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08:59
导语:在铁路服务毕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对外开放,物流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易通作为一家发展中的中小型的物流企业,本身在资金、技术、人才、规模等方面不占优势,本人觉得公司要想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可通过开展个性化的发展策略来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赢得市场!
本人觉得公司可以通过以下几条措施来开展个性化服务:
一、细分物流市场,采用集中战略的物流模式
当一个物流企业能力有限时,他们就可以采取这种战略,力求在一个细分市场上做精做强,易通现在所涉及的领域包括机电、汽车、快速消费品和生产企业,涉及的领域多必然会分散企业的精力,由于不同领域客户的物流需求千差万别,行业不同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比如汽车行业所关注就是如何通过第三方物流减少库存,消费电子行业由于本身行业残酷的价格竞争,产品更新换代快,所关注的是降低物流成本,及如何缩短产品的交货周期,食品行业有由于本身产品的特征的影响可能更关注回收和绿色物流,此外还有众多行业对第三方物流有着各自的需求,无论是降低库存,缩短周转期,还是降低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推行绿色物流,在追求服务个性化的信息社会中,较好的选择就是收缩市场,比如日本陆运产业株式会社经历了60年的发展,始终坚持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在日本危险品运输市场上占据了70%的份额,例如,同样是以铁路为基础的物流公司,中铁快运公司是在全国范围内提供小件货物的快递服务,而另一物流公司中铁物流则是提供大宗货物的长距离运输。在特定领域打造自己的特色。
建议:公司可以采用集中物流模式,力求在一个细分市场上做精做大做强!
二、注重专业化服务,实施一对一的营销策略
作为一家中小型物流企业,在无法通过规模取胜时,就应该通过专业化取胜,企业本身在实力上不占优势,应以客户价值为取向,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选定一家企业为依托,实施一对一营销,把80%的精力、资源集中在20%的重点客户身上,做好重点客户服务,例如长春大众物流公司是国内成立较早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之一,是汽车生产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它主要为一汽大众提供服务。实践证明,一汽大众采用第三方物流系统管理后给各方带来了巨大效益,实现了双赢。例如美的安得物流就是依托美的集团把市场做大的,现在美的集团80%都是由安得物流运送到全国各地,这表明,要在物流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不妨采用一对一的营销方式,专注自己的特色服务,扩大知名度,以在业内取得骄人业绩。
实行一对一的营销更易于弄清客户的真正需求,确定服务的战略重点,使服务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这样才能在保证老客户忠诚度的基础上发展和开发新客户,慢慢把市场做大做强。
关于就业能力的概念,英国的Beverridge在1909年就已提出,其概念的界定主要是用来判定哪些劳动者可以被雇用,哪些劳动者是必须被替代[1]。之后,由国际劳工组织把就业能力表述为“个人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到20世纪90年代期间,就业能力问题成为许多欧美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力市场政策分析等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观其研究,大多数是从广义的就业角度出发,对就业能力的概念给出了略有不同的解释[2],国内学者虽然对就业能力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此类问题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概念、构成要素和层次方面[3]。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是我国高校目前布点最多的十大本科专业门类且就业市场形势不够乐观的现实,思考如何提升该类专业大学生个人就业能力的问题,结合兰州交通大学近几年的探索实践,笔者认为,工商管理类大学就业能力的提升应聚焦于专业能力、通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方面。实践证明,以此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定能收到良好的成效。
1 明确就业能力的内涵,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适切性
(1) 专业能力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专业能力主要指工商管理类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等。专业知识是学生主要通过专业课程设置及理论与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学习,将外在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知识内化为学生个体的认知能力,包括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这是学生个体成功的完成各项工作(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他的知识结构是否完善和思维习惯的优劣,而其知识结构和思维习惯又基本决定了他的就业方向,因而在专业教育中,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完善,这种完善的知识结构要有利于学生能够通过原有知识来融化新知识,进而产生新思想,逐步达到智慧的境界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为进一步增强专业技能,提升就业能力做好铺垫。学习能力是指学生从历史、现实学习知识,不断深化和完善对现实的认识,掌握驾驭新知识,具有不断创新知识的动力源,从而形成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的能力。从狭义上讲,主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辨析及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的能力。促使学生从自己的认知结构、兴趣特长及需求出发,广泛地汲取新知识,不断填补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充实、完善和发展已有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完全能够自主选择和决定自己的学习活动,不断努力实现新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创造欲望,以形成科学的批评性思维方式,追求具有创新性的学习成果。专业技术能力是指总体反映学生在特定职业岗位上具有的专业应用能力,旨在强调应用性和针对性,这主要依赖于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
(2) 通用能力是提升学生适应能力的关键。这种能力是指那些与某种具体的工作没有必然关联性的通用性能力,即适用于不同的工作场景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得以圆满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的最基本的部分,也是近年来用人单位一直最看重的部分,是个人最能持续运用和最能够依靠的能力。其能力是随个人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的增加而不断发展,对工商管理类学生而言,通用能力主要包括健康的心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脚踏实地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些能力是要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而获得,也涵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参与实践、归纳总结、观察学习、模仿体会、专业训练、实习培训、业余爱好、娱乐休闲、社团活动等。这些能力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在步入职场中最宝贵的财富。
(3) 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提升学生应变能力的核心。这种能力主要是反映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从容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它强调迁移性。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学生进入职场后是否能成为职业精英、实现持续就业的决定因素。对工商管理类学生而言,创新精神、团队工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则是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内容,这些能力只有在学生步入社会工作一段时间后才能显现出来。近年来许多企业用人单位都希望毕业生在签约前来单位实习或试用,其目的就在于考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潜质。通过我校多年的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工商管理类学生的这些能力是可以通过参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调查、企业兼职等活动得以提升的。同时,从已毕业的历届毕业生我们也能发现,可持续发展能力关系到学生能否实现持续就业的愿望,也关系到学生未来事业发展的态势是否兴旺。
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践探索
据教育部资料显示,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属于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4]。究其主要原因还在于毕业生适应能力不强、所学知识达不到工作要求、就业竞争力不具优势等问题。为此,兰州交通大学近年来,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重任,以加强“三项能力”培养为主导,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1) 强固基础以优质教学资源大力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一是夯实基础、注重实践、突出应用,着力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夯实基础,主要是强化英语、数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坚持四年教学不断线。在保证专业核心课程开设质量的基础上,开设一定学分的经济管理类基础课程,为学生拓展专业基础做好铺垫,强化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的质量。注重实践,以实践教学和动手能力培养为主导,将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实验、实践教学的学分,占总学分的1/4以上。将企业经济活动、经济运行状况通过ERP实验、会计仿真模拟、证券投资即时模拟等实验再现真实情境,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突出应用,以职业规划、特色培养为目标,以专业选修课为平台,进行专业人才的纵向深化培养。强化了专业技能训练,为工业、铁路运输、流通、银行等企业进行特色人才培养,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开放实验、创新实验、学科竞赛、课题研究、社会实践等,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各类科研训练的支持平台,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培养,努力提升学生服务、奉献社会的能力与水平。
二是抓好专业核心课程与及教学团队建设,为学生提供坚实的专业学习支撑。多年来,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工商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与教学团队建设为切入点,在已有的工商管理类专业9门核心课程中,已建成“财务管理”、“管理学”、“微观经济学”3门省级精品课,5门校级网络课程。核心课程的高标准建设为工商管理类学生专业学习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继而通过核心课程省级教学团队的建设,有力地推进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先后建成了案例库、习题库、试题库、课件库等,开通了网络课堂和网上答疑系统,以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极大的延伸了课堂教学的内涵,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强化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将“学思结合,知行统一”贯穿于大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为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管理与工科知识的融合,形成了由“基础操作性实验、综合应用性实验、设计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和多个模块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图1)。该实验体系,其内容涉及24门课、193个实验项目,所占比重分别为50%、40%、10%。为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每年都要对实验项目做出更新,及时补充、完善各专业系列实验指导书;其特征具有明显的系统性、综合性、融通性、实战性、开放性;实现了实验教学内容、技术平台、实验教学团队的一体化整合;体现了实验教学手段、教学工具、教学方法和学习组织形式的有效对接与融通。学生在校期间能够通过仿真软件的学习与训练,达到目前国内用户群最多的用友ERP管理软件、市场营销模拟软件等的熟练运用,真实了解企业运营情况,体验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另外,通过一系列的模拟与实训,使学生体验了从实验项目→课程内实验→独立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小型科研课题研究→参加校、省及全国各种竞赛的创新教育的全过程,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经调查,学生对专业实验教学总体评价满意,认为对他们的知识运用、团队协作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很大。
四是发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作用,为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我校省级经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管理类基础模拟”、“市场营销模拟”、“经济法案例模拟”、“会计实训仿真”、“会计手工模拟”、“电子商务”、“情景模拟”、“经济模拟”8个专业实验室,有ERP-U8管理软件、福斯特等公司的应用软件28套。该中心已成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服务平台、创新能力提升的助推器、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孵化器,中心已开设24门实验课,193个实验项目,面向全校8个本科专业和3个硕士点开放,每学年约有1800余名学生在该中心完成各类实验教学任务。另外,还通过跨专业实验、选修课实验、各种模拟大赛等创新实验课的开设,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中心的作用;通过校企共建3S平台,合作教学、交流学习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和示范效应。目前,该中心已成为培养工商管理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摇篮,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基地。学生在该中心完成的多项兰州交通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获得好评。
(2) 构建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保障工商管理类人才通用能力的提升
通用能力不仅是大学生不断增强学习能力的基础,而且是在大学毕业生当面临就业、晋升、转岗等多样性选择中增强竞争力。这就需要高校人才培养中,努力构建多维度的组织、管理及服务体系,这对工商管理类人才通用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一是强化相关的基础知识,为提升学生通识能力奠定基础。首先,将数学作为培养学生运算推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从事经济研究必不可或缺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予以高度重视。我校在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经济数学、线性代数、概率数理统计三类必修课,数学建模等多门选修课。其次,拓展英语教学。在开设大学英语、英语口语、商务(或财经)英语、经典外文文献选读等课程的基础上,还长期开展双语教学,现已形成以14名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双语”教学团队;“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在内的双语教学课程群。通过双语教学的实践,使学生熟悉了国际商务运作模式,为学生进入外资企业或从事涉外业务奠定了基础。双语教学使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历届英语四级累计通过率在80%左右,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第三,注重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强化。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无论是做出怎样的宏观决策或微观管理,都需建立必要的应用模型,这一过程都与计算机紧密相关。为突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计算机基础、VB 程序设计、数据库、办公自动化四门必修课,计算机网络、网页设计等多门选修课,专业实验课多数也是借助计算机模拟来实现。
二是多措并举,为提升学生的通用能力创造条件。丰富多彩的团学活动,促使学生清楚自己的社会使命。从情感教育、养成教育、自信教育、主题教育,探索体验教育、“自媒体”教育等6个方面开展教育活动,通过学校各级管理层面有效的联动机制,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本科生导师责任制,实现对大学生的全方位的精心指导。导师对学生的学习计划,学生选课、学习方法、专业发展方向、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都要精心指导,将其具体任务分解细化至每学期。举办各类论坛、讲座,提升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度。举办“创业创富论坛”,邀请北京中铁二十二局、甘肃武威市交通局、甘肃祁连山股份有限公司、华润雪花啤酒甘青藏公司等企业的高管为学生讲授企业管理经验;邀请我校已毕业的MBA学员每年5月、10月两次进(本科)课堂,帮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事业成功经验分享,并开展企业发展、社会需求、能力养成等方面的讲座与交流;邀请实习企业指导教师担任学生的职业生涯导师,与学生交流沟通如何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采用多种方式,搭建就业能力提升平台。挑选在就业、考研、公务员、选调生、资格证书、银行系统等考试与选拔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以深入学生班级的形式进行经验交流活动;举办企业模拟招聘大赛,邀请相关企业人力资源部、高校招生就业处领导等作评委,通过制作简历、岗位竞聘演讲、专家点评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求职能力。以毕业实习带动就业,与广东智通人才、宁波人才中心、东莞人力资源局、德邦物流、红豆集团等形成了合作关系,建立就业实习基地。积极拓展就业渠道,邀请中储物流公司、西部中大建设集团、链家地产、光大银行、甘肃银行、TCL乐华多媒体事业部、兰州商业会计学校等单位来校招聘,提供就业岗位。
(3) 适切的教学方法与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提升学生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手段,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以典型“案例教学”为导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赴企业实地调研形成的典型案例,丰富了教学内容,已有2篇案例入选“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精选选国内外经典案例,开启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强化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更易于掌握管理学、营销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等课程中的相关理论与分析方法的灵活应用。以“情景教学”为载体,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主要通过教学游戏、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感受管理理念、学习管理知识。通过体验式教学,如营销学中的营销体验,会计基础实训中会计人员工作角色体验,模拟法庭、商务谈判、企业经营模拟中各种管理角色的体验等,使学生受到有益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锻炼。以“实验仿真”为依托,提高学生科学决策能力。如在筹资、投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方面,学生借助网络数据库资源获取相关资料,运用实验教学软件进行模拟操作,使学生尽快掌握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方法。总之,近几年,我校在通过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手段,为学生科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是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社会适应力。搭建差异化的实习实践平台,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发展能力。依托学校在铁路行业的优势,注重铁路系统内企业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依托学校在工科领域的专业优势,与兰州电机厂、兰州机床厂等多家传统制造企业建立实习实践基地;依靠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地方知名企业共建校政企联合实习实践教学基地。采用集中、分散与轮转相结合的实习模式,为学生提供各企事业单位不同岗位的实习实践体验机会。通过专人负责、科学考核、校内外双导师联合指导等措施保障,增强了实习的实效性。强化毕业论文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指导教师严把论文选题关,本科生导师为各专业进行“文献查阅方法与技巧”、“研究方法与学术规范”、“如何做好毕业论文”等讲座,以及论文审阅、论文中期检查、、公开答辩等,进行全过程管理,提高论文指导与写作质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组织企业经营模拟对抗赛、股票交易模拟大赛、电子商务大赛等重要赛事活动,通过学生的积极参,培养了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激发了创新潜能,提升了创新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我校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先后承担了11项国家社科和自然基金项目、30余项省部级项目、20多项横向项目等,这些科研项目,为学生参与科技创新训练创造了条件。在近几年学生的毕业论文中,有80%左右的选题来自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生主持的“甘肃省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展研究”等兰州交通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其选题均来自于教师的科研项目的子课题另外,学校成立了学生学术科技创新与创业中心,专门负责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实施菜单式培育,为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3 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实践探索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实践教学;工程管理;经济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88-02
工程管理专业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其毕业生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工程管理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技术、项目管理、工程经济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具有铁路、交通土木工程项目决策和项目实施管理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管理人才。但学生实际掌握知识水平与企业存在一定差距,毕业生实施工程项目决策和项目实施管理能力不高。究其原因在于多数高校还是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很多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学习态度很不认真,对于教学质量学生很难说出具体学习内容,学校实践教学没有什么效果,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把学校所学知识很快地融入到企业实践的操作当中。
如何提升工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是当前高校面临的很重要的现实现象。
一、对于高校公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原因之分析
1.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首先,实践性教学内容比例偏低。国内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内容偏少。工程管理专业国内外大学教育在实践环节上差距较大,国外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课时一般情况都是占总课时的50%左右。在我国,以石家庄市铁道大学为例,学生的毕业合格分数总分是150分,实践教学在其中满分是35分,是总课时的23%,可见实践教学在我国高校教学中的比例严重失衡。其次,导致实践教学质量偏低的原因一方面是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对于实践教学中的参与率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实践教学中系统、开放、动态的设计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学校没有对实践教学出具相关鼓励政策,对于实践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积极性调动不足。
2.现场实习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工程管理专业的现场实习是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全面了解工程管理的相关知识。但是,这种实践模式困难重重,很多现场实习根本达不到实践教学所要求的质量。原因在于:①多数企业并不欢迎学生现场实习。首先,学生在实践期间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有限。学生初到企业,任何工作都要经过企业培训才可以上岗工作,而且在学生刚刚熟悉一点儿环境的情况下就随着实践结束而离开了。其次,现场实习场地有诸多安全隐患。工管行业的企业都是在野外进行作业工作,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并且有些工作危险性很大,这些行业特点决定了企业组织管理的难度和风险性。②学生自己实习的效果良莠不齐。为了使学生可以全面的把所学知识和企业实际联系起来,增强自己的实践工作能力,很多高校都把学生自主选择单位现场实习安排为本学科的最后一学年的第二个学期,并且在此期间要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和实习报告。这样学生可以全面的把所学知识和企业实际联系起来,增强自己的实践工作能力。但最终大多数学生不会认真进行实习,甚至根本就没有到企业去实习,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在这个实践环节得到很好的锻炼。
3.实验室软件在实践训练中的产生的效果不太乐观。在高校工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实验室软件实训是很重要的环节。在一些课程的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建筑材料试验、建筑工程估价课程设计、公路工程预算和报价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等都要在实验室利用各种软件进行学习,石家庄铁道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实验室软件实训效果还差很远。原因是软件价格很高,学校投入经费不足,软件不能及时更新,导致所学知识与企业现实情况脱节;实验室实训时间不够学生把软件学通、学透,大多数学生勉强完成操作。
4.实践教学中的考核项目不完善,反映不出学生的实力水平。衡量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为考核,高校教师往往会依据学生的实践学习中的实结和报告以及实习出勤情况等等评定学生成绩,通过实践考核来实现。然而这样的考核方式的弊端是容易出现造假和抄袭现象。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的方案
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实验室实训、现场实习和大作业等,对于实践教学质量改进方案有以下建议:
1.实践教学分段实施、灵活安排。实验室实训采取每门课程结束后集中1~2周进行实训。课程实训后可以安排在老师讲授理论课的过程中进行,这样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紧密相接,起到的教学效果更好。
大作业的实践环节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指导老师跟随指导。在建筑工程估价大作业中,实践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设置,选择理论课程讲授和题量适中的工程案例,边理论边实践。
2.与提供实习场地企业建立为合作关系。石家庄铁道大学积极的与中国铁路工程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多个协议实习场地进行合作,这样可以和主要合作用人企业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既节省了使用经费又对学生实施有效管理达到良好的效果。学校要在实习基地长期派驻老师监督、指导、管理学生实习,学生的情况第一时间就能掌握;学生有老师的监管更加认真实习。派往实习基地的老师定期更换,被派驻期间,学校给予老师一定的补助,以提升积极性。
3.校企合作保证实验室软件实训的质量。首先,校企合作使学校可以获得软件公司提供的免费软件更新,解决了实验室的实训知识和企业实际操作相脱节的问题。如:石家庄铁道大学就是通过和软件公司的合作,获得了很多最新的软件服务。在与天津铁三院2003年的合作中,协议达成为单位提供免费的20套铁路预算软件来用于《铁路工程预算》相关课程教学;另外由广联达公司提供的房屋建筑工程概预算软件运用到大作业和《建筑工程估价》中等等,对方承诺给予相关软件并且会及时更新。其次,可以从更深的层次上开展为“校办工厂”。例如:企业可以把软件开发的部分工作转移到学校,学校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条件,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来,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既能掌握最新的前沿知识,又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效果事半功倍。
4.建立严格的实践考核体系。考核体系越是严格,学生和老师就越重视,实践的教学质量就越能够得到保障。下面从三种主要模式分别分析:①实验室实习。由指导老师根据提交的报告和实际指导实训时学生的学习状况综合评定成绩。另外,学生如果在与企业合作软件开发的过程中有良好表现,指导教师在评定成绩时给予加分。学校给予表扬和鼓励,作为优秀毕业生的评选指标之一。②现场实习。学校统一组织现场实习,其成绩考核由派驻现场的指导老师和企业相关负责人共同为学生评定实习成绩;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单位进行的现场实习,规定学生在实习期间定时向指导老师汇报实习情况及所学知识,每天记录实习日记。指导老师也应该积极和学生实习单位进行联系,对学生情况及时了解。③大作业。大作业的考核成绩是以学生提交的作业和实习过程中回答问题的态度是不是很认真等表现来综合评定的。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是现阶段工程管理中的至关重要的工作内容,要从形式主义走向现实主义,从实践中吸取经验,培养满足社会的新型工程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Abstract:Form "Order" training model as a new mechanism for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student employment,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practice-oriented,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local businesses will be able to effectively integrate resources, both cultivate enterprise need talent, for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delivery of human resources, but also to promote student employment,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Liaoning Foreign Trade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regional advantages to my school which, geopolitical advantages, combined with Japanese professional features, to explore how to actively take "Order" training model to promot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ptimize educational resources to better serve the local economy, promot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reform.
Keywords: Order;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raining Mode
一、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等地方本科院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校企合作办学能够优化教育资源,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经济开发区,2013年11月,旅顺经济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战略地位显著提升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成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和现代产业集聚区,在招商引资上成绩卓越,一大批日资和中日合资大中型船舶制造业企业进驻到园区内,而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作为园区内省级重点民办本科院校,不断为园区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做为园区的教育支撑,助力于全区的经济发展,因此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与园区内日资或者中日合资船舶企业以“订单”模式合作的话,可以把企业对人才培养素质的要求整合到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体系当中,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又为企业培养了合适的人才。
二、日语“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一)面向行业制定方案
以行业为导向,对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调整,修订教学大纲,使人才培养从源头上实现科学合理。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日语系为例,学校、专业带头人、企业三方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以专业培养为核心,以理论培养为基础,培养方案确定后,及时搭建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校企共育人才,在实践中论证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不断修正和增补内容。并且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与某某船厂的校企合作“订单班”项目,而并不是简单围绕现场翻译或者船厂某个相关日语人才岗位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是通过“订单班”的学习培养日语专业及其相关领域“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以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用人需求。
(二)按“订单”进行课程设置
“订单式”课程体系设置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突出岗位针对性,促进教育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日语“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教育包括两方面,课堂教学和顶岗实习两部分。课堂教学部分的课程结构包括未来日语系人才宽口径就业的专业基础课和针对企业“订单”的专业选修课。具体来说,专业基础课程要培养学生广泛的职业适应性,夯实基础,拓宽专业口径,除专业基础课之外,在应用型培养方案指导下通过提高选修课比例,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增加船舶日语、工业日语、日语口译等选修课,在已有的商务日语会话中增加现场对应翻译训练,毕业论文写作可以与船舶行业相关,实现日语专业与船舶专业的对接与融合。另外日语专业的学生由于是外语专业背景,学习船舶工业相关课程会遇到困难,学院和公司就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增加课程中的部分船舶相关专业知识,同时不仅提升未来学生的就业能力,也帮助企业大大降低了前期培训员工的人力成本,深化了本科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的作用。
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学校同公司协商好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实习地点实习,企业为在校生提供实习机会与实习岗位,在现场实际与日方工作人员进行合作,既可以亲身感受、融入日企文化,又能提高学生在生产实践当中日语的运用能力。同时企业还要协助学校实践小学期教学的基础上,把部分业务实战内容融入各个学期,真正实现生产内容与教学内容的无缝对接,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对接,产销链接,对口培养,不断探索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助力。
此外为了选修课的顺利开展,校企合作共同编写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材,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的日语系教师与某某船厂日本高管、高级工程师联合编写船舶行业科技日语等选修课所需的教学教材。
(三)“六步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措施
第一步,职业规划初级阶段。
新生入学后,就邀请学校周边的中远川崎等企业日本高管、人事主管和学生的班指导教师给学生做学业、就业等专业规划报告,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选专业的前景,并对未来的发展有清晰的认识。
第二步,以行业为导向的理论技能知识学习。
专业基础课上学生进行常规的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专业选修课要根据企业的具体要求进行课时安排,同时选用校企合作共同编写的教材,同时学校聘请企业专家到校授课,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热情,及时了解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之处,又为学生提前进入企业实习奠定职业技能知识基础,又巩固了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三段,企业实习阶段I。
大三下学期小学期阶段提前进入企业实习两周,订单班的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到校企合作基地进行实习培训2周,实习内容主要是进入到企业当中,考勤制度同公司员工一致,熟悉企业整个工作流程,了解未来进入企业后的工作的节奏,实习主要目的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学习专业课的紧迫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最后期末考试的考核由校内指导老师和企业专家共同负责,由平时在企业表现与笔试各占50%组成。
第四段,深化专业基础课与技能知识的学习。
小学期实习结束返回学校后继续专业基础课和技能知识的学习,研究学生实习的考核结果,针对学生不足的专业知识进行侧重教授,可以让学生在专业基础课和职业综合技能课之间进行自由选课,确保一部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宽口径,另一部分学生掌握较为复杂的专项技能培训。
第五段,实习阶段II。
大四下学期再次进入到企业,由校内双师型教师带队到企业实习,将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毕业实习结束后,毕业论文写作要围绕企业发展进行选题,由企业专家和学校双师型教师对学生进行答辩。
总结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所探讨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优势互换,协同合作,既能保证学生学有所用,又能使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实现产学双赢,切实保障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为结合,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构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终身教育为核心,以“订单式”教育为突破口的整体优化教育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张晓.基于校企合作订单式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科技与教育. 2010(05)
[2]彭翔.我校本科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效益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8(03)
[3]蔡志奇.应用型本科教育“类订单式”培养模式探析 [J]实践技术与管理.2014(05)
[4]王冬.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6)
[5]詹世景.本科院校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探讨 [J].专家教育.2005(03)
关键词 职业院校 成人学历教育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ctive Exploration on Application of Adult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SHEN Ye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137 )
Abstract Adult education is facing the diversified opening direction of the school developm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own advantages to seek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to develop toeducation methods and steps and effect.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educ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0 引言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生产要素中的劳动要素的成本也随之迅速提高,随之企业给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者为适应要求并为寻求自身更好地发展,努力在自身学历与技能等方面做进一步提高,随之需要有现代化的教育制度与之相适应,现代化的教育制度的方向就是构建教育的终身化、多样化和社会化的立体式模式框架 ,而成人学历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中重要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之一,也是营造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1 我国成人学历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成人教育自1987 年国家教委颁发《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开始得到快速发展。业余、函授、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方式都是我国成人教育采取的不同形式,通过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但是现如今成人教育的现状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招生难、教学目标空泛、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老套、教学手段陈旧、学员的工学矛盾突出,上课出勤率低,实际教学质量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只是为了顺利取得一张毕业证书而已,这种不正确的导向已严重阻碍了成人学历教育的健康发展。
2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构建成人学历教育的新模式
作为专业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在注重内涵建设同时如何结合自身特点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在日益竞争的环境下寻求转型发展、错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是从事职业教育的同仁们不断思考的问题,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合作,职业院校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同样应与企业紧密合作,以构建紧密的校企合作为平台,通过成人学历教育与企业员工培训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采取多种灵活高效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办学实效,从而达到校、企、生三方共赢并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朝着更深度与广度发展。
2.1 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构建成人教育合作的新平台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充分了解企业对员工培训的计划与要求,掌握员工对自身学历及专业知识提升的需求,并与企业管理方充分交流,提出合作办学的思路,通过整合校企资源,优势互补,相互协作,构建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模式。
2.2 是学校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方案
校企双方通过升入调研、充分交流,在兼顾学校发展、专业优势、企业的人才结构、岗位特点和员工未来发展等多方因素,确定合作办学的方式、所开设的专业、共同商定办学内容、确定学习方式。
2.3 在课程设置中始终贯穿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
根据企业所需人才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将职业能力所对应的各个阶段的知识结构、实训要求及岗位标准进行充分规划设计,明确界定产生企业所需人才所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标准以及日常行为准则。课程设置中另根据企业特点增加有关职业生涯规范、企业文化、健康人格维护等方面的课程。
2.4 在教学组织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注重实效”的理念
(1)以企业发展和学生实际,选用优质教材或聘请优秀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编写教材,教材突出实用性,有的专业课程部分章节可以使用企业的自编讲义。(2)聘请一些专业知识丰富、实践教学能力强和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为授课教师,还可以聘请企业技术管理与研发人员、高级技师共同参与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取送教上门,把企业培训室作为主课堂,既方便了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又提高了教学实际。(3)在教学过程充分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依托企业条件,合理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学员通过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加之系统理论培训,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工学交替,学以致用。(4)采取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在课程制定考核方案中增加平时考核的比重,突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评价,考核内容减少死记硬背的纯理论原理性的分值比例。在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中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为落脚点。
3 案例与分析
原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2009年在企业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原上海铁路局XX机务段职工在铁路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下,学历进一步提高意愿强烈,加之该单位正策划大规模技术转型(内燃机车转为大功率电力机车),随之配套对职工进行全面的理论知识培训。学校了解这一情况后积极主动与企业管理方联系,提出合作构想,该方案得到学校与企业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在达成初步意向后,学校派多人的教学团队到该企业,与企业职工培训管理部门进行认真磋商,结合学历教育与技术转型培训的特点拟定个性化教学计划,做好规范动作不走样,创新内容有特设。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注重实效”的理念。关于重点课程的教材选用方面,校企双方共同协作,在原有书本教材及企业自编讲义的基础上,利用其他一切资源,走访同类企业,完善内容,是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在教师选聘方面,做到由学校、企业及特聘教师三方组成,以送教上门的方式开展教学,授课地点就设在企业培训部,因很多技术都是刚刚研发并运用,因此很多老师在上完自己课程以后还旁听其他专业知识,做到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提高。
成效分析:一是生源来源于某一企业,具有整体性,学校解决了组织生源组织问题,并且便于与学员联系,节约了企业与员工的培训时间与成本。二是根据企业提出的要求与员工学历、岗位有针对性的确定学习内容。三是学习形式时间、地点可根据企业生产实际灵活调整。四是学费由学员个人与企业共同承担,既体现了企业福利又对员工的学习过程有一定的监督及激励。五是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能整体提高员工的学历水平及综合素质,并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及员工安心稳定作用。六是作为办学主体的学校,提高成人学历教育的质量,既锻炼了教师也提升了服务能力,教师更有利于朝着“双师型”发展,并深层次地促进了校企的进一步合作。
4 结束语
校企合作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充分利用了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学资源,根据不同企业的生产实际将理论学习与实训相结合,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既满足了学员个人发展的需要又能使培养的人才更具有针对性,达到了企业、员工与学校三方共赢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志明,雷智仕.湖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6).
【摘要题】电子商务
【英文摘要】Therepaiddevelopmentofelectroniccommercerevealsthatourdomesticlogisticpracticeisstillinabackwardstate.Logisticshasbeenaproblemthatneedstoresolveassoonaspossible.Thisarticletriestoanalyzethelogisticsmanagementwithelectroniccommerceanddiscusshowtochooseafittmodeloflogistics.
【关键词】物流模式/电子商务/经济管理
logisticsmodel/electroniccommerce/elecnomicsmanagement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核心必须以物流管理为基础。电子商务活动中任何一笔交易,都是由四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所组成。物流过程具体包括运输、储存、配送、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准确及时监控物流的运动。当前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物流管理滞后,主要表现在物流的支付系统、配送系统和安全系统三个方面。电子商务推动下的物流管理是以物流信息化为基础的,这种新型的物流配送使商品流转较传统方式更加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和社会化,既减少库存和资金积压,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而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毕业论文。
一、我国物流业与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国务院于1991年5月12日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使其成为中国北方国际物流的最佳通道。天津港保税区实现了采购供应网络化、展销服务网络化、电子信息网络化、交通运输网络化,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天津港保税区按照建设国际物流运作区的目标,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现在已经建立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开通了连接全国干线的铁路转运站,建立了国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启动了国际物流示范基地和空港国际物流区的建设。保税区内现有9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2000多种进出口货物在保税区得到分拨配送,保税区10年累计完成进出口货物总值292亿美元。天津保税区吸引了日本住友公司、韩国三星集团、美国德纳公司等一批国际知名的物流企业,进一步提升了保税区作为国际商品集散、分拨、配送中心的功能。
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约占本市电子信息业销售收入的一半,年利润6亿美元,占该全球公司利润的45%,这是该公司成功实现“物流”管理的必然。
随着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据了解,四大外资国际快递价格均低于中国邮政EMS的10%~15%。这四家国际物流企业先后在上海的APEC通关系统工程采用的高科技快递工具DIAD(速递资料收集器),是业内第一个可将货件签收人的签名数字化的便捷式高科技设备,收货公司只要用它扫描包裹上的条码,便完成快递记录。高科技成为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1.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2.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3.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4.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5.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以信息为导向,以电子商务为手段,开创现代物流管理的新模式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命题。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利用信息网络化发展三大规律:(1)信息技术功能价格比的摩尔定律(Moore''''sLaw);(2)信息网络扩张效应的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Law);(3)信息活动优势与劣势反差强烈的马太效应(MatthewsEffect)。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开创新型物流产业。
信息产业发展,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新技术发展的关键是: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政策和措施如下:
1.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实施“1221”工程,即一个宽带网,两个平台(市级电子商务平台以及企业级电子商务平台);21项信息系统工程。逐渐改变企业商贸运行模式,促进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物流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数据库的建立和运输销售网络电子化管理。
2.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控制中心包含以下功能模块:(1)集中控制功能;(2)运输流程管理功能;(3)车、货高度管理功能;(4)仓储管理功能;(5)统计报表管理功能;(6)财务管理功能;(7)客户管理功能;(8)客户查询功能。
3.以天津保税区为基地,把天津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物流配置基地,利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优势(天津电子信息产业10年来实现利润80亿元,占全国信息产业利润的16.4%,居全国第二位),建立起以港口集装箱运输为特色的天津物流配送新模式。在实施推广EDI技术的同时,建立起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实施条码技术和GIS技术的同时,建立起天津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在实施GPS技术同时,实施天津加入WTO后国际化物流管理模式。
4.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在天津高等院校要开设相关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长期有计划的培养专业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现有人员在天津市物流管理中心进行定期培训,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4级以上外语水平和3级以上计算机水平,要求必须持证上岗。只有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才能保证天津市物流信息管理专业化、现代化、高科技化发展。
5.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天津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实现企业零库存、无积压、无等待、全天候24小时,快速有效的物流配置体系。要建立一定的铁路、公路以及仓储物流配置的专门机构,统一接受天津市物流控制中心的领导,实现快速、准确、无差错、高效益传递的物流配置。与此同时,天津地区物流管理政策与措施,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为了实现电子商务的物流增值,企业必须重新设计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渠道,减少物流环节,提高物流服务系统的快速反应性能,实现物流服务网络优化和系统性。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中模式创新
通过电子商务最新现代技术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因此要用电子商务推广物流管理的四大新技术:条码技术(通过扫描对信息实现自动控制技术)、EDI技术(电子数据的交换和自动处理)、GIS技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配送的最佳模型)、GPS技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物流配置国际化)。以上四大新技术的结合,将在物流供应链上建立一个高新的供应链集成系统。物流信息能在开放供应链中实现物流的及时、准确的配置。
EDI技术即电子数据技术交换,1994年,联合国在日内瓦举行的第四十届会议上通过的权威性定义:EDI是使用一种商定的标准来处理所涉及交易或电文数据的结构、商业或行政交易事项,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递。EDI具有快速、精确等传统信息传递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能够降低成本,高效、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尤其是条码技术的实施和采用,为电子商务推动物流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物流条码技术是物流过程中用于识别的一种特殊代码,它可以自动识别、自动完成数据的采集,运用物流条码可以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1991年4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代表我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为在我国开展条码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从1998年12月1日起实施《商品条码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商品条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到2000年,中国商品编码系统的成员数量已增加到3万多家。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测绘遥感学、城市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融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实现了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处理,为系统地进行预测、监测、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GIS在物流领域应用便于合理调配和使用各种资源,提高经济效益。GIS最明显的作用就是能够把数据以地图的方式表现出来,把空间要素和相应的属性信息组合起来就可以制作出各种类型的信息地图。专题地图的制作从原理上讲并没有超出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的功能范围,但把空间要素和属性信息联系起来后的应用功能大大增强了,应用范围也扩展了。GIS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提高物流业的效率。目前,已开发出了专门的物流分析软件用于物流分析。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合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GPS技术由三大子系统构成: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信号接收系统。空间卫星系统均匀分布在6个平面上的24颗高轨道工作卫星所构成,可在地球的任意地点、任一时间向使用者提供4颗以上可视卫星。地面监控系统是由5个监测站构成的。其作用是对空间卫星系统进行监测、控制,并向每颗卫星注入更新的导航电文。信号接收系统是由GPS卫星接收机和GPS数据处理软件所构成的。GPS技术可以提高铁路、公路等物流路网建设的质量和速度。目前,国内已逐步采用GPS技术建立高精度控制网,如沪宁、沪杭高速公路的上海段就是利用GPS建立了首级控制网,然后用常规方法布设导线加密。实践证明,在几十公里范围内的点位误差只有2cm左右,达到了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精度,同时也大大提前了工期。GPS技术可以实现货物跟踪,实现有效物流配送方式,建立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物流管理的新模式:
1.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注:“业务流程再造”是指通过企业对现有流程的重新分析,改进和设计组织流程,以使这些流程的增值内容最大化,其他非增值内容最小化,从而有效地改善组织的绩效,以相对更低的成本实现或增加产品对顾客的价值。流程是一系列跨越时间、占有空间的连续有规律的活动,各个基本活动应紧密衔接,保证物流和信息流的顺畅通过,每项活动的衔接都应强调对价值的增殖作用。流程可分为核心作业流程和支持作业流程。核心作业流程包括企业的各项设计和生产的作业活动,以确保企业作业流程以最小成本及时、准确运行的管理活动,以及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以确保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完成。支持作业流程主要包括设施、人员培训、后勤资金等,以支持和保证核心流程的正常运作。要实现整体业务流程最优,而不是个别最优。“再造”的观点即打破旧有模式,建立新的管理程序,实现管理理论的重大突破。经过综合评价筛选出最基本的、关键的功能,并将其优化组合,形成企业新的运行系统。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模式将使企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增强企业活力,使企业将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使企业更贴近市场,这种物流管理模式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物流管理模式,适合于在大中型企业集团内部,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推动我国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起高新的微观物流配置模式。
2.电子商务在企业外部建立起最佳“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注:“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是指物流管理社会化的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实现物流管理专业化、社会化管理创造了条件。提高物流管理的宏观社会效益是保证企业微观“业务流程再造”模式正常运作的重要外部条件。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运作可以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第三方完成,实现了物流管理的高级化和社会化管理的目标。这将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新兴产业。这种以企业物流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化物流管理体制模式是物流管理高级化发展的标志。它将促使企业实现以“物流战略”为纽带的“企业联盟”的形成,使物流从企业专业化管理中获得宏观规模经济效益。因而也代表着一国的物流管理水平,整体规划水平和现代管理能力水平。我国目前在“综合物流”领域仍是一个空白,因此是低成本高扩张发展宏观物流产业的大好时机。国内“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为中国入世后进入国际物流产业打下了重要基础。)。根据这一模式建立起现代化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地区物流合理配置和提高物流业的经济效益,突破区域的局限性,实现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高新配置,建立起有效的宏观物流配置模式。
四、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996年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主要包括“电子合同法规”,“电子商务税收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物流法规,即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使我国物流业适应中国入世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馆藏;定位;发展策略
而高职院校图书馆由于经费及技术力量有限,读者对电子资源的需求不足等原因,在电子资源馆藏建设和利用方面远远落后于综合性大学图书馆。高职院校图书馆如何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电子馆藏建设的合理定位,并制定适合高职图书馆特点的电子馆藏发展策略,充分发挥电子馆藏服务于职业教育的作用,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1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馆藏建设定位
电子馆藏是指在电子信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通过一定的方式,如购买、租用、自行开发、建立镜像、链接等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的电子信息资源。包括本地收藏和远程登陆使用的各种电子资源,如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字文档和Internet信息资源(免费并被图书馆编目加工以数据库的方式提供使用)等。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履行的职责不同,电子馆藏的定位也不同。
1.1定位原则
1.1.1用户定位原则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根据用户需求定位电子馆藏的建设内容,电子资源的选择无论在数量、质量、可用性、易用性上均应适应用户的需求。
1.1.2特色定位原则
馆藏建设的特色定位原则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首先,高职教育具有多样性、地方性、岗位职业性特点,这些特点要求有相应的资源体系与之相适应;其次,特色化也是高职院校图书馆谋求自身价值与发展的要求。在电子馆藏资源建设上应以专业特色为依据,以用户需求为基础,以重点学科为导向,体现高职馆的职教特色和专业特色。
1.1.3经济定位原则
由于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经费及技术力量不足,不可能像高校图书馆那样全面引进和开发各种电子资源。在电子资源的建设上要尽量实现“投入最少,效益最大”的目标。一是用最少的钱引进需求最大的资源,尽量采取集团购买方式,争取更多的优惠条件和更好的服务;二是引进的资源要得到最大的利用,即阅读价值和信息服务价值最大化。在建设时特别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避免电子文献的交叉重复,二是要充分考虑价格因素和本馆的经济实力。
1.2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馆藏的发展目标应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与任务来确定。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应该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相一致。高职教育的运行主要以教学为中心,图书馆应重点履行教育职能。
2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馆藏发展策略
2.1更新观念,制定长期发展规划
尽管电子资源已成为图书馆馆藏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在不少高职院校图书馆中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主要表现在:电子资源的数量有限、品种单一、缺乏特色。
2.2深入调研,做好电子资源的采集工作
首先,在采集电子文献之前,图书馆应做好调研工作。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经费较少,图书馆的选择也应该更慎重。如何做到规划合理、技术先进、投资少、效益好,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考察论证工作,包括对读者的需求情况,学院的专业设置及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电子文献的特点及适应性、易用性、价格及运行的软硬件环境等进行调研,并据此来确定电子馆藏的收藏方向和特色。
其次,要选择多种采集方式,处理好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的比例。对于通用数据库可采取集团采购方式。因为集团采购可以争取到比单个图书馆更多的优惠和更好的服务,达到降低费用、减少投入、节省经费的目的。
2.3建立行业、馆际联盟,合作共建特色数据库
在网络环境下,特色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的生命线。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利用高职显明的行业特色,加大力度完整系统地收集本专业信息资源,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独、人独我全的某一专业特色馆藏。在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上,建立行业、馆际联盟,合作共建的方式。
2.3.1联合校内科研部门与行业企业、科研单位形成校企联盟,开发行业特色数据库。
大多数高职院校依托行业办学,与行业企业、科研单位联系紧密,有利于图书馆对内部出版的会议资料、技术手册、年度报告等灰色文献的收集,从而进行行业灰色文献数据库的开发。通过行业特色数据库的建立,还可拓展图书馆服务范围,为行业科研服务,深化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2.3.2建立馆际联盟,共建共享专业特色数据库
一是加入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如CALIS文献保障体系;二是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各相关的“高职馆”(如交通类、经管类)对特色专业文献进行共建共享。各高职院校图书馆可根据本校的重点专业进行分工与合作,如交通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可建立高速铁路数据库,轨道运输管理等特色数据库,还可结合高职与馆藏特点,建立职教信息库、实训教学资源数据库、职业资格认证技能考试参考文献信息数据库、本院校教职工论文和专著数据库、学生优秀毕业论文数据库、教学课件数据库、重点学科专题数据库等。
2.4开发网络免费资源,建立信息资源导航库
因特网为信息用户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但这些信息大都处于无序化自由状态,以零散信息形式出现,未进行相关学科、专业的聚类,使用户难以有效利用。高职院校图书馆可根据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对某一学科领域内的网络信息进行收集、评价、分类、组织和有序化管理,针对特定读者的需求建立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指引系统,使读者快速了解本学科领域前沿的研究方向、发展趋势和国际动态,节省网络搜索时间。如:根据学校的重点学科科研和教学需要,建立重点学科导航库;针对职业教育研究的职业教育网络资源导航等。鉴于高职院校图书馆人员的学科专业背景缺乏,可考虑与院系协作建库,以保证学科导航库的质量与利用效果。
2.5加强宣传与培训,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
首先,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加强电子资源的宣传。一是馆内宣传,图书馆要经常向本馆人员通报最新馆藏资源及建设进展情况,让每一个馆员及时了解电子馆藏的建设情况,新增电子资源,以便更好地向读者宣传推介;二是对外宣传,要通过多种途径,向校内读者及时提供馆内电子资源的动态收藏情况,特别是对最新引进的各种资源及开展的相关服务项目的宣传。可以通过举办每周一小时讲座,学院的院报,宣传栏、自己印制的小册子、图书馆主页等宣传方式,让全校的师生对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有充分的了解。图书馆还可以从电子资源中获益的典型用户为例,增强宣传的说服力。
其次,图书馆还应加强对读者的利用培训。从我院读者电子资源的利用调查来看,高职院校读者的信息获取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电子资源的利用。图书馆应承担起指导读者查找各种文献资源的职责,对各种电子资源的特性进行分析和综合,对读者给予恰如其分的指导。可重点介绍本馆各类型电子资源的内容和检索技术,在图书馆网站上提供各种数据库的详细使用手册,并定期开展各种数据库的检索方式与使用技巧的培训,培养读者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景祥,蔡雅云.论中小型高校图书馆馆藏电子资源的建设策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5):41-42.
[2]罗春荣.电子馆藏评估:内容与方法[J].图书馆论坛,2006,26(1):5-8.
这样的热情似乎在消退,原因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来到这座城市,到2006年底,布里斯托大街上中国学生几乎随处可见。见怪不怪已经变成主流的心态。
布里斯托是英格兰西南部重镇,18世纪以黑奴、烟草和白糖贸易一度成为英国最大的港口城市。昔日财富随着布里斯托港口地位丧失,逐渐消耗殆尽。然而,历史遗产依然有着深厚的底蕴,比如英格兰西南部铁路枢纽地位,发达的公路网,著名高校布里斯托大学(2007年全英排名第7名,《泰晤士报》排名),现在当地主要产业是金融服务,IT、航空、汽车制造也非常发达,空中客车和劳斯莱斯在当地都有工厂。当地房价在英国位居前五之列。
2006年9月,蔡京林同学刚刚从附近的威尔士首府卡迪夫完成自己的本科学业,来到布里斯托读书,他对记者说,自己所在的学生宿舍,似乎有一半是中国学生。据记者了解,事实上中国学生在那所宿舍中的比例远远低于50%。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面孔识别”具有种族效应,也就是同一种族的人对于分辨和识别同种族人的面孔总是优于对其他种族面孔的识别。这也许可以解释,虽然这座城市中国人的增加并非是跳跃式的,然而当地的中国学生在心理上却能够强烈感受到自己的同胞占据着了这座城市的每条街道,同时那种他乡遇故知的惊喜,逐渐淡化成擦肩而过的匆忙。
然而中国人,尤其中国大陆人,在当地的发展还刚刚开始。
作为见证的教堂
在布里斯托,早期的华人主要是来自香港、东南亚的华人为主,主要从事餐饮行业。1999年布里斯托与广州市缔结了友好城市,应该说粤语社团是这座城市的华人主流,而香港人是这个主流的中坚。
情况在悄悄变化。在当地的白女士路的华人教堂中,每周日下午礼拜吸引了大约120名信徒,来自中国大陆的信众大概有15%左右,因此除了英语和粤语的布道,目前已经增加了普通话服务。
华人教堂作为中国社团发展的一个标记,目前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陆人的参加。来自山东青岛的高女士就是一个例子。2003年,高女士通过劳务输出的方式,来到布里斯托当地的医院当护士。同时,她积极地参与当地华人教堂活动,成为市中心一个聚会小组的负责人,每周五她把自己的住所贡献出来,让大家查经聚会之用。在她的聚会小组里,常常有来自布里斯托大学的中国学生、大陆医生、访问学者参加。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世纪80年代公派出国的中国留学生鲜有参加当地华人教堂活动。据记者了解,布里斯托上世纪80年代出国并留下来的中国学者,大约有50人左右。他们一般拥有英国大学的博士学位或者专业证书,在当地大企业有着稳定工作,比如空中客车、Orange、劳斯莱斯、布里斯托大学等单位,拥有自己的物业,子女都已经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他们的生活除了工作之外,也常常有自己的社交活动。最为典型的是饭局。由于当地中餐馆以广东口味为主,他们很少光顾,同时也不是很喜欢西餐。因此,他们聚会常常在当地一家山东老板开的中餐馆,只要提前预约,常常能够吃到地道的油条和东北酸菜。
中国学生学者
英国人是擅长商业的民族。二战之后,当英国制造业遭到严重破坏的时候,他们开始向全世界推销自己的牛津词典。而如今,英国把高等教育作为重要的出口资源。与卖词典不同的是,留学不仅把教育卖出去了,而且把人也带到了本土,刺激当地经济。
布里斯托有两所大学,其中一所是布里斯托大学,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化学,戏剧、心理学等学科享有国际声誉,曾经产生过6名诺贝尔奖得主,英国著名的首相丘吉尔曾在1929年到1965年间担任这所大学的校长。中国物理学家黄昆先生1947年在该校获得博士学位,现任民盟主席、前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博士曾在布里斯托大学从事过研究工作,2003年被布里斯托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也正是在2003年开始,该校的中国留学生大量增加,根据当地学联统计,2002年这所学校有600多名中国会员,到了2006年会员已突破1200人。而这所学校在英国历来以入学条件苛刻著称,大量申请牛津剑桥失败的学生来到这里,2003年英国一些教育媒体曾经抗议该校招收的少数族裔学生过少。即使在这样入学条件苛刻的大学,短短的3年之内,中国学生数量的稳步增加,显示了中国对英国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
宋永华博士也许是目前为止布里斯托大学最值得骄傲的中国学者。1989年,他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获得博士学位之后,1992年宋博士来到英国发展,第一站就是布里斯托。2004年7月,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最新的消息是,今年12月,他将出任英国利物浦大学的副校长。这样的发展速度,目前不管是在布里斯托,还是在整个英国都是罕见的。
大陆劳工的困境
2003年8月,徐先生通过温州当地中介,以劳务输出形式来到布里斯托,不久之后他把自己的妻子接过来。徐先生在一家香港人开的外卖店担任大厨,妻子在市中心购物中心的美食街找到了一份工作。
2006年6月,徐先生把自己两个男孩也申请到了布里斯托。由于夫妻俩人都不懂英语,他们向记者求助,帮助两个孩子申请入学。这项申请大概进行了4个月。小儿子申请相对容易,因为所申请的学校刚好有位置空缺,几乎就是一个电话就搞定了。
然而,大儿子的申请颇为曲折。英国小学分为公立和私立。布里斯托有着全英最好的私立学校,同时它的若干公立小学在全英是倒数之列。
由于英国公立小学入学申请,采取了就近原则。在第一所小学申请被拒绝之后,徐先生大儿子申请另外一所学校,离家3公里左右的小学,那是当地一家不错的公立小学,以橄榄球作为传统体育项目著称,加上地理位置在市区,入学竞争尤为激烈。然后该学校再次拒绝了这个申请,市政府提供了一家8公里之外的小学,每天让孩子独自坐公共汽车往返。
记者受徐先生之托,帮助他们向市政府递交了申诉要求。市政府安排了一个有当地三位教育界人士参加的听证团,经过3个多小时的申诉和说明,最后裁定接受徐先生的申请。
不懂英语几乎成为所有中国劳工在当地发展的一个瓶颈,华人社团内部的差异,也使大陆人在当地发展增加了难度。在英国没有取得绿卡或者入籍,外国人很难把自己的事业做大,尤其是低技术的移民。
就业与社团的瓶颈
学生、学者和劳工构成了目前布里斯托中国大陆人的三大块,每个亚群体在教育程度,语言能力、社会资源差异非常明显。然而除了上世纪80年代留学定居下来的中国留学生之外,其他亚群体在英国发展都面临着共同的问题:身份。
移民在英国寻求的身份分为两种,一种是永久居留权,俗称PR或绿卡,一种是加入英国国籍。前者是大多数中国人比较切实追寻的目标。
英国不是一个鼓吹“英国梦”的国家,即使他们在推行多元社会的价值观和强调融入的今天,他们对于移民的选择有着严格务实的标准。
2006年6月16日,英国内政部修改了永久居留权的申请条件,把在英国工作年限从4年延长到5年。最近修改的高科技工作签证,加重了学历和年龄在申请高科技工作签证上的份量。这项修改应该说对很多中国留学生利好的消息,但是这并不能够增加英国的工作机会。
此外,英国法律严密,税收重,这对于想在英国发展自己的事业将是非常大的压力。税收重,对于拿到了绿卡之后的劳工,无论是开办餐馆,还是从事进出口贸易,将需要一个大笔的首期投入,这笔投入对于到海外淘金的劳工来说,尤为艰难;法律严密,使得在欧洲大陆常见的温州人经济现象,在英国缺乏一个宽松的土壤。
相比劳工的处境,中国留学生毕业之后发展似乎显得比较轻松一些,但是挑战依然巨大。首先,他们需要找到一份工作。在大约15万名中国留学生中,硕士占据主流。记者在布里斯托当地做了一个简单调查,询问了30名硕士,他们来自英国不同大学,当地取得工作签证的工作的人仅2人。这还是在布里斯托,英国经济发达的地区。
1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1培养冷链物流人才是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的需要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是我省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两圈一带”区域规划的全面实施,特别是“双百工程”和“万村千乡”工程的实施,农产品物流配送、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得以快速发展,给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带来了机遇。此外,财政部、商务部决定在湖北等9个省份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通过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品牌化和包装化,探索和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打造高效、畅通、安全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链条,这也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1.2培养冷链物流人才是建设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的需要湖北省“菜篮子”工程建设已经完成“菜篮子”生产从分散向集中转变,“菜篮子”供给从数量型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菜篮子”流通从“提篮小卖”向大市场、大流通转变。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湖北省农产品的消费规模快速增长,居民对农产品的多样化、新鲜度和营养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已经成为提升农产品消费品质、减少营养流失、保证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是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必要保证。
1.3培养冷链物流人才是实施农业产业化重点建设工程的需要长期以来,受到农产品集中上市后保鲜储运能力制约,农产品“卖难”和价格季节性波动的矛盾突出,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时有发生。未来5年,湖北省将实施农业产业化“四个一批”工程,形成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一批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一批集中度高的农产品加工园区、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大县。这对降低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对冷链物流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既是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间接节约耕地等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带动农产品跨季节均衡销售,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
1.4培养冷链物流人才是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近几年来,湖北省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利用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建成首批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出口总量居中部第一位。我省农产品生产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是由于冷链发展滞后,出口多为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进口农产品准入标准,相关质量、技术和绿色壁垒已经成为制约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湖北省农产品出口方式转变和出口结构调整对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突破贸易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2当前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紧迫性目前,湖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营与管理人员大多数是从普通物流转行而来,对农产品冷链特性和操作规范不熟悉,严重影响到企业服务水平与质量的提升。冷链物流人才的匮乏成为制约我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主要瓶颈。与其他产品相比,农产品冷链物流有其自身特点,它需要的是应用型、复合型、实战型的物流人才,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必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包括运输、保管、装卸、配送系统、库存系统、集装系统、物流信息处理等;具有系统分析解决冷链物流问题的能力以及具备法律、财务、贸易、计算机等多种知识。
2.1冷链物流人才供求严重失衡截至2008年底,我国职业院校中具有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已经超过1000家,供求已经基本平衡。截至2009年,我国342多所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本科专业,预计到2013年左右,这类普适性人员在我国的供需有望达到基本的平衡,这还没有包括农产品冷链物流这类专门人才。据查,我国开设冷链物流专业(方向)的本科高校只有一所,广州大学物流与运输研究中心从2004年开始培养冷链物流人才。其它2所是职业院校,即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路科技职业学院。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9月才开始招收物流管理(冷链方向)的学生。湖南铁路科技职业学院是与企业合作培养冷链物流人才。
2.2冷链物流比其他类型的物流对人力需求更大上海英脉物流有限公司的阚宏伟认为,冷链物流比其他类型的物流对人力需求更大,冷链物流对时间的要求更严格,所以对收发、分拣、理货、运输的效率要求更高,由于技术和知识的缺乏,现在大多数企业都通过增加人力来提高效率,根据估算,同样的配送标准,冷链物流需求的劳动量多出20%。仲量联行的调查报告指出,中国的公共冷冻仓储设施在未来五年中将以每年约24%的速度增长,从而满足消费市场以及食品出口领域不断增长的需求。可以想象,一线作业人员的需求必将随着这种增长而迅速扩大。阚宏伟估计,只要全国药品、食品、果蔬、水产、肉类消费量的20%采用冷链运输,那么冷链物流就至少需要30万以上一线作业人员。
2.3培养冷链物流人才迫在眉睫从实际看,由于高校教育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经验薄弱,毕业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视角与企业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从而导致了物流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低层次的物流人才多,高层次的物流人才少,特殊物流人才少,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据毕博咨询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物流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以上的仅占21%,其中,相当一部分物流管理人员来自于其他专业,拥有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学历的人数少,而高中及中专、职校学历的占50%,难以达到提供综合物流业务的要求。而根据美国奥尔良大学进行的全美物流业管理者受教育程度的调查显示,大约92%的被调查者具有学士学位,41%具有硕士学位、22%具有从业资格证书。目前湖北省高校中开设物流管理本科的院校共有10所,专门开设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学校还没有,加大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今后一段时间,除储存、运输、配送、货运等领域的物流人才紧缺外,相关的系统化管理人才,懂得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专业操作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掌握商品配送和资金周转、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国际型物流高级人才、特殊物流人才缺口更大。我省虽然是教育大省,但是目前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与引进仍然比较薄弱。冷链物流作为物流行业的新兴业态,加大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3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及途径
3.1培养目标按照“面向市场、服务行业、学用结合”原则,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适应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发展需要,培养掌握冷链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冷链物流操作实务,了解国内外冷链物流业发展规律,能够在省内物流企业从事冷链物流规划、冷链物流系统设计以及冷链物流业务流程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3.2培养规格与要求通过学校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习与训练规格,学生应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与法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备国际化视野,熟悉国际、国内冷链物流发展的理论前沿与实践动态;能够熟练运用物流管理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具有对省内物流企业进行冷链物流规划、冷链物流系统设计以及冷链物流业务流程管理的基础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外语和计算机等主要工具,独立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冷链物流专业问题;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能力。
3.3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途径
3.3.1深化校企合作探索“产学研战略联盟”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省内高校的实习基地,与省内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与流通的重点企业联合,双方可以根据职业岗位的特点及要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增设企业实习学分,共同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合格人才。
3.3.2深化校府合作深化与政府、行业学会、行业联合会的合作,例如可以与省有关物流主管部门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实地调研并共同全省物流发展研究报告,与省交通厅物流局合作,共同研究制订全省交通物流统计制度。
3.3.3构建人才培养平台与省内物流企业、高校物流专业合作建立共享实践教学实体、实验室。整合全物流教学资源,编辑全省冷链物流核心课程教材,并组织和参与全国高校财经类院校物流教学研讨会。依托湖北物流发展研究中心平台,组织全省冷链物流教学研讨会及定期学术交流等活动。
4创新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4.1“钻石型”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对冷链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冷链物流专业可采用“钻石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及素质的培养,具体如图1所示:
4.1.1物流管理专业技术能力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从事冷链物流管理活动必须具备的技能,主要包括运输线路优化、物流成本控制、库存管理与控制、第三方物流运作方案策划,冷链物流宏观战略规划与分析等。
4.1.2系统综合分析能力物流管理不同于其他的经管类学科,它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物流系统由于存在明显的“效益背反”效应并适用数学的方法或技术优化管理,比如:运输车辆的指派问题,配送中心的安全库存量问题,物流成本的控制问题等都需要结合一定的数学方法建立模型计算求出最佳结果。其中对运筹学的应用度很高。因此物流人员用系统化的思维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4.1.3创新实践能力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与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和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相适应。
4.1.4沟通与写作能力包括口头与书面表达、拟订相关文件、填写相关物流单证、工作分析报告、冷链物流方案策划及物流企业调查报告的撰写等。
4.1.5计算机应用能力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储运的显著特征是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平台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该项技能主要运用于冷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及维护、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运用,储存和采购等流程的信息化管理等过程。
4.1.6前瞻性学习能力物流管理人才需要具备前瞻性的快速学习能力,跟上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趋势与潮流。通过这种“钻石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重在培养本专业学生能将科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即转化能力的培养,以此形成学生既懂得物流技术,又懂得物流经济;不仅熟悉物流工程技术,更能够把握冷链物流供应链流程,并熟悉相应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等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与此同时,学生们还具有能快速接受现代物流新理念,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团队意识与挑战精神等基本素质。
4.2“双进双融”培养方式在培养方式上,采用“大学生走进企业、经营者走进课堂,企业与学校培养相融合、学生与企业需求相融合”,以学校和企业“双轮驱动”的“双进双融”的人才培养方式,如图2所示。通过这种培养方式,一方面学生与教师将走进企业,通过学生在校八个学期不间断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们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管理活动,同时教师也能从理论走入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介入企业经营活动或以咨询顾问的角色与企业保持联系,对企业的发展进行跟踪研究,从而使他们有可能在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最先进的理论以提供给学生。另一方面,企业的人员进入学校,可以更多地了解到在冷链物流领域当前最关注的热点话题和国内企业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特别是能够借助这一培养体系与学校的理论平台,更多地了解西方冷链物流企业成功经营案例,以及其中具体经营运作方法,找出国内外冷链物流的差距,为借鉴国外企业先进管理经验、不断提升湖北乃至全国冷链物流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撑。此外,由于企业与学校的积极融合,在提升了企业人员素质的基础上还进一步确定了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对所需人才的要求,以此形成了与企业用人规范持续同步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由于学生与企业的长期融合,使学生对企业各岗位与工作环境倍感熟悉与亲切,在进入正式岗位前即已基本具备企业“准员工”、“准经理”的能力,在企业用人时,能够快速进入工作角色,承担起相应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