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10:50
导语:在有关小学教师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论文包括内容的顺序及要求依次是
(一)论文题目(黑体小二号居中)空两行
(二)作者姓名(楷体四号居中)空一行
(三)作者所在单位(楷体小四号居中)空一行
(四)作者有关信息:联系电话邮箱邮编
(五)中文摘要(摘要内容楷体五号,字数在200字以内,“摘要”两字黑体五号并用方括号括起,其前空两格)
(六)中文关键词(关键词楷体五号,数量为3—5个,“关键词”三字黑体五号并用方括号括起,其前空两格,关键词之间空一格)
(七)正文(具体格式要求请参见“三、论文正文格式”)空两行
(八)参考文献(具体格式要求请参见“参考文献格式”)空一行
二、页面及段落要求
1.全文页面设置:
纸型:A4,方向:纵向
页边距:上:2.5厘米,下:2.5厘米,左:2.5厘米,右:2.5厘米
2.全文段落:
缩进:左:0字符,右:0字符,特殊格式:(无)
间距:段前:0行,段后:0行,行距:1.5倍行距
三、论文正文格式
正文宋体小四号
正文中标题的要求为:(表示空二格)
一、××××××黑体三号
(一)××××××黑体小三号,标题号用圆括号
1.××××××宋体四号
(1)××××××宋体小四号标题号用圆括号
①××××××宋体小四号
正文宋体小四号
四、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黑体小四号,“参考文献”四字前空两格,其后加冒号)
[1]作者姓名,出版年份:《书刊名称》,出版社。宋体五号(书刊类)
[2]作者姓名,《论文题目》,《杂志名称》,出版年份,第×期。(杂志类)
[3]作者姓名,日期:《论文题目》,网址。(网络类)
摘要: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启蒙智力与能力、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学段。小学教师的品德修养尤为重要,小学教师应从“斜事做起,牢记学校无大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教诲。小学教师的师德应有以下几方面的师德意识和修养。
关键词:刍议;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一、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必须有老师的“大”爱来呵护学生的成长。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根植于爱,爱心是打开小学生心扉,开启小学生道德和智慧,塑造小学生美好人格的金钥匙。在和蔼可亲、笑容可掬、民主宽容、公平无私、刚柔相济的教师面前,小学生会觉得自由愉悦,与教师心灵相通,情感交融,小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面对升学竞争、面对分数第一的教育现实面前,老师一碗水端平,赏识好学生,喜欢“坏”学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倾注自己的全部情感,换回学生真心的拥护和爱戴。对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持宽容的态度,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爱学生就不会发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情。
二、理解是热爱学生的基础理解学生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理解学生就是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学生,教师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孩子,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理解学生就是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而是对学生的yulu.cc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学生的学习或者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教师真正理解了学生,在学生学习成长中出现困难时给予理解和帮助,就能化解学生一时的焦虑和胆怯,学生也必定会把教师视为自己永远的朋友。
三、尊重学生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小学生是公民,他们有一定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尊重学生首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也就是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一种文化存在,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蹲下来跟学生说话”,要少一点教育者的威严,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少一点公众场合的批评指责,多一点两人世界的情感交流。要满腔热情地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使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的机会。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交往,才是真正的平等交往。
四、言谈举止的榜样示范是师德的具体表现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形象”。模仿是小学生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偶像”示范作用影响学生的一生。学校里的小学生、小事、小节,必须用教师的大德来哺育和感染,才能培养出参天大树。因此,无论是数学教师的简单的加减乘除,语文教师的听说读写,美术教师的画画写写,体育教师的蹦蹦跳跳,音乐教师的唱唱笑笑等等,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当成为楷模。一是仪表示范,教师随时随地都要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仪表、朴素干净、整洁大方的形象。二是语言示范,脸上表情写满了一个人的情绪。我们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孩子,教师应时时要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三是性格示范,教师良好的性格是积极的教育因素,性格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教师对现实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尊重他人的品格。教师有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坚韧的意志,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毅的品格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四是行为示范,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在讲课时应体现语言美,操作时表现出协调美,板书时表现出文字美,教态中展现气质美,运动、劳动和其他活动中的动态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在一线教师从事校本教育科研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将教育教学研究的新成果加以总结发表,以便同行之间相互交流借鉴。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教师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使得许多教师缺乏教育科研方面的基本训练,造成许多教师在撰写论文时不得要领,缺乏必要的规范。许多教师往往校本研究做得很好,但由于不懂得研究成果的表达,使得其工作的成绩被埋没,实在有些可惜。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教师论文写作的训练很有必要。
论文大体有三类。第一类是理论性文章,多为教育理论专业工作者所撰写,主要论述创新性理论研究工作成果;第二类是研究报告,也多为专业工作者所撰写,一般是实证性研究成果;第三类是经验总结性文章,多为一线广大教师所撰写,一般是论述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的工作经验或体会。以前理论性文章和研究报告多出自专业科研工作者之手,随着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目前在教师提交的论文中,也常会见到少量的理论性文章和研究报告。
本文结合一线教师在撰写论文时经常出现的不规范之处,结合实例谈一谈如何规范论文的写作,以期对一线基层教师们有所帮助。
一、如何撰写论文的题目
论文的题目要清晰准确。如下面的论文题目严格说来就不符合上述要求。题目“重质量,强内涵,提升办学品位”,就让人不能一下子明了研究的重点在什么地方。又如“刍议激发学生作文动机,牧养言语生命野性”,论文题目中使用的语言是文学性的而非学术性的,文学性的语言是描述性的、模糊的、感性的,因而是不准确的,作为论文题目明显不合适。“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及提问策略的研究”和“协同式园本教研模式初探”,两个题目对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均作了明确的界定,较好地点出了论文主要研究的问题。
二、如何撰写论文摘要
有些杂志,尤其是供中小学教师和校长阅读的地方教育杂志一般不要求写论文摘要,但有些杂志,尤其是偏重学术性的杂志会要求写论文摘要,有些学术会议提交的论文有时也会有此要求。
论文摘要,顾名思义就是论文整体的高度概括。如果是研究报告的摘要,主要应包括三层意思,即研究了什么问题,采用什么方法去研究的,研究的主要结果是什么。如果是经验总结类论文的摘要,主要说明论述的问题和结果就可以了。教师写的经验总结性论文摘要一般200字左右即可。
例1,研究报告类论文《天津市民幸福感及引导研究》的摘要如下:
本研究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调查了天津市区535名成人。结果表明:(1)天津市民绝大多数认为自己生活幸福,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自己并不幸福。人口学变量与外部因素仅能解释幸福感变化的7.6%。(2)从个体外部建设一个人民富裕、崇尚健康、人际和谐的社会;从个体内部引导人们树立符合个人实际的内在价值目标,积极主动地应对环境的挑战,悦纳自己,形成助人、亲和的良好性格,是人们获得幸福的主要途经。
例2,经验总结类论文《如何确立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的摘要如下:
本文针对当前教师们在教学目标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和自己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教学目标有效性的确立与实施的四个策略:在正确理解课程标准和三维目标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根据课程内容和学情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处理好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关系;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论文摘要部分还包括关键词。关键词主要用于论文检索,应准确反映研究的关键内容。关键词数量一般为3~5个,关键词一般从题干去找,也有个别选自摘要。如上文《如何确立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的关键词可为:有效、 教学目标、 策略。
三、如何撰写论文的正文
(一)研究报告的正文
如果是研究报告,报告的组成部分应遵循与研究过程相同的次序,可以按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结论与建议框架来写。
研究背景部分应交代清楚我为什么要研究某个问题(实践需要与理论需要),别人对这个问题研究到了什么程度(已有研究的成果与不足),我研究的问题具体是什么(研究问题界定),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可以通过设置小标题,恰当地把文献综述分成若干部分。应围绕研究问题,抽取文献中的思想,把它们结合成一个具有逻辑性的整体。通过文献的讨论,作者应能证明自己对该问题及相关研究有充分的了解。教师们在研究背景部分易犯的错误:研究问题的界定含糊、不明确;对研究文献只简单地罗列,不加评析以引出自己所要研究问题的必要性;食而不化地引用某种理论以装门面;对自己最熟悉的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现状或存在的问题避而不谈等。
研究方法部分应详细交代某种研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描述的细节要足够充分,以使读者能重复这一研究。教师们在此部分常犯的错误是简单罗列研究方法而不做具体说明,如只写调查法或行动研究法等。如果采用了几种研究方法,应按研究过程中各种研究活动的顺序来分别加以阐述。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教师将文献法作为研究的主要方法,严格说来是不正确的。所有研究都应该做文献研究,尤其是在研究的立题阶段和研究结果的分析阶段,所以一般不必再特别交待文献法了。
研究结果部分是资料分析的产物。可以围绕预设的问题组织研究结果。若有几个假设或问题,可以按假设或问题的先后报告结果。若是实验研究,可以按实验的先后组织结果。教师们在研究结果部分常犯的错误是研究结果各部分之间缺乏逻辑性,给人一种随意的感觉。有时几个研究结果之间不但看不出逻辑关系,还不在一个维度上。有时研究结果又相互重叠,显得嗦。
研究结论及建议或启示部分是根据研究结果做出的解释或推论。可按意义或重要性的大小次序确定值得记录的结果,它应是该项研究的一个总结。
研究报告的正文部分写作还应注意的问题包括:标题最好不要超过三级标题,三级标题的标号常用“一”“(一)” “1”或“1、1.1、1.11”标示;研究结果中用到的表格应用三线表,避免使用封闭表,用于杂志发表的论文能用语言描述明白的研究结果尽量不使用表格;论文中一般不出现插图。
研究报告在杂志上发表时,通常不会给作者留出更多版面进行研究背景或研究方法的陈述,常常需要压缩或省略研究背景、研究方法部分,将论文的重点和篇幅留给研究结果和结论部分。所以,研究报告怎么写,哪里该详细哪里简要,也要考虑其用于什么目的而定。
(二)经验总结性文章的正文
经验总结性文章是常见的教师论文类型。这类论文的结构常常包括导论和研究结果或结论两大部分。导论和文献综述往往放在一起写,主要篇幅用于重点叙述经验总结(结果)。研究方法部分由于教师本人往往是“参与―观察者”,故常省略不提。此部分特别要注意在呈现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时,对经验要分成几个小标题加以组织,各个标题所代表的内容应具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反映一定的理论体系或框架。
彭局长:自2006年1月我市成立“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克拉玛依项目组”以来,全市26所学校,257个教学班,10311名学生,416名学校主管语文教学的领导和教师参加了该项课题的实践研究。通过课题研究与课改,提高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水平,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三年来,学生习作共投稿8133篇,被《作文个性化平台》等全国性刊物刊发的有183篇;教师论文共516篇,被《作文个性化课题通讯》等全国性刊物刊发的有26篇;另有几十篇论文、课例、教学设计被总课题组分别评为一、二、三等奖。课题评价组对我市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我市的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项目组被授予2007~2008年度“科研先进集体奖”,我个人也被授予“教育科研管理特别荣誉奖”。
克拉玛依市教育教学的基础条件很好。在拥有高水平教育硬件装备的条件下,如何提高软件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应该是下一阶段我市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这次克拉玛依市的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与课改成果在全国同类地区名列前茅。我希望子课题项目在第一阶段科研和课改成果的基础上,将下阶段的“中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发展到全市的初中、高中,形成一条龙的科研体系和课程改革,在扎根中华民族语文教育沃土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理论,认真转变我们的教育观、教师观、人才观、教学观和学生观,转变我们的教学理念,为探索和创造出适合中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新范式而不懈努力!
记者:克拉玛依市自1997年通过自治区“两基”验收以来,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巩固提高“两基”方面,克拉玛依市将进行怎样的安排和部署呢?
彭局长:2009年下半年,国家教育督导团将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两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这是对自治区“两基”工作的一次整体验收和全面评估,也是对全疆各地教育工作的一次考验,更是我们加大教育工作力度,关注民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一个重大契机。
首先,明确“两基”巩固提高迎国检动员大会的目的。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深入贯彻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工作迎接国家“两基”督导检查的意见》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切实做好“两基”巩固提高迎国检的各项准备工作,增强积极推进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自治区和国家教育督导团对我市“两基”工作的检查、验收。
其次,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我市“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两基”业务档案建设、经费统计的梳理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各区、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加强协作,精心安排部署,明确职责、目标、任务和要求,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记者:和谐家庭是教育成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08年,您们启动了“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和谐家庭教育工程”,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该工程的实施情况?
彭局长:家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机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只有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次“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和谐家庭教育工程”主要提出了以下具体措施。
一方面,关注民生,提高认识。市教育局特邀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终身教育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家庭教育网和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网首席专家顾晓鸣为近千名教师、家长作了题为《教育孩子首先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的讲座。引导大家要充分认识到做好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家庭教育现代化纳入教育现代化整体布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加快构建家庭教育体系,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家庭教育工作的浓厚氛围,为全面实现我市教育优质、均衡、高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另一方面,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全面推进区域家庭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来自各区教育局的主管领导,各中小学的校长书记、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心理教师,各幼儿园园长,试点社区及学校首批家庭教育指导师共300余人分别接受了不同层次的家庭教育培训。
市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成立后,各区教育部门将成立家庭教育研究指导办公室,各幼儿园、中小学、社区将成立研究指导站,配备多名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指导师。通过讲座、家长理论知识培训、团体训练、个体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和处理家庭教育矛盾的能力,解决学生、家长在实际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在各学校、社区的家庭教育研究指导站内,将成立“家长俱乐部”、“学生俱乐部”,并通过网络建立家长群、学生群等,方便家长、指导师、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探讨。我市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科学教育体系正在形成。
记者:在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今天,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不是很乐观,您觉得如何才能促进克拉玛依市教育的公平?
彭局长:克拉玛依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并且积极组织带领各族教职工开展了大量工作。
第一,关注弱势群体,妥善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制定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办法。各级各类学校努力挖掘教育资源,最终将近1万名农民工子女全部安排入学,而且使农民工子女与克拉玛依市市民子女享受同等教育。
第二,把隶属克拉玛依市农牧区的学生安排到市区学校就读,努力促进教育公平。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和加强少数民族儿童学前教育,市政府于2008年初出台了对贫困家庭的儿童实行入园费用全免或减半的优惠政策。从2004年起,市委、市政府和教育部门共同作出决定:把该区的中学生全部安排到市区和白碱滩区有关学校寄宿就读。2007年9月10日,又把距市区70公里的小拐乡的61名农牧民子女安排到市第二小学寄宿就读。并划拨专款给予补贴。
第三,开办区内初中班。2004年8月,克拉玛依市开办了区内初中班。到2008年8月底,先后在和田、博州等边远农牧区招录了5批小学毕业生,并安排在市三中和十中就读。为此,市政府先后投入了1亿多元。预计到今年年底,区内初中班的学生将达到2250名。
第四,坚持实施扶贫助学工程,为贫困生铺平求学之路。2008年,克拉玛依市首次对考入国家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学生进行学费全额救助。各中小学校还经常组织教职工开展为贫困学生“献爱心,送 温暖”的活动。2005年12月至2006年1月,市教育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1470名教职工,两次捐款总额达13.31万元。市慈善总会从2000年起就开展了“慈善助学”工作,仅2007年就发放助学金152万元,救助贫困生706人次。
第五。加强国际化交流与合作。2008年6月17日下午,新西兰Rotorura国际语言学校校长克里斯・莱克女士一行来我市交流、参观与考察。双方就今后互派教师进行教育教学交流和学习以及组织克拉玛依市优秀中学生赴新西兰参加寒暑期夏令营活动等教育合作达成多个意向。克拉玛依市的教育开始走向国际化。
记者: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队伍,请问您们如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又是从哪些方面来发展教师继续教育的?
彭局长:2008年以来,市教育局将“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列入“关注民生年”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邀请内地专家、名师前来现场讲学、授课和外派教师进行培训、研修等方式,持续开展了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工作。同时,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拓宽培训渠道,拓展培训内容,强化培训管理,全方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截至7月中旬,各级各类培训共计3695人次,包括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挂职培训、少数民族中小学各类“双语”教师培训、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远程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远程培训、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培训等多项内容。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在前期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使得培训井然有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培训内容如下。
第一,骨干教师培训。4~6月,组织38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去上海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挂职培训;7月10~19日,聘请全国知名专家6人,在市教育局报告厅开展了近100人参加的为期10天的首期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结业培训。
第二,骨干班主任培训。1月21~25日,选派2名教师参加了自治区哈语言骨干班主任的培训;5月19~30日,组织我市中小学教师参加了自治区举办的2008年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7月6~10日,外聘南京5名专家在我市第六中学报告厅完成了374人参加的为期5天的中小学德育干部及骨干班主任培训。
第三,第三期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挂职培训。3~4月,组织第三期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34人去南京挂职培训,其中中学校长15人,小学校长19人(其中少数民族8人)。
第四,少数民族中小学各类“双语”教师培训。2月份,选派6名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参加了2008年自治区教育厅举办的春季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班:3~6月,组织101名少数民族中学教师参加了“双语”教师教材教法培训,组织11名少数民族中学教师参加了第三期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专业知能提高培训;7月10~14日,聘请自治区教科所三位专家,在我市第二中学举办了近100人参加的为期5天的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师、双语教师和学校领导参加的汉文化知识拓展培训。
第五,教育信息技术培训。4~6月,组织举办了200人参加的为期2个月的首期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远程培训,并完成了一期25人的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
第六,高中教师新课程远程培训。6月24日~7月29日,组织全市普通高中民汉教师800余名进行了高中新课程远程培训。同步参加了自治区举办的各学科为期3天的高中新课程远程集中培训f汉、维、哈三种语言同步授课1和教育部为期10天的汉语言网络互动式培训。
第七,新分教师培训。7月7~11日,聘请南京5位专家在第六小学开展了近300人参加的为期5天的2007年、2008年新分教师岗前培训,内容包括思想道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班主任工作培训、教育教学常规、心理学教育、新课改培训等。另外,还进行了军训、素质拓展训练、油城乡土教育、教师基本功比赛、学科实习培训等。为新分教师尽快实现角色转换,适应教学岗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GCCCE;知识建构;协同学习;数码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0)04-0062-07
一、引言
第十四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The 14tIl Glob-al Chinese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简称GCCCE2010)于2010年6月1日至4日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举行。GCCCE2010大会主题是“迈向知识建构的新纪元”,该主题彰显了GCCCE社群的一个新的探索方向――如何使资讯及通信科技成为学习者的“学习伙伴”,以促成或加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社群学习,并最终达成知识建构的目标。延续GCCCE2009的风格,本次大会还是采用研究群的方式进行,会议征文、演讲、论文报告、讨论会或者论坛等活动都围绕九个主题研究群:(1)流动学习与元所不在学习;(2)悦趣化学习与社会;(3)华语文数码化学习;(4)电脑支援合作学习与人工智慧的教育应用;(5)创新学习环境构建与教育软件设计;(6)数码化测验与评量;(7)数码学习与人力发展;(8)中小学教师论坛;(9)博士生论坛。会议内容包括大会主题演讲、各主题研究群子会议特邀演讲、、论文壁报展示、大会论坛主题研究群子会议讨论会、中小学参访等。
本次大会吸引了近600名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美国、马来西亚等地和新加坡本地的学者和教师出席。会议共收到论文313篇,最终被录取的论文中,包括63篇长论文,134篇短论文,壁报32篇。此外,七个会前工作坊总共录取了34篇论文。GCCCE首次对被录用的优秀论文设立奖项,大会遴选出了6项最佳论文奖,9项最佳学生论文奖和4项最佳中小学教师论文奖。
二、大会主题报告综述
本次GCCCE大会邀请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的祝智庭教授、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的韩长泽先生和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的陈之权博士做主题演讲。其中,祝智庭教授的演讲紧扣大会主题,观点高屋建瓴、深受与会人员好评。
(一)协同学习系统支持深度知识建构
祝智庭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协同学习系统支持深度知识建构:理论模型与使能技术》。祝教授首先回顾了中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成就,包括主要政策、重大项目、目前状况及未来路向,然后特别介绍了中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有关“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内容.指出纲要中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之后,祝教授着重探讨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文化的影响以及协同学习系统支持深度知识建构的内容。
1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文化革新
祝教授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文化的革命性影响可以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教育信息化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表征形式,改变了学习者的认知方式,这有利于“优质教育”目标的实现;(2)教育信息化改变了信息资源在社会中的分布形态和人们对它的拥有关系,进而改变了人们之间的教育关系.引起教育者权威的削弱,带来趋向于民主的教育模式,这将会促进“均衡教育”目标的实现;(3)教育信息化改变了师生的时空结构,从而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形态和学习方式.受教育者可以用IT来实现自我强化,这会促进“公平教育”目标的实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代教育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信息对称的条件下重构教育关系?祝教授认为要回应这个问题,教育者和研究者需要关注教育信息化变革中文化支点的作用,因为文化和学习关系密切。国际研究表明,文化为社会互动设立了情境,也塑造了新知识的产生、合法化与传播的过程。同时,交流、知识分享与学习都倍受当事者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2 “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文化诠释
祝教授引用了荷兰著名学者吉尔特・霍夫斯太德(GeertHofstede)教授有关文化的定义,即文化是在同一个环境中的人们共同的心理程序,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经验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而文化的表现有三个层面:(1)制品符号;(2)行为方式;(3)理念价值。其中,居于核心位置的是理念价值。教育的信息化给文化的三个层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1)在制品符号层面,我们的教育系统见证了教具的变迁,从粉笔、黑板到投影设备、电子白板,再到各式各样的便携式多媒体设备。(2)在行为方式层面,借助于信息技术,学校教育正在经历着从教师“满堂灌”向“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双主模式转变,现在的学校越来越强调教学活动的探究性、互动性、协作性、建构性以及学习活动的分布式安排。许多研究都证实了信息技术对人的行为方式的影响,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计算机劝说/感化技术,它是一种通过设计、研究和分析交互性计算机产品,以达到改变人们态度或行为目的的一类技术,简称为CaptologyfComputers as Persuasive Technologies)。(3)在理念价值层面,信息技术介入社会和学校课堂,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的观念发生了改变。如今,世界各国纷纷都将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多元化意识,以及开放性思维的下一代作为新世纪里战略性的教育目标。
祝教授认为,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会导致传统社会中主流的本体文化受到技术文化(作为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这两种文化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涵化”的过程。如果外来的技术文化是健康的,它将会带动本体文化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和进化,这是“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命题中隐含的一个重要假设。
在传统时空框架下,每种文化体内个体之间通过教育传承文化,这是一个濡化的过程(Eneuhuration),而不同的文化体之间通过成员之间偶尔的接触(限于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对彼此产生影响,这是一个涵化的过程(Aculturation)。在信息化时空框架下,由于信息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单种文化体内部和不同文化体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成员之间
的交流也更加频繁,这就加快了濡化和涵化的过程。同时,文化体内每个成员对文化体本身有一种反作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原有文化体的“嬗变”。
针对网络环境下的文化变化问题,祝教授提出了一个具有文化弹性的教学传通系统模型(见图1),并总结出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学传通的四项基本规律:(1)媒体时空律: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时间――空间维度调节功能,时间调节能力与其存储空间容量成正相关;(2)资源控制律: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依赖于各自对于资源空间的可控性,可控性越大,则其互动越大;(3)信息共享律:学习者之间的协作水平依赖于工作信息空间的共享性,共享性是协作学习必要条件;(4)角色分配律:一个角色可由多人扮演,一个人可扮演多个角色,角色功能或可由人工智能体替代。祝教授以媒体时空律为例解释了教学传通规律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在解释媒体时空律时,他阐释了在网络环境下,M.Moore定律是如何被打破的,即教育计划对于学习者需求的响应度产生于对话,对话越多,结构越高。之后,他还介绍了网络无尺度现象、六度理论以及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内容。
3 深度知识建构的协同学习框架与使能技术
祝教授指出,协同学习将是联通时代里学习的范式,教育者可能的教学策略是利用“协调空间”功能,构建便于学习者连通的“小世界”。例如,高等教育领域内探究型学习可以利用六维资源来系统学习某一领域知识,六维资源包括某一领域的关键学者、关键会议、关键项目、关键期刊、关键社群、关键网站等。而基础教育主题教学中一个典型的单元教学空间也可以通过六大主题资源来整合内容,它们包括知识类、工具类、评估类、素材类、案例类和社群类的知识。
为了更好地理解协同学习及其影响因素,祝教授和他的学术团队提出了一个促进深度知识建构的协同学习系统框架(见图2),它是一个由结构化的技术工具和活动系统相互作用构成的,以达到个体协调发展与群体有序互动的学习支持框架,这一框架遵循“深度互动、汇聚共享、集体思维、合作建构、五场协调”的深度学习原理,落实面向多维高阶学习目标的知识建构操作理念,指向课堂知识创新与个体现调发展,这一框架特别强调集体短时和长时记忆的教育价值。特定使能技术的利用可以促进协同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发生,这些使能技术按照其结构的复杂程度可以分为低结构技术、中结构技术和高结构技术。低结构技术包括笔记、黑板、头脑风暴、小组学习、低结构活动等内容。中结构技术包括Note―book、Diigo、del.icio.us、furl、flickr、交互式电子白板、ClassTalk、Blog、ClassTalk、电子表决器、MSN、Skype、Google Talk、协作概念图工具、Cell、Chat、BBS、Wikipedia、M~OCW、主题半结构化的活动等内容。高结构技术包括由祝教授团队研发的协同标注工具(ClassCT)、协同思维工具(ClassGT)、协同建构工具(ClassKB)、主题结构化的活动等内容。
在报告的最后,祝教授介绍了影响协同学习框架理论发展的相关理论和观点,代表性的理论包括“全脑学习,全人教育”理论,脑基学习理论(BBL:Brain-Based Learning),多维交互学习理论、人类潜能纬度等。
(二)台湾过去和未来的资讯教育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资讯室韩长泽主任做了题为《从过去十年看未来十年资讯教育的发展――2020你还是一位老师吗?》的主题演讲。报告以不同时期(1800年、1907年、2007年、2009年)的教室变迁图开始,展现了资讯科技对学校教学的深刻影响。报告用发问的方式引导观众关注资讯科技带给未来教育和教师的挑战,报告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你希望2020年还是老师吗?如果2020年你还是老师,你能适应吗?你该如何适应?”报告主体内容分为三部分:(1)台北市资讯教育的政策回顾;(2)台北市过去十年资讯教育领域代表性项目介绍;(3)对台北市未来十年资讯教育的畅想。
1 台北市资讯教育的政策回顾
1997年,为应对资讯化社会的需求与达成生活资讯化的目标,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出台了《台北市资讯教育白皮书》,并于1998年6月制定了第一期三年(1999-2001)计划。之后的几年内又陆续出台了第二期三年(2002-2004)计划、第三期三年(2005-2007)计划和第四期三年(2008-2010)计划。其中,后两期计划由各校自行研定。第一期三年(1999-2001)计划共包含五大目标:(1)建立优良的资讯教学环境;(2)提升教师运用资讯科技于教学的素养;(3)培养学生现代化的资讯能力;(4)发展资讯化的课程教材与软件;(5)积极有力的行政配合与充分运用社区资源。第二期三年(2002-2004)计划同样包含五大目标,它们是对第一期目标的延续,目标包括:(1)建立优良便捷的资讯教学与学习环境;(2)强化教师运用资讯科技融入各领域之教学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4)统合社会教育机构资源与充分运用社区资源;(5)强而有力的行政支持。
在未来十年中,台北市教育局推动台北资讯教育的愿景是“校校有宽带、班班有网页、处处可上网、师师用电脑、生生乐学习”。台北市各校推动资讯教育的主要方式包括:(1)校内成立“资讯教育推动小组”,由校长及相关单位人员组成,负责校内资讯教育政策拟定与决策;(2)校内设一位资讯组长,由教师兼任,负责资讯教育业务推动;(3)校内设数位系统管理师,由教师兼任,负责系统维护;(4)校内每一学年及每一学科。设一位种子教师,协助教导其他同学年(学科)老师.学习资讯科技或融入教学。
台北市教育局规定各级学校资讯设备分配原则包括:(1)每校普通班、特教班、专科教室及附幼班,每一间教室均有一台电脑、一台投影机、一个投影幕及一个电脑网络插座;(2)每三班分配一台A4黑色激光打印机;(3)电脑教室分配原则为,高职每十班建一间;高中每二十班建一间;国中每三十班建一间;国小每三十五班建一间;(4)每一间电脑教室里配备的设备包括学生电脑(依班级学生数分配)、电脑桌椅及A4彩色喷墨打印机、A4黑白激光打印机、A3彩色喷墨打印机、稳压器各一台、广播教学系统一套;(5)标准的多媒体教室的配备包括互动电子白板、电子讲桌、投影机、移动式电脑教室、无线网络环境。
2 台北市过去十年资讯教育领域代表性项目介绍
(1)运动场地资讯设备开发项目:在过去的十年内,台北市教育局下属相关部门自行开发了系列运动场地资讯设备:移动式投影机(2001年),室外移动式电视推车(2002年).室内游泳池背投影教学设备(2003年),室内球馆背投影教学设备(2003年),室内球馆投影教学设备(2004年)。借助于这些运动场地资讯设备,室外体育教学实现了有效的改良。目前,
台北市室外体育教学的一般模式包括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短片预习教学内容;教师在运动场地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讲解;学生们进行渐进式练习;拍摄及撷取学生练习的录像;课后复习;学生观看自己动作录像;基于录像内容,教师帮助学生个别矫正。
(2)移动式电脑教室项目:所谓移动式电脑教室是指教师教学以笔记本电脑取代台式电脑;每台笔记本电脑均具有无线上网功能;以一台活动推车装载;可推到任一间教室使用;充分达到资讯科技融入学习。该项目于2005年启动。
(3)数字远端遥控天文台项目:通过数字远端天文台,学生可在家中遥控观测星象,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预约使用数字远端遥控天文台。该项目于2006年在南湖高中启动。
(4)“无线台北城”项目:项目口号是“无线台北、学习无限”。2006年1月1日一9月30日,台北市教育局相关部门在台北市主城区安装了4418个户外型无线网络接受器。全市约134km2地区(相当于主要人口聚集区的90%)均可无线上网。
(5)学生在家使用在线即时教学系统:项目预期成效是建立无线即时教学模式;为因故短期无法到校上课学生提供网络同步学习的机会;缩短学习落差。该项目由建成国中负责。
(6)台北市校园气象网项目:在校园里安装数字气象站,每五分钟自动更新数据,并上传至校园气象网站(hRp://weath-er.tp.edu.tw)服务器上;师生们可方便地查考当日、当月与当年气象资料,气象信息主要以数字式与图形式数据呈现,他们也可便捷地调阅历史资料。该项目的目的是提供中小学自然科学中大气科学的教学资源与发展探究式教学的基础;数据化记录台北市长期的气候变化;建立全球领先的微观气候测候网;提供无线科技应用实例;广泛运用于市民生活、休闲与都市防灾领域。该项目由新生国小负责。
(7)校园网络电话项目:台北各级学校已于2005年底建置语言闸道器,校际间互通及学校与市府大楼间均可透过网络电话联系。2009年,国小各班级均加装一支网络电话;开放行政人员及教师申请070网络电话号码。
(8)校园监视系统项目:2007年完成各校校园安全网络监视系统建置;可透过Intranet监视校园及校园死角;警察、行政人员可透过PDA籍由Internet及Intranet进行校园安全监视;有效提升校园安全;建构一个完善可有效持续经营发展的数字化校园安全监控环境。
(9)编印国中、国小资讯素养与伦理教材;资讯素养与伦理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导论、网络资料收集与识读、网络礼节、不当资讯与相关法律、网络沉谜与成瘾、网络交易、网络交友与恋情、著作权合理使用、网络新思维与新挑战、网络新世界等十大单元。2009年10月,台北市教育局康宗虎局长亲自推广资讯素养教材。
3 对台北市未来十年资讯教育的畅想
报告指出,在过去的10年里,资讯科技在台湾校园内得以大范围的普及和应用,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学校管理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未来的10年里。网络无线化、内容数字化、功能多样化、体积小型化、价格普及化的趋势会愈加明显。网络的普及让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多优质教学资源,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名师之徒,学生们可选择的学习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报告介绍了台北市南湖国小负责的未来教室项目,指出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是3D技术、触摸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以及轻薄型的平板电脑的大范围普及与应用。在资讯科技的帮助下,未来教室功能将定位在以下四方面:情境模拟、教学互动、远距离视频、摄影剪辑。未来学校教育将突出以下特点:问题导向型学习、合作型学习环境、远距离互动教师、个性化学习平台、教学与学习网络社群、电子化学习、教师专业职能培养。在未来学校里,学习无所不在,国际和校际交流便捷,情境体验学习普遍。
报告特别提到,资讯科技在教育中应用的成功与否和教师的作用息息相关。从过去10年的经验发现,老师的教学辅助工具不会变化太快,但学生学习的工具却是多样的,老师可以拒绝使用辅助工具,但却无法禁止学生使用辅助工具。为了迎接未来资讯时代的挑战,在未来数年内,教师们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提升自身资讯素养。要意识到,资讯技术的运用并不是让教师退出课堂,而是让他们转变成学生学习更好的协助者,资讯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教与学变得更快乐。
(三)新加坡华文校本教学研究途径
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院长陈之权博士做了题为《探索“校―研―教”三方紧密合作的华文校本教学研究途径》的主题演讲。报告指出,近十年来,新加坡华文教师队伍在教育部的鼓励下掀起了校本研究风,各校纷纷以改进华文教学为出发点探索教学课题。校本研究主要采用两种模式:一种是由高校专家学者拟订课题,邀请中小学教师参与其中的合作课题;另一种是中小学教师自行开展的,以自己的学生和班级为对象开展的行动研究、课例研究或其他以老师为研究主体的校本研究。不过这两种模式都有明显的缺陷:在前一种模式中,研究的连续性不强,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的比例不高;而后一种模式对教师的研究能力要求比较高,对于绝大部分从事华文教育的一线教师而言,这是比较有难度的一个挑战。
为了弥补这两种校本教学研究的缺陷,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开始尝试由学校决策者、教学实践者(教师)和学术人员共同参与的“校―研―教”三方协同研究活动,报告介绍了两个研究案例,一个是小学生协作写作活动,另一个是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两个项目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报告分析了这两项“校―研―教”项目成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课题均来自华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2)研究人员提供理论框架,并根据框架设计教学策略;(3)教师参与教学策略的制定、修订和调适;(4)教师对新教学法背后的理念有较清楚的认识;(5)在研究过程中,校领导、研究员、教师充分发挥各自的经验与专长,并对研究的课题、目标、策略取得共识;(6)研究团队主要由研究人员、学校老师组成,校领导参与,大家以共同进步为出发点,以团队为研究的集体单位,具备成功的“学习社群”的特点,能在和谐的气氛下释放知识、分享经验、建构新知新能;(7)团队成员抑制了“矛盾性期待”在研究过程中优势互补,借鉴彼此的经验、专长,共同设计实践性强的教学策略,促使研究取得进展。
三、主题研究群子会议报告综述
本次大会共有九个主题研究群子会议,会议邀请了11位学者做了主题研究群子会议的特邀报告,其中包括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的《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学习元的理念与结构》,北京大学尚俊杰副教授的《教育游戏、研究性学习与创新人才培养》,新加坡教育部教育科技司黄利发先生的《“十分华文”――一个少教多学的网络华文教学模式》,北京大学李晓明教授的《大学课程在线:教学录像国内分享的成本效益分析》,北京大学郭副教授的
《基于学习者学习行为和习惯的LMS研究与设计》,国立台中教育大学郭伯臣的《资讯科技于测验上之应用――以感觉统合实作评量与认知诊断电脑化适性测验为例》.香港大学王敏红教授的《工作中基于绩效的学习和知识管理》。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办公室刘雍潜教授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与培训的研究》,北京大学郭副教授的《从一门网络培训课程到‘虚拟’教师培训学院》等。此外,九个主题研究群子会议还分享了225个课题的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包括长论文、短论文和壁报。限于篇幅,本文主要介绍个别特邀报告和部分荣获最佳论文奖的研究报告。
(一)流动学习与无所不在学习
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做了题为《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学习元的理念与结构》的特邀报告。报告首先讨论了泛在学习环境下资源建设的新需要,指出当前学习技术主要关注封闭结构中学习资源的共享,但忽视了学习资源持续的发展和进化能力,忽视了学习资源动态的、生成性的联系,忽视了通过学习资源在学习者、教师之间建立的动态联系。为了满足泛在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对学习资源生成与进化、职能与适应等多方面的需求,余教授与他的团队提出了一种新型学习资源组织方式――学习元。报告主要介绍了学习元的核心理念、结构模型和基本特征,指出它是一种具有可重用特性、支持学习过程信息采集和学习认知网络共享,可实现自我进化发展的微型化、智能性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其基本特征是生成性、开放性、联通性、可进化发展、智能性、内聚性、自跟踪、微型化等。报告最后探讨了泛在学习环境下学习无对学习方式变革的促进作用。
台湾国立成功大学伍柏翰博士与他的团队做了题为《基于知识工程技术的移动化护理课程实习导引系统》的报告。报告指出,在传统的护理课程临床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一对多的教学方式现场教导学生对病人进行身体评估,正确判断各种疾病以及掌握每种疾病的护理程序。不过,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很难兼顾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进度,因此会影响身体评估单元的学习效果。本报告呈现了一套移动化护理课程实习引导系统,并提出以知识工程技术中的凯利方格为基础的学习引导模式。透过移动载体而呈现,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与标准病人互动,同时,通过感应技术,学生可以使用移动载体进行学习过程中的资料输入。报告呈现了移动化护理课程实习引导系统在具体实习中的应用,指出使用该系统的学生对疾病判断的学习成果显著高于以传统方式学习的学员。因此,报告得出结论,基于知识工程技术的移动化护理课程实习引导系统,可以有效地提升学员的学习成效。
(二)悦趣化学习与社会
北京大学尚俊杰副教授做了题为《教育游戏、研究性学习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特邀报告,其中指出,教育游戏可以从三方面来促进研究性学习的过程:(1)将学生置身于虚拟的、游戏化的情景中“学习”,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得学习更有趣;(2)利用游戏的虚拟性实现一些传统教学中难以实现的场景,让学生在近似真实的虚拟学习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3)在虚拟的仿真学习环境中可以提出假设,并实际验证假设。在教育游戏中的“做中学”可以提高学生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其他高阶能力,而这些能力也正是研究性学习和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关键要素。基于多个案例的介绍与分析,报告深入探讨了教育游戏在研究性学习中的重要价值以及实践游戏化研究性学习的具体举措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台湾师范大学萧显胜教授和他的学术团队做了题为《具有学习伙伴机制的在线游戏学习行为研究》的报告。报告指出,数字游戏可以提高使用者的注意力和对游戏内容的专注程度,但这并不意味着使用教育游戏软件的学习者一定会非常关注其中的学习内容,他们很可能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游戏的娱乐要素上。为此,萧教授和他的学术团队设计了一套具有学习伙伴机制的在线游戏学习系统,以此来解决游戏与学习内容松散联结问题。研究以台北市国小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主要内容是考察在使用该在线游戏学习系统后,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学习者在游戏行为上的差别。研究发现,学习者和具有学习伙伴机制的在线游戏学习系统的互动能帮助学习者增加其物理课程相关知识(“电与能源”专题)的学习成效。报告最后提出了改进在线游戏学习系统的建议,包括学习伙伴在设计时可加入选择形象部分;学习伙伴的功能上应争取做到以人工智慧的方式来感知学习者的状况和状态,并据此提供相应难度的教材内容。
(三)华语文数码化学习
新加坡教育部教育科技司黄利发先生做了题为《“十分华文”――一个少教多学的网络华文教学模式》的特邀请报告。“十分华文”概念来自于北京师范大学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创新试验”,是何克抗教授对儿童认知发展、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结合他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经验后提出的创新模式。“十分华文”网络华文教学平台由新加坡教育部教育科技司开发,2008年开始在6所小学和4所中学中试验.2010年,有20所小学和4所中学使用该平台,其中有近3000个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学生参与其中。它的基本原则是“以语文运用为中心”,借助“教育电子坊2.0”(edumall 2.0)平台。“十分华文”为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语文课文中的每一课都设计了平均十多篇利用相同主题或生词撰写的文章,学生通过生词的重复运用和主题文章来学习生词和语法,并练习写作,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做到学以致用。这一教学方法把教学、阅读和写作放在同一堂课上完成,改变了以往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学生放学后再进行阅读和写作的传统华文教学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参加“十分华文”项目的学生几乎百分之百用电脑上课。研究发现,整体而言,参与过“十分华文”项目的学生对华文更感兴趣了、识字量、表达和写作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台湾国立台南大学吕明蓁博士和他的团队做了题为《新移民华语文数字化教材的试探性研究》的报告。报告指出,新移民在华语文学习中会遇到许多障碍,主要原因是每位新移民背景不一,对教材的适应情况因人而异,因此,政府在推动新移民识字学习的成效有限。针对这一问题,本报告介绍了一套自编的、数字化的新移民华语文教材。为了测试该教材的效果以及它对学习者学习动机与意愿是否产生影响,研究人员邀请了22位新移民华语文学员参与了为期一个月的数字实验教学。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学员认为,数字化教材对华语文的学习是有帮助的。不过,学员们对数字化教材的网站也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没有注音辅助,不熟悉器材操作等。研究建议数字化教材还可在两方面得以改进:(1)数字化教材实施时应考虑到数字鸿沟问题,因为很多新移民在资讯素养上仍然不足;(2)数字化教材还可以编写得更加友好些,比如多用图片替代文字,以此降低学习者在学习新科技时的挫折感。
(四)电脑支援合作学习与人工智慧的教育应用
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的王其云教授与他的团队做了题为《利用Facebook来教和学:研究综述》的报告,王教授的研究通过四大在线数据库(Academic Search Premier,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lete,ProQuest Educational Journals.andERIC)搜索到了16篇英文书写的、主题与“Faeebook教育应用”有关的实证研究,对这16篇实证研究的内容分析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I)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Faeebook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分析;(3)Faeebook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以及(4)Faeebook的使用概况。报告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当前有关Facebook的研究主要是描述性研究,而且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之中;(2)研究发现Faeebook的运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的教育目标影响显著,但有关Faeebook是否促进学生学业表现的研究不是很多,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3)报告发现,影响Faeebook在教学中应用的主要因素包括信任,隐私问题、教学法问题以及师生的个性问题。
(五)创新学习环境构建与教育软件设计
国立台中教育大学王晓教授代表他的团队做了题为《运用概念图辅助国小学童提升基础逻辑设计能力之初探》的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围绕着一个用概念图辅助学生学习Scratch程式语言,以提升学生基本逻辑设计能力的研究。该项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概念图在教学中的运用是否会在小学生学习Scratch程式语言的历程和完成作品过程中带来差异。研究采用准实验研究方法,研究邀请了8位国小五年级学生参加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实验教学活动。通过分析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在前测和后测问卷中的表现,比较两组学生完成设计作品的时间以及评量作品的完成度。研究发现,采用概念图教学策略后,实验组的学生对课程主要概念的了解程度比控制组学生要高,平均完成作品的时间比控制组学生要短.作品的完成度比控制组学生要高。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卢贵利博士与他的团队做了《可扩展的教学管理信息统计组件研究与设计》的报告。报告分析了当前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统计功能设计和技术实现上的不足,提出构建一个可扩展的教学管理信息统计组件,该统计组件在统计的功能和统计的技术上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可以满足教务管理人员对信息系统的多样化需求,实现灵活的个性化定制及多维关联统计功能,并支持多种不同的图形显示方式。该统计组件提供了对外接口,软件开发人员可在组件基础上进行开发,不仅能够提升程序开发效率,而且能方便地针对特殊需求进行扩展,比如,(1)增加统计的维数,提供更加复杂的多维统计分析;(2)针对具体的统计项,做到特殊统计项特殊处理;(3)对一些统计结果实现复杂的数理统计功能;(4)扩展统计结果的显示形式,如用三维表、曲线图等显示统计结果。此外,开发人员借助于统计组件可以灵活方便地开发统计程序,提高程序的开发效率,降低软件开发的成本。
(六)数码化测验与评量
美国雪城大学的雷静博士做了题为《技术应用与学生学习结果:对研究方法的一次实证检验》的报告。报告指出,国际上有很多研究关注有关技术应用与学生学习结果的关系问题,有的研究发现技术应用促进了学生学业表现的提高,有的研究显示技术应用与学生学习表现之间没有显著关系,还有的研究发现技术应用对学生学业表现有消极影响。雷博士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不一致的结论是因为有些研究关注的是技术应用的数量(学生花在计算机上的时间投入)对学习结果的影响问题,而有的研究关注的是技术应用的质量(用什么技术,如何用技术)对学习结果的影响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技术应用与学生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雷博士用实证的方法检验了技术应用的数量(时间投入)和技术应用的质量(学生使用技术的方式)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若仅仅考察技术应用的数量(时间投入)和学生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两者无显著关系。若考察技术应用的质量,即特定技术的应用,与学生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两者显著相关。不同类型的技术应用对学生学习结果有着不同的影响:一般技术应用和学生技术熟练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特定专业技术应用与学生技术熟练程度呈负相关关系;社交技术应用对学生的自我认同和学生对待学校的态度方面有积极影响;娱乐,探索技术应用对学生学习习惯有积极影响。不过.这些技术应用对学生学业表现都没有显著影响。基于这些发现.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1)教师在技术应用方面应更多地关注技术应用的质量问题;(2)鉴于研究并没有发现技术应用对学生学业表现有显著影响,教育者们要理性对待技术应用的影响问题;(3)鉴于不同的技术应用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不同影响.建议教师在技术使用时设定相应的教育目标。
(七)数码学习与人力发展
香港大学王敏红教授做了题为《工作中基于绩效的学习和知识管理》的特邀报告。报告指出.电子化学习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组织,机构用作培训员工的重要手段,可是,在实践中,电子化学习的效果并不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好.主要原因是培训中的学习内容和员工们的工作需要联系不紧密,因此员工们表现出的学习动机不强。为此,王教授提出了一种基于绩效的电子化学习方法。该方法强调将特定组织,机构的目标和员工的学习需要用具体的绩效内容表达出来,并将它们与电子化学习的内容紧密相连。为此,王教授提出一个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简称KPI)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组织,机构的使命和愿景被诠释成一系列具体的绩效目标,这样,员工们能明确知道自己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应该朝什么方向努力,应该达到哪些具体工作目标。同时.这一模型也支持工作场所中的知识管理和社会性学习。基于KPI的应用。组织/机构中增加的知识资产可以得到有效地归类和管理。在组织/机构电子化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所在部门的KPI,他们可以更有的放矢地开展电子化学习。报告最后展现了一个基于KPI模型的电子化学习系统,检验了它的实践效果,研究发现,工作中基于绩效的电子化学习和知识管理在提高员工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方面有明显作用。
(八)教师论坛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林秀钦博士和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的张宝辉博士联合做了题为《学校情境中三名生物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变革的过程研究》的报告,报告呈现与分析了来自新加坡一所中学的三位生物教师应用一款计算机建模软件BioLogica进行生物教学变革的实际发展过程。研究采用对照组和实验组以及前测和后测比较的方法.考察了教师应用特定信息技术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同时考察了教师个体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对教学变革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三位教师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变革取得了
成功,究其原因,信息技术本身的特性(易用性、明确性以及与传统教学的兼容性等)、教师的技术应用态度、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实践共同体的运用与否、尝试新教学的预期代价、教育评估系统、变革人的有无等因素是影响教师技术采纳和应用表现以及整个试验课题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研究得出五条启示:(1)学生取得学业进步,是教师最为珍视的精神奖励,也是他们采纳技术的最主要的内在动力;(2)现有的教育评估系统,使得教师在面对外来的新事物时.非常保守和小心;(3)在信息技术应用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帮助教师实现变革所需的“角色转换”;(4)教师的教学经验影响着他们对革新内容的价值认同,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动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更关注信息技术能否满足自己当前教学所需,如改进教学方法、减轻教学负担,而年轻教师更注重新工具、新教学本身的学习方式和学生的喜好情况;(5)为变革建立起一个优势互补、凝聚力较强的教师团队、减少探索的风险。
(九)博士生论坛
台湾国立中山大学的钟宜静(音译,Jhong Yi-ing)博士做了题为《以社会文化观点探讨移动学习在教育上的应用》的报告。报告以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为基础,探讨其学习理论在移动学习环境中的应用。报告首先介绍了移动学习的概念与特点,指出对学生而言,移动学习意味着自我负起学习责任,可以随时取得帮助,真实的学习情境,完整的学习记录和多样化的学习形态。对教师而言,移动学习意味着能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的情境可扩大至真实环境,以及教学管理任务的增多。报告指出,将社会文化理论应用在移动学习会引起的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1)最近发展区使移动学习产生对话式的教室言谈;(2)合作学习促使师生共享发展课程成为可能;(3)移动学习要更注重情境学习,情境本身就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不过,移动学习中也会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如学习者急于寻求答案的意愿;学习者经常期待得到教师的协助;移动学习可能偏重单一技能的传述,开展完整的活动可能有一定难度;针对移动学习的教材设计会比较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报告最后指出,有效地将社会文化理论应用在移动学习上需要师生们在教学实践中做一些调整:(1)师生教学角色需要调整,教师应由知识传授者转为为学生提供支架或社会支持的学习促进者或教练学生则必须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主动参与,自我管理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需要强调社会学习和鼓励学生学会共同解决问题,因为学习是一种共同参与的社会化过程.教师要负责建立适合发展合作关系的学习环境;(3)教学要重视情境学习,强调学生必须在情境中.透过对学习材料的主动探究与操作,了解知识的意义和实用性,学会如何解决真实问题、完成任务、促进反思和知识建构;(4)教师应采用合适的评价工具对学生移动学习的过程与成果进行科学评价。
四、结语
总的来说,GCCCE2010大会内容丰富,会议整体安排沿袭了GCCCE2009的风格,会议内容,无论是会议主题报告,还是九个主题研究群于会议中的报告,都突出了今年会议的主题,即迈向知识建构的新纪元。来自五湖四海的华人学者深入探讨了当前计算机教育应用中遇到的各种实践性问题以及未来会面临的一些前沿性问题,与会学者普遍意识到当前全球计算机教育应用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即资讯与通信科技已经进入到了教育系统,已经为广大师生所熟悉,但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需要一起努力做的一件事是:如何使信息与通讯技术成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真正的“教学伙伴”和“学习伙伴”,以促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最终达到深度知识建构的目标。
大会最后预告了GCCCE2011的相关信息:GCCCE2011将于2011年5月底在浙江杭州举办,承办单位是浙江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鉴于近两年来GCCCE会议论文质量的逐年提高,会议筹委会将考虑出版EI收录的大会论文集,届时欢迎海内外华人学者踊跃投稿与参会。
我们严格要求教师遵守学校工作制度,规范自我的教学行为,尤其是对教学常规工作常抓不懈。教导处继续加强教学“六认真”工作的监督与检查,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后进生的辅导、学生成绩的检测等都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导处主任师德自我鉴定五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教导处主任师德自我鉴定1本学期,教导处在市教育局和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贯彻市教研室工作计划,全面落实学校工作意见,以生为本,以实践有效教学为主题,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加强教师业务素质培训,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加大常规教学管理力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一、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育教学理论能指导教育实践,能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加强业务学习,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1、进取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各科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法》,认真学习,认真做笔记。
领悟新课改精神、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各教研组根据本组实际情景搜集有关教学理论,组织教师学习,用理论来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同时和学校教科室联合邀请市教科室领导来校作教科研讲座,提高广大教师的教科研理论水平,使广大教师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进取开展教研活动。
(1)、进取组织参加校内外研讨课。
第3周我校全体语文教师一齐听了培本实验小学支教教师顾辉辉上的四年级语文研讨课《开天辟地》。课前,语文教研组长与主讲教师就教案进行研讨,然后进入课堂第一线进行听课,课后再认真修整。公开课后,全校教师对这一堂课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大大提高了各教师对上课与评课的认识。第14周,校内举行第二次研讨课由查艳虹教师执教的三年级数学研讨课《认识分数》。作为参加工作刚一年的教师,查教师教学认真,敢于大胆创新,又虚心好学。从课前的教学设计、课上的教学操作、课后的教学反思,都认真对待,值得让大多教师去反思、去借鉴。一节研讨课,得到了全校领导教师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作为我校数学骨干教师的教导主任王惠康也在17周上了一节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的示范课,得到了全体数学教师的好评。
在以上举行的几次教研活动中,从研讨课前的听课、教学准备到课后的评课及鉴定上,我们教导处都认真组织,精心筹备,努力把教研工作做得更好,尽量提高每个教师的教学水平。
(2)、努力开展教学研讨会。教导处每月组织了一次有针对性的教学研讨会,由教导处及教研组长主持,就教学中遇到的某些教学难点的突破展开学习讨论。如:低年级的识认教学、二年级的写话的训练、三年级的作文起步、五年级的解方程、六年级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和如何让学生简便学英语、记单词等,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热情,鼓励教师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各位教师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我的意见看法。在必须程度上,提高了教师们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本事。
(3)、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教师互相听课。校长、教导处及各教研组长以身作则,在全校掀起了听课热潮。大家实实在在地研究课堂教学微观领域经常面临的问题,发表见解,交流困惑,提高了教研组的凝聚力和科研本事。
3、理论指导实践。
学校对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团体备课、教师的听课作了具体要求,对教师的上课、备课、听课、教学随笔或反思也作了具体的要求,让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
二、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常规是教师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准则,良好的管理体制是我们顺利实施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我们始终抓实抓好。重点做好了如下工作:
1、抓常规,促进管理更加规范
。本学期我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教学法规意识,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做到了“开齐、上足、教好”,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本学期加强了查课力度,也加大了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进一步加强了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与考核。尤其是市教研室12月4日来我校进行教学调研后,对我校的教学六认真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提议,我们立刻制定了整改意见,并立刻在教学工作中加以落实。
(1)抓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我们把电子备课改为手写备课,同时要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恰当地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大家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本学期教导处对各教师的教案检查了四次。每次检查后,教导处都认真鉴定,如实反馈,促使教师改正缺点,发扬优点。
(2)抓上课。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上好一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期继续加强听课,采用随堂听课制度,促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尽可能把的时间留给学生,提高了课堂效率。
(3)抓作业批改。本学期学校对教师的作业批改善行了新的考评办法,提高作业批改的要求,加大了激励措施。教导处对各科作业批改情景抽查了四次,但大多数学生作业书写不规范,书写习惯也不是很好,作业本不够整洁。而少数任课教师每次的作业布置也不尽人意,批改不够认真及时,马虎应付;作业量少而简,有的甚至文不对题,没有布置相应资料的作业。为此,我们针对这些情景,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不一样的整改要求,并用书面的形式通知教师,下次检查时重点看改正的情景。可是,大部分教师还是认真的,能够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处理,及时让学生辅导改正。
(4)抓课后辅导。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本事,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加强课后辅导,引导学生加强对学习的职责心。
(5)抓教后反思。《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后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使自我的教学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教后反思的重要性。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学反思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我校要求教师课后要及时进行反思,并对反思进行具体要求,以书面、小组等形式进行教学反思,到达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目的。
2、加强毕业班的教学管理力度。
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无不从毕业班展现出来。自上学期以来,学校提高对毕业班科任的要求,同时又给予支持鼓励。本学期先后召开了4次毕业班教师会议,一次毕业班家长会,从思想上让提高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把对班对校的热爱转化为学习动力。加强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增强了学校的教育合力。
3、加强质量监控的力度。
本学期一开学,教导处就对部分年级进行了摸底性的质量抽测,根据抽测中发现的问题召开了任课教师会议,帮忙他们找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在以后教学中改正的方法;尤其是在期中考试以后,发现全校数学学科中普遍存在着计算正确率低下的现象,所以我们在全体数学教师中开展了如何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研究,全体教师各抒己见,说出了自我的的想法和做法,改变了过去相互埋怨的现象,经过努力,在期终考试中有了明显的改观。
三、进取开展各项评比及展示活动
为了为青年教师供给展示风采的舞台,打造一支理念新、教艺精、底蕴厚的创新型教师队伍。本学期,我校组织了以“有效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先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人上一节研究课,每组推选出一名教师参加校级评课。周弄潮、赵丹教师参加了市“百节评优课”,获得三等奖;查艳虹教师参加了昆山市五年以内教龄数学教师会课比赛获三等奖,俞娅教师参加路北片音乐青年教师会教三等奖;由查艳虹辅导的徐志浩、黄冬金辅导教师辅导的周涛分别获得“小数报杯数学文化传播活动”二等奖和三等奖。另外在1月4日我校还举行了5年以内教龄的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使广大年轻教师得到了一次锻炼。
四、存在问题及构想
教导处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是一句空口号,它需要以扎实而创新的日常工作为基础。在工作中我们也感到一些问题的存在,如教师的业务提高问题;怎样促使“问题班级”的转化;怎样才能更好实现分层次递进教学,全面提高学生本事;怎样使团体备课落到实处等。下学期我们的设想是把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再扎实一些,创造性一些,创新求实,稳步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回首过去,成绩有所提高,应对未来,倍感压力很大,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下,应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将进一步树立信心,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勤奋工作,讲究实效,为石牌小学,为石牌的人民谱写教育新篇!
教导处主任师德自我鉴定2一、教导处工作理念
教导处工作三个要:学生要有学号、管理要有创新、导教要抓基础学生知教三必须:必须说普通话、必须写规范、必须做乐学者
二、本学期工作心得
非心不教、非博不导
三、回顾与鉴定
在本学期的工作中,我继续坚持国家教育方针的正确指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景,努力开拓新的工作局面,立足“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做教师助手、成教师知己”的思想,教导处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积累了宝贵的成长经验,为打造更优化、更高效、更谐和的教导处工作奠定了基础。
1、开辟“学号”利用前景,促进学生素质提高
在本学期学生学号的利用方面,仍然发挥了它的便捷、快速的特点,提高了教学操作过程的工作效率。在成绩录入、学籍统计中节俭了很多宝贵的时间。不足之处亦显,从运用情景看,教师或同学对学号的认识犹显浅薄,没能深入心中。其主要原因是其功用的单一性。
据此分析,我们有必要在目前时机的基础上,延伸学号功能,将其与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估牵起手来,以方便、灵活的特点带动具体活动的开展,与素质教育完美接轨,这是接下来的工作中必须研究的。
2.打造“双非”应用理念,探索教学管理创新“双非”的教导理念是本学期我的教导工作心得,即“非心不教、非博不导”。
随着教导处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学校实际师资水平及教学本事情景下,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教导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心域视界。对教师的指教,不“用心”无以指“向”;不“专心”无以谈“教”;不“精心”无以为“服”。所谓之“非心不教”。而不博学,则无以为“引”;不博识,则无以为“匡”;不博精,则无以论“导”。所谓之“非博不导”。
本学期我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资料,将必要的、必须的理论知识深入而又细致的进行了把握,同时扩展学习资料相互融通,结合工作实际对“备课”、“作业”、“学生鉴定”、“教学方法”等资料展开问题调查与汇总,找出目前存在的根本性症结,同时,模拟了创新工作的措施。
以备课为例:本期我采用了“三查”的方式(个人自查、组查、教导处查)使所有教师对自我的教案优劣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认识,在这一过程的观察中,我借鉴外校“组备课”的经验,尝试性地鉴定出以“启案”为蓝本的备课过程的构思,大致链条是“演说书备启案反馈”。为今后的工作改善供给了清晰的思路。
3.重视“基础”教学底线,确保学生拙壮成长
教学工作的主体是学生,作为一名小学生未来成长的前景根在“基础“。在对教师的教学引导中,我一向坚持从课堂做起、面向全体,要放开课堂,要关注学生,要重理解、重活动、重实效,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本,进取探讨个性的、高效的教学形为。于此,在本学期我在“淡化分数、综合鉴定”方面加强了思考,从实际工作中重新建立起正确的教学引导方向,草拟了学生鉴定的基本框架,具体实践的回归已在准备之中。
4.学生知教三必须
普通话
我的感触是(师生):都能说的话,又是都说不起的话
规范
我的感触是(生):不是都能写好,可是都能好好写
乐学者
我的感触是(师):“对牛弹琴”要投入,只待来日多产奶
感想:
“三必须”工作的实践,必须与具体活动巧妙衔接,才能切实落到实处。
四、展望
打造出科学、和谐、务实、高效的教导环境。力为:出名校重在出名师,出名师贵在出名生。扬我个性,加速发展!
__市__小学教导处
__-06-22
教导处主任师德自我鉴定3半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县教研室的工作计划,根据本学年的工作特点,立足我校实际,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以育人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进取推进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协调、组织、检查、管理”等功能,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加强各学科的教学研究和业务上的指导与检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我校的教学水平有了必须的提高。同时发挥教导处的教育科研作用,将我校的教科研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一、加强理论学习,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改革
本学期中,我校教导处多次组织全体教师团体备课,就教学中的问题共同商讨,并学习新课标理念,潜移默化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并逐步落实到了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改变了因循守旧、经验式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新课程标准来指导和规范我们的工作,为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加强教学工作的指导与检查,规范教学过程
认真工作是衡量一位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本事最基本的尺度,更是对学生是否负责最直接的体现。我校教导处和各教研组加强联系,密切配合,经常性地对部分教师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信息和填写工作检查表。在这五个环节中主要抓好备课和上课两个环节,努力引导教师把功夫下在备课上,本事显在课堂里。
1、备课:平时做到组内互相交流,同年级共同研究团体备课,各教研组长把关,杜绝了不备课进课堂的现象,并根据每位教师的实际情景确定如何有效的备课。
本学期进行了备课改革,将备课的中心转移到备学生上去,加强备课的针对性。期中考试后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从检查情景看,各科目的备课情景较好。在期中工作分析汇报会上,教导处能起到导航作用,指出了在阅卷、作文批阅中的不足,表扬了一批在教学业务上有创新的教师,业务认真的教师,交流了他们的工作方法和业务特色。
2、上课:一方面,在各位教师认真备课的基础上,狠抓质量,向35分钟要效益,做到精讲多练,改变以往重视知识传授,忽视本事培养的做法,使学生进取主动地学习,从整体上看效果明显,各学科教学质量都有了大面积的提高。
教导处尽量每周亲临教室听课,及时了解和掌握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并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忙。另一方面,进取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公开课,给青年教师展示的平台,给全校教师指引课改的方向,并组织有成效的评课,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抓好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工作:经过随机柚查和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的作业情景,及时鉴定,反馈给任课教师,真正掌握等一手材料,在期中时组织部分学生进行教育访谈,了解学生的作业负担。
进取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要求教师听课16节以上。
4、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全面开展学生的阅读活动,开学初将阅读书目发到每个班级,注重落实。
5、做好期末检测的各项工作,及时进行成绩统计和分析,并做到每位教师写出失分原因,以此来调整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成绩得到提高。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水平和教学本事
1、加强教研组建设,实行教研组长负责制,各位组长订好计划,组织学习各学科教育丛书和新教材调整意见,进取探索各种教学模式,开展各项活动,使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提到提高。
2、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做好新教师的考核工作,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多给他们开课的机会,使他们的教育教学本事都有了必须的提高。
3、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给他们定任务、压担子,在科组活动上,要求他们上一堂示范课,供其他教师学习,使他们迅速成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加强教学管理,深化素质教育
我校教导处认真安排课程表、管好课程表,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开齐上足各类学科,异常加强对一些小学科的课程执行的管理,使课程执行计划得到了保证。
总之,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校教导处的工作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也存在着?a 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种植蛔悖颐墙匝4从啪裎Γ徊绞髁⑿判模砬逅悸罚怀鲋氐悖诜芄ぷ鳎簿渴敌В垂律窖=逃男戮置?
教导处主任师德自我鉴定4一学期来,我们以教科研为突破口,以落实素质化教育目标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本事为出发点,在校长室领导下,在乡教研处的支持下,围绕“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的工作思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开拓进取。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下头作教学工作鉴定如下:
一、常规管理规范合理。
学校工作抓得实,常规工作才会规范化,一学期来,我们以县教研室的《缙云县教师教学工作常规》为学校常规工作的准绳,有重点地抓好常规工作。加强教研组的建设。
1.抓教研组长的学习。
定期召集组长理论学习、听课、评课;赋于组长职责,让他们带动全组的教师开展互听、互学、互研活动,提高每一位教师的素质。
2.抓课前教案检查制度。
不定期检查教师的教案,督促每一位教师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并在期中、期末组织了两次全面的常规检查。
3.做好课堂教学评估。
协同教师就如何“减负增效”、“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进行全面深入的讨论与研究。本学期,校领导、教研组长到课堂听课均在25节以上。
4.做好教学质量评估工作。
教导处认真做好后进生的期中、期末试卷分析工作,并建立完备的后进生档案,以点带面,抓全校的质量的提高。
经过努力,现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能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本事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二、教研成绩突出。
本学期我校教研工作在语文教研组的市级课题《小学语文“探疑求新、主动发展”教学模式的研究》、数学教研组的县级课题《小学数学“问题—建模—应用”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案》的带动下,经过全校教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教师论文获奖县级以上8人次:
陈建秋教师的生劳论文《向双手要创新》获中央教科所、《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征文活动二等奖;张叔阳教师的体育论文获市三等奖、县一等奖;陈建秋教师的生劳论文获县一等奖;徐远敏教师的体育论文获县二等奖;王春丽、徐银仙、丁海潮教师的作文论文分别获县二等奖、县三等奖。
2、教师教案、教学设计获奖县级以上4人次:
徐远敏教师的体育教案获市三等奖、县二等奖;徐远敏、张叔阳教师的数学教学设计分获县二等奖、县三等奖。
3、教学本事竞赛获奖县级以上3人次:
张叔阳教师参加县教导主任上课比赛获优秀奖;丁海潮教师参加思品优质课获县二等奖;王春丽教师参加语文阅读教学优质课获县二等奖。
三、青年教师成长迅速。
一向以来,对于青年教师,我们给他们压担子,也予以他们机会如:听课——青年教师优先、严要求、在肯定其优点的同时多提不足;外出学习——青年教师优先;县教研室组织的各项观摩课让好学的青年教师参加;县外的活动,更是让青年教师参加。经过几年的努力,现我校的青年教师均函授或自考即将毕业,并在县、市级的比赛中频频获奖。本学期的学区教坛新秀评比中,我校王春丽、张叔阳、陈建秋、丁海潮四位教师出线,这在同类学校中是出类拔萃的。
四、教学质量稳步前进。
学校教育是以培养高质量的学生为目标。我校教科研工作所取得好成绩,其归宿就是为更好地质量服务。为提高学校的质量: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我们建立了教学质量奖励制度,精心组织好校内的教研活动,经常性地开展学生竞赛,促学校质量的提高。一学期来,我校教师乐教苦教、学生爱学好学,现学校已消除了“落后班”,学校质量提高较快。
五、学生轻负担、全面发展。
创造性的人才观,需要我们在创新性和开拓性上下功夫,重视让学生有足够的自我支配时间发展自身的兴趣爱好,构成自我的本事和特长,就是我们所想的,也就是我们所做的。
1.组织各类比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本学期,我们配合学校组织了达标运动会、书画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这样,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了,更又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2.第二课堂全面开花。
各种兴趣小组管理规范,教师认真负责。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如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在县中小学生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6人次、三等奖5人次;舞蹈兴趣小组的节目多次在乡演出获得好评,并在县比赛中获二等奖4人次;常识兴趣小组在县三小比赛中获二等奖1人次、获二等奖2人次。
一学期来,我校的教学工作获得长足的提高,相信今后,在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的教学工作必须会大踏步向前!
教导处主任师德自我鉴定5俗话说“阳光总在风雨后”,在经历了六月的暴风骤雨之后,最终迎来了炎炎夏日。在这七月流火的季节里,20__年上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圆满画上了句号。在此,就我校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向上级领导作以简单鉴定。
一、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完成情景。
在县教育局基教站、教研室和学校行政的领导下,教导室按照学期初工作计划,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着眼未来,面向全体,整体优化,个性鲜明”这一素质教育总目标,扎实稳步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1、三月份依照上级精神如期开学。
2、四月开始按“两项督导评估”的要求完成了“控辍保学”工作,使辍学率控制在0.3%以内,同时认真对照《迎检细则》顺利地完成了“教育两项督导评估”迎市检和省检有关备查材料和数据统计的工作任务。
3、完善和制订了新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和奖罚条例,使教育教学常规更加正规化和科学化。
4、中青年教师已基本完成了普通话及信息技术高级培训学习。
5、组织开展了全乡性的教学竞赛活动,进取组织本校部分教师赴外校参观学习,吸取先进经验。
6、派出近3人参加了省市教研室组织的语文教学公开课观摩活动。
7、进取踊跃地参加了各种论文评比,教育局组织的县级各项师生竞赛活动。
8、加强对教职工的政治、业务学习,并认真进行查评。
9、严格有序地进行了毕业会考及肄业班期末统考。
10、每月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篮球对抗赛,既锻炼了教师们的体魄,又提高了男女球队队员的球技。
二、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开展情景。
本学期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加强对教研组活动的管理,做到时间、资料、主持人早落实,并多次组织观看了新课程、新理念教学光碟,以及组织了中青年教师进行教师业务素质培训和复习,教导处每次进行督促检查。学校教研组正在确定学校核心课题,准备上报县教研室以核心课题统领学校课程改革,并结合日常教学开展连续性研讨,做好了教研组活动记录。本学期每位教师坚持每月听、评2—4节课,每月在学校内进行交流。
三、培养学生素质活动开展情景。
1、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各项素质,本学期进行了乡级作文、书法、绘画及全乡小学语数素质知识竞赛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特长生教育,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2、在各班自评的基础上,每周对各班按《礼貌班级评比制度》进行了评奖。
经过值周教师的每周情景检查,每周评选出了3名礼貌班级并进行了奖励。同时每周各班还进行了“十星级”评比活动
3、在3——6年级中开展了诗文背诵活动及《我的祖国》读书征文活动,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爱祖国的兴趣,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本事。
4、“六一”节进行了全乡小学、幼儿文艺汇演活动,结合幼儿才艺展示与少先队活动,有力地展示了我校师生的精神风貌。
四、教育教学成绩小结。
1、从一至四年级看,教学成绩有所提高。
因为从统考试题的难度与灵活性来看,都比往年加大了,异常是数学灵活性较大,从各年级的平均成绩分析,及格率在75%以上,优秀率坚持在30%左右。从六年级成绩初步排行来看,我校由于毕业班教师们的辛勤和努力,估计能进入县前6名。
2、从对全乡教师的政治、业务、教案、作业等工作检查来看,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是可贵的,工作职责心、工作本事是很强的。
异常是中青年教师,大部分都认真地对各自科目的业务知识进行了系统复习,为迎接全市小学教师业务考试做好准备。
3、参加教育局各项活动进取踊跃而又严肃认真,异常是青年教师唐兰凤、黄金莲、杨兴连等,她们为了搞好本期三独比赛与学生防震抗灾演讲赛,总是废寝忘食地做了充分准备,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
同时广大教师不厌其烦地书写业务笔记与课后札记,交流心得,既耐心又虚心地向有经验的同行请教,并且本期还增加了几位教师博客爱好者,在网络中尽情探讨教学经验。
4、因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乡学校的社会效应也在提高,在今年的一、三中农村班的招生中,一中准备在我乡六年级录取3名,三中也准备录取3名以上。
六、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教师队伍的老化问题是一个十分突出的但又难以迅速解决的问题,增添教学一线的新生力量已迫在眉睫。
2、教师独立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独立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本事有待提高。
3、教研组本学期虽然活动能正常开展,但如何提高每位教师的自觉性,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质量,让本校教研工作步入常态发展,还需花费很多的精力。
4、学校急需补充英语专职教师1—2名,以弥补我校英语教学成绩远远落后于其他学科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