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11:05
导语:在弘扬红色文化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奇迹的背后有着必然,振堂中学是一所为纪念“铁流后卫”――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将军,而在其家乡建立的学校。在革命最危险、最困难时期,董振堂将军勇挑重担、浴血奋战,为祖国、为人民打光最后一颗子弹,献出最后一滴鲜血。家乡人用将军的名字为这所学校命名,不仅表达了对先烈的缅怀与纪念,更显示了继承将军遗志、弘扬将军精神的坚强决心和伟大气魄。以宋茂岭为校长的振堂中学领导班子,不负众望,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凝神聚力、呕心沥血、不断探索、勇于开拓,闯出了一条经济穷县办精品教育的特色之路。
一、继承无私奉献精神,加强师德建设
学校是传承烈士精神的主阵地,教师更是主力军。振堂中学充分挖掘红色革命优势,将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融入到教师队伍建设当中,着力开展教师内在素质提高工程。
进入振堂中学的教师首先要精读《董振堂将军列传》一书,全面了解将军传奇而光荣的一生,学习董振堂一心为国为民、一生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树立献身祖国教育、造福千家万户的远大理想,塑造爱岗敬业、人品端正、学识渊博、教艺精湛的自身形象。为鼓励先进、弘扬正气,学校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五个一”感恩行动,让优秀教师得到了应得的尊重与荣誉;学校雷打不动的周四学习日让所有教师开阔了眼界,紧跟教育新形势,及时调整自己,适应学生,更好的教育学生:利用“妇女节”、“劳动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特殊时间组织了节日慰问、教职工联欢会、趣味体育竞赛等活动,活跃了校园气氛,放松了教师心情,提升了教师幸福指数。
振堂中学的教师个个充满激情,时时朝气蓬勃,忙而不乱,累而不怨,感人事迹不断涌现:“无名”教师默默资助贫困生的生活费;宋会君老师替本班学生交学费;生病的孩子被班主任领回了家:毕业班的一位女生抱着宿舍管理员喊妈妈……
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振堂中学生根、发芽、开花!
二、弘扬开拓创新精神。完善制度管理
制度是行动的保障,但有时也是改革、创新的桎梏,成功的改革、探索必须有制度的突破与创新做后盾,才有底气、才有动力。振堂中学领导班子与时俱进、实事求是,靠制度创新消解发展中的矛盾与障碍。
敢于打破“以分数论英雄”的单一教师评价制度,制定颁布了《振堂中学教师量化考核办法》。把教师的日常出勤、教学态度、师生亲和程度、普通话使用情况等多项内容都量化到教师积分系列。改变过去仅凭领导说了算的评价方式,实行教师自评加教师互评、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方式。上学期在全校范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生推选“我最喜爱的老师”活动。规模之大、效果之高,前所未有,使一批表现突出的教师脱颖而出,获得了应得的荣誉。
率先实行绩效工资制。早在国家相关政策出台前,振堂中学就实施津贴活用办法,把本人津贴的一部分拿出来,按实际的工作量、教学成绩、工作态度、积分变化等进行二次分配,大大激励了全校教师的积极性。
在评优评模评职称方面,打破过去的论资排辈儿现象,大力向一线教师、优秀教师倾斜,并且用制度规范下来凡是学期末积分排名后十名的教师、年轻力壮但不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均取消评优评模评职称资格。
制定过程民主化。每学期开始时,学校领导都要征求各位老师对学校各种制度的意见和建议,发扬民主精神,集中进行讨论分析,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使其更加规范、公平和完善。
三、发扬大无畏精神,勇于教改探索
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发展,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动下,发扬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无私无畏精神,努力寻找一条与时俱进、而又适合自身发展方向的教改之路。
在此过程中,校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注重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倡导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把“走出去学,请进来教,交流提高”作为教改的主要措施,今年上半年,学校先后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师代表200余人次,分赴邢台、石家庄、衡水、山东等地参观学习,广大教师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并将更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回了学校。“以亮点教研促教学,以特点教法促成绩”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各学科同时开展:语文突出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数学突出题库建设和层次竞赛教学;英语突出口语教学和兴趣教学;文综突出情感教学和课堂效益教学:理综突出实验教学:音体美突出特色、特点教学:周四全体教师集体培训学习时间成为了学科专题e-N的主阵地。12名教师获市说课、优秀课例、教育成果等教研教学奖项,30多位教师先后在《中国教育报》、教育在线等专业期刊、网站发表60余篇教育论文。为此,县教文体局教改专刊,在全县予以推广宣传。同时,在振堂中学设立开放教育交流基地,县域内各学校均可随机入校,学习交流。
四、光大人文精神,丰富校园文化
每一位学子走进振堂学校都要经过一面“红色教育墙”,在甬路的东侧用彩色的瓷砖烧制的反映董振堂将军传奇一生的连环图画,生动形象、栩栩如生,高大的“将军石”巍然挺立,每间教室的外墙、每个楼梯的拐角、每条走廊的两面都有学生全体参与、人人动手自办的板报、展板――而这仅仅是振堂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外在部分。
利用农村本地文化资源,培育艺术教育特色,是我园课题研究的主旋律。我们因地制宜,借助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依靠本土的材料和资源去开展美术教育,努力开展富有本土乡土特色的美术活动。
一、创造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环境,营造氛围
根据《纲要》精神、现代美术教育理论和陶行知、陈鹤琴关于生活教育思想,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及长久积淀的文化底蕴等教育资源来实施幼儿美术教学,能优化幼儿美术教育资源、内容和途径,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兴趣和能力,加深幼儿对吴文化的理解,培养其爱家乡、爱家乡历史文化的情感,促进幼儿身心主动和谐发展。
教师将一些自然资源融入幼儿园活动室环境的布置当中,把富有地方色彩的美的事物呈现在儿童面前,让他们通过生动直观的认识,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培养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和喜爱,进而增强他们的乡土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各班主题墙等环境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如桃林、果园、稻草、芦苇等一系列颇具本地特色的环境主题。
二、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渗透地方文化
家乡的人、家乡的物、家乡的景,都给生活在水乡的孩子们留下美好的印象,融汇成对家乡的情。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开展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主题性美术活动,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将农村本地的特色注入生命的活力。例如,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大片大片的桃林春意盎然,粉红色的桃花犹如一片片美丽的云霞和田间大片金黄色的油菜花、绿油油的麦苗,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春日美景。夏天,碧绿的荷叶迎风摇曳,雪白的荷花在荷塘里亭亭玉立,果园里,还有芬芳甜美的水蜜桃、葡萄;秋天,金黄的稻穗,丰收的田野;冬天,晶莹剔透犹如精灵般的雪花飘飘扬扬,带给孩子们一个雪白的童话般的世界。又如,镇政府大力打造景观大道,增强本土的文化底蕴,景观大道初具规模,绿树成荫,各种精心设计的雕塑,更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了难得的文化资源。我们带领孩子们观察欣赏,开展美术写生及各种绘画活动。
洛阳镇是珍珠之乡,盛产各种珍珠工艺品。我们让孩子们用珍珠串成项链、用珍珠粘贴宝塔等工艺品;用萝卜、莲藕、山芋等制作各种印章;用各种豆类制作丰富漂亮的手工作品,我们努力挖掘本乡本土特有的资源,弘扬地方特色,精心组织幼儿开展以本土资源特色文化为内容的美术活动。
幼儿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的思维是感性的、形象的,对他们来说,以生活背景的渗透为基础的、全面综合的视觉审美文化教育体系是真实而生机勃勃的教育,这样的美术教育才能激发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创新的热情。因此以幼儿发展为本,选择幼儿熟悉的、与幼儿生活有联系的美术学习内容,更有利于他们身心主动发展。
三、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丰富区域性美术活动
除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渗透地方文化外,自由灵活的区域角里也能生动地体现地方文化教育。在活动室里我们开辟了供幼儿自主性美术活动的区域角,我们因地制宜地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就地取材,自制玩具和教具。选择农村中的自然资源、物产资源,将各种材料投放于区域,如螃蟹壳、各种蔬菜、树枝树叶、石头沙子等农村本地常见的自然物品,幼儿可在来园、离园或其他的课余时间进行美术活动,这样使得幼儿的意愿性更强。
儿童的生活非常切实地根植于他所处的文化土壤,日常生活是文化的浮现。文化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每一个地域所特有的风俗民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人格。今天对于文化特有的观念已由过去的中心主义走向了多元化。每一种文化都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内涵,都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所以,在幼儿熟悉的本土文化中获取教育的资源,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利于扩展幼儿美术活动的经验和视野。
四、生成富有本土文化气息的主题活动
随着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热的不断升温,传承和弘扬民族的本土文化,是当今幼儿教育特别提倡的一门课程。因此,我们以《纲要》精神为指南,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环境资源,结合本土文化,带幼儿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有目的地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从而生成富有本土文化气息的主题活动。
陶行知提出:“解放幼儿的空间,让他们能进入更广阔的社
会,学习更丰富的知识。”他所倡导的教育方式是帮助孩子在真实的、更广阔的社会中过着真实的生活,让孩子到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因此,我们将在美术活动中,大胆创新,冲破集中封闭式的课堂教学,向多元开放式发展。结合《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去挖掘、去发现自然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开阔幼儿美术创作的视野,拓展幼儿创作的空间,为幼儿的学习活动提供丰富的、满足幼儿需要的活动内容。在了解、发现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采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进行创作,丰富幼儿美术活动的
内容。
我们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本土资源构建幼儿美术课程,让孩子们在环境的熏陶下进行美术活动,拓展幼儿美术创作的空间,让幼儿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的发挥,让本土文化在美术创作活动中体现教育价值,也让本土文化在孩子身上得到延续。
参考文献: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
本文以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3年修订版)为研究对象。在高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本文简称“概论”课)的教学中,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一、在高职“概论”课教学中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的重要性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职“概论”课教学的主线之一
当前,我们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之一的“概论”课,从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求,集中体现了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本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高职大学生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概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贯穿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和“概论”课教学的主线之一。因此,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相关改革、“概论”课教学与相关改革都应遵循此主线。高职“概论”课教学与相关改革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和指引,必须引导高职大学生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高职师生形成一定的价值共识,让高职师生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的根基。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培育高职大学生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价值层面为明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提供了根本价值遵循,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相关改革、“概论”课教学与相关改革提供了根本的价值导向。“概论”课教学与相关改革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才能符合党纪国法,才能为高职师生提供科学的理想信念,才能为他们提供根本的、先进的价值导向。
在高职“概论”课教学中,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以利于更充分地反映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以利于高职自身进一步明确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高职大学生的重大问题;以利于高职大学生进一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利于帮助和引导高职大学生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基本原则和重要意义,正确认识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不断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如何在高职“概论”课教学中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直接进“概论”课课堂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直接进高职“概论”课课堂的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概论”课的部分教学内容中没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来说有:
在高职“概论”课第六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教学中,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途径”等内容的教学中。例如,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梦的实现途径”等内容的教学中,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的实现、中国力量的凝聚依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提升。因此,在高职“概论”课教学中,要正确引导高职大学生践行他们的职业梦、个人梦,必须正确引导他们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他们的力量。
在高职“概论”课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教学中,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第八章,具体来说:
应该在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教学内容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帮助和引导高职大学生深入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内容直接进高职“概论”课课堂,使高职大学生深入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引领作用,使高职大学生进一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2014年12月提出的“四个全面”中再次明确了法治的重要性,中国要实现全面依法治国,高职大学生不仅要深刻理解和认知全面依法治国这一战略布局的重要性,而且要以法治的标准,坚持实践法治思维,坚持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他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他们在未来工作生活中才能做得更好。
应该在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教学内容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帮助和引导高职大学生深入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高职大学生深入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指导意义。众所周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凝聚了朴实、深刻的精神资源与精神内涵,独具特色和优势,是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极其宝贵的财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培育高职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基石。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内容直接进高职“概论”课课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育高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可以充分发挥中华文化的独特特色和优势,又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杰出成果,为高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基石。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进高职“概论”课实践性教学
在对高职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坚持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开展高职“概论”课实践性教学、向实践学习,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具体做法有:
第一,尽可能利用高职院校所在地的资源,例如高职院校所在地的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和街道、公司、红色文化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等资源,使他们广泛参与高职所在地的社会实践,从而增强和培育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念,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他们营造核心价值教育氛围。
第二,丰富高职“概论”课实践性教学方式,可以采取社会调研、生产劳动、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方式进行;强调“概论”课实践性教学与专业教育、职业素质教育有效衔接,对高职大学生的“概论”课实践进行引导,在他们走出校门了解社会的同时,深入基层群众,深入开展专业实践,进一步加大高职“概论”课实践性教学的力度,不断突破困扰高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各种局限,提升高职“概论”课实践性教学的水平,使高职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为社会服务。(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注:该论文是2014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湖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编号:14G580)、黄冈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度教学研究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黄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的应用”(编号:2013C204111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陈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12月
我国当前的大部分图书馆都是由文化部主管,文化部专门就图书馆建设依照国务院颁行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制定了《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在标准中明确提出图书馆建设一定要“体现现代图书馆理念的”[2]。因而,现代网络化管理和服务也开始向图书馆渗入,各地图书馆纷纷建立自己的系统网络的相关硬件设施,并拓展工作业务建设了许多图书馆网站,以满足不断增加的网络访问量需求和电子阅读的需求。由于国内的公共图书馆网站建设起步较晚,发展也不均衡,面临新形势的变化,在许多方面相对于国外明显滞后,主要有以下四方面问缺失。
1.1服务体系不到位
公共图书馆是应该是一个人文气息很浓的地方,在这里应该让每一位读者感受到“家的温暖”,还有就是许多贴心的服务。但是现今,我们的图书馆在服务上大多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特别是对于少数群体,缺少个性化的服务,信息单一且量少。例如:在全国的信息化共享平台当中,对于农民群体、残疾人群体的关注十分有限,能够给他们提供的资源很少。这问题的出现,根源上来说,还是数据库的建设的缺失。
1.2信息管理不到位
当前,国内图书馆网站最大的一个弊病就是更新率低,更新速度慢,对于读者的反馈很多时候都不能及时予以答复,或者有的信息根本无法查询。一方面原因是因为图书馆管理人员,人手不够;另一方面就是相关信息都没有到位,导致不能及时更新。公共图书馆网站最主要的服务项目就是电子资源,特别是电子书刊,国内大部分的图书馆内网都无法提供外文数据库,更不用说是外网了。
1.3栏目设置不到位
当读者进入国内有些图书馆网站时,经常会发现许多栏目都并不是针对社会读者而设立的,大部分项目都集中在政治宣传和图书馆介绍,实用型栏目并不多。例如:某省级图书馆网站的综合性标题即是政府公告,重要新闻要览等栏目,而读者最需要的一体化阅读信息却少得可怜,仅在网站的右下角很小的一块,设置有文献检索服务。
1.4理念意识不到位
理念是人们行动的核心,而网站建设以什么理念为核心就直接决定了网站未来的发展导向和前途,但是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网站的理念大都是“被动”为读者服务,很少“主动”去开辟市场,寻找自己的受众群体。面对问题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如:在电子文献的版权处理上,更多地集中于自我免责,尽量避免麻烦而将许多优质资源不对外公开,而本馆制作的资源也尽可能地藏着掖着。
2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四大策略
要想使国内公共图书馆摆脱目前面临的困境,就必须从制度的本质上入手,明确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将图书馆网站建设的策略进一步细化,进一步明确下来。总体来说,就是下面这四大策略,以读者为中心,改善服务方式;以资源为中心,改进管理模式;以网站为中心,改良功能形式;以运营为中心,改变思维定式。
2.1以读者为中心,改善服务方式
读者是公共图书馆最大的存在目的,因为有读者的需要,国家才投入巨资建设公共图书馆,所以公共图书馆网站建设必须要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了解读者的心声,按照读者的需要去改进自己的服务功能。21世纪是一个网络的世纪,新时代的读者已经不同与以前的读者,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爱好习惯,在阅读方面更偏重于通过网络渠道来获取信息,特别是一些自己关注度很高的信息,因而搜索引擎(比如:百度、谷歌等)成为他们最常使用的网络资源获取工具。因此,吸收网络搜索引擎的有点,并运用到网站建设当中去服务读者,可谓是一条最有成效的改善方式和启示[3]。
2.1.1人性化的搜索方式
目前的主要搜索引擎提供的搜索方式主要是依靠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将用户需要的数据,依靠强大的超级计算机确定下来,并用红色的字体表明所在网页含有关键词的语句,并提供了足够多的搜索结果提供给用户选择。除了用户输入的关键词之外,搜索引擎还提供了与关键词相关度很高的其他关键词搜索,在旁边的栏目内还有结果中找、帮助、反馈等互动性项目。因此,现在大部分的图书馆网站都已经引进了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搜索方式,使得读者可以更好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不过这些信息在量上远远无法和门户搜索引擎相比,不过专业相关度上要密切很多。
2.1.2多元化的搜索项目
以百度为例,在首页设置了许多的搜索项目提供给用户选择,诸如:新闻、网页、贴吧、音乐等。这些项目基本上满足了大多数用户的需求,此外百度首页还将导航网站(hao123)纳入旗下,在这里用户可以看到许多必备的全方位服务网站的链接和一些热门关键词。
2.1.3开放化的搜索方向
搜索引擎在制定服务终端的时候,会通过服务器将所有网站进行关键词转化,变成自己的数据库,然后用户可以利用已有的数据库进行信息找寻,而这种找寻路径一般来说是相当开放的,除了法律所限制内容。用户不仅可以获得现在发生在网络上的实时信息,还可以按照时间往回追溯过去的网页信息,并且最终出现的搜索结果都是开放的,很少存在隐瞒或遗漏。在版权问题上,由于百度在收录网站信息前已经与所有网站拟定了一份格式协议(蜘蛛协议),所以用户不用为版权担心,搜索引擎的运营商也避免了这项商业纠纷。
2.2以资源为中心,改进管理模式
国内的公共图书馆网站在资源开发这一块,发展很慢,特别是线下文献很多都没有能够转化为线上文献,大多数时候读者只能搜索到一些图书或者论文的标题摘要等简单的内容。这些问题的改进,要求图书馆必须改进管理模式,关键是在资源库的建设上,要下大力气优化网站数字资源的结构[4]。
2.2.1开发已有资源
作为传统的信息交流中心,公共图书馆经过历史长期的积累,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诸如:地方史志、文物拓片、特色文化等珍贵资源。这些自有资源大都不存在版权问题,或者已经过了版权时效,利用数字化技术转化为电子资源对于读者将大有裨益,也将大大地改善现有数据库资源匮乏的窘境。许多图书馆在这方面已经做得比较好了,诸如:“中图网的古籍善本数据库”“广西抗战文化数据库”“上海在线展览”等。
2.2.2利用外网资源
因特网用一条条网线,将全世界的数十亿台计算机连接在了一起,同时将全世界几十亿人联系在了一起,所以拥有着无可比拟的巨大数据资源。因而,我们公共图书馆的网站建设必须将自身的发展与这张世界级的大网联系起来,利用已有的网络搜索引擎技术内嵌到我们图书馆的网站中,并加以改进,这样就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多专业的信息资源,并且在网站没有及时更新时也不耽搁用户获取信息的时间。
2.3以网站为中心,改良功能形式
互联网技术能够在最近几十年迅猛发展,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能够给用户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一个交换信息的途径,而不仅仅只是提供信息的窗口。因此,我们在对公共图书馆网站具体栏目进行建设时,一定要注意到它的交互性作用[5]。
2.3.1读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
读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从实质上来看其实是读者从数据库获取有效信息的过程,所以在网站的设计过程中必须为两者之间的交换搭好桥。网站提供多元化的选择项目,保证有充足的选择提供给读者:首先,增设专业性的信息分类栏,以地区或学科进行分类设置链接;其次,扩大信息的容量,开设不同特色的专题信息栏;最后,服务于读者的需求,开设不同形式的媒体界面,如:动画、电影等。读者获取这些信息,除了关键词搜索外,通过历史记录、搜索排行榜等项目,也可以更加准确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2.3.2读者与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
读者与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大部分时候都很难实现,许多图书馆的馆长电子邮箱都无法连接或是不存在。因而,在改进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必须狠抓落实,在网站上设置现在提问、论坛等形式,把权力给读者,让读者去评价图书馆的工作,让读者参与到图书馆网站的建设当中。这些小的改变,不仅可以扩大图书馆网站的读者群,更可以加强两者之间的交流,从而化解一些不必要的纠葛。
2.4以运营为中心,改变思维定式
当下中国正面临改革的深入推进时期,图书馆网站的改革也要顺应大流,追赶时事。但是我们传统的“等”“靠”“要”思想,在少数图书馆馆员心中仍旧扎根得很深,所以造成了图书馆网站服务难以推进的困境。在此时,我们更应该转变思维模式,变“被动”改变为“主动”迎接挑战,自我变革。
2.4.1适时做出调整
过去一百年人类所获得的知识量,比过去几千年以来知识量的总和还要大,这么大的数据信息就要求身为信息中心的图书馆,能够及时处理并转变为信息资源提供给公众,而网络是便捷的供应渠道。作为图书馆走向网络的第一步[6],公共图书馆网站必须要能够马上做到,为研究人员提供专业的研究性资料,为社会公众提供正确的全方位信息,为政府部门提供可靠的相关情报。
2.4.2社会化的服务
公共图书馆提供的信息相较与一般的网页信息,专业性和可靠性都比较高,这些有效的信息必须要能够为社会发展服务,才能真正地体现他们的价值。公共图书馆网站有必要增加一些在线服务项目,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例如:在网站已有的数据库基础上,开设特色的教育培训或辅导课程免费提供给学生群体;利用自身的线上古文文献库,开展“弘扬国学诵读经典”的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吸引社会大众的参与,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能够将优秀的文化和资讯传递给下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