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国内科技论文

时间:2023-03-23 15:09:21

导语:在国内科技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国内科技论文

第1篇

早在1992年,深圳宝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已发行了中国第一个可转换债券。可是、直至2001年,中国证券市场上的可转换债券仍然是屈指可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投资者对它还不太了解,投资热情不高。而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证监会对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主体规定非常严格,有资格发行的企业非常少。按现行的可转换债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可以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只有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重点国有企业,也可以说,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主体只是处于成熟期的企业。但是从可转换债券的本质特征来分析,可转换债券主要适合于成长期的企业。

近几年来,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尤其是民营高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而新兴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并没有相应地发展。这使得许多高科技企业不得不放慢脚步,有的甚至处于停滞或倒退状态。正是考虑到这种情况,国家有关领导观部门已将在国内开通二板市场提上了议事日程。笔者认为这是可转换债券在中国迅速发展的一个契机。在高科技企业迅速发展、二板市场推出在即的情况下,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主体应该逐步转向以高科技企业,尤其是处于成长期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为主要的发行主体。

二、为什么在当前环境不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主体可以以农科技企业为中心

这可以从分析可转换债券的本质特征入手。所谓可转换债券就是发行后一定时间可转换成同一发行者发行的普通股票的公司债券。从定义可以看出,转债非常适合于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藉以进行融资。这主要源于其特殊的性质:可转换性。对于我国绝大部分处于成长阶段的高科技企业来说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必须不断进行研究开发,并将新的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这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但是,它们的资金需求却很难从现有的融资渠道中得到满足。

企业目前最为常见的筹集资金方式是发行债券。银行贷款、增发新股及配股,前两种都属于纯债务性融资,后面两种属于纯权益性融资。从统债务性融资来说,发行债券或银行贷款都对企业规模、业绩及其他财务指标有相当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对于成长期的民营高科技企业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即使得到一部分银行贷款,也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从纯权益性融资来说,在企业发展的萌芽期和成长期,因为发展前景尚不明朗,股权投资风险比较大,一般投资者也不敢轻易介入,所以高科技企业在发展前期很难进行大规模股权筹资。即使是在二板市场融资,一段时期内只能安排一定数量的企业上市,其融资能力也有限,难以满足高科技企业发展的需求。总之,目前常见的筹资方式与我国绝大部分新兴高科技企业的资金需求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而可转换债券的可转换性能较好地协调这种矛盾。

一方面,它最终可以转换成权益性投资,所以融资规模不会受到企业现有规模的很大影响,因为投资者主要考虑的是企业的成长性,而高科技企业的成长性是比较突出的。另一方面,它具有债券的低风险性。它仅是给了参与债务性融资的投资者一种可转换的选择权,不是一定要求转换。如果到了转换班,投资者认为不值得投资该公司,他可以放弃转换权,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早期介入的风险。对于已上市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筹资也比配股或增发新股更有利。所以允许二板市场的上市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能更好地缓解资金需求压力。

综上所述,可转换债券的本质特征(可转换性),决定了它非常适合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作为融资工具。也就是说,可转换债券在本质上是适合目前中国的高科技企业的。对于高科技企业,尤其是民营高科技企业来说,利用可转换债券进行融资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是具有比较明显优势的。

三、可转换债券的优势分析

1.维护现有股东权益,集中企业控制权。

现在非常流行的高科技企业融资方式是引入风险投资。诚然,风险投资可以在吸取资金的同时引入一套相对成熟的管理体制,帮助企业较快走上正轨。但是,它们的资金投入要占有企业一定的股权,因为企业自身规模较小,投入资金产生的股权稀释作用是非常大的,这是许多民营高科技企业业主不愿意这样的。可转换债券则能相对较好地延缓和减轻这种股权稀释的影响。相对于发行新股和配股而言,可转换债券也具有同样的优势。

可转换债券通常要在发行一定时期以后,其转换权才能生效。许多投资者又都会选择在靠近失效期的时间来行使转换权。这样就给了企业一个准备期。待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国有资本较多时,同样数量的股权投资产生的稀释影响要小得多。这就能更好地维护现有股东权益,有利于现有股东控制企业的管理权。这也是业主希望达到的。

2.较低的筹资成本。

可转换债券蕴含着债券转化为股票的选择权,也就是说它赋予投资者获得股权收益的权利。一般来说,股权持有收益率要高于债券收益取正因为可转换债券蕴含着这种潜在的高收益率。使得企业利用可转换债券进行融资时,初期的融资成本要较纯债务性融资的融资成本为低。所以,利用可转换债券进行融资可以让企业在其急需大量资金时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相对较大规模的资金,这对成长中的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四、可转换债券发行主体转变的可行性

如果只有前面的主观愿望,而客观条件不具备,那是不行的。这里所说的客观条件是可转换债券必须要以企业已经或即将要发行普通股票为前提条件。如果没有二板市场的开通在即,前面的所有论述都只能说是纸上谈兵,不切实际。现在二板市场的开通已成定局,只是时间的早晚而且。二权市场为高科技企业股票的发行上市敞开了一扇大门。同时也意味着高科技企业的可转换债券可以在二板市场上发行上市。其意义在于增加了可转换债券的流通性。也为可转换债券的投资者提供了一条顺畅的进入一退出通道,减少了投资于可转换债券的风险。为投资者进行投资组合策略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第2篇

一、专业技能:

(一)本人从事临床肿瘤内科工作17年,每年从事临床工作40周以上、参加临床一线值夜班每年42次以上,每年进行专科肿瘤内科查房12次。(二)开展了肿瘤内科工作模式,熟练掌握输液港植入术、肿瘤射频消融术、肿瘤穿刺活检术、深静脉穿刺术置管术、心肺复苏术、心电监护技术等。住院总医师期间曾多次组织参与急危重症(如失血性休克、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多发性复合性重型外伤等)的抢救。(三)本人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任职期间以第一负责人从事主持20%甘露醇注射液在提高晚期癌症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2012年度顺德区医学科研立项课题)的研究,已顺利结题及专业核心论文2篇。以主要负责人身份从事支持性照顾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的疗效观察(2014佛山市科技局攻关项目)课题研究,并顺利结题。以第一负责人从事主持索拉非尼联合三氧化二砷在肝癌表面耐药蛋白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及疗效观察(2017年佛山市医学科研立项课题)科题研究,目前阶段研究中。任现职以来先后在国家或省级发表专业论文(核心期刊2篇、普刊3篇,均为第一作者)。参与全院疑难病例会诊32人次,帮助解决较复杂疑难医疗技术问题。(四)根据病人需求及专业发展,将国内外最新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如:肿瘤消融术,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活检术、输液港置入术、超声引导下肝脏肿瘤活检术及无水酒精瘤内注射、超声引导下肾造瘘术等技术,于2016年做为科室骨干协助科室顺利通过广东省癌症“无痛“病房创建,得到患者和院领导的肯定和赞赏。(五)每年带教实习生20余人次,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对下级医师进行核心能力培训,每年专题授课5次。 二、业绩成果:(一)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圆满完成工作任务,曾被评为顺德区团员。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带教老师、年度先进个人。(二)主持2017年佛山市卫计局科研立项,本人为项目负责人(排名第一),项目进展顺利并按计划进行。主持2015年佛山市科技局科研立项,本人为项目负责人(排名第三),项目进展顺利现已结题。主持2012年佛山市顺德区卫计局科研立项,本人为项目负责人(排名第一),项目进展顺利已结题。本人任现职以来以第一作者共发表学术论文5篇。

开拓创新,为专科建设创造价值。本人自广东省人民医院进修后,从肿瘤治疗方面得到一次跃的发展,学习到各肿瘤学CNNC指南正规治疗,从疑难疾病少见病的掌握及分析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发表各核心杂志论文多篇,发表有关肿瘤化疗,靶向治疗及并发症上有独特创新理念。

第二、 不断摸索,在晚期癌症上为减轻患者痛苦为主,提高生存质量,在我科,本人开展专业技术水平,如肺穿刺活检术,输液港置入术、经皮肺肿瘤穿刺注化疗药观察,经皮肝肿瘤穿刺无水酒精注药术,晚期癌症各内科治疗,如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等治疗。开展病例数的300例,并积极学习癌症疼痛正规处理,得到病人的肯定。为当地群众带来福音,为他们在本地区治疗肿瘤提供方便。

第3篇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原名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始建于1949年,2000年与吉林大学合并,正式更名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该医院是一所国家卫生部直属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景色秀丽的新民大街,南与朝阳公园相连,北与文化广场相望,建筑面积为36万平方米。近年来,该医院多次获得“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爱婴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目前,该医院共设有53个临床科室,11个门诊科室,11个医技科室,1个转化医学研究院和13个重点实验室,其中神经内科是东北三省唯一一个国家重点临床科室及国家神经内科培训中心。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创建于1953年,在老一辈学科带头人、我国著名神经病学和神经病理学专家刘多三教授的领导下,历经60余年的风风雨雨,现已成为吉林省最大的神经内科诊疗中心,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神经内科之一。该科室在诊治脑血管疾病、静脉系统血栓、痴呆、朊蛋白病、脱髓鞘及周围神经疾病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目前,该科室共开放住院床位250余张,拥有医护人员百余人,其中具有正、副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25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12人。自成立以来,该科室共为全国培训神经内科医师800余名,培养神经病学医学博士169名,医学硕士201名,为我国神经病学的发展输送了大批高质量的人才。

吴江医生简介:吴江医生现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常委、吉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委员会主委、长春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委、东北三省神经病学学术交流协会副主委。吴江主任1978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一直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她擅长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和危重病人的抢救,尤其在诊治脑血管病、颅内静脉系统血栓、老年痴呆、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吴江主任主持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并荣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吴阶平医学研究三等奖等多种奖项。

杨弋医生简介:杨弋医生现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青年委员会副主委、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全国中青年专家、吉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青年委员会主委、吉林省中西医结合青年委员会主委、东北地区神经病学学术交流协会副主委、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委员。杨弋院长2001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曾赴加拿大萨省大学进修,回国后一直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他擅长诊治头晕、头痛及各类脑血管疾病,尤其在诊治脑出血、脑动脉狭窄、进展性卒中等脑血管病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杨弋院长主持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并荣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吉林大学医疗成果二等奖、吉林省青年科技奖等多种奖项及吉林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技术人才、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吉林省第三批拔尖创新人才等光荣称号。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的前身是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始建于1949年,是一所国家卫生部直属的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该医院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经开区仙台大街126号,占地面积为24.29万平方米,共开放住院床位3178张。近年来,该医院多次获得“白求恩杯竞赛最佳单位”、“首批长春市职业道德建设示范单位”、“吉林省文明服务单位”、“长春市创建文明城市最佳单位”等光荣称号。目前,该医院共设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骨科、心血管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显微整形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风湿免疫科、肿瘤血液内科、放射治疗科、感染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等48个临床、医技科室,其中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国家卫生部重点学科,是长春市乃至吉林省最好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之一。该科室创建于1962年,拥有包括多功能纤维鼻咽喉镜、鼻内窥镜、多功能微波治疗仪、超声雾化仪、纯音及阻抗测听仪、中耳分析仪、脑干电位仪及多功能射频治疗仪在内的国内一流诊疗设备。近年来,该科室开展了以喉癌、鼻神经外科疾病为重点的头颈肿瘤外科诊疗服务,每年收治省内外住院患者近千人,曾多次荣获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和医疗成果奖,在省内外均具有极高的声誉。

朱冬冬医生简介:朱冬冬医生现为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吉林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副主委。朱冬冬主任1993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此后一直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他擅长诊治喉癌、下咽癌、腮腺颌下腺肿瘤、上颌窦癌、舌癌、口底癌,擅长进行小儿扁桃体腺样体的手术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治疗。他在东北地区率先开展了鼻内窥镜下视神经管减压、脑垂体瘤摘除、嗅母细胞瘤切除及颅底修复等微创手术的研究工作,是目前吉林省唯一能开展此类手术的专家。

董震医生简介:董震医生现为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学位委员会主席、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鼻变态反应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副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擅长诊治过敏性鼻炎、鼻息肉、鼻窦炎等。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始建于1936年11月,其前身是新京特别市立医院(新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1978年12月定名为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2000年6月与吉林大学和白求恩医科大学等五校合并,正式更名为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现已成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该医院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自强街218号,占地面积为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7万平方米。该医院拥有精良的医疗设备,包括飞利浦256排CT、西门子1.5T核磁仪、数字平板减影血管造影机、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全飞秒激光治疗仪、锐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等高精尖仪器设备300余台。同时,该医院还不断加大投资,用于改善就医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在日益激烈的医疗行业竞争中,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以雄厚的实力、齐全的设施、一流的服务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赞誉,成为一所国内外知名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近年来,该医院多次荣获“全国爱婴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目前,该医院共设有43个临床科室,6个医技科室,其中心血管内科为吉林省临床重点专科,是长春市最好的心血管内科之一。该科室始建于19世纪60年代,经过几代人半个多世纪的努力,该科室现已成为长春市最大的心内科诊疗中心,拥有包括惠普CCU中央监护系统、Marquette运动平板系统、心脏监测仪、EP-Workmate多导生理记录仪、心脏除颤器、Medtronic心脏起搏器、呼吸机、心导管室、数字减影机(DSA)、射频消融仪、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仪、倾斜试验机、高压注射器等国际一流的诊疗设备。目前,该科室拥有医护人员百余人,其中具有正、副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10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

李淑梅医生简介:李淑梅医生现为吉林省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心主任、吉林大学心脏病诊疗中心主任、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起搏电生理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师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生物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常委、吉林省医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主委、吉林省医学会起搏电生理委员会主委、长春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主委、长春市医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李淑梅主任从事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具有十分坚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她擅长心律失常、心衰、心脏骤停及冠心病的诊治。近年来,李淑梅主任主持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并荣获吉林省卫生厅新技术一等奖、吉林省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吉林省科委医疗成果奖等多种奖项。

杨东辉医生简介:杨东辉医生现为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起搏学组成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会青年委员。杨东辉主任1992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英语医疗专业,曾赴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心脏研究所进修,回国后一直从事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他擅长各种快速心律失常和缓慢心律失常的诊治,擅长做有创和无创心脏电生理检查、导管射频消融手术及起搏器植入手术。近年来,杨东辉主任主持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并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等多种奖项。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

长春中医药大学(原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创建于1958年,是吉林省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008年,该医院被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师资格认证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以及全国中医中风急症医疗中心。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工农大路1478号,建筑面积为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为2.9亿元,共开放住院床位1000张,拥有在编职工近千人,其中有享有盛名的国家级名老中医、终身教授4人,具有正、副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205人,吉林省及长春市名医17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74人。近年来,该医院多次获得“全国百佳医院”、“最佳三级甲等中医院”、“全国杏林示范中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目前,该医院共设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眼科、针灸科、推拿科、急诊科等38个临床科室及放射线科、电诊科、检验科、病理科、内镜科等8个医技科室,其中中医儿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是长春市最好的儿科之一。该科室创建于1958年,于2007年1月被确定为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同年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先后于2008年和2009年获得全国及吉林省“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青年文明岗”、“优秀护理团队”等荣誉称号。该科室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发展专科特长,稳定研究方向,在临床医疗实践中注重突出中医特色,长期以来逐步形成了对小儿反复感冒、肺炎、哮喘、病毒性心肌炎、过敏性紫癜、斜颈、脑瘫、遗尿、厌食、腹泻、抽动症、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的诊疗特色,并整理总结出一系列完善的诊疗方案。

第4篇

本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网络媒体收录。

为充分发挥期刊的资源优势,提高刊物质量,推进科技创新,形成办刊特色,为国内各行业的发展决策提供服务,构建以国家科技发展研究、行业系列政策和发展现状为主的专业研究平台,本刊特增加了“科技创新报告”栏目,现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及高校教师和在校大学生进行广泛征稿。凡符合此栏目刊发标准的文章,我刊将免费刊发!

征稿标准

征稿对象

凡是国内科技领域从事科技研究的工作者,科研机构科研人员,高校教师及其科学技术相关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以及专业从事科研报告调研及撰写的人员均可向本栏目进行投稿。

征稿范围

该栏目主要征集以下内容的论文:

企业百家科技创新报告(企业);

科学百科科技创业报告(科学家、院所);

百家院所创新发展报告(科研院所);

百家院校创新发展报告(高等院校);

百家行业创新发展报告(院所、协会学会);

全球创新发展报告(国际研究组织);

中国创新发展报告(中科院、中信所);

科技创新调研报告(行业或政府部门);

科技创新研究、调研、项目等报告。

征稿要求

论文应包括题目、作者、单位、邮编、摘要、关键词、正文及注释、参考文献等要素。

论文字数不低于5000字。其中,标题一般不超过25个字,摘要400字左右。

来稿文章为Word排版,宋体小四号书写,正文内尽量不添加其他格式。

来稿文章必须提供详细的联系方式,包括通信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

志社对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备底稿。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西里金海商富中心402号楼A座503室

联系电话:010-82619981-623 传真:010-82616015

第5篇

[关键词]E-print系统 预印本 后印本

[分类号]G311

E-print最初主要是待发表的论文预印本(Pre-print),后来扩大到期刊论文、图书的章节等已发表的论文(Postprint)。荷兰一网站就采用E-print兼指Pre-print和Postprint。E-print系统是一种促进研究成果及时的网络学术交流平台,它通过作者自存档方式收集各种形式的学术论文的电子版本,经由互联网提供给全球用户开放获取;也可以利用《开放存档计划》(OAI)实现系统互操作,向信息增值服务者提供收录E-print的元数据记录,使其能够基于元数据开发各类信息增值服务。

本文研究对像为包括国内外比较著名的6大E-print系统在内的13个系统: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简称预印本)、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简称论文在线)、奇迹文库(简称奇迹)、中国科技(简称)、Cogprints、arXiv、DMF、RePEc、HTP、CERN、E-LIS、BBS、BioMed。

1 数据统计

1.1 注册前的阅读浏览功能

经调查,除以及Cogprints的部分资源外,其他的E-print系统都无需注册就能浏览阅读网上信息。

1.2 注册中的机检名称及注册方式

E-print系统主要有四种注册方式:①邮箱名注册(邮箱);②用户名注册(用户名);③邮箱联合用户名注册(邮箱及用户名);④发送注册请求后由邮箱返回用户名和密码(邮箱分配),如表1所示:

在这些系统中,只有三个国内系统(、预印本、奇迹)使用用户名注册的方式,且注册时均无重名检测功能。

1.3 注册后的发文功能

各系统注册后的发文功能如表2所示:

1.4 信息服务功能

各系统的信息服务功能如表3所示:

1.5 信息组织功能

各系统的信息组织功能见表4。

2 国内E-print系统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1 国内E-print系统的问题

・数量太少。中国最早的E-print系统是2003年创建的奇迹文库,国内E-print系统发展时间不长,与国外相比数量偏少。

・系统内文献数量、类型及质量不足,缺少对会议文献、技术报告、讲座、教学课件、音频与视频资料等灰色文献资源的收集;由于资格认定的门槛较低,论文质量参差不齐。

・系统各种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表现为注册过程中的机检名功能欠缺;检索功能不强,如缺少参考文献、相关文献、主题词、关键词、被引情况的链接,不能满足用户相关文献的获取需求,缺少评价文献质量重要的定量指标(被引情况);个性化服务方面缺少检索策略保存与Alerts订制功能,用户无法跟踪感兴趣的科研新论;文献检索结果显示功能不足;输出功能下载格式较低级,影响其信任度;系统文种版本的单一等。

2.2 国内E-print系统的发展策略

2.2.1 发挥“后发优势”,鼓励建立E-print系统 首先要解决资金问题。作为非盈利性质的系统,如何筹集所需资金是关系其存亡的关键因素。根据中国国情,完全依靠政府买单有些困难,而仅仅靠个人维持也相当困难,如由个人发起的奇迹文库就时常面临资金困难。笔者认为,作为施惠于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工具,E-print系统运作的中坚力量仍需依靠科研工作者自己。具体可由学校及科研机构从课题基金经费划出一定比例作为系统的维护资金,由图书馆负责系统创建及维护。此外,还可借鉴网络搜索引擎的运作模式,不但维持自身的运作,而且创造巨大的商业利润。

其次,系统的建立和维护需要遵循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原则,发挥后发优势。国外电子预印本系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遵循了相同的OAI协议。国内电子预印本系统的建立、维护和停办期待规范化管理,如系统停办后由谁接管其论文并妥善处理,这些问题期待有关政府部门以及行业协会的协调解决。

最后,要有效开展各大学及科研机构的合作,避免盲目建设。有效地开展机构电子印本文库建设过程中的合作,不但能够解决现有机构电子印本文库资源的共享利用问题,而且对于我国大规模地建设机构电子印本文库,充分整合和共享我国科研资源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2.2.2 加大宣传力度,稳步增加系统的文献数量 首先,通过宣传提高E-print系统在国内科研学者中的认知度,如“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就在各高等院校科研管理部门进行了大力宣传和推广。此外还应解决以下实际问题:①版权问题。由于允许用户不受限制地浏览、批量下载和打印论文,对论文的版权保护措施不得力,许多作者担心自己提交的研究成果受到版权侵犯,因而主动提交论文的积极性不高。对此,学界正积极努力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策略,希望不久能出台这方面的法律法规。②成果认可问题。国际学术界对E-print系统已广泛认可和重视,如SCI基本上认同类似E-print系统的开放期刊的学术性,美国等还专门针对E-print系统修改了出版发行方面的有关规定。但在国内,E-print系统中发表的论文并没有获得有关部门的成果认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人员向E-print系统提交论文的热情。

其次,通过宣传提高E-print系统在国内出版商中的认知与接受度,让他们认识到E-print系统的发展并不会影响他们的利益。Key Perspectives 2005年5月的报告指出,美国物理学会和物理出版公司均无法证实arXiv系统存在的14年间给其期刊订购带来了任何损失;“保留所有权”对出版社并没有太大的益处,相反可能会由于授权受阻减少交易机会,把E-print系统作为不花钱的广告同意作者将文章存^,却可能扩大期刊影响。

2.2.3 加强论文的质量控制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①用户注册阶段的严格认证。要求注册用户提供真实的个人信息,通过对作者学历、专业背景、所属研究机构等的限制来保证质量。此外,还可以借鉴国外通过邮箱名注册的方式,邮箱的唯一性保证了注册用户的唯一性。②适当的同行评议及评审制度。如arXiv系统要求新用户被其他在该领域有一定活跃度的用户认可才能发文。③完善的统计与用户评价功能。E-print系统的论文质量可以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来评价,前者包括引文量、点击率、下载量及各种排序功能等,后者主要有用户评价,包括打分、星级评价与文字评价等几种形式。完善这两方面的功能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论文的质量水平,同时也促进和激励发文者提交高质量的论文。

2.2.4 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经验,完善系统各方面的功能

・浏览及检索功能方面,可综合各系统长处,如采用分类与主题相结合的方法,每类子目录下设有浏览最新1天、最近5天、快速搜索等功能;设立引文查找与链接、相关论文浏览、作者和服务商链接、集成检索、参考文献链接、图片查看等功能。

・个性化服务方面,增加检索策略的保存和A―lerts订制功能。Atom/RSS功能即所谓的新闻聚合功能值得借鉴。

第6篇

[关键词]冶金史;再建制化;研究现状;发展方向

[作者简介]谢乾丰,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2006级博士生,云南农业大学教师,北京100083

[中图分类号]TF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7―0127―04

目前,国内设有“冶金史”硕士点的高校有两所:北京科技大学与郑州大学;设有博士点的只有北京科技大学(以2007年全国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为准)。当然,从事冶金史研究的其他单位或个人还有许多,如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上海博物馆等以及著名的冶金史专家华觉明先生等等。北京科技大学的冶金史研究起步较早,它是目前国内从事冶金史研究的最早机构与权威机构之一,现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的前身为原北京钢铁学院的冶金史组,它成立于1974年,1982年更名为冶金史研究室,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柯俊先生担任顾问。该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在冶金史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的冶金史研究博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综国内目前的冶金史研究,在其研究方法上,主要是采取“实地考察、抽取样品~实验分析一文献印证一得出结论”的研究程序,即科技史研究领域所谓的实证性研究方法;从其研究所涉及的内容来说,按科技史研究界的通俗分类,处于内史的研究阶段。

实践证明,在科技史研究的历程中,内史的研究首先是科技史研究的重要领域与首要关注点,这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因为人们认识事物,首先总是从认识其本身而开始的。浏览一下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级的科技史期刊《自然科学史研究》,我们就会发现:从其创刊伊始直至1999年,该刊所公开刊登的科技史学术论文绝大多数都是属于内史的研究范畴,即驻足于史料的收集考辨或论证的阶段,特别是在其20世纪80年代所刊登的科技史论文,几乎概莫能外,而对于与科技史密切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外在的因素则很少涉及。这是我国国内科技史研究初创时期的研究大气候、大环境、大氛围,所以这也必然影响到冶金史研究的小气候、小环境、小氛围,或者我们也可以这么说:正是由于众多的犹如冶金史研究一样的其他科技史研究的小气候、小环境、小氛围,而最终形成了当时国内科技史研究的现状。其实,目前国内科技史的研究的大气候、大环境、大氛围仍然还裹足于内史研究的阶段,还处于蹒跚前进之状态。然而,放眼国外的科技史研究同行,他们早已走出内史研究的圈子,而关注于和科技本身密切相关的一切外在因素――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哲学等等。例如苏联物理学家赫森1931年发表的《牛顿(原理)的社会经济根源》和默顿于1938年发表的《17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其实就标志着科技史研究之外史研究的转向。前者后来发展为以贝尔纳为代表的科学学,后者发展为以默顿为代表的在西方有着重大影响的科学社会学。这两者都把科技的发展作一种外在的、社会学的理解,从而开创了科技史研究的新领域,而且此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众多的伟大的研究成果。例如贝尔纳的《科学的社会功能》、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等等,成为科技史研究领域的经典研究之作,并形成了所谓的贝尔纳学派;而以默顿为代表的科学社会学,或称之为默顿学派,除默顿本人的成名作及其《科学界的规范结构》和《科学发现的优先权》之外,其他代表性研究人物及其著作还有本・戴维德的《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戴安娜・克兰的《无形学院――知识在科学共同体的扩散》以及科尔兄弟的科学界社会分层研究等;同时,从其中还发展出了所谓的“后默顿”传统,即以爱丁堡学派为代表的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它的出现,不仅在科学社会学领域取得了话语霸权,而且在科学社会学界、科学哲学界、科学史界乃至更广泛的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外史研究的转向,能给科技史研究提供更广泛的研究视野与研究领域。其实,国外除了从社会学的视角研究科学技术之外,从哲学的视野来研究科学技术也是硕果累累的。从逻辑主义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后现代思潮;从石里克、卡尔纳普波普库恩、费耶阿本德、拉卡托斯劳丹、夏佩尔这一连串如雷贯耳、耳熟能详的“主义”与名字中,我们确实感到了我国科技史研究的滞后。于是乎,我国著名的科学史家刘钝先生提出了新世纪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再建制化”问题,按笔者的理解:“再建制化”问题除了是科技史研究机制的继续提高与完善之外,更应该是科技史研究方法的再建制。

事实证明,作为一门连接文理学科的跨学科研究――科技史研究,在经历了目前萦绕于科技史研究界的那种“目前中国科技史似乎没有什么可以再搞”的梦魇之后,我们的研究视野、研究领域必须跨出内史的门槛,走向与科技史密切关联的社会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思想史等等一切相关的领域,从而探讨它们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关系,寻找自己更大的生存空间与发展领域,并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如人类学、民俗学的研究方法,拓展自己的研究视野,开创新的研究思路,走向与外史研究相结合之路、走向外史的研究之路,这也许是目前国内科技史研究也包括冶金史研究在内的研究方法“再建制化”的发展方向。

目前国内冶金史研究的学术论文,还大都遵循“矿冶遗址考察、抽取样品一实验分析一文献印证一得出结论”之研究范式[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只是冶金考古(archaeometallurgy)的研究范畴,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冶金史(history of metallurgy)研究],不能否认,这种实证性的研究方法曾为国内冶金史研究的进步起了重大的推进作用,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研究成果,而且受到了国际冶金史研究同行学人的高度赞誉。然而,作为对人类文明三大标志之一的冶金技术的研究却抛开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外因因素而进行纯冶金内史的研究,视野确系过于狭窄。因为科技史本身发展的历程表明:任何一项科技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它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变革、文化思想等密切关联。因此,今后开展冶金史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以及其他一些目前还没有涉及或很少涉及的研究,或许是其在新世纪取得更大研究成果的研究新领域。

笔者认为,今后国内的冶金史研究除继续从事所谓的内史研究之外(这种内史性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因为随着国内科技考古遗址的逐年发掘、新的矿冶遗址或者新的冶金文物的出土,都需对它进行内史性的研究与考证),还可以而且是必须从以下一些方面进行研究:

1.中国古代冶金史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关系

冶金技术的发明作为人类文明出现的三大标志之一(其他两项标志分别是文字的发明与城市的出现),它在促进中国古代文明历史的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这样说: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其实也是一部冶金技术不断迭进的历史。从早期的铜、铁、锡、铅等的冶炼而造就的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青铜器文明到今天现代化的钢铁冶炼而形成的钢铁文明等,一直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聪明才智。在此期间,中华民族冶金技术的许多次世界领先,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这一领域的独步天下的豪气。因此,通过冶金史的研究,有利于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明史的形成、发展与兴盛的历史进程。

2.冶金史与各个朝代的社会生产力之关系

人类从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青铜农具特别是铁制农具,大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为这不仅使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富足,而且也大大地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本领。与此同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冶金技术的发展,所以冶金技术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两者互相促进、互相发展。因此,如果割裂这种联系而只是单纯地研究各个朝代的冶金技术的发展情况,确实有一种历史的单薄感。

3.冶金技术思想(史)研究

中国是一个拥有浓厚哲学思维与历史文化积淀的国度,一部中国文明史,其实也是一部中国思想史。作为时代中人,不论之于达官贵人抑或是从事被称为“雕虫小技”的如从事冶金技术操作的卒与徒,都不能不受到社会思潮或思想的浸,而这种影响的结果,便是体现于他们劳动产品或技术产品中的各种各样的技艺或工艺。例如常见于商代中晚期及西周早中期青铜器上的饕餮与夔龙纹饰,这一方面给人以威严恐怖之感,另一方面又仿佛是沟通人神的化身,含有巨大的原始宗教力量,体现出超越现世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但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器的纹饰从那些威震一时的饕餮、夔龙等种种神灵,已经变成了搏斗、武士刺虎、妇女采桑、弋射飞雁等形象,充分反映了人与自然界的题材开始大量涌现,这其实表明了人的价值开始被认识,社会生活的内涵成为青铜器纹饰的一个重要母题。这种变化,其实体现了中国古代从以神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价值思想观念的变化。此外,中国古代的“五行说”、“阴阳说”、道教、宋明理学等等传统思潮都曾对中国的冶金技术有着深厚的影响。例如灌钢技术的发明,就与中国古代“和”的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天工开物・五金・铁》记载:“凡铁分生、熟,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生熟相和,炼成则钢。”在这里,作者用“生熟相和,炼成则钢”这一简洁有力的语言,不仅是对这种灌钢工艺所作的生动描述,同时也是用“和”的哲学思想对冶炼技术所作的精辟总结。推究其原因,就在于人们通晓了生铁与熟铁的各自属性,同时又受到“和”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因此通过多年的亲身实践后,发明了“灌钢”这一工艺技术,这对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冶金史与社会政治之关系

综观中国古代冶金史的发展历程,冶金史也像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有也有其低迷的时期。这其中与历朝历代的政治制度及其所推行的政治意识形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宋代的矿冶业之所以如此发达,这就得益于宋朝政府对矿冶业的重视的国家政策,例如宋政府对矿冶业的鼓励开发的告发政策、矿产品的售卖政策以及对矿冶业的管理政策等,都为宋代矿冶业的兴隆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但在清末,由于清政府政治上的腐败、矿冶管理政策的失误以及当时国外近现代冶金技术的引进等原因,导致了中国冶金技术在清末的逐渐衰弱与萎缩。

5.中外冶金技术交流史研究

正如任何事物的发展与其同类其他事物的发展存在着密切的交流与联系一样,中国的冶金技术也必然与国外的冶金技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交流。不论是驼铃声声的塞上古道之丝绸之路,还是碧波荡漾的海上丝绸之路,都曾带去了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同时也捎回了国外先进的冶金技术。科技交流史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同阿拉伯国家、日本、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确实存在着冶金技术的交流。例如梅建军教授认为:由砷铜的存在及铜器的特征,可以初步肯定,甘青地区在齐家和四坝文化阶段同新疆及欧亚草原地带存在文化上的联系及相互影响。所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丰富我们的视野,同时也可以澄清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起源问题。

6.多学科多视野的综合研究之路

因为科技史本身就是一个边缘性、交叉性的学科,这也就决定了对它的研究必须采取多学科多视野的综合研究,而“冶金史的研究涉及到采矿、冶金、材料、历史、考古等多学科的知识和物理及化学组成分析研究手段与方法,因此这不仅要求冶金史研究者本身要不断学习,扩大知识面,改进知识结构,同时多学科的结合,更是开展冶金史研究的重要途径”。在现阶段,冶金史研究与考古或者说是科技考古结合得较为紧密,依靠这种结合,冶金史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较为重要的研究成果。例如对古代铜镜表面“黑漆古”生成原因和机理的研究成果便是其中典型的一例。其实,从更广泛的学科综合来看,冶金史研究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即除了传统的“矿冶遗址实地考察一实验分析一文献考证一结论”的研究思路之外,我们还必须吸收或借鉴其他学科的优势方法,例如人类学、文化学、民俗学等方法,融冶金史的文化价值及社会价值之综合取向,从而拓展我们的研究领域与研究空间。例如从民俗学的角度研究冶金史就是一个非常新颖且充满生机的研究领域。在此方面,对西南民族地区的铜鼓研究就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研究领域,但目前对铜鼓的研究,也还处于铜鼓制造技术、铜鼓金属成分分析等方面,从民俗学的视野进行研究尚待来日。

7.对国外冶金技术进行研究

由于语言的限制、文献的不足以及金属器物的缺乏等原因,目前国内冶金史的研究几乎没有涉及对国外冶金技术的相关研究,然而在国外,却有相当一批冶金史研究者对中国古代冶金技术进行研究,这除了与中国古代的金属器物流失海外而给国外的研究者提供了实物考证之便之外,还同他们有着充足的研究经费密切相关。所以,目前国内冶金史研究的这种现状,也就决定了国内的冶金史研究者很难与国际同行进行高水平、全方位的对话与交流,这种状况其实也是国内目前整个科技史研究的窘境。

8.对近现代的冶金技术进行研究

“厚古薄今”是中国科技史研究的一贯传统,也是其研究特点,所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国家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近几年来力倡对中国近现代科技史进行研究。例如从2000年底开展了“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综合研究”,其研究成果已以《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丛书》的面目出现,但其中缺失中国近现代冶金史研究这一环节,因此作为冶金史研究者,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这一历史性任务,从而补上这一缺失的环节。

9.对冶金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即冶金史基础理论的研究或冶金史元研究。从而建立起冶金史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7篇

关键词 一稿多投;学术不端;学术论文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41-0201-02

1 论文“一稿多投” 实为学术不端

在我国,受特殊的历史、现实因素的影响,对于学术论文“一稿多投”这一现象是否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上一度存在分歧。就目前来看,国内绝大多数主流媒介已认同学术论文“一稿多投”为学术界的腐败现象。依据中国科学院于2007年的《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中针对学术不端行为所给出的7条认定标准,其中已明确“一稿多投”就属于第4条“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中的科学不端行为,包括将同一研究成果提交多个出版机构出版或提交多个出版物发表……”。学术论文的“一稿多投”有悖于发表伦理,即增加了科技期刊编辑部的重复劳动,导致资源浪费,还占有并妨碍其他作者的机会和时间,构成了对读者的欺骗行为,浪费了读者的宝贵时间,故应严加防范和制裁。然而国内也有持不同观点者认为“一稿多投”合理合法,合乎国情(绝大部分为学术论文著作者),理由则是认为“一稿多投”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合法权利,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根本宗旨[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三条:“著作权人自发出稿件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收到期刊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期刊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可以看到,该条文只是规定了期刊社处理来稿的期限,超过期限未通知作者的,作者则“有权”将同一稿件另投他刊。然而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是各大科技期刊的稿源量都较大,而编辑、审稿人员的确很有限,是否能确保做到30日之内给作者录用与否的答复实为难点。那是否能利用《著作权法》的条文规定为借口,将一稿多投的责任转嫁给科技期刊编辑部未按时间回复作者呢?笔者的答案是否定的。一稿多投行为导致的后果,科技期刊是最大的受害者,不仅浪费了编辑部的人力、物力、财力,还使期刊的权威性受到质疑,最终也影响到了在此期刊上的作者利益。

2 “一稿多投”的形式

虽然目前国内各大科技期刊三令五申,严打“一稿多投”这一学术不端现象,但屡禁不止,并有逐步加重的苗头。要真正应对“一稿多投”现象,就要对其主要形式特点进行了解。

《科技学术规范指南》中指出了5种一稿多投的形式,即完全相同型、肢解型、改头换面型、组合型和语种变化型。而笔者结合工作经验,认为主要分以下三种情况:1)第一作者、第二作者或通信作者沟通欠佳,分别投向不同科技期刊;2)中介投稿;3)作者故意为之。下面对这三种情况作具体说明。

2.1 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或通信作者沟通欠佳,分别投向不同科技期刊

此类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作者间未及时相互沟通引起。以笔者遇到过的真实情况举例:第一作者为应届毕业生,因学校要求科技论文在规定的时间内见刊作为准时毕业的条件,于是完成初稿后匆忙投稿至某科技期刊,同时交由其辅导老师进行修改,但未告知论文已投稿。由于学生和辅导老师之间缺少沟通,辅导老师则在完成修改后为其另投了其他科技期刊(姑且排除是主观刻意另投因素)。

2.2 中介投稿

所谓中介来稿,即针对学术市场的需求而产生的中介网站,甚至学术论文,同时向几个科技期刊投稿,并对作者收取中介费。

2.3 第一作者故意为之

此类情况中的第一作者多为应届毕业生或即将评升职称者,因急于求成,为提高文章的录用率,抱着侥幸心理同时投向几家科技期刊。也有作者由于对自己的稿件缺少自信,对科技期刊用稿的质量要求缺乏判断,于是同时多方投稿。投稿后看哪家刊物最先审回或哪家刊物影响力大就发表哪家,投向其他刊物的就做撤稿处理。

3 加强“一稿多投”的防范和处理

科技期刊编辑部在稿件收稿、审稿、刊用过程中,都要保持对学术不端现象的灵敏度,在此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不能掉以轻心,加强对学术不端现象的防范和

处理。

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认为要防范“一稿多投”应对三个阶段进行关注:收稿时、审稿中及刊用前。

3.1 收稿时进行

收稿时通过CNKI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万方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维普的通达论文引用检测系统、ROST反剽窃系统(学术论文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等系统进行检测。如采用CNKI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进行检测时,通过的文章会显示“√”,而有的文章会显示红色的三角形惊叹号(“!”)标识,提示该文已提前被检索,并有检测时间。这样的文章,有可能是作者被前一个期刊拒稿后转投,也有可能正是一稿多投。这样的情况下,一般可直接和作者联系,明确告知一稿多投的严重性,同时要求作者提供相关证明。然而,由于各检测系统收录的文献量有所差异,而杂志社一般常用一个系统,导致检测不全。建议各期刊每次检测时至少使用两个系统进行检索,提高学术不端稿件的检出率。对于国内的英文期刊,一般都与国际出版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可利用turn it in、CrossCheck、Safeassig、爱思唯尔(Elsevier)的PERK等英文检测系统进行检索。

编辑对于重复率在30%以上的文章就应该提高警惕,仔细比较相关文章,因为极有可能是作者采用所谓的“反学术不端软件”进行了改头换面以规避学术不端软件的检测。当然,也不能仅根据率超过60%即认定为学术不端,可能是实验方法比较类似,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相关领域的审稿人严加把关,编辑部多次核实。

一方面将来稿采用系统进行检测,将学术不端扼杀在源头,不要进入审稿、编辑流程,以免浪费编辑部的人力、财力;另一方面对发现的学术不端行为要进行严厉处罚。如建立学术不端“黑名单”,“黑名单”里的作者两年内或终身不予发表其文章;通报作者单位,对其进行教育和警告。然而很多学校、机构担心学术不端事件影响到其声誉,因此避而不提,认为是一种最省事的方法。对于发现的学术不端现象,编辑部应该及时与作者单位的领导层沟通,告知学术不端的严重性及对学术的危害,从领导层面给与肇事者压力,严打学术不端行为。

对于中介来稿,一般隐蔽性强、等待周期短、论文格式比较规范,确实较难分辨。疑似中介来稿,编辑部也可采取相应措施,如审稿前适当收取审稿费,加强版面费管理,更新审稿流程,缩短发表周期,加强学术道德宣传,合理惩罚学术不端作者,同类期刊建立联盟,共同规避中介投稿[2]。

3.2 缩短审稿周期

对于科技期刊编辑部来说,随着收稿量的增大,编辑部的工作量也增多,稿件是否录用无法及时告知作者。学术期刊编辑应站在作者的角度,增强责任意识,利用现代化的办公系统,加快稿件处理流程,缩短审稿时间,尽量在承诺的审稿期限内完成审稿,尽快明确告知作者稿件的录用情况。不予录用的稿件,应尽快给与书面退稿的通知,给予作者另投他刊的机会;经审稿录用的稿件,应尽快安排发表,不要拖延过久。

3.3 刊用前再次审核

对于已经通过初审后的文章,经编辑加工后拟刊出前,再次采用系统进行检测。有编辑部对收稿时、刊用前两个阶段分别,都发现了一定数量的学术不端现象,因而及时将稿件做退稿处理[3]。对怀疑一稿多投的文章,可在作者投稿后即收取审稿费,经审稿录用的文章尽早收取版面费,再进行编辑加工和排版等后续工作。

只有对作者进行一定的制约,才能有效制止一稿多投的现象。对此笔者强烈建议国内科技期刊可借鉴国外著名刊物对此不端现象的处理方法,在征稿须知中明确规定一经发现一稿多投、抄袭、剽窃等不道德的学术行为后的处理方法,以达到提前警告的目的。如《Nature》对已经发表的一稿多投文章的处理方案:联系作者单位和基金资助机构;发表声明;双向链接原文,并提醒此文章存在剽窃行为;PDF的每一页都印上一稿多投的标记;视剽窃程度决定是否正式撤稿。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AIAA)和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的处理原则为:1)对所有相关作者的当前投稿都予以退稿处理;2)永久或期限性地拒收所有相关作者署名或挂名的稿件;3)如果作者是学会会员,可能取消会员资格[4]。鉴于国外著名科技期刊这些措施在实践中被严格地贯彻和执行,必然使违反规定者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也极大地营造和保障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当然,除了对作者及科技论文稿源方面加强防范外,科技期刊编辑部在面对和处理“一稿多投”现象时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职责。包括宣传、约定、回复、发现、教育、处罚责任[5]。加强对作者的宣传,在期刊的醒目位置刊登告示,明确申明一稿多投、学术不端行为的恶劣性及严厉打击的措施,提高作者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对于审稿和编辑工作,则应尽量缩短审稿周期,在承诺的期限内完成审稿工作,告知作者录用与否。只有公平、公正地处理稿件,建立起与作者间的长期信任关系,建立起固定的作者群,才能切实有效减少学术不端、一稿多投的情况发生。有同行认为[6]同类学术期刊可以通过合作来有效防范一稿多投:互赠期刊、刊登下期要目、通报稿件信息、共享审稿专家、发表联合声明、联合退稿、联合曝光、联合拒收稿件。

4 面临的新问题

近来,在无所不能的网络上已经出现了“知网学位、学术不端、反抄袭、修改经验秘籍”,这些不由让人对如今的学术氛围不寒而栗。另外随着国内英文刊的兴起,有些作者会将研究成果先投国内期刊,经过审稿、大修,对文章结构、语言等各方面进行编辑加工润色后,未经国内期刊编辑部同意,将修改过的文章转投国外期刊,甚至SCI杂志,以提高录用率。

科技期刊呼吁采取相关政策提高科研工作者的道德标准,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要发扬“苍蝇老虎都要打”这种反腐败的精神与学术不端斗争,让每个人都不敢造假,不能造假,也不想造假,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一稿多投”这一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詹启智.一稿多投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合法权利[J].出版发行研究,2010(2):52-55.

[2]刘婷婷.识别中介来稿,避免一稿多投[J].编辑学报,2013,25(6):562-563.

[3]冷怀明,刘洪娥,栾嘉,等.避免科技论文重复发表和一稿多投的机制与实践[J].编辑学报,2007,19(6):457-458.

[4]金伟.学术期刊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的防范与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3):396-399.

第8篇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福建省福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3-7245

国内刊号:11-5540/R

邮发代号:34-65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93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第9篇

擅长治疗小儿抽动症

我们是来自湖南长沙的求医者。2009年初,我无意中发现我5岁大的儿子经常在看电视时不停地耸鼻子、努嘴。开始我以为是小孩子淘气,故意这么做的,也没有太在意,可是他的症状却越来越严重。我带他去医院进行检查,医生说他得了鼻炎,并给他开了滴鼻液和很多口服药。但他使用这些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耸鼻子、努嘴等症状并没有得到任何的改善。2009年7月中旬,我儿子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他几乎每分钟都要耸鼻子、努嘴。我和丈夫以为孩子得了什么怪病,便带他去上海求治。在上海,经过多方打听,我们找到了上海新华医院中医科的吴任。吴主任在给我儿子做了详细的检查后告诉我,我儿子得的不是什么怪病,而是在儿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小儿抽动症。吴主任给我儿子开了一些药物,并嘱咐我回去按时给孩子用药。此外,她还嘱咐我,以后要注意给孩子调理饮食,尤其要给孩子喝纯牛奶,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康复。回到家后,我给我儿子服用吴主任开的药物,仅40多天,他面部抽动的症状就消失了,至今也没有复发。在此,我要向医术高超的吴任表示衷心的感谢。

湖南 长沙 刘芳

吴敏医生简介:吴敏医生现为上海新华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理事、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上海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委、上海中西医结合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国家自然基金委科研课题评审专家、上海市科委科研课题评审专家。吴任长期从事中医内科及儿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擅长诊治顽固性咳嗽、哮喘、间质性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肺部肿瘤等呼吸系统疾病,尤其在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抽动障碍、厌食、腹泻、遗尿、过敏性紫癜、儿童营养性疾病、儿童病毒感染性疾病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吴任主持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3项,并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上海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上海市巾帼创新奖等多种奖项。

北京吴沪生教授治好了我女儿的癫痫

我们是来自山西晋城的求医者。2009年7月11日,我8岁大的女儿被查出患了小儿癫痫。当时我被吓坏了,因为我小的时候,曾亲眼见过一位邻居癫痫发作的情形。而且我听老一辈人讲,得了这种病,基本没人会去医院医治,因为根本不可能治好。但我还是抱着一线希望,来到了我们当地医院进行咨询。我清楚地记得,一位医生看了我女儿的检查结果后,不停地摇头叹息。当时我的心都碎了。后来,一位朋友告诉我北京儿童医院的吴沪生教授擅长治疗小儿神经内科疾病,并到处托人帮我挂号。3天后,我们终于挂上了吴沪生教授的号。记得第一次见到吴教授时,她是那么的慈祥,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吴教授细致地查看了我女儿的病历资料后,建议为她进行24小时睡眠脑电图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她与另一位专家为我女儿进行了会诊,最后才将我女儿的服药方案确定下来。她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处处为患者着想的做法让我们全家为之感动。我女儿按照吴教授制定的用药方案连续服药1年半以后,她的癫痫再没有发作过。然而,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眼看着上次开的药就快服完了,我女儿的症状也已基本消失,那么她服药的剂量是否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呢?可一想到又要挂号我就犯愁,心里很纠结,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吴教授发了条短信,短信中讲明了我女儿目前的情况,并询问吴教授是否应该对她的用药剂量进行调整。让我没想到的是,吴教授第二天就亲自给我打来了电话,并详细地将调整后的用药剂量告诉了我。当时我的心情别提有多激动了。如今,我女儿已经13周岁了,这几年里她的癫痫病再也没有发作过。我很庆幸能遇到像吴沪生教授这样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经验丰富的医生。在这里,我代表我们全家向吴沪生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

山西 晋城 张春玲

吴沪生医生简介:吴沪生医生现为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康复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国家特级专家、卫生部计划免疫咨询专家委员、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会诊中心专家、国际小儿神经病学学会会员、《中华儿科》杂志及《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吴沪生教授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此后一直从事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她擅长诊治小儿癫痫、脑性瘫痪、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抽动秽语综合征、多动症,以及各种神经肌肉疾病和发作性脑病。近年来,吴沪生教授主持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曾参编《实用儿科学》、《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等9部著作,并荣获国家科技成果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奖等多种奖项。

成都胡天成教授擅长治疗小儿多动症

我们是来自四川自贡的求医者。2010年11月,我13岁的儿子刚刚读初一。他才上了两个多月的课,老师就把我找去学校四五次了,不是批评我儿子作业忘记写,就是说他上课太多动,并认为他的这种表现是一种病态,建议我带他去医院检查一下。回到家以后,我在网上输入了儿子的相关症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他可能患上了多动症。于是,我在网上查找擅长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专家。经过综合考虑,我决定带我儿子去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找该医院儿内科的专家胡天成教授进行治疗。胡教授是我见过的对病人态度最好的医生,他非常耐心地听我讲述我儿子的病情,并为我和孩子讲解他的想法和初步诊断的结论,然后建议我儿子去做几项测试,以进一步确诊。当胡教授得知我们是从外地来的患者后,为了尽量节省我们的时间,语气温和地告诉我们:“现在我马上给你开单子,四十五分钟就能出结果,把检查结果拿回来再找我看,一上午的时间应该足够了”。这令我十分感动,像胡教授这样为患者着想的医生正是我们求医者最需要的好医生。检查结果出来后,胡教授认为我儿子确实患上了多动症,并且伴有听力注意缺陷症,好在发现及时,病情不太严重。他建议先让我儿子服用小剂量的药物进行治疗,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一定要选择一种适合孩子病情的药物。我认为应先从国产药一点一点地来试,这样比较经济。用药一个月后,让孩子自己感觉是否有效果,如果效果好就继续用这种药物进行治疗,若效果不明显再来调药”。回家后,我儿子严格按照胡教授的用药方案进行治疗。连续服药半年后,他所有的症状(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记性差)都消失了。我做梦都想不到儿子的病会这么快痊愈。感谢胡教授治好了我儿子的多动症。这回,我儿子也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地成长了!四川 自贡 黄耀明

胡天成医生简介:胡天成医生现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委、成都市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成都中医药大学科协副主席、四川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胡天成教授1967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此后一直从事中医儿内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他擅长治疗小儿多动症、过敏性紫癜、病毒性心肌炎、外感发热、咳嗽、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等肺系疾病和厌食、呕吐、腹泻等脾胃疾病。近年来,胡天成教授主持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并先后荣获省部级、厅局级科技进步奖5项。

天津马融院长治好了我女儿的抽动秽语综合征

我们家住河北唐山。我女儿今年15岁,上初中三年级。2010年9月,我女儿刚上初中,便莫名其妙地出现了眼睛、鼻子、嘴巴抽动的症状。开始时,我以为她是故意这样做的,还打骂了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她的这些症状是不由自主出现的,而且越来越重。2010年末,我女儿不仅眼睛、鼻子、嘴巴频繁地抽动,连脖子和腹部的肌肉也开始频繁地抽动。更为严重的是,她还经常不由自主地说脏话、吐口水,在晚上睡觉时还尿床。我带女儿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我女儿得的是癔症,建议我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可心理医生又说我女儿患的不是心理疾病。这让我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我心想:就算女儿得的不是什么致命的疾病,但一个女孩子,整天挤眉弄眼、满口脏话,以后可怎么办啊。后来,我的一位同事告诉我,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马融院长擅长治疗此类疾病。于是我就带着女儿找到了马院长。马院长在为我女儿做了检查后告诉我,我女儿得的不是什么癔症,而是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马院长还告诉我,我女儿的病情是由于她刚上初中,学习压力过大,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的。马院长的话让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马院长为我女儿开了一剂中药,并嘱咐我回去后按时给孩子吃药,同时不要在学习上给她施加压力。回家后,我按照马院长开的方子给我女儿抓药服用。我女儿仅吃了14剂马院长开的药,病就好了,而且至今没有复发。我非常感谢马院长。在这里,我衷心地祝福马院长身体健康、万事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