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09:49
导语:在中国信息安全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论文提要: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信息资源随之成为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信息资源不同于其他资源的特殊性质,如何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信息化的内涵、信息资源的性质及信息的安全问题
“信息化”一词最早是由日本学者于20世纪六十年代末提出来的。经过40多年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各国社会发展的主题。
信息作为一种特殊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具有其特殊的性质,主要表现在知识性、中介性、可转化性、可再生性和无限应用性。由于其特殊性质造成信息资源存在可能被篡改、伪造、窃取以及截取等安全隐患,造成信息的丢失、泄密,甚至造成病毒的传播,从而导致信息系统的不安全性,给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如何保证信息安全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信息安全包括以下内容:真实性,保证信息的来源真实可靠;机密性,信息即使被截获也无法理解其内容;完整性,信息的内容不会被篡改或破坏;可用性,能够按照用户需要提供可用信息;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不可抵赖性,用户对其行为不能进行否认;可审查性,对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提供调查的依据和手段。与传统的安全问题相比,基于网络的信息安全有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由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固有特点导致的信息安全的脆弱性。由于因特网与生俱来的开放性特点,从网络架到协议以及操作系统等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通过网络主体之间的联系是匿名的、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保密的。这种先天的技术弱点导致网络易受攻击。
二是信息安全问题的易扩散性。信息安全问题会随着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因特网的普及而迅速扩大。由于因特网的庞大系统,造成了病毒极易滋生和传播,从而导致信息危害。
三是信息安全中的智能性、隐蔽性特点。传统的安全问题更多的是使用物理手段造成的破坏行为,而网络环境下的安全问题常常表现为一种技术对抗,对信息的破坏、窃取等都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而且这样的破坏甚至攻击也是“无形”的,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犯罪行为实施后对机器硬件的信息载体可以不受任何损失,甚至不留任何痕迹,给侦破和定罪带来困难。
信息安全威胁主要来源于自然灾害、意外事故;计算机犯罪;人为错误,比如使用不当,安全意识差等;“黑客”行为;内部泄密;外部泄密;信息丢失;电子谍报,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窃取等;信息战;网络协议自身缺陷,等等。
二、我国信息化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管理和支持力度的加强、信息安全技术产业化工作的继续进行、对国际信息安全事务的积极参与以及关于信息安全的法律建设环境日益完善等因素,我国在信息安全管理上的进展是迅速的。但是,由于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相关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诸多因素,我国的信息化仍然存在不安全问题。
1、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较弱。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各个企业纷纷设立自己的网站,特别是“政府上网工程”全面启动后,各级政府已陆续设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由于许多网站没有防火墙设备、安全审计系统、入侵监测系统等防护设备,整个系统存在着相当大的信息安全隐患。美国互联网安全公司赛门铁克公司2007年发表的报告称,在网络黑客攻击的国家中,中国是最大的受害国。
2、对引进的国外设备和软件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改造。由于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很多单位和部门直接引进国外的信息设备,并不对其进行必要的监测和改造,从而给他人入侵系统或监听信息等非法操作提供了可乘之机。3、我国基础信息产业薄弱,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国外,缺乏自主创新产品,尤其是信息安全产品。我国信息网络所使用的网管设备和软件基本上来自国外,这使我国的网络安全性能大大减弱,被认为是易窥视和易打击的“玻璃网”。由于缺乏自主技术,我国的网络处于被窃听、干扰、监视和欺诈等多种信息安全威胁中,网络安全处于极脆弱的状态。
4、信息犯罪在我国有快速发展趋势。除了境外黑客对我国信息网络进行攻击,国内也有部分人利用系统漏洞进行网络犯罪,例如传播病毒、窃取他人网络银行账号密码等。
5、在研究开发、产业发展、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方面与迅速发展的形势极不适应。
造成以上问题的相关因素在于:首先,我国的经济基础薄弱,在信息产业上的投入还是不足,尤其是在核心和关键技术及安全产品的开发生产上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和自主创新意识。其次,全民信息安全意识淡薄,警惕性不高。大多数计算机用户都曾被病毒感染过,并且病毒的重复感染率相当高。
除此之外,我国目前信息技术领域的不安全局面,也与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输出进行控制有关。
三、相关解决措施
针对我国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要实现信息安全不但要靠先进的技术,还要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和信息安全教育。
1、加强全民信息安全教育,提高警惕性。从小做起,从己做起,有效利用各种信息安全防护设备,保证个人的信息安全,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从而促进整个系统的信息安全。
2、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产业,加大信息产业投入。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尤其是信息安全产品,减小对国外产品的依赖程度。
3、创造良好的信息化安全支撑环境。完善我国信息安全的法规体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信息安全法、数字签名法、电子信息犯罪法、电子信息出版法、电子信息知识产权保护法、电子信息个人隐私法、电子信息进出境法等,加大对网络犯罪和信息犯罪的打击力度,对其进行严厉的惩处。
4、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基础研究和人才的培养。为了在高技术环境下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产业,应大力培养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建立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体系。
5、加强国际防范,创造良好的安全外部环境。由于网络与生俱有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分散性等特征,产生了许多安全问题,要保证信息安全,必须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通过吸收和转化有关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国际法律规范,防范来自世界各地的黑客入侵,加强信息网络安全。
查看更多《中国信息界》杂志社信息请点击: 《中国信息界》编辑部
战略与政策
(5)广播电视网络在三网融合中的对策研究 李大珊 梁跃 鲁英杰 袁韵峰 蒋安玲 裴多
实践与应用
(9)村级电子政务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赵丽敏 廖桂平 陈艳 姚元森
(13)智慧城市的发展和问题浅析 彭保
(15)市民卡建设推广的思路和路径浅析——以南京市市民卡建设和推广为例 顾颖
(17)团结湖智慧街道建设探索与实践 李容珍 徐锋 马哲 邱逸
(19)科学规划智慧莱州建设 加快推进县域经济 吴琼 施瑞军 曲锡峻 陈爱峰 吴开平
(21)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邓小勇
(27)资源整合下的政府数据中心建设研究与实现 严爱明
(31)省(市)国资委信息化建设策略与系统架构研究 杜罗砷
(33)浅析后危机时代江苏省中小企业“云”改造模式 葛福江 姚立
(35)企业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刘文华
(37)基于itil理念的高校云服务资源管理研究 方力 沈鑫 叶昭晖
(39)电子商务专业能力培养与课程设置满意度研究 赵丽 付华
(41)提升党校教师信息素养要念好“四字经” 张青
(43)我国汽车制造业erp系统应用研究 李志刚
(45)烟草农业信息化的困境与对策 彭俊
(47)可编程短波数据处理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朱贤斌
(49)it服务持续性管理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最优化选择 朱光
(52)长春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规划设计研究 柳羽辉
(54)基于starlims平台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工作流配置的研究 马文俊 张家勇 罗承渺 胡卫民
(57)从“国家检察官学院吉林分院内部办公业务网”建设谈项目的整体管理 赵淑霞
(59)基于oracle的epdm模型数据迁移策略研究 孔明华 顾娟
(61)探析物联网在石油行业的应用 王伟 陈奇志
(63)基于云计算模式的应用系统集中管理技术开发与应用 单延明 吴钧 李大勇 王志敏
(65)勘探战略选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及应用 冯红君 马玉龙 滕良娟 段非 张海勇
(67)应用油水生产数据分析技术判别水平井水侵类型的研究 刘斐
(69)云gis在石化行业总图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实践 廖志锐 刘争飞 刘力嘉 任宗雷 徐
(72)面向流程行业mes系统的虚拟化硬件架构 谷克宏 黄岷 张振宇 朱家兵
(74)万兆交换机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李淑倩 杨敏 关宇
(76)玛河气田智能建设试点设想 蔺胜利 滑晓辉 单鸿飞
(78)智能安防报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门虎 郭振杰 武旭
(81)智能巡检系统在克拉美丽气田的应用 杨斌 张扬 蔺胜利
(83)石油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的监控系统研究与应用 于顺安
学子园地
(85)“沙集模式”未来发展之路——在“小即是美”与“大是所趋”之间的抉择 齐志强
(89)电子政务系统-环境生态学测评指标分析 夏宜君
报告与方案
(92)信息通信技术对超链接社会的影响分析 无
海外论文
(98)因特网是我们生活的主页 张进京(译)
资讯
(104)以信息生产力推动“新四化”及社会转型 无
(104)《中国经济向何处去——基于信息经济学的分析》新书会在京召开 无
我校是全国第一个开办信息安全本科专业的学校,该专业自2001年成立以来经历了近七年的建设,于2007年获批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被授予“湖北省品牌专业”称号。目前我校信息安全专业已经成为我国信息安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通过不断地教学研究和实践,我们基本认识了信息安全的学科特点和知识结构,提出了如下观点:
(1)信息安全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信息安全是计算机、通信、电子、数学、物理、生物、法律、管理、教育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
(2)信息安全技术具有整体性和底层性的特点。必须从整体上采取措施,从软硬件底层采取措施,才能比较有效地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3)确保信息安全是一种系统工程。硬件结构安全和操作系统安全是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密码、网络安全等是关键技术,必须综合采取各种措施才能奏效。
同时基本认识了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
(1)信息安全人才的基本特征是: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必须同时重视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和信息安全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3)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必须有足够的实践教学,做好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建设,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虽然信息安全专业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现有的教学培养模式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专业必修课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重叠太多,未能很好地体现信息安全专业以学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为主,兼学通信,同时加强数学、物理、法律等基础,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办学思路。二是对学生的培养模式统一,没能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培养,不能实现既培养了计算机及通信人才又培养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人才的目标,没能很好地起到分层次和分类别培养的效果。三是原有培养方案中的实验课程大多数是课间实验,实验时间分散,多以验证型实验为主,学生参加课外科研和实践的机制不健全,对实验指导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利于学生专业创新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2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基本思路
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的前提下,结合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我们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改进和完善了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培养过程和途径的创新,并对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及内容进行了改进。
2.1专业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在认识了信息安全学科的特点、知识结构和人才培养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进一步明确了信息安全专业旨在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信息、电子商务技术、电子金融、电子政务、军事等领域的信息安全研究、应用、开发、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同时强调加强通识教育和实践教学,重基础、重发展、重能力、重创造,兼顾计算机学院学生必须的通识基础、数学基础、通信基础、计算机软硬件基础、信息安全基础之间的合理比重。
培养的学生应以学习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为基础,兼学通信技术,同时加强数学、物理、法律和管理基础。要求学生在信息安全理论基础和实际能力两个方面都得到培养提高: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应用、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培养目标进一步分层次,按学生特点及去向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两大类,区别培养,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多样化。
2.2改进和完善现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安全专业2001年成立以来,我们制订出一套信息安全本科专业课程系统和教学计划,并在全国开设信息安全本科专业的大学中推广。为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际动手能力,我们先后进行了三次培养方案的修订。
在改进的培养方案中,课程教学方案贯彻了“少而精”的原则,强化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这两极课程,减少、弱化了二者之间课程的分量;尽力合并传统内容,增设新的、与当今信息安全技术发展同步的课程或内容;调整了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将原培养方案中的专业选修课(“计算机病毒”、“信息隐藏技术”、“智能卡技术”)改为专业必修课;更加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努力建立学生自主创新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机制,实现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课程体系体现多学科交叉:开设“信息安全数学基础”、“信息安全法律法规”、“通信原理”、“现代通信”等课程。
体现硬件系统的基础作用:除了常规硬件类课程外,加开“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卡技术”、“电磁防护与物理安全”、“嵌入式系统”等课程。
体现操作系统的基础作用:除了“操作系统原理”,加开“Windows原理与应用”、“Linux原理与应用”,形成操作系统课程组。
体现密码与网络安全的关键作用:开设“密码学”与“网络安全”、“计算机病毒”、“网络管理”、“网络程序设计”等课程。
第四年的实习实践教学内容配备了相应的实习管理制度和考核指标。要求学生在大学第二年成立专业学习兴趣小组,制定了兴趣小组的管理规定,为第四年实习实践环节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让学生明确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学习的顺序关系,了解各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尽早树立专业学习目标,还添加了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关系图,进一步完善了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和完善,达到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目的,变不适应为适应,变不协调为协调,使我们培养的信息安全人才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武汉大学“三创”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2.3培养过程和途径的创新思路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信息安全本科培养按“3+1”模式设置教学计划,即前三年在学校修满所有学分,完成全部课程学习,第四年按学生特点及去向分类安排不同的学习项目,完成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直接进入到导师的课题组,提前开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发工作;对准备就业的学生安排到用人单位或实习基地实习,并要求其在实习基地实习6个月以上,完成毕业论文;未推免并要求留在学校实习的学生安排在学院实验室,按兴趣分组,由专门的老师指导完成所分配的研究或开发项目。
新的培养方案已于2007年全面实施,“3+1”培养模式大大提高了毕业论文的质量,2003级信息安全专业毕业论文的优秀率达到了14%。
2.4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加强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除安排一年的实习实践以外,还将实验课程由分散改为集中进行,由验证型为主改为设计型为主。增加了“程序设计训练”实践课程为必修课,调整了“信息安全综合实验”课程的内容,将其变为一个综合实践、测试平台。增加了部分课程的课内实验学时,让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实践教学改革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促使信息安全专业实践教学正在尝试以下几项新的改革措施:
3.1不断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改变实践教学的实现方式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信息安全本科按“3+1”模式设置教学计划,加大了教学实践环节,并将实验课程由分散进行改为集中进行,由验证型为主改为设计型为主,加大了综合设计、创新实验、实训实战的比重。通过对集中实践教学和课间实践教学的课时调整,使实践教学的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40%。
实验教学在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创新提高实验、实训平台训练、实习地实战训练、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六个层面开展,不同层面的要求、方法及形式有所不同。基础验证型实验多采用课间实验的方式,综合设计型实验一般在理论课后集中一或两周进行,程序设计训练和嵌入式设计不受时间限制,可跨越四年时间完成。对创新提高型实验,可根据创新设计自主完成。实训平台训练型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实训项目。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可结合导师的科研工作提前开始,加强过程管理,强化答辩环节,确保质量。
3.2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通过与企业合作,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为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安排了一年的实习实践。学生可以利用暑期或在校的第七、八个学期到实习基地进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并与企业项目相关的专业课程中,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及网络安全事件的不断出现,“网络安全基础”课程被列为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本文讨论了信息安全专业“网络安全基础”课程的一些教学改革措施,从教育观念与教学顺序上的逆向法应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协调、最终质量评价依据的多样性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从而有利于把人才培养模式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知识传授与素质培养并重。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信息安全问题成为政府和企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而信息安全人才成为制约我国信息安全发展的瓶颈。[1]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离不开信息安全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也离不开一些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网络安全基础”就是信息安全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在整个专业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如何进行信息安全专业的“网络安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信息论与编码、统计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网络安全基础”是讲解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最基础的原理、技术及方法,它有着知识更新快、量大、多学科交叉、难以掌握的特点。对于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而言,“网络安全基础”的教学学时相对偏少,而且部分内容晦涩难懂,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学。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不但将“网络安全基础”这门课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讲深讲透,而且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际网络技能是每个任课教师的一项艰巨任务。[2]因此有必要转变不适应时代要求的过时教育观念与人才培养模式,克服以往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如教学内容偏旧、教学手段单一、知识讲解囫囵吞枣、实验方法落后的缺陷与不足,从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内容、强化素质教育入手,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将人才培养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到强调知识传授与创新能力全面发展并重的模式上来,[3]为培养信息化社会所急需的信息安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 教育观念与教育顺序上的逆向
在网络技术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学生每天都在感受网络技术的变革以及给生活带来的影响,我们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切实改变教学观念,从以往单纯按照课本知识的填鸭式教学转变到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上来,在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传授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学生日常接触到的网络技术进行讲述,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掘学生对知识获取的好奇心。反过来,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由之前的被动受教育者转变成主动的知识获取者。而在教学顺序上,目前的教材一般是以网络七层或者五层体系结构为主干来展开的,而以往的教学也是从体系结构的底层逐层地往上讲解。这样的讲解有它自身的优点,但是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学生一开始就接触比较抽象的网络底层知识,容易使学生感觉所学知识无用,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认同感。而我们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是一种自上向下的教学顺序,先从学生平时都经常接触的网络应用讲起,然后层层往下讲解,直至最后将基础理论讲透。这种逆向的教学方式,学生反映良好。
二、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协调采用
良好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了改进,在充分利用传统方法、手段教学的同时,积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式教学、推演性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逆向教学等。而在教学手段上,我们一方面继承传统手段的优势,另一方面注意吸收其他如多媒体教学、网络答疑等教学手段。
第一,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观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使抽象的计算机网络理论更加形象化。例如我们将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制作成动画课件,大大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不但加快了教学速度,也能对重点问题、基本理论进行透彻的讲解。
第二,采用课堂讲解与师生讨论的方法。改变沿袭已久的满堂灌、填鸭式授课方式,这样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如分层体系结构与TCP/IP协议等,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对于IP地址的概念,以学生们熟悉的网络聊天为例,提出问题:如何知道同伴的大致位置?通过引导,学生们可以知道:聊天时由于对方发给你的数据中包含有和你交流时的计算机IP地址,而IP地址是通过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根据一定规则分配的,因此根据IP地址就可以知道同伴的大致位置。
第三,在教学中应经常使用归纳、小结。这样做有利于温故而知新、理出头绪。比如介绍交换方式类型时可以归纳: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包括数据报和虚电路)、报文交换三种交换的不同点、优缺点。可以从信道占用方式、排队方式、带宽利用、信道利用、连接方式、协议复杂度、时延大小、传输速率的高低、传输顺序、灵活性等方面进行比较。通过适时的小结与归纳,不但能对基础知识加以巩固,还有助于提高记忆效率,便于迅速地提高知识水平。
第四,鼓励学生上网自主查阅文献资料和使用网络工具。针对部分学生自我学习自觉性不高的特点,提出一些与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的方式去解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可以让学生查阅常用网络产品的价格、性能、相关技术及应用领域;如果通过普通方式不能看到网友计算机的IP地址,如何才能看见。针对所提的问题,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通过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网络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依据的多样性
对于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应注重实践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传统的考试方式只是让学生苦于死记大量枯燥的网络原理与理论,造成学生“学习为了考试,考试完了全忘”的情况。仅凭卷面考试来确定学生的成绩是不全面的,因此需要完善学生成绩评价措施,使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实践考试成绩和自愿性作品在总评中各占一定的比例。[4]理论考试只考查最基础的网络原理,实践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应用网络知识的能力。这既让学生重视了基础理论的学习,使他们掌握了一些必备的网络原理和理论,又使他们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掌握了比较重要的操作技能。
在成绩评定过程中,也考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也就是鼓励学生在期末自愿提交自己的小作品来进行最终成绩的加分。我们鼓励有创造性的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查找文献资料与利用网络工具,积极动手设计自己的作品来提高自己最终的课程成绩。这在提高学生的课程综合素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四、结束语
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是国家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学科的交融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日益受到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搞好信息安全专业的“网络安全基础”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高的分析、设计、开发、管理与应用技能的信息安全人才,是一个迫切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吕欣.关于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建议[J].计算机安全,2006,(2):44-46.
[2]张军.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实践[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6,(12):103-104.
1 计算机网络安全重要性
一方面,网络的高速发展和深度应用增大了安全风险。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交流和消费模式,网络安全带来的风险也在迅速增大。在美国大学信息化联盟EDUCAUSE公布的年度十大IT议题(Top10 IT Issues)当中,与安全相关的议题自2007 年以来频繁入选,充分说明网络与信息安全已经成为高校达成使命和维持各项职能正常运转的必需保障。
另一方面,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增多。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危害网络安全的技术手段、人员规模、侵扰对象和造成的后果也在不断升级。同时,针对网络安全的各类技术防护手段普遍具有滞后性。杀毒软件、防火墙、入侵检测技术、虚拟入侵诱骗技术等各类技术防范手段,需要针对网络攻击的最新特点,进行破解和实时更新,往往滞后于网络破坏行为。
我国网络安全能力仍相对薄弱,当前,乘着“互联网+”的新机遇,我国互联网持续高速发展,网络和终端更加智能化,应用服务更加规模化,跨界融合更加多样化。但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伴生了一系列安全方面的挑战,包括全球网络空间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网络安全风险不断增高,数据安全面临巨大挑战、新技术新业务应用引发新的安全问题等,给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2 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分为技术部分和管理部分,技术部分主要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管理部分主要从管理机构、制度、人员、安全运维等方面进行分析,技术和管理相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安全体系统,技术和管理互为补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
在监测预警方面,信息安全小组成立之后,可以为高校提供监测、预警等专业服务;学校企业等可以购置监测预警平台工具,或采购第三方提供服务或采用行业的监测平台;还要多关注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建立安全动态防御体系;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可尝试采用新技术,如态势感知技术建立安全监控体系,通过这些技术提高预警能力。还要加强高校舆情监控;建立“一人一账号”实名登记上网制度和可追溯制度,加强网络信息内容监管,建立网络数据分析平台,对用户的上网行为、校园行为进行分析和预警。因为安全事件总在不断发生,我们建议不论信息安全做得如何,网络信息安全的预警机制一定要建立,还要加强应急响应能力建设;建立安全事件通报机制,制定完善的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建立用户单位、主管单位、行业机构、安全服务商、产品供应商等多种角色多方协作的应急生态链,及时发现,及时有效解决。
2.1 技术上
技术上在国内,中国需要不断推动自主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奠定网络安全的物质基础。
2.1.1 数据加密
动态信息的保护需要应用到数据加密的工作,对于动态数据通常包括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两种方式,主动攻击能够有效地进行检测但是无法避免,被动攻击只能避免而不能进行检测,这些保护的基础就是数据加密,数据加密也就是对以符号为基础的数据进行移位和置换的变换算法。数据加密与用户授权访问控制技术相比更为灵活科学,对于开放性的网络更实用。
2.1.2 防火墙
常用的防火墙技术有包过滤技术、状态检测技术、应用网关技术。包过滤技术是在网络层中对数据包实施有选择的通过;状态检测技术采用的是一种基于连接的状态检测机制,它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其目的在于隐蔽被保护网络的具体细节,保护其中的主机及其数据。
2.1.3 漏洞扫描系统
解决网络层安全问题,首先要清楚网络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脆弱点,寻找一种能查找网络安全漏洞,评估并提出修改建议的网络,安全扫描工具,利用优化系统配置和打补丁等各种方式最大可能地弥补最新的安全漏洞和消除安全隐患。
2.1.4 其他
除此之外网络安全系统有很多新的发展和趋势,其中包括检测方面,例如网页检测,通过网络设备实现对包含网页内容的网络流量的监控,木马病毒检测,通过扫描程序、启发式的扫描程序、行为陷阱、全方位的保护等方式来防御病毒木马,入侵检测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其他网络技术应用也对网络安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并仍在不断完善。
2.2 管理上
“互联网+”的安全已渗透到方方面面:社会层面、网络层面和应用层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家的信息安全,过去的概念是中央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它已不是全部,不是你有设备,数据安全问题就全解决了。数据安全其实是更本质的东西,只做设备一层的自主可控,其实并没有解决数据安全的问题。
一是将通过各种政策等方式来促进全行业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是注重统筹规划,深入推进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三是重视数据安全,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保护。
四是深化协调协作,做好对内对外的合作与交流。
五是加强人才培养,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络安全技术业务队伍。发展和建设我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人才培养是必备基础和先决条件。要不断加强信息安全学科建设,尽快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安全人才队伍,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长期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网络安全学科一直未能设立为一级学科,各高校只能在不同学科下设置网络信息安全研究方向,开展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工作。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质量,由于学科建设缺乏系统性、人才培养规模小,远远满足不了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也导致了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关键技术整体上比较落后。
3 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关键点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任何通过网络实施违法犯罪的行为都难逃法律的制裁。各企事业单位、公司、社会团体,要进一步加强日常单位网络的防护,配备专门维护人员,加强“防火墙”“网络监控系统”等技术防御措施的建设,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如果遇到不法攻击,要保存相关数据,及时向警方报案,以尽可能减少损失。
从技术角度来看,我国在技术标准、监管机制和产业联合引导方面尚存在不足,特别是在产业方面,每一家企业都希望做“大而全”完整的产品线。人们普遍追求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在技术方面实际上的投入非常少。从2012年公开的IDC统计数据可以看到,中国信息安全产业投入占IT产业总体支出的比例不足1%,而美国、欧洲、日本的投入则达到9%左右。要想解决整个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体系能力提升的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合作,互联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大家携起手来一起合作。
众所周知,网络安全的根本性问题是存在漏洞。如果能够预先知道漏洞所在,在漏洞被利用前发现并进行修补,那么自然而然就会使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有很大的提升,这就需要构建一个整体的漏洞防御体系,其中,建立一个整体的漏洞报告平台非常重要。
整个社会大家都在利用“互联网+”开展各种各样的业务与应用。面对这样那样的安全问题,我们同样要用“互联网+”的模式来治理网络,提高我们的网络安全水平。拥有数据我们就拥有未来的机会;社会诚信还有很多领域都要打通,“互联网+”已经是融合的打通;一定要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可以抓住机遇。未来任何的单一环节,任何的单一领域,单一组织和单一圈子,都没有办法来独自应对安全问题,所以需要联合起来应对。
4 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就对安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就需要从多方面建立立体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结构体系,从而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结构的科学和严密,提高对网络风险的控制和预防,真正的做到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段海新,吴建平.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的一种框架结构及其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0,05.
本报讯近日,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GTS)在京召开主题为“整合,服务,创新”的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中国战略会。IBM 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大中华区策略与市场总监吴伟明将IBM 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今年的战略重点概括为三个“持续”和一个“始终”,即:持续优化服务产品线和服务产品,包括灾难备份、绿色IT、IT服务管理等;持续增强运维和支持服务方面的能力,加强对第三方产品的服务支持;持续加强战略外包上的服务能力和优势,并将IBM服务国外客户的成功经验引入中国;始终以卓越执行为最高目标,通过分享全球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经验,将IT服务真正落地为企业的优势和价值,提高客户满意度。(陈翔)
戴尔ASC落户胜利油田 首次为企业量身定制
本报讯戴尔公司近日在东营胜利油田成立了在中国的第5家企业应用解决方案中心。戴尔全球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闵毅达表示,与其他解决方案中心不同的是,这是戴尔首家为一个大型客户量身订做的解决方案中心(ASC),将为胜利油田客户提供更直接的服务。同时,该中心也是戴尔内部第一个与当地渠道伙伴合作建立的解决方案中心。
记者了解到,戴尔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在东营IT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已达80%以上。有领先优势的用户基础,企业级产品在当地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恐怕是戴尔将第5家应用解决方案中心布局在胜利油田的根本原因。(罗强)
全国信息安全学术交流会开始征文
本报讯第23届全国信息安全学术交流会暨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年会定于10月下旬在上海召开。此次学术年会由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监察局指导,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电子学会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学会计算机安全保密学组合办,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承办。
会议征文已经开始,凡属等级保护技术、可信计算等信息安全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成果介绍均可投稿。
所投稿件经过专家遴选后编入本年度年会论文集,由出版社出版正式发行。
会议还将评选出优秀论文,颁发获奖证书,并推荐到《通信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信息网络安全》等业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
征文截至日期为8月20日,详情见www.trimps.ac.cn。(那罡)
动态
PerformanceEdge集团与高级话音分析商CallMiner近日宣布,将共同帮助戴姆勒融资服务公司实现对联络中心客户呼叫的监控管理。(刘喜喜)
华硕近日推出WL-500g.P无线路由器V2版本,无线信号传输速度比普通802.11品提高35%、覆盖范围提高300%,使用新一代Wi-Fi网络安全标准WPA2,可提供相当于政府等级的网络安全环境。(朱杰)
dotMobi公司近日宣布,将在5月23日举办的Moniker’s T.R.A.F.F.I.C.东部拍卖会上推出16个优先预留域名。(吴蔚)
海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近日一种在线数据挖掘服务海纳睿智,面向大中型网站提供互联网资讯的快速发现、自动转载、摘要等服务。(霍娜)
英特尔、阿里巴巴推电子商务电脑
本报讯 英特尔、阿里巴巴5月12日宣布,将结盟推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专用电脑。该电脑将阿里巴巴最新的战略级的产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基础平台内嵌于专为中小企业研制的商用电脑中,并指定PC厂商生产。而基础平台将与英特尔的芯片捆绑在一起,实现“alibaba inside”。
英特尔希望通过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增强其在中小企业电脑产业链的主导地位。英特尔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大区总经理杨叙表示,未来所有的PC厂家都可以参加到这个产业链中来,生产或者销售电子商务专用电脑,但目前还没有选定具体的合作厂家。不过杨叙透露,下半年将会有产品正式向中小企业市场推出。
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CEO卫哲表示,专用电脑将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真正的电子商务。关于产品价格,卫哲表示,肯定不会高于目前市面上相应配置的电脑。(卢旭成)
3G门户牵手华奥星空共建奥运无线报道平台
本报讯 3G门户、华奥星空5月12日在京达成无线奥运报道战略合作,并共同推出手机上的奥运频道2008.3g.cn。
3G门户CEO邓裕强表示,3G门户将成为奥运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手机新媒体无线奥运报道平台,将彻底颠覆人们关注奥运、参与奥运的传统方式。“我们将组建一个近200人的内容采编团队,全力投入奥运报道中来。”邓裕强透露。
在奥运会期间,手机用户只要登录2008.3g.cn,就能第一时间获得全面、及时、互动的奥运资讯。
另外,奥运会期间,网友还可通过3G门户的手机流媒体播放软件GGLive,第一时间看到华奥星空对中国奥运冠军进行的访谈视频直播。(王沛霖)
NetApp强化容灾解决方案
本报讯NetApp公司5月15日宣布,为VMware容灾管理和自动化新产品VMware Site Recovery Manager提供支持,帮助客户在NetApp FAS存储系统、VMware基础架构以及VMware Site Recovery Manager存储环境下,实现强大且经济的容灾解决方案。同时,NetApp和VMware还合作成立了新的联合支持团队――虚拟化升级团队(Virtualization Escalation Team,VET)。
又讯NetApp公司近日荣获国际正常运行时间协会(Uptime Institute)颁发的2008年“绿色企业IT 奖” 。“绿色企业IT 奖”旨在表彰那些致力于提高数据中心效率的先进企业或组织。(张伟)
APC扩展KVM产品线
本报讯APC近日对其KVM切换器产品进行了扩展,涉及四种全新的切换器新产品,包括16端口和32端口以及模拟和数字等型号,具有兼容虚拟介质,并且可以支持多达8个远程IP用户的优良特性。(郭涛)
联想推数字客房方案
本报讯联想近日正式推出了酒店数字客房解决方案。该方案除了包括日常基本的应用功能,如VOD点播、上网漫游、办公服务、影音娱乐等之外,还提供了便捷的网络打印、网上冲印、网上定票等增值服务项目。(王沛霖)
Double-Take推TimeData
本报讯Double-Take软件公司近日推出TimeData产品,为使用Microsoft Exchange、Microsoft SQL Server,及其他Microsoft Windows应用界面的客户提供丢失或受损数据的精准级恢复服务。保强电脑公司成为产品国内商。(郭涛)
动态
5月15日,防病毒服务提供商ESET正式推出新一代战略产品ESET NOD32安全套装,整合了ESET个人防火墙和防垃圾邮件功能,能够为用户构建起一个立体的安全防护屏障。(张静)
5月15日,包括联想、索尼在内的百余家IT厂商齐聚北京,与IT连锁卖场机构北京万商汇赛格电脑数码城共同探讨如何打造全新卖场模式。(王沛霖)
趋势科技5月13日公布2008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第一季度合并净销售额为2.44亿美元,营业收入7900万美元,净收入4400万美元。(陈翔)
5月20日~6月17日,联想将在上海、广州等全国18座城市举行存储新品推介及渠道伙伴招募活动。(卢旭成)
H3C近日推出WiFi语音(VoWiFi)解决方案,并针对业内多家厂商的多款WiFi手机终端进行了互通性测试。此外,H3C也于近日宣布与上海科技管理学校合作成立H3C存储授权认证培训中心。该培训中心还是H3C存储产品授权培训中心。(郭涛)
香港贸易通电子贸易公司近日在北京成立代表办事处。贸易通提供多元化的电子政务及电子商贸物流服务,目前已拥有逾5.4万家企业客户。(张伟)
北京软通动力公司近日宣布软通动力无锡基地正式启用。同时,全球首家商业化运营的中国云计算中心也在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正式运营。软通动力无锡基地将承担无锡中国云计算中心的运维工作。(杨洁)
论文关键词:高师计算机专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课程
人类进入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信息提供能力和检索能力风靡全球.
网络已成为人们尤其是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最快途径.网络以其数字化、多媒体化以及虚拟性、学习性等特点不仅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交往方式,而且正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取向,甚至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网络犯罪,所有这些使得高师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从事网络教学、实践的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来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不仅因为,自己一方面要传授学生先进的网络技术,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学生不要利用这些技术从事违法活动而从技术的角度来看,违法与不违法只是一两条指令之间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高师计算机专业学生将来可能成为老师去影响他的学生,由此可见,在高师计算机专业学生中开设与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课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抓住机遇,研究和探索网络环境下的高师计算机专业学生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教学的新特点、新方法、新途径、新对策已成为高师计算机专业教育者关心和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我校的实际,就如何在高师计算机专业中开设信息安全法律课程作一些探讨.
1现有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特点
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定位,按照夯实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思路,沟通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的课程联系.全校整个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含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教师教育课程(非师范除外)、实践教学课程”四个大类,下面仅就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特点介绍.
1.1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是按学科门类组织的基础知识课程模块,均为必修课.目的是在大学学习的初期阶段,按学科进行培养,夯实基础,拓宽专业口径.考虑到学科知识体系、学生转专业等需要,原则上各学科大类所涵盖的各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应该相同.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科学概论、网页设计与制作、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
1.2专业方向课程各专业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设置主要课程,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同时可以开设2—3个方向作为限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在任一方向课程组中选择规定学分的课程修读.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导论、软件工程实训、计算机系统结构等.
1.3现有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一些不足计算机技术一日千里,对于它的课程设置应该具有前瞻性,考虑到时代的变化,计算机应用专业旨在培养一批适合现代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发展要求的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现有我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是针对这一目标进行设置的,但这一设置主要从技术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更广泛的使用网络、更关注信息安全这一事实,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应该承担起自觉维护起信息安全的责任,作为高师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里应该考虑到教育学生不得利用自己所学的技术从事不利于网络安全的事情.
2高师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必要性信息安全学科群体系由核心学科群、支撑学科群和应用学科群三部分构成,是一个“以信息安全理论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信息工程和信息安全等理论体系为支撑,以国家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安全防护为应用方向”的跨学科的交叉性学科群体系.该学科交叉性、边缘性强,应用领域面宽,是一个庞大的学科群体系,涉及的知识点也非常庞杂.
仅就法学而言,信息安全涉及的法学领域就包括:刑法(计算机犯罪,包括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故意制作传播病毒等)、民
商法(电子合同、电子支付等)、知识产权法(着作权的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等)等许多法学分支.因此,信息安全教育不是一项单一技术方面的教育,加强相关法律课程设置,是信息安全学科建设过程中健全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途径与任务.
高师计算机专业,虽然没有开设与信息安全专业一样多与信息安全的有关技术类课程.但这些专业的学生都有从事网络工程、软件工程所需要的基本编程能力、黑客软件的使用能力,只要具备这些能力且信息安全意识不强的人,都可能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干出违反法律的事情,例如“YAI”这个比CIH还凶猛的病毒的编写者为重庆某大学计算机系一名大学生.由此可见,在高师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中开设相关的法律法规选修课程是必要的.
2.2可行性技术与法律原本并不关联,但是在信息安全领域,技术与法律却深深的关联在一起,在全世界各国都不难发现诸如像数字签名、PKI应用与法律体系紧密关联.从本质上讲,信息安全对法律的需求,实际上来源于人们在面临信息技术革命过程中产生的种种新可能的时候,对这些可能性做出选择扬弃、利益权衡和价值判断的需要.这也就要求我们跳出技术思维的影响,重视信息安全中的法律范畴.
根据前面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内容的特点分析可知:信息安全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事计算机技术的人员很容易转到从事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上,加之信息安全技术是当今最热门技术之一,因此,在高师计算机专业中开设一些基本的信息安全技术选修课程、开设一些与法律体系紧密关联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选修课程学生容易接受,具有可操作性.
3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特点
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众多,有数学、计算机、通信、电子、管理等学科,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知识,理论与实践联系十分紧密,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问题不断涌现,这给信息安全课程设置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使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了解、掌握这一新技术,我们在专业课程模块中开设《密码学基础》、《网络安全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作为专业选修课.我校本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每学期都对知识内容进行更新.
(2)对涉及到的基本知识面,分别采用开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讲座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知识体系,如有操作系统、密码学基础、防火墙技术、VPN应用、信息安全标准、网络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法律课程等.
(3)对先修课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习信息安全技术课程之前,都可设了相应的先行课程让学生了解、掌握,如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程序设计和数论基础等课程.
(4)注重实践教学.比如密码学晦涩难懂的概念,不安排实验实训,不让学生亲手去操作,就永远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防火墙技术只有通过亲手配置和测试.才能领会其工作机理.对此我们在相关的课程都对学生作了实践、实训的要求.
4涉及到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内容的特点
信息安全的特点决定了其法律、法规内容多数情况下都涉及到网络技术、涉及到与网络有关的法律、法规.
4.1目的多样性作为信息安全的破坏者,其目的多种多样,如利用网络进行经济诈骗;利用网络获取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情报;利用网络显示自己的才能等.这说明仅就破坏者方面而言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是复杂多样的.
4.2涉及领域的广泛性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互相交织,信息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作用甚至超过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最活跃、最有潜力的推动力.信息的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到军事政治等机密安全,小到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信息安全问题涉及到所有国民经济、政治、军事等的各个部门、各个领域.
4.3技术的复杂性信息安全不仅涉及到技术问题,也涉及到管理问题,信息安全技术又涉及到网络、编码等多门学科,保护信息安全的技术不仅需要法律作支撑,而且研究法律保护同时,又需要考虑其技术性的特征,符合技术上的要求.
4.4信息安全法律优先地位综上所述,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不是靠一部法律所能实现的,而是要靠涉及到信息安全技术各分支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来实现.因此,信息安全法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兼具有安全法、网络法的双重地位,必须与网络技术和网络立法同步建设,因此,具有优先发展的地位.
5高师信息安全技术课程中的法律法规内容教学目标
对于计算机专业或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应深入理解和掌握信息安全技术理论和方法,了解所涉到的常见的法律法规,深入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技术防御技术和安全通信协议.
而对普通高等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由于课程时间限制,不能对信息安全知识作较全面的掌握,也不可能过多地研究密码学理论,更不可能从法律专业的角度研究信息安全所涉到的法律法规,为此,开设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了解信息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基础上,初步掌握涉及网络安全维护和网络安全构建等技术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数字签名法》,《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等.
6高师信息安全技术法律法规课程设置探讨
根据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课程,其中多数涉及信息安全技术层面,主要以选修课、讲座课为主,作为信息安全课程的补充.主要可开设以下选修课课程或讲座课程.
(1)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基础讲座:本讲座力图改变大家对信息安全的态度,使操作人员知晓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含义及其职责范围内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让学生首先从信息安全的非技术层面了解与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内容包括:国内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概貌、我国现有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简介等.
(2)黑客攻击手段与防护策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借此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了解常见的安全漏洞,识别黑客攻击手法,熟悉提高系统抗攻击能力的安全配置方法,最重要的还在于掌握一种学习信息安全知识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3)计算机犯罪取证技术:计算机取证是计算机安全领域中的一个全新的分支,涉及计算机犯罪事件证据的获取、保存、分析、证物呈堂等相关法律、程序、技术问题.本课程详细介绍了计算机取证相关的犯罪的追踪、密码技术、数据隐藏、恶意代码、主流操作系统取 证技术,并详细介绍了计算机取证所需的各种有效的工具,还概要介绍了美国与中国不同的司法程序.
漫话"知识经济" 厉佛灯
信息产业与民营机制 段永基
反贫困的战略措施:信息扶贫 杨学农
转轨时期现代信息咨询服务业的形势与对策 黄素兰
信息产业部与IBM联手进军电子商务等23则
海外信息化建设的一些政策措施 任西侊
股市信息资源对投资者判断力的影响
新加坡志在成为亚太信息技术中枢
争做民族信息产业的中坚--访华科高技术公司董事长李曼俊 郭艳英
从小厂到优秀高新技术企业--访北京华能目动化工程公司总经理王志军 魏振刚
21世纪我们怎样上网? 陆群
Internet网及联机系统中信息资源的对比分析 都平平
Internet网及联机系统中信息资源的对比分析 都平平
山东省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措施及政策初探 胡丽萍
企业集团信息系统的建设 程刚
推动国有企业信息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崔岱远
顽强拼搏开拓进取--记城龙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韩成恩
未来电脑的人机界面 姜德存
发展我国信息处理技术与信息交互技术之我见 李建贤
光盘家族的新星--DVD 郑登理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高新让
海外信息化建设的一些政策措施 任西侊
政府在营造中国“硅谷”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吴敬琏
新世纪首钢发展的新思路 罗冰生
知识经济环境下中国企业发展的对策 曾梅,赵群华
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外市长论坛掠影
地方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加快
我国“十五”科技规划正式等12则
IT新闻
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潘杏梅
北京亚顿公司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环境保护
中国域名注册的现状和域名市场的争夺 郑淑荣
以信息整合为目标优化企业集成管理系统——华星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业务追求 陈艳华
改进网络结构共享信息阳光——利用直播镜像和内容定位技术解决网络拥塞 黎红
风险投资与我国网站发展 宋恩梅
走近“数字化家园” 王建林
跨国网络公司进入中国IT业的风向标 ——评联想与AOL“联姻” 远望
IT人才:全球争夺的焦点 张矢
我国光电子技术和器件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苏小虎,谢世钟
创建东方的“巴拉居达”——记北京东恒宇技术开发中心 许东升
技术创新铸辉煌——记北京万拓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明钟 陈伯华
积极开拓走科技创新之路 北京铁路局丰台西电务段
北大青鸟实施技术创新纪实 黄丹平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回放
电子商务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邓永康,王方华
B in B——电子商务企业的内部管理系统 田波
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信息安全保障 杨曼
搜索引擎机理剖析 马静
集成电路设计的新拓展 中国华大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世界软件产业的发展与中国软件业的定位和创新 刘积仁
数字化图书馆与非结构化数据库 张忠友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重点
依靠科学战胜非典--致全国科技工作者倡议书
科技部<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规定>
国家创新体系若干理念辨析 梁战平
我国科技论文作者群统计分析 杨志清
打造中国品牌创建信息强国--2003年(第17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排序揭晓
2003软件园主任暨863计划软件专业孵化器研讨会在京召开等5则
政策法规
产业动态
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管理 黄萌凌,张利
创新商业模式 完善电信产业链结构 欧阳忠谋
中小咨询公司的发展及其策略 杨景旗
以改革为动力 以创新求发展 李云彪
南通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的构筑和实施 王满香,毛锦堂
数字图书馆的分布式网络服务登记系统 王昉
信息服务:宽带网的生机 胡慧平
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赵培云
2002-2003年IT培训市场分析 北京时代计世资讯有限公司
电脑市场演变"三步曲" 白木,子荫
电子商务与客户关系管理 张晓燕
韩国信息化的发展 邵春光
构筑"绿色网络家园"的使者访亚联电信网络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志明教授 魏振刚
OPSEC:企业公开信息保护的方法 曾忠禄
搜索引擎的类型及其功能分析 万胜林,王祖荣
IPv6:下一代互联网的支柱 陈立娜
软件业应对盗版的策略 林宁宁,王浩
1998年招商银行开通网上银行服务,随即各大银行也推出各自的网上银行业务。目前“网银”已经成为中国各大银行的一个重要业务渠道。然而,据CNNIC的调查统计,中国网络用户对网上银行表示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占16%,且仅有1/3的客户在网上购物时,选择网上支付货款。不愿意选择网上银行的客户中有76%是出于安全考虑,担心网上银行的安全性。
二、网络银行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1.对实体的威胁和攻击。对实体的威胁和攻击主要指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和网络的威胁和攻击,如各种自然灾害、人为破坏以及各种媒体的被盗和丢失等。
2.对银行信息的威胁和攻击。对银行信息的威胁和攻击主要是指信息泄漏和信息破坏。信息泄漏是指偶然或故意地获得目标系统中的信息,尤其是敏感信息而造成泄漏事件;信息破坏是指由于偶然事故或人为破坏,使信息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受到破坏。
3.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犯罪是指破坏或者盗窃计算机及其部件或者利用计算机进行贪污、盗窃、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有资料指出,目前计算机犯罪的年增长率高达30%。与传统的犯罪相比,计算机犯罪所造成的损失要严重得多。
4.计算机病毒。犯罪分子通过计算机病毒入侵网银用户以非法获取个人隐私等,严重危及网银用户的安全。
三、网络银行的安全技术措施
1.操作系统及数据库。许多银行业务系统使用Unix网络系统,黑客可利用网络监听工具截取重要数据;或者利用用户使用telnet、ftp、rlogin等服务时监听这些用户的明文形式的账户名和口令等等。
2.网络加密技术。网络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上传输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的安全。信息加密处理通常有两种方式:链路加密和端到端加密。
3.网络安全访问控制。访问控制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法访问,通过对特定的网段和服务建立有效的访问控制体系,可在大多数的攻击到达之前进行阻止,从而达到限制非法访问的目的,是维护网络系统安全保护网络资源的重要手段。
4.身份认证。身份认证统指能够正确志别用户的各种方法,可通过三种基本方式或其组合形式来实现:用户所知道的密码(如口令),用户持有合法的介质(如智能卡),用户具有某些生物学特征(如指纹、声音、DNA图案、视网膜扫描等)。
5.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技术是近年出现的新型网络安全技术,是对入侵行为的监控,它通过对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或被攻击的迹象。
6.防病毒技术。
7.备份和灾难恢复。备份和灾难恢复是对银行网络系统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灾难情况(如计算机病毒、系统故障等)进行的保证系统及数据连续性和可靠性的一种防范措施。
四、正确安全使用网络银行的方法
1.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可靠,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及浏览器的各种补丁。
2.应妥善保管自己的卡号、密码、身份证件号、开卡日期等资料,不要随手丢弃银行回单,确保自身账户安全。
3.应熟记开户银行的网上银行网址,如交通银行的网上银行是,不要登陆不熟悉的网上银行,输入自己的银行卡号和密码。
4.不要使用连续数字、电话号码、生日等作为密码,设置的银行密码最好与证券等非银行用密码不同,不要在网吧等公共场合使用网上银行。
5.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安装防火墙及防病毒软件,并定期更新病毒库及检测病毒。
6.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互联网浏览器。
7.切勿打开可疑电邮内含的超级链接或附件,切勿浏览可疑网站。
参考文献:
[1]于志刚.计算机犯罪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
[2]周光斌.计算机犯罪与信息安全在国外[C].北京:中国信息化法制建设研讨会论文集,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