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道德建设论文

时间:2023-03-23 15:08:50

导语:在道德建设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道德建设论文

第1篇

1.网络信息误导大学生的价值观。

高校大学生还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其人生价值观、心理状态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尤其是网络环境的影响。网络是一个全方位开放的信息交流系统,各种思想和文化观念交汇和融合于其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对我国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大学生传播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民主理念,另外,社会上一些歪风邪气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受到很大冲击,使得大学生身处困惑与迷茫之中。如果不及时正确引导他们,一些缺乏正确价值观、立场不坚定的学生就会形成错误、扭曲的道德价值取向[3]。

2.网络信息淡化大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

网络改变了以往的人际交往模式,把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的交流。与现实人际交往相比,网络信息交流由于处于一个虚拟的空间,没有真实性、诚实性,另外,过多的网络交往会挤压大量的现实人际交往时间,将直接影响现实生活的人际交往,导致现实人际关系的疏远。

3.网络信息弱化大学生道德责任感。

现实社会中传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难以对网络空间的交际行为起到有效地约束和控制,网络秩序的维护完全靠网民的自觉和自律。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虚拟、宽松的环境若缺乏有效的自制力约束,就容易走向极端,放纵自己的言行,继而发生违反道德、规范的言行,甚至违纪、违法。

二、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给我们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对大学生现实道德评价标准的冲击。网络环境是一个虚拟的空间环境,从客观上为大学生构建了一个没有时空限制、无拘无束的“世外桃源”。在这样的空间环境中,部分学生很容易失去理性、原则和道德标准,过分追求思想和意志的自由、解放,丧失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如果长期沉迷于网络世界,必将削弱大学生思想道德自我评价和约束能力,引起现实社会中道德取向的迷乱[4]。2.网络对大学生各类社会心理问题的加剧。网络环境以平等性和交互性著称,打破和挑战了现实社会中根深蒂固的权威思想、等级观念。然而,网络构建的虚拟空间为大学生逃避现实提供借口和条件,使他们脱离了现实社会,向往世外桃源,疏于人际交往。部分大学生常以网络虚拟世界中的虚幻满足感,作为逃避现实的“麻醉剂”。而这种脱离现实的逃避,无异于作茧自缚,把自己装在一个套子里,使他们根本无法适应、面对现实的问题,很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和后果。3.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思想道德的深层次影响。网络文化是一种独特的多元文化,其多元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很大,具有两个显著特点:(1)网络信息的多元化严重影响了思想道德修养的开展和效果。当代大学生富有个性,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自我约束力不强,很难以传统的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2)网络信息的多元化使得大学生更能主动综合、感悟各种信息内容,分析、判断各种思想、道德和观念,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去辨识、选择和认可有关道德价值观,而不会囿于传统的思想道德模式。

三、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已经给高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鉴于互联网的日益广泛应用而带来的各种问题,必须不断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端本清源,不断净化网络环境。

高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需要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网络环境的净化必须依靠政府的行政、法律和技术等手段优化网络环境,严格审查网络信息内容,依靠信息技术加强网络信息的监控,严惩网络诈骗等犯罪行为。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格管制网络电影、游戏,在全社会弘扬积极健康的网络道德行为,为当代大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空间。同时,高校网络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加强信息网络监控和管理,对学生生活区按时“限网”、“断网”,坚决抵制各种不良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侵蚀。

2.关注网络热点,正确引导学生身心发展。

对于网络环境,人们最担心的就是网络信息中一些腐化、堕落的思想和观念会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对此,必须严格把关审查网络信息内容,杜绝各种思想毒害,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内容给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所带来的挑战和复杂性。同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对不良网络信息进行技术过滤。对于“网络上瘾症”、“网络虚假恋情”和“网络孤独症”,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及时给予学生有效地心理矫正和帮助。高校要多举办座谈会、专家讲座、知识竞赛、网络创业大赛等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5]。

3.建立网上心理咨询平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功能的不断完善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越来越便捷化,导致一部分大学生迷恋于网络空间,不善于或根本不与现实社会接触和联系,疏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因而很容易引起心理障碍与人格畸变。因此,根据新的形势发展要求,建立网上心理咨询平台,通过网上咨询,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网络的交互功能恰好可以为这些大学生搭建一个解决羞于双向沟通和交流的高效平台,让大学生在信息和多种选择方案中学会独立思考和自我调整以及自我批评和教育。高校教育工作者可借助网络平台的便捷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道德价值观念。

4.开拓创新,将网络道德教育融于思想道德修养之中。

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把网络道德教育有机融合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之中,使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更加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网络道德教育内容丰富多样,既要使学生掌握网络意识、网络规范和网络行为准则,也要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情感和意志;既有对理论的传授与探讨,也可通过案例分析来剖析和评价具体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还可用一定的反面教材展示,即宣传和曝光网上不道德行为受到的道德和法律制裁和处罚。

5.齐心协力,努力构建网络道德教育新模式。

第2篇

社会越和谐,道德建设就越有条件

记者:近日,第二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在南昌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公民道德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您认为,道德建设与社会和谐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徐惟诚:本届公民道德论坛把公民道德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联系起来,这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一个社会的公民,首先要讲道德,只有讲道德,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当然,反过来就不一定成立。讲道德就一定能和谐吗?不一定。所以,不光道德建设要为和谐社会提供基础,和谐社会也要为道德建设提供条件。社会越和谐,道德建设就越有条件。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这为道德建设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道德建设重在实践

记者:当前,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徐惟诚:近年来,中央对公民道德建设高度重视,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继去年举办首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之后,今年又在南昌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广大伦理学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对道德建设的意义、内涵、要求等都作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认为,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一靠教育,二靠实践。积极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在道德实践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将使人民群众在自觉参与中陶冶情操,为道德建设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所以,下一步,我们要把道德建设的重点放在实践上。

强调道德实践,不是要政府和相关部门花很多很多的钱,而是要为道德的养成和传递创设条件

记者:把道德建设的重点放在实践上,我们应该怎么做?

徐惟诚:强调道德实践,不是要政府和相关部门花很多很多的钱,而是要为道德的养成和传递创设条件。

举一个例子,现在很多农村人到外地打工,把孩子留给老人带,隔代抚养,于是留守儿童便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在外打工的父母平时忙于工作,往往不会或者忽视了跟孩子的沟通。

很多父母不知道怎么去跟孩子沟通。就拿打电话来说吧。在外打工的父母给家里的孩子打电话,一般只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是:“身体好吗?”第二句话是:“学习成绩怎么样?”第三句话是:“好好听奶奶的话!”然后就无话可说了。父母不会跟孩子交流,孩子体会不到父母在外打工的辛苦。因为缺乏沟通,父母对孩子道德的养成和传递就容易受阻。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到工厂或工地去,为打工人员举办讲座,引导他们如何给孩子打电话,如何跟孩子沟通。也可以在农村举办留守儿童演讲比赛,演讲的题目是《我的打工爸爸》。孩子们为了搞好演讲,就会去了解爸爸,了解爸爸的辛苦,了解爸爸的感受。孩子们还会互相交流,这样一来,孩子们的人际关系好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神气了,那么虚拟世界对他们的吸引力就会下降。这样,道德的养成和传递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开展类似的活动,并不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花很多很多的钱,关键是要创设好条件、提供好平台。

在道德实践中,家庭的和谐对于道德的养成和传递至关重要

记者:在道德实践中,如何实现道德的养成和传递?

第3篇

一个企业无论大小,如果每一名职工都能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和履行职业道德,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这样的企业才能强大。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石油企业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企业内部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和队伍结构的大幅度调整,企业的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劳动关系的复杂化、就业方式的多样化。面对这样的形势,石油企业要用职业道德教育引导职工,切实使之成为职工爱岗敬业的一种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同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职工,用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职工,用科学理论和科学知识武装职工,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在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中当时代先锋、做行动楷模。

二、加强石油企业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原则

有着50多年发展历史的吉林油田,在职业道德建设方面有着坚实基础和较好成效。尤其是通过强化职工理想、职业操守、职业纪律教育,较好地引领职工弘扬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中国石油企业精神和吉林油田“五上”精神。在新的形势下,要抓好石油企业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内容,创新方式,努力提升创建水平。一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领和支配地位。离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职业道德建设就会失去发展根基和动力源泉。因此,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职业道德建设,确保职业道德建设的正确方向。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在广大职工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再教育,感恩教育、民主法治教育和形势任务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企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坚持以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根本。《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公民道德的建设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牢牢抓住实践环节,广泛开展群众性的道德实践活动,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道德教育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最终要落实到“行”上。针对企业发展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让他们在道德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教育的效果,体现道德教育的“知”与“行”的统一。深化开展创建六好站队、五型班组“、四优”青年文明号等活动,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在创建中树立行业文明新风,弘扬社会正气。要与石油企业基层工会组织开展的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坚持用先进典型引领社会风尚。善于总结和发现各行各业特别是生产一线普通职工的典型,广泛开展向职业道德模范学习活动,使广大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人心思进。三是坚持以基层企业和职工群众为重点。企业基层单位是职业道德建设实践活动的主要阵地,职工群众是职业道德建设的主体力量。只有贴近基层、贴近职工、贴近实际,吸引更多的基层单位和职工群众广泛参与,职业道德建设才会更富影响力、生命力和创造力。组织职工创造性地组织各种形式的职业道德实践活动,为广大职工提供实践道德规范的广阔舞台,让广大职工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从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事情抓起,在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违反职业道德的典型事件抓起,加大整改力度,树立行业新风,努力让人民群众满意。

三、加强石油企业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强化方方面面的保证

第4篇

1.1大局意识

参与学校财务政策咨询风险预警,在执行财务制度时,善于发现问题,向领导提供信息反馈,在业务问题处理中,能站在加快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高度为学校分忧解难,提供专业的咨询意见。

1.2责任意识

在学校,财务人员把握经济命脉,所以要有极强的责任意识,在执行财务制度,开展财务工作中,要时刻记住为学校负责,为校长负责,为师生负责,为家长和学生负责的准则,严把入出口关,必要时做好提示警示工作。

1.3专业素养

要做好财务工作,首先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学校财务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工作中做到账目清楚,为上级提供准确信息,准确上报各类数字,确保工作不出差错。

1.4服务意识

财务人员的工作涉及学校整体,涉及教师个人甚至学生,可谓一针多线,如摆不好自己工作与一线工作的关系,就容易产生高高在上的心理。因此,作为财务人员要时刻牢记为师生服务、为学校服务的宗旨,不摆架子,不随意做主。

1.5工作态度

财务工作开展的最终目的在于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服务,妥善解决学校教师与学生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财务对教育教学的保障作用。因此,在工作中要把自己与一线教师的关系协调好。虽然财务工作不定时,但只要有需要,随时提供服务,热情接待每一位同志,就能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1.6工作方法

无论做什么工作,方法最重要,遇到事情,财务人员首先要妥善协商解决;其次,要与领导及时沟通,把学校整体利益摆在首位,增强工作透明度。

1.7团结协作

财务人员与师生工作联系多半是经济上的,因此,要诚实守信、客观公正,依法履行职责,自觉抵制违法乱纪行为。作为学校的一员,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积极参与教职工各项活动,与教师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2当前高校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当前高校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看,总体还是不错的,但还存在着很多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

2.1政治素质不高、觉悟低

有的财务人员缺乏敬业精神,得过且过,不负责任,利用职务的便利,跟其他人串通,谋取不正当利益。面对学校政策对教学人员的倾斜,充满不平衡情绪,觉得同为学校做贡献,所享受的待遇却不如他们,行政人员还要天天坐班,而老师却有课才来上班,对此觉得不满,甚至消极怠工,影响正常工作。

2.2缺乏保密意识,法制观念淡薄

财务人员最基本的素质是保守秘密。但是,近年来有些单位个别财务人员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领导的强迫、指使授意下,做假账,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甚至为他人造假出谋划策,无视法律的不可侵犯。财务人员保守财务秘密意识淡薄,甚至沦为违法乱纪人员,公然损害公众利益。

2.3素质低下,服务意识淡薄

有的财务人员没有及时了解国家的政策和财经法规,造成业务不熟悉,工作效率低下,有时甚至出现严重的错误。同时,财务部门作为学院对内对外的窗口,其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整个学院的对外形象和在师生心中的形象。但是现在“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是当前一些财务人员的真实写照。有个别财务人员甚至区别对待报账人员。平时关系比较好的,报账时就一帆风顺,关系不好的就层层卡关,领导报账更是帮忙出谋划策,耐心又热心,更是代办手续。如此区别对待,更是反映出其素质低下,服务意识淡薄。

3新形势下高校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对策

3.1加强教育,提高政治思想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业务领域不断扩大,高校财务人员要下大气力加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建设高素质的高校财会队伍。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质,首先,必须贯彻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提高运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解决财会中的实际问题,研究和分析高校财会工作中的具体事物,认识和发现它的规律,克服执行有关财务政策中的主观性、片面性、盲目性,真正做到认真负责,实事求是。

3.2坚持原则,认真执行财经纪律

财务制度是财会人员的工作依据。财务人员要坚决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财务人员应维护《会计法》的严肃性。会计法规以法律形式肯定了会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规定了会计事务处理的基本原则。为财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提供了法律保证,但涉及会计工作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操、道德信仰和道德行为方面的问题,需要借助于会计职业道德。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是与会计法规互相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在日常实际工作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对各种财务收支活动要严格审查,把好关口,堵塞漏洞,秉公办事,既要坚持原则,又不能放弃财务制度,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正确理解各种文件规定的内涵,掌握各种规章制度的实质。要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做到“管而不死,活而有度”。坚持在执行财经纪律过程中有刚直的品德,做到在法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3.3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

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状况的好坏不仅涉及到如何管钱、用钱、算账、报账问题,还直接关系到如何正确处理国家、学校、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处理各种业务中不仅要做到认真负责,而且每一笔账都要准确无误。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工作中要热情主动。遇到复杂的业务,或者遇到无理的要求,要沉着冷静。对不能办理的账务,要耐心解释财务制度的要求,取得别人的理解、支持。如有的财务人员自认为掌握着单位的财权,别人求你办事,高兴时不能办也给办,不高兴时能办也不给办,这些行为都需要应有的职业道德来调节。要做到为人正直,做事光明磊落,主动热情,彬彬有礼,使服务工作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进行。

3.4坚持继续教育,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制度也跟着变化。高校财务人员除了有扎实的财会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外,还要继续学习和更新知识。高校财务不仅涉及到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还涉及到经济学、金融学、税法等。财务人员必须努力钻研相关知识,并坚持继续教育,才能适应财务管理和财务工作服务意识的创新和发展。

3.5坚持清正廉洁,提高抗腐蚀能力

第5篇

建设系统和其他行业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产品不动而人员流动;一次投资大;质量好坏关系大;建设时间长;涉及部门多等。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建设系统的职业道德内容与其他行业相比有异同点,其内容主要有:第一,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范。第二,科学、诚信地开展工作。第三,拒收不合法的任何报酬,拒付不合法的任何报酬要求。第四,不断加强业务技能和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水平。第五,牢记质量第一的观念。第六,客观公正地对待和处理质量事故。第七,尊重他人劳动,爱护他人劳动成果。第八,忠诚于所工作的单位。如果建设系统的人和机构都能按此进行工作,就能大大降低各类事故的发生,从而大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我国建设系统的职业道德现状

1、缺乏有效监督,制度执行不力

从当前我国建设系统的状况来看,屡见不鲜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迫切要求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作为百年大计的产品,如果建筑物质量差,则损失和危害无法估量。众所周知,一座建筑物的诞生需要有良好的设计、周密的施工、合格的建筑材料和严格的检验与监督。然而,在一段时间内许多设计不仅结构不合理、计算偏差,而且根本不考虑相关因素,埋下很大隐患;施工过程中秩序混乱、安全事故不断;使用伪劣建筑材料,造成豆腐渣工程;人情关系和金钱等因素,使我国近几年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屡见不鲜,使百年大计的建筑物诞生需要科学的设计、周密的施工、合格的建筑材料和严格的检验与监督受到严峻的挑战。从当前我国建设系统的状况来看,职业道德建设任务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2、投机取巧,忽视社会效益

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但是道德因素是重要因素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职业道德。面对市场经济大潮建设系统逐渐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走了出来。面对市场竞争,人们要追求经济效益,要讲竞争手段。我国的建筑市场激烈,特别是我国的各省市发展不平衡,建设系统的法规不够健全,在竞争中引发出职业道德病。每当我国大规模建设到来时,总伴随着工程质量问题的大量增加。一些建设系统为了拿到工程项目,使用各种手段,其中手段之一就是盲目压价,用根本无法完成工程的价格去投标。中标后就在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做文章,启用非法设计人员搞黑设计;施工中偷工减料;材料上买低价伪劣产品。最终,使建筑物的“百年大计”大大打了折扣。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重视经济效益,也要重视社会效益,而且,这两种效益密不可分。一个建设系统如果只重视经济效益,而不重视社会效益,最终必然。实践证明,许多企业并不是垮在技术方面,而是垮在思想道德方面。我国的建设系统要振兴,必须大力加强建设系统职业道德建设。如果建设系统不重视社会效益而只重视经济效益,最终必然建设系统的,有可能给中华大地留下一堆堆建筑理圾,建设系统的发展和繁荣最终成为一句空话,市场经济更呼唤着职业道德教育的进一步完善。

3、社会道德大环境产生的负效应

意识、自主意识增强,集体意识淡化。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三铁”被打破,企业内部竞争加剧,增强了职工心理压力,加之目前少数国有大中型建设系统效益下滑,一部分职工下岗,更造成了职工思想上的不稳定和,心理上的不平衡。表现在行动上,则是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与此同时,建筑产业大军中存在大量的民工队伍,他们之中相当一部分人文化知识水平偏低,职工队伍的这一特点,客观上给职业道德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由于精神文明建设一度滞后,社会道德滑坡。一些职工看到社会上的、权钱交易,行贿受贿等消极腐败现象,尤其看到承揽业务过程中,存在与建设系统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时,受其影响思想信念,道德观念也产生了动摇。他们不再看重“建房想着住房人”、“用户至上、质量第一”等等这些职业道德,甚至受利益的驱动,片面理解“猫论”,做出一些有违职业道德乃至违法乱纪的事情。

4、管理滞后及政策不合理

建设系统缺少规范的职业守则来指导员工行为,还有一些建筑企业虽然制定了职业道德手册,但由于监督不力,使员工在面对企业规则、纪律时因缺乏监管而自由放任。于是,当个人权益与社会责任发生矛盾时,许多员工不能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不能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甚至见利忘义。同时,建设系统对一些在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缺乏必要的有效的制约机制,使一些不道德、非规范没有受到应有的约束,企业管理制度与政策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东西。如,工资待遇上,同工种同岗位之间仍然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人事任用上,存在论资排辈、任人唯亲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又滋生蔓延出了工作上的相互推诿、扯皮等现象,怂恿了职业道德的失范。

5、领导不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乏力

少数企业的领导者认为职业教育是“软任务”,见效慢,发展生产才是“硬指标”,容易出成绩,对职业教育持”顾得上来抓一抓,顾不上来疲疲塌塌”、“有钱就抓,无钱则拉的态度。一些个体乃至小型国有和集体建设系统职业教育跟不上企业发展需要,职业道德教育更是几近空白。一些职业教育体系较完善的企业,在对职工进行职工教育的过程中,也不同程序地存在重职工技能教育,轻职业道德教育,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现象,片面强调业务能力,忽视个人道德品质的提高。特别是入世后,我国建设系统职业道德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传统建设系统的职业道德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冲击。经济全球化使建设系统过去师带徒,既传技术又传思想的授业方式,在传播和延续使中华民族建筑技术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为年轻人可从书本、电脑、电视中学习前人的经验,也可以从建筑图册、CAD程序、技术专著中学到现代建筑的技术,爱岗敬业的思想受到严峻的挑战。

第6篇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们应该努力挖掘老祖先留给我们的灿烂遗产,继承“天人合一”,彰显和谐发展观,延续爱国、重集体精神,培养个体独特个性,继承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相处,反对保守僵化,在继承与批判中建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对于缔造了几千年中华文明的传统道德,我们不能草率地、盲目地与之决裂或全盘吸收,而应坚持的批判精神,结合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努力挖掘老祖先留给我们的灿烂遗产,吸取其中的精髓,不断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最初,道德并不是连用在一起的,而是分开的。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这里的“道”表示自然界与社会的发展、变化、运动规律;“德”即顺应自然的规律进行发展。后来荀子在《劝学》中将两字连用:“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我国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都包含了丰富的传统道德伦理思想,大体上,可以按五个方面来了解和掌握我国悠久的道德传统。

    1.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讲究天人合一

    古代儒家善的思想包含着对和谐的体现。他们认为因为自然生命是善的,而人类的生命又是大自然授予的,所以人也应该是本善的,而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更应该是善的[1]。人与自然在共同的性本善的蕴含中,达到了真正的合一与感应、协同与和谐。正如《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它体现了自然和谐的内在含义,顺应自然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和谐也可以被认为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终目的。即使是在对自然的改造方面,也表现为非功利性、非破坏性的。中国古典神话所传达的思想则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最好例证。如愚公移山是采用最朴实的体力方法去改造自然,在方便自己和后人的同时也友善地对待自然;同样大禹治水采用非强力而是适度的疏导的方法。还有中国的诗人、哲人无不喜欢寓情于景,这表明他们的喜怒哀乐已与大自然不自觉的融为一体,他们已将大自然的好坏视为自己情绪的晴雨表。于是乎在风光美好的古代,才会流传那么多赏心悦目的诗句,自然才会给予人类那么多的情感滋润,这已是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境界的最好印证。

第7篇

观众在观赏舞蹈作品时不仅能看到高低起伏的错落变化,还能感受方位空间的变化之美。舞台的“方位空间”,按照顺时针的方向从舞者面对舞台的正前方开始转动形成的8个不同的点位,如图1所示。观众观看舞者不同方向的表达所产生的寓意与联想不同。这也取决于舞台的形态,普通的舞台是单面镜框式的其舞者动作方位变化所产生的寓意较为固定,而有些舞台成三面或多么面开放型,其舞者动作方位变化所产生的寓意可是相对的、模糊的。下面以普通的单面镜框舞台为例,简述观众的视觉感受。假设舞台上有一位舞者当他面对1点时,观众会看到清晰的动作和情绪变化,起到明确主题、突出形象的效果;当舞者面对5点时,观众不能看清所有表达,则带来一种隐约、神秘的感觉;当舞者面对2、4、6、8点时,舞者的动作会给观众一种延伸感;当舞者面对3、7点时,舞者的动作会给观众委婉、含蓄的感觉。双人舞作品《萋萋长亭》中编导为表现夫妻二人“长亭送晚”的惆怅景象,动作编排设计主要是针对3—7点和2—6点展开,通过男女舞者在舞台2—6点的迂回、反复,向观众描绘出在长长的亭廊间夫妻间相互的眷恋与不舍。其中,在舞台3—7点的移动与托举,又描绘了夫妻之间在离与聚中透漏出的深厚感情。整部作品多以3—7正侧方位和2—6斜侧方位为主,两位舞者很少与观众正面交流,更多的是将观众引入难舍难分的故事感情当中。然而,在群舞中可以运用较为复合的点位处理来解释和说明人物之间的关系,在现代舞剧《雷和雨》的开场舞段中,编导运用圆形的构图将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及人物关系巧妙的编织在一起,每一个角色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当舞者们面对圆心时表现出彼此间相互的压迫感,但当他们一同面对圈外时则表现出整个封建社会环境给予的压力,人物们在相互躲闪、徘徊、撞击中诠释在封建制度的压迫下虽然每一个人的性格、态度各不相同,但是大家的一举一动都牵扯着旁人的命运,彼此愈积愈烈,粘稠到窒息。

二、三度空间错落的丰富表达

“舞蹈是视觉与听觉的双重艺术”,这是一种普遍现象,普通的欣赏者是在鉴赏的层面享受两种艺术的魅力,但对于舞蹈的本体而言,视觉是超越听觉的,欣赏者可以抛开听觉来仔细研读视觉之美。舞蹈表现的媒介是舞者的身体,表现的空间是三维立体的舞台。就舞台而言,将其立面划分,按照从低到高的次序,以舞者与地面的接触关系将其划分为三度空间。一度空间指舞者动作不以脚为承重点,身体任何部位与地面接触的空间;二度空间指舞者用脚为承重点,身体站立在地面的空间;三度空间指舞者跳跃、腾空或通过拖举,身体任何部位不接触地面的空间,如图2所示。在不同的舞台空间中舞蹈动作表达出的张力与美感截然不同,这就是舞台空间的巧妙之处。舞台空间划分的设计将会给观众带来丰富的视觉层次,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曾经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舞蹈作为视觉艺术不能拘泥于单一空间的表现,过于平面的舞蹈视觉效果会引起观众的视觉疲劳,所以正确运用舞台空间的划分可使编导处理好表现对象的动静、强弱、张弛、起伏、快慢等关系。通过舞台空间的设计舞者身体形成高低空间起伏的构图变化,丰富舞蹈的视觉画面,使舞台立面空间突显出多层次的视觉感,从而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观众不喜欢单调乏味的艺术表现,只有变化才能体现舞蹈艺术独特的生命力。在军旅作品《穿越》中编导大量运用一度、二度和三度空间的变化处理,竟造出特种兵战士们在战场上穿越各种恶劣环境的场景。舞者时而在一度空间匍匐,寓意着他们穿过草丛,穿过泥潭奋力的向着目标前进,让观众们看到战士们不畏艰难困苦的坚强之美;时而在二度空间奔跑,仿佛他们灵活的躲避炮弹,穿过平原,让观众感受到战士们英勇无畏的勇敢之美;时而跃起在三度空间,意味着他们翻过沧山、越过急流,向着胜利进军,将观众们代入战士们拼搏的战场,体会坚定的信念之美。作品通过三度空间转换的处理,尤其是突出了最难表现的高度空间,带给观众舞者在三度空间舞蹈所特有的与地心引力对抗的视觉冲击力,恰如其分的表现了特种兵战士坚毅、英勇的品格,使观众沉醉在空间的错落之美中。

三、平面空间线条的综合表达

观众对于线条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线条无处不在,它可能是建筑的外形,也可能是花园的小路,但大部分生活中的线条是相对固定的,而舞蹈中的线条是丰富的、灵活多变的。舞蹈中的线条是指舞蹈者在舞台空间不同区域形成的舞蹈构图,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线条组成,千变万化、层出不穷。从创作的角度编导想掌握空间线条的处理方式需在了解舞台点位空间的情感强、弱关系的同时,分析观众的审美心理需求,才能准确运用各种线条为舞蹈作品的编排服务。

(一)平面空间的定点线形

平面空间的定点线形分为两部分理解1、定点:指固定的,没有发生变化的。2、线形:在几何学上指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图形。舞蹈中常用的基础线形包括:直线、曲线、折线等。线条在舞蹈作品中通过角度的变化可以产生丰富多样的构图画面,与此同时,恰当的线形运用也可以辅助作品表达更深层次寓意。例如:观众观看作品中单一定点横线构图时可感到平静、简洁、稳重之感;单一定点斜线构图会有延伸、放射、希望之感;单一定点纵向竖线构图可有强劲的纵伸之感;单一定点曲线构图会有蜿蜒、曲折之感觉。张继刚有两部作品突出定点线形的特点,一部是《千手观音》,一部是《春意盎然》,作品成功的把定点线形做到了极致。《千手观音》是运用单一定点竖线构图的设计,整个作品是以舞者在舞台中央形成一竖排为主。因舞台是单一镜框式舞台,所以当舞者站成一竖排时,观众在前区中央位置只能观赏到第一位演员的正面,这样就使观众的视觉形成一种错觉,接下来演员从前往后依次出手舞蹈就能营造出石窟中千手观音的画面。长时间只运用一个线形构图会出现单调的情况,为了避免观众的审美疲劳,张继刚聪明的运用了大量的节奏处理,同样是简单的出手动作在恰到好处的节奏处理中,变化多端、精彩至极。另一部作品《春意盎然》运用的是双定点横线构图的设计,相比《千手观音》这部作品从头到尾一直坚守着一个构图,然而观众不会为此感到乏味,当演员以两条横线在舞台上通过下半身、脚和腿的变化表现春天的气息时,单一的线形构图变得越发有特色。在此基础之上,作品加以丰富的节奏变化和巧妙的腿、脚、头的配合,使整个舞蹈作品变得颇有震撼力。

(二)平面空间的流动线形

流动线形与定点线形的不同之处是线条是运动的、不固定的,并且在舞台上会呈现出更加自由、灵活的效果。平面空间的流动线形在作品编排中可以变作划分区域与空间的灵活的道具,为舞蹈主题的表达提供更加多元的表现空间。舞蹈艺术不仅包括单一肢体表达的美感,还包括了人体在空间中移动变化所产生的美感等。流动的线形美是舞蹈生命力的表现,也是观众在欣赏时最容易捕捉到的。有效的运用平面空间的流动线形设计可使作品在变幻莫测的调度与构图中深深的吸引观众的目光,使其赞不绝口。下面以流动的线形构图为例简要分析其构成。流动线形中的线形大体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类;流动线形中的流动方式又可分为:单一线形流动和复合线形流动。空间中的线形和流动方式可以随意搭配形成变化多端的移动构图,例如,第一,直线单一线形流动,是指舞者排成一条直线跟随一端流动,直线可以变换角度形成不同方向的线条。这种流动方式会带给观众干净、稳定、流畅之美。第二,直线复合线形流动,是指舞者排成一条直线,移动时是一个以上动点发生变化,可以是几个动点同时移动,也可是几个动点的跟随移动等,这种流动方式会带给观众层次、多变、参差之美。第三,曲线单一线形流动,是指舞者排成一条曲线跟随一端形成曲线式流动,这种流动方式会带给观众曲折、委婉、动感之美。第四,曲线复合线形流动,是指舞者排成一条曲线,移动时是一个以上动点发生变化,可以是几个动点同时移动,也可是几个动点的跟随移动等,这种流动方式会带给观众叠加、丰富、零乱之美。其中,直线复合线形流动地复合方式可分为:推进式流动、交替式流动、递进式流动。第一,推进式流动,指直线的整体移动,可由多个直线组成推进前进,具有较强的整体性、递进感。在舞剧《白鹿原》尾声舞段中,十几个竖排依次从舞台三点位整体推出向七点调度,像汹涌的海浪,表现“白鹿原”上芸芸众生与生生不息的生命。第二,交替式流动,指直线的交替移动,可由多个直线组成交替前进,具有较强的流动性、逼迫感。在群舞《中国妈妈》开始的舞段中,舞蹈演员排成几个横排交替的从舞台3点位向7点位调度,表现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妈妈们不畏敌人勇敢拼搏的精神状态。第三,递进式流动,指直线的依次向前移动,可由多个直线组成递进前进,具有较强的层次性、延伸感。群舞《士兵与枪》中士兵们排成纵队从7点向3点移动,多次运用递进式流动,表现了士兵的英姿飒爽。曲线复合线形流动方式也可分为:整体式流动、交替式流动、递进式流动。第一,整体式流动,指曲线的整体移动,可由多个曲线组成推进前进,具有较强的整体性、曲折感。在群舞《小溪江河大海》中,舞蹈演员用圆场步在舞台曲线形流动,表现从涓涓细水不停流淌的小溪逐步融汇成宽阔的江河,最后流入无际的大海,给观众一种生命的延续感。第二,交替式流动,指曲线的交替移动,可由多个曲线组成交替前进,具有较强的变化性、活跃感。在俄罗斯小白桦舞团的《圆》舞中,舞蹈演员流动出几个半弧形相互交错的向斜线走去,之后又形成一条S线,让观众享受变换不禁的曲线与圆形之美。第三,递进式流动,指曲线的依次向前移动,可由多个曲线组成递进前进,具有较强的层次性、蜿蜒感。

四、结语

第8篇

由于高职院校自身条件的限制,辅导员队伍中高学历、高职称的较少,且辅导员队伍人员来源较为复杂,造成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师德情况参差不齐。从整体看,主要有下列问题:

第一,学历水平低、理论修养不够。高职院校辅导员来源广泛,有从高校招入的青年大学生,有从后勤或其他行政职能部门引入的,高学历、高职称的极少。从目前的现实看,辅导员的学历层次大多是刚毕业的硕士生和本科生,专业涵盖领域广泛,涉及各个行业,大多数没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心理学教育背景。这种情况造成部分辅导员在做学生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的时候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引导。此外,辅导员由于日常工作复杂,很少抽时间进行学科科研和理论专业的学习,在专业引导和教育方法上滞后于学生的需求。

第二,归属感不强,思想不稳定。相对于教师而言,辅导员工作头绪繁多,工作量大,承担的责任和风险也较大,但收入不高。这种情况就造成部分辅导员归属感不强,对自己的职业没有认同感,期待着进行转岗或进入其他部门。“现在高职院校内辅导员数量几乎都趋于紧缺状态,工作量大、责任重、权责不清,导致辅导员逐渐偏离了正确的发展方向。这当然会直接影响到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建设,无论在日常管理中,还是在教书育人方面都不会完全尽到应有的义务和责任,使信念慢慢地动摇,职业理想也会逐渐迷失。”

第三,部分高职辅导员师德差,缺少职业道德。“少数辅导员自身纪律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师表形象欠佳,师德意识较差,自身修养不够,对学生缺乏热情和关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有的辅导员过分强调自己的个性和自由,存在组织纪律性松懈、生活散漫的现象;也有部分辅导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没有了原则性,在学生面前缺乏表率作用,不尊重学生,上课时信口开河,随意发挥,观点偏激,敷衍塞责等等。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学院辅导员形象,在学生心目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2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路径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师德情况客观上要求加大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建设,从思想重视到行为落实,从制度建设到规范执行都需要高职院校认真总结,不断完善。

第一,思想重视,强化师德培训。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对辅导员队伍的管理比较混乱,师德建设主要集中在一线教师中。考虑到辅导员日常工作忙,杂事多,对其师德建设的培训、行为的引导较少。为此,高职院校首先要改变观念,重视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师德问题。辅导员是学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其师德情况、言情举止对学校的声誉、学生品格的养成至关重要。高职院校领导要加大辅导员师德进修、学习的机会,开展符合本校实际的多渠道师德教育专题讲座、访谈、辅导员师德知识竞赛等,让师德的重要性深入人心,让辅导员老师时刻提醒自己要严于律己,做好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

第二,行为监督,督促高职院校辅导员注意言行。要重视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理论重视是不够的,要落实到行动中。辅导员工程繁忙,如果缺少监督,其行为的惯常性仍然让部分辅导员我行我素。所以,高职院校在重视辅导员师德建设过程中,要采取有力措施,监督、检查辅导员师德建设情况,做得好的辅导员要及时表扬、鼓励,做得不好的辅导员要及时纠正、整改。通过过程监督,在辅导员队伍中才能形成良好师德的风气,才能把重视辅导员师德的制度、政策贯彻下去,取得良好的师德建设成果。

第三,完善机制,增强制度约束。完善机制,主要是辅导员考核机制,要把辅导员师德考核纳入到辅导员管理、考核的重要环节,实施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考核采取学院考核和学生考核两个环节,对辅导员的师德情况进行系统了解,并把考核结果与辅导员的转岗、晋升相挂钩,最大限度促进辅导员重视师德建设,增强为人师表的师德要求。对考核表现良好的辅导员,进行大力表扬,并优先晋升,对考核不合格的要进行教育,必要时进行师德培训和转岗等。通过师德考核机制,让辅导员把师德与职业要求相结合,规范自己的师德行为,做好本职工作,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第9篇

一、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这一职业的内在要求。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而且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造就新型人才的特殊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成长—成熟—成人—成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从事教育劳动的光荣感和自豪感,真正甘心成为学生“通向科学高峰的人梯”。在对待师生关系上,要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赞赏,尊重学生的能力和意见,赞赏学生的长处和努力。在对待教学关系上,要帮助学生促进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内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发展的方向,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人格。在对自我认识上,要学会审视自己的课堂行为,审视自己的课堂情感,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反思自己的情感表现。

二、树立服务意识,让“上帝”满意

中国的教育缺什么?缺钱、缺人才、缺公平、缺教育观念……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缺服务意识。教育是一种服务,而且应当是一种开放性的服务。正如很多民办学校提出:“学生和家长就是我们的上帝。我们的学校教育就是要做好服务,让上帝满意。”如果教师能够想到自己是在服务,想过自己教过的孩子是否每一个都满意,每一个孩子是否都能发展,那么你就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不断内化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形象,恪守职业道德。虽然我们口口声声说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实际上并没有做到,因为我们缺乏服务意识。

三、倡导用爱心去锤炼师魂

“爱是发自内心的,爱是教育良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就是师德的核心。”试想,在到处充斥着威胁、恐吓、偏见的环境里又如何培养出学生健康的心理和正常的情感呢?作为教师,我们要长期关注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过程,而不能做那种布置了任务,分配了工作就置身事外的老师。我们要全过程、全方位地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尽量引导他们在前行的路上自己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但只要他们真正出现困难时,就要及时为其排忧解难,以保证他们能够全面、健康、和谐地可持续发展。自始至终的坚持,全心全意的关注,这是何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这是怎样崇高的职业道德!所以,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师爱的具体体现,这是塑造教师形象、锤炼师魂的最终归宿。“以人为本”,充分地关爱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是严防师德沦丧的必备利器。

四、倾听教师心声,提高教育投入

教师一样是人,一样有七情六欲,一样需要关爱,他们的心声一样需要倾听。目前不少报刊报道教师职业之辛苦,我觉得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多数教师从早晨七点多到晚上十点多都得工作,其压力之大实在苦不堪言。“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一直以来都是对教师清苦形象的写照。具有高尚的人格,多讲奉献,少讲索取,这是一个人民教师具有的人格魅力,也是社会对他们的要求。然而,我认为在我们大谈师德建设,大谈奉献的同时,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倾听他们的心声,多关爱我们的教师也是当务之急,这是搞好师德建设的物质基础所在。做“经师”难,做“人师”更难,既做“经师”又做“人师”更是难上加难。正师风、铸师魂、强师能,打造新世纪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良好师表形象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本人的共同努力,希望能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打造一支无愧于新世纪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作者:谢小英 单位: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黎咀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