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3-03-23 15:09:39

导语:在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小学

识字

教学策略

识字是小学生学习知识和认知世界的第一部曲,也是小学生进行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所以说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巧妙地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乐趣中识字,不断地丰富学生对汉字的积累,从而提高小学生识字学习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

一、激发学生识字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正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识字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观察发现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特点大多表现为:年龄比较小,好动、好玩,集中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不长,天真活泼等。在一堂课40分钟里面,能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绝对不会超过10分钟,而其他的时间我们又不能让它白白的浪费掉,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只有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学习兴趣,才能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要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首先得让学生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在识字课堂上敢于畅所欲言,所以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在老式的教学方法中,我们教师总把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一副十分严肃而威严的脸面,这就会自然而然给学生一种压抑的情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的打折,最终使课堂成了老师“自唱自演”的舞台。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教师只有放下身段,采用和蔼可亲、面带笑容的方式去亲近、接触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与此同时,在上课时,老师可以适时的利用一些识字游戏来激发学生们的识字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做同样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其在这种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参与性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对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二、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识字的教学效果

利用有利于学生识字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直观教学对于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来说就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教学方法。所谓直观教学,即是利用教具作为感官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它通过运用真实事物标本、模型、图片等为载体传递教学信息,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时,我先利用实物、图画、活动、猜谜、幻灯等相关的直观景象导入,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这样,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为后面的识字学习作好铺垫。如在教学生字“人、口”等字时,教师可以在讲台上面示范演示:双脚跨开站着就表示是一个“人”字,把嘴张得大大的就表示是一个“口”字。通过直观教学的示范演示,学生们对汉字的理解更加深刻,记得更牢。再如在教生字“葡、萄”时,利用先进的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先在大屏幕上出现了一株茂盛的葡萄树,树上结了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生字写在上面)。当我说:“谁愿意将这些香甜的葡萄带回家呢?”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举手,有几个学生激动地离开座位来到讲台边要求进行演示操作。通过一系列的优化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识字教学的效果就得到了稳步的提高。

三、多鼓励,有利于学生的识字效果

第2篇

一、适时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制作与运用多媒体课件时,声音经常被大家所忽视,多数课件在运行的过程中就像是一部默片,其实,适时的声音加入也是有其独特的魅力的。当然,加入声音也是有一定讲究的。

在正式上课前,一段轻松活泼的音乐,作为课与课之间的衔接,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同时也缓和了学生紧张的心情,为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作铺垫。如在制作《雨点》这篇课文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时,我将欢快的儿歌《小小雨点沙沙沙》,插入课件之中,用于讲授新课前播放,不但活跃了学习气氛,此外,由于两者有着相通之处,使学生对于新课由衷地感觉亲切,并乐于学习。

在新授的过程中,教学低年级的课文,很多时候由教师范读。因此在教学《北风和小鱼》一课时,我设计了“北风”张大嘴巴呼呼吹气以及“小鱼”在水中快乐嬉戏的动画形象,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听我读课文。但这样的范读,师生感受都非常的别扭,学生既要看屏幕,又要看老师读,还要看课本,有一种与文本分离割裂的感觉。后来,我试着将范读的声音录入课件中,使动画与声音以及文字从一个地方传达出来,减少学生注意力的流失。

在做巩固练习的时候,一般来说,巩固是一节课的尾声部分,这时低年级儿童已经坐不住了,注意力严重的不集中,如果突然有一个奇怪的声音冒出来,是不是能够重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呢?所以,我做了以下的尝试:在进行“鱼、渔”的分辨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他是一个()民。”当我把“鱼”拖进括号里时,就出现一个“你错了,你错了”的声音;当把“渔”拖进括号里时,就出现一阵掌声和“你真棒,你真棒”的声音。学生对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感到很吃惊,有的还被吓了一跳,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又被重新拉回了课堂中,而且掌声和表扬又能够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无意注意占优势的低年级儿童来说,不同时机的声音的加入,能够恰当地引起他们的注意,调节好课堂的学习气氛。

二、充满童趣的动画形象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小学生对动态变化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因此,使书本上静止、呆板的图画生动起来,更能加深低年级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如有篇课文是《蚂蚁和蝈蝈》,就可以设计成动画的形式:炎热的夏天,蚂蚁在辛勤的劳动,准备过冬的粮食,而蝈蝈却在大树下乘凉,并且笑蚂蚁是傻瓜;寒冷的冬天,蝈蝈在雪地上瑟瑟发抖,蚂蚁却在温暖的洞里烤火,吃粮食,有说有笑。拟人化的蚂蚁以及蝈蝈的形象,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赢得了他们的喜爱,使他们对这部“小动画片”看得津津有味。看完后,我让学生讲讲自己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喜欢蚂蚁还是蝈蝈,为什么喜欢?学生有声有色地讲了起来,纷纷表示喜欢蚂蚁,希望蝈蝈能够向蚂蚁学习。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地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自学能力,也为今后的看图写话打好了基础。

三、丰富的色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对美有不同的感受,儿童也有他们认为事物美丑的标准。一个课件如果色彩单一,或者选用暗淡无光的色彩,不但引不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反而招来他们的厌恶。

低年级儿童较偏爱明亮的、对比度较强的颜色。在教学《世界多美呀》一课时,有一段话是这样描写的“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这时,我出示的相关画面选用了课文中所提及到的相应色彩,并且均设置为明亮的颜色,达到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效果,使学生们眼前一亮,着实体会到“世界多美呀!”

第3篇

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把学生看作是不懂事的孩子或是犯了错需要纠正的人,这样的教育把学生看作是处于被动消极的被管理者的地位。教师应有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态度。在我的班级管理中对魏书生的班级管理理论进行了一些实践。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我在班级工作中还学生一个自由的天地,把他们看作是平等的人而不是被管理者。让他们逐步的学习自盛自律。

一、从认识起步,在讨论中学习自省

坚持从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起步,重视给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实践机会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特别是注意抓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凡事不抓则已,一抓必抓到底。这充分显示了魏书生的育人的科学性和做事的坚持精神。

低年级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不深,其道德认识水平还处于低级阶段,因此要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心理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我采取了讨论的方式。在对一个议题或一个事件的讨论过程当中教师帮助学生自省自悟,认识自我。如: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已成为普遍现象,这些孩子在家中受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无限关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真可谓是“小公主”,“小皇帝”了。对此,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动手学习:钉钉纽扣,包包书皮,学习扫地、擦桌子。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还同时受到了教育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在此基础之上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劳动中你都有哪些体会?学生的讨论得很自由,很投入,很热烈,很真挚。经过一番讨论学生很自然地提高了思想认识,愿意将此落实到行动当中。一段时间之后的家访中我了解到,我班学生在家基本上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人的事情,力所能及的也能帮着做”,可见那次的讨论教育效果应该说是令人满意的。

二、在互相监督、帮助中自律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一种情况: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半天,学生一转身却忘了,一眨眼的功夫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其实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学生主观上要这样做,这只是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的共性心理特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做事缺乏恒心,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然而教师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时时提醒,事事处理。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些好的方法与措施。在班级中我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确定了我班“班法”每个同学都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对于“班法”人人必须遵守。并且在学生中开展了“今天我当班”“红领巾监督岗”等活动,活动中让学生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帮助,并定期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活动,同学之间互相指出优点、缺点,并逐步改正,将“行为规范”化为自觉的行动。

三、在激励中不断进步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本打开的书,仅仅看封面是不够的……要真正认识每个学生,就要打开这本书,从第一页开始看下去,一直仔细地看到最后一页。如果书中有错字或错的标点符号,你要帮助他修改过来;如果书中有精彩的段落,你应该为他高兴并喝彩;如果书中出现的是断层,需要你替他补充,你要和他一起创造新的内容”承认每个学生都是闪光的金子,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激励学生发扬优点、长处,克服缺点、不足。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抓住闪光点对学生进行激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让他感受到:老师眼中是有我的,我是被关注的。我在日常的教育活动别注意观察,及时的表彰学生的优点、长处,哪怕学生只取得一点点的成绩与进步,我也不放过。尤其是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我总是用“放大镜”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作为教育的突破口。对于孩子们来说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恬静的微笑,一句温暖的话语,就可以照亮他的心灵。作为老师不要吝惜一句鼓励的话,把它送给每一个孩子吧。

四、家校结合强化自我教育

第4篇

论文关键词:作文教学探索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作文的主体是学生自我,而对他们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又限制得过于死板。这样,作文教学走入了一种毫无活力的僵化的训练模式。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说:“你们的作文不是写给自己看的,而是写给老师看的,只要让阅卷老师觉得满意就行了。”在这种缺乏终极关怀的功利主义思想的作祟之下,“作文教学忽略了平时的观察、积累、思考,不是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让学生生硬地背范文,按照一定的模式去套改作文”。由此,作文教学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我们的作文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造成了学生自己真正想说的话找不到语言来表达,不想说的却能说得出来的怪现象。因此,学生说出来的、写出来的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如此,作文成了不是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而成了蒙蔽自己的帷幕。学生对作文自然兴味索然了。我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是从各方面入手,来撤消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加强指导,培养写作兴趣

皮亚杰曾经说过:“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写作的兴趣,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哪怕是再难解决的问题,他也能想方设法去克服,就不会对写作文产生恐惧心理,而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写作。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导学生编撰自己的“作文集”。这几年我所教过的班,学生们都有至少一本“自家出版社”出版的“优秀作文集”,这些作文集封面设计精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里面内容更是丰富多彩:什么写人的、记事的、写景的、状物的…… 应有尽有。这些作文有同学们从报刊上裁剪的,从老师、同学那里转抄的,从网络下载的,还有从自己习作中挑选出来的“得意之作”……由于对编撰自己的作文集感兴趣,同学们兴致很高,为使自己的作文集更吸引人,阅读了大量的文章,拓宽。

2 .手让学生写特色日记。我没有把日记当作一种普通的课外语文作业对待,而是把日记本当作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谈日记达到师生心灵相通、相互理解。我引导学生把日记本当朋友,有高兴事与它同享,有烦恼事向它倾诉;我建议学生把晚上做的有趣的梦写在日记本中,把读完文章的感受记在日记本里,还可以写想象日记、绘画日记、摘抄日记……实践证明,写这样的特色日记学生喜欢,对写作的兴趣也日渐浓厚。

二、走近生活,指导自由表达

走近生活指引学生放松“快乐”地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如果能够找准生活中“说话点”,那么生活绝对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如:结合生活实际,介绍生活中的趣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题目,如在教师节那天,请学生写出你最喜欢的老师;国庆节时,请学生写写国庆节过的怎样,做了些什么;母亲节时,写写自己的妈妈;学习《乡下孩子》这一课,你也是乡下孩子,你想做些什么呢?这些都是学生乐于写的事论文范文。这样,既能给学生一定的题材,使学生有话可写,不记流水帐,又结合课堂教学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写话能力。如:丰富学生的生活,感受生活中的乐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中去,开展多种放松健心的活动,这无疑给他们提供写话的素材。如,带领学生们去秋游,学生尽情地玩、尽情地笑,来到课堂上,让学生们回忆秋游中,你玩得开心吗?玩什么使你最开心?此时,学生滔滔不绝地说着,仿佛还沉浸在秋游的快乐中了!结果可想而知,学生说得精彩,写得更为出色!

三、不同层次,评价学生作文

评价作文是对学生作文的再次提高。按程度不同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成功的喜悦。首先当场评价。投影学生的典型习作,或比较成功习作,让学生来评价,学生发表各种意见,教师更加肯定的地方,鼓励存在的缺点。其次是书面评价,每次学生的作文,作为教师要细细品析,找出闪光点,值得改正的地方,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学生作文,按层次不同给予分数。低段学生喜欢高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按进步程度打分。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分数,都有自己成功的一面。再次是口头评语,对那些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这些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更加有信心地写作,以更快的速度,提高作文水平。

四、出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进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构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从一年级起,乃至从幼儿园起,就要对孩子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教材,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指导看图,看实物,带领学生参观、游览,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留心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方面,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训练:(1)细致地观察;(2)有序地观察;(3)抓住重点观察;(4)用多种感官观察;(5)边观察边想象和联想。

要真正认识事物,不仅要靠观察,更重要的是靠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因此,作文训练必须充分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特别要加强想象和联想能力的训练。低年级注意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中年级注意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初步的抽象思维;高年级要有意识地抓好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转化,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达到言之有理。

第5篇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呢应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创新的识字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努力提高识字效率。

【关键词】识字激趣 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和提高识字效率。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识字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现在将我在识字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如下:

1 创设识字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但容易分散,况且单纯的识字枯燥无味,学生往往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必须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识字内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表演、绘画、音乐、挂图等),帮助并促进学生识字。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增加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识字,不断创新探索识字方法。如教“踢”、“拍”等字时,可让学生做做这些动作,体会这些字的部首与意思的关系,从而记住这些字的字形。还可以结合儿歌激发学生对识字的浓厚兴趣。如:“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泡、饱、跑、抱、袍、炮”用儿歌来认识这六个字,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趣味性,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生字的音、形、义。低年级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拨,为了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敏感性和好奇感,我在教象形字时,先画成图画,然后引导学生把图片与字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认字。如教“口、耳、目”等字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看看口、耳、目的形状,然后出示汉字,让学生进行图文对照,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再将教材对应的图和字用线连接起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很快记住了字形 。

2 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灵活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教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适合自己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并把识字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识字带来的乐趣。

2.1归类识字法。

从汉字的构字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教学时,如果能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既有利于提高识记效果,又可以促进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字的范围。如教学“柏、、枝、材”等形声字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这些字都带有‘木’,都跟树木有关。”同时,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想一想还认识那些带有“木”字旁的字,并进行交流。

2.2编故事识字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去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段小故事。如:教“会“字时,我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在云上走,原来他会气功。”

2.3 猜字谜识字法。

把生字编成谜语,让学生在猜字谜中学习生字,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一举多得。如:“六十天――朋”、 “一口咬断牛尾巴――告”.

2.4 近、反义词识字法。

积累近、反义词识记生字。如教学“美丽――漂亮”、“前――后”时,我出示卡片“前”,做向前走的动作,学生拿出卡片“后”,边读字边向后退。近、反义词一个带一个串连记忆。

2.5 编顺口溜、口诀、儿歌识字法。

教学中,我把一个个枯燥乏味的汉字编成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如:合手拿,人门闪,土里埋等。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进行自主识字和创造性识字。如记忆“喝”和“渴”时,学生就能自编顺口溜:“口渴要喝水,‘渴’是三点水;‘喝’是口字旁,喝水要用嘴。”

2.6 多媒体演示识字法。

CAI课件形象、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文字学习的兴趣。我通过课件演示教懂、教活,引导学生乐学、善学、学活。学生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识字软件观看生字的笔画、笔顺等,同时跟随教学软件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如教生字“升”时,计算机生动地演示上升过程,学生更容易记住字形与字义。

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有很多识字方法,如:比较法、折字法、熟字改笔画法等。结合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科学、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才更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识字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3 巩固识字效果,分享识字乐趣

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根据熟字换偏旁这类方法,让学生用加减法识记生字。如:“级”和“极”、“惊”与“景”等,通过对比记忆,学生不仅能较快掌握新字,而且还能在对比中与以往的熟字多次见面,进一步巩固了旧字,体会识字成功的乐趣。

4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乐意识字,拓宽识字渠道

第6篇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阅读能力

低年级语文教学是小学生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在这个学段的阅读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中高年级阅读能力的高低,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便成为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容易,这就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一、语文教师要让学生爱上阅读

1.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低年级学生因为年龄的限制,对感兴趣的文章才会充满兴趣,才会喜欢阅读。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快乐。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并在读中寻找自己独特的感受,在读中寻找到阅读的快乐。阅读为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阅读中孩子体会到了现实世界得不到的快乐。

2.教师要选择符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特点的阅读内容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科书中有一些能够发挥学生想象空间的课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补充一些课外的童话、故事、寓言以及儿歌、童谣等文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丰富多样的情感。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文本进行想象,并感受语言的优美,还要根据自己的感悟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并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借鉴。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个性化的阅读思维以及对文本的认识都会得到深入的发展。

二、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在低年级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选择图文结合的内容,并让学生读思结合

低年级语文教材基本上都会配有形象生动的插图,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图文对照阅读课文。插图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对于没有插图的教材文本,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进行图、声、文结合的演示。这样安排阅读,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对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有帮助。对于课外阅读,教师也尽量选择图文并茂的阅读内容。

在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教师要尽量在学生阅读之前提出恰当的问题,让学生以读促思,在阅读中感悟,并巧设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就问题提出讨论,启发学生的思维。时间久了教师就会惊喜地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2.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读说、读写、读演、读画结合

低年级学生的感性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乐于表达、乐于表演。当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时,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口头表达或者让学生对富有情节性的文本内容进行表演。学生通过说把阅读得到的信息表达出来,经常性的训练,不仅拓展了学生说的能力,而且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深入下去,提高了阅读的能力。而对于声情并茂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自找伙伴自编自演文中的故事情节。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中学得扎实,也更能够对文本深入挖掘。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读让学生学会写一句或者几句生动形象的话,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习惯。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以及优美的语段,或者让学生根据文本,想象并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文本。

三、教师要教会低年级学生进行阅读的方法

1.教会阅读,在把握文路中学会感悟

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借助汉语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能循着作者的思路去把握文路,并能逐步感悟到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会理解文本的方法。

2.对阅读教学进行整合

教师要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段落整体阅读,完成一定质量的自主阅读。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放手让学生抓住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文章的整体阅读,围绕主线设计突出文本内涵的思考。

总之,小学低年级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和极易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学科,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需要,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逐步发展自己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殷平华.引导低年级学生走进阅读的殿堂[J].广西教育.

第7篇

关键词:口语表达 信心 情境 训练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目前,小学学生的口头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表达能力一般都比较差,高年级学生当众说话还是畏畏缩缩,不够流利。原因之一是小学语文教学“重文轻语”,再加上方言影响所致。所以小学教学应加强普通话口语训练。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尝试,得出:农村小学生的说话训练须经过“想说——敢说——会说”这以有效的途径,口语表达能力才会大大提高。

一、消除顾虑使学生敢说

有些学生开始有一肚子的话,但因为缺乏勇气,最终还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自尊心和上进心强,因此对小学生的表扬鼓励应多于批评指责,就可以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动机。初练口语表达时,学生往往语无伦次。但无论学生会说或不会说,我都多予鼓励,并耐心地引导他们,让他们增强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踊跃发言、无所顾虑地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习惯,课堂便日趋活跃。

让学生敢说想说莫过于亲自做过的事情,可先组织学生做某些动作,某些小实验或制作小玩具,然后再组织语言说出做的过程的训练方法。实际是练习说明自己动手制作经过或实验过程。

二、创造各种机会使学生想说

一个人不发言并不等于不会说话,首先要看他想说不想说。大家知道,一个人心情愉快、感情激动的时候,话“匣子”才能打开。

创设情境说话是一种运用人为的环境和有组织的活动提供说话的内容,来指导学生说话的方法。创设情境说话是为学生设置生动,具体,新颖,活泼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说话的情趣,是他们有形可看,有声可闻,有话可说。情境设计多种多样,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设计一些活动,表演、游戏、剪纸、现场辩论等。所设计的情境符合学生年龄的特点,力求生动有趣,但不复杂。指导观察说话,一般是按情境设计过程的顺序进行讲述,如果情境较为复杂,可分步演示,分步讲述,最后连贯地讲全过程。但也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抓重点部分,学生感兴趣的部分详细地说。

为此,我经常运用灵活多样的办法来让学生开口。如在班级开展普通话演讲比赛,讲讲你听到的、看到的事情,讲讲广播里听到或电视里看到的新闻及家中或街头巷尾碰到的新鲜事等等。这时学生的兴趣就来了,他们争先恐后,侃侃而谈。

在讲语文课时,我更注意学生的说话训练,不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回答,而且充分利用教材中插图描绘的内容,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讲讲插图表达的意思。观察图形是开端,理解图意是中心环节,在观察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准确、有条理地讲述图意。训练顺序可以单幅图到多幅图,再到较复杂的单幅图。低年级的同学要借助老师的指导、提问、提示等指导学生观察和说话。中年级则要求学生运用以学的观察方法进行独立观察分析讲述画面内容。高年级可要求学生独立观察和分析画面、独立构思、各抒己见、发挥想象。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围绕图意中心说一段话或几段话,进而说成有一定情节的小故事。 如讲《难忘的泼水节》一课的第五、六段时,我让学生借助图展开想象,理解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相互祝福的场面,抓住“泼呀、洒呀”、“说啊、跳呀”等词语,让学生连起来说说。又如《雷锋》一课插图,我画了天空降下的雨帘、河边被风吹弯的芦苇及被河水漫过的小桥,画了雷锋卷着裤管正在一个一个地背小同学过桥等简图,先让学生用一句简单的话说明图意,再引导学生用较复杂的句子具体说明图意。我又根据插图按“天,风,雨,河水,雷锋。”的叙述顺序,让学生看插图,完整地叙述图意。这样逐步增加难度,学生学习情绪十分饱满。总之,利用插图和简笔画既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说话的意愿。

三、加强训练使学生会说

学生在说话过程中,需要边听、边想、边说,边观察,逐步才能做到耳灵、脑活、嘴快。为此要让学生会说,把话说好,首先要训练学生把话说得正确、流利、有条理;然后进一步要求他们说话时神情自若,落落大方,或坐或站,或颦或笑,动作表情切合说话内容;进而再要求他们根据听话对象和不同环境,注意礼貌,说得得体。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就要结合教学过程,加强对学生的听说训练,注意纠正方言的不良影响,并经常指导他们掌握一些说话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可把讲读课文和说话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先进行词语搭配训练,然后练习用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再结合课文内容说一段话。进而再引导学生把话说具体、说形象、说生动。这样逐步增加难度,学生不但能够接受,而且兴趣倍增、效果良好。

听说结合既有助于提高听的能力,增强记忆力,听的效果,也锻炼了说话能力。如讲一段有意思的评书——《三国演义》或《西游记》,使学生有意识地听故事和记忆故事的中心内容和主要人物,抓住故事情节然后指导学生复述,最后能独立复述故事。这种训练方法,不仅能训练学生专心地听话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连贯地组织语言能力。低年级多讲童话,寓言故事。中年级讲情节曲折和有战斗场面的故事,逻辑性较强的故事或具有知识性的科普故事。听故事复述主要培养学生听话的理解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为了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次数不宜多,开始训练课多讲两遍,逐步过渡到只讲一遍。复述故事可检查评出学生听话时的注意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因此复述故事后进行评议是十分必要的。

第8篇

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对于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点。既然,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我们就要在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表达提供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尽可能广阔的天地里,插上想象的翅膀,不断发展自我、表现自我,从而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

一、创设情景,培养口语

由于低年级学生具有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所以我们要依据教材优势,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例如,在执教《小鱼的梦》时,对学生说:“小朋友们,老师昨天做了个梦,梦见自己长了一条尾巴,变成了一条美人鱼,在海里游来游去,可高兴了,后来我游到了海底宫殿,见到了海龙王,他送我一棵珊瑚树,让我带给你们,希望你们去海底做客,我做了这样的好梦,小鱼宝宝会不会也做梦呢?”他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谁能告诉老师?学生跃跃欲试,就连平时不太爱发言的同学也把手举得高高的。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处于极度兴奋状态。学生的口语表达在此得到较好地锻炼。

二、结合想象,培养口语

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而孩子们的想象是一个无限的资源,要多广就有多广,要多深就有多深,要多奇妙那就会有多奇妙。所以,孩子们的想象仿佛是童话中的宝库,丰富而神奇。既然有了这样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那我们为什么不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让学生用语言把自己的想象表述出来呢?

在执教《小小的船》一课时,可以问学生月亮还像什么?假如你坐在月亮上还能看到什么?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说是精彩纷呈:

学生1:月亮像我们弯弯的眉毛,我坐在上面看到了我们的家乡德阳;

学生2:月亮像我们吃的香蕉,我坐在上面看到了木星和土星;

学生3:月亮像我们德阳的彩虹桥,我坐在上面看到了美丽的宇宙,还看到了外星人;

……

从学生赋予个性的问答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的确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说出了自己多姿多彩的想法。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们的想象力,而且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利用图片,培养口语

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具有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创设条件,让他们自己展示。如在上《冬天是个魔术师》时对学生说:秋姑娘带着最后一片金黄的落叶悄悄地走了,冬天来临了,他带来了什么礼物呢?我看你们带来了很多图片,大家小组内交流参观后,再告诉我们冬天带来了什么?组长派资料准备最充分的成员回答问题。美的语言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好奇心。在交流图片中进行口语交际,学生能说雪、冰、冰凌花、寒风等冬天特有现象,把学文与生活联系起来。

四、借机发挥,培养口语

新教材(北师大版)具有很多的优势:古今中外,天上人间,古诗、儿歌,各种各样。渗透着美,孕育着情,饱含着道理。那何不借机发挥,为学生创造培养口语能力、提高口语能力的条件呢?

如在执教《水乡歌》一课时,当整篇课文结束,看着课后的思考题:你的家乡什么多?便借机发挥:让学生借着优美的诗歌形式,来赞美自己的家乡,这不是一举多得吗?于是,让学生仿照“水乡什么多?”四句诗歌形式,用“德阳什么多?”来赞美我们的家乡――德阳。学生不仅说得好,而且夸得实。

学生1:德阳什么多?楼多。千座楼,万座楼,东西南北千万座,人人都住大高楼。

学生2:德阳什么多?车多。千辆车,万辆车,大车小车载满客,处处有车人方便。

学生3:德阳什么多?路多,东一条,西一条,东西南北数不清,引来天下好朋友。

……

看,孩子多棒,用自己美丽、朴实而幼稚的语言,赞美了我们的家乡,将我们德阳的优点夸得淋漓尽致,而且从中体会到了这种文体形式的美。

五、开展活动,训练口语

第9篇

【关键词】学生 识字 教学 方法

人生聪明识字始,打好坚实的识字基础,对孩子来说是一件终身受益的事。而要让孩子好好识字,既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又要教给学生巧妙的认字方法,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识字。本人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肤浅的体会:

一、创设识字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只靠机械地识,单调地读,重复地写,学生会不堪重负,且效率也不可能多高。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但容易分散,况且单纯的识字枯燥无味,学生往往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必须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识字内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表演、绘画、音乐、挂图等,帮助并促进学生识字。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增加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识字,不断创新探索识字方法。如教“踢”“拍”等字时,可让学生做做这些动作,体会这些字的部首与意思的关系,从而记住这些字的字形。还可以将字形相近、相似的字,编成儿歌,激发学生对识字的浓厚兴趣。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对文字的敏感性和好奇感,采用画图法,让学生进行图文对照,从感性的图片中尽快记住字形,形成理性的认识。

二、“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低年级学生应该“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教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适合自己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并把识字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识字带来的乐趣。

1.归类识字法。从汉字的构字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教学时,如果能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既有利于提高识记效果,又可以促进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字的范围。如教学“柏、枝、材”等形声字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这些字都带有‘木’,都跟树木有关。”同时,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想一想还认识那些带有“木”字旁的字,并进行交流。

2.近、反义词识字法。积累近、反义词识记生字。如教学“美丽—漂亮”“前—后”时,我出示卡片“前”,做向前走的动作,学生拿出卡片“后”,边读字边向后退。近、反义词一个带一个串连记忆。

3.猜字谜识字法。把生字编成谜语,让学生在猜字谜中学习生字,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4.编顺口溜、口诀、儿歌识字法。教学中,我把一个个枯燥乏味的汉字编成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如:合手拿,人门闪,土里埋等。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进行自主识字和创造性识字。如记忆“喝”和“渴”时,学生就能自编顺口溜:“口渴要喝水,‘渴’是三点水;‘喝’是口字旁,喝水要用嘴。”

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有很多识字方法,结合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科学、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才更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识字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区别形近字、易错字,增强识字效果

汉字中有许多相近字,但小学生用字往往不分语言环境,不管字义,随便就用,所以必须通过练习,强化记忆,形成正确的用字习惯。如“晴、睛”两字,极易混淆。教学中可这样设计,先随图出示“晴”字,让学生明白晴天跟太阳有关系,所以是“日”字旁,闪动偏旁“日”,加深刺激,再让学生组词。接着随图出示“睛”字,让学生明白睛就是眼睛,所以是“目”字旁,闪动“目”,让学生组词。最后出示几句话,让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说说要用“晴”字还是“睛”字。这种由图到字,再应用的学习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并能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学习习惯。

四、结合生活实际识字,拓宽识字渠道

在课外生活中识字,是一种重要的识字方法,它是课堂识字的补充与扩展。我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把生活当成他们识字的大课堂。鼓励他们多留意生活实际,如认商店里各种商品的名称、食品包装袋和报刊杂志上的字等,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就请教别人或查字典。做生活的有心人,让生活教会自己更多的汉字。同时,为了增加趣味性,我还要求学生把课外认识的字收集到自己的《日积月累本》上,定期巩固、交流、展示,比一比谁的课外识字量大、识字渠道广、学习积极性高,并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选“识字大王”。这既增加了识字量,也培养了学生社会实践动手动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