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校二级学院工作计划

时间:2022-04-04 16:02:53

导语:在高校二级学院工作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校二级学院工作计划

第1篇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党政;管理;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007-02

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工作是高校所有工作的重点内容,它不仅仅关系到高校的党政建设,同时关系到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等多项内容,对于高校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善于发现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优化和管理,从而不断地提高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的质量。

一、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高校二级学院的作用和职能日益凸显,其党政教育工作成为决定其存在必要性的关键所在。二级学院办公室在很大程度上连接着高校基层管理机构和二级学院,是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枢纽。只有不断地加强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才能够促进党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1.关系到高校党政建设的顺利实践。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关系到高校党政建设的顺利实践。二级学院办公室在党政工作中扮演者信息传递、活动组织、党政宣传等多方面的角色,其每项任务都在很大程度上与高校党政建设息息相关,工作质量的好坏和成败从根本上决定了高校党政建设的效果,对于高校党政实践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贯彻了我国的党政方针,实现了国家政策与高校工作的有机联系,对于高校党政建设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必然需要。实现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大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还包括政治修养的训练和提升。特别是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大学生要想强化个人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质,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从而不断地实现个人综合水平的提升。在这方面,二级学院就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工作质量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二、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问题分析

目前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在管理与建设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工作分工、工作机制和管理观念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高校党政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极为不利的。

1.分工不合理,工作任务繁重。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之一是分工不合理,工作任务繁重等。从目前的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来看,工作内容繁杂、岗位职责不明确等现实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对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工作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行政管理、党务管理、人事管理、对外交流等,关系到校办、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处、离退休处、统战部、工会等多个部门,然而办公室的工作员也就4~6人,大量的工作由为数不多的人来承担,这就使工作人员的压力过大,工作效率降低。

2.办公室工作人员继续教育平台少。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对于办公室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高校将工作重心过多地放到了科研和教学上,党政管理工作作为辅工作逐渐弱化。学校很少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和培训,工作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平台少,工作人员的素质得不到提升,知识和能力得不到锻炼,工作的顺利开展乃至创新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3.管理观念落后。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观念落后,导致工作成效低。首先,相关的工作人员缺乏起码的服务理念,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不能经常和师生交流,无法了解广大师生的需求,也就无法提出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备领导班子决策。作为二级学院的“中枢”机构,这对于工作的实施和贯彻是非常不利的。其次,由于执行能力较差,导致在工作实施的时候,具体的工作计划往往无法按照既定的方向来执行,从而导致计划与结果背道而驰。此外,由于很多工作人员缺乏创新的理念,以传统的思维模式进行工作,无法将有创造力的点子运用到工作中去,降低了工作成效。

4.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在党政办公室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导致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首先,激励机制的不合理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激情。面对复杂的工作任务,相关工作人员的业绩无法与之产生紧密的联系,让他们觉得工作质量的好坏与自己不相关,这样必然会在工作中降低工作热情和责任心。其次,由于缺乏有效的业绩考评制度,很多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偷懒、态度不端正等,降低了党政办公室的工作效率。

三、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提升策略

实现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不断实现有效的工作定位,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健全管理体制,从而实现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全面管理与提升,不断实现高校秩序的稳定,促进人才培养。

1.明确定位,实现合理化分工。要想从根本上提升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就必须要明确定位,实现合理化的工作分工。第一,要正确认识到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目标及其职能情况。正确认识其职能的内容,对于参谋职能、协调职能、服务职能、执行职能等各方面的职能必须要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工作的内容和目标,以工作目标来严格进行自我约束,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工作质量。第二,要明确具体的工作分工。按照工作内容进行公平分工,从而不断地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不断地实现个人工作能力的提升。

2.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实现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的关键所在。第一,实施选聘制度。从相关工作人员选拔的源头进行严格的规定,从其工作能力、专业、工作态度等方面来进行人才的选拔,力求能够选拔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工作人员队伍,不断提升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建设与管理水平。第二,加强办公室工作人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学校党的有关政策宣讲讲座、干部在线学习等平台的作用,针对新时期、新形势对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提出的新任务,加强工作人员的系统理论培训,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培训,帮助工作人员用理论武装头脑,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政治方向。第三,积极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工作业务培训。由于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基本能力各不相同,因此积极对其进行有效的培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党政水平,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3.创新理念,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地创新理念,提升服务水平,是实现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的关键所在。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应该明确其工作的目标和初衷,即实现服务的功能,学会放下架子,不再以管理者的身份自居,不断地将自己的工作与学校党政建设结合起来,全心全意地为高校师生教学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以此来不断实现高校党政建设的目标。此外,还要学会创新,可以结合时代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潮流,来安排富有创新性的活动,提升工作效果。

4.完善管理制度,提升执行能力。不断地完善管理制度,是提升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工作的根本保证。第一,建立责任制,不断地健全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要将工作人员的工作与业绩挂钩,以此来不断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要根据其工作质量对其进行奖励或者惩罚,从而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第二,提升工作人员的执行能力。在执行具体工作的时候,要根据既定的工作目标和计划来执行和实施,尽量让工作执行与最初目标相匹配,从而不断提升工作质量,为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创造条件。

四、结语

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关系到高校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关系到高校教学秩序的稳定,更关系到高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要想从根本上实现对于人才的培养,不断实现高校教书育人的使命,就必须要加强对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目前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中存在工作分工不合理、管理观念落后、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正常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党政办公室的管理效率,就要从这些方面来着手进行改革,从而为高校党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赖华红.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与建设问题分析及优化策略[J].办公室业务,2013,(01):144-146.

[2]杨咏.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的问题与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8.

[3]陈洪林.目标管理在高校办公室中的运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8.

[4]杨乐.对高校院系党政办效能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4,(24):35-36.

[5]侯燕.我国高校办公室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

第2篇

关键词:二级学院 行政秘书 工作职责 特点

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改革的背景下,高校的二级学院已逐渐发展成为教学、科研、管理为一体的相对独立的单位个体,其在高校的位置和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而行政秘书作为二级学院教育工作管理者,是行政管理的基层岗位,承担了执行、联络、沟通、协调等大量事务性工作,而不再是单纯的“收发文件,打打电话,抄抄写写”,从一名简单的办事员转变成参谋员、协调员、服务员。

1 行政秘书的工作职责

一是文字工作。起草二级学院发展规划、工作计划、报告、总结、决议和行政规章制度;起草、审核、编号、校印、分发文件;整理和保存会议记录、会议纪要;收集、整理、立卷、归档、保管和利用各类文件资料的服务工作;文秘、档案等岗位的管理工作;按照学校管理的规定,使用和管理印章、介绍信、证明信;接洽及处理公函、电话、电报、电传等政务工作。

二是人事工作。按照学院统一的教师工作量核定标准,做好教师工作量的考核工作,并上报学院教务处;计算和审核教师课时津贴和行政人员岗位津贴;负责教职员工的考勤、评教、年度业绩考核工作;负责教职工岗位竞聘、职称申报评定、人事调动、奖惩等工作。

三是日常行政工作。在院领导的直接领导下,组织、协调与管理办公室工作,检查、督促落实情况,保证各项工作正常运行;开展院建设、发展和管理等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工作,为院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筹备、协调、组织院各类会议,做好对外接待与联络、对外信息、对外宣传工作;协助院领导处理日常行政事务工作,完成部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负责院资产管理工作、办公用品和办公设施的领取和管理、发放和报刊杂志、信件的分送工作;处理其他一些突发事件和临时性事务,并及时向院领导管理层汇报请示。

2 行政秘书的工作特点

一是政治性。坚持鲜明正确的政治导向是做好行政秘书的必要前提条件。高校行政秘书应该切实关心国家时事政治,及时了解国家教育发展和改革动向。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学校各项精神和指示,掌握学校工作动态,学习和研究领导讲话和文章,要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思想状态、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无私奉献,认真履行行政秘书的工作职责。

二是事务性。行政秘书的工作头绪较多,涉及到二级学院的方方面面。每天工作量繁多且琐碎,从会议的通知、文件的整理传阅、来电来访的接待到领导交待的各项工作、教师学生的联系服务、资产管理、财务报销等等“大大小小”、“婆婆妈妈”的事情,而且还要兼任党务、工会等,工作不定性,几乎包罗万象,通常几件事情一起干,每一件都要仔细认真对待,不能有半点马虎。因此,行政秘书虽然天天忙,月月忙,可是年终总结确实忙忙碌碌一整年,兢兢业业无成绩,显现不出其重要性。但是,还是要求行政秘书要有科学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从大量琐碎的工作中整理头绪,统筹安排,为师生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

三是协调性。行政秘书工作涉及的范围广,交际的人多,从各级领导到学院教师学生,从各个职能部门到校外合作企业,这就要求其必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在高校的二级学院里,行政关系呈现纵横交错的复杂网状关系,行政工作要多个方面、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协作才能完成,故行政秘书处在行政管理部门、师生的信息交汇点,同时也是各种行政矛盾的集中点,因此行政秘书必须协调好于上级领导、各个行政管理部门、师生、教研室、教学秘书、辅导员等关系,团结协作,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承上启下、联系左右的作用,与各个部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善于分析和处理复杂关系,政策灵活、行动果断、处事稳妥、勤于思考,提高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创造一个和谐有序,相互协作的良好局面。

四是参谋性。行政秘书不仅仅只做好学院的行政事务工作,还应当充当领导的考察团和智囊团。在平时的工作中,通过各种途径,深入要教科研、行政的第一线,了解各个工作环节,熟悉教研室、实验室的教师队伍建设、资源配置情况,熟悉各位老师、行政人员的秉性,取得第一手资料,及时收集、整理、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认真总结,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向领导汇报,善于发现新经验,提出中肯意见和方案,为领导决策提供最原始准确的资料。同时要注重全局性,多角度观察,全方位思考,避免顾此失彼,努力促成决策的科学合理性。但是在工作中也要准确把我角色定位,只能“参与谋”,而不能“参与断”,当好领导的助手和参谋,把为领导出谋献策的思想深入到工作中,尽职尽责当好参谋员。

五是服务性。行政秘书要充分认识到工作的意义,树立全心全意服务意识。一是服务领导,认真及时完成领导交待的各项任务,为领导提供直接的辅助服务,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开拓思路,掌握和熟知领导工作程序,准确把握领导意图,使学院的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为学院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服务师生。教学为立校之本,要切实为师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先其所想,急其所急,为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做好前期准备。在为教师服务过程中,耐心细致,工作到位,确保年度考评工作、职称评审、师资进修等工作顺利开展。对待学生要以诚相待,爱护学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困难,热情为学生服务,做好管理育人。三是服务各级相关行政部门。高校二级学院行政秘书接触的部门较广泛,涉及到院办、组织人事处、科研处、财务处、学生处、教务处、设备处、纪检处、宣传统战部、工会、实训中心、图书馆、后勤处、各二级学院等相关行政部门,要牢固树立全校一整体的思想,学校整体利益优于二级学院,真正做到相互沟通交流、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及时传递相关信息,落实各项日常工作,同时也要协调好与其他二级学院的关系,为二级学院更好地与其他部门合作打下基础。

总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二级学院行政秘书,首先要清楚认识到其工作本质,明确其自身职责,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端正工作态度,勤奋好学,认真掌握更多的工作技能,勤勤恳恳,踏踏实实,认真完成每项工作,为新时期学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肖荣英.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时期高校行政秘书工作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0.14.

第3篇

关键词:高校 全面预算 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109-02

高校财务预算是高校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也是学校组织收入、控制支出的依据。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资金来源和支出日益多元化,如何提升高校预算管理水平已成为高校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财政部门对高校实行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公共财政体制改革。2008年1月为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财政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财库[2008]1号);2010年6月21日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加强经费管理”这一章中强调:“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由此可见创新预算管理理念,构建科学的高等学校预算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一、目前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财务预算意识不强。目前大部分高校尚未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校内各学院、部门对预算管理工作认识不足,认为学校预算编制工作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预算编制,只是被动地接受学校下达的预算指标,或是盲目的争资源、争预算。财务部门在编制预算时,也只是按照上级财政批准的拨款计划,力求维持年度收支平衡, 既没有考虑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也没有各学院、部门以及教务、科研、人事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缺少一种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过程,使财务部门编制的预算缺乏细致可靠的依据和夯实的基础, 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无法适应财政部门预算管理改革的要求。

2.预算编制方法缺乏科学性。目前高校大都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部门根据上级财政批复的预算编制校内预算时,大多采用的是“基数+增长”的方法,即主要以上年(或往年)正常收支为基数,考虑当年可能发生的收支变动因素,来确定当年的预算收支数,这种方法容易操作。但是,由于预算编制时过于依赖上年度收支基数,缺少对基数合理性和绩效分析,有可能固化了高校资金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格局,致使各部门想方设法争项目,争预算,不合理支出长期存在。对专项资金的预算,未能实行专项项目滚动预算,也缺乏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使专项资金预算未能与学校总体规划相适应,导致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3.预算执行控制不严,预算监督机制不键全。“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按照现行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财务预算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未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变更或调整。但是,由于在高校预算管理中,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及监督机制,缺乏完整的预算控制系统,预算执行的约束力不强,许多高校执行时只将其作为一种“计划数据”来参考,在预算执行中不断调整、追加或补充预算,甚至有的项目是先施工、后立项,然后再追加预算,导致整个预算有名无实。另外预算指标下达时间滞后,无法进行事前、事中控制,致使预算成为一种事后预算,失去了预算编制的作用。

二、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1.目的与意义。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集系统化、战略化和人本化理念为一体的现代管理模式,它通过业务、资金、信息的整合,明确、适度的分权、授权,战略驱动的业绩评价等,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战略有效贯彻、经营持续改善、价值稳步增加的目标。

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思想和最大优势在于建立了一种权责利相结合的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并赋予与其所承担的责任相适应的权力,对其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决定奖惩,真正建立权责相符、利益驱动的管理新模式。

学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应以实现二级单位的全面预算为核心,以有效的绩效评价及激励为基础,从而实现学校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化财务结构、提高财务绩效、提升学校财务运筹能力。

2.基本内容及方法。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由学院预算体系、机关和教辅部门预算体系以及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三部分构成。

(1)学院预算的基本内容。{1}常规经费。预算收入由学校按生均定额和绩效下拨的经费和学院自筹经费两部分构成。按生均定额下拨的经费包括本科生教育经费、研究生教育经费和学生活动经费,绩效拨款包括教学绩效拨款、科研绩效拨款和人才培养绩效拨款三部分。自筹经费指的是各学院社会服务分配的收益。预算支出主要包括:教学支出、科研支出、师资队伍建设支出、学生事务支出、招待支出、社会服务成本支出、奖励和福利支出和其他支出。学院应根据经确定的预算收入总额,结合学院下年度的工作计划按以上支出明细编制预算。{2}专项经费。专项经费是指学校在预算安排中有特定用途的、按项目进行管理的预算经费。专项经费主要包括校外专项经费和校内专项经费。校外专项经费收支编制按照上级主管部门专项申报时要求编制;校内专项经费由各学院向职能部门申请,各职能部门按照项目的轻重缓急程度进行排序,提出预算方案报学校财经领导小组审批。学校各项拨款定额标准(包括绩效拨款)由学校财经领导小组根据学校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制定。

(2)机关和教辅部门预算的基本内容。预算由业务经费、行政经费和专项经费三部分组成。业务经费预算主要指部门常规业务所需经费,由各部门根据下年度工作事务需要,结合以前年度实际支出情况进行测算;行政经费预算主要指为保证部门日常事务所必须的支出,由财务处根据部门定编数及相应的定额标准确定;专项经费预算主要指部门用于特定的专项工作、创新工作等所需的经费,由各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逐项进行详细测算。业务经费与专项经费预算方案报学校财经领导小组审批。

(3)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为了保证预算管理改革取得预期成效,学校应建立相应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并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核心是评价指标的确定,可采用多目标理论建立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建立后,评价工作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工作流程设计和具体方式方法。通过绩效评价体系,对预算管理进行绩效评价和质量评估,为下年度预算编制提供调整依据。

3.预算编制时间与预算审定。各二级单位预算按公历年度编制,预算年度为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各二级单位应在每年7月底向财务处提交下一年度预算方案。由财务处进行初步审核,并和各二级单位交换意见;10月底财务处将预算草案提交校财经领导小组进行审议;12月底预算方案经党委常委会(校务会议)审定后下达各二级单位。

4.预算的执行。预算一经审定,各二级预算执行单位在年度内严格执行。除重大突发性事项外,原则上不随意进行调整。

各二级单位的负责人是各单位预算执行的第一责任人,经费负责人应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方法审批执行各项支出预算,严格按照预算中列明的项目和金额办理有关结算手续。

三、实现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保障措施

1.预算管理组织架构是做好预算管理工作的前提。学校应成立由校长挂帅,财务、人事、审计、设备、后勤等部门组成的学校财经领导小组,统一对学校各项预算制定、执行、分配等一系列事项进行监督管理和咨询、指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财务处,作为预算的常设机构,负责预算的日常工作。要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组织的作用,确保预算工作的开展和实施。通过各种途径宣传预算工作的重要性,以引起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二级单位的负责人是各单位预算执行的第一责任人,使预算管理工作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财权和事权相统一。

2.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预算执行的刚性。预算执行的刚性直接关系到高校预算管理的严肃性、有效性和权威性。高校要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出适合本学校的预算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严格执行。校内各预算单位的经费支出必须在年度预算经费中列支,特殊情况下的超预算支出应按照规定申请调整预算,调整预算须经学校最高行政领导会议集体讨论;要建立大额资金审批制度,重大的财经决策和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组织科学论证,并经学校领导集体讨论,不能个人专断。应增加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实行财务公开制度,及时公布预算信息,接受审计、纪委、职代会的监督。

3.建立财务预算信息化平台,强化预算管理。财务信息化平台是强化预算管理的技术保障,高校应建立“财务核算与预算一体化”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一方面,对各二级单位的预算计划及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严格控制资金流向,一旦发现超计划或无计划用款现象等,系统就发出预警,停止支付。另一方面, 各二级单位还可通过校园网及财务查询系统实时掌握各单位的预算执行进度和情况,及时做出相应决策,以保证预算计划的顺利完成。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财务系统与国库支付系统对接的实现与应用”(编号09SJA630011)的基金项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财库[2008]1号)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6

3.孙磊.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10)

4.熊娜等,转变观念.强化预算管好.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3)

5.俞春云.高等学校财务预算问题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09(35)

6.王化成.全面预算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第4篇

[关键词] 高校二级学院 行政秘书 现状

高校二级学院行政秘书既是院系行政管理层的参谋和助手,又是院系行政管理层与师生员工间的桥梁和纽带,是管理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在行政秘书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其工作任务繁重,缺少交流,容易造成许多问题的产生,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因而要对二级学院行政秘书工作的特点和现状进行探讨,才能更好地做好政秘书工作。

一、行政秘书的工作职责

我国高校行政秘书工作广而多,杂而乱,细而琐。因此,行政秘书必须明确自己职责,才有可能更好地开展工作。行政秘书工作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笔工作。主要负责学院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学院领导讲话稿、通知文件、申请报告、会议纪要等材料的拟草和校对以及学院新闻报道、学院网页更新、学术报告等宣传工作。二是人事工作。做好学院教职工岗位聘任、考勤、考核、奖惩、职称评定、人事调动等工作。三是日常行政工作。主要涉及日常行政事务处理,如文件档案管理和归档,会务筹备和接待、后勤工作,会议通知,消防安全检查、资产管理工作、;管理办公设施、办公用品;函电文件处理;信息资料的收发、整理及利用;处理突发事件、紧急事件并及时向院系行政管理层请示报告等。

二、行政秘书工作的特点

高校行政秘书主要是服务于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其特点主要有:

1.辅

辅是相对主导性来说的,一般来说,辅助就是在主导的领导指挥和控制下从旁帮助领导完成共同的任务。而作为行政秘书就是出于这样一种助手的位置,帮助领导完成其交待的任务和工作,这是秘书工作最核心的职能。院系领导不光承担行政工作,还要兼顾教学与科研,所以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各行政秘书对领导布置的工作及时完成,并对其进行跟踪和督促。对重要的事项要及时汇报和提醒,及时将院系教学情况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相关主管领导。

2.协调性

秘书协调是领导工作的补充和延伸,是辅助领导化解矛盾、理顺关系、提高工作效率、保持最优化的过程。在高校二级学院中,教学行政管理的许多环节呈现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行政任务是在多个部门、多方面的配合下共同完成的。行政秘书恰恰处在校级行政管理部门、学院、教师、学生的信息交汇点,也是各种行政矛盾最集中的地方,所以高校行政秘书必须具备八面玲珑的协调能力,善于分析和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坚定而又策略灵活,行动果断而又处事稳妥,才能辅助领导处理好院系各种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和谐有序的工作氛围。以“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原则,上下沟通、协调左右、联络内外,处理日常行政事务。

3.广泛性

事务繁杂,范围扩大,头绪众多是秘书工作的广泛性特点。从文件起草和会议通知等日常工作到为院领导出谋划策、参谋咨询,从与教学秘书、学生政治辅导员的配合到与本院院长、书记、各系主任以及与校办、人事处、教务处、保卫处、工会等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联络、上下沟通,几乎包罗万象。这要求秘书人员从大量琐碎的工作中整理出头绪,统筹安排。培养自己的细心和耐心,有条不紊地安排工作。

4.参谋性

参谋是指出谋划策,为院系行政管理层提出工作建议和设想,提供决策的参考依据和方案,充当学院领导的“顾问”和“智囊”,及时解决领导遇到的难题和疑惑。高校二级学院行政秘书是连接院系领导和各部门的桥梁,他们熟悉与教师教学、学生管理、科研工作相关的各项政策和要求,熟悉教学资源的实际配置情况,熟悉教学行政人员的秉性和各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环节,要积极收集整理教学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领导修改和重新决策提供依据,从而推动院系工作的顺利进行。充当好领导工作的助手,协调领导处理党、政务,教学、管理矛盾,使领导可以集中精力开辟领导活动和决策,适时地为领导提出建设性方案,做好参谋工作。秘书人员要善于分析形势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增强预见性, 提高对谋略的实效性,把为领导出谋献策渗透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三、行政秘书工作的现状

根据行政秘书工作的特点,结合地方高校行政秘书的实际,我认为,二级学院行政秘书工作容易出现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工作任务多而繁琐

二级学院的行政秘书工作头绪较多,工作范围几乎涉及到二级学院各项工作的各个方面。每天都有干不完的工作,除了要完成各类文件的登记与传阅、各个会议的通知、各种来电来访的接待和处理之外,还要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各项任务。同时,要与不同的教师和学生接触,及时处理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并且还要兼职处理相关的教学任务和党务工作,工作内容没有定性的规定。实际工作中涉及的任务远远超过行政秘书这个岗位职责。因此,行政秘书虽然天天忙、月月忙,但年终总结时却是“忙忙碌碌无头绪,兢兢业业没成绩”。

2.工作得不到重视

二级学院的行政秘书平时工作十分繁忙,通常感觉是上班像打仗一样,一件事接着一件事,经常是几件事情一起干。无论做得多辛苦,领导总是认为这是你应该做的,并且在年终绩效考核时,行政秘书得优秀者却凤毛麟角。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你都得为他们服务,如果服务不好,往往会遭到投诉,或是责骂等,因而没有被重视,得到的回报也少。付出与回报往往难成正比,导致有些行政秘书心里有牢骚,肚里有怨气。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心理极易产生,抱怨自己进错门、上错岗,情绪郁闷,工作没劲。

3.工作晋升机会少

二级学院的行政秘书中有很大一部分不是秘书专业出身,很多都是一些引进人才的家属或是子弟,从事行政事务一般很难升到高级职称,往往只是评到一个中级职称就到了瓶颈。现实中,高校二级学院行政秘书的培养工作往往不受重视或缺少关爱。缺乏专业知识的培训和交流,缺乏工作的职业规划和指导,对于未来不知何去何从?前景渺茫!正是由于定位模糊,前途不明,导致行政秘书大多思想不稳定,态度不积极。导致部分行政秘书缺少工作的激情,不深入学习研究相关知识。

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高校二级学院行政秘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行政秘书要转变思想观念,明确角色定位,树立服务意识,不断加强对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广泛阅读书籍,增进知识的积累,做到时时虚心,处处留心,事事用心,从多方面、多角度强化自我工作意识的培养。同时,以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勤奋学习,锐意创新的工作态度,踏实工作,与时俱进,为学校和学院健康、快速地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 院级办公室 职能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6-0175-02

近十年来,高校的发展与变化随着教育改革模式的转变、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校自进一步扩大以及高校教育的机制日趋与国际接轨,使国内高校的管理模式动荡起伏,为适合外部环境,高校也与许多企业一样在求生存、求发展,从综合性、专业特点、区域文化、学术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采用高校合并、分离重组、合作办学等多渠道途径,目的是把学校办得有特色,办大办强。

目前,很多高校把过去的系按类别分划后组成学院,由教学单位的系级管理变更到院级管理,并在学院设置一套较完善的管理班子由学校的职能部门直接领导。例如,云南大学的数学系在近十年来就前后与物理系、地球科学系合成了理学院,后又拆开与物理系组成了数理学院,现又与统计系组成数学与统计学院,这种变更相对学校的发展及学科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在这种变更中办公室的职能在学校的整体规划下变化不大,但人员的职能定位却会发生改变,可能会有人员的重组、岗位冲突等等情况,面对此类情况,办公室的管理人员认识、状态、素质怎么培养?如何在新环境中求创新、寻发展,这成了办公室管理人员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一、管理人员职能的认识性拓展

目前,高校的管理重心下移,二级学院的管理日趋发展成熟。实行学院制建设后,学院成为拥有相应权责的管理实体。随着学院管理自利的扩大,办公室的管理人员肩负的责任、义务随之加大。作为院领导的助手,具体实施任务的运作中心,每位管理人员首先从思想意识形态有深刻认识,树立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本着为人师表、认真工作,服务到位的工作作风。

现在的一个基层学院单位师生一般在400―1 000余人,自身构成一个教学、科研为主的管理部门,内设的各管理部门人员不多但机构齐全。面对单位重组,部分教师已经在办公室中扮演过过多的角色,如从系办公室主任到研究生秘书,又到科研秘书、院办主任,有人还身兼数职。在这种环境下,从工作经验上是锻炼了一批人,但毕竟现在的高校办公室工作与20世纪90年代的管收发、到学校财务处领取教师酬金发放教师,复印试卷,安排考试等较为机降性的工作有所区别,办公室的角色加强了参谋、督查、协调、宣传交流、撰写材料等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并且现代社会办公形式已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时代了,熟练应用现代化的办公模式成为最基本的技能。70年代参加工作的老师都已退休,也就是说现在从事办公室工作的工作人员平均学历提高,目前要聘用的管理人员也必须具备硕士学位,这也说明高校办公室人员的定位在变,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只有认识到现代化的高校对办公室人员的所具备的条件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审核自我,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身素质提高。只有对自己的管理角色有真正的认识,才能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演绎出精彩的作为。

二、高校学院办公室的职能的定位

(一)辅助角色职能的定位

学院办公室的管理人员在学院的工作就是辅助领导、参谋助理,明确与领导的从属关系,应在工作中主动收集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地为院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当好助手与参谋。在工作过程中,归办公室日常管理与实施完成的工作应演好主角,上级部门及学院领导主持完成的工作应起到配角和辅导的作用。角色的到位是呈现一个办公室人员的为人处事工作经验与能力的体现。

(二)承上启下与督办的职能

学院办公室的其中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承接学校与学院的传递与反馈工作。由于学院制的规划实施中,学院自主独立性相对突出,但学校的统一领导是学校管理的宗旨。学院办公室是连接学校职能部门与学院的一个桥梁,搭建好这个桥梁从表面上来看是个上传下达的途径,但实际上这个功能的工作对学院在学校的地位、评价、整体定位有着一定的影响。

学校各部门的指示下达到学院办公室,管理人员的职责就是认真领会学习文件,并与主管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根据学院的具体情况组织、传达、实施。在整个过程中不应只是从会议上的上传下达、发放文件等机械性传递,应根据学院的自身情况使方案细化,涉及到教师切身利益的事宜有时需要动之于情晓之于理,尽量不出差错,传达到位,不把问题激化,把工作做到有条有序,符合学校要求。

督办、督查是学院办公室的使命,具体事项落实到学院后,应积极主动的与领导联系,进一步安排工作的开展,需要领导、教师、学生配合完成的事项,办公室要有督办作用,领导头绪多,教师科研、教学任务重,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上课,前期的工作办公室尽量做到位,继而督促各部门、个人把工作做好,再做好审查,上交、归档保存等工作。

(三)协调与宣传的职能

学院办公室是一个基层综合协调部门,二级学院管理制度在发展中因落实不到位会产生一些冲突,办公室就得协调好上下关系,发挥纽带作用。同时,学院内部左右协调是办公室的一个重要职能,各部门之间的统一思想、同一步调都靠办公室的指挥完成。这需要管理人员具备较好的自身素质与应变沟通能力,在工作中尊重合作双方,使用有效的工作方法解决问题。同时整个学院协作互助的和谐也是显现院办公室高素质的因素,虽然办公室内部应该职责分明,但工作中既有交叉的一面,又有独立的一面。在交叉工作中应呈现团结互助的精神,加强配合、合作共事,只有协作互助的群体才能发挥出个人的能量。

学院办公室是树立外塑形象的一个标志性窗口,其管理人员的精神面貌、工作态度、做事风格、办事效率对学院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是个内在的宣传窗口。对外而言,如今信息化社会,宣传、对外交流是搭建学院发展的平台,院办公室还肩负着这一重任,宣传应为学院的发展开创契机。熟悉学院的发展动态,对学生、教学、科研等状况了解全面,能在任何环境中充分对学院的优势进行到位的宣传。为学院网站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协助学院学生会开展一系列的学生活动,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等工作的渲染,凸显出学院与时俱进的风采。

三、创新是学院发展的保证

高校在改革中初步形成了学校实行宏观管理,学院为教学、科研实体的“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学院制建设的实施,使学院成立的各种委员会对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决策占了一席之地。学校管理重心下移,增强了专家、教师的参议与决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已是大学管理机制的创新。

重心下移了,充分发挥学院制建设所寄予的契机,把学院的教学与科研管理发挥到极致,利用学院的各管理层及各类委员会对学院的发展作出规划。配合社会发展情况,对学科的发展、专业的设置、招生的计划、教学大纲的拟定、学生的管理等作出相应的改革。

因为学院的整体运作,院办公室是提供服务的中心,学院的管理也应打破原先的、传统的、机械的工作方式,首先在管理上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目前的学院办公室管理人员紧凑,怎么利用少的资源来把工作开展到面面俱到?首先应该在办公室管理人员的录用、考核上有高的要求,现在的管理人员应具有高素质、业务能力强、有较好的灵活应变能力。除定性常规的工作外,对非确定的决策、动态的事件有正确的处理意识。能在工作中汲取经验,不断的完善自己。工作中不是一层不变的照规办事,在协调性、沟通性上应以人为本,注重实际。把学院的发展,学生、老师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其次,从其他高校汲取好的管理方式,在不断的学习中进取。例如,笔者曾在2006年到荷兰的代尔夫特UNESCO-IHE水教育学院参观。这所学院教师、博士及硕士生共60余人,但当初的办公室管理人员只有一人。繁杂的工作如何做好呢?通过了解,使笔者认识到该学院的整个管理计划性很强,每人近期的计划都是预先排好的,办公室墙上贴着很多字条告知近期需要办公室安排的事项,这样管理人员就能把每天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效率十分高。我们现在的学院是学校的二级管理机构,有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研究生办公室、团委办公室、教务办公室,不妨各部门也应把一学期的工作计划做出来,提前做好预期的安排。为了防范计划不如变化快的事件发生,办公室各部门的主要管理人员可以集中在一间综合办公室中办公,目的是可以互助的应付一些突发事件,并使工作中交叉的环节可以快速解决。这也使办公的能源与人力资源得到了整合和利用。

结束语

总之,在高校的下属学院要做到一个优秀的办公室管理人员是不易的,它与单纯的机关或其他事业单位做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区别,工作环境及工作对象不同,学院办公室日常面对的是只有办事才来的学生及不用8小时坐班的教师,大家来办公室的目的就是办事,有时对象的满意度与之付出的工作辛苦不成正比。所以管理人员除了职能定位明确、业务熟悉外,还需要有意训练在工作中的待人接物,交流艺术、谦和忍让等这些在潜在的提高工作效率的情商因素。作为办公室管理人员的一分子,本着认真工作、积极奉献精神和为师生服务的态度,不断总结好的经验,就能促使工作再上新台阶,开创高校办公室工作的新局面。

收稿日期:2011-07-13

作者简介:陈玉姝(1966-),女,云南昆明人,讲师,院办公室主任,硕士,从事管理、经济数学方面研究。

参考文献:

[1] 那志伟.新形势下高校办公室工作职能的定位与转变[J].江苏高教,2008,(2).

第6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 财务预算 策略

民办高校是根据教育法规定建立起以自筹经费为主,其他筹资渠道为辅的教育机构,从开始建立就意味着面向市场、自主办学、自负盈亏。因此,民办高校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环境中,求的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战略管理、采取合理的发展战略,根据自身的特点,构建并严格执行以教学为主导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然而当前许多民办高校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急待改进。

一.民办高校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

财务预算是民办高校管理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加强财务预算具有以下作用:

1.财务预算使决策目标具体化、系统化和定量化

在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中,财务预算到全面、综合地协调、规划学校内部各部门、各层次的经济关系与职能,使之统一服从于未来经营总体目标的要求;同时,财务预算又能使决策目标具体化。另外,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息息相关,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够强化民办高校管理制度和力度,民办高校只有从上到下完善和落实财务预算管理,从学校领导层、决策层一直到财务预算管理的执行人员都充分重视这一制度,才能够提高民办高校治理和管理效率的质量,不断创新民办学校管理。

2.财务预算有助于财务目标的顺利实现

通过财务预算,可以建立评价民办高校财务状况的标准。将实际数与预算数对比,可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偏差,使民办高校的经济活动按预定的目标进行,从而实现民办高校的财务目标。

3.财务预算能够提高民办高校管理效率和质量, 使学校更好的规划长期发展战略

民办高校发展成长的三项重要资本之一就是资金,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够使民办高校发展更加稳健,能抗击任何风险,从而使民办高校更准确有效的进行长期发展战略的制定。

二.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当前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及问题主要有:

1预算管理目标不明确

预算编制和管理工作仅仅局限于记账和报账的初级会计核算功能,没有和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和导向联系起来。此种较为粗糙的预算编制和管理的方式严重滞后于当前民办高校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预算编制和管理普遍存在缺乏大局意识,重视短期利得,忽视远景规划的问题。因此合理的预算管理目标应该能和学校整个的经营目标联系在一起。

2预算编制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民办高校各个院系和广大的教职员工是学校预算的实际执行单位和个人, 离开了他们的支持和参与, 预算管理就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结合实际情况,民办高校内部应建立一套以财务部门为中心, 上通学校决策层、下联各学院(部门)的预算执行信息传递与反馈网络。在“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体制下, 学校的预算一般是由学校根据年度的财力和工作计划直接编制完成的, 由学校直接核定安排每个部门的预算, 没有让院系和广大员工参与制定预算,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容易受到院系和员工们的抵触。

3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一般应该包括有力有效的预算管理机构,全面完善的预算内容,严格的经费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等等。另外,还应该包括适时根据变化着内外部环境进行预算调整的程序。有的学校忽视制度建设,将财务职责归为总务处,或者由董事长直接负责。这样就造成权责的不清。还有些学校的预算管理僵化不变,难以适应现实的要求,另一方面,某些学校缺又过分依赖董事长或财务负责人的相机抉择,加大了决策失误的风险。

4.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预算管理应该能够适应市场环境错综复杂的变化,基于对客观外部环境的理性分析,对未来可能的收入和支出做出合理的预测。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民办高校存在简单地在二级学院间以单一指标平均分配收入的现象,而不考虑它们未来可能存在不同的支出。对于日常费用的预算,简单采取上年基准数额乘以固定发展水平来确定下一年度的预算收入。造成的后果是二级学院竞相增加不必要的支出,来扩大来年的收入,最终导致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5.预算评价体系不完善

我们发现,其实许多财务问题都和预算评价体系不完善紧密相关。如果评价体系完善,则二级学院的小金库,浪费性支出等就能够被发现和改正。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重大项目和投资决策的论证等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建立。二是许多高校缺乏对预算进度跟踪分析的意识,很少进行绩效评价。通常分配给二级学院的收入就全权归二级学校调配,学校方面不再进一步了解二级学院内部的预算执行情况。由于缺乏评价,学校的收入分配也就不和二级学院的资源使用效率挂钩。三是二级学院内部也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学院的预算执行情况。

6.在执行预算管理中缺乏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措施

不能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现行的预算管理普遍只重视事前和事中管理而不重视事后管理, 预算管理一直都是停留于制订预算和执行预算的水平, 并没有提升到加强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业绩考核并给予奖惩。没有相应的业绩考核和激励措施, 这恰恰是学校现行预算管理的软肋。预算管理应该是全过程的管理, 既要进行事前预测, 又要进行事中控制, 最重要的是要进行事后评价。在预算管理过程中, 以预算标准考核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并以考核结果对他们奖惩时, 被考核方往往过多地强调客观因素对活动绩效的影响, 故意回避主观方面的原因;考核后没有配套的奖惩措施, 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 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预算指标约束作用的丧失, 可能使整个预算工作名存实亡。

三、加强改进民办高校预算管理的策略

基于以上民办高校存在的现状及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加强民办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高度重视预算管理的理念

民办高校首先应该重视预算编制和管理的活动,编制过程中注重顺畅的从下往上的信息反馈,执行过程中注意有力的从上往下的贯彻执行。当前部分高校的领导仍然认为预算编制和管理只是简单的记报销帐,而忽略其积极改变资金使用效率的功能。对于民办高校这样具有更多奉献和挑战的领域,适时更新预算编制和管理的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和可贵。首先我们应该以学校整体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为导向,积极进行外部的竞争对手分析,生源分析和内部的资金资源分析。明确自己所拥有的财务资源和在整个行业当中的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够编制出合理的预算。另外一方面,正如在民办高校的特点一节所论述的,民办高校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生源以及由此产生的资金波动性大。作为对策,预算活动应该充分考虑到市场的这一特点,要具有弹性,拒绝僵化的预算编制和管理。

2、努力构建预算编制和管理的体制

预算编制和管理体制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最根本制度。民办高校当前在预算编制和管理方面存在的许多突出问题都和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有关。一方面国家层面没有专门针对民办高校的财务会计制度和管理办法;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内部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就民办高校本身来说,首先应该建立专门的预算管理办公室,在董事会校长的领导下统一分配学校资源,集中管理预算编制和管理的各项工作。其次,应该将各项预算管理的办法条例,财务管理的组织体系等等进行制度化,实现制度化的管理。

3、合理分配民办高校的收入和结余

教育事业的公益性规定了民办高校和一般的盈利性企业的不同。因此民办高校的收入和结余分配政策尤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要有风险防范意识。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民办高校随时面临生源风险、财务风险等,为此民办高校应该按一定比例每年从学费中提取风险保证金。其次收入和结余的分配应该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最后要注重效率,用有限的资本发挥出最高的效用。收入和结余在二级学院之间分配时,要考虑到学生人数、教师人数、工作人员、研究项目等多项指标,拒绝单一化简单化的分配模式。

4、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以及评价体系

虽然我们第一条对策里面集中强调预算活动的弹性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问题还在于对该点的重视不能成为任意改变预算编制的理由。一个解决办法是建立健全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预算编制改变的程序应该明确,不能过分依赖董事长、校长或财务负责人的相机抉择。除此以外,要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定期检查和评价,并且严格执行,防止形同虚设的情况发生。民办高校还要重视成本效益的分析,有效评价预算支出的效果。对于效率低下的支出,应当分析原因并考虑削减。将收入和结余的分配和二级学院的绩效联系起来,实现资产管理效益的最大化。财务部门不仅仅要评价二级学校的预算实际执行情况,对于预算编制和管理的合理性同样应该进行分析。

5、建立和加强预算激励约束机制。

绩效考核是实现预算管理的保障,民办高校要想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预算激励约束机制和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考核与奖惩的有机结合,包括人员考核、分配和流动机制以及奖惩制度。在对下属各学院、各部门预算管理工作实行定期考核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奖惩制度。根据预算确定的支出项目、支出额度、使用范围、合理控制支出,杜绝无预算的开支项目;加强经费使用过程的财务控制和监督,对超预算的项目及金额必需加强审批流程,使考评及奖励与资源使用效率挂钩。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进行预算指标与预算执行结果比较、分析,找出差异形成原因,及时修正和控制不足,严格依据相关预算管理考核办法,实施奖优罚劣,极大地激发各学院、各部门教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预算管理工作真正地做到基层、落到实处,确保院校预算目标的最终实现。

四、结语

总之,预算管理是加强财务和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根据民办高校新时期面临新挑战的特点,不断加强民办高校的预算管理,以实现资金的最有效利用。既为学校创造最大的收益,同时也是为国家的社会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研究生秘书;学位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1

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秘书在高校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承担着越来越繁杂的工作。研究生秘书是研究生管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是沟通学生与导师、学院与学校的重要枢纽,其工作主要由招生管理、培养管理、学位管理及日常事务管理等部分组成,而学位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取得学位,学院能否按时向社会输送人才。学位管理工作内容十分复杂,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较大,要顺利完成此项工作需耗费工作者较大的精力。

一、学位管理工作的内容

学位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跨度长,一环紧扣一环,工作任务艰巨繁琐,主要工作内容包含以下几点:

1.学位申请和资格审查

学位申请由学生本人提出,研究生秘书需根据学校要求开展审查工作,符合资格审查条件者方可通过学位申请,获得基本的毕业资格。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数高校已全面实行信息化管理,申请者只需通过系统提出申请即可,给管理者带来了便利;但由于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和招生类别的多样化,这一看似简单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

2.和送审

论文送审前,学院和学校需对论文进行TMLC系统检测,其中学院检测由研究生秘书操作,论文重复率小于25%者方可送审。论文送审分为校级盲审和学院送审,其中学院送审论文由学院组织同行专家评阅,而最直接操作者即研究生秘书。研究生秘书必须完成联络专家、寄送论文(或电子论文传递)、评审结果回收、评审费用开支等一系列工作,还要根据送审结果及时通知学生和导师完成相应的工作。

3.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是学位管理工作较为重要的一部分。首先,研究生秘书必须根据论文送审结果,确定答辩名单;第二,制定答辩安排表,具体工作流程为:确定答辩专家名单,协调专家及学生的时间,进行合理分组,安排答辩教室,最终完成答辩安排表的制定,答辩安排信息;第三,准备打分表、投票表等答辩相关材料,及时公布答辩成绩;第四,答辩结束后,根据经费开支标准,制作答辩经费开支名单,完成答辩经费开支。

4.学位申请材料回收、制作、归档

通过答辩者向学院提交学位申请材料,研究生秘书需对提交材料进行审核、制作、整理归档。这是最为繁忙的阶段。原因在于,第一,时间有限;第二,回收材料多,包含学位申请书、毕业登记表、学位论文、网络材料等;第三,需对材料进行加工制作,签署学院意见和学校意见;第四,需对各项材料进行非常细致的检查,确保没有缺漏和错误后才能归档。

二、学位管理工作的困难

1.工作量大

研究生可分为博士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等类别,研究生类别的多样化以及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给学位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以资格审查工作为例,不同类别研究生的毕业和学位申请要求不尽相同,研究生秘书需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各类别申请者的毕业资格审查工作,工作量之大可见一斑。

2.保密压力大

研究生秘书是学位论文送审的第一执行者,掌握着论文送审地、评审专家名单、评审结果等关键信息,为确保评审结果公平客观,这些关键信息在一定阶段中是需要研究生秘书严格保密的。而在实际工作当中,研究生秘书与导师保持融洽关系是做好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基础。然而总有一些导师出于各种原因向研究生秘书询问送审信息,既要与导师保持融洽关系又要保守秘密,这给研究生秘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3.工作枯燥繁杂

学位管理工作是研究生秘书的常规工作,每个学期都要开展,重复作业让工作枯燥无味。而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事务又异常繁杂,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影响工作进展。在面对枯燥繁杂的学位管理工作中,对研究生秘书的耐心、细心是一项很大的考验。

三、做好学位管理工作的建议

1.计划性排在第一位

巨大的工作量给研究生秘书带来不小的压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各项事务,做好工作计划是顺利完成学位管理工作的要诀之一。在学位管理工作正式开展前,研究生秘书必须仔细研读学校学位管理工作安排文件,了解每一阶段的工作内容和限定时间,详细制定每一阶段的工作计划,预先向导师和学生通告,提前布置各项工作。

2.坚持工作原则

在学位管理工作上,尤其是论文送审阶段,研究生秘书的保密压力大,在维系人情关系和坚持工作原则上,研究生秘书必须坚决选择后者。只有坚持工作原则,严格保密关键信息,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才会赢得师生的信赖,进而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反之则会遭到质疑,进而影响到后续的工作进展。

3.提升自身素质能力

学位管理工作对研究生秘书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计划能力是研究生秘书必备的能力,研究生秘书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这些能力,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另外,随着学位管理工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研究生秘书必须不断学习,加强计算机操作能力。

4.提升思想境界

研究生秘书要以服务师生为理念,不仅要完成工作,更要以做好工作为目标。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才能在枯燥繁杂的工作任务面前激发出无限的工作热情,工作中最需要的细心、耐心、恒心的力量之源就在于此。

参考文献:

[1]王琴,周骥平.二级学院研究生工作秘书的角色定位[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01:68-71.

第8篇

 论文摘 要: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的意义、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目标,并在结合淄博职业学院的实际,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旨在于对高职院校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提供参考借鉴。 

 

 一、高职院校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的意义 

 1、高职院校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的含义 

 高职院校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是指根据教职工的职业特点,按照规定的程序,依据一定的工作目标和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的完成工作情况进行评定,为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决策的依据,从而促进学校和教职工个体的共同发展。 

 2、高职院校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的作用 

 (1)是深化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客观要求。岗位设置管理是改革的关键,因为人员的聘用要以岗位需要为前提;合同管理则要以岗位职责为依据;绩效考核要以完成岗位职责任务为标准;工资待遇要根据岗位等级而确定。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岗位设置管理和实施岗位绩效考核制度,以确保高职院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2)是高职院校教职工人事管理决策的主要依据。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为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定教职工队伍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依据;二是制定教职工培训计划的依据;三是校内分配的依据;四是对教职工进行激励的手段。 

 (3)是促进高职院校教职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首先,要通过绩效考核对教职工的工作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找出教职工工作绩效与学校整体目标的差异,使教职工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为此教职工可以制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其次,绩效考核通过科学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提高考核的效度和信度,可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职工全面发展。 

 (4)是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教职工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的提高,是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前提。通过绩效考核的导向、反馈功能,可以强化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的质量导向,引导教职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质量上来,从而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 

 二、高职院校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1、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构建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一是要针对岗位绩效考核的目的、对象、侧重点进行设计;二是要充分体现考核对象的性质和特点。 

 (2)科学性原则。构建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一是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采用科学的调查分析方法,使岗位考核指标体系能够在基本概念和逻辑结构上严谨、合理,抓住考核对象的实质。 

 (3)明确性原则。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各项指标的内涵要明确具体,即对工作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责任的轻重、业绩的高低做出明确的界定和具体的要求;二是岗位绩效考核指标的外延也要清晰,避免界定模糊杂乱。 

 (4)系统性原则。对考核对象必须用若干指标进行衡量,这些指标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有的指标之间有横向联系,反映不同侧面的相互制约关系;有的指标之间有纵向关系,反映不同层次之间的包含关系。同时,同层次指标之间应尽可能的界限分明,体现出很强的系统性。 

 2、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的目标 

 针对淄博职业学院的实际情况,本文对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体系进行构建,旨在明确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原则和思路,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规范学院的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工作,强化教职工的责任感和质量意识,帮助教职工改进工作,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并为学院制定晋升职称职务、奖惩政策及培训计划提供依据。 

 3、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不断总结淄博职业学院多年来实施岗位绩效考核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适合学院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1)一级考核指标内容及其权重 

 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目标计划、质量控制、工作绩效、创新贡献七个方面,其权重分别为6%、6%、6%、6%、6%、65%和5%。 

 (2)二级考核指标内容及其权重和主要观测点及赋分标准(每项达不到赋分标准要减相应分值,在此暂不逐一列举) 

 ①思想道德:主要考核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廉洁自律和爱生护校四个指标,其权重分别为2%、2%、1%和1%。 

 政治思想考核的赋分标准为:政治立场坚定,服务意识强,积极参加部门和学院组织的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活动。 

 职业道德考核的赋分标准为: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廉洁自律考核的赋分标准为:坚持原则、严于律己、秉公办事、清正廉洁。 

 爱生护校考核的赋分标准为:热爱学生,维护学院利益。 

 ②工作态度:主要考核出勤情况、服从安排、团队协作、纪律性四个指标,其权重分别为2%、2%、1%和1%。 

 出勤情况考核的赋分标准为:遵守考勤制度,按要求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 

 服从安排考核的赋分标准为:服从工作安排,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团队协作考核的赋分标准为:团队意识强,按时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并积极主动配合协助他人完成团队工作。 

 纪律性考核的赋分标准为:遵守各项制度规定,工作时间无闲谈、上网闲聊、玩游戏、看电影、炒股等不良行为。 

 ③工作能力:主要考核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通用能力三个指标,其权重分别为2%、2%和2%。 

 专业知识考核的赋分标准为:具有本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并不断提升。 

 专业技能考核的赋分标准为:具有本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且不断提升岗位专业技能水平。 

 通用能力考核的赋分标准为:会用电脑办公,会用ppt汇报,会用smart原则凝练目标,会用wbs分解任务,会设计项目方案,会用oppm一页纸进行项目管理,会用pdca提升工作,会用知识管理分析解决问题等。 

 ④目标计划:主要考核工作目标、工作计划两个指标,其权重分别为3%和3%。 

 工作目标考核的赋分标准为:年初按照部门目标,结合自己的岗位凝练个人的工作目标,目标明确,对本部门目标有较好支撑。 

 工作计划考核的赋分标准为:依据工作目标制定了个人的年度工作计划,任务明确,任务起点终点明确,任务按周或按月进行了分解。 

 ⑤质量控制:主要考核职责履行、循环提升和知识管理三个指标,其权重分别为2%、2%和2%。 

 职责履行考核的赋分标准为: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执行节约校园、平安校园、网络管理、全时段管理等规定。 

 循环提升考核的赋分标准为:主要或重要工作按照pdca的四个工作过程、八个步骤开展工作。 

 知识管理考核的赋分标准为:岗位职责范围内数据齐全、准确,及时对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能按照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逐级提升的方法用于改进工作。 

 ⑥工作绩效:主要考核工作数量、工作质量、效率效益、高水平成果、满意度五个指标,其权重分别为30%、20%、5%、5%和5%。 

 工作数量考核的赋分标准为:完成岗位职责内的各项工作,积极承担部门或学院安排的各项任务。科研工作量须达到学院《科研工作量管理办法》规定的相应分数。 

 工作质量考核的赋分标准为:格按照学院或部门规定的工作程序、工作质量标准及相关要求开展工作。

 效率效益考核的赋分标准为:执行力强,工作计划执行好,按时执行率100%,按时完成率100%,目标实现率100%。工作计划如有调整,须理由充分、及时。 

 高水平成果考核的赋分标准为:积极争取高水平成果,为部门学院积极奉献。 

 注:高水平成果由各部门确定,也可参照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凡有经济指标的部门也可将高效益项目作为高水平成果。 

 计算方法:个人得分=(个人高水平成果累计分÷本部门人员最高分)×5。 

 满意度考核的赋分标准为:主动开展个人反馈,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周边绩效好,满意度90%以上。满意度测试,同行满意度、上级满意度、下级或服务对象满意度,每有1项每低1个百分点减0.1分。 

 ⑦创新贡献:主要考核创新和贡献两个指标,其权重分别为3%、2%。 

 创新考核的赋分标准为:立足本职岗位,工作有创新性,促进了工作改进提升。 

 贡献考核的赋分标准为:对本部门的发展有特殊贡献,促进了本部门的发展。 

 三、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体系的应用 

 1、组织考核 

 根据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院实际,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每年进行一次。要求各系院、处室年终制定考核实施方案,成立岗位绩效考核小组,按照考核办法和岗位考核指标体系组织对本部门所有人员进行考核。 

 2、考核结果确定 

 各系院、处室按岗位绩效考核成绩排名,并将考核结果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个等级,其中a等占25%、b等占50%、c、d两等占25%,d等按条件直接确定。各系院、处室按照年度岗位绩效考核名次和d等条件确定各成员等级。 

 3、考核结果使用 

 (1)岗位绩效考核结果使用 

 岗位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年度岗位绩效奖励的依据,也可作为岗位聘任、职务晋升、评先树优、事业单位人员考核的依据。 

 (2)岗位绩效奖惩 

 各系院、处室可将考核结果作为部门年度考核奖励分配的依据,d等原则上不发放岗位绩效奖励,a、b、c各等级的奖励金额由各部门自行确定。 

 

参考文献: 

[1]王彦春.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第18卷,(2). 

第9篇

(一)科研管理职能部门

台湾高师院校的研究发展处(简称研发处)是负责学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部门,负责配合学校政策推动全校整合型研究发展计划相关业务、教师评鉴、知识产权法规咨询、研发成果资料库建设,管理教师奖励或补助以及台湾当局主管部门各项科研计划补助和委托办理计划案等相关业务。[1]研发处根据不同业务管理需要下设组。台湾师范大学研发处下设学术研究推动组、企划组和产学研合作组;高雄师范大学研发处下设国际交流合作组、学术研究合作组、校务规划发展组;彰化师范大学研发处下设研究发展组、建教合作组、国际合作组和企划组。研发处始终秉承科学规划、高效透明的管理服务原则,在推动学校学术研究、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推进产学研工作、提升学校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研究机构管理体制

台湾高师院校的二级机构建制依次为学院、系、研究所(或中心),系、研究所隶属于学院。学院和学科之间的整合相对集中,如高雄师范大学只有教育学院、文学院、理学院、艺术学院和科技学院5个学院;彰化师范大学只有教育学院、管理学院、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社会科学暨体育学院和技术及职业教育学院7个学院。系和研究所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系中有大学部和研究生部,分别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研究所一般只培养研究生。学校赋予研究所所长开展研究的相关权力。研究所可以根据科研项目的需要外聘研究人员,外聘的费用从项目经费中开支。同时,学校要求研究所根据项目需要从台湾地区其他高校或研究机构聘请同一领域研究人员,以提升研究所的研究水平。

(三)科研项目管理方式

台湾高师院校的科研项目主要分为台湾当局主管部门项目、企事业机构合作项目、校内研究项目等。台湾当局主管部门项目主要是科技、卫生、教育、经济等部门的研究项目、校内研究项目以及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项目;企事业机构合作项目主要是产学合作计划;校内研究项目包括一般型研究项目和新进人员研究项目。学校通过专门的网络文件管理系统或电邮等形式向各院、系、所各类研究项目的申请通知,各院、系、所根据通知要求按时提交研究项目申请书,研发处负责审核并推荐、提交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待主管部门审核、评审通过后,学校与主管部门签约并提请拨款,签约、拨款后研究计划进入正式执行阶段。项目负责人根据签约的条款,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研究项目后,研发处通知各负责人办理项目结项等事项,各项目负责人根据有关规定按时缴交研究计划成果,开支拨款经费。各学校内部设定的校内专题研究计划,也有初审、复审、评审、签约、拨款等基本相同的申请流程,这些环节均在校内进行。与企事业产学合作项目,则由合作双方的一方会同所在系(所)提出申请后,经过研发处审核、签约、拨款、执行项目、结项等流程。

(四)科研经费管理流程

台湾高师院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十分严格、规范。研究项目经费包括业务费、研究设备费、研究主持费、管理费等。项目主持人必须严格按照研究计划补助合约书中的经费预算开支计划经费,研究项目补助经费延期及变更申请必须经主管部门同意。项目研究延期以1年为限。项目研究执行期满后必须在3个月内把财务原始凭证和项目收支明细报表报主管部门审核。除有特别规定外,项目计划完成后结余经费应如数缴回。如果未按规定期限办理经费结报或缴交研究成果报告,主管部门有权追回一定比例的管理费或在下期研究计划经费补助款中扣除。项目主持人必须对项目补助经费支出的真实性负责。如主管部门怀疑项目支出有虚报、浮报等情形时,由主管部门初审,主持人作出书面说明,初审结果认为有虚报、浮报情形的由主管部门提交专案小组会议审议,如认定证据确切,视情节严重作如下处分:对项目主持人终身停权或停权若干年;要求申请机构及项目主持人检讨改造;追回全部或部分研究经费;追回申请机构管理费,额度为虚报、浮报的1倍至3倍;自次年度起降低申请机构研究项目管理费补助;如虚报、浮报情节严重,移交司法机关。

(五)科研奖励、补助管理制度

台湾当局或高师院校不仅设立了科研项目资助经费,而且设立了杰出贡献的奖励金,如台湾地区的讲座奖、学术奖和杰出研究奖等,以及各高校设立的研究优良奖或研究成果奖(相当大陆高校的科研绩效奖)、特殊优秀人才奖以及高校内部针对不同系(所)设立的绩效奖(包括绩效优等奖和绩效服务奖)、产学合作暨研发成果推广绩优奖等。同时,专门设立技术成果转移奖助金、学术活动推广奖助金、艺术创作发表或展演奖助金、根据影响因子统计的原创性学术论文刊登奖励金补助、新进教师专题研究费补助、大学研究提升计划补助、发展重点特色领域经费补助等。研发处负责各类奖励或补助计划管理的全面工作,包括网上通知、收集和整理各项申请材料、送审、办理经费奖励或补助手续及提供有关咨询指导服务等。

二、台湾高师院校科研管理的特点

(一)注重科研团队建设

台湾的科学研究项目包括个别型研究项目和整合型研究项目两大类。个别型研究项目是指由项目主持人依研究专长或参考台湾当局主管部门规划的项目而提出的研究计划。整合型研究项目包含总项目和子项目,一般由总项目主持人按台湾当局主管部门项目推动的任务导向组成研究群,研究跨区域或跨校的项目,或就特定题目自行组成研究群研究的项目。整合型项目均以团队形式上报,团队必须整合资源,协同创新,要求专家学者联合其他高校或机构的同一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团队申报。同一选题,很多专家学者都可申报,但经评审后,该项目可能不是由具体哪个申请人负责立项,而是由前几名的申请人组成团队共同参与项目研究。

(二)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台湾师范大学制定《台湾师范大学商标管理办法》,以维护本校依法注册的商标权益,规范管理和监督学校商标使用行为。《高雄师范大学研究发展成果及技术转移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发明人包含校外人士应填写《保密协议书》及《权益让渡书》,并由学校研究发展委员会负责快速审查,以争时效。同时,明确规定专利受侵权的处理方式,学校设有专门的法律顾问受理知识产权受侵的事件,并要求校内各单位和人员积极配合。同一研究成果是由两个以上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申请学校研究绩效奖励时,学校要求申请人必须填写研究绩效奖励申请合著人同意证明和贡献证明。

(三)注重国际评价

台湾高师院校十分注重国际机构对高校的各类国际排名和评价情况,一般在学校简介中均会提到本校各类国际排名和评价情况。为鼓励教师在国外刊物发表高级别论文,台湾师范大学、彰化师范大学设立了英文论文编修服务补助经费。由校内外具有英文编修专业的外籍人士组成学校“英文论文编修小组”(AcademicPaperEditingClinic),为本校研究人员的英文论文提供编修服务。编修经费只补助拟发表于SCI、SSCI或A&HCI期刊的论文,每人每年补助2篇,经补助被接受刊登者同年度可再增加编修补助经费,并获得最高绩效奖。

(四)注重学术监督

台湾高师院校颁布了教师评鉴准则及办法,评鉴内容包括教学、研究、服务及辅导三方面。评鉴方式包含系(所)院评鉴、教师自评、同事评鉴、学生评鉴与其他评鉴等。其中对研究的评鉴,主要包括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发表的论著、专利以及展演或竞赛得奖等,对于评鉴不合格者将不予晋升或进行低聘、解聘等处理。为保障研究人员权益,并监督研究有关伦理、道德与法律等有关事宜,台湾3所师范大学设立了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伦理申诉委员会、伦理咨议委员会。同时,还设有研究伦理中心,中心设有专门编制的行政人员,负责协助研究计划的伦理审查、政策协调、伦理咨询、教育培训以及研究计划的管理与调查等工作。

三、台湾高师院校科研管理的启示

(一)加强科学研究工作的对外交流

要实现建设开放型大学的目标,高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或赴境外研修、进修,鼓励教师参与境外高水平科研机构和高校的项目合作研究,支持教师在境外学术组织(研究机构)和学术刊物任职。高校要积极筹划与境外研究机构建立国际合作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学校可适当加大对教师在SCI、SSCI、A&HCI等国际学术刊物的奖励力度,充分发挥外语学科和人力资源优势,借鉴台湾师范大学设立英文论文编修小组,负责对学校教师境外的翻译与指导,并设立专项资助经费。此外,学校要加大对国家级、省部级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涉及国际问题研究项目的建设力度,鼓励和支持重大学术成果的外译工作,加强对高质量国际问题学术研究成果的培育、支持和宣传,扩大社会效益。

(二)加强产学研合作

台湾高师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政府有一系列规章制度引导和经费资助保障,学校自身也把产学研合作项目作为科研工作的重点,采取了有力的保障措施,如对学校产学研合作成果的推广、移转和奖励作了详细的规定。因此,大陆地区高校在继续巩固和发展基础学科研究特色优势的同时,要加强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的力度,积极研发高新技术,推广专利成果,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决策咨询研究和社会问题研究,强化社会科学资政育人的服务功能;主动适应科技资源调配向企业创新主体倾斜的新形势,加强校地校企的协同创新,在服务行业产业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作为,争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要进一步修订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的新办法,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科技人员开发和推广应用成果,从政策上保障和促进科技创收活动,大力支持和促进科技人员走服务社会、科技致富之路。学校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真修订横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和工程技术应用成果认定办法等,充分调动和发挥科技人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贡献率。

(三)加强科研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台湾高师院校对科研管理工作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同时对政策和制度的精细执行十分到位。学校研发处每年度都有明确具体的工作计划和业务,而且很多工作计划和业务办理时间是提前公告并且不轻易变更。大陆高校应积极探索学校科研管理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发挥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建立健全政策指导到位、保障措施得力、责权关系明确、有利于激发科研活力的管理新机制”[2]。监督和落实各学院的科研目标责任的完成,加强年度测评与最后考核工作。同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学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产学研合作实施和奖励办法、科研人才专项基金资助和成果奖励办法等,在项目经费开支中试行增设研究主持费(相当于课题负责人的劳务费),努力解决广大教师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确保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良性运行。

(四)加强教师的教育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