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体育锻炼论文

时间:2023-03-23 15:09:11

导语:在体育锻炼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体育锻炼论文

第1篇

一、深入开展思想教育,让孩子们了解到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孩子们从思想上和内心深处认识到学好体育非常重要,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出孩子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来,使孩子们认识到学好体育不单单是为了锻炼身体,更重要是热爱祖国,更好地建设和保卫祖国,它能够体现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和意志品质。我们要让孩子们建立起学好体育光荣否则可耻的思想观念。在培养孩子们正确观念的同时,还要加大对体育锻炼的宣传,使孩子们及家长都能充分认识到积极锻炼的重要性,使家长成为孩子们体育锻炼的坚强后盾,使孩子们真正从思想的深处认识到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二、充分尊重孩子们,与他们成为“伙伴”,让他们真正喜欢你

如果要让孩子们对上体育课感兴趣,就要让孩子们先喜欢你和接受你。首先,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孩子,成为他们生活学习中的知心大伙伴,让孩子们信赖你,愿意把心中的小秘密给你说,这样我们才能走进孩子们的心里,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心声与想法。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孩子们紧密相联,我们要以孩子们的发展为本,满足不同孩子们的需求。其次,通过我们特有的能力和体魄去吸引孩子们,让他们欣赏你和崇拜你,激发孩子们体育锻炼的欲望。如果我们拥有强健的体魄、舒展、优美的动作,我相信孩子们对上体育课会充满兴趣和期待。

三、改变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

受传统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我们体育课堂教学一般采用四部教学的模式:新课开始——活动准备——体育活动——活动结束。这一结构由于对体育课限制过死,从形式和活动上过分突出了体育活动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体育课教育和指导作用。我们在课堂活动中也被限制了手脚,刻意追求时间的分配,以达到课堂教学在结构上的完整,进而影响了体育活动的效率。小学体育素质教育注重孩子们的个性发展,而我们的任务不单单是要让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把体育锻炼的方法传授给孩子们,并且要面向全体孩子,使他们掌握锻炼方法,通过科学的体育教育培养其良好的思想品质,养成科学的锻炼行为,开发孩子们认识事物的能力。以前的小学体育教学是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单一教学模式,它一味强调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孩子们的心理教育,不能以全体孩子为教学目标,这与新时期的教育教学目标是不相符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某些青少年进行了一定的效应。但是,现在我们的教学对象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我们面对的是在新时期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小皇帝”,孩子们好奇心很强,兴趣广泛,思维敏捷,活泼可爱,喜欢上体育课,但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体育课中受到限制。再由于班级人数多,孩子们身体较肥胖,克服因难的意志不强,这也给我们的体育活动带来了不小困难。同时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创新性,使教学形式单一枯燥,孩子们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也受到很大限制住,严重影响了孩子们个性发展。因此,要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就必须改革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在体育活动中充分利用体育学科自身的优势,变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创新。

四、让孩子们成为体育活动的主人

学习最终是孩子们知识内化的过程,孩子们才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在我们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下,有效体现孩子们的主体地位,尽量把平时锻炼作为孩子们终身发展的重要手段。上好体育课是孩子们的事情,在我们的引导和帮助下,使他们树立自信,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使其成为体育活动的主人,并享受体育活动带来得乐趣和快乐;真正体验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的真谛。

五、给予孩子们展示个性与才华的机会

学以致用,学就要有所用,得到其他同学的赞赏和认可。因此,我们要在体育课中或体育活动中,能够为孩子们创造更宽广的时空来展示他们的才华,展现自我。我们要尽量多组织些体育活动、游戏和比赛,并组建活动小组等。孩子们要从中充当组织者、参与者和表演者,要充分发表孩子们的见解,抒发他们的情感,尽量满足孩子们强烈的表现欲。同时,我们要增加孩子们竞争、比拼的机会。这样,孩子们怎么不会喜欢上体育课呢!

六、充分挖掘校本资源,让孩子们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以孩子们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一切为了孩子们的发展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因此,我们要考虑到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实际,因地制宜组织体育教学,我们要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开发出适合自己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让孩子们在体育锻炼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第2篇

职业高中的毕业生,大多直接进入社会中,成为社会人员,所以在职业高中教育的阶段中,体育教育是其中的关键。在体育教育中,教师不仅仅只是个发号施令的角色,学生也不会唯令是从,教师既是学生的解惑者,更应该是学生的运动合作者,协调的师生关系才是正确的。课中,教师应该要条理清晰、言简意赅,把所有的示范动作都做到高标准、高要求,引导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学会体育锻炼。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共同参与,也需要因材施教,对待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因人而异,鼓励学生参与的同时,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健身的目的。让学生体会到体育中带来的乐趣,与学生一起分享体育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是职高教学在教育中最重要的作用。

2职业高中体育教育应符合学生特性

在职业高中的体育教育中,教师应该认清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特性施教。培养其强烈的体育兴趣,激发人体潜能,有效地提高健康体育锻炼的意识,这应该是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职业高中的学生有着很鲜明的个性和素质,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是个挑战,体育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角色互换思维,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性格,以自身的体育技能、技巧及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建立自我的体育锻炼和运动习惯。我校有个临近退休的教师在校运会中,羽毛球和乒乓球都有不俗的成绩,究其原因他说:读高中时自己的体育教师这两项具有优势,赛场上飒爽英姿激发了他的兴趣,便开始学习模仿而爱上这两项运动,而后四十余年中这两项运动已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当年的体育老师教会他的运动前的准备活动极其专业有效,让自己在日常训练和各类比赛中基本没有运动损伤。在教学方法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心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变旧有体育教学模式,寻找适合企业化管理的教学活动,在创新教学中掌握有利于健身的运动技能,吸引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真正将体育运动需求意识嵌入到他们一生的生活需求中,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点内容。

3职业高中创新体育教学中企业化特点

职业高中学生会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化管理体系中体育运动是最容易展示自我能力的最佳契机,对于体育知识了解和技能的掌握,有着深远的特殊意义。在要求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理论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同时,也必须具备一些趣味运动、拓展运动和创新运动的能力,具备处理小型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裁判能力和处理简单运动损伤的能力等。在实例教学中,比如汽修专业的学生进行素质训练的时候,结合汽修特点采用了一些尝试的教学手段:力量和奔跑训练结合时采用了“负重汽车轮胎”接力赛;奔跑能力和平衡性训练时尝试了“滚动轮胎走直线”接力赛;上肢力量和协调性训练“巨型螺丝拆装”赛等等,改变教学方法,有效解决身体素质训练时的枯燥性,激发学生新鲜感和参与度。

4重视职高学生心理和个性的培养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环境条件对人类日益凸显的副作用,体育对于人们心理和个性都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也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现在的职高学生有很多都受到学习、情感以及生理方面的困扰,对于体育锻炼漠不关心,参与度不高,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的不重视,没有充分领会体育对生活的影响力。这就是职业高中学生的体育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体育课亟待有效创新的教育课题。体育课是既可以培养学生乐观精神,又是在挫折教育中副作用最小的人类活动,锻炼学生勇敢果断的自控能力的品质,逐步提升个人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修炼个人魅力,树立起集体主义思想。在个人人生观和社会人际关系的协调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利用职业高中的体育教育,才能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消除一些心理方面的困扰,都有着积极重要作用。

5重视职高学生开展课外社团活动

课外活动的组织不仅仅是可以巩固体育教育的效果,还可以帮助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职业高中的学生不像高中生有着很大的学业压力,课外活动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是不可或缺的补充部分,适合开展多类型的体育社团活动。课外体育社团既有专业性和独特性,学生依据自我兴趣爱好选择专业训练,提高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天赋者可以从业余的健康体育逐步走上专业体育,实现自我梦想、实现人生理想。所以在职业高中的体育教育中,体育老师不仅要充分重视课堂上的教学,还要拓展体育课外活动,既拓展知识的宽度,又要具有技能拓展的深度,展现体育项目的魅力。

6结语

从上述来看,在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方面,体育教师需要重视素质教育这一教育观念,将体育课教育当作人生训练场来面对,在职业高中的学生的身上、心里刻下烙印,让职业高中的体育教育成为他们终生体育的基础,既重视为国家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也让每个人具备终生锻炼的意识和技能。

作者:张大其 单位:成都石化工业学校

参考文献:

[1]黄建波.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6,(2):62,64.

第3篇

笔者根据同文数据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86.5%,再推算出14岁及以下农村留守儿童为2000万人。从2005年至今,我国外出务工人数程增长趋势,随之流动儿童的总数也在不断增加,在此期间,留守儿童所占比例虽然有所下降,但留守儿童总数与2005年相比程巨幅增长。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留守儿童6100.55万人,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到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及本学校电子图书馆大量查阅相关的文献,并进行整理归纳,写出文献综述,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切实的理论依据。

2.2问卷调查法

通过查询量表及在导师指导下设计问卷,采用和全面覆盖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对该镇初、小学校的初中生和小学高年级学生班级发放并回收。

2.3数理统计法

问卷回收后,进行数据整理,并通过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归纳和分析。

3.问卷信度及效度检验

2014年12月上旬,问卷设计完成后共寻求5名专家进行效度检验,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4名,检验后确定问卷有效。2014年12月中旬向蒙城楚村镇楚店村25名学生进行问卷发放及回收,12月底再次对该25名学生发放并全部回收。经检验,两次检测相关系数为0.937,确定问卷有较高的信度。

4.数据分析

4.1现状分析

表1你一般一周进行几次体育锻炼?(留守)表2你一般一周进行几次体育锻炼?(非留守)表1与表2数据对比显示,留守儿童每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上较非留守儿童有较大差异。留守儿童中每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达到三至四次以上仅占总体的30.6%,而非留守儿童中这一比例则达到了55.4%;在基本不去这一选项上,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选择比例则相差9.8%。由此可见,留守群体的课余体育锻炼状况明显差于非留守群体。

4.2影响因素分析

4.2.1家庭因素

爸爸妈妈会经常询问你的身体状况吗?*你一般一周进行几次体育锻炼?交叉制表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父母对留守子女的健康的关注也是影响留守儿童可与体育锻炼的一大因素。数据显示,父母对留守子女身体状况的关注程度与留守子女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呈正相关。表4你现状和()生活在一起?从留守儿童监护的类型来看,有73.5%的留守儿童是与自己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农村没有广场,更没有一群群的广场舞大妈大爷们。因此农村老年人中的大部分对体育锻炼的认识都很模糊,或者直接曲解,认为做家务,在田里劳作就叫做体育锻炼,更不会带领孩子在闲时进行体育锻炼。有4.7%的留守儿童是寄居在亲戚家的,而亲戚对孩子的照顾大都仅限于吃饱穿暖,很少能顾及其他方面。最后有2.4%的学生自己独自生活,最多限于附近邻居偶尔帮忙照看,这种情况下,孩子能够照顾自己的温饱与学习已经不易。

4.2.2学校因素

学校是义务阶段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最适合的场所,学校体育更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培养体育兴趣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表5体育课经常是怎样上的?中小学体育课堂出现“放羊式”的教学模式已经有较长的一段时间,自有关部门对学校体育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调整与规定后,中小学的体育教育现状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是在农村由于监管力度不严格、考察制度不够完善等原因,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表8显示,在所有调查对象中仅有47.7%的学生能够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正常接受体育教育,有43.4%的学生上课以自由活动为主,由此可见,“放羊”的体育教学模式依然大面积的存在于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课堂中。表6你体育课经常的上课内容是?

4.2.3场地设施

表7你经常在什么地方进行课余体育锻炼?表7显示,仅有5.9%的人有条件到相对专门的体育锻炼场所进行课余体育锻炼,除去在学校内进行锻炼的人群,有56.3%的人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体育锻炼场所。表8你认为最影响你可与体育锻炼的原因有哪些?从表8可以比较直观的看出在众多影响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中,有过半的的选项指向缺乏场地器材和缺少指导这两项。由此可见,此两项是当前最为影响该县农村留守儿童参与体育锻炼的的环境因素。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当前蒙城县农村留守儿童课余体育锻炼现状不容乐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校体育开展与城市中小学相比差距太大,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体育教育,教师专业素质较为低下,“放羊式”的体育教学模式依然盛行,出现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现象;课堂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不能起到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作用。其次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在外,孩子由祖辈隔代抚养或者寄居在亲戚家更甚至独自一人生活,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不喜欢与人交流。祖辈大都没有什么文化,对孩子的教育局限于基本的温饱问题,不懂得如何对孩子进行培养,更不会去主动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最后,农村体育锻炼环境较差,没有场地器材,没有人指导,每天放学后要做家务等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留守儿童参与体育锻炼。

5.2建议

5.2.1学校方面

从上到下的重视体育,重视学生的身体的健康发展,关注学生成长,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成长。增强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开拓知识面,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与必要性,让学生自主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规范监察与考核制度,逐步促进体育课堂走向正规化。

5.2.2家庭方面

父母外出,应该经常关注留守在家的子女,经常打电话或通过网络等方式关注子女的成长。相对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缺乏亲情,在课余时间所受的关注很少,很容易犯错误。父母的关注与督促能为孩子标明前进的方向,培养适合孩子的业余兴趣,也能及时的引导子女健康的成长。

5.2.3社会方面

第4篇

本文作者:景明工作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这就形成想锻炼没时间和精力,自己的身体健康就难照料,有些慢性疾病接踵而来。对于50多岁的教师,教学任务、晋升、职称评定、家庭压力等相对减小些,是调查中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较多的部分,他们锻炼的主要原因是强身健体减少疾病。除此之外,很多高职院校由于招生规模扩大,学校校区进行了搬迁扩建,远离市区,而高职院校教师一般都难以解决住房问题,很多教师家庭都离校区较远,增加了教师在路途中的时间,相应的也减少了体育锻炼时间。

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高职院校教职员工形成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教职员工的身心健康是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基础和保证,而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对于保持教职员工的身心健康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认清加强体育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重大意义,成为认真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典范。高职院校各级领导、教授应以身作则,周密组织,自上而下地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在宣传上、制度上、尤其是经费安排上优先保证广大教职员工的健身锻炼,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教学科研与体育健身的关系,认识到只有保持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理、充沛的体力才能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生活的和谐美满,从而提高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将教师参与体育锻炼形成制度高职院校主管领导需认识教师的教学科研很重要,但其身心健康更重要,体育活动是简单宜行方式之一。应将教职员工参与体育锻炼形成制度,多组织些简单宜行的群众体育项目,丰富教师的体育文化生活,如在教师中培训和推广课间操、太极拳等体育项目,提高教师的参与度。除每年院、部(系)办好有教师参加的体育运动会外,还需组织多个针对教师的体育俱乐部。每个俱乐部有相应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实行相应的会员制度,有奖励与处罚。在参与的基础上还要建立对教师参与运动的相关指标采集与追踪,形成有效的电子档案,并及时公布。用实践证明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增强教师参与体育锻炼意识,提高它们的生活质量与工作效率,使其有更多的活力投入到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去。增大投入,积极加强体育场馆等设施建设在调查的几所高职院校中,学院对教职员工参与体育锻炼的投资相对较少,举行普通教师的体育技能培训、比赛也比较少,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对教师的影响力度也小。因此,需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增加对教师体育活动的投入,对比较适合教师的运动项目,根据学校的经济及其他条件尽量建设场地,借用或租用其他单位和或社会经营性体育场馆的设施,对学校体育活动有冲突的场地器材,可以在一定时间划出部分场地器材供教职工专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有时间、有精力参与体育锻炼高职院校尤其是各级领导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调查当前制约广大教职员工参与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努力解决他们的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如在工作科研中给中青年教师进行减压,想方设法在校区附近解决教职员工的住房问题,如能将教职员工每天花费在路上的时间运用在体育锻炼中,必然可以增强教师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高职院校教师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不仅关系他们自身的健康状况,而且关系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目前虽然不少高职院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不是很理想,但是通过加强这方面的研究,通过院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是可以提高教师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改进他们的体育锻炼水平。

第5篇

【关键词】高校网页;弱势学生;锻炼;

1前言

在我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大中专学校还是中小学校,各级各类学校都会有一些弱势学生。这些弱势学生指的是肢残、智残学生;生理上有某种疾患的学生;身体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包括发育不良、患矮小症等)的学生,以及部分体育差生等。在现阶段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指导思想的冲击下,学校体育是以体育特长生为主要培养对象的,而体育课也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的,在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中,忽视了对这部分弱势学生的体育指导,忽视了这部分学生自我价值的开拓与发展。因而影响了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效果。

2导致弱势学生不能正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以及心理分析

2.1自身原因的影响

他们身体的特殊性,如身材过于矮小、肥胖;生理疾患;肢残智残等先天的遗传因素缺陷,导致他们的身体素质低于正常的同龄人,在体育实践中总是落后于他人,在体育课中怕别人笑话,产生自卑、自弃的心理,在参加体育运动时表现不主动,甚至害怕上体育课。

2.2周围环境的影响

学校体育活动中的大部分都是集体活动,而这类学生由于运动能力低下,在参加集体活动的时候,往往会成为集体活动的“累赘”,遭到周围同学的“嫌弃”,很难体会到体育课带来的乐趣,加之自尊心的作用,使得他们越来越排斥体育活动,尤其排斥集体体育活动,他们即使是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也会避开同学,一个人单独锻炼。

2.3家庭环境的影响

有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营养,但是不太注重孩子的体育锻炼,因此校园里出现了“肥胖型”、“豆芽型”的学生,导致了他们身体素质低于平均水平。有些家长自己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参与锻炼的心理。还有一些家长对体育锻炼的不了解,加上看到自己孩子身体的特殊性,认为体育锻炼会损害孩子的身体健康,而不敢让孩子过多的参加体育锻炼。

2.4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制约的影响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围绕既定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果与程序”。在体育教学组织活动中,大多数都是教师与学生直接交流。然而体育教学中教师上课形式呆板,教师对弱势学生没有区别对待,强制性要求他们练习难度大或者危险性动作,甚至用不良语言刺伤学生,对完不成动作的学生进行体罚、粗鲁责备。另外,场地器材的陈旧、缺乏安全感等等,也会导致弱势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害怕的心理,对体育锻炼失去兴趣。

3帮助弱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

体育锻炼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五十年代,就发出号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它对于身体处于发育期的学生来说更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1951年8月国务院就公布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指出“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乃是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培养有强健体魄的现代青年的重大任务之一。”除此之外,帮助弱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也有其特殊的意义。

3.1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我们现行的教育教学法规以及由上至下各学校体育管理部门都要求我们的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享有体育锻炼的权力,这是我国教育的性质和制度所规定的,也是学校体育的主体所决定的。弱势学生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对象,他们有权力像其他的学生一样获得正规和正常的教育。

3.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学校体育课是引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基础,是引导学生健康爱好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和终身体育意识的主要手段。对这些弱势学生而言,他们更需要多参加体育锻炼,以及学会如何锻炼,以便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自觉参与锻炼,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毫无疑问,对这些弱势学生有针对性地安排进行一定量的体育锻炼,以及体育保健、医疗体育和矫正体育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改善体质状况,提高健康水平,塑造良好的体型。

3.3克服自卑,恢复自信,健康心理

通过参加体育锻炼,会使这些弱势学生忘掉自己的特殊性,主动积极地参加集体活动,克服自卑、自弃和恐惧的心理;由于他们身体的特殊性,在这些学生以后的生活当中,会遇到比常人更多的挫折和困难,体育锻炼可以从心理上提高其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力;体育锻炼多是集体活动,多参加集体活动当然可以增进与他人的交流,改善人际关系,促进其社会化。

4帮助弱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具体措施和手段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体育教育当然也不例外,体育课教学的立足点是学生,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全过程中体会到愉快、积极的心理体验,获得知、情、意、行的统一及全面发展。所以,学校体育教学应该采用多渠道帮助弱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4.1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体育教学当中,弱势学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心理上处于一种弱势地位,他们会觉得自己技不如人,不想在大家面前现“丑”、“自取其辱”。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当中降低练习难度,多给予保护和帮助,多用积极语言鼓励学生,重塑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练习的热情,使其在学习中各尽所能,各有所得,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在体育教学当中,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任务、要求,应该是大多数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都能完成的,教师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完成一般要求的教学活动上,但是对于这部分弱势学生,教师应贯彻区别对待的原则,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制定课的任务的时候就适当降低对弱势学生的要求,但是也不宜过低,应积极引导,循序渐进。为了使他们也有信心和兴趣积极地参加锻炼,有时在安排某些项目练习时,可变换其所学动作的某些技术特征,如练习时间、数量、强度、器械的高度、重量等,以降低练习难度来适应他们的特殊性和需要。教师在照顾好大多数学生的情况下尽可能给他们多一些指导,在分组教学时尽可能将他们分在同一组,这样既不影响其他学生水平的提高与发挥,又有利于这些弱势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使他们课有所练,练有所得。

4.2因人而异,有针对性的为他们选择锻炼的项目和内容。

由于弱势学生的特殊性各不相同,体育老师应建立他们的健康档案,并与医务室或医院联系,共同设计出因人而异的锻炼项目和内容。在锻炼过程中,体育老师应教会学生自我控制和调节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能力。体育运动是一把双刃剑,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太小,则起不到锻炼的作用,太大则不利于健康,这一点对于他们来说表现得更为突出。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弱势学生在锻炼时却不能忘掉自己的特殊性,不能一时兴起,超过了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这样就会“过犹不及”,损于健康。

体育锻炼的方式方法很广泛,可以这样说,身体在动就是在锻炼,所以在实践中,锻炼的项目和内容不会由于他们身体的特殊性而受到太大的影响,只要肯参与,其选择的空间也很大的。如心肺功能不好的学生,可以选择慢跑、乒乓球、太极拳等强度和量都不大的项目;肥胖的学生可以选择有氧健身操、跳绳以及中等强度的球类项目等;瘦弱的学生可以选择中长跑、武术项目,或者做一些简单的体操和形体训练。

4.3多渠道消除其心理障碍和自卑感

据调查,弱势学生很少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多数是心理因素,其实他们也很想和别的同学一起锻炼,但他们自身的特殊性使他们形成了自卑、孤僻的性格,害怕遭到同学的讥笑,而最终作壁上观。因此,学校、班主任和体育老师应该经常性的做思想工作,倡导互帮互助,通过班集体的力量帮助这些学生,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和自卑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营造一个没有歧视的环境。这样,他们才会从心理上真正忘掉自己的特殊性,继而主动、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的各项活动中去。

学校、班集体应通过班会、团队活动等多种集体活动教导同学们应互帮互助,消除歧视;体育老师应向他们讲解体育锻炼的意义,鼓励他们多参加锻炼;同学之间更不应该以嘲笑、嫌弃的态度对待他们,而应以热情、欢迎的态度帮助他们一起参与体育锻炼。

5建议

5.1在各级各类学校都会有弱势学生的存在,体育教师应该正视他们的存在,关注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

5.2在体育教学当中应区别对待,为弱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内容和项目,并教会其锻炼的方法,促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5.3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联结起来为弱势学生建立一个没有歧视的正常的锻炼环境,帮助他们找回自信,正常的参加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第6篇

摘 要 本论文主要研究将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更加具体化,意在挖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潜在需求,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利用鼓励性考核机制使学生能够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利用活动式管理办法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保持兴趣,进而掌握体育运动技能,探索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健康素质,为社会提供健康人才保证,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需求引导 锻炼习惯 大学生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力劳动大量减少,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成了人们每餐必需品,根据国家对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显示,特别是在大学生这个重要的群体里,近20年学生体质逐年下降[2],究其主要原因,学生运动知识缺乏,网络兴趣高于运动兴趣,健康理念差,对体育锻炼需求少,基本达到了对体育锻炼无欲无求的境地,以至于社会或高校里频频发生英年早亡事件,在为那一个个花一样年龄的年青人惋惜的同时,也给高校体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一、需求引导式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论文主要根据“需求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原动力,需求越大,动力就越大”这一原理,以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有关的各种需求为切入点,在体育课堂内和课堂外的群众体育活动中对学生各种体育锻炼需求进行强化,强调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需求在其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使其内化成学生重要思想之一,再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为学生搭建体育锻炼平台和提供有效的体育锻炼方法,最终让学生在进行各种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来不断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

二、需求引导式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根据学生的需求建立体育俱乐部

需求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原动力,需求越大,做事情的动力就越大,在学校的课外体育教学延伸部分,要根据学生自身的需求,成立能够满足学生需求的体育俱乐部,像健康俱乐部、减肥俱乐部、塑型俱乐部、攀岩俱乐部、健美俱乐部等,让学生在体育教学内所强化的思想在课堂外进行内化,俱乐部还要定期举办各种活动展示,让学生保持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进而为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打下基础。

(二)合理安排将需求内化成学生思想的教学内容

将学生需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强化,并放大,激发学生满足需求的强烈欲望,具体可以使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让学生认识体育锻炼的需求是当前重要需求之一,努力将学生的需求内化成学生的行动,并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使之需求得到正确的满足。

(三)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改变上课观念

树立“键康第一”体育教育思想,体育课是学生能够保持身体健康,提高健康理念,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有效途径,也是现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最终教育目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定的规则下自由发挥、自由活动[1]。教师是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能够顺利实施的组织者和保证者,如果体育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不高,没有足够的知识作为铺垫,培养不出优秀的学生,高校应重视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增加经费的投入,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切实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师要走到学生的活动中,对学生的活动给予指导或帮助。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根据学校现有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大胆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游戏的主人[2]。课堂气氛活泼、轻松。让学生喜欢体育而爱上体育课,这才能使学生保持对体育锻炼的需求。

(四)充分搞好体育场馆没施的建设

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周边地域比赛场馆雄伟壮观、设备先进,教学训练场地美观大方,运动器械齐全,都将会给学生在视觉感受方面增添美感,自然就会因环境优势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及体育运动的兴趣萌生。学生主动性的形成和增强必须要有体育场馆设施作保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由于场地缺乏,而导致他们刚燃起的体育锻炼激情熄灭了。因而,普通高校应根据学生的人数,新建或补充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等,以满足广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要求。

三、结论与建议

高校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本论文研究意在找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切入点――体育锻炼的十六种需求,然后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帮助学生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才能让学生把关于体育锻炼的各种需求内化成学生的思想,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有了思想才能指导行动,只有学生有了强烈的想满足自己与体育锻炼有关的各种需求,才能付诸行动;二是用什么样的鼓励性考核机制使学生能够坚持进行体育锻炼;三是利用什么样的活动式管理办法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保持兴趣。要实现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还需要体育工作者经过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基金项目:2014年黑龙江省教育厅教改项目《需求引导式教学对大学生身体锻炼习惯养成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安庆皖河中学生 体育习惯 体育意识 调查分析

前言

体育意识是指人们从事(参与)体育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对体育实践,体育运动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以及各种内外关系等方面的精神活动的总和。现在国家提倡“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为了使中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所以要培养中学生至少掌握一门体育技能,因此了解目前中学生体育习惯、体育意识的现状等,对在体育新课程理念下对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选题依据

现在大多数中学都以重视文化课为主,对体育科目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学生也缺乏体育方面的意识和锻炼身体的习惯,这对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和终身体育的方针造成了障碍,所以应加强中学生的体育意识,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所以学校体育肩负着要为学生打好终身体育基础的重任,但是要把它真正变成实际有效的学校体育实践,还有着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现在的中学生学习压力大,体育意识薄弱,没有良好的体育习惯,根据目前中学普遍存在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自觉性较差的现象,学校体育要为学生打好终身体育基础和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是:第一步要抓好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第二步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大观区皖河中学在校中学生,总计120人,其中初中学生74人,高中学生46人。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制定《中学生体育习惯、体育意识现状问卷》,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20份,有效问卷120份,有效问卷100%。

(2)数据分析法

通过对收集的全部调查问卷的数据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储,综合采用了Excel等软件进行了相应统计处理和相关分析,并根据统计数据进行表格绘制和图表制作。

(3)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查阅中国期刊网,中国论文全文数据库的大量资料。认真研读了体育期刊中关于体育意识,体育习惯,体育行为等方面的文章,除此之外还查阅了与本论文有关的的专著,涉及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教育学等,为本课题的研究、设计、分析提供了客观的理论依据。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中学生体育习惯的现状

(1)中学生对体育活动喜欢程度

由表1可见,初中男生27.5%喜欢体育活动,3.4%不喜欢,初中女生13.7%喜欢体育活动,17.6%不喜欢,高中男生17.2%喜欢,高中女生17.2%喜欢,3.4%不喜欢,总体来看,男生44.7%喜欢体育活动,3.4%不喜欢;女生30.9%喜欢体育活动,21%不喜欢;总共75.6%的中学生喜欢体育活动,24.4%不喜欢。此表还显示出,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活动。表明了大部分中学生对体育活动都是喜欢的。

(2)中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

由表2可见,除体育课外,初中男生3.4%每周没有锻炼,10.7%每周锻炼一次,6.8%每周锻炼两次,10.3%每周锻炼三次以上;初中女生13.7%每周没有锻炼,10.7%每周锻炼一次,3.4%每周锻炼两次3.4%每周锻炼三次,高中男生6.8%每周锻炼两次,10.3%每周锻炼三次以上;高中女生3.4%每周没有锻炼,6.9%每周锻炼一次,6.8%每周锻炼两次,3.4%每周锻炼三次以上;总体来看,男生3.4%每周没有锻炼,10.7%每周锻炼一次,13.6%每周锻炼两次,20.6%每周锻炼三次以上;女生17.1%每周没有锻炼,17.6%每周锻炼一次,10.2%每周锻炼两次,3.4%每周锻炼三次,3.4%每周锻炼三次以上;总共20.5%的中学生每周没有锻炼,28.3%每周锻炼一次,23.8%每周锻炼两次,3.4%每周锻炼三次,24%每周锻炼三次以上;而且男生的锻炼次数大于女生,高中生的锻炼次数大于初中生。表明大部分中学生每周都有不同次数的锻炼,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高,锻炼次数也相应加。

(3)中学生参加的体育项目

由表3可见,初中男生20.6%经常参与的体育活动是篮足排,6.8%经常参与的是羽毛、乒乓球,6.9%经常参与的是跑步;初中女生17.2%经常参与的是羽毛、乒乓球,3.4%经常参与的是力量练习,6.9%经常参与的是跑步,3.4%经常参与的是跳绳;高中男生6.8%经常参与的体育活动是篮足排,10.3%经常参与的是力量练习,高中女生3.4%经常参与的体育活动是篮足排,10.3%经常参与的是羽毛、乒乓球,4.2%经常参与的是跑步;。总体来看,男生27.4%经常参与的体育活动是篮足排,6.8%经常参与的是羽毛、乒乓球,10.3%经常参与的是力量练习,6.9%经常参与的是跑步;女生3.4%经常参与的体育活动是篮足排,27.5%经常参与的是羽毛、乒乓球,3.4%经常参与的是力量练习,11.1%经常参与的是跑步,3.4%经常参与的是跳绳;总共有30.8%的中学生经常参与的体育活动是篮足排,34.3%经常参与的是羽毛、乒乓球,13.7%经常参与的是力量练习,17.8%经常参与的是跑步3.4%经常参与的是跳绳;因此,篮足排和羽毛、乒乓球是中学生经常参与的体育运动。表明中学生的体育兴趣主要倾向于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和乒乓球。

(4)中学生对锻炼身体科学性的注意程度

由表4可见,初中男生6.8%很注意锻炼身体的科学性,24.1%不注意;初中女生10.3%很注意锻炼身体的科学性,20.6%不注意;高中男生10.6%很注意锻炼身体的科学性,6.8%不注意;高中女生3.6%很注意锻炼身体的科学性,17.2%不注意,总体来看,男生17.4%很注意锻炼身体的科学性,30.9%不注意;女生13.9%很注意锻炼身体的科学性,37.8%不注意;总共31.3%的中学生很注意锻炼身体的科学性,68.7%不注意。表明大部分学生在体育锻炼的时候都不是很注意方法是否科学。

(5)中学生在体育活动或比赛中遇到困难时的反应

由表5可见,初中男生13.7%会坚持到底17.2%实在承受不了就放弃,初中女生6.8%会坚持到底17.4%实在承受不了就放弃,6.8%直接放弃;高中男生6.8%会坚持到底3.6%实在承受不了就放弃,6.8%直接放弃;高中女生10.3%会坚持到底10.6%实在承受不了就放弃,总体来看,男生20.5%会坚持到底19.8%实在承受不了就放弃,6.8%直接放弃;女生17.1%会坚持到底18%实在承受不了就放弃,6.8%直接放弃;总共有37.6%的中学生会坚持到底,有48.8%的中学生认为实在承受不了就放弃,有13.6%的中学生会直接放弃,表明大部分中学生还是有面对困难的勇气。

(6)中学生在同伴失误造成落后的反应

由表6可见,初中男生3.4%会大声指责,3.4%会放弃比赛,24.1%会鼓励同伴,奋起直追;初中女生3.4%会大声指责,27.6%会鼓励同伴,奋起直追;高中男生3.4%会放弃比赛,13.9%会鼓励同伴,奋起直追;高中女生20.8%会鼓励同伴,奋起直追;总体来看,男生3.4%会大声指责,6.8%会放弃比赛,38%会鼓励同伴,奋起直追;女生3.4%会大声指责,48.4%会鼓励同伴,奋起直追;总共有6.8%的中学生会大声指责,有6.8%的中学生会放弃比赛,有86.4%的中学生会鼓励同伴,奋起直追。表明大部分中学生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2.中学生体育意识的现状

(1)中学生节假日是否主动参加体育运动

由表7可见,初中男生6.8%经常去,24.1%偶尔去,初中女生13.9%偶尔去17.2%从不去,高中男生6.8%经常去,10.5%偶尔去,高中女生3.4%经常去,13.9%偶尔去3.4%从不去,总体来看,男生13.6%经常去,34.6%偶尔去;女生3.4%经常去,27.8%偶尔去,20.6%从不去;总共有17%的中学生经常去,62.4%的中学生偶尔去,20.6%的中学生从不去,显示出,大部分学生都是偶尔去参加体育运动。表明大部分中学生还是有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但缺乏持之以恒。

(2)中学生对锻炼方法科学性的重要程度的认识

由表8可见,初中男生20.6%认为科学锻炼很重要,10.3%认为不重要,初中女生31.3%认为科学锻炼很重要,高中男生17.2%认为科学锻炼很重要,高中女生20.6%认为科学锻炼很重要,总体来看,37.8%的男生认为科学锻炼很重要,10.3%认为不重要,51.9%的女生认为科学锻炼很重要,总共89.7%的中学生认为重要,10.3%认为不重要,表明有小部分中学生对科学锻炼方法认识不够。

(3)中学生对“终身体育”的了解程度

由表9可见,初中男生17.2%听说过,13.6%从没听说过。初中女生10.3%知道但不了解,10%听说过,10.3%从没听说过。高中男生4.4%知道并了解,6.8%听说过,6.8%知道但不了解,高中女生10.3%知道但不了解,10.3%从没听说过。总体来看,男生4.4%知道并了解,6.8%知道但不了解,24%听说过,13.6%从没听说过。女生20.6%知道但不了解,10%听说过,20.6%从没听说过。总共有4.4%的中学生知道并了解,有27.4%的中学生知道但不了解,有34%的中学生只是听说过,剩下34.2%的中学生是从没听说过。显示出,高中生对“终身体育”的了解程度大于初中生,男生的了解程度大于女生。表明中学生对“终身体育”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尤其是女生更为薄弱。

(4)中学生对科学锻炼方法的了解程度

由表10可见,初中男生24.1%对科学锻炼方法知道一些,6.8%几乎不知道。初中女生13.7%对科学锻炼方法知道一些,17.2%几乎不知道。高中男生17.2%对科学锻炼方法知道一些,高中女生3.6%对科学锻炼方法知道,17.4%知道一些,总体来看,男生41.3%对科学锻炼方法知道一些,6.8%几乎不知道。女生3.6%对科学锻炼方法知道,31.1%知道一些,17.2%几乎不知道;总共有3.6%的中学生是知道,72.4%的中学生是知道一些,有24%的中学生几乎不知道。大部分学生对科学锻炼方法都只是知道一些,而且高中生的了解程度大于初中生,男生了解程度大于女生。表明中学生对科学健身方法了解不够,掌握不够。

(5)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由表11可见,初中男生3.4%自己不感兴趣,23.6%学业负担太重,3.4%其他原因。初中女生17.2%自己不感兴趣,10.1%学业负担太重,6.6%其他原因。高中男生3.4%自己不感兴趣,6.2%学业负担太重,6.4%其他原因。高中女生3.4%自己不感兴趣,13.1%学业负担太重,3.2%其他原因。总体来看,男生6.8%自己不感兴趣,29.8%学业负担太重,9.8%其他原因。总共有27.4%的同学认为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是自己不感兴趣,有53%的中学生认为是学业负担太重,没时间,有19.6%的中学生是其他原因。大部分学生认为影响体育锻炼的原因是学业负担太重。

(6)中学生关于体育运动对提高学习效率的认识

由表12可见,初中男生13.7%认为参加体育锻炼能提高学习效率,17.8%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初中女生17.2%认为参加体育锻炼能提高学习效率,13.7%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不能提高学习效率,高中男生10.3%认为参加体育锻炼能提高学习效率,6.8%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不能提高学习效率,高中女生13.7%认为参加体育锻炼能提高学习效率,6.8%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不能提高学习效率。总体来看,男生14%认为参加体育锻炼能提高学习效率,24.6%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女生20.9%认为参加体育锻炼能提高学习效率,20.5%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不能提高学习效率。总共54.9%的中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能提高学习效率,45.1%的中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其中高中生认为能的大于初中生。表明有部分初中生对参与体育活动的意义和作用了解的不够到位,也表明了他们的体育意识还是比较薄弱。

(7)中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

由表13可见,初中男生10.3%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健身,20.6%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娱乐,3%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交流;初中女生10.3%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健身,10.3%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娱乐,3%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交流,5.8%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满足别人要求、凑份儿;高中男生10.3%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健身,3.4%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娱乐,3.4%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满足别人要求、凑份儿;高中女生17.2%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健身,3.4%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满足别人要求、凑份儿;总体来看,男生20.6%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健身,24%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娱乐,3%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交流;3.4%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满足别人要求、凑份儿;女生27.5%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健身,10.3%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娱乐,3%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交流;9.2%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满足别人要求、凑份儿;总共有48.1%中学生认为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健身,33.3%认为是娱乐,6%认为是交流12.6%认为是满足别人要求、凑份儿。大部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健身和娱乐,其中,初中生大部分认为是娱乐,高中生大部分认为是健身。说明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意义有一定的认识,但趋向于体育运动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8)中学生对体育活动能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的认识

由表14可见,初中男生24.1%认为体育活动能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6.9%认为体育活动不能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初中女生27.5%认为体育活动能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3.7%认为体育活动不能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高中男生13.7%认为体育活动能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3.5%认为体育活动不能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高中女生20.6%认为体育活动能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总体来看男生37.8%认为体育活动能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10.4%认为体育活动不能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女生48.1%认为体育活动能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3.7%认为体育活动不能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总共85.9%的中学生认为体育活动能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14.1%的中学生认为不能。表明中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比较到位,体育意识水平比较高。

3.中学生体育习惯、体育意识现状的分析

(1)中学生体育习惯现状的分析

本调查结果表明,75.6%的中学生喜欢体育运动,24.4%不喜欢体育运动;除体育课外,20.5%的中学生每周没有锻炼,28.3%每周锻炼一次,23.8%每周锻炼两次,3.4%每周锻炼三次,24%每周锻炼三次以上;中学生一般参加的运动项目是篮足排和羽毛、乒乓球,其中男生大部分是篮足排,女生大部分是羽毛、乒乓球;运动时,31.3%的中学生很注意锻炼身体的科学性,68.7%不注意。在体育运动或比赛中遇到困难时,有37.6%的中学生会坚持到底,有48.8%的中学生认为实在承受不了就放弃,有13.6%的中学生会直接放弃,在体育比赛或游戏时,如果同伴的失误造成落后,6.8%的中学生会大声指责,有6.8%的中学生会放弃比赛,有86.4%的中学生会鼓励同伴,奋起直追。

(2)中学生体育意识现状的分析

本调查结果表明,在节假日,有17%的中学生经常主动去参加体育锻炼,62.4%的中学生偶尔去,20.6%的中学生从不去,有89.7%的中学生认为锻炼方法的科学性很重要,10.3%认为不重要,通过对中学生关于“终身体育”了解程度的调查得出,有4.4%的中学生知道并了解,有27.4%的中学生知道但不了解,有34%的中学生只是听说过,剩下34.2%的中学生是从没听说过。在关于中学生对科学健身方法了解程度的调查得出,有3.6%的中学生是知道,72.4%的中学生是知道一些,有24%的中学生几乎不知道。有27.4%的同学认为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是自己不感兴趣,有53%的中学生认为是学业负担太重,没时间,有19.6%的中学生是其他原因。有54.9%的中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能提高学习效率,45.1%的中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不能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对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原因的调查中得出,有48.1%中学生认为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是健身,33.3%认为是娱乐,6%认为是交流12.6%认为是满足别人要求、凑份儿。85.9%的中学生认为体育活动能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14.1%的中学生认为不能。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大部分中学生都比较喜欢体育运动,尤其偏向于带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的运动,除体育课外,大部分中学生每周都会不同次数的参加体育运动,但缺乏持之以恒,而且在运动过程中不太注意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在遇到困难时,大部分中学生会坚持,但缺乏坚定的信念。

(2)大部分中学生在节假日会主动参加体育运动,但大部分是偶尔去,缺乏持之以恒,大部分中学生对科学锻炼方法的意义认识很明确,但对“终身体育”的意识比较薄弱,对科学的健身方法了较不够,掌握不够,大部分中学生认为体育运动能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强班级之间的凝聚力,表明他们对体育意识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大部分中学生都是因为学业负担太重,没时间,从而影响体育锻炼。

2.建议

鉴于以上调查结果,要改善中学生的体育习惯,提高中学生的体育意识,加强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增强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就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体育法》的第三章,第十八条明确规定:“学校必须开设体育课,并将体育课列为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科目”同时,第十七条强调:“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将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人才”。所以要健全学校体育教育体系,改善体育场地和设备,提高教学质量,丰富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

(2)要加强中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提高中学生的健康知识与健康意识,改善中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增强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激发其体育锻炼的动机,培养其体育锻炼的兴趣,促使中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参加体育锻炼。

(3)多开设一些趣味性、娱乐性强,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中学生掌握一门体育技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4)培养和完善健康体育教育队伍,有计划地加强对中小学健康教育体育教师的培训,加大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加强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增加体育理论课时数、扩大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特别是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的有关知识。在体育实践课中,要课内课外结合,加强理论指导下的锻炼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大胆去实践,对涉及到有关键身的知识和方法要重点讲,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5)以学生为主体,多注意和采用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学生的要求来改善学校体育课程。

【参考文献】

[1] 王清忠. 对北京高校体育学研究生体育意识、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D].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3年1月(P28).

[2] 梁莉. 中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以酒泉市城区高中学生为例[D].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年11月(P41).

[3] 赵燕. 对沈阳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研究[D].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0年4月(P3-P4).

[4] 耿晓. 2008年奥运会(筹备期)对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影响的研究[D].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年2月(P10-P12).

[5] 孙玲玲. 不同体育课程模式对我国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影响的对比研究[D].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5年6月(P34).

[6] 马为民. 中美(三所)大学学生体育意识形成的社会学分析——兼论大学生体育意识[D].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3年1月(P7-P9).

[7] 李鸿. 终身体育思想应用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浅析[D].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年5月(P8).

[8] 刘娟. 对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探讨[D].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年6月(P3).

[9] 胡群英. 试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D].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年6月(P2-P3).

[10] 何锦辉. 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做好中学体育教学工作[J]. 宁夏教育,2006年07月(P100-P101).

[11] 史鲜玲. 谈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 中国成人教育,2008,2(P53-P54).

[12] 王天毅. 浅谈如何帮助学生养成体育习惯[J]. 内蒙古体育科技,2000,6(P89、P94).

[13] 翟元、杜长亮、崔建. 确立健康第一思想,培养终身体育习惯[J]. 健康教育,2006年第3期(P77-P78).

[14] 丁亚军. 体育习惯的培养[J]. 体育师友,2005年2月(P26).

第8篇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锻炼;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5.018

1前言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是实现终身体育的重要途径,中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培养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在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课外体育活动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是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而且还是体育课时间和空间的拓宽,中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增强,对中学生积极向上生活态度的培养,对中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的增强,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太原市五所重点中学的500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目的、时间、选择场所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统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分析结果,建议学生保持一定的时间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为学校对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和组织安排上以及增强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研究方法

2.1文献研究法: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阅相关资料。

2.2访谈法:对五所中学的一些中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想法和观点。

2.3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问卷调查,并对太原市五所重点中学的学生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21份,无效问卷79份,有效问卷421份,有效问卷占发放问卷84.2%。

2.4数理统计法:用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与时间

从调查结果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有64.13%,喜欢体育锻炼的占66.98% 。由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经常参加和喜欢体育锻炼的中学生占大多数,说明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水平较高。但是还有一少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足,所以学校要加以积极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从调查结果看,有60.33%的学生每次锻炼的时间在30--60(m),60--90(m)的只有16.39%,这说明大部分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较短,还不能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的要求,锻炼时间少主要是由于中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学校对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视不够,还有可能是受学校场地和器材不足的影响,所以只有学校给学生减压,适当地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需要的场地和器材,才能使学生都能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从而增进他们的健康,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3.2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对学习的影响以及家长的态度

从表2可以看出,太原市重点中学几乎有一半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不会影响学习时间,有24.23%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占用了学习时间,有25.18%的学生认为无所谓。显然几乎一半的学生还是认识到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习与体育锻炼的关系,但是也有不少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占用了学习时间,这可能与学校或家庭对他们的应试教育有关。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家长对学生体育锻炼是比较支持的,有89.79%的家长支持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只有9.74%的家长不支持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认为体育锻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时间。这说明绝大多数的家长还是能正确地认识到体育锻炼在学生各方面成长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是有一部分学生把学习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而忽略了体育锻炼,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正确地认识到体育锻炼和学习的关系,增进身体健康。

3.3学校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

调查显示,有61.76%的学校给学生专门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有37.29%的学校没有提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虽然不提供给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学校占一少部分,但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这样就限制了许多热爱体育运动的学生进行体育运动,而且还影响绝大多数学生的身心发育,学校应该予以重视,不能再掉以轻心了。在调查的学校中有70.55%的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体育锻炼的场所,有28.98%的学校没有给学生提供体育锻炼的环境,这可能与学校的应试教育有关。我们现在提倡素质教育,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体育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希望学校能够高度重视,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求。

3.4课外体育锻炼对学生本身影响

从上表可以看出,有71.66%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有助于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有8.79%学生认为没有帮助,有9.50%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这说明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自身综合素质的影响,这对于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是有帮助的。在调查的学生中有80.29%的学生认为体质下降和体育锻炼是有关的,而认为体质下降与体育锻炼无关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0.45%,有8.79%的学生不清楚体质下降是否与体育锻炼有关。这说明目前还有一小部人不清楚体育锻炼与体质有关,甚至于有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和体质无关,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加强学校内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到体育对于我们自身发展的作用。

4结论与建议

4.1体育锻炼对每个人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健康都离不开体育锻炼

针对太原市重点中学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及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学校及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调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让他们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作好准备。

4.2 一些学生认为体育锻炼会影响学习的时间

同时,有一部分家长也不支持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这种错误的认识主要来源于他们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学校以及教师必须加大对于体育理论的教育与宣传,让学生以及家长都认识到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的前提,是做好任何事情的源泉。为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扫除障碍。

4.3 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体育锻炼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应该开设一些简单的体育卫生、营养、保健等方面的课程,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体状况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让这些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学生体育锻炼的实践。

4.4 有些学校由于体育器材的缺乏及资金不足的影响

不给学生提供体育锻炼的时间与场地,这样就完全限制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学校以及相关的教育部门应该从不同的渠道来改善学生体育锻炼的环境,加大对体育方面的投入。

参考文献

[1] 樊林虎.山西省农村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体育科学,2004年(5).

[2] 刘景黎.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研究[J].辽宁 教育研究,2007(7).

[3] 张救生.安庆市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调查与分析[J]. 安 庆师范教育学报,1999(8).

[4] 李建勋.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分析——以安阳工学 院为个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06).

[5] 陈真.福建省部分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对 策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 (06).

[6] 李兰香. 面向素质教育开拓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功能[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1999(02).

[7] 曹光宇.制约当前中学生校外体育健康锻炼的因素研究 [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

2006年.

[8] 竺航.对奉化市高中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 [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

[C].2006年.

[9] 柳斌.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J].中国学校体育,1998(02).

第9篇

关键词 石家庄 老年人 锻炼 调查

一、选题依据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对我市5个小区的老年人健身现状经行了分析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推动老年人健身运动的普及与发展,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论文主要以石家庄市高柱小区、党家庄小区、国际城、水榭花都、西苑小区3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以及互联网检索收集30余篇国内有关老年人社区体育的资料研究的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论文研究任务设计了《关于石家庄市老年人社区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的问卷,重在了解石家庄老年人体育活动目前的现状,为本论文的论证提供了实证的材料支持。

3.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有效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运用行为学分析方法,分析了当前老年人体育所存在的问题,拟定了改进对策。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石家庄市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调查

1.老年人体育活动的项目

老年人对体育锻炼运动的项目的选择是按照自身的爱好、生理条件、周围环境条件以及生活习俗来选择的。同时由于男女性别的不同,所选择的项目也有所不同,女性较为喜欢舞蹈、球类、太极拳和慢跑散步,(其中球类为由运动强度不大的球类运动组成,如:门球、软排球、羽毛球等)而对其他锻炼项目兴趣不大,男性对太极拳、球类、慢跑和散步较为喜欢,对其他锻炼项目也有兴趣,女性对健身舞情有独钟,与男性有着显着性差异。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老年人有比较稳定的、相对固定的健身项目,并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加以选择。

2.老年人参加体育运动的场所

统计结果分析,有35%的老人喜欢在社区内参加体育运动, 43%的老年人喜欢到公园参加体育锻炼,其次为选择在街道路旁、免费的体育场馆、学校、收费的体育场馆。选择在社区和公园里进行体育健身的老年人占多数主要和地理位置、环境有一定的关系。选择在体育场馆体育场(馆)由于布局不合理,数量有限,只有9%的老年人到收费体育场馆去活动,主要是场馆内由指导老师组织大家集体练习。由此可见,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可根据自己的需求不同选择自己适宜的体育场地。

3.老年人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次数、强度

统计结果分析,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老年人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为2-3次,每次身体锻炼的时间为45-60分钟,强度以中等以上强度为主,每天持续锻炼时间呈现出以早上锻炼为多数,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余暇时间较多,作息时间以早睡早起的为主。

(二)影响石家庄市老年人参加体育运动的因素

1.生理因素

由于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主要系统机能以及全身新陈代谢水平明显的衰退趋势,血液循环缓慢,身体各器官的血流量减少。因此,老年人不宜从事大强度、消耗体力多的运动。老年人骨骼的弹性和韧性降低,骨骼变脆,容易发生骨折。老年人的心脏易于疲劳,且容易发生意外。所以,老年人在选择运动项目及其在进行锻炼时,都要小心谨慎。

2心理因素

老年人退休后会有许多感受:自己老了,不再像以前那样精力充沛了;自己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受人尊重了;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在不断缩小,一些老年人一旦离、退休在家,生活规律、生活内容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生理、心理上都会产生波动,对体育运动产生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缺乏根本的参与意识,因此,引导老年人进行科学的体育运动是必要的

四、引导老年人社区体育的相关对策:

(一)全面开发社区体育运动场地,在社区建立老年人大学,为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体育保障。

(二)完善老年人体育运动服务机制,全面实施老年人体育健康档案,跟踪老年人体育锻炼进度,督促老年人体育锻炼。

(三)培育社区老年人体育指导员,进一步加强对我市老年人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四)在社区范围内定期的举行一系列的老年人体育运动的比赛,带动老年人的体育参与动机。

参考文献:

[1] 周君一.河北省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及疾病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