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09:21
导语:在素描学习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职专美术,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和正确的美学观念,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一个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在新课程中,国家把审美教育列入新世纪人才素质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求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的薄弱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美术教育对学生进行美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职专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提供给学生参与艺术欣赏和表现活动的机会,并在艺术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美术知识、技能。因此,在教学方面,美育强调学生的自觉参与和亲身体验。它的宗旨是审美育人。本文拟结合教学实践,就职专美术课教学如何审美教育谈谈粗浅的看法。
首先,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职专美术教材《美术设计基础》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它共有三个部分:造型基础;构成基础;设计基础。这些摘要的铺垫。
1、“造型”是本教材学习的基础。具体内容涵盖素描、构图、透视原理三部分。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认识、理解最基础的知识。如线条、形状、构图、结构、空间、明暗、质感等,让学生对“造型”艺术语言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开始对绘画材料、工具、造型手段作最基本的介绍。如:如何拿铅笔;如何画线条;手腕如何运动;如何构图;比例大小;透视规律;素描的主要种类等。结合图例示范、讲解,明暗素描中物体的三大面,五级调子的基础知识;结构素描中,线条不仅用来勾画轮廓,而且是表现对象形体结构和质感的造型因素;设计素描中,线仍然是形体塑造和表现的重要手段。在课堂中通过临摩优秀素描作品和静物素描写生,培养学生对这一造型因素的感受和表现能力。经过动手实践,学生对于绘画的相关知识、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审美的体验是生动和深刻的。也促发其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和要求。
2、“构成”是本教材学习的重点。硕士论文,职专美术。“构成”首先是一种造型的概念。所谓“构成”就是按照美学创作的原理,把一种物体形态分割成多个单元,又可以把多个单元组合成一个新的物体形态,这种从分割到组合,或从组合到分割的活动即是基础设计的构成。学习构成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学习构成一是方法(怎样思维、怎样设计、怎样表现);二是找美感(美无处不在但需要发现,那怕是一点、一线、一面都有它存在的最佳视觉效果,根据具体的限制条件,充分表现其美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游戏来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多角度思维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构成的起始阶段,可以用一个小游戏来导入,告诉学生:假设每人10枚大小不等、颜色不同的棋子,请你对它们进行排列组合。比一比谁的排列方式最多,赛一赛谁的构思最巧妙。其实,在学生苦思冥想的时候,无形中已经步入设计的大门……。又如在色彩构成学习中,我采用欣赏评述的学习方式,结合色彩的基础知识,如: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三原色、三间色、复色、色相、冷暖色、色调等讲解一些绘画作品;同时也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搜集大量精美的平面设计资料给予学生启发、引导,为其进一步认识色彩,感受色彩提供帮助。硕士论文,职专美术。此外,我还利用示范,加强直观教学。在黑板上贴上水粉纸,作了相关的示范教学:三间色,不同的复色的调色练习;不同明度,纯度的色彩调色练习;用调出的色彩作明度和纯度的渐变练习;用和谐色和对比色作平面构成的一些练习。学生看到同一画面,不同色彩比对产生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兴趣和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纷纷动手去调色、上色,去尝试、创作。他们收获了知识、自信、体验,更多的是快乐和对美的感受。
3、“设计”是有目的的策划,是对前者的延伸与提高。设计广泛地应用于名领域,如:建筑、工业、环艺、装璜、展示、服装、平面设计等。硕士论文,职专美术。在美学领域中,设计属于工艺美术的范畴。本课程重点学习平面设计。硕士论文,职专美术。平面设计是策划将要采取的形式之一,主要任务是利用图形、文字、色彩、材质这四个核心元素和观众进行沟通,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设计师的设想和计划。硕士论文,职专美术。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欣赏、分析案例来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设计师的构思和设计理念,以及表现手法,如对比、类比、夸张、对称、主次、明暗、变异、重复、矛盾、放射、节奏、粗细、冷暖,等等;理解设计师如何把不同元素进行有机结合,例如在版式当中常常借助框架(也叫骨骼)。如:规律框架和非规律框架、可见框架和隐性框架。另外,字体和字型的选择与搭配的好坏,是非常讲究的。选择字体风格的过程就是一个审美判断的过程。在色彩这一元素的使用上,能体现出一个设计师对色彩的理解和修养。色彩是一种语言(信息),色彩具有感情,能让人产生联想,能让人感到冷暖、前后、轻重、大小等。要善于调动视觉元素设计。最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践探索,教师提供一些作品图片,根据作品主题分析设计师思想轨迹。例如作品中选用的表现形式,语言表达的角度,作品最终效果说明主题的力度等。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进行阐述。经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和初步掌握造型艺术的形式美规律,在掌握设计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审美基础知识,提高了审美能力。
其次,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人虽有爱美的天性,但并非是人天生就懂美,会欣赏美,理解美。一个人只有在接受并掌握了一定的历史、艺术等方面的教育,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质,有了一定的人生体验,情感、个性等方面逐渐成熟,才会较深刻地理解艺术作品,从中受到美的感受和启迪。因此,实施审美教育,教师应在其基本意识建立后,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对美的好奇、探索之情。促发其自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可以从引导入手,把握美感的多样性。
1、精选大量古今中外美的艺术作品, 如:中国的山水画、花鸟画、油画、版画、水粉画、水彩画、素描、雕塑等,让学生接触、观看、了解、赏析其色彩、线条、构图、动态及整个形象的美,愉悦心情,开阔眼界,接受美的熏陶。
2、精选一些既美观又实用的艺术作品, 如: 建筑、环境设计、室内装饰、工艺美术等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观赏、评述。让学生去注意生活中美的事物,将审美的眼光、意识从纯艺术转到实用性的实际生活中去,增强审美认识的趣味性、多样性、实用性。硕士论文,职专美术。
3、精选一些“丑”的艺术形象,精心引导,让学生从丑的形象,认识、了解丑的现实,并通过审美创造使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如罗丹的《美丽的欧米哀尔》(又名《老妓》)一个出卖肉体的,在她年老的时候,原先那丰满、富于曲线和青春魅力的人体的美消失了,变得畸形、驼背、形同枯槁。在现实中,这样的人体显然是丑陋的。但是,罗丹就是通过这个丑陋的躯体,让人们看到了社会对她的不公正的鞭苔、蹂躏与摧残;还有米勒的《扶锄的人》、朱耷的“白眼向人”的《荷花水鸟图》、齐白石的“既啮我果,又剥我黍”的《群鼠图》等都这样。其给人不是而是痛感(除作品的形式美外),要把握它的美需要经过深刻的思考,而一旦把握了这一艺术形象所体现的真理,虽有痛感却仍然愉快,是更深一层的精神上的愉快。
最后,要鼓励学生将审美融合到美术创作上去,融合到日常生活中去
这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在审美教育教学中,同时引导学生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基本功。如通过美术课训练、练习,掌握素描、速写、色彩、设计、手工制作等的画法和制作方法,让他们更为自如地表达出他们心中的美。
2、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美。如组织学生动手参与美化校园、布置教室、装饰宿舍,营建整洁、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注意自身仪表的整洁大方,讲究文明礼貌,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鼓励学生奋发向上、互助互爱,营建一个和谐进取的集体。让学生的生活也充满美。
3、为学生提供创造美、表现美能力的机会。如组织兴趣小组,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定期组织观摩、比赛,给学生提供一个创造美、表现美的平台。
总之,要通过各种途径的审美教育,让学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让美丽的艺术之花,盛放在学生生活的画卷上。
参考文献:
《美术概论》王宏建袁宝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美术教育》2007.2
在面对不同的学生之时,应该标准也不要完全一致,发现他们的特质且去发挥才是更为重要的。在学院素描教学中,低年级的这个阶段的练习目标首先应该是引导学生学习和认识素描里的种种方法、技巧、风格相互间的联系,区别以及形成原因。技能上的训练仅能增强学生对素描的感性认识,而对素描的理性认识有多高则决定了学生以后的专业技能或者说艺术素养。没有理论上的指导,技能就是无方向的。素描作为绘画里的一支,本身涵盖的内容就极其丰富,绝非工具那么简单。学生学习的也绝非仅为技能。在教学中,除了实践训练,结合图片,画史资料讲解相应的素描理论,通过更直观的方式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素描知识,加深对素描的认识和理解,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与此同时教学再铺以技术训练,长期作业和短期作业相互交换进行。画室写生为主要形式。教学目标应集中在透视、明暗、比例、构图等比较纯粹的技术法则上。讲究心到手到。这样才可以避免学生在将来创作上由于技术上的亏欠而损伤表达这一遗憾的。
在后期素描教学中,应引入抽象意识和主题绘画意识。先谈抽象意识问题。传统心理学认为:抽象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加工活动,以具体的感性材料为基础,从中间抽取出一种模式,然后分离掉感性材料。这样认知的结果是将抽象和具象变成了两个截然不同或者相反的东西。而当代视觉理论反对了这一观点:“当观察者的眼睛具有注视能力时,当他的心灵有了足够警惕性和使精力高度集中的能力时,就已经有了抽象能力。”还有“艺术活动是理性活动的一种形式,其中知觉与思维错综交织,结为一体”。由此可看出,只有做了充分准备的视知觉活动才能使事物中的抽象成分得以显现。在艺术史上,那些对对象抽象因素更重视的画家往往具有更强的造型意识和构图组织能力。例如毕加索、莫兰迪、莫迪尼阿尼。而这些恰恰又是艺术家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发现具象事物中的抽象因素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在素描教学中,常常过多的在“再现”,“还原”等问题上投入了太多精力。这样的结果只会进一步削弱学生本已薄弱的艺术素养和视觉理解力。在素描教学中,引入对具体物提炼出抽象形式的转换很有必要,这个可以是一种专门性训练。原来的教学中进行的单元练习一般只涉及内容多少,难度大小等问题,例如一只手,一双眼,三个不同角度的头等等。而在这里讲的抽象转换练习可以从平面形,直觉,负空间,线性结构等方面入手。在教学中加入这样的引导,会使学生对点,线,面的相互关系或组合便会有自觉注意。如此,构图不会再盲目,画面不会再失序。但对对象的提炼应建立在对生活与视觉基础上的有感而发,若不如此,容易陷入空洞表达和不知所云。这个联系实际上是把素描教学的基础性变得更为本质,与综合性训练互为补充,相互调节,更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最后来谈一谈素描教学中引入主题性的问题。在艺术史中,主题性绘画一直占有一席之地,这一点在各国的绘画史中不难看到。“主题性”绘画不仅仅是指革命或历史类等重大题材,它也是包括具有叙事性、情节性的绘画,同时对中国与城市发生的重大变化应有艺术角度的切入与反映。相对于现代主义对于个人内心精神状态的关注与精英主义的形式化的“无主题变奏”,现在的主题性绘画作为一种客观性绘画,是指艺术不应放弃它所具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社会评价功能。
素描不仅仅是艺术的工具,应是通过各种方式去感悟形象世界,从中创造出新视觉形象的艺术。其自身具备独立性。在绘画专业高年级的素描课程中,可以把主题绘画这一形式引入到教学中来。通过前面阶段的基础能力与抽象意识的训练,学生一般均具有以独特的视角来传达鲜明的艺术感受等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视角从画室内,书本里,理论中转入到生活中,日常所见所闻里来。教学内容除了研究视觉与心理的对应关系以及视觉与绘画形式的对应关系外,也运用素描的方式,找到切合当下时代的问题用视觉化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的目的一是通过运用造型形式规律优化个人的艺术表达;二来在大的命题和教师提示下,学生们各自发挥主观能动性,举一反三,由此激发出他们对个人,他者的生存环境;对历史;对世界宏观问题的思考能力以形成艺术家应有的人文关怀立场。课程实现方式为文字与绘画同行,即每个主题应有相应的文字描述配合,评判标准以文字加绘画综合而定。绘画部分由任课教师把关质量,力求最后的画面并非简单、直白的图像解说,而是用艺术的形式、朴素的语言、审美地评价来阐释主题;文字部分以毕业论文格式和要求实现,字数控制为两千字以内。如上所述,这次课程也可以用做四年级毕业创作及论文的前奏。作为教育来说,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全面,系统,科学,素描教学理当如此。素描绝非单一技能传授,教学中不进行理论上的探究与引导,事倍功半,也不合时宜。基础教学中存在的偏颇来自于我们自身对素描教学或者艺术教育认识的不全面,因此,需要我们大家来认真对待且做出努力。
作者:邓涵
【论文摘要】素描教学要注意观察方式的培养,以客观物象为依据,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文章对素描基础训练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人们常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它既可以作为诸多绘画样式的基础课程,又能以一种单独的艺术样式而独立存在,因此画素描首先得具备素描的作画意识,同时还应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规律,在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既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学生的主观感受应依据客现物象并受制于客观物象,所谓"艺术地表现"是指概括、取舍、加强、减弱等艺术处理。根据我在学习和素描教学中的心得,我认为画好素描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观察方式的培养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它与学习成绩的优劣和进度的快慢有着直接的联系。总的说来如果能用会以下两种形式的观察方法,就会把形体看准表达准,它们分别是:
1.剪影观察法:当一只老鹰从高空中找自己窝的时候,能准确地分辨出自己窝的形状而不会找错,可见任何事物都有区别与其他物体的特有的大的外形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在作画中一直把握这种剪影,就可以画准物体大的基本形,可以说,这种观察方式可以一直贯穿我们作画的始终。
2.定点余光视觉观察法: 在作画中,我们可以找到占据画面主体最大的物体带动其它小的物体去分析比较物体之间的比例,空间, 同时在在看不同物体时,用眼的余光去比较着看其他物体,要在物象上能看出形体的结构关系,以及不同物体本身的空间凸凹关系,形体与形体相接的关系。
用以上两点观察方法观察物象再加上对所画物象的敏感,就会更有力地表现对象,安格尔说过:“最好是让模特一下子使你震惊,而你们则立即产生深刻印象。
二、对结构及透视的理解
对整体的重视并不是说只强调整体而忽视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存在纯粹的“整体”,整体的丰富性有赖于对局部的深入刻画。所以要从透视和结构上来进一步理解。
透视是从西方遗传过来的传统绘画的理解物体的方式,分为三种:(1)大气透视;(2)消逝透视;(3)线透视。大气透视指调子因大气的阻隔而会产生远近的虚实变化。
结构是指我们所见物体的构成,以及各体块组合连接关系,它占据一定的空间,并呈现一定的形状特征,所有的空间调子一定要符合画面的结构和物体本身的构造,以及特征的把握,所以基础训练离不开对物体结构的分析和理解。从结构方面认识,由构造上把握,可以增加表现的深刻性。这样就要求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要求轮廓准确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造型似是而非是初学者最普遍的毛病,要求轮廓准确,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这里所说的轮廓准确并不是说要在素描的第一阶段就细抠轮廓。我认为第一阶段打轮廓时能做到构图恰当,比例准确,要点鲜明,形象明了,就应该说是轮廓准确了。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在每一阶段都不断使轮廓更精确,特别是要求学生不要迁就轮廓的错误,那种明知有错而凑合了事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在基础训练中老是犯轮廓不准的毛病,就不能获得物象结构的知识,就会造成不善于敏锐准确地表现物象特征结构的缺陷。
三、画面的艺术表现力
在我国古代就有很多画家非常重视笔法在绘画中的应用,《六法论》的第一笔就是“骨法用笔”,笔不仅是有一定的形状特征和力的方向性,同时也体现了画家的艺术素养和力的方向,画面中除了应用一些不同的工具材料使画面的效果更加多变,更符合画家对画面的要求,同时也注意笔法,画面中要讲究“气韵”,笔法的应用要符合气的需要,用笔要做到准确,随意并符合画面结构次序的需要,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需要不断地去实践,去积累经验。习作的优劣还取决于观察事物的深度和知识面的广度,取决于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画外功夫”要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多掌握一些课外知识,如: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多了解不同素描流派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它们的主张和特点。这样能够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开扩眼界,有助于提高绘画水平。我不主张在素描基础练习上,采用变形的手法,在打基础的阶段,“变形”容易养成主观随意的习惯。但并不因此反对有些素描对物象的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强调乃至合理的夸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主要的,但学生的主观感受在素描作品的表现力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观感受是来源于客观物象的,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 转贴于
四、空间的艺术表现
在素描表现过程中,要探索点、线、面、黑、白、灰等造型因素的运用,不断总结,积累有效地表现对象,表现感受,形成画面的语言经验,不研究画法,死磨硬扣,易染上匠气。“所有伟大的画家都是表现空间的!” ,这句话道出了空间的表(下转第148页)(上接第123页)现在画面中的需要,很多西方的画家在空间意识上都特别强,哪怕是抽象画家,他们的作品都流露出非常强烈的空间意识,我们画画是在平面上进行创造的,对象的绝对空间,对于画面所能传达的只是对象上面的形与色的空间关系,而这种关系只是一种感觉,对空间感觉的把握,决定着画面空间的传达,空间传达在基本功训练的诸要素中,是属于比较难的一个课题。为了打好坚实的基础,习作应以长期作业为主,这样便于领会教师的指导,便于深入理解,反复校正和进行探索。教学上的严格要求也主要体现在长期作业中。教师要向学生说明长期作业的重要性,对各种不良倾向要及时加以纠正。同时,也要布置一些短期作业作为辅助,使写生与构图相结合,记忆、想象和速写相结合,以避免学生在长期作业中容易出现的观察力迟钝以及画面板、腻的缺点。习作的优劣还取决于观察事物的深度和知识面的广度,取决于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基础未打好之时,对于那种专门追求风格、流派的做法,教师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和纠正。要让学生认识到:没有浑厚的基本功作基础,单纯地去追求某些风格、流派的做法是有害无益的。因为学生不仅要具备照着物象摹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理解、记忆和想象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具备全面的造型能力。
通过一定阶段的素描训练,使学生能够由三度空间的注视中把握形体,系统的去研究,运用艺术的手段对自然物象进行改造,变形,重组,使其转换为一种新的造型实在,它会把我们的素描基本功训练提高到以自然为前提的具体与抽象,再现与表现,感情与理性相结合的高度,让学生的选择,感觉,判断,直觉都参与到素描训练中,使在画面中发生的,不只是视觉表象的记录,它还应当传达出其对内在真实的揭示和一种新的艺术生命的召唤。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素描;教学
19世纪俄国著名艺术教育家契斯卡柯夫曾说过“素描是一切事物的基础,谁要是不懂得或者不认同这一点,谁在艺术界就没有立足之地”。素描一方面作为基础性学科,另一方面也单独作为一种绘画方式独自承载着它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在美术教学中,素描因为它的基础作用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素描是需要学生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养成的一种技能,它主要是用黑、白、灰三种层次变化和线条感来表现客观的事物,通过层次变化来表明事物的明暗、立体感、空间感、质感和量感。中职学校学生的美术功底参差不齐,如何在有限的素描教学周期里面培养学生的素描构型能力,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一、培养学生的素描整体感
在素描作品中,形成事物的整体感是产生美感的首要条件,它是将各种有机关系连接起来的关键,因此在进行素描教学时,学生的整体感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还要引导学生将整体感运用到素描绘画中来。
1.引导学生进行整体观察
法国著名画家德加曾说过“素描画的不是具体的实物,而是绘画者对实物的观察”。教师在素描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绘画者首先要看事物的全貌,然后看各个组成部分,其次才是观察事物的局部细节问题,观察细节时始终不能脱离事物的整体。在进行整体观察时,观察者的视线不能始终定在一个地方,要在省略掉事物细节的基础上观察事物前后的大小比例,学生只有通过整体性观察才能将看到的事物以一个有机的整体展现在画纸上。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由简入繁的方式,从石膏几何体、静物的写生开始,逐渐过渡到石膏头像、真人头像、真人半身的绘画,以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构建成一个科学的教学体系。在教学前期,教师要着重进行比例、结构、明暗、剖析、透视、运动等基本规律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事物整体的基本认知力;在素描写生的教学中,静止不动的石膏像或者静物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好工具;在学生动笔前,教师需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事物的表象特征,使学生能够做到心中有数。观察能力的培养需要经过长久的过程,学生需要多看、多分析,将理论知识消化得更加透彻。
2.培养整体美感
在培养了学生整体观察能力的同时,整体美感的培养也是相当重要的,美感的强化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美感的培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①比较照顾全局,一般来说,作画分为四个步骤,即打形体结构与轮廓、上大体明暗层次、深入刻画和调整完成。素描其实就是比较、比较、再比较的过程,通过比较绘制出来的物象才是事物最真实的一面。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全局性审美感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是明是暗、是强是弱、是虚是实。②针对细节刻画,细部刻画是继整体构图之后的一个重要过程,通过细部刻画描绘出来的物象将更加的形象生动。细部刻画是把握绘画全局明暗的关键。
二、用科学的教学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我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唤醒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艺术领域,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美术教育就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就需要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意识。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每天都重复同一种活动难免会丧失兴趣,在教学中采用合理、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素描基本技能训练时,教师可以通过改变光源的方向、静物的摆放位置、写生的角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全方位观察能力,开拓学生原有的思维空间,达到学生对物象由外到内全方位的认知与理解。在这种自由式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创造能力能够得以很好的发挥,学生也能够保持学习素描的兴趣。
2.注重意象能力的培养
一幅画即使和实物一模一样,如果缺少了绘制者独到的思想见解,它就称不上是一幅优秀的作品。在素描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将设计意识融入素描造型中,不需要刻意追求实物的再现,而是把学习重点归纳于理性的表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感受的表达赋予作品独特的精神理念。
三、结束语
素描是一切艺术的起点,离开了素描就谈不上美术。中职美术专业中的素描教学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对事物整体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对实物有一个详细的认知,然后再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象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丰富作品的文化内涵。中职素描教学需要以知识为主、以设计为目的、以能力为核心,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素描教学;艺术
、
一、素描教学应该突出其基础性功能
无论是中国画还是西方绘画,素描这门学科都是最重要的一门基础课。基础素描训练能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了解、观察和表现客观世界,它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同样也具有深刻的艺术表现陛,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敷衍。初学者不可惑于新潮幻想,也不可好高骛远。无论任何学问,都要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切不可基本功尚未稳固而妄想超群绝伦,急功近利是不行的。在素描的基础训练中,包含着培养和塑造什么样的人,打什么样的基础,用什么样的方法达到目的等内容,因此素描训练在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了未来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水平。
基础素描教学阶段,学生们容易产生枯燥无味,近似呆板的感觉,这也是大多数学生对基础素描教学较为反感或轻视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当前商品大潮中的热门专业,如工艺设计专业的学生,更容易忽视素描基础训练,主张“打快拳”或取消素描训练。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应讲明基础训练的重要性,无论世界艺术潮流如何发展如何变幻,素描基础训练是不可少的。没有基础训练,就没有艺术发展的后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加强素描训练,采取近似强化手段使学生认识到素描过程对美术家或艺术家来讲是一个思维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就不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就不可能达到艺术感觉的升华和飞跃,也不可能领会“感觉——认识——掌握”这一艺术创造规律。
二、素描教学应注重其绘画特性,防止滋生匠气
素描不仅是艺术训练的手段和习作,它也是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同样,从艺术角度来说,不同门类、不同画种、不同绘画工具所绘制的作品都是平等的,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反映客观世界。随着时代的变迁及科学、经济的飞速发展,美术也随之有了飞速的发展和变化。其主要表现为,以表现客观世界为主要标准的写实主义绘画,发展到以表现对客观世界感受为主的各种新的画派的诞生。在我们素描教学中,虽然以写实为基础,但也绝不能忽略素描的“绘画性”。素描也应表现作者对客观世界的感受以及作者的“个性”,不能采取一种模式、—个步骤、—个程序来约束学生,而是要培养、启发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独特的感受力和在素描作品中表现出的绘画性。素描的“绘画性”必须建立在有牢固的写实基础上,这样发展起来的艺术才是有源之水,方可形成浩瀚巨流。 转贴于 强调“感觉”和“差异性”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有敏锐的洞察力,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提高学生自我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绘画语言,使素描作品具有更深刻、完美的“绘画性”。在这种氛围中的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观察力、想象力。强烈的艺术感觉、炽热的情绪、个人的风格都将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这样的素描作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创造力。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素描的“绘画性”或“创造性”没有了,素描的发展就会终止。人类伟大之处就在于创造,强调素描的“绘画性”更在于素描的创新和开拓。只有这种超越,才能代替旧的落后观念,才能创造出比自然更高超的精神财富,才能使素描在绘画的艺术领域中有无限广阔的天地。
在素描过程中,要探索点线面、黑白灰等造型语言的运用,不断总结、积累能有效地表现对象、表现感受、形成画面的语言经验。不研究画法,死磨硬抠,易染上匠气;过于追求画面的表面效果“帅气”之类也是一种匠气,甚至更要不得。画意来自画法,但又不同于画法。什么样的画法都能表现出画意,但它也可以表现为匠气。画意是一种绘画生动性的体现,是画面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表现要求的完美结合,也可以说是画家作画中主客观的完美结合。
三、素描教学应该体现其时代性特征
素描是西方美术用以研究表现客观物象的主要方法。在14~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整个西方艺术摆脱了中世纪的宗教黑暗,步人了科学与现实的结合之中。素描的内容虽然是宗教题材,却以现实中的人为模特,运用的方法也不像中世纪那样的完全静止、呆板的正面规范形象,而是生活在宇宙时空内的具有各种动态和情感的人物。17~18世纪的素描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在工具运用上多样了,时间也加长了,而且被美术学院纳入了教学,同时素描逐渐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和画种。19世纪的素描技法比前两个时期有了较大的变化,被正式列入美术学院的练习课程,使素描写实性增强,画面严谨而近于呆板,热衷于浮华的细节描绘。到19世纪末,特别是印象派以来,重视色光变化,强调情感交流,进而夸张变形,对现代素描起到了奠基和推动作用。
素描有着强烈的时代气息,是一种观念和精神的产物。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审美观和精神理想都会反映到素描作品中来,产生新时期的新素描。
一、 出版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作用及现状
1、出版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作用
出版美术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艺术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承担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印刷产品设计、图文处理、印刷工艺设计等印前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本专业素描课程的开设对于专业支撑具备以下两个作用:
(1)、对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对对象的写实能力的培养。如商业绘画需要设计人员对产品有着细腻地质感表现,这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素描功底。
(2)、对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形态的分析和对结构的理解、立体研究、材料分析、空间分析、意象研究、形式联系、表现研究以及美学范畴的研究等等。
2、出版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现状
我校的视觉传达专业的素描课程以设计素描为主,强调设计。而美术教育专业学生以传统素描教学为主,学生追求画面的写实效果。两个专业的素描教学各具特色。本专业从2011年开始招生,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如下:
(1)、学生在进校前大都是通过专业速成进校的,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短期作业、人物头像、半身像素描和人物速写上,而对静物素描的质感表现和细节表现缺乏训练,很少进行长期素描作业稿的训练,在进入我校后他们需要加强长期作业的训练。
(2)、素描主要参照视觉传达专业的素描课程,以设计素描为主,但学生对于设计素描的创作形式和手段缺乏认识,创作思路难以打开。
(3)、表现技法单一,传统的素描大都是用素描纸、铅笔或者炭笔作画,在表现上显得较为平淡,视觉冲击力不强。
针对以上现状,要想使学生符合本专业的专业需求,既具备对对象的表现力又具备设计的创新性思维,需要我们对他们的教学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以下是我这两年来在实践中的改革思路。
二、出版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改革思路
1、对学生进行超写实素描能力的培养
(1)、超写实素描的概念
超写实素描源于超写实主义,超写实主义又称超级写实主义(Super-Realism)、新现实主义(New Realism)和照相写实主义(Photo-realism),表现在艺术上则是“逼真”和“酷似”,必须做到纯客观地真实地再现现实,是对描绘对象的形体、质感、肌理均能极为细腻地表达和刻画的素描形式。20世纪80年代,法国艺术家伊维尔在中国开设了第一个超写实绘画材料与技巧班,培养出一批优秀青年画家,他们又把超写实观念带入到各大美术学院,在工艺与广告设计专业的学习中,超写实表现素描发挥出很大的作用,成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2)、超写实素描的作用
超写实素描训练是最能体现技术和技能的训练,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一直受应试教育影响,大部分为短期绘画作业,以表现大的黑白灰关系为主,而对于出版美术专业,学生将来需要更为细腻和艺术化的表现产品或者画面,超写实素描相对于全因素素描更偏重于塑造力的表现,特别是对物体质感和表面的肌理效果的塑造。同时,学生通过超写实素描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有序、细致、耐心的作画习惯,这在他们将来的设计工作中是非常关键的,为今后涉及到的商业绘画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3)、超写实素描的教学安排与要求
在环节安排上首先以临摹为主,让学生在临摹中体会优秀的超写实绘画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耐心与技法。随后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要表现的静物,比如一片树叶、一段麻绳,在传统素描中,一片叶子的表现只要求概括的表现它的形体的卷曲关系、光影和主要叶脉,而在超写实素描中,每一条细纹、虫蛀或者肌理都需要细致描绘出来,这对培养学生更为深入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是非常有好处的。
在作业量的安排上不宜过多,1到2张为宜。超写实素描比一般素描都要深入,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刻画、塑造,作业量太大,必然导致学生因为赶作业而不重视质量。学生在刚接触超写实素描时,对表现技法比较生疏,可以让学生画一个小的简单一些的静物练练手,待学生有了经验后再布置一张长期作业。
在静物的摆放上,可以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思考:如何运用点、线、面构成画面?如何处理静物的主次关系?什么样的静物搭配能够使画面和谐?静物怎样摆放有趣味性?
在作画步骤上,要求学生“全面打稿-局部塑造-整体调整”,先用铅笔轻描出对象的轮廓,包括各个结构的细节,再从某个局部开始深入塑造,逐步扩展,最后整体调整。
2、学生设计素描能力的培养
西方国家的设计学科和设计教育体系已经趋于完善,我国针对设计素描教学的改革还在摸索阶段,国内一些美术院校都根据国外最新的教学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对素描教学进行改革。设计素描课程的开设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具体化,以下是本人对于学生设计素描能力培养的一些探索:
(1)、平面构成在设计素描中的作用
本专业素描主要在学生进校的第一学期开设,学生进行素描课程学习的同时,也在进行设计类课程的基础课学习,如平面构成,在教学中,可以尝试把构成的思维引进素描教学,在进行了半个学期的超写实素描练习后,转而将学生引导到设计素描的思维模式,我们可以利用平面构成中的构成形式让学生来组成素描画面。如以眼睛为设计元素,可以从重复构成、近似构成、渐变构成、特异构成、对比构成、聚散构成、空间构成、分割构成等等角度去进行表现。在讲解的同时,我们也可以采用一些范画来启发学生。如在讲解近似构成构成眼睛的时候,我就找了一张较为经典的范画作品,该作品是用素描的形式描绘眼睛的不同表情,并将这些表情放在相同大小、排列整齐的圆里。学生看了后大受启发,立马产生了很多不同的想法,取得了很显著的教学效果。
(2)、设计素描中工具和技法的综合运用
鼓励学生突破传统的表现技法,尽可能多地利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技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传统的素描所用工具一般为铅笔、炭笔,而在设计素描中,我们可以借助更多的工具去表现画面,如粉笔、水彩颜料、甚至是废弃的报纸或杂志,通过点、抹、染、裁切、揉搓、粘贴、烟熏等各种手段制造各种特殊的效果。
(3)、设计素描中的联想和“写意”
作画的形式由学生照本宣科的描绘改为主动的思考构思,作品要求“写意”,或是写一种特定的形式美、或是引起人的一种思考,如进行想象和联想训练,联想是思维的翅膀,思维之间联系得桥梁,在训练中让学生通过某个物体联想到另一个事物,可以使接近的事物、类似的事物、或者有因果联系的事物, 如以喝酒禁止开车为主题,学生用整个骷髅头作为背景,把汽车的外形和眼睛的形结合在一起,酒瓶组成鼻梁形状结合在一起,很好的诠释了喝酒开车的后果。
(4)、强调设计说明在设计素描中的运用
要求学生每幅作品都写150字左右的设计说明,强化学生的设计意识,让学生会“想”会“画”的同时也要会“说”,这为将来学生面对广告文案的撰写和设计产品说明的撰写打下了有利基础。刚开始要求写设计说明时,学生常常不得要领,长篇大段下来就是不知道想要表达什么意思,没有切中要点,通过引导后好了很多。学生在撰写说明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反思自己的作品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画面效果。
3、利用计算机辅助创作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在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作中可以鼓励学生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出版美术专业素描课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上课前,利用计算机对上课对象进行快速创意设计。如将各种图像素材通过电脑进行修整、剪切、拼接,这样可以快速地了解创意的效果,并可以对多种创意效果进行比较,然后选择出最佳的设计。这种方式的效率是传统手绘方式无法比拟的。
(2)、创作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可以快速实现灵感的捕捉。在上课创作过程中,整个周期一般较长,很多时候都会随着实际的场景和对象变化、实际对象和事先准备的素材不完全一致和个人想法变化等,导致不停的有新颖的灵感迸发,那么需要我们能够快速地将这个灵感付诸实现,并看是否可行。这时候计算机就是一个有利的工具,可以快速的确定新想法的效果,以及是否需要及时调整创作路线与方案。
(3)、创作完成后,可以同学之间对各自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启发。一般的素描课程课后没有同学之间进行作品互评,或者只是针对已有作品本身进行表面上的评价。而如果采用计算机的话,同学之间就可以对各自的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评价和启发,比如某个同学对某个作品有某个看法或者观点,就可以在计算机上快速实现效果,直观地表达自己想法,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或者表面上。这样可以大大地促进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与启发,真正意义上增进交流。
围绕上述计算机在出版美术专业素描课程中三个作用,为了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将效果落到实处,在我所授课程中,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方式实施各项措施:
(1)、在课前,提前给学生布置设计主题,并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学生先在计算机上实现几个创意,组成成员进行互相选择,得到出较好创意方案。
(2)、在课程中,如果有学生有新的想法,鼓励学生进行及时利用计算机进行快速的实现创作方案修订,但是在进行方案修改的前需要得到指导老师的认可,以免耽误过多的课程进度。
(3)、创作周期结束后,除了老师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打分外,增加以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互评环节,对互评实施效果较好的组进行适当的加分,激励学生之间进行启发和再创作。
三、总结
以上是笔者对出版美术专业素描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本专业属于目录外专业,其教学改革还在不断地进行。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不管是超写实素描还是设计素描,亦或是用计算机辅助创作,我们都需要取其精髓,为我所用,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令晓君.论设计素描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作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关键词: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教学改进发展
一、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教学存在的不足
1.模式陈旧,没有特色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小城镇建设进程加快,各种各样的建筑物、建筑群体不断出现,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教学遇到了很多的新情况、新内容。但是,从当前各级各类院校建筑学专业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模式陈旧和没有特色是主要缺陷。美术基础教学与建筑学专业教学需求之间不协调,更不能相互促进。
2.内容与课时设置不科学
一些院校建筑学专业的美术基础教学内容,仍然以面面俱到的写实素描为主,基本上是全因素素描,把2年4个学期的美术基础课程分成素描、速写、色彩、平面构成以及美术史的学习。这种内容和课程安排设置不科学。
3.方法僵化不灵活
一些院校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教学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写实素描能力,而与写实素描同样重要的临摹教学就比较淡化,教学方法不灵活,效果不佳。此外,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手段僵化、针对性不强,不能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创新教学方法的现象。
4.学生认识不足,学习效果不强
素描和构图是建筑设计的基本技能。美术与建筑设计密不可分,建筑物或建筑群体的直观效果图需要建筑设计人员具备高超的绘画能力才能完成。有的学生认为建筑设计不是画画,学会建筑施工即可,对美术课不感兴趣,不肯苦练基本功。
二、改进美术基础教学的策略
1.从内容上充实写生和色彩教学
(1)打牢素描基础
实物素描是学生通过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运用线条进行绘画造型的基础,这对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十分重要。学生通过结构素描和光影素描的学习和训练,逐步掌握形体结构在光照后的变化规律,能够把握复杂形态物体的内部结构和形体特征,增强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教学中的素描教学,其目的在于提高设计能力,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分析、研究、表达,提高思维能力。所以,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教学必须使学生打牢素描基础。
(2)强化速写教学
长期的速写训练使学生对视觉造型的具象美和抽象美的发现能力、捕捉能力、想象能力、发挥能力得到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气质和审美品位,为学生掌握建筑设计技能储备了强劲而持久的发展潜力。大量的速写练习可以让学生收集建筑设计的素材,为日后设计运用打下基础。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速写训练,注重观察各类建筑的形态特征和设计亮点;另一方面,要提高课内速写教学水平,针对某种建筑的特色及其在建筑群中的作用、对环境的影响等,不断加强训练,提高速写能力。
(3)提高色彩运用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色彩构成教学作为重点,培养学生从色彩直觉和心理效应出发,通过思维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根据色彩在空间的变幻规律,组合并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创造新的色彩效果。
2.从教学方法上创新模式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一,触摸法。在光线较暗或没有光线的情况下,使学生通过触摸形体,领悟形体的质感和肌理。第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对视觉形体色彩的重构,开拓学生的奇思妙想,增强其想象力。第三,针对不同的建筑风格对学生进行审美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点评经典艺术作品。
(2)集中授课法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就业能力的调查,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教学最有效的教法就是集中授课法,集中课时和训练,对素描、设计初步和设计技法等教学内容进行集中授课,使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步。其一,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专心;其二,可以使学生对美术学习更加重视;其三,专业化训练可以使学生的绘画技能与技巧快速进步。
结语
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教学与一般的美术教学不同,专业性较强、技能要求较高。这就要求教研机构、院校、教师根据各自的职责,不断加强对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教学的研究,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炼教学特色。教育者应针对建筑业市场竞争激烈的人才需求趋势,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多渠道配套改革,综合运用各种积极因素和条件,丰富教材,活跃教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挖掘潜能;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卫星遥感技术对建筑物、建筑群体乃至城市的形象进行观察,判断形态、分析构成、研究设计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课程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朱宇.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教学策略探析.现代企业教育,2014(24).
[2]夏媛媛.建筑学专业美术基础教学策略探究.才智,2014(23).
[3]刘燕.建筑学专业美术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论文摘 要:通过对高职高专工业设计专业的设计速写现状的分析阐述,指出当今在高职高专工科工业设计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定位不明确,教学方式各不相同,针对学生没有因材施教的问题,提出来改变教学计划和分阶段进行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设计能力、观察、造型能力,使之能够清楚、准确、快速地记录自己的设计灵感,找到自己的设计方向,为后期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速写是一种快速描绘对象的表现形式,设计速写的最大特征是快速性表达,能够快速记录设计的灵感与设计意图。设计速写是锻炼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的一种好方法;是收集、积累各种资料以便集中、概括、设计与塑造形象的一种手段;是设计师所使用的特殊的语言;是设计领域的沟通工具;是新产品推广的手段。要使设计理念转化为可视化的具体形态,为人们提供更加合理的使用方式,就必须重视和加强设计速写的训练。
一、高职高专工业设计专业的设计速写现状
1.1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工业设计在我国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近些年工业设计的发展势头迅猛,这对于高校工业设计教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在不断进行调整与改革,但设计速写这门基础课程仍然没有引起足够地重视,也没有明确的定位,教学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院校只重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学习,有的院校只重视基础素描的学习。这两种教学模式对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无疑都是指木为林,难以提高学生设计速写整体水平。计算机辅助设计具有形象逼真、精密准确、修改便利等其他设计表现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也将成为设计师今后的主要的设计手段。但没有设计速写的大量训练,会导致学生的创造能力、快速表达能力,设计思维能力的大大减弱,最终计算机表达出来的效果也是画面呆板、缺少艺术性和生活的真实性。素描虽然可以解决造型能力和观察到的问题,但这种长期观察、刻画的表现形式,不是在短时间就能把握并且解决产品的观察与造型问题的。这两类课程对于学生突发创意灵感的记录,以及与外界交流等方面都是无法与设计速写相比拟的。
1.2学生状况。工科类工业设计的学生没有绘画基础,对于物体的观察、写生不知从何入手,对于产品的表现形式疑惑不解,对于线条更是无法把握。这也导致了学生对于速写产生了畏难情绪,没有自信心。由于缺少这方面的练习,其速写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差,对于老师在设计速写中提出的需要思考的问题难以理解。加之课时量少,才刚刚有点成效,课程就结束了。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记录手段不够快,好的想法稍纵即逝。记录的不够准确,就会曲解原有的构思,甚至中断原有的思路。长此以往,会对自己的表达缺乏自信,会影响设计思路的展开,一些复杂的形态关系不愿去尝试,这对于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在以后的工作都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工科类工业设计存在的这些问题,降低了院校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影响到学生能力提升和将来就业。针对以上问题,确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设计速写的教学等多方面的探讨,并且对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的设计速写课程进行改革。
二、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设计速写教学课程的改革与实施
2.1 教学计划的改革。有人认为素描才是一切造型的基础,但是素描的学习需要深入精致的刻画和严谨的观察,所用时间较长,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工科工业设计专业,学习课时短,课程任务重,学生又毫无绘画功底的情况下,素描课程的开设无疑是事倍功半的。把素描课程的学习从专业必修课中取消,加大设计速写课程在专业必修课中的学时,并且把透视独立为一门单独的专业必修课程进行学习。设计速写在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工业设计的设计速写注重透视、结构、比例的准确、设计的严谨性。学生在有了透视基础的情况下进行设计速写的学习,会相对感到轻松。
2.2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施。设计速写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具有收集资料、触发设计灵感的功用;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可担负起信息传递的使命;有助于设计者和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方案的讨论。鉴于这一系列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分阶段的教学。
第一阶段,基础练习阶段。先让学生对直线、弧线进行练习,然后针对立方体、圆进行练习,当徒手能够比较准确的画出立方体、圆的透视的时候,在立方体、圆上加入凹槽、导角等,使其表现出一件产品的大体轮廓。接下来就是产品的修饰练习,可以是明暗调子的排线处理技巧等。通过这种练习,使学生明白各种形体的作画步骤。在此阶段针对一些造型简单的产品进行表现,使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改变学生的畏惧心理,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观察能力。
第二阶段,兴趣培养阶段。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出一个设计题目,让学生收集资料,对已有的产品形态、结构、色彩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已有的产品写生,产品图进行临摹。使学生不是被动临摹,而是在了解其结构、形态等特征的基础上,明白结构转变与线条变化之间的关系。不但线条流畅,而且将产品图片的形态转折和结构都领悟,掌握其表现的技巧。然后对已收集、临摹的产品进行默写。并对已有的产品造型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以此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审美能力。
第三阶段,深入学习阶段。设计速写的表现形式本身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有单线形式、素描形式、淡彩形式、线面结合的形式等。不同的表现形式使用的工具也不尽相同。学生在选择深入学习表现形式时,不根据老师的喜好来选择,而是根据自己的表现能力,从中寻找自己最能把握的表现形式。每次的练习作品进行公开展示、评讲,同学互评。每个同学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学生不但扩展了学习的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第四阶段,拓展延伸阶段。设计速写担负着信息传递的使命,在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对产品的细节、局部进行放大表现练习,使学生对产品的结构更加了解,明确设计速写的意义与目的。
第五阶段,巩固提高阶段。提高速度,规定时间范围,在规定的时间内默写或是创作完成产品设计图。
三、高职高专工科类工业设计设计速写改革的教学成效
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存在的问题,我校在教学计划、教学方式上进行了有益尝试。工业设计专业设计速写课程依据这种分阶段的学习,学生在绘画工具的运用,表现能力、造型能力、设计能力、审美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绘画工具和表现能力上,由以前的不知所措,变成现在的线条流畅,结构准确、细节清晰。在造型能力与设计能力方面,从之前的不知如何入手,到能够积极主动的收集资料,并将其运用到简单的设计之中。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使学生在后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能够更清楚、准确、快速的记录自己的设计灵感,明确自己的设计方向。
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必定具有很强的造型能力。所以,对于学生的设计速写这一基本功的训练必须重视,对于工科类学生更是要有一套明确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学习空间,才能把学生培养为合格的设计师。
参 考 文 献[1] 张彦军. 论设计速写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美术大观.2010[2] 王小林. 由绘画到设计的链接.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张辉. 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
论文关键词:素描 雕塑素描 空间 结构
论文摘要:形体、结构、空间是雕塑素描教学中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建立四维空间的造型意识是雕塑素描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空间内涵的剖析,揭示雕塑艺术中结构空间问题在雕塑素描教学中的规律。
素描作为雕塑艺术的一个基础训练手段,其首要问题就是观察方法。这种观察方法是立体的而非平面的;是四维的而非三维的;是运动的而非静止的。实际上雕塑素描的训练过程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观察方式的转变过程,从单纯的二维绘画观念转换成立体的实体和空间全方位的思考、观察和表现。
一、空间的性质与构成——雕塑素描观察意识的建立
空间,实质上就是一个物体所处周围环境的立置,以及它本身与周围其他物体的距离间隔和区域。空间有三种特性:即虚空性、距离性、视域性。凡被知觉为空间的部分,必然有一种虚空性。这种虚空性,又决定它具有包含性和涵括性。在造型活动中,凡被知觉为图形(聚焦)的部分,即感觉实在,就往前突进;而一旦感觉不是图形,实在感便立即消失,变成一种虚空“无形”的和后退的因素。由此可见,凡被知觉为空间的因素,必然感觉是空虚的和后退的。距离性是指形态与空间、形态与形态上下、左右、前后的距离。在雕塑造型中对空间分割的量比权衡,实际是对不同距离的权衡。对这种距离的量比研究,在体量空间关系的表现和视觉绘画形式经营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视觉总是喜欢比例得当的事物”。空间的层次性是无限的、是难以想象的超大系统。我们对空间的感知是在一个相对有限的范围内进行的,加之我们的视域也是一个相对有限的空间,所以我们才能权衡和确立大小、整缺、方位等关系要素。空间限定意识对空间经营是有决定意义的。
雕塑素描观察意识的建立首先是对空间存在形式的认知与把握。实际上空间的存在形式是多样的,有“结构空间”、“运动空间”、“意向空间”、虚拟实在的“网络空间”等等,这里我们可以把空间的存在形式大体概括为两种;把符合精神意识要求的空间称之为“审美空间”,把物质的实在性和力学的规律性构成的空间称之为“物理空间”。我们这里谈到的空间构成意识的建立;主要是研究空间形态的艺术性,它追求的是纯粹形体和空间的创造。因此雕塑素描的观察方式必须突二次元的平面造型意识,要感受到四维状态下的实体与重量,要感受到空间的实在形态。主体的观察方式必须是整体的运动的。感受和创造空间形态不仅要看透,而且要进入空间序列之中。
二、基本形的构成——雕塑素描造型意识的培养
结构在雕塑造型意义上可以理解为面的转接和体积的穿插关系。宏观上,它便于将复杂形体分解成基本形体来概括分析;微观上,有利于对物象局部形体进行理解和塑造。
作为雕塑造型艺术基础的素描,其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形体与空间的关系,形体与形体之间的关系。形体与空间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通常的思维方式是通过塑造物象本身来确定它所占有的特定空间。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研究物象之外的空间来理解物象自身的形体与空间。这就像翻模子一样,有了模子,也就等于有了你想要得到的形。因此,我们可以将空间分为“正空间”与“负空间”。“正空间”可以理解为物象本身所占有的空间;“负空间”可以理解为物象之外的空间。 有了这样的理解,对于我们的帮助是巨大的。它使我们的目光不断地在“正负空间”上游动,非常有利于我们在塑造形体时把握造型的准确性。可以这样说,形体因为有了空间才变得有意义,空间因为有了形体才变得生动。同时,对空间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三个维度上,空间是多维度的,有了这样的理解,对我们的学习与创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我们在观察与描绘复杂形体时,最常用到的结构分析方式是将复杂形体看成简单形体的规律性组合。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了解一些结构的基本组合规律,也就是说,要研究一下结构的类型。
物体的结构类型大致可以两种。第一种是支架型结构。它以支架为构成形体的根本,支撑和连接着整个形体。它由主干部分和支干部分连接而成。这种类型的物体通常是生长的、运动的。如植物、动物等。另外还有常见的人造物,它们是人们以支架结构的原理创造出来的。
另一种类型是聚合结构,或者称之为积量型结构。它们的共同结构特征是:内部暗藏着一种几何构造的关系,并能通过轴线、剖面线、切线等来确定。也就是通过“结构线”来支撑着物体的表面,并且通过表面与内面的联系方式来制造出不同的形状,并能使人深切感受到空间和体量的存在。所有支架型物体都具有自身的体量和空间,而聚合型物体并非都具有直接的支架性质。无论何种结构方式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规律:外部形式是由内部性质决定的;外部是内部的结果。
有了以上的这些了解,当我们面对客观物象的时候,就能够对其造型规律中的结构特征做出明确的分析与判断,从而使我们的造型活动变得更加直接有力。
支架结构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对物象整体关系中各部分的生长、方向、比例、运动以及空间性质的观察。当我们画一个瓶子的时候,首先画出一组由轴线和各部分不同宽度的水平线组成的支架结构,这对于我们非常有用,因为它实际上解决了聚合物的“结构线”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决定了体积的比例和形状特征,结构线则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上,准确设定出形体的几何构架,揭示出形体实在的积量。
由此可见,支架结构的分析将培养我们对于物象内在生长规律的自觉,“结构线”的探索将有助于对物象几何构造的分析,这两种分析方法彼此配合、互相照应,引导我们由表及里、先整体后局部全面地审视物象的结构。就像我们在画一个人体的时候,不仅注意到人物内在骨骼的生长机制,同时也注意到人物形体各部分的几何构造以及空间特征。这样,我们便可明确它们内在的整体关系和几何结构,并持以深入的认识与感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