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11:23
导语:在大学毕业德育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军医大学;毕业论文;研究
毕业论文是毕业生需要完成的、与专业相关、合乎一定学术规范的文章或设计,在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效果。它是学员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是培养学员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实现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和集中体现。教育部办公厅2004年专门通知强调:“毕业论文(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同时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因此,具体分析军医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的策略措施,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对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军医院校学员创新能力培养有重要意义。
一、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现状
我院系承担了我校大部分本科专业学员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系统完成了5届上千份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拥有比较完善的检验和药学学科体系、先进的科研平台、强大的师资力量,为本项目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实践平台。
以我校2011年本科生毕业论文完成情况进行案例分析,我校2011届医学检验专业有33名学员,药学专业有62名学员,实验技术专业19名学员,生物技术专业41名学员,共155名学员完成了毕业论文。其中论文成绩优秀者47名,占31%;良好者95名,占61%;及格者10名,占6%;不及格者3名,占2%。其具体专业分布见下表:
■
从调查结果发现,2011年我校毕业论文整体质量有所提高,毕业论文优秀率较2007届(优秀率14%)、2008届(优秀率15%)、2009届(优秀率17%)有了一定提升。为进一步推进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我们对201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完成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为教育管理者提供改进的客观依据。
二、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我校2011届医学检验专业、药学专业、实验技术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共155名学员,论文完成时间为16周。调查对象基本信息见下表:
(二)研究方法与结果
选取“政策了解”“选题情况”“资料获取”“老师指导”“时间安
排”以及“重视程度”6个维度自编《军医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调查问卷》,共20个条目,开放性问题2个。对我校2011届毕业学员发放问卷155份,回收147份,回收率为95%。
1.政策了解
主要设置了“是否了解学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相关文件要求”
“了解相关知识的主要渠道”以及“对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83.6%的学生对毕业论文的相关要求清楚或非常清楚,主要信息渠道来自导师指导。
2.选题情况
选题情况包括“选题来源”“选题难度”“选题意愿”三个项目,其中79.6%的学生由导师制订研究方向,其余学生为自己选题、参考他人选题或其他。
3.资料获取
资料获取主要包括“获取文献资料的方式”“阅读外文文献的数量”“论文写作学习情况”以及“专业学术期刊阅读情况”,结果显示72.8%的学生会使用各类专业数据库或杂志期刊查阅文献,64%的学生阅读了5篇以上外文文献。
4.老师指导
老师指导包括“与导师交流次数”“导师指导情况”以及“对导师的评价”,其中92%的学生肯定老师的指导作用,在论文完成过程中能与导师及时交流讨论,认为导师认真负责,严格监督。
5.时间安排
67%的学生认为整个毕业论文完成时间太短,考研、公务员考试、就业面试等都会影响毕业论文的撰写。
6.重视程度
62%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成绩好坏对自己不重要,对自己今后的就业发展没有多大影响。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源过多,内力不足
部分文献报道:“教员不具备论文指导资格,缺乏带教经验,是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但与地方院校不同,近年来军医大学教师学历逐渐博士化,而生源相对不足,绝大多数老师非常乐意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带教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加之学校、院系、教研室对带教老师资格的严格把关,确保“一对一”指导,使指导老师的数量、质量并不构成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优劣的主要因素。而我们调查发现:相对于良好的外部环境,学生的内在动力不足,大多数学员认为毕业论文成绩好坏与自己未来的前途发展没有必然联系,重视程度不足,投入的精力和花费的时间远远不够。
(二)时间过短,彼此冲突
多数院校在学员大四专业课程学习或毕业实习阶段才启动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对学员的科研意识、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培训不够,根据我们对我校2011届毕业学员调研结果:52.3%的学员认为欠缺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68.7%和68%的学员认为缺乏搜索查阅文献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53.7%的学员觉得自己的专业论文写作能力较差,在较短时间内需学习多种科研方法和技术,显得力不从心。另外,近年来本科生规模持续扩张,就业与升学压力空前增加,必将挤占学生大部分时间,这都大大影响了毕业论文的总体质量。
1.浅谈高校毕业生德育教育
2.德育答辩在医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的价值探索——以云南中医学院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工作为例
3.关于在本科毕业生中开展德育答辩的思考
4.毕业生就业多元化视野下高校德育工作初探
5.茂名卫生学校毕业生职业发展德育调研分析与对策
6.将德育工作融入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中去
7.从就业角度谈高校毕业生德育的内容和方法
8.德育答辩:毕业生走向成熟的良方
9.从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表现反观高校德育环境的社会化
10.实行“德育一票否决权”和对毕业生实行“三包”的效果分析
11.德育为先,实践为重,通专合一——论高职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
12.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导向 以“德育素质档案”为抓手 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特色化发展
13.发挥德育功能 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14.浅谈高校毕业生择业向市场机制转轨对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15.将德育工作和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结合
16.教育教学一体化的作法——在毕业生中开展德育答辩工作
17.从苏医毕业生情况反馈看我院教学和德育工作成效及改进思路
18.优化德育环境,营造德育氛围——实现毕业生平稳过渡
19.当前高中毕业生人生价值观的误区与大学德育对策
20.高职高专院校德育教育的外延模式探讨
21.德育答辩: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重要平台——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德育答辩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2.论德育教育与就业指导的相互结合
23.渗透式法律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24.构建高校大学生党员“三大德育答辩”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5.落实中央精神 再创广州市学校德育工作新优势
26.以德育为重 育“四有”新人——茂名广播电视大学德育工作走出新路子
28.“德育教师专业化”的逻辑理路及其悖论
29.转型时期的中国学校德育
30.德育视野中的道德信仰教育
31.多学科视角下对德育本质的反思
3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内在联系
33.现代德育理念与高校德育创新
34.置疑“德育生活化”
35.德育目标应有的要求:民族精神与世界精神统一
36.学校德育内容衔接的困境与出路
37.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38.德育研究主题嬗变30年轨迹扫描——教育学视野下的叙事研究
39.高校网络德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40.关于网络时代高校德育教育的思考
41.以人为本的德育本体论解读——兼论由“民本”思想影响的德育到“人本”德育的历史性发展
42.论德育实效测评的困境与出路
43.西方著名德育思想家的德育模式探讨
44.德育功能·德育价值·德育目的
45.学科德育:一种有效的德育模式
46.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探索
47.主体性德育——欣赏型德育模式论要
48.德育叙事之“阻隔”问题探究
49.我国青少年德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50.对德育实效性的辩证和理性解析
51.论大学德育生活化模式
52.为生活德育论辩护——与冯文全教授商榷
53.论西方主知型德育模式的问题及其理论修正——兼谈对我国德育改革的启示
54.建国五十年大学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55.大学德育路径生活化
56.关于加强中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思考——中学德育工作的新视角:德育生活化
57.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环境的挑战及其对策
58.德育的真正基础: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论教学生态在德育中的地位
59.德育创新不能背离教育的历史逻辑和德育的基本原理——与高德胜教授商榷
60.论德育的功能
61.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辅助功能
62.论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中职德育工作——基于河北省唐海县职教中心的实践
63.整合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高校德育理念研究述评
64.试论在青少年德育中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65.高校德育管理机制的构建与程序设计
66.心理契约:德育提升的支点
67.德育本质研究与反思
68.“看的德育”:在场的缺席——一项普通初中教师德育观念的质性研究
69.论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70.论青少年家庭德育环境的优化
71.论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的回归——现代德育困境研究
72.高校主体性德育与大学生德育自我教育
73.我国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研究的历程及其思考
74.德育理论:走向科学化和人性化的整合
75.论高校微信德育平台的构建
76.我国德育模式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77.德育理念研究综述
78.加拿大安大略省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中德育内容的分析与启示
79.主体性德育模式初探
80.高校德育课程问题与德育实效性研究
81.德育生活化——一种开放式德育
82.实然与应然: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两个向度
83.体验式教材:德育教材新样态
84.对“大德育体系”的思考
85.德育生活化理论探源
86.国外德育发展趋势及我们的立足点
87.德育环境论
88.我国高校德育模式分析
89.美国大学德育途径与方法的启示
90.当代中国德育目标的解构和重建——基于传统德育理念的思考
91.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创新的路径探索
92.在超越中适应: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必由之路
93.聚焦“德育目标”
94.家庭环境对高校德育的影响及其优化措施
95.新时期我国德育模式研究的理论特征
96.德育过程的文化解读
97.从知识德育走向生活德育
98.改革开放30年来德育目标的研究与反思
99.小学德育教材中儿童德育境遇的转变及其伦理困境
100.中国传统人性论对德育价值取向的预制及其批判
101.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探析
102.德育评估:现状、问题及成因
103.关于“生活德育”的反思与重构
104.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地区高校德育教育
105.制度: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有力杠杆
106.试论学科德育的问题与出路
107.网络文化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108.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体系——尤·布朗芬布伦纳发展生态学理论的启示
109.整体构建大学德育途径体系刍议
110.生态德育:国外的发展走向与中国的未来趋势
111.生态体验德育的实践形态
112.德育生活化路径新探
113.功利主义:德育实效性低迷的归因诊治
114.论传统德育方法论思想的现代价值
115.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116.论新时期高校隐性德育的强化
117.大学德育中的“学校人”与“社会人”——当代大学的德育目标辨析
118.学科德育:“渗透”“融入”还是“体现”
119.简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兼评“德育非政治化”的观点
120.论实践育人的德育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121.德育评价应超越量化取向
122.创新德育模式 提高学生素质——安徽中职德育教育管理模式探寻
123.自由美丽人格的培育—德育思想解读
124.试析我国学校德育实效低下的内在原因
125.当代德育模式分类研究与评价
126.寻找公共德育与学科德育相结合的大学德育新路径——以艺术类大学生德育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