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机械系论文

时间:2023-03-23 15:11:09

导语:在机械系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机械系论文

第1篇

会计这个职业对于每一个行业来说,大家应该都是非常熟悉的。那么会计论文致谢大家是否同样熟知呢?如果还对论文有疑点或者不太会的话,就来看看今天小编的分享吧。下面是学术参考网小编为朋友们搜集整理的会计论文致谢范文,欢迎阅读!

挥笔行文至此,我的论文写作已接近尾声。岁月如梭,我在大学的四年本科学习时光也即将敲响结束的钟声。离别在即,站在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上,心中难免思绪万千,一种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我衷心的感谢学校对我的培养,并对给予我指导和帮助的老师、同学、亲人以及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首先要感谢的是我最尊敬的论文指导老师。在本科论文协作期间的研究和学习中,老师以其严肃的研究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激励和感染了我,他谨慎的做事态度也将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他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从论文的选题到最终定稿完成,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四年来,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予以关怀点拨,他以博大的胸襟包容我、鼓励我,让我感受到师生情谊的无私和伟大,在此谨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论文致谢BR>感谢某某等同学,他们在这篇论文的完成过程中给予我很好的建议和极大的帮助,我至今铭记在心。另外,特别要感谢的是某同学,她在最繁忙的时候仍然肩负着班级工作,为同学们的顺利毕业付出了许多时间和心力。

感谢我的舍友,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给及了我很多关心和帮助。感谢等同学,他们使我这四年的本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第2篇

液压技术内容:①先导控制技术:即采取力度较小的手动操作,通过操纵手柄产生的控制信号,实现对较大功率的主阀芯进行控制,使用过程灵活简单。②采用负载传感技术,有效解决工程机械负载变化大和多路阀复合操作相互影响问题。③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于工程机械,先进的硬件环境对先进的智能控制策略的应用提供了根本保证。④比例技术和伺服技术应用于高精度的工程机械控制,以达到操作方便、高控制精度的目的。⑤通过使用液压泵控制技术,可以提高对发动机控制利用的效率。

2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液压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及传动介质五大部分组成。主要特点如下:在设备作业过程中,在相关元件的作用下,实现能量的互相转换,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平稳无间隙地进行传动,这样就可以实现大范围的无级变速,并且还可以使得传动设备得到一定程度的简化,相较于其他的传动装置设备,液压传动设备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其体积较小、重量轻,在工作过程中惯性小,动态性能良好。液压系统的动力传动介质为油,这就使得液压元件在使用时,可以得到充分的,减少工作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动力元件即液压泵,是一个能量转换装置。通过液压泵,把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输出带有压力的油液,而后,在压力油液的作用下,通过液压执行元件,液压缸、液压马达等,再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这就可以进行正常的机械工作。

3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1基本技能

技术维修人员,要对液压系统的基本结构掌握好,弄清楚整体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各主要部件的主要功能,并且对液压元件的使用特点进行详细的了解。在掌握了上述基本的技能之后,还要有一定的液压设备运行管理经验,提高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维修技术人员,还需要学会使用基本的检测仪器,在凭个人经验技术不能确定液压设备故障的情况下,需要使用相关的专业检测仪器进行故障检测,以提高故障检测的准确率。

3.2常见诊断方法介绍

3.2.1直观检查法

直观检查法就是技术人员直接通过对液压系统的看、听、摸等感觉器官进行检查,再结合个人的实际经验,对故障进行分析和判断。具体说来,要观察液压油的颜色,通过和相应的标准进行对比,得出合理的结论,一些液压元件,由于使用温度的变化,也会导致颜色发生变化,比较常见的,是银白色的液压元件,在高温、高负荷的工作环境下,会逐渐变成暗黄色,时间长了,如果液压元件超负荷运转时间长了,就容易出现颜色的明显变化,这就通过肉眼的观察,可以直接得出结果。在液压设备的工作过程中,主要是听设备在荷载情况下的声音,出现杂音时,要引起注意,可能是液压系统的内部构件出现了破损,若是设备发出比较沉闷的声音,可能是液压油浓度过大,这就需要维修技术人员及时更换浓度合适的液压油。通过用手触摸,也是一种分析判断液压设备故障的良好方法,正常的液压元件应该是光滑、质地细密的,如果用触摸相关的元件时,感觉到粗糙、扎手,那就很可能是液压元件出现硬伤,比如设备的震动或较大幅度的移动,可能会给一些液压元件造成碰撞,使其出现物理硬伤。因此,通过手的触摸,可以发现这种问题。

3.2.2排除分析法

逻辑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液压系统的整体把握,通过排除一些不可能发生故障的环节,进而逐步缩小故障产生的范围,减少不必要的大范围检查,这样可以逐步提高设备故障诊断的准确率。除此之外,在排除分析法的基础上,还可以使用逻辑分析法。(逻辑分析法,主要通过对故障出现环节的分析,确定故障发生的原因)

4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常见故障与维护

4.1液压油的正确使用

液压系统经常发生的各种故障和损坏事故往往与液压油变质污染及密封的破坏有关。因此必须保证液压油的清洁。油品性能可以根据需要具体选用,必须保证油品无污染、洁净。

4.2防止空气进入

液压系统进入空气后,会使液压系统产生很多泡沫以致破坏油液的性能,且造成液压执行元件在工作中出现速度缓慢、力量不足等现象。因此,必须严禁空气进入液压系统,并应注意防止回油时带入空气,不要使回油管露出油箱内的油液表面;如果系统已进入空气,应及时检查出漏气部位,认真进行修复,并将进入系统的空气排除掉。

4.3提高液压油滤芯使用寿命

第一,提高液压油的质量。液压油系统目标清洁度的等级在确定后,始终保证液压系统在目标清洁度等级下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液压系统所必需的基本清洁度下工作,能够尽量避免由于系统污染所造成的元件磨损,以便延长系统寿命。第二,减少液压油的污染。实际液压系统中滤油器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污染入侵率高。高污染侵入率增加了滤芯的负担,缩短了滤芯使用寿命。液压油的污染程度越大,滤芯的寿命越小。避免滤芯由于液压油污染而减小滤芯的寿命,关键在于严格的限制将要进入液压系统的环境污染的通路。所以应该尽量仔细保证敞开的油口保持盖住或堵住,而元件的分解和重装要在经过保护、防止过多空气粉尘和污染的场所中进行。

4.4加强日常维护

执行元件在长时间的使用后,残留的污物会破坏阀芯与阀体配合,使得密封不严,动作失灵,整个系统工程循环受阻,此时应更换总成或清洗元件。液压泵在初始运转前,应向泵内注满油,以防泵空转而损坏。在液压系统进入稳定的工作状况后,维修技术人员要随时注意油温、压力、声音等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时处理,以保证设备运行安全。

5结束语

第3篇

【关键词】和谐,和谐化设计,产品,情感

和谐化设计,即设计在处理人、产品和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时,使各个对立因素在动态的发展中求得平衡,并将具有差异性、甚至矛盾性的因素互补融合,建构成一个有机的、谐调的整体,最大化地满足人们之于功能和情感的双重需求。

基于产品,其和谐化设计不是简单的造物,乃是创造出演绎时代、民族的文化根性,孕育着人的丰富情感以及强大功能性、审美性、经济性的和谐整体。

1、和谐化设计的演变

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就用和谐来定义美,认为和谐是众多因素的统一,不协调因素的协调。

亚里士多德也用和谐来解释美,认为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的美与不美,区别就在于美的事物里,原来零散的因素得到了统一。只有和谐的东西才是美的,万事万物莫不尽然。于是,产品的和谐化就一直受到特别的青睐。

早在18世纪下半叶,魏德伍德就依据市场口味的不同,合理协调器具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在设计中,既讲究适应批量生产的理性,也尊重富有艺术趣味的感性。从充满罗马式古典气息的炻器器具到至今还在生产的女王牌茶具,均体现了这种和谐。而工艺美术运动期间,从阿什比的融合纤细、起伏线条和强烈功能的银质水具,到德莱赛包罗各式文化、材料、风格和技艺的产品,也体现了美与技术结合、师承自然、忠实材料与实用的和谐设计观。

无独有偶,我国早在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就对饮茶的器具哪些宜茶或不宜茶做了精辟的分析,指出越州瓷、岳州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红白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而明式家具更是以简、厚、精、雅的协调而闻名于世。另外,我国古代宫廷建筑讲究的红、黑、白、金四色搭配亦体现了和谐的设计观。

综观早期的产品设计,虽然和谐的思想一直有所体现,但它不等于今天的和谐化设计,二者的演变是一个从知到行,从抽象到具体,从感性到理性的探索过程。这期间承载着人们对产品审美情趣和情感追求的提高、设计文化的丰富、生活态度的改变以及科技的发展、人文艺术的繁荣等。因此,我们今天谈到的产品和谐化设计,就不是以往那种和谐思想的简单应用,而是超越产品本身,延伸至人-产品-环境系统的设计。

2、和谐化设计的具体层面

伴随着和谐化设计的深入,产品设计的重心已经不再是有形的产品个体,而越来越转移到多元的具象关系上。这些关系事实上就是人、产品、环境三大要素之间两两相交的关系。它们的协调与平衡,就是产品和谐化设计的具体体现,其大致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2.1人与产品的协调

这里的人是围绕设计行为或设计成果的所有人,包括使用者、设计者、工程师等;而产品则是设计的成果。

产品的设计不仅要可用,即实用功能性,还要适用,表现为体量适中,使用舒适、气氛愉悦以及对特殊群体如老人、小孩、病人、残疾人、孕妇、左撇子等的关怀。因而,在设计中就要求整合加工工艺、材料等要素,依据人机工学原理,使产品与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相协调,重点考究在使用过程中好拿、好放、好用以及使用时的心理体验,使产品的把手距离恰当,粗细适度,机理自然,材料耐骤冷骤热等。例如,这款名为TAGCUP的杯子(如图1),曾获得日本优良设计奖。它具有良好的隔热性,可防止手被烫伤,无论水温多高,都可以四处拿动,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赋予了人美好的情感体验,真正实现了人与产品的和谐。而图2则是2003年日本眼镜设计大赛的金奖作品,最大化地方便了人使用与携带,同时又增强了产品的安全性能,亦是和谐的典型代表。

2.2产品与产品的协调

首先是单件产品自身各零件、部件所构成系统的协调,包括形状、大小及彼此间的连接关系,其中又包含各零件间的线型风格、比例关系以及色彩搭配等。如图3,这是典型的韩国设计,将便签纸、名片夹在两个啤酒肚中间是一种趣味,更是一种理智的协调。

其次是单件产品与构成相互关系的其它产品的协调。例如,为发挥汽车的高速效能,就要设计好道路和桥梁,否则,汽车的高速性不能发挥。又如,设计暖水瓶,应尽量使其容量与煮水壶成整比关系,才能发挥它们的容量效能。如图4,这也是2004年杜邦国际工程塑料设计大赛的获奖作品,它解决了一个我们天天都会碰到的问题。鸡蛋、鸡蛋套以及台面三者的协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2.3产品与环境的协调

这里的环境是指接受设计的消费主体(亦可称设计美的审美主体)进行消费活动(包括审美活动)时所处的空间,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品应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于是,就有了一般居家的生活用品,休闲场所的娱乐产品,宾馆酒店的奢侈产品,以及旅游场所的纪念产品等等

首先,与社会环境协调。毕加索曾说:艺术家必须懂得如何让人们相信虚伪中的真实。之于产品,这种真实乃是其背后的故事或文脉。这里的故事或文脉就是产品所处的社会人文环境。古人习惯于在器具上题写、雕刻诗文,绘制诸如松、竹、梅以及花、草、瑞兽之类的图案,将文化升华为产品的灵魂,让人陶醉在引起诗意反应的人文环境中,回到虚构的真实。事实上,这种和谐是一种人性的回归,如图5,是湖南大学设计学院的学生作品,它将东西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实现了其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协调。

其次,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生态是我们面临的共同问题,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设计产品是每一位设计师的义务和责任。如图6,是南京艺术学院张剑老师的作品,用简约的造型最大化地实现了人、产品、环境的和谐,是典型的和谐化设计。

总之,随着现代都市的发展导致人变得心浮气躁,设计作为人、产品、环境沟通的媒介,就迫切需要创造出一种协调与平衡。而旨在创造协调的和谐化设计就上升到举足轻重的地位。

3、和谐化设计的要点

和谐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关乎人类与自然,关乎现在与未来,关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需要由客观的物象和其表现的情感意境共同诠释、展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产品的和谐化设计是设计文化整体浓缩的物化形态。需要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理论和方法作为基础。在设计中,考察人们的生理需要、身体结构、动作过程直至使用的自然环境,需要自然科学的支持;考察人们的心理、情感、道德和价值取向直至使用的社会环境,则需要人文科学的支持;构想解决方案并通过物质形式加以实现的过程,如结构、材料、加工、装饰等,包括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消除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都需要技术科学的支持;而满足使用者的情趣、激发使用者的愉悦、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则需要艺术科学的支持等。

其次,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人的需求日益扩展、提高,这意味着人类和谐迈进的脚步将无限延伸。动态的和谐将是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是一个不断被超越的中介。因此,我们所说的和谐事实上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作为终极的、最高审美理想的和谐;一是作为具体设计行为中不断被超越的和谐。这两者的关系是有限与无限的关系。

总而言之,产品的和谐化设计是跨学科、多层面的系统工程。其最终目的在于创造人化的产品,实现物质和精神范畴内诸多要素的和谐。之于产品本身,是其所处时代、地域、民族文化的符号再现;之于人,是解疑难、抒情怀、道心曲、剖灵魂、展风韵的物象。

【参考文献】

1.[法]马克.第亚尼编著,藤守尧译,《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

2.[澳]德西迪里厄斯.奥班恩著,孙浩良林丽亚译,《艺术的涵义》,学林出版社,1985.7

3.杭间何洁靳埭强主编,《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1

4.[法]罗兰.巴尔特著,孙乃修译,《符号帝国》,商务印书馆,1994.2

第4篇

如期、高质量完成施工生产任务的前提和基础是机械设备的完好运行,而设备保养就是要按照机械设备本身的客观规律,科学地进行维护和保养,以降低机械零部件的磨损速度,预防故障的发生,从而保持机械设备处于完好的状态,充分发挥机械效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在目前市场经济规律下,企业之间竞争日益加剧,而现代化设备又是资金密集性装备,设备投资和使用费用十分昂贵,施工企业讲究经营效果,迫切要求提高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只有搞好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提高设备完好率、利用率和生产率,减少设备寿命周期内的维修费用和其他非正常开支,降低使用成本,延长使用寿命,才能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从表面看企业要支付资金来维持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但从大局及长期利益看有以下几点:

1.1维护保养技术要求简单,费用低,同时保证设备的正常作业,减少零部件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特别对大型、进口等主要机械,必须强化必要的技术保养作业,以消除故障隐患,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比如隧道的主要开挖设备凿岩台车、装载机和大型自卸车,德国一台1888年生产的设备,一直用到1988年因耗能高停用,整整使用了100年。而中铁十五局承建的宝成复线,只运转了3000多小时,不得不提前大修;从两者的比较可以看出维护保养不但保证了工程施工生产任务的完成,更能减少大量的不必要成本,极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2设备使用年限越短,可靠性越高,使用年限越长,可靠性越低。可靠性越低即机械设备容易发生故障,设备的有形磨损越严重,修复其所需费用也就越大。现代化机械设备是资金密集的装备,设备投资和使用费用十分昂贵,迫切要求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因此,必经通过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来减少设备的有形磨损,减少设备寿命周期内的维修费用和其它非正常性开支。使得企业更为科学合理地配置有限的资源,同时达到:“节流、开源”的目的。否则设备就要进行大修或更换新设备,这样无疑增加了企业成本,影响了企业资源的经济收益,更有可能随时影响施工,甚至会波及到企业的声誉和信誉。如战斗型架桥机,在关键工期实施突破时,故障停机一天就会少架5-7孔梁,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2我国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方法

首先,强保养、零等候工程制度,广西玉林柴油机厂从1994年开始推行“强保养、零等候工程”,使柴油机可靠性从实现3万公里无故障升到10万公里无故障里程指标考核。其工程的主体内容是:以“强保养”为核心,辐射修订和实施以生产者为执行主体的64种类别的设备完好标准和操作维护保养规程,指定了主要生产设备(含进口设备)的维修保养条例等管理制度;以“零等候”为核心,辐射设备修管人员为执行主题的软硬件增补与完善。“零等候”是指:设备发生故障后等候维修人员时问为零,等候维修备件时问为零,等候维修工具时问为零,等候维修资料时问为零。“强零工程”对于隧道施工企业来说同样具有较高价值的借鉴作用。其次,中铁十九局集团等单位亦在推行机械设备强制保养方而取得了较好的经验。

3实施机械设备强制保养的措施

针对施工机械设备保养的现状以及施工企业的新特点、新情况,我国提出了机械设备强制保养制度。对于隧道施工企业来说,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要有高的施工效率和较高的经济效益。机械的维修保养可以提高效率,但如何在保证使用效率的前提下使维修保养的费用达到最低,最终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优,这是所有隧道施工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笔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几条建议,希望能得到同行的指正。

3.1提高认识,明确强制保养的原则所谓强制保养,是对保养的硬性规定,必须按时进行,决不能因为施工紧张而不安排时间、人员进行保养。要开展现代化设备管理教育,使各级领导和广大设备管理者明白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保养工作的好坏。如忽视机械技术保养,只顾眼前,直到机械设备不能运转时才停用,则必然会导致设备的早期磨损、寿命缩短,各种材料消耗增加,甚至会危及安全生产。不按照规定保养设备,粗野的使用、愚昧的管理,这与现代化企业的科学管理是背道而驰的。

3.2要建立健全保养制度并合理确定维护保养周期施工企业应该采取定期维护、保养、检查(点检)制,执行“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定班保养、定期保养、巡回保养制度,并按各级保养规程执行,低级保养由操作人员进行,高级保养由维修人员会同机械操作上进行。只有保养做好了,机械出现故障的几率下降了,才能降低维修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维护保养周期应根据机械设备使用维修的实际情况,收集使用维修的各种数据,分析机械设备各子系统的使用标准,故障出现的规律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其方法有概率统计法、技术一经济分析法和维护作业统计法等。

3.3强化机械设备保养的技术管理隧道工程施工的特点是工程量大、任务重、投资高、工期紧且具有较强的季节性。隧道机械设备具有施工工期较强的季节性、施工作业的分散流动性和作业环境的恶劣。针对隧道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这些特点,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和及时维修是强化其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首先,加强保养,确保设备技术状况良好,要树立“按时保养、按级保养、按项保养”的思想,突出“科学性、强制性、预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精心修理,保障设备及时修复。在设备维修工作中要配备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突出预防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注重装配工艺和优化修复工艺。另外,要注意加和设备生产厂家的沟通联系,与生产厂家建立友好的协作关系,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转,以防因关键设备维修而耽误工期。最后,将技术保养上作制度化、规范化。各类型的机械设备在“使用和保养手册”中都有明确的保养规定,在实际上作中对此要强制企业相关人员重视起来。

总之,实施机械设备强制保养管理的目的是把隧道施工机械设备强制保养维护好,保证机械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减少事故率和不必要的停工损失,为隧道施工提供最好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林允明.设备管理[M].北京:机械上业出版社.2005.

[2]田奇.建筑机械使用与维护[M].北京:中国建筑上业出版社.2003.

第5篇

护理论文写作的好坏都是护理科研当中的重要过程,我们在护理论文的写作当中必须掌握它的基本结构和写作要求。以下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就整理的护理论文的基本结构及撰写技巧来和大家一起学习。

工具/原料

护理论文资料大全

护理专业学生

word编辑器

方法/步骤

文题的命名

(1)命题的类型:一般用护理方法、用护理结果、用研究对象进行命名。

(2)文题的具体要求:文题历求简明、醒目、文字应高度精练,能概括文章主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中间尽量不用标点符号,但末尾不能用标点符号,文题中间避免使用非规范化词或代表号。

作者及单位

实质性参与并能解答有关论文问题者称为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顺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改。作者单位名称应位于作者下一行,用括号注明“省、单位、邮政编码”,并附第一作者的简历。作者应是:

(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

(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它主要内容者。

(3)能对编辑部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各个答辩,并最终同意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

摘要

摘要内容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个要点,每个要点的内容要具体,简明扼要,关键性资料、数据与结果,采用第三人称明确标出。中文摘要可简略些,200字左右,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400个实词左右。

关键词

关键词代表全文核心内容里的名词和词组,一般由作者从论文题目、摘要和正文中抽选择出来3-5个医学名词(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英文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如:题目“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进针速度对比”(华夏医学2005年18卷第5期,论著695-696页)。关键词:新生儿慢速进针快速进针对比。

引言

引言也就是前言,是要引出所要论述的问题。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是文章的第一大层次。一般的资料应交待清楚研究涉及的材料和用具,化学品与仪器,应有来源和产品号等内容,以便重复实验时能得到验证。临床资料以研究的对象和病例为主,要清楚交待研究对象及病例的全部情况,实验方法及统计方法的来源。

(2)方法:应交待论文所用实验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与方法、观察指标。

讨论

主要对本文研究的结果进行评价、阐明和推理,不能只重复结果,也不应结果归结果,讨论归讨论。讨论内容:①用已有的理论对自己研究的结果进行讨论。②指出结果及结论的意义。③该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动态及独特之处。④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本课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

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文献,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以文中出现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排列于文末,一般在10篇以内,引用公开、近期出版的原著。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之间用逗号隔开,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中文期刊用全名,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按规定)。

[期刊]序号作者文题[J]刊名年份卷(期):起止页。

[1]谭建兰.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2005,4(2):54-55

[2]李爱车,方小君,李琼妹等.心脏裂伤的抢救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5,4(2):14-15

[书籍]序号作者(主编)书名[M]版次(第一版不标出)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

[1]裘法祖.外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56-263

标题层次

标题层次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两个数字符号之间加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后面不加标点。标题层次划分一般不超过4节,第一级标题为1.,第二级标题为1.1,第三级标题为1.1.1,第四级标题为1.1.1.1,各级标题序号均顶格书写,序号后空一字后再写标题或具体内容。

注意事项

第6篇

众所周知,会计系列课程是本科会计学专业学生学习的核心课程,包括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和其他相关辅助课程,本着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思路,在分析学生实践能力与社会脱节的背景下,注重提高独立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结合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在实践环节改革和探索的经验,提出相关办法。下面是学术参考网小编为朋友们搜集整理的会计系毕业论文致谢,欢迎阅读!

衷心感谢我的导师,感谢老师在百忙中对我的学习和生活所给予的无私关怀、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在会计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无论是选题,构架的设计,还是论文观点的表述,都得到了老师的悉心指导,给予我很大的启发。老师的认真负责和严格要求的治学态度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老师以自己宽广的视野和独到的见解为我指出了论文写作中的许多问题,使我受益匪浅。老师教育我为人处世的道理,在我困惑时给予我指导,生活上对我倍加关心,老师平易近人的态度使我倍感亲人般的温暖。

在长春工大学习的过程中,我很庆幸自己遇到这么多关心我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从他们身上我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恩师对我的教导是我最大的收获。

最后感谢与我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感谢给予我无私帮助的朋友们,感谢在论文写作阶段对我关怀无微不至的父母。你们的关怀和支持,是我前进的不竭动力。

第7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机械基础;自主实践

随着改革浪潮的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学生学习知识不是一个被动吸收、机械记忆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并构建他们自己的认知的过程。这就要求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十分重视学生自主实践能力的培养。

那究竟什么是自主实践学习呢?

自主实践学习就是通过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与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教学理论与实践都清楚地告诉我们,所有教学效果都是以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

为什么要在《机械基础》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呢?

《机械基础》是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到“机械原理”“液压传

动”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本课程的教学难免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低,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尽量用教学模型及简易的模型给学生提供一些自主探索的机会,同时让学生参与制作,提高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对该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氛围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机械基础》教学的课堂就不再是单调枯燥的、教学效果不显著的课堂,而是充满活力、充满智慧、充满希望的课堂。

如何在《机械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

1鼓励实践

在人的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明者、探究者。缘于学生内在的需要和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1.1营造实践气氛

首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自主、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被一种愉快和谐的特殊气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激起他们敢想、敢问、敢说的自信心。而技工学校的学生大都学习底子较差,学习习惯也不太好。上课喜欢趴在桌上睡觉或者和别人说话,这就需要老师在上课是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键》这一课题内容时,有一位学生对我说:“老师,你在讲台上一个劲地讲键的特征和应用,而我们一个个直想睡觉,根本就听不进去,这样的课太枯燥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模型演示其工作原理及其在装配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技术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教育对象足具有感情、需要得到尊重的个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构建一种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消除胆怯、不信赖老师的心理,才会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1.2提供实践内容

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实践取向,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内容。

著名的特级教师路培琦说:“教材是什么,教材就是提供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给你一个思路,你利用这个素材和思路,想办法达到你制定的目标,因此你就不能照本宣科,把教材当圣经来念。”如果仅让学生简单,被动在跟着教材上规定的问题和内容,依葫芦画瓢地摹仿,然后再得出结论,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学生就缺少相应的思考空间,更谈不上自行设计实验对相应问题进行探究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变教师讲授为自主实践,变“为结果而学”为寻求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学,变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为灵活生动的实践内容。

如在讲授“平面四杆机构”一章中“死点”的知识点时,我先让学生自行做了一个曲柄摇杆机构的模型,再让他们新手演示曲柄摇杆机构的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发现连杆与从动件共线时,从动件无法转动而且转向也不能确定,自主发现了死点位置。利用学生此时好奇,急于寻求根本的心理,我让他们探究讨论如何避免死点,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留给了他们无穷的探究乐趣,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2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主实践的能力。

2.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交交给学生独立地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自学能力的形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学习惯的培养。

技工学校的学生大多缺乏自信,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学生扶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应指导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从书本上获取知识,并能追本溯源,找出规律,真正做到掌握知识。

如在讲授《变速机构》时,我让学生自己先阅读教材,理解各类变速机构的变速原理。再让学生探讨有些机构为什么只能达到有级变速,而有些机构却能做到无级变速。这样,学生提高警惕了看书的兴趣,也慢慢学会了如何去看书。

2.2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合作学习不仅能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更能养成探索精神,增大成功机会,并能让学生本验成功的快乐。

如在讲授《定轴轮系》时,我带学生到车间,以6人一小组为活动单位,观察车床中的减速器,并要求他们亲手动一动,数一数,算一算,讨论出轮系在这里的作用,计算同该减速器的传动比,并归纳出计算定轴轮系传动比的方法。在整节课中,我发现每一位学生都兴致高涨,都能积极参与者到工作中去,讨论中去。

2.3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显而易见,质疑对学生的学习是多么重要,心中有了疑问,也就有了一探究竟的动力。故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质疑,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键联接”时,有的学生就问:“为什么楔键只能承受不大的单向轴向力?而切向键只能随单向转矩呢?为什么花键的键槽多,但对轴的削弱反而小呢?”只有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让学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3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技工学校的教学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所以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之余,学校也非常注重加强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如在学习“销连接”时,文中只提到了圆锥销、圆柱销和内螺纹圆锥销三种销,当时就有学生提出来有没有内螺纹圆柱销。对于这一问题,可让学生到车间里车床上去具体找一找,量一量、查一查工具书。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总之,在《机械基础》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旨在使学生能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更好地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能为将来更快地适应生产而作准备。

参考文献

[1I黄乾贵等.机械设计基础[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3。

[2]毛谦德等.机械设计师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第8篇

传统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带来了运用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零部件容易腐蚀损坏;零部件容易疲劳损坏,断裂、表面剥落等;零部件容易摩擦损坏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机械零部件传统的设计局限性所产生的。机械机械零部件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预期的目标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传统机械机械零部件设计的特点是以长期经验积累为基础,通过力学、数学建模及试验等所形成的经验公式、图表、标准及规范作为依据,运用条件性计算或类比等方法进行设计。传统设计在长期运用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提高,目前在大多数情况下仍然是有效的设计方法,但是它有很多局限:在方案设计时凭借设计者有限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通过计算、类比分析等,以收敛思维方式,过早地确定方案。这种方案设计既不充分又不系统,不强调创新,因此很难得到最优方案;在机械零部件设计中,仅对重要的零部件根据简化的力学模型或经验公式进行静态的或近似的设计计算,其他零部件只作类比设计,与实际工况有时相差较远,难免造成失误;传统设计偏重于考虑产品自身的功能的实现,忽略人―机―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传统设计采用手工计算、绘图,设计的准确性差、工作周期长、效率低。

二、创新思维机械零部件的设计思想

机械零部件设计的本质是创造和革新。现代机械机械零部件设计强调创新设计,要求在设计中更充分地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在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设计出更具有生命力的产品。

(一)运用创造思维

设计者的创造力是多种能力、个性和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它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自控能力、文化修养、理想信念、意志性格、兴趣爱好等因素。其中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它是将观察、记忆所得信息有控制地进行加工变换,创造表达出新成果的整个创造活动的中心。创造力的开发可以从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素质、加强创新实践等方面着手。设计者不是把设计工作当成例行公事,而是时刻保持强烈的创新愿望和冲动,掌握必要创新方法,加强学习和锻炼,自觉开发创造力,成为一个符合现代设计需要的创新人才。

(二)运用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等。它是以欲解决的问题为中心,思维者打破常规,从不同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地考虑问题,求出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例如,若提出“将两零部件联结在一起”的问题,常规的办法有螺纹联结、焊接、胶接、铆接等,但运用发散思维思考,可以得到利用电磁力、摩擦力、压差或真空、绑缚、冷冻等方法。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技术创新和方案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运用创新思维

创造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它是建立在各类常规思维基础上的。人脑在外界信息激励下,将各种信息重新综合集成,产生新的结果的思维活动过程就是创新思维。机械机械零部件设计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设计者应打破常规思维的惯例,追求新的功能原理、新方案、新结构、新造型、新材料、新工艺等,在求异和突破中体现创新。

三、科学的进行机械零部件设计

(一)把握机械零部件设计的主要内容

机械零部件设计是机械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运动方案中的机构和构件只有通过零部件设计才能得到用于加工的零部件工作图和部件装配图,同时它也是机械总体设计的基础。机械零部件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运动方案设计和总体设计的要求,明确零部件的工作要求、性能、参数等,选择零部件的结构构形、材料、精度等,进行失效分析和工作能力计算,画出零部件图和部件装配图。机械产品整机应满足的要求是由零部件设计所决定的,机械零部件设计应满足的要求为:在工作能力上要求具体有强度、刚度、寿命、耐磨性、耐热性、振动稳定性及精度等;在工艺性上要求加工、装配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及维修方便;在经济性上的要求主要指生产成本要低。此外,还要满足噪声控制、防腐性能、不污染环境等环境保护要求和安全要求等。这些要求往往互相牵制,需全面综合考虑。

(二)严格计算机械零部件的失效形式

机械零部件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工作而失效,其失效形式很多,主要有断裂、表面压碎、表面点蚀、塑性变形、过度弹性变形、共振、过热及过度磨损等。为了保证零部件能正常工作,在设计零部件时应首先进行零部件的失效分析,预估失效的可能性,采取相应措施,其中包括理论计算,计算所依据的条件称为计算准则,常用的计算准则有:一是强度准则。强度是机械零部件抵抗断裂、表面疲劳破坏或过大塑性变形等失效的能力。强度要求是保证机械零部件能正常工作的基本要求。二是刚度准则。刚度是指零部件在载荷(下转第57页)(上接第58页)的作用下,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刚度准则要求零部件在载荷作用下的弹性变形在许用的极限值之内。三是振动稳定性准则。对于高速运动或刚度较小的机械,在工作时应避免发生共振。振动稳定性准则要求所设计的零部件的固有频率与其工作时所受激振源的频率错开。四是耐热性准则。机械零部件在高温工作条件下,由于过度受热,会引起油失效、氧化、胶合、热变形、硬度降低等问题,使零部件失效或机械精度降低。因此,为了保证零部件在高温下正常工作,应合理设计其结构及合理选择材料,必要时须采用水冷或气冷等降温措施。五是耐磨性准则。耐磨性是指相互接触并运动零部件的工作表面抵抗磨损的能力。当零部件过度磨损后,将改变其结构形状和尺寸,削弱其强度,降低机械精度和效率,以致零部件失效报废。因此,机械设计时应采取措施,力求提高零部件的耐磨性。

(三)正确选择机械零部件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是反映零部件表面微观几何形状误差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是检验零部件表面质量的主要依据;它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使用寿命和生产成本。机械零部件表面粗糙度的选择方法有3种,即计算法、试验法和类比法。在机械零部件设计工作中,应用最普通的是类比法,此法简便、迅速、有效。应用类比法需要有充足的参考资料,现有的各种机械设计手册中都提供了较全面的资料和文献。最常用的是与公差等级相适应的表面粗糙度。在通常情况下,机械零部件尺寸公差要求越小,机械零部件的表面粗糙度值也越小,但是它们之间又不存在固定的函数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不同类型的机器,其零部件在相同尺寸公差的条件下,对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是有差别的。这就是配合的稳定性问题。在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对于不同类型的机器,其零部件的配合稳定性和互换性的要求是不同的。在设计工作中,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归根到底还是必须从实际出发,全面衡量零部件的表面功能和工艺经济性,才能作出合理的选择。

(四)全面优化机械零部件设计方法

要充分运用机械学理论和方法,包括机构学、机械动力学、摩擦学、机械结构强度学、传动机械学等及计算机辅助分析的不断发展,对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能作出很好的处理,一系列新型的设计准则和方法正在形成。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是把计算机技术引入设计过程,利用计算机完成选型、计算、绘图及其他作业的现代设计方法。CAD技术促成机械零部件设计发生巨大的变化,并成为现代机械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CAD技术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基于专家系统的智能CAD;CAD系统集成化,CAD与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的集成系统(CAD/CAM);动态三维造型技术;基于并行工程,面向制造的设计技术(DFM);分布式网络CAD系统。

【参考文献】

[1]王启,等.常用机械零部件可靠性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2]隋明阳.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赵冬梅.机械设计基础[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4]郭仁生.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5]许尚贤.机械零部件现代设计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第9篇

(一)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是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既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中的有效要素,又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并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而产生了一个完整的技术群,它是具有明确范畴的新的技术领域,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

(二)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到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特别注意产生最好的实际效果,其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和促进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增长。目的是要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是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

先进制造技术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四)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的全球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发达国家通过金融、经济、科技手段争夺市场,倾销产品,输出资本。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先进制造技术正是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出现的。因此,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它的主体应该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五)是市场竞争三要素的统一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产品的技术相对比较简单,一个新产品上市,很快就会有相同功能的产品跟着上市。因此,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如何提高生产率。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制造业要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的三要素的矛盾。先进制造技术把这三个矛盾有机结合起来,使三者达到了统一。

二、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制造业不断采用先进制造技术,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整体上的差距。

(一)管理方面。工业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计算机管理,重视组织和管理体制、生产模式的更新发展,推出了准时生产(JIT)、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P)、并行工程(CE)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我国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局部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管理,多数小型企业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

(二)设计方面。工业发达国家不断更新设计数据和准则,采用新的设计方法,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CAM),大型企业开始无图纸的设计和生产。我国采用CAD/CAM技术的比例较低。

(三)制造工艺方面。工业发达国家较广泛的采用高精密加工、精细加工、微细加工、微型机械和微米/纳米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超塑加工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新型加工方法。我国普及率不高,尚在开发、掌握之中。

(四)自动化技术方面。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实现了柔性自动化、知识智能化、集成化。我国尚处在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柔性制造单元和系统仅在少数企业使用。

三、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全球化。一方面由于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例如在机械制造业中,国内外已有不少企业,甚至是知名度很高的企业,在这种无情的竞争中纷纷落败,有的倒闭,有的被兼并。不少暂时还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份额的企业,不得不扩展新的市场;另一方面,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进一步激化了国际间市场的竞争。这两个原因的相互作用,已成为全球化制造业发展的动力,全球化制造的第一个技术基础是网络化,网络通讯技术使制造的全球化得以实现。

(二)网络化。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产品设计、物料选择、零件制造、市场开拓与产品销售都可以异地或跨越国界进行。此外,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技术信息的交流、加强产品开发的合作和经营管理的学习,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

(三)虚拟化。制造过程中的虚拟技术是指面向产品生产过程的模拟和检验。检验产品的可加工性、加工方法和工艺的合理性,以优化产品的制造工艺、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周期和最低成本为目标,进行生产过程计划、组织管理、车间调度、供应链及物流设计的建模和仿真。虚拟化的核心是计算机仿真,通过仿真软件来模拟真实系统,以保证产品设计和产品工艺的合理性,保证产品制造的成功和生产周期,发现设计、生产中不可避免的缺陷和错误。

(四)自动化。自动化是一个动态概念,目前它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制造系统中的集成技术和系统技术、人机一体化制造系统、制造单元技术、制造过程的计划和调度、柔性制造技术和适应现化生产模式的制造环境等方面。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制造全球化、制造敏捷化、制造网络化、制造虚拟化、制造智能化和制造绿色化。

(五)绿色化。绿色制造则通过绿色生产过程、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设备、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管理等生产出绿色产品,产品使用完以后再通过绿色处理后加以回收利用。采用绿色制造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制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使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高。

四、结语

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只有跟上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总之,在我国研究和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马晓春,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森林工程,2002(3).

[2]王世敬、温筠,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石油机械,2002(11).

[3]武永利,机械制造技术新发展及其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3(1).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