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商业展示设计论文

时间:2023-03-23 15:09:37

导语:在商业展示设计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商业展示设计论文

第1篇

参考文献的写作是作者在这一科学领域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且还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参考文献的写作也是对科学研究的更进一步的深入探讨。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信息系统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可以在大家写作当中带来帮助。

信息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郭锐,任强,宋丽华等.全运会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监理策略分析[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0,(6):52-54.

[2]周鸣.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存在的必要性和充分性[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2):296-298.

[3]郭飞.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博弈模型构建[C].//2012中国工程管理论坛论文集.2012:260-262.

[4]汤剑,周芳芹,杨继隆.计算机视觉图像系统的技术改造[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周刊,2005,14(18):33-36

[5]段发阶等.拔丝模孔形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J].光电工程时报,1996,23(13):189-190

[6]马玉真,程殿彬,范文兵等.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2004,18(23):222-227.

[7]张文景,王辉,丁国忠等.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及其在机械零件检测中的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9,33(5):635-638

信息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张建林,王锁柱,王瑞梅.应用型本科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5):2-4.

[2]邵莉,李清茂.ERwin在教学管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12):101-104.

[3]张富国.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7(1):74-76.

[4]彭涛,佟建新,范莉丽.基于案例教学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86-89.

[5]史磊.试分析地理信息系统(CIS)的发展趋势[J].2011.

信息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辜體仁.电力企业文化与电力企业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5,(11).

[2]余华.浅谈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农电管理,2004,(1).

[3]陈帆,杨琳,颜中原.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供用电,2002,(3).

[4]杨素芬,李江西,孔德星.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

[5]任仲泉.现代商业空间展示设计[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6]杨公侠.视觉与视觉环境[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2篇

射频(RF)和微波微电子的封装是高频电子封装技术的最新发展,它吸引了大量电子工程师投身于电子封装和高频电子领域的研究,也吸引了学术研究者了解最先进技术在商业界应用的兴趣。它覆盖了热量管理、电气、射频、散热的设计与模拟,封装技术与加工方法以及其它相关射频、微波封装的领域。近10年来无线电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同时高频技术的应用方兴未艾。2008年9月16-18日,国际微电子和封装协会(IMAPS)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的圣地亚哥举办第一届射频与微波封装的高级技术专题讨论会,邀请30多名业界的顶尖人士做了射频、微波、毫米波和宽带封装等高级主题演讲,会议取得的效应远远超乎预期。

该书是这次会议的论文集,共选论文12篇,每篇论文独立成章。1.微波和毫米波频率封装的基本理论,介绍微波和毫米波频率的基本设计、交换性能和额外复杂性;2.低成本高带宽的毫米波引导线框封装,介绍一种新型中继馈线方法,使低成本高容量的封装理念可以应用到高频领域。这个方法影响了数字电子封装技术;3.微机电毫米波的聚合系统,介绍一种大批量生产毫米波无源器件的技术工艺;4.毫米波板上芯片的集成和封装,介绍板上芯片的集成与封装技术对毫米波电子学领域所带来的低成本效益,以及讨论了毫米波电路性能的若干特殊问题;5,射频液晶聚合物和毫米波的多层气密封装包与组件,提出x、K、Ka-频段的应用组件的薄膜液晶聚合物(LCP)表面安装封装技术;6.随身设备的射频、微波基板封装线路图,回顾随身设备的设计方案和材料,并讨论如何达到所需的封装密度和性能;7.陶瓷系统在射频和微波封装技术中的应用,展示出使用陶瓷材料和陶瓷制造工艺的优势,从而研发复杂性不断增长的多层结构;8.毫米波产品的低温共烧陶瓷(LTCC)层压材料波导,讨论复合材料波导,通过数值仿真的手段,解决材料问题并处理毫米波频率的内部连线有损耗和间隔时所产生的折衷问题;9.射频、微波应用组件的低温共烧陶瓷(LTCC)基片,展示关于射频、微波封装应用中的LTCC技术的计算机模拟和制造的最新进展,包括当前的LTCC制造技术、模块封装包、高带宽设计和集成天线的射频、微波系统的发展趋势;10.用于微电子封装的高散热陶瓷和复合材料,讨论散热复合材料的高级性能,包括纳米碳管、合成金刚石、做结构旋转后的氮化铝、氧化铍等;11.高性能微电子封装的散热片材料,回顾了射频、微波封装的散热材料的制造、应用和研发,包括传统的、第二代、第三代散热材料;12.氮化铝三维多芯片组件(A1N 3D MCM)的技术研究,回顾了射频、微波封装的氮化铝三维多芯片组件技术的最新发展,包括A1N高温共烧陶瓷(HTCC)工艺、钨贴片匹配、烧结温度分布图的影响以及其它实际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问题。

本书主要作者Ken Kuang等人是多年从事该领域研究、具有丰富经验的业内专家。他是国际微电子和封装协会(IMAPS)会员兼副主席、圣地亚哥分会的主席。他多次获得IMAPS的最佳会议论文奖、电子封装技术国际大会(ICEPT)的最佳研讨会论文奖、IMAPS的主席奖。2004年,他创办了Torrey Hills Technolo-gies,LLC公司。该公司迅速成长为美国INC500之列,是射频、微波封装产业的引领者。

本书反映了射频、微波微电子业界的近期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是从业工程师了解行业最新技术和发展的必备指导书籍。

第3篇

[关键词]全息影像技术;现代商业广告设计;应用

现代商业广告设计逐渐从传统静态设计发展到互动式设计模式,全息影像技术的出现为现代广告提供了新的设计空间和展示途径。这种现代时尚的交互手段给消费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互动体验过程。将全息影像技术引入到商业广告领域并加以应用推广,其良好的互动和逼真的体验过程将是现代商业广告设计的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一、新媒体时代的全息影像技术

1.新媒体时代的缘起

“新媒体”一词最开始在美国社会上流行。1967年,时任美国CBS技术研究所所长的P.Goldmark在开发EVR的商品计划当中首次提出“新媒体”一词,之后其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扩散开来。“新媒体”中“新”的概念是相对的,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新媒体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产物,相对于电视、广播和报刊等传统媒体而言,它是以移动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数字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为媒介,以卫星、无线通讯网、互联网等渠道为途径,进行娱乐和信息供给的传播媒体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内部的相互交流增多、相互依赖加强,信息传播迅速,广泛缩短空间和时间的距离。在全球范围内,信息化俨然已经成为时展的主流,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已经将新媒体推到了这个时代的主流之位,它在迅速蔓延的同时也将我们的生活引入了一番新的天地。

2.全息影像技术的产生与原理

1947年,全息影像技术初次被发现和研究,DennisGabor提出了全息影像技术的成像概念,获得了197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20世纪60年代后期,德曼等人提出了数字全息技术这一全新的全息概念,由此开创了精确全息技术的新时代。全息影像技术是能够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把物体反射特定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下来,再现物体真实三维图像的技术。在狭义上,全息影像技术指的是扫描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个点,通过扫描个点的信息排列形成真3D影像。在广义上,全息影像技术是光学上极具前沿性的一项新式技术,它通过寻找灵敏记录的介质和合适的再现方式完美地结合了信息存储和激光技术。众所周知,所有的光均具有颜色、方向以及明暗强弱三种属性,无论是早期的银版摄像、黑白照片还是彩色照片都只能记录三种属性其中之一,唯有全息影像技术能够同时捕捉到光的三种属性,真实再现物体在三维空间的真实景象。该技术包含了物体的大量数据信息,以此制作的三维立体影像给观察者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

3.全息影像技术的发展趋势

全息影像技术从提出、发展到普及,如今已经与诸多领域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全息模压、全息储存、全息显示等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全息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设计制造成本随之降低,信息存储量随之丰富,该技术愈来愈显现出影像色彩丰富、观看角度灵活自由等优势之处。虽然当前的全息影像技术还没有完美到如同电影效所展现的那般,但是该技术的视觉和感受效果已经深入人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观念。

二、全息摄影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领域的应用现状

1.国外应用现状

国外已有很多知名品牌的广告产品采用全息影像技术来展示自己的产品,比如2010年时装品牌博柏利的时装秀利用全息影像技术和模特儿交替展示服装,让观众感受到了别样的观秀体验;普拉达设计了个性试衣系统,利用全息影像展示试衣效果;还有德国沃尔沃汽车的户外广告等。

2.国内应用现状

目前国内的全息影像技术在商业广告领域的应用范围相对较窄,主要在小型展柜和舞台中有所运用。该技术在广告设计中多用来展示珠宝首饰、小型电子产品和企业标识等,内容一般为较简单的旋转动画。另外,在舞台展示中以180°的单片全息幕居多,内容有真人表演全息特效、虚拟表演、虚拟和真人互动等。

3.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应用优势和阻碍

(1)应用优势

首先,全息影像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开拓了现代商业广告设计领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消费者打造了一个虚拟但又具有真实感的世界。这一技术的诞生和其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幻想中的世界的渴望和追求,并且根据各种现有的案例分析,该技术在民众当中具有相当高的可接受性,这就为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中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奠定了有力的市场基础。其次,二维到三维以及平面到立体的转换是广告设计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逼真完整的用户体验和追求让商业广告设计很难不去看重全息影像所特有的超逼真立体感受。毫无疑问,广告设计的三维立体化成了大势所趋,契合了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再次,随着全息影像技术的应用不断成熟,该技术与其他技术的结合也会日益发展和完善,使现代商业广告设计的技术领域不断拓宽,其效果和观众感受也会日趋完美。

(2)应用阻碍

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具有诸多优势的同时,在其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也会有些许阻碍。首先,全息影像技术对光线和环境的要求非常之高,特定的光线和环境是该技术实现的前提条件,但是由于目前技术存在不足之处,这些要求的实现需要严苛的条件。其次,全息影像技术的尖端因为由少数发达国家的个别企业控制而成本极高,这对该技术的发展、普及和应用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再次,国内对于类似全息影像技术的新技术推行力度有限,该技术在国内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支撑。

三、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应用的分析

1.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理念

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理念之一为全方位的感官体验。消费者愈来愈追求新式和别致,刺激感官成为吸引观众的基本原则,全息影像技术能让观众享有身临其境的印象和感触,这也是该技术超越传统广告设计的独特之处。其应用理念之二就是立体的互动体验。全息影像技术能够让消费者同时体验文字、画面和音效的多重应用,受众的潜在需要和内在需求也相应被提高而产生积极的购买行为,该技术在新媒体时代所具有的产品宣传意义也在于此。

2.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形式

全息影像技术进入现代商业广告设计领域的时间较短,虽然这一新兴技术在此领域的应用尚处于发展和探索阶段,但其应用形式较为明确。第一,由于全息影像技术对于周围环境的光线要求较高,因此,该技术在密闭环境中进行连贯性展示的时候具有极佳的优势。第二,全息影像技术可以实现多变性和动态性的广告效果,在移动投影设备和变换输出信号的条件下将广告形象地展示在不同的空间位置,带给观众超现实主义的魔幻感受。第三,全息影像技术的应用需要其他的技术支持,交互感应技术和光感技术也是新媒体时代新兴的科学技术,将其与全息影像技术相结合可以让观众在面对商业广告时拥有更多的主动权,也可以扩充商业广告的立体感、丰富设计内容。第四,商业广告设计的主体永远是商品,全息影像技术的应用在整个过程中应当以突出商品为首要的设计原则,设计者应当充分考虑这一点,使得该技术的凸显不能够喧宾夺主。第五,全息影像技术所呈现给观众的是一种虚拟影像,在展示背后有着复杂的制作流程和设计标准,因此,商业广告设计在应用该技术时应该充分考虑两者的协调性。

3.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效果

一般而言,消费者从开始对产品产生购买欲望到实际进行购买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首先产生购买需求,其次寻找购买目标,然后做出购买决定,之后进行商品购买以及使用,最后进行用户的体验评价即商品信息反馈。消费者在产生购买需求的时候,其动力主要来源于主观感受,即触觉、视觉、听觉等,这是消费者对外部信息最直接的反应,也是认识、使用、体验和改变对象的首要点。全息影像技术能够在商业广告中进行动态影像、立体画面和音乐特效的360°全方位展示,对消费者的多方位信息输入有效地将观众带入感受商品的真实氛围,加深了消费者对广告的印象。除此之外,全息影像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广告设计形式,它能够同时做到实景和表演的有效结合,让观众在互动中体验真实。

四、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展望

1.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价值体现

在商业广告设计全球化的趋势下,更多的广告设计将在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的前提下用全息影像技术发挥空前的魅力。每年一次的全息影像技术国际会议都会展示令人惊叹的三维立体全息像,逼真的立体视觉令人惊叹和遐想。20世纪的广告设计是以视觉要素为中心的,而21世纪的设计必须同时结合嗅觉、触觉、温度感和重量感等,全息影像技术恰恰满足了这一发展需求。

2.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全息影像技术在未来定会迅速发展,向着动态性与交互性进步。其成像不再局限于现有的空中成像,而是有望发展为半透明的极薄粒子浓度屏幕成像,给予观众在屏幕中随意行走的可能和空间。这就是在全息影像技术下可以跨越空间限制的交互体验,该技术可以打造出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立体空间,使观者与三维影像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和互动,可谓一场穿越时空的影像革命。因为在全息影像技术的新式交互观念之下,时空交互,观感统一,观者在这一虚拟的交互环境中感触到了内心情感和主观思维的新体验,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交互体验。试想在今后的网购过程中,消费者看到的不再是实物拍摄的二维照片,而是多视角、全方位的宛若实物的三维立体图像。在全新宝马概念车的展厅当中,车的影像是悬浮在半空中的,观者可以清晰地看见每一处细节,可以通过手指的点触将概念车进行全方位的旋转和立体分解,甚至可以在观众面前瞬间变成飞机。随着全息影像技术的进步和全息成像质量的提高,该技术会在未来社会更加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结语

全息影像技术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在现代商业广告中引入该技术能将设计的艺术性、科技性和装饰性融为一体,使广告设计的表现在真实与虚幻之间交换,带给观众全新的设计体验。广告是审美与实用的统一,其目的是向消费者传递信息,给商家带来利润。在现代科技和艺术审美完美结合的条件下,身临其境的体验和感知认同让消费者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转变成了主动地信息获取。但是与此同时,技术的掌握、专业的结合以及人才的储备都将是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领域中所面临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佘林子.3D全息投影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现代装饰(理论),2016.8

2.崔璐,杨君顺.浅析全息影像技术及其应用.美与时代(上半月),2009.9

3.靳晓飞.全息影像作为新媒体艺术语言的研究.大连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郭艳.全息影像技术的新交互观念研究.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许铭.浅析全息影像技术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影响.艺术科技,2016.7

6.葛菲,莫彦峰.浅析3D全息投影技术对现代广告与设计专业的影响.艺术教育,2016.5

7.郭稳.探析全息与现代艺术设计.现代装饰(理论),2016.3

8.王跃岭.全息影像造就“立体新闻”:全息影像技术在传媒领域中的应用.中国记者,2014.9

第4篇

关键词:广告学;毕业设计;优化

广告学作为一门应用性文科专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极为密切,有很强的实践性。这种特点不仅在课程设计中得到集中体现,表现为广告创意与策划、广告文案写作、广告设计等实务课程的开设,更应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毕业作品中得到体现。毕业作品是学生四年专业学习成果的最终展示,毕业作品的形式、选题、方法及答辩过程等环节会影响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方向及未来的职业选择。目前,国内主流院校的广告学专业大都实行了以毕业设计替代毕业论文的毕业考核方式,这是符合广告学专业特点所做的必然选择。我院也在2015年顺利实行了首届广告专业毕业设计答辩,根据此次答辩的整体情况,本文针对广告毕业设计流程的现状提出问题和思考,并作进一步优化。

一、毕业设计流程的实施

(一)前期学习、调研

本次毕业设计流程是在借鉴国内主流院校广告专业的优秀经验,并对学院2010级———2013级广告专业全体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之后,进行设计实施的。他山之石的参考可以帮助确立毕业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框架,然而具体流程的设计和实施必须依据广告专业在本地的发展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构建。2014年3月教研室对全体广告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毕业设计的态度、要求及实施毕业设计的可能性,此次调查发放问卷294份,回收287份,有效率97%,极为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对广告学毕业设计的预期和诉求,为本次毕业设计的实施提供了准确数据和落实基础,保证了毕业设计流程的科学、缜密和实效。

(二)构建毕业设计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区分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分山岭,它决定了学生毕业创作的方向、努力程度及毕业考核的收效,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毕业设计的成败。综览国内主流高校广告专业毕业设计的评价指标不尽相同,可见,毕业设计评价体系并不像毕业论文评价体系一样,可以“一刀切”,各院校大致用一个标准。毕业设计评价体系的不统一是由广告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所决定的,因毕业设计需与当地的广告市场结合,所以各地广告市场发展的不同水平,就导致了各院校的广告学毕业设计评价体系必须“因地制宜”。我院因所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结合学生实操的可行性,逐步构建了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评价体系。首先是选题。要求所有毕业选题必须来自真实需求,可自行联系广告公司、企事业单位,也可选择学院公布的选题及当年“大广赛”和“学院奖”的参赛命题;其次是作品构成。毕业设计主要是为培养具有广告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而开展,因此作品构成也是根据业界的广告设计流程而设置,包括策划案、广告作品、研究报告、工作日志和现场答辩等五部分。策划案与广告作品是整个毕业设计的“重头戏”,二者占比相同均为30%;研究报告是表达创作者未尽之意的空间,以毕业创作为主线,谈谈创作过程及其中的感悟、收获和心得,是策划案的延伸。工作日志是对整个创作过程的质量监控,分为小组日志和个人日志,据此可以判断毕业设计进程的科学合理性,了解成员的任务分工。现场答辩则是整个毕业作品最终提交的环节,要求对策划案思路作准确、清晰描述,并呈现作品,回答评审教师提问。毕业设计的评价体系亦从论文的学术评价转为作品创意、艺术呈现、语言表达、调研方法、活动执行等业务标准。整个答辩过程与广告市场的提案竞标基本接轨,充满实战色彩。

二、现有毕业设计流程的局限

现有毕业设计流程的合理性必须由毕业生给出真实的评价,方可成为流程设计者的参考依据。毕业设计答辩当天,评审教师从51名毕业生中按顺序每组抽一名答辩人,与他们进行座谈,了解毕业生在作品创作中的体会、收获及建议。本次毕业设计答辩,从毕业设计选题、作品形式、作品指导、评价体系、答辩等诸多环节及最后结果和学生反馈来看,收效甚佳。毕业生在其中收获了实践经验、作品和可贵的经历,低年级学生通过答辩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不足和未来的努力方向,可有效地将专业学习调整至实践性的方向。然而,本次毕业设计系首次实施,在流程设置等方面亦暴露出不足和局限。

(一)毕业设计创作时间短

此次毕业设计依据传统毕业论文的流程,在大四第一学期期中进行开题答辩,预留一个半学期的时间进行作品创作,然而,毕业设计作品的工作量远远大于毕业论文,加之学生在大四第二学期还需进行毕业实习,实际留给毕业设计的时间非常紧张,无形中增加了毕业设计的创作难度。

(二)毕业设计的整体工作量偏大

按照毕业设计评分标准,毕业作品需准备策划案、作品、研究报告、小组工作日志、个人工作日志和答辩PPT等五个部分,合计平均字数在16000字左右,加之各类广告作品至少在三幅以上,整体工作量远远大于毕业论文平均字数7000字的工作量,这样可能导致学生在策划案和作品的专注度和创作精力会被分散。

(三)作品选题不够多元

此次毕业设计要求必须为真实选题,必须来自广告业界的实际需求,然而囿于学校所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作品选题从产品类型、层次到地域,都有较大的局限性。选题主要来自大广赛和学院奖的参赛产品,本地产品只有莫高、娃哈哈等不多的几家企业,本地广告公司的真实项目几乎没有,作品还是以商业推广为主,选题范围和类型的偏狭不利于学生创作与业界实践的对接。

(四)作品形式的“示人欲”不够

此次毕业设计的作品形式几乎囊括了业界现有的各种广告形态,如平面广告、视频广告、广播广告、CI系统等,包括最新的场景应用毕业生都有尝试,作品形式表现出多元与丰富。美中不足的是,作品中视频作品、音频作品占比较低,平面作品数量虽多,但作品的“示人欲”显露不充分,即现场调动各类元素表现作品创意的愿望不足。毕业设计中有一些作品的创意和表现都不错,但在现场的展示和呈现未能充分表达作品原有的创意。“示人欲”其实是广告本身应有的题中之义,平时的课堂教学更多强调创意,对此涉及不多,业界实践的广告提案环节才会有所接触。此次毕业设计答辩即为学生提供了类似机会与平台,只有带着强烈的“示人欲”,才有可能把作品更好地呈现出来。

(五)答辩环节有待与业界融合

广告学实施毕业设计的目的之一,是更好地表现广告专业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特点,把课堂教学与业务实践结合起来。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把业界的专业人士请到课堂来,请到答辩现场来,让他们直接参与作品答辩,使学生真正理解业界的实际需求,使他们的作品创作与学习有更好的实践性。此次毕业设计属首次尝试,来自本地的作品选题不多,加之对作品水平无法预估,因此未能请业界专业人士参与此次答辩。

三、关于毕业设计的优化建议

针对此次毕业生关于作品创作的反馈,及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状况,拟对下届及今后的毕业设计提出进一步优化的思路。

(一)调整毕业设计的时间进程

根据此次毕业设计创作的总体工作量和流程,需对下届毕业设计的时间流程进行总体调整。首先,需将毕业设计的开题时间提前至大三第二学期期中前后,这样可给毕业生留下较充裕的创作准备期。其次,需将答辩时间由原来的一天延长至两天。毕业设计的作品构成丰富而多元,且很多作品的展示环节需较长时间,根据此次答辩的经验,一天的答辩时间不能充分展示学生作品的完整细节,答辩时间显得仓促而紧张。今后的毕业设计答辩可考虑在两天完成,第一天充分展示作品,第二天演示答辩PPT并回答评审教师提问。

(二)适当压缩毕业设计的总体工作量

根据此次毕业设计的评分标准,毕业设计作品由五部分构成:策划案(30%)、作品(30%)、研究报告(20%)、工作日志(10%)、答辩(10%),上述内容的纯文字工作量平均为16000字上下,再加之作品创意与技术表现,总体工作量相当于论文的两三倍不止。为使学生更好地在毕业设计考核中发挥其专业特长,保证毕业设计答辩的专业性,合理设置毕业设计工作量,可考虑在今后的毕业设计中将现有的小组工作日志和个人工作日志合二为一,只需提交小组工作日志,让评审教师了解小组成员的分工和任务进度,为作品的原创性提供评审依据即可。

(三)多元开发选题,拓深毕业设计的实践性

今后毕业设计的选题可在历次毕业选题的基础上更新、优化、积累,逐步形成毕业设计选题库。选题库中一部分内容可更新为当年的大广赛和学院奖参赛产品,另一部分选题可由学院联系当地主流的广告公司、知名企事业单位及公益组织。尤其是后者的工作,需要与各级机构、组织与公司形成长期合作机制,让它们深度参与毕业设计答辩,并有可能进入课堂教学。一方面,这些公司与机构可为毕业设计提供选题,加强毕业设计的现实性、操作性;另一方面,选题单位的专业人士可成为毕业设计答辩现场的评审教师,使学生的毕业创作与实践结合更密切,并由此可形成双方更紧密的深度互动与合作。

(四)毕业设计作品展与毕业设计答辩的相互补充

广告学毕业设计的一大特色在于,它用多种形式的广告作品表现其广告策略和创意以达到引人注意的效果,实现其毕业设计的目的,因此,广告作品的呈现效果是评价其毕业设计的重要指标。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广告作品的“示人欲”,引导他们在作品中更多更好地表现“创意”,提升作品表现力,拟在今后的毕业设计答辩前,先进行毕业作品展,然后答辩。此种先展后答辩的安排,可让学生作品充分展示在各专业师生面前,使学生充分体会作品呈现效果的重要性,亦使他们更重视毕业设计的创作。同时,毕业作品展本身就是对学生作品的全方位检验,校内其他学生对作品的关注度、评价与反馈就是对毕业生作品综合评价的外在指标,既展示了毕业创作成果,也可与答辩相互补充形成更全面的评审参考。

参考文献

[1]张红,易崇英.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新余高专学报,2009.

[2]杨同庆,许敏玉.广告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研究[J].广告人,2009.

[3]卢金婷.基于就业需要的实战型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研究[J].科教导刊,2013.

第5篇

关键词:商业展示设计;视觉设计;物质材料;视觉元素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现代商业展示设计就是运用人类社会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商业管理手段,利用工业化社会大生产所带来的物质便利条件,通过各种传播媒体的展示,创造出多变的视觉传达效应,来完成属于商业范畴的媒介策划,进而以崭新的商品观念去改变顾客的购物心理,使消费者在展示形式的感化之下,对商品进行有机的选择。可见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学科,同时也是一种宣传的手段,这一点在商业展示中表现尤为明显。随着人们消费方式的改变,商业展示设计要想最大限度地吸引和招徕顾客,就不得不在创造符合市场和消费者双重审美需求的同时,注重传达信息的准确性,在满足消费者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要,进而激发人们的情感,调动购买欲望,实现商业效益。

展示原有的手段主要是平面的视觉的,其早期动机就是商品的陈列与广告,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门综合学科。从展示设计的角度而言,设计的目的并不是展示设计本身,而是通过设计,运用空间规划,平面布置,展台搭建,道具设置,灯光控制,色彩配置等手段,营造一个富有艺术感染力和艺术个性的展示环境;并通过这一环境,有计划、有目的、有逻辑地将展示的内容展现给观众,并力求使观众接受设计者计划传达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各种形式的展示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广告。通过展示,人们可以沟通信息,交流情感,促进社会发展,展示的方式也随之多元化。多元化的表现方式是形成商业空间展示设计的主要因素。可以这么说,商业空间展示设计是结合了时空、区域、道具等形式的空间组合,或空间环境艺术。要了解空间环境艺术,就必须了解空间环境的特性和设计艺术。空间环境艺术在设计上可以理解为视觉元素的运用和设计的形式法则。视觉元素又可以归纳为点、线、面、体。设计的形式可以归纳为比例与尺度、对比与统一、节奏与韵律、以及错视。归纳出来很简单,目的是便于理解,但在实际运用中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设计体系,只有恰到好处的运用才能营造良好的空间环境。

商业空间中的视觉艺术是一种通过物质材料塑造直观形象的艺术,是大众最先接触的感觉方式。商业展示中视觉传达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以视觉元素做设计,还可以直接以平面媒介为传播手段。但是平面媒介在以图形、文字、色彩制作的包装、广告、招贴的形式进行展示的时候又是独立的商业展示形式。在一些商业展示中,我们可以利用平面与相应的平面广告、色彩物的组合,利用明显的品牌色彩的搭配,突出展会中展示物。有时还可以运用视觉线牵引,使平面广告及色彩元素构成的面墙给受众造成种种视觉错觉,让其在空间中随着设计者的思路行进。从另一方面讲,我们研究的商业展示是通过空间环境的创造和组织安排,利用视觉传达手段,照明方式和道具设施,进行空间艺术的处理。可直接地理解为视觉艺术在空间艺术中的表现,即二维平面在三维空间中的运用。

综上所述,我们所说的视觉设计是通过二维的物质材料塑造直观形象的艺术,在空间中形成强烈的视觉吸引力,即利用视觉传达的形式做空间的艺术处理。视觉形式我们可以从以下文字中理解:“形式的一个有限的定义是:一件作品实际物理轮廓,是在空间中被认识的艺术设计师创造、刻划出来的体积或形态,或者是在一个平面材料上的轮廓、图形、色彩等要素。事实上,无论创造的形式或是形态,都需要通过有限的视觉感受来体现艺术品美感。同时在合乎空间环境以及与人类生活方式是否和谐关系的前提下,达到视觉形式上,包括线条形式、块面形式、色彩形式、材料形式、肌理形式、凹凸形式的和谐统一。事实上,形式的视觉表现应该是关于形式的心理感受的内容,我们应该更多探讨形式的组织结构和最后表达的效果。因为,形式的视觉感受依托那些不具意识的事物:一棵大树、落日的余晖、甚至一根抽象的线条。我们也会像对人的感情表现一样,感受到这些物体的情感表现力,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工作和才智应该在这些不断变化的形式中挖掘出他们的象征意义。同时,不断地从这些形式中感受视觉上的独特美感。”可以看出视觉形式就是在空间的表现中赋予它某种象征意义,并根据空间的需要通过色彩等视觉上的效果来表现。比如展示空间中主体墙面、地板、结构平面和道具的色彩组合、布局的层次,通过主体色彩的对比、辅助、使观众在展示区域内达到视觉上的和谐。

可见,视觉设计在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视觉设计通过点、线、面以及色彩达到突出空间艺术、塑造空间的目的,给大众强烈的印象,色彩、平面招贴、灯箱广告等视觉效果艺术在空间艺术中的体现,可以看出视觉艺术丰富了展示空间中的信息传递手段。而展示设计的空间艺术就是凭借着不断地传递信息,使展示充满了魅力,使大众更多地获得信息及相互交流。

参考文献

[1]吴爱莉. 展示设计[M]. 合肥: 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8.

第6篇

第一部分:范例(可以模仿)

【摘要】移动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一方面,电子商务与移动电子商务的日趋发展促进了电子支付的发展创建,另一方面,电子支付的广泛应用也保证了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移动支付是电子支付的一种形式。目前我国移动支付还处于发展与成熟时期,所以在内容上也是不断丰富。本文首先从电子支付概况、移动支付定义与基本流程、移动支付的主要优势和国内外移动支付的现状等方面对移动支付进行比较全面地概述;其次重点分析了我国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及其商务模式之间的比较;最后通过我国移动支付应用领域及案例分析得出我国当前移动支付产业存在的问题及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子支付移动支付手机支付第三方支付

第二部分:什么是摘要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位于论文第一页;字数要求为200-300字左右。内容应包括课题设计意义、完成的主要工作、重要结论及其理论和技术水平,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语言力求精炼。

关键词:结合标题和正文内容一般选取3至5个关键词。

那么到底如何写呢?请关注下页:

简单来说,摘要就是论文的梗概,反映论文的实质性内容,展示论文内容全部重要的信息。简洁具体的摘要还须明确论文的创新性,读者通过阅读摘要便能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也方便读者检索,提高论文被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的概率。

摘要主要包含以下四个要素: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 研究目的:用一句话概述即可,但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必须详细具体,作者在摘要中要给出具体的研究方法,具体结果及对其进行剖析得出的具有创新性的结论。

摘要应该开门见山,直接给出研究目的。摘要不应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出现过的信息,不要把引言和结论中叙述性的内容写人摘要,在学科领域内专家和学者共知的内容不要写人摘要。不必介绍研究背景,也不要有自我评价的语句,如“本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研究对??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摘要的内容应在正文中出现,不能有作者未来的研究计划,不能出现图、表、参考文献序号和缩写词,尽量不要出现数学公式。为保证摘要的客观真实性,摘要应采取第三人称写法,不宜出现“本文”、“作者”、“我们”等字样,应写成“对??进行了研究”,“基于??”。句子要尽量简短,只叙述新信息和发展,减少原来的研究细节。

第三部分:从不好的摘要到好的摘要

范例:(写的很差的摘要)

不好的摘要

本文从分析我国物流市场组织问题的特殊性出发,提出了物流组织层的概念,并通过研究指出物流组织层是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同时对物流组织的内容、物流组织层的运作机理及其运作主体的功能定位进行了创新性研究,希望能有效解决物流市场组织问题提供一种全心的思路”。该文为研究观点类,其摘要缺乏具体结果。

修改稿为

好的摘要,重点推荐模仿!!!!

第7篇

论文本文通过时当代服装专营店设计思路的现状分析、特征总结以及研究其发展趋势、尝试探索一条遵从当代营销战略的服装卖场设计的新思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供求关系的扩大化各类大型购物空间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间元素良好的卖场空间是展示商品、吸引顾客、激起人们购买欲望的重要手段服装专营店是专门经销某一特定服装品牌产品的专门性卖场由生产企业直接参与规划管理r很多知名品牌的服装专营旗舰店.甚至会邀请该品牌的服装设计师参与店面设计服装专营店是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窗口,作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环节,专营店对品牌的塑造、认知和推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代服装专营店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根据空间的基本情况。综合运用技术手段、艺术手段和美学法则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创作思维创造出一场既符合展示、购物功能要求又符合人们生理、心理及视觉要求的服装盛宴。

一、当代服装专营店的特性

当代服装专营店一般具有三重功能:1、专营店是建立关系的场所。现代营销思路要求专营店必须致力于与消费群体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早已不仅局限于单纯的买卖关系而是包含了两者间情感的交流与价值的共享。2、专营店应该成为企业型形象与服装流行趋势宣传的最前线。店面的环境与服务必须致力于服装品牌的宣传与推广强调统一化标准化、人性化同时要注重丰富的品牌文化内涵塑造。3、专营店是一个信息与回收中心是发现消费需求和消费情报的最佳场所。消费者可以通过光顾专营店切身感受最新的流行趋势,企业也可以通过专营店获取最真实准确的消费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

成功的服装专营店设计要求设计师能够紧紧跟上商业发展趋势变革的节奏。由于室内设计不断发展的理念服装卖场也随即拥有了符合其自身特点的发展趋势.这同时反映出当今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商业运作模式的特点。服装专营店设计是以吸引顾客将顾客的注意力转移到所出售的服装上为目的,并试图制造购买欲以刺激最终的消费行为。

二、对服装品牌体验的强调

在当代服装专营店的设计中功能性需求已经不再是唯一要求正在逐渐被淡化,而消费心理感受与情感需求则被逐渐强化2000年,约瑟夫?派恩与詹姆斯7基尔默合着的《体验经济》中明确之处“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来使消费者融入其中,创造出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体验经济下的企业是品牌体验的提供者品牌做的就是一种感觉专营店是企业提供消费者体验服装产品的最佳场所。

服装专营店的设计必须凸显和着重强化服装品牌意识.强调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感性互动沟通。专营店的品牌体验,应该包括感觉、感受、思维、行动、关系五个方面并通过视觉沟通、服装外观的视觉冲击及空间环境的感染力等方式来实现。优秀的服装专营店设计应该遵从体验模块通过服装展品的视知觉展开设计在设计中尽可能地创造消费者能够参与其中的体验性空间在这种空间里交流是放松的、无障碍的。体验和互动的过程必然催化交流这种交流又是多元的它既包含了服装导购人员和顾客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包含了顾客和顾客之间的交流。专卖店会变得更加专业给顾客更强的信任感和亲和力与目标消费群体之间的联系也自然会加强。

随着当代新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服装专营店设计正由现在的满足买卖行为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的场所逐渐发展成为营造轻松愉悦又令人惊奇的体验环境满足人们情感需求的多维空间。

三、服装专营店个性化执行

现代商业营销理念都在考虑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和消费心理变化的细节。在所有因素中专营店品牌个性化设计对于商场和消费者的影响至关重要。个性化因素包括品牌独特性的塑造、店面针对性的设计、服务唯一性的理念和多种艺术处理技法并行等等这些为创造购物氛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合理运用各个因素的变化就可以创造出多种多样的专营店环境气氛。

服装专营店设计应该能够展示出本品牌的独特形象,它应引导顾客进入卖场把顾客的注意力吸引到服装商品上应能创造舒适幽雅的购物环境刺激顾客购买欲望。在满足商场购物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更贴切地体现服装的面料、色彩、款式、工艺与细节能帮助顾客清楚地辨别商品了解商品的特性甚至体验商品所带给顾客特殊感受。

第8篇

[论文摘要]房地产营销对提高房地产开发经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根据4Ps市场营销组合理论,阐述了房地产市场营销的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以及促销策略。

一、房地产营销产品策略(Product)

在制定房地产产品策略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位置条件。房地产产品的位置条件是打造核心产品的首要条件,位置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房地产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一般而言,应选择拆迁补偿费用低、交通方便、服务设施较为齐全的地段进行开发。就商业房地产开发而言,开发项目应处在交通便利区、人流量集中区,把握好交通及客流“两大动线”,商铺投资的回报率才可能实现。从交通便利性来讲,轨道交通、公共交通都发达的地方自然能带来更多人气,例如,北京老牌商圈西单、王府井就具备了这些交通优势。论文百事通另外要注意的是,商业的最佳位置一定不要在交通主干道旁,因为这相当于多了一个天然的交通隔离带。外部交通固然重要,但商业体内部的交通流线如果不顺畅,同样会将消费者拒之门外。如果说交通动线决定了多少人会经过商业房地产项目,那客流动线就决定了消费者与商品摩擦的机会。曾有这样的例子,很多大商家对一个商业项目的外部环境非常满意,但一进到商场内部就马上放弃了进驻的想法,往往只因为电梯数量不够。因此,从客流动线这个角度讲,商业房地产项目的内部的合理设计能够让消费者在商业体中逗留更长的时间,从而产生更多消费,更多的利润。就一般居民住宅而言,要注意交通便利、环境安静、服务设施齐全等方面的条件。

(二)产品设计: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对设计者而言,应放下专业人士的架子去听一听你设计的房子中住户的想法,去听听策划人员的意见;对策划者而言,加强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真正的深入群众去探求市场的声音。关键是整合设计的产品属性与策划的市场属性,找到中间的最佳结合点。设计建筑设计师与策划专员应该共同商讨、相互协作,根据目标客户的特性分析,作出房产项目的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户型设计、配套设计、物业服务等。

(三)品牌设计:我国目前房地产品牌策略以副品牌为主导,即将现有品牌与一个新品牌相结合,从而为产品冠牌的方法。如万科开发的万科-星园、万科-青青家园等楼盘,既可以从整体上对公司品牌的联想和价值加以利用,又可以创造具体的品牌信念,帮助消费者更形象地了解新产品。

建立产品品牌之后,更要注重品牌关系,树立良好的品牌关系,首先就是保证房屋质量,实现品牌承诺,这是基本的要求。其次,提供附加产品,这是消费者购房时所得到的附加服务和附加利益。最后,实施客户关系管理(CRM),通过网络、市场调查等手段收集信息建立数据库,对客户信息进行长期跟踪管理。

二、房地产价格策略(Price)

一种是成本+竞争定价策略,即首先计算出项目总成本,再根据竞争对手的价格情况,加上预期利润,从而得出本楼盘价格。这种典型的“产品主导型”定价策略蕴含着定价过高产品滞销的风险和定价过低较难赢取超高额利润的风险。

另外一种是消费者需求加竞争定价策略,它的最大好处就是以消费者的潜在心理接受价格为出发点,以竞争对手为参照,无论规划、设计、建筑、户型、配套、营销均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原则,并时刻注意区别或跟随竞争对手,因而实现高额利润或快速回笼资金的各种措施、手段、过程始终都处于可控制状态,能使开发效率达到最高。

三、房地产营销渠道策略(Place)

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中,房地产营销渠道策略可以大致分为直接销售、委托推销、网络营销以及其他近几年兴起的新型渠道策略。

直接销售,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派出房地产销售人员,在一个固定的场所主要是现场售房处,来为需要买房的顾客和准顾客提供服务。虽然这种渠道模式可以帮助房地产开发企业节省一笔数量可观的委托推销的费用(相当于售价的1.5%~3.0%),但销售经验的不足和销售网络的缺乏也是这种销售渠道的致命缺陷。

委托,相对于直接销售策略,分散了企业开发房地产的风险,而且中介机构由于工作的范围、特性,以及对于市场趋势的了解,对于目标市场的掌握以及对于消费心理的研究比开发商深入得多,更容易把握市场机会,能更快销售房产。

许多房地产商也利用因特网资源,打破地域限制,进行远程信息传播,面广量大,其营销内容详实生动、图文并茂,可以全方位地展示房地产产品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同时还可以进行室内装饰和家具布置的模拟,为潜在购房者提供了诸多方便。

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在保持既有的模式下,一些新的渠道开始出现,我国的房地产营销渠道也呈现出全方位、多样化的局面。

四、房地产营销促销策略(Promotion)

房地产促销策略可以分为人员促销和非人员促销两大类:

人员促销是一种传统的推销方法,一方面是靠外聘的工作人员在人流量大的闹市区或新楼盘集中区域向潜在消费者发放其房地产宣传资料,成本低同时还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另一方面是通过专业的销售公司的销售顾问向客户详细介绍其房地产的情况,促成买卖成交的活动。

非人员推销又有广告、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等多种形式。在实际促销过程中,这些方式综合起来构成促销组合策略。

(一)房地产广告

房地产广告可供选择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印刷广告。主要载体有报刊、杂志、有关专业书籍以及开发商或其商自行印刷的宣传材料等;(2)视听广告。如电视、电影、霓虹灯、广告牌以及电台、广播等传媒方式;(3)户外广告。房地产推出时机确定后,在施工现场竖立的现场广告牌以及工地四周围墙上的宣传广告,用以介绍开发项目情况,预告房地产即将推出,诱导消费者购屋欲望。(4)布置精致样板房。房地产企业通过设计样板房,表现完美格局和完善生活机能,并加强装修与施工,让消费者产生具体的临场感。新晨

(二)营业推广

开发商可以通过开展大规模的住房知识普及活动,向广大消费者介绍房屋建筑选择标准、住宅装修知识、住房贷款方法和程序以及商品房购置手续和政府相关税费,或者举行开盘或认购仪式、项目研讨会、新闻会、寻找明星代言人、举办文化与休闲活动、业主联谊会等,这些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知名度,有助于提高销售量。

(三)公共关系

房地产公共关系促销活动包括人为制造新闻点,引得媒体争相报道,享受无偿广告以及建立与各方面的良好关系,比如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其它社会组织的合作以及开发商之间的合作。

目前我国房地产业正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房地产营销已然成为房地产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营销组合理论基础上分析房地产营销策略,这对提高房地产开发经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诸多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整个房地产行业而言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艳,浅谈房地产营销策略[J],沈阳干部学刊,2005(6)

第9篇

本文以展示设计特质立足为学科发展的根基,从展示设计实践流程反推其课程中所需能力培养,以实践环节为手段,从而探究学科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与解决之道.

关键词:

展示设计;实践能力;多媒体动画

近年来展示设计行业发展呈现出高度繁荣的景象,但从行业人才缺口来看应届生就业率却与行业发展的兴旺程度相悖.各个院校大力投入软硬件措施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创新,但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依然不能够让企业满意,更难以满足行业内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学生转向其它设计专业甚至彻底改行就业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多数专业院校并没有树立起以实践流程环节中所需要的能力培养来作为课程改革内容,普遍进行更改课程名称、学时长短等修补措施,难以真正触及到学生的能力培养范畴.

1展示设计的特质

人们可以对展示设计的特质从不同角度来定义,现在普遍的认同是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通过艺术表现力与平面与空间的精心创造,达到传达某些知识、资讯、理念、价值观的目的,对此种空间的复杂创作过程我们将其称之为展示设计.当然随着时代更迭和技术进步,其特质决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一定随着人们认知的深度继续变化,因此本文是处在当下展示设计环境中的特质归纳,这三种特质在目前设计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1.1立体化信息传播

揭开陈列艺术的包装,展示设计重要的目的是信息传播,通过空间中所有的物或非物质与人的联系达到符合其信息传递功能的目的.展示既是空间艺术,也是信息传播的艺术,立体化空间立足于对使用方式、实体要素、结构、设备等各个相关系统的理解,而信息传播立足于行为交互、内容主旨、设计元素等分析作用.立体化空间要展览的信息依附于展墙、展柜、展板,展台、多媒体展项等平台之上,所有的展示概念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展品背后所需要传递的“故事”.有时作为“实物”自身表达信息的能力有限,需要为其打造一定的背景知识带出更深层次的信息,同时,“故事”自身也可以作为虚拟展品出现,设计者通过形象化手法帮助人来理解,灵活处理好立体化空间这个媒介,使人们得到工作、生活的帮助或感悟,这才是展示设计的深层次应用。

1.2科技化交互体验

数字化多媒体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博物馆、商业展览、会展贸易等各类展示场所中,尤其是科技类或世博会这样特定的情境展览更是会运用到最新技术和产品.设计师通过展览中不同科技化展示手段所反馈得来的优缺点,不断更新和开发出更成熟的媒体技术.而这些科技化的媒体技术所带来的便捷最终都凝聚在交互体验上,以新、奇、特的方式在交互过程中强调体验的易用性和趣味性,拓展观众的想像力,加强了展览的整体深度.设计师可以根据不断更新的技术手段激发出无限创意,同时科技化的交互体验是延长观众信息记忆与整合多元信息的最有效手段.

1.3艺术化布展设计

具备艺术表现力的展示活动是展示设计核心价值观的体现.陈列设计具有形式美感,展示环境充满文化氛围,这些都是艺术化布展设计的诉求.优秀的展品确实需要与之美感相匹配的布展设计,需要注意的是布展设计在装饰部分的手法有别于传统室内装潢以使用功能为导向,其设计中更多体现主题元素的系统化,所有设计元素都在为展品与内容服务,要使材料系统、灯光系统、色彩系统、电气化系统等实现主题氛围的高度统一.在艺术性手法的应用中,“它涉及甚至涵盖了所有的艺术门类,如绘画、雕塑、图案、工艺美术、动漫、电影、音乐、舞蹈、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都可以为展示设计辅助艺术表现的手段.”①展示设计的艺术性氛围也来自于设计师个人良好的艺术情调和文化的修养.

2展示设计的特质与专业能力培养

“展示设计”是一个由动词构成的设计专有名称,从研究内容上说,展示的目的是传达信息,通过传递信息来启迪人们的思想,满足人们的社会生活需求,是一种与人交流的沟通桥梁.随着时代进步,展示设计已不是单纯的指向展览设计,展示的概念是对展览概念的扩展,在更多研究内容上展示设计核心内容为策划与设计.根据前文提及的三种专业特质来看,其服务对象的广泛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多学科互补的综合性都对展示设计学科的内涵与外延做出广阔的弹性延展.在南京艺术学院的展示设计专业官网上,是这样描述的,“展示设计专业是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富有挑战的,就业前景广阔的学科.它融合了展示信息设计和展示空间氛围营造,涉猎到博物馆设计、会展设计、商业陈列设计和节庆礼仪展示设计等多方面内容.”“社会发展需求决定了展示设计专业的重点研究方向,展示设计的专业性质又决定着本科教学的课程特征与具体内容.”②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教授史习平在其论文中这样写道.这充分说明,展示设计与展示设计学科并不是鸡与蛋的关系,展示设计专业特质是作为专业课程内容与设置的前提要素,其课程设置是否符合学科的延续性发展,决定着是否能培养出集知识、素质、能力与一身的优秀展示设计专业人才,由于展示设计是一门实践性专业,所以其实践流程也直接影响着课程体系与内容发展.这里需要从展示设计专业特质与行业实际需求出发,精准定位展示设计课程支持与人才能力培养。

3我国展示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与特点

美国著名教育家泰勒(PhiliphTaylor)和查理兹(ColinRichards)曾在《课程研究入门》一书中写道:课程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运行的手段,没有课程,教育就没有用以传达信息,表达意义,说明价值的媒介.”正因为课程在教育活动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其研究理论即作为学科科学发展的改革实施途径.“课程是学校教育系统中最重要、最繁难的教育“软件”之一.学校的教育实践,就是以课程为中心展开的.”③课程包含学科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以至教学评价.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体系的完整性,一直是展示设计专业不断深入改革探讨的课题.顺应时代背景下的展示行业发展,各个学校依据不同的开设背景、人才培养计划等等逐步完善专业发展的课程体系.目前国内本科课程计划基本都是按照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必选、专业选修等模块式的结构,从各个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式类型上来看,有学年制、学分制、学群制、工作室制等等.笔者根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示设计专业、南京艺术学院展示学科等具有典型性的几所专业院校展示设计课程,从名称、学分、比例、结构等多方面以分析我国展示设计专业现行的课程设置情况.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展示设计专业隶属于工业设计系的一个学科,作为和产品设计并列发展的平行方向之一,创办于1991年,2000年以后实施了以主干设计课带动下的系列专业设计课程教学思路.这里的分析数据只针对专业相关课程展开,主要由院定必修课(16学分)、一年级专业基础课(32学分)、专业必修课(66学分)、专业限选课(20学分)构成,共计134学分,这不包括实践环节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课程活动.由于是依托于工业设计的学科属性,可以看出专业基础课程(40学分)其侧重点基本聚焦在造型基础与工业设计上,并且加上公共专业基础课程的(32学分),从设置分析可以看出基础比重较大,说明学院对设计基础非常重视.南京艺术学院展示学科同样也是依托于工业设计学院之下的专业方向,但与清华大学展示专业不同的是,其展示学科并列与产品设计、信息交互设计、工业设计等多学科,其横向交叉课程综合性较强,并且由于工业造型学院也是由设计学院独立出来,其学科前身也代表了其带有浓重的多专业综合特质,展示学科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利,有高达82学分的专业必选课程以供学生选择,这对充分满足学生个体兴趣点进行了最大限度的课程自由组合.根据上述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展开分析后,基本可以了解到目前我国展示设计专业课程发展的现状,这里从三个方面进行描述.第一个方面,我国展示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历经几十年改革发展中的的磨合已日趋稳定与合理,课程设置的模块基本固定.目前的展示设计专业课程基本以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包括通时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与专业课题实践的版块模式组织而成.早期基础课程占用大量总学时的现象得以改变,选修课门类也在逐渐增加,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组合方式.根据统计,学科基础课程占总课程的20%—35%,专业主干课程占总课时量的30%—40%,任选课程占总课程的15%—25%,实践课程占总课时的8%—15%;第二个方面,课程设置向科学性与专业性方向提升.各大院校在遵循教育规范的基础上,开始结合自身优势学科背景,前瞻地区经济文化氛围,根据市场需要制定出属于自我优化课程设置的实施方案,基本上改变了多年前“拿来主义”的陈旧课程设置方式.专业结合行业特质以培养与挖掘学生艺术潜能为目标,不断提升专业课程设置在阶段性学习的科学性与专业性,人文社科相关课程作为补充剂充分体现课程建设上的多学科性质,体现对交叉学科复合型学习模式的重视;第三个方面,重视实践相关课程在体系中的分量.以往实践课程并未占据专业课程设置中的重要地位,仅停留在专业培养目标认知层级.实践以项目带动教学,企业合作工作基地,教师带领工作坊等各类形式都在课程体系中以不同方式出现,实践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受到更多重视,目前在课程学时总占有量中实践课程都有与之对应的学分相匹配.尽管如此,我们的专业学科建设还需进一步优化,体系建设中依然有诸多可完善的细节.例如展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改进,实现与专业主干课程的过渡衔接,基础课程在通识状态下与专业深化联系,课程学习中如何缩短实践与课程之间距离,如何加强学生独立思考与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等等.为了让学科更快更好的发展,这些节点都需要我们不断的在已有认知基础上继续深入调研.

作者:祁尧 张博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注释:

①徐乃湘.博物馆陈列总体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