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10:24
导语:在教学语言艺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网络对高校思政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方面。从积极影响角度而言,网络激活学生热情,能够帮助其树立主体价值。网络时代开放平等成为主流思潮,主体的话语权不受其社会地位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借助网络丰富知识并改变思维方式。很多大学生借助于网络参与到公共事务,同时实现个人的发展。此外,在网络时代,信息呈爆炸式发展的速度,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便捷的交流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培养他们应用信息以及技术的意识,提高他们获取科学信息并加以传播的能力,最终拓宽了大学生信息来源以及渠道,丰富他们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从而成长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在网络时代通过不断地创新网络语言,可以在虚拟空间真实表达自身思想情感,并且通过富有创意并且新奇的网络语言,来体现大学生的鲜明创造性。大学生的想象力以及自我意识通过网络得到表达,从而灵活使用课内外的知识,来体现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另一方面,网络也给大学生带来不利的影响。网络文化弱化大学生对于主流价值观的高度认同。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学生的思维以及交往方式,并且超越时空界限。网络上话语主体日益多元化,并且激活其欲望以及想象力。网络的工具化以及利益性导致其内在价值缺失,从而引发大学生的异化。在网络上,话语暴力层出不穷,话语权也被滥用,各种不良信息以及话语冲击主流价值观,从而导致大学生形成浮躁心态,严重影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从而导致一些大学生精神浮躁,尤其是那些价值判断力以及抗诱惑能力比较弱的大学生,容易出现人生方向迷失以及价值选择判断错误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大学生理想以及信念,导致主流价值的边缘化。
2高校思政课提高语言艺术性的措施
第一,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语言艺术需要多一点文学色彩。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不应当是一板一眼的,同样能够富有激情。例如在讲解哲学原理的主客体统一这一问题中,就能够引用坡琴诗来说明在演奏优美音乐的过程当中,不仅仅需要琴这一客体,同时需要人这一主体的动作,只有两者实现相辅相成,才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音乐。通过加入文学元素,同泛泛而谈比较而言,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思政课理论的意境以及学生想象力。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强调教学语言的文学色彩需要适可而止,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语言美学意味并营造教学氛围。
第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语言艺术需要多一点人情味色彩。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往往给学生以枯燥空泛以及说教的感觉,因此对于思政课的教师而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走进学生心里而让学生高度认同并加以接受。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师形象环节,思政课的教师要避免沦为僵化道德标本,其身上需要体现出人性的丰富内涵,兼具厚重的德性以及丰富的人性,这样的思政课教师才更加具有魅力以及说服力。此外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需要尽量将宏观东西微观化,并将空洞东西生活化,从而让思政课教学回归生活。最后是在教学语言方面,高校思政课的对象是人格意识较为独立的大学生,因此教师在表述的过程当中需要提高教学语言的人情味色彩,要展现出平等包容的心态以及人性关怀态度。
第三,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语言艺术需要多一点时尚味色彩。网络时代社会思潮飞速发展,并且大学生思维高度活跃,这就决定高校思政课的理论素材以及教学语言都应当紧贴时代的脉搏。很多高校思政课的教师不关注目前社会当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语言、新词汇以及新语体,同时也很少主动去留意学生感兴趣的那些话题,上课的时候总是陈词滥调,从而同学生之间出现了严重的沟通障碍,这样一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自然不够理想。所以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保持开放学习的姿态,在网络时代以及学生面前不能落伍,需要主动掌握了解目前网络以及社会当中流行的那些热门词汇以及新鲜语言表达的方式,同时有意识地并且灵巧地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当中使用。不过在提高思政课教学语言时尚色彩的过程当中需要避免哗众取宠,要不然可能让思政课变得低俗。
一、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言为心声。”要想语言美,基础在于心灵、人格美。因此,教师能否很好地运用语言艺术,首先在于他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教师只有热爱,才能教会学生热爱;只有善良,才能教会学生善良;只有诚信,才能教会学生诚信;只有感恩,才能教会学生感恩;只有奉献,才能教会学生奉献……古语说:“什么样的先生教什么样的学生。”只有当教师在心底擦亮真、善、美的火花时,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总之,教师只有拥有了最美的人格,才能拥有美好的语言艺术,才能拥有美好的课堂。而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发挥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师自身的人格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品位和素质。
二、要有积极的情感投入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壤里。捷克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试想,如果语文教师都缺乏情感,缺乏情感投入的言语传递,他又如何去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鸣,去感染、征服受教育者的心灵?他又如何去激励、唤醒、鼓舞受教育者?
三、要有相应的语言风格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格”指特定的教学任务、体裁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过程等,都有与之相适应的语言风格。语文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对不同内容、不同情感、不同时段的课文教学,导以相应风格的言语。或感情奔放,或深情款款,或直抒胸臆,或委腕含蓄,或华丽典雅,或朴实无华。这样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授之以趣,导之以法。另外,还应注重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语调变速,对重要内容的表达有意重复,以引起学生注意;当学生被无意注意分散时,音量可骤然提高或略作停顿,用以排除外界干扰,还可借用具体的言语,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来,而不是一味斥责。
四、要有机智的临场发挥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尤其是教学过程中,有许多不可预见的情况发生。面对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教师可灵活机智地调动语言要素,完成教学步骤的牵引、过渡。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术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地做出相应的变化。”在学习文言文单元时,老师点一学生答题,学生半天不吐一字儿,老师责备道:“嗯?可不能这样沉默不语呀。”有学生冷不丁冒出一句:“沉默是金!”教室里立时炸开了锅。批评学生吗?效果不一定好。老师灵机一动,用他们学过的《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句子予以反击:“可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呀!”一言既出,学生笑,顷刻又被震住,不得不佩服老师的机敏谐趣。且这句话一经化用,不仅缓解了课堂气氛,而且避免了板起面孔的说教,委腕地指出了不积极答题的弊处。
五、要有恰当的教学态势
本文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数学要求,谈谈教学中的实践与认识。
首先,注重普通语言与数学语言的互译
普通语言即日常生活中所用语言,这是学生熟悉的,用它来表达的事物,学生感到亲切,也容易理解。其他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必须以普通语言为解释系统。数学语言也是如此,通过两种语言的互译,就可以使抽象的数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借鉴,从而能透彻理解,运用自如。
“互译”含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将普通语言译为数学符号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数学化”,例如方程是把文字表达的条件改用数学符号,这是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程序。二是将数学语言译为普通语言。数学实践告诉我们,凡是学生能用普通语言复述概念的定义和解释概念所揭示的本质属性,那么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就深刻。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不适于口头表达,因此也只有翻译成普通语言使之“通俗化”才便于交流。
其次,注重数学语言学习的过程,合理安排教学
数学概念和数学符号的形成一般包括逻辑过程、心理过程和教学过程三个环节。逻辑过程能够揭示概念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便于对数学结构从整体上理解,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与认识。心理过程是指学生从学习数学语言到掌握数学语言的过程,这种过程往往是因人而异。数学符号和规则从现实世界得到其意义,又在更大的范围内作用于现实。学生只有在理解数学语言的来龙去脉及意义,而且熟练地掌握他们的各种用法,从而得到理性的认识之后,在数学学习中才能灵活地对它们进行各种等价叙述,并在一个抽象的符号系统中正确应用,从而达到对数学符号语言学习的最高水平。教学过程则是教师具体对某个数学符号进行讲解、分析、举例、考查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驾驭数学语言。
1.善于推敲叙述语言的关键词句。
叙述语言是介绍数学概念的最基本的表达形式,其中每一个关键的字和词都有确切的意义,须仔细推敲,明确关键词句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例如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中的关键词句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教学时要着重说明平行线是反映直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条直线是平行线;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可让学生观察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也不相交;通过延长直线使学生理解“不相交”的正确含义。这样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推敲、变更、删简,使学生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这些关键词句不可欠缺,从而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2.深入探究符号语言的数学意义。
符号语言是叙述语言的符号化,在引进一个新的数学符号时,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各种有代表性的具体模型,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根据定义,离开具体的模型对符号的实质进行理性的分析,使学生在抽象的水平上真正掌握概念(内涵和外延);最后又重新回到具体的模型,这里具体的模型在数学符号的教学中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作为一般化的起点,为引进抽象符号作准备,二是作为特殊化的途径,便于符号的应用。
数学符号语言,由于其高度的集约性、抽象性、内涵的丰富性,往往难以读懂。这就要求学生对符号语言具有相当的理解能力,善于将简约的符号语言译成一般的数学语言,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转化与处理。
3.合理破译图形语言的数形关系。
关键词:语言艺术论文
摘要:创造性地将语言艺术与非语言艺术融合,让科学课堂教学充满魅力,特别是非语言艺术的巧妙运用,深受学生的喜爱和老师的赞赏。巧妙运用非语言艺术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学生记忆的效果;巧妙运用非语言艺术能有效地严肃课堂纪律,促进课堂教学,为教学增光添彩,用微笑征服学生。
关键词:非语言艺术;实验教学;有效性
曾有一段时间,我很迷茫:为何大家都说我的课上得好,能让学生和听课老师感受到课堂教学是一种享受。但好在哪,我一直无法用一个较好的术语加以表达,一次偶然的阅读让我豁然开朗———是的,非语言艺术。创造性地将语言艺术与非语言艺术融合,让我的科学课堂教学充满魅力,特别是非语言艺术的巧妙运用,深受学生的喜爱和老师的赞赏。对于敏感、善于观察的孩子们来说,老师的非语言沟通方式,往往更能起到教育的奇效,更能激励或打动孩子。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运用非语言艺术进行教学,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一、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学生记忆效果
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单调,面无表情,语调单一,教学效果绝对不理想,但如果教师巧妙运用非语言沟通,如柔和的微笑、传递情感变化的眼神、抑扬顿挫的语调变化、夸张幽默的手势、体态,学生能从教师的一系列情感动作中领悟教学内容,在无声中师生得到交流,而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眼神中发现信息,做出相应的反应,调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心脏与血液循环》时,教师利用肢体语言模拟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舒张时教师整个身体放松,手臂张成圆形,腿也往外扩。收缩时身体紧绷,手臂向内夹紧,双腿合并。同时,随着教师的讲解,不断加快速度,学生在会心一笑中非常容易理解,愉受着心脏有力的跳动。
二、严肃课堂纪律,促进课堂教学,为教学增光添彩
作为技能科教师,特别是科学教师不用担心教学内容无法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往往丰富有趣的实验活动和新颖的器材一放在那儿,还没上课学生就已经蠢蠢欲动!因此,教师平时更头疼的是对于学生课堂纪律的组织与调控。经过多年的教学,我发现教师巧妙得体地运用非语言艺术调控课堂,能有效提升科学课堂教学魅力,为科学课堂教学增光添彩。下面就平时的经验做法做一介绍:
1.进入教室,坐姿练习
站姿是教师课堂教学中使用持续时间较长的姿态语。它集中体现教师的自信与能力。教师站立:双脚基本平行,相距与肩同宽,双手交叠在后,给予孩子们充满活力与精气神的印象。教师用自己饱满的站姿,不断提示自己:轮到我上“战场”了,“战场”上是不容许丝毫疏忽的。让自己充满激情地投入教学,进而让学生也被老师的激情所感染。而有的老师上课会手拿着书搭在讲台边斜靠着,我觉得这样的站姿很不好,感觉很没劲,懒散,以这样的站姿说话讲课中气都不足,学生听讲的激情如何能调动?学生双手放后背,目的在于使之抬头挺胸和防止学生控制不了好奇心动桌上的实验器材,而更专注于教师的讲解。
2.倾听习惯的养成
学生回答问题时分为两种情况,离教师较近的,我先用手势和鼓励的目光示意让他回答后俯低身子(才不会感觉老是高高在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如果是离教师较远的学生,我会在倾向学生的同时,将右手半拱放置在耳朵后,同时用眼神扫视全体学生,左手中指置于嘴前后指向回答问题的学生,配以挑眉微笑,此时学生都被我的非语言艺术所感染而专注倾听同学的回答,比老师用语言提示学生学会倾听,注意听效果更佳。既不打断回答学生的思路,同时又让他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试问多次如此的非语言感染,还怕学生养不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还有学生不爱发言吗?
3.学生注意力分散
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将上课时的音量迅速降低,语调放缓,同时配合严厉的眼神,用眼神教育犯错误的孩子。注意力分散、开小差的学生可从中接受到批评的信息;违反纪律的学生可从中感受到教师的愤怒而引起心灵的震撼。这种委婉的暗示,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怀和爱护,又不至于分散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
4.用微笑征服学生
经常对学生微笑能使学生产生乐观、积极自信、向上的心理状态,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魅力。在教学中,师生都能从发自内心的微笑中获得这样的信息:“我们是朋友。”微笑虽然无声,但它传达了许多:欢悦、同意、尊敬。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请你把“笑意写在脸上”。在课堂教学艺术日益发展的今天,非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开拓与运用,越来越显出其重要性。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固然与文化知识传授的多少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看它能否带领学生一起进入崇高的美的意境,使他们不仅可以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率地掌握教师传授的科学知识,而且还能从教师的教学艺术中,得到艺术的享受和丰富多彩的性情陶冶。
参考文献:
一、有一种教学的语言艺术是,完全以理性思维来选择语言
不愿或不想放低姿态去学习、理解那些在成年人眼中可能尽属幼稚的学生语言。只强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语境中才能有所发展与提高。在预定下循序渐进是其主要的教学策略或教学艺术。推究第一种观点似有不足。因为,学生语言表现力并不很强,甚而至于乏味,又往往辞不达意。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原封不动地机械照搬,便有迁就或取悦之嫌。而且,当学生一旦误解了教师的这一努力时,就极有可能酿成某种抵触情绪或厌烦情绪。正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这个比喻虽过了点儿,却也说明了部分道理。推究第二种观点似有不足。首先,学生习用的语言也是时代精神的某种表现,不容忽视,如“累觉不爱”(据说这个词最早源于百度“李毅”吧,一个13岁孩子在感叹“很累,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了”,并且已进入日常生活,尤其在学生群体)。其次,师生间年龄差距,甚至可以说是代沟也造成了重理性而轻感性的偏颇。最后,当然是少数教师在教学中无视语言艺术的重要性,闭目塞听,固守一隅之见,懒于有所创新。
二、在权衡了以上两种观点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后
我冒昧而审慎地提出了我的观点,即体察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引发学生心理共鸣、不引起学生心理反感为标准,辩证地使用学生语言:教学时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不压抑学生个性伸展与感性思维为标准,能动地利用显性教育彰显语言艺术;教学时辩证地使用理性语言,能动地利用隐形教育彰显语言艺术。当然,具体实践可能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困难。例如,只有相应地掌握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学知识,才能科学地调查、分析,乃至使用学生语言;只有多与学生作面对面的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才能弄清时代精神的哪一方面对他们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等。而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与渊博的学识,经常接受新信息和更新知识。人们常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可以想见,只要在教学上孜孜以求、不断地推陈出新,语言之花定能处处绽放。
作者:徐霆 单位: 佳木斯市松北小学
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吸引学生跟男生谈恋爱时吸引女孩子是一样的。
一、“第一印象”很关键
谈恋爱时,给女孩子的“第一印象”好不好很关键,不同性格的人期待的“第一次见面”是不同的,有人喜欢霸道总裁,就有人喜欢花美男,调换一下见面对象,可能第一次见面的效果就会天差地别。
上语文课相比于谈恋爱的优势在于,你的对象没办法拒绝和你每天的见面,她给了你三年死缠烂打的机会,而每一次的新课,就是一次新的开始,作为老师,你可以好好地构思如何让你的课堂吸引学生。而学生喜欢的就是我们要努力做到的。
比如讲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如果按照正常的套路开场,讲作者生平、风格、然后翻译诗歌、赏析诗歌、背诵诗歌,学生每一堂课都是这个套路,有什么意思呢?我在讲这首诗的时候,是从陶渊明讨饭(《乞食》)的故事开始讲起的。学生很惊讶,原来大诗人陶渊明还要过饭,更让人惊讶的是,他不光要到了饭,主人还请他喝酒。然后我们再联系之前学过的《五柳先生传》中:“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学生又有了新的理解。然后再谈陶渊明的家世,让同学们了解到原来陶渊明早年也是名门贵公子,而今沦落到出门乞食。
这时再来讲这首诗,效果是很不错的。
对于普通学校的很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一堂课是不是知识结构完整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你在讲课的时候,他不是睡着的。做为一个语文老师,要从讲台上走下去,像朋友一样与他们聊天,聊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当我们成功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后,教学往往可以顺利地进行下去。
二、“甜言蜜语”多一些
没有哪个女孩子能够抵挡“甜言蜜语”的攻势。魏书生老师有一期讲座专门谈了“赏识教育”,他首先讲的是“民主”,强调要为学生服务。这真是教师立场的巨大转变。传统教育中老师是高高在上的,是学生“求学”的对象,如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所写“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当然,那是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的。而今天,同样是“求学”,却是家长、老师求着孩子学,虽然很无奈,很不合理,却是社会现实。
所以同样是“求”,“求”学生学和追求女孩子的道理是一样的。
在教学中,每个老师都知道“表扬、鼓励、肯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何表扬,表扬后是不是有效果呢?“不错”“很好”“你真棒”“你的回答很正确”,这些话说多了,孩子都听腻了。
首先,表扬得真心诚意,意有所指。表扬学生,只有针对他真正的进步、优点的肯定,才能得到积极的回应。
其次,表扬的话也得换着花样说。回归到语文教学,当你表扬学生的时候翻来覆去就是“很好”“太棒了”那么几个词,如何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比如在讲萧乾的《吆喝》时,因为作者运用的是北京方言,所以那堂课我在表扬学生回答时,也多加儿化音“哟,xx这回答说道老师心坎儿里去了”“嗯,xx同学一看就是有生活体验的,回答的有味儿、地道”,这些语言对于南方的学生来说是很新鲜的,有了这样的口语交流后,再讲到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时,学生就有了一定的现实语感了。
三、“木讷”的人谁喜欢
如何让语文课堂吸引学生,很多人有不同的办法,如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将图片、视频融入到课堂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推行民主课堂,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等。但是语文毕竟是一门语言的学科,让学生感受语言、运用语言是基本要求。
那么语文课回归到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听、说、读、写”,其中“听”和“说”是基本的基本。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自己的诗文很难写得比课本上那些名篇好,但相比于李白、苏轼、鲁迅、朱自清,语文老师最大的优势是――你可以亲自下场向学生展现语言的魅力。
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的口语运用对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有着极重要的意义。语言的作用是对客观事物与事件进行表述、描述。比如在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其中一个教学环节,我用感性而醇厚的声音对曾经的罗布泊进行描述“这里曾经牛羊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这里曾是遍地的绿色与金黄的麦浪,这里曾经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这段话中很多词语都是课文中出现的,而我将它们贯穿起来,成为一段语言优美的描述性的语段。这时即使没有图片,学生也能够通过老师的口语描述想象曾经美丽的罗布泊。美丽的风景与典雅的口语相得益彰。
如果老师每堂课都要用典雅文艺的语言进行授课,把课上的跟朗诵比赛一样,那么对学生也有极高的要求,因为不是所有学生都喜欢文艺范,更多的学生对口语的表达其实要求很简单――好玩有趣。比如在上《俗世奇人》时,有一段写杨巴凭一张巧嘴,妙化危机。我请不同的同学演杨巴,我演李鸿章,来看看不同的回答有没有不同的效果。某学生演杨巴说:“大人,这不是灰尘,是芝麻啊。”我扮演李鸿章说:“那你是说我错了咯?”“是啊,大人!”“哎,这点小事我都会错,看来我老了啊,这大人要不您来做?您做的一定比我好啊!”“……”“气死大人我了,还不退下。”这个同学灰溜溜地回到座位,此时课堂中一片笑声。通过反复对比,学生越发理解杨巴回答的巧妙。
1.1舞蹈演员要有表演创造的精神
演员应该是个艺术家,不应该是个“艺匠”,艺匠只会模仿、复制,而不懂得创作,而对于舞蹈演员来说就要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3]。舞蹈之不同于别的艺术,是因为舞蹈演员按照舞蹈的艺术特怔,用演员自己的身体和思想感情作为材料去创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他们既是创作者,又是创作材料;他们是艺术家,也是艺术工具。演员的艺术创造不仅要创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还必须要创造出相应的艺术表现形式,把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让观众去感受。外来的表现形式取决于内容,人物的动作和行动首先是依据人物的某种生活状态和某种心理设计出恰当的动作形象,有时他们反过来也是从形体动作入手,从动作中去感受一切,以达到角色创造的目的。
1.2舞蹈表演艺术要有审美规范
舞蹈演员塑造舞蹈形象,要经过形象的积累、寻觅,形象的体验、感受,形象的创造表现这三个层次[4]。积累、寻觅除了从平时生活的形象积累中去寻找有关的形象外,还要有目的地从舞蹈、原著等去寻觅与角色有关的素材,体验、感受是要求演员自我逐渐生活在角色中间,从演员自我转化为舞蹈中的人物形象,使单纯的动作形式转化为表演人物情感和思想的舞蹈语言,这也就是把单纯的动作形式变成有意味的舞蹈形式。
1.3舞蹈表演艺术的主要性格特征
不论是小孩、年轻人,还是中年人,在跳舞的时候,都是在抒发他们内心的的情感。情感是舞蹈内在的生命核心,无论舞者通过怎样的形式表达,都是在特定的生活中去表现、去抒发自己的情感。
2中老年舞蹈兴起的缘由
首先,在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我国已进入老龄国家。大多数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年人和经历坎坷又继往开来的中年人相聚在一起,形成了特殊的中老年群体。他们寻求健康长寿的途径,渴望参加轻松愉快的文化活动,通俗舞蹈满足了他们这两方面的精神需求。其次,改革开放,使中国人的生存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转型,他们的心态也产生了比青年人更深刻的变化。追求美的享受,但又不满足于单纯的观赏,渴望在艺术参与中塑造新的自我,成为当代中老年人比较普遍的审美追求。最后,新的时代,既充满活力,又充满竞争。中老年舞蹈以艺术语言作为媒介,把众多的中年人、老年人吸引、团结到一起,跳舞、结友,缓解人际的隔阂与紧张关系,使这一群体文化的投入者体验到互相间的友善与温馨。
3中老年舞蹈教学
3.1精讲多炼,热情示范
中老年人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关系,舞蹈基础是很差的。由于社会阅历的关系,能理解老师对动作所作的理论讲解和分析,但就是不到位。因此,对于初学舞蹈的中老年人,一要精讲多炼,二要多做示范。精讲时语言要简练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动作的反复练习上。示范时要有充分的热情与感情,示范的动作要准确无误,节奏鲜明,用生动的形象去指导和启发他们。同时还要耐心的纠正错误动作。中老年人由于年龄比较大,所以在初学动作时,感觉比较迟钝,不善于按照老师的要求自觉地对动作作自我纠正。所以,上课的时候,除了不断地说要领,还要不停地帮他们纠正,力争做到口到、眼到、手到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
3.2说练结合,体脑并用
中老年人初学舞蹈时,往往会顾此失彼,忙乱中会忽略动作的要求。教师可以用一些俗成的、言简意赅的口诀,在课堂中发挥作用。如“直上直下,连贯柔韧”;“被迫下蹲,上顶直立”等。中老年对照口诀做动作,加上老师的及时提示,很快就能找到下蹲时的对抗感觉。中老年的记忆在最贱的减退,所以在记口诀或者是动作上,都是相对比较吃力的;所以,边做边记边思考,体脑并用,说练结合,才能提高效率。
3.3分步要求,循序渐进
中老人舞蹈教学中,动作规格要领的提出要有步骤。学员进行组合练习时,开始可以化整为零,分割成几小段分别纠正,每堂课可选其中一段作为纠正重点,不要总是从头到尾过一遍。一般来说,中老年在掌握一个新舞蹈,往往是先会做,然后做得较好,最后才能达到整齐。初学阶段,着重掌握动作之间的有机衔接,了解大概情节。提高阶段,则要求学员将注意力转向动作的细节和节奏的准确上。技巧完善阶段,则要求学员将注意力集中在艺术表演能力的培养上。如果一开始就不分阶段,不分主次地对学员提出过多的要求,反而会欲速不达。只有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客观规律,采取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和逐步推进的方法[5],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跳舞的作用
4.1中老年舞蹈具有健身、长寿功能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百动不如走,走不如扭。”跳舞主要是一种腿脚的活动,有快步有漫步,有规律有节奏,跳舞一个小时大约有五千步左右,这样既可以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又可以消除下肢淤血,体态稳健,活动灵活协调。对于老年人的舞蹈教育,首先要明确,中老年由于骨骼不是很坚韧,相对较脆、死板;所以在跳舞的时候适合较柔软的国标舞,或者是集体性欢乐舞,如藏族的锅庄、汉族的自由舞等。尤其在当代,社会上流行跳肚皮舞;主要是锻炼腰、腹、臀等躯干部位的肌肉,特别是腹部和体现柔韧性的腹直肌、腹斜肌以及背部肌肉,该舞除了收紧臀肌之外,还能通过外部的肌肉运动按摩腹腔子宫器官,促进盆腔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系统,对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有效显著;这对于中年人,既提高兴趣,又可以健体;肚皮舞是一种全身性的舞蹈运动,所以可以达到减肥、减脂的作用;人在上了年纪后,容易患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所以该舞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由于老年人这些舞蹈既可以增强兴趣、锻炼身体,又可以抒感、延长寿命。
4.2中老年舞蹈具有娱乐功能
人生在世,需要劳动创造,也需要娱情取乐。中老年人带着各自不同的经历走到一起,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中释放感情、回味青春,在人体有节律的运动中,传导生命情调,扩散生命光华,从而进入一种自得其乐的欢悦意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较高尚、较纯洁”、使生活充满情趣的大众娱乐方式。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因此,让同学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才会带动他们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假如学生对学习英语没有丝毫兴趣,就会产生厌学情绪,造成英语课堂死气沉沉,教师教课没人听讲,教师提问没人回答的尴尬局面。因此,教师在讲课时一定要利用语言艺术,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得到培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求,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得到情感体验。比如:在讲hometown家乡这一单元时,可以围绕家乡这个主题,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对自己的家乡进行介绍和描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很好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比如:在学习friendship友谊这个单元时,教师可以利用小品艺术和歌曲表现艺术,诠释一下大家对于友谊的理解,使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愉快的课堂学习中,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语言艺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注重具有情感性、幽默性、启发性的有声语言艺术的运用
作为有声语言艺术对于初中英语教师的要求较高,其中包括:英语的发音准确性、吐字清晰性、语言表达的标准性和措辞的恰当性等,要求教师在语言表达方面具有较强的语言逻辑性和推理清晰性,要做到言之有理,层次分明。初中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运用以下几点语言艺术:
1.富有情感性的语言艺术的运用
英语教师的有声语言是同学生进行感情交流的手段之一。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感情沟通的桥梁,才能够拉近教师同学生间的距离,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得到教学信息的反馈,从而使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情况。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具有情感性的语言艺术的运用。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由、开放、愉快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师运用语言艺术和学生进行思想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障碍,分析问题原因,调整面对不良影响的心态,鼓励学生由点及面,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在英语课堂上,要分层次进行问题提问,及时得到同学的学习反馈,不偏向学习好的学生,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设定简单问题进行提问,使其能够正确回答出来,使学生具有成就感,要做到用真挚的热情去感染学生,使他们没有心理压力,能够愉快的投入到学习中来,使他们有一种归属感;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真正的体会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变化,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付诸于耐心,真正体会到他们内心深处是渴望进步的,要耐心的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教师只有真正的成为学生的朋友,走进他们的内心,才能使教学氛围变得融洽轻松,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的参与到对英语学习的课堂中去。
如何提高教师的情感性语言艺术的运用,就需要初中英语教师首先要喜欢英语教学这项工作,其次热爱现有所教的学生,最后要对于教学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搜集大量与教学内容有关有趣资料融入情感教学之中;另外,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慢慢培养自己的语音语调,注重轻重缓急、快慢强弱、语调起伏和阴阳顿挫,使学生感到教师的教学是富有内心情感的,从而达到师生共鸣的教学效果。
2.富有幽默性的语言艺术的运用
富有幽默性的语言艺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是语言艺术运用的最高要求,它对英语的教学起到最直接最关键性的作用。如何使教师的幽默性语言艺术更好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就需要初中英语教师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寻找幽默因素,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幽默点、俏皮话和趣闻轶事,把这些幽默的因素穿教学中,诱发学生对于所学内容产生兴趣。第二,利用幽默语言艺术的穿插。在教学中为了解释某种语法情境,可以穿插一些国外幽默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使的教学教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加深学生对知识要点的印象。
3.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艺术的运用
在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多用些反问、设问和暗示的语言艺术启发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使学生带着好奇和疑问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当同学找不正确答案时,要多用“Areyousure?”or”Really?”继续启发引导学生直至找到答案。通过给同学充足的思考时间,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注重肢体无声语言和道具无声语言艺术的运用
1.肢体无声语言艺术的运用
可以通过人的肢体语言表示出事物的具体形象或人物的思想感情。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的肢体语言对于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因此,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时适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即面部表情和动作手势,对于英语知识进行绘声绘色的讲解,会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内容的意义,且对于学生加深知识的印象也起到极大的作用。
肢体语言艺术贯穿于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例如:在字母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打手势或面部夸张的发音口形给学生们做示范,打个比方,在教字母V的时候,教师可以伸出手的食指和中指,摆出照相的POSE,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加深学生对于V这个字母形状上的印象;在做句型练习时,可以利用具体的动作进行示范,例如在做祈使句练习时“Openthebook,please.Closethewindow,please.教师就可以做打开书本,关闭窗户的动作示范。
因此,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需要教师开动脑筋,利用各种肢体语言的无声示范,加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印象,通过使用大量的动作肢体语言示范,去辅助英语教学,才会使原本枯燥、抽象、模糊的语言知识活跃、形象、具体起来。
2.道具无声语言艺术的运用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通过利用各种教学道具的无声语言使英语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形象的无声道具比有声语言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教师可以把单词卡、情境图片,或身边的具体东西,如粉笔、钥匙、手机、钱包及学生课桌上的一切学习用品作为教学道具。通过这些具体形象的道具,引起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注重多媒体技术的语言艺术运用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教师可以将多媒体等新型的语言艺术融入英语教学之中。例如:投影仪、幻灯机、语音室等都属于多媒体语言艺术。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知识的理解,增强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运用能力。
比如在学习沃尔特.迪斯尼WaltDisney这个单元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段英文版的迪斯尼动画片,生动立体形象的影像资料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接着教师引入课文的主题沃尔特。迪斯尼,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沃尔特。迪斯尼这个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通过对课文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了迪斯尼乐园的建造背景,同时深化了对知识的学习。如此一来,一堂生动形象的课堂,使同学的轻松愉快的对知识进行了掌握,同时也带动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为落实纲要精神,进一步推进中国外语教育技术研究的发展,深化高等学校外语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学生学习技能,帮助学生实现专业学习,拓展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拟联合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和《外语电化教学》编辑部等机构,联合举办第10届全国教育技术与大学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
本次会议主要包括四大议题:
一、大学外语课程及教学改革
1.大学外语课程设置研究
2.大学外语教学模式研究
3.大学外语教材研发与网络平台资源建设
4.大学外语教学与测试
二、外语资源建设与教师发展研究
1.“三多”语境下外语学习资源建设
2.“三多”语境下外语教师发展研究
3.“三多”语境下学术信息技术素养和多元识读能力研究
4.外语教育技术研发与应用
三、电子语境下的语言学研究
1.网络语言学研究
2.语料库语言学研究
四、外语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建设
1.外语教育技术学科理论探索——理论基础、方法论、研究内容等
2.外语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实践——学科定位、课程定位、人才培养等
会议将特别邀请中国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外语教育技术领域主要专家莅临大会做主题报告。
会议特别征求相关主题研究的参会宣读论文,优秀文论将设立特别奖项并择优推荐发表。
论文提交日期截止到2013年11月11日。论文提交邮箱:
会务信息:
1.时间:2013年11月16~20(周三-周日)
2.地点:电子科技大学,成都
3,会务费:1000元/人(包含餐饮、资料、专家费用以及部分考察费用)
4.承办单位: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成都)
5.主办单位: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
上海外国语大学《外语电化教学》编辑部
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
(详情请发邮件至或参阅http:///news.php“学术会议”栏目会议具体通知)
第10届全国教育技术与大学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