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工业经济论文

时间:2023-03-23 15:11:03

导语:在工业经济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工业经济论文

第1篇

(一)工业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

全市大部分企业属粗加工企业,高附加值行业少,产品处于产业链条低端,附加值较低。受产业波动影响,部分行业发展低迷。2013年,全市32个行业大类中有20个大类同比下降,11个大类降幅达两位数。全市48家黑色金属采矿业企业产品大部分属初级加工,没有深加工,该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5.1%,反向拉动工业增长1.2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达29家。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同比下降33.5%,反向拉动工业增长1.03个百分点。

(二)工业投资支撑较弱,后劲不足

重大项目落户并相继达产,是推动工业持续飞跃的巨大内驱动力。近几年全市工业投资并不理想,2013年共完成工业投资235.2亿元,技改投资176.5亿元,但并没有形成拉动工业发展的动力,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为零,没有新经济增量,后劲不强,投资拉动效果明显不足。

二、工业发展的潜力

(一)玻璃行业基础扎实

秦皇岛素有“玻璃城”的美称,耀华玻璃集团曾是中国玻璃行业的龙头。玻璃行业在全市有明显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一是技术优势,全市建有玻璃研究院及玻璃博物馆,现有22家规模以上玻璃工业企业,储备了大量人才及技术。二是产品优势,玻璃产品丰富,主要有平板玻璃、钢化玻璃、夹层玻璃、中空玻璃等多种品种。三是特色优势,特种玻璃已成为全市玻璃工业的亮点和特色,星箭特种玻璃公司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指定为抗辐照玻璃盖片全国唯一合格的供货方,公司研发的产品被用于神舟五号至神舟十号航天器上面;旭硝子汽车玻璃(中国)公司主要生产汽车用安全玻璃,为丰田、本田等全球知名汽车公司及国内一汽集团、东风集团配套服务。

(二)金属冶炼业平稳前行

一是生产平稳发展,2013年,全市共有32家规模以上金属冶炼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7.8亿元,增长3.7%,增速高于全市平均速度。二是效益稳中略升,2013年,金属冶炼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三是产品有一定优势,全市钢铁企业的主要产品有生铁、粗钢和钢材。首钢板材公司作为行业的龙头,主要钢板品种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并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昌黎县安丰钢铁和宏兴实业两家民营公司生产的钢材,在市场中已享有一定的话语权。

(三)装备制造业支撑发展

装备制造业在全市有深厚的历史,中铁山桥集团是发展百年的老企业,在钢桥梁、钢结构产品方面,被誉为中国钢桥的摇篮。2013年,全市装备制造业企业发展良好,风头正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发展速度快。2013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130家,完成实现工业增加值125.5亿元,同比增长8.0%,以占规上工业35.5%的增加值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6个百分点。第二,企业规模大。拥有中铁山桥集团、山船重工公司、哈电集团重型装备、秦冶重工等一批大型企业,支撑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第三,汽车制造业龙头带动效益显著。中信戴卡公司规模大、发展快,201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77.2亿元,带动全市汽车制造业呈现41.2%的快速发展。

三、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

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要借助城镇化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气治理等政策的东风,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淘汰一批产能落后企业,上马一批有竞争力、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新兴企业,打造秦皇岛工业经济升级版。

(一)抓好区域定位,重点企业先行

受地域范围和经济基础的限制,一个县级经济体不可能同时发展太多的工业产业,所以全市应以局部服从大局、县区服从全市规划为切入点,制定合理的规划,谋划全市工业发展新格局,以龙头产业率先发展为目标,全力扶植优势产业,以龙头带动全面,以点带面全面发展。一是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合理布局全市规划,确立以重点行业重点项目为抓手,确定一至两个区域为先行发展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奖惩办法,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发挥“领头羊”效应。二是加大区域骨干龙头企业培植,在区域定位的基础上,制定振兴区域重点企业的规划,发挥重点企业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强化园区建设,以点带面发展

全市已经初步建成有发展特色的西部、开发区等几个园区,工业集约化的发展势必能带动产业链条的联动,一个产业链条也必定能带动一个园区的发展。一是积极培育汽车配套产业发展。汽车行业是全市新兴的支柱产业,发展前景巨大,有中信戴卡、旭硝子玻璃、邦迪管路等与汽车配套相关的企业,秦皇岛要抓住首都工业企业外迁的契机,主动发展汽车配套产业,打造秦皇岛自己的汽车城。二是积极优化北部山区特别是青龙县的铁选产业。用政府主导引导企业向高端产业发展,打造新的钢铁产业基地。三是推动工农业协调发展,加大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市农业物产丰富,应加强对农业深加工企业集约化发展,冲击高端市场。加大对昌黎、卢龙葡萄酒产业的扶持,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重视人才培养,保障人才需求

第2篇

(一)部分汽车集团汽车销量占据主要地位

从2013年汽车销量来看,销售量排名靠前的汽车主要集中在大众、福特、通用、日产等汽车品牌,其中大众所占比例最高,汽车的产销较为集中。如表3所示。

(二)供需关系决定汽车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研究表明,人均GDP达到1000-2000美元后,GDP每增加1%,汽车拥有量增加1.02%~1.95%。2008年之后,中国汽车需求量急剧增长,从生产供给方面看,我国汽车生产供给量在逐年提高,并且增长速度逐步加快,与消费同步。2003年仅为444.37万辆,而2013年汽车产量超过2000万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汽车供需体现出明显的“需求拉动供给”。而且自2010年以后,我国汽车产业出现“供不应求”的特殊事实,国内汽车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如表4所示。

二、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

一个国家经济出现高增长时,汽车工业总是以高于其他产业的速度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每增加1万辆车,拉动GDP增长88.82亿元。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15年间,国民经济增长了36倍,汽车工业产值增长了57倍。根据表5中所示,我国的汽车工业产值逐年攀升,国内生产总值也在逐年增长,汽车工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2011年到2012年间,汽车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了10个百分点,应该说是转折年。因此,汽车工业的产值对于国民经济的拉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汽车工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

汽车的产业链较长,上游涉及到冶金、有色金属、橡胶、电子、石化、钢铁等行业,下游涉及到金融、保险、法律咨询、产业服务、广告等行业。汽车的产业链较长,汽车的工业产值每增加1各单位,相关行业至少增加:上游0.6,下游2.67个单位。比如对上游汽车电子产业的带动。2012年我国汽车电子产值2672亿元,伴随着我国整车产量和单车电子成本比例的提升,以单车电子件2-3万元的较低用量测算,国内汽车电子空间接近4000-6000亿元。以2016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到5000亿来计算,其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其中,车载电子相关子行业增速有望达到30%以上。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欧美发达国家中,购买一辆汽车的价格中,大概有40%左右要支付给金融、保险、法律咨询、产业服务、科研设计、广告公司等各种服务业。这也许就是汽车工业发展对服务业的基本带动作用。汽车产业对服务业的带动效应很大,基本原因在于其产业链条的延伸范围很宽、延伸半径很长。

四、汽车产业对财政收入的巨大贡献

我国汽车主营业务收入近几年逐渐攀升,利税在整个财政收入中占到4%、5%左右,对我国财政收入的贡献较大。

五、汽车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第3篇

关键词:化工企业;环境设计;化学污染

在化工企业运行过程中,会涉及到应用、生产、储运危险性化学品等工作,这些危险的化学品极易发生爆炸、毒害、燃烧、腐蚀等多种安全事故,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生产设施与工厂环境等构成威胁,会严重影响化学企业的生产与加工的安全性。为保护人们的生命健康,防止化学品发生爆炸、腐蚀等的发生,应及时对环境进行科学设计,避免发生化学污染问题,进而从根本上提高环境质量,以保证化学企业生产与加工的安全性、高效性。

1化学企业环境风险发生的原因

1.1环境风险意识不强。就目前化学企业的运行现状来看,由于环境问题而引发的化工企业厂房爆炸、腐蚀、火灾事故层出不穷,导致此类问题发生的根本性原因为化学污染与环境风险意识不强。通常情况下,企业将核心点放置在经济效益层面,使得在环境风险控制上相对松懈,环境管控力度不够[1],进而滋生一系列的厂房安全事故,严重影响着化学企业的经济效益。1.2缺乏完善的风险管控制度。化工企业在实际运行与发展进程中,由于环境设计不佳、风险因素控制不到位而引发的环境污染与风险问题时有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威胁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就目前化工企业环境运行现状来看,风险管控制度相对缺失,在环境风险责任上的划分不够明确,责任比较混乱[2],一旦发生爆炸、腐蚀等安全事故时,无法将责任落实到人,导致人在环境安全管理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严重缺失,进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

2化学企业环境设计策略

2.1增强设计者的化学安全意识。近两年,我国在化工领域取得了卓越的发展成绩,行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所占有的角色不容忽视。新时期,为降低化学污染、化学安全事故等的发生,应从环境方面着手,做好环境部分的科学设计,意识到化学污染、爆炸、火灾、腐蚀的敏感点在何处,在设计时有意避之,能避免损失的发生。因此,为做好化学企业环境的设计工作,设计者必须要具备足够的化学安全意识,了解到可能发生的有毒气体泄露点、污染点、腐蚀点具有表现在哪些区域,这样在设计时,能够实现对化学风险的规避,以求从根本上控制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的出现。石油。化工生产与加工工作开展之前,必须要对化工环境进行合理设计,制定更为科学、安全的化工环境设计计划,以求为化工环境的设计提供基础条件与重要依据[3]。2.2科学设计与规划化工建筑(1)通风设计在设计化工厂房时,要及时考虑工厂的具体通风情况,保证厂房能够做到及时的通风处理,以求能达到换气、获取新鲜空气的目的。在化工厂房,极易产生一些化学废气,此类气体具有有毒、易爆、易燃的基本特点,若不及时进行通风处理,极易引发爆炸、火灾等事故,久而久之,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设计时,必须要做好通风设计,对厂房结构进行科学设计。处理废气时,必须要在控制生产与加工质量的条件下,以求更大程度上控制废气的产生量,以防止废气对外部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性能。(2)采光设计实施化工生产与加工时,为便于化工生产工作的高效实施,实现生产的可操作性与可视性,还要做好厂房的采光设计工作,产品的实际生产与加工处理,和操作者的具体操作密切相关,因此,所设计的采光情况来满足实际的生产与加工要求。以往厂房的采光设计,主要是采取开设窗口的方式,在室内部分的光感度、采光点等忽视掉。而今,应结合厂房实况来设置采光点,保证采光条件能满足具体的生产与加工要求,强调采光点与厂房整体结构相互结合,防止发生冲突问题,进而达到建筑设计目的。(3)防爆与防腐设计在石油化工生产与加工时,极易发生安全事故。鉴于安全问题,应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做好建筑工程结构体的防爆设计。建设时,必须保证建筑结构体、材料等都能足够坚固、结实,科学设计好泄压设施。而今,框排架未设计的基本结构,主要是由于该结构具有良好的泄压性能,能最大程度上降低爆炸的可能性,还可降低损失。在化工厂房,时常会发生腐蚀性事故,极易发生化学腐蚀、大气腐蚀、电解质溶液腐蚀与土壤腐蚀等现象,为做好防腐处理,可采取材料防腐与建筑结构防腐处理。

3结语

综上所述,为促进化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重视环境设计工作,以求更大程度上降低化学污染与化学污染度,继而从根本上控制化学环境污染现象的发生。新时期,化学企业环境设计工作的实施,应以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为前提,降低由于环境问题而引发的风险,通过合理的设计,以实现对化学安全事故的防控,从根本上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利于实现化工企业健康、安全的发展。

作者:金婷婷 朱升干 单位:浙江省天正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慷焕.化工企业腐蚀环境电气设计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2:238.

第4篇

1.1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

1)工业设计主“外”,工程设计主“内”工业设计关注更多的是产品的外形,功能的设计规划,基本相当于设计蓝图。而工程设计则是把设计蓝图变成实物的途径,加上后续的制造,蓝图即可变成实物产品。

2)工业设计重“感觉”,工程设计重“技术”工业设计研究核心是人—产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关注的是人能用产品做什么,产品会对人带来什么感觉与影响,与环境的作用等;工程设计研究的核心是如何把某一产品变成具体的工程图纸以便生产,需要工程技术理论与经验。

3)工业设计人员与工程设计人员思维方式及知识结构不同由于关注点不同,工业设计人员要具备较强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来表现产品的外在形式;但工程设计人员需要更多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算能力,来实现产品的内在结构及功能实现。知识结构方面,从我国过去的教育体系来看,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大都是分割开来的,两个领域互不理解,造成了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衔接困难。近年来,教育体系上虽有改善,但是专业教育依然存在本质区别。

1.2设计衔接的重要性

产品开发过程中实际成本估算如图1所示,对于产品生命周期有限而又竞争激烈的产品来说,延迟六个月上市的产品损失是可怕的,大约占据所有利润的33%;如果不得已而必须降价10%,则会损失15%的利润;若超出成本10%,损失大约是4%,研发成本高出50%,总利润才降低2%。由此可见,在以上因素中,损失利润最大的因素是没有按计划准时完成任务,产品开发中任何环节延误开发周期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由此可见,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的确存在专业鸿沟,但是,产品是特定的,是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结合的产物。如果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的衔接不畅,会造成严重后果:

1)衔接不畅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开发周期,增加产品的开发成本。

2)衔接不畅会造成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的不一致。不一致表现在产品效果图在实际工程设计及后续加工中加工不出来或者成本太高;或者工业设计人员和工程设计人员对某些形态特征理解不同,造成产品效果图与实际产品相差甚远,最终影响产品质量。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衔接的程度高低,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品质、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最终影响着产品的生命力。

1.3传统设计中不利于衔接因素探讨

1)工业设计人员设计中缺少工程技术知识与经验支持,造型产品不利于后期制造加工受思维方式及知识体系影响,工业设计人员往往把精力集中在标新立异的产品形态上,在此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没有及时参与进来,或者工业设计人员缺乏与工程技术人员沟通,有可能造成产品的某些特征过于异形,加工代价高昂或者难以加工;也可能由于受力、刚性等问题造成产品的结构无法顺利实现产品的功能,致使设计方案反复修改,延长产品开发周期。

2)计算机技术在设计衔接应用中还不够成熟现代产品设计及制造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目前工业设计师设计产品所采用的软件系统与工程设计师所采用的软件系统大部分都是相互独立的,软件系统之间数据沟通还不能无缝衔接,产品形态转换工程中有部分数据丢失,偶尔会造成设计概念的“走形”。

2设计衔接应对措施的提出与探讨

随着云技术的出现,云制造与云设计的概念被相继提了出来并逐渐得到应用,产品的设计及制造更加依赖新技术,云设计系统与云制造系统整合,为设计衔接铺平了道路。

2.1云设计概念

所谓云设计应当是面向云制造,融合现代设计、信息化制造、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化、绿色化和情感化等技术于一体的产品服务设计。云设计是现代设计的一种新模式。

2.2云制造概念

云制造是一种利用网络和云制造服务平台,按用户需求组织网上制造资源(制造云),为用户提供各类按需制造服务的一种网络化制造新模式。云制造技术将现有网络化制造和服务技术同云计算、云安全、高性能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融合,实现各类制造资源(制造硬设备、计算系统、软件、模型、数据、知识等)统一的、集中的智能化管理和经营,为制造全生命周期过程提供可随时获取的、按需使用的、安全可靠的、优质廉价的各类制造活动服务。

2.3云环境中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衔接探讨

工业设计所侧重的功能划分、产品外观形态、材料、装饰,工程设计所侧重的产品功能实现、运行原理及结构、工艺公差装配力学校核等,在云环境中,可以将以上相关因素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相关优化进行较好的融合。

2.3.1设计方法方面

1)采用面向装配(DFA)、面向制造的设计(DFM)面向装配与制造的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前期要全面地考虑下游设计,同时利用工程技术元素来创新产品的造型,利用外观结构的创新带动产品造型的创新,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产品可靠性、可维护性、美观性、用户友好性等,而且更利于设计与制造的衔接。

2)以产品材料为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的衔接点进行设计材料是产品的物质体现基础。工程设计人员考虑的主要是材料的硬度、强度、表面特性等,然而工业设计人员对材料的力学与化学性能只是感性认识,他们主要考虑的是材料肌理对产品形态的感觉。在产品设计中,工程设计人员与工业设计人员对才材料的认识、选择统一起来有助于提高产品的造型美、可靠性、可加工性。

2.3.2设计工具方面

CAD技术及云技术的发展,使得工业设计相关软件和工程设计相关软件结合更加紧密,为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的衔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今世界先进的工业设计软件Alias能够支持大型工程软件UG、CATIA、Pro/E等的数据信息,产品设计模型可以直接被工程设计软件读取,降低或者避免模型转换过程中的数据丢失,工业设计人员设计的产品模型就不会被工程设计人员在产品形态方面产生误解,而且能够针对具体模型进行沟通,及早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降低设计过程中反复修改的成本,异地协同设计得以实现,设计衔接会更加顺畅。

2.3.3设计人员知识方面

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衔接不畅的最直接表现就是相关人员在设计过程中沟通、认识存在差异。在云环境中,丰富全面的知识资源以及方便快捷的即时沟通,可以使得工业设计人员轻易搞懂工程设计人员的思路及想法,工程设计人员同样即时理解工业设计人员的理念,形成无差异认识,避免设计冲突。

3结束语

第5篇

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三明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是以工学、艺术为主要学科基础。通过考察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厦门工艺学术学院等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泉州地区、江浙地区相关企业的走访与交流,针对文化创意产业、设计行业、机械行业的新发展、新要求,制订了“重人文,实基础,泛实践,显专长,多方向、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方案。以良好的人文素养为特征的专业精神为主导;以坚实宽泛的学科基础知识为保障;以各有见长的专业技能为特色;以实践、实习、科研训练和社会调查等为辅助;打造“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的工业设计人才。学校工业设计专业力争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倡导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成为承接媒体创意专业和动画专业的文化创意衍生产品研发设计特色专业,完成我国由“模仿型”加工产业向“开发型”设计产业的转变。

专业课程体系。三明学院工业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坚持“基础+特色、稳定性+动态性、产+学+研”三原则,建立与社会发展、企业需求、地方特色相结合的“两平台+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基础+特色”原则强调既要坚持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又要坚持自身专业的特色性,根据学生、教师、学科环境、地域特征等因素,有目的的优化课程。“稳定性+动态性”原则即低年级统一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构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完备知识结构。高年级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校办学优势,灵活设置专业方向,使学生就业后能迅速胜任岗位需求。“产+学+研”原则即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培养针对性强、实用性高、适用性广的专业人才[2]。两平台是基础课程教学平台和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基础课程教学平台由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组成。开设的课程包括理论基础、设计基础和工程基础三部分,占总学分的42.2%,实现“实基础”教育。综合实践教学平台是由金工实习、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组成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落实“泛实践”教育。专业方向包括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和产品造型设计两个专业方向以及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两部分。两个专业方向实现“显专长、多方向”教学。专业选修课是对专业必修课的补充和延伸,主要从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角度设置课程,实现“重人文、宽口径”教学。如图2-1所示。学校工业设计教研室成员先后赴泉州、义乌等地的多家企业洽谈学生专业见习问题,与华宇集团合作共建产品设计工作室,与兄弟院校建立互通有无的联系。

强化实践性教学

课程实践。课程实践主要是基本技能和专业系统设计训练。基本技能通过“两平台”中的基础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基本的造型能力、手绘表达能力、产品模型制作能力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能力。专业系统设计通过产品设计1、产品设计2和产品设计3三个课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成从市场调查、到方案构思、草图表现、方案设定、效果图展示、模型制作等系统化的设计过程。基本技能和专业系统设计训练局限在校内,其课题是虚拟的,旨在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实战演练、作品讨论等多种方法,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训练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为后续实体的创新实践和企业项目实践实基础,做铺垫。

创新实践。创新实践教学是承接课程教学之后的一项实践教学内容,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设计比赛来完成。以兴趣小组为组织形式,在导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业余时间,最大程度发挥想象力,注重过程的训练,提高整合专业知识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三明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坚持先校内,后校外、先省内,后省外、先地方,后国内、先国内,后国外的先后顺序,有方向、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设计比赛。学校工业设计专业老师组织学生参加由社团举办的“废物利用、绿色环保”为主题的设计比赛中,有学生利用立体构成的知识,设计出了一款由废旧的吸管制作而成的笔筒(如图2-2所示),在笔筒上用颜料绘制了一幅浓墨重彩的国画图景,简单材料,简易工序,赢得了好评。在2012年福建省农行杯设计比赛中,收获不少,三件作品入围。并且通过这个比赛,又与企业开展赛中赛。企业选取部分优秀作品,将产品展板打印出来,供展会上展出交流,搭建这样一个平台,一方面能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推广,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作品是否具有可行性、前瞻性的验证,引发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究。

企业项目实践。我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构建比较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高校与企业联合,使学生对从设计到生产的整个流程有实质性的了解,有机会使用各种设备仪器、并与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师、客户等交流,而这些正是校内实践所没有的。工业设计专业企业项目实践教学,是产学研三者的结合。三明学院正在构建工业设计产学研一体化实验室,在发展产学研实体坚持“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基本指导思想,正确处理好教育教学与生产、生产与实习实训、生产与科学研究的关系[3]。发挥自身优势,联合企业、地方政府做研究、报课题。

第6篇

(一)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2004年各地工业总产值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以工业总产值为被解释变量,以其它可能对工业总产值有明显影响的因素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工业总产值进行数量化分析,就当前形势下通过何种方式才能提高工业总产值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工业总产值多因素分析投入固定资产劳动计量经济学

Summary

ThispapermainlybyChinain2004toaroundindustrialoutputformulti-factoranalysis,establishagrossvalueofindustrialoutputwastheexplanatoryvariable,Otherpossibletotheindustrialoutputvaluehasobviousimpactonthevariablefactorstoexplainthemultiplelinearregressionmodel,anduseofindustrialoutputmodelforquantitativeanalysis,onthecurrentsituationbywhatmeanscanimprovetheindustrialoutputvalueofsomeoftheadviceavailable.

Keywords:IndustrialoutputMultivariateanalysisInputFixedassetsLaborEconometrics

(二)建立模型的步骤

(1)建立模型

1、解释变量的选择

被解释变量,直接取工业总产值,用Y表示。

解释变量,即影响解释工业总产值的变量选取哪些呢?

我们知道,对于影响产量的主要变量是投资(K),劳动(L)和技术进步(T),所以在我们选择工业总产值解释变量的时候应该含有K、L,但是由于技术进步(T)的数据我们不可得,所以我们无法将其列入模型中进行定量研究。除了以上两个变量,我们还应该选择一个重要的变量,那就是固定资产,因为工业总产值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大型工业产值组成的,这些工业的固定资产大小会对他们的产值产生重大影响,比如,一个大型工厂在以前用价值100万的旧生产线生产产品时,投入10万,产值是14万,后来引进新生产线,同样的投入和劳动,产值会是20万,这就表现出固定资产对工业总产值的影响。所以在选择了解释变量K、L之后,我们还要加上固定资产(B)。至此,对于工业总产值影响较大的解释变量我们已经找到。

建立如下产量模型

Y=f(K,L,B,担

其中,凳瞧渌幸蛩氐淖酆洗恚撬婊哦睢

2、模型数学形式的确定

根据经济理论和数理经济学的结论我们可以知道,解释变量K、L、B与别解释变量Y存在线性关系。

另外,我们通过描绘变量之间关系的散点图,通过下图大致可以判断,解释变量K、L、B与别解释变量Y存在线性关系

于是,我们设定工业总产值的模型为

Y=b0+b1K+b2L+b3B+

3、拟定参数的大致范围

资本投入(K)和劳动投入(L)及固定资产(B)的增加都会导致工业总产值(Y)的增加,所以,b1>0、b2>0、b3>0

(2)样本数据的收集

现在做的关于工业总产值的模型中所用的数据为截面型数据,我所收集的数据为我国2004年全国各省的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包含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原价、主营业务成本和全部从业人员年底平均数。

14-3各地区全部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04年)

地区工业总产值

(Y)

单位:亿元固定资产

原价

(B)主营业务

成本

(K)全部从业人员

年平均人数

(L)

(万人)

北京5974.703322.085244.46158.03

天津6119.082476.965197.60168.93

河北10194.404735.218427.93440.99

山西4173.933351.303197.32278.13

内蒙古2327.481866.931859.00110.14

辽宁9140.615538.817696.00354.20

吉林3551.722177.682802.44138.29

黑龙江3955.702990.532789.85187.48

上海14594.155842.6512777.87340.93

江苏29476.6610173.9625208.811018.91

浙江21227.207746.8617862.06861.59

安徽4236.392368.233407.16235.81

福建7516.053014.866185.11364.53

江西2736.691511.752279.37179.17

山东24678.509398.7820133.49935.93

河南9236.804589.397361.50530.25

湖北5329.234129.674245.60235.48

湖南4341.882341.413339.51262.40

广东31519.6110118.8628557.181338.13

广西2242.261503.991809.14126.67

海南429.42306.40341.1414.77

重庆2598.841320.982074.64144.62

四川5303.643515.934221.95297.31

贵州1546.171444.601107.9993.89

云南2344.071839.661616.54103.53

24.8573.0617.072.31

陕西3150.792614.742280.36175.43

甘肃1695.791495.521386.7298.09

青海388.12639.32287.7618.10

宁夏605.19489.34479.3533.11

新疆1656.021675.521206.7356.81

其中,工业总产值就是我们模型中的Y、固定资产原价相当于模型中的B、主营业务成本相当于投入资产K、全部从业人员年底平均数相当于劳动L。

(3)参数估计

对于参数的估计,我们采用计量经济学软件计算相关数据,在这里我们用eviews3.1来计算。

步骤:

1、打开eviews软件,通过file-new-workfile选中undatedorirregular然后在下面文本框中输入1到31建立实验所需表格。

2、在操作区输入datayklb然后按回车键进入数据输入页面并把数据准确输入到相关项目中,如下图

obsKBLY

15244.463322.08158.035974.7

25197.62476.96168.936119.08

38427.934735.21440.9910194.4

43197.323351.3278.134173.93

518591866.93110.142327.48

676965538.81354.29140.61

72802.442177.68138.293551.72

82789.852990.53187.483955.7

912777.875842.65340.9314594.15

1025208.8110173.961018.9129476.66

1117862.067746.86861.5921227.2

123407.162368.23235.814236.39

136185.113014.86364.537516.05

142279.371511.75179.172736.69

1520133.499398.78935.9324678.5

167361.54589.39530.259236.8

174245.64129.67235.485329.23

183339.512341.41262.44341.88

1928557.1810118.861338.1331519.61

201809.141503.99126.672242.26

21341.14306.414.77429.42

222074.641320.98144.622598.84

234221.953515.93297.315303.64

241107.991444.693.891546.17

251616.541839.66103.532344.07

2617.0773.062.3124.85

272280.362614.74175.433150.79

281386.721495.5298.091695.79

29287.76639.3218.1388.12

30479.35489.3433.11605.19

311206.731675.5256.811656.02

3、在操作区输入lsycklb再按回车键,得出软件对这个模型的参数的计算结果如下。

DependentVariable:Y

Method:LeastSquares

Date:06/10/07Time:13:42

Sample:131

Includedobservations:31

Variable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

C-156.8089133.5327-1.1743110.2505

K0.9793550.04378722.366460.0000

B0.3702630.0901314.1080570.0003

L0.7381820.8556700.8626950.3959

R-squared0.998486Meandependentvar7171.482

AdjustedR-squared0.998317S.D.dependentvar8427.921

S.E.ofregression345.7126Akaikeinfocriterion14.64901

Sumsquaredresid3226965.Schwarzcriterion14.83404

Loglikelihood-223.0596F-statistic5934.064

Durbin-Watsonstat2.028371Prob(F-statistic)0.000000

由上结果得出模型方程如下

Y=-156.8089+0.370263B+0.738182L+0.979355K+

(4)模型的检验

1、经济检验:由上方程可知,b1>0、b2>0、b3>0

符合我们的经济学意义。通过了经济学准则检验

2、统计学检验:由上述软件得出的计算结果可知

①拟合优度检验R=0.998486,很接近1,通过了拟合优度检验;

②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F=5934.064,数值很大,通过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

③变量的显著性检验T,

解释变量BLK

T检验4.1080570.86269522.36646

由上表可知,K和B的T检验都明显大于2,通过变量显著性检验,可是L的T检验值明显小于2,不能通过变量显著性检验。

我们可以导出这三个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线性表,可以看出,Y随着K和B的变化而变化,而L几乎和Y没有相关关系。此图说明在我们设定的三个解释变量中,L变量是多余的,我们必须将其舍弃。

舍弃L解释变量后,我们的模型方程变为

Y=b0+b1K+b2B+

我们再通过eviews软件得出这个方程的相关参数如下图

DependentVariable:Y

Method:LeastSquares

Date:06/10/07Time:14:17

Sample:131

Includedobservations:31

Variable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

C-144.7105132.1864-1.0947460.2830

B0.3882660.0872804.4484850.0001

K1.0042170.03281430.603170.0000

R-squared0.998444Meandependentvar7171.482

AdjustedR-squared0.998333S.D.dependentvar8427.921

S.E.ofregression344.1301Akaikeinfocriterion14.61168

Sumsquaredresid3315915.Schwarzcriterion14.75046

Loglikelihood-223.4811F-statistic8982.774

Durbin-Watsonstat2.012255Prob(F-statistic)0.000000

继而得出我们的新的模型

Y=-144.7105+0.388266B+1.004217K+

可以看出这次得出的参数与前面带有L解释变量的参数相比,在满足的经济学意义检验后,统计学检验R检验变化很小,F检验结果则极大增加,同时K、B的T检验也都通过,可见,这个模型是比较好的。

至此,新的模型方程通过了所有统计学检验

3、计量经济学准则检验:

①序列相关性检验:绘制ei与ei-1的相关图

GENRe=resid(求残差序列ei)

GENRe1=e(-1)(求残差序列ei-1)

SCATee1(绘制ei与ei-1的相关图)

可以看出,ei与ei-1之间不存在自相关

检验误差项凳欠翊嬖谧韵喙兀阂阎狣.W=2.012255,若给定a=0.05,查附表,dL=1.30,dU=1.57,因为dU<D.W<4-dU,依据判别规则,认为误差项挡淮嬖谧韵喙亍

②异方差检验:

将K的样本观测值按升序排列,Y的样本观测值按原来与K样本观测值相对应关系进行排列,略去中心7个样本观测值,将剩下的24个样本观测值分成从量相等的两个样本,每个子样本的观测值个数均为12。排列结果见下

单位:亿元

地区YK地区YK

广东31519.6128557.18江西2736.692279.37

江苏29476.6625208.81重庆2598.842074.64

山东24678.5020133.49内蒙古2327.481859.00

浙江21227.2017862.06广西2242.261809.14

上海14594.1512777.87云南2344.071616.54

河北10194.408427.93甘肃1695.791386.72

辽宁9140.617696.00新疆1656.021206.73

河南9236.807361.50贵州1546.171107.99

福建7516.056185.11宁夏605.19479.35

北京5974.705244.46海南429.42341.14

天津6119.085197.60青海388.12287.76

湖北5329.234245.6024.8517.07

用第一个子样本估计模型,得

Y=52.44415+1.241964K+

残差平方和Σe1i=145350.74

用第二个子样本估计模型,得

Y=530.0243+1.132635K+

残差平方和Σe2i=4680196.526

提出原假设H0:si2=s32…..=.s312

备择假设Hi:si2s22…….s312各不相同

构造F统计量

F=Σe2i/Σe1i=32.20

给定显著性水平a=0.05,v1=v2=12-2=10,查F分布表,

F0.05(10,10)=2.97

因为F=32.20>2.97,所以应接受备择假设,即该模型存在异方差。

上述过程的软件操作如下:

SORTK(样本按K升序排列)

SMPL112(工作区间定义为1-12)

LSYCK(求出Σe1i玻

SMPL2031(工作区间定义为20-31)

LSYCK(求出Σe2i玻

GEMRF=4680196.526/145350.74(求出F=32.20)

将B的样本观测值按升序排列,Y的样本观测值按原来与B样本观测值相对应关系进行排列,略去中心7个样本观测值,将剩下的24个样本观测值分成从量相等的两个样本,每个子样本的观测值个数均为12。排列结果见下

单位:亿元

地区YB地区YB

江苏29476.6610173.96内蒙古2327.481866.93

广东31519.6110118.86云南2344.071839.66

山东24678.509398.78新疆1656.021675.52

浙江21227.207746.86江西2736.691511.75

上海14594.155842.65广西2242.261503.99

辽宁9140.615538.81甘肃1695.791495.52

河北10194.404735.21贵州1546.171444.60

河南9236.804589.39重庆2598.841320.98

湖北5329.234129.67青海388.12639.32

四川5303.643515.93宁夏605.19489.34

山西4173.933351.30海南429.42306.40

北京5974.703322.0824.8573.06

用第一个子样本估计模型,得

Y=-56.29035+1.360224B+

残差平方和Σe1i=2096059.48

用第二个子样本估计模型,得

Y=-8181.280+3.712556B+

残差平方和Σe2i=28414056.94

提出原假设H0:si2=s32…..=.s312

备择假设Hi:si2s22…….s312各不相同

构造F统计量

F=Σe2i/Σe1i=13.56

给定显著性水平a=0.05,v1=v2=12-2=10,查F分布表,

F0.05(10,10)=2.97

因为F=13.56>2.97,所以应接受备择假设,即该模型存在异方差。

上述过程的软件操作如下:

SORTB(样本按K升序排列)

SMPL112(工作区间定义为1-12)

LSYCB(求出Σe1i玻

SMPL2031(工作区间定义为20-31)

LSYCB(求出Σe2i玻

GEMRF=28414056.94/2096059.48(求出F=13.56)

下面应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

软件操作如下:

SMPL131

GENRX=1/(K*B)

LS(W=X)YCKB(以X=1/(K*B)为权数进行加权最小二乘估计)估计结果如下:

DependentVariable:Y

Method:LeastSquares

Date:06/21/07Time:13:50

Sample:131

Includedobservations:31

Weightingseries:X

Variable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

C-1.4856300.886460-1.6759140.1049

K1.1899020.01581175.255680.0000

B0.0824490.0153875.3583930.0000

WeightedStatistics

R-squared0.999935Meandependentvar50.55315

AdjustedR-squared0.999930S.D.dependentvar133.1075

S.E.ofregression1.113330Akaikeinfocriterion3.144353

Sumsquaredresid34.70608Schwarzcriterion3.283126

Loglikelihood-45.73747F-statistic214397.9

Durbin-Watsonstat1.854200Prob(F-statistic)0.000000

UnweightedStatistics

R-squared0.992805Meandependentvar7171.482

AdjustedR-squared0.992291S.D.dependentvar8427.921

S.E.ofregression739.9753Sumsquaredresid15331778

Durbin-Watsonstat1.098686

得出模型Y=-1.485630+0.082449B+1.189902K+

T值(-1.68)(75.26)(5.36)

R=0.999935F=214397.9D.W=1.85

满足所有统计学检验

③多重共线性检验

我们采用逐步回归法来检验我们的模型。我们先把解释变量中的固定资本量B去掉,得出一个模型

Y=3.221972+1.267023K+

T值(19.50)(138.40)

R=0.999868F=219251.0D.W=2.05

可以看出,除了R检验值略小外,其他值都有所提高,B不会引起多种共线性。

我们再把解释变量中的K去掉,得出模型

Y=-58.17087+1.136486B+

T值(-8.88)(12.73)

R=0.986728F=2156.025D.W=2.17

可以看出,几乎所有值都没有原来模型的好,说明该模型缺不了K,K也不会形成多重共线性。

(五)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影响产出的因素归结为投资,劳动和技术,这次我们的研究没有涉及技术,只分析了前两者,后来我们发现劳动在其中的作用变的很小,以至于我们将它舍弃,联系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就不难发现为什么现在下岗工人如此的多,近些年来,由于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提高,以往的劳动水平已经超过我们需要的劳动要求,劳动的增加已经不能提高产出,反而增加了成本,所以各个企业纷纷裁员。所以,要想提高产出,已经不需要也不能靠劳动力的提高来提高。投入将会在影响产出的众因素中越加凸现出来。

第7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加强,我国工业经济与整个国民经济一道开始步入良性运行轨道,增长速度较以前有所提高,增长质量较以前有所改善,工业结构在变动中趋于合理。目前,工业经济总量已达到相当规模,工业门类齐全,产品品种丰富,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幅度提高。从1992年起,除少数品种规格外,绝大多数产品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但是,工业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妨碍我国工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一、我国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存在矛盾,工业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市场形势。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品已从短缺状态转变为相对过剩状态,从部分买方市场转变为全面买方市场,工业品的市场实现问题成了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据对全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统计,到1996年11月底,产成品库存累计达5400多亿元,比年初增加800多亿元,大大超过合理库存的需要。从行业看,目前纺织、轻工、家电、包装、钢铁、汽车等行业的产品积压严重。1996年底,我国积压的手表1000多万只、自行车2000多万辆、汽车11万多辆。由于工业产品的市场销售不畅,使得工业企业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已有的生产能力,生产能力利用率明显下降。据第三次工业普查对900多种重要工业品的调查资料显示,半数以上工业品生产能力利用率在60%以下。例如,到1995年底,炼钢生产能力已经达到16900万吨,生产能力利用率只有56.2%;汽车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328万辆,利用率只有44.3%;摩托车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1489万辆,利用率只有33.5%。此外,发电设备、照相胶卷、电影胶片、日用铝制品、复印机、农药、化学原料药、微波炉、录象机、内燃机、金属切削机床、油漆等生产能力利用率只有10~40%,小型电子计算机利用率仅为3.5%。

2、地区工业结构严重趋同。尽管我国东中西部资源的丰富程度及经济技术条件有很大差异,但工业结构的相似率为97.9%。趋同化涉及的产业和产品众多,且有增加之势。目前彩电、冰箱、洗衣机、汽车、摩托车、化纤、纺织、塑料、化肥、自行车、钢铁等众多工业产品已在20个省市同时生产,最多的涉及所有省市。令人忧虑的是各地在选择未来支柱产业时仍在重蹈趋同化的老路。“九五”期间,有24个省市把电子工业作为支柱产业,22个省市把汽车工业列为支柱产业,16个省市把化工列为支柱产业,14个省市把冶金工业列为支柱产业。而且,省市之间工业结构趋同的问题在省内地市间也广泛存在。

3、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分工协作程度低。到1996年底,我国大中型企业达到23927家,占全部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4.72%,比1980年提高了3.46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利税总额在全部乡及乡以上工业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43.18%提高到了54.36%。1996年企业集团的数量已经达到1400多家。客观地说,我国工业企业在规模经济化的道路上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在一些规模要求高的行业,企业规模小而分散,多数企业没有达到合理经济规模。如钢铁企业,最小有效规模为400万吨,1996年我国炼钢生产企业有779家,平均产量仅12.84万吨,年产量在400万吨以上的企业仅有5家;汽车生产的最小有效规模为15万辆,目前我国仅有“一汽”一家企业达到这一标准。1996年我国汽车工业的整车生产企业122家,然而年汽车产量1996年才149万辆,这一产量尚不及世界汽车公司中排名第九的菲亚特汽车公司(1995年汽车产量为155万辆)。在石化行业,半数以上的炼油厂的生产能力在20万吨以下,没有达到最低有效规模经济水平。在我国1600多家造纸厂、400多家啤酒厂、130多家洗衣机厂中,达到最小有效规模的仅为8%、12%、6.9%。虽然从总量上看,目前我国许多工业产品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到“八五”末期,我国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4.5%;钢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2.9%;水泥产量占世界总产量占27.0%。但是,我国最大500家工业企业的销售收入尚不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我国大企业产品集中度较低,众多企业生产经营散、小、差的问题严重。例如,机械行业前10家企业集中度,美、日为50~60%,我国为4.8%;电子工业前10名企业集中度,美、日为65~90%,我国为15%;汽车工业前三家企业集中度,美国为90%,我国仅为33%。

4、工业增长质量不高。我国工业在高速扩张的过程中,工艺水平和技术体系没有得到相应升级,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及其比重的提高相当缓慢。如我国机电产业(包括机械、运输设备、电气机械、电子及通讯设备以及仪器仪表等)在工业净产值中的比重,1980年为19.8%到1992年只上升到22.2%。在进出口中,虽然我国工业制成品已占出口总额的86%左右,但多为一些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附加价值较低的一般工业制成品;同时一些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高的投资类设备,60%以上依赖进口解决,零部件也需要大量进口。如机械行业,大型建设工程、高档基础产品和石化、汽车等支柱产业技术密集程度高的装备越来越依赖进口,如石化的80%,轿车工业的90%的装备要靠国外。机械设备进口额,1990年为136.6亿美元,1995年为430.7亿美元,平均每年以21.4%的速度增加;国产机械设备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从80年代初的90%以上,下降为目前的60%,其中数控机床、纺织机械、大型工程机构、胶印设备等高新技术的机械设备的70%甚至更多被进口产品所代替。此外,我国钢材达到国际标准的只占10%左右,品种也不全,国内市场需要的热扎板、冷轧薄板、镀锡板、镀锌板等优质材,40%以上还依靠进口;我国大型石化企业的产品品种只有1800种,工业发达国家达到几千种,我国合成纤维差别率只有10%,国外达到30~40%,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份额小,其产值仅占国民生产总值3%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在10%以上。

5、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严重滑坡。近几年,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一直呈上升趋势。独立核算的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面,1992年为23.4%,1993年27.8%,1994年30.9%,1995年33.5%,1996年37.7%。1997年上半年,全国亏损企业亏损面占国有企业总数的45%。从国有企业亏损额来看,国有企业亏损额增加很快,净盈利逐年减少。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占盈利企业盈利总额的比重,1985年为42%,1995年上升为43.9%,1996年1-4月和1997年1-3月甚至出现了超过100%,即整个国有工业净亏损的严重情况。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另两个重要指标——资金利润率和资金利税率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据统计,1980年,国有独资核算工业企业的资金利润率是16%,资金利税率是24.94%。到1985年两项指标分别是13.2%,23.53%;1990~1995年资金利润率各年分别是3.2%、2.9%、2.7%、3.2%、2.6%、1.9%;而这期间的资金利税率各年分别是12.34%、11.81%、9.71%、9.68%,9.77%、8.01%。

二、我国工业今后发展的主要对策与思路

我国工业经济在新形势下所出现的问题,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和市场推动的原则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1、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通过工业的结构性调整来解决因结构性原因引起的产品实现问题。前面分析指出,我国目前在低档次、低附加值的工业部门中存在因过度竞争而造成的市场实现困难,但与此同时还有部分工业部门存在供求缺口,也有相当部分的产品的市场让给了进口品。这一现实表明我国目前工业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已从总量不足转为结构失衡;工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发生了错位。因此,调整和优化我国的工业结构理应成为现阶段我国工业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调整和优化我国的工业结构主要包括:克服地区工业结构同构化、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和促进工业结构升级。各地区重复建设、重复投资、搞“大而全”、“小而全”,历来是我国地区工业同构化的主要原因和表现。要克服地区工业结构同构化,首先要求各地在选择支柱产业时要突出本地区的优势。各地在确定支柱产业时要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比较优势来进行。例如,在资源丰富的地区形成资源加工业的优势,而在资源缺乏的地区就没有必要继续发展资源加工业,重点应转向技术密集型工业。在资源禀赋大致相同的地区培植优势产业则要注重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应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发展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已有较大竞争力的工业。其次,要推动产业在区际间进行转移。当前应着推动发达地区的传统工业特别是资源加工业向落后地区转移。这既可以使发达地区腾出空间和其他资源推动产业升级,也可使落后地区发展起来的产业一开始就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当然,产业的区际转移也应采取市场方式,不要重复行政干预的老路。沿海向内地、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传统产业可以采取技术投资、机器设备投资等形式与接受转移的地区建立合作或合资企业,也可建立独资企业。由此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实现产业的地区重组。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是造成工业结构性矛盾的原因之一,必须改组现有的企业组织结构。既要鼓励生产和经营的合理集中,推进规模经济,实行大公司、大企业战略,又要搞好专业化协作,尤其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名牌产品或为大型企业集团提供配件和服务,构建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的格局。当前工业结构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工业结构层次低,产品性能落后,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促进结构升级也是解决工业结构性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产业升级不只是指在现有产业中培植出适合新的市场需要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同时还要求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其中包括由劳动密集型工业上升为技术密集型工业,培植满足新的市场需要的新兴工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世界工业化的一般规律和我国当前工业运行中的现状,促进我国产业升级的关键是技术进步。要采取措施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鼓励产学研联合以促进科学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和技术成果的产业化的步伐,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增加研究与开发投资,加快各产业主体技术水平,以技术改造老企业;同时要发展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的高附加值、高关联度的产品,特别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名优产品,努力开发新产品、新品种,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

第8篇

(一)安徽加工贸易整体情况

安徽自承接东部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以来,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得到了一定的增长,由2005年的15.89亿美元上升至2013年的89.49亿美元,增长五倍多。其中2013年累计出口53.39亿美元,同比增长31.32%;累计进口36.10亿美元,同比增长62.52%。总体运行良好。从各地市加贸情况看,铜陵、阜阳、马鞍山、宣城、安庆、亳州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较去年增长均超过千万美元,其中铜陵、阜阳、马鞍山净增额分别达到11656万美元、6271万美元和5259万美元。但合肥、省直公司、芜湖、黄山、六安、淮北、蚌埠市和池州市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从加贸的主要市场来看,亚洲市场是安徽加工贸易的主要市场。2012年安徽对亚洲市场的加工贸易额达29.28亿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总额的46.57%。北美洲、欧洲和拉丁美洲市场分别占全省加工贸易总额的17.5%、17.0%和13.6%。从中部省份加贸发展排名来看,安徽省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金额由2010年居中部六省第三位的位置降至2012年第四位,落后于河南、湖北、江西之后。安徽加贸进出口的总量没有江西大,增速不及山西、河南快。且加贸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比不上湖北、河南。

(二)安徽加工贸易企业整体发展情况

1.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数量减少

安徽有加工贸易进出口实绩的企业由2005年的262家增加到2010年的372家,但到2012年仅有310家。其中增长较大的企业有芜湖美智空调(净增1.724亿美元,129.58%)、铜陵有色(净增1.72亿美元,88.0%)、安凯汽车(净增1.15亿美元,2839%)等,但奇瑞汽车、佳通轮胎、省技术公司等这些原来加工贸易占比大的大型企业则出现加工贸易量减少的现象。表明安徽加工贸易企业整体实力不强,竞争力弱。

2.加工贸易企业出口能力增强

2005年安徽加工贸易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只有15家,到2010年加工贸易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增至45家,有8家企业年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2012年进出口规模不足100万美元的加工贸易企业仅达133家。说明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能力较以前有所提升。

3.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结构逐步优化

自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来,尤其引入芜湖美智空调、合肥京东方、合肥宝龙达等外来转移企业后,安徽加工贸易增长迅猛,出口产品结构也得到优化。2005年安徽加工贸易出口集中在轮胎、纺织服装、铜及铜材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2013年冰箱、空调、叉车、汽车等高新机电类产品已经成为安徽加工贸易出口的主流,约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的60%以上,加工贸易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所带来的“转型升级”的趋势已经初步显现。

二、低碳经济对安徽加工贸易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新增环境要素增加企业成本

低碳经济下新增的环境要素会对加贸企业提出更多的要求,会降低企业产品的比较优势。安徽加贸企业从事的行业主要是电解铜、轮胎等劳动密集型和原料资源型产品,这些产品的比较优势主要来源于廉价的劳动力和较低的生产成本形成的低价格。而在低碳经济的要求下,意味着在比较优势中需新加入环境要素,那么安徽加工贸易企业就失去了原有的比较优势,甚至处于劣势地位,也削弱了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碳关税的征收将会削弱加贸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低碳经济下要求对碳排放量大的产品征收碳关税,而碳关税的征收必将增加出口产品的交易成本。同时,将会引起出口产品比重的下降。安徽加贸企业本身规模偏小,过亿美元加工贸易企业仅13家,但不足100万美元的加工贸易企业230家,占到全省加工贸易企业总数的53.1%。随着碳关税的征收,势必会削弱企业的产品竞争力。此外,碳关税的征收将给加工贸易企业带来一定碳风险。不仅削弱产品竞争能力,一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还将被淘汰。如铜陵有色是安徽加工贸易的主要支撑点,但其污染也是比较严重的。

(三)非关税贸易壁垒将抬高加贸企业出口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

低碳经济的发展会引起新的贸易壁垒的出现,许多国家会近一步利用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来阻碍别国优质产品的出口。安徽加工贸易产品本身的竞争力就比较弱,且加工贸易企业积极性不高,又缺乏政策支持。如多年来支撑安徽加工贸易的铜陵有色、美菱股份、合力叉车、奇瑞汽车等国有企业,开展加工贸易的源动力不足。而低碳经济引起的非关税壁垒势必会影响这些企业产品的出口,从而进一步打击这些企业从事加工贸易。

三、低碳经济下安徽加工贸易企业的提升对策

(一)加快加工贸易企业低碳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为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安徽加贸企业必须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把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必须通过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来增强企业产品出口竞争力。具体来说,一方面,对于如铜陵有色这样高污染高排放的加工企业应督促其加快低碳技术创新和改造,把节能降耗融入生产过程每一个环节,实现资源节约最大化和产品生产资源投入最小化。要通过对能源、原材料和制造工艺的选择,减少产品的碳排放。另一方面安徽骨干加工贸易企业,如合肥联宝、芜湖中达、佳通轮胎等,应围绕电子信息、家电、船舶、汽车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和铜、轮胎、纺织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大技改研发力度,努力引导加工贸易向中高端制造业延伸,提高其产品附加值,推动其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应提升企业知识产权,改变企业目前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现状。

(二)优化产品出口结构,培育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

安徽加工贸易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必须转变传统的以价取胜模式转向以质取胜,优化产品出口结构,改变传统的以电解铜、轮胎等附加值低的资源性产品的生产比重,加快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同时,加贸企业应注重培育名优品牌。虽然安徽目前加工贸易企业中部分企业的品牌具有一定知名度,如联宝电子、奇瑞洗车、佳通轮胎等,但更多企业的产品知名度并不高,因此,企业应加快品牌建设,通过引入高新技术来提高产品质量和知名度。因外,加工贸易企业还应加强出口企业间的联营度,建立集团化经营方式,促进专业化生产水平,完善加贸企业出口的经营模式,以提高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借鉴国外经验,强化碳标签意识

安徽加工贸易企业要想在低碳经济下提升其企业产品的竞争力,还应注重加强对国际低碳标准的研究,借鉴国外低碳经验,强化碳标签意识。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都会逐步加强对国外进口产品的碳排放要求,加注了碳标签的商品会更加容易进入国际贸易流通领域。因此,安徽加工贸易企业应多研究本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碳排放要求,根据国际标准来生产本企业的产品,提高产品本身的质量,加快低碳技术的引入,强化碳标签意识,使本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以此更好的去应对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影响。

(四)强化加工贸易企业环保意识,促进环保和利益的协调发展

第9篇

保险公估业市场品牌发展变迁

(一)保险公估业品牌发展历程

起步于21世纪初的保险公估业,其发展与品牌建立都处初级阶段。行业低起点的生产力发展,最先使营业规模作为各公司简单的品牌比较。自中国保监会有《年度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以来,营业总额与市场份额占比就成了社会了解公估公司实力的惟一官方标签。虽然2007年保监会开始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及扩大评估指标范围,试图通过综合指标的评估全面反映各公估公司综合实力,但以营业总额与市场份额占比的规模而论,目前仍处主导地位,变化是随着经营主体的增加与市场规模的扩大,报告一贯罗列的行业前十名公司改为罗列前二十名。各公估公司在生产力发展的初级阶段,也莫不以进入行业年度前十为追求。

具体来看,发育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保险公估业,公司品牌的发展变迁乃至趋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人脉市场——人脉加品牌——品牌市场。

这三个阶段难有明显的分界线,对行业而言,各阶段进程取决于行业的整体生产力水平与市场环境、政策引导等的变化;对各公司而言,取决于公司决策者的经营理念及对市场政策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公估业发展的人脉市场阶段,也是行业生产力发展的原始阶段,2004年以前,属于这个阶段的典型时期。脱胎于保险业理赔部门、商检部门的我国保险公估业,在行业初创时期,创始者大都与保险公司、商检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依靠人脉的市场拓展既是生存发展的压力,也是动力。在此阶段,早期公司基本完成人才队伍、组织框架的基础建设、执业经验积累与拥有了一定的市场资源,并且最重要的是以人脉关系为基础的市场巩固,出现了此时人脉关系垄断的市场垄断。2004年度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相关数据表明,当年营业总额行业排名前十的公司拥有行业市场过半的份额,行业马太效应初步形成,虽然这种依靠人脉的市场垄断不是全部原因,但至少是重要原因。此时的公估市场集中于体现公估价值的非车险理赔公估领域。

公估业在走过10年左右发育期的人脉关系市场拓展后,随着早期公司的基础队伍建设完成与执业经验积累,一批凭专业技术崭露头角的公司使原来的人脉关系形成的市场垄断转化为集聚高端人才、高端技术形成的技术垄断,在2004年打破市场高度集中于几家的局面,形成行业十强的市场垄断,以专业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品牌概念在行业初露端倪,但绝大多数后起公司在严酷竞争环境中的生存发展,仍然不得不借助于产业链上游人脉关系的拓展,并且实力公司既有的人脉资源在技术品牌基础上成为获取公估大案委托的重要筹码。2004年行业马太效应强化,原因之一就是人脉市场垄断转化为了技术市场垄断,典型如上海天衡作为行业黑马突出,以水险公估专营取得行业专业市场龙头地位,由此我国公估业发展进入人脉加品牌发展时期。2004年行业市场业务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除上海天衡水险公估专营形成的专业市场外,车险公估市场专营出现并形成随后三年狂飙突进的增长。

(二)保险公估业品牌发展的内在驱动

行业目前正处在从人脉加品牌向品牌市场过渡时期,低起点高速发展过程所产生的问题及逐步增长的实力,成为行业公司发展战略调整的内在驱动。

1。有效供给严重不足

我国现代保险公估业在20世纪90年代完成其发育,经过本世纪初的高速成长(2005年~2007年年均增长67。2%),至2007年底行业机构有254家,首度出现亿元规模的公司,17家公司跨入千万级门槛,年度产险赔款公估核损比例由2004年前不足5%上升至目前的13。6%。但相对产业链上游的国内保险业与国际接轨的高速市场化,以及保险业发展对高品质公估服务合作的要求,差距却是越来越大。至2007年底,254家行业机构中237家营业总额平均额刚刚迈过百万门槛(102。83万元①。保险业与公估业,已由当初接不接受的冲突逐渐转化为能否跟上节拍、满足需求的矛盾。在市场国际化的当今时代,必然是国际竞争的国内化。我国公估业在产能上尚且有效供给不足,更别说承受即将面临的国际公估业品牌服务竞争的压力以及展开国际国内两种市场的竞争。

2。有限资源集聚低端市场

2004年成为我国保险公估业发展历史的一个拐点,其标志包括:机构年内新增68家,总数至182家,60%的增长率成为历史峰值;行业营业总额首度突破亿元达到1。54亿元;继深圳民太安2003年下半年分立车险公估公司后成立的深圳同益公估公司,以车险公估专营首度位列行业十强。其后三年,车险公估市场增长狂飙突进,年均增长率为104%。2007年行业营业总额7。2亿元,其中车险公估营业收入3。88亿元,占比53。9%。稳居行业前四的均为以车险公估为核心业务的公司。2007年,行业前20名中除天衡及外资的罗便土、平量行等3家公司坚守在非车险公估的高端市场外,后起的基本也是靠车险公估市场的突破一年成名。行业近三年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虽高达67。2%,但非车险公估年均增速只是27。6%,总额占比也由2004年前的超过90%滑落至2007年的46。1%。行业2005年首度盈利2023万元,利润率6。81%;2006年利润率3。52%,2007年利润率3。16%②,绝大多数公估公司处于亏损状态。

3。垄断竞争市场模式及其深化

我国公估业起步于国家经济开放时期,保监会进退宽松与门槛放低政策引导的自由竞争状态及各公司起步时间、资金、人才、管理水平等的差异,推动行业垄断竞争市场模式形成,由2003年的少数几家寡头垄断竞争转化为2004年的行业十强的垄断竞争。2005年~2007年,行业前十公司市场份额分别为62。2%、59。6%、53。9%。2008年1季度,行业前十公司营业收入总值10819万元,市场份额51%。我国保险中介业界,公估市场2004年至今维持相对集中状态,但资源却分散于260③家大小公司。经营微利、资源低效使用、成本高企等原因迫使各公司萌生合成规模经济共生共存的强烈意愿。泛华集团2008年4月注资控股方中、普邦、天衡等三家行业前列公司,资本重组公估业大幕由此拉开。可以预见新形势下的公估业,资本重组公估集团的发展将成为主要形式,具体也将是多种形式的并存。小规模公司生存空间进一步逼窄成为大小集团公司的吞并对象;资本纽结品牌公司形成强劲的集团品牌竞争优势,迫使中等规模公司以互补整合作出应对。在行业整体生产力低下的当前时期,资本重组公估集团总的趋势将是相对的强强联合,由此前众多机构竞争明显的马太效应转化为主要是一批寡头之间更高水平的竞争。

(三)保险公估业品牌发展的外在驱动

我国公估业向品牌发展的过渡,除了行业竞争发展的内生动力,另外就是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与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政府监管机构为促进产业链健康发展的政策引导的外在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