法——线条的幻化

线,在人们平时的理解中指连续运动的点产生的轨迹,是面的组成部分。线的形态有粗有细、有长有短、有规则工整、有自由随意……不同的线条能够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因而在招贴设计中设计师尽力挖掘线条的特性,通过蕴含表情的线条传达不同的设计思想,以期引发观者共鸣。在书法艺术中,线条即为具有艺术生命力的笔法,线条的艺术即为笔法的艺术。笔法作为书法笔墨元素之一,以其丰富的形态、独特的艺术性吸引着设计师的目光。笔法中的线条时而以单线条方式出现,时而又以组合线条的形式出现,时而刚直有力,时而和缓柔美,呈现出百变之美。笔法线条之美既体现在按照一定规律组成整体的形式美,还体现在其张扬自然和谐的生命之美。笔法所创作的斩截爽利、淋漓痛快的线条犹如悬崖峭壁,体现凛冽之美;蜿蜒曲折、柔和迂回的线条犹如蒲草拂柳,体现坚韧之美。由此可见,书法笔墨元素中笔法所塑造的线条能够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这些心理感受直接决定了视觉传达效果能否达成。在我国书法体系中,行、草、隶、篆等不同笔体带来了不同笔法,这些笔法的线条形式既能够传达出民族文化的象征意义,还为招贴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素材。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设计的招贴《Sport,Sunshine,Health》(《运动、阳光、健康》)就采用了中国传统笔墨元素中的笔法元素,展示出了一幅极富动感与韵律的画面。靳埭强认为笔法作为书法语言之一,本身就是一种可以独立存在的艺术形式,它可以被移植到任何艺术设计中去,实现中国文化的传承,展示书法艺术的魅力。在这幅招贴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设计师将线条同运动的奥运会图形结合在一起,以一种清逸的笔法为表达方式,绘制出了行云流水的主体物象。作品中,线条简约而不简单,跳跃而不凌乱,虚实结合、动静相宜,既展示出了奥运主体的拼搏、竞争的严肃主题,又传达出人类合作、共赢的和谐精神。对于作品中笔法的细节处理,设计师采用了更为现代的方式——于柔和笔法间添加了印刷体笔画,这样一来,招贴设计就巧妙地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

(二)墨法——浓淡的情趣

墨法是书法笔墨元素形式美的重要表现手法,康有为曾在其著作《广艺舟双棋》中这样论述墨法——“墨之筋骨血肉,墨之筋浓骨考,墨之筋藏内莹,姿态奇逆,可谓美矣”。可见,书法艺术的生命力与节奏、韵律的呈现主要依靠讲求筋、骨、血、肉的墨法。墨法的调和赋予文字“血肉之躯”,达到了筋强骨劲、血肉充盈、气脉贯通的美学要求。具体来讲,墨法的美学语言可以简要概括为“浓淡枯润”“知白守黑”。在书法艺术中,墨法承担着在黑白世界中抒发心性情怀与生命韵律的任务。水墨通过在素绢白纸上笔走蛇形地运动留下浓淡各异的墨迹,在黑与白的反差对比中展示出墨法虚中显实、实中见虚的艺术境界。这同我国传统文化完满、单纯、精微、博大的美学思想不谋而合。由此可见,将墨法这一书法笔墨元素运用到招贴设计当中,既能丰富招贴设计的表现形式,还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情趣与气韵,使招贴设计更加具有艺术观赏性的同时,还富有文化内涵。在招贴设计中,设计师要对运用墨法的基本手法有一定了解,墨法所呈现的虽然不是彩色,但却是一种无所不包的意象色彩。古人云“墨分五色六彩”,由此可见,墨法能通过黑白、浓淡、干湿等变化形成众多视觉效果。在当代招贴设计中,设计师借鉴墨法包罗万象的艺术效果创作了许许多多具有独特美学艺术价值的作品。中国传统文化推广海报——《水墨间》系列就是当中的优秀代表。其中的《水墨•仓颉》以稀疏有致、笔体各异的书法汉字围绕成一个圆圈,当中水墨圆圈的内部安排了字体较大的汉字,汉字墨法浓淡不均,呈现出若隐若现的朦胧美。墨法运笔下形成的圆圈在水墨的协同作用下形成了一个类似于太阳光晕般的形态,非常引人注目。整幅招贴设计在水墨的造像下呈现出饱满、富有视觉冲击力的效果,虽然画面主体只有黑白两色,但却勾勒出了动态感极强的立体效果。在《水墨间》招贴系列中的另外一幅作品《水墨•炎黄》中,墨法的运用也十分可圈可点。画面中设计师以苍劲、干枯的墨法皴擦出一个圆圈,圆圈内外各布局大小、笔体各异的书法文字。画面的主题虽然仍是线条流畅的圆圈,但同上一幅润泽的笔墨不同,这幅招贴则充满了墨法的力量。运笔中干枯的缝隙都成为招贴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与其他元素一同抒发着墨法的情趣。

(三)布白——疏密的对比

在招贴设计中,空白与虚无的表现手法被我们称为“留白”,而在书法中则被成为“布白”。布白是在笔法与墨法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笔墨元素,它不能独立于笔墨而存在,在实际布局中,布白必须与笔墨相呼应,方能体现自身的美学价值。布白涉及整幅书法作品的布局,包括字与字、行与行,甚至是文字本身。布白运用的两个基本要素为结字、章法。结字是文字字体布白的形成方式,章法则是全篇文字布白的形成方式。书法笔墨元素中的布白以“计白当黑”为指导精神,通过对黑白两部分的对比、变化、映衬,来表现书法艺术灵动透气、饱满充实的关系。“布白”既决定了文字之间的疏密关系,又决定了空间元素的前后层次,是呈现作品整体节奏与韵律的重要手段。在招贴设计中,设计师采用版面留白的方式进行图像空间的虚实处理,在招贴留白中,文字与图形于虚实之间构成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呈现出一种虚实互动、以虚称实、以虚托实的关系。在招贴设计中借鉴书法笔墨元素的布白来丰富留白,能够塑造出更加富有民族审美情趣的舒适布局,使得本土观众更乐于欣赏与接受,同时也促使中国招贴设计思想走向国际。在当代招贴设计作品中,巧妙运用布白思想的作品越来越多见,例如,某摄影展的主题招贴作品——《游走天地》。这幅作品巧妙运用了笔墨元素中的布白思想,画面中设计师并未设置很多文字,而是留出了大面积的空白,空白通过墨色的逐渐变淡与主题文字“摄影展”相连接,这使得作品的空白呈现出自然过渡,避免产生生硬的视觉效果。从画面整体比例来看,设计师精心安排了空白与文字信息部分及水墨物象“鲤鱼”的比例,右边的文字和“鲤鱼”紧密相连,相伴相生,吸引了受众的目光,体现了“游走天地”的摄影主题。左边留出了占比超过二分之一的空白,给出了受众广阔的想象空间,犹如天空般宽广的留白再次呼应了招贴设计主题,将招贴思想传达推向。整幅作品通过具有笔墨布白方式的留白运用,缓和了视觉紧张气氛,凸显了文字笔墨韵味,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与想象力,充满了独特的节奏感与韵律感,使得整幅招贴设计更加简洁、大方。

二、结语

第6篇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科目,主要是通过对空间方面的规划以及其自身对艺术方面的构想来对环境设施以及相关的材料色彩等制定相应的计划,而且其对于艺术的表现手法也显示出了独特的多样性。

当今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状况

1.我国环境艺术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部分人民的物质需求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因此一个个开始注重对于精神方面的追求,这种追求的具体表现在对于环境艺术的追求上。“绿色建筑”是当时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提出的口号,认为“绿色建筑”能够极大的满足其内外的审美舒适度,而且还从通风、环境污染以及噪音隔绝的角度出发,力求做到室内环境优良,室外交通便捷、绿化美化的目标。而人们最希望的还是能够是建筑物和自然间的环境相结合,这样就达到了其心中做重要的美感。所以以如今我国对于艺术设计的追求热情来看,这项事业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全国的各大高校也开始着手培养这方面的专业的环境艺术设计大师。

2.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展望

环境艺术设计随着时代而产生,属于经济和艺术的结合体,两者缺一不可,发展到如今已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较为密切的联系,这就使得当代许多人的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改变,而相应的环境艺术设计的灵感随之不断的爆发出来,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在当今时代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如今电子信息技术开始飞速的发展,并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之中,其中的数字信息技术也开始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出现了一种网络虚拟的三D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在电脑上通过数字艺术的方式建立其虚拟的方针模型,从而创造出各种不尽相同的复杂性设计,而且设计师能够在上面随心所欲的进行修改和描述,这就丰富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前景。而且如今的环境艺术设计已经实现了较高规格的现代化、个性化以及服务化的转变,开始想着节能、绿色、环保等方向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特点概述

1.环境设计需与自然相结合

社会发展至今,大量的社会负面现象充斥着人们的视线。所以,如今的人们开始将眼光看向老祖宗留下的自然和谐之道。这是一种修生养性的理念,讲究自然的规律,也即是俗称的“天人合一”,注重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关系,提倡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不应该对其造成伤害。这种理念的发展很快就被融入到了环境艺术设计当中,并得到了较好的利用和发展。

2.环境艺术结合实际,设计适当

环境艺术设计就不同,它需要设计者结合实际,所设计出来的产品必须能够与周围的环境相结合,并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3.环境艺术设计要有一定的内涵

艺术设计的而本身就是内涵的代名词,它充斥着设计师的灵感和思想爆发,一件没有内涵的艺术设计其本身就是白纸一张,没有任何的价值。环境艺术设计也是如此,它是基于现实环境而存在的艺术型设计方式,其设计出来的作品必须与四周的环境相结合,同时又要有其独特的艺术性,讲究两者间的关系融合,所要注意的是环境设计中的空间形态和色彩的光影效果以及相应的造型比例的等,这些因素都能有效的表达出对于四周环境的融合度。如今的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很多文化的诞生都是由人来促成的,所以设计师所设计的作品就必须具有人文性质,要考虑到服务对象的感受,并强调其中的舒适作用,尽量促使人情味和相关文化相结合,产生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其中。其实内涵的设计主要表现在色彩的应用和相关设计理念与色彩之间相融合的结果,其主要目的是想要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从而给人一种美的感觉,这样一幅作品才真正的传递出设计的心灵美感,这就充分的体现了其中的文化内涵在里面。

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问题是整个艺术界所讨论的焦点,而且现在的市场环境对于新的设计理念也形成来看一种迫切的需求。物质生活饱满的人们已经厌倦了统一风格的设计风格都对全新的设计理念产生浓烈的期待。有很多设计师其设计的作品确实都是通过一些教材进行生搬硬套的设计,其设计出来的风格大同小异,根本看不出其独特的个性在里面。不过,环境艺术设计通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的独特的设计风格,开始摆脱一些程序化和概念性的束缚,很多设计师根据这一理念都找到了独特的设计创新点,使其重新认识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方式。个性化的设计使得设计师对于自然的认识和理解变得更加的深刻,同时达到了能够以抽象的形式来表达出其内心对于大自然的感悟,这就相当考验一个设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共同发挥。所以,环境艺术的设计者应该严格的遵循其自身的审美价值观,要相信这就的创新理念,不要对一些大众喜爱的设计作品进行盲目的模仿,这样才能设计出真正具有个性化特色的设计作品。

结语

第7篇

1.内容

项目教学法的素材来源于现实中的工作,与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艺术设计职业息息相关。有些内容甚至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艺术设计工作任务而来,因此必然与公司需要的设计流程或真实的商业行为有关。学生可以自主规划学习步骤,在限定条件下自由发挥才能,并统筹安排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通过此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新性都能够得到提升。

2.活动

所谓项目教学法的活动,是指为了完成工作职责,学生需要借助于有限的器械,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性行动。学生在项目教学活动中,再也不是单纯地坐在座位上听教师讲课,而是立足于实践,在分析解决各种难题的过程中收获有应用价值的知识。此类活动对于学生而言挑战性十足,活动中分配的任务具备相当高的难度,不但要求学生具备牢固的知识基础,还要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学习,挖掘新技能,处理未知的难题。学生通过分析解决各项任务,拓展了专业理论范畴,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例如,将项目教学活动应用于建筑设计课程中时,具有一定的建构性,学生在此平台上可自由地施展自身的艺术才能,理解建筑大师的设计思路,有利于形成自己的建筑专业知识体系。

3.情境

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需要适合的场所或环境,这就是项目教学的情境。此种情境包括现实工作的场所,也包括电子信息时代下盛行的虚拟环境或仿真情景等。

4.结果

项目教学的结果泛指学生经历一系列研究性活动之后,所收获的在艺术设计专业领域适用的知识、技能或职业操守等,包括应用型知识、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研发能力等。

二、项目教学法在艺术设计教学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实战性

项目教学法把现实工作中的项目实行机制融入日常教学行为中,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移植真实的工作模式,依照现实状况合理引导学生履行不同的职责,在被公司许可的前提下也可将其内部的工程作为项目课题,开展实践课程教学,把实践流程嵌入艺术设计的教学活动中,降低学习知识和未来工作的差异性。为了使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更有成效,学校还应积极争取与艺术设计机构或团队进行广泛的沟通与合作,包括景观设计或室内设计单位,尽可能让学生直接参与设计,借此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2.目标合理化,课题科学化

项目化教学应该在施行初期就设定科学化的教学目标,首先要明确此项目能够教会学生的技能、设计方法或艺术知识等。项目设计要想达到教学要求,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目标要紧跟大学阶段的教学大纲,符合艺术设计专业的主流教学需要。在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应该借助于国内外经典的艺术设计案例,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调研及剖析案例的能力。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体系与深度,布置难度适中而富有挑战性与实践性的课程作业,这是将教学效果延伸至课堂外的有效途径之一。

3.强调过程化

项目教学法顺利实施的关键在于制定一套严谨有序的项目教学规划,譬如项目资料收集、项目构建和剖析、案例提取、设计实施、结果评估等。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流水线式的项目施行过程领悟学习的真谛,满足学习所求,而不仅限于最终成果的取得。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很多高校的学生不重视艺术设计细节,只是在学期末临时赶作业;而项目教学法将学习成果分割到各个时间点上,学生要定期总结自身所学知识,并汇总上报导师,由导师进行逐一考察,将其表现计入考核成绩单,这大大提升了全过程的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第8篇

摘要:文章阐述了数字化校园建设服务的重心与主要内容,指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认识误区,提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策略及可持续发展的步骤。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服务重心与主要内容

1.1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的说法来源于“数字地球”.它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人们对数字化校园给予了不同的诠释,但目前还没有比较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为依托,支持学校教学和管理信息流,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网络化无疑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1.2数字化校园服务重心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教学是学校的本质属性,是学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规定着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围绕着教学进行,一切技术与手段都应为“教学服务”而展开。据美国在l999年进行的一次“信息化校园计划”的研究成果表明.有39.0%的大学认为“科技与教学的有效结合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和挑战”。负责该项课题研究的凯尼斯·格林教授指出:“调查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意识到,对于大学应用信息技术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在于技术和产品,而在于人。换言之。是那些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和学生……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和充分地使用这些设备。”这充分说明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是为教学服务的。

1.3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内容

硬件建设:备课和示教设备(如备课用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资源管理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等);学习设备(如计算机教室等);管理设备(如校务、教务、政工、财务、后勤等管理用计算机、打印机等);网络设备(如服务器、交换机、网卡、网线、光纤等)。软件建设:操作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软件,课件制作平台及工具软件,示教及学习软件。理论建设:教育理念建设.教育体制建设,教育模式建设,学习模式建设,教师角色形成机制建设,教育评价机制建设。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认识上的误区

2.1重硬件.轻软件,忽视理论建设

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投资少,维持基本教学必须的软件在数量、品种和质量上都严重不足,无法使硬件的功能得到发挥;忽视软件版权问题,使用盗版操作系统等软件,埋下了潜在的危机,一旦遇到严格的维权行动。就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没有形成权威的机构和配套的政策、制度来保证示教和学习软件的开发、升级、维护以及地方化,使师生能够及时方便地得到适用的教、学软件。而理论建设研究滞后,多是零散的、初级的,缺乏组织性和系统性,极大地制约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程和健康发展。

2.2用技术提供的可能性替代现实实施的可行性

软硬件企业出于赢利的动机。其设计的各种软硬件方案,从理论上讲,具有明显的先进性,但在实际上,往往了忽视了我国学校实施的可行性。(1)忽视了方案的经济可行性。中国是穷国办大教育,除少数发达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教育经费一直十分紧张,根本不可能拿出大笔资金满足那些先进方案的开发建设。(2)淡化了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由于数字技术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学校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又使得教师无法率先获得对先进的软、硬件进行学习和演练的机会,使得这些先进的方案常常难被学校师生全面掌握。(3)模糊了学校对方案功能需求的必要性。为增强产品竞争力和方案对学校的吸引力,企业常常在方案中应用新的技术,在宣传中也大量使用带宽、升级、扩展、浮点运算、网络拓朴、资源库等概念加大营销力度,而这些企业着力渲染的功能,多数是学校根本不需要或很少能使用到的。

2.3硬件建设中的本末倒置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备课和示教设备以及学习设备是与学校中心工作联系最紧密、对教育质量影响最直接、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最大的因素。备课和示教设备、学习设备是数字化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管理设备是提高管理水平,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的工具。而网络设备则是将前三类设备联系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系统功能的工具。如果没有足够的和合理利用的前三类设备,再好的网络设备也是无法发挥其作用的。

由于对数字化校园认识的局限性,许多学校忽视了我国教育所能提供的经费条件、人员素质等办学实力的现状,表现出一种浮躁的心态,在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有技术上的一步到位和时间上的立马实现的思想,把数字化校园建设这样一件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简单化,把发达地区和重点高校的特化经验普通化,盲目应用到地方学校和中小学,使数字化校园建设失去了持续有序的发展动力。一些“校校通”工程建设也暴露出问题。2002年8月26日《中华工商时报》网络版有文章指出:教育全连接,80%没有充分利用。IT厂商们接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校园网建设大单,花费学校大量经费,苦心建起的校园网却大部分闲置起来,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建议

3.1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研究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理论建设是相对于硬件设、软件建设更为薄弱、滞后的部分。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决定了理论研究应该超前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研究已是迫在眉睫。(1)建立必要的组织机构,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识别、分解.为研究的开展提供课题指南。(2)从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中小学、教育管理机构等部门遴选研究人员.建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人才资源库,使研究人员结构合理。(3)以系列课题形式将已识别的问题分解到相关研究人员手中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4)对研究的结论进行有组织的验收、评估、实验、改进和推广应用。

3.2调整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和顺序

调整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和顺序,即调整现行“先建网——再开发资源——最后应用”的建设步骤,按照“先从教学应用着手——通过需求达到或超过供给的内在动力促进资源和网络建设”的技术路线进行。(1)以服务教学、实现教学数字化为建设核心。将投资重点和优先项目调整到目前已经成熟和稳定的对教学起直接作用的设备上来。(2)管理设备及管理软件的建设应注意数据、接口标准的统一,并围绕提高管理效率、优化教学环境的主题展开,为后期联网奠定基础.同时注意加强管理数据挖掘功能,让管理设备成为学校及各部门领导提高决策水平的得力助手。(3)学校网络建设应在教学设备和办公设备的建设与利用达到一定水平.对数据共享与交换需求较旺盛,网络技术标准趋于成熟时加大投入;应本着先内部网络、后因特网的原则进行规划,尤其是在中小学,不应过于强调互联互通和适时交互的功能,与因特网相连可以在专线、拔号等方式中灵活选择。

3.3推出符合实际的经济型解决方案

不同地区学校的经济环境和发展水平差异大.应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和建设进程。(1)高校和经济发达地区学校可从现行企业的大量解决方案中选取适合的方案进行快速开发。(2)各地中小学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步骤.建设中注意因陋就简.在保证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经济的产品。(3)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不同级别、不同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多种建设目标、进程和评估方案.避免不发达地区和地方学校不顾自身能力与发达地区或重点高校盲目攀比现象.使建设持续有序地进行。

3-4开展教、学软件的开发模式研究及实施解决教育软件的版权问题、软件的开放性和适用性问题。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加强选择软件平台的技术指导.把好软件学习、使用人门关。以政府批量采购的措施降低采购成本。以政府控制软件版权的策略解决教学软件的开放性问题。(2)充分利用教师队伍中科研能力强的群体自行开发实用的软件。也可与企业联合共同开发。

四、持续搞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骤

4.1认识阶段

在各级各类学校只有少量的计算机单机运行时。师生员工通过各种学习资料、媒体和参观等形式对数字技术的用途开始形成理性认识并有意识地关注此领域的相关信息。学校领导开始关注兄弟单位建设情况。咨询数字化教学对本校的发展可能产生哪些影响.在不同层次、不同进程和使用程度上开始进行建设规划和经费、人员的安排和骨干人员的培训与人才储备。

4.2学习阶段

学校的计算机数量有了大量增加.主要的办公场所都有了配备.人们都可以从身边直接感受到计算机应用给教学带来的便利.只要愿意还可以有一定的上机学习时间。人们开始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操作一些比较有名的商业教学软件和由各种渠道交流、获得的软件。开始尝试制作自己的课件,参加各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教学竞赛。开始尝试在自己的一些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管理人员也开始运用各种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日常工作的管理.提高管理的水平。学校与外部的数据交流大部分并不是通过专门的网络.而是以光盘等硬件存储传递。有时也通过调制解调器上网传递。

4.3使用阶段

学校计算机设备和数字化资源已经初具规模.基本能满足大部分正常教学的需要。大多数教师也具备了驾驭设备、运用资源开展数字化教学的素养.并能够根据学校教学实际进行资源的二次开发。计算机在学校Et常工作管理中的使用已经实现常规化.并能运用各种数学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的评估、规划、决策等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的传输和交流可以通过少量的电话线上网来进行。

4-4网络化阶段

由于数字化教学已经常规化。对于数据的需求、传递、交互的要求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建设校园网成了当务之急。通过校园网把已经运行的教学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构成一个统一体.形成了完整的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由此。学校内部各环节工作有机地协调起来,许多工作自动完成.不再需要人工的参与.学校管理和教学已经相当轻松,具有很明显的研究性质.管理人员和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数字化资源的改进与完善。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方面。在这一阶段。校园网已经通过宽带与Internet互连.对外数据交流的流量也渐渐增大。但总的来看。学校还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对系统外部的依赖性还不是很强。

4.5信息化阶段

第9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多媒体

前言

与其他专业相比,艺术设计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学生创新水平的要求较高。目前,此专业仍以教师讲授式教学为主,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少,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及其就业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创新性水平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途径。

1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特点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包括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两部分。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以空间结构以及素描等为主,是培养学生设计基本技能的基础。专业课程根据时代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在信息化时代,多数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均开设了网页设计与企业形象设计等课程。随着社会对人才创新素质要求的不断提升,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已经成为企业衡量人才素质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1]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而言更是如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这是确保人才符合现代化需求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

2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多媒体未发挥价值

当前,多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均已引入多媒体教学。从理论上讲,该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但由于高校教师并未充分认识到多媒体的价值,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多媒体设备多作为黑板的替代品而存在,其价值并未得到发挥,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影响不大。

2.2教学开放性差

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仍在教室内进行,学生的学习受时间与地点的约束较为严重。艺术设计专业与社会各行各业均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若将学生长期禁锢在教室内,学生将很难获得与外界接触、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其思想会逐渐僵化。

2.3教师与学生无互动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主要途径。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或是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师通常作为课堂的主体存在,利用整节课堂的时间教学。在此环境下,学生很难参与到课堂当中,独立思考能力差,学习兴趣极其低下。[2]长期采用这种方法教学,容易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造成阻碍。

3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改革教学方法,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多媒体教学

可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水平。以室内装饰为例,可采用以下方法教学:第一,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室内装饰的典型案例,搜索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第二,课堂上,在讲解到某一设计方法时,需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最典型的设计成果,如室内颜色的布置方法等。第三,将设计成果拆分开来,要求学生对设计理念进行分析,如要求学生分别分析男性、女性以及婴儿三个群体卧室颜色的布置方案等。采用上述方法教学,优势如下:第一,采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图片,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的板书式教学相比,学生对设计理念的理解更加直观,更加深入。第二,将设计成果拆分开来,要求学生对其进行逐一分析。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设计理念理解的深入性,进而为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

3.2开放式教学

将开放式教学理念应用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以“装饰之美”为例,可采用以下方法教学:第一,教师将教学目标定义为使学生学会从人文以及色彩搭配等角度,充分欣赏装饰的美感,以及使学生独立设计出具有美感的装饰设计成果;第二,将学生带出教室,与装饰制造企业合作,带领学生进入企业,主动了解装饰;第三,在观察装饰的过程中,教师应作为主导者不断为学生讲解各个装饰的特点,使学生积累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第四,带领学生回到课堂,通过提问的方法,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感受,要求学生根据学习到的知识自行设计一种装饰。采用上述方法教学,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之能够挣脱课堂与书本知识的禁锢,真正走入艺术的海洋,感受艺术品的创新价值。同时,要求学生自行设计艺术品,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能够将创造性思维体现在设计成果中,进一步提高其创新性水平。

3.3互动性教学

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可以单独开设“设计比赛”课堂。第一,课前,告知学生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以5~8人为一组,共同设计一套艺术品。第二,课上,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后,需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以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第三,教师要求每个设计小组的代表讲述本组的设计理念及创新之处,并组织学生从美学等角度鉴赏各小组的设计品。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的思路集中到艺术品上。第四,课后,由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并进一步阐述创新设计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通过思考与动手增强创造性思维。

3.4创新教学评价方式

单纯采用总结式评价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失偏颇,应在总结性评价的基础上,将形成性评价联合应用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将学生的学习态度、设计理念的创新性水平以及设计作品的创新性,共同纳入形成性评价考核过程中。将上述几方面的内容以量化指标体现在学生的期末成绩总结中,提高教学评价的合理性,使学生认识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为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

4结语

针对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低的问题,专业教师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应将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及先进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实践设计能力,提高学生思考的独立性与设计的独立性,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水平,为其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