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1 03:45:52
导语:在班级管理制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班级;管理;制度;建设
近几年来,由于职高招生政策的调整,中职学生的招生门槛日益低下。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是一年不如一年,他们纪律观念淡薄、学习基础落后,使得课堂教学存在极大的难度。但是,做为职高的班主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自信心,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和科任教师构建一个融洽的师生关系,不能依靠学校的校规和操行考核作为主要依据。因此,个性化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设就成为我管理班级的一个法宝。——“班约”随之产生。
一、班级制度的制定
什么样的班级制度才是学生愿意遵守而且可操作性又强的呢?经过多方面的学习和探索,我发现由学生自己制定制度是最好的办法。因此我开始了我的个性化班级管理制定的建设。
1、召开以“我为班级作贡献”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课,在会上讲解了班级与制度的关系。
2、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所发现和遇到的问题写出一条奖励制度和处罚制度。
3、通过对学生写的制度进行汇总,大致可以分为出勤、卫生、课堂常规、行为习惯、教室5S、学校活动、寝室管理等七个方面。
4、就是对上述七个方面的制度在全体同学的参与下进行修改和制定。例如:在谈到学生迟到的处罚制度上,先向同学们读出不同学生对该项的意见,然后由经常迟到的同学提出修改,接着由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最后,请所有的学生在我们的班级约定上签上自己的姓名。
二、班级制度的考核
制度虽然已经制定出来,由谁来考核又成为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怎样才能做到事实清楚,不让学生有任何狡辩的机会。我把上述七个方面进行了以下安排:出勤和行为习惯由班主任考核;卫生由劳动委员和学校卫生检查组考核;课堂常规由科代表和科任教师考核;教室5S由班长负责考核;学校活动由体育委员考核;寝室管理由宿管老师考核。各班委干部根据考核的结果做好相应的记载。
三、制度的实施
一个好的制度关键还是在于实施。怎样把我制定的“班约”执行起来,事实是依据,公平、公正是前提。于是,我的包里多了一个小本,每天每时把自己看见的、学生和教师反映的都一一给记录下来。然后叫来学生进行核对,由学生自己对照“班约”进行改正。每周班会对当周的违纪情况进行通报,已经改正的同学及时的给与表扬,没有改正的给与提醒,对获得奖励的同学进行兑现。
四、制度实施后取得的效果
任何一项制度的实施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执行者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我现在的班级已经发生了以下变化。教室和寝室变得整齐、干净;上课耍手机和睡觉的现象少了;迟到、旷课、不假不到的同学没有了。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师生关系融恰,课堂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其实,在班级管理中随处都是管理的经验和法宝,关键在于我们的教育者能否及时的进行总结和反思。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绝对离不开一个善于思考的领导者。
参考文献:
[1] 陈清阵.中职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研究.2010(4):50~51
[2] 莫雷.教育心理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2
[3] 何琳.爱之有度.四川教育.2008(1)
1.对学生要严格要求
我接手的是一个服装设计专业班。按照学校的要求,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定出严明的纪律。因为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有纪律约束的。学生需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生学习才能有保证。因此,我接班的第一天起,就先制订出非常细致的班规,贴在教室后面的墙上。 �
班规涉及的面非常广,从学生的平时言行及班级建设一日常规,采取每天专人轮流考核的制度。班规制定出来后,从条款、形式到内容都体现了一个“严”字。当有个别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多次违反班规时,我就严格地按照班规的具体条款,对违纪的学生进行奖罚分明的处理。处理了第一个学生后,班上的其他学生就会有一种共同的认识:班主任说话算数,讲到做到,并且奖罚分明。这样,对于一些平时纪律比较懒散的学生起到了震慑作用。之后,班上很快就会形成“守纪律光荣,违反纪律可耻”的良好班风。通过依法治班,实行班规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班级不久后就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因为不仅成绩好的学生可能在期末被评上优,成绩并不怎么实出,但进步大,其它方面表现好的学生也有了奔头,这样尽可能地调动结合了学生的积极性,促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对良好班风的形成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班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 加强班干部队伍的建设
大力培养班干部,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这是我班级建设的主要措施之一。对于任何人,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则成人才;用其所短,弃其所长,则成庸才。用人所长,核心是量才任用,宜帅则帅,宜将则将。所以,我在选才和用才之前,总是先细心观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优点和缺点、特长与爱好。应根据特长看其能否担任干部或者能担任某一方面的干部,使他们担任最能施展出自己本事和才能的职务。 �
记得有一次上体育课,几位学生因为没有规范着装,所以体育老师就在班级日志上扣了我们班的积分,这样的话将会直接影响到班级常规评比的成绩,班干部很着急。我了解情况之后,想借这件事情培养她们处理问题的能力,于是就故意找了个借口把这件事给她们处理。到了第二天,我走进教室的时候,赫然发现窗台上多了三盆盆景,课后,我请她们来办公室,她们告诉我昨天她们找那几位同学谈了,她们都表现出了悔意,但几位班干部觉得仍不稳妥,于是要求几个同学写出保证书,并接受全班同学的监督。�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班干部有一定的处理事情发的能力的,既有原则性,又兼顾了民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以,让学生干部在班级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才能,表现其创新精神,使他们在沉思和探索中增长见识和胆识,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
3.合理进行感情管理
班主任只有用真诚换取学生的真心,学生才能真正热爱生活,热爱学习。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尝试运用情感管理,作为对制度管理的一个有效的补充呢?我在这里想谈的是如何注意谈话的艺术。
进行思想教育要以理服人,因为学生中的思想问题,大量属于认识问题,只能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因此,无论是对学生进行激励,还是帮助他们克服缺点、错误,都必须使他们内心深处明晰道理。对学生一方面要让他们敢于暴露思想,一方面要给以精神武装,对讲了错话的学生不抓辫子,而要引导他们通过认真学习、比较、反思,经过独立的思考去接受正确的思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例如:当我进行个别谈话时,总是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 每次谈话前我都作好了充分的准备。这种准备包括认真地思考个别谈心的缘由是什么?谈心的时机是否成熟?谈话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学生的个性如何?他有什么兴趣爱好?谈话从何处着手?在谈话中如果出现僵局怎么办?有哪些事例易于被这个学生理解和接受?�
3.2 要对学生有深厚的感情,善于同他们交知心朋友。只有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感情,推心置腹,才能使学生无保留地倾吐自己的全部真实思想,心悦诚服地接受所讲的道理乃至忠告或批评。�
3.3 我注意选择适当的地址和时机谈话。例如:当我发现学生思想政治上要求进步时;或是遇到问题、困难而情绪低落、波动时;或受到批评、处分思想不通时;或受到奖励、表扬而骄傲、自满时;或与别人发生纠纷而影响团结时,就要不失时机地进行个别谈心。可在教室、办公室。可以使学生感到严肃,用安静、肃穆的气氛使对方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从而认真地思考,也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感到很轻松,在漫步闲聊中,摸清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想状况。�
3.4 我注意了谈话的合理程序和委婉的语言艺术。个别谈心,十分注意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由异及同的循序渐进的方式。要讲究语言艺术,力求做到鲜明、生动、准确,有逻辑性、知识性和感染力。我的工作原则是尽量不在班级直接点名批评犯错的学生,而是通过委婉的话语,以达到全班教育的目的。�
3.5 我注意了谈心应把学生置于与老师平等的地位。直接谈心,切忌不能居高临下,应让学生置于与老师同等的地位上,即“促膝而谈”。 �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需时时和学生换位思考,找出的行之有效的问题解决办法。只有这种情感化的管理,才可以营造出一个自律和谐、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
生态化 班级管理 和谐 以人为本
班级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成长的最为重要的系统单元。传统的中小学班级管理制度以“类化”的班级环境、“单项式”的管理方向、“服从式”的管理标准为特征,把班级管理制度的落脚点置于形式与秩序,而忽视质性与发展,使学生追求自我成长的主动意识受到抑制,学生主体地位严重弱化,阻隔了其成长。班级管理制度的设立是为了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更好地实现高效课堂生态,让学生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与班级管理制度的生态学解析,就是依据生态学理论和方法论原则,力求真正地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以促进其充分发展,运用生态学视角,从个体、群体、群落、生态系统四个层次进行分析,以班级管理制度作为约束,把管理制度生态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环境对人才成长、培养质量产生的影响,探讨高效提高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传统班级管理制度的实然状态――封闭或半封闭化
当前的中小学班级管理制度仍然以传统的班级管理制度为主。受中考、高考的升学压力,中小学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升学率上,而忽视学生的主体需求。一些社会人士对传统的“中国式教育”诟病已久,认为中国缺乏创新型人才,创新的“种子”在中小学便已被“扼杀”。且不论这一观点是否过于偏激,但其中透视了中小学教学的刻板性,从班级管理制度而言,便是缺乏活力,呈现封闭或半封闭化的状态。
1.类化式班级环境
班级环境通常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传统的中小学班级环境呈现出严重的“类化”现象,在区域间、学校间普遍存在,走进一间教室除了标识牌上的班级标示,就再也找不到让人感知这间教室与另外一间教室的区别之处。
从物质环境层面来说,很多中小学对于班级的物质环境布置是十分类似的,忽视年级类别、学生数量等信息,呈现类化布置。一方面表现在教室的规模不能与学生的数量相匹配,导致出现学生拥挤或课堂空旷等现象,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心理隐性压力,教室过于拥挤可能给学生带来一种压迫感和忽视感,而过于空旷则让学生缺乏安全感;另一方面表现在教室布置常采用的是工业化时代的“秧田式”座位排列形式,不利于课堂交流和合作。另外,教室的灯光、装修格调等都存在类化的现象。
从人文环境层面来说,教室的布置上缺少能引起精神共鸣的人文信息,教室对人文方面的布置出现类化现象,多是类化的名人名言或警示性、激励性用语。人文环境布置的出发点,应是从内在激发一个学生的动力,而类化的人文布置,使学生习以为常,作用甚微,不能根据区域特点,学生的年龄、兴趣等方面进行更为科学的人文环境布置。
2.单向式管理方向
传统的中小学班级管理是一种层次管理,也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式管理,从学校管理层,班主任、班长、班干以及学生层层管理。也就是说学校总管――班主任专管――班干分管――学生被管的逐级而下的管理方式。学校对每个班级的管理有着总的管理章程、管理模式,都是硬性规定,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直接负责人,班长是传达班主任指令和指令的直接实施者,而班级学生处于被动管理、服从的状态,整个过程都是从上而下的单项式管理,学生缺少作为主体的话语权,管理重在层层执行,而非面面反馈,更无良性互动。
3.服从式管理目标
传统的服从式管理标准通常把形式看得尤为重要,却缺乏对质的关注。以学校教务处考察学生出勤率为例,大多特别重视学生出勤状态,还规定次数,有几次缺勤就不让考试,以此作为评判学生是否认真学习的标准,而忽视教学效果。服从式班级管理标准,显现出明显的刚性原则,而缺少足够的弹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受到管理标准的严格限制,违反它会受到责备或惩罚,顺从它却往往会丧失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班级管理制度的应然走向――生态化
封闭化、半封闭化的中小学传统班级管理制度实质上是对生态平衡的忽视,从生态学角度来讲,班级管理应以促进学生生命的充分发展为目的,而非对学生的束缚。学生、教师、学校作为生物环境中的一个链条,应是平衡、稳定的良好循环系统,班级作为基本系统单位,对其各因素的管理都应该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各因素之间都能够和谐稳定,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平等和谐相处,人与环境能够相互协调,最终能够实现学生自身的进步。
1.自然和谐的班级环境
班级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教师要通过对班级环境的合理设置,营造出一种和谐与温馨的环境,体现出多彩与自由的氛围[1]。
从物质层面来讲,教室内的物质化布置,包括教师的空间、桌椅、教学仪器、墙壁、灯光等应遵从和谐自然的原则,最大程度地营造一种能给予学生舒适与自由的班级课堂环境,释放其思维,避免因物质环境对其造成的身体及心理不适感。
从人文环境层面来讲,班级应重视学生的内心精神需求,营造利于学生发展的自然和谐的人文班级环境,站在更高层面,从精神入手,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及人生观。
2.平等对话的管理原则
学校统管、班主任主管、班干分管、学生被管的逐级而下的管理,使学生处于被管理的被动状态,显然未达到生态平衡的模式。管理的平衡状态应是能够让学生平等对话,使学生能够充分行使自己的话语权,而非严格的层级式被动管理。
平等对话的管理制度,一方面可以使班级管理的各主体能够在管理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有效反馈,根据反馈进行及时调整,从而提升管理的效能;另一方面,平等对话的管理制度,彰显其以人为本的原则,学生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意识和价值判断的群体,其话语权的实现会让其意识到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责任,激发其内在的能动意识,主动地进行自我管理。
3.以人为本的管理目标
学生是具有生命力的主体,亦是教育的主体,有着青春独特的品性,在课堂管理中应将学生置于真正的主体地位,防范因课堂管理方式导致学生主体地位弱化现象的产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追求“以人为本”,让学生彰显个性以促进其健康成长,而非对其进行刻板管束以塑造“乖孩子”的同质化安静课堂。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获得知识,并非压抑学生的天性[2]。在生态教育理念中,生态教育是促进师生之间能够共同进步,学生发散性思维得到开发,个性得到成长。班级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开阔视野,以学生为根本进行班级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活动空间。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生态,这样班级管理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生态教育。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态化班级管理制度的构建
中小学班级生态化管理应遵循从教育生态规律出发,以强调竞争意识、互帮互助、自我管控的生态控制理论出发,提升学生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强调班级管理中和谐、互助、整体的生态理念。班级的每一位成员都应该调整自身心态,适应新的班级生态管理,适应新的生态文化,自我进行调控。
1.基于学生需求,营造班级环境
中小学生处于对外在和内在的积极探索阶段,在学校管理制度中,班级环境是其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个因子,班级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小学班级环境的营造应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明确环境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这一目标。
生态化班级环境应是自然而和谐的,首先,物质环境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科学设计,不能单纯为了追求高效,在不能充分调查学生内在需求的情况下,主观判定学生意愿,而布置类同的、不能契合学生需求的物质环境。其次,人文环境的好坏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引导功能,因此,应依据教育的特点,探寻出学生的真正心理需求,根据班级现实情况建设出契合学生特点的积极向上且富于成长气息的班级特色文化环境。学校应该鼓励和引导各班级学生参与班级人文环境建设,力求建设具有区域特色、青春气息的生动活泼的人文环境。
2.重视学生参与,力求自主管理
中小学生处于积极探索的阶段,是其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重要养成期。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潜能,释放其个性,尊重学生意愿,重视对学生的引导,避免强硬的“管教”式管理方式,力求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和谐班级环境,突出“以人为本”的生态理念。在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设上,应引导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参与者,采取以学生自我管理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认识到个人在班级的日常行为是否有利于班级的管理,做好“自我管理者”。传统的“教师制定、学生遵守”的管理模式有时过于刻板和专制,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思维创造力,阻碍学生的能动意识,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出现逆反情绪,产生异化心态进而导致叛逆行为,这样的管理制度显然并不能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管理,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师制定、学生遵守”的管理模式,使学生参与到班级制度设计中来,有利于建设和谐高效课堂。
3.明确制度目标,激发学生潜能
从生态视域来讲,班级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学生和教师是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因子,每个生态因子位置不同却彼此交织、相互影响,生态系统内部的协调和转化依赖于生态因子的和谐互动。因此,只有构建一种和谐互动、民主平等的生态型师生关系,才能实现班级的良好发展。
实现生态化的班级管理,应首先明确班级管理制度的目标是建设平等、自主的生态班级环境,以塑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和谐系统环境,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平等、自主的生态班级环境,不仅需要教师能够对学生宣传班级的重要性,还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理解管理的意义,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建立一种师生平等、互帮互助的平衡关系。在这种平等、自主的生态型师生关系下,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其作为主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成为班级管理制度设计的参与者、制定者及维护者,主动积极地表达自我,体验作为生命个体的价值感及“自我管理”的成就感。塑造和谐的班级环境,构建师生的平等、互信关系,有利于师生在班级管理中激发各自潜能,真正成为教育的引导者和教育主体。
4.优化内外部环境,促进班级管理和谐发展
班级生态系统的良好发展,不仅需要一个和谐、平衡的内部环境,同时还依赖于良好适宜的外部环境。学校、家庭和社区与班级环境息息相关,这些因素通过交互影响作用于班级管理制度,达到系统的制约和平衡。
在我国,决定班级制度生态系统发展的主要外部环境包括学校制度和家庭教育,虽然社区也是该生态系统发展外部环境中的一个因素,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社区对于课堂管理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在逐渐减小。由于学校制度的制定对班级制度的制定有着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影响,较易受到相关者的重视,而家庭和社区对于班级制度的影响往往受到忽视。要建设生态化的班级管理制度,应该将班级管理置于生态系统之中,优化其相关的内外部环境,促进班级管理和谐发展。因此,不应该只是强调学校对于班级的决定作用,对于生态班级管理也应该充分体现社会与家庭教育的开放性,能够充分将外部环境中的“正能量”带入到班级管理当中,从而促进班级制度生态系统能够更加有序的循环。同时,重视班级管理的内部和谐,实现班级成员的自主管理,增强自我责任感。
参考文献
本期专题刊登的文章是《江苏教育》编辑部主办的第六届“苏派”班主任论坛的部分成果,本届论坛的主题为:班级制度与自主管理。作者全是一线的普通班主任,他们的思考说不上多高深,但他们努力在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因为他们说的正是他们所做的,他们是真心为了学生的成长发展。
经常听到班主任抱怨“工作辛苦”:学生难管,责任太重,身心疲惫……然而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也有自己的抱怨:管得太多,不尊重人,没有快乐……再从社会的期待看,许多人认为现在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缺少责任意识”,等等。问题在哪里?影响的因素可能有很多,我们仅将视线聚焦在“班级”这个学校最基本的教育场所进行探寻。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层单位,学生不仅在这里接收文化知识,还在这里实现初步的社会化。为保证班级教育、教学和班务活动达到预定的目标,学校要进行班级管理,班主任这个“最小的主任”应需而生。合理有效的班级管理极其重要,这考验着班主任的智慧,也是从根本上消除学生、教师、社会对教育不满的切入点。
国外对学生自主能力的研究已日益系统化,从理论构想到影响因素,再到自主与学生适应和发展的关系等,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相比之下,国内有关学生自主的研究显得比较匮乏。自主能力是人的一种重要素质,是“人支配自身达到一定目的的能力”。学生要想在校园生活得快乐,班主任要想不“累”,社会想要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人”,都离不开“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班级制度;自我管控能力;班主任;自我行为;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51.6;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1-0010-01
如果学生自我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意识不足,班主任工作必定是终日琐事缠身,疲惫不堪,费心劳神。但如果能营造和谐向上的班集体氛围,让每位同学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行为习惯上的自我约束和管控的重要性,那么,班主任工作将事半功倍。下面,结合教学实践,研究建立科学有效的班级制度,提高学生自我管控能力。
一、建立合理的班级制度的必要性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主要是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的教育。班主任管理要讲原则,讲道理,讲方法。要改变以往以班主任个人好恶、以学生成绩管理学生,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的教育方法。当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班主任工作中,要确立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制度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底线,如果没有秩序和压力,则学生行为散漫,学习漫不经心。建立班级制度是教育教学的要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国家层面的学生日常文明礼貌教育和行为训练等方面的最基本要求。主要是从自尊自爱、注重仪表,诚实守信、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等方面提出要求,目的是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要针对校情和学生的特点,制定符合校情和学情的校规校纪。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班主任还要根据班情制定更能督促学生提高自我行为意识、学习意识和成长意识的班级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应当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要求,在班级制度中突出自主预习检查制度、按时交作业制度和错题集订正制度,有针对性地通过制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的建立策略
班级是学生的第二个家,通过建立班级管理制度,要让学生爱上班集体。在班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的感召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举止和学习习惯。
(1)让学生参与班级制度的制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班级的主人。以往班集体制度的制定,多是班主任帮助制定的,有些学生因而生出抵触情绪。带着情绪进入班级学习和生活,每天都怕触碰制度要求,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在接手班级之初,教师可先以情感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从内心喜欢和接受教师。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谈谈对班级生活的要求;之后,让学生自己设想一下“充满和谐浓郁的学习氛围的班集体要注意哪些方面”,并引导学生从作息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思考。然后,结合学生的意见,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学生行为习惯相对照,与学生一起讨论相关问题。比如上学迟到和无故旷课、班级卫生、桌椅摆放不达标、吃零食、讲脏话、课间大声喧哗和追逐打闹,以及上课走神、不及时完成作业、抄袭作业等问题。最后,让班委成员帮助老师收集整理班级同学的想法,然后反馈给班级,再进行讨论和补充,最终制定班级制度。这样,班级制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能为全体学生所接受。
(2)让学生参与班级制度的执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班集体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相互督促,才能让每位学生感到班集体的温暖,才能从内心深处生出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各种行为的内驱力。学生天真活泼,喜欢表现自己;有的往往看不到自身的缺点,总是把眼睛盯住别人。因此,在执行班级管理制度的时候,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客观对待班级中出现的问题。要民主选定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并能在学习和纪律方面做出表率的班干部,帮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比如班级的考勤、卫生值日和班级纪律,可由班长、劳动委员等负责。同时,教师也可推行“一日班长制度”,让班级其他成员参与班级管理;推行班级小组合作自治,前后位的几名学生组成小组,分析各自在行为习惯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让其他组员帮助提醒和监督。这样,班级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表现是处在众人目光之下的,从而自觉提高自我管控能力。当然,在班级制度的执行中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友爱帮助为原则,要给那些出现问题的学生解释说明和改变提高的机会。如班会课上,班长、自治小组组长谈一周以来违反班级制度的情况时,只客观陈述现象,不点名批评。要对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以激起每位同学的纪律观念,提高自我管控的信心。另外,在班级制度的执行中要注意尺度。不同习惯和品质的学生,要求和处理方式也应有所不同。行为习惯一向比较好的学生,肯定他之前的表现,提出新要求;而那些经常出现问题的学生,则给他们提出最近的目标要求,鼓励与批评相结合。
三、结束语
总之,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更是学生学习习惯、能力培养的指导者。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让学生参与班级制度的制定、执行,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位学生心中有班级,心中有制度,并在制度的要求下主动提高自我管控能力,在自我管理、自我调控中有效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Abstract: Class management 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tudent work.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validity of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class affairs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correct value guidance, this paper aims to enhanc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consciousness and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transform class committee’s "perform" concept, stimulate the creation enthusiasm of the class committee collective, and form a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pattern in which the instructor, class committee and student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and students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关键词: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效度分析
Key words: students;class management;validity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4-0151-03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出发,作为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理念以及合作能力。学生主动参与教育管理就是大学生以学生身份通过各种形式介入到高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进行的各项教育管理活动,这其中包括学习、生活、纪律等多方面学校内部事务的管理[1]。
本次调研围绕班级事务管理,采取了个别访谈、小组座谈和问卷调查法,从学生对待参与的关心程度、实际参与程度;班委对待学生参与的接受度以及实际执行程度;核心人物的作用;班委会的数值;班会的数值等7项指标,对陕西省A校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效度进行了调查分析,进而从班级治理主体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形成辅导员―班委―学生上下互动、学生左右沟通的协同管理格局。
1 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研究对象和方式
在我国公民社会逐渐形成、公民意识逐渐觉性的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公民教育需要培养具备一种构建能力,使学生能够构建自己的公民身份,进而能够构建公民社会,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2]。基于陕西省A校“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参与机制,让学生参与到班级事务管理中,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正确的价值导向下使他们了解和熟悉班级组织的管理程序,掌握基本的管理方法,将理论与管理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自主解决管理困境的能力。
1.1 研究对象
本次调研的对象的是陕西省A校某专业3个班级的学生和班委。同时在一定程度也涉及到辅导员,本次调研的形式是以班级为单位,调研学生自身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和态度、班委对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接受心理以及执行情况,进而分析学生参与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班级整体凝聚力的效度,为增强班委的合作意识、提升学生对班级的集体荣誉感与核心凝聚力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1.2 调研方式
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以及生活等各方面的动态,主要采取了个别访谈、宿舍访谈、以及调查问卷等方法有针对性、目的性对某专业3个班的学生参与的总体状况进行了解和总结。其中,个别访谈的为21位学生,以宿舍座谈的形式有9次,发放调查问卷120份,收回104份,调查范围涉及各班班委、校、系学生会干部以及普通学生。调查的内容分为:学生对待参与的关心程度、实际参与程度;班委对待学生参与的接受度以及实际执行程度;核心人物的作用;班委会的数值;班会的数值等7项指标。本次调查研究是建立在对各项指标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效度以及对班级凝聚力的影响,进而采取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其中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效度是指学生参与对班级整体的有效影响力。
2 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效度
通过设置学生对待参与的关心程度、实际参与程度;班委对待学生参与的接受度以及实际执行程度;核心人物的作用;班委会的数值;班会的数值等7项指标,各项指标的总值为5,将平均值在3.5以上设定为参与效度高,平均值在2.5~3.5之间设定为参与效度中,平均值低于2.5的班级则参与效度弱。以此为标准,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3个班级学生参与效度的总体状况。
通过对“关于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调查问卷”统计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各班学生参与效度的总体状况如表1。
如表1所示,某专业专业各班学生参与的效度分别为2.6、2.1、4.1,其中C班与A班、B班表现出较大的差值。如果从专业整体的角度来看,学生总体参与效度为2.9,其平均值位于2.5~3.5之间,属于中等。
从各班所呈现的数据来看,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总体效度因学生对待参与的关心程度、实际参与程度;班委对待学生参与的接受度以及实际执行程度;核心人物的作用;班委会的次数;班会的次数等共同作用和影响,而有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并且逐步呈现出层次化和差异化。
从数据中还可以看出,学生参与的总体效度主要受到两大因素的影响,即学生和班委。也就是说学生对班级事务的态度以及班委对待学生参与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学生参与的总体效度。两者之间的互动程度决定了总体效度的走向,也直接影响着班级的治理效果。A班学生对班级事务的关心度高,同时班委对学生参与行为比较认可和接受,因此A班学生的实际参与和班委的实际执行效果较佳;B班学生对班级事务的关心度高,并且转化成为实际的参与行为,但是由于班委对学生参与的认可度不高,在班级事务管理中对待学生参与行为采取回避、漠视乃至排斥的行为,直接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约了学生参与班级事务和班级总体治理的效果。C班无论是学生还是班委在对待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态度、实际行为中表现出较好效果,这也使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效度呈现出良好的趋势。
同时核心人物的作用、班委会的次数以及班会的次数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参与的效度,核心人物的作用是指班级尤其是班委中的个别或团体对班级的影响力。通过与学生座谈了解到A班的班团干部具有较强的自身执行力,但在班级中的总体影响力较弱(数值为2.5),并且班委会和班会次数较少(数值分别为2.5,1.5),没有使班级管理形成制度化,影响了班委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B班的班团干部总体比较分散,核心人物的作用在本班级的表现甚微,在班级中呈现出来的主要是以宿舍为单位。C班现已形成了以班长和团支书为首,班委之间各司其职、相互合作以及学生共同参与的管理状态。并且每周有固定的班委会、班会时间,逐渐形成制度化管理。
3 提升学生参与班级事务对策和建议
大学作为典型利益相关者组织特性,内在决定了大学决策主体需要实现多远化,学生作为大学大学组织核心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大学内部决策是实现决策科学、民主、可行的必然要求[3]。通过对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效度的分析,在班级事务管理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增强学生自身参与的意识尤其是涉及到利益相关者,转变班委的“执行”理念,激发班委集体的创造热情,进而形成辅导员―班委―学生上下互动、学生左右沟通的管理格局。
3.1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
学生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与其自身参与能力和班级整体人文环境息息相关。作为班级教育管理活动的主体――学生,应参与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使班级制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4]。如果学生本身就缺乏参与意识,那么任何有效的制度安排都无法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是目前存在的较普遍的问题,学生对班级事务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消极对待等。参与意识影响着学生以怎样的心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同时,在参与的过程中,责任意识也是学生所应具备的。学生参与班级事务不仅要求辅导员、班委对班级集体要有责任感,也要求学生以班级集体利益为价值取向,对参与过程负有自身本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3.2 科学合理定位学生角色
在班级事务管理中,学生首先要对自身的角色进行科学定位,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根据学生的参与态度和班委的认可程度,学生在班级事务管理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和发挥着相应的作用。学生要对自身有较为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按照班级管理环境在接受者、建议者、参与者等三种角色中科学合理地确定自身所对应的主要角色,学生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自身角色和参与地位,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管理中,有效的行使自身的参与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让学生了解到班级不是班委的,而是每位学生集合体,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推动班级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从管理的具体层面来说,学生应该参与到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管理中,从管理的时间跨度来讲,学生应该参与到整个管理过程中,而不是象征性地参与到某个环节[5]。
3.3 开拓学生班委的主创性
学生的主体性主要是指学生在高学习生活中体现出来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它是教学及其管理活动正常开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动力[6]。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讲,班委就是组织的核心,班委的行为影响着整个班级组织的管理和形象。在学校中,班委具有三重角色:学生(学校)、执行者(辅导员)、管理者(学生)。班委除了日常执行辅导员下达的相关任务,更重要的培养和提升班委作为班级管理者的主创意识。
在与班委的座谈中了解到,班团干部一般都能较好地完成执行性工作,但这种工作是程序性的,对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的作用较弱。为了实现这种目标,需要班委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组织出谋划策、集思广益,结合本班实际制定相关班级管理制度,一个组织若没有制度规定,那么这个组织就是松散的,因此从制度切入,增强班级凝聚力。
3.4 提升班委的协同合作能力
合作性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班委之间的横向合作,一是班委和学生之间的合作。这要求班委不能将自身定位是脱离班级的管理者,班级的组织性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是班级这个组织系统的要素,各要素之间如何组合排列直接影响着组织的发展。在班级事务管理中,作为班委要主动与学生沟通,将学生纳入到班级事务管理中来,主动与学生合作。针对学生关于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要耐心听取与领会,调动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让其在班级这个平台上更好地展现和发挥自身的才能,进而为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一个不关心组织的学生是看不到组织管理方面的缺点的。因此,在班级事务中班委要主动与学生沟通、合作,通过学生参与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和治理效果。
3.5 辅导员要做好学生与班委的导向性工作
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的导向作用主要是为了保证学生参与制度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健全和完善。集体活动是培养学生参与管理的重要途径,无论是主体班会、节日庆祝会,还是各种文娱、体育活动等都是展现学生才干的舞台,辅导员要作必要的指导[7]。具体到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管理,作为辅导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做好导向工作。一是正确引导学生参与班级事务,向学生强调组织的重要性和制度的制约作用,使其意识到只有在组织中才能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协调能力与合作能力。同时的鼓励学生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充分的利用班级的平台发挥自己的才能。关于涉及到学生具体利益的工作,通过与利益相关学生座谈了解学生想法,根据情况调整工作思路。二是正确引导班委的管理工作。由于各班班委组成结构不同,在对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态度方面各班委呈现出差异化,因此定期为班团干部进行管理培训,从管理思想和理念的角度使班团干部能够对自身的工作加以思考并且付诸行动。从总体来讲,逐步推行学生参与对于班级事务管理是有益的,可以减少在具体工作中的摩擦。
4 结论
在班级管理中,班委之间、班委与学生之间合作的力度,受到学生对待参与的关心程度、实际参与程度;班委对待学生参与的接受度以及实际执行程度;核心人物的作用;班委会的次数;班会的次数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班级管理不仅需要班委、学生以及辅导员共同参与、共同管理,更需要班委和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相互适应促进整个班级的良性发展。同时,由于学生和班委对参与的认知程度不同,使各班在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效度方面呈现出层次化和差异化。因此,在正确的价值导向的基础上,增强学生自身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转变班委的“执行”理念,激发班委集体的创造热情,形成与辅导员―班委―学生上下互动、学生左右沟通的协同管理格局。
参考文献:
[1]吴勇.基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讨[J].教育探索,2013(5).
[2]张向众.班级民主与公民式生活――一种“成为公民的教育”的新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13(3).
[3]林炊利.学生参与大学决策的路径选择[J].江苏高教,2012(1).
[4]黄厚明.试论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的组织空间建设[J].教育探索,2013(8).
[5]李祥.参与高校管理:大学生德育实践的载体及实现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2013(4).
第一条:所有同学必须按照学校的规定,准时进班参加早自习等;
第二条:副班长对全班同学每天的出勤情况登记;
1、每迟到一次扣5分,不请假者未到校的每次扣5分。
2、升旗仪式、课间操、眼保健操(无特殊原因)每缺一次扣5分。
3、在校内穿拖鞋,男生留长发,女生佩带首饰等,每次扣5分。
二、纪律
(一)早读认真:(责任人:值日班干部)
1、早晨到校先快速、安静地交好每天的家庭作业,然后主动早读,读书姿势端正,不和同学交头接耳;齐读时,声音有感情,不影响他人早读凡被领读的同学表扬的同学加5分。
2、凡被领读的点名一次能主动改正不再犯不予扣分,凡被点名第二次仍不改正的同学扣5分。
(二)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
课前及课堂纪律(主要责任人:课代表和纪律委员)
第一条:上课铃响后,全体同学要立即进入班级,做到“快、静、齐”,做好上课前的准备;
第二条:如因特殊情况班级纪律混乱,相关责任人要及时提醒大家保持安静,等待任课老师上课;
第三条:上课时间,不交头接耳、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1、课堂上传纸条、讲笑话、乱扔杂物;交头接耳、嬉笑打闹;擅自换座位、离座者扣5分。
2、课间制造噪音、滋扰同学,无事生非者扣5分。
3、上课期间在课堂上打瞌睡或因不专心听讲而影响上课老师情绪的,被任课老师点名或课代表登记的扣5分。
4、凡任课老师向班主任反映该堂课纪律不好,则全班每人扣5分。
5、上课举守发言积极得5分,(由任课老师评定),被老师特别表扬再得5分。
6、做眼保健操时,同学必须认真做操,不得讲话、睡觉或者睁着眼睛做违反者扣2分。
7、做操能做到快静齐,进入场地踏步排队伍,做操动作整齐到位,退场时要不要推拉,整齐退场,否则扣5分。
8、每天都得排路队回家,故意拖拉不整齐排队的扣5分。
9、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不打架,发现一次打架扣5分。
10、不听从班委管理,并顶撞、辱骂班委者每次扣≥3分。
三、卫生
1.认真做好值日工作,逃跑者重新2天值日,并扣5分;值日工作不认真,敷衍了事,被组长发现的,每人每次扣1~2分。
2.培养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不乱丢粉笔、纸屑、果皮等垃圾,违者扣5分。
3、卫生保持期间,在自己责任区内发现垃圾的,每人次扣1分。故意向他人责任区内丢放垃圾的,每人次扣5分。
4.向窗外投掷杂物、倒水的,扣5分。
5、不得在教室内吃零食的,发现一次扣5分。(由谢淑妮负责)
四、作业
1.各位同学必须认真及时完成作业,作业检查每缺一次扣5分,缺签字扣2分,未全部完成的视情节严重扣1—4分。
2、课堂作业得一次a+加5分。
3、家庭作业认真,全对者加5分。
五、其他
1、到营业性网吧、游戏机室等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娱乐场所玩耍的,发现一次扣10分并罚抄全册课文。
2、积极撰写广播稿和在班级博客上上传佳作,每篇加5分。
3、损坏学校公物,视情节严重扣1—5分。
六、特殊奖励:
1、如当天的学习活动中,由于默写或劳动其他原因被老师表扬者可每次加5分(此项可重复加分)
为有利于各部门工作的正常开展,规范管理办公用品,合理控制各类办公用品的正常使用,在满足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做到勤俭节约,特制定该管理制度。
一、办公用品的采购
(一)本制度所称办公用品指除水文设施设备外,各科室日常需要的办公用品及文印消耗品。
(二)消耗性办公用品由各科室向办公室申报,每月25日前由办公室统一提出次月办公用品购买计划表,经分管局长审核后,由办公室统一购置、发放、登记和管理。
(三)办公用品类固定资产每年申请报废一次,报废后将办公用品交回办公室,需要新购置的每年10月底可申请采购一次。
(四)办公易耗品由办公室根据耗量,提出书面计划,经分管领导同意,交采购员购买,验收入库无误签字后方可报销。
(五)有专项资金的会议和项目所需办公用品,由办公室指定人员购买,在专项资金中报销。
(六)购买各类物品时,要重实用、重质量,对量大、金额大的物品做到3人以上参与询价采购,货比三家,价廉、物美、实用。
(七)购买的办公用品需建立入出库制,并由接收人在物品发货单上签字,报销应凭发票和签收的发货单报账。
二、办公用品的使用和借用
(一)办公用品领用,需填报领用申请单,经各单位负责人签字同意,联系分管局长审核后,由分管办公用品的领导批准后方能领用。
(二)各部门所领办公用品均属水文局公有财产,只能用于工作所需,绝不允许据为已有。
(三)各类专项项目领用的办公用品、耗材等按成本核算价格,计入专项项目成本。
(四)因工作需要借用公共办公用品(如照相机、摄像机等)时,要履行相关借用手续。借用前,保管人员及借用人员要仔细检查办公用品有无损坏,并在借用人员应在借用单上签字;归还时,仍然要仔细检查其有无损坏及损坏程度,在归还单上详细备注并签字。
三、办公用品的管理
(一)办公日常用品,均由办公室统一登记造册,集中管理。
(二)各类物资存放要做到安全,避免物资损坏;物资要分类存放,清理记账,列好收支明细表,做到心中有数。
(三)借用公物,必须登记入册,按时归还。
(四)各科室所需办公用品,应填写办公用品领取单。
(五)原则上公物不得外借或合用,外单位因特殊情况借用我局公物,须经分管领导或办公室主任批准,办公室统一登记并办理借还手续。
(六)发给各科室的办公用品,要管好、用好,不得乱放乱扔或损坏遗失,人为损坏或因保管不善遗失的,责任人按价赔偿。
第一条为规范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维护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及其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举办的,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和弃婴等特殊群体提供养护、康复、托管等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工商、外经贸、财政、建设、卫生、国土资源、残疾人联合会等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举办社会福利机构,支持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发展。
民办社会福利机构按照国家和本省规定享受扶持和优惠政策。
第五条对民办社会福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给予表彰。
第二章机构设立、变更和终止
第六条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设立,应当符合社会福利机构设置规划。
举办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举办社会福利机构的有关规范、标准和条件,并符合以下标准:
(一)有与开展服务相适应的卫生技术人员、护理人员、康复保健人员、特殊教育教师。卫生技术人员、特殊教育教师等专业技术工种工作人员具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或者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
(二)炊事员具有岗位技术等级证书或者上岗证书,服务对象超过200人的有1名专职营养师;
(三)工作人员配备符合规定,直接服务于服务对象的工作人员与生活能自理服务对象的比例不低于1∶10;与生活不能自理服务对象的比例不低于1∶3。
第七条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经民政部门批准,取得《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后,根据机构性质,依法履行登记手续:
(一)属非营利性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依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规定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二)属营利性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依照工商管理有关规定,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企业登记。
第八条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组织和个人以及华侨、国外的申办人,采取合资、合作的形式在本省举办社会福利机构的,应当向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受理申请后会省人民政府外经贸部门办理。
第九条民办社会福利机构需要变更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服务范围的,应当按照原申办程序向有关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条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因停业或者其他原因需要终止服务的,应当在妥善安置好服务对象后,按照原申办程序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并经核准,方能停止服务。
第十一条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登记机关应当依法公开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信息。
第三章服务和管理
第十二条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有关社会福利机构的工作规范和服务标准,结合本省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实际,建立健全本省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工作规范和服务标准。
第十三条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应当按照核准登记的服务范围和项目执业,执行国家和本省社会福利机构工作规范,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服务标准。
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规章制度和服务标准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十四条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应当根据设施和设备条件、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以及服务对象需要护理的等级设立收费项目,制定收费标准,并向社会公开。
非营利性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应当在省价格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核并报同级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后执行。
营利性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在依法自主确定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后,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民办社会福利机构不得实行直至服务对象死亡的一次性全包式收费。
第十五条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应当与服务对象或者其家属(监护人)签订服务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服务协议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双方当事人姓名(名称)、身份证明、地址及联系方式;
(二)服务内容和方式;
(三)收费标准及费用支付方式;
(四)服务期限;
(五)协议变更、解除及终止的条件;
(六)违约责任;
(七)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六条民办社会福利机构不得直接从社会接收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孤儿和弃婴。需要收养孤儿或者弃婴的,应当经举办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逐一审核批准,并签订代养协议书。
第十七条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应当按照工作规范、服务标准和协议约定内容提供服务,不得歧视、虐待、遗弃服务对象。
第十八条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应当依法与其工作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保护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十九条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应当遵守财务管理制度,定期将财务收支、伙食账目等向服务对象及其家属(监护人)公开,接受其监督,并接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对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服务范围、服务标准、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切实保护民办社会福利机构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
各级残疾人联合会对民办社会福利机构提供残疾人服务依法进行业务指导。
第四章扶持和优惠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举办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给予适当扶持,具体扶持政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二十二条民办社会福利机构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出让金收取标准应当适当降低。征收集体土地建设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在申报用地审批时,可以按照本省有关规定申请减免征地管理费。
第二十三条对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给予减免与城市建设和房屋建设有关的地方性行政事业性收费,但证照费除外。
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用水、用电、用燃气,按照居民生活类价格收费。
第二十四条民办社会福利机构按照国家税法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第二十五条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申请设立医疗机构(含康复医疗机构)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有关规定予以办理。
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设立的医疗机构,符合定点医疗机构条件的,经审核,可以作为定点医疗机构。
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设立的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执行当地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规定。
第二十六条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设立医疗机构聘用的卫生技术人员,在科研立项、继续教育、职称评定等方面享受与公立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同等的待遇。
第二十七条民办社会福利机构收住下列服务对象的,可以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补贴,具体补贴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会同民政部门确定:
(一)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
(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
民办社会福利机构收住80岁以上老人、市级以上劳动模范、一等以上残疾军人、65岁以上残疾老人和一、二级重度残疾人等服务对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给予补贴,具体补贴对象范围和补贴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
第二十八条民办社会福利机构不得改变其主要场地和设施的用途。改变用途的,不再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由有关部门追缴已减免的相关费用。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民办社会福利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依法进行处罚:
(一)违反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工作规范和服务标准,侵害服务对象合法权益的;
(二)未依法履行设立、变更和终止手续的;
(三)在审批和登记过程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四)伪造、涂改、出借、出租、转让《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的;
(五)超出核准登记的服务范围开展活动的;
(六)发生责任事故的;
(七)其他违法行为的。
第三十条民政部门和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为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办理享受优惠待遇手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