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10:51
导语:在种植设计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2种植屋面的设计
2.1种植屋面的构造层次设计
种植屋面的构造层次从下至上分别为:结构层、保温层、找平层(找坡层)、普通防水层、耐根穿刺防水层、保护层、蓄(排)水层、过滤层、种植土层。这八层并不是每层都必须设置,应根据气候、地域、建筑形式适当减小某一层次。如江南地区屋面种植,一般不设保温层;在少雨的江北地区,可以不设排水层;坡屋坡种植一般不设排水层。
2.2种植屋面的防水层设计
首先,种植屋面相对普通屋面多了排(蓄水层)和种植土层,荷载较普通屋面大,将引起防水层产生过大变形;其次,由于种植花草树木需要经常浇水,种植土需保持一定的湿润度,容易使防水层产生霉烂、腐蚀;再其次,植物根系可能引起防水层穿刺。基于这些特点,种植屋面在防水层设计时防水寿命为15年,2道防水设防,防水层厚度均以单层的最大厚度为准,不得因复合而折减;2道防水层的上层防水层应是耐根穿刺防水层。
2.3种植屋面的排水层设计
种植屋面的排水层传统上采用卵石,近年来采用陶粒和凹凸塑料排水板较多,由于卵石容重大,为2500kg/m3,对结构不利;而陶粒虽然质量轻,但排水不畅;因此宜采用质量轻耐久性好排水畅的凹凸塑料排水板。
2.4种植屋面植被的选择
植物分为五种:地被植物,高度20cm以下;小灌木,高度约1.0m;大灌木,高度约2.0m;小乔木,高约3.0m;小乔木,高约3m以上;高层建筑屋顶(10层以上)风大,不宜种植乔木,以种植地被植物和小灌木为主;地下室顶板种植,可以种植各种植物和园林小品以及蔬菜、农作物。此外,植物有地区性,有喜湿热的植物,用于南方多雨地区绿化;有耐干旱的植物,用于西北少雨地区;选用当植物为最好。
2.5种植屋面的给排水设计
给排水是指种植管理中的灌溉给水和雨水偏大时需在种植层设置的溢水排水系统。在屋面种植层宜采用喷灌、滴灌不提倡漫灌的方法。排水,则应在种植层距女儿墙30~40cm处,设一道阴沟,以便排走因雨水偏大溢出的水。阴沟的排水口与屋面雨水口相连通。
2.6种植屋面的人行通道及挡墙设计
人行通道及挡墙设计一般有两种情况1)按中南地区通用标准图集《平屋面》(98ZJ201)的要求做,如图1所示。砖砌挡墙,挡墙墙身高度要比种植介质面高100mm。距挡墙底部高100mm处按设计或标准图集留设泄水孔。2)采用预制槽型板作为分区挡墙和走道板,如图2所示。
3种植屋面施工
3.1种植屋面施工工艺流程
种植屋面施工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
3.2种植屋面施工要点
3.2.1卷材防水层施工
3.2.2卷材防水层施工的工艺流程如图4:
3.2.3防水卷材施工
3.2.3.1基层处理:铺贴卷材前将找平层表面的突起物、砂浆、疙瘩等杂物清除,把尘土清理干净,所有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交接处及基层转角处做成圆弧角。将找平层的分格逢用沥青砂浆填塞密实。
3.2.3.2刷冷底子油:冷底子油要求涂刷均匀一致,不得漏涂在基层表面满刷一道冷底子油,涂刷要均匀、不透底、遮盖率100%,涂刷完毕后报监理验收,冷底子油干燥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3.2.3.3附加层施工:在所有阴阳角、出屋面管根处等易发生渗漏的薄弱部位都必须增加附加层,要求进行满粘,不得空鼓,附加层宽度不小于500mm。施工后必须经过三检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3.2.3.4铺第一层防水卷材:采用满粘法施工,铺贴顺序为从雨水口部位开始向标高高的方向层层铺贴;长边搭接100mm,短边搭接150mm。
3.2.3.5热熔封边:卷材接缝处用喷枪加热,压合至边缘挤出沥青粘牢,卷材末端收头用沥青嵌缝膏嵌固填实。
3.2.3.6铺第二层防水卷材:在SBS卷材上方直接空铺聚乙烯土工膜防水卷材,搭接不得少于100mm,采用热熔自动焊接。滚铺卷材时应防止出现皱折、走斜,应按基准线进行铺贴;对平面与立面相连接的卷材应由下向上铺设,使卷材紧贴阴角,排气压实,收头部位按设计要求用双面自粘卷材将卷材末端与基层粘接牢固,并用密封材料密实。
3.2.3.7节点细部构造施工
3.2.3.7.1落水管水平穿墙管处的防水施工
在落水管水平穿墙处预埋比落水管管径大20cm的钢套管,安放位置应准确,管道四周缝隙要用不低于C20的细实混凝土填压密实,内留10mm×10mm的缝,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将落水管水平管穿入钢套管内,落水管与钢套管周围的空隙先用麻丝填塞密实,管两端内留20mm×10mm的缝,用改性沥青嵌填密实,裁一条宽度为300mm、长是水平穿墙管内径周长加100mm的卷材,卷成圆筒状,圆筒外壁涂100mm高的胶粘剂。插入管内粘贴牢固,露出口外的卷材剪开成30mm宽的小条,涂胶后外翻,平实地贴在口外周围的平面上。
伸出屋面管道处的施工
3.2.3.7.2伸出屋面管道处施工
屋面结构层施工时在管道穿过屋面结构层处预埋比管道外径大20cm的带有止水环的钢套管,钢套管外用热沥表涂刷两遍,钢套管比种植土层高出20cm,安放位置应准确,将伸出屋面管道穿入钢套管内,伸出屋面管道与钢套管周围的空隙先用沥青麻丝填塞密实,内留10mm×10mm的缝,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施工找平层时,将管道四周抹成圆弧形。裁800mm2方形卷材,中心剪成“米”字形,直径和管外径同,由管道上口往下套,将剪开的米字条贴在立管外壁,将附加卷材贴在找平层上。
3.2.3.7.3山墙、女儿墙根部施工
山墙、女儿墙砌到高出屋面250mm时,收进一层砖,缩进宽度为40mm,凹槽内抹斜角,根部的阴角先空铺一条300mm宽的卷材作缓冲层,再增铺一层附加层。屋面防水层铺贴好后,将卷材裁齐,压入槽口内收头,用热熔法施工刮接好。
3.2.3.8蓄水试验
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将出屋面孔洞封堵密实,进行蓄水试验,向屋面上放水,屋面最高点水高度不得少于20mm,蓄水时间不得少于24小时,确认无渗漏、无阴水现象后,方可进行防水保护层的施工。本工程由于屋面面积较大,所以分两次进行蓄水。
3.2.4配筋保护层的施工
配筋保护层的厚度40mm,采用加工好的钢筋网片,厚度用垫块控制,施工时严禁踩踏钢筋网片;进行混凝土施工时振捣要密实,厚度均匀一致,表面泛浆后抹平,收水后再次压光,并按6×6m进行分格,在过养护期后,用弹性密封膏进行封堵密实。女儿墙、风口等立面防水保护层采用砌筑120厚砖墙后抹灰保护。
3.2.5人行通道及挡墙施工
3.2.5.1挡墙泄水孔前放置过水砂卵石:在每个泄水孔处先设置钢丝网片,泄水孔的四周堆放过水的砂卵石,砂卵石应完全覆盖泄水孔,以免种植介质流失或堵塞泄水孔。
3.2.5.2种植区内放置种植介质:根据设计要求的厚度放置种植介质。施工时介质材料、植物等应均匀堆放,不得损坏防水层。种植介质表面要求平整且低于四周挡墙lOOmm。
3.2.5.3工完场清。
3.2.6种植土层施工
3.2.6.1在塑料蓄(排)水层上铺放土工无纺布或玻璃丝布或塑料布作为隔离层,土工无纺布或玻璃丝布或塑料布要求能透水并能阻止泥沙通过,为了透水搭接处不粘合,铺放好后,即可进行种植土层施工;
3.2.6.2种植土层采用在两份普通土中掺入一份泥炭做成混合土,一方面能减小屋面荷载,另一方面有利于植物生长且成本较低;土层厚度根据应植物类型、规格来确定;小型乔木土层厚度不小于60cm;小灌木土层厚度为30~50cm;草本、地被植物土层厚度为10~30cm5。
3.2.6.3种植土层施工时宜用塔吊运输,分散堆放到铺有土工无纺布的塑料蓄(排)水层上,用人工摊平,土的虚铺厚度比设计厚度可高出10cm,淋水后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种植屋面施工质量控制
4.1屋面基层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必须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4.2卷材铺贴方法和搭接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搭接宽度正确,接缝严密,不得有皱折、鼓泡和翘边现象
4.3配筋保护层表面应平整、压光,不起砂,不起皮。分格缝平齐,位置正确;混凝土必须养护至其强度达到1.2Mpa以后方准在其上踩踏;
4.4嵌缝密封材料应与两侧基层粘牢,密封部位光滑、平齐,不得有开裂、鼓泡、下塌现象;
4.5使用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的规定;
4.6施工挡墙时,留设的泄水孔位置应准确,且不得堵塞;
4.7种植土层施工时,种植土层应避免集中堆放在一起,应避免损坏防水层,土层的厚度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以防止屋面结构过量超载;
4.8伸出屋面管道、设备或预埋件应防水层施工前安设好;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施工技术.主编姚瑾英.2006.
[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防水工程施工.主编李晓芳.2006.
[3]施工技术.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王天.2007.
在概念上来说电脑艺术设计是建立在电脑信息技术基础上的设计手法,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实现艺术设计更好的视觉享受,对于老旧的设计手法而言是一个不小的冲击,也是一个进步。作为现阶段的设计人员,电脑艺术设计是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并且能够运用相关设计软件实现自己的设计构想,达到现阶段社会对于设计工作人员的设计要求,满足高速发展设计行业对于设计工作人员的设计需求。
2浅析中职计算机专业
2.1中职学生的特点
在全国各所中职院校的生源来说主要是面向应届初中毕业生,这部分学生年龄小,文化底子薄。但是这部分学生这出于花样年华的阶段,对于新事物充满好奇,对于美的鉴赏能力还犹存不足。因为文化底子薄,所以学习能力相对薄弱,而且没有好的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大部分生源来自并不发达的农村区域,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的鉴赏能力有限,对于“美”和“丑”的分辨能力并不成熟,没有经过系统的美术教育和培训,这对于设计行业来说是致命的。而且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电脑,其对于电脑的认识和操作水平极低。
2.2中职计算机专业特点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中包括几个方向,一个是计算机办公、计算机组装或网络安装、艺术设计等主要几个方向。在艺术设计方向中,学校多侧重于对计算机设计软件的教育和培训,像Photoshop和Flash等图像制作软件和动画制作软件等,而往往忽略的学生在艺术方面的造诣,鉴赏能力犹存不足,虽然可以熟练使用软件,但是没有好的鉴赏能力作为指导,做出来的作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3根据现实情况做出改进方案
根据现在全国中职普遍存在的社会现实情况对目前做出合理的改进方案,根据目前的计算机专业特点,按照这样地方式走下去很难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电脑艺术设计人才,本文根据已经分析得出的问题,就目前现状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3.1制定教学方案,推敲教学计划
作为一个现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对于教学计划进行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案是对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学生和学校负责的教学态度,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素质的体现。教育工作者应当明确目前的教学目标,根据目标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通过教学内容的不断革新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案。
3.2艺术设计应重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在目前的中职院校中,即使学生之前对于电脑操作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也可以较好地掌握计算机软件操作的基本知识,但是艺术设计专业并不只是要求学生能简单地操作几款软件,更是要求他们可以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作品。设计要通过计算机软件表达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鉴赏“美丑”的基本美术能力。没有经过良好和系统的美术学习和练习,学生很难具备相应的艺术内涵和艺术素养。对于艺术素养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艺术氛围熏陶和美术技巧学习,每个人从出生就拥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可以通过后期的培养和诱导来获得提升的,对于世界上美的认识,对于事物的感知能力,通过见识的广阔也可有利的培养意识思维的形成。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区域,他们文化底子相对薄弱,见识少,审美能力和意识思维受到了很大的局限,针对这种现象,可以根据现阶段学生都喜欢打扮的特点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扩充,教会学生如何选择美的事物,学会对美的追求,在生活中通过点点滴滴有意识地对学生灌输美的思想。对于学生在艺术方面的造诣,可以从其平常的读物为切入点,通过向学生推荐主流的设计刊物,广告创意等引导学生对于创意设计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另一个角度去看创意,去学习别人的设计、配色、构图、排版等,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在学生的课堂实践中插入一些陶冶情操的课程设置,让学生亲近大自然,向大自然学习,通过发现大自然的美来放飞自己的视野,放飞自己的性情,在现实生活中去感受美。学校应加强对于美术课程的设置,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美术功底,设计基础相当薄弱,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问题,没有好的办法,只能通过对学生系统地美术培训来弥补学生在这方面的空白,因为这是设计的基础,可以增加和设置素描、速写或者是色彩构成的课时来达到这一教学目的。这方面的培养学习虽然并不会直接体现出来,但是这部分的养成就相当于一个建筑的地基,是做设计的基础,地基打不好建筑建成了就会出问题,设计也是同样的道理。还有一方面是作为艺术设计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作品做出评价,艺术设计老师不同于其他老师,对于学生的艺术作品应及时给出评价,好在哪儿坏在哪儿要告知学生,因为学生并不知道自己的作品所存在的问题,它不像是数学题,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而是通过教师的审美观念给学生一个美丑的认识和评定,可以说学生的审美观念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教师得以发展和改变的。学生审美观的养成是通过时间的沉淀逐步形成的。
4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艺术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创作的过程,所谓创作便是一种对自己大脑的一次突破和挑战,对对自己思维模式的一种具体体现,而创作来源于灵感,灵感来源于生活。在教育缓解中要激发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创作兴趣,从生活出发,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让学生放飞自己的想象空间无拘无束地体现自己的思维意识。比如在photoshop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在人物修图这部分学生就会产生很高的兴趣,因为他们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学生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可以将自己的照片做的好看一点放在自己的空间里或者微博上,甚至有的学生会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给照片添加滤镜做出不同的特效。
5总结
计算机专业方面的人才数量不少,但是具有创新意识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不多。同时还应当注意到,由于职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普通高中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很多职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并不精通,无法直接满足社会需求,很难就业。从这个角度讲,职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努力掌握专业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现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因此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范围很广泛,比如可以从事广告制作、影视编辑、办公文秘等,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是:为机关、企业、培养从事计算机设备、网络维护和管理、机房维护和管理以及计算机销售、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人员。
二、加强实践,培养技能——专业文化的作用核心
计算机技术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学生单纯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缺少实际训练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只是“纸上谈兵”,无法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将课堂转移到社会上,职业高中可以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建设人才培养基地,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培养对口人才。举例来说,电脑销售公司可以与计算机维护专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企业网管可以和网络维护与应用专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等。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因为这样既能给学生提供实际训练的条件,又达到了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学生能够将学到的计算机知识运用在工作中,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针对市场需求,职高可以选择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方式,综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着重知识实践以及应用。模块可以设置四个,分别为:基础技能、职业技能、拓展、训导,基础知识只需要达到够用的程度即可,基础技能要具有独立性,各个学科之间知识尽量不要重合。值得一提的是,一般来说,国家和省市每年都会举行多种形式的计算机竞赛,这对学生来说是极好的学习机会,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竞赛,并和来自其他地区、院校的学生展开竞争。再者,职业资格考试也是展现学生能力的良好途径,一般职业高中学生必须取得五个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才能顺利毕业,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有力的督促。学生可以将通过职业资格考试作为目标,督促自己努力学习,以此证明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如果学生能力突出,学校还可以鼓励他们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例如广东番禺职业高中经常在校内组织计算机竞赛,2009级学生戴某在广州图形图像处理竞赛中拔得头筹;2010级张某和陈某两位学生获得了图形图像处理模块竞赛第四名的好成绩。
三、完善制度,强化规范——专业文化的制度保证
学校要出台诸如《学生日常准则》、《违纪处分准则》等文件,严格规范学生的学习和日常行为,运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让学生不仅懂得如何学习,更要懂得如何为人处世。计算机实验室是计算机专业学生需要经常用到的,学校要在实验室张贴《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准则》、《计算机实验室维护准则》,规范学生的行为,即使学生走入了社会,也能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行为文化看似与计算机学习无直接关系,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工作素养。计算机专业学生可能要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操作计算机和上网方面,由于网络的便捷性、及时性和共享性,学生能够得到形形的信息,其中不乏有害的信息,这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不利影响;再者,计算机具有很高的趣味性和较好的交互性,学生会感到其乐趣远远大于枯燥的教材,因此网络成瘾的现象屡见不鲜,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能导致学业荒废,对此,学校要出台准则,鼓励学生学会自我保护,上网时自觉拒绝不良信息,同时把握上网时间,让计算机成为进步的工具,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一)心理文化建设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中职班级的建设主要包括班级文化建设、精神建设以及心理文化建设等。心理文化建设是最重要的,因为健康的心理是开展一切活动的保障,良好的心理可以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风气,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者和辅导者,教师应该在学生进入中职院校的时候就开始开展班级的心理文化建设,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建立良好的基础。心理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也能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开展班级心理文化建设的策略
1.将班级心理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个性意识比较强,对于不同的事物都有自己的主张,班级管理就是对班级环境的布置、班风建设的活动等。教师要根据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班级的心理文化建设,在班级中要通过学生的自我激励,实现自己的价值,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心理。
2.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积极引导作用。人格高尚的教师才会受到学生的尊重,是积极创建班级心理文化建设的前提,教师应该要有健康向上的思想和心理,及时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不要刻意批评,耐心地为他们解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创设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轻松氛围。
3.开展班级活动实现心理文化建设。有效的班级活动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在班级集体活动中,教师要及时鼓励参与活动的学生,表扬他们的拼搏精神,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也是可以的。在集体活动中,教师还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教师要每周都安排集体活动,为学生提供放松身心的机会,在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深化师生之间的感情,消除学生烦躁的心理,形成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心理。
二、结语
作者:张洪亮 单位:北华大学师范分院
体现民族性、传统性也是挖掘标志设计内涵的一个手段,它能丰富标志设计的艺术语言,增强标志设计的含金量、表现力,我国传统绘画、书法及吉祥图案艺术源远流长,发展到今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被誉为有着东方特色的中国画,在表现手法上具有非常独到之处,从画面构图、题款到笔墨的运用,都有着自身丰富的表现形式,除了技法的玄妙,中国画还重视写意,以形写神,其意境更富含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书法艺术是中国特有的具有笔墨情趣的书写艺术,是在汉字发展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汉字的发展经历了多种形态,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各个阶段的字体结构和风格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如,篆书的规整匀称、楷书的严谨端庄、隶书的古朴刚毅、行草书的飘逸秀美等,而且一种字体就有多种风格。其实,能够理解和掌握书法本身就是一种设计。
中国古代纹样及吉祥图案有着悠久的历史,如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图形、春秋战国时期的蝌蚪纹、汉代漆器上的凤纹、唐代的宝相花纹等。龙的图案发展到今天经历了无数的变化,造型丰富多样。在商周以前由于人的信仰崇拜等观念,龙成了超自然的力量的代表,纹样粗犷、狰狞。
春秋时期以后,龙纹变得大方,富有生活气息,开始给人以华美之感。到了唐朝以后,龙纹愈发具有华丽、升腾、兴旺的含义。如今龙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又如,古代传说中凤凰喻示吉祥、幸福;中国结图形象征喜庆、团圆;圆形方空钱喻示富足、安泰;太极图中蕴含阴阳回转、互利共生的哲学理念;等等,这些都是民族文化的传统视觉意义和思想价值体现。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力求单纯、明快、富有深刻内涵并独具中国特色。此设计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并且一形多义,运动员即汉字“京”字,代表华夏人文形象与北京地域特征,弘扬了中华民族文化,又表达了运动员奔跑喜迎奥运的精神,达到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受到世界人民的好评,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不同艺术形式的视觉语言相结合,并融会贯通在标志设计之中,可深化作品的文化底蕴,强化作品的视觉效果,延续和开拓标志设计的本土风格。
回顾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杰出的平面设计是将中国民族特征和国际性的视觉语言融为一体的典范。如著名设计师靳埭强、陈幼坚等,他们的作品各有千秋,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内涵,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立足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并融合现代视觉语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而设计就是对文化内核的理解和消化并加以发挥和引申。现代标志的设计结合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要强调的是这种结合不是对传统纹样的简单拷贝和挪用,而要求教师理解和掌握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引导学生对传统纹样进行提炼和加工,深化标志所传达的理念,将传统元素与现念相结合,让传统的元素有新意,使现代的设计包含民族元素,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设计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知识,更好地为创意插上民族的翅膀,从而设计出更多更具特色的标志作品。
服装作为一种商品,最终要受到市场的检验,这样就要求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注重体现服装的产品性。目前,针织服装类别日益细化,例如针织服装按其功能和类别分为针织内衣、针织保暖服等。新的设计理念不断充斥着针织服装市场,可以说针织面料的服装已经逐渐形成市场多元化、需求多元化的发展格局。要想达到更高的设计目标,就要了解针织面料的特性,在简约中寻变化,用更多的材料相辅佐,才能达到整体的完美效果。
二、面向企业的针织服装设计常用的组织结构
服装面料主要由针织面料和梭织面料两大类组成。针织面料与梭织面料相比,存在很多结构和性能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人们选用针织面料的重要原因。针织面料的不同组织结构会产生出不同的肌理效果,给服装款式设计注入新鲜感。在一般服装企业生产中常用的面料组织结构有罗纹组织、纬平组织、绞花组织等。
(一)纬平组织
纬平组织是针织面料设计中最为简单常见的组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针编织(单纯的正针或反针),采用这种组织的时候通常以纱线和色彩的变化为基础,可以获得丰富多彩的效果。
(二)罗纹组织
在采用罗纹组织进行设计的时候,通常利用罗纹组织的几个方面特征:一是用简单的1*1、1*2、2*2罗纹,可以产生纵向凹凸条纹的效果,形成纵向分割;二是改变罗纹的宽窄,形成各个罗纹组织形态,增强服装的节奏感;三是在裁剪过程中,将不同方向的罗纹组织有序排列,产生发射状的流线感;四是这种罗纹组织还经常被用到衣服的袖口、下摆等部位,起到收口的作用。
(三)双面组织
针织服装与梭织服装不同之处很多,从编织过程来说,针织服装有更多的编织方法,比如前后两个针床交替编织或共同编织,就能产生双面图案和花型。因此双面组织在毛衣编织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纱线、密度等因素,就会有不同效果的作品出现。
(四)绞花组织
绞花组织是针织服装特殊的表达方式,通过相邻线圈相互移动位置,改变织物方向来形成类似麻花般的特殊肌理效果。移动位置的线圈越多,纱线用的越粗,扭曲的效果越明显。目前绞花针织组织在设计中运用较多,立体感强对比强烈的组织最为流行,如绞花组织、罗纹组织等。针织裁剪类服装结构设计的时候,可以与一般梭织服装结构设计部分类似,但是针织编织类服装的结构设计就存在很多差别,本身针织面料就是独具个性的材料,这对服装的造型与结构设计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要通过结构设计时横密、纵密进行计算,完成结构设计。
三、面向企业生产需求的针织面料纱线再造
纱线再造是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好的纱线创造能给服装设计带来灵感,对设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纱线再造对大多数的针织服装创意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功劳,纱线的再造方法也很多,纱线的可塑性强,并且有着丰富的再造空间。不同的纱线再造能产生不同的表现质感。
(一)不同缩水率的纱线组合设计
针织面料的设计中缺少不了纱线的应用。利用纱线自身性能特点,并且合理的组合,将会形成特殊效果。例如在编织中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纱线,每种纱线有较大的缩水率区别,经过洗涤之后缩水率大的纱线区域会紧缩,缩水率小的区域会突起。在服装造型设计中也同样可以适用。
(二)利用纱线本身特点的纱线设计
纱线本身有一些特殊性,如天然纤维纱线手感好、可塑性强;化学纤维纱线表面光滑、视觉效果好;花式线表现力丰富,可以使面料具有新奇的的表现力,有独特性等。因此,可以根据纱线本身的特点进行有效的纱线再造。同时也可以利用同质地不同粗细的纱或是不同质地相同粗细的纱线进行设计,都能达到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和触觉感受。
(三)特殊创意
在传统的针织服装材料选用上,要么采用的是天然纤维,要么是化学纤维。长久以来,纱线的定义已然根深蒂固。但是现代服装设计要求设计者发现新的设计点。纱线的再造就显得尤为重要。多种材质的线性事物,经过简单处理,或者不去处理,也可以作为纱线来编织,起到局部阔型的作用,如金银丝等。另外,在现代设计中,不是所有的纱线都要用毛线来充当,特别是现代针织服装设计,创新是设计的重要因素。不同材质的材料,只要具有条状外观,都可以当做纱线来运用,达到借助它们的性能和特征来实现纱线再造目的。
四、面向企业的针织服装设计的肌理再造
针织面料的肌理再造目的在于避免或改善因造型简单而产生的平淡呆板感。针对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丰富面料的肌理效果,在面料上多加设计,创造出独具特点的针织面料。例如带有凹凸感的或是产生镂空效果等。把设计构思与针织服装这些特点联系在一起,就能真正地创造出针织服装的魅力。针织服装肌理变化较多,包括闪色、浮雕、透明、光滑、松疏、起绒、打褶、镂空、起皱等。这些肌理的合理搭配、技术的合理应用,是表达针织服装空间感和层次感的重要因素。
(一)透明
透明的针织面料色彩效果比较好,通常采用不同造型的叠加来实现多层次的微妙变化,色彩的深浅虚实效果表现的非常漂亮。透明与非透明的叠置是比较好的设计手段。
(二)镂空
镂空肌理效果的针织面料有别于透明面料,这种镂空有两种表达方法,一种是通过自身的镂空组织与其他织物组织搭配,形成独立存在的镂空肌理效果。另一种是通过带有底色的面料做辅助,通过镂空和底色的协调统一,形成独特的空间感,同时可以加强面料主次关系的表达。
(三)疏密
疏密是一种在针织面料或针织服装设计中比较常见的边线手法,通过横密和纵密的变化,和不同密度的设定,使服装产生多种效果,当横密变化时可以产生纵向竖条效果,当纵密得到变化的时候会形成横条效果,当密度变化不均匀时,服装会产生局部宽松、局部收紧的效果,在现代创意设计中疏密的表现手法得到了很多前卫设计师的青睐。疏密效果在针织服装设计中能产生非常独特的效果。
(四)抽褶
不同的抽摺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特殊效果,尤其是在针织服装设计过程中,不同部位的抽摺,都会有不同的感官作用,在普通的毛衫设计中,可以用抽摺来实现针织服装结构和针织服装工艺的要求,如腰围部用到抽摺的设计,可以让衣服不用考虑胸腰差的问题。在创意针织面料设计时,可以与其他肌理共同完成,如抽摺与疏密结合,形成变化、个性的视觉效果。将颜色单一或协调的有拉力的针织面料在不同方向上进行处理,如拉伸、堆砌等,就会形成走向不同,疏密不同、无规则的褶裥。任意方向的组合类似布浮雕,一方面自身外在的层次感,另一方面由于面料穿着于人体,随人体起伏所呈现的线条曲直,具有了线条的律动美,给人们更强的美感和更丰富的视觉感受。
(五)围裹与缠绕
利用简单的纬平针针织面料进行围裹缠绕式设计是将平面转为立体的常用手段,看似不经意的随机围裹与缠绕,使平凡的针织面料从二维面向三维空间过度,使其外观肌理顿时丰富、灵动起来。
(六)不同材料搭配
例如我在处理一起打架事件时,我询问了打架双方,他们之所以发生纠纷竟是因为在本就狭窄的过道里相互碰了一下。既然是小事,那就小事化了,我先和他们分别谈,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让他们面对面分析自己的错误,当他们都认识到自己的冲动之后,矛盾自然就化解了,双方再互相致歉,内心中的芥蒂自然消除。我又告诉他们一个人的成长应该是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让他们进行尝试,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明显感受到他们的巨大变化。
二、要注重观察,将问题思想和行为扼杀在摇篮之中,防止道德问题坐大
学生道德素养的高低,往往是在出现问题之后进行评价,这种滞后的评价方式只能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对根除道德问题并无裨益。从寄宿制中学生的道德问题现象来看,主要表现为内心缺少自我约束。教师想要控制这种不良行为,必须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加强观察,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分析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中学生行为规范。一旦发现问题,教师可以采用访谈、暗示等方式让学生尽早回到正轨上来,防止道德问题坐大,成为道德顽疾。首先,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分析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思考是否积极有效,道德品行端正的学生必定在学习中是充满热情而且十分努力的。其次,教师要通过班干部从侧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很多学生在教师无法监管的空档里会表现出截然相反的行为方式,因此掌握他们的“另一面”对落实道德建设有百利而无一害。第三,教师要及时行动,形成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良好反应机制,将道德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有效提高道德建设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三、要做好家校互动,双向管理,防止家校合作教育过程中出现较大误差
寄宿制中学生虽然长时间寄宿学校,缺少家庭教育,但是学校教育并不能完全代替家庭教育,而且家庭教育在道德建设中往往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甚至比学校教育更加重要。家长对自己子女的了解一般会比教师更深刻,能够通过极其细微的行为发现其思想苗头,如果教师能够和家长及时、充分的沟通,学生的道德建设就有了家庭教育的参与,效果自然得到有效保证。首先,可以通过校讯通等网络平台做好家校互动,教师把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的反馈给家长,在家长的帮助下分析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家长探视等机会在学生在场的情况下具体分析道德问题,让学生清醒的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激发其内在的向上动力。第三,注重家庭教育,教师要把学生的家庭表现作为考察其道德素养的途径之一,查看其在没有教师和家长监管情况下的行为表现,一旦发现问题,则及时处理。
(一)开展体验式教学
在课程的设计上,我们利用大量的游戏、故事、案例和视频等现代化教学素材代替教材,比如说,通过播放“工厂流水线”的视频来拉近学生们同实际工作之间的距离。还有的学校设置了“科学实验室”,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和合作探究的平台,让他们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发挥集体的智慧。这样得来的结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关注度,而且加深了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改变教学形式
我们引入了TTT培训,这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在课程的内容设置上,我们要有更多的案例和活动安排,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观摩、讨论、实验和操作,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采取了开放性的原则,让学生学会分享和讨论,激励他们进行反思和提问,最终由教师来集中解答,将学生推进更高的学习阶段。
二、中职教育职业素养的培训活动
(一)“效仿公司”活动
成功的企业对公司的员工进行定期的职业素养培训。惠普公司就是以“不仅用你,而且培养你”为宗旨,我们以阿里巴巴的成功经验来谈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培训。第一是强调强烈的使命感,在对学生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影片将学生们未来从事职业发展的历程和在社会当中的重要作用进行讲述,让学生们热爱自己的职业。第二是企业文化,在学生们进入企业工作之前,教师必须要让学生积极地了解将要进入公司的企业文化。第三是凝聚力,在班级里教学就要强调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性,进而形成一种班风,让学生们在工作中继续发扬。
(二)“模拟公司”活动
学校可以通过“模拟公司”的环节来对学生们进行职业素养培训。在这个模拟公司当中,学生们同正常的职员一样存在着注册、投保、交费和贷款的环节,公司也设置了总部及子公司,并且有各个机构和部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们所学专业对学生们进行到岗分配,有学生们负责自己部门的工作,进而使学生们找到工作的感觉。
(三)职业技能培养
中职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企业的一线操作工人,所以要想实现学生们同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职业院校应该合理设置一些校内实习的平台。学校应建立起实训基地,并保证符合企业的生产线要求,学生们按照企业上岗穿上工作服,教师则是以企业质检员的身份来对学生们产品进行管理、督导和考核。为学生们制定出严格的事业规范,让他们提前进入到职业角色当中。
(四)增加到岗培训,加强校企结合
近几年来,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顶岗实习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手段,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受到企业、学生和学校的各方面因素制约,顶岗实习会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其实校方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包括暑期的实习和课程参观的实践项目等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企业和社会,学校的相关制度和考核管理都必须要保证到位。在学生进入企业之前,通过视频传播和实体参观的形式让学生们提升职业素养,了解自己应该具备的才能和素质,在心理上接受自己是一个“社会人”,在行为上更加重视专业的学习。
三、结语
关键词产品设计价值工程人性化价值观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国际化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愈来愈激烈,产品的内涵和外延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品位的上升,人们对产品的需求也从“量的满足”转向“质的追求”,甚至是“情感的交流”,这也使产品设计向多元化、个性化的纵深方向发展。然而,我国现阶段的产品设计存在着一些缺陷与盲点,大多数企业以引进为主,对国外同类型产品进行模仿,造成设计理念上的失衡与同类型产品的同化。对产品设计中的价值系统进行分析,有利于全方位的提高产品的内涵和外延,设计出高质量的产品。
产品设计中的价值层面已渗透到产品——商品——用品——废品的整个产品循环体系,要涉及到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对产品设计中的价值进行系统分析,制定合理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坚持经济、人文、社会三位一体的设计观念,致力于人类生命环境的改善与发展,使产品满足人们动态的物质生活需要及精神生活需要。
1产品设计中的经济价值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加工工艺,以最省的用料在短时间内生产制造出具有高性价比的产品,即以最低的成本费用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是产品设计中的经济性原则。
在产品——商品——用品——废品的整个循环系统中,设计要涉及到全过程,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商品的销售,是以经济性作为保障的。当产品的综合质量好而价格过高时,大部分消费者不敢问津;当产品价格低、质量差时更不会赢得消费者。因此,如何在保证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如何满足生产经营者获取利益和满足消费者使用的双向需求的动态平衡,是工业设计融合运用价值工程的新的理念。
价值工程VE(ValueEngineering)是工业管理领域的科学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在应用系统性和创造性的独特研究方法过程中,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L.C.C(LifeCycleCost)可靠的实现必要功能。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产品的功能分析,对产品性能、生命周期、可靠性等各个指标进行系统的综合平衡,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分配各种原材料,探求和采用新的、成本低的变体,节约各种物化劳动成本,提高产品的价值。
功能与成本两个迥然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概念,构筑了价值工程的基本框架,为提高产品价值的终极目的奠定了基础,深刻地反映了在市场经济规律下,功能与成本、技术与经济的辨证统一关系,在功能不变或提高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则企业获得的效益高,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若在功能不变或提高的前提下,增加了成本,则企业获得的效益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在现有的生产及技术条件下,提高功能与降低成本具有二元对立性。在工业化进程的每一时间段内,二者都具有相对稳定的和谐格局。但科学技术是一个流变的概念,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新技术及新材料的运用以及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这种表面的、暂时的、不稳定的和谐格局会随之而改变,生产同一种产品,在技术较先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里,功能与成本的系数比高于技术与管理水平较低的企业。因此,工业设计师应遵循功能与成本、技术与经济的辨证统一关系,尽可能的满足二者的动态平衡,建立成本及功能的共同的精神指归——“以人为目的”,形成为用户服务的现代设计理念。
2产品设计中注入的人文理念
设计的任务是解决“人——机——环境——社会”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其设计的出发点是人,旨在通过生产技术手段把人的创造思维转变为实体的产品,实现为人服务的目的,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因此,在产品设计中注入人文理念,探讨产品所蕴含的人性化设计观念和根植于时代特性和地理特性的文化价值观念,能为产品设计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论依据,使产品更合乎人性,使人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更为和谐。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所具有的人性的意义就将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人性化的设计观念是合乎时展要求的。
在以“人”为本的设计活动中,产品与文化又是紧密相关的——产品是文化理念的载体,而文化则是产品内涵的延续。产品设计应符合特定的文化特性,表现出与时代精神和科技进步的协调性与前瞻性。反过来,产品设计又可以影响人的生活的文化氛围,甚至导致一种新生活文化形态的形成。现代设计师要善于通过适当的物质材料,借用一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某种符号系统,创造某种同构性的艺术形式,来唤起受众身心结构上的类似反应,从而形成和传递现实的设计信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能够把握社会文化结构需求的趋势与变迁,使相应的产品与之相契合,这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2.1人性化设计观念
人性化的设计观是工业设计经导入期、发展期、成长期发展到现在的成熟期以后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设计哲学。它反对像过去那样,设计师只重视产品的功能与造型,而是要求设计师积极考虑经过设计的产品将在人们生活过程中发生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对周围各种环境的影响程度。因此,设计应充分的尊重人、理解人的特点,以人为基本出发点,用主动、积极的方式去研究人的需求,探索各种潜在的愿望,用一种系统的、整体的观念,把需求、人机工程学、美学及环境因素等有机地融合,进行综合分析,以此确立产品设计的目标。
产品设计不仅设计了产品本身,而且设计了人与人之间、人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也设计了人的生活方式。技术的进步减轻了人的劳动强度,信息的快捷方便了人类生活。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物质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现实问题,如人的孤独感、造型的失落感以及自然资源的枯竭、环境的破坏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本质原因并不在于物质技术的本身,而正是人类总体设计上的失衡,没有把人性化的理念系统的贯穿了人类的一切创造和设计活动中所形成的恶果。因此,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的设计思想,强调人、产品、环境、社会之间相互依存、互促共生的关系,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2.2产品设计中蕴含的文化价值
文化根植于人类社会和赖以生存的环境之中,但又因其地域的不同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文化是环境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人类生存的大环境中,有形的物理环境和无形的文化环境都对产品设计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社会性使产品在无形中成了沟通和交流的媒介。随着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的来临,使得产品设计中的文化含量越来越大,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知识、文化价值。因此,设计应符合文化的时代及全球信息化的特性,展示不同文化传承下的设计理念和价值观念。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托夫勒所说:“人类需要高技术,更需要高情感,人们的购物过程不仅满足的是物质需要,还有文化上的需要。产品一旦被赋予某种美好的情感,就会缩短人与产品在情感上的距离,出现购买行为上的文化认同。”
同时,文化环境对产品的影响是隐性的,如法律、道德、习俗、价值观念等的影响就是如此。产品设计应符合特定的文化特性,表现出与时代精神和科技进步的协调性与前瞻性。反过来,产品设计又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文化,甚至导致一种新生活文化形态的形成。
3产品设计中彰显的社会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产品作为“工具”,已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象征物。在产品——商品——用品——废品的转化中,产品作为设计师思维物化的产物,作为传达给受众的一种使用符号,使得设计活动在这种转化中起到了纵向联系和横向承接的作用。无数的设计实践证明,在如火如荼的国际化市场竞争中,产品的设计进程中有着无法量化的社会价值。
3.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
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但在获得巨大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人类亦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那就是对环境的破坏所导致的人与自然的对立,人与人的相互疏离。甚至西方国家在20世纪还推出了“有计划的废止”的一次性消费观念,在设计上竭尽所能,不断推陈出新,以产品的快速更新来刺激消费,创造市场,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正是这种片面的发展观,最终使人成了“单向度的人”,造成了今日全球性问题,使全人类的生存受到了威胁。大量的资源被过度消耗,大量的污染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产品创新中要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设计准则已深入人心,环保消费已蔚然成风。可持续发展已经形成几个主要的设计思想,如绿色设计、生态设计、循环设计等设计理念,有效的实现了产品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交互。
3.2科学技术的物化
任何产品都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它是那个时代、那个民族或地域的社会观念及经济技术基础的总和,以及人们对材料、结构、加工工艺的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产品的更新换代,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产品设计的全面更新,引导产品创新跨向新的平台,而新创造出来的产品又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观念,又引发了科学技术的变革,二者形成了有机的互动。
科学技术是一种资源,但是,人类要接受这一种巨大的资源,把这种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社会价值,还需要某种载体,这种载体就是设计创造。新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管理、巨额的资本投入,都需要经过这“媒介”才能转化为社会财富。科学技术是通过设计与制造向社会广大消费者进行自我表达的,设计使新技术的“可能”转变为现实,使设计观念和设计语言进一步演进,使艺术畅想进一步摆脱了物质条件的束缚,使人类的创造、想象和情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综上所述,站在价值系统的角度研究产品设计有助于综合的考虑设计、制造与生产等各个周期的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社会因素,促使新生代的设计师在理性层次上思考产品创新与经济、文化、社会的关系,使创造出来的产品更能引起使用者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共鸣,满足人们动态的物质生活需要及精神生活需要。
参考文献
1郑建启,李君华.新论工业设计融合价值工程的理念[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