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地理本科论文

时间:2023-03-23 15:09:26

导语:在地理本科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地理本科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地学思维 本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长期以来,地理学已逐步从人们认识周围世界的有力工具发展成为改造世界的科学,它已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为一系列勘测、设计和规划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以解决重大的国民经济问题。①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教育部先后于1998年和2012年对地理科学专业进行了调整,在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中,地理学下属学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被拆分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两个专业,这一专业的拆分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对学科的要求。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作为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其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地理学。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地理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经典地理学思维和素质的培养。

1 地学思维

传统地理学提倡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和类比方法等,是地理学中最重要也最普遍的科学方法。②现代以来,地理学有了更强的整体性观念,更多地从地域系统的整体出发,注意从理论假设出发进行演绎,使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能够相互补充、辩证统一,并积极引进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逐步形成了一种复杂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③

从具体研究方法来讲,现代地理学综合研究的两大方法为区域法和因素法,④即以区域为基础的综合研究和以要素基础的集成研究。但无论是区域法还是因素法,都要借助系统科学的方法论和辩证思维,以探究地理综合性问题的求解途径,这类研究方法和地学思维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2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发展现状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是理学地理科学大类下面的二级学科,前身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12年教育部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拆分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两个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依托于地理学、城市规划和管理科学,侧重于应用领域,着重培养我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规划与管理的专业性人才。⑤城市规划一般依托建筑学平台建设,侧重于技术领域,重视物质规划和形态设计,如建筑设计、住区规划与设计、旧城改造、城市设计、景观规划与设计、市政工程规划等,其毕业生大多就业于大城市的设计院、政府部门、城市建设咨询和研究机构。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设立的目的是希望将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城乡规划和管理之中,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之需且具有资源、环境与规划管理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从专业设置学科背景看,全国大部分高校资环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前身)是在地理学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南京大学黄贤金⑥等人于2011年对98所开设有该专业的高校开展了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98所高校中67所是以地理学为学科背景,占68%;11所高校以地质学为科学背景,占11%;以农学和测量学为学科背景的各为4所,分别占5%;其他以建筑、环境、林学、经济学等为学科背景的高校11所,共占11%。然而,在一些开设该专业的普通高校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专业重复建设、盲目扩大规模、人才培养缺乏特色、学科定位不明确、⑦⑧尤其是轻视对学生地学思维的训练,过分注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培养目标向建筑类倾斜,无法凸显地学特点、展示专业特色,导致学生就业方向不明确、就业情况不乐观。

3 培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地学思维的重要性

3.1 有助于学生理解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科背景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跟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也最具活力,该专业面向全球性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等,综合性与应用性都很强。⑨学生只有具备了全局与系统、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类比方法等地学思维方式,才能有效地理解并接受相关理论,对于学习中遇到的关于区域、空间、尺度的概念有具体认知和理解,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才能得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3.2 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在生态环境问题凸显的背景下,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这也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有全局与系统、分析与综合等地学思维方式,而学生仅通过城乡规划的理论、技术、方法的课程的学习是无法得到有效训练的,因此,需要重视地理学经典的理论教育。

3.3 有助于学生完成个人职业规划和目标的设定

有效的职业规划对于促进学生实现其人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地学思维的特色之一在于训练学生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而这一点在学生制定个人职业规划和目标时尤为重要,有助于学生综合地思考问题,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客观全面地面对人生的每个阶段并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

第2篇

1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具体体现在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体系、教学组织形式与管理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2-3]。在进行培养方案制定与教学模式选取的时候,应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基础、办学定位及培养目标的不同,以及专业的特殊性来酌情选择与制定。集宁师范学院作为地方师范类院校,在学科建设发展过程中主张向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地理科学与城镇规划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将人文地理的人文、经济要素,自然地理的地质、地貌、水文、植被等要素与规划设计技术结合起来,构建专业应用性强,强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满足新型快速城镇化对综合性、跨学科专业人才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

1.1 人才培养理念

集宁师范学院近几年经历了从师范类院校向综合性院校发展的探索之路,新增了许多非师范类专业,初步形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提出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要紧密结合,实践教学环节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1.2 人才培养目标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既能在相关规划管理和企事业部门谋职,又能在地理信息系统行业内发展。特别是能为规划行业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大数据时代规划工作方法的改变和新的技术要求。

1.3 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该校专业建设基础,围绕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方向,直面设计类单位以及相关的规划管理部门对人才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的需求,力求培养学生成为掌握人文地理以及城?l规划理论及技能的交叉学科型人才。为此,学校构建了“3+1”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3年的基础课程实践加1年的毕业综合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其中,3年的基础课程实践内容包括各个规划课程在理论知识基础上的实践操作(手绘制图、电脑制图、现场踏勘、实地调研等)以及地理课程的实验内容和野外实习内容,同时安排短期的集中实习(每学年两周)。毕业综合实践安排学生到设计类单位或相关的规划管理部门进行专业实习(1个学期),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实践性内容占总比60%以上,即鼓励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或实践类论文,理论研究类论文占比较少。具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分为4个层次:基础课程实践、专业课程实践、专业综合实践、毕业综合实践。实践教学体系体现了实践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实践内容深度的提高,将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实践教学目标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并且促进实践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真正达到专业的实践培养目标。

2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及实施措施

集宁师范学院在完善专业培养计划与改进专业课程规划建设的同时,学院对于人才的培养模式也会有所转变,如将培养的重点放在培养理论基础好、实践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上,具体到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来说就是既可以从事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城市交通设计规划、市政规划等工作,又有能力制定相关法律度,同时还可以从区域环境、人文地理、生态环境等方面以更高的视角来从事行业工作,培养多方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2.1 课程实习实训教学模式

针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殊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城乡规划课程体系得到了一系列调整:将城乡规划理论与实操技术并重,不断加强计算机等新技术应用,不断深化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学校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完善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良好平台;需要在校外进行的实践教学,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包括课程调研、综合实习、专业实习等),为学生在校外调研、实习创造优良条件,促进专业实践教学建设与创新。

2.2 科学研究型教学模式

研究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问题解决型、自主研究型和案例研究型等教学方法[4],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在专业野外实践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调研勘探,通过告知调研对象、范围及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实地调研―遇到问题―现场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编写实习调研报告的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实践操作能力。另外,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竞赛、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

2.3 校企合作育人教学模式

依托学校在当地进行人才培养的资源优势,加强与规划部门、国土资源管理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搭建校企合作育人的平台,有针对性地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校企共同探讨实践教学合作模式,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当地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的对接。针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特殊性,学校已与当地的规划设计单位达成合作意向,将该院作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方面接触实际项目,提升实践操作能力,深化专业知识。

第3篇

关键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实践能力;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6-0186-03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 of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 & Rural Planning under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Yin Yanqiong et al.

(Geographical Science and Tourism Management Department,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Chuxiong 675000,China)

Abstract:Practical cours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in pre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of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They are the link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c.They are also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Firstl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constructing the 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Then,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 for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in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dea and practice of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in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to construct theirs 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

Key words: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Practical ability;Curriculum system

1 引言

前,向应用技术类型转型发展是地方本科院校克服与化解发展中的问题,继续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1]。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必须以适应专业所面向的行业(职业)岗位要求为导向,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与积累,强化综合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建立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具备扎实基知识,具有较强综合实践能力,能在与专业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文以楚雄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基于目前实践课程体系现状,阐述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及具体做法,以期能为我国地方本科院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2 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首先,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就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毕业学生主要在城乡建设局、城乡规划设计院所、国土部门、房地产公司等从事城乡规划、区域规划、土地规划、测绘、房地产评估、房地产经纪等工作,这些工作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系统的实践课程既能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接触实际工作岗位,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自身的素养,为毕业后能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和参与职场竞争做充分的准备。

其次,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是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作为一个全新专业,虽然能够延续地理科学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社会认同和口碑,但始终还是一个新专业,目前还没有毕业生,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办学尚处于探索状态[2]。因此,必须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努力提高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水平,不断提升学生实践的能力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服务城乡规划行业的发展,实现专业的转型和持续发展。

3 实践课程体系现状

3.1 专业发展现状 国家教育部在2012年颁布的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拆分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2个专业[3-4]。楚雄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原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专业于2013年9月正式招生。自2013年招生以来,该专业招生形势良好,生源稳定,2013―2016年该专业共招生7个班、337人。

3.2 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楚雄师范学院2006年在地理学背景下开设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虽然已经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但目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3.2.1 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沿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楚雄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2013级、2014级使用的是2011版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这一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的设置基本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相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2个不同的专业,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面向的行业不同,相应的课程设置也应当有所不同。

3.2.2 实践教学环节学时相对较少,针对性不强 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要求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学时)不少于总学分(学时)25%[5]。在楚雄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2013级、2014级使用的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学分为36学分,占总学分158的比例仅为22.78%,明显低于教育部的标准。除此之外,在楚雄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2013级、2014级使用的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还存在着所设置的实践课程针对性不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问题。如在专业综合实践技能训练课程组中设置的学术与科技竞赛活动课程,该课程学分为2学分,只要学生听8次学术讲座并撰写听后感或者参加4次校级及校级以上的学术与科技竞赛并获得证书就可以获得学分。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发现,学生听学术讲座大多流于形式、只为交差了事,所听的学术讲座和专业联系不紧密,而且听后感还有剽窃、抄袭的现象。学生所参加的学术与科技竞赛和专业、今后职业发展关联度不大,而且级别不高。

3.2.3 实践师资缺乏,学生实践能力不强 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配备足够的实践师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要求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而现目前楚雄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尤其实践师资非常紧缺。目前的情况是学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专任教师数量偏少、年龄偏轻、职称偏低,真正城市规划专业出身的教师不足3人,专业教师年龄均在在35岁以下,职称均在副教授以下,这些教大部分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就直接进入学校工作,均存在城乡规划从业经验不足的问题。目前学校每年招收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相比省内外重点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相对差、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

4 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现状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楚雄师范学院在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重新审视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按照“强调基础,突出实践技能培养、面向行业(职业)”的思路,构建了以实验课程、素质拓展、实习课程、综合实践、实训课程等五大模块组成的实践课程体系(见表1)。实践课程学分合计为74学分,占总学分172的比例为43%,符合教育部的规定。

4.1 实验课程 实验课程主要是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开展的实验、实践环节(见表2),主要是巩固、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提升学生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能力。

4.2 素质拓展 素质拓展主要包括军训与国防教育、三生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见表3),开设这些课程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与职业道德,拥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4.3 实习课程 实习课程包括专业见习、专业调查、专业实习(见表4),通过专业见习、专业调查、专业实习,使学生深入到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对与本专业相关行业的发展概况、管理、运行、工作标准、职业能力要求等有较实际、深刻的认识;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初步培养学生从业的职业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为将来更好的就业、从业做好准备。

4.4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包括专业区域综合实习、专业野外综合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见表5)。通过专业区域综合实习、专业野外综合实习,使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掌握野外调研的方法和技术路线,能敏锐发现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能用所学专业知识展开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或解解方案,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毕业论文,让学生经历选题、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撰写论文、论文答辩等各个环节,让学生综合运用4年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对某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4.5 实训课程 实训课程包括计算机制图技能训练与拓展、规划专业技能训练与拓展(见表6),通过计算机制图技能训练与拓展,使学生能熟练运用AutoCAD、Photoshop、Sketchup等绘图软件绘制规划图,能运用熟练GIS进行空间分析。通过规划专业技能训练与拓展,使学生获得城乡规划专业方面的职业技能和能力。

5 结语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构建该专业科学合理并切实可行的实践课程体系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地方本科高校在面临转型发展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该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一定要具有足够的前瞻性,要根据社会人才需求,不断调整、充实、完善,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荷花.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7):22-25.

[2]陈昆仑,李丹,王旭.学科调整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机遇与发展[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6):22-2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第4篇

关键词: 基础历史教育 历史学本科师范生 科研能力 培养模式

师范教育的出发点和最高目标是谋求基础教育的发展。高师教育首先要强化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的观念,形成适应、引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烈意识,设计未来教师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培养“研究型”教师,提高其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精神。探讨历史学本科师范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是对基础历史教育改革的响应研究。

一、基础历史教育的学科特点

教育部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初中历史的性质作了明确规定:历史(7―9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

教育部于2003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规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2]

按照这一基本性质的要求,分析中学历史课程,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中学历史课是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因此中学历史课的设置一定要符合这一要求。通过历史学习,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历史课程资源丰富多样,包括以历史教科书为核心的历史教材、历史教师、图书馆、历史音像资料、家庭、社区、历史遗存、互联网。

其中历史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教师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和程度。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

(三)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历史学本科师范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一定要符合基础历史教育的这些特性。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基础历史教育的特性,把培养师范学院历史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融于教学的每一环节,科学地分析每一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作用,并使其规范化。

二、历史学本科师范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

科研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美国著名教育管理学家霍伊(Hoy,Wayne,K)说科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基本目的就是要发展理论,理论是抽象的、普遍的解释,不存在严格的正确和错误,但是很有用[3]。从适应基础历史教育的特性出发,经过多年实践,我们把历史学本科师范生科研能力培养分成四大部分。

(一)专业基础课程板块。

这是传统的教学板块,也是师范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板块。在这个板块中主要通过教师科研成果向课程渗透、转化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老师主要采取讲授的方式,在把知识传承给学生的同时,也把科研基本思想和方法等基本的科研素养传递给同学,并让学生了解学术界的新发展、新发现,以及有待研究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这个板块里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首先需要教师重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的重构,主要是指对教育活动的认识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育观念。既包括对教育教学目标的重新确定,也包括对教师和学生以及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问题。单纯的以传递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大学,与高师院校承担培养优秀中学教师的社会责任差之甚远,也背离基础历史教育的特性。

高师院校本科生教学应该是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对已有知识体系进行质疑、反思和批判的过程。这种转变也适应了知识观的变化:知识不是普遍适用的,其真理性是在一定境遇中存在的。英国科学哲学波普尔就曾指出,没有一种知识是绝对正确的,包括科学知识在实质上都是“猜测性的知识”,没有一种知识可以被一劳永逸地获得,科学知识所谓的“终极的解释”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在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与前瞻性。

第二,教学内容设计方面注重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如:在世界史教学中,以全球史观的通史为框架,辅以多个专题内容的拓展对通史予以支撑,把教学与科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教学内容的设计,解决了近些年来困扰专业基础课教师的一个难题:师范教育中专业课课时少的问题。

第三,在教学手段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并辅以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加大了讲授的含量和信息量。实践中我院历史学专业目前已完成本课程的多媒体单机课件和网络课件制作,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效果反映良好。

第四,改革考试方法和评分标准,将单一的书面闭卷考试方式改为从理论、实践、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等多方面考核学生学习成效的多样化考试形式。逐步使笔试和口试相结合,必做和选做相结合。[4]

教师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是教师对教材的选择、对课堂教学行为的设计与操作,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估等。通过以上几点,教师在系统介绍本学科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将最新的、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引入到课堂,引发学生的讨论和质疑,建立新思维,形成新的观点和理论,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将学生引入到由已知到未知并对未知进行探索的过程中。

(二)选修课与讲座模块。

以讲授、专题讨论、课程小论文并重。

讲授更多地渗透学科前沿、发展动态、亟待解决的问题,等等,激发学生进行开拓创新。

专题讨论主要通过资料收集、独立思索、讨论发言、讲评等培养与训练学生内在的科研能力。每门选修课教师组织2―4次专题讨论课,其模式是教师提出实践性题目,学生分组查阅文献资料、分析与讨论、确立观点与证据、代表发言,其他学生提问、教师点评。通过自身实践和师生、同学间的交流互动,能力得到了训练。

课程论文、毕业论文在我院的人才培养中占重要地位,80%以上的专业课教师会结合课程讲授内容而布置课程论文,以对课程内容灵活掌握和应用水平的检验为主要目的。

这个模块一般以我们当地的历史资源研究为主,选题有趣易行,从而得到原始资料收集、文献查询与阅读、分析与归纳等方面能力的训练。例如:依托南阳师范学院汉文化中心及卧龙文化书院,举办《南阳汉画平面感的形成》、《汉画神树信仰》、《汉画中的鸟文化》及《汉画中螺女神话原型分析》等系列讲座。在黄培贤、崔鉴平有奖征文比赛中,每届都能收到学生论文20余篇,其中获奖论文《浅谈南阳汉画生产活动题材稀缺的原因》、《学术文化接力――中国古代书院传统管窥》和《从汉画看汉代孝文化》,在河南省大学生挑战杯中获奖。

在本模块的训练中,首先强化基础教育所需的基础课程和基本功训练,如与中学教育密切相关的阅读与写作、书法、演讲、教师口语、教学设计等课程,以及相关的教学技能训练。其次增设文化素质课程以及能反映最新前沿成果的专题和讲座,将科学研究成果及时地引入本科教学之中,由高水平的学术带动和促进高水平的教学。最后“电脑应用基础”、“电脑写作”、“电脑网络信息检索”等课程应成为学生的必修基础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利用各种信息库,去进行知识检索和问题研究,在宽广的知识空间中去建构富于个性的、最优化的知识体系和学术素质。

(三)专业实习模块。

专业实习部分是以理论联系实践为目的,锻炼学生获取原始资料与信息的能力。实际中的观察力和洞察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这一模块训练的重点。例如,学生在洛阳考察过程中,指导教师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观察并思考龙门石窟的历史价值,进行深入研究并把它整理成。

(四)论文与研究项目模块。

论文与研究项目部分是以提高科学研究为主要目标,包括专题论文、毕业论文、参与项目。以每年省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为依托,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要求学生从原始工作入手,收集资料、信息,发现问题,用创新思想与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快速提高。近年来,为了适应大学教学的需要,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我校科研部门专门辟出一个校级科研项目类型“STP”项目,即教师申报该项目必须有在校学生参加,结项时必须有学生发表的论文。鼓励大学生尽早从事一些科研活动,尽快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在教师的带动下,早出成绩,加快培养人才的步伐。我院目前已成功申请STP项目8项,有20余名学生参与。学生通过接触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与教授的接触,不仅可以检验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训练,学习和了解科研方法与思维,训练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受到了科学家治学精神与风范的熏陶。

三、结语

高师院校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我们通过对历史学科特点、人才培养诸环节的特征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历史学人才科研能力培养模式,即专业基础课程板块、选修课与讲座模块、专业实习模块、论文与研究项目模块四组模块模式。学生进行多种培养模块的训练,系统掌握历史学知识与特性,从而获得多层面科研能力的锻炼,逐步成长为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美]韦恩.K.霍伊(Wayne K.Hoy),塞西尔.G.米斯克尔(Cecil G.Miskel)著.范国睿主译.教育管理学:理论・研究・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第5篇

    1.物流管理类本科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1.1企业对物流管理类本科生实践能力要求

尽管目前企业对物流人才是“求贤若渴”但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对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当前高校物流管理类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多数不尽如人意。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我们得知,目前物流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生不熟悉企业,适应企业工作需要很长时间,对企业运行中的问题缺少洞察力和解决办法,许多学生对物流管理理论耳熟能详,但实际动手能力明显不足,创新意识不强,理论强于实践现象突出,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

1.2物流管理类专业实践

    教学环节成为整个教学体系中的软肋通过对江苏六所定位为“应用型”的高校调查得知,虽然目前高校对物流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是越来越重视,但是在整体教学过程中,相对于理论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科学设计,东拼西凑;实践课时明显偏少;实践内容单一,缺乏整体性毕业实习流于形式;实践教学经费支持不够等。

供求之间存在着这样的矛盾,高校必须主动地适应企业,满足企业的需求,以最快的速度对现行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设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

2.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深化,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经路径,是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顺利融入企业的桥梁,因此必须在理论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基于企业需求,突出“应用型本科”设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2.1 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根据盐城工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近年来的实践,结合省内其他应用型高校的具体做法,设计出“双轨”制实践教学体系,其结构框架如下:

2.2 实践教学体系说明

教育部针对本科院校在教学中的实践环节过低,于2007年发文(教高(200力2号)规定: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盐城工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了突出应用型,加强实践教学的效果,实践环节占总学分(学时的25.7%)。

①课程实验是I轨——专业技能实践的主体部分。其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是认知型实验,表现形式是认识实习第二层次是操作型实验,表现形式是报关实习、物流设备应用实验、第三方物流课程实验、供应链管理实验等第三层次是综合型实验,表现形式是ERP实验、物流系统设计等。

②知识拓展的目的是为了弥补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生对科学技术类、审美艺术体卫类知识的不足而开展的素质拓展课程技能拓展主要是在参加学科竞赛、相关资格证书考试方面进行加化;创新活动主要是让部分有能力的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或是参与到教师的科研中来,并发表相关的学术论文。

3.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保证措施

①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丰富课堂实践教学内容。在理论教学中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行为模仿教学法、项目设计教学法等多种教学形式,丰富课堂实践教学的内容,增加互动教学环节,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给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

②加强物流实验室建设。盐城工学院物流管理系现已建成现代物流实验室,可以满足基本的物流实验。由于国家对江苏沿海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定位由原来的企业物流转向港口物流,所以对物流实验室而言,要对其硬件与软件进行扩建,这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保证。

③提高校企合作力度。物流行业的实践性决定了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决不能局限在校园里。学校可以通过仿真等方式进行教学,但缺乏现场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的知识模糊,理解不够深入。特别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没有具体的实践操作是无法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的。校企结合的办学道路,不仅使学校及时了解企业的要求,同时也能将现代物流的理念传达给企业,帮助企业提高竞争能力。此外,校企结合避免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企业可以了解学生,选择学生;学生也可以借此了解企业,锻炼实际操作能力,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双向选择,促进了学生的就业,是一种双赢的方式。调查中企业对此也表示欢迎。有的学校通过在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既节约了办学成本,又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④强化毕业实习指导、增强毕业论文的实践性。对于毕业实习的学生,要从学校和企业两方面强化毕业实习指导工作,强化实习过程的控制,避免毕业实习失控现象的出现。同时,对于毕业论文选题的方向应侧重于实践型,突出本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其在四年期间参加的实践,特别是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学生所学的管理基础知识,来分析企业实际。一方面,避免了学生论文抄袭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理论运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指导和答辩环节,可考虑加入企业界人士。因其实践背景丰富,对学生论文要求可能更贴切企业运作实际,如果学生写的是其实习单位,也可以考虑请实习单位的主管列席答辩,他们对学生论文的应用价值及其可行性进行点评提问,更具社会价值。

⑤加大素质拓展能力培养力度。在培养方案中规定科学技术类、审美艺术体卫类等课程的学分,学生必须选修相应的课程,才能获得学分学生在参加学科竞赛时,要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对获状的学生要进行学分与奖金的双重奖励;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得一本相关资格证书,才能毕业。通过这些制度性的规定,加大素质拓展能力培养力度。

第6篇

1、余雨晴

指导教师评语

余雨晴的论文《高频电子线路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基本完成了高频电子线路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论文介绍了设计思想、制作过程,并设计了基本的网站雏形。阅读指导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文献,开题报告有实施方案,并按要求完成外文翻译,设计基本合理,对网站建设提出了个人见解,作者基本掌握了网站建设的基础理论。论文撰写规范,符合学位论文答辩要求。

同意该同学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评阅教师评语

余雨晴的论文《高频电子线路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基本完成了高频电子线路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论文介绍了设计思想、制作过程,并设计了基本的网站雏形。网站设计基本上合理、科学,表明作者基本上掌握了相关专业知识。毕业论文撰写符合规范要求,论文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

同意该生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小组通过对余雨晴的论文《高频电子线路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审核,认为该论文选题具有研究价值,基本上完成了网站的设计任务,设计基本上合理、科学。该生基本完成了毕业论文任务书所规定的内容,论文撰写基本符合规范,答辩时能基本正确地回答问题。

经答辩小组讨论,答辩成绩定为及格。

2、杨婷

指导教师评语

杨婷同学的论文《PLL技术及其应用》,较好地完成任务书规定的设计任务。论文在详细分析PLLIC电路的基础上,利用锁相集成电路设计了红外自动控制水龙头。红外自动控制水龙头运用LM音频锁相环芯片设计,同时结合定时器芯片和三端集成稳压器等组合而成,设计合理。该生除全部阅读指导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文献外,还能阅读一些自选资料,并提出较合理的开题报告实施方案,按要求按时完成外文翻译,译文质量较好。对对研究的问题能正确分析,反映出作者较好地掌握了电科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论文撰写规范,符合学位论文答辩要求。

同意该同学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评阅教师评语

杨婷同学的论文《PLL技术及其应用》选题具有实际意义,较好地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论文在详细分析PLLIC电路的基础上,利用锁相集成电路设计了红外自动控制水龙头,红外自动控制水龙头是运用了LM音频锁相环芯片设计,同时结合定时器芯片和三端集成稳压器等组合而成的电路。设计合理,表明作者比较好的掌握了电科专业相关的知识。毕业论文撰写符合规范要求,论文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

同意该生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小组通过对杨婷同学的论文《PLL技术及其应用》的审核,认为该论文选题具有研究价值,论文利用锁相集成电路设计了红外自动控制水龙头电路,设计合理,表明作者比较好的掌握了相关专业知识,设计的产品具有一定的使用和参考价值。该生认真完成了毕业论文任务书所规定的内容,论文撰写符合规范,答辩时能正确地回答问题。

经答辩小组讨论,答辩成绩定为良好。

3、王锐

指导教师评语

王锐同学的论文《基于FPGA技术的电子密码锁》,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地研究(设计)任务。论文采用EDA技术通过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对数字密码锁进行了设计,描述了数字密码锁的总体结构、主要功能、设计流程、模块划分及总体和各模块的VHDL源程序,并且给出了数字密码锁设计的仿真结果。外语资料翻译尚可,论文格式基本规范,论述基本准确,达到了预期的要求,符合学士学位论文答辩的要求。

同意该同学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评阅教师评语

王锐同学的论文《基于FPGA技术的电子密码锁》选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基本上完成了规定的任务,主要工作包括用EDA技术通过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对数字密码锁进行了设计,描述了数字密码锁的总体结构、主要功能、设计流程、模块划分及总体和各模块的VHDL源程序,并且给出了数字密码锁设计的仿真结果,存在的不足主要是没有具体实现。毕业论文撰写符合规范要求,论文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同意该生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小组通过对王锐同学的论文《基于FPGA技术的电子密码锁》的审核,认为该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作者具有一定的阅读参考资料的能力,认为完成了毕业论文任务书所规定的内容,行文基本流畅,答辩时能较比较正确地回答问题。本文尚存在全篇结构不够合理、没有完全实现等缺陷。

经答辩小组讨论,答辩成绩定为中等。

4、周洋

指导教师评语

周洋同学的论文《纯音听力计的设计与实现》,较好地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地研究任务。论文从听力计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现状出发,基于对系统结构和功能要求的分析,论述了仪器的工作原理,软、硬件设计方法和纯音信号与噪声信号的实现过程。外语资料翻译尚可,论文格式基本规范,论述基本准确,达到了预期的要求,符合学士学位论文答辩的要求。

同意该同学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评阅教师评语

周洋同学的论文《纯音听力计的设计与实现》选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基本上完成了规定的任务,从听力计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现状出发,基于对系统结构和功能要求的分析,论述了仪器的工作原理、软、硬件设计方法和纯音信号与噪声信号的实现过程,设计基本合理。毕业论文撰写基本符合规范要求,论文基本上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同意该生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小组通过对周洋同学的论文《纯音听力计的设计与实现》的审核,认为该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作者具有一定的阅读参考资料的能力,基本完成了毕业论文任务书所规定的内容,行文基本流畅,答辩时能较比较正确地回答问题。本文尚存在全篇结构不够合理、设计没有完全实现等缺陷。

经答辩小组讨论,答辩成绩定为中等。

5、李思静

指导教师评语

李思静同学的论文《调频电路及其设计》,很好地完成任务书规定的设计任务。论文采利用导频制调频立体声发射接收技术及高性能的专用发射与接收集成电路,设计了一套基于BA和CXA的小型无线调频立体声系统。该生除全部阅读指导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文献外,还能阅读较多的自选资料,较好地理解课题任务并提出开题报告实施方案,能出色完成外文资料的翻译,对研究的问题能较深刻分析,反映出作者很好地掌握了有关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论文撰写规范,符合学位论文答辩要求。

同意该同学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评阅教师评语

李思静同学的论文《调频电路及其设计》选题具有实际意义,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论文采利用导频制调频立体声发射接收技术及高性能的专用发射与接收集成电路,设计了一套基于BA和CXA的小型无线调频立体声系统,表明作者很好的掌握了调频通信方面的知识。毕业论文撰写符合规范要求,论文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

同意该生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小组通过对李思静同学的论文《调频电路及其设计》的审核,认为该论文选题具有研究价值,作者设计了一套基于BA和CXA的小型无线调频立体声系统,作者很好的掌握了调频通信方面的知识。具有很好的阅读参考资料的能力,认真完成了毕业论文任务书所规定的内容,行文流畅,论文撰写符合规范,答辩时能正确地回答问题。

经答辩小组讨论,答辩成绩定为优秀。

6、王莉

指导教师评语

王莉同学的论文《无线电遥控系统设计》,较好地完成任务书规定的设计任务。论文设计了一种无线电遥控系统,包括发射电路的设计和接收电路的设计,实现了远程遥控功能。该生除全部阅读指导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文献外,还能阅读一些自选资料,并提出较合理的开题报告实施方案,按要求按时完成外文翻译,译文质量较好。对对研究的问题能正确分析,反映出作者较好地掌握了有关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论文撰写规范,符合学位论文答辩要求。

同意该同学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评阅教师评语

王莉同学的论文《无线电遥控系统设计》选题具有实际意义,较好地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论文设计了一种无线电遥控系统,包括发射电路的设计和接收电路的设计,实现了远程遥控功能。设计合理,表明作者比较好的掌握了相关专业知识。毕业论文撰写符合规范要求,论文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

同意该生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小组通过对王莉同学的论文《无线电遥控系统设计》的审核,认为该论文选题具有研究价值,论文设计了一种无线电遥控系统,包括发射电路的设计和接收电路的设计,实现了远程遥控功能。设计合理,表明作者比较好的掌握了相关专业知识,设计的产品具有一定的使用和参考价值。该生认真完成了毕业论文任务书所规定的内容,行文流畅,论文撰写符合规范,答辩时能正确地回答问题。

经答辩小组讨论,答辩成绩定为良好。

7、赵霞

指导教师评语

赵霞同学的论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站设计》,较好地完成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站设计,完成了总体方案设计及留言板模块和新闻管理功能模块的结构设计与编程。本设计由两位同学合作完成,赵霞同学负责新闻管理功能模块的设计,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该生除全部阅读指导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文献外,还能阅读一些自选资料,并提出较合理的开题报告实施方案,按要求按时完成外文翻译,译文质量较好。论文撰写规范,符合学位论文答辩要求。

同意该同学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评阅教师评语

赵霞同学的论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站设计》选题具有实际意义,较好地完成了新闻管理功能模块的设计,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网站设计合理、科学,表明作者比较好的掌握了相关专业知识。毕业论文撰写符合规范要求,论文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

同意该生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小组通过对赵霞同学的论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站设计》的审核,认为该论文选题具有研究价值,较好地完成了新闻管理功能模块的设计,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设计合理、科学。该生认真完成了毕业论文任务书所规定的内容论文撰写符合规范,答辩时能正确地回答问题。

经答辩小组讨论,答辩成绩定为良好。

8、周星

指导教师评语

周星同学的论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站设计》,较好地完成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站设计,完成了总体方案设计及留言板模块和新闻管理功能模块的结构设计与编程。本设计由两位同学合作完成,周星同学负责网站页面的设计和留言板系统的设计。该生除全部阅读指导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文献外,还能阅读一些自选资料,并提出较合理的开题报告实施方案,按要求按时完成外文翻译,译文质量较好。论文撰写规范,符合学位论文答辩要求。

同意该同学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评阅教师评语

周星同学的论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站设计》选题具有实际意义,较好地完成了新闻管理功能模块的设计,其开发主要包括网站页面的设计和留言板系统的设计。网站设计合理、科学,表明作者比较好的掌握了相关专业知识。毕业论文撰写符合规范要求,论文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

同意该生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小组通过对周星同学的论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站设计》的审核,认为该论文选题具有研究价值,较好地完成了网站页面的设计和留言板系统的设计,设计合理、科学。该生认真完成了毕业论文任务书所规定的内容论文撰写符合规范,答辩时能正确地回答问题。

经答辩小组讨论,答辩成绩定为良好。

9、蔡凌云

指导教师评语

蔡凌云同学的论文《数字调频发射机的设计》,较好地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地研究任务。论文主要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SP)和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实现了数字调频发射机的设计。本设计由两位同学完成,该生主要负责数字调频发射机的数字调频调制模块部分的设计。外语资料翻译尚可,论文格式基本规范,论述基本准确,达到了预期的要求,符合学士学位论文答辩的要求。

同意该同学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评阅教师评语

蔡凌云同学的论文《数字调频发射机的设计》,较好地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地研究任务。论文主要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SP)和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实现了数字调频发射机的设计。本设计由两位同学完成,该生主要负责数字调频发射机的数字调频调制模块部分的设计,设计基本合理。毕业论文撰写基本符合规范要求,论文基本上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同意该生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小组通过对蔡凌云同学的论文《数字调频发射机的设计》的审核,认为该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数字调频发射机的数字调频调制模块部分的设计基本合理。作者具有一定的阅读参考资料的能力,基本完成了毕业论文任务书所规定的内容,答辩时能较比较正确地回答问题。

经答辩小组讨论,答辩成绩定为中等。

10、张佳富

指导教师评语

张佳富同学的论文《高频功率放大器及其设计》,基本地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地研究任务。论文对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发展以及应用做了介绍,设计了基本合理的高频功率放大器电路。外语资料翻译尚可,论文格式基本规范,论述基本准确,基本达到了预期的要求,符合学士学位论文答辩的要求。

同意该同学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评阅教师评语

张佳富同学的论文《高频功率放大器及其设计》,基本地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地研究任务。论文对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发展以及应用做了介绍,设计了基本合理的高频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基本合理。毕业论文撰写基本符合规范要求,论文基本上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同意该生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小组通过对佳富同学的论文《高频功率放大器及其设计》的审核,认为该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高频功率放大器电路的设计基本合理。作者具有一定的阅读参考资料的能力,基本完成了毕业论文任务书所规定的内容,答辩时能较比较正确地回答问题。

经答辩小组讨论,答辩成绩定为中等。

11、李薇

指导教师评语

李薇同学的论文《数字调频发射机的设计》,较好地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地研究任务。论文主要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SP)和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实现了数字调频发射机的设计。本设计由两位同学完成,该生主要负责系统在DSP方面的设计。外语资料翻译尚可,论文格式基本规范,论述基本准确,达到了预期的要求,符合学士学位论文答辩的要求。

同意该同学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评阅教师评语

李薇同学的论文《数字调频发射机的设计》,较好地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地研究任务。论文主要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SP)和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实现了数字调频发射机的设计。本设计由两位同学完成,该生主要负责系统在DSP方面的设计,设计基本合理。毕业论文撰写基本符合规范要求,论文基本上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同意该生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小组通过对李薇同学的论文《数字调频发射机的设计》的审核,认为该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系统在DSP方面的设计基本合理。作者具有一定的阅读参考资料的能力,基本完成了毕业论文任务书所规定的内容,答辩时能较比较正确地回答问题。

经答辩小组讨论,答辩成绩定为中等。

12、宋治桦

指导教师评语

宋治桦同学的论文《射频功率放大器》,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地设计任务。论文通过图例和对比进行分析,阐述了射频功放的基本理论;在研究了射频功放的工作状态、负载和调谐等外部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射频功率放大器。外语资料翻译尚可,论文格式基本规范,论述基本准确,达到了预期的要求,符合学士学位论文答辩的要求。

同意该同学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评阅教师评语

宋治桦同学的论文《射频功率放大器》选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基本上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在研究了射频功放的工作状态、负载和调谐等外部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基本合理。毕业论文撰写符合规范要求,论文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

同意该生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小组通过对宋治桦同学的论文《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审核,认为该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作者具有一定的阅读参考资料的能力,认为完成了毕业论文任务书所规定的内容,答辩时能较比较正确地回答问题。

经答辩小组讨论,答辩成绩定为中等。

13、邹元杰

指导教师评语

邹元杰同学的论文《基于单片机STCCLED点阵显示》,很好地完成任务书规定的设计任务。系统以STCC单片机为主控芯片,利用温度测量,实时时钟芯片和数据存储技术并配合软件,实现了温度的测量、时间、数据掉电不丢失等功能,最终很好地完成了规定任务。该生对研究的问题能较深刻分析,反映出作者很好地掌握了有关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实际动手能力强,论文撰写规范,符合学位论文答辩要求。

同意该同学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评阅教师评语

邹元杰同学的论文《基于单片机STCCLED点阵显示》,选题具有实际意义,完成了规定的任务。系统以STCC单片机为主控芯片,利用温度测量,实时时钟芯片和数据存储技术并配合软件,实现了温度的测量、时间、数据掉电不丢失等功能,最终很好地完成了规定任务。毕业论文撰写符合规范要求,论文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

同意该生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评语

第7篇

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的中心内容,教学档案是衡量大学的教学质量,学历、学位所管理的重要性。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载体,大学教育教学管理,发扬不起眼的角色。教学材料文件管理,总结报告,通知等文件从归档文件形式归档次年形成多年的时间,本科毕业论文(毕业)手册,比赛获奖证书,成绩单毕业年度学期存档。毕业生论文答辩的材料和答辩人在一年后接受全面和完整的归档文件;学科和实验室建设,招生,学籍管理,教学和实践的学生工作,教学和科研。教科书,教学实践和实验,毕业生论文,论文和其他文件和材料,在第二年形成的时间,根据归档时间安排。全面贯彻学校办学目标定位中的地方性、特色性、应用性的基本内涵,厘清办学特色档案资料的采集范围、采集途径及方法;基于中国高等院校的地理布局,新建本科院校大多处于中国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边缘地理位置,学校立业的根本是服务地方区域社会的发展,办学的基本理路都是沿着特色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我校教学档案实行校、院系两级管理:凡是在本校教学工作中形成的、对学校工作有永久或长期保存价值的教学档案,一律移交档案室保存,各院系在教学工作中形成的、仅对各院系工作有保存价值或不需长久保存的教学档案,由各院系负责收集、整理、保存并组织申报。学校教学文件反映学校主要职能的基本历史特点的形成和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学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研究价值的若干文件和材料。包括学术工作,学校管理,教育的改革和其他方面的工作和教师培训材料。确定教学档案的价值因素,一所学校的教学文件材料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条件,包括其内容,来源,形式,形成时间,完整性,可靠性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教学文件,教学业务部门的管理,教学理论,教育和研究活动等方面构成保管文件材料,这是一种间接的教学活动的原始记录,包括教师的教学价值结果的分析,分析的论文,研究项目,教案反思,在教学理论以及其他活动间接声像档案,如教学实践视频等,这些图像表达,并辅以简短的文字澄清历史纪录,纪录片,直观,典型的特点,学校档案馆协助完成,任务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教育活动,知识和信息的方式,因为他们是存储,详细,真实地反映了大学的教学历史图片,审查后,传送的文件,如教师教学教案,实验报告,研究论文,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等,可以快速了解高等教育教学情境的基本使命,而且还作为一种教学管理评估的基础上基本参考。

关于组织申报,申报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科学分类,教学档案应进行科学的分类立卷,以便日后的管理利用。院系教学档案采用“保管期限—学年度—问题”的方法分类比较科学,保管期限依据归档材料的价值以及它所承载的历史使命而确定,一般分为“永久”、“长期”或明确规定保存多少年;“学年度”是指立卷档案材料的形成时间,由于学校多采用“学年度”计时,因此院系教学档案的形成时间以“学年度”计比较适宜;“问题”即档案材料所涉及的内容,属于同一个问题(或内容)的材料应归在一起,院系教学档案按“问题”可分为教育教学、学籍管理、师资建设三大类,立卷时须对这些大类进行细化,这样才有利于日后的查寻利用。2、装订和编印页码:近年来档案立卷方面有一重大改革,就是由过去的“立卷级”装订改为“文件级”装订。对拟归档的文件材料进行分类后,要对每“件”文件材料进行装订;一“件”文件(材料)可由单页构成,但更多的是由多页构成,比如课表一般只有一页,它就是单页文件,而学生成绩登记表、教学计划、总结等就由多页构成。一个文件(材料)只要由两页或两页以上页数构成的都需要装订,装订有多种用品及方法可根据实际选择,文件页数较少,一个文件在5页以下时可用胶粘法,把胶水涂在材料左上角宽1cm长4cm左右处,使其粘贴固定;文件页数较多比较厚时可在文件左侧用“三孔一线”的方法装订固定。避免丢失,便于查对,还应给装订好的每件文件(即单件档案材料)编印页码,页码应编在每页左上角或背面的右上角。经过装订和编印页码两道程序,就构成了一件件的单件档案材料。3、装盒并制作目录:档案改革后,“盒”代替了原来的“卷”,单件的档案整理完成后,即可按照“保管期限—学年度——问题”的分类装盒,装盒时还要给每件档案编上“件号”,按照件号顺序依次装盒,“归卷文件目录” 制作是一项常规性工作,这里无须赘述,但“归卷文件目录”是否放置档案盒中,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国家档案局颁布的《档案文件整理规划》中并没有明确要求。笔者认为,在档案盒中放置一份“归卷文件目录”是必要的,尽管档案改革的数字化趋势已越来越明显,档案的条目应全部录入档案软件数据库,通过计算机检索可直接找到文件准确位置,但目前档案数字化管理水平毕竟还不高,尤其是对院系教学档案室而言,数字化管理甚至还没有起步,纸质目录仍是我们今天查找利用档案资料的主要方式,所以在档案盒内放置一份“归档文件目录”那是必须的。

学校每年五月底前,院系教学秘书及相关人员将整理好的档案,向学校档案室移交。移交归档时要认真填写移交目录,交接双方核对无误后履行签字手续,移交目录随档案保存。要积极发挥院系档案在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中的凭证作用和查考作用,编制检索目录,为利用者查阅提供方便。对不宜公开的档案,要注意保密。借用档案应办理登记手续,严防丢失和损坏。

新建本科院校组建一套完整的教育教学特色档案,是和学院的办学目标定位完全一致的,它对于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合格院校的水平评估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植根于特定区域背景中的地方类高等院校,是以特色为自己赢得生存空间的,特色档案就是保障院校特色的有力证据,它的建立对于彰显学院特色、打造学校品牌具有直接的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时霞.对档案鉴定的认识[J].办公室业务,2006,(6).

[2]刘尽.档案工作指南[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第8篇

1改革指导教师考核制度

将指导教师的考核情况与研究生导师资格、职称评定、荣誉授予等挂钩,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对部分责任心不强、指导不佳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对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考核结果直接与工作量挂钩。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措施:

1.1成立院、校两级毕业设计督导组

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有必要成立院、校两级毕业设计督导组。院毕业设计督导组要服从校毕业设计督导组的统一安排,并作为年底考核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促使各院对教学、科研并重。院毕业设计督导组不定期地对论文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环节进行检查监督,详细记录并及时反馈指导教师的工作情况,督促指导教师做好工作。如果有条件的话,派专人全程跟踪某个学生的毕业设计,实时发现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学院和学校,并及时完善更正,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

1.2建立指导教师诚信库

诚信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对高校教师设立指导教师诚信库,不仅实现了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自我约束,也是高等学府为社会输出优秀毕业生的前提。校院两级毕业设计督导组随机抽查本科生往年的毕业设计,并聘请外单位专家对毕业设计进行盲评,评阅结果设置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以考核指导教师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态度,连续两年评阅结果为中及以下的指导教师给予黄牌警告,第三年仍为中及以下评阅结果的指导教师,将出现不良记录,纳入个人诚信库中,并相应取消研究生指导教师、加职称评定及各种荣誉的资格。另外,让本毕业生为指导教师进行打分,客观评价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为了保证公平性和合理性,以三年内各位本科毕业生的打分的算术平均值为依据,满分100分,低于70分的指导教师同样出现不良记录,纳入个人诚信库中,并相应取消研究生指导教师、加职称评审及各种荣誉的资格。从而有效地提升指导教师的重视程度和指导力度。

2建立合理奖惩制度

建立奖惩制度方面,通过适当、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调动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保证毕业设计高质量的顺利进行。

2.1学生奖惩制度方面

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而毕业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独自承担科研项目的能力,为日后参加工作或深造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学生应密切结合大学生创新实验、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的创新理念开展各自的毕业设计。如果毕业设计开展的工作可在具有一定级别刊物上发表,学校可适当资助一定额度的版面费,充分调动本科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潜力。若论文内容创新性好,学生表现特别优秀,评为校级及以上优秀毕业论文,学院学校可考虑适当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积极性不高、表现较差和常以找工作和考研为借口的学生,则坚决不能纵容,一次答辩不通过者将进行二次答辩,如果二次答辩仍不通过者,将不予发放学位证书,使学生充分认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在毕业设计初期就有一定的紧迫感,而不是敷衍了事的完成。

2.2指导教师奖惩制度方面

指导教师作为学生的点拨、启迪以及培养学生的良好工作习惯、方法和自学能力的领路人,对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好坏至关重要。目前往往一名教师需要指导多名甚至十多名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导致学生毕业设计质量不高。因此,对那些密切结合大学生创新实验、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的创新理念为学生选题、悉心指导,并获得相应成果者(学术论文、发明专利、校级及以上毕业论文)给予研究生导师资格、职称评定、荣誉授予等倾斜,鼓励各位指导教师教学与科研并重。对于指导的学生毕业设计不通过者,将同样纳入个人诚信库中,并相应取消研究生指导教师、参加职称评定及各种荣誉的资格。从而提升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和重视程度。

3探索校-企合作本科毕业设计模式

石油工程是一门工程性强的专业,比较注重油气田现场应用。目前校内的本科毕业设计多以理论性课题为主,往往缺乏实践性。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借助其地理位置优越性,周边可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研究院所、中石油华北油田、大港油田和中海油天津分公司展开毕业设计的校-企合作模式。高校发挥人才和理论优势,企业发挥生产技术实践优势和经验,从而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双方共同制定本科毕业设计题目、实施方案,共同指导,严格按照毕业设计相关制度进行开题、检查、评阅和答辩。学生也可以到企业完成毕业设计,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工程观念,使学生充分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为今后的工作夯实了基础,也锻炼了为人处世的能力。同时校-企指导教师也可相互学习,学校指导教师可接触油田生产遇到的实际问题,避免了“闭门造车”的尴尬局面,提高自身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企业指导教师通过这一合作模式也提升了自身的理论知识,指导油田生产实际。由此可知,校-企合作本科毕业设计合作模式可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既解决了油田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地提高了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从而达到了石油工程专业的设计初衷。

4结论

第9篇

钱阳阳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2012级硕士生

摘要:研究生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其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高级人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重点要抓好考试与录取、培养、学位论文三个环节。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质量;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教学环节

一、考试与录取环节

1.初试。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主要是考核考生基础理论知识,

因此,专业课初试科目的设置应能基本覆盖本科生在学期间的基

础理论课程和未来研究生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需要的基础理论

知识;在试卷命题时,要注意基础题、综合题和提高题的比例,

要有适当的难度、效度和区分度,要有一定的标准差,使考试成

绩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能体现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使

知识水平高的考生能够脱颖而出。

2.复试。初试虽然考察了考生的知识水平,但对研究生而言,

科研等综合能力的要求更高。因此,需要通过复试环节把住综合

能力关。复试一般包括面试和笔试,其中面试主要考察考生对报

考专业整体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水平,因为有时也不乏有的考生在

硕士学习期间主要精力用在了专业课的学习上,通过面试可以考

察学生对本专业基本知识的理解、专业前沿知识的了解、科研意

识和能力、外语水平、理想和抱负、本科所学的专业和成绩、科

研水平和成果等整体能力水平。笔试主要考察考生对报考专业方

向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因此试题的命题应更加具体,应体现报

考专业知识的理论深度,能体现本专业的前沿问题和难点问题,

为后面的录取提供依据。

3.录取。录取工作是决定考生是否录取的最后一关,这是一

个政策性强,既涉及考生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整个研究生录取质

量的重要问题。因此,一要严格按照学校规章制度择优录取,二

要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将真正的优秀考生录取为研究生。

二、培养环节

1.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研究生教育是培养未来具有创新意

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级科研人员,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突出特色,

既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宽广的知识

面,更要突出专业课程的深度。因此,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在调查

研究的基础之上,聘请相关教授、企事业科研人员以及管理人员

共同制定,以满足社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为目的。课程设置是建

立在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的,课程的设置应遵循内容新颖、结构有

序、学分适宜、学时合理、进度井然的原则,同时应加大选修课

程的开设,满足研究生教学的需求。

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知识传递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要注重讲授与思考讨论相结合,注重与启式教学,根据

不同的专业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3.阅读与思考。广泛地阅读大量学科领域的学术专著,有利

于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前沿理论,对这些理论进行深入的思

考,可以有效地理解新的理论,并引发新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

新观点、新技术的萌芽。

4.讨论。研究生之间针对某一问题的讨论是激发创新思维的

有效途径,由教师根据某一问题提出讨论的思路,根据这一问题,

学生们可以查阅资料,进行激烈的讨论,可以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5.实践。实践教学是研究生的重要环节,它既包括课程实践

训练,也包括和导师进行的科研实践。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印

证所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科研能力的提升,对于创

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学位论文环节

1.论文选题是基础。论文选题是做好学位论文的基础,研究

生学位论文题目要尽可能选择本学科前沿,或者是对于社会有现

实意义的题目。在选题过程中,导师要站在学科的前沿,清楚地

认识到学科的发展方向,引导和鼓励研究生钻研新技术,采用先

进手段,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并加以吸收、转化,进行

方法上的创新。题目确定后,研究生要完成选题报告,通过由学

院学位分委员会组织的论文选题报告答辩后,方能进行后面的工

作。

2.过程控制是核心。研究生学期论文写作过程就是创新活动

过程,导师的中间控制环节尤为重要,导师主要控制论文的进度、

方向、时间以及论文水平等问题,对于创新内容的研究应予以重

点关注,出现偏差应及时予以纠正。

3.定稿审定是关键。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如何,导师最终的

审定是关键。导师要从本专业出发,综合考虑论文的方向、质

量是否符合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如果没有达到要求,必须

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修改的内容以及达到的程度,直至符合

要求。

4.专家评阅是条件。为了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水平,在答

辩之前必须经过专家评阅。专家评阅环节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

作:一是建立科学的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在此基础

上设计评价表,既能体现评价的准确性又要有利于分析统计。二

是采用论文盲审制,由研究生主管部门统一负责组织评审,以确

保评审结论的真实性。三是专家要对论文的创新点进行评析,给

出结论。只有通过评审的论文,才能进行论文答辩,否则,不能

进行论文答辩。

5.答辩意见是根据。答辩委员会成员需要完成三个任务:一

是审阅论文水平与质量,包括论文题目内容与所学专业的相关

性,论文水平是否达到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可能给出的成绩档

次等;二是倾听研究生的答辩陈述,聆听研究生对整个论文重点

内容的讲解,分析学生对整个论文的理解、主要观点,思考论文

中不完善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整理准备提出的问题;三是提出问

题并请学生回答;四是根据上述进展,讨论答辩意见,给出最终

成绩,得出是否同意授予学位的意见。

6.学位审定是保障。学位授予委员会对博士学位论文的审定

是学位授予工作的最后一环,也是学位授予的重要保障。学位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