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空间设计论文

时间:2023-03-23 15:11:35

导语:在空间设计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空间设计论文

第1篇

在居室设计中人们更多注重材料色彩往往被人忽视,天花板的颜色必须浅过墙体的颜色。如墙体选择白色天花板就可以和此颜色一致。在装修整体看来,不要用太花哨的东西来装饰点缀,尽量选择素雅的设计。在一般的居室中内有合理的方案不要尝试大胆的颜色,鲜嫩的颜色则更给人一种清新轻让人稳重下来。对色彩的搭配应以适应您的感受为前提,因为我们周围的环境和自然界的色彩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人们会对各种颜色产生不同的心理生理反应。在根据空间的不同,颜色的选择也需要不同。

墙体、天花板、地面、卧室、餐厅、客厅、厕所都可以系统的搭配来选择合适的色彩。如果客厅跟餐厅是连在一起的话,就可以视为同个空间进行色彩的搭配。不过黑、白、灰、银、金色可以不计算在三种颜色的选择中,这几种颜色可以合理的安排在自己所选择的的色彩中来进行搭配。在色彩的搭配中也要有主次关系,背景色决定主体色,为达到更好的装修效果可以运用重复、呼应、节奏、对比的方式来进行具体的设计。总之决定色彩的相互关系,是色彩构图的中心。要使室内色彩达到多样统一,色彩中有主有次有中心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

2室内设计色彩的搭配技巧

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视觉,而对视觉影响最大的则是色彩。颜色可以影响到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比如,红色通常给人带来刺激、热情、积极、奔放和力量,还有庄严、肃穆、喜气和幸福等等。绿色是森林的主调,使人想到新生、青春、健康和永恒,自然的绿色对于克服晕厥疲劳和消极情绪有一定的作用。黄色能给人以高贵、娇媚的印象,可刺激精神系统和消化系统,还可使人们感到光明和喜悦。蓝色是一种极其冷静的颜色,它还能缓解紧张情绪,缓解头痛、发烧、失眠等症状,有利于调整体内平衡,使人感到幽雅、宁静,但从消极方面看,也容易激起忧郁、贫寒、冷淡等感情。白色是一种大众色,给人一种明快,简洁,纯净,清爽,开放的感觉,在以白色为单一色会更容易搭配,不过也会使生活过分单调及神经压迫。黑色的特点是庄重,寂静,有稳重厚实感,不过会使空间有压缩性,光线也会变暗,使人有种沉重的感觉。

所以根据不同颜色的特点结合居室的使用功能来进行色彩合理运用,可以选择对比色和协调色进行组合运用,对比色设计给人一种明朗、充满力度、引人瞩目的感觉,协调色设计更易于搭配,给人雅致、素净的感觉。宽敞的居室采用暖色装修,可以避免房间给人以空旷感;房间小的住户可以采用冷色装修,在视觉上让人感觉大些;人口少而感到寂寞的家庭居室,配色宜选暖色,人口多而觉喧闹的家庭居室宜用冷色。同一家庭在色彩上也有侧重,卧室装饰色调暖些,有利于增进夫妻情感的和谐;书房用淡蓝色装饰使人能够集中精力学习、研究;餐厅里红棕色的餐桌,有利于增进食欲。色彩是每项设计不可缺的组成部分,色彩对整体的感觉也是比较重要的,居住环境中的色彩可以直接影响到居住者的情绪,所以在运用色彩中我们要让色彩来拥有属于自己的专属表情。

第2篇

(一)空间设计对受众认知的影响

通过心理学家对于消费者和受众心理调查显示,空间设计的影响对于消费者的意识具有一定的决定性引导作用。因为在空间设计视觉冲击力的作用之下,消费者对于空间设计的产品主观认识更加趋向于整体性。空间设计同传统的设计相比,在策划宣传当中,能够将性能、作用、互动等清晰的融为一体,让受众的感受更加清晰化,甚至在后期策划宣传的影响之下,更加具有实践性。因此,会直接影响到受众对于产品整体性的认知,从而影响到受众的购买行为。企业在空间设计的策划宣传当中,也可以充分利用整体性的特点,将类似企业的产品,非为不同系列的产品,放在一起进行统一的对比宣传,不仅可以让受众了解各个产品的特性,而且让受众品牌的整体价值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达到局部之和大于整体的效果。

(二)空间设计和受众意识

在对于设计产品进行策划宣传当中,空间设计产品除了带给受众带来最明显的视觉听觉等感官认知以外,还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意识认知。这种认知相较于感官认知更加重要。它能决定受众消费者的购买意志。即使当下消费者对于此产品缺乏刚性需求,但伴随着时间的推竞,当消费者的需求变成刚性之后,便会很容易受到潜意识的作用,从而在一种不由自主的状态之下,决定自身的购买行为。当下的诸多宣传策划,都在为留住潜在消费者而努力。空间设计的策划宣传也更要围绕在影响消费者的意识,长期培养潜在客户的发展角度之下。因此,空间设计的产品,也要尽可能的向细节和大方向靠拢,这样当潜在客户有需求之时,能够第一时间同潜意识形成共鸣,从而选择该宣传产品。

(三)空间设计产品和受众需求

在空间设计的宣传策划当中,存在着销售率高的但又是交易零星的、选择性不强商品的问题,这个问题存在的关键就在于策划宣传当中只考虑空间设计的特性,在重点突出单方面的作用,而忽略了受众需求。因此,在空间设计当中,产品设计应当在受众最容易感知的地方,加大策划宣传力度,而且简洁的传达产品的特色优势,以便容易他们购买和节约时间。而对于一些商品需要仔细选择和花色复杂产品,在空间设计策划宣传过程当中就需要放置在安静且人流量较小的地方,以便购买者思考和挑选。切实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进行空间设计,并且制定相应的策划宣传方案,才能够保证效果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二、空间设计和策划宣传

(一)策划宣传和空间设计把握第一印象

在空间设计当中,由于设计的方向和宣传的产品将直接呈现在受众眼前,因此对于受众消费者而言,对于空间设计的认知第一步就显得相当重要。而好的空间设计可以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知。在产品策划宣传当中,第一印象往往会决定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知度,因此,在先入为主理论的作用之下,充分考虑空间设计能否影响到公众认知,是商品属性得以凸显,竞争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关键。

(二)重视空间设计和宣传的人性化

在现代展示设计中人性化设计是展示设计的根本,因此,在空间设计过程当中,充分考虑产品、设计和策划宣传的人性化。要想使展示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参观者,就需要从空间设计和宣传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受众的感受,这样可以使得设计者和宣传策划人从中获益。设计者为参观者创造一个舒适而实用的观赏环境,要尽可能地满足参观者的信息需求与生理、心理需求。

(三)保证空间设计的互动性

空间设计最大的特点在于产品设计的灵活性,创新思想的融入不断丰富空间设计的内涵。因此,在空间设计策划宣传当中,利用产品、企业和受众互动性可以充分展示最能符合现代信息传播理念的设计产品,而且记住互动性的策划宣传,也更能调动参观者的积极性。这表示参观者不是被动的接受商品的信息而是主动的参与在其中,可以给他们留下良好的第一体验,也可以加深对于空间设计企业文化的认识。

(四)整合资源凸显空间设计策划

第3篇

一、银行营业厅的功能分区与空间组成

(1)从我国银行的自身体制以及相关业务的特征来说,现有银行业务功能大部分设置在银行营业厅范围之内,具体功能分区主要分为客户活动区、职员工作区及营业操作区三个区域。[1]基于银行自身的功能需求,将营业厅划分为顾客使用活动区和职员的工作区两个区域,这两个区域通过银行营业区隔离开来。营业区自身的长度对银行业务的范围及规模有着直接的影响。(2)营业厅的整体空间组成分为围合空间、行为空间与知觉空间三个层次。第一,围合空间,就是营业厅周围的主要维护构造、相关机器设备、陈设等空间。[1]目前国内外金融建筑以幕墙体系居多,笔者参与设计完成的厦门银行泉州分行项目也是以玻璃幕墙作为营业厅的主要维护结构。第二,行为空间,就是银行业务空间,主要涵盖了客户与职工等相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空间。[1]各功能空间分区应明确,避免不同流线的交叉。第三,知觉空间,就是可以满足人们自身的心理及生理等相关生活需求的空间。[1]这种空间主要是基于人们自身的视觉及听觉要求展开的,设计因素是营业厅的整体空间形态、光影,相关界面色彩的质感,空间自身的开放性及封闭性,并对其加以整体控制。另外就是人们的听觉要求,主要影响因素就是营业厅自身的噪音以及整体的环境音质。行为以及知觉空间的整体设计,就是工作人员、客户对环境的整体感觉,以及相关行为活动与其产生的相关情绪状态的整体认知感受,并结合其具体的实际功能、空间而进行设计。这些因素对银行营业厅的空间尺度、形态以及整体的舒适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基于人们实际需求的金融建筑空间、人与环境的内在关系及整体环境的构成来进行设计,要避免过分地依赖建筑设计资料集及以往所学的设计原理导则,而要与时俱进,根据具体的营业功能以及实际的活动行为需求对其进行充实,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环境因素对其进行完善与调整。同时保证其设计的经济合理性,有效地满足人们的内在知觉需求,也可以进一步为环境质量提供一个科学参考依据。笔者参与设计的营业厅空间大小就根据业主单位对分行的定位及策划机构的详细计算而进行维护结构,并根据相关设备的具体要求开展设计,具体的行为空间则根据银行顾客、员工实际行为模式及具体的活动范围来明确空间尺度。

二、金融建筑空间设计应用

1.柜台空间设计

由于国内金融建筑“安防”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国内银行柜台的主要形式为封闭柜台模式(图1),在设计上一般尽可能地降低柜台的高度,使客户可以在旋转椅上对业务员展开一个相对较为平等的对话,业务人员要保障自身的心态柔和,笑容亲切。同时适当地增添人性化的隔断设计,要尽可能地把横向柜台进行分割,使其形成多个U形空间,[2]进而保障客户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与隐蔽性,避免各种不法行为的出现。但封闭式柜台使业务人员与客户有了隔阂,无法做到怡人、亲民等知觉空间感受。国内“消防”“安防”相关法规秉承以“防”为主的原则,而西方发达国家相关法规是以“救”为主,故而柜台空间以开放式居多(图2),环境心理学在银行营业厅设计中的应用[J].广西城镇建设,2011(4):82-84.柜台内外设计高度差,柜台高度以站姿服务为宜,可保障现金操作的私密性。同时开放式柜台空间可消除业务人员与客户的“隔阂”,形成更加怡人的交流空间。笔者希望在柜台空间“亲民”尺度的设计与“安防”法规上进行平衡,希望相关法规可根据科技发展、市场经济需求进行优化修订。柜台空间的设计可充分借鉴我国港、台及国外的银行柜台设计方式,打造出亲民、怡人的公共服务空间感受。

2.等候空间设计

营业厅客户在等待的过程中,其位置会习惯性地选择一些靠窗、靠墙,或者一些有隔断的位置,对于中间位置不做过多的考虑,[2]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人们对私密空间的重视。营业厅在设计的时候要通过科学的空间设置,保障一定的空间分离,避免人们出现过多的接触,进而使其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借鉴外国的设计布置方式(图3),营业厅中的座位布置尽可能地通过电视、媒体广告等形式提升人们的视觉焦点,有效地缓解人们的紧张感。同时增加配套服务设施,饮水、咖啡、洗手间等应合理布置。

3.个人理财空间设计

个人理财空间与等候空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它涉及大金额相关交易活动,这也就意味着在设计过程中要提升对顾客私密性的重视。[2]同时要对个人理财空间进行一定的装饰,通过具有地域色彩或者与银行金融文化理念相契合的设计因素对其进行系统的装饰,在缓解人们内在思想,提升私密性与安全性的同时彰显银行的价值与品位。

4.保管箱业务区设计

第4篇

1.当体量相差较大的建筑并行布置时,难以协调好个部分建筑高度和立面关系由于各自司法职能的不同分工,建筑体现出来的空间关系和形式有时并不统一。法院建筑是其中体量最大,众多的大、中、小审判法庭和等候休息公共区域常占到整个法院面积的一半以上。公安局与检察院办公机关,面积通常都不大。若做到三者形式统一,这是和建筑面积和使用功能的真实性有差异的。

2.立面上处理入口的尺度比例协调关系司法建筑由于功能和流线的要求需要很多出入口,可是城市规划通常不希望一必须开在一个,既要体现各自的重要性和独立性,又不可能做成对称的面。建筑外观协调统一,内部使用功能相对独立考虑到节约用地,国家政府从过去的法检分建过度到今天的公检法合建,天津市滨海新区还出现了公检法和国家安全局合建的司法服务中心。表明了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和理念已经有很大改变。资源短缺的压力已经超越了部门局部利益,在统一政党领导下,公检法的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也胜于各自的独立性和部门壁垒。但在建筑空间处理上要加强考虑。

二、司法建筑开放性设计分析

1.通过围合、覆盖、重复等等空间手法,建筑的形式限定了人们公共、开放的生活空间,建筑形象艺术设计。考虑到建筑设计的几个基本原则:个性、功能性、安全性、灵活性和融合性。为突破常规的“固有”形式,要积极考虑场地周边环境,解决场地的各种干扰因素,综合的办公设施与城市相互融合。在设计时,新建筑的面积总是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逐级降低,通常可以设计个台基设施,上面设有独立的建筑,在建筑高度上从前往后依次降低,这样减小了建筑对城市周边的影响,同时在适当的层级上丰富了空间的使用功能。或可以考虑将三大功能区“立案”、“审判”、“执行”在保证内部紧密联系的同时,外部做到适当分离,不同的高度,打破单一的体量关系。也可以享受到一系列的庭院设计,使自然光充分照射到建筑内部,也增强了室内的自然通风和建筑形象的舒适感。

2.外观及一体化,建筑是促进城市一体化的重要来源,满足了我们对生活的渴望。例如葡萄牙里斯本司法中心,不仅体现了司法中心的威严形象,又与城市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设计立意是在城市中创建一个公共开放办公园区,自然与建筑相互包容,周围环境气氛柔和恬静,在里斯本这种人口密集的城市中是放松解压的良好去处。其中公共机构虽然与庄严肃穆、纪律严谨的形象挂钩,但设计团队期望赋予开放性,人文性的建筑形象。采用网格式几何形状建筑外表皮,每一个网格为一个单位,减小了对其环境的影响。动感灵活的立体切割技术,将建筑应有的严肃感巧妙的隐藏起来。

3.外部空间及环境设计。建筑景观一体化,对法院来说,开放、公共的室外空间与环境有利于表现司法的“公开性”“透明性”,近年来司法建筑逐步取消了围栏和大门,努力营造、美化室外空间,既保证建筑自身需要,又能与市民共享。如今,人口密度过大带来的公共空间的缩小,对于剩余空间土地的应用可以打通不同建筑之间的隔阂,增加连续性并且有可能创造出有意思的公共空间,使得一个本来没有生气的建筑物重新变得生气勃勃。细节方面阐述了整个地面环境由硬到软的不同分布,通过高差错落的形体和不同比例的硬地和植物的组合,从而获得一种充满惊喜的空间体验。有利于展现法院建筑“司法”的“透明性”和“公开性”,更加亲民的特征。

4.室内等候大厅空间设计。通常在大厅空间设计上有“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空间布置形式,各有利弊,但最好采用集中式与分散式相结合的方式布局。这种做法既能够整合人流,又可以体现开放性,人性化的设计思想。如今,较多的法院建筑通过高达的台阶进入等候大厅,与一般建筑相比,气氛庄严冷漠。可以适当将台阶与入口广场相结合,既能丰富室外气纷,又避免打断室内外生硬的过度。

三、小结

第5篇

[论文摘要]光作为一种室内的设计语言,和材料、颜色等多重要素共同构成了室内环境的一种表达。本文通过介绍光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分析了室内光设计的原则,以及运用自然光、人工光两种不同性质的光来营造合理的室内环境。

光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白天或晚上,光均不能缺少,我们生活在一个光的世界里,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光而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对于光的利用,人类时刻也没有停止过:从“凿户牖”到“外飘窗”,体现了人类对于自然光的利用;从“烛光摇曳”到“灯火通明”,体现了人类对人工光利用的进步,光语言在不同的时代留下了不同的烙印。室内设计思维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光的认识,光的作用愈加从室外转向室内、从功能转向精神。美国建筑师路易斯?康就曾深刻地指出:“设计空间就是设计光”。光不但丰富的了我们的造型语汇,而且赋予了我们更为丰富的情感。

一、光语言的重要作用

1.感知事物的需要。英国著名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说:“建筑是捕捉光的容器,就如同乐器如何捕捉音乐一样,光需要使其展示的建筑。”的确,光是建筑室内的灵魂,没有光,视觉无从谈起,室内形式元素中的形态、色彩、质感也都无从谈起。所以,光语言不仅是室内设计的重要语言,而且是先觉语言。依托光的能量,我们能过感知一个个的空间,进而感受空间。我们知道,这里的墙面是白色的,地面材质是大理石的,顶面的天花造型……

2.正常生活的需要。无论白天和晚上,我们都在利用着光。可以想见:光一旦消失,黑暗使人陷入无所依托的失控状态,对周围事物的不知和对将要发生事件的不测,这是何等的恐怖!人对光具有本能的依赖,黑暗中的一道亮光使人增加生存的希望;冬季的阳光给人带来融融暖意……

3.烘托气氛、传递情感的需要。不同的室内空间应该有不同的气氛要求,比如热烈的、温馨的、浪漫的、严肃的、冷峻的等等,这是人的生理与心理需要所决定的,光语言在这方面的作用可谓神奇。如高亮度的空间感觉明亮,使人兴奋;低亮度的空间使人感觉压抑、甚至恐怖;明暗强对比的空间具有紧张、刺激感;明暗弱对比的空间则放松、舒适。我们可以利用光的强弱、光的冷暖,在不同的场合加以合理的选择,可以说,它开辟的了空间性质的新领域。

综上所述,光语言作为室内设计的重要语言,它不但满足了功能上的需要,而且也满足了人类情感上的需要,所以它是室内设计功能与情感双重需要的综合设计手段。

二、室内光设计的原则

1.功能性原则。首先应保障良好的光的照度,尽量减轻人的视觉负担,也就是所谓的“照明”。灯光布置应该注意避免眩光,以利于消除眼睛的疲劳,保护视力,还要保持稳定的照明,光源不要时暗时明的闪烁,注意分布合理;此外,光还兼有组织、划分空间和指示方向等其他的功能作用。

2.美观性原则。光的数量、颜色、强弱、以及照射的方向、角度、位置等因素都会有助于显现或改变空间的形象,灯具的造型、排列、布置方式、配光方式,也会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效果,使人获得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利用光可以强调室内界面、构件的体量、质感和色彩。当前的室内光设计已不再单纯的追求功能性的明亮,光已成为室内设计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

3.经济性原则。包括设备的投资、安装、运行以及维护的费用,光源应尽可能的选择耐用和节能的灯具,另外还要考虑防潮、防尘,便于维修等。任何一个成功的光环境都应该是各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在室内光环境的设计原则上,应该具有针对性。像办公室,就应该以功能性采光为主;向酒吧这样的娱乐场所,就应该以美观性原则为主,兼顾其他。

三、自然光和人工光在室内的应用1.自然光。“我们由光所生育,通过光我们感到季节的变化...对我而言,自然光是唯一的光...自然光是惟一能使建筑艺术成为建筑艺术的光。”(路易斯.康)简短的几句话,流出了自然光赋予建筑内外的美与和谐。自然光从早晨到晚上,从春天到秋天,赋予了人类以不同的表情,使自然界充满了动人的色彩和亲切的质感。另外,还有节能、绿色环保等多方面的意义。

人类对光有着特殊的偏好,这种偏好在心理学上成为“向光性”,试想一个阳光普照与一个阴暗的房间,他们给人的幸福指数是何等的天壤之别!

谈到光,自然的就会想到影。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产生微妙的、复杂的明暗变化,明与暗、虚与实的对比,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斜射下的光线与斑驳的影子,交织成一种特殊的装饰艺术语言,丰富了空间的表现手段。中国古建筑的室内装饰中,运用花格、漏窗等方式,形成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月移花影上栏杆”的独特意境,对我们的现代设计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2.人工光。自然光是我们的首先要利用的,然而,当室内的照度不能满足要求时,人工光就会补充进来,并在其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另外,人工光还有着自己独有的特色,可冷可暖,可强可弱;而且灯具本身也有着很好的装饰性;在配光方式、布置形式上经过艺术化的处理,就可以既能满足功能的需要又能形成光环境的特殊效果。如歌舞厅的灯光会增加空间的动感;人工光还能调整空间感,如提高照度就会使空间显得大些,相反,降低照度就会使空间显得相对小些;人工光还可以借助不同的色彩,组织的图案,成为一种装饰性的元素;人们还可以借助人工光的组织,达到对空间的限定、组织和引导。

光对室内空间的塑造是无形的,但价值却是永恒的,它需要我们在艺术设计的实践中把握光、驾驭光,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

第6篇

所谓连接理论是研究城市形体元素之间联系规律的理论,其核心内容是组织城市各行为场所相互联系的线路。这一理论认为联系是城市空间的最重要特征。便捷的空间联系可以促进城市的繁荣。在城市空间的组织中,优先考虑的应是交通系统,而不是空间的形式。所谓场所理论是研究城市形体环境的社会文化内涵和人性特征的理论。是把对人的需求、文化、社会和自然等的研究加入到对城市空间的研究中的理论。通过对这些影响城市形体环境因素的分析,把握城市空间形态的内在因素。城市设计者的共同任务就是综合运用上述三种理论,创造一种具有清晰的虚实结构,完善的场所联系,并考虑人的需求和文化脉络的有特色的城市环境。当然,这三种理论的结合不仅仅是运用在城市设计中,也可以运用在其他的设计中,例如大学校园的规划设计中,就可以用它来分析大学校园的空间。

2大学里的失落空间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迎来了大学校园建设的,校园规划设计的理念和方式也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顺应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塑造能够促进交往、满足学生前面发展需要的充满活力和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共识和追求。然而,近年来的大量实践后,我们却发现虽然很多校园外观上看上去很美,但是学生们在校园里的生活比较单调,交往圈也较窄。因为除了教室、寝室、图书馆、食堂等,校园里基本上就没地方可去。我们常看到的大片绿地和广场成为了摆设,几乎没有人愿意到其中驻留、活动。这些无人愿意驻留、活动的空间我们就称之为———失落空间。多看看大学,多去大学走一走,不难发现大学里的失落空间最主要的还是集中在那为了体现大学的大气磅礴和威仪的中轴线上。这些中轴线的尽端常常是大角色(图书馆、主教学楼、大礼堂),轴线的两侧则是教学楼、办公楼等。

2.1大学的中轴分析

在大学的建设概况中提到大学的中轴是大学的失落空间,接着可以运用图-底理论来分析这些空间是真的“失落”吗?把建筑物作为实体覆盖到开敞的大学空间中建筑物是图形,空间则是背景。(见图1)由此人手我们便可对大学校园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从图中我们看到,建筑物覆盖密度明显小于外部空间,因而公共开敞空间没有获得“完形”(Configuration),这样就创造出一种“消极的空间”,即“失落空间”,这些空间往往只是给人威武、宏伟的印象,鲜少有人愿意在里面长久的驻留,仅仅起到了交通联系的作用。事实上,在具体的建筑景观环境中,“图形”与“背景”的关系是不间断变化着,没有人可以用一个单独的视点来完成对空间的描述,而是人在时间维内,通过先后的视觉刺激,对空间实体与实体之外的空间关系进行转换而综合成一个整体印象。宏伟、壮观的等形容空间的词就是在这样的转化下产生的,是我们对空间的一个整体印象。但是,宏伟、壮观这样的词语在大学里面出现有些不妥,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它更需要的是亲切宜人,是为师生创造交流学习的空间。“图形”和“背景”通过视觉感知是可以随时替换的,黑色与白色的交界线或成为建筑的轮廓线,或成为空间的轮廓线。因此在大学校园的设计中可以通过这样一种“图形”与“背景”的关系来分析大学校园的空间,也可以用来分析失落空间。

2.2大学失落空间存在原因

通过对一些已经建成的大学校园的空间分析,可以发现常见的组织方式(见图2)。这是大学校园里最常见的组织方式:图中空白的部分多为广场,中间黑色部分多为图书馆,两侧为教学楼或者办公楼。或者为草地,就如前面的分析,这样的空间是很少有人去驻留的,是失落的。但是,为什么还有大量的这样的空间存在呢?分析原因如下:①国家宏观调控不力,大学城遍地开花,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区域资源配置和布局不当;②攀比成风,规模求大,以体现大学的“大”和“好”;③校园规划设计过于追求图面的轴线和形体视觉艺术效果,建筑标准一味求高,而对特定的区域基地条件、投资经济合理性、当代高等教育思想理念的改变、校园规划设计中新的技术内涵及人际互动需求却考虑较少。

2.3消除失落空间的办法

失落空间是规划设计欠缺对人与建筑关系、人与人互动需要等要素的考虑下产生的,要消除失落空间,那就需要对失落空间进行再设计。再设计首先就认识到空间失落的原因,尺度过大的就要通过增加一些建构物或者做一些景观设计来改进。例如“TEAM10”的成员朗方在规划设计华盛顿时,就运用规则的林荫道———一种在线性空间中能传递视线的密集行道树的设计方法来体现纪念物之间和特色地形之间的彼此通视。林荫道中规则栽植和修剪整齐的树木能创造空间的封闭性、次序和景观视廊。其次,可以运用环境行为学分析师生需要什么样的空间,当然,能让师生参与设计,或者说参与讨论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空间,那是最好不过的。就如英格兰纽卡斯尔的拜克社区,在将拜克社区的空间变成有意义的场所的过程中,设计师厄斯金就让租户参与到设计中,了解住户的需要,为租户设计积极的、有意义的空间环境。若在大学很难实现,那么当今兴起的环境行为学就可以帮我们很大的忙,通过对校园里师生行为活动的观察分析来思考师生需要什么样的空间环境。最后,消除失落空间其实就是对现有的空间环境进行再设计,最简单实用且有效的设计方法是,设计一些有私密性的、围合的空间,看现在著名的、成功的空间,大多数都是围合空间。

3结语

第7篇

首先,老年人更愿意和同龄、同阶层的其他老人交往,并且由于兴趣的不同,表现出同性聚集性;喜欢和活泼的孩子们交往,渴望和子女交流,又担心和他们有隔阂。其次,老年人参与的多为低运动量的活动。由于身体上的衰退,老人们活动的范围一般比较小,多数集中在住宅附近。最后,老人对空间的私密性要求更高。当老人在进行坐憩、下棋等不希望被打扰的活动的时候,会倾向于选择私密感较强的安静的小空间。同时,老年人极其念旧,喜欢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活动。

2促进老年人交往的空间特征

行走不便、视力下降等无法抗拒的因素,使老年人在心理上和生理上产生了一系列特殊的需求。因此,老人们对住区空间环境质量的要求比一般人更为显著。

2.1易于到达的空间

随着时间的增长,老年人的行动能力会有所下降,因此,他们的活动空间必须是最近的路线就能安全到达的场所。万邦伟将老年人的出行活动分布圈划分为基本生活活动圈、扩大邻里活动圈、市域活动圈和集域活动圈等。其中基本生活活动圈一般为自家内院、宅间绿地、单元入口等。这个圈子是老年人最容易抵达的地方。将活动设施尽可能布置在家附近的位置,更能引发老年人活动的兴趣。

2.2亲切宜人的尺度

老年人对空间的私密性和安全性要求更高。在心理上,尺度适宜的空间能让老人更深切地体会到亲切感和安全感。扬•盖尔认为,在尺度适中的城市和建筑群,人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空间中的活动,而那些巨大的空间、宽广的街道和高楼大厦的城市则使人觉得冷漠无情。在生理上,小尺度的空间使老年人能清楚的看见空间的细部和其他人的活动,并且不需要费很大精力就能去想去的角落。

2.3易于识别的空间

老年人视力和记忆力的衰退导致他们在短时间内无法接受过多的信息。为了不使老年人迷失方向,住区户外空间设计必须是易于识别的场所。例如单元入口的设计可运用不同的材质和强烈的色彩进行区分;中心广场可以在空间中增加醒目的标志物帮助对焦,增强老年人对空间距离的感知;在拐角处以及高差变化的地方要用不同的色彩和材质,帮助老年人更好的识别空间的变化。

2.4完善的空间层次

奥斯卡•纽曼在《可防卫空间》一书中提到了关于空间层次的关系,即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的组织模式。在住区内,交往空间的层次主要体现为,中心广场、绿地———小区道路———组团绿地、院落活动场地等———单元入口、室内。由此给不同的老年人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方式,这样有助于老人们选择适合自己的交往模式,既可以参加聚会活动,可以与偶遇的人聊天,又可以在花下小坐、对弈。

3促进老年人交往的户外空间设计

3.1广场空间

广场空间是住区中老年人户外活动最重要的空间之一,是住区人群最集中的地方。广场应设在住区较为中心的位置,方便住在各个角落的老年人到达。广场的尺度在满足活动需要的同时,不可太过空旷,尺度适中的广场可保证场地的亲切感,同时避免夏季的日晒和冬天的猛风对老人身体造成伤害。广场周围应保证一定的绿化率,否则容易造成老人迅速通过或只是呆在广场边缘,不愿意投入活动。茂盛的植物和多样的设施既可避免广场单调乏味,又可以让老年人一边活动一边欣赏风景,使老年人觉得心情舒畅。

3.2步行空间

为了老年人的安全考虑,住区内的道路宜采用人车分行,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步行空间。步行空间包括中心绿地、广场和各级道路的人行道。步行空间设计得是否得当对老年人出行的频率有着直接的影响。首先,道路必须通畅平整,采用防滑材质铺地。过于曲折或高低不平的道路会对老年人活动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其次,道路要富于变化,避免景观重复性,增加层次感,让老人散步的途中不感到单调乏味。再次,对于记忆力衰减和感知能力下降的老年人来说,道路的可识别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在道路节点或拐角处设置小品、雕塑等识别物,可以增强老人对道路的识别度。此外,步行道的沿途需要设置休息空间,方便老年人随时休息。

3.3单元入口空间

单元入口空间是连接室内和户外的过渡空间,是衔接私密和公共空间的半公共空间,方便老人进出室内外在此适应环境和调整心理。同时也是出入的必经之地。扬•盖尔认为:“紧靠宅前哪怕是很小的户外区域,也比不易到达的较大娱乐区域有更多、更广泛的用途。”单元入口不可过于狭窄,除通行之外要有一定可以活动的区域,并设置可休息的空间。入口处要设置雨棚,有利于室内外更好的融合,同时方便老人在天气恶劣的时候既能躲避风雨,又能欣赏外面的景致。

3.4健身活动空间

老年人的健身活动空间主要包括运动场地和健身设施。运动场地包括各种球场、跳舞等集体活动场。场地之间可用灌木分隔,避免互相影响,又不会遮挡视线,注意周边景观的设计和场地的朝向,为老年人创造舒适安逸的健身环境。健身设施可结合运动场地布置,活动设施应具有多样性,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设计应符合老年人的尺度和运动强度,并使用防滑材质。活动空间的周围应提供休息的座椅,方便老年人长时间逗留,并促进老年人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的交谈。

3.5无障碍设计

恰到好处的无障碍设计,既可以使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得到很大的便利,又可以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在出入口、亭子等有高差变化的地方,除台阶之外,还应设坡道和扶手,方便坐轮椅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安全活动。坡道和台阶的设计要平缓,过陡的坡道和过高的台阶都会对他们的行动产生阻碍。要注意的是,坡道并不是阶梯的替代品,要同时考虑到坐轮椅和不坐轮椅的老年人使用需求,因为对于不坐轮椅的老人来说,坡道反而更危险。

4结语

第8篇

医院建筑公共空间的作用

承接医疗功能的载体

医院的公共空间是将医疗工作流程连接在一起的枢纽,更是医院的所有医疗功能性区域的组合平台。医院的诊治流程运作,都须通过公共空间这个平台来完成。

服务性的平台

它是患者与医护人员滞留、等候、休息谈心的主要场所,它应包含一些商业化的服务内容,如便利店、花店、书店、网络通讯、快递、银行(ATM提款机)和其他一些便民服务设施;它是为医院内部空间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也是医院公共空间功能要素)的场所;医院的挂号、收费、取药、预检、咨询等一些功能设施都设置在这一开放式大空间内,同时还包括卫生间、更衣室等必备的生活辅助设施。医院的交通枢纽公共空间是医院诊治活动的集散空间,亦是医院人流最为集中的场所。附属于公共空间的电梯或自动扶梯布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医院运作的效率、安全和环境的舒适度。

医院安全的保障

在应急状态下,公共空间是安全疏散和避险滞留的主要场所,引导标识、无障碍和应急设备是公共空间的必备设施。医院的公共空间也是一个限制空间,它限制了针筒、玻璃器皿、化学毒物、腐蚀物、易燃易爆物、医疗废弃物以及物理、化学、生物性危害物质在人员密集的公共空间流动。上述4大特点表明,公共空间是医院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遵循着医院建筑空间设计的4大原则——安全、人性、实用、效率。医院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置人性化主要体现在对患者及家属心理需求的反应,应充分对患者及家属、医护人员等各类人群的需求做深入研究,基于运营成本,配置满足甚至超越患者及家属期望的人性化设施,以提升患者就诊满意度。由于医院公共空间是就诊患者出入最频繁的活动场所,因此医院的人性化设施设备等主要体现在医院的公共空间内。

无障碍环境

医院的无障碍环境要远比其它类型的公共建筑复杂,因为它涉及的人数众多,无障碍人群的类型也相当复杂,除此以外,无障碍辅助设备类型也是最多的。医院内无障碍人群包括患者、负伤和肢体残缺者、感官系统缺陷者、机能和感觉衰退的老人以及孕妇、儿童、过度肥胖者等特殊人群,还包括暂时行动不便的健康人群,如负重推车、搀扶患者的人员等等。这些人员所使用的辅助工具包括拐杖、轮椅、担架和其它电动辅助工具等。因此,医院公共空间要充分满足这些无障碍辅助工具的通过性和无障碍人群使用设备的便利性。在当前的医院空间设计中,空间上的一些问题经常被忽略,如医院入口门厅深度不够,不能满足担架正常通过,或门口没有轮椅滞留平台等等,在设施上对健康人群的无障碍需求的关注也不够。

便捷的服务设施

在整个就诊治疗过程中,除了诊疗设施以外,一些必要的生活辅助设施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解决了患者及家属的一些后顾之忧,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及家属心理压力的调节起到重大作用。医院的便民服务设施包括一些诊治过程中必备的如网络通讯、金融服务和咨询服务,还包括餐饮、零售、快递托运等生活服务设施,以及调节患者心理、缓解紧张情绪的花卉、书籍、茶屋、艺术画廊等,此外,类似打包、煎药、市内交通、幼儿托管等便民服务项目,根据实际需要也可出现在医院里。

舒适的公共空间环境

医院公共空间是患者主要的滞留、等候场所,他们在此过程中极易产生急躁焦虑等不良情绪,所以公共空间的设置应充分考虑环境的舒适性、趣味性和交往性,让枯燥烦恼的等候过程演变成一个舒适的体验过程。在舒适性方面,要布置足够的舒适座椅和尺度适宜的建筑空间,尽可能使用自然通风采光系统,此外,令人愉悦的环境色彩和自然景观布置也是必要的。在趣味性方面,公共空间应拥有一定数量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设施,如背景音乐、游戏设施、艺术画廊等,以此来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患者在等待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在交往性方面,公共空间的布置应利于交往,可通过等候区域的座椅排布方式以及围合空间的构成形式,来促使人们形成交往的氛围,促进医患、患患之间的沟通,缓和医院的环境气氛。在私密性方面,患者就医或多或少会有一些难言之隐,他们希望看到公共空间内设有隔声、遮挡视线的设施以及较为隐秘的流动路线,不希望在最为尴尬之时于众目睽睽下在公共场合中穿行。医院公共空间的交通设置医院公共空间集聚了医院的主要人流,作为关联医院各项医疗功能的平台,公共空间交通设施布局的合理性至关重要。针对公共空间各区域流量和人群需求的不同,采用的垂直交通的形式也是有所差别的。

自助扶梯

具有方便快捷、零等候等特点,适合人流较大的公共区域,一般在门诊大厅或医技中心等处布置,高峰时能承担医院七成左右的垂直交通流量。

电梯

是医院高层区域的主要交通工具,在医院公共空间中,对于有无障碍要求的使用者如老幼、孕妇、使用轮椅或担架的患者,以及医院的货物运输等,电梯是最好的承担者,值得注意的是,电梯承运担架、货物车辆、轮椅等大型物件较多,电梯厅的前室需要有一定的滞留空间,应尽可能地避免将前厅空间设计成可被穿越的空间,从而造成人流、物流上的干扰。

楼梯

从便捷程度上看,楼梯不及电梯,但楼梯具有全天候和零维护的特点,在危险关头它是最为可靠的安全疏散的保障。综合上述特点,医院公共空间的交通布置应有针对性,要对医院人流的密集程度和服务需求进行分析,合理布局垂直交通,做到人流、物流疏散均衡、便捷、快速、安全,交通标识识别性强,一目了然。医院公共空间的服务功能医院的部分功能用房,如候诊药房、收费挂号、导医咨询等和一些必备的生活服务用房,如厕所、更衣室、备餐室等都围绕医院公共空间布置,这些区域人员密集、出入频繁,布置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整体环境和运营效率。公共空间应遵循可靠、便捷、均衡和服务多样性的原则,在人员的密集之处,尽可能采用袋形空间,避免对医院环境和交通造成干扰;收费、挂号、厕所等服务性设施应根据其服务半径和容量均衡布置,在确定设置部位时,应事先对人流走向进行预判,以避免流程交叉重复。由于服务人群与服务类型的多样性,医院服务设施应对特殊人员作特别的关注。医院公共空间的安全设置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场所,也是充满着各种伤害的危险场所,这些危害来自于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的伤害,也包括了一些人为因素。医院的公共空间内人员最为集中且流动性大,是医院内造成危害机率最大的区域。故应在医院重点防范区域设置禁止标志,并做好应急疏散的引导,在发生火灾、地震等重大灾害时,具备有效防御措施。同时,对人为的突发事故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安全防护措施应该在建筑细节上做好充分的考量,如防护栏杆、地坪的防滑、高差处理、墙角防撞击和悬挂物体的碰头问题等,特别要关注儿童,避免因视角的盲点造成危害。

结语

第9篇

在造园手法不断改革创新,造园艺术不断继承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园林文化也逐步形成。与西方园林艺术相比,中国古典园林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其中,江南园林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既然园林文化可以指导造园家们更好地设计园林,那么在适当修改后,其同样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进行“文人空间”设计,以营造一个“园林式”的高校校园。

1.1因地制宜的思想宅园多是因阜掇山,因洼疏地,植以树木花草的“城市山林”。这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它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1.1.1适宜的场地设计在中国,传统园林分布广泛,数量巨大,但各个园林之间都有所不同。在园林的设计中,往往由实际的地理条件出发,根据现有的土地面积、水域分布等环境因素进行设计,使园林能充分利用现有环境中的有利条件,也使园林与周围环境互相协调、融为一体,如怡园占地较小,故引入假山、池塘等元素来体现其灵动,颐和园面积广阔,故采用真山、湖泊突出其宏伟。以上便是因地制宜的思想在园林设计中的体现,同时,其也能应用在大学校园的设计中。大学校园的设计同样需要充分考虑到校园周围的地形、湖泊等环境因素,并以此为设计依据。以厦门大学本部为例,校区占地167hm2(约2500亩),用地压力较小,故校园中常见大面积的绿化及水域。校园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故在校园中央设置了“芙蓉湖”,既能涵养水源,又能供游客与师生游玩。晴朗的清晨或午后,在湖边总是聚集着三三两两的学生在讨论问题、交流想法,或是父母带着孩子游玩嬉戏,抑或是来闽旅游的游客们谈论着厦门的风土人情、所见所闻。芙蓉湖已成为厦门的旅游景点之一。在绿化方面,由于学校西部地势平坦,植被以成片的棕榈树与大草坪为主,如芙蓉湖边的大片草坪与棕榈林,棕榈树干挺直,树形优美,美化了校园,也表达了厦门大学对各地游客的热情。校园东部位于狮山脚下,地势渐高,植被种类繁多。在规划中保留了大部分狮山脚下原有的植被,使校园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在坡地上行走时,周围绿树掩映,微风习习,让人恍如在山间穿行。(图3)与厦门大学占地167hm2(2500亩)相比,河海大学鼓楼校区的占地面积不到66.7hm2(1000亩)。作为清凉山的一部分,校园内地势起伏较大,坡地较多。然而,在合理的规划下,山体坡地很好地起到了调节空间的作用。校园内的低洼处、平坦处、地势较高处分别安排了足球场、教学楼、科技馆等各具特色的建筑。在校园中行走,时平时陡的道路也为师生增加了一分惬意和悠然。同时,校园内多变的地形很好地切割了视线,增加了校园的层次感。以校园内的友谊山为例,国际教育学院被安排在了友谊山的山顶,山坡四周种植着茂盛的植被,其间只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通向山顶。走出友谊山,山顶的建筑便隐藏在了植被的遮蔽之间。视线的分割让校园各个功能区相对独立,使其特点更加鲜明集中,从而让校园更有“看头”。

1.1.2“廉价”的植被选择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同样“着眼在画意”:首先花草树木栽种的良苦用心:既讲究树木的错落有致,又顾及到季节的变化;其次花草树木的修剪技巧:取法自然。与“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形成强烈对比,说明传统园林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大片的草坪每年的灌溉、养护都需要很大的成本,却没有很高的实际使用价值,造成了较大的浪费。与大片草坪的高额养护成本和较低的使用效益造成的浪费相比,河海大学本部的绿化则体现出了较高的价值。作为清凉山的一部分,河海大学本部校园内的植被品种较多、较杂,但大多来自当地耐以生存的自然植被,平时并不需要过多的养护,师生也可以自由地在绿化中学习、放松,由此实现了绿化的低成本维护与高效益使用。且植被高低错落,结合起伏的地形、自由的道路,加上季节变化带来的不同景致,妙趣横生,总会带来意外惊喜。

1.1.3特色的景观文化塑造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图画,即以这些园林而论,它们的建筑、山水、花木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这些名园也从而具有了各自的风格与生命力。如:狮子林因园内石峰林立,形状多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留园中部以山水为主,是全园的精华所在,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网师园的亭台楼榭无不临水,全园处处有水可依,各种建筑配合得当,布局紧凑,以精巧见长,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园林尚且如此,作为专业性极强的高校理应特色鲜明。在这方面,一些高校的校园建设则比较成功,在校园设计中体现出了极强的专业性,如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京艺术学院。以河海大学江宁校区为例,河海大学的校园文化很大程度上便在其校园内的水景观中体现了出来。在校园的东北、东南、西南3个位置分别设置了东湖、廉池、西湖3个人工湖,在面积最大的东湖沿岸安排有长椅,可供学生休闲放松,或是进行户外学习。每天早上在湖边都有学生朗读或是背诵英语。东湖不但有观赏作用,同时也具有其实用性。在雨季,校区内的雨水可以排入东湖并储藏在东湖内,在降水比较少的时期,东湖内的水便可以被水泵抽出用来浇灌草坪、树木等。此外,校园内还有三峡广场、小浪底音乐台等充满水利特色的景观和建筑,从这些特点鲜明的元素中我们便可以感受到河海大学最具代表性的校园文化———水文化。又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全国航空航天类排名第二的大学,在将军路校区的规划设计中更是把学校的航天特色充分凸显了出来。观察其教学区的俯视图,可以发现其布局形似一个直升机。校园中心的草坪修建成了螺旋桨的图案,四周的教学楼围成了机身的形状,校园东部马路上横跨过的天桥组成了机尾。在四周绿化的映衬下,整个校区就像一架即将从停机场上升起的直升机。同时,校内还有直升机模型等标志性元素。在校园的整体布局与细节安排的共同作用下,其航空航天特色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

1.2含蓄的空间布局规划

空间的延伸、渗透与层次,空间的延伸对于有限的园林空间获得更为丰富的层次感具有重要的作用,空间的延伸意味着在空间序列的设计上突破场地的物质边界,它有效地丰富了场地与周边环境之间的空间关系,即“流动空间”。江南园林主要通过对空间的分隔与联系的关系处理,古典私家园林的内部空间通常按照功能关系划分区域和院落,其中包含了若干个空间层次和主要景物。主要的构成元素则有山石、水、植物、声音、光线乃至气味。2.2.1组景手法由于文化传统与审美趣味的差异。中国人多倾向于取含蓄隐晦的方法使艺术作品引而不发,显而不露,江南园林的造园艺术每每采用欲显而隐或欲露而藏的手法把某些精彩的景观或藏于偏僻幽深之处,或隐于山石、树梢之间,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组景手法是指把一些景象重新组合成新的景象,从而产生新的意境与趣味。古人总结出的组景手法多种多样,接下来本文将从在高校校园设计中较为常见的廊道与亭台、景象的显隐性两方面展开讨论。廊道,其目的是为行人遮风挡雨,是行进过程中的景。亭台,其目的是让人驻足小憩,是静止时的景。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廊道中行走的师生往往是在去教室、或是完成某项工作的路上,正如我们在人生路上前行。廊道告诉我们生活应该向前迈进。而亭台,往往是我们思索的地方,我们在这里驻足思考,思考我们的大学生活抑或是我们的人生。亭台象征着我们应该时不时停下脚步想一想,望一望。两者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为师生遮挡了风雨和烈日,提供了支持与保障。廊道与亭台的组合,象征着每一所大学对师生的庇护与关爱,以及对他们人生的建议:思考与奋斗。正如在河海大学江宁校区东湖两侧的凉亭与廊道遥相对应,相印成趣。对景象显隐性的处理可以很好地避免校园空间过于“直白”的问题,师生或游客在校园中行走时,眼前的景象会随着所处位置的不同而不断改变,从而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高校校园在处理显隐性时最常用的手段是通过绿化的安排来达到不同景象的“露”与“藏”。如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将建筑隐藏在高耸的乔木与茂盛的灌木之间,在路上行走只能从缝隙中隐约看到建筑的轮廓,而再向前走几步越过这片植被,整幢建筑便一览无余了。通过对景象显隐性的利用,可以避免“硬对景”,从而增加校园景色的趣味。(图6)

1.2.2放大了的空间效用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往往并不是由单个建筑来体现,而是通过创造建筑的群体空间来展现。换句话说,传统建筑通过抑与扬,大与小,曲与直,内与外相结合等手法,将各单个景象联系起来,达到1+1>2的效果,从而营造出了丰富的景观画面。抑与扬的结合是一种为了前后形成反差,从而收到强烈艺术效果的一种艺术上手法。以河海大学本部为例,刚进大门是一条狭长的道路,两侧分布着闻天馆、研究所等建筑。而沿着窄道走了400m之后,空间突然空阔起来,便看见了清凉山遇难同胞纪念碑广场,广场上种植着数百棵参天的梧桐。在道路的行走时的压抑之感与广场的开阔相对比,将广场的旷大衬托得淋漓尽致,让每一个经过的师生都能感觉到此处的庄严肃穆,生出敬畏之心。抑扬结合的手法往往可以让景象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加深游览者的印象。大小对比常指在较小的空间内营造出阔大的意境,以苏州园林最有代表性。一些学校的校本部由于地处市中心,用地面积非常有限,于是众多高校的校园设计都力求既满足教学需求,又避免校园给人过于拥挤的感受,如河海大学校本部,通过借助地形、空间分割等手法营造了内涵丰富的校园空间,让师生在校园的不同部分有截然不同的感受。曲与直的对比,其重点主要在曲,通过曲的构造,可以让画面更有层次。厦门的鼓浪屿上建筑密布,道路大都是曲折的小路,而曲折的小路尽头,往往便是热闹的集市或是空旷的海滩。南京师范大学北门入口处的规划与其相似,初入大门便是一条蜿蜒的林间小路,沿着小路翻过一个小山坡经过图书馆,看似已经没有路,而继续向前走才发现原来树林旁便是篮球场与足球场。校园需要幽静的场所,一方面为了营造宁静治学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同学提供了户外学习的去处。曲折的林间小道很好地创造了一个比较隐秘、寂静的空间,满足了同学对户外学习场所的私密性、安静的要求。内与外的交流最直接的体现便是透过窗子看到窗外的风景。内外空间的交流需满足一些最基本的要求例如便于室内采光、过滤室外杂音等。同时,学校的特殊性要求室外环境还应该为室内的师生提供绿色景观,以供师生在课间远眺、放松。内外空间交流最理想的情况体现在苏州园林中,即室外的景象通过窗户如同画一般成为室内景观的一部分。在苏州留园中,透过长廊古色古香的花窗可以看到长廊另一侧树木的虬枝,两者互相映衬就像是画框里的一幅画。

2如何营造内涵丰富的校园空间

上文分别从3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可以用来指导校园空间设计的主要思想和手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校园任何一处空间的设计往往是众多思想、手法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了解相关手法后,应该思考如何把这些手法的优势融合起来,综合运用到校园各部分空间的设计中,以设计出内涵丰富的校园空间。下面,本文将从灰空间与室外园林式空间两个部分的设计来讨论如何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综合运用到校园空间的设计中。

2.1灰空间的利用灰空间,是指从室内到室外的过渡空间。它的存在消除了室内空间与室内空间的隔阂,使两者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有机地整体,这也符合传统“阴阳调和”的思想。在校园内广泛使用灰空间可以避免现性主义建筑过于棱角分明的形象,把校园打造成一个更柔美、更和谐的学习场所,有利于避免在新校区中普遍存在的环境与人的距离感这一问题。灰空间的思想在很多设计中都有体现,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廊结构。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中,廊结构得到了最大化的使用。校园中的宫殿式建筑建于民国时期,在相邻建筑间用长廊相连接。长廊的作用很多,一方面,在刮风或下雨等恶劣天气时,长廊为来往的行人与在教学楼之间穿梭的师生提供了很好的遮挡,蕴含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另一方面,长廊作为相邻建筑之间半封闭、半开敞式的通道,也加强了建筑之间的联系,使建筑群更有整体感。此外,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的灰空间设置中,体现出了灰空间的设置也可以借助植被等自然元素来完成。利用已有的环境资源,将教学楼前的古树的树阴作为室内外空间的过渡,既营造了贴近自然的校园氛围,也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课间休息放松的场所。

2.2室外园林式交流空间的营造与中学相比,大学教育强调自主学习。这意味着仅有传统的教室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新的场所。为了帮助大学生将学习场所拓宽到教室外,大学校园内需要设置户外学习场所,这也满足了部分同学在户外学习的习惯。此外,现阶段在各高校内普遍存在老师和学生缺少沟通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引导师生思想改变的同时,为师生提供优美的交流空间也至关重要。因此,下文将主要从户外学习场所和交流场所的安排来讨论校园室外空间的设置。在河海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大多数学生都倾向于在僻静的自然绿化空间内进行户外学习。同时,在户外学习场所应该具备的条件中,支持人数最多的是安静,其次是有舒适的座椅。为了营造安静的氛围,可以通过绿化带将空间与周围的建筑、道路分隔,树木的遮挡同时还具有在夏天遮挡阳光,减小风速等功能。在桌椅方面,既不能设置过于密集使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也不能过于稀疏造成“一座难求”的情况。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例,在会议楼西侧是一个人工湖,湖边布置着长椅与石桌石椅,在四周被枝叶茂盛的乔木遮蔽,把它与周围的人行道分隔。由于环境清幽安静,并且设置了便于学习的桌椅,经常有学生在此进行户外学习。交流空间的设置应同时达到其实用性与美观性。为了达到其美观性,交流空间仅仅是一块空地显然是不够的,可以将其安排在草坪或是树荫中,与周围的建筑、道路等环境融合。一方面能让师生有一个较为平和的心情,有利于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另一方面,交流空间本身也成为了校园环境的一部分,在校园内营造了宁静治学的氛围。在实用性方面,为了便于师生在课后进行交流,宜把交流空间设置在教学楼附近,而一般用于学生之间或是休闲放松时使用的交流空间则无此限制。综合考虑到实用性与美观性,理想的师生交流空间可以在教学楼附近设置一片草坪或树林,在其中安排座椅,以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为例。而学生之间的交流空间形式比较多样,可以是一小片树林,或是小巧的建筑小品形式展现。道路作为连接校园各部分的工具,也有其重要作用。如果校园内普遍采用比较狭窄的人行道,不利于车辆便捷到达校园的各个部分,在高峰时期也不利于人流及车流的顺利疏散。而如果普遍采用较为宽阔的车行道,则会影响校园各个功能区相对独立性与整体性的体现,并且使校园显得空旷、直白。因此,在道路规划中,需要将主干路,次干路与人行道有机结合,即保证校园各部分之间交流的便捷,也有利于校园人文气息的养成,正如图12中长江大学的交通规划。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