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09:35
导语:在在校大学生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大学生受灾消费心理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地震还波及与之邻近的甘肃、陕西等地,灾情非常严重,给当地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损失。作为高校教师,则须第一时间了解家庭受灾的大学生的身心变化,以便有针对性的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受灾学生更好地应对灾后各阶段的生活,逐渐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
对于家庭受灾的学生,经济支持问题是一个重要且紧迫的问题,地处四川省的乐山师范学院,学生大多来自本省,很多学生家庭都受到地震灾害不同程度的影响,仅仅靠师生捐助和国家资助,还不能在短时间内帮助所有的学生解决问题。为此,本研究对受灾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以期了解震后受灾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倾向,从而能够针对不同的消费倾向,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并进一步为其提供适时、适当的帮助。
一、研究方法
1.被试。选取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四个院系的部分受灾学生。
2.实施。因为本调查不适合教师亲自进行,也不适合采用正规问卷形式,故采用学生之间调查暗访的方法,安排4名普通学生志愿者在宿舍或其他课余场合进行隐藏身份的聊天式开放访谈,让学生志愿者将每次访谈内容做事后记录。然后由教师汇总资料进行分析。
二、结果
经过一个半月的资料收集,以及最后的资料汇总分析,发现受灾学生的消费心理状况有四个主要的倾向。
1.“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依赖心理。具有依赖心理倾向的学生,其代表性的消费心理观念有,“车到山前必有路,要享受今天,要相信政府和学校会帮助我们的”,这些学生在消费行为方面,也表现得比平时随意,有个别甚至大手大脚,因而导致到处欠债的窘境。
2.“花一块钱想半天”的无助心理。具有无助心理倾向的学生,其代表性的消费心理观念有“家里的房子都垮了,父母生活都难了,以后不知怎么生活,不能乱花一分一角”,这些学生在消费行为方面,表现得比平时拘谨一些,有的学生平日在学校的打饭都要算着账,挑最便宜的时令蔬菜,而不是平时那样,打自己比较想吃的饭菜。还有个别学生“两天吃三次泡菜”,走向了另一个消费的极端,连基本的营养和身体健康都不能保障,更不要说投入正常的学习生活。
3.“网络世界才安全”的逃避心理。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的消费行为表现为沉迷上网,其观念主要有“你想那么多也没用,我什么都不想,网络世界让我忘了自己,觉得有安全感”。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具有逃避现实世界的倾向,把很多时间与精力花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有些女同学还领养了虚拟的宠物。一些以前就有虚拟家园或者虚拟宠物的学生,则在这一时期对虚拟世界给以特别的关注和热情。这就使得他们把本来就比较紧张有限的经济来源中的一部分用在了虚拟世界里,这样做一方面让其心理得到暂时的解脱和释放,另一方面也加重了日后的经济负担,增加了今后日常消费困难的可能性。转4.“你说我怎样帮自己”的沟通心理。在调查中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自助和寻求他人理解支持与帮助的行为,其代表性的观念有“天助自助之人”,“你说我应当怎样帮爸爸妈妈,应当怎样帮自己”,这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绪比较稳定,应对生活的态度也是积极面对,经常和同学交谈、沟通,主动找到辅导员、任课教师或相关领导寻求帮助,同时积极申请各种资助、贷款、奖学金等,其灾后消费心理较灾前没有明显变化,生活则比灾前忙碌充实。面对现实,积极沟通,消费心理乐观稳定,是这部分学生的共同特征,这种积极的心态令教师感到放心和欣慰,也为逐渐投到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讨论
通过一个半月的调查分析,发现震后受灾学生的消费心理状况有依赖、无助、逃避、沟通四个主要的倾向。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能够面对现实,积极沟通,消费心理乐观稳定,也有不少学生出现了极端或偏差消费心理。有的学生同时表现出的2种以上的消费心理,有的学生消费心理具有不稳定性,受他人影响很大。调查结果一方面反映了现震后受灾学生的消费心理状况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高校教师和社会工作者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纠偏;另一方面震后受灾学生的消费心理状况存在综合性和不稳定性,也为教师的帮助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正是这种不稳定性,使帮助其转变思想观念相对更容易进行。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偏差心理的存在,也有其积极的意义,“大手大脚”、“谨小慎微”甚至“上网逃避”,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暂时摆脱心灵的创伤,生活在一个相对自我中心和安全的心理环境中。暂时的消费心理偏差就像偶尔的“心灵的发烧”,发烧是我们应对体内细菌的自我保护措施,但是不能让病症一直持续下去,否则就会伤到身体。对于震后受灾学生的消费心理出现的偏差,则应及时了解和把握第一手信息,从而应针对不同的偏差消费心理倾向,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帮助更多的学生真正走出阴影,过上健康、愉快的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金磊:加强我国城乡综合减灾规划设计的建议——写在汶川“5·12”大地震后的科学思考[J].安全,2008,6:1~3
关键词:学生学习兴趣;农村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242-01
前不久,笔者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服务中心教育发展事业部组织的“专家+基地”洋思研修班。我反思:新课程改革虽然已推行了多年,但新课程理念在许多农村学校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在大多数学校,教师负责照本宣科地教,学生依旧消极被动地学。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干扰了一部分优等生,“造就”了一大批问题生。到头来,产生“三死”现象(即教师讲得累死,学生学得困死,成绩少得可怜死)。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打造农村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必经之路。
一、为什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曾根据自己的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寓教于乐”的教法,培养出了曾参、仲由等著名的七十二弟子,他的教育思想在中国的教育史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这就是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
发明大王爱迪生开始并不出类拔萃,正因为他对各种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所以才坚持不懈的探索,成为世界巨人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挖掘出学生的的潜能,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二、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行。”这就要求教师进课堂时必须精神饱满,给学生留下阳光的印象。有一个成语叫"屋及乌”,意思是喜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与这个人有关的人或物。同样一个道理,教师要让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首先就得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你、爱你。很难想象,一个学生不喜欢、爱甚至是讨厌的老师能让学生对他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那是不可能的。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字好,口才好,学识渊博,风趣幽默,都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并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情感的冲动,油然而生对老师的敬佩与仰慕,产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农村学校尽管经济“萧条”,但通过普九和两基迎“国检”验收,基本上拥有图书室、多媒体教室、电子报版等教学设施设备,我们要充分、合理、有效利用这些资源,让其最大限度内发挥作用。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大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1)通过编排课本剧,创设情景,营造氛围。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如《雷电颂》、《变色龙》、《核舟记》、《狼》等都可以在教学时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让学生揣摩和表演各角色心理、语言及表现。在表演中制造气氛,感染的同学,加深了对课文故事情节的把握、对人类聪明智慧的理解。
(2)通过绘制简笔画,创设情景氛围。把抽象的语言具体化,从而让学生产生举目可见、触手可得之感到,创设情境。
(3)有效使用课件,创设情境氛围。课件具有直观性,利用课件创设情景,能给学生的学带来生机,给教师的教带来活力。课件的优势就在于它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语文教学中的讲解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师没有必要每次都作系统的讲解,可以用课件寓讲于“画”,寓讲于“演”,寓讲于“思”……使教与学融为一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地。
3.利用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兴趣。科学分组,合理搭配,组织开展竞赛性的课堂活动。要积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使活动具有较强的刺激性、挑战性和趣味性,以便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成语医院”活动:成语是语文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是约定俗成、不允许随意更改的,但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为了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就在成语上面利用谐音同义“别出心裁”生造词语,如“‘骑’乐无穷”,“有‘杯’无患”,……另外,“PK”、“纠结”、“蒜你狠”等网络热词也频频出现,这就得要求学生时时留心现实生活中的语文信息,搜罗汉字的误用现象,并开展评比展览,让学生踊跃参加。其他如“故事演讲赛”、“诗歌朗诵擂台赛”等活动也颇受学生的欢迎。
关键词:高校校外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 P3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c)-0196-01
高校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学生在完成全部专业课程学习之后,结合毕业实习,进行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是高校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对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专业技术素质与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扩招后,毕业学生数量剧增,高校专业教师指导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压力增大,指导学生人数和工作量成倍增加,而高校自身教育教学资源的发展,远远满足不了扩招后对学生培养的需求,如专业教师数量与水平、教师科研项目数量与经费、科研仪器设备数量与质量、专业实验室数量与面积,等等,很难满足对学生培养的需求,导致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呈下降趋势。因此,高校充分利用校外教育教学资源,将部分学生送出校外,在校外企事业科研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可以缓解高校教育资源的不足,大幅度提高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为此,武汉工程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和生物工程专业,近10年来,进行了充分利用校外教育教学资源,提高生物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关工作,另文报道。为了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为高校人才培养服务,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充分认识大学生校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现将高校利用校外教育教学资源,开展校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价值与意义作如下探讨,以期为高校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供参考。
1 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时代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要创新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要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因此,高等学校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时代的要求。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开展校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与校外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联合指导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之一,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教育重要的实践意义。
2 开展校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可以弥补校内教育资源的不足,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高校扩招后,由于高校在师资、场地、资金、固定资产、设备、图书等诸多方面的教育资源的限制,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呈下降趋势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我国高校之间教育资源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有较大的差异,但是,任何一所高校仅仅依靠自身校内教育资源,是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合格人才的。高校校内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而校外的社会资源是无限的。因此,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两种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服务。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可以弥补校内教育资源的不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除了大部分学生在校内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外,将部分学生送出校外,在校外企事业科研单位,进行联合,培养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一方面,可以减少校内专业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人数,降低工作压力,提高校内毕业论文质量;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结合校外单位科研、生产和应用的实际选题,真题真做,研究工作条件、环境和经费有充分保障,研究结果对所在单位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校外单位满意,达到了互利双赢的效果,这样,可以显著提高校外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
3 开展校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可以大幅度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论文选题和研究,要结合校外单位的科学研究实际、工程技术开发实际、产品研发与应用实际,研究目标是解决企事业科研单位的科研与生产实际问题,从研究选题、资料查阅、实验设计、科研实验、数据处理分析、论文写作等,学生都要在校外亲自体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通过这种方式的锻炼,可以大幅度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素质和水平。
关键词: 毕业论文 选题 方案设计 实验操作 论文撰写
1.引言
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是现代高等教育的目的。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实践性环节,是大学生接触、参与科学研究的开端,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如何在毕业论文环节进行启发式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毕业论文环节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有利于毕业生进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之后,迅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大学生的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2.恰当选题
毕业论文须符合本科生的培养目标[1]。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学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从国家发展和个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毕业论文课题的选定,必须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紧密结合在一起[1]。
毕业论文的选题较广泛,要注重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为实践服务。因此,在毕业论文选题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要选好毕业论文的题目,注意把握“适度”的原则,即选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做到量力而行,避免因为初期选题的过高、过新,导致论文中途写不下去的被动局面。要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论文题目。例如,学习基础和能力较好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选择实际应用价值较强的题目;而对基础知识掌握及实践操作不足的学生,可以选择具有验证性的论文题目。这样的操作可以保证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积极完成毕业论文,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在课题选定的过程中,要注意选题的实用价值,使学生将本科学习期间的获得的理论知识得到实际的运用。毕业论文选题的科学性、创新性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关键[2]。因此,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要根据专业发展的特点,符合学科的发展方向,同时结合学生自身的能力和基础,针对学生毕业后将要承担的工作任务,尽可能地选择与实际生产和工程实践关系较密切的课题。
3.设计科学的实验方案
在毕业论文选题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提高毕业论文期间的效率。在这样的作用下,学生的积极性与工作能力会得到极大提高,是探索人才培养多样化的有效途径。
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时,向学生传授该课题的相关研究现状及最新发展动态,指导学生积极查阅文献,传授给学生查阅文献的方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研究课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从仪器的选用、操作到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在操作过程中带领学生养成严谨的科研态度,并培养学生勇于钻研的科研精神。通过实验过程,使学生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验,使学生真正将课堂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操作,学以致用,为将来从事独立的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4.强化实验操作能力培养
长期以来,高校中的实验通常被认为是教学的辅助环节,是为了加深和帮助理解课堂的教学内容[3]。在此种思想的指导下,学生对于实验的认识一直停留在老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阶段,认为实验都是老师讲明实验原理,准备实验仪器和药品,讲解实验步骤,配置实验药品,详细说明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学生只需要按照要求操作,并不需要查资料、动脑筋。
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实验操作中,首先要引导学生确立一切依靠自己的思想。教师由传统的讲解一切转变为辅导,学生由被动接收转变为实践、探索。启发学生在实验开始之前学会查阅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资料,了解课题相关的实验的操作;在实验中积极动手,勤于动脑,及时发现问题并迎难而上,利用平时理论学习的基础及查阅的资料,解决问题;实验后对整个实验操作过程及结果进行系统分析,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独自对于实验总结和分析,是逻辑上升理论知识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也为后期毕业论文的科学表达奠定基础。
5.提高论文撰写水平
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辨别实验过程数据的真伪与优劣,使学生真正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提高分析和表达能力。将实验操作过程中获得的数据,结合文献查阅过程中的研究背景、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结果及讨论等内容,整合到论文中,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
指导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积极查阅文献资料,并对课题相关的资料进行全面浏览。指导学生勤于思考,在论文中表现自己的新见解、新观点。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应加强对毕业论文过程每个环节的管理,合理安排毕业论文进度。指导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进度,指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论文撰写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督促学生按照毕业论文计划按时完成各项工作。
6.结语
毕业论文是学生走出校门,踏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个学习环节,而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是一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4],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通过毕业论文,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加强教师的指导,采用合适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通过选择合理的毕业论文题目,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撰写优秀的毕业论文的同时,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奇贺.加强毕业设计阶段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34-35.
[2]蔡照胜.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中的几点体会[J].高教论坛,2011,4:49-51.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影响因素
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狭义地讲是指在作出职业决策后,对决策的实施能力。广义地讲是指个人顺利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所必备的心理特征。具体地说是个人依据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客观条件,结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确定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拟定实现目标的工作、教育、培训计划和行动方案,并赋予确定时间期限的能力。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业兴趣、职业倦怠、职业价值观、职业成熟度、职业自我效能、职业决策等方面,它们主要是对理论方面的探讨或者是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研究还非常少见。而已有研究证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就业力甚至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如Gould研究发现最成功的职业生涯个体报告了更广泛的职业生涯规划。Orpen研究也发现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成功的职业生涯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因此,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研究便呼之欲出。本研究旨在探讨年级、是否学生干部、专业等因素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影响,期望能够补充有关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研究资料,并对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力,提供理论支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工具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问卷》包括5个因子,其中确定目标的能力、认识自我的能力各6个项目,认识环境的能力和制定计划的能力各有5个项目,反馈修正的能力4个项目,共26个项目。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42,效标效度为0.81,对量表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对数据的拟合较好,因此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2统计方法
因要探讨不同年级、是否学生干部、不同专业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上的差异,故运用SPSS11.5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
2 研究结果
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总体上差异显著(P
而通过方差分析LSD法和S-N-K法的多重比较结果,可以更具体地看到:在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上,大一、大二与大三、大四之间差异显著,大三、大四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总体上要好于大一、大二的,而其它年级相互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具体能力因子中,在确定目标的能力因子和认识环境的能力因子上,大三、大四学生与大一、大二学生之间差异显著,大三、大四学生确定目标的能力和认识环境的能力要好于其他年级的学生,而其它年级相互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在校大学生是否学生干部在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总体上差异不显著(P>0.05),具体各能力因子中,认识环境的能力差异显著(P
不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总体上差异显著(P
3 分析与讨论
3.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年级差异
Crites曾研究10到12岁的学童,指出职业语言行为与年龄、年级间呈现直线关系,且与年级的相关高于年龄。苏萍研究中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李文仰研究高职学生职业成熟度,均认为职业生涯成熟度随年级增加而增加。Achebe以尼日利亚学生为对象探讨其职业生涯发展、Lokan研究加拿大中学生的职业生涯成熟度,均认为随年级增加而增加。苏钰婷研究发现不同年级的青少年在生涯感受、生涯探索、生涯计划与生涯行动上有显著差异。但也有学者持不同看法,认为不同年级的青少年职业生涯发展无显著差异。Bakar和McCracken研究职业类学生、Hartung研究高一与高二生均指出不同年级的青少年生涯发展无显著差异。综观以上研究,年级与职业生涯发展的相关并无一致结果,但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而言,似乎职业生涯发展有随年级增加而增加的趋势。那具体到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趋势呢?
本研究发现,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在总体上差异显著,具体看来,大三、大四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总体上要好于大一、大二的。具体各能力因子中,确定目标的能力差异十分显著、认识环境的能力差异显著,大三、大四学生确定目标的能力和认识环境的能力要好于其他年级的学生。
这或许是因为大一、大二阶段各种专业课程和实践活动还未开始或刚展开,而随着年级的升高,到了高年级大三、大四阶段,伴随各种专业课程学习的深入和实践活动的锻炼,大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大学培养的效果逐步展现出来。而随着毕业的临近,“何去何从”成了大三、特别是大四学生必须考虑的问题,将来上研究生还是工作,考哪个学校哪个专业的研究生,去哪个地区哪个部门工作,如何一步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等现实问题提上了日程,各种问题和选择迫使其要不断地进行职业探索、职业定位和抉择。这个过程中,相应的认识环境的能力和确定目标的能力便不断地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对于多数大学生来说,要到四年级才正式开始找工作,但对于广大的三年级学生来说,为了考研或工作他们也已经开始考虑、探索、谋划、准备了。因而大三和大四的学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也是可以理解的。
3.2大学生是否学生干部在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上的差异
当学生干部,可以有机会参与、组织许多校园的集体活动等,从而能够锻炼各种能力,如领导、组织、协调及人际交往的能力等等,如有学者调查发现,学生干部的人际交往能力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按照这个逻辑推论起来,学生干部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也应该更高一些。但是我们的研究并不支持这种推论。本研究发现,在校大学生是否学生干部在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具体各能力因子中,除了认识环境的能力差异显著之外,其余能力均没有显著差异。
这可能是因为我们所调查的学生干部不仅仅是班长、团支部书记等重要职位,相对来说,范围比较广。这种范围的扩大湮没了一些重要的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方面的差异。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大学中,大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不仅限于校内,校外也有很多,学生不担任学生干部并不等于校外锻炼相应能力的实践机会就少,因此才出现以上结果。但学生干部作为连接学校、老师和普通学生的桥梁,有着更多了解学校、了解社会的机会,或许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了其认识环境的能力。
3.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专业差异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总体上差异是显著的,理工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要好于文科类大学生。具体各能力因子中,制定计划的能力差异非常显著,理工类大学生得分明显高于文科类大学生;认识环境的能力差异显著,文科类大学生得分要高于理工类大学生。
理工科与文科专业的差异性,使得理工科学生普遍讲求思维的严谨性、系统性和计划性;而文科类学生普遍更重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一贯接受系统计划思维训练的理工类大学生制定计划的能力就明显高于文科类大学生。而在应对环境信息方面,相较于理工科学生,文科学生对社会人文知识更为关注,对环境的认知更显灵活性,掌握环境信息更加广泛,从而对环境的认识和把握能力就更强。当然这种差异性是更多源于性格本身还是更多出于不同的专业训练,值得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具有显著的年级差异和专业差异,而在是否学生干部上没有显著差异。
(2)其中在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各因子中,确定目标的能力和认识环境的能力年级差异显著;制定计划的能力和认识环境的能力专业差异显著;认识环境的能力在是否学生干部上差异显著。
参考文献:
[1]龙立荣,方俐洛,凌文辁.职业成熟度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2000,23(5):596.
[2]袭开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结构及现状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08.
[3] Gould, S. Characteristics of career planners in upwardly mobile occupation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79,(22):539-550.
[4]Orpen C. The 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 and individual career management on career succ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1994,15(1):27-38.
[5]袭开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结构及现状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08.
[6]Crites, J. O.Measurement of vocational maturity in adolescence:Attitude test of the vocational development inventory[J].Psychological Monographs,1965,79.
[7]苏萍.台北市中学生职业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台北:台湾师范大学辅导研究所论文,1984.
[8]李文仰.高职学生职业成熟度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高雄: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工教所硕士论文,1996.
[9]Achebe, C.. Assessing the vocational maturity of students in the east central state of Nigeria [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982,20(2):153-161.
[10]Lokan, J. J., Boss, M. W. Patsula, P J.. A study of vocational maturity during adolescence and locus of control[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982,(20):331-342.
[11]苏钰婷.在学青少年生涯发展之相关因素研究[D].台南:国立成功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2002.
[12]Bakar, A. R. McCracken, J. D.. Youth organization and supervised agricultural experience participation as predictors of the career maturity of agricultural education students [DB/OL].2006-4-3.
[13]Hartung,P,J.Achievingcareermaturity[DB/OL].2006-4-3.
论文致谢范文(一)
感谢肇庆学院四年来对我的辛苦培育,让我在大学这四年来学到很东西,特别感谢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感谢领导、老师们四年来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让我得以在这四年中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在此,我还要感谢在班里同学和朋友,感谢你们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我,给我支持和鼓励,感谢你们。
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xxx,在本系统开发中给予我悉心指导,从系统开发到结束中过程遇到很多困难都是他给我鼓励与指引,使我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将系统做完成,在此谨向x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谢谢!
论文致谢范文(二)
这次的毕业论文设计总结是在我的指导老师xxx老师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毕业设计选题到设计完成,x老师给予了我耐心指导与细心关怀,有了莫老师耐心指导与细心关怀我才不会在设计的过程中迷失方向,失去前进动力。x老师有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这些都是我所需要学习的,感谢x老师给予了我这样一个学习机会,谢谢!
感谢与我并肩作战的舍友与同学们,感谢关心我支持我的朋友们,感谢学校领导、老师们,感谢你们给予我的帮助与关怀;感谢肇庆学院,特别感谢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四年来为我提供的良好学习环境,谢谢!
论文致谢范文(三)
我的致谢:
这次毕业论文能够得以顺利完成,并非我一人之功劳,是所有指导过我的老师,帮助过我的同学和一直关心支持着我的家人对我的教诲、帮助和鼓励的结果。我要在这里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香平老师,没有您的悉心指导就没有这篇论文的顺利完成。
感谢班主任牛永斌老师,四年的生活相处不久,却从您身上学到了太多,必将终身受益。感谢所有教授过我课程的暨南大学的老师们,是你们诲人不倦才有了现在的我。
感谢我的父母,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今天,你们的支持与鼓励,永远是支撑我前进的最大动力。
关键词:新时期;高等院校;考风考纪
作者简介:李晓筝(1976-),女,河南淅川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人文艺术教育中心,讲师。(河南 郑州 450045)
中图分类号:G64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6-0035-02
由于受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再加上学生本人的学习自律性不够强,在国内,高等院校学生在考试中作弊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中国青年研究》曾经对892名在校大学生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有 82.74%的大学生曾有过作弊行为(包括夹带纸条、给别人传答案、替考、高科技舞弊等)。[1]另外,据一项对国内7所高校5000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近一成的大学生承认在考试中经常作弊,有59.5%的大学生承认偶尔作弊。[2]对于高等院校学生考试作弊的行为,每所大学都制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有些大学的处罚还相当严厉;然而,高等院校中的考试作弊行为却屡禁不止,某种程度上,已经发展成为高等院校学生考核中的一个顽疾。纵观世界排名前100名的著名大学,不难发现,他们除了具有文化底蕴深厚、学术大师云集、学生思想开放、科研成果卓著等共同的特点之外,严谨的治学态度、严肃的考风考纪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著名的顶级学府对在校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处罚就相当严厉:或者取消考试成绩;或者到社区参加劳动;或者取消学籍、驱除学校;最严重的处罚是判刑入狱。由此可见,没有严肃的考风考纪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学术学风,也就难以孕育出大量的优秀的栋梁之才;当然,毕业后的学生也难以被社会所认可,而学校想成为名校,老师想成为名师,也都将只是一句空话。所以,加强考风考纪建设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方针政策。无疑,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已经成为所有教育者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新时期高等院校究竟应该如何加强考风考纪建设呢?笔者从依法依规并严格执行、建立完善的大学生诚信档案、对现有的教材进行重新审核、改变单一的考试分数评定模式、严肃处理学术造假等五个方面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
一、依法依规并严格执行
笔者查阅了国内不少高等院校关于考风考纪的管理规定后发现,对于考试作弊的处罚,“取消学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是,学生是否有过作弊行为和是否受过处分,并不是国家学位条例实施办法规定的授予学位的条件。几年前浙江[3]、江西[4]等地出现的大学生状告学校以考试作弊为由拒绝颁发学位证书而胜诉的案例值得我们深思。无疑,这给学校的管理带来很大的被动。因此,高等院校管理部门在制订对学生的作弊行为进行处罚的有关规定时,一定要在国家法律、国家政策的范围之内来制订,而且必须以严谨的、严肃的态度来制订;同时,相关处罚规定一旦制定之后,就必须严格执行,执行过程中不能轻描淡写地处理,更不能有任何徇私行为。遗憾的是,在国内,考试作弊的行为往往因为教师甚至学校的原因不能得到应有的处罚,人情因素无疑是重要原因。而在英国,教师对考生作弊处罚起来铁面无私、毫不留情:如果考生作弊,监考老师一旦发现就有可能直接报警,因为考试作弊在当地被视为是一种犯罪行为,所以后果极其严重。近年来,我们国内的不少留学生因为考试作弊被驱除回国甚至被的原因就在于此。鉴于此,高等院校在处理在校学生的作弊方面必须依法依规并严格执行。
二、建立完善的大学生诚信档案
在考试中作弊,也突出地反映出国内部分高等院校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欧美国家的大学里都普遍建立了完备的大学生诚信档案,以约束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而在我们国内,虽然很多高等院校都在积极尝试,但大多数学校还停留在论证阶段,有的学校虽然建立了诚信档案,但是由于与社会上很多独立的信用系统衔接不畅,不能做到资源共享,使得高等院校学生的信用档案在实际运用中受到很大的制约。
对于诚信机制,高等院校可以组织成立专门的在校学生诚信档案领导小组,由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组成,制定详尽的诚信档案。这些档案涉及在校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学习、考试、出勤、答辩、社会实践、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等。诚信档案中的这些内容,除了法律规定的不能对外公布的内容之外,全部对社会公布,让在校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在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而且,这个诚信档案一旦建立,任何的奖励和处罚都将一直记录在案,不能随意撤销或更改。高等院校的这种诚信档案一旦建立一定会对在校学生的一些违纪行为如考试作弊等产生很大的威慑作用,从而减少作弊行为的出现。
三、对现有的教材进行重新审核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教材建设是学校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工作。现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各种高科技、新媒体层出不穷,学生的求知欲非常强烈,他们对信息量、知识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部分高等院校原有的教材已经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因此,高等院校的学生教材必须与时俱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根据时展和现实需要对原有版本进行重新修订、整合或重新编著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工作。现在部分高等院校无论是公共课、选修课,甚至是专业课选用的教材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教材内容已经非常陈旧、过时,与社会严重脱节;但是,个别教师仍然还在使用,上课时照本宣科、毫无新意,教案也一用几年甚至十几年而毫无变化,多媒体课件也从不更新。作为新生代的大学生自然对这些老版教材和那些老生常谈的课堂内容、缺乏时代感的课件缺乏兴趣,甚至怀有抵触情绪,上课时当然也不会认真去听讲和学习。等到考试时,这些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去弄虚作假,作弊现象于是不可避免成为现实。
“穷则通,通则变,变则久。”对于这样的问题,高等学校应该组织专门的评定机构(如学校教材建设委员会),对现有所有的大学课程教材进行评定筛选,把那些不实用的、过时的教材剔除掉;让那些顺应时代、能够满足学生求知欲望的书籍走上书桌,帮助学生重拾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如果认真听课、专心学习,就没有必要在考试时再想法设法去作弊。
四、改变单一的考试分数评定模式
现在国内部分高等院校对奖学金、优秀大学生、推荐研究生等事关大学生切身利益的考核基本上还是以考试分数为主的单一评定模式。这种模式基本上是高中阶段教育模式的延续。这种重结果、轻过程,本来应该改变的模式到了高等教育阶段仍旧没有较大幅度的改观。对此,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张晓明教授也说:“目前的高校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分数为‘王’,……于是,考高分、成绩好、争做好学生……依旧是不少大学生潜意识中的‘思维准则’”。[5]这种单一的以分数为标准的评定模式操作起来简单,老师轻松,学校轻松,但是却背离了大学教育的初衷。
大学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较高的、人格健全的大学生的摇篮。所以,大学教育更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高分低能的毕业生是不合格的毕业生,走上社会也会因不适应社会而容易遭遇种种挫折,不能很快被社会所接受。其实,现在的大学生思想非常活跃,迫于就业的压力,他们社会实践的欲望也非常强烈,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必须尽快将过去单一的考试评价模式改为综合评价模式。这种综合评价模式应该涵盖学生的专业特长、学术研究、社会实践、考试成绩等多个方面,对其中的每一项,学校都要给出合理的分值比例。考试成绩不再是唯一的考核标准,那么,高等院校学生作弊的动机也就会大大降低,相应地,考试中作弊的行为也就会大大减少。同时,学生的自主性因此也会增强,个人能力也会得到大幅度提升。高等院校学生走出校门后也就能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
五、严肃处理学术造假
目前,学术造假仿佛是各大高校的一个通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术造假,比如剽窃、抄袭、更换数据等,让越来越多的所谓学者、教授声名狼藉。如浙江大学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云南中医学院院长李庆生被指论文抄袭事件、上海大学博导陈湛匀论文抄袭事件、工程院院士陆道培指认弟子黄晓军剽窃、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抄袭事件、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博士学位论文抄袭事件等等。[6]学术造假如此频繁、高级别,以至于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师、博士生导师张鸣曾经发感慨说中国大学是学术造假的天堂。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事实上,新时期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治学态度、人品情操的陶冶。在高等学府里,教师们如果经受不住各种名利上的诱惑而在学术上疯狂地造假,那么就没有资格给学生们当表率,更谈不上传道、授业、解惑。在校园这个所谓的象牙塔里,在学术腐败成风的氛围里,再去对学生滔滔不绝地谈论严肃考风考纪,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所以,高等院校要想树立良好的考风考纪,对学校里的各种学术腐败问题更要彻查,一旦发现一定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而作为学生的老师,教师们也有责任、有义务以自己良好的、一丝不苟的学术钻研精神和务实的敬业态度去熏陶、影响自己的学生,当好他们的引路人,使他们有榜样可学习、有精神可追求。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加强考风考纪建设其实并非难事,学校只要制定好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并且用制度去管理、严格地去执行,同时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那么,良好的考风考纪将一定会成为在校学生们的一种自觉行为;考风考纪建设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李春伟.不得不抄 能抄就抄——作弊现象折射考试制度弊端[N].中国青年报,2005-08-31.
[2]王丽娟.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社会心理动因及其对策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7,(1).
[3]浙师大学生状告母校胜诉[EB/OL].http://.cn/c/2003-11-21/10471160847s.shtml, 2003-11-21.
[4]江西一大学生状告母校案引发争议[EB/OL].http://.cn/s/2004-03-14/12342046370s.shtml,2004-03-14.
[5]抽样调查显示:八成大学生曾有过作弊行为[EB/OL].http:///20050901/n226841287.shtml,2005-09-01.
教学实习包括课程实习和生产实习,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与创业意识、学以致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职业意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途径。
1.课程实习。
课程实习安排在大学二年级,在培养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学分(时)数以及实习要求和考核方式。实习场所包括各类自然保护区、生态园区、大型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政府环保部门等实践教学基地。实习的形式包括参观考察以及专题调研等。
2.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是学生完成《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等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学习后的综合性实习,在大学三年级下半学年进行生产实习。实习单位包括企事业单位、政府环保部门、研究院(所)或在本校进行科研实习等,要求学生上岗实习,直接参与教师科研工作。
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与具有良好环境行为、环境绩效的研究机构、企业集团、社会团体等组织,以双赢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有效科研的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拓展视野、亲身体验的场所。通过有经验的环保技术专家指导学生实习,进行现场教育。通过课程实习、生产实习等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及自身的不足,明确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的动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环境科学专业社会实践应当与专业培养计划有机结合,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学生需求、专业特色、学生成长阶段和认知规律,实施分类教育。将社会实践纳入本科培养计划,规定学生社会实践的学时数,制订相应的规范。学生的社会实践形式包括校园文化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工作、科技学术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等。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式
此次调查问卷分为大学生对诚信问题的基本看法,家庭、社会、学校对大学生诚信的影响及大学生在学业、经济、社会方面诚信现状三个方面,选用了三个维度共21个指标,各项分析数据分值满分为5分;收回有效问卷1113份,有效率为95.37%。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总体上诚信状况良好,不存在诚信严重缺失的问题,但在部分领域和部分具体行为上存在一定诚信缺失状况。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大学生对诚信的认识
我校学生普遍认为诚信是当代大学生重要的品质之一,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和参与社会活动中非常重要。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做到诚信,但完全诚信在学校还没有成为普遍现象。这可能与我校诚信宣传力度不够或诚信教育缺乏创新有关。
调查结果还显示,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的主要因素,三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家庭环境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的首要因素,其次是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
(二)大学生诚信水平现状
通过数据分析,我校学生整体上诚信状况良好,但不同群体间存在着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诚信状况不同,其中一年级学生最好,其次是二年级学生,而三、四年级学生状况较差;学生党员诚信状况明显好于非党员学生;各专业学生诚信状况也不相同。这种差异性体现在学业诚信、经济诚信和社会诚信上。
1、学业诚信现状。我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总体的学业诚信水平较高,通过对各分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检验,我们对学业诚信几个方面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得出了学生在学业诚信方面最容易发生缺失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日常上课、考试和写论文三方面,最严重的问题是一稿多投,其次分别为旷课、迟到、早退,不能及时完成作业,考试作弊,翻译外文作为自己论文,论文抄袭,论文署名虚假,替考或找人代考。
2、经济诚信现状。我校大学生经诚信得分均值为4.01分,在优秀水平以上,总体上经济诚信水平很高,通过对各分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检验,我们得出了关于经济诚信的差异性分析,并对能够反映经济诚信的7个指标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学生在经济诚信方面最容易发生缺失的问题是拖欠学费,其他问题依次为拾金据为己有、拖欠班费、为申报贫困生而虚报家庭情况、逃票、拖欠或避缴助学贷款及借钱不还。
3、社会诚信现状。社会诚信是学生诚信最重要的体现,是其今后踏入社会后最应该具备的素质,然而调查结果显示,社会诚信的维度得分明显低于学业诚信和经济诚信。对社会诚信维度的6个指标分别进行纵向计算平均数,得到各指标得分并按照降序排列,依次为求职材料注水、入党动机不纯、毁约、不守时、食言及翻看他人信件。其中问题最严重的三项指标中,有两项涉及就业方面,说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诚信问题亟待解决,学校应在就业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大学生诚信问题成因分析
总体来看,大学生出现各种诚信问题与外界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首先是传统文化具有局限性,传统的信守道德理想化远大于实际,且仅局限于亲人、朋友间而不适用于其他社会成员;其次是社会形态失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间经济秩序混乱、政治腐败和社会不良风气滋生对大学生影响深远;再次是学校在信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忽视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大学生信用缺失固然与学校教育的不到位、社会大环境的污染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源于家庭教育的不足,家长只看成绩好坏不重人格培养,只提出高标准而不能以身作则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此外虚拟网络的失控也是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成因之一。以下是大学生诚信问题具体表现的成因分析。
2、论文抄袭。论文抄袭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在大环境影响下,学生理所当然地附庸了这股趋势,但是其思想根源仍在于学生自身对待学术的态度不端正,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没有形成谨慎的研究思维。此外,许多学生认为学校论文审查不严及指导教师不负责任有空可钻,这说明高校论文监督管理和诚信教育工作不同程度存在滞后也是大学生论文抄袭问题的成因。
3、欠缴学费。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非义务教育,大学生应在每学年向学校缴纳数千元不等的学费。近年来拖欠学费问题已成为了大学生经济诚信中最严重的问题,虽然学校采取各种措施催缴学费,但部分学生仍然不能按时缴费。拖欠学费行为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部分学生在学期初从家长手中拿到数额巨大的学费后难以自控,任意挥霍,导致拖欠学费的发生;二是一部分家庭贫困学生的助学贷款申请因为各种原因未被批准,学费没有及时缴纳;三是个别学生存在侥幸心理恶意拖欠。
4、拖欠助学贷款。为解决贫困大学生上大学难的问题,国家助学贷款应运而生,但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是无担保贷款,助学贷款管理制度不完善,大学生信用体系又未建立健全,部分大学生的信用意识淡薄,钻国家的空子,到期还贷不积极,还贷率低,甚至有的学生恶意拖欠。为此,很多银行对大学生的诚信产生了怀疑,影响银行放贷积极性,形成了恶性循环。部分毕业生由于跳槽频繁,逾期还贷更如家常便饭。客观来看目前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收入不稳定难以及时偿付银行贷款,但半数以上的学生心态上存在问题,缺乏诚信、不懂得感恩是造成拖欠助学贷款情况频频发生的根源。
5、就业诚信缺失。违约在大学生社会行为中是最容易造成恶劣影响的不诚信行为。调查显示除少数学生因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外,四分之三以上学生因为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为了挑选更好的工作而毁约。不讲诚信的低成本使学生不关心诚信,讲诚信的低利润又使学生不屑于诚信,最终导致就业诚信缺失现象的发生。学生职业道德和契约意识的缺失也同学校对毕业生教育和考核的缺失有一定关系。
三、思考和建议
(一)构建校园诚信文化氛围
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如能在校园内积淀、传播,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道德的熏陶,形成一种文化强势,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一种舆论氛围,给不愿按照这种方式行事的学生施加无形的压力。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构建校园诚信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开展诚信教育的重要载体,可将诚信教育的重要内涵寓于各项活动的丰富性和新颖性中,召开诚信评议讨论会,举办诚信专题讲座,尝试无人监考活动,开展诚信签名活动,将诚信观念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将诚信文化构建和学风建设有机联系在一起,相得益彰。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力度
学校应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充分认识诚信对学生未来人生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塑造新时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1、以两课为主渠道,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的新内容。两课教师应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诚信意识与表现,以增强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在此基础上丰富和拓展两课教学内容,弘扬中华民族诚信传统美德,借助历史例证诚信在古今中外的普遍价值和重要地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授课过程中,积极推进情景教学法,借助所收集的大学生日常道德行为规范方面的信息,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多方面、全方位地对大学生进行立体的诚信教育,从而加深诚信教育的实效;同时保证在课堂讲授、巩固练习、作业批改、课外实践等每一个环节中都随时随地贯彻诚信教育的思想,引导学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2、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通过就业指导教师及成功企业家校友做专题讲座,向毕业生讲授成才与做人的关系,带领学生切身感受讲求诚信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诚信的认知与情感。
3、积极开展感恩教育。当今大学生缺乏诚信很大程度上与其自小生活环境有关大多数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缺少感恩意识。学校应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师长的教诲之恩,感谢同学、朋友的帮助之恩,并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将感恩之心化作严格规范自身言行、遵守承诺的信念。
(三)建立诚信评价体系
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可将大学生在校期间诚信的遵守情况进行认真归纳分析,从制度上约束大学生的失信行为,加大其失信成本,降低其诚信风险,警示学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信用,关注自己的形象。
1、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实施教育的动态管理。根据大学生的信用情况建立起个人信用档案形成并完善一个有效的记录机制。记录内容包括大学生本人承诺书、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及综合鉴定、学习成绩、经济状况、信用记录等,以便更及时、更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诚信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