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探究学习论文

时间:2023-03-23 15:10:46

导语:在探究学习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探究学习论文

第1篇

在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创建之后,老师应该教给学生如何去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在不依赖老师他人的前提下,自己主动思考,在数学学习中,自主学习的部分有很多,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进行思考问题的时候,学生需要做到不讲话不交头接耳,自己进行单独思考,独立完成问题的解答;在完成作业时,自主学习体现在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不抄袭他人,不依赖老师的课堂讲解,对老师给出的问题和答案敢于融入自己的思考和质疑;自主探究学习尤其体现在自习课上,自习课是学生整理学习内容,理清思绪的重要学习时间,同时也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时候,学生的自主学习应该体现在对当天所学内容的复习,作业的检阅以及对新内容的预习。学生首先应该结合老师当天课堂上对内容的讲解进行一定的回顾,自己发现和检阅是否有一知半解或者是缺漏的地方。检查是否有缺漏,可以通过当天的作业和适当的练习来检阅,当发现自己的知识有不完善的地方时,学生应该先试着自己进行思考查漏补缺,当自己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再去请教老师。在预习下一章节的内容时,学生应该在预习中找出自己不会的地方,自己先进行思考和探究,然后再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这一系列的过程都有助于学生保持自主学习探究的好习惯,并且因为这些好习惯而受用终生。

2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随着近年来教育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可谓是受到了很多人的好评和青睐。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进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无疑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这一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老师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成绩,学习特点,学习习惯以及性格特长等因素,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实力均衡的小组。老师给每个小组安排一定的任务,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共同去完成。比如说,老师为了锻炼学生的速算能力,老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布置100道速算题,让每个小组共同去完成,老师根据每个小组的速算速度和准确率对小组进行评分,得分高的小组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得分低的小组则需要收到一定的惩罚。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既能发挥自己的思考,又能参与与其他同学的合作探究,一举两得,每个小组的学生为了让自己所在的小组获得胜利,一定会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思考和才智,为了小组的荣誉,在百思不得其解的同时,会与同小组的学生进行一定的研究,在观点上进行相互补充和纠正。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士是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这一方法的实施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

3让数学与生活相互融合

有位数学家曾经说过,数学是生活之上的提升,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就告诉我们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有着不可分析的关系。老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只是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小学生在思考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到生活中去解决,让学生试着利用生活去检验和探索数学知识,这就让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不仅仅局限于纸面上。比如说,在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如果只是简单的列式,小学生很容易能够做上,但是一旦将这些知识融入到应用题之中去,学生则不会列式解题,这就反应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与生活是脱节的,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并且提高小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老师可以在数学中多引用一些与生活指示有关的数学题目,将这些生活现象转变成应用题,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思考。

4结语

第2篇

关键词: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

一、终身学习的定义及特征

终身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两者相结合的产物。关于终身学习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和组织对其解释也不尽相同。最具权威的“终身学习”定义,是由欧洲终身学习促进会提出,并经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采纳的终身学习定义:“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力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偷快地应用它们。”

从众多的理解和定义中可以归纳出终身学习具有下列特征:

第一,连续性。终身学习是贯穿人的整个一生,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包括人的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

第二,多元整合性。终身学习不仅是纵向地贯穿人的一生,而且也是横向地贯穿于学习的各个层面、各个空间,是学校学习、家庭学习、社会学习及其它场合学习的统一,是立体的多元的整合。

第三,目的性。终身学习强调个体在终身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即有需求、有意识的学习更有价值,是个体有意安排的。

第四,公平性。学习不再是部分人的特权,而成为人们普遍的权利。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都应保障这一基本权利的实施。

第五,开放性。终身学习强调除学校以外的非正规情境中学习的重要性。不仅拓展了学习内容的范畴与时空范畴,同时强调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整合。

第六,主体性。终身学习强调个体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它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导向。

二、终身学习能力的定义及构成要素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能力是调用知识、运用智力、借用技能,顺利完成某种实践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终身学习能力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直接影响终身学习活动效率,使终身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从终身学习的角度分析,终身学习能力是指今后社会所需求的素质和能力。即在激烈变化的社会中的“生存能力”。

从学校教育的观点分析,终身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

第一,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指独立获取新知识,不断调节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能力,是个体获得成功的最基本的一种能力。

第二,适应能力。适应能力是指人随外界环境和时代变迁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交往范围、思维习惯、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的能力,指的是积极的适应能力。

第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对客观世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

第四,利用现代化学习工具的能力。利用现代化学习工具的能力就是指个体运用现代化学习工具对信息进行搜集、加工、存储、处理、传递、应用的能力。

第五,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主要是一种社会活动能力。它包括计划、决策、协调、合作、交往等多种能力。

第六,实际操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是指完成学习活动、专业训练和生产实践中各种智力的、技巧的具体运作能力,它是现代人才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现代科学上许多重大突破都得益于高超的实验技术。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手脑并用、体智结合的人才。

第七,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借助各种形式,如语言、文字、图表、数理符号等交流信息、表达思想感情的本领,它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图表表达能力和数据表达能力等。

第八,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指善于独立思想,敢于提出新间题、设想新方案、作出新创造的能力。它是智力效能的最高表现,是认识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高度结合。

三、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第一,适应性原则。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学科和人的个性发展的需要。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以他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来衡量。要使学生能够对社会作出较大的贡献,就必须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立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如果不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可能使学生的学习与社会需要之间产生较大的差距,脱离时展的潮流,从而难以适应社会。因此,学校教育应坚持适应性原则,善于把社会需要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正确确定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

第二,前瞻性原则。教育工作者要对社会发展的趋势有一个基本正确的预测和判断,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性。在信息社会,知识的发展、社会的变化都是以加速度的方式发生的。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看到眼前的一些问题、工作岗位、就业门路等,这样当学生毕业时,尽管自己的学习目标按计划圆满的实现了,但时过境迁,社会需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在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时,应有长远的眼光,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前瞻性。

第三,超越性原则。一个人只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决心克服这些缺点,才可能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如果认为自己现在的情况非常完美,当然也就觉得没有继续学习的必要,也就不可能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事实上,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特别是在科技、社会、经济和人类都处于高速发展的今天更是如此。

第四,方法性原则。俗话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成功地将自己的知识、技能、品德等转化为学生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而且要成功地做到由教向学的过渡,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科学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拥有一种“自充电”系统,使教学最终达到“不教之境”。

第3篇

在线实验模拟了现场实验的场景,但却不是现场实验的简单网络化移植,实验设计本身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在线实验的互联网支持和计算机模拟等特点可以更好地提供一个促进思考和探究的环境,系统能在线记录学生的独立操作,为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并可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挖掘和优化,调整实验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能适应不同水平和能力学生的要求。基于以上特点,笔者设计了与现场实验存在较大区别的在线实验探究式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能力是实验设计的核心问题。由于CDIO模式继承和发展了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标准,因此,我们主要基于CDIO的理念来设计在线实验模式和方法,强调工程实践环境中探与究的学习来实现CDIO的全过程,使得学生以更多元的方式进行工程实践训练。CDIO是以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为四个主线过程,综合地考虑专业基础知识、个人和职业的技能及团队协作与沟通的技能,及在整个企业、社会环境下进行四个主线过程以达到全面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CDIO模式中的构思和设计环节主要针对学生的工程宏观分析能力,而实现和运作环节主要针对学生的工程微观分析和操作能力。作为一个缩小版的工程实践过程,在线实验的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际上就是构思和设计过程,而实验过程就是实现和运作过程。因此,探究式学习主要体现在实验方案探究与实验过程的探究两个方面。以下我们将通过远程教育高校开发的典型实验来具体说明其设计理念。

(一)实验方案探究设计

实验方案的探究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宏观分析能力。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实验按照统一的方案展开,学生没有选择性。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理论验证性的实验,但在以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为主的实验中,就会压制学生的想象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因此,实验方案探究是实验教学策略的最重要部分。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认识和探索理论规律,掌握工程技能,应该以问题为驱动开展实验方案的探究,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经过认真思考和研究,自主制定实验方案,通过搭建实验对象,准备仪器设备、测量各种工况下的数据,整理和判断实验数据和结果的正确性。这就要求实验具有基于工程的实际背景设计,学生才可能在这种开放性的实验环境下,对多种可能的实验方案展开探究。英国开放大学的实验“能量转换(EnergyConversion)”是典型的实验方案探究型实验。实验设计背景是铜的工业化生产,实验问题是如何从铜矿石经过多个环节得到电解铜。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设计基本方案。学生在实验前1个月必须预习,由4人组成的实验小组需要集体制定实验方案,由于实验问题本身的开放性,实验方案也并不是确定的,指导老师只给出一些建议。从粉碎矿石到解析出铜的多步实验步骤中,有多种途径可以完成实验,学生们集体讨论得到设计方案。在实验过程中,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还继续修正。完成基本方案设计以后,实验完成过程也是实验方案探究过程。学生在实验室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讨论,每个实验环节都要求去解答或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如粉碎的效率、溶解浓度以及电解效率等,部分环节还要到计算机上进行数学模型的求解。实验过程中进行观察记录和模型预测,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束后,学生还必须根据本星期实验情况,做口头报告(Presentation),教师根据学生预习和作业情况、实验过程的表现以及口头报告,给出实验课程的最终评价。可以看出,整个实验过程就是针对如何从铜矿石得到电解铜的这个具有工程背景的问题,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制定和实施实验方案的过程,这对学生工程宏观分析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二)实验过程探究

实验过程探究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微观分析与操作能力。传统工科专业的实验操作基本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对于故障分析与解决、规范操作等重要技能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创新能力还较少涉及,这显然不能满足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实验过程探究式是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一定的引导和提示,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实施等途径去独立探索和研究,自行实现实验过程的教学策略。概括起来,在实验过程探究中,学生需要在实验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实施和运行,真正实现探与究的学习过程。在工程实际环境中,观察与发现各种现象、分析现象之间的联系。因此在线实验系统会较为真实地模拟这些现象,学生经过现象分析,确定现象发生的内因与外因;结合理论进行讨论,明确调节目标与调节手段,形成解决方案。实验系统设计必须便于讨论和方案设计。华东理工大学DCS实验是较为典型的实验过程探究型实验。实验主要培训学生DCS操作能力和故障处理能力。由于DCS系统本身的大多数操作都是基于计算机的操作,因此网上实验课程的界面仿真DCS系统的计算机控制部分操作的界面。以下用一个简单的故障处理实验来说明实验过程探究的实验。在实验中,设计了一个常见的故障处理,在图1的界面中,学生观察到粗丙酮塔T-601顶温度仪表TI-6006出发异常过高报警,系统要求学生调节至正常运行温度73.0-80.0℃。在观察到异常过高报警后,学生将按照所学知识和工程常识,作出如下分析:粗丙酮塔顶温度上升可能有4三个工艺方面的原因,分别是加水量过大、回流量过小或再沸器回水量过小,也有可能是仪表自身故障因素。既然存在这三种可能,就必须通过其他观察和分析来确定故障原因,因此学生首先需分别检查相关三个仪表,即加水量仪表FRC-6015,回流量仪表FR-6019,E-601再沸器回水仪表FRC-6014,以确定仪表正常工作。学生观察到回流量仪表FR-6019读数偏小,就可以判断出是因为回流量不足造成塔顶温度升高。在通过观察分析找到故障原因后,学生根据工艺理论,确定解决方案,即增大塔顶回流量,需要调节FR-6019仪表。在工程环境中,不能进行一步到位的调节,以免造成大的扰动,需逐步小范围调整,边调边等。因此学生在实施解决方案,必须仔细阅读操作守则,将温度调节至正常运行温度的整个操作过程必须符合现场操作规范。操作实施时,首先将LRC-6023改为手动控制,每次增加调节阀阀位必须小于2%—这是操作守则要求的,如果学生超出这个阀位标准进行调节,训练中系统将给出警告,在考试中则行为将被记录,作为扣分依据。每次调节后系统会根据数学模型的计算将相应仪表调至相应位置,学生一边观察表显示情况一边调解,直至塔顶温度恢复到73.0-80.0℃,最后将LRC-6023设置为自动控制。可以看出,此实验在整个故障处理过程中,并不像普通课程实验制定严格的步骤,而是让学生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通过自主观察分析来制定解决方案,然后根据操作规范来一边观察一边操作运行,整个课程设计与教学过程较好地体现了探究式的教学策略。

二、基于过程考核的在线评价体系

对实验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是在线实验的重要环节,这样才能对学生探究式学习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传统现场实验模式中以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结果来评价只能作为在线实验中评价模式的参考。对于参加实验的学生,主要应考虑的因素是其在实验的准备情况、在实验过程中探与究的情况,即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准确性,设计方案的优劣,操作实施过程的规范性、和其他同学交流情况,以及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必须据此建立新的实验评价体系,即基于实验过程考核的评价体系。在线实验评价体系主要分为理论掌握情况、实验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其中实验操作能力是最为重要的指标。理论掌握情况主要考察预习思考题,实验操作能力包括是否选择了正确的仪器或仪表、设计方案是否适当、操作目标是否达到、操作过程是否规范、数据处理与实验报告是否符合要求等都可以作为实验过程考核的指标。同时,每一门实验课程提供BBS建立单门实验的学习社区,学习者就一些问题难题发帖,由专门的辅导教师回答问题,并确认学习者所发的有效帖数等。其中实验操作规范是较为特殊的指标,在工程实际中,操作规范化及其重要,否则将引来灾难性后果。因此,必须设定一个阀值,学生如果出现较为严重的操作规范问题,不论其他指标分数如何,都将判定为不合格,我们定义为罚指标。本文选取上述7个指标因子构成学生实验教学的基本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次设其为A1,A2,…,A7,其中A6为罚指标因子。通过在线实验系统中自动记录实验仪器选取、操作等参数,对学生实验过程进行跟踪。结合在线实验平台的应用,在实践中我们采用了一个有七个参数的指标体系,包括预习思考题分数、实验仪器选取、实验方案正确性,操作规范性、数据处理、实验报告、在学习社区的交流情况。对这七个参数赋予不同的权重就可以得到该学生的最终成绩,下面分项说明一下每个指标的含义。由于每个指标因子只反映了学生实验学习的某个方面的特征,各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规定指标因子及其特征值,以及罚指标因子的规定。表1显示的是华东理工大学指标因子的重要性规定,并因此为权重来加权学生实验的综合得分。在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大致说明了其重要性,这七个参数基本上涵盖了学生从准备到完成全过程的表现情况,对每一个指标赋于权值并最终得到终结性评价课程成绩,各项指标的加权和就是实验评价分数。少数指标虽然权重并不高,由于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低于一定分数整个实验过程将评价为不合格。比如在前文提到的DCS实验中,在多次出现不规范操作并且在系统警告后仍然出现2次以上不规范操作,整个实验过程将被判定为不合格。对于通过经验方式得到的实验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在经过一定的数据积累以后,可以进行智能化的处理和分析,为学生提供更优化的实验方案。比如在DCS实验中,通过对学生实验过程数据的分析,得出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在选取的两个学生中,甲学生虽然分数略高,但操作相关的指标得分都不高,因此在后续实验中,主要给该学生提供注重操作及规范的实验,比如开关机实验和某些故障处理实验。而乙学生操作和动手能力较好,但不注意理论和实验设计,以及数据处理等工作,在后续实验中,应多推送理论学习的模块,提醒学生注意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的完成。

三、在线实验系统的设计框架

作为在线实验系统核心部分的探究式学习模式以及相应的在线评价体系设计完成以后,在线实验系统框架基本构筑完毕。在线实验系统应本着简单、适用、高效的原则,实行通用化、标准化、智能化、人性化的设计思想。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实验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教学的全过程,而在线实验平台则通过记录学生在线上参加的实验过程、实验练习以及培训交流等情况,实现对学生实验情况的全程跟踪管理和对学生实验教学需求的全面掌握。在线实验设计的基本架构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在框架核心部分的业务层中,支持探究式学习过程是贯穿设计始终的问题,所以应改变原先某些实验只是为验证理论的设计,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的探究式思路在实验教学中实现。同时需要学生在各个环节的实验过程进行完整的记录,作为其是否按照教学思想完成实验内容进行考核的依据,同时还可以通过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为学生提供经过优化的个性化实验教学模块。组件层和服务层和平台软硬件设计相关,在其他文章中有详细介绍,本文不再赘述。

四、结论

第4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学探究学习

信息技术教育更是要立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和“运用者”。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本身来说,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第一、在高中阶段只是一门毕业会考科目,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第二、这门学科又主要是以学生的应用、操作为主;第三、这门学科的教学又受到学校自身硬件条件的限制。多方面都给该学科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难题,因此要搞好该学科的教学,作为教师要下的功夫就更多,面临的问题也更艰巨,那么如何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提高课堂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认真开展“探究性学习”非常必要。那么,怎样才能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更好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科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忽视,学习主动性被压抑,因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代教师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讨论、研究、试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尤其对于信息技术这种操作性强的科目,学生必须要有充足的、独立的时间。

二、营造开放和谐的学习环境

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气氛,开放自主的学习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想敢说敢问敢做,在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充分展示自我,体验探究的快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知识底蕴、操作能力与发展潜力,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大胆探索。教师积极运用赏识表扬的教学评价艺术,及时对学生的探究成果予以肯定,加以赞赏。以科学研究的态度,正确对待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通过共同研究,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纠正误差,并有可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完成探究任务。

三、创设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关键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行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所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谱写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篇章。

1.以旧引新,沟通引趣

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提出启发性、思考性强的问题,使学生感到新知不新,难又不难,激发学生尝试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例如,教学《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时,教师先出示一张插有剪贴画和图片文件的幻灯片,先让学生观察欣赏,然后指出:本作品中插入剪贴画和图片文件使用了你以前在word里学过的方法,请你用探索和研究的学习方法来制作一张同样效果的作品。这样,会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尝试探究中去。

2.制造误区,设疑生趣

学生的认识是从不全面、不深刻甚至常出谬误的多次反复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制作误区就是针对教学中学生易错易漏的知识内容、难以掌握的基本技能等预设陷阱,让学生预先体验错误,以杜绝或少犯同样的错误。

如在讲授windows98的目录操作和文件目录属性的设置后,可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目录中,学生上机时便发现自己的文件“不见了”,纷纷提出为什么?此时再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他们便可能找出“被删除、被更名、被设置为隐含属性、被复制到其它目录中后再删除源文件”等多种答案。教师再对他们的想法给予进一步分析,肯定其正确的方面,通过这样的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掉进陷阱的体验往往比走一段直路更容易使人记忆犹新,通过制造误区,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

3.安排游戏,寓学于乐

将益智游戏引入课堂,寓学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带动手实践中主动去探索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鼠标的操作是windows操作的基础,单纯练习鼠标的操作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安排了《纸牌游戏》内容。要求学生自己研究怎样启动纸牌游戏?怎么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两人一组边看书边操作边研究,紧张地忙碌起来。

4.设置故事情境,引发求知欲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一些有趣的故事片段,使学生在聚精会神听故事的同时,进人到新课意境。

例如,在“画直线和曲线”教学时,首先设置一个故事情境:有一只很爱冒险的小熊坐着热气球去环球旅行。一天,它乘坐的热气球坏了,降落在一个孤岛上。同学们,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小熊离开孤岛吗?教师然后指出:让我们一起造一艘帆船带小熊离开孤岛吧。

通过故事导入,新颖、自然、能立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5.说明意义,激发兴趣

通过一定的方式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说明当前学习对未来学习的意义或社会实践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从而产生探究的动机。

例如:学习画图时,告诉学生电视上的动画都是用计算机画的,让那些画面之所以能动起来是由动画设计者编好了程序,然后在电视上放出来,我们就可以看到动画了,你们如果学好了计算机画图,那你们也可以自己编动画了。

此外,还可以触及儿童的情感领域,唤起心灵的共鸣,由情感驱使学生要探究。无论是好奇、好动、求知,还是情感的需求,都促其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里。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强的小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满足,一种乐趣,其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探究—满足—乐趣—内在动机产生,这就保证学生在接触新知时,带着积极的情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去。

四、明确学习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在探究式学习中,师生关系是一种尊重主体、尊重差异的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研究者。教师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要少讲、精讲,让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和活动空间。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组织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学生及时、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凡是学生自己能发现和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能暗示和代替,而是要及时抓住学生在知识习得过程中取得成果的机会,组织成果展示、信息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间的关系是自主探索活动和共同合作活动相结合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研究。

第5篇

数学教学中重视逻辑论证是完全必要的,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许多定理(公式、法则)是靠实验、观察、操作、猜想得出结论,然后再论证,这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

在《轴对称》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一张白纸上任意滴一滴墨水,接着按任意方向对折纸,然后启发学生观察两滴墨水印的形状与折纸的位置关系。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与观察,既落实教学内容,有活跃课堂气氛。

在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节中,教师在上课前要求学生事先准备五根长短不一的小棒,长度分别是57101215,取其中的三根小棒塔成一个三角形,由实践操作回答:你所取的三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多少?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吗?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直观比较,趣味盎然的进行学习。

从另一方面说,数学概念的本身大部分通过实践、猜想而发现、发展。如学习完全平方,学习勾股定理进行拼图,可强化知识形成,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

二、猜想探究

猜想探究凭借直觉获得感性认识,它常以观察、联想、延伸等思维为基础,根据以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对数学问题广泛联想,积极探索、大胆猜想、寻找规律、合理论证,是创造性活动的重要途径。

用《字母表示数》一节中,教师出这样问题:在下面由火柴拼出的一列图形中

……

1)第2个图形中,火柴棒的根数是

2)第5个图形中,火柴棒的根数是

3)第10个图形中,火柴棒的根数是

4)第n个图形中,火柴棒的根数是

这样设计,通过不同图形,不同方法的计算,猜想、寻找规律,认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在《有理数加减》复习课中,提出:“钟面数字问题”,钟面上所有的数的代数和为零。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动手解答——讨论研究、师生合作交流——师生提出变式问题,深化研究——教师总结或提出更一般化的问题的教学活动。由问题所反映的各种教学规律:(1)若干个正数和负数相加时,只有当这些的正数的绝对值等于负数和的绝对值时,这些正数和负数的代数和为零;

(2)若干个正数和负数相加时,如果把某数变号,那么和的绝对值就减少这个数的两倍。

(3)答案的对偶性,由(1),若干个正数和负数相加其代数和为零时,将所有的数变号,这些数的代数和仍为零。

由问题所反映的数学方法:

(1)列举答案是穷举法。要求答案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2)由具体答案归纳为数学数学过滤的抽象方法;

(3)将具体问题推到一般的方法。

三、开放题探究

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位,所以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就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学内容开放性,所提出的问题常常是不确定和一般性的。主体必须收集其他必要的信息,才能着手解决。有些问题答案常常是不确定的,存在着多样的答案,但这样的还不是答案本身的多样性,而在于寻求解答的过程中主体的认识结构的重建。

在《函数》复习中教学,可设计以下的开放题:1、已知函数的图像经过(3,4)和点(4,3)请写出满足条件的二次函数。2、请研究二次函数y=x+4x+3的图像及其性质,并尽可能多写出结论。这些开放题不仅留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很大,而且极易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第6篇

关键词:热爱尊重理解;培养兴趣;强化兴趣

一、农村初中学生的现状

农村学校大多偏远,学校基本上都是一些农民的孩子,这些孩子中许多从小就不在父母身边,椐统计有接近一半父母都外出打工,还有相当一部分或是父亲在外,或是母亲在外,孩子们就寄养在公婆、外公外婆家,或是亲戚家,管理十分差,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许多还从小就宠惯着,这些孩子行为习惯差,自立、自理能力差,学习能力差,特别是数学能力特别差,同前十年简直不可相比,学校教育由于相对滞后,这就对我们这些从事农村基础教育的工作者面临着许多艰难、甚至艰辛。如何关注农村留守学生、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情感?

下面就这个问题提出以下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同仁们参考。

二、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质量意识,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功夫。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这种爱,是不能以血缘关系和个人好恶为转移的,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学生很善于观察与思考,对你的一言一行,他们都在观察并做出相应的评价和反应。如果他们切实地感到老师是在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你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反之,如果他们感觉到你有爱生之心,他们就会在情感上对你采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抵触的消极态度,那样的话,无论你怎样苦口婆心,他们也不会接受。所以,具有爱心,是教师取得教育成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对学生爱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的学生好奇心强,而好奇心又是激励人们探索知识的起点,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注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从心理学角度和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规律看,人们对事物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而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六年的数学,但是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切是一个质的飞跃,特别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生是全员入学,漫长的六年数学对于好一部分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已经掉了队,要学习初中数学那就十分成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对将来在事业上的选择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才能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良好的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呢?数学要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实例突出数学的有用性,可用游行和适用性,让学生知道没有数学能力是不行的。此外根据初中学生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目标的时间不太长的特点,穿插使用讲授、实验、举例、设疑、投影等不同的教学手段是很有用的。当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应采取易于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最好一节课中能设计一个或若干个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阶段,使学生一直处在研究、分析、探讨问题的兴奋之中。改进课堂教学,做大量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小实验,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穿插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一直保持在最佳状态下学习。

四、成功的乐趣,可以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认识的提高,困难的克服,最终要使他们能看到自己付出劳动后所取得的成绩,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初中学生情绪不稳定,甚至一次考试的失败也会使他们的学习热情一落千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基础好的学生有奋斗目标,基础差的学生看到希望。在考试时,不能出偏题、怪题为难学生,使多数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有所提高,并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认真分析试卷,当面讲讯肯定成绩,指出问题。使他们不至丧失信心。实践证明,学习兴趣的确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使学生取得了好成绩,这种结果又反过来强化了学习兴趣,使它产生更大的效能,为学习提供更强的推动力量。

五、培养学生们的积极感,提高教学效果

心理学认为,情感具有动力功能,它可分为增力功能与减力功能。增力功能指的是积极的情感,如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能够驱使人积极地行动,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而减力功能是指消极的、悲观的情感,它能促使人消极地行动、降低学习效率。学生高高兴兴地学和愁眉苦脸地学,其效果大不相同,积极的情绪是加速思维进程的催化剂。针对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及其特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教师的努力创造良好的情境,并通过教师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从而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以引起积极的学习动机。赞科夫讲:“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注意理解、尊重学生,其结果必然会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教师训斥、讽刺学生,会使学生把学习看成压力、负担,没有愉与需求感。这样做必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遵循一条原则:决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对学习差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心。

第7篇

广告教育业界铸要导向的合理性

业界需求导向是高等广告教育面临生存挑战的必然选择广告教育的业界需求导向是指以广告教育应当适应市场变化,满足业界需求,并将其适应及满足业界需求的能力和水平作为评判高等广告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高等教育大众化引发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矛盾是毕业生人数的急剧膨胀与有限的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从而使高等教育面临极大的市场压力。于是,就业率成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祛码。广告教育要想提高就业率及竞争能力,必须面向市场。像过去精英教育时代关起门来办教育,不考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毕业生得不到市场认可,就很难吸引到理想的生源,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在竞争中就会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广告专业教育走“市场箱求约束”的发展模式成为一种顺理成章的选择。

业界需求导向是发挥高等广告教育为社会服务功能的必然要求提供优质高效的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综观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随着大学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的不断增强,高等教育因其不断满足政府和社会的需要而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理由。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高度的市场化,高等教育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满足市场需要的程度。这就要求大学教育能够直接“产出”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的人才,这是大学教育面临的现实。高等广告教育的业界取向正是以强调广告教育对市场的适应性为特征,顺应了时展的潮流。

业界需求导向是高等广告教育面对市场需求的一个必然回应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生活尤其是经济生活市场化的程度增强,教育与就业间的联系密切程度大大提高。人们把教育视为改变自身社会地位的基本手段,越来越多的人着眼于将来的职业而希望获得更好更多的学习机会,希望获得更高的学位。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就是满足来自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扩展需求的产物。作为对于这一市场需求的现实回应,包括广告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有责任也有义务满足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的消费者)的需求,使之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获取从事某一职业乃至提高生存质量所需的相应的知识、技能和学历、学位。由此来看,广告教育的市场取向已经必然包含于大众化的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之中,成为其题中应有之义。

广告教育业界需要导向的局限性

单纯的业界需求导向将导致广告教育的功利性这源自于市场需求的功利性。按照市场自身的逻辑,它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功利性是它最基本的特征之一,而且,它的运行逻辑都是沿着这一基本的目标展开的。因此,市场的选择自觉不自觉地按照“是否有用”甚至是“是否立即有用”的标准进行。近几年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的风云变幻突出地验证了这一点。如果我们单纯以业界的“有用”和“立即有用”需求为导向,很容易步入重“术”而轻“学”、重技能培养而轻人文素养的误区,其结果是毕业生缺乏后劲,人才培养质量下降。

单纯的业界需求导向将导致广告教育的盲目性从现实角度看,业界需求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业界总是抱怨广告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上手慢、不好用。当教育界诚心诚意地向业界征求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时,得到的回答却是众说纷纭,模糊不清,令人难以对业界的人才需求标准形成一个清晰而完整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以业界需求为导向的广告教育很有可能是教育者在推测本来就不明晰的业界需求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带有相当主观盲目色彩的产物。

业界需求导向的结果并不一定导致业界满意业界豁求导向的思路往往想当然地持有这样的潜在假设:只要我们是以业界需求为导向的,业界肯定就会满意。然而,理论和事实并不充分支持这样的假设。因为,一方面,广告行业本身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业界的需求也是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的;而高等教育具有稳定性,与快速发展的广告业相比,总是相对滞后的,这就决定了虽然广告教育以亚界擂求为导向,但不可能与业界需求保持完全同步。另一方面,即使“市场需求约束”的教育棋式拥有诸多与市场对接的优势,由于受教育者自身存在着各种差异,高等教育内在规律的复杂性,以及业界需求的时效性和偶然性,同样也难以保证业界孺求导向必然带来业界满意的假设完全成立。

单纯的业界需求导向可能损害广告教育的创匕犷味:新力创新力是广告教育生存与发展并赢得持续竟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广告教育只有不断地进行人才培养的观念创新、知识创新、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才能在“创新制胜”的知识经济时代独占鳌头。然而,市场需求导向的指导思想,将导致教育者仅仅把目光聚集在业界身上,惟业界需求“指挥棒”是瞻,其结果,一方面,业界需求的功利性和盲目性导致教育的短视性,对于教育创新尤其是突破性创新造成局限;另一方面,跟在业界的身后跑惯了,总是忙于追逐而失去了创新的自觉,或者因为培养的学生暂时获得了业界的认可而沾沾自喜,不思进取,这都会使广告教育丧失创新的动力。

完全的业界需求导向难以培养出具有个性和创造力的学生如果广告教育无论何种级别、何种层次都以业界需求为导向,按市场需求培养“定制化”的人才,势必造成人才规格、人才能力的趋同,难以形成人才的独具特色和个性。这种人才的“同质化”,不但直接导致各级各类广告教育失去自身的竟争优势,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它将最终导致广告业失去生机和活力,使最具创造力的行业由于缺乏具有个性和创造力的人才而走向衰落。由此观之,完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使高校广告教育的未来蕴藏危机。

超越业界斋求导向的广告教育

鉴于单纯的业界需求导向可能会影响广告教育乃至广告行业的长远发展,所以,教育必须超越业界需求导向,打破“惟业界导向论”,因为业界导向仅仅是高校实现其社会功能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当然,所谓超越业界导向,也并不意味着远离市场,重新回到关起门来办教育的老路卜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夭,这么做肯定是行不通的。这里所说的超越是对单纯业界导向的一种修正和补充,即广告教育从现实出发,在业界需求导向与人文导向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使广告教育既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的需要,满足学生就业的现实需要,同时,又能满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的人文取向意味着教育必须具有一种着眼于未来的精神,超越现实功利的羁绊,着眼于人的生命意义的拓展,它代表着人类生命最高境界的诉求。它体现着教育非功利的价值追求。以人文取向矫止市场导向,既是对市场的最好适应,也是高等教育在新形式下有效发挥其功能的必然选择。为此,广告教育应当在人文取向和市场一导向双重维度中构建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确立科学的人刁.培养目标今天,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处速发展的黄金阶段,同时,其人才培养质量也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批评和责难。社会公众对大学生的人格、素质、实践能力、创新和创造能力都产生了质疑,大学生正在失去昔日曾经拥有的粗眼光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新形势下大学培养目标的滞后或错位造成的。广告教育面临着同样问题。那么,广告教育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确立什么样的培养目标,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广告教育现状呢?有学者用“中坚力量”来概括广告教育的培养目标,认为广告教育不是培养大师,因为大师绝对培养不出来,但广告教育也不是培养技工,广告教育要培养的人是能够支持整个行业的基本标准.将来在行业里是属于维持整体发展最基础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出发,他认为素养和技能问题都很重要,而且在大学阶段素养的比例稍微高一点。但他强调素养不是理论,不是老师讲的书本,是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学习成长的一个理论框架,是继续学习的框架。技能也不是技术,而是一种能力,一种创新能力。

第8篇

论文关键词:互联网,语文,探究性学习

 

1.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探究性学习”的概念、目的、意义,以及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通过示范性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3. 情感目标: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质疑,学会探究。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会搜索,学会探究,学会甄别在不同观点、思想。

【教学流程设计】

一、探究性学习示例(本课重点)

1、问题的提出

《小石潭记》是初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目前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语文版教材均选编入八年级上册教材,冀教版放在了八下。正因为此,与该课文相关的讲解、练习等教辅材料众多。一日新授时,有学生拿着一本资料向我质疑:课本(苏教版)中“水尤清洌”是否应该改为“水尤清冽”?事实上我们手边资料有的写为“清冽”也有的是“清洌”。到底是两点水的“冽”还是三点水的“洌”呢?

今天我们就借助互联网的百度搜索功能,首先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2、指导探究

提问: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该搜索哪些信息材料?

学生讨论后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论文,老师总结:一般的研究主要查找纸质媒体(这很重要),今天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打开百度搜索(baidu.com)我们可以搜索一下几个问题:①哪些典籍用“清冽”哪些是“清洌”?可以搜索各种教材的电子版、扫描影音版该课文的收录情况,百度百科以及可能收录《小石潭记》的电子典籍。

②厘清“清冽”和“清洌”两者有何差异?可以借助网络字典词典。

③进行网络搜索,看看互联网上有没有类似的讨论,了解他们的观点,看能否采信。

④查找前人对此文的分析鉴赏,看对“清冽”还是“清洌”的问题能否自成一说。

3、学生尝试搜索

学生可能找到的信息

摘要如下:(学生搜索时,老师行间指导)

①baike.baidu.com/view/47562.htm“百度百科”:水尤清冽(liè)。11.水尤清洌:潭水格外清凉,清澈。尤:格外。清洌 :清澈。洌:清凉。【注意:百度百科引文与注释,“清冽”“清洌”混用】

②chinese001.com/czyw/rjkbb/8njxc/jxsc/k26-001.jsp人民教育出版社电子教材,用“清冽”,并注释为“水格外清凉”。根据网络,冀教版语文课本用“清冽”;语文版教材《小石潭记》一文中的“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一句中的“冽”字,正文与注释中都是“冽”,但课后练习和与教材配套的《助学手册》中的练习都是“洌”。

③zhidao.baidu.com/question/87878558.html“百度知道”中有“清冽”“清洌”的讨论。一些大型语文论坛也有类似的讨论,如bbs.ruiwen.com/thread-10459-1-1.html

④zhidao.baidu.com/question/59470154.html“清冽”“清洌”的区别。【注意:百度知道的答题人举例正是《小石潭记》,并且说明为什么是三点水而不是两点水】

4、探究分析

分组讨论,甄别资料的信度(互联网信息的去伪存真对青少年学生尤为重要),努力形成辩题或书面小论文论文范文论文格式范文。整合、分析、判断的结果,大体可分为“清冽派”和“清洌派”。

“清冽派”认为,文言词汇多为单音节,“清”和“洌”基本同义,“清冽”则含有清澈、寒冷的意思,更符合一般文言词法。作者用“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一句总领小石潭的两个特征,分别照应于下文所描绘的内容。“潭中鱼可百许头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论文,皆若空游无所依”是视觉上的清澈,而“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为感觉上的寒冷。

“清洌派”认为,“下见小潭”“见”字诉诸于视觉,当用“清洌”,是“清澈”而非诉诸于触觉的“寒冷”;紧接的“全石以为底”等句都是视觉描绘,从行文的连贯性上看,应为“清洌”。

5、教师小结。

应该说结论并无对错之分,只求言之成理。自然引出“探究性学习”的概念。

【“两派”的说法都能自圆其说,孰是孰非并不能轻下结论。而且让老师当裁判并不符合探究的本意,也不符合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转换的要求。更何况连教材编者、专家学者都各执一词或莫衷一是的东西,我又如何一言九鼎?我只是建议他们从柳宗元的生平和写作习惯等方面继续研究。探究没有结论,或许就是最好的结果。】

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简要涉及)

学生网络搜索,baike.baidu.com/view/625209.htm,有详尽解释,网络上类似信息极为丰富。

教师小结:语文探究性阅读就是学生在语文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提出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研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学习态度和研究意识的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学生探究性学习尝试

1、教师提出若干探究话题。(也可由学生提出,不过难度较大)举例如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般认为“连三月”就是指战争接连打了三个月,但当学生举证“三月”就是具体的时间(《春望》确实写于三月份),就是表明春季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论文,你又如何反驳?甚至有学生以为“春耕”时节“思乡”“反战”才更自然。至于“三月”是虚指,说明战争旷日持久,似乎也有道理。

《社戏》中读过书的“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只知道哭闹,解决问题的是农家子弟;读过书的“我”在发现社戏的无聊时“努力的看着”,农家少年跳骂中显得是那样的率真。是什么使得书生“百无一用”?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能否谈谈鲁迅对教育的认识。

网络热词“给力”“神马都是浮云”应如何解释?网络词汇流行想象应如何看待?

2、学生讨论,如何借助互联网进行资料搜集。

搜什么?怎样搜?

3、学生分组合作,搜索、整合、辨析,争取形成书面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

洪国成,江苏仪征南师大第二附属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职称中教高级。扬州市中青年骨干教师,扬州市中语会理事,仪征市教育“讲师团”成员。

第9篇

要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对课本内容意义的理解和把握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材料内容涉及社会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较多的,则较适合采用研究性学习进行,若材料内容学科性较强,就不适用研究性学习,可能以简单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更合适。当然,教师在选择内容,进行设计的时候还须将内容知识深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操作难度与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兴趣相匹配,开放程度与学生自主能力相匹配。探究性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是针对传统课堂过于偏向接受式学习而讲的,不能理解为只有用了探究性学习才体现新课程理念。那些定义、概念方面的陈述性知识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探究,靠听、讲、阅读、理解的方式就可以了。

二、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注意点

(1)教学过程要以设置恰当的问题为中心。

探究性学习的条件之一就是学生待解决的问题与创设的情境材料要有一定的难度与深度,学生想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获得新的知识,必须经过一番思考和探究,否则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教师在设置问题时,甚至可以设置有争议的问题,激起学生认识的冲突。因为有时学生的思维是相对静止的,提出有争议的问题,来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可以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应该明确探究学习的主体。

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思考问题,只有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才会由被动接受答案变为主动探寻事物的本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在探究学习中,应该明确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即问题由学生提出,思路由学生探索,方法由学生寻找,难点由学生突破。在课堂教学中,应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教师提供的情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达成设定的目标。

(3)要给探究学习足够的时间。

探究性学习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它比传统的学习方式更加的费时、费力,因此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同样,在这种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备课,教师也需要足够的时间。教师在设计探究教学时,应根据学生情况,对具体的探究任务和过程进行阶段性划分。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督察,要设计适当的教学条件,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提醒和引导,使学生能够顺利地从一个探究步骤转入另一个探究步骤中去。

(4)探究问题的设计应面向生活、面向社会。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师探究情境的设计应力求“把笼里的小鸟放飞到天空中去,使他能任意飞翔”。政治课堂应特别重视将当今发生的重大事件引入课堂,如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的手段时,根据“当前的世界的金融危机事件,我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扩大内需计划”,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我国政府的这一举措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再如,在讲授《民主监督》的内容时,我选用的导课材料就是发生在三月份的江苏省盐城市的水污染事件,问学生:盐城20万居民断水,谁之过?在这样情境下,让学生去思考,容易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5)探究性学习的问题应该具有开放性。

如何设计使学生获得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丰富而真切的人生体验的课堂活动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要求教师在设置探究性学习的问题时具有开放性。如学习《适度合理消费》时,我们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子课题,如“绿色消费之我见”“三代人的消费结构变化”“中学生的高消费面面观”“中学生名牌消费分析”等,让学生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基础上懂得可持续发展的道理。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