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5 06:36:40
导语:在幼教专业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舞是生命情调中最直接、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舞蹈就是一种以模仿动作为主、经过艺术加工、整理、组织而成的特殊动作起伏的旋律、鲜明的节奏、生动的舞蹈内容.不仅能使儿童获得愉快的情绪和美的感受.而且还能提高儿童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进而锻炼优美的形态和气质.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教专业班舞蹈教学则是通过教授这门艺术课,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将自己置于幼儿角度去感受艺术的美.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培养对舞蹈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初步的鉴赏力、创造力。因此.以新的理念对待幼儿舞蹈.就需要在创新教学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尝试。
首先,舞蹈创新教学.以情动人必不可少。
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剂,一位美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美感是富有感情特征的”艺术对人的培养.是从一冶情养性”着手的,它要求“以情动人”.使人产生情绪体验,焕发高尚情感的激荡和思维的起伏,逐步地去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因此,在幼儿舞蹈教学中,首先抓住“情”字.通过师生间的和谐环境,来促进学生的心灵发展.达到艺术教育的目的。
老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上课时精神饱满、态度积极、心情愉快.在舞蹈的教育中.应时时注意保护和滋润每个人的自尊心,要时常以激励的方式鼓励学生.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年的舞蹈教学实践.使我明白一个道理.把关爱与鼓励多多给予学生.是这门专业课教学的基本点。我们学校的幼教专业班学生多数来自山区农村.过去很多人从未上过舞台,更谈不上唱歌跳舞了。热情的关爱和鼓励,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进入到体会舞蹈美的心理平台.为进一步学好舞蹈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显然.师生间的情感融洽在教学中尤为重要感情是舞蹈的基础.感情也是舞蹈的灵魂感情是可以通过眼睛来表达的在上舞蹈训练课中.要启发学生的内心情感.特别是高一新生的内心情感.要注意训练学生的眼睛.让学生的眼睛随着老师所指的方向移动.随着老师的讲解与示范而移动.以达到寓情于舞蹈之中.在舞蹈动作的训练中体会情感的目的。
其次.老师要选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具有教育性、艺术性、兴趣性的教材.教材本身要能引起学生审美的兴趣,要克服成人化的倾向我在教幼儿舞蹈时.先将舞蹈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时刻进行换位思考.理解幼儿舞蹈的内容.促使学生在学习训练过程中能创造性地表达各种舞蹈形象。比如舞蹈《摘苹果》,开始我就自编了一则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知道自己在舞蹈中扮演的是果农阿姨.要以果农阿姨的身份来表现自己.要求学生在跳这则舞蹈时有身临其境、重返童年的感觉.感觉到苹果丰收了.又身临其境地在喜摘苹果.进而产生出成就感。
第三.舞蹈教学要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落实到学习和训练的实践中精当、新颖而富有启发性的导语,能体现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课开始教学时.巧设一个引人人胜的艺术导语.来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启发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是实现整体艺术效应的关键一步如在教学《扎西桑狼》这一舞蹈时,我用的导语是这样的:“同学们,你们了解西藏吗?你们了解藏族的风俗人情吗?藏族人民纯朴、奔放.善于载歌载舞.特别是藏族小朋友跳起舞来体态优美,动作协调那么作为幼教专业的学生.一定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上.去体会一群小朋友在放学路上突然遇雨的情景,表达互相友爱。你们应怎样模仿他们的行为?怎么用舞蹈动作把这些展现出来呢?”这简单的一句句问话.便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对舞蹈技能探求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就可唤起学生跃跃欲试的追求,马上产生了要手舞足蹈的愿望。此时.正是教学的良机,也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在教学中.我还根据不同情况选用教材.设计了训练项目和标准.自编了许多体现节奏有快有慢并融合所学舞蹈动作的游戏及体现各民族舞蹈基本风格和特点的小组合.配录了旋律线条有起有伏、音乐情绪各异的曲目伴奏从而唤起学生不同感官的充分感受,并产生情感,进入主体角色地位.达到“教中求新、学中更新”的目的
第四,舞蹈教学课也要收集教学信息反馈.强化训练的实效性。
论文关键词:中职;幼教专业;美术教学;能力培养
进入21世纪,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幼教师资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中职幼教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社会对幼教师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缺乏专业特长的中职幼教专业毕业生将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笔者开展中职幼教专业美术教学已有十几个年头了,从开始的茫茫然到如今的胸有成竹,通过不断总结、摸索,已能使教与学水到渠成。如今对每届毕业生,我们都可以自豪地向幼儿园招聘方说:我们的学生有美术特长。那么,中职幼教专业学生(均为女生)到底要掌握哪些美术基本功,以胜任日后的工作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本课程教学大纲的精神,主要就五个模块展开教学,即美术欣赏、绘画技能训练、美术字(包括美术字书写、板报设计等)、图案和构成、手工制作(包括手工作品制作、幼儿园墙饰布置等)。
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是幼教美术教学的前提
美术欣赏为绘画、手工制作提供了审美标准与取向。美术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它折射着人类意识及科技的演化。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认识客观世界,会有一种因人而异的全新发现。在欣赏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反复观赏品味,由表及里地感受艺术品的丰富内涵,美的动人的艺术形象和色调不仅能使学生得到视觉上的,使学生体验到作品体现的作者情绪和思想感情,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还能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学生对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唤起学生创造美的意念。中职幼教专业学生年龄不大,文化程度、生活经历和感知能力都有限,应尽可能多地开展欣赏教学,以提高她们的审美水平,只有这样,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时才会有好的起点。
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结合起来效果最好。多媒体能营造学习氛围和直观的审美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及时进行充分、贴切的引导,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师生良好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集思广益。这样的教学,能让美术欣赏课堂生动而又有深度。
绘画技能技巧训练是幼教美术教学的重点
学生如能画一手好画,不但自己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适应日后的幼教工作。在幼儿园的课堂教学、教室布置、与孩子沟通等诸多方面,熟练的绘画技巧将使幼儿园教师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在中职幼教专业美术课教学中,绘画技能技巧训练内容包括透视的基本原理、素描作画的观察方法和步骤、简笔画、水粉水彩画、国画等。除了讲授好理论知识,教师还应让学生多加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而且在这些教学内容中,要有侧重点,比如素描教学,笔者没要求学生像美术班学生那样深入地画,只要求她们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作画一般规律,能触类旁通就行。又如,在进行水粉画教学阶段,待学生对色彩基础知识有深刻认识和掌握后,不要求她们进行水粉画写生,而是更多地将水粉画与幼儿园的教学需要结合起来,要她们做幼儿装饰画、平面墙饰等,有时也让学生用所学色彩知识,为小朋友设计服装、书包等。
幼教专业学生要适应幼教工作的需求,最重要的绘画技能是简笔画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要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多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并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当面批改,及时纠正学生绘画中存在的问题,让练习达到最大效果。一般师生经过一两个学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绘画水平便可以得到显著提高。此外,还要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创新,学会自主学习。
美术字书写、板报的设计是幼教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在幼儿园教学中,幼儿识字量有限,板报等的设计就需要用美来感染孩子。因此,美术字书写、板报设计是幼教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另外,幼儿园的很多通知、宣传、课程安排等都需要与家长直接沟通,需要家长到幼儿园了解情况,这也要求幼教专业学生学好美术字书写、板报设计等,以便在家长面前撑起高素质幼教教师的形象。
在中职幼教专业的日常教学中,除用传统方法开展教学、进行实训练习以外,还可以多组织一些比赛。比如,我校每周都有主题黑板报比赛,我让全班学生轮流负责,让大家都得到锻炼。在母亲节、教师节、端午节、清明节等节日,笔者常组织学生进行手抄报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更好地相互学习,通过作品讲评、修改、展览等方式,促进学生不断学习、逐渐进步。
图案教学是提高幼教专业学生审美能力不可或缺的环节
图案是一切艺术设计的基础,是最早唤起人类审美感知的艺术形式。中职幼教专业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通过图案的临摹、写生、创作,让她们逐渐认识和感受形式美法则,能够较有效地提高她们的审美素质。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常常对学生说,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大自然是美的,也是艺术的源泉,因为大自然中蕴藏着自然的创造魅力和合理而完美的结构、丰富而奇特的美的形式。
在讲授图案时,除讲理论知识外,我们着重开展实践练习。一般让学生先临摹一两张教材上的范图,之后带着她们到校园的某些地方寻找素材进行写生,接着再让学生根据写生作品模仿范图,进行简单创作,把抽象的美与自然的美结合起来,引导她们主动细心地观察生活中的美,激发她们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手工是幼教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能力
手工就是运用手的技能,使用简单的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与创造,塑造物体的平面或立体形象。它与绘画是密不可分的,是同一学科的两个部分,也是从事幼教工作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胜任幼儿园日常的美术教学工作,科学、合理地指导幼儿开展美术创作活动,它是中职幼教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手工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平面、立体造型能力,以及手、眼、脑的协调活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训练双手动作的灵活性,能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使学生日后在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时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较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笔者在讲授手工时,除了教学生制作技能,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触类旁通地进行创作。比如,在教学生制作各种不同种类的纸花后,让学生探究、总结,把主要制作方法概括出来,下一阶段便找来几朵造型差异较大的花让她们剖析,对着对象进行写生制作,再探讨什么样的花该用什么样的制作方法,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并及时对学生创造出来的作品讲评、展示。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不是生搬硬抄,而是每次课都带着目的和想法,能激励她们创新的热情,从而融汇贯通地掌握知识技能。
关键词:手工课教学;设置;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63-02
在我对本地区四所大中专院校的幼教专业四个年级10个班的“教”“学”情况深入了解之后,发现其手工课教学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现归纳总结如下。
一、根据幼教学生学制的不同,对专业基础课及手工课的设置有不同需求
调查显示:在专业课设置方面,92%的学生建议:增加相应专业课的课时;54%的学生建议增加手工课,多一些实践的机会,希望的手工课堂教学能更加贴近幼儿生活,呈现幼儿教师工作状态。
究其原因:幼教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没有根据不同学制(三年、五年)的需要来合理安排美术专业基础课程及相应的手工课程,,教学时间和内容无侧重,并且理论多,实践少。
研究对策:(1)根据学生不同学制,合理安排美术专业基础课程,理论知识,审美情趣的提高对手工课的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手工课的安排:①选择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从趣味性强、儿童感知熟悉的、简明又易于制作的题材入手,符合儿童的制作能力和条件且能开发幼儿智力的手工课程。如泥工、纸工、废品工、编织、剪贴等。②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组织学生校内实验实训、模拟练习、创编设计、到幼教机构观摩、社会调查等,丰富学生感性认识.
二、手工课教学模式、方法单一,缺乏趣味,部分学生兴趣不大
调查显示:教学方法单一,个别教师不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贴近生活,离就业需求较远,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究其原因:有些教师教学死板,教学手段不够丰富,和学生互动少,使学生对课堂教学提不起兴趣。研究对策:增强手工教学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颖巧妙、引人入胜的开篇导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色彩鲜艳、制作精美的DIY饰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匠心独运、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多彩、魅力无穷的多媒体应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三、多媒体教学效果毁誉参半,有待改进
调查显示:多媒体模式在手工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并不十分广泛;现有教学模式下多媒体在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提高学习兴趣方面方面帮助很大。究其原因: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善,多媒体应用的理论知识不够普及,没有真正根据学生的专业需要来运用,没有把多媒体教学真正应用到实处。
研究对策:加强对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与推广。(1)多组织学生观摩多媒体公开课,课后多沟通交流改进;(2)学校尽可能的提供条件,鼓励老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督促教师把多媒体教学真正用到实处,并定期举办有关的教育培训。
四、教学内容和时间不能合理安排、突出幼师的特点
调查显示:30%学生反映手工课应多学些贴近幼儿生活的课;32%的学生认为学校对手工课不重视,课程安排不连贯(课少,单节),需增加课时。25%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设专门的手工教室,提供工具材料,多数学生不愿意自己准备。
究其原因:(1)有些学校课程安排上没有侧重,幼师特点不突出;(2)有的学校手工一节单课,制作的时间不能保障,手工课程安排较少,学生缺乏实践机会。
研究对策:(1)学生毕业后面向幼儿园,而幼儿园的手工教学主要是对儿童进行基本的手工教学,学生需掌握手工技巧和基本的制作方法和在今后的教学中常用的手工内容。(2)教学课时应根据内容合理安排,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性。如:中国结在幼儿教学中用的较少,那么课时应少,只要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操作即可,而粘贴画、折纸、剪纸、泥玩具的制作、手帕玩具、旧物改造等,则作为重点,讲解仔细,让学生反复做。
五、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社会发展,急需改革,从而与即将面临的就业接轨
调查显示:(1)54%的认为不太适应,他们希望更倾向于实践技能类课程,例如:更加贴近幼儿生活,呈现幼儿教师工作状态,比如折纸、泥工、旧物改造、幼儿园环境创设等,这说明学生注重所学专业的实用性,也反映出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的务实心态,这也说明专业课教学改革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需求,这也对教学改革提出更高要求。(2)在回答“你愿意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且接受同学给你提出的意见吗?”的问题时,学生愿意展示作品并交流,但缺少机会。究其原因:部分学校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采取老师教一步学生跟一步的方法,且理论课多,实践课少,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学校组织展览少,学生缺乏展示的机会。
研究对策:(1)课堂教学,精讲多练,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2)在学生中建立互助的学习方法。(3)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特点,不同程度的学生实施个性化教学。(4)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讲评的手工课教学模式。(5)鼓励学生建立社团组织,模拟工作状态授课。
六、在手工教学中,急需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调查显示:学生在回答“幼教专业手工课中,你喜欢怎样的学习模式?(A)对照教材讲解制作步骤,讲一步做一步(B)老师讲解制作方法,自主创新”一题时,只有25%的学生选(A),而75%的学生(B)。这说明学生有创新的意识,但是缺乏一股推力,促使他们自主创新。
究其原因:(1)选(A)的学生习惯性参照老师作品,有了依赖性,不愿动脑,不想办法创新,其作品也缺乏新意。(2)选(B)75%的学生个性张扬,充满活力,追求新意,不再满足于按部就班,墨守成规,而这恰恰顺应了手工课急于摆脱旧的模式,推陈出新的理念,教师可利用这一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对策:营造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1)利用发散思维拓展思路,引导学生分析所做物体并细致研究。例如:《纸杯娃娃教学》中,纸杯可分为杯底、杯身、杯口三部分,各部分特征不一。我鼓励学生多交流,研究各部分的特点及截取长度的不同,分析它们最像什么?可以制作成什么?(2)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语),问题是创新之源,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在探究中体会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3)因材施教,鼓励他们自主设计、自主尝试、自主感悟和反思。创作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要加以鼓励和引导,发扬团队精神共同探讨解决办法,进而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七、缺少专业竞争机制
调查显示:(1)27%的学生认为美术课需要定期设置理论和专业考试,25%的学生持消极态度,这说明了学生对定期考试的敏感,尤其是理论。48%的学生认为有些内容可以设置,比如技能课,以提高学习积极性。(2)对于手工训练来说,学生认为强化训练和设定训练目标的方式效果最好。这说明学生对专业训练表达出强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愿望。究其原因: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积极,他们希望通过专业学习能学有所成,但有时自制力不够,需要有竞争机制以督促自己。
[关键词]成人歌曲 旋律优美 风格各样 题材丰富 儿童歌曲 旋律欢快 爱国爱家 励志感恩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198-01
在现实的幼教专业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的选择是否合理恰当是贯穿幼教专业学生学习的关键所在。在幼教专业学生的声乐作品的选择上大体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成人歌曲的选择;二是儿童歌曲的选择。成人歌曲的选择主要是体现和检验幼教学生个人演唱的技能技巧和演唱的实际能力水平;儿童歌曲的选择主要是体现和检验幼教学生的教授技能和实际运用的能力。在选择曲目的基本要求上应该是旋律流畅,歌词琅琅上口。在难易程度上也应多加考量,太难则不易掌握,太易则达不到好的效果。
一、在众多的声乐作品中选择出合适的成人声乐作品要做到以下几个原则
(一)旋律优美
旋律优美的声乐作品是幼教学生声乐作品选择上的首选。优美的旋律会给听者留下深刻的记忆,也更容易引起演唱者的浓烈兴趣,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动力,晦涩的旋律不易被接受,更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有甚者会产生对歌曲的反感和厌恶。每当老师教授新作品的时候,第一步就是介绍作品和示范演唱作品,优美的旋律加上老师动情的演唱,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实践证明,优美的旋律是起到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
(二)风格多样
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魅力。在作品风格的选择上尽量做到不同民族的风格兼顾。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的歌曲都有每个民族不同的风格特点和不同的演唱技巧,在众多的民族风格作品中,选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声乐作品尤为重要。例如:新疆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四川民歌《跑马溜溜的山上》、云南民歌《绣荷包》、朝鲜族民歌《阿里郎》等。
(三)中外兼顾
除了我国的优秀声乐作品外,还要补充学习国外的优秀声乐作品。不同国家的声乐作品从形式到内容,从旋律到节奏皆不同,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异国风情的声乐作品,会开拓学生的演唱视野,提高学生演唱的水平。例如:俄罗斯民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美国民歌《美丽的梦神》、德国民歌《摇篮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奥地利民歌《鳟鱼》、捷克民歌《念故乡》等。
(四)题材丰富
在幼教学生短暂的三到五年的学习过程中,尽量选取不同题材的声乐作品,做到以点概面,这样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在接触到相同题材作品时,能够得心应手,唱教相应。在题材的选择上,首先选择爱国歌曲,例如《祖国之恋》《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共和国之恋》《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等等;其次是抒发亲情、友情的歌曲,例如《父亲》《母亲》《父老乡亲》等;再次是抒情歌曲,例如《乡音乡情》《映山红》《绒花》《浏阳河》《望月》《小背篓》等。还有就是革命歌曲,例如《二月里来》《愿亲人养好伤》《阳光路上》《洪湖水,浪打浪》《谁不说俺家乡好》《雁南飞》等。
二、在众多的儿童声乐作品中,选取儿童声乐作品时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一)旋律欢快
旋律欢快、朗朗上口的儿童声乐作品是儿童喜欢的重点,也符合儿童心理的特性。旋律动听,音乐形象鲜明,节奏生动,儿童易理解、接受、喜爱,这符合儿童生理的特性,也能够引起儿童学习的极大兴趣,例如《新年好》《小星星》《红蜻蜓》《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小白船》《采蘑菇的小姑娘》等。
(二)爱国爱家
培养一个人的爱国主义情操,要从娃娃时期做起。虽然在儿童的幼小身心中不一定能够深刻理解什么是爱国主义,但是要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如何爱国,如何爱家。例如《我爱北京天安门》《劳动最光荣》《祖国、祖国我爱你》《七子之歌》《雨花石》《让我们荡起双桨》等。
(三)励志感恩
1.你为何选择幼儿教育这个专业?
69%的学生是因为喜欢孩子,愿意做幼师。
17%的学生是因为没有别的出路,才来读幼师专业。
2.你对将来做幼师这个职业的打算是什么?
58%的学生把做幼师当做终身职业。
38%的学生认为做幼师只是权宜之计,并没有想当做终身职业。
4%的学生不喜欢做幼师。
3.你对幼教专业学习的态度如何?
68%的学生认为要努力把幼教专业学好。
16%的学生认为学习太枯燥,学习就像苦役,学习应付了事。
14%的学生希望学校多放几天假。
4.你喜欢幼教专业的科目是什么?
85%的学生喜欢唱歌、跳舞、美术等技能课。
5.你不喜欢幼教专业的科目是什么?
58%的学生对语文、数学、英语文化课无兴趣。
一、分析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我校中职幼儿教育专业学生主流还是好的,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喜欢孩子,愿意做幼儿教师并将其当做终身职业;愿意努力把幼教专业学好,这是令教师惊喜的。但也有不少学生不喜欢幼儿教育专业;认为做幼师只是权宜之计,并没有想当做终身职业;学习态度不好,认为学习太枯燥,学习就是苦差事,应付了事;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唱歌、跳舞、美术等技能课,不喜欢文化课,文化素质较低。
二、对策
(1)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可爱的幼儿照片,在上课时呈现给幼教专业学生看,然后问他们有什么感觉。学生看后,纷纷表示,看着孩子们清澈的眼神,天真可爱的笑脸,觉得孩子们太可爱了。通过这样做,激发未来的幼师对孩子的爱,从而喜欢上孩子。
(2)指导学生到幼儿园实地见习。幼教生在见习过程中,与幼儿朝夕相处,感受到孩子的纯真与可爱。见习结束后,原来不喜欢孩子的学生向教师反映,他们喜欢上了孩子,愿意与孩子们打交道。
(3)从网上下载优秀幼儿教师视频,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幼教生们看,优秀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的热爱和奉献精神,感动了我们的幼教生,他们表示要向优秀的幼儿教师学习,转变观念,坚定了做幼儿教师的信念。
(4)邀请已毕业的2008级和2009级的师姐们回校作报告,汇报她们在幼儿教育的岗位上如何尽职尽责地做好幼教工作,这对在校的幼教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教育,对他们坚定做幼儿教师的职业信念起了榜样作用。
(5)向幼教生讲明目前国家大力发展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有可能发展成义务教育,而且目前幼师比较缺乏,所以,幼师职业在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这样对在校的幼教生给予了信心和动力,让他们觉得做幼师的前途不是渺茫的,从而使幼教生更进一步坚定做幼儿教师的信念。
(6)通过以上办法,对还有不喜欢做幼师的个别幼教生做思想工作,讲明我们往往不能按主观愿望去选择我们喜爱的职业,当发生职业错位的时候,我们能做的是:尽力去做好它。不管我们是不是喜欢这个专业,既然我们已经选择了这个专业,那么就应该把它学好,并做好将来的幼教工作,这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7)从学生们喜欢唱歌、跳舞、美术等技能课入手,多给他们唱歌、跳舞、画画的机会,引导他们从感兴趣的科目,迁移到不喜欢的科目,进而促进中职幼教生说、画、唱、跳、弹职业技能的提高和其他科目的学习,逐步克服“学习太枯燥”的畏难情绪。
(8)指导幼教生作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奋斗目标,并付诸行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而不至于有“学习就像苦役,学习应付了事”的学习态度。
(9)采用“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的原则。教师在授课中要细心观察每个学生,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这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10)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
总之,通过对中职幼教生专业态度的调查以及有针对性的教育,相信幼教生们会喜欢幼师这个职业并努力学好幼教专业,为成为合格的幼师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赵祖平.从比较中看幼儿教育[DB/OL].中国幼儿教师网,2006.
【关键词】幼儿园五大领域 高职 幼教 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幼教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本专业的核心目标,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幼教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尝试探索高职幼教专业五大领域实践教学的研究目标与内容,对提高高职幼教专业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实践教学的成效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一、高职幼教专业五大领域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
就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教育工作者对于高职幼教专业实践教学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讨,但目前还较少有从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实践教学角度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形式,相关理论成果相对比较少。笔者就目前现有资料进行梳理并对其综述如下:
(一)关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研究
从查阅资料和检索期刊网的情况来看,关于实践教学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成果还是比较多的,如何学坤在《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一文中提出,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罗伟等在《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关键能力”培养的探讨》一文中提出,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其实践性特色十分鲜明。强伟纲《浅谈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中的改革与实施》一文探讨了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中的实施路径。
(二)关于高职幼教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
有关高职幼教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教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研究。如陈小燕在《对幼教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探索与思考》一文中探讨了幼教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以及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许有根在《构建幼教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中提出了构建幼教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北京,幼教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构建幼教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途径,幼教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点,构建幼教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效果。
总之,通过梳理发现,关于高职实践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实施的重要性、实践教学的改革、实践教学在某一课程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等,关于高职实践教学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而教育工作者普遍认识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从国内的已有研究来看,较少对高职幼教专业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程进行梳理,对基于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幼教实践教学体系,特别是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实践性教学的研究则更为鲜有。
二、高职幼教专业五大领域实践教学的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力图对高职幼教专业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相关理论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在了解高职教育的核心与实践教学的本质后,挖掘加强高职幼教专业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通过借鉴和分析当前高职幼教专业毕业生教学能力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高职幼教专业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实践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同时也会采用一些质化研究方法对具体课程领域进行深入分析,以期通过这种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获得关于高职幼教专业幼儿园五大领域实践教学建设现状的客观、科学、深入的资料。
第三,依据分析所获得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构建高职幼教专业幼儿五大领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对策。
三、高职幼教专业五大领域实践教学的研究内容
首先对当前高职幼教专业毕业生教学能力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其次探讨高职幼教专业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教学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再次,对高职幼教专业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实践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同时也会采用一些质化研究方法对具体课程领域进行深入分析,以期通过这种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获得关于高职幼教专业幼儿园五大领域实践教学建设现状的客观、科学、深入的资料。最后,依据分析所获得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构建高职幼教专业幼儿五大领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对策。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对当前高职幼教专业毕业生教学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第二,论述高职幼教专业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第三,探讨高职幼教专业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第四,探讨高职幼教专业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策略;
第五,高职幼教专业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个案分析。
总之,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试图结合高职院校幼教专业学生的特点及幼教教育本身的规律,导入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实践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为提高高职幼教专业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的教学效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通过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职业能力本位”理论来拓宽幼教专业课程的研究视野,通过个案研究使高职实践教学理念与方法在高职幼教专业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更具可能性和可行性,这也是预期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1.
关键词:职业学校;幼教专业;教材改革;教学质量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教育制度建设方面也不断趋于完善。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占据着重要位置,因此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幼儿教育专业是当前职业教育中占比例较大的一项,其适应性广,而且工作环境较好,所以受到了很多学生的关注,也因此使得幼儿教育专业的招生人数剧增,同时也带来了如课程设置不统一、系统不科学等问题,这极大地影响了幼教专业的教学质量,因此,幼教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则主要针对幼教专业的音乐课程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幼教专业音乐课程教材改革
第一版职业教育的音乐教材出现在1995年,其主要是针对当时的幼教专业所需要的音乐课程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从而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与创新,将幼教专业的音乐教材与普通的音乐教材区分开来,从幼教专业的特点出发,将乐理、声乐与欣赏等模块进行综合,从而能够与幼教专业的音乐教学更加契合。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材也在不断地改进与完善,不仅摒弃了传统的教材单科教学模式的弊端,而且还实现了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化,并且与实验结构相结合,形成新型的音乐教材。这种单元式教学模块的实现,与我国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十分相符
的,同时也能够为音乐教学提供更为有力的理论支撑,达到培养学生音乐理论与技能同时发展的目标。
我们可以对新教材的使用提出几点意见,首先是保证教材使用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其次是建议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因为电化教学对音乐课的学习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再次是贯穿主线和突出重点,既要深入浅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要精讲、讲清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巧。最后则是建议将教材与辅助教材配套使用。
二、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要对幼教专业的音乐课程设置进行全面的改革与建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进行重点课程建设。与此同时,促进课程评价制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从而引导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师资力量的建设方面,要积极引入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以高素质、高能力为基本的培育目标,幼教专业的学生不仅仅是学生,他们将成为教授者和指导者,因此必须要在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教师指导下,
才能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在新课改大背景下,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要具备个性化教学的能力,既能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又要积极引入外教力量,才能不断为职业院校的专业发展注入新的力量。最后,要注重学校管理制度的建设。遵循幼教专业的教学特点与规律,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为基础,对教学管理制度以及课程内容等进行不断的改进,使教学过程更加规范,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学生的音乐素养对其毕业后的职业素养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从幼教专业音乐素养方面来说,主要包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学生自身的音乐文化素养。鉴赏能力主要是能够正确地掌握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以及其所表达的审美价值观,并且能够清楚地辨别作品中所表达的审美价值,对于不同性质和适应性的音乐作品的潜在教育价值要能够有效地理解与辨别。音乐表现能力则主要是学生在嗓音、肢体动作以及运用乐器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运用如符号、语言等其他艺术方式来表达音乐的能力。音乐文化素养则主要是学生自身的音乐理论知识以及与其相关的知识技能,学生不但应该具备一定的音乐舞蹈方面的知识技能,而且应该具备一定的更为广泛意义上的文化涵养。应当掌握一般的音乐知识,如:音乐理论知识、乐器知识、音乐舞蹈表演等能力。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与当前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为我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发挥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也要紧跟发展的脚步,通过各种有效的策略,促进自身教学制度的完善,从而提升培养人才的质量。教育事业是在不断地改革与发展中前进的,职业学校幼教专业音乐课程的改革也不例外。职业学校幼教专业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而职校幼教专业音乐课程改革则是重要部分,它在课程设置方面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还
需要进行一些调整和改革。
参考文献:
[1]丁强.推进素质教育的断想[J].教书育人,2010(14).
关键词:学前教育 幼儿舞蹈 创编能力
喜欢舞蹈是幼儿的天性,在舞蹈中幼儿能找到一种最直接最生动的传达情感的方式。因此,舞蹈不仅能够发展幼儿的体能,锻炼幼儿的协调性和韵律感,而且利于幼儿心灵的开发和审美熏陶、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有着其他任何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摘要和价值。
幼儿舞蹈不仅能够发展幼儿的体能,锻炼幼儿的协调性和韵律感,而且利于幼儿心灵的开发和审美熏陶、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有着其他任何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摘要和价值。注意的是,我们要培养的不是培养专业演员,而是要让学生进入童心世界。把所学的各种舞蹈知识、技能转化为一种能通过舞蹈对儿童身心进行美的耕耘、美的培养、美的熏陶的能力。学生要掌握相当程度的幼儿舞蹈的创编的知识和技能,丰富的舞蹈专业语汇,同时能胜任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因此以基础形体训练、幼儿舞蹈的各种大类、舞蹈组合、创编为主体,分阶段、多方式、有重点地进行教育、引导、实践,注重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一、基础形成阶段,渗透幼儿舞蹈及创编学习
学生入学前的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这一阶段,教学内容主要是掌握舞蹈的简单知识和基本形体训练,与此同时,可结合教学内容适量的地对学生传输舞蹈创编知识和幼儿基本形态训练方法。
(一)在舞蹈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中穿插幼儿舞蹈作品实例的欣赏
在讲授理论中介绍舞蹈中不同种类的特点,分析比较,找出创编的特点,结合现代教育手段,欣赏舞蹈在各个年龄阶段舞蹈的特点,并让学生概括出舞蹈创编总体要立足于什么,体现什么。
(二)在舞蹈基本训练中进行创编练习
基础形体训练使学生的身体条件从自然体态转变为专业体态,为学习舞蹈奠定基础。对此教师可致力于对学生的畏难心理进行适当的调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一种轻松、有趣、愉快的学习氛围,把幼儿舞蹈基本动作贯穿其中。利用已掌握的步法、手臂等动作,启发学生自行配合步法和手的动作。
二、幼儿舞蹈分种类细学,并在课堂中给与时间给学生练习,教师及时巡回指导,提高学生创编水平。
该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幼儿园常用的舞蹈手位、脚位及常用舞步》、《幼儿园律动的创编技巧》、《幼儿园集体舞的创编技巧》、《幼儿园歌表演的创编技巧》、《幼儿园表现性舞蹈的创编》。这时学生可进一步地进行创编活动。
(一)因势利导,进行幼儿各舞种的创编练习
让学生掌握不同种类幼儿舞蹈的风格和动作特点,对学生今后创编大有帮助。如:幼儿园的集体舞活动不是常识中人们误解的六一节的表演舞。幼儿集体舞的概念中要满足两个特征:1.必须是全班幼儿参加。2.要有眼神和肢体的交流。幼儿集体舞的特点:1.队形变化 2.参与性 3.交流性。、当一个舞种的学习告一段落时,可乘热打铁,让学生当堂分组进行幼儿集体舞,一方面为节日准备舞蹈节目,另一方面锻炼了每一个学生,同时起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巩固作用。课堂上对学生创编的杰作进行互动学习,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更能提高学生创编的兴趣和创编水平。使学生掌握舞蹈专业技能,又能把握幼儿舞蹈创编的主色调。
(二)利用各种因素,积累创编素材
积累舞蹈创编素材,有多种渠道:其一,通过见习、实习了解幼儿生活、兴趣、爱好,观察幼儿的喜、怒、哀、乐;其二,通过节假日参加民族民间文艺活动,收集有关的风俗习惯;其三,通过媒体收集、观看文艺节目等。充分利用各种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能力,为创编积累素材。
三、巩固运用阶段,提高学生的幼儿舞蹈创编能力
该阶段教学内容主要是幼儿表现舞蹈的创编,教学重点应放在提高创编技能和学生的表现力上。
(一)丰富舞蹈词汇,组织各种创编练习
幼儿表现性舞蹈部分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角色意识,如互帮法,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学生轮流做组长,组长必须负责全组人员的课后练习和指导;又如角色互换法,在课堂中让学生轮流当老师,分析、纠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信心。
幼儿表现性舞教学,我们可以选择既短小、节奏又明快的曲子加以简单动作编排,并加上队形变化,这样既教会学生幼儿舞蹈步伐,又加强了节奏的训练,同时也让整个训练充满乐趣。其中要有主题、思想、队形、造型等等。对于创编能力较差的学生,可采用“填充式”或“造句式”的创编活动,即教师在教成品舞时,有意识空出1―2小节的动作,让学生自己设计填入组合中。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幼儿舞蹈创编训练
幼儿舞蹈创编是对幼儿舞蹈学习的总结或鉴定,也是舞蹈艺术的实践,是在丰富的舞蹈语汇下进行的个性编排,是对幼儿舞蹈认识的体现和升华。幼儿舞蹈的创编必须把握住童趣的体现,创编者应以一颗童心去体现幼儿舞蹈的特点,活泼、快乐、富有想象力。首先要让学生明了幼儿舞蹈创编既要遵守艺术创作的共同规律,也要遵守它的个性特点。在创作中先要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实际动作发展和接受水平。其次,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精品节目,让学生设计适合幼儿表演的舞蹈动作,分组观摩,师生共同探讨,使创编活动更具有幼儿特色。
总之,在当今教育改革浪潮中,除了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观念外,还要具备专业丰富的幼儿舞蹈创编技能,才能真正的应对以后幼儿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培养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创编技能,对他们今后从事幼儿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多渠道地为学生提供创编舞蹈的平台,让学生学有所用,使我们的毕业生在幼教事业中发挥自身的舞蹈创编才华。
参考文献:
[1] 李军著.《舞蹈》.幼儿师范学校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 孟文果.从教育目的看幼儿舞蹈教育[J]. 大舞台(双月号). 2009(03)
关键词:幼儿教师;劳动;装饰性劳动;动机;结果
前言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活动。教师的教书育人也是一种劳动,但过去对教师劳动的研究多集中于理想状态下教师劳动特点、性质的描述上,以及此种状态下教师的劳动报酬问题,缺乏对教师劳动实际状态的分析对于幼儿教师实际劳动过程的考察更是凤毛麟角,同时,幼儿教师在劳动中的职业倦怠感日益严重因此,本文拟对幼儿教师的劳动过程本身进行实际考察,找出其中潜在的问题一一装饰性劳动,对其概念、类型及分布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并寻找其存在的可能性原因,以期增强人们对幼儿教师此一劳动问题的意识程度。
一、概念的提出
幼儿教师的劳动应是幼儿教师以自身为媒介,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运用自身的脑力和体力进行的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的的活动但实际上幼儿教师劳动的目的不是单一的,劳动结果也不会按照预想的简单呈现为了考察的周全,我们从劳动动机和劳动结果两方面对幼儿教师的劳动进行实际观察分析从动机的角度来看,人的劳动动机决定着劳动的性质,不管其结果如何。幼儿教师的劳动动机可能有两方面的指向,一是指向幼儿发展,另一方面是指向自我形象展示当自我形象展示的动机强于促进幼儿发展的动机,在教师劳动中居于支配地位时,不管其劳动结果是否促进幼儿发展,我们都将这样的劳动定义为装饰性劳动。
从结果来看,认为无论人的动机如何,劳动结果的性质都决定其劳动本身的性质。幼儿教师的劳动可能获得两方面的结果,一是实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二是赢得他人对自己某些方面的积极评价当第一方面的结果未实现而仅实现了第二方面的结果时,不管其动机是否指向自我形象展示,我们也将这样的劳动称为装饰性劳动。
真正的幼儿教师的劳动不仅以实现最大化地促进幼儿发展为目的,并在结果上通过幼儿的发展赢得他人对教师自身劳动的肯定,或者是对自身技能、素质等方面的好评装饰性劳动并未最大化地促进幼儿发展,但直接通过劳动过程本身赢得了他人对教师某些方面的好评,例如理念先进、技能娴熟、教具精美等。无效劳动则不仅未促进幼儿发展,也没能赢得他人对教师本人的好评,无论是借助幼儿发展还是通过劳动过程本身,教师都未展示出一个积极的自我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三者是性质截然不同的劳动形态,但实际劳动中,三者又是不能绝对分隔开来的连续的劳动形式。
在此要指出的是装饰性劳动对幼儿发展并不是完全没有积极作用,只是这种作用弱于教师形象展示的作用很多教师的装饰性劳动在当时看来对孩子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但可能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一种潜在的影响因此,装饰性劳动不一定都违背教育性原则,但一定不遵从效用最大化原则。从动机上来看,教师装饰性劳动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是偶发的:从结果上来看,这种积极影响也是微不足道、不明显的这种劳动状态下儿童的学习效果不明显,但教育资源的流失情况严重,教师的精力与时间也易被空耗。总之,比较其成本与收益,幼儿教师的装饰性劳动是一种高成本低收益的劳动。
二、装饰性劳动的类型分析
为了有助于认清装饰性劳动,笔者在长期观察的基础上提出装饰性劳动的三种类型因为这仅是根据直观的结果概括出的三种可能相互交叉但彼此之间又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典型现象,所以还构不成严格逻辑意义上的分类。
第一种是技能展示型幼儿教育本身的性质要求教师具备多项技能而幼儿教师也确实个个均有“拿得出手的看家本领”,这就使得幼儿教师在劳动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
在《海洋大逃亡》体育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做篮球操开始,三分钟后,教师请幼儿原地休息,自己为他们表演一段篮球。表演持续了两三分钟后教师也原地坐下,通过跟幼儿对话的方式创设海洋大逃亡的情景,请幼儿假扮为各种鱼类在海水枯竭之时想办法逃出海域,进入临海以求生继而幼儿分两组进行钻爬练习。
之所以穿插自己的一段篮球表演,教师的解释是“让幼儿热身之后休息一下。我来表演是一种跟他们的互动,并能使他们快乐和对篮球有更大的兴趣”。但根据当时的情形,幼儿在教师表演时获得的快乐。远不及当时旁观看课教师的喝彩声明显;而且,根据体育活动中儿童机体运动规律来看。没有必要特意安排出一段休息时间给幼儿,后续的情景创设环节中幼儿完全可以进行机体调节这样特意安排出来的表演环节,明显地表示出篮球是这位教师的强项,其更多实现了他人对教师技能的良好评价,而非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
第二种是材料加工型教学具是幼儿学习的支架,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教学具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学习但有些时候教师舍本逐末,为了显示劳动的精细度,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花在材料的加工上。甚至忘却了材料的意图。
在一节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带领幼儿用动作感知表现一段ABA式的交响乐第一段节奏缓慢音调低沉,为了帮助幼儿感知,教师选用一个玩具机器人,企图用机器人沉闷的脚步声给幼儿理解和表现这段音乐提供支架。但为了增加机器人出场的惊奇,教师特意安排机器人从一个可以自动打开的“城堡”加工特别精美别致的纸箱)里走出来。
城堡和机器人有联系,机器人和音乐有联系,但音乐和城堡的联系就很小了。但教师所设计的城堡不仅可以自动打开,而且精美别致,可以想象教师在其中付出了多少精力与时间。从动机上来看,决定教师这一劳动的恐怕已不是促进幼儿发展了,更多的是希望能够得到他人对自己的积极评价。从结果上看,幼儿教师的这一劳动赢得了人们的肯定,但这种肯定不是借助于幼儿的发展,而是直接在劳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因此,这种材料加工型的劳动也是一种装饰性劳动。
第三种是环节冗繁型。劳动过程由一定的环节组成,紧凑连贯的环节有助于劳动目的的实现但当环节不必要时,教师的劳动如果赢得了他人对自己某些方面的肯定,或者是出于展示自己的需要所进行的劳动就是一种装饰性劳动。
在《给小瓶子戴帽子》的操作活动中。教师在活动开始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顶帽子,请他们在头上戴一下,然后收回帽子。接着问小朋友:“戴帽子的感觉好不好?”幼儿回答“好”之后,请小朋友给自己面前的小瓶子戴上帽子,看谁能又快又好的给瓶子戴好。
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给每个幼儿戴帽子的环节是为了引出给小瓶子戴帽子这一形象比喻,这一比喻使得活动有了拟人化的特点,说明了教师对幼儿心理特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并且这个环节中有教师和幼儿的互动,实物的利用及幼儿实际生活经验的唤醒等方面的体现但活动的内在目的是锻炼幼儿的小肌肉动作,促进其动作发展,而这一环节与儿童的学习相去甚远,其动机和结果只与教师有关。
类似的劳动还有很多,例如有些教师为了展示自己的电脑水平,每次活动首先确定要使用多媒体课件;为了展示自己对于师幼互动的理解,活动当中不断的提问孩子,不管提问是否有价值,甚至固定问题顺序;一些教师甚至在观摩课上花费气力设计环节展示孩子过去的积累等等这些劳动或者在动机上或者在结果上表现为一种装饰性劳动。
三、装饰性劳动的原因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装饰性劳动并探讨其产生原因,笔者采用访谈法对装饰性劳动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装饰性劳动在幼儿园观摩课教学中更易出现,频率远远高于日常教学中:专业上的新教师更容易出现这样的劳动:而公立园中的这种情况又多于私立园。在访谈及观察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装饰性劳动的出现是由教育内外两方面的原因所致,但主要原因在教育内部的教师观念及教育评价机制方面。
当前社会转型期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幼儿教育的冲击不可低估激烈的竞争使人们进取,也使人们浮躁;商业的波及使得许多事物不得不披上华丽的外衣。甚至成为消费符号教育本应是一个不断重复运转的系统,深刻而又朴素的代表,但是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她很难“洁身自好”幼儿教育最近几十年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成了虚化浮躁的藏污纳垢之地。幼儿园之间的竞争。幼儿教师之间的比拼使得一些幼儿教师不得不采取装饰性劳动来包装宣传自己。同时。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人都有一种被尊重的需要。这种需要激励着人们去努力地展现自我以赢得他人的认可,实现在人际系统中的平衡与协调幼儿教师身为普通人,甚至是被一些人认为的“感性群体”,劳动中表现出一种装饰性的成分也是无可厚非的公开课上除幼儿之外的“他人”多于日常教学中,因此装饰性劳动出现的机率也就更大一些。
但是。装饰性劳动还有教育内部因素的作用首先从教师自身来看。专业上的新教师更容易出现装饰性劳动,说明这一现象与教师的教育理念有关从动机上来看,很多幼儿教师认为自己的劳动是为了儿童的一切但“为了儿童的一切”不等于“为了儿童的发展”一切包括发展,也包括我们现在经常谈到的快乐。而快乐仅仅是一种情绪上的满足,儿童快乐的同时并不必然伴随内在成功感的获得,也并不意味着其智能的进步、发展的实现。教师往往会将自己的劳动定义在使幼儿快乐上,这种肤浅的理解很容易使教师进入装饰性劳动状态其次,当前教师在考虑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时,大多考虑到了教育性原则,并总想使自己的每一次教学尽可能多方面地促进幼儿发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多行动以提供给幼儿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她们又常忽视效率原则,在选择促进孩子发展的途径时,仅考虑哪条是孩子最感兴趣的,却忽略了哪种是最经济的。我们为孩子的学习活动提供支架时,不仅应考虑其对幼儿发展是否有价值,更应考虑其对幼儿发展是否必不可少。这不仅是出于节约教师劳动量的考虑,更是给幼儿自主性发展创造空间再者,在装饰性劳动中教师关注的是自己,尤其是他人对自己教学技能方面的评价按照富勒和鲍恩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划分,从事装饰性劳动的教师还处于“关注教学情境阶段,关心的主要是在目前教学情境对教学方法和材料等限制下,如何正常的完成教学任务,以及如何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她们还未达到“关注学生阶段,还不能很好地把儿童作为自己关注的核心,关注他们的学习、社会和情感需要,以及如何通过教学更好地影响他们的成绩和表现”这说明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成熟是导致其进行装饰性劳动的原因之一而我国幼儿教师整体上正处于从“技能型教师”到“理念型教师”转变的阶段,则现阶段装饰性劳动的存在也就不可避免但它是一个发展性问题,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将会随着幼儿教师专业上的发展进步而减少和消失。
其次,公立幼儿园中的装饰性劳动多于私立园,说明教育评价机制也是引发装饰性劳动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评价在整个幼儿教育中起着导向性的关键作用,它的变革也是幼儿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过去的重结果改为今天的重过程,由以他评为主改为以自评为主并结合他评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制定出来的评价标准紧紧围绕促进儿童发展的目的,符合科学评价理念的同时也充满了浪漫的理想主义色彩这种完美的教育评价标准引导幼儿教师关注活动过程时,却完全丢掉了对活动本身所应实现的教育价值的评析,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除了标准本身可能:还存在一定问题外,主要是因为一些教师在理解标准时采取了一种分割的方法,将完整的标准割裂开来,顾一点而不及其余,使得自己行为本身错位,成为装饰性劳动。另外,评价的本质就是比较。自评也好,他评也好,这种形式上主体的变换无法改变教师之间“攀比”的心理,尤其是同年龄层教师之间更容易出现一种非正式的横向比较,进一步强化激发了教师装饰性劳动的出现。
总之,教育内外的各种因素导致了幼儿教师装饰性劳动的出现,这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也是当前的教育形势和社会风气的激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