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连锁经营论文

时间:2023-03-23 15:10:03

导语:在连锁经营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连锁经营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连锁经营;物流配送;无形资产;联盟战略

引言:

随着国际统一市场的不断形成,商业国际与经营规模化成了世界零售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我国图书发行业目前正面临着外资强势抢滩与市场细化,买方市场萎缩的双重挑战、而连锁经营正是在这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实现低成本、高市场占有率的有效商业运作手段之一。国外图书连锁经营己经成功运作并获得极大成功,欧美国家连锁书店占据了图书零售业重要地位,美国四大连锁书店巴诺、鲍德斯、百万、皇冠的零售额占美国全年图书零售额50%、英国70%的图书零售市场控制在25家连锁店中、日本几乎没有独立的经营书店,几乎所有书店在某种形式的连锁状态下经营、实际上我国在加入WTO之前整个出版发行行业的集团化连锁经营己经在全国各省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有的连锁经营己具相当规模,如上海图书城、深圳书城、北方书城等,有的正在筹备之中。[1]

1.新华书店连锁经营紧迫性和必要性

1.1紧迫性

2001年以来,我国书业的最大动作莫过于连锁经营了。上自、新闻出版总署,下至各省市新华书店,乃至民营书店都在关注或忙于开展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生命力旺盛的商业形态,连锁经营确实值得推广。在全球范围内,连锁经营已成为零售业的主导模式,沃尔玛、家乐福等已用连锁的方式创造了商业奇迹,美国的巴诺连锁书店、英国的W.H.史密斯连锁书店、加拿大的查普特斯连锁书店、日本的纪伊国屋连锁书店等也显示了蓬勃的生命力。代表新兴商业形态的连锁经营,最主要的特征是实行统一商业标志、统一经营理念、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和统一配送等,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形成强大的网络销售能力和低成本规模扩张能力。连锁经营适应了便利化、个性化的现代消费趋势,能以大流通促进大生产。在我国出版物发行业必须加快进连锁经营的引入和推进,尽快改变书业流通领域分散、低效的格局,才能适应国际出版发行业的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的趋势。

1.2必要性

根据加入世贸总协议,中国将在2001年放开图书零售市场,2003年,放开图书批发业务。它会给我国图书出版发行业带来什么?从国家新闻出版署到各地新闻出版局的领导以及出版发行业的老总们都一致认为,这将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次前所未有、且十分严酷的挑战。他们大多例举了令中国出版发行界大跌眼镜的德国贝塔斯曼读书俱乐部。两年前这家国际超级书店驻进上海时,尽管国家对其有很多限制,但它们的固定会员到今已发展到150万人,再加上以前参加过的会员,少算也有300万人。1999年我国图书出版业销售额是800万元,而德国贝塔斯曼一家的收入就高出我们一倍多。他们说像德国贝塔斯曼这样的国际超级书店集团不要多,只要有三五家,就会凭借着他们强大的资金、超大的规模迅速占领我国图书出版市场的很大一块份额。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王於良进一步分析说,与西方国家相比较,我国出版发行业从规模经营的综合实力、出版发行的市场运作以及出版发行业的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确实存在着较大差距。西方出版业与市场经济融为一体,在策划、制作、营销、合同、会计、统计、审计、法制、管理等多方面,建立了完整的健全的市场游戏规则,而我国出版业还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解脱出来。[2]为了迎接WTO给中国出版发行业带来国际冲击,新华书店只有实行连锁经营,在规模上做大,在服务上做好,在成本上做低,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较大的份额。

2.传统经营向连锁经营衔接的若干问题

2.1体制问题

长期以来,新华书店主于有国家政策扶持,始终把自己强调为。文化企业,过分强调自身的特殊性,忽视了“企业”的本质,远离了市场,对市场经济缺乏驾驭能力、随着图书发I体制改革的深入,从最初集体个体书店对图书市场的蚕食,到后来邮政部门、出版部门、教育部门等权力部门对图书发行的介入,以及盗版、买卖书号等,这种不健康的图书发行局面,使非怯书商和违规违纪单位大发不义之财,而遵纪守法的新华书店受到冲击,失去了一些市场、从新华书店自身发展来看,多年来一直以教材、教辅发行为主,为我国教育事业服务,经营结构失衡,经营机制僵化,形成了经营惰性、特别是县级新华书店由于受到资金、信息、市场、经营风险等限制,图书品种备货过少,促销不力,丧失了商机、新华书店要从目前图书经营困境中走出来,实现图书连锁经营是图书发行行业从传统销售方式向现代营销方式转变,从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有效途径、实行图书连锁经营必须解决新华书店现行体制,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成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制有限公司,对新华书店进厅改造,通过股份制形式,组建全国或区域性的连锁经营总部,并在大中城市率先实现新华书店的连锁经营,向中小城市辐射,最终构建以新华书店为主体的图书连锁经营网络体系、优化图书市场秩序,使非法出版物(包括盗版书)没有流通空间,把图书连锁经营做大做强,扩大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

2.2管理制度

新华书店实行连锁经营后,以前的一些管理方法己经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必

须按照国际化管理来运作、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一般图书销售是个精细的管理工作,从图书市场的调研、预测到出版信息的掌握,从货源的组织到对读者的宣传;从图书的陈列销售到库存图书的保管与情理;从图书的售后服务到信息反馈;可以说图书整个销售流程是环环相扣的,不论哪个环节上出现管理上的疏漏,都会造成整个销售流程的中断、而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是国际广泛采用,最具权威的规范化管理标准、它有着非常强的功能接口,可以解决图书连锁经营管理中的许多问题,它既可以解决以前管理政出多家,各个部门之间业务不能有效接口问题,还可以通过目标的提出组织实施检查、考核,纠正不合规范因素;预防、改进、制定新目标这样一个“闭环”每年不断有明确的目标提出,并且有措施跟上,抓落实,抓提高,从而进入良性循环,可以使管理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2.3计算机网络平台

对规范化的图书连锁经营来说,计算机管理是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计算机管理系统是图书连锁经营的“神经中枢”,它既是商品经营的管理平台,又是销售信息的传输管道、以前,新华书店只是把计算机当作一种收款平台来使用,没有发挥其管现、进货、指导销售的功能、在业务管理上始终是一种粗放型的码洋管理,书店进了多少书,卖了多少书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数字,无法对某一品种进厅跟踪管理,而一些与图书销售密切有关的信息,如出版动态。读者需求、图书市场预测等,没有一套科学的技术手段进厅监控、从目前各大集团计算机网络运行情况来看,计算机网络管现总体是多系统并存、多无化发展,所开发的软件都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使用的软件系统只解决了零售环节的问题,而采购、配送环节依然问题百出,还没有一套软件系统能解决整个图书销售流程各环节的问题、现在各省自己花钱开发的软件从使用情况来看各有利弊、如果没有一个行业统一的软件管理系统,那么跨地区连锁经营必将问题百出、如果图书发行行业通过行会组织,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开发统一

的行业软件系统,那么,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加快新华书店图书连锁经营进程,冲破计算机网络系统“各自为政”的束缚。

2.4物流配送

物流配送问题一直是图书经营中的薄弱环节、而实行图书连锁经营,如果没有强大的

物流配送作支持,则连锁经营只是纸上谈兵、可以说连锁经营的首要核心就是要建立起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达到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的规模化优势、在物流配送过程中要以最佳服务、最低成本,提供最高质量服务、我国图书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正处在起步阶段,有些方面还是空白,我们可以借鉴沃尔玛公司物流配送方面的先进经验,少走弯路、沃尔玛物流配送中心为了尽可能降低成本,采用了“无缝点对点”的物流配送系统。“无缝”是指整个供应链达到一种非常顺畅的链接,能够为商店和顾客提供最迅速的服务、在物流配送过程中,要

尽可能降低成本,成本的降低就可以让利与消费者,这就是沃尔玛的经营策略、沃尔玛物流配送方面的先进经验以及经营策略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2.5人才问题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管理要人来实施,企业的财富要人来创造、新华书店实现图书连锁经营后,不仅缺乏熟悉世贸规则、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还缺乏大量的熟悉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精通图书营销。图书宣传,熟悉物流配送等专门人才、目前新华书店系统有职工14余万人,平均每个售书点有职工77人,而国内集体、个体书店为28人,国外书店平均不足5人、新华书店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必须进厅减员增效,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同时,将富余人员分流到其他一些新兴的、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领域,如物流配送领域等、另一方面,新华书店从业人员与国外书店人员的素质比较来看,不论是知识结构、文化水平以及敬业精神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要提高职工素质,目前较为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实行岗前培训,或脱产培养,员工取得了从业结业证后,才能持证上岗、我们不仅要引进熟悉世贸规则、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还要注重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图书连锁经营立于不败之地。

3.新的行业发展战略

3.1供应链一体化战略

在传统的市场竞争中,零售业之间、批发业之间、制造商之间进行着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就是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之间有着利害关系的市场主体,也进行着残酷竞争,彼此以对方为对手。但现在需要其相互之间及其内部竞争对手之间协同竞争,因为,消费者需要的是速度、效率、灵活性、准确性、高品质、合理的价格等的有效组合,消费者需求至关重要,因此竞争与对抗应在供应链的基础上进行,应在顾客、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供应商之间,贯穿供应链网络,进行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实现供应链一体化。这就要求零售商及上游企业打破传统经营理念,再造商业竞争体系。新华书店的连锁经营要按供应链一体化战略进行规划。由于连锁经营本身需要有一流的信息支撑系统和配送系统,而且连锁公司组织化程度、谈判与协调能力、控制能力等都相对较高,因而有条件和实力实现以新华书店连锁公司为中心或主体地位的供应链一体化战略。新华书店供应链一体化战略的实施,还必须做好以下重要抉择:用何种方式同上游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在何时利用供应链网络。

3.2注重无形资产战略

过去零售企业的能力,更多地表现为创造有形资产的销售力,但现在更应注重无形资产的打造能力,尤其是要特别关注以下无形资产:社会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品牌价值含量、商誉、人力资源拥有量与整合水平。新华书店的品牌价值含量比较高,也有良好的商誉,但社会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适合产业扩张与经营的人力资源有多少?实事求是地讲,这两项是新华书店的薄弱环节。在推行连锁经营的过程当中,若能培育社会认可的核心价值观,能广纳社会英才并提高人力资源整合水平,则新华书店连锁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就会更高,其品牌价值将倍增。当然,做好这一项工作的关键点是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建设好新华书店连锁公司特有的企业文化。

3.3联盟战略

企业间的战略联盟指的是企业之间为了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进行的合作。从实践来看,这些合作往往发生在竞争对手之间,合作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最根本的形式是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大公司共同组建一个独立于母公司之外的新公司,从而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在新的竞争中打击自己的主要竞争对手。实行战略联盟,有利于避免在高度激烈的竞争中同规模巨大的竞争对手直接较量,从而出现两败俱伤的不利局面;可以迅速获得击败主要竞争对手的资源与力量,成为价值链条中关键环节的领导者;可以获得公司迅速扩张所需的资金,减少独立投资的风险;可以快速地进入一个新兴市场,获得核心竞争力。[4]在建立战略联盟的过程当中,新华书店可以主动出击。首先,提高整体战略管理水平,从企业在整个文化产业全局中的竞争地位和竞争能力角度来考虑和制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战略,并从战略需要出发,主动而又积极地选择战略联盟对象。其次,要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以提高自己在全球文化产业中的战略地位,让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愿意与自己实现战略联盟,要能做到这一点,新华书店关键是要控制产业链条中“产”和“销”两个关键环节,并提高自己在制度、组织、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能力。

结束语:

总之,我国加入WTO之后,图书零售业首先面临的就是国外图书连锁经营的挑战、而我国图书市场实现连锁经营还面临许多困难,主要是对连锁经营客观复杂性认识不足、出版产业是一个复杂的行业,在实现连锁经营的认识方面存在简单化的倾向、传统经营多年来积累下来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出版产业的发展,也成为新华书店实施连锁经营的巨大障碍、在图书连锁经营的道路上,会不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我们只有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怯,不断解决新问题,新华书店连锁经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李柯华.浅谈图书连锁经营问题[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2(5):72.

[2].中国书业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中国出版业做“狼”还是做“羊”?.新华网.

第2篇

1.1紧迫性

2001年以来,我国书业的最大动作莫过于连锁经营了。上自、新闻出版总署,下至各省市新华书店,乃至民营书店都在关注或忙于开展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生命力旺盛的商业形态,连锁经营确实值得推广。在全球范围内,连锁经营已成为零售业的主导模式,沃尔玛、家乐福等已用连锁的方式创造了商业奇迹,美国的巴诺连锁书店、英国的W.H.史密斯连锁书店、加拿大的查普特斯连锁书店、日本的纪伊国屋连锁书店等也显示了蓬勃的生命力。代表新兴商业形态的连锁经营,最主要的特征是实行统一商业标志、统一经营理念、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和统一配送等,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形成强大的网络销售能力和低成本规模扩张能力。连锁经营适应了便利化、个性化的现代消费趋势,能以大流通促进大生产。在我国出版物发行业必须加快进连锁经营的引入和推进,尽快改变书业流通领域分散、低效的格局,才能适应国际出版发行业的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的趋势。

1.2必要性

根据加入世贸总协议,中国将在2001年放开图书零售市场,2003年,放开图书批发业务。它会给我国图书出版发行业带来什么?从国家新闻出版署到各地新闻出版局的领导以及出版发行业的老总们都一致认为,这将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次前所未有、且十分严酷的挑战。他们大多例举了令中国出版发行界大跌眼镜的德国贝塔斯曼读书俱乐部。两年前这家国际超级书店驻进上海时,尽管国家对其有很多限制,但它们的固定会员到今已发展到150万人,再加上以前参加过的会员,少算也有300万人。1999年我国图书出版业销售额是800万元,而德国贝塔斯曼一家的收入就高出我们一倍多。他们说像德国贝塔斯曼这样的国际超级书店集团不要多,只要有三五家,就会凭借着他们强大的资金、超大的规模迅速占领我国图书出版市场的很大一块份额。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王於良进一步分析说,与西方国家相比较,我国出版发行业从规模经营的综合实力、出版发行的市场运作以及出版发行业的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确实存在着较大差距。西方出版业与市场经济融为一体,在策划、制作、营销、合同、会计、统计、审计、法制、管理等多方面,建立了完整的健全的市场游戏规则,而我国出版业还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解脱出来。[2]为了迎接WTO给中国出版发行业带来国际冲击,新华书店只有实行连锁经营,在规模上做大,在服务上做好,在成本上做低,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较大的份额。2.传统经营向连锁经营衔接的若干问题

2.1体制问题

长期以来,新华书店主于有国家政策扶持,始终把自己强调为。文化企业,过分强调自身的特殊性,忽视了“企业”的本质,远离了市场,对市场经济缺乏驾驭能力、随着图书发I体制改革的深入,从最初集体个体书店对图书市场的蚕食,到后来邮政部门、出版部门、教育部门等权力部门对图书发行的介入,以及盗版、买卖书号等,这种不健康的图书发行局面,使非怯书商和违规违纪单位大发不义之财,而遵纪守法的新华书店受到冲击,失去了一些市场、从新华书店自身发展来看,多年来一直以教材、教辅发行为主,为我国教育事业服务,经营结构失衡,经营机制僵化,形成了经营惰性、特别是县级新华书店由于受到资金、信息、市场、经营风险等限制,图书品种备货过少,促销不力,丧失了商机、新华书店要从目前图书经营困境中走出来,实现图书连锁经营是图书发行行业从传统销售方式向现代营销方式转变,从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有效途径、实行图书连锁经营必须解决新华书店现行体制,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成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制有限公司,对新华书店进厅改造,通过股份制形式,组建全国或区域性的连锁经营总部,并在大中城市率先实现新华书店的连锁经营,向中小城市辐射,最终构建以新华书店为主体的图书连锁经营网络体系、优化图书市场秩序,使非法出版物(包括盗版书)没有流通空间,把图书连锁经营做大做强,扩大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

2.2管理制度

新华书店实行连锁经营后,以前的一些管理方法己经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必

须按照国际化管理来运作、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一般图书销售是个精细的管理工作,从图书市场的调研、预测到出版信息的掌握,从货源的组织到对读者的宣传;从图书的陈列销售到库存图书的保管与情理;从图书的售后服务到信息反馈;可以说图书整个销售流程是环环相扣的,不论哪个环节上出现管理上的疏漏,都会造成整个销售流程的中断、而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是国际广泛采用,最具权威的规范化管理标准、它有着非常强的功能接口,可以解决图书连锁经营管理中的许多问题,它既可以解决以前管理政出多家,各个部门之间业务不能有效接口问题,还可以通过目标的提出组织实施检查、考核,纠正不合规范因素;预防、改进、制定新目标这样一个“闭环”每年不断有明确的目标提出,并且有措施跟上,抓落实,抓提高,从而进入良性循环,可以使管理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2.3计算机网络平台

对规范化的图书连锁经营来说,计算机管理是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计算机管理系统是图书连锁经营的“神经中枢”,它既是商品经营的管理平台,又是销售信息的传输管道、以前,新华书店只是把计算机当作一种收款平台来使用,没有发挥其管现、进货、指导销售的功能、在业务管理上始终是一种粗放型的码洋管理,书店进了多少书,卖了多少书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数字,无法对某一品种进厅跟踪管理,而一些与图书销售密切有关的信息,如出版动态。读者需求、图书市场预测等,没有一套科学的技术手段进厅监控、从目前各大集团计算机网络运行情况来看,计算机网络管现总体是多系统并存、多无化发展,所开发的软件都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使用的软件系统只解决了零售环节的问题,而采购、配送环节依然问题百出,还没有一套软件系统能解决整个图书销售流程各环节的问题、现在各省自己花钱开发的软件从使用情况来看各有利弊、如果没有一个行业统一的软件管理系统,那么跨地区连锁经营必将问题百出、如果图书发行行业通过行会组织,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开发统一

的行业软件系统,那么,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加快新华书店图书连锁经营进程,冲破计算机网络系统“各自为政”的束缚。

2.4物流配送

物流配送问题一直是图书经营中的薄弱环节、而实行图书连锁经营,如果没有强大的

物流配送作支持,则连锁经营只是纸上谈兵、可以说连锁经营的首要核心就是要建立起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达到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的规模化优势、在物流配送过程中要以最佳服务、最低成本,提供最高质量服务、我国图书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正处在起步阶段,有些方面还是空白,我们可以借鉴沃尔玛公司物流配送方面的先进经验,少走弯路、沃尔玛物流配送中心为了尽可能降低成本,采用了“无缝点对点”的物流配送系统。“无缝”是指整个供应链达到一种非常顺畅的链接,能够为商店和顾客提供最迅速的服务、在物流配送过程中,要

尽可能降低成本,成本的降低就可以让利与消费者,这就是沃尔玛的经营策略、沃尔玛物流配送方面的先进经验以及经营策略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2.5人才问题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管理要人来实施,企业的财富要人来创造、新华书店实现图书连锁经营后,不仅缺乏熟悉世贸规则、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还缺乏大量的熟悉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精通图书营销。图书宣传,熟悉物流配送等专门人才、目前新华书店系统有职工14余万人,平均每个售书点有职工77人,而国内集体、个体书店为28人,国外书店平均不足5人、新华书店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必须进厅减员增效,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同时,将富余人员分流到其他一些新兴的、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领域,如物流配送领域等、另一方面,新华书店从业人员与国外书店人员的素质比较来看,不论是知识结构、文化水平以及敬业精神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要提高职工素质,目前较为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实行岗前培训,或脱产培养,员工取得了从业结业证后,才能持证上岗、我们不仅要引进熟悉世贸规则、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还要注重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图书连锁经营立于不败之地。

3.新的行业发展战略

3.1供应链一体化战略

在传统的市场竞争中,零售业之间、批发业之间、制造商之间进行着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就是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之间有着利害关系的市场主体,也进行着残酷竞争,彼此以对方为对手。但现在需要其相互之间及其内部竞争对手之间协同竞争,因为,消费者需要的是速度、效率、灵活性、准确性、高品质、合理的价格等的有效组合,消费者需求至关重要,因此竞争与对抗应在供应链的基础上进行,应在顾客、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供应商之间,贯穿供应链网络,进行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实现供应链一体化。这就要求零售商及上游企业打破传统经营理念,再造商业竞争体系。新华书店的连锁经营要按供应链一体化战略进行规划。由于连锁经营本身需要有一流的信息支撑系统和配送系统,而且连锁公司组织化程度、谈判与协调能力、控制能力等都相对较高,因而有条件和实力实现以新华书店连锁公司为中心或主体地位的供应链一体化战略。新华书店供应链一体化战略的实施,还必须做好以下重要抉择:用何种方式同上游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在何时利用供应链网络。

3.2注重无形资产战略

过去零售企业的能力,更多地表现为创造有形资产的销售力,但现在更应注重无形资产的打造能力,尤其是要特别关注以下无形资产:社会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品牌价值含量、商誉、人力资源拥有量与整合水平。新华书店的品牌价值含量比较高,也有良好的商誉,但社会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适合产业扩张与经营的人力资源有多少?实事求是地讲,这两项是新华书店的薄弱环节。在推行连锁经营的过程当中,若能培育社会认可的核心价值观,能广纳社会英才并提高人力资源整合水平,则新华书店连锁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就会更高,其品牌价值将倍增。当然,做好这一项工作的关键点是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建设好新华书店连锁公司特有的企业文化。

.3联盟战略

企业间的战略联盟指的是企业之间为了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进行的合作。从实践来看,这些合作往往发生在竞争对手之间,合作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最根本的形式是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大公司共同组建一个独立于母公司之外的新公司,从而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在新的竞争中打击自己的主要竞争对手。实行战略联盟,有利于避免在高度激烈的竞争中同规模巨大的竞争对手直接较量,从而出现两败俱伤的不利局面;可以迅速获得击败主要竞争对手的资源与力量,成为价值链条中关键环节的领导者;可以获得公司迅速扩张所需的资金,减少独立投资的风险;可以快速地进入一个新兴市场,获得核心竞争力。[4]在建立战略联盟的过程当中,新华书店可以主动出击。首先,提高整体战略管理水平,从企业在整个文化产业全局中的竞争地位和竞争能力角度来考虑和制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战略,并从战略需要出发,主动而又积极地选择战略联盟对象。其次,要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以提高自己在全球文化产业中的战略地位,让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愿意与自己实现战略联盟,要能做到这一点,新华书店关键是要控制产业链条中“产”和“销”两个关键环节,并提高自己在制度、组织、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能力。

结束语:

总之,我国加入WTO之后,图书零售业首先面临的就是国外图书连锁经营的挑战、而我国图书市场实现连锁经营还面临许多困难,主要是对连锁经营客观复杂性认识不足、出版产业是一个复杂的行业,在实现连锁经营的认识方面存在简单化的倾向、传统经营多年来积累下来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出版产业的发展,也成为新华书店实施连锁经营的巨大障碍、在图书连锁经营的道路上,会不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我们只有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怯,不断解决新问题,新华书店连锁经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李柯华.浅谈图书连锁经营问题[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2(5):72.

[2].中国书业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中国出版业做“狼”还是做“羊”?.新华网.

[3].王德忠,将和胜.新华书店连锁经营战略的实施要点[J].出版发行研究,2002(1):49—50.

第3篇

在此背景下,连锁经营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满足市场需要。一份来自《中国连锁业人力资源发展报告》的资料显示,按保守估计,目前全国连锁行业的管理性人才缺口至少为60万,人才需求非常旺盛。同时,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是困扰连锁经营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开展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以便于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大批适应市场需要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既具有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和能力的职业性,又具有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去向的基层性的特点,80%以上的毕业生到企业就业。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既要掌握连锁经营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在连锁销售促销等一线岗位工作。在与连锁企业多年的交往中,笔者发现企业选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时,不仅仅注重学历,更注重其实践操作技能和经验。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门店管理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及营销策划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些和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目标有很大的一致性。创业教育具有专业性和普适性的特点,是以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等为教育内容,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思维、敬业精神、专业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企业和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作为创业素质的基础,创业能力侧重于知识结构在实践中的表现,主要包括经营能力、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推理总结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创业能力的培养应当贯穿于大学生受教育的整个过程。创业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是指具备丰富的创业知识、强烈的创业意识和全面的创业能力,在连锁经营行业领域创造出新颖的经营形式、优质的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专业人才。目前,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及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十分欠缺,难以适应目前社会变化和行业发展的需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创业教育课程结构和体系尚未形成,多数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仅仅停留在就业指导层面上,或开设极少量创业教育课程,而且作为选修课,课程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全过程性和系统性,教学模式也只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培养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普遍缺乏创新创业精神。因此,创新高职院校创业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批既具有创业能力,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需要。

3创业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

3.1科学制定专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指导思想。创业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是建立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的基础上的,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既要强化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也要突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只有将专业能力与创业能力结合起来,才能使得创业能力有专业的根基,培养学生基于本专业的创业精神。根据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定位,以就业岗位任职和创业能力要求为逻辑起点,以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创业任务为依据,综合企业专家、创业者、教育专家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和开发课程内容,增强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把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将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为三大模块,即基础素能模块、核心素能模块、素能拓展模块。基础素能模块传授基础知识,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能、道德素质和创业常识;核心素能模块主要传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基于本专业的创业素能;素能拓展模块重在传授拓展知识和创业实践能力,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3.2合理设置专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结合的课程模式

课程模式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包括课程结构体系和课程内容体系。课程结构就是课程的组织与流程,反映教学的框架与进程。根据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设置课程,构建以专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并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分解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立足于专业与创业的融合,围绕创业要求,整体构建课程,增加有关创业的上下游延伸性课程。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学生在学校受教育全过程,形成三年连续式递进式的创业教育,实现创业教育在时空上的全覆盖。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一年级开展创业意识和创业基本常识教育,培养学生创业品质,和对创业与财富的基本认识、价值标准、职业道德等,把“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和“创业基础”等创业基础理论课程放入基础素能模块。二、三年级开展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创业计划制作、融资、企业管理技巧、市场调查等创业技能的辅导。将“连锁经营与创业”、“市场营销”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创业课程放入核心素能模块。将创业实践课程如创业教育活动(创业大讲堂、创业创意竞赛、创业培训、创业实践活动)和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职业大讲堂、职业规划比赛、简历设计比赛)作为素能拓展模块课程。同时,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和创业需要开设核心课程,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紧紧围绕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连锁经营市场的变化,整合课程内容,开发新课程,课程内容要重点加强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培养,着力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创业实务知识的传授。突出岗位定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强化知识应用和技能实践、创业教育过程和创业能力。在课程形式上,做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

3.3大力推行专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结合的教学设计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使学生具备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或创业的能力,应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因此,教学设计必须紧紧围绕高职连锁经营专业的培养目标,从职业岗位(群)和创业需要分析入手。梳理出哪些是从事职业岗位(群)工作所需的能力,哪些是创业所需要的能力,依此,对专业教学进行系统的规划。一方面,要及时了解连锁行业的基本情况。让学生了解和熟悉连锁专业,热爱连锁专业,且对未来职业生涯有一定的规划。将连锁经营专业学生要求应具备的时间管理、有效沟通和服务他人等技能培养融入到连锁专业技能教学中。加强职业生涯设计教育,使得学生进入企业后,愿意从基层做起,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较强的职业发展动力,增强学生职业忠诚度,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要了解从事连锁企业创业所需要的专项能力及综合能力。以此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才能真正体现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的高职教育观念。同时,依托政府搭建的创业园、工业园等创业平台,提供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同时,将课堂创业教学与课外创业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培训,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等活动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正确认识社会的需要,积累创业经验。

3.4确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途径

校企合作是培养既有专业能力又有创业能力的高职连锁经营人才最有效、最基本的培养途径。只有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将获取的理论知识有效转换成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是培养创业型连锁经营人才的关键。依托政府搭台、协会牵线、校企联手,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促进校企合作不断深入。通过连锁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积极与连锁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连锁企业成为培养创业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学生实战应用基地,真正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真实连锁环境中掌握必需的专业技能,锻炼创业技能。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有选择性地与品牌连锁企业合作,在校内建立连锁门店,开展模拟教学和实战训练。让学生学习商品陈列、销售、防损、收银、客服等前台操作技能,学习开发商品采购、配送、信息处理等后台管理技能,使学生掌握商品流通、定价、促销、配送、POS技术、数据分析等连锁专业核心技能,这样既能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又学习到管理知识,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号召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以此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使学生能将连锁专业知识迁移到多变的职业岗位中,以应对多变的连锁业态及市场环境。

3.5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教师创业素质的培养是创业型连锁经营人才培养的关键。培养连锁经营专业教师的创业精神,提高教师自身创业素质。大力推行“一师一企”即一名教师联系一家企业,设立“企业教师工作站”。选拔有潜质的青年教师到企业或直接参与创业实践,让教师深入连锁经营企业尤其是自主创业成功的企业进行实践学习,这样才能潜心研究案例,并能够带着自己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和学生共同去创业,以造就一批“创业型教师”或“教师企业家”,增强教师指导学生基于本专业创业的教学能力。

3.6构筑浓郁的校园创业文化

第4篇

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Collector Managed Inventory (CMI) applied to the recovery and route planning of reverse logistics into replenishment optimization of chain enterprise, and tries to establish the optimization model, and demonstrates its effectiveness by comparing cost between the optimization model and traditional regular replenishment strategy.

关键词: 补货策略;CMI;路径优化

Key words: replenishment strategy;CMI;path optimization

中图分类号:F2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030-03

0 引言

连锁经营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以来获得了飞速发展,并且正迅速成为中国最具获利能力的投资方式和创业途径。连锁零售店作为分销系统中与终端客户直接接触,实现商品价值的最后环节,在整个分销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连锁零售店在运营过程中的库存成本、运输成本以及缺货成本在分销系统的物流成本中占据了相当高的比例。因此,对于零售商补货方式选择与补货路径优化问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分销系统的效益。

集成库存控制和配送路径选择的问题被抽象为库存与路径系统集成优化问题(Inventory Routing Problem,IRP)。国内外关于IRP问题研究的文献很多[1]-[2],[1]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单一品种、需求确定、考虑库存成本和与车辆行驶距离有关的运输成本的一对多(One-to-Many)和多对多(Many-to-Many)配送系统建立了类似于EOQ的模型。[2]则是针对“一对多”分销系统,从算法优化的角度进行深入探讨。但是,这些文章大都集中在单周期、固定需求或者简单随机需求的研究范围内,不能完全反映现实中复杂化、动态化的不确定性问题。考虑到现实中区位因素对路径选择带来的影响,本文将应用于逆向物流物品回收和路线规划的CMI(Collector Managed Inventory)[3]理论引入到连锁经营企业补货问题中,针对连锁经营中“一对多”的运营模式进行探讨,以实现有效的库存控制和优化补货路径的目标。

1 基于CMI理论的补货模型研究

1.1 研究模型描述

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是“一对多”补货模型:连锁经营企业在某个服务区内设置一个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统一组织和管理服务区内所有连锁店的库存及配送,连锁店的库存量、配送量和配送频率均由配送中心决定,该模型也称为R-System(Retailer System)系统。

1.2 模型假设与参数设置

(1)配送中心仅处理一种产品且能够随时监控连锁店的库存,监测周期为T天,补货提前期T0=1天。零售店i的最大库存量VCi由公式VCi=2?滋i(T+T0)确定,每个监测期末零售店i的剩余库存为Si,补货量为Ri,每次补货完成后,所有补货点销售量均达到初始状态。

(2)第t期送货行为依据系统是否存在可行路线决定,否则不送货。第t个监测期存在r条(r∈{0,1,2,…,i})可行配送路线,可行路线r的配送总里程为Dr,配送货物量为Qr。

(3)零售店i的客户需求量近似服从相互独立的正态分布(?滋i,?啄■■)。

(4)不考虑配送中心的容量限制和库存持有成本,但是考虑零售商库存持有成本,各零售商单位库存持有成本相同且为h。

(5)配送车辆最大载重量均为Q,载货量不超过车辆最大载重量。运输成本仅与车辆行驶距离有关,车辆平均每公里的配送成本为c。车辆启动成本为w。

(6)每个周期的单位缺货成本为p,缺货不补,第t期的缺货总量为qi。

1.3 基于CMI的补货模型库存控制分析

CMI作为逆向物流库存管理全新、高效的管理理念与方法,是由H.M.Le.Blance等于2004年提出的,其主旨是:由收集商作为逆向物流中的核心企业全面负责逆向物流过程中零配件或原材料的储存和配送等操作,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逆向物流进行全程监控,及时掌握逆向物资信息,减少不确定性,并通过恰当的预测,提前制订收集计划、调整库存容量、整合配送,从而达到效益最优。

本文将CMI理论运用于一个配送中心、多个零售商的二级分销系统中。配送中心使用遥测技术定期检测各个零售商库存情况,利用获得的数据在即将来临的补货期形成一个补货计划。对于各个零售商在该补货周期中补货与否是由零售商库存产品的数量因素或者时间因素驱动的。数量因素,是指当零售商处的产品库存低于一定数量就进行配送。时间因素则是指当零售商处的剩余产品达到某个时间点,而又始终未达到数量因素驱动的配送点,此时就进行补货。与经典库存模型理论的订货点相似,在CMI模型中也设立了两个与订货点和安全库存相似的参数(如图1):must-order(MO)和can-order(CO)。其作用是:当某种产品的销售量X处于CO线以下时,不考虑对其进行补货;当X超过MO线时,立刻进行配送补货;当X介于MO线与CO线之间时,不一定进行配送,这时要考虑此时是否还有其它零售商处的产品处于被激活状态(是否正被配送补货),以及运输车辆是否还有剩余空间;如果有,那么就同时对这些零售商也进行补货,即此零售商的补货活动是被附带执行的。

已知零售商i的销售量(客户需求量)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滋i,?啄■■),并且相互之间独立同分布。定义补货点的库存量为V■,则

V■=V■-1■·T·?滋i-k·■(1)

方程(1)[13]中k为安全因子,用来表示补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k值依据正态分布和补货服务水平来确定。在本文中,设服务水平(这里指配送中心期望服务水平)为?兹,则统计学中显著性水平为1-?兹,Z?琢表示在显著性水平为1-?兹,服务水平为?兹的情况下所对应的服务水平系数,它是基于统计学中的标准正态分布来计算的,可以通过查正态分布表直接获得,Z?琢即为所求k值。

CO点的库存量V■能够通过公式(2)得到:

V■=V■+?琢i·T·?滋i(2)

方程(2)中?琢i∈{0,1,2,…}表示由数量因素驱动的V■将需要几个补货周期达到CO点。例如?琢i=0表示零售店i补货点不设置CO。

当零售商i的剩余库存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未达到V■时,就必须设定一个MO收集时间点来触发补货活动。MO的补货时间点T■介于以数量因素驱动的补货时间点和最大补货时间点T′之间,由公式(3)可以得到

T■=T'-T(3)

CO时间点可以运用?茁i·T(?茁i∈{0,1,2,…})计算求得,其结果由公式(4)可以得到:

T■=T■-?茁i·T(4)

在每次补货过程中,对于所有MO订单补货量由公式(5)确定:

Ri=min{VCi-Si+■?滋i,VCi}(5)

CO订单补货量则依据车辆剩余空间以及零售店仓库具体库存来确定。

1.4 可行路线的生成

根据以上公式确定补货点以后,在每个补货期期初,每个零售商的库存水平(最大库存水平与产品销售量之差)都会被配送中心收集起来,配送中心依靠这些数据生成所有的MO配送单和CO配送单从而产生一系列补货配送路线。假设,配送活动完成时间在一天之内且运输量不超过每辆车的运载量,那么就认定此补货配送路线为可行路线。在进行补货配送路线决策前,所有的MO和CO都会被列入组成配送路线的配送单备选集合中。一条配送路线开始于一个空的配送路线和一个MO配送单,将备选集合中的MO和CO分别加入配送路线中,如果该配送路线符合配送条件即为可行路线并写入可行路线集合中。否则,去掉最后加入的配送单,考虑是否可以加入其它的配送单。

在可行配送路线生成的过程中,对于非空路线优先考虑加入MO配送单,因为一条可行配送路线中尽可能多的加入MO能产生更少的可行配送路线,节约更多的运输成本。同时,也要综合考虑零售商所在区位因素的影响,对于两条不同的非空可行路线分别加入与该路线相匹配的CO配送单,比一条包含两个不同区位的MO配送单的可行路线更为合理。通过计算所加入配送单在运输成本上的节约,以确定该路线的合理性。计算公式如下:

CS=CI-■VI(6)

其中,CS表示加入某个配送单后的成本节约,CI表示加入该配送单后的运输总成本,CL表示新开辟一条路线负责此配送单的总成本,VL表示开辟的这条新路线运输量,V1表示该配送单所加入的配送路线可以运输量。

1.5 最优可行路线的选择

最优配送路线选择原则是: 所有的MO订单都必须以最小成本得以运输。下面通过引入变量,给出配送路线的优化选择约束方程:

决策变量:Xr,vd表示可行路线r 被选为配送路线,否则为0;

SCco=1表示没有CO订单加入被选的路线中,否则为0;

SVvd=1表示运输天数组合vd不满足所选择的路线,否则为0。

参数:

aM0,r=1表示可行路线中含有MO订单,否则为0;

aCO,r=1表示可行路线中含有CO订单,否则为0.

路线选择问题:

min ■■c·Dr·Xr,vd(7)

s.t. ■■aMo,r·Xr,vd=1 ?坌MO(8)

■■aMo,r·Xr,vd+scCO=1 ?坌CO(9)

■Xr,vd+svVd=1 ?坌vd(10)

Qr?燮Q ?坌r(11)

Xr,vd∈{0,1} ?坌r,vd (12)

SCCO∈{0,1} ?坌co(13)

SVvd∈{0,1} ?坌vd(14)

目标函数(7)描述的是该优化问题的目标是实现一个监测期T总成本最小化,约束方程(8)是为了确保每个必须立即执行的MO只能够执行一次,约束方程(9)是为了确保每个CO最多只能顺序插入各可行路线一次,约束方程(10)可以确保每天每个车辆至多有一个组合路径。

假设一个监测期T内的总成本为TC,则

TC=■cDr+■■h+■p·qi+rw(15)

2 实验计算与结果分析

本文以昆明市沃尔玛超市为例,昆明市共有5个沃尔玛超市,1个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编号为“0”,对市内5个沃尔玛连锁店进行配送服务。配送中心到各个连锁店以及各个连锁店之间的距离由电子地图获得,具体数据见表1。根据资料整理后获得各个连锁店某商品的客户需求分布以及算例中其它参数设定见表2,为方便运算,所有数据均取整。假设监测周期T=2天,车辆启动成本w=30元/次,车辆单位里程运输成本c=2.5元/公里,车辆最大载重量为1000件。零售店单位库存成本为0.5元/天,单位缺货成本为18元/件,配送中心服务水平为95%,最长补货时间T′=8天。

用本文提出的仿真优化算法及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传统定期补货模式分别进行求解,其中,定期补货周期为5天,补货量=期初库存-期末库存+日均销售量/2。随机运行2T′=16天实验,得出的结果如表3、表4所示。

仿真实验表明,使用该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补货成本,相比传统定期补货模式总运营成本节约了将近33%。同时,与传统补货方式相比,本文的优化模型能够有效的减少缺货现象的发生。

3 结论

本文针对连锁经营企业的补货问题,主要研究了客户需求已知的情况下多周期库存路径优化问题,构建补货点和路径选择模型,给出了算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有效性。由于本文中监测期T和最大补货时间是通过预测主观设定的,故时间设定的长短将直接影响模型有效性,未来还可针对这个问题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Daganzo C F. The Break bulk Role of Terminals in Many-to-many Logistic Networks. Operations Research, 1987,35(4):543-555.

[2]Federgruen A, ZIPkin P A. Combined Vehicle Routing and Inventory Allocation Problem. Operations Research,1984,32(5):1019-1037.

[3]H.M.le.Blanc, M.G.C.vanKrieken, H.A.Fleuren, H.R.Krikke .Collector managed inventory, a proactive planning approach to the collection of liquid coming from end- of- life vehicles [R]. CenterER Applied Research, Tilburg University, 2004.

[4]谢小良,符卓,杨芳.基于VMI的随机需求库存—运输整合优化模型与算法[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l(32):51-55.

[5]李志惠,赵淑萍,陶爱荣,段金太.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01).

[6]李丹.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设计[J].鞍钢技术,1997(02).

第5篇

论文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初探

1.连锁经营现状

连锁经营是一种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是现代商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世界上第一家近代连锁店——美国“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成立于1859年,这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正规连锁公司。此后不久,在工业发达国家,连锁经营取得了普遍成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先进的工业国家和地区也先后引进了连锁经营,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连锁业不仅在量上发展很快,而且从零售、餐饮等行业渗透到各种服务业,并且经营趋向国际化。

我国的连锁业起步较晚。虽然连锁经营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极为迅速。目前我国拥有连锁体系5000多个,是世界上连锁经营体系最多的国家。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共有各类连锁门店约10万家,占零售业和餐饮业总额的20%,并且还在以年递增35%的速度持续发展。然而连锁业的发展速度还是难以适应我国经济飞速增长和人均收入迅速提高的现实。

但与连锁业的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却相对短缺。由于行业发展过速而人才培训机制不足,连锁经营行业正在面临人才荒,其中尤为稀缺的是管理型人才。按保守估计,目前全国连锁行业的管理型人才缺口至少为60万。连锁经营行业正在面临巨大的人才荒,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加快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高等院校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望提供人才补充。

2.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目前来看,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急需大批应用型人才,而开设连锁经营管理这一专业的学校并不多,所以说专业建设成为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

科技含量高是连锁经营最突出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对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连锁经营管理人员必须能懂得现代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知识,具有连锁门店运营管理操作技术,以适应现代连锁经营规范化、制度化、规模化、现代化的要求。然而,由于我国连锁经营发展迅速,人员需求过猛,相当多的经营管理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学校教育或培训,不少管理人员虽然经过短期的上岗培训,但远远适应不了连锁企业经营、管理上的需要。

高等教育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上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近年来,连锁经营的迅猛发展给高等院校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就是加快连锁经营管理理论研究,以指导连锁经营管理实践。就目前来看,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尚属起步阶段,只有部分院校开设了这一专业,且以专科院校为主。由于是新增专业,毕业生人数也相对较少,所以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现在还很少,这种状况与连锁业急剧发展的态势极不相称,专业建设问题迫在眉睫。

专业建设是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一般而言,连锁经营所需人才可以通过以下形式进行培养:一是出国考察和委托国外先进企业培训,积极学习外国先进经验。二是鼓励先进企业采取国外连锁企业的办法,设立自己的培训机构,根据连锁企业的实际需要,对原有企业的员工进行连锁经营实用技术的培训。三是依托大专院校、研究单位,对连锁经营企业的员工进行系统培训。这种方式是最切实可行的一种人才培养途径。这也就对我们院校提出了一个要求,即加快专业建设步伐,强化连锁经营管理理论研究,建立连锁经营管理教育培训基地,有条件的院校应考虑设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可见,专业建设是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

3.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

正是因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为培养连锁经营人才的高校应当发挥其优势,培养更多的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毕业生为企业服务。下面拟从订单式、2+1式、弹性学期制、实验实训室建设四个方面分析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1“订单式”培养模式

所谓“订单式”,是指企业根据岗位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后,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选拔学生、组织教学、考核上岗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企业定期派资深人士指导校方教学工作和提供实习指导,校方则按照企业要求有选择地录取学生进行定向培养。订单式办学模式,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有效地解决校企之间对人才的供需矛盾。这种办学模式、人才培养规格和能力标准是由双方制定的;理论教学在学校,发挥了学校理论教学的优势;实践教学在企业,充分发挥现场和企业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在培养学生技能上的作用,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获得操作能力;企业对合格的毕业生可以全部录用。

第6篇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农资连锁经营模式的优势,以及基于这种优势可能带来的违反竞争法的市场障碍,并就如何规范农资连锁经营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保护小规模农资经营者的利益、制裁不正当竞争行为、提高信息透明度等防范农资连锁经营弊端的建议。

    近年来,在农资流通领域“连锁经营”是出现频率很高的词,各种形式的农资连锁经营实体纷纷出现在各地的农资市场上。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使用统一商号的若干门店,在同一总部的管理下,采用统一采购或授予经营权等方式,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一种现代商品流通方式,主要有直营连锁、特许(加盟)连锁、自由连锁等类型。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经营方针、统一服务规范和统一价格等是连锁经营的基本规范和内在要求。连锁经营具有规模化、网络化、信息化的优势。农资经营者通过连锁经营的模式,依靠其特有的优势给农资经营主体带来了可观的效益,为建立农资市场秩序开创了新的局面。

    但是,尽管农资连锁经营有许多的优势,缓解了农资市场上的无序竞争的一些问题,然而这种连锁经营的模式也存在很多隐患,可能造成市场竞争障碍,给其他经营者造成损害,本文分析了农资连锁经营的优势,并从竞争法的角度分析在其优势中潜藏着的违反竞争法的隐患,并提出完善农资经营模式的建议。

    农资连锁经营的优势

    伴随着我国农资流通体制由计划向市场的快速过渡,农资生产企业不再受到旧的农资流通体制的束缚,进入了自由流通的市场领域。农资分销网络在市场竞争和淘汰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以个体经营户为主要形式的网络格局。农资生产企业依托这种分销网络而生存,但是,这种以个体户为主的分销模式存在诸如资金、信誉和规模等方面的风险,其一是中间环节繁杂,不能保证分销商对农资质量和品牌的维护,另外在出现假冒伪劣农资后,农资消费者不能有效地找到生产者,也使正规生产商信誉受到损害。在这种形势下,农资连锁经营模式应运而生。

    (一)农资连锁经营提高了经营者的竞争力

    农资连锁经营这种模式,给经营者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提高了经营者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形成品牌效益,促进了农资经营主体的规范化管理,从而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改变了市场结构。

    1.提高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农资连锁经营模式减少了营销的中间环节,扩大了经营规模,提高了经济效益。首先,降低了经营成本。集团化统一订购增强农资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谈判的优势,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这种大批量、多批次并以长期合同方式固定的订货能减少交易中的资源损失,尽可能地避免交易摩擦,同时也符合农资生产厂商的利益,一般能获得厂商给予的价格优惠。另外,农资集团化订购利用庞大的分销网络,提供内部供货价格以降低市场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其次,简化了流通环节。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是连锁经营的重要一环。发展连锁经营,建立高效运转的物流配送中心,简化了流通环节。第三,带来了规模效益。农资连锁经营总部以雄厚的资金实力作为后盾,通过整合上游农资生产厂资源,丰富产品;对下游拓展并巩固连锁网络。进而达到以经营规模取胜,以商品价廉见长的规模经济效应。随着农资连锁经营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区域网点的合理布置,以区域配送中心为基点的物流规模也相应扩大,从而带动了整个农资流通领域物流的系统化、低成本、高效益的运营。第四,信息共享。农资连锁总部对市场信息和市场趋势进行分析和处理,向连锁经营的网络主体(区域农资配送中心和基层店铺)之间进行传递,减少了决策的不确定性,有效降低整个连锁系统经营风险。而且,庞大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本身便是一个快捷、低成本的信息收集系统,而且伴随网络规模的扩大,其生成的信息、信息的积累、增值和再利用的价值以及整个农资连锁网络对于信息反映的灵敏度越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

    2.形成品牌效应。品牌是企业的形象,连锁经营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诚信制度、规范经营行为、强化商品质量管理、完善售后服务制度来树立品牌形象。农资连锁经营企业总部在严格品牌授权使用与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品牌发展特许经营,吸收加盟店参与,扩散品牌效应。通过建立品牌,农资连锁经营企业将形成一系列的无形资产,如商标、特许经营权等,从而取得竞争上的优势,放大连锁经营的效益。

    3.促进农资经营主体管理规范化。农资连锁经营要求加入的经营者接受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化的管理。伴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农资连锁经营总部对于整个连锁网络的管理逐步趋向于一种职业化的管理,即由总部集中行使管理权力,集人事、财务、物流、营销、信息等管理于一身,这种集中更有利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更有利于企业的协调运作。

    各个区域农资配送中心和基层店铺可以充分享有农资连锁总部这种职业化集中管理资源,例如农资连锁总部提供专门的培训;财务管理系统;总部的物流系统升级等统一的市场运作和广告宣传投人等将会使每一个基层店铺获益,并在一定支出水平上获得大于分散支出时所取得的收益。

    4.提高市场占有率,改变市场结构。连锁经营依靠规模效益盈利,投资大,因此,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必须有实力较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以他们为核心,整合现有农资营销网络,发展连锁经营。推进农资连锁经营过程中,鼓励相同业态或经营内容相近的农资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与业务重组,建立产权清晰的股份制核心企业,以此带动连锁经营实现低成本扩张和跨地区发展。通过这种模式,企业间相互联系和依赖的程度加强了,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实现强强联合,共同发展。

    (二)农资连锁经营降低政府对农资市场的监管成本

    我国现在农资市场上存在很严重的以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的问题,农资市场秩序混乱。农资市场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常常出现劣质的商品,而农民购买到劣质农资后,难以得到赔偿或者其他的救济措施。伴随着我国农资流通体制由计划向市场的快速过渡,农资生产企业摆脱了旧的农资流通体制的束缚,纷纷进入市场流通领域大展拳脚。经过了市场的竞争、淘汰,形成了目前这种以个体经营户为主要形式的农资分销网络格局。农资生产企业依托这一分销网络而生存,同时又强烈感受到了单纯依靠这种分销模式所存在的经营风险。基于对良好的农资市场秩序的追求,保证市场上流通的农资商品的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也为农资消费者的救济提供更便利的途径,农资连锁经营模式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推崇,因为这种经营模式大大降低了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能够有效控制市场上农资质量和服务水平。连锁经营是个一体化的链条,拥有稳定可靠的供货源。因为连锁经营需要大批量采购,统一配送,必然要有规模化的供货源。在农资出现问题的时候,监管部门就可以很容易追溯责任者或者找到生产厂家,便于对劣质农资的处理,追究责任。连锁经营也可以方便主管部门对经营者的服务水平的统一要求和管理。

    农资连锁经营运行良好,提高了农资市场主体和农资的市场准入的标准,可以有效缓解农资市场的质量安全问题,能有效追溯产品质量问题的责任,有利于创建良好的农资市场秩序,保护农民利益。但是,这只解决了农资市场的安全问题,政府的支持使得农资经营者占据了有利的市场地位,却留下了市场竞争公平性的隐患,当市场不能保证公平的时候,以农资连锁的经营模式保障农资购买者利益目的也就难以保障了。

    综上所述,从农资连锁经营中的优势分析中,显而易见,提高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形成品牌效应、规范化管理、提高市场占有率改变市场结构,这些都是针对经营主体而言的,强调的是对农资经营主体通过农资连锁经营所能够取得优势。另外,降低对农资市场的监管成本,有效控制农资质量和服务水平,这是针对农资监管主体而言的,农资连锁经营的形式有利于监管。这与农资连锁经营所倡导的目标显然有一定差距,农资连锁经营被认为是能够改变目前农资流通领域无序竞争的局面,为农户提供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的有效方式,并且作为农资打假整治工作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整治手段,然而从现实的分析可见,农资连锁经营的模式,显然对农资经营主体市场竞争力有很大的提高,也有利于监管,但是这样一来,使得本来就不平衡的农资买卖双方的地位更加向经营者一方倾斜,农资购买者就处于更不利的位置。也就是说,农资连锁经营的优势越突出,越容易引起反竞争的弊端出现。

    农资连锁经营的反竞争倾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主体必然会选择更有利的方式经营,而政府监管的一个很重要的职责就是要平衡市场主体各方的利益,不能为了降低监管成本而选择一种有损某一方利益的经营方式。就农资连锁经营而言,如果经营主体能够妥善经营,其优势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很显然了,但是经营主体追求的是更多的利润,农资连锁经营给经营主体留下了很大的投机空间,这也使得农资连锁经营模式潜藏了反竞争法的种种隐患。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要保证充分的市场竞争,形成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但是,农资连锁经营模式却存在许多反竞争法的隐患。

    总体上看,农资连锁经营会强化经营者在农资市场中的地位,作为最大利益的追求者,连锁经营的主体必然会利用其优势地位,其可能的反竞争行为通常会以以下方式表现出来:达成价格同盟,统一价格是连锁经营的主要特点之一,从竞争法的角度看,统一定价剥夺了农资购买者对交易价格的谈判权利,由于连锁经营本身减少了农资市场的经营主体,作为农资购买者的农民会由于缺乏选择而不得不接受连锁经营者的价格条件;滥用优势地位,排斥其他经营,任何一个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总是希望竞争对手越少越好,连锁经营者也不例外,基于其连锁经营的强势,可以通过价格、质量、政府的支持等手段排挤其他小规模的农资经营者,逐步使其优势地位成为垄断地位。

    农资连锁企业反竞争行为可能导致的市场危害后果是:

第7篇

    论文摘要:我国连锁零售业在新形势下呈现连锁领域及规模扩大化、经营业态多样化、组织形式网络化、 管理 方式规范化等特点。然而连锁零售业配送在人才建设、信息化建设和物流配送方式选择等方面存在若干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配送中心建设、发展共同配送、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作用等措施来提高连锁零售业的物流配送管理能力和水平。

1 我国连锁零售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连锁经营已经成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根据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和

3.3 管理 信息系统建设落后,未能实现

目前,我国多数连锁零售企业对 计算机 的应用有限,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许多零售企业把自己掌握的信息作为私有财产,不愿与供应商共享,使得供应商无法获得零售企业的销售信息和现有的库存信息,商品 成本 提高,零售企业就丧失了价格优势,同时商品竞争力也就降低了。

3.4 硬件设施落后、自动化水平偏低

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对仓库、车辆、装卸搬运设备等投入不足,导致物流配送作业仍以人工操作为主,运作效率很低,既影响了配送质量,又影响了配送速度。但是要改造现有的硬件设施,建立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体系成本过高, 投资 周期较长,因此,我国连锁经营的自动化水平偏低。

4 提高我国连锁零售业配送发展水平的对策措施

4.1 强化对连锁零售企业物流的认识

配送中心在服务内容上由商流、物流、信息流有机结合;在流通环节上由经过多个流通环节发展到由单个配送中心完成流通全过程。作为物流运动枢纽的配送中心, 要发挥其集中供货的作用。配送中心还必须有比较强的加工能力, 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流通加工。从这个意义上讲, 配送中心实际上是集货中心、分货中心和流通加工中心为一体的现代化物流基地。

4.2 对配送中心的建设加大力度

要把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纳入连锁零售企业发展和物流配送网络体系的重要内容。首先, 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其次, 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加强物流服务企业之间、区域之间、物流中心与各连锁店之间、连锁企业与 社会 专业物流企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第三, 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及信息传递、跟踪、反馈, 提高经营决策和综合服务水平。

4.3 多方面培养高素质的物流人才

物流配送所需的人才可以采用三种方式进行培养: 一是选派人员出国考察和委托国外先进企业进行培训。二是设立自己的培训机构, 对物流配送中心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三是依靠大专院校、研究单位的力量, 联合培养高素质的连锁经营和物流人才。

4.4 发展共同配送模式

共同化配送是多家连锁企业为实现整体的物流配送合理化,以互惠互利为原则,共同出资建立配送中心,并由出资方共同经营管理,为所有出资企业提供统一配送服务的一种协作型物流模式。其优点:首先,多家连锁企业联合实行共同化配送能够提高车辆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从而提高物流作业效率,提升物流合理化程度;其次可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互补,达到资源充分有效利用

4.5 第三方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模式就是连锁零售企业将其物流配送业务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专业的物流企业来运营的一种运作模式。其优点:从战略层面上,使用第三方物流可以使连锁零售企业减少固定资产投资,规避经营风险,集中于核心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其次,第三方物流借助自身优势,降低物流复杂性,提高对顾客的响应能力,有效解决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时间和空间管理上的难题;再者,第三方物流能够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增强企业弹性;同时,选择第三方物流可以大大减少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其缺点:如果服务商自身经营不善,连锁企业选择该模式将面临连带经营风险。这种配送模式要求物流服务 市场 比较成熟,且连锁企业信息化程度较高。

5 结论

连锁零售业正在我国商业流通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连锁零售业经营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产品配送效率的高低。针对目前我国连锁零售业中存在的问题,从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配送方式建设及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改进方案,旨在提高我国连锁零售业的物流配送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彭鸿广.基于 电子 商务 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体系基本框架探讨[j].商业研究,2005,(20).

第8篇

    论文关键词:旅行社,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分工体系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洪流,旅行社对外开放的步伐逐年加快,发展处在了机遇期。然而现阶段我国旅行社经营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企业规模小、管理经验不成熟、组织化程度低,行业缺少“领头羊”难以起到市场主导作用、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还未形成,恶性竞争越演越烈。旅行社步入了微利运营状态,发展可谓举步维艰。这种局面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由于传统的水平行业分工体系所致。因此,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提高行业的组织化和规模化,促进行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升级,实现行业内资源的优化配置,打造一批具有规模效益的大型旅游批发商来引导市场健康发展,是我国旅行社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连锁经营被未来学家奈斯比特称为“继百货商店、超市之后的第三次商业零售领域里的革命,是二十一世纪占主流地位的商业模式,也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商业企业运作模式”。国外大型旅游批发商,如美国运通、欧洲途易以及日本交通公社等都广泛采用这种模式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因此,近年来国内众多旅行社纷纷走上了连锁经营之路,希望通过经营模式的转变加快构建合理的行业分工体系,实现我国旅行社行业健康,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态势。

    一、连锁经营的含义和类型

    (一)连锁经营的含义(Chain Operation)

    所谓连锁经营是指在流通领域中,若干同业商店以统一的店名、统一的标志、统一的经营方式、统一的管理手段连结起来,共同进货,分散销售,共享规模效益的现代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其实质是把现代化工业大生产的原理应用于商业流通领域,达到提高协调动作能力和规模效益的目的。发展连锁经营对促进商品流通,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连锁经营一般要做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商店标识、统一经营策略、统一服务规范、统一广告宣传和统一销售价格[1]。统一的目的有利于店名、店貌、商品、服务的标准化;采购、配送、销售、决策、经营的专业化;商品购销、信息处理、广告宣传、职工培训、管理规范的一致化。

    (二)连锁经营的类型

    每个国家发展连锁经营的方法都不尽相同电子商务,从经营管理体制和资产关系方面划分,连锁经营可以分为直营连锁、特许连锁、自愿连锁三种类型。

    1直营连锁RC(RegularChain)

    即由公司总部全资或控股开设直营连锁店。通过利用连锁组织集中管理、分散销售的特点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属于资本运作。总部采取纵深似的管理方式,直接下令掌管所有连锁店,连锁店也毫无疑问地必须完全接受总部的指挥[2]。直营连锁的主要任务在于渠道经营”,通过经营渠道的拓展从消费者手中获取利润。

    2特许加盟

    特许加盟FC(Franchise Chain)即由拥有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总部指导传授加盟店各项经营的技术经验,并收取一定比例的权利金及指导费,此种契约关系即为特许加盟。特许加盟总部必须拥有一套完整有效的运作技术优势从而转移指导,让加盟店能很快的运作,同时从中获取利益,加盟网络才能日益壮大。因此经营技术如何传承是特许经营的关键所在。早期的特许加盟被称为“产品品牌特许加盟”,又称“产品分销特许”,是指特许者向被特许者转让某一特定品牌产品的制造权和经销权。“经营模式特许加盟”属于第二代特许加盟,它不仅要求加盟店经营总店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质量标准与经营方针等都须按特许者规定的方式进行[2]。特许者向被特许者收取加盟费和特许权使用费,并向被特许者提供培训、广告、研究开发及后续支持。

    3自愿连锁VC(VoluntaryChain)

    自愿连锁是指中小零售企业在某一龙头企业或标识集团的统率下,通过自愿联合的方式组成经营联合体。自愿加入连锁体系的商店原已存在,而非加盟店的开店伊始就由连锁总公司辅导创立,所以在名称上有别于加盟店。自愿连锁在组织上主要表现为商品采购的联购分销、信息共享、业务经营互利合作、自有品牌开发互通有无[3]。与直营连锁、特许连锁不同,自愿连锁群体的各成员企业仍保持自己的资产所有权并进行独立财务核算。

    二、国内旅行社连锁经营的主要模式及特征分析

    目前国内对旅行社连锁经营模式的理论研究并不多,作者主要通过对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旅行社的长期研究及实地调研,分析出各自连锁经营的模式特征,以及在一主导模式下各自创新性的经营特征。

    (一)“中青旅”直营连锁经营模式分析

    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率先将“连锁经营”概念引入旅行社经营范畴的旅游企业。“中青旅”一方面通过直接投资在北京设立旅游直营连锁门店,并拥有22家连锁店铺;一方面通过收购、兼并其他地区中小旅行社实现了跨地区直营连锁。中青旅连锁的管理体系的基本构架由营业部店规、人事管理制度、员工培训计划、收益分配方案、售后服务规则、财务管理制度及客户档案管理等内容组成;中青旅连锁的动态体系是科学选址、标准设立、公开招聘、严格培训、VI系统导入、800免费语音系统的使用、计算机ERP系统的设立、与后台的业务对接及统一推广宣传。“中青旅”连锁经营要求各直营连锁门店做到统一品牌及产品形象、统一价格、统一操作流程、统一核算、统一质量标准、统一门店管理并实施专业化操作cssci期刊目录。通过完善“中青旅”出(入)境部、国内部、市场推广部、客房服务部、财务管理部、接待服务部门的信息汇集和流通,使各连锁门店能够及时接受总部旅游产品信息的更新和管理指令的,保证门店经营过程步调一致、标准化和专业化[4]。总部也可以及时了解掌握各门店的资金动作、经营业绩、市场宣传等信息,处理门店经营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规避经营风险。

    (二)“广之旅”特许加盟连锁经营模式分析

    “广之旅”国际旅行社是国内最早实行特许加盟连锁经营的旅行社,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成熟的特许加盟经营条件。如:成熟的品牌——“广之旅”为全国地方旅行社中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创新的营销管理体系——拥有丰富的旅游业务经验和与时俱进的市场营销思想;商务科技手段的综合运用——先进的业务销售渠道运作、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和邮政“广之旅”电话报名系统的实施,将实体经营与虚拟网络有效结合。“广之旅”特许加盟连锁主要以品牌特许为主,并在这一道路上不断创新。具体表现在:2001年8月,“广之旅”利用自身品牌优势实施跨地区的旅行社特许加盟,成立了全国首家品牌特许经营旅行社——顺德“广之旅”。本着资源共享、利益均沾的双赢原则,2002年11月“广之旅”发起“名家之旅”中性品牌战略(其实质是旅行社产品品牌),在全国范围内吸引大量旅行社加盟,规定“名家之旅”是加盟旅行社的共同品牌,各旅行社开发的优质产品均可以该品牌冠名,同时还可以由各自系统的旅行社代其招来旅游者。在同一个优质旅游产品的销售平台上扩张自己的销售网络,这种品牌特许加盟无论合作的规模还是深度均较前一种方式更为进步。“广之旅”还通过战略联盟来扩大企业品牌连锁规模。2002年,“广之旅”以参股、控股的形式发展了四川峨眉“广之旅”并在成都正式营业。这不但是全国首家由旅行社与旅游景点合资开办的旅游企业,而且开创了中国旅行社品牌与景区品牌强强联合的先例,其实质是一种纵向战略联盟,有效地实现了资源与客源的互补。2002年“广之旅”又与中国邮政合作建立了邮政“广之旅”,并开通了全省29个地市,广东省市民只要拨打185均可免费享受电话报名服务,足不出户办好旅游手续,其实质是一种异向战略联盟。用自身品牌号召力在网络上扩大领地是“广之旅”品牌扩张的又一个成功尝试。2000年“广之旅”成立专业旅游网站——中国旅行热线,成功突破在线支付的关口,被誉为真正的“网上旅行社”,首批加入的旅行社有50多家[5]。“广之旅”通过品牌特许加盟已经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美誉度最高的旅行社,国内唯一获得全国旅游业质量管理最高荣誉“中国用户满意鼎”的综合性强社。“广之旅”目前在广州市内拥有30多家营业点,在全省有200多家营业网络电子商务,构建了华南地区最为完善的销售网络。此外在香港、澳门、北京、云南、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地设有分支机构,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之旅”的品牌特许连锁加盟发展对于我国旅行社行业不仅具有示范意义,更是标杆引领风气之先。

第9篇

[论文摘要]在农村地区发展连锁零售业态,对改善农民消费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等具有积极的作用。连锁零售企业在农村地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传统购买习惯、商品结构、经营成本等制约因素。要构建城乡一体的现代流通体系,连锁零售企业应该从引导农民消费习惯入手,在经营管理中,建立适合农村市场的二元连锁模式;并且经营范围、加盟商的选择管理都要从农村市场的实际出发。

在农村发展连锁零售业态是关系政府、企业和农民的重大项目,它不但有助于建立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也为广大零售企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使其既能避开大中型城市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局面,也可以发掘农村这个巨大的长尾市场;同时,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提高农民的消费质量也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发展连锁零售业态的的理论分析和现实基础

1.理论分析

连锁经营是当今国际零售业的主流经营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商品销售额一般占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在美国己达到70%左右。首先,连锁经营的本质是将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原理应用于零售业,通过联合,形成较大的企业规模,从而实现了专业化分工,进而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统一配送,降低物流成本;分散销售,降低销售费用;集中决策,降低管理费用。其次,连锁商店总部负责制定发展规划和经营战略,培训人员,筹措资金,从而实现了市场、信息、技术、人才、管理、商誉等多种资源的共享和有效配置。另外,连锁的各分店具有高度同一性,从商品、价格、服务到店面装潢、店堂布置,到销售策略、服务水平、经营理念都如出一辙,容易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建立商誉,积累无形资产。

连锁零售业态在我国的发展非常迅速,但目前连锁零售企业集中于大中城市,已经形成了激烈竞争的格局。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消费层次和消费水平不断的提高,为连锁零售企业提供了向农村地区发展的机遇。农村零售业走连锁经营的道路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创建和谐社会;有助于提高农村零售业管理水平;有助于提高农村零售业态的竞争力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兴业富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我国农村零售业的必经之路。

2.现实基础

1995年3月25日,在上海全国连锁经营发展现场座谈会上,李岚清副总理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指示把发展超级市场和连锁经营方式作为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此次会议以后,超级市场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起来,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国外几十年发展的道路。随着我国零售业市场的全面开放,一线城市甚至二、三线城市零售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各零售企业面临着全新的生存考验,向农村地区发展成为零售业的重要方向。

随着城市消费市场进入稳定发展时期,要想再扩大消费群体和消费市场,必须进行产业地点转移,寻找新的消费群体,才能拓展消费市场。我国13亿人口,农村人口有9.5亿多,占总人口的73%,农村社会消费零售额占整个零售总额的40%左右,这充分说明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市场,购买潜力很大的潜在市场。特别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农村消费者已初步具备与现代零售业相匹配的购买力和消费观念。从以大连为例,2006年大连村人均收入为8434.28元,比上年增加1604.79元,增长24%左右,2006大连农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为3756.11元,比上年增加311.85元,增长10%左右。从上述数据可知,近年来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手中资金积蓄增加,消费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为零售业进军农村市场提供了经济调节。

二、农村连锁零售业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国内的情况看,一些大中型连锁经营零售企业在农村市场发展态势良好。江苏苏果超市是近年来涌现的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江苏苏果早在1998年4月就开始进军农村市场,注重开拓农村市场,是苏果始终坚持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到2005年苏果60%的网点布局在县及县以下乡镇,在整个销售规模中,50%多的市场份额在农村实现。

在大连地区,目前已有金玛、旺客隆等几家连锁零售企业在农村市场发展特许加盟连锁超市,全市农村地区的连锁店铺已达到110多个,经营范围涵盖食品、日用品、化妆品、药品、农业生产资料等多个行业和领域。但在连锁经营中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传统购买习惯、商品结构、经营成本等问题的制约:

1.传统购买习惯的制约

在农村地区,连锁超市作为新生事物很吸引当地居民,这种吸引力但还不足以使其改变对传统购买渠道的依赖,加上经营者对这种习惯的影响认识不足,没有相应的对策,致使杂货店、代销店、农贸大集等传统的零售业态仍处于主导地位。根据调查农民在农贸大集的消费额占家庭消费50%左右,购买商品主要有蔬菜、肉类、服装、鞋帽等;油盐酱醋等日常生活用品主要在附近的杂货店购买。连锁超市只是走亲访友时购买礼品首选场所,因为没有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连锁超市的销售额一直比较低迷,无法实现连锁的规模效应。

2.商品结构的制约

根据调查农村连锁超市的商品结构非常不合理,脱离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也没有解决农民买东西难的问题。一方面表现为超市商品基本以日用百货为主,品牌众多,但很多商品从来就没有被顾客动过,例如咖啡产品包装盒上经常覆盖着一层灰尘;另一方面,农村居民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出现一些新需求如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以及服装、床上用品、通讯产品等。这些需求的满足途径还是要到城市大中型零售店中选购,没有实现就近购买。这样不仅增加了农民的购买成本,而且连锁超市也失去了与杂货店和农贸大集差异化经营的机会。

3.诚信问题的制约

农村地区市场体系建设非常不健全,而且农民辨别真伪的能力相对较缺乏,给一些不法经营者进行假、冒、伪、劣的商品交易有了可乘之机,坑农害农的事件时有发生。但随着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其质量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商品质量有保证是农村顾客选择连锁超市消费的最主要原因。但由于客流量少不能实现规模经济和总部集中化管理不力等因素,一些农村连锁超市在经营中也出现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如销售过期的产品甚至经营假货。这些不诚信的行为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热情,使超市丧失了降低购买风险的优势,结果使一些顾客流失。流失的顾客一部分重回杂货店消费,另外一部分质量意识强的则转向进城购买。这就使得农村连锁超市处境较为尴尬。

4.经营成本的制约

从表面上看,在农村市场开店成本较低,例如农村地区店铺的建设或门面租金都很低;农村的劳动力成本也大大的低于城市。但由于地理位置和长期经济发展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在现有条件下发展连锁超市,就必须在物流、渠道建设等方面需要投入大笔的资金,这都造成在农村市场的经营成本实际上要高于城市市场。另外,农村连锁超市的销售额一直较低,无法实现规模配送,使经营成本提高。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农村超市商品的价格普遍高于其所属县城。因此关心价格的农村居民更加不愿意进入超市消费,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连锁超市在农村地区的成长。

5.人脉资源的制约

由于特殊文化因素以及农村居住特点使农村邻里之间、亲朋之间往来比较频繁,在农村地区有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这也影响着居民的购买行为。例如你一定要去XXX商店买东西,因为那是舅妈的弟弟经营的;另外在农村也存在强烈的外乡人情结,消除对外来人的不信任感需要很长时间。根据调查大连农村现有的连锁超市的加盟者90%为外地人,80%是没有农村生活经验的城里人。所以经营者在当地没有丰富的人际关系,也不能很快融入当地人的社会圈,对当地的习惯和生活水平等相关的信息了解不多,也没有条件利用已有的网络等资源,这些因素都制约着超市的经营。

三、农村连锁零售业态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连锁经营是农村零售业态发展的必经之路。农村市场既存在许多制约的因素,但更充满机遇。连锁零售企业应该积极整合资源,抓住机遇,完善在农村市场的销售体系。

1.引导农民改变消费习惯

引导农民改变消费习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普及商品的质量和安全知识,增强农村居民的质量意识,引导他们选择产品质量有充分保证的超市消费。同时连锁超市要提高产品(服务)品质,并做到持之以恒,杜绝假冒伪劣。

其次,还可以通过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促销活动,如赠送礼品等,吸引农村居民尝试进入超市消费,逐步改变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

最后,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实现“超市和农户”的双赢。通过“超市+农户”模式,使当地的农副产品进入连锁供应体系,带动农业基地、农户与超市同步发展壮大。一方面降低了超市采购成本;另一方面,解决农民卖农产品难的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这样既培养了超市的核心竞争力,又能够得到当地政府和农民的支持,成为农民自己的超市。

2.错位竞争,开展差别化经营

在农村发展连锁超市不能完全把城市货架“复制”到农村。首先,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在充分了解当地居民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水平的基础上,提供消费者真正需要的商品。例如与讲究包装和选择多样性的城市消费者不同,农村消费者更喜欢简单、经济实用型的产品。其次,针对目前电视等耐用消费品,服装等选购品农民一般要进城购买的现状,超市可以适当扩大经营范围,如在设立电器卖区、服装专卖区,形成具有农村特色的经营范围。这样既可以满足农民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又可以实现连锁超市与农贸大集的差异化经营,减小竞争压力。

3.加强对加盟商的培训与监督管理

连锁总部在实施连锁经营的过程当中,首先要对加盟商进行相应的培训,培训的内容以经营加盟店的基本能力,公司的经营理念等为主。培训的方式可以是安排加盟商在其他店铺实习,或者是规定辅导期,这期间由公司派出团队在加盟店里指导经营。另外,连锁总部还应该加强对农村店的监督管理。一是不断加强加盟店供应链管理;二是加强对加盟店的检查和督促,除要求加盟店实行质量承诺外,总部还成立专门机构,对加盟店实施分区域管理和监督;三是建立质量追究制度,对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加盟店,坚决取消其加盟资格,并进行经济处罚。

4.构建二元农村连锁体系

与城市市场不同,农村地区零售业的零散度非常高,而且顾客群体分布范围也十分分散,农民难形成集中、强劲的购买力。针对这些特点,在农村发展连锁应该构建二元连锁体系。

(1)在人口流动性较大、交通便利的集镇发展特许连锁,设立连锁加盟店。加盟店可以获得连锁总部输出的经营管理技术、统一配送的优质价廉的商品和资金支持,从而更好地发展;连锁总部又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销售渠道和经营设施,减少投资,降低风险,实现低成本扩张。

(2)对周边村庄分散的杂货店以采购联盟的形式辐射.,以连锁企业为主导,搭建采购平台。连锁企业利用市场信息、规模经营和批量订购、成本低廉的优势,为杂货店、夫妻店提供统一配送服务;采购联盟的各成员企业,仍保持自己的资产所有权并进行独立财务核算,可以自由退出。通过采购联盟整合小规模、网点分散的农村零售商,使配送规模化,降低连锁企业的经营成本有利于连锁经营在农村地区的发展。

5.充分利用原有商圈

在农村发展连锁经营要有效利用原有商圈,其中利用农村原有的供销社系统是最现实的方式。首先,供销社曾经是农村地区最有影响力的零售商,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次,供销社基层社本身就具有连锁性质,具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某些特征。

参考文献:

[1]李芬儒陈蓉华:农村批零业态发展连锁经营应关注的问题[J].农业经济2006(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