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色彩观念论文

时间:2023-03-23 15:11:02

导语:在色彩观念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色彩观念论文

第1篇

论文内容摘要:保罗·塞尚用色彩造型、艺术变形、几何构成方式,使得艺术从模仿再现走向主观精神,从艺术的传统法则到按照自己对自然和艺术的理解来处理画面,从而推动了艺术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一、艺术观念与视觉方式的变革

观念支配世界,观念改变世界。潜藏在视觉方式变化背后起支配作用的乃是艺术观念的变化,所以记载着各种艺术风格、流派产生、发展、衰落的艺术史,不仅是一部关于视觉方式的历史,从更深一层的意义是来说,乃是一部关于艺术观念不断更新演进的历史。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所持有的艺术观念是不同的。艺术观念直接影响到我们对艺术作品、甚至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的认识和评价。

纵观西方美术史的发展和演变,从宏观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中叶法国印象派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西方美术以模仿写实为主流,可以称为西方传统艺术;第二阶段从l9世纪下半叶的后印象派开始直到现当代,这个阶段的总趋势是突破模仿自然的传统艺术观,走向主观精神和内心世界的表现,建立了全新的艺术观念。在传统艺术观念到现代艺术观念的转变过程中,保罗·塞尚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在塞尚之前,西方主流画家都把注意力放在再现客观对象上,模仿自然万物,从塞尚开始,放弃了传统的艺术观念和法则,完全依靠自己独立的观察进行创作,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表现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概括和取舍,从结构的观点来描绘对象,正是由于塞尚的绘画的主观性改变了西方艺术的进程,对以后的艺术家产生了观念上的巨大震撼,这种巨大的震撼导致了艺术思想的全面解放,可以说,现代艺术始于塞尚,在这个意义上有人把西方美术史分“塞尚之前”和“塞尚之后”两个阶段。wWW.133229.Com要了解、认识西方现代艺术,首先需要了解、认识西方艺术观念的转变,而西方艺术观念的转变肇始于塞尚。

二、塞尚与西方艺术观念的转型

塞尚用色彩造型、艺术变形、几何构成方式,使得艺术从模仿再现走向主观精神,从艺术的传统法则到按照自己对自然和艺术的理解来处理画面,从而推动了艺术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1、几何构成方式。模仿再现的艺术观念起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谈到了人有模仿的本能,柏拉图提出了绘画是对现实的模仿的模仿理论。作为一种美学体系,模仿理论确立于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期还以透视、解剖、明暗等科学法则发展和充实了再现客观对象、描写真实的艺术手法。艺术家们在描绘对象时把模仿客观对象作为绘画不可动摇的基础,这种传统绘画观念一直保持到l9世纪印象主义时期。塞尚最初参加了印象派画展,但印象派主要追求光影的效果,而忽视对象的轮廓和形,艺术观念的差异最终导致塞尚的离开。塞尚最大的旨趣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尽可能客观地描绘世界,从本质上看,塞尚是一个古典主义者,他最崇拜古典主义艺术家普桑绘画中的那种平衡、宁静和坚实的结构,促使他不惜代价要在自己的艺术中实现那种博物馆艺术的不朽和永恒,但他发现古典艺术大师为了这种艺术风格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自然的真实性,因为这种创作所尊重的不是自然本身。所以塞尚声称“根据自然,重画普桑的画”。他认为画家应该忠实于自己面对自然所获得的视觉感受,使作品既有印象派强烈鲜明的色彩,又不舍弃对象的形和结构。

在塞尚看来,人的感觉和知觉是混乱的,人看到的对象也是散乱的,往往因为艺术家对物体的主观感受和心境等因素而导致表现对象不真实,为了描绘客观的真实,塞尚试图探索绘画所描绘对象固有的本性,物体最真实的本质,经过艰难的努力,塞尚找到了结构这个物体所具有的本质,他认为无论外界条件和艺术家主观情绪的变化都不可能改变对象的结构,艺术家的职责就在于把混乱的知觉纳人程序,在视觉范围内获得这种有序的结构,他开始用结构的观点去认识和概括一切,他说:在自然里的一切,自己形成为类似圆球、立锥体、圆柱体。人们必须在这些单纯的形象基础上学习画画,然后人们就能画一切想画的东西。但这恰好与他绘画的初衷客观真实描绘对象是背道而驰的,他的结构观实际上是一种主观认识和描绘对象的方法,这种绘画创作中的主观性成为后来现代艺术的基础,几何构成方式这种手法导致了立体派艺术的产生。

第2篇

论文摘要:以户县农民画的设色特点为例,使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民间美术色彩的选择特点及文化内涵,运用文献研究和例证相结合,论述民间美术色彩这种文化语言,更直接地使创作者与受众进行直接对话。古人独有的色彩观念,使中国色彩区分于西方的“色调”理论,正是因为中国色彩有自己的调色、赋色法则,才制约着华夏民族的色彩选择,并赋予民间美术色彩的文化内涵。

色彩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一个民族情感、经验和思想在色彩应用过程中的显现。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民间美术,在数千年的传承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特性。色彩作为其重要的构成元素,是人们寻求精神上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以不同的色彩表达特定的观念,反映了民族民间美术的传统习俗及审美观念的延续和发展。民间美术色彩深层次地体现了创作者与受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文化语言。

一、户县农民画中色彩选择的特点

户县农民画在我国整个民间艺术的庞大体系中可称得上是独放异彩。画风粗犷豪放,构图饱满稚拙,用色单纯夸张,具有清新浪漫的生活气息。户县农民画贴近生活,多以描绘人民丰收的景象,节日的欢腾,幸福的家庭等,使每一个观赏者都能够感受到激昂的情绪和自豪的心情。户县农民画,粗犷中蕴涵着细腻,浓艳中蕴涵着淡雅,稚拙中有着精巧。

单纯明快与夸张刺激的色彩表现是民间美术色彩选择的显著特点。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体现着充分的饱和度。红、黄、蓝、白、紫等鲜亮的色彩,使人感受到豁朗的情感和明达的风格,正是民间艺术单纯明快的装饰性色彩的充分体现。以具有代表性的户县农民画设色体系来说,“色要少,还要好,看你使得巧不巧。”这是户县农民画用色的简要口诀,由此体现了民间美术用色简练的特征。户县农民画诀亦云“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色更新”等,都体现了民间美术色彩高纯度、强对比的特征。这种纯粹的色彩运用,使农民画色彩醒目而和谐。其色彩搭配,运用大色块的红丹与品蓝形成强烈的补色对比,而小色块的竹绿、品桃、紫黄色加上墨线稿的穿插,使画面色彩响亮而又简洁明快。用色虽然只有五种色彩的搭配,极为单纯简练,却显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姿。

民间美术的色彩运用补色、高纯度的色相对比原则,是民间美术色彩选择的主要倾向。人们喜爱色彩,往往喜爱有一定纯度的色相,不同程度的色相对比,可以满足人们对色相感的不同要求。我国历史上的传统色彩调配形式,运用色相对比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其中,补色对比在民间美术中应用尤为广泛,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体现着朦胧的补色感知,极力显示对比色特有的张力和刺激性。

当然,民间美术的色彩在表现夸张刺激、鲜艳夺目效果的同时,也非常注重色彩的统一和谐。所谓“光有大红大绿不算好,黄能托色少不了”,就表露了追求统一性的色彩意识。 色彩的审美心理不是孤立的,它必然受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的影响,受到整个审美意识的制约。

二、户县农民画中的色彩文化

在中国传统思想和民间习俗的影响下,民间美术中的色彩显现着强烈的民族情感和审美特征,从而造就了民间美术色彩的热烈喜庆的气氛。在民间美术作品中,色彩是民间艺人和受众进行对话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语言,有着多方面的表现功能。

(一)装饰功能

民间美术的色彩首先是为了饰美娱目。特别是装饰性较强的户县农民画作品,其设色是极富代表性的,用色艳丽浓烈、丰富鲜明,突出吉祥喜庆红火热闹的气氛。画中配色口诀:“红与黄,喜煞娘”,“要喜气,红与绿,要求扬,一片黄”等都体现了这种心理,富有节奏的对比,同时又讲究和谐统一,色彩整体效果鲜艳、热烈、轻松、明快。当然,除了对比热烈、色彩浓重的农民画,也有追求雅致调和的色彩效果,这类农民画在使用纯度较高的色彩后,常以粉蓝、粉绿、灰色、金色等加以调和,又用墨线加以衬托和稳定,因而画面素雅委婉、清淡优雅。即使如此,农民画也仍以喜庆、绚丽、丰富为主。无论哪类色彩的运用,又都是写意不写形,不求现实的真实,色彩在原来基础上更为大胆。

户县农民画诀亦云:“红间黄,喜煞娘;红间绿,花簇簇”,“青紫不并列,黄白不随肩”等,都是肯定原色的运用,色彩搭配体现出朦胧的明度对比,色相、色彩的冷暖以及面积的搭配与对比。明度的对比使画面疏朗、透气,色调清新,而多种色彩冷暖的不同和面积大小的对比则易产生丰富、绚丽、热闹红火的气氛,这种色调风格也正是民众喜爱并表达思想情感的最恰当的形式。同时,色彩的冷暖对比丰富、强烈,极具现代装饰色彩效果。

(二)象征功能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色彩最能引起人们奇特的想象,它最能拨动感情的琴弦。色彩效果不仅体现在视觉上,更体现在象征意义上,使大众得到心理上的体验和理解,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所谓“象征”,就是用以代表、体现、表示某种事物的一种物体或符号,重视色彩的象征性在我国历史上有着自己的传统。民间色彩象征意义丰富,根据华夏民族古老的五色观进行组织搭配,在五色(青、红、黄、白、黑)的观念内涵上,根据需要去突出某一色的主旋律,以达到表达审美和生存上的追求。在民间美术创作中,对色彩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的依托是时常要遵循的。“红红绿绿,图个吉利”这句流传在老百姓中的口头禅,作为一般的民间艺诀,可以说是整个民间美术的色彩特征。“图个吉利”是在传统的民间文化观念下表现出的审美观念,以表达求生、趋利、避害等功利意义为主。

老百姓常常是依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功利愿望去理解和使用色彩。“吉利”所包含的审美意义,在广大民众心目中总是和纳福招财、避害去灾等基本生活需要和世俗意愿交织重叠。户县农民画多是歌颂丰收的田野,欢腾的畜群,崭新的房屋等,其中绿色寓意万年长青,红色寓意四季红火,在民间美术中,色彩是一种喻意和心理暗示,是用色彩与形式的特定形象满足大吉大利,祈福迎祥,发财平安的心理。色彩的作用超出了视直觉与自然环境等同的色彩结构和这种表现形式。

色彩的这种观念性的象征意义被纳入包罗万象的中国古代宇宙论的框架中,与传统的价值观、哲学思想、等级意识、宗法观念、伦理道德相互交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内涵。

三、民间美术色彩选择的文化内涵

从民间美术设色的整体观念和特征来看,对传统的色彩观念有依有背,既遵循了传统色彩的象征、比附意义和内涵,具有深沉的文化底蕴,同时又重视色彩的视觉审美效果,呈现出斑斓多彩的热闹景象。可以这样说,色彩在民间既是观念的、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审美的,它不仅诉诸于视知觉,同时还受到文化传统、环境的制约,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因而对民间美术色彩的认识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现象的描述上,而必须对包蕴其中的观念性涵义和文化历史内容予以领悟和把握。

作为一种原生态的、历史演化的视觉表现形式,我国民间美术的色彩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突出表现为深受中国传统设色观念的影响。其中,五色观的影响自始至终贯穿其中。它们与自然、社会和人生诸方面的观念形态相关联,因而具有丰富的比附性意义,这些意义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意识。色彩情调与民间文化观念相重叠,深受民众生活的制约,与庶民百姓的生活态度、价值标准、审美情趣是相一致的,具有与生俱来的民族亲和力。这也是其备受关注的原因所在。

我国古人的色彩选择不是建立在对色彩物理性能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而是以宗教化和伦理化的色彩选择习俗为根据的。早在先秦时期国人就已形成色彩等差观念,众多的色彩被区分为正色和间色两个等级。这对整个封建社会的色彩选择习俗都有支配性影响。色彩等差观念是在五行说的影响下形成的。在强烈的神秘感和崇拜心理的驱使下,古人以五行为中心,用比附、推导等方法,把木火土金水变成5种象征性符号,使之与各种具体的、抽象的、已知的、未知的、经验的、迷信的、自然的、社会的事物相对应。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作为一种物理性的现象也与民间文化观念相关联,被作为一种象征手段加以描述,并延伸、拓展了它的内在性质,与其他事物相联系。色彩与特定的观念相关联的原因,自然也与人的实践活动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客观自然世界生命循环的特征也表现在自然界有规律的色彩的变换,先民对大自然的现象予以描述、总结,并加以附会,得出了“青、赤、黄、白、黑”这五种基本色相,并体会到这五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有着密切的利害关系,所以被中国古代视为五种“正色”,并暗含了吉利祥瑞的意义。随着阴阳五行说的产生与发展,五色被认为是构成世界秩序的成分,并与其他构成成分相对应、关联。在这里,色彩已完全成为一种观念性的阐释和象征性的比附,而不单纯是一种视觉的、感性的知觉形式,人们对色彩的运用成为一种主观的符号和图式,并被赋予特殊的情感和文化理念。

第3篇

论文关键词:装饰性油画,生活,艺术

 

在中国油画的百年历程中,经过几代画家的开拓、积累和推进,装饰性油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它不受制于传统油画的束缚,个性张扬、时尚,有生气艺术,使人产生愉悦的观赏兴趣,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在中国油画发展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油画由于使用油彩这种特殊材质作画,有着易保存,能清洁,不易损坏等特点,是家庭装饰画的最佳选择。它发展到现代,形式也是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受人们喜欢,并且它是装饰性绘画中最具个人情感气息的一种,属于纯手工绘制。装饰性油画可根据消费者的需要,用一种特殊的形式、色彩、材质等影响人们的情绪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艺术,满足着人们对于家庭的装饰感、温馨味和其他传统价值观念的需要。

装饰性油画是作为客体而依存于主体的艺术,具有手段的多样性,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获得完美的效果。装饰性油画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因时代、地域环境、经济条件、文化水平、民族习俗和观点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装饰性油画有纵向的传承性和更新性,且还有横向的适应性和制约性论文怎么写。通过视觉形象的表达完成传递情感和话语,强调个人的感觉状态与时代文化的衔接,具有时代性、精神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并向观众展示自身的内涵。

然而随着人类对自身的生活环境的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人们对居家生活品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艺术和生活的关系也越来越重要,生活的艺术将被推到重要的位置上来加以对待和思考。室内环境的不断改善,室内装饰多了起来,装饰性油画作为能体现主人个性的一种室内装饰,以具体的色彩、线条、形体,诉诸于人的视觉,为温馨的家添了几分灵性与情趣。装饰性油画中的“情”是客观的景与主观思想情感的统一,是画家创造的一种特别的艺术境界。比如艺术,草地的嫩绿色,能唤起人们对春天生机勃勃的联想;麦田的金黄色会令人产生丰收的喜悦;朝霞的色彩使人兴奋,感到充满希望。而色彩的虚拟性,在装饰性油画中也常常运用其中,在这里色彩的视觉真实性的削弱与色彩虚拟性的认可是顺理成章的,因而在装饰艺术作品中,就出现了用红色画草木、用绿色、紫色画景物,用黄色及其它色彩画花卉等虚拟色彩,增强了艺术的趣味感,别致新鲜感,它是构成画面美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室内陈设装饰性油画作品时应把握色彩心理的研究,科学地运用室内装饰性油画色彩艺术,充分的发挥色彩的功能性价值,提高人们在环境中的舒适感和工作效率,保证人的身心健康。

装饰性油画在人们生活中占有越来越多的位置,他不仅是现代生活节奏的一种体现,而且是艺术随时代节奏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体现出装饰性油画是时展和进步上的一种艺术语言形式的体现,相信在时展和进步中装饰性油画会与更明朗更广大的发展空间,对现代生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绘画作品中适当的注入装饰性因素,对于绘画意境是一个开拓,是有益的创新途径之一。站在信息与科技文明的舞台上拓宽艺术创作的艺术特征的装饰性油画。它是一种富有想象和意境风格化的美,带有程式化的美,是最有特色、最典型的艺术表现形式。但艺术不仅要满足美的要求艺术,而且要满足从艺术中认识社会生活。今天,它的追求首先不能削弱或冲淡绘画性论文怎么写。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审美情趣、审美心理,不同的装饰风格与装饰美与时代精神相适应。我们应不断以新的视角发现和挖掘新的装饰语言,以自己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情感表白形成独特的装饰性的绘画。

由此可见,装饰性油画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越来越多的位置,它是现代生活物质文化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人们精神生活审美需求的一种重要体现,可见装饰性油画是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产物,相信在未来的油画发展史中装饰性油画会留下辉煌的一笔,并且在现代生活中会有更广大更明朗的发展空间对现代生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注 释

「1装饰//美苑//中国油画//文艺研究等期刊及部分学报。

「2郎绍君著《论现代中国美术》、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

「3张晓凌、孟裸新《抽象艺术—另一个世界》、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年5月。

「4王宏建主编.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1。

「5陈坤宏著《消费文化理论》、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6(英)赫伯特里德著、陈方名、王怡红译、艺术与社会、工人出版社、1989.3。

第4篇

论文关键词:包豪斯色彩建筑空间

论文摘要:在包豪斯的色彩教学中,除了基础课程中的色彩理论研究外,还有壁画作坊(车间)中色彩的应用研究。利用色彩直接服务于空间的塑造工作,或者说色彩如何在建筑中应用的问题,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包豪斯壁画作坊的青年教师们发展出一种使用大块色彩平涂对基本建筑空间进行装饰的新方法,逐步摆脱了用大尺度抽象绘画作为室内壁面装饰的传统观念。包豪斯在这一领域的实践对以后建筑和室内空间中应用色彩的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在当代西方建筑实践中有了新的发展。

包豪斯除了基础课程中的色彩理论研究外,还有壁画作坊(车间)中的色彩应用研究。1923年的《包豪斯理念与组织》中正式规定了色彩为壁画作坊的工作“材料”。最早担任这个作坊形式师傅的是施勒默尔和伊顿,但从1922年起,由康定斯基负责指导。同他在基础课程中开设的形式与色彩理论讲座相连贯,康定斯基进一步在壁画作坊中制定了详尽的色彩研究计划,即颁布于1924年春的《国立包豪斯壁画作坊的工作纲领》。

在这个指导性文件中,康定斯基认为壁画作坊的工作特点在于无法单独用色彩就生产出一种产品,它通过增强或减弱形式的效果参与到空间的塑造活动中。康定斯基将色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涂料的性质、胶合剂性能)与各种技术性工作联系起来,将色彩的心理特性与各种分析与创作的实验联系起来,规定了色彩应用研究的两个基本方面,这同他的色彩理论教学在结构上取得了一致性。在壁画作坊的实践中,两类问题最为显著,一类是利用色彩对于表面的装饰与设计,这一类问题的解决通常是通过学徒们将模仿的康定斯基绘画作品放大到壁画的尺度涂刷到墙面上的方式进行,显示了康定斯基教学方式的特点——使学生服从于教师的经验,因而实质上没有多少创造价值,常常在背后受人非议。但另一类问题却引发了深远的影响,即如何利用色彩直接服务于空间的塑造工作,或者说是色彩如何在建筑中应用的问题。

在理论上更早提出将色彩运用于空间实践的,还有风格派。在1924年的《走向一个造型的建筑》一文中,凡·杜斯堡写道:“现代画家的任务是借助色彩创作一个和谐的整体,在新的四维的时空领域中,而不是两维的表面。”然而在实践中,凡·杜斯堡的色彩应用方式更像是把他本人的绘画作品直接贴到了建筑的墙壁或天花板上,最后得到的并不是色彩的面,而是漂浮在四面八方的色块。另一位风格派建筑师里特维德(Rietveld)的方法更彻底一些,在著名的“红黄蓝椅子”这个作品中,他已经将体积的不同表面用色彩加以区别,大大改变了体积本身的观感。包豪斯壁画车间的色彩空间应用则更进了一步,他们把这种在体积外部使用色彩的方法引入到空间内的表面中去。

在康定斯基关于色彩心理效应的理论讨论基础上,壁画作坊里的一些优秀学徒如辛勒克·谢帕、阿恩特等人逐步摆脱了用大尺度抽象绘画作为室内壁面装饰的方法,而考虑使用大块色彩平涂的手法,把空间中的各个界面涂刷成不同的颜色,借此强化或改变基本建筑空间的感受。这种想法在当时具有一种开创性的意义,还没有人提出过一套完整的关于色彩在空间中应用的理论或方法。谢帕的试验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色彩的应用性研究,而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色彩研究领域,它突破了传统色彩研究局限于平面效果的特点,把色彩的空间性研究从平面的视觉深度幻觉引向了真实三维空间中的色彩效果。在德绍时期,谢帕接任壁画车间的主任,完全应用了他的色彩研究方法,放弃了制作大尺度抽象壁画的工作,他的色彩设计方式引起了广泛的追随。

色彩空间性研究的实验,首先在德绍包豪斯教师住宅的室内设计中反映出来,虽然其中的三栋住宅是两户并联式,且室内空间布局比较相似,但通过不同的色彩处理方案,充分显示出主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康定斯基家的色彩设计就十分有趣,餐厅被刷成黑白相间的颜色,包豪斯的其他人以为在这种环境中肯定很不舒服,但恰恰相反,黑色与白色的强烈反差创造出一种奇特的宁静氛围。起居室是粉红色,还有一个不大的壁龛,它的侧墙竟是金色,而卧室是绿色的,工作室是淡黄色,画室与客厅是浅灰色,康定斯基妻子的小房间则是粉红色。克利的工作室中也有一面墙被刷成了黑色,作为挂放作品的背景。这种在建筑室内使用色彩的方式在当时是极其大胆的。除教师住宅外,谢帕还领导壁画车间为德绍包豪斯新校舍的建筑室内作了色彩设计。同教师住宅相比,更多考虑了利用色彩进行空间的划分和方向的指引,并将建筑、门、壁柜、灯具等不同要素清楚地区分出来。此外,在德绍市内,谢帕还指导了一些公共建筑的室内色彩设计。

第5篇

关键词:美学;审美;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是对建筑的延续与深化,是能够改善居住空间、发展现代艺术、创造美好空间的艺术形式,是运用现代技艺将美学观念、文化内涵和实用功能等因素融入室内空间环境的艺术。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需求,也需要综合地理地域、民族风俗、人文交际等多种关系,需要它能够在满足人们实用性的同时,也能达到人们需要的审美要求。

一、从形态学视角看室内设计中的美学要素

从本质上说,室内设计是将多种艺术元素、先进的思维理念融合在一起的创造美的活动,属于造型艺术,当然他也有独特的方面,室内设计具有确真实用的能动属性。从美学的形态角度看,室内设计中的美学要素及内容任务主要分为一下几个方面:

1、空间要素

空间的合理化安排是基于建筑结构并且能够超越单一的建筑形态而存在的基本要素,因此,现代室内设计的设计者更多的是要打破单一建筑形态去创造更多实用美观的创意空间。

2、美学色彩要求

室内色彩的应用不仅对于空间的打造起到点睛作用,同时也能够影响居住着的情绪、心情、以及性格,所以室内空间的色彩需要达到极高的审美要求。1)色彩在空间使用目的不同中的表现由于空间具有不同的使用目的,所以在满足空间色彩需求的同时,还需要用色彩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氛围。如办公空间、商业空间、医院等,由于它们的使用目的各不相同,对色彩的选择也不尽相同。2)色彩的运用应因空间的大小、形式而变化大的空间多用深重的色调,以增加室内的重量感;居室空间过于空旷时,就选用饱和度高的色彩,以减弱空旷感,提高亲切感。3)色彩的选择应根据空间的方位而定不同方位的空间在色彩处理上也不尽相同,例如面朝北的房间通常比较昏暗阴沉,可采用明朗的暖色,提高室内空间的明度,带给人温暖的室内空间。4)色彩的选择应考虑到空间使用者的类别设计者需要了解空间使用者的年龄、喜好等来确定空间的色彩,例如老者普遍喜欢色彩比较浓厚的颜色,显得沉静;而小孩子的室内色彩通常明快而充满童趣。

3、美学装饰要素

室内空间依存建筑结构存在,空间内的柱子、墙面以及地面等空间结构对空间的功能起到装饰作用,在空间装饰中形态学组织所有结构形态以及色彩参与空间的构成。而且形态学还同样存在于鉴别室内空间的设计以及色彩搭配等特征。

二、室内美学要素组合和应用

1、室内空间组织

空间组织从微观上讲就是指空间的平面布置,从宏观上来说,空间组织包括了对建筑以及室内的总体布局、功能分析、人流动向等元素。设计师需要对室内空间调整,完善然后到创造。

2、光、色彩和材质

室内的光照包括人工照明和自然采光,采光不仅要满足日常的光线取舍,还要能够调节空间色彩、烘托空间气氛。光和色是不可分离的,有了光,色彩才能有表现力。色彩通过视觉给人最普遍最强烈的冲击。色彩的表现力能够突出空间的布置,以及空间内材质的具体运用。对于空间来说,光和色给了空间最具吸引力的一面,同时也让空间变得不尽相同。空间审美形态也由于光和色的不同上升到审美趋势的不同。

3、家具、陈设、绿化等的设计和选用

家具、陈设、灯具、绿化等在室内空间的搭配,可以脱离大的空间而在室内空间给人的直观感受中起到协调的作用。家具、陈设、绿化等对烘托室内环境气氛、形成室内设计风格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元素在室内空间中与人接触的时间最长,也最具实用性,所以在设计和选用时也需要考虑更多的的审美观念。

三、整体环境观念下的功能与审美意义表达

随着社会的不段大战,现代室内设计也应运而生,现在也应该确立整体环境的设计审美观念,多功能空间的需求特征除去使用功能之外,更有传递美、欣赏美、肯定美的特定作用。环境设计是人追求美与功能性达到统一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对美的表达。整体环境观念中不仅有室内空间的表达还有室外空间的表现,室内与室外作为环境的构成要素,离不开社会与人文环境的围绕。环境设计是大环境中的自然、文化与社会特征等综合体,现代室内设计还存在缺少创新、审美缺乏以及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设计师必须对这些深入了解,才能够完成环境设计中审美意思的表达。创造性思维是设计人员必须具有的基本能力,是设计能力的体现。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够最大化的调节设计空间的舒适度与美观度。创造性的设计不仅需要在形象思维以及抽象思维找到共同特征,还需要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打破思维的局限性。创造性思维能够主导设计师的审美观念以及导向市场对设计的需求。创造需要多方面知识的积累以及创造,才能够让设计拥有灵魂。设计审美需要多方面的契机,设计师和用户一样都需要提高审美水平。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更好的用户体验达到设计的完美化,来实现设计的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王世仁.《理性与浪漫的交织:中国建筑美学论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年

[2]陈波.《浅谈现代工业建筑美学》.山西建筑,2009年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

[4]胡海晓.《浓妆淡抹总相宜——关于室内设计中色彩的环境与功能的探讨》.设计在线网站专稿,2009年

第6篇

关键词:艺术创作;艺术作品;构图;构形;构色;构意;形式语言

中图分类号:J08 文献标识码:A

A New Study on Painting Art Language

XUE Yi

绘画是运用线条、色彩、形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在新世纪,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绘画理论的内涵应赋予新的意义。油画创作要用当代艺术手法去对现实阐述,油画语言随着观念的变化而变化,现代人应有现代人的艺术思维观念。

一、构图的个性化语言

“构图”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作“经营位置”,其意义就好象是建筑房屋,首先要做好房屋的构架,这种构架决定房屋的最后样式。在绘画中构图能引导观者产生幻象,由构图所引起的视觉冲击使作品的精神内涵产生意义[1](P.13)。构图是一幅绘画作品中最重要因素之一,也就是第一个视觉刺激因素,是艺术家表达自我情感的首要手段,它是艺术家与观者交流的视觉桥梁。构图过程是画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理解过程、内化积累的过程,它表现着作者对美感认识理解的程度和水平。油画传统中的构图形式有S形、三角形、C形、并列式、角形等等形式。构图中所要思考的是如何利用光组成明与暗,面积、比例、形状上的关系引起的视觉反应,画面中的黑、白、灰构成关系,画面的节奏和韵律感以及审美心理感受。但值得注意的是,人们的视觉经验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不同时期的艺术家运用构图的方式也不同,古希腊艺术的造型与构图、比例上的完美,体现了空间分割的静态节奏与秩序。中世纪艺术造型带来的是冷漠和神性,文艺复兴时期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造成理想而又优美的秩序,现代油画构图和造型的独特性应该从新的节奏与秩序的感受中开始。构图要素包含着画面中点、线、面、体、质感、色彩。构图既不神秘,也没有固定公式可依,画家要对前人在此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有所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重要的是构图要有特点,有独创性,探求符合自己特性的方法。但这些又必须要遵循美的原则――“多样统一”,它是一切绘画的根本法则,多样就是变化、不同、对照与对比等。统一就是一致性、秩序性。由此根本法则而衍生出诸如对称、均衡、虚实、节奏、韵律、开合、疏密等原理。构图是表现作品内涵思想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作品中全部绘画艺术语言的组织方式,构图不能成为目的本身,它是为了展示艺术家的构思和意念思想,构图是内容与形式统一的产物,现代绘画应是对艺术形式语言不断创新演进的运动。

二、构形的风格化语言

当我们感知事物时,我们主要依据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对自然物象的客观性观察。形状的特征、外形、结构、比例、透视的准确性,我们称之为客观的描写,非常逼真地复制事物的基本外貌,再现原事物的特征,它是再现的、写实的方式风格。另一种方式则依据想像的、主观的方式,运用变化无穷的形状幻觉,所有主观想像成为可信的事实。这种方式来自于艺术家对客观事物个人情感化,主观化的认识[1](P.63)。无论是客观的再现还是主观的表现,构形的目的都是为了表达对作品的内在涵义及其潜藏的更深层意义上的关注。

赋予形象一种意义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要求和功能之一。绘画中的形不同于自然中的形,自然中的形是固态物的固有性质和存在形式,是客观的,而绘画中的形,无论是写实形,还是抽象形,都有人的主观因素干预,即人对形的认识和态度,所以在艺术创作中,为了使造型形象更具典型性而进行的非常个人化的造型处理,使形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表现性,体现着人的情感因素,通常会使作品更有感染力。造型中常常通过伸与曲、曲线与直线的运用、外形结构的处理、简约与繁复、突出和加强对象的部分特征、夸张局部、颠倒造型的比例关系、透视的倒错、多焦点的方式等手段来增强造型的象征意味。研究形的问题对于我们的绘画实践是很有必要的,艺术创作的过程是一个赋“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家也就是形的发现者和创造者。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绘画中的形是不同的。西方传统的绘画创作形式是沿用叙事,以主题性绘画为主。创作方法、创作风格与技巧,具有时代的局限性的弊端。印象主义绘画开拓了革命性道路。不仅对传统主题改头换面,而且意味着对绘画和造形艺术方法、目的和观念的完全改变。当今时代,随着资迅的发展,文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演变,高科技突飞猛进。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新媒体如丛林般地生长起来[1](P.73)。这一历史阶段的最大特点就是“迅变”,环顾世界,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新制度、新时尚铺天盖地而来[2](P.64)。在艺术领域,各种媒体迅速介入到艺术语言中,艺术语言具有其多样性、个性化。在文化形态上,如大众文化、商业文化、传媒文化和图像文化等公众图像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的公共话语,并且成为现代社会的语言方式。画家们更加注重自己作品中的风格,也因此构形这一传统词语与现今画家作品的风格形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技术和形式的目的都是为了表达某种观念,可以说现代架上绘画艺术都是与观念有关的画面形式的表达,现代艺术的“画面形式”的完成是现代精神的需要。所以,我们也要将画面中的形与观念相结合,体现时代精神。当代艺术是多元化的,多元化给艺术家提供了多方面探索发展的可能性,画家可以自由地以自身的情感和精神需要以及审美偏爱作为选择的依据,来创造属于时代的个性的形。

三、构色――真实性与主观性

在油画作品中,色彩是油画语言的灵魂,它有着独特的魅力,是进入我们艺术视觉信息的第一个信号,是构成画面思想情感和精神内涵的重要要素之一。色彩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知识系统,在传统的学院派以及古典绘画中,多采用单一的颜色进行明暗变化来塑造形体,时代变迁,不同历史时期画家对色彩的选择和运用也在不断地更替,不断地演变。从西方油画的发展过程来看,在一个非常漫长的时期,色彩只是作为素描的补充而存在,而色彩走到今日,在现代画家的大胆应用与演绎下,呈现了一片辉煌,从描绘事物的手段最终走向了表现自我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近代由于不同的艺术观念形成了不同的流派,绘画语言的不断创新打开了艺术多元发展的新局面。油画在色彩观念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油画技法中的某方面因素往往为艺术观念的形式体现被强化,甚至被推向极端,油画形式语言受到高度重视。画家们都把色彩作为一种新的观念的体现,作为区别其他人的手段,色彩在现代艺术中被演译成一种“色彩游戏”。这给发挥色彩自身优秀的表现性艺术家提供了机会,由此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风格语言。

色彩是绘画表现的重要手段,它是绘画得以打动观众的第一要素,它依托形象传达着作者的美感、生活的经验与潜意识的认同以及联想赋予了色彩表情和生命,这其实是一种视觉心理,一种人类普遍和共同的心理积淀。但正是这种共同的认知才使绘画的色彩得以成立[3]。掌握色彩知识只算是掌握了一种工具,而支配使用这种工具的是内在情感。在绘画中要观照内心的感受,尊重自已在此时此地产生的想像力、创造力,色彩要为我所用,不要被常识所束缚。绘画是画家与心灵对话的过程,使用不同的语言会造成不同的语境,作为构成油画最情感化的语言因素,色彩可以在瞬间唤起视觉注意和达到情感共鸣。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四、构意――观念性与时代性

“意”在这里指“创意“、“创造性思维”。它是不甘守旧,刻意求新,不惧艰辛,志在变革的勇气和毅力。

观念是一种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是一种思想观念或者是精神上的抽象,而艺术创作的观念指的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内容、形式、色彩和表达观点。当一定的观念形成的时候,它需要一种手段来实现这种实现的过程,艺术创作的最终成就来自于观念,艺术需要观念,没有观念就谈不上艺术。观念对艺术的进步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不同历史时期绘画的题材和形式都不同,这种不同从根源上来看就是观念的不同。新的社会制度会产生新的社会观念,所以艺术也会有新的发展,艺术家的观念也会有新的发展。

对绘画语言的形成,时代感和当代性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油画起源于西方,大师们在油画的材料、技巧等方面己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创作出许多传世之创,为我们今天的油画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是我们学习油画中必须研究和继承的传统。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传统是动态的、传统是发展的、传统是一个过程。[2](P.112)向传统学习,没有传统就没有创新,传统提供出一块坚实的平台,以便艺术家向上跳跃。我们继承的不能是表面形式,我们的时代在变迁,我们的生存环境在改变,我们的认知在拓展。因此,要用我们当代人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对新观念、新技术的不断探索等各方面的努力,才能达到自己的艺术目标,这才是绘画的真谛。[4]每个时期的优秀作品,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今天,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图像时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技术及数码技术的广泛应用,都给绘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它给绘画提供了图像形式想象的无限可能和绘画手法创新的课题,借鉴影像、数码,利用新材料等科技手段,己成为当今艺术家常用的手法。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如果还是完全用以前的绘画方式来创作的话,那必将被淘汰。因此,油画语言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必须要发展,要有当代性,这是时代的要求。

五、结语

时代的变化带来生活的变化,艺术家在使用他的语言时也是随时代变化而变化。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并产生出相应的形式和造型语言。当代人的审美需要是广泛而多样的,不能只提倡一种艺术门类和一种艺术题材,更不能只鼓励一种艺术风格与样式,艺术家作品的个性语言是艺术价值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皮道坚.美术创作与论文指导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王健.创新启示录:超越性思维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叶强、王朝刚、郑力.抽象绘画语言简明教程[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77.

第7篇

论文摘要:陶器的出现,是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造和发明。彩陶对中国书画的影响:一是书画工具和材料的发明;二是对书画艺术风格的形成。彩陶不仅为中国书画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工具,而且对中国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前彩陶纹饰艺术不但奠定了中国艺术的美学基调,也呈现出先民们对艺术高度的抽象概括能力,它以类似于毛笔的使用和对线条的把握,不加修改并注重单纯而简洁的艺术过程和艺术效果,以及程式化、装饰化与写意性相结合的表现方法,不仅奠定了中国绘画的发展基础,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民族之魂,与中国书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众多相近之处。

首先,在使用工具上,它们有相同之处,同时也有不同之点。丰富多彩的黄河史前彩陶纹样,在绘制过程中,可能使用了两种类型的绘画工具——软笔和硬笔。从考古发掘资料看,纹饰的绘制工具以软笔为主,这些软笔的使用,主要是表现弧形的图案,如庙底沟型彩陶碗、盆上的火焰纹可能是用软笔绘制而成的,其枯涩效果同中国书画的线条一样具有艺术魅力。直线以硬笔为主来表现,硬笔应用在中国书画上是不多见的。由于彩陶装饰纹样具有特殊的表意性质,有些符号的产生,为中国汉字的创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使它在没有文字的时代里起着一定的文字性的作用。但因制约于特定的观念、意义,其所具有的记事性是被掩盖的。如大汶口陶器上的那个,是由太阳、云气、山或火形组成的符号,也不能当文字看。有人认为此符号是“炅”的繁体或是“炅山”的合文。这些符号(或纹样)都为汉字的创造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彩陶装饰图案在色彩的处理上,总是黑红、黑白图案阴阳相联、相关,依二方连续的方式设计组织。这些色彩图案绘在形状各异的陶器上,显得质朴、沉稳而典雅。在这一点上,中国画所使用的颜料同彩陶有共同之处,中国画的主色调以黑为主,彩陶所用的颜料,从目前所发现的看,主要有红、黄、白、黑、褐、棕、紫等,其中尤以白和红两种色彩最具有代表性。说明陶器从其诞生之时起,不仅满足人们实用的需要,而且还与某种观念结合起来,或者说表达了人们某一方面的意识,如巫术、宗教或审美观念和意识。从现有的资料看,红色是当时人们有意识地最早使用,最能表现原始人某一方面的观念意识、最充满激情的一种色彩。当时的颜料主要是磨制而成,这和后来中国书画所使用的墨的磨制技术已经没有十分明显的区别。在马家窑场中发现的配色调料的陶碟,中间有分格,与今天绘画时用的调色盒在功用上相似,说明当时已具备了后来中国文化“文房四宝”中的笔、墨、砚。无论彩陶或中国书画,在画面黑白的表现形式上,阴阳观念起着重要作用。这一观念,首先是人们对于事物相互关联而又相互对立的属性的观察与认知,这一阴阳观念在陶器纹饰上表现得十分充分。马家窑类型陶器上的纹饰就非常典型,彩绘色调大胆热烈、单纯明快。陶器表面光滑细腻,一般以橙红色为主,纹饰色彩光亮如漆,一般以大面衬出橙色的底纹,深厚质朴,对比强烈,或者在黑色的花纹周围勾勒以白色的细边,或在黑底上点缀以白色,反差较大,十分鲜明。有些图案一往一复、一明一暗、一阴一阳、一正一反,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都包蕴在了这极简练的形式中。如同中国书画利用笔墨在宣纸上的渗化形成阴阳关系,强调虚实对比。

中国画主要为黑白体系,黑与白是中国画最为重要的两种色彩,这两种色彩相互依存,构成中国画最具特色的本质部分。笔墨、笔墨的直观表现,实际上就是一个黑字。中国画所具有的民族特色,是虚无之处的“空白”处理,如果我们把纸的白色作为一种色彩来观照,那么就会发现白色其地位之显要是远远超出于我们预料的。黑与白这两种色彩在中国画中的特殊地位确实是至高无上的。

从彩陶和中国书画的写意性来看,又是十分的相近。早期象形纹样上表现出来的绘画性,在中晚期的演化过程中走向成熟,象形纹饰的写意倾向开始呈萌芽状态。仰韶文化晚期的“游鱼瓶”及同一时期的鸟、奔走的鹿等,表情、神态也被提高到表现意义的位置上。在这一时期的运线或平涂中,写意性的因素使两种手法变得更加自由,完全打破了象形几何图案或造型的整体性,由此和象形纹饰的动感特征在造型中有机地协调起来。

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鸟鱼石斧图”陶缸上,在缸腹部涂出的竖长形白色底子上,以黑色绘出鸟、石斧和鱼纹,象形纹饰在此时呈现出了和器型分离的最初状态,这一文化现象已预示着象形纹饰的最后路径及其与独立绘画的血缘关系。独立绘画也许在此时进入了它的起源和滥觞期。从马家窑文化中马厂类型的陶瓮和短颈双耳瓮来看,前者器身上的变体肢爪纹,看似随意挥洒,但在稚拙厚朴中又不乏灵动,从中可以看出此后中国传统书画大写意的风范。而后者器身上的两条直线带纹和一条复线纹,隔出了上、中、下三个空间,上边较细的颈部饰以折线条带纹,显得疏朗自然,中部以细斜线勾出平行线,中间饰以黑色三角形,显得错落有致,而下部则大胆地涂以椭圆形大块墨团,打破了几何构图,下边的波浪纹增加了许多动感,使得整个画面宛如巨大的荷叶荡漾于深碧的水面,从中可见中国画大泼墨的韵致。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样式,蛙纹及人体的变形,利用浓重的笔墨,犀利的笔触,如千钧之势,描绘的造型夸张,在原始先民的思维意识里,执意夸张这一物体,是对它的崇拜,从而去反复表现这一事物,将其提炼升华成写意性图案。无论是书画或彩陶的写意性,都是利用其基本要素点、线、面来表现的。无论彩陶上的纹样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都不是感性因素抽象的结果,而是主体从客体对象上直接获取结构的结果,当原始人试图物化这种结构时,线的运动感、空间感、二维延伸能力,成了造型的最佳表现手段,成为彩陶纹样构成的最基本的表现方式,而它和特定工具的结合形成了最早的“绘”的特征,为此后中国绘画中的用线提供了原始的经验。

彩陶的线条变化主要有直线、曲线、折线,利用线的形态变化加强了纹饰的动感,利用粗细变化产生节奏,以致带动整个图形的运动性,而且还使线自身获得了内在的力度。间距的变化产生黑白相间的意象效果;线条的组合产生空灵疏朗的意境。整个造型的写意性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线条的写意性来实现的,这种蕴涵着主体审美情感及想象力的线条为中国绘画线条确立了最原始的价值取向。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是点、线、面的组合,利用点、线、面去塑造形体,这些点、线、面在彩陶、宣纸上的表现,其实都是表现在二维空间上,有人说彩陶纹样表现在三维空间上是不正确的,只能说彩陶的造型是三维的。它们所不同的是一个表现在纸上,一个表现在泥质的陶器上。由于工具的不同,表现在彩陶上的纹样,除了形体上的夸张,整个物体的视觉感受显得沉稳、疏朗,对比分明。点、线、面的表现大多采用平涂的方法,线条多僵直生硬,由于大多是矿物质颜料,颜色平涂造成的效果缺少水墨的变化韵味。作为中国书画的表现形式,呈现在宣纸上的点、线、面,除了线条具有阴柔的特征外,墨色的变化是非常丰富的,造成画面的空间感,从而产生中国画中的高、深及平远空间,形成中国画的独特意境美。史前的彩陶纹饰,在这种空间表现上,是无法达到中国画的那种空灵、静雅之韵致的。

我们不难发现,史前彩陶和中国书画在构图上是有差异的,彩陶的构图形式,由于表现在器皿的表面、内壁,所以它的构图方式多是沿着器皿的形状来表现,随形而为,展开它的构图形式,多呈现一种横向长卷式,而以上、下构图的方式不多。将半坡鱼纹盆的整个构图打开会发现,它是一个与中国画扇面相似的构图形式。中国画的构图形式比彩陶的构图形式显得丰富得多,如长卷式、卷轴式、团圆式、折扇式、屏风式等,由于构图的不同,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也不一样。彩陶的庄重、沉稳、质朴、浪漫、狂放的风格是胜于中国画的。但是,中国书画空灵、恬静、悠远的意境表现,在彩陶的表现上尚没有发现。这都是由它们的工具材料及表现形式的局限性所造成的。中国书画及彩陶表现形式的最大共同点是其语言的符号化,彩陶纹饰中有不少、 、 、 等符号,这些符号也都同阴阳观念有关,陶器的出现,除了满足原始人的物质需要之外,也为记录当时人们的思想和观念提供了一个比较重要的物质载体。彩陶上各种色彩纹饰,不是原始人心血来潮时的胡涂乱抹,而是自己感性观念的具象表达,因而形成了亟待破译的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易》的产生和发展是同天文、历法、巫术、阴阳观念直接联系的,中国“玄学”以《周易》为本体。文人画的产生,使民族绘画走上了纯艺术的发展道路,其基本观念是本于“玄学”。在表现形式上,以线为基础,“以白当黑”为灵魂,以写为特点,以“一画”为手段,以变、动、气、骨为生命力,创造了一种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艺术,这些艺术特点与彩陶纹样的基本特点是相通的,它们之间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它们是民族绘画的发展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表现,是同一条历史长藤上结出的两只丰硕的果实。

第8篇

关键词:色彩;五色说;公共艺术

1 中国古建筑色彩的来源

中国古典建筑色泽艳丽,颜色种类繁多,大面积色块铺垫对比,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味用色方案。建筑物上的色彩缤纷,是我们特有的民族特色。

1.1 本色的影响

建筑物的色彩很大程度上是由材质自身色彩倾向带来的。砖瓦、石头、金属、木材等各有的原色,自然矿物质颜色如绿松石、碳、蛤蜊白、金、银等。在常用的“五彩并举”的混合结构中,便自然形成了多种色彩。地面上“中庭丹彩”就是本来烧制的红砖的颜色。建筑中白色基台和石栏杆,就是“汉白玉”或花岗岩的原色。屋面主要是砖瓦本身的颜色,灰色或者青灰色,墙身的砖则是烧制出得来的颜色,至于夯土墙,表面都被涂上防止雨水冲刷的白灰,虽然可以随意添加其他颜色,但还是以原色为主。至于黑色,大量的木材,用于取火,烧成的木炭为黑色。泥土原有的土黄色,和茅屋屋顶农作物或其他植物(在此称之为“草”)干枯后的颜色这里也便有了几种传统主色红(砖)、白(墙)、青(瓦)、黑(碳)、黄(草)。

1.2 当时科学条件下,所能提炼的必要条件的影响

颜料的发明,矿物质颜料、植物质颜料以及动物质颜料的提取技术的完善。从大自然中提取颜色是古人惯用技巧。建筑色彩也主要体现在木材的油漆上、金属的装饰以及后期发明的琉璃建筑材料上。

2 色彩象征的发展

2.1 传统色彩心理的形成

在远古时代,色彩的象征性以季节和方位为主要依据。五色制体系建立主要是基于原始颜色或颜色的象征意义。 春季万物生长为青色,夏季刺眼烈日为朱色,秋季多雾气,为白色。冬季夜长星黑,为黑色。土地本色为黄色。

2.2 时展赋予色彩的新内容

五方观念东、西、南、北、中央在商后期已经构成,甲骨文中也有不少“四方”“四土”的记载。《左传》有“天有六气,发有五色”之说,将“红、黄、青(蓝绿)、白、黑”五色定为正色。五色制的色彩体系是在对色彩的原始感知上根据“五德”“五行”规则建立起的。从天地四方、自然属性在四时轮回及时间长河中进行有倾向性色彩掌控。随着社会等级的产生,色彩便成为为政治、宗教服务的工具。《周礼・冬官考工记第六》中颜色已作为“明贵践、辨等级”之用。汉代,继承发展了周代五色,代表方位更加具体化。青 青龙,东方;朱 朱雀,南方;白 白虎,西方;黑 玄武,北方;黄龙,表中央。五色:木为青;火为红;土为黄;金为白;水为黑。五方:木为东;火为南;金为西;水为北;土为中央。四季:春为青;夏为红;秋为白;冬为黑。

2.3 重要朝代更替与色彩地位的影响

朝代的更替,必有色征:“夏氏后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礼记・擅弓》。

(1)原始社会时期(炎黄)单色肯定。炎黄二帝将中国主色调红、黄、黑三色基本的色彩共识确立起来。人类对于自然的崇拜、敬畏和向往都是色彩共识形成的基础。红:“尊黄尚红”来源于对太阳、大地、火的崇拜和生命、血液以及对贵重金属的崇拜。黑:在古代黑色涂料比较容易获得的,对夜晚的敬畏产生黑色的崇拜,巫术活动加深了对黑的敬畏。红与黑因程度相生,黑色与红色在当时具有咒术性特性。黄:对土地的向往崇拜赋予了黄色的象征意义,出于对粮食的向往,农业的发展,奠定了收获的意义。

(2)奴隶制时期(夏商周)五彩并用,红为尊。五色形成:传统色彩的五色体系又各自与五行相连:金白、木青、水黑、火赤、土黄。黑:除了继承原始时期的意义,黑色又具有了贬义之性。屈原在《九章・怀沙》中:“变白为黑兮,倒上为下”。红:红色成了王权的象征。有“周人尚赤”之说。《吕氏春秋・名类》上说,“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在这种尚赤风气影响下,建筑色彩中以红色为最尊贵。周天子宫殿的柱、墙、台基等都涂成红色。这样,红色成了王权的象征,其尊贵地位日益巩固。黄:中国远古时代把黄称为“中和”之色。土地之色。《论语・乡党》记载,在年终举行腊祭时穿“黄衣狐裘”。青:是植物的色彩,象征着天空、春天、水等。白:白色的象征性在中国具有多义性。在《易・贲》中提到:“上九,白贲,无咎。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王弼注:“以白为饰,而无忧患,得志者也。”白色在这里是吉祥的象征。

(3)古代史开端(秦)黑色为尊崇拜。黑:“别黑自而定一尊”。“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旎族节旗皆上黑”。同时秦人在建筑上也崇尚黑色它又象征“神秘肃穆”等含义。红:秦代建筑上宫殿的柱子仍涂红色,红色仍有很高地位。

(4)秦后(汉唐宋元明清)黄色为尊崇拜。黄:黄为王室专用观念产生,把黄色奉为彩色之主。尊黄、爱黄的习俗早在唐汉就已经形成,土被奉为五行之首,“黄生阴阳”的说法成了一切物质元素中的主宰。《汉书》中说:“黄者,中之色,君之服也”。再加上古代又有“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的说法,黄色成为君主独占的颜色,经隋唐至宋之后,渐渐成了其专用色。明清时,尚黄之风达到最高点。唐宋时期己大量使用黄色琉璃瓦屋顶。黄色琉璃瓦成了皇家建筑的重要特征。红:等级较高的色彩。自汉代起,重要建筑木构部分的色彩都以红色为基调。另外,宫殿,官署,庙宇大都使用红墙,唐朝建筑以红白为主,并一直延续到明清。

2.4 儒、释、道的思想对色彩观念的影响

儒家的正五色,道家的尚黑,佛家的绚丽多金。

(1)儒家。儒家初期色彩观念把五色与“仁”、“德”、“善”结合,运用于“礼”的形式中,实现那个时代的“五彩彰施”的色彩辉煌。儒家把红、黄、青、白、黑定为“正色”。孔子曾斥责青杂色“恶紫之夺朱”。以礼的形式保持颜色的单纯性。儒家思想赋予了道德使命感推动了古代美学思想的发展。然而这种规范化的价值体系,也严重制约了色彩表达的意识。

(2)道家。《老子》:“五色令人目盲”、“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庄子・天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表现出到家“无色而无色成焉”主张朴素玄化,反对错金赋彩,尚黑色回归基本趋向。

(3)佛家。佛教的传入给中国色彩增加了异域风情,大量的鎏金佛像,鎏金顶的出现,不仅极大地推崇了黄色的地位,又增加了金本身贵重的气息。

3 结语

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是在华夏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渐演变形成的。随着朝代的更替,建筑色彩随之发生着变中国色彩的形成和发展。多元的文化必定影响着建筑色彩的多样性统一在整个民族共识继承和发展上!在中国漫长历史中,各类流派的学说、政权、宗教,无不借色彩明道示礼,从帝王到市井小民,都对色彩诚惶诚恐、仰之畏之。因此,中国传统色彩承载了除了色彩本身特性以外大量历史阶段特征性文化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中国传统色彩可以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系统。

参考文献:

[1] 王其钧.中国传统建筑色彩[J].建筑技术,2009.

[2] 李允和.华夏意匠:中国古建筑设计原理分析[J].建筑技术,2005.

[3] 于非.中国画颜色的研究(修订版)[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

第9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室内设计;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前言

室内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在世界范围内的真正确立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现代主义建筑运动是室内设计专业诞生的直接动因。在这之前的室内设计概念,始终是以依附于建筑内界面的装饰来实现其自身的美学价值。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使室内设计从单纯的界面装饰走向空间的设计,从而产生了一个全新概念的室内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是包括空间环境、室内装修、陈设装饰在内的建筑内部空间的综合设计系统,涵盖了功能与审美的全部内容,代表了现代世界的主流。室内设计与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设计师要完成创造具有民族的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室内设计,就要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结合历史文化和时代文化,扬长避短。

2 室内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2.1 室内设计反映了传统文化。室内设计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横的维度来看,无论何种风格的设计,它都有着特定的精神和文化心理结构,是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展开和完成,因而反映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体现出当时文化的风貌。从纵的维度来看,任何时代的设计都与其当时的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设计形式来自文化,人们按照丰富的经验(历史与传统)加工着有关存在的一切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历史的设计就是设计的历史。

2.2 传统文化影响了室内设计。尽管有些现代设计师尤其是那些具有前卫意识的设计师,时时声称要抛弃任何传统,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无传统”的,但实际情况不可能如此。即使最“反传统”的设计师,他也得以“传统”作为反面的参照物来定义与演绎自己的思维。设计从来就不是可以任意作为纯个人行为。从媒介、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显性传统到对设计认识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审美观点等隐性传统,影响着每一个室内设计师。室内设计无时无处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2.3 优秀的设计师应自觉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代设计之中。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当代的设计师拥有前人不曾具备的更多条件。计算机的应用、互联网的发展,使设计的作品具有更强的时代感。但作品形式上的丰富代替不了内容上的回归,室内设计师必须从与人类密切相关的效用方面来考虑作品所具有的优良质地和温情。我们要创作出具有“高雅”、“雅致”格调的物品和室内空间,必然会遵循老庄的“大象无形”、“大音稀声”的创作之道,否则是不可能让受众感觉到相应的审美意象。这种“美”与“美”的创作的对应法则,正是从我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提取出来的。因此,自觉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设计理念之中,是优秀设计师应着重关注的问题。

3 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文化是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人类思想的产物,是精神文明的体现。现代室内空间里各种造型、装饰、陈设等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望。这些不同风格的现代室内设计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以文化艺术为内涵,它的发展往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时代的发展有其基本的脉络,需要设计注入新的灵魂与血液。因此,很有必要将传统与现代美学及设计理念融入到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从思维方面借鉴

中国传统文化中整体的、辩证的、因果循环的思维方式,强调事物各方面辩证统一和相互间的联系,其思维过程重综合、重归纳。反映在自然观上,强调“天人合一”“浑然天成”“物我不分”和“因势就成”。其思想发轫于先秦的道家、儒家以及禅宗理念,是原始质朴的混沌思维方法论的基本核心。中国特有的思维方式,为现代科学技术解开某些知识密码提供了科学辩证的有力思想武器。现代科学的三大发现――量子力学、相对论和混沌论中所包含的概念和思维方法,与中国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的注重整体、和谐、相对、转化的传统思想方式相当吻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创作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是意象思维。中国的意象思维着重从特殊、具体的直观领域中去把握真理,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它显示出了活泼不滞、长于悟性的特点。思维方式转化到设计上,往往促成创意的产生,它是人所共知的潜意识中存在的思想意念。一个好的思维意念的生成,能够超越任何阻碍人类之间相互交流的因素,达到更高层次的彼此交流。我们的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能够把作品的创作思维糅合到中华民族传统的自然观、哲学、思维方式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产生。

3.2 现代室内色彩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

色彩是一种视觉的艺术,中国传统装饰色彩以白、黄、青、赤、黑五色为主,如绿色象征生命与健康,黄色象征尊贵与华丽等,它是室内设计中最生动、最活跃的因素。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颜色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不但颜色的外延扩大了,而且与事物的形状也建立了某种对应的联系。如在现代设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色彩莫过于红色,它代表的是中国人的热情、热血和鲜明的特性。我国古代木建筑中最高等级的、流传至今的宫殿建筑,就以红、黄二色为主色,它深深影响了传统色彩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即便是现在,吉庆日子到处张灯结彩,灯是挂的红灯笼,彩结是的红彩绸。居室中的一整面红墙,餐厅中大面积的红桌布、红座椅等仍然是喜庆的象征。又如金、黄两色在传统装饰中通常搭配使用,体现主人的尊贵感。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人们吸取了传统装饰手法,结合当代技术条件,创造出华贵氛围。例如,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的室内改造工程中,设计主题非常鲜明,即“中国的金色大厅”。这一设计空间定位清晰明朗,风格细致淡雅,充满中国古典意味,天花采用中国古典建筑中的藻井造型,八边石材柱间的梁枋采用传统沥粉贴金的手法,色彩及纹样具有敦煌壁画温润调和的风格,因而被称为人民大会堂的“金色大厅”。

3.3 运用富有文化内涵的陈设艺术

陈设艺术从古至今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形式、质感、文化特征无不在空间与人之间传递着某种氛围、某种情感。陈设艺术以其悠久的历史、鲜明的民族特征、强烈的地域特色,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了重要的使命。中国传统文化丰富而久远,由于历史、地域、宗教、文化、经济、习俗、环境等因素的差异而形成千姿百态的陈设艺术,这是我国室内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传统的居室陈设以实用性陈设为基础,对室内装饰的最终效果往往起到一种灵魂的作用。中国传统的陈设风格已成为东方的一大特点,它蕴含两种品质:一是庄严典雅的气度,二是潇洒飘逸的气韵,象征着深奥超脱的性灵意境。继承传统文化的陈设艺术是人性化设计的基本归属。我们不能忘却传统,更不能刻意模仿传统,要继往,更要开来。

室内陈设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烘托室内气氛、创造环境意境,创造二次空间、丰富空间层次,柔化空间、调节环境色彩,强化室内环境风格、反映民族特色等。陈设艺术通过再现、点睛、提炼等表现手法在本质上传递着一种内在的、深层次的可延续的传统。如在室内陈设一些原始情调的饰物,增加自然的意境;可通过红色的干辣椒或金黄的玉米串,抑或一束干麦穗、白色的芦花,还有手工蜡染的花布等等,巧妙点缀,匠心独运,就会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自然美效果;或者在墙上挂上或画上一些图片,画前再配上一些与之协调的盆栽植物,虚实结合,会使人感到清新、舒畅、视野开阔,有走进自然的感觉。格调高雅、造型优美,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陈设品使人怡情悦目,陶冶情操,这时陈设品已超越其本身的美学界限而赋予室内空间以精神价值。

4 结语

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它强调要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规划和设计,并巧妙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冲突,以获得和谐的生活环境。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研究传统文化,应用其美学思想,对现代室内设计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祝爱平:《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室内设计》,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