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建筑设计理念论文

时间:2023-03-23 15:09:48

导语:在建筑设计理念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建筑设计理念论文

第1篇

高层建筑设计理念主要有两种: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和工业主义建筑人文化设计理念。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主要表现为以适应大工生产为基本出发点,讲究建筑功能,在建筑设计中注重对材料和结构的率真表达。工业主义建筑人文化设计理念,是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的补充与完善,建筑形体在强调对材料和结构的率真表达的同时,也重视建筑的语义表达;不单单关注建筑本身的纯粹形式或理想的秩序,更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和城市文脉的整合。

从1853年到20世纪30年代,是高层建筑设计的曲折探索阶段,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虽处于支流地位,但对后来高层建筑设计的影响最大。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现代主义风格的高层建筑风靡全球,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得到了完美诠释。从1909年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工业主义建筑设计人文化设计理念处于萌芽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深入人心,它丰富了高层建筑创作手段和方法,极大地促进了高层建筑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

从1853年到20世纪30年代,由于高层建筑刚刚出现,人们对高层建筑的理解和认识还需进一步深入和完善,设计上也缺乏经验,因此,借鉴历史传统和美学理论成为当时时尚,以学院派为代表的复古主义占上风。但是,欧洲和美国的少数建筑师,坚决反对抄袭历史形式,坚信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认为一幢新建筑应符合新功能、新材料、新社会制度和新技术的要求,并对高层建筑设计进行了积极探索,奠定了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现代主义高层建筑的设计原则和形式基础。如由伯姆和鲁特设计的瑞莱斯大厦,其水平带几乎全是玻璃,强调围护结构的轻质透明,表达框架结构的美学特点,建筑的美学特色有别于官邸式三段式建筑的沉重感,影响了密斯。凡。德。罗的设计。格罗皮乌斯和伊里尔。沙利宁参加1922年举行的芝加哥《论坛报》大厦设计竞赛的设计方案对后来的高层建筑设计影响最大。格罗皮乌斯的设计方案形式简洁,没有多余的装饰,充分展现框架结构的美学品位,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功能上都是杰出的,极其适合办公楼要求,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流行的高层办公楼形式的早期萌芽。伊里尔。沙利宁的方案强调建筑建垂直上升的表现,顶部收缩、跌落,但形式同样地简洁和反对繁琐装饰,是体现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的成功作品。

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高层建筑最完美地体现了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这一时期的建筑所关心的问题聚焦在如何开发材料、结构的表现力,如何单纯的抽象表达使用功能、表达空间组合。密斯。凡。德。罗设计的湖滨路公寓、西格拉姆大厦都充分展现了钢框架结构和围护墙体玻璃材料的表现力;汉考克大厦着力挖掘了结构构件X型支撑的美学特色;利华大厦开创了灵活空间的模式;贝聿铭设计的约翰。汉考克大厦的艺术重点则转向追求由镜面玻璃反射所引起的感官愉悦。

从1909年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是工业主义建筑人文化设计理念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的高层建筑设计,由于建筑师们认识到高层建筑将成为城市天际线的主宰因素,而十分重视高层建筑冠部设计的标志性,如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这是建筑与城市文脉整合的早期表现。工业主义建筑人文化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高层建筑设计中。20世纪6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对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进行反思,并意识到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以适应大工业生产为目标,强化“以物为中心”,缺乏对人性的关怀,因此,许多设计也暴露出严重的缺陷。如密斯式的方盒子建筑在世界范围流行,地方特色受到严重冲击;世界贸易中心大而失度的形体,导致曼哈顿繁华区的空间尺度失去平衡等等。正是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反思,人们开始认识到建筑设计的核心问题是为“人”服务。20世纪60年代以后,高层建筑设计理念发生了巨大转变,建筑形体在强调对材料和结构的率真表达的同时,也重视建筑的语义表达;同时注重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和与城市文脉的整合,工业主义建筑人文化设计理念开始深入人心。高技派、后现代主义、晚期现代主义、生态建筑、可持续性建筑等各种建筑流派和思潮,都是工业主义建筑人文化设计理念某些观念的具体体现。

如菲利浦约翰逊设计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部、矶崎新设计的日本筑波中心与贝聿铭设计的香港中国银行大厦都十分重视建筑的语义表达,但建筑风格迥异,实现的手段也不同。电话电报公司总部、日本筑波中心都是借用历史符号,而香港中国银行“芝麻开花节节高”的隐寓则是通过有意识地强化结构支撑构件而实现的。O.M.翁格尔斯设计的德国托豪斯大厦隐寓的“大门”形象,同样没有借鉴历史符号,而是通过建筑的虚实对比实现的。

诺曼。福斯特设计的香港汇丰银行表现了“材料—结构—设备”的高技风格,同时,采用悬挂结构体系实现大楼底层完全敞开,与楼前的皇后广场连成一片,充分体现了建筑与城市文脉的整合意识。

理查德迈耶设计的美国步里奇波特中心,极力追寻建筑的尺度与形态同城市的整体结构相适应。为表示对相邻的巴纳姆博物馆的尊重,其体量打散处理,形成一个轮廓线丰富、由低矮和中等高度体量组成的连续体。这与世界贸易中心大而失度的体量形成鲜明的对比,探究其深层次原因是设计理念的差异所致。

第2篇

1.1有效减少能耗

有效减少能耗是工艺建筑节能设计理念的重要优势之一。众所周知降低工业建筑的耗能在本质上减少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并且还能够在建筑物在使用和建造过程中尽可能合理地使用和利用能源,从而能够在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做到尽可能的降低能耗。除此之外,有效减少能耗主要还体现在可以有效的面对能源危机和潜在的能源资源价格上涨,并且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主要是依靠减少维护结构的散热并且合理的提高供热、制冷系统的热效率两个方面。即通过这两方面的有效加强节能设计理念可以有效的减少相应的能耗。

1.2资源循环利用

资源循环利用可以让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占据非常大的优势。众所周知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援,因此资源的循环利用可以有效避免大量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能源资源在建筑、生产过程中被浪费。例如由于工业厂房的冬季内采暖计算温度与室内外的冬季采暖计算温度差(tn—twn)和民用建筑相比,要小10%~20%,热损失自然也相应减少。除此之外,在资源循环利用的过程中节能设计理念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其整体资源的消耗,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其生产水平的有效提升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不断进步。

1.3提升生产效率

节能设计理念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升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众所周知工业建筑物的护结构是其热量损失的主要通道之一。因此通过节能设计理念的应用设计人员可以促进建筑物的墙体、屋顶及地基周围等处使用高效保温隔热材料,并且能够使建筑物围护结构中各部分的传热系数大大降低,这最终就能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有效提升。除此之外,节能设计理念对于生产效率的提升主要还体现在了其能够有效降低生产设备和机械的运行强度,从而能够有效延长生产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工业企业生产效率的有效提升。

1.4减少腐蚀损失

减少腐蚀损失也是节能设计理念自身具备的优越性之一。众所周知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其厂房和设备都容易受到腐蚀问题的影响。因此在工业厂房的建筑单体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从厂房的平剖面布置阶段开始就纳入设计应考虑的范围中。例如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对于空调降温的面积范围和室内温度进行有效的计算,来尽可能的避免不适当的大面积、大空间采暖和全空调,这可以有效避免机械设备生锈腐蚀的可能性。并且当工业还间内有散发大量生产余热余湿甚至腐蚀性气体时,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应当考虑有效的自然通风来保证室内的正常生产环境,从而能够促进腐蚀的有效减少。

2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理念应用

2.1根据工业特点设计

根据工业特点设计是工业建筑节能的设计理念应用的基础和前提。在根据工业特点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确保工业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特点符合工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例如设计人员可以建在工业建筑物的墙体和屋顶以及地基周围等处使用高效保温隔热材料,从而能够可以使建筑物围护结构中各部分的传热系数大大降低并且有效减少热量的损耗。除此之外,在根据工业特点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确保操作人员和运输工具活动的高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因此在设计时不应当采用机械强度偏低的内保温材料,并且在厂房内湿度大或又含有腐蚀性介质的条件下,不宜选用孔隙率、吸水率大的保温材料,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工业建筑节能的设计理念应用水平的有效提升。

2.2合理选择材料

合理选择材料对于工业建筑节能的设计理念应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合理选择材料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确保建筑外墙用的材料具有合适的厚度,从而能够在减少热量损失的同时促进建筑内部保持较为良好的通风。除此之外,在合理选择材料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可以从之前的节能设计建筑选取适用的构造和所需的材料。并且根据工业建筑的设计特点,要求控制各朝向的窗墙比为35%~20%。从而能够更好地确保工业建筑的通风条件和采风条件,从而在减少电能消耗的前提下促进工业建筑节能的设计理念应用效益的不断进步。

2.3优化建筑结构

优化建筑结构是工业建筑节能的设计理念应用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优化建筑结构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注重减少建筑的开窗面积,即尽量减少开窗面积始终是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手段。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不同性能的外窗自身的传热系数可能存在3倍左右的差距。除此之外,在优化建筑结构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通过选用保温与密闭性能好的多层窗来促进工业厂房节能水平的有效提升。例如设计人员可以选用聚苯板和以膨胀珍珠岩为主要原材料的防水保温板以及沥青珍珠岩板等多种节能效果明显的材料,然后合理的设计建造的防水层、保护层等构造,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工业建筑节能的设计理念应用可靠性的持续进步。

2.4.增强节能意识

增强节能意识是工业建筑节能的设计理念应用的重中之重。在增强节能意识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督促自己具备更加高度的节能意识,这与此同时也是促使工业建筑节能设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并且能够收到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除此之外,在增强节能意识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通过采用其他人员提出的具体意见和细节意见,来促进节能标准得到有效的保障,从而能够在节省土建工程量和降低造价,减少护结构面积的同时促进工业建筑节能的设计理念应用精确性的不断提升。

3结语

第3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特征;设计原则;设计要点

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环保意识的提升,对于现实中的企业来说,讲究企业与社会综合效益的总体提升的呼声越来越高,下文对绿色建筑设计进行一系列的展望,期待环保型建筑工业的日益发展,以提升社会的环保效益,促进环境的改善。

1.绿色建筑设计是未来的建筑设计发展方向

随着传统石化能源的枯竭和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人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绿色建筑没计,不但能够很大程度的节约能源,更能在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问题上提供建设性的成果。因此,可以说绿色建筑设计时建筑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绿色建筑设计是人们在经历了长期发展后理性反思的结果。我国是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人均资源非常匮乏,因此在我国推行绿色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出于资源匮乏的考虑,更加是对我国长远的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规划。所以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气候条件,采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实现节能、节地、节水、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居民住宅舒适度。绿色建筑是―项系统的工程,它不但在建筑设计上要追求绿色,同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要遵循绿色原则,这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必定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2.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和特征

2.1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利用了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最大限度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在建筑寿命周期内,通过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各种废物的产生,实现与自然共生的建筑。是指以消耗最小的能源、资源与环境损失,换取最好的人居环境的建筑。绿色建筑能为人类提供―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能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一建筑一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二十―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2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

首先,绿色建筑没计应该有节能的特征。这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中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对对自然有污染的传统火力发电电能的利用,防止污染。其次,绿色建筑还应有环保的特征。绿色建筑从最开始的设计,到后来的施工和最后的拆除,都应该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用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再次,绿色建筑的舒适安全特征,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建筑内部的布局设计应该注重安全性,同时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应该遵循以上概念和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进行合理的设计,充分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和环保性。

3.绿色建筑设计的常见方法

3.1绿色建筑设计的前期策划。鉴于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是在设计师和用户共同策划下完成的。设计师要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的环保性和节能性等特点,进行初步的设计,设计初步定稿之后还要充分听取用户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做到设计的人性化。同时还要保证项目的设计要经过广泛的论证,这样才能保证设计方案的优化,在设计决策阶段解决问题。

3.2绿色建筑方案设计中的重点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如自然风和自然光。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建筑长期的成本计算,而不仅仅只是考虑工程本身所花费的成本。要考虑到绿色建筑后期对材料的回收利用,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住户的舒适度,必须要考虑到适当的生态策略技术。允许在设计阶段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在选择设计方案时要协同各设计方案的优点,取长补短,力求使设计方案最佳,在设计时要考虑为群众设计活动场所。

4.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要点

4.1重视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绿色建筑的性能及成本。建筑设计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绿色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个局部而不顾整体。如热带地区使用保温材料和蓄热墙体就毫无意义,而对于寒冷地区,如果窗户的热工性能很差,使用再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会达到节能的效果,因为热量会通过窗户迅速散失。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将有限的保温材料安置在关键部位,而不是均匀分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有些类型的建筑如内部发热量大的商场或实验室,没有保温材料利于降低空调能耗,也会更利于节能。

4.2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非常强调的一点是因地制宜,绝不能照搬盲从。气候的差异也使得不同地区的绿色设计策略大相径庭。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它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在日照充足的西北地区,太阳能的利用就显得高效、重要。而对于终日阴云密布或阴雨绵绵的地区则效果不明显,甚至可有可无。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应该在建筑保温材料上多花钱、多投人,而南方炎热地区则更多的是要考虑遮阳板的方位和角度,即防止太阳辐射和避免产生眩光。某种建筑平面或户型在―个地区也许是适合气候特点的典范之作,而搬到另―个地区则会成为最蹩脚的抄袭。

4.3尊重基地环境

在保证建筑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经济性基础上,在建筑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引入环境概念,是―个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设计时须结合当地生态、地理、人文环境特性,收集有关气候、水资源、土地使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系统、人文环境等资料,力求做到建筑与周围的生态、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增加人类的舒适和健康,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

结束语

绿色建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薰浩.绿色建筑初探[D].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2]江步.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刘彩萍.浅谈绿色建筑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4)

[4]李雪平.浅议绿色建筑设计[J].工业建筑,2006(36)

第4篇

关键词:绿色技术;建筑设计;高层建筑

中图分类号: TU208 文献标识码: A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可持续发展更是科学之道。这就需要各行各业遵照此原则正确做好发展问题, 建筑业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绿色技术的应用, 只有绿色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得到尽可能的应用才可以谈其可持续发展问题。绿色技术包含很多方面, 同时涉及建筑的许多方面, 如果能在建筑设计、 施工、 装修等阶段融入绿色技术,可以说这样的建筑将是未来人们所希望的绿色建筑。本文通过对绿色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设计方法及绿色技术要点进行阐析, 为绿色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 绿色技术应用原则

绿色技术可以应用于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任何阶段, 在建筑设计时针对具体目标元素进行应用, 并将这些目标元素有机结合, 最终完成建筑的整体设计,具体的应用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应用绿色技术。理性的设计思维方式是保证建筑环境效益、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根本。

1.2 重视建筑的全寿命周期问题, 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包括: 初阶段的规划设计、 施工阶段、 后期运营管理以及拆除。

对全寿命周期进行关注和重视, 不仅可以在规划设计阶段将环境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和利用,而且可以降低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在后期的运营管理阶段可以为居住者提供更加健康、 低耗、 舒适的无害空间, 拆除后尽量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和危害, 并视拆除的材料尽可能的做大二次使用, 提高材料的使用率。

1.3 对自然条件进行合理化利用, 保护周围的环境,对现有的适合的地貌、地形、 植被和自然水系等尽量保留和合理利用; 在对当地气候特征和生态环境进行充分考虑和研究的情况下,进行建筑的选址、布局、形态和朝向; 在建筑的设计上, 保证建筑的规模和风格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有害气体和废弃物排放时, 应采取有效方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1.4 适用与健康的环境是居住者的目标,绿色建筑应对使用者的适度需求进行充分考虑, 不断改进设计和施工方法, 努力建造和谐优美的环境;确保居住者有一个质量安全、 环境清新的空间; 在满足居住条件的情况下, 更能够带来居住上的快乐和工作上的高效率。

1.5 重视对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 降低对环境的高度污染, 通过对设计和管理的改进和创新, 优化生产工艺, 合理化选择适用的技术、 材料和产品,对资源配置进行合理的利用和优化, 改变旧的消费思想和方式, 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过度的浪费; 因地制宜, 将本地材料和资源加以扩大化的利用; 重视对资源的二次循环利用; 从根本上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将可再生、 清洁的资源尽可能的应用在绿色建筑之中。

2、 绿色技术的设计方法

2.1 绿色思维创新设计

绿色思维是指在建筑设计时将绿色思维融入其中, 在制定方案和创作时首先考虑设计的可持续性, 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再生性, 让建筑业中有资源循环经济体现,绿色思维的两个基本原则包括: 创新和平衡意识。创新性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 一是对设计方案的创新, 二是对设计理念的创新。 这两种创新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对当地的建筑业无论是技术上、 材料应用上、 风格造型上起到一定的革命性变化, 但是目前我国的设计师在创新性方面还没有达到完全理解和熟练运用的程度, 所以设计成果没有明显表现出创新性这一特点, 这就需要设计师继续努力和钻研, 将绿色思维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找出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重点,要提高对建筑创新性的认识, 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和建筑物完美的结合, 让建筑体系在创新性的观念下有新的发展。

另一方面, 设计师要想做好平衡意识必须要做到两点, 一是将建筑设计尽量做到精细化, 这样会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减小对资源的浪费; 另一点就是与周围的环境协调统一,与整体的建筑格局相匹配, 关键是根据项目自身的特点和情况分析和选择环境和建筑物完美的结合, 以进行对风险的控制和化解。

2.2 以人为本创新设计

建筑设计以人的设计作为开始, 也以人的使用为结束, 所以建筑的设计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坚持人在建筑设计中的主体地位。建筑设计并不是单纯的的外观和质量设计,更重要的是要满足人对建筑使用功能和舒适度的要求, 所以在进行设计时,要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融入到设计思想当中, 不断将人文精神体现在设计当中。

2.3 运用科技创新设计

在人们的生活中, 数字技术不断被人们所熟悉和应用, 它的出现给建筑设计带来了新发展, 为建筑设计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在建筑设计中应用数字技术, 使简单的设计变得多元化。 在造型上出现了非线性形体结构, 使风格各异的建筑形式相继产生, 这种创新方法,可以充分完成设计师的想象形体, 不单单是强几何形体和简单的现代主义单一形体。 数字技术使建筑设计领域进入到了多元化的领域,在电脑中建筑师对形体进行任意的扭曲变形和复杂的加减处理,数字技术对建筑设计的创新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对绿色技术的应用要点

3.1 使用性能优化的建筑表皮材料进行单体建筑的立面设计

高性能的建筑立面设计以全体建筑的整合设计作为设计理念, 以当地的气候、地域特点、 经济条件等整合各种技术策略进行建筑的初步设计, 结合建筑的造型设计达到建筑的独特和创新。

3.2 采用遮阳技术进行建筑立面设计

建筑遮阳技术是被普遍使用的一种技术, 建筑根据不同朝向采取不同的遮阳形式, 在北方的建筑设计中, 根据被北方的气候条件和温度, 在建筑立面的不同位置设置金属遮阳穿孔板,实现建筑的遮阳效果。

3.3 建筑立面整合种植技术

在绿化技术的发展下, 建筑绿化技术已从过去的护的水平方向向垂直方向即种植墙面技术发展。除了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外观效果, 种植墙面与屋面绿化技术也可以起到降低周围环境温度、 净化周围空气、 对保温性能适当进行提高、 隔音降噪, 使得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

3.4 建筑立面整合通风技术

通风系统根据其采取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混合通风、 机械通风、 自然通风三种。立面整合自然通风由传统门窗和双层幕墙自然通风系统。一方面将通风、 降噪、 净化空气等技术进行完美整合, 同时也实现了自然通风, 另一方面,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进行有机的结合。

绿色技术应用首先要不违反建筑设计理念,不会对资源及材料的浪费, 还会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原则, 还会考虑到绿色技术的可操作性可实施性,实现的空间范围比较大, 还会节约成本。

4、结束语

对绿色建筑的大力发展已是全球性的重要课题, 也是我国建筑业近几年的发展方向。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建筑业相关人员的共同参与, 特别是建筑设计者的加入。我们相信, 通过我国建筑业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 我国必然会走向一条环境和谐、 资源节约、 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

参考文献

[1]韩继红, 范宏武, 孙桦.中国超高层建筑的绿色低碳之路―― ―思考与实践[A].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C].2010

[2]孙大明, 田慧峰, 周志仁.绿色超高层建筑设计的重点与难点探讨[A].城市发展研究―― ―第 7 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C].2011

[3]范宏武, 韩继红, 孙桦.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超高层建筑中的适用性分析[A].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C].2010

[4]楼国山.建筑平面为正多边形的旋转形体高层、 超高层建筑设计研究[A].第二届结构工程新进展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8

第5篇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思路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态问题日益严峻,促使了人们对城市建筑规划和设计要求产生了深刻变革,生态建筑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目前,我国总体城市化水平还不是很高,城市生态问题日益严重,因此,研究生态建筑规划的原则及设计要求对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观有重要的价值。

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日益提高,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及其设计已经成为我国及世界许多国家建筑设计的一个新的理念,并已逐渐成为建筑领域的—个新的热点和一种发展趋势。这一热点和趋势标示着建筑设计作为—种技术与人类环境更为协调的新的进步,同时也是建筑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和观念的一种更新。

近年来,“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等名词、概念在建筑界不仅成为一种时尚,而且确实已成为建筑学科发展的前沿,也是人类理智和文明的升华。下面以迪拜为例,对生态建筑这个理念做出具体分析。

生态建筑的含义

生态建筑设计即运用生态学思想,按照以人为本的设计理论,从人、自然和建筑所构成的整体环境出发设计出实现人、环境和建筑和谐统一的建筑。生态建筑在设计时充分的尊重了人、自然以及建筑本身之间协调关系的特点,决定了生态建筑的设计节能、低耗、环保和生态平衡等特征。生态建筑的设计注重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再生资源,这种设计方法不仅能够控制工程的造价,还可以对建筑材料进行充分的利用,有效的控制建筑垃圾的产生,减轻生态建筑在建造的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而且,生态建筑设计将建筑文化与环境文化紧密地结合了起来,不仅重视建筑自身的和谐,还考虑到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将生态理念融入了建筑以及建筑周围的环境当中,从整体上完善了建筑物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生态建筑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人们开始追求居住环境的舒适、健康、安全。而生态环境则能从减少废物排放、减轻居住环境污染、实现变废为宝等方面满是人类的生活要求,因此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生态建筑。当今社会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正是生态环境建设,由于住宅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因此为了使居民的生活更舒适、和谐的生活,为了是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我们必须提倡必实施生态建筑设计。

三、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1、讲求节约能源。绿色生态建筑,最重要的是要遵循节能原则,也就是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建筑材料使用应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资源,同时还要严格做到建材的无害化(无污染,无辐射)。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要求利用各种手段来创造—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上图为意大利建筑师戴维·菲舍尔设计的一座位于迪拜的世界首个风力发电的旋转摩天大楼——迪拜旋转塔。整座大楼各个楼层之间都安装有风力涡轮机提供动力,使每一层都可作360度旋转。迪拜摩天大楼总共安装有79个风力涡轮。此外,大楼的居民们可以通过电梯将自己的车停放在公寓中。同时,大楼还装有太阳能板,为自己或邻近的建筑物提供电力。

2、引入智能管理系统。充分运用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如设计智能采光窗、会呼吸的玻璃幕墙以随着阳光的角度变化和天空明暗变化调节透光效果,并根据日照强度自动调节室内照明系统,自动控制室内温湿度。创造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装修材料。

3、设计科学,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应当是设计的根本原则。这是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决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以前那种低标准的“绿色生态”建筑很难再有所发展,也必将被社会所淘汰。从另外—个层面来讲,这与国家宏观要求也是相符的。

4、从实际出发,不照搬盲从。绿色生态建筑应该着重强调的是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盲从。我国的绿色生态住宅设计存在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很多设计者喜欢照搬西方的现成没计,认为西方的就是好的。殊不知,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的建筑模式很不相同。其次,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也应该讲究地域性特点。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他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

建设生态建筑应以当地实际情况为准,切记不可盲目跟风。”迪拜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整个国家未来的战略方向,运用各种途径打造生态建筑。如迪拜的棕榈岛项目(见下图)。但有环境保护人士指出,棕榈岛将破坏海湾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为鱼类和海龟提供食物的珊瑚礁、牡蛎柄息地等将被埋在岛下。同时,棕榈岛还将阻止和改变自然洋流,迫拜著名的天然沙滩将被侵蚀,当地海洋环境将无法恢复得与以前一样。

建设中的棕榈岛

5、减排目标设计。运用实测法、生命周期法以及物料衡算法等碳源排放量测算方法对生产活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进行测算,以分析碳减排潜力,碳减排途径,进而规划碳减排目标。

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现状分析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建筑规模十分的小,但是见效很快。在当时那个年代,从事室内建筑设计的人员十分缺乏,同时设计的力量也是十分有限。

八十年代在我国也相继出现了国外设计师的经典作品如:上海的波特曼大酒店。建筑设计逐渐成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国内外室内设计师思潮迭起,流派纷呈,推动了当时建筑设计的发展。但是,当时国内大部分专业设计人员还未受过本专业的基础教育和系统培训,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和设计经验,曾经一度出现了“效果图表现大混战”以及“计算机拼图游戏”的不良局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文明开始向生态文明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已经得到了肯定。因此生态建筑设计的概念正是被提了出来,使其从建筑设计中独立出来。

生态建筑建设的具体措施

绿色生态建筑节能,设计师首先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把建筑设计提高到比较高的水准。(2)找到合理的优化的新能源的解决方案。(3)寻求建筑艺术与能源方案的完美结合。当然,在做好上述的工作后,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绿色能源,如采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这些能源都具有无污染、可再生的优势。

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要保护自然,遵守节地原则,适度开发土地资源,合理规划项目用地,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采用科学的建筑体系,以提高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积和耐久年限,限期淘汰粘土实心砖等建材,对建筑废弃物进行无害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建筑室外使用透水性铺装,以保持地下水资源平衡,对自然材料的使用不得破坏其自然再生系统,运用环境亲和材料。尽量使用可重复利用材料、可循环利用材料和再生材料,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和短缺资源,多使用地域的自然建材及当地建筑产品,在施工过程中做到无污染化。

水热环境系统设计的实现。绿色生态建筑的建设关键是节水,同时要考虑水质和水量两个问题。一般的,绿色生态建筑可采取的节水措施有:采用节水节能型供水设施;建立雨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就地将污水处理成中水(中水意为城市污水或生活用水经处理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生态建筑作为—个新兴事物,值得探讨之处尚多,今后的研究与探索之路也漫长而艰辛,但是随着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迈进,随着机器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可持续发展将成为21世纪的主旋律。生态建筑理沦的发展将导致建筑科学技术内容的不断丰富与建筑艺术创造的相应发展,并将推动整个建筑学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岳鹏生态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方法教学研究——以校园学生食堂生态建筑设计为例高等建筑教育2009-08-31 期刊

[2] 张伟; 鹿咏现代生态建筑设计与“包豪斯”设计理念的对话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2-15 期刊

[3] 邱景;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方向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11-25 期刊

[4] 王亮;生态化与住区环境设计研究.天津 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第6篇

【关键词】绿色住宅;生态型住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

1 引言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要保持生态系统内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状态。建筑设计融入绿色生态因素,可以改善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空间环境。绿色生态型住宅是立体、多维环保的工程,需要具有实用功能,并兼具高科技含量、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和环境效益。建筑设计时,将居住建筑融入到自然生态平衡系统中,既可以确保小区适应生态环境,同时又能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设计绿色生态型高层建筑是生态小区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生态设计,实现节能、节水、低污染、无害、无毒、改善生态环境、延长建筑物寿命等特殊功能。通过人性化设计,确保建筑采光和通风保持良好。运用科技手段,达到建筑构建、人类生活和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让建筑物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保持良性循环,确保生态的持续发展。

2 生态型住宅(高层建筑)的设计理念

(1)舒适化的设计理念。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提高了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品质要求。在关注建筑功能的舒适性和建筑质量的同时,更加重视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此环境下,改善建筑功能,提高舒适度和生命质量成为建筑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建筑创作的最终目标是要创造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建筑环境。随着生态学、建筑学及其它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综合相关科技成果为建筑设计创作提供了新的思维。建筑舒适化的设计理念离不开健康的舒适环境,健康舒适的环境需要具有优良的温湿度环境、具有优良的空气质量、具有优良的光线视线环境,同时要具有优良的声环境。在建筑设计中,要采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建筑材料,尽量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使用,对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气体、电波、辐射进行有效抑制。建筑设计中要对环境温度进行自动控制,要具有足够的挑起调节系统来完成唤起通风;建筑物中要具有合理的桌面照度,要防止建筑间的对视和出现室内通视;另外,要使用吸声材料,提高建筑防噪抗干扰的功能。

(2)运用自然体系设计理念。在高层建筑设计中,运用自然体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建筑最大限度地获取和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人工环境。阳光和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随着照明技术和空调技术等人工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导致自然体系在建筑运用中受到忽视,同时也对建筑环境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人们如果长时间处于人工环境中,在封闭的人工环境内生活,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现“病态建筑综合症”及“建筑关联症”,如疲劳、头痛、皮肤及黏膜干燥、全身不适等等。由此可见,现代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将建筑设计和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以及其他高新技术手段结合起来。高层建筑设计中,采用采用风压与热压及二者结合等多种途径,利用现代空气动力学原理, 实现自然通风。保证良好的光环境同时,为避免直射眩光和过量的辐射热,采取多种创新方式, 实现自然采光。

(3)自我调节“生命体特征”理念。从建筑的生命周期来看,高层建筑主要氛围决策过程、设计过程、建造过程、使用过程及拆除过程等阶段。建筑生命周期同生命体一样,都具有产生、成长、成熟及衰亡的过程。同时,高层建筑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和组织能力来实现自身整体功能的完善。建筑的自身调节主要是要通过通风、采光、温度、湿度的自我调节,加上建筑具有的自我净化能力,来尽量减少自身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物的排放。

3 绿色生态型高层建筑设计思路。

建立绿色生态的建筑系统是一项综合强、复杂程度高、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一直以来,实现建筑同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是建筑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在生态设计理念下,进行建筑设计时,应注重营造完整的绿色生态系统,最大程度实现增加建筑的节能效果,注重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平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生态型高层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在高层建筑空间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到建筑空间的组合、工作场所的布局特征、庭院空间利用和空间经济性等问题。高层建筑生态设计要求空间分区,同时要进一步考虑舒适度和节能的需求。高层建筑内部不同的空间对温度、自然光和景观的要求是不尽相同。例如,普通办公室对于温度的要求较为苛刻,其次是多功能厅和会议室,而走道、门厅以及楼梯交往空间等位置对温度的要求相对较低。建筑设计时,可以将交往空间作为内外环境的缓冲区,由于它的设定温度可以更接近室外,从而形成了室内外温差的梯度转换。通过优化设计,达到减轻人们对室内外剧烈的温度变化造成的不适感,优化能源消耗的目的。

高层建筑的生态设计对传统设计实践的发展是:从动静分区、功能分区进一步扩展到光、气、舒适度的环境缓冲分区。建筑生态化设计在确定交通核位置时,不仅仅要出于热工效应和环境舒适性的考虑,同时要考虑经济性和结构均匀性。通常来讲。最有效的平面空间布置是南北为主朝向、东西向双核的模式,采用该种模式,电梯厅、楼梯和卫生间有了自然的通风和采光以及朝外的宽阔视野,实现了建筑的生态功能,有力建筑节能。

(2)强调建筑物结构体系的生态化。自古以来,人类的建筑活动就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涉及到生态问题。同时,人类的文明是建立在模仿自然和适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通过不断发展而来的。因此,进行高层建筑设计创作需要不断地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高层建筑结构形态对自然界的模仿不仅蕴含着高超的技术含量,而且还体现出极富张力的美学特性,采用与生长环境相适应的结构是最佳的结构形式。

(3)做好高层建筑物的“表皮”生态设计。现代高层建筑的“建筑表皮”,主要是指具有改变建筑室内、室外物理环境功能的建筑护结构,主要包括屋面、外墙和底层架空的楼板以及与其共同作用用于改变建筑室内外物理环境的附属构件,如表面绿化、遮阳设施等。高层建筑表皮作为内外空间的转换介质,通过室内外物质、能量、信息等交流对物理环境因子具有反射、吸收、透射和转换等作用,都不同程度地改变建筑室内外物理环境的品质。根据高层建筑表皮所使用的材料及其构造方式不同,会对室内外热、光、声等物理环境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4 结束语

绿色住宅强调以人为本以及与自然的和谐,实现持续高效地利用一切资源,追求最小的生态冲突和最佳的资源利用,满足节地、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延长建筑寿命等目标,形成社会、经济、自然三者可持续发展,从而促使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寇俊瑞,刘佳.高层建筑设计生态化设计要点分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4).

第7篇

关键词:星级酒店,动态趋向,人性化的设计,可持续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装饰业是从涉外星级酒店起步并随之发展的。酒店的建筑与室内设计则从一个侧面折射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反映着我国装饰设计思潮的转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表明,星级酒店的设计是一项动态、可持续的设计学科。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客源的调整,特别是酒店业主的变更以及管理模式的变化,必将对星级酒店的设计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另外,大量酒店都面临着周期性的更新改造,因此酒店的设计,应从更为综合、科学的角度,依据更为细化的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从而在设计观念、理论基础、方法原理、技术手段等各方面探索出新的变革。

1.星级酒店设计的动态趋向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酒店的设计因经济环境、客源结构、管理制度等的转变而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呈现了动态化、可持续的发展趋势。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1.1设计理念的变化

酒店社会形象由注重标志性而趋向社会服务性,其空间组织由封闭型趋向开放型,服务项目由综合性趋向特色与个性。。装修风格由单一趋向多元化,由只注重社会效益趋向更注重经济效益。

1.2服务项目的变化

1.2.1客房

作为酒店主要服务项目之一的客房,其类别由过去双人标准型客房为主趋向由含有单床间,双床间、灵活的三床间、商务套房等多元型客房组成,客房平面形状,面积大小也更趋多样化。。

1.2.2餐饮空间

餐饮空间是酒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酒店变化最大的项目。过去酒店餐饮主要以住店客人为主,并较多的考虑“涉外”因素,普遍要求咖啡厅、正式西餐厅,封闭式酒吧等设置,因此,脱离了中国日益开放的国情,影响酒店餐饮经济效益。

1.3服务功能的变化

星级酒店已脱离过去仅仅“涉外”的封闭状态,而面向全社会,其服务功能呈社会化、大众化的趋向,酒店餐饮、通讯录 健休闲、娱乐购物等都有市民参加,市民的婚庆、高考、会友等光顾酒店客房也是常事,而酒店客人也常依托社会设施进行多样化消费,使之得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另外,由于酒店客源结构的变化,不同客源需求不同层次的市场,要求市场定位和分工更加细化,使其服务功能更加专业化,服务功能多层次化。

2.星级酒店设计的基本理念

2.1人性化的设计准则是星级酒店设计的主要方向

酒店是当地社会和商业人士聚集的场所,表现地位,显示财富。在大量高档材料的堆砌之下,装修的豪华掩盖了对消费者身心的关注与呵护。随着社会的和谐发展,这种浮躁逐渐被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所代替,并势必成为星级酒店动态化设计的主要方向。。因此,酒店设计应为“舒适性设计”,满足客人的精神追求,营造更为温馨的环境氛围,满足人们求新、求异、求变的本性;摈弃繁琐奢华、彰显财富的设计手法,体现文化内涵,以更亲近自然的设计语汇体现设计文化,反映创新意识。

2.2体现生态价值观是酒店动态化设计的技术准则

酒店设计认真实行绿色设计的原则。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内不可再生资源建立循环资源系统,积极利用再生资源,充分利用自然光、太阳能,积极组织被动式的自然通风,节约能源,加强天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积极开发和使用真正环保型的装饰材料。

2.3追求全新的时代气息是酒店设计的生命力

概念是设计的原动力。时尚的设计则反映出时代气息。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材料、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为设计行业追求全新的时代气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语汇;木材、石材等天然材料继续运用反映着人类追寻渊源,亲近自然的情怀,金属和玻璃等富有时代特点的新材料,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时代情趣,也传递着豪华、稳定、气派、永恒。

当今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善着全人类的生活模式,而酒店设计中智能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室内环境的整体品质。

2.4寻求地域文化与国际审美情趣的有机结合是酒店设计的文化取向

酒店设计既是一项建筑活动,又以酒店形象反映一种文化气量。由于其存在于某一地域环境之中,主要服务于某一人类群体而呈现其地域性。设计中容入地域文化,追求个性化理念,彰显独特风格是做好酒店动态化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高星级酒店作为一个开放性的服务空间,在面向世界的社会环境中,建筑文化的外来元素逐渐渗透于传统文化内涵之中,并与其重新整合形成相对统一的国际审情趣;高星级酒店室内设计是最能反映和代表当地潮流的一个领域,也成为时尚性的重要载体。

3.星级酒店设计的技术措施

3.1将星级酒店融入城市聚居的大环境

建筑学科涵盖了城乡规划、建筑设计、景观环境规划、室内设计等诸方面,是研究人类聚居环境的综合性学科。星级旅游酒店的动态设计需要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相结合,更需要立足于建筑学科进行分析与综合相结合。要做好酒店的动态设计,需在更为宏观的角度上去深入了解酒店所在城市的聚居总体环境,去研究酒店在这总体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将来发展趋向,这是做好的酒店动态设计的关键。

3.2在星级酒店设计中引入“城市广场”的理念

追溯人类城市建设发展史,“城市广场”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当今开放的社会大环境,使功能综合,设施齐全的酒店越来越成为城市生活的组成部分,酒店客人消费的多元化依托于社会环境的支撑,而酒店经营者也希望借助社会消费来提升酒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酒店设计的空间安排与人流组织上引入“城市广场”的理念;在保证酒店客人活动相对独立的同时,公共活动空间向社会开放,组口血未干社会人流便捷地到达各个服务项目。另外酒店作业城市广场,应注重与城市大环境的“衔接点”与“绵延带”的处理。酒店的各种动线的出入口即是与城市环境的“衔接点”,而人们视觉上,心理上与城市空间的交流面即是“绵延带”。例如酒店客流,物流、服务人流的出入口位置合理,流线的便捷是保证酒店永久性正常运转的关键;又例如选择合理的朝向;为重要客人选择美好的室外视觉效果远比选择墙上一幅画要重要和永久。

3.3组织“可持续发展”星级酒店的空间构架

星级酒店作为一栋(组)建筑,在其物质生命周期中会发展、变化、其服务项目会有增减,服务内容也会有调整,各个装修周期中装修风格流派纷呈,作为星级酒店动态设计,必须组织“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构架。首先以交通流线为脉络,动线即客流、物流、服务人员交通流线要分明且流畅;其次各功能空间按其内容和服务对象,组织各功能分区成为单元,要分区明确,布置合理。

参考文献

[1]苏志斌.五星级酒店的功能分区与流线设计——厦门和平里酒店(五星级)的建筑设计.福建建筑,2008,9.

[2]赵艳.凤凰帝豪五星级酒店的智能化系统设计.合肥工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第8篇

汽车文化沐餐厅空间设计

20届经济管理系

专业建筑室内设计

学号1731024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9年4 月 27 日

毕业设计(论文)评语及成绩

学生姓名

班级

高职二班

学号

毕业设计

(论文)题目

汽车文化沐餐厅空间设计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指导教师评语:

答辩小组意见:

答辩小组组长签字:年月日

成绩:

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

汽车文化沐餐厅空间设计

专业

建筑室内设计

班级

高职二班

学生姓名

所在系

经济管理系

导师姓名

导师职称

一、设计(论文)内容

汽车不单单只有冰冷的,我们可以通过颜色与材质的改变与添加来拉近汽车与人的关系,使得他汽车的用途被最大的发掘,使得汽车不单单是只能在马路上驾驶那么简单,我们也可以在餐厅中,坐在温暖的汽车中吃着美味的事物,看着节目享受着悠闲的时光,这就是我们进行这项设计的想法和出发点。

二、基本要求

1.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毕业论文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理论研究的现实性。

2. 在进行实地考察的同时运用所学进行分析。

3. 保证论文质量,同时运用多种方法,写作规范。

三、主要技术指标(或研究方法)

1. 文件研究法。

2. 案例研究法。

3. 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和对相关经验进行综合分析。

四、应收集的资料及参考文献

[1]梁佳驰.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J].工程技术研究,2016(5):118~119.

[2]段杰.室内设计中灯光的艺术设计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8(13):122-123.

[3]谭慧婵.人性化室内设计理论探讨[J].建筑知识,2016(7).

[4]黄媛媛,吴章康.主题性餐饮空间的设计.现代装饰,2017(04):20~22.

[5]孔祥骏.从营销角度探析主题性餐饮文化空间室内设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012.

[6]余晓宝.氛围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五、进度计划

4月 10日-4月 17日 确定论文题目、收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4月 17日- 4月 27日 通过实地考察来制作平面布置图等 CAD图纸

4 月 27日-5月 7日 制作效果图与排版

5 月 7日-5月 14日 完成设计内容与报告和论文全文、审核并装订。

5月 14日-5月 24日 进行答辩并最终提交报 4月 30

教研室主任签字

时间

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汽车文化沐餐厅空间设计

专业

建筑室内设计

班级

学生姓名

000

一、文献综述(立论依据)

汽车的文化可以追溯到 1867年的往复活塞式发动机,从 1867年到现在,人们也越来越离不来汽车这种代步工具了,而汽车餐厅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社会背景中的产物,通过对汽车的延展设计,开展关于以汽车为主题的餐厅,在对汽车再定义的基础上,拉近人与汽车的关系!

二、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通过在汽车中添加不同的材质,使得汽车拥有温暖的感觉,通过汽车出现的不同场合和不同颜色的搭配来改变汽车的格调,给人眼前一亮的新鲜感,使得冰冷的全金属空间汽车变成一个温暖的饮食空间。

三、研究方案(研究方法)

1. 通过在线上线下进行关于大家对于汽车主题餐厅的需求进行调查问卷分析。

2. 通过对现有的汽车主题餐厅进行实地考察,提炼出不足和优点,并进行优化设计。

3. 通过大量的文献汇总,研究并敲定最终的设计方案。

四、参考文献

[1]梁佳驰.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J].工程技术研究,2016(5):118~119.[2]段杰.室内设计中灯光的艺术设计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8(13):122-123.[3]谭慧婵.人性化室内设计理论探讨[J].建筑知识,2016(7).

[4]黄媛媛,吴章康.主题性餐饮空间的设计.现代装饰,2017(04):20~22. [5]孔祥骏.从营销角度探析主题性餐饮文化空间室内设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012.

[6]余晓宝.氛围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五、进度计划

4月 10日-4月 17日 确定论文题目、收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4月 17日- 4月 27日 通过实地考察来制作平面布置图等 CAD图纸

4 月 27日-5月 7日 制作效果图与排版

5 月 7日-5月 14日 完成设计内容与报告和论文全文、审核并装订。

5月 14日-5月 24日 进行答辩并最终提交报 4月 30

指导教师签字

时间

年月日

汽车可以说是我们日常交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了,大家也几乎人人使用过汽车,而对于汽车的概念可能还停留在冰冷,没有温度的阶段,但是他有没有办法通过一些材质的更换或者是出现环境的改变,使得他能够从大众视野中的冰冷的属性中走过来那?

我想是肯定的,在我们设计中就是要把不可能改变成可能,而改变物体的感知这个部分的处理,我们通常会通过灯光的处理和颜色和材质的处理来进行,进行一些视觉和感知上的改变,比如在灯光的采用中我们可以使用相对柔和的软光灯,而在材质上可以选择大自然的木质等一些亲近自然的材质,在颜色的选择上也可以尽量避免采用冷色调的颜色处理,以此来达到“沐”的感觉。

关键词:色彩应用;灯光应用;人体工程学;汽车元素

第一章前言1

1.1 、主题餐厅的目的与意义1

1.2 、主题餐厅的发展现状1

1.3 主题餐厅的发展趋势1

第二章形体训练内容概括2

2.1 汽车元素在主题餐厅中的应用2

2.2 人体工程学在主题餐厅中的应用2

2.3 色彩在主题餐厅中的应用2

2.4 灯光在主题餐厅中的应用2

第三章汽车主题餐厅设计空间的设计方案4

3.1 设计主题概况4

3.1.1 设计艺术层次的概括4

3.1.2 市场结合概括4

3.2 功能分区与动线分析4

3.2.1 功能分区5

3.2.2 动线分析5

3.3 汽车主题餐厅的色彩设计5

3.3.1 心理学角度分析5

3.3.1艺术角度分析5

3.4 汽车主题餐厅的灯光设计5

3.4.1 心理学角度分析6

3.4.1艺术角度分析6

第四章汽车主题餐厅空间设计的展示表达7

4.1 CAD绘制图展示7

4.2 3D绘制图展示7

总结8

参考文献9

致谢10

致谢

在写到最后的时候我一边写一边想到了教育我的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是他给了我一个学习的平台,一个学习知识的机会,我真的很感谢,并且我也很感谢辛辛苦苦给我帮助,辅导我,给我帮助的老师,没有你们的帮助我寸步难行,感谢老师,是你传授了我知识,我感谢您,是您帮助我选定的论文的框架还细心的指导我,感谢您的教育之恩。

第9篇

论文摘要:以洛阳理工大学图书馆的设计为例,对新型数字化图书馆的设计进行探索,提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高校图书馆的设计理念。

建筑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毫无疑问建筑是理性的,它需要贯穿建筑师的理性思维,同时,建筑又决不仅仅局限于理性思维,它更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将人的情感去关注非情感化的理性创作,从而将人的感情转移到建筑上。因此,追求情理兼容的建筑作品是我们在创作过程中理当追寻的目标。合理定位是设计过程的起点,也是设计理念及灵感产生的基础。就一般意义而言,建筑设计的定位包括环境定位、功能定位和建筑形象定位等层面,合理的定位往往是一个建筑设计成功的关键要素。

近年来,随着学生对信息需求的增长、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各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新型数字化图书馆智能化服务功能的更新和拓展,也使得传统图书馆的功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让该建筑更好的满足日益复杂的功能要求?如何让新型图书馆的形象满足人们日渐丰富的审美要求?使得设计出的作品达到理性与情感的完美结合,我们带着对这两个问题的持续思考,进入到整个设计过程中。

本文结合洛阳理工大学图书馆的方案设计,对新型数字化图书馆的新职能、建筑内部空间布局、建筑文化情感等方面进行尝试,以期对新型数字化图书馆的设计有所参考。

一、新型数字化图书馆的设计理念

在网络技术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的图书馆设计正面临着功能改变,新型图书馆的设计方案必须突破传统图书馆的设计模式。经过深入思考,在功能上结合实际使用效果,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采用“一站式服务”的多功能入口大厅。在入口大厅读者通过网络磁卡就可完成整个馆内的图书借还工作,并可在馆内任何一台电脑前轻松完成检索上网,预约借阅以及其他服务项目,实现超市化管理及“预约、借阅、查询、还书一条龙服务”的高效服务。

阅览室尽量采用大空间布局,并围绕中央大厅及文化沙龙布置。通过阅览柜和阅览桌椅不同的布置方式,在大空问内分隔出既相互联通又相对独立的空间领域。阅览室均采用综合布线系,使每个阅览室都具备电子阅览室的功能。

上述布置方式彻底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库室分离”的模式,将书库与阅览室紧密结合在一起。实践证明,这种格局,完全适应当今图书馆“全面开架、藏阅合一”的运作管理模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开放性布局也为图书馆今后的发展打下了灵活可变的基础。

二、相关配套的服务设施

大学图书馆在当今高校学生生活中正承担日益综合的文化服务职能、教育职能与休闲娱乐职能。这就使单纯意义上的传统图书馆逐步演变成新型综合的文化知识中心,使得新型数字化图书馆的内部功能向多功能复合化演变。为顺应上述变化,更好的满足功能要求,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将可独立开放的多功能报告厅、科普展厅、图书超市、咖啡吧、自修教室等相关服务空间集中设置在一层。将整个四层中心区域设为大型的文化沙龙,给读者提供交流、休闲的场所。围绕图书馆的核心功能和空间,穿插布置相关的配套功能。如每层阅览室均设有休息角,给学生提供一个短暂休息的场所。

三、取代传统的运作模式

传统图书馆的规模历来都以藏书量作为衡量标准,书库在传统的图书馆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功能单元。但是,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纸质信息载体在新型的图书馆中已逐渐被为网络和电子出版物所代替。电子媒介已然成为新型数字化图书馆不可或缺的信息载体。电子光盘库已经或将要取代传统书库成为一般图书馆最主要的资料存储方式。即便是在一些有纸质文献的传统图书馆内,也往往采用制作缩微胶片的方式供读者阅览。在实际运作中,由于光盘体积小,新型数字化图书馆就可以不再专门开辟书库,而是将其分散到各类阅览室内,既节省管理成本又方便读者借阅。实践证明这一模式更适应当今图书馆的需要。

四、寓意深刻的立面设计

建筑的生命孕育在与环境的情感共生之中,从环境中来,于环境中再生,以环境作为设计的切入点,从环境的结构原型中,从环境中那些有具有生命力的要素中寻求设计线索和灵感刺激,从而建立与完善环境程序,延续与发展环境意象,以建筑自身的艺术感染力,带动整个环境形象的艺术升华,达到情境交融。

在洛阳理工大学图书馆的立面设计中,我们从环境出发,发掘该图书馆的文化内涵,用丰富的建筑语言,赋予新型数字化图书馆深刻的含意。

为了充分表达图书馆建筑的亲和性和开放性,我们设计的图书馆在正面以双手开合的欢迎姿态伫立在读者面前,主入口宽敞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驻流的空间,而且通二层的大台阶使得整栋建筑端庄雄伟。矩形的玻璃中厅增加了图书馆内部采光的同时,也营造了光影交织的变幻空间。方格形的窗户在建筑立面上显得大气稳重,也有立久持久之意。条形窗的布置如同图书馆的一本本藏书,象征着通向智慧的心灵之窗。出挑的玻璃轻钢雨蓬钢架起到了遮风挡雨的作用。双手开合的建筑外观,暗喻着这座建筑是知识殿堂的大门,也似乎在召唤着学生们积极走入这扇门,为将来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固的基础。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