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现代化学与生活论文

时间:2023-03-23 15:10:09

导语:在现代化学与生活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现代化学与生活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不断变化,我们的教材也在跟随社会的发展在变。新教材不仅要求学生的学习要变,教师的教学要变,而且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要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得当,可以激发生活乐趣,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化学教学。

新教材在理论知识上难度降低了,只是加强了化学与现实生活和现代科学的联系。比如,化学反应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不同的蜡烛在不同的容器中燃烧的时间长短不同?如何防止水的污染?如何净化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这些类似"生活小常识"的知识在新版化学课本上有较多体现。教师上课时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联系生活,付出真实感情,喜怒哀乐油然而生,化学课堂将更加丰满、真实,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学习化学将成为一件乐事。

一、 探索崭新的教学模式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由教师在讲台上讲成就、谈关系,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对化学缺乏兴趣的意念。而如果在课堂上结合教材的内容播放有关的录像内容:五光十色的塑料、巧夺天工的合成纤维、去除污垢的合成洗涤剂、除疾去病的药品等化学工业产品,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取得的巨大变化、化学科学研究取得的成就,以及化学与建设祖国的密切关系等。奇妙的化学世界展现在学生的跟前,学生不由地产生旺盛的求知欲,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进行学生实验基本操作的教学时,先让学生分小组探讨有关实验的操作标准、仪器设备正确使用的方法,并作好各种记录,然后展示标准的典型示范,找出自己实验的不足。这样不仅节省大量的时间,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观察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既规范了操作,又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现代化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现代化的事业是一个互利互惠的事业,具有合作意识,拥有合作精神是开创事业的基石。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初中化学教学中应该重视的课题。学生的相互探讨、相互合作是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的关键。如在做蜡烛燃烧实验时,有的学生准备蜡烛,有的准备秒表,有的观察记录,他们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很快就完成了实验,同时他们相互释疑,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有关现象也做出合理的解释。

二、利用多种手段优化教学组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其重要意义无庸置疑。然而,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存在着一些不易克服的矛盾:反应装置规模小而教室范围大,多数学生观察现象模糊。我们可以优化使用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录像机等,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当适当地选用媒体。例如可用实物投影仪投影演示实验,而不单纯以计算机模拟。由于投影仪具有投影放大的功能,扩大演示物的可见度,使全体学生在同一时间都能看到演示实验的现象变化过程,加强直观性教学。要让学生从感性上得到认识,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理论的生成是为生产与生活的需要,使学生了解理论指导实践是改革者最大的初衷。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探索生活中的化学,化学中的生活。回顾历史发展,我们发现化学对人类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新材料,也更新了人类的观念。就象新教材开始说的那样要是没有了化学,我们的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完全可以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由想像。火的掌握为人类赶走了野兽,提供了熟食,与茹毛饮血时代划清了界线,身体更加强壮,不再怕寒冬,不再怕黑夜。取火方式也历经"自然火--钻木取火--火柴"到如今几乎可以随时随地取火。再比如在家里烧火做饭,原来是烧柴草,每次都要生火,后来烧煤球不必每次都要生火,但烟熏火燎,气味难闻,火候难控制,再后来用煤气,火候易控制却带来了煤气中毒的危险,现在通过石油化工的分馏、裂化等过程我们有了液化石油气,方便易用,随用随开,不必烟熏也可以烧出美味可口的饭菜。历史上的青铜器、铁器自不待言。我国的精美的陶瓷曾经与黄金等价,甚至于China(中国)也是由china(瓷器)而生,许多瓷器既实用又美观简直是一种享受。由于化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新材料不断涌现,比如说我们的吃穿住行越来越舒适,比如说借助高科技人类已经实现几千年来的梦想,上天、登月、探测火星、遨游太空,神舟六号的成功更体现了这一点。 转贴于

三、完善新教学模式,合理利用多媒体

有的教师认为当今的教育改革就是教学工具的革命,即用电脑代替教师、黑板、粉笔,产生了"电脑万能观",误认为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教学中的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有的几乎整节课都在播放内容,动态的画面、千姿的文字等,可谓十分丰富。教师成了"放映员",丢掉了"主导者"的地位,学生成了"观众",丧失了"主体者"的地位。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所以化学实验是不可替代的。我们主张化学实验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享受第一感觉。当然对一些限于条件所致不能进行的实验,用多媒体模拟,那是很可取的。只有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育教学质量才有可望提高,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真正意义。

多媒体辅助教学应和教师的教学有机结合。每种多媒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功能和局限性,一种多媒体的局限性往往又可由其他多媒体的优越性来补充。我们知道任何所谓好的课件,它无法预测课堂变化,它也无法进行课堂秩序的调节。多媒体教学并没有排他性,传统教学的精华我们不能抛弃,应该发扬。在教学过程中,要继续运用传统教学媒体中的合理部分,恰当引进现代教学媒体,使二者有机结合。

总之,教学改革的本质是教学模式的更新问题,教学模式的更新,其本质是模式教学的不断创新问题,努力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加强素质教育,把新教材作为教育科研突破口,优化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心目中都要有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和合作意识培养,否则我们的教学就会走入老路,我们的教改就会失败。

参考文献

[1] 李晓莉, 郭飞君, 李梅. 开设综合化学实验的探索与尝试[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S2)

第2篇

论文摘要化学教学要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把采取一些措施使实验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它在教学中作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把化学实验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如改进演示实验,增加演示实验的趣味性,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等。

为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每节课都应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学生创造探求新知的氛围。为此,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该节课的引入产生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的成分,是推动学生认识世界、渴求知识、探索真理的动力。所以,应尽量从化学实验引入新课。如在“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孙丽多彩”中,课题内容包含了大量的信息,从古代化学到现代化学再讲到明天化学。从而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化学,了解化学的重要性。这里的教学设计理念很好,但其泄及的内容过于广泛,学生是根本无法理解的。我感觉有点走过场的味道。我认为该课题的处理不适合就课讲课,生搬硬套。于是,我对课题1的教学设计作了一些改变。首先,我做了一个将“白酒变葡萄酒”小魔术引入新课,学生的热情立即调动起来了。接着又做了“密信显字”和“魔棒点灯”这两个趣味实验,同时让学生也参与一部分的实验工作。这时候学生已经对化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就很自然地引入讲解,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性的内容。在讲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时,我又补充作了铁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的实验,让学生感性认识新物质的产生。又如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这一实验,看似简单,其实有着比较深刻的内涵。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此项探究活动,敢于增添或更改某些实验的内容,谁观察到的现象越多,描述越详细越准确越好。要鼓励学生敢于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别人进行交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改进自己的不足。学生因为刚开始接触化学,初始或不敢发言,但经过我的鼓励引导下,学生们变得踊跃发言,课堂气氛热情高涨。同时,初步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实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感知化学规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好的实验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适当而巧妙地运用实验手段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对教学会有极大的帮助。例如讲到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后,教师可提出问题:“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可以发生置换反应吗?”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学生会答“可以!”教师可再引导:“如果可以,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得出初步结论是如发生反应,会有红色的铜析出。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演示出这一实验,结果会发现金属钠浮在溶液表面不断游动,最后溶液中生成蓝色沉淀。这一现象与初步估计的相矛盾。此时的学生充满疑惑,教师只需略加点拨,指出运用上述结论时,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的活泼金属应除外。

要知道,化学给学生所带来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实验。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多地利用实验来创设真实的情境。

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能使学生对实验内容更加理解。如讲二氧化碳的性质,采用边做实验边讲解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并不是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如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实验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一个软塑料瓶。课堂上学生亲自动手做这个实验。看着塑料瓶收缩,学生们都表现得很兴奋。学生自然地掌握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又如,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我让学拿回一瓶汽水,塞上带胶塞的导气管,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检验。学生通过实验就自然地记住了碳酸饮料的生产就利用二氧化碳溶于水的性质。还有,讲“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时并不局限于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还让学生用鸡蛋壳与稀盐酸或食醋反应看能否制取二氧化碳。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鸡蛋壳的成分有碳酸钙。

第3篇

一、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物理实践活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学科,理论联系实际是搞好物理教学的有效途径。它能有效的促进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例如,在学习了《电学》有关知识时,组织学生设计安装照明电路,分析、检查、排除电路故障,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动手能力。学习《电和磁》有关知识后,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电视发射塔、手机发射塔等。在课外参观活动中既可以使学生了解电磁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塔的高度等实际问题。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二、开展课外小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活动

结合物理课堂教学,布置学生课前或课后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的一种好形式。它可以使学生深刻地感知实验现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和动手能力。课前的小实验要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如为了探究“光的传播路径”,让学生借助烟雾或乳状溶液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如何“化隐形为显形”的实验方法。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他方法能达到这一效果,在其他的情况下是否也能观察到这一现象,然后学生思考后能得出“夜晚的车灯光线,破屋子小孔中射出的阳光”等许多不同的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开展课外小实验,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活动设计:一是要求学生围绕某一实验课题,结合教材、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根据某一物理概念和规律,设计有关的实验。二是对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进行改进,进行实验的多方案设计,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利用课外时间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科学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比如学习了《密度》知识后让学生针对本地的防洪、环保问题,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法,测一测当地河水中的含沙量。

三、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小制作活动,开展竞赛活动

小发明小创造的制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工具、用具、实验器材等进行认真观察分析,找出其不足之处大但创新。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时,教师应多加鼓励指导,及时抓住契机,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近几年来,我校学生针对身边的问题,深入研究制作的“自动淘米机”“自动浇花器”等都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的体现。

此外,除了开展小制作活动,还应组织多种比赛。如制作比赛、实验操作比赛、小论文比赛等。这些比赛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小论文比赛活动中,小论文的课题往往从学生实验、小实验、小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常见性的错误、实验误差分析入手,采取张贴、答辩等方法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科研、写作、创新能力。

四、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培养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

第4篇

新课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

1.从生活现象引入新课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常常从学科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出的问题学生可能感到意义不大,而且觉得十分生疏。学生的大脑不是一张白纸,在学习化学前他们已经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师应当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景,并从中引出学习课题,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动力。为了使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建构,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事实证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知识有真切的感受,才不会只是在抽象的水平上对概念和规律进行记忆。为此。教师在引入新课时,也应当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建紧密的联系,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有力的支撑。

2.用生活经验理解化学概念

在化学教学中,为了克服学生在理解化学概念时的困难,可先引导学生解决一些有针对性的生活问题,作为“先行组织者”,然后再将其中的思想方法横向迁移到所学习的化学概念的研究中,为化学概念的学习提供认知支持。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理解周围世界的相关概念,不一定与科学概念一致,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可能起阻碍作用。如物体越重,下落越快;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等。当代教学理论指出,对于错误前概念的教学,首先要做好“引蛇出洞”,充分暴露学生错误的前概念,然后设计矛盾性实验予以冲击和破除。最后建构对科学的正确理解。因此,“联系生活”的有效化学教学,必须充分估计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生活经验。

3.回归生活解决化学习题

世界本来是一体化的,伴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哲学、科学、艺术等自觉的精神生产活动取得了越来越远离日常生活世界的独立性。科学创造了一套揭示事物本质及规律的概念符号系统,与此相适应的课堂教学,也越来越重视遵循理性的逻辑,传授抽象的概念,而远离学生的生活实践。日常生活世界隐退于理性视域之外,成为理性逻辑之网的背景。为巩固课堂教学而实施的习题教学,出现的同样是“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相分离,莘莘学子沉浸于题海之中使人遗憾的场景。另人费解的是一些学生题做得很多,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很差,教师提供的“压缩饼干”式的知识,造成学生的消化不良,就像只顾记诵抽象的“导游图”,而将“美丽的自然风景”置于脑后的匆匆过客。要改变上述状况,就应把改革习题形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作为突破口,进而改变传统习题枯燥、抽象、脱离实际的“纯化学”模式,增加习题的生活气息,更多地利用学生所面临的环境,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让习题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充分发挥习题的素质教育功能,让习题具有趣味性、激励性、挑战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解答化学习题,在动脑动手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利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在研究素质教育习题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对习题形式进行了研究,改编了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题目,注意了习题本身的趣味性,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加学生对化学学的情感。高中化学教学中也有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是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现实世界,掌握改造世界的本领。这就要求教师在习题设计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让习题既生动活泼、联系实际,又能巩固课堂上学过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感到:化学并不难学,化学就在你身边。

4.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化学现象比比皆是,但我们却常常熟视无睹,问题就在于观念上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主动意识。在这些司空见惯的化学现象中,有很多具有较强的启发性、代表性和应用性,可以将其转化为高中化学问题,使之走入课堂。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学生身边的一些学习、生活用品甚至自己的身体等进行实验,它比“正规实验”更富有亲切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

5.创设宽松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讲解“物质的量”时,如果对“物质的量、微粒数、摩尔质量等”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定义和概念的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化学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化学教学,正确认识学生的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利用生活资源或生活资源中的元件做实验,学生对实验所用的物品熟知,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化学教学贴近,消除畏难情绪及对化学的神秘感,顺应学生爱玩、爱动脑的心理,使其玩出化学规律。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生活资源或生活资源的元件做实验,可使学生独立的思考,大胆探索,敢于幻想,创造出自己的新思路、新问题、新设计、新途径、新方法、为了完成实验,学生获得充分的前期制作经验和动手欲望,而前期操作经验是相关技能或能力形成不可或缺的练习体验,且前期操作本身就是向学生传播非语言的教育信息,使化学实验增添了一个物化的信息源,增强学生的投入意识,获得良好的首次效应和动手欲望,不自觉的程序逻辑式实验成为灵活的、自觉的探索性实验。这种成功的体验和喜悦,能持久地保持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探索。

6.开发利用生活资源,搞好丰富的课外科技制作

第5篇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6、7、11三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现就一学期来的主要工作做以下总结:

1、课前准备,备好课。把握课程目标,使知识技能与学生生产生活实际及应用相结合;使学生的体验、感悟与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积累相结合;使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与学生立志化学研究为化学的发展而努力的志向相结合;逐步转变以知识教学为主的备课模式,实现教学观念的彻底变革。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那些材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的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己经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教学的关系从本质上讲,学为主体,教为客体。教如何实现客体适应于主体特点,从学生为本源的思维策略去实施教学,才是培养有特色、有创新、有发展的新人才观的根本要求。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对象为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习中增加难度,从思维的角度看,对学生抽象思维要求很高,特别是高中教学,这种问题更加明显。如何建立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联结点,只有充分发挥实验的优势效应。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抓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训练,除了教材中安排的演示实验保证高质量完成,还结合知识系统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部分演示实验。实验中,随时引导学生养成节约、勤俭的良好习惯。在能源利用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对家庭燃料的构成、性能、价格、资源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实际调查、分析,提出自己对燃料利用的见解。

5、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个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者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7、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教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本学期,本人坚持进行个人教育理论与业务研修,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和培训,坚持向同行学习,听课 15 节,参加教研活动19 次,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修养,教学中对于生成性的资源及时反思和积累。通过教学反思与教研活动的开展与积累,我觉得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组织与调控能力、学科系统知识水平、教学科研与教育评价理念都有不同程度的深化或提高。

8、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在高二化学的教学中,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对少数学生的学习基础的提高做得还不到位,问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一直是自己一块心病,但措施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高二化学上学期教学总结(二)

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做好课堂教学和课后训练工作,广泛吸收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1、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新课标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教法,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普通班学生基础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活动兴趣,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活动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要提高教学质量外,还要做好课后训练工作。

3、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组的教师学习交流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4、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进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现在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高二化学上学期教学总结(三)

本学期化学教研组在校领导的关怀下,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满腔的热情和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国际分校的学生的指导思想下,在鼓励学生志存高远,德智并重的指导方针下,在认真学习,研究并吸收新课程理念的同时,积极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不断开发超越课堂的新型教育教学方法,成绩显著,现将本学期的工作稍作总结:

一、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培养高尚师德

化学教研组积极弘扬“艰苦奋斗,务实创新”的省前中精神,加强以“敬业爱生”为魂的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全体教师每周一次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认真关注教育动态,加强道德修养,保持高尚情操。化学组老师工作认真负责,严格服从学校安排,并能出色完成各项任务。组内教师之间团结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本组教师教风正派,德高身正,具有奉献精神,深得同学的爱戴。

二、落实常规管理,狠抓教学质量

1。加强备课组建设,发挥集体优势

在开学之初就制定好教研组活动计划,各年级的备课组制定好备课组的教学计划。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由一位主讲老师,讲本周教学内容,其他老师对这一内容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优势,统一编写讲义,教案,学生统一练习卷。然后再由每位教师根据本班情形进行修改,形成个案。在集体备课中,充分体现预设性问题与生成性问题的开发与挖掘,使教师的课堂更具有睿智。

2。积极开设公开课,加强相互交流与学习

公开课,是老师们相互学习,相互指导的平台,本学期化学教研组各个年级均按计划每周有一位老师开设组内公开课,做到组内没有课的老师都去听课,听课后在备课组内交流评课。另外化学组的老师积极参与校对外的大型公开课以展示我们教师的风采。我们坚持这样的一个公开课活动,不仅仅给教师的业务水平带来新的飞跃,也让我们的老师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学习,来研究,形成良性的教与学的循环。

3。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贯彻执行教学“五认真”。

学期初,教研组组织全体教师,尤其是近几年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认真学习、贯彻执行教学“五认真”,特别是在备课过程中要求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手段、备结构、备感情,备课笔记要求分课时写,青年教师要写详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课堂教学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杜绝“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坚持主体性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对成绩比较优秀或学习不良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分享到成功的喜悦。高二年级根据选修同学的实际情况,对于成绩薄弱的同学,积极进行补偿教学,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4。抓好常规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本学期我组各年级的化学教学都抓的很好,各位备课组长都能以认真的态度积极组织工作,按时完成教学计划,积极开设研究性学习和活动课、选修课程,高一老师主要加强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成,试验教学的开设数量、质量都达到了新高。高二教学能够抓紧抓实,培优补差工作有序进行,并且在学业水平测试难度加大的前提下及早进行了必修班的复习工作,高三教师主要做好第一轮复习工作。总之,老师们都能自觉提高自我要求,不断创新,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本学期化学组取得的主要成绩综述

第6篇

顺德区均安镇星槎小学

 

星槎小学地处西江河畔,七?蚯疟撸?且凰?逖?!?996年,均安镇委镇政府和星槎村委会为重组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高瞻远瞩,科学规划,将原星槎、福岸、三联、上力四所规模较小的学校合并,斥巨资易地重建,组成一所规模大、档次高的现代化新星槎小学,开创了顺德区集约办学的先河,掀开了星槎小学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早在合校之初,学校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在改造薄弱学校的同时,也开始规划了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蓝图,确立了要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促进学校教学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轨。正是在这种明确的办学思路指导下,使学校能在强校林立的顺德教育中占有一席重要之地。

自申报广东省第二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起,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校本着以创办优秀实验学校为目标,全面提高领导、教师、学生信息化素养,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全面开发学生与教师的创新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为实现教育信息化不懈努力。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由小到大,一边实施一边发展,一边装备一边开发使用,到现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深有体会的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教育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累累硕果。

一、完善管理体系,全面落实现代教育技术规划

对于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这一称号,学校领导及教师既把它当作是荣誉,也把它当作是工作的动力和努力方向。

学校把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学校每学期的工作计划之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有具体的任务、措施和步骤,目标明确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

学校建立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管理网络,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领导带头参与实验工作,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电教的主任负责此项工作,并配备了由管理者、教科组长、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科教师参加的实验人员。学校设立了电教中心,下设总控室、课件制作室、广播室、语音室、多媒体电教室等。各级实验人员分层管理,在实验过程中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主管领导定期听取汇报,及时了解工作的开展情况,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

学校建立了各种管理制度,如学校电教中心管理条例,电教管理员守则,信息资料管理制度,多媒体使用管理制度,电脑机房管理制度,普通教室电教设备管理制度等;学校对现代教育设备的使用都进行记录,如仪器设备维修保养登记记录,多媒体使用情况记录等,真正做到设备有人用也有人管,实行规范管理。学校的电教人员直接参与和负责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工作,认真做好日常的维修保养,并主要承担学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指导工作,及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各类教育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已经安装了校园网络软件平台,进行了全体教师的校园网操作培训,并组织有关人员不断丰富校园网及各科室、各项目的网页,校园网上的各种信息有专人采集、更新,使得各种信息资源高度共享,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学校领导和教师也不断学习,增强现代化管理意识,整个学校的管理充满了现代化气息。

二、改善教学环境,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技术设备的建设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前提,所以,学校始终把改善教学环境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近几年,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办学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不断优化现代教育装备,建设了校园网络,添置了信息教学设备,对现有的设备进行了升级换代,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2003年至2004年间,学校乘着创建省一级学校和教育强镇的东风,取得了镇、村两级的支持,又加大了投入,完善了教育装备。学校现有校园网一个,广播网一个,图书电脑管理系统1个。有教学平台17个,专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室2个,电子阅览室1个,另有校园计算机总控室一个,教师课件制作室一个,语音室1个(设备2套),以及图书馆局域网一个。共配有计算机234台,并配置相应网络的外部设备及相应的教学软件和教学辅助软件。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数量和种类基本满足教学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校长室、行政室、教师办公室、图书馆等办公系统的主要业务实行计算机管理。学校专门购买了“海百合”课件制作软件、“图书管理系统”软件及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学校已用光纤专线方式接入校校通,并在教学和管理中得以有效应用。学校在互联网上有独立网站,与省、市教育网建立链接。校园网上的各种信息,有专人采集、更新。通过网页操作,使得各种信息资源高度共享。

三、合理配置、开发教学资源,提高应用效果

我校根据教学需要给各年级购置了语文、数学、英语、思品、自然、科学、音乐等教学用的配套音像、电子教材基本达到了三套,并且是省中小学教材审查组推荐的。北师大新教材配套光盘,英语光盘等。还有《鹏博士》《科利华》教学软件一批。我们认为:教学软件不能简单的买进和拿来,一是有选择性的买一些有使用价值的资料。二是发动师生自己想办法制作教学积件和教学资源,这样才能提高使用率,提高教学效果,又有自己学校特色。学校要求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上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注重媒体与教材和学生实际相结合,采用何种媒体,如何运用媒体等皆从实际需要出发,形式服从内容。同时学校坚持拿来与消化、引进与创造相结合。三是紧紧依靠本地区的资源优势。我校网站直接连接顺德教育信息网,信息中心拥有各种教育软件资源已1000G以上,有科利华、清华同方、K12、中教育星、清华永新、国之源、南方之星、迈达威、人教社等九家公司的17个产品,教师学生可方便、快速地调用或下载各种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以达到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四、充分利用,提高使用率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教育技术装备的资源效益。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我校能运用电教手段上课的教师达到100%,开展电教学科比例达到100%,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自然科学、社会、美术、思想品德、音乐、体育、综合实践。采用电教手段的课时覆盖率也达50%。

五、依托课题研究,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学校一直非常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积极推进课题研究。我们成立了科研领导小组,开展了计划性强、针对性强和实效性强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结合本地区本校的教育需要,确定研究课题,在研究经费、活动时间上给予保证,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广大教师主动参与教学研究,保证课题按预定方案稳步推进。

目前,已立项的课题有国家级的两项——《小学语文“四结合”》和《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科的课程整合》,省级三项——《小学情境作文教学》《小学数学综合评价的方法与策略》《广东省器乐教学现状分析与实验研究》,每个课题都能按计划正常开展研究,定期开展阶段性成果整理和总结。其中《小学情境作文教学》已经结题,结题报告得了二等奖。

几年来,实验教师大胆实践,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探索利用多媒体技术改革课堂,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总结出集中识字模式、随文识字模式、阅读教学模式、说写训练模式等。教师们利用有效的信息资源,把各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起来,使信息技术更有效地成为课程与教学中的一个因素,成为教师教的工具、学生学的工具以及环境建构的工具,进一步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因而,实验班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综合素质都大大优于普通班学生,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说写训练教学模式》的论文参加全国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得到全国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的确认,获得了成果入选奖。《春天在哪里》的语文“四结合”课例教学获得全国优秀课例三等奖。 “小学情境作文教学”已通过广东省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终期评估,研究成果获得了二等奖。何婉华等五位老师的专题论文获得了一、二等奖,六位学生的作文也获了奖。何凤娇等四位老师的相关论文还获得全国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的论文比赛二等奖。科研改革也促进了全校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几年来,学生参加各类各级的征文、作文竞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科研实验开拓了农村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之路,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使我们加大了教育改革的信心。现在,我们全方位推进信息化教学研究的理论探索,从语文科到数学、英语、自然、音乐、美术……现代教育技术在我校得到普及应用。教师们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优化了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信息技术素养不断提高。

六、强化师资培训,促进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

学校认为,现代教育设施不是装门面的,它的价值在于充分的使用,而使用的关键在于教师,所以学校把培训老师作为广泛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突破口,开展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使学校教师能够迅速适应现代教育的环境,掌握现代教育设备的运用。我们坚持校本培训,学校多次派出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各种类型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参加有关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学习交流活动。然后把学到的知识再传给老师们,老师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1、集中培训。学校一方面请来相关专业的老师对全校的老师进行集中培训,让全体老师都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理论和应用技能;另一方面学校骨干老师进行实例讲解,作业布置等。2、分散练习。在教师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后,分散到各年级组实际操作,进行巩固强化。年级组老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3、定期验收。学校定期对老师的计算机掌握情况进行统一测评,重点是通过作业的形式考察老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平。4、比赛促进。学校结合培训开展系列竞赛活动如:AUTHORWARE课件制作竞赛,多媒体教学设计评比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老师的学习热情。通过校本培训,派出学习、专业老师讲课等形式提高了我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有力地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

学校还订阅了有关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资料和刊物,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信息技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书刊。通过学习、研读,教师更好地了解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提高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水平,加深了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的研究。通过培训学习,教师不但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也提升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整体素质。

七、实验工作取得的成绩

通过实验研究,教师教学水平大大提高,教育观念得到转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信息化的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目前在我校的课堂上,教师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研究,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践中,教师们积累了一定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大大增强,尤其是近两年,进步特别快。其中李巧敏老师的《说写训练教学模式》参加全国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得到全国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的确认,获得了成果入选奖;《春天在哪里》的语文“四结合”课例教学获得全国优秀课例三等奖;《春天在哪里》、《我喜欢的水果》两课例参加了顺德区信息技术教学开放日活动,获得好评。何凤娇老师的《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写作兴趣》、李巧敏老师的《利用多媒体创设语文情境》、黎翠容老师的《发挥CAI的优势 提高作文效率》、王月瑛老师的〈情境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可行之路〉获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论文大赛的二等奖。何婉华的《情境作文指导一、二法》、李巧敏的《利用网络创设情境》获广东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论文一等奖、王月瑛的《情境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可行之路》、黎翠容的《运用多媒体创设作文情境》、何凤娇的《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写作兴趣》、李国光的〈情境作文教学实验报告〉获二等奖。欧阳信程教学课件《比较》、《长颈鹿和小鸟》获区二等奖及镇一等奖,何惠燕老师、欧阳永晃老师思品课件获顺德区三等奖,参加了思品课件展示。欧阳信程、欧阳永晃参加区信息技术说课比赛获得二等奖。欧阳永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获区电教论文二等奖,卓捷海的音乐录像课《巧巧手》、欧阳信程的科学录像课《谁给花传粉》、梁婉青的品德与生活录像课《和钟姐姐交朋友》获区三等奖,何瑞华的论文《《加强情感体验,调动情感参与》》《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获区一等奖。何校伦论文《数学也要进行“听”“说”训练》、何彩眉教案〈买铅笔〉获区二等奖,梁婉青论文《活用多媒体教学激活识字兴趣》获区三等奖;李国光、欧阳永晃设计制作的学校网站获顺德区电教中心颁发的二等奖。近两年来,学校教师在区镇的各项论文、教案、课件及教学比赛中获得了约80个奖项。教学科研促进了教师的提高。

我校是镇的示范性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本地区是先走了一步。我们曾承办过镇内不少大型的教学研讨活动,为兄弟学校提供示范和交流研究的平台;每学期,举行一次大型的教学开放日、文化艺术节活动,向镇内、区内及社会公开展示学校教育改革的成果;在校内,经常举行全校性的或科组的教学活动,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新会市荷塘镇中心小学、高明区三洲街道办组织的中小学校长也慕名前来参观。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本地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一年上一个台阶。1997年被评为顺德市一级学校,1998年被评为佛山市一级学校,2000年通过了佛山市一级学校复评,2001年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实现了农村学校向城市化、现代化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学校多次被评为顺德区先进学校、顺德区少先队先进大队、顺德区实验工作优秀学校、顺德区体卫先进单位、顺德区文明单位、佛山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

 

 

 

 

 

附件三

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自评量化表

学校名称: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星槎小学      (表一)

一级

指标项二级指标项得分

A

工作落实

情况A1

人员A2

规划7

34

B

三个覆盖率B1

教师B2

学科B3

课时9

333

C

教学环境情况C1

达标C2

使用率C3

模式探索10.5

54.51

D

课题研究情况D1

选题D2

措施D3

进展D4

成果16

2455

E

教材使用情况E1

教材选用E2

使用效果E3

自制教材12

543

F

组织培训情况F1

内容F2

范围F3

方式13

535

G

实验工作效果G1

教学成果G2

教师教学水平G3

学生综合素质G4

示范作用22

16222

第7篇

一、理念更新夯实构建“校本―学区”的研修文化基础

深化学区模式的探索,是希望走出一条从学区内“共享资源”、“协作联盟”的发展路径。通过学区内学校间的交流,促进双方在办学理念、育人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的深层次交流与融合。根据越秀区教育局的部署,我校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主线,开展师德教育专题活动和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专题活动;以加速教育信息化发展为龙头,探寻网络教研的新途径,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实时性和有效性;以强化学校特色教育为手段,促进学区特色文化的建设;以理顺协作机制、整合内部资源为抓手,努力为创建一个优质均衡、和谐共进的教育现代化学区作出贡献。有鉴于此,我校各个部门都自觉地把学区模式的业务研修看成是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校发展的有利时机,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努力做到思路积极统一,过程务实创新。

二、三级联动构建立体互动的研修体系

1. 一个核心构思三个层级联动

核心构思:大力推进学区文化建设活动,依托学区自身的优势,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学区内优势,努力优化研修策略,凸现我校研修文化特色,力求提升学校、学区研修品位。

整合资源层级建体

第一层级:校本研训活化资源

我们以各种各样的研修活动作为研训载体,包括创建可持续发展学习型学校的专题讲座、有效教学的沙龙讨论,还有集体备课、研讨课评比、案例分析、研究成果(报告、论文、微课)交流评比等。大量的研修活动除有效提高教师个人素养外,还为学校在学区内开展交流、展示活动储备了人才资源及素材资源,充分挖掘了教师潜在力量,盘活了学校的资源储备。

第二层级:校际互动实化资源

我校充分发挥校本资源作用,利用资源踏踏实实地加强学校内部、学区学校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例如开展联校教研、跨校集备、课例展示活动,我校曾经牵头举办美术科、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等的联校教研活动,美术的跨校集备活动,语文科、数学科、品德与生活的课例展示,完善了校际同伴互助的多种方式,使无形的资源发挥出明显的效果,充分发挥校本、校际间资源的实效,促进研修体系的有机联动。

第三层级:学区引领优化资源

在校本研修、校际互动两个层级互动的基础上,学区从专业引领这更高的角度所有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整合出学区名校、名师的优质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效应,有力促进了学区建设工作质的飞跃。

策略一:依托教育知识分享平台 放大学区名优资源的效应

为推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越秀区建设了越秀教育知识分享平台,为区属学校教师提供一个存储和分享各类教育教学知识文档的空间。我校以此平台为依托,以优质资源(如多媒体软件制作大赛展示、课例点播和微课广场等)的理念为引领、导向的同时,也在此平台上展示我校教师的优秀教学成果,突破了优质资源在学区交流的时空限制,使学区优质资源效应得到最大化,学区内学校以此为依托,不断发展,有力推动了学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策略二:凸现学校办学特色 实现学区优质资源互补

根据学区各学校的办学特色,学区实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策略。各校根据各自的学科优势,牵头组织学区学科联校教研工作小组。

三、变革转型创建内涵发展式的研修文化

1. 实现从静态旁听者向动态参与者的转型

如今在学区灵活的管理模式之下,学区研修的目的性更明确了,针对性更强了,给予各学校参与的机会更多了。我校众多的骨干教师都在学区的教研中上展示课或作过主题发言,我们也担当了活动的组织者、课例的展示者、主题的发言人等角色,不仅使教师的个人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更提升了教师集体的自信心及整体士气,使我们从静态的旁观者顺利向动态的参与者转型。

第8篇

一、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意义

1.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如中国数学的瑰宝《九章算术》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在现实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诸如物价、利率、测量、估算、设计、种植、加工等都要用到数学知识来解决. 假如离开了数学,社会进步就成为纸上谈兵.

2. 数学应用意识是研究其他学科知识的工具. 比如物理、化学、逻辑学、计算机等学科都需要数学知识,精深的数学知识有助于其他学科的深入研究. 历史上就有科学家因数学知识的欠缺而耽误其他学科结论的得出的例子,例如胡克就因高等数学知识的不精通而耽误了一个物理结论的导出.

3. 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是当前课程目标之一. 现行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通过数学学习,学生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二、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做法

(一)重视课堂教学主阵地,逐步渗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1. 情景教学是渗透“数学应用意识”的前提条件

对于学生来说,数学之所以难学,主要是所学的知识很少以创始人当初所用的形式出现,呈现出的是经整理,浓缩加工过的抽象、精练的数学结论. 因此数学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尽量能让学生来亲自参与“知识再发现”的过程. 通过合理、形象的情景教学,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 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吸取更多的思维营养,从而为充满乐趣的、令人迷恋的数学应用做好必要的准备. 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案例1 学习a = bc型数量关系时,对课本的一个开放型问题作如下改编导入新课:小斌家房屋进行装修,买来一大捆粗细均匀的电线,现要确定其总长度的值,怎样做比较简捷?(使用的工具不限,可以从中先取一小段作为检验样品)学生讨论热烈,兴趣很高.

生活空间是一个神奇的世界. 你若用心地以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便会发现数学规律巧妙地安排着生活.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原理.

2.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数学的直观性和奇异美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经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条途径. 俗话说:听不如看,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直观教学平台.

案例2 七年级上的内容“从不同侧面看”这节课中,首先呈现了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画面. 在28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孟关良、杨文军在皮划艇项目获得金牌时,从不同侧面拍摄到的两幅感人画面,凭空想象是不可能描述出来的.

案例3 八年级下的内容“里程碑上的数”这节课中,竖立在公路边上表示路程的水泥桩很容易被人忽略,用课件展示教材开始那部分内容,小明爸爸骑着摩托车带着小明行驶在公路上,画面上显示整个运动过程以及在不同时间所看到公路边上里程碑上的数的过程,画面可以不断重复. 形象逼真的画面,摩托车行驶的轰鸣声,以及摩托车每过一小时所看到里程碑上的数的情景,为学生理解什么是里程碑上的数提供了一个现实场景,为学生理解题意起了直观的引导作用,吸引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编发展题,然后从中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全体学生解答,逐步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二)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强化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丰富而生动的数学课外活动有助于形成教学相长的局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尝试用数学,强化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1. 精选活动内容,上好活动课

活动课的内容可以取材于教材中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的内容,也可以是课程中的一些课题学习. 这些内容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可操作性,都有让学生学以致用的功效. 是训练学生思维,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素材. 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笔记本上,或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设计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布局等. 又如在太阳光下测量楼房高度、旗杆高度等.

2. 组建学习合作小组,追求共同发展

在现行教材的编排中,课程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 其中的“无理数的发现”“‘代数’一词的来源”“中国古代的魔方”“勾股定理与费马大定理”等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又如“车轮还能做成什么形状?”,组织学习和讨论“人体上的0.618,生活中的0.618”等,通过阅读课外读物,制作和应用模型,增强用数学的责任感和信心. 通过竞赛辅导,学生数学日记和小论文写作指导,培养学生用数学的习惯和能力;借助于计算机、计算器、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组织教学,发展学生的主动性、责任感和自信心.

第9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186-01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己任,寓创新意识于化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现有条件,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启迪学生的创新智慧之门。

一、优化课堂,培养学生创新品质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进行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要构建适应创新教育要求的教育模式,优化教学结构,使学生在受到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和优秀品质的培养。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笔者采取了诱导启发―阅读讨论―实验设计―讲解释疑―学生提问和实验―效果检查的教学思路。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从会学到会做、会用,充分运用实验,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来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穿插当今世界形势和最新的科技信息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欲望。结合化学学科本身的优势,诸如能源短缺、白色污染、全球变暖与环境恶化等都与化学科学息息相关。从而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

二、 强化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性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和核心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找到独特、创新思路的可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具有新的教育理念,教给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再也不仅是忠实圆满地教授规定内容,而应是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2]。例如:在研究金属活动顺序时,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湿法炼铜是用铁制取铜,速度肯定比钠制取铜慢,为什么不用钠制取铜呢?”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先组织学生就所了解的知识和生产实际展开讨论:①、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是否符合反应规律?②、钠能否作为制取铜的原料?学生讨论的结果认为虽然符合反应原理,但钠太活泼,冶炼成本高,不宜作原料。这时又有学生提问:“课堂上演示一次中,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真的快于铁吗?”教师采取延缓评判的原则,组织学生动手实验,结果学生发现烧杯中出现奇异的现象,并未出现红色的铜,而是生成了蓝色的硫酸铜。针对现象,教师再次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将钠放入水中,奇异现象之后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酚酞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学生思维活跃,忙于写化学方程式,争着解释以上几个同学提出的问题:钠太活泼,和水反应生成酸,不能和盐溶液发生简单置换。并有感而发:“多问为什么,就有机会获得更多的知识。”创新意识大大增强,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求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三、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教学中注意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问题,发展学生横向联合、类比、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上,而且要利用现有的知识,结合已学的知识去创造,去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变式题”、“一器多用”等,力求让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多种思维能力。如:24.5g氯酸钾完全分解可制得多少克氧气?学生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也可以根据氯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又如右图(图略)所示装置可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也可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还可以用作洗气装置,在A端接一支量筒还可用于测量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等。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便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四、注重实践,展现学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