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技师技术论文

时间:2023-03-23 15:11:40

导语:在技师技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技师技术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艺术设计教育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经济进入了持续高速发展的阶段。经济的繁荣带动了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也使得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适应社会需求,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迈进的发展趋势。而艺术设计作为热门学科,全国艺术设计类考生逐年攀升,全国兴起了艺术设计的热潮。然而,艺术设计教育在我国,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年的历史。由于现代设计教育在我国的历史比较短,发展还不够完善,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加上这几年的扩招,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教育思想和方法比较陈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够完善,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等。所以,我们一定要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艺术设计理论,研究艺术设计教育。

笔者从事艺术设计教育十多年,目睹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巨大影响,以及艺术设计教育对市场经济的反作用,以自己切身体验谈谈对艺术设计教育的一些思考。

一、顺应市场需求,转变教学思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要让市场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中起主导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学校也被逐步推向市场,并逐步向产业化方向转化,这也是在市场经济体制运作下完成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由原来的国家包培养、包分配,逐步转向交费上学,毕业后自主择业。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制订新的教学管理制度以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多样化选择。我国的艺术设计,是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兴起而兴起的,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应该说,艺术设计在中国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市场经济发生了割不断的联系。

因此,面向市场需求,随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再以理念的突破和更新为先导,在教育实践上引起巨大的变革,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构造并树立系统的现代教育观念。高校要扎扎实实地办学,不懈地努力,应努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一专多能、紧贴市场需求的人才。要基础知识与技能培训并重,全方位提升学生素质,从而造就适应市场需要的职业英才。同时,在硬件设施基本完善后,逐步控制学校的规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强化内部管理机制、增强凝聚力和竞争力上面来,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为将来的生活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打破文理界限,培养宽口径人才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脱胎于纯美术教育,原来只在艺术院校和轻工院校里设置,现在综合大学、工科院校和师范院校中也纷纷开设设计专业。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中,艺术设计教育基本上按照两种模式进行。一种是在综合性大学、专业美术院校和师范院校;另一种是在各种工科院校,如建筑、机械、轻工、纺织等。前者偏重美术理论和美术基础训练,后者偏重不同专业的工艺与专业技术训练。这一点可以从开设的不同的课程上明显看出来。这两种教育模式本来可以互相借鉴,互相补充,但因为现存的教育管理体制,如一些综合性大学隶属教育部门,一些专业美术院校隶属文化部门,一些工科院校隶属各产业主管部门。我国的高校招生,历来分文理两大类,演变到今天,这种体制已经波及到基础教育的中学分科问题。而艺术设计学科,也因为这个招生体制,被人为地割裂开来。所以,以文科考试进入美术院校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工艺与技术训练,以理工科考试进入工科院校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美术理论和美术基础训练。这个问题早已经在我们的社会上,即学生就业的工作岗位上反映出来。

在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我们可否转变一下思维方式,打破文理科界限,把艺术设计教育统一起来,不论其设在什么学校,工科也好,文科也好,都用一个标准确定教育对象和教学方法。这样既能避免学生接受知识上的偏差,也能衡定各类学校的师资和教学水平。同时,也使学生来源得到合理配置。现在,由于实行“三加X”考试,这一点在招生上基本上没有障碍,主要是思想再解放一点,把这种选择学生的方式再向前推进一步,就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一个专业同一个班毕业的同学找工作的差异性越来越大。高校已经成为一个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平台,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日益受到社会的青睐。这一现象逐渐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提倡学科合并交叉,培养适应多项工作的宽口径人才成为艺术设计教育新的发展方向

三、广泛吸纳社会力量,积极整合教育资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艺术设计专业办学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然而,有限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始终是制约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深入发展的瓶颈。一方面,高校要有计划地引进或培养既有系统的理论修养,又有丰富艺术设计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要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充实艺术设计的师资力量,可以采取长期或短期聘用的方式,邀请国内外室内设计行业的精英或专家来校讲学、授课,力争将最新的行业知识和信息传达给学生。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艺术设计教育在软硬件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无法满足经济高速发展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高等院校为了要办出质量和特色,以培养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的高级人才,使出了浑身解数,以致有些高校因为基础建设的不断扩大,而债台高筑。短时间内,仅仅依靠高校自身力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艺术设计应用性极强的特点,我们要把设计教育从大学的课堂里解放出来,交给企业家,作为企业发展的武器,交给民众,成为生活的必需。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坚持多样化办学,拓展以学养学,滚动发展之路,最终变“学校办社会”为“社会办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需要。令人欣慰的是,许多高校已经先行一步,积极与企业取得联系,将企业变成了高校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学校解决了实验场地的问题,降低了教学成本,企业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四、校企联手,促进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历来都是学生和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尤其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高校连年的大规模扩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并呈现出“两高一低”的现象,据有关资料统计:一高是指毕业生总人数高: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二高是指待就业毕业生总人数高:2003年52万,2004年69万,2005年已经达到了79万。一低是指毕业生签约率低:据教育部的统计,2005年应届毕业的338万普通高校学生中,在毕业时的签约率仅为33%,即使到了2005年末,仍有近1/4的毕业生还没有找到工作。

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大部分有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采取“主动出击,外引内联”的就业政策,在全国各地建立少则几十个,多达上百个的就业实习基地,与全国成百上千家企业建立长期联系,形成了庞大的就业网络,数以万计的学生在这些企业找到了位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外,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采取“订单式”培养,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学校与企业签订合同,企业为学校提供资金和教学场地,学校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训练,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学生毕业后如果不能就业,必将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国家已将就业率作为高校评估的重要指标,高校必将在推荐和引导学生就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2篇

工科院校的教育工作本质上说应以培养工程师为目标。世界上所有的工科院校都培养工程师,有的是为未来的工程师打好基础如美国;有的是直接培养工程师如德国。中国高校多年来实际上没有做到这一点,许多工科院校都把建设研究型大学、成为世界知名大学作为发展目标,不重视工程师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目前大家都认识到这个问题,各个学校包括清华在内的一流工科大学,都在积极研究如何把本科教育引入到培养应用型工程师的正确轨道上。改变“重科学轻工程”的价值取向,树立基于实践和应用型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理念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树立正确的机械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理念,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1)研究现有评价体系的缺陷和不足现有课程评价体系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重考试轻实践、重条条框框轻可操作性、重评价轻建设等方面的不足,不能完整体现应用型工程师能力培养要求。(2)研究工程实际对应用型工程师培养的要求根据企事业单位对机械类本科人才作为应用型工程师的要求,分析培养过程脱离生产实践要求的环节,分析不断变化的实际要求与人才培养策略的关系,主动适应实际需求。(3)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评价理念根据现有评价体系缺陷和工程实际要求,树立面向应用的正确的教学质量评价理念,改变仅以考试成绩评价教学质量的陈旧观念,探讨综合评价方法并形成体系。

2机械技术基础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关键环节

2.1参照现有质量评价体系内容,建立和完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基础框架

评价体系包括对课堂理论教学质量评价和实践性教学质量评价两大部分。课堂教学依旧是机械类主干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针对课堂教学,在现有评价体系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现有指标体系的教师自评、学生评价、专家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等评价层次中的工作态度、教学过程、教学方式等逐一细化,尤其在内容、方式、教改和课程考核创新等方面加强要求,使评价指标指导课程的教与学,使课程教授的理论和方法密切联系应用实际,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灵活应用。机械技术基础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质量评价是另一项重要内容。由于课堂理论教学质量评价有许多可参照的成熟经验,而实践性教学质量评价多涉及动态评价,相对成熟经验较少,是评价体系中应该关注的重点。课程的实验特别是课程设计环节,最能反应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同时也反应了整个技术基础课程真正的教学水平,应予足够重视。在评价指标上可从如下方面建立相对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1)创新思维及其培养、创新技法与创造训练课程教学评价标准;(2)创造性设计、创新制作的评价标准;(3)操作技能与劳动素质等方面的评价标准;等。完善后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体系,作为机械技术基础课程新的评价体系框架。

2.2针对机械类主干技术基础课程特点和企业对应用

工程师的要求,突出教学评价体系特点机械类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具有与社会生产联系密切、教学与工程科研结合紧密、专业针对性强、专业课内容变化快等特点。在教学评价体系中需突出这些课程特点,建立符合企业对应用工程师的要求的评价体系。为使课程评价体系具有面向工程应用的特点,各技术基础课程要在上述评价体系基础框架上,建立课程教学实体与用人单位间、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间、课程教学各保障环节间的闭环交流运行机制,以评价体系作为闭环的反馈环节,并以此改进现有课堂教学、实验、设计选题、专题讨论等教学环节内容、形式和方法,适应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需求。

2.3通过教学实践,完善质量评价体系

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所建立的评价体系。在此过程中加强如下联系:(1)密切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建设;(2)加强和各专业课程教师的联系,建立该评价体系的良好运行环境;(3)密切与教学管理部门联系,保证体系实施。

3用发展眼光和国际视野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第3篇

进入雨季之后,由于降水量大幅增多,在浸泡、冲刷等作用下,会对地基基础以及建筑结构形成破坏,一旦出现问题,必须要及时进行防护处理,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对于室外施工,要预先做好各项安排,这样一来在恶劣天气出现时,就可以有序应对。

2建筑工程雨季施工的原则

在雨季施工的过程中,首先进行基础部分和建筑结构的施工,如果是小雨天气,要在保证施工安全以及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避免停工,大雨天气时可以进行室内施工,在安排施工进程的时候,应该认真考虑雨季的影响,在雨季时尽量要减少室外施工,进而通过合理安排施工进程,降低雨季带来的影响,此外编制施工组织计划的时候,对于不适合雨季施工的环节,应该安排在雨季之前或者之后来进行施工,对于无法避免,一定要在雨季开展的施工环节,应该适当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提高施工效率,减少雨季施工时间。

3建筑工程雨季施工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目前建筑工程的规模和结构都更加复杂,并且施工中涉及到的技术也十分繁琐,在雨季施工的过程中,很多施工技术都要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中主要列举基础工程以及土方施工技术、混凝土工程雨季施工技术、砌体工程雨季施工技术、吊装工程雨季施工技术、脚手架拆装技术以hi屋顶工程雨季施工技术。

3.1基础工程以及土方施工技术

雨季降水量大,基础工程和土方施工受到的影响比较严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该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例如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确保边坡的稳定可靠,在必要时,应该适当降低边坡的坡度或者架设支撑,如果在施工中需要架设支撑,一定要严格检查支撑的质量。降水量较大的雨季要尽量避免室外作业,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应该采取分段和分片施工的方式,保证基坑施工符合要求,另外在基础工程以及土方工程中,基坑施工完成之后要严格验收,验收合格后应该尽快开始混凝土垫层施工。值得注意的是,在基坑开挖的过程中,一定要合理设置集水井、排水沟,防止雨水浸泡的影响,排水作业要指派专门人员来完成,如果是软土地基,降水量过大时一定要停止土方作业。

3.2混凝土工程雨季施工技术

混凝土作业之前一定要了解最近一段时间的天气情况,在没有降水的情况下,方可组织作业,于混凝土模板之上粉刷隔离层,防止隔离层被雨水冲刷掉,如果降雨量过大,应该避免混凝土浇筑施工,对于已经浇筑的部分,应该严格按照规范来设置停浇缝,采用塑料布来覆盖已经浇筑的部分,还要准确测定粗骨料以及细骨料的含水量,根据测定结果,在混凝土配置的过程中适当调节加水量,对于回填到模板下放的泥土,一定要夯实,并且要在土层上方设置垫板,当降雨过后,检查土层有无下沉现象。

3.3砌体工程雨季施工技术

在砌体工程施工你的过程中,粘合剂的含水量会影响砌体结构的稳定性,因此为了保证砌体结构施工符合标准,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砌块应该集中堆放,无需对砖进行浇水;其次在砌墙的过程中,应该将干砖和湿砖搭配使用,如果砖的湿度超出标准,应该晾晒之后再投入使用,此外一些地区雨季降水量过大,应禁止砌筑作业。在砌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内墙和外墙应该同时进行砌筑,转角处和丁字墙的施工一定要连贯,对于稳定性不佳的砖柱,一定要采取临时支撑措施,如果同时还伴有强台风或者大风,应该加载临时支撑,这样才能确保墙体不出现倒塌、歪斜的问题。

3.4吊装工程雨季施工技术

在吊装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构件一定要堆放在平整坚实的场地内,并且附近的排水工作一定要做好,防止构件遭到雨水浸泡,在使用塔式起动机施工时,起重机使用的路基要高出地面15m左右,降雨的时候应该避免吊装施工。另一方面,如果构件或者吊车绳索被雨水淋湿,会降低两者的摩擦系数,容易引起事故,因此必须要采取措施增加构件与吊车绳索之间的摩擦系数,施工暂停时吊钩应该与塔身靠拢,吊钩上严禁挂物体,防止塔吊出现摇晃、倾斜等问题,防止出现安全风险。

3.5脚手架拆装技术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时常需要在脚手架上高空作业,一定要合理设置防护措施,消除风险隐患,尤其是进入雨季之后,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脚手架作业过程中的风险系数更高,因此一定要保证脚手架基础土层的强度,同时要严格检查建筑物与脚手架之间的连接件。脚手架还应该具有可靠的防滑、防跌落措施,降雨过程中应该避免在脚手架上作业,如果无法避免,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例如对电缆采取绝缘隔离措施等,防止出现事故。

3.6屋顶工程雨季施工技术

进入雨季之后,屋顶工程一定要做好防水工作,落水管设置要合理,如果是油毡屋面,应在晴天进行施工,不能在降雨时进行作业,防止油毡等材料被雨水淋湿,此外屋面施工应该采取湿铺法,要保证基层不会出现渗水问题。

4总结

第4篇

《数控技术》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对数控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编程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以后从事数控机床加工技术工作及开拓新的技术领域打下必要的基础。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需要信息量大,且实践性强。同时由于该课程在整个机械类课程体系中一般在最后一学期讲解,相应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致使学生毕业后接触到数控加工时感觉很吃力。我校《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采用先纯理论教学,后实训教学的方法。讲解理论时基本上使用静止的图片解释复杂的电气组成和机械组成的时空关系,而学生对机床的电气元件和机械零件理解不深,没有感性认识,所以理解就很困难。例如在讲述机床的电气控制工作原理时,其复杂内部控制以及在工作状态下的控制关系是非常抽象的,单凭教师的口述,根本无法连贯地将元件及系统运动情况展现,而现有的数控电气实训设备也由于师资力量的薄弱而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对结构、工作原理的理解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对于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根本无法提高其学习的兴趣,给教师的教学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如何提高《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已成为我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重点。

2《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几项措施

2.1合企业需求和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我校作为一所职业学校,学生来源广泛,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有差距,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数控技术》课程目前采用的教材一般先对电气和机械部分讲解,理论知识强调过多,到后面的电器控制回路和机械系统控制分析时,感觉联系不大;同时学生基础较差,对高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很有限。我校数控专业学生大多数毕业后进入一些从事机械加工和电子产品生产的公司,而目前的《数控技术》教学数控技术理论部分的知识内容和实践知识部分分开在不同的学期进行教学,学生学完理论知识不能及时的付诸实践,等到另外一学期上实训时,理论的内容基本上都遗忘了,两者严重脱节。因此,结合生产实际,应将理论和实训操作部分放在同一学期内建议分前十周后十周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连贯性。

2.2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广泛使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以其全面生动的声、像、图、文等综合课程信息颠覆传统的干巴巴的文字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同时,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学中应制作大量易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的电器和机械控制系统课程动画素材,运用多样的教学载体,从挂图、教具到实物、动画;从板书到多媒体课件;努力营造真实的教学环境以追求最好的教学效果。

2.3强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实训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加强实训环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训方法和实训技能,能熟练地运用电器基本回路和机械系统组合满足实际需要的数控加工系统以及编制数控程序和进行加工操作。同时加强实训教学,能加深学生对一些基本理论的理解。在理论讲解过程中穿插实训教学环节,使学生更容易更直观地理解复杂、难懂的结构和原理,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引导进行改进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现有的机械加工设备和电气实训设备为我们的实训教学提供了有力保证。比如介绍机床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时,由于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学生仅仅通过看图和教师的讲授往往不易看懂、弄明白,可以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穿行机床结构拆装实训,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形象的了解各类零件工作的实质。同时数控技术应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计算机设备及软件进行仿真加工,对复杂零件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自动编程,通过相应的数据传送通道将其输入到数控机床内,进行自动加工。

2.4建立试题库,学习评价,考核标准多样化

通常在机械类专业及其它相关学科专业的班级开设《数控技术》课程,工作量由几位老师承担,考试一般是各任课教师各自出题,难免具有片面性,且题目保密性差,因此各班成绩也无可比性,教学效果不明显。考试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通过考试学生、教师以及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改进课程教学,提高教育质量。通常实行教考分离是比较有效的措施。因此建立试题库并使用试题库进行考试是非常必要的。建立试题库既能为课程教学改革服务,使的考试科学化、规范化,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又有利于监控教学质量,是加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考教分离同时还必须注重平时学习成绩考核,利用理论成绩、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实训并重的学习评价考核方式。例如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回答问题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特别是实践教学中的能力表现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记入成绩。

3总结

第5篇

    基于激光传感器的船舶交通量观测系统,以激光传感器作为船舶数据的采集手段,实现船舶特征识别;以多激光传感器在航船舶通行检测系统为基础,采用多源数据融合和机器学习方法实现船舶特征辨识和自适应误差控制。

    由于系统中选用了两台不同型号的激光传感器作为船舶特征信息的采集,它们采用的数据接口各异。因此,需选用不同的传输方式获取其数据信息。通过对三种方案的实践和比较,最终得到了合适的传输方案。

    激光传感器数据的传输

    1、激光传感器

    激光传感器船舶交通量观测系统由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和辅助子系统三个部分组成。数据采集子系统中的激光传感器通过自身激光头的旋转,对物体进行短时间的线扫描,从而实现对被测物截面的二维扫描,可实时采集航道上的目标图像。数据采集子系统主要由两台激光传感器组成。

    2、激光传感器数据的传输

    传输方案:

    传输方案:本方案为最初设计的传输方案,设计基于设备简单、造价低廉、安装方便的原则。 具体方案1号激光器采用以太网的无线传输,2号激光器由于没有网络接口,采用了通讯电缆RS422方式传输。

第6篇

目前,在数字电视机顶盒的设计过程中,对软件部分的需求变化日益增高。这些变化集中体现在用户界面、数字电视协议、业务功能、系统平台这四个方面。一般的业务功能除了搜台、播放、节目电子指南基本功能之外,还需要节目预约、前端检测等特定功能。每种功能的实现不仅需要基于特定的数字电视协议,包括欧洲的DVB、美国的ATSC、日本的ISDB等,也需要依赖特定的系统平台,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设计不同的数据呈现方式和交互方式。为了迅速地应对这种需求变化,一般采用敏捷式开发模型,通过阶段性的迭代式开发,进行功能的扩展。在每个迭代过程中,为了实现软件的可修改性和软件模块的复用,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减少出错,本文综合地应用了几种基本的软件设计模式,针对用户交互、业务组织和数据解析等常见需求变化,实现了一种软件架构设计。

2软件架构总体设计

如图1所示,软件架构中所涉及的静态类包括几个类别,分别是:视图类(View)、控制器类(Controller)、模型类(DVBFilter)、业务类(DVBEpg)、工厂类(DVBFactory)、消息中心类(Noti?caction)和算法类(ConcreteStrategy)。这几种类的具体职能体现了以下基本设计模式的综合运用。

3MVC模式

MVC是一种复合设计模式,可以由几种基本设计模式组成,实现方式因应用场景各异,例如WEB应用、APP应用等。它的设计原则是将应用程序划分为三个层次:视图层、控制器层和模型层,并规定层次之间通信的方式,将数据从视图中分离出来,使得界面和数据可以单独开发,让表现不依赖数据。在架构设计中View会响应输入设备的操作,并描画自身(Draw())。由于某些视图类对描画性能有要求,所以可以直接缓存需要的数据(CacheViewData);DVBFilter响应数据设备的请求,对得到的设备数据进行处理;Controller可以直接管理视图类和模型类,控制它们的生命周期和通信,也可以通过工厂类和业务类间接维护。由于视图类和模型类需要响应系统事件,所以对平台的依赖较大。因此,尽可能将逻辑处理放在控制类,便于重用。

4观察者模式

MVC模式的设计重点之一就是三种类之间的信息交互。控制类观察视图、模型的状态,对感兴趣的数据、状态变化进行处理。借鉴观察者模式的特点,本文提出一种更为灵活的消息驱动方式。消息中心可以分为两大类:应用层消息中心(Notifaction)和系统层消息中心(OSNotifaction)。后者又可以细分为两个子类:输入设备消息中心(InputNotifaction)和数据设备消息中心(DemuxNotifaction)。系统层消息中心依附于独立线程(threadID),获取系统的事件(GetInfoFromOS())。视图类依据自身的特点需要关心某些外部输入设备的状态,例如鼠标或者触摸屏的点击;模型类则一般需要关心外部数据设备的状态,例如媒体流设备数据的就绪。因此,二者分别需要将自己作为观察者注册到对应的消息中心(Observer())。当有系统事件发生的时候,消息中心分别通过(NotifyWithEventType())和(NotifyWithTableType())进行通知,使得View可以执行(InputEventProcess()),DVBFilter可以执行(DataEventProcess())。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如果需要对行为进行扩展,则需要向应用层消息中心发送特定消息(NotifyWithMessage()),让其观察者即控制类进行处理(BehaviourFunctionForView())、(BehaviourFunctionForModel()),完成视图类和模型类之间的通信;通过(DataSourceFromModel())完成其间的数据转化。

5抽象工厂模式

控制类负责对业务进行建模,根据不同的协议创建不同的功能模块,它属于两个维度的变化。可以选择抽象工厂模式构建业务对象层次。抽象工厂模式用于创建两个维度的产品线。抽象工厂代表了特定的协议类型,(DVBabstractFactory)制定具体工厂(DVBFactory)可以生产的DVB协议产品类型。(DemuxNotifaction())创建该协议的数据设备消息中心(DVBDemuxNotifaction),(Epg())创建该协议的EPG业务类(DVBEpg)。业务类则负责各种模型类的建立和维护。控制类根据应用对协议的选择,创建具体工厂,一种协议只有一个工厂,遵循单例模式。具体工厂实现每个具体产品的创建。产品的创建细节和工厂方法绑定。具体产品的协议特性由抽象产品决定(DVBabstractProduct)。这种设计让具体工厂和具体产品紧耦合,工厂方法的个数和具体产品数目相同,但是为了遵循开闭原则,一般适用于产品类型固定的情况。

6模板模式和策略模式

工厂类完成业务功能的创建。业务功能的创建过程中指定需要收取哪些数据,即创建哪些模型。由于机顶盒厂商对应用的需求不同,即使在同一种协议标准下,对数据的格式定义也不尽相同,例如某些自定义私有数据,自定义私有描述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良好的扩展性,将模板模式和策略模式相结合,达到在统一的解析架构之中对可变的部分进行分离的效果。模型类DVBFilter由业务类DVBEpg创建并维护,负责数据的收集和解析。一种业务类可以包括多个模型类,去收集数据格式特定的表。模型类通过(ProcessData())对数据中心获取的原生表数据(TableData)进行解析,形成视图类需要的数据(ViewNeedData)。解析的过程包括解析头部(ParseHead())和描述符(DescriptorProcess())两个固定部分,是一个算法模板函数。不同的模型类由于数据格式的迥异,对这两个部分的实现可能都不一样,所以具体模型可以根据需要重载这些方法。(Filter4e)就是解析DVB协议中数据格式为4e的EIT表。对于同一种模型类,头部解析是固定的,描述符的解析是可变的。这种变化体现在描述符的种类和数目不同,但是解析的骨架结构固定。因此,可以设计有限个策略算法(StrategyA和StrategyB),每个策略都会解析一定类型的描述符(DescriptorProcess())。如果表1:架构对需求的变化表变化类型变化内容架构修改内容架构修改层次视图样式组成视图的元素以及布局视图对触点位置的计算方式InputEventProcess视图行为视图对事件的响应方式,对数据格式的转化方式重写控制器的响应方式1.BehaviourFunctionForView2.DataSourceFromModel协议增加业务功能添加增加协议工厂类,包括工厂的产品结构层次1.工厂类2.业务类业务逻辑改变业务处理流程需要的表的类型,表的收取策略、以及表之间的关系1.业务类2.DataEventProcess3.BehaviourFunctionForModel数据描述符增加1.私有描述符的添加2.业务处理内容变化业务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新增加的数据进行处理1.业务类2.数据类解析的类型需要改变,可以通过具体策略算法重载(ConcreteStrategy)。7架构对需求变化的处理由于软件需求变化的要求不同,对架构的修改程度也不同。表1是对需求变化的假设和架构相应做出的修改方案。从修改结果可以看出,按照对架构内容的修改程度的不同,由低到高可以分为函数和类两个层次。不难看出这种软件架构可以让因需求变化而作出的修改尽可能遵循开闭原则,所修改的内容耦合性底,使得功能扩展具备插件化,降低每次修改对整个软件维护的影响,提高了迭代开发的效率。

7结语

第7篇

AR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出现多种用于虚拟现实系统开发的工具包,比如ARToolKit、Coin3D和MRPlatform等,ARToolKit开发工具是目前应用于虚拟现实开发比较广泛的。但是虚拟现实技术更多的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现实生活中并未广泛使用,总结一下开发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物体成像

由于虚拟现实技术需要将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结合起来,常常需要带一些头戴或手持设备,这些设备上的摄像机的摄像角度与眼睛的位置存在偏差,因此虚拟物体的定位在真实视场中的定位和显示角度也会存在偏差,且很难调整。

1.2定位系统

户外应用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可以依靠虚拟现实设备进行定位,解决迷路问题,但是在较差的天气中,民用GPS存在较大误差,由于现有许多户外的系统中的校正算法需要大量的输入和繁琐的校正步骤,因此不适合商业化应用。

1.3数据传输

虚拟显示应用中,需要做大量的数据处理,我们系统能力都要受制于数据传送的速度,因此由于带宽的限制会影响虚拟现实应用的使用效果。

2增强现实技术未来应用展望

2.1户外学习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量科学课程的学习需要走出课堂,或是在大自然中或是在博物馆中。移动增强现实技术能够使学生在户外或是博物馆中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获得更多信息从而达到开阔视野的目的。

2.2参观漫游

哥伦比亚大学Feiner研究小组已经研制出一套基于增强现实系统开发的户外校园漫游机,借助该套增强现实应用,用户漫游在校园中可以了解相关建筑物的详细信息,未来增强现实系统将应用到名胜古迹的参观中,当体验者漫步在名胜古迹环境中,就可以了解到古代建筑的相关信息。

2.3军事信息

南澳大利亚大学基于增强现实技术开发了一套虚拟军事仿真器,基于该系统可以让户外用户看到虚拟的军事设施,北卡罗来纳大学目前正在采用磁传感器和视觉跟踪技术进行混合跟踪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发了一套增强现实系统未来增强现实技术将被更广泛的应用于军事战斗中。

2.4展览展示系统

增强现实系统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基于虚拟和真实的混合看到过去或未来的人物或事件。在车展中,汽车生产商可以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给广大群众呈现出下一代概念车,或是推出一款新车的模型,详细描述汽车的各种属性以及对应参数;参观文物古迹的游客可以穿戴虚拟现实设备观赏在计算机技术生成下的古迹原貌,给参观者更好的视听感受。

3总结

第8篇

1.1基带预失真技术基带预失真技术作为数字电视发射机技术中的关键性技术,因为有时发射机的功率放大器会出现问题,从而造成发射机的非线性失真,那么基带预失真技术就能够提高发射机功率放大器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校正多工器的幅度和末级带的通滤波器来提高调制发射机的误差比。因为数字电视的信号是一种宽频谱的信号,所以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在非线性的区域中使用功率放大器时就会产生干扰,导致较差的输出信号,甚至不能正常地接受输出信号。而如果功率放大器只是在A类线性区使用,那么数字电视发射机就会出现较大的功率消耗,而且运转的效率不高。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到数字电视发射机的可靠性,而且运行的成本也会增加。

以FPGA硬件为基础的基带预失真技术就会在基带的数字区域中进行预校正,这样就能够补偿数字电视发射机可能出现的非线性失真。而且这种预校正是与频率有关的,这样将对高功率的功能放大器有非常明显的校正作用。这一技术还可以通过PC机上具备的工具软件,对现行和非线性的预校正特性进行调节。

1.2低相噪捷变频技术在信道编码的调制过程中,对本振信号相位噪声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必须保持绝对低的相位噪声和宽频带捷变频,不然就有可能造成调制误差比降低,使信号不能被正确地接收。要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那么使用高中频变频技术以及高稳定的参考源是一个好的办法。新型的数字电视激励器就采用了2次变频的方案,满足了对于捷变频功能的需求。

1.3功率检测技术数字电视发射机的输出射频功率是控制整机的主要参数,所以及时地获得输出射频功率尤为重要,可以通过检波器对该功率进行检测。新型的数字电视激励器采用了数字采样的技术,从而让有效地解决了输出射频功率检测中的精确性的问题,其中所具备的新的检测系统能够对数字电视发射机的输出射频功率进行精确地检测,从而对数字电视发射机能够进行准确的控制。

2比较国外数字电视发射机和国内数字电视发射机各自的优势

数字电视发射机在国外的研究和生产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在制造上各方面都趋向了成熟。就目前来看,国外的数字电视发射机主要具备了以下几种优势:水冷发射机、数字激励器以及缝隙的填充器。数字电视发射机在我国的开发是从2002年开始的,但是当时因为国外封锁了数字电视发射机的核心技术,而单频网适配器以及数字激励器等数字电视发射机的关键部件只能够依靠进口,严重影响了我国数字电视的开发和研究。但是因为有多年的模拟发射机的生产技术的积累,所以我国的数字电视发射机的生产技术也发展迅速,在上述的关键技术被突破的基础上,我国的数字电视发射机进入了产业化发展,目前而言我国的设备在技术水平方面已经与国外相当。

国产的设备因为配合了我国的国标,所以在推广时占有相当明显的优势,而且发射机的生产厂家由于与国标的相关单位进行合作和实验,所以已经掌握了覆盖测试参数、单频网技术等最新的技术。可以想见,数字电视的覆盖在进行前期的设计和规划时因为要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条件来进行,所以这个系统工程并不存在统一的模式,那么运用国外的产品就无法更好地施行“因地制宜”,而且在技术支持方面和售后的服务方面国外的数字电视发射机由于存在的空间和地区差异,所以并不占优势。相反,国内的数字电视发射机由于技术的进步目前占有较大的优势。

3结束语

第9篇

1.1施工企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较低

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技术的使用,主要依靠于单机的电脑应用软件,使信息技术只使用于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图样设计等方面的内容。这样只能发挥信息技术处理信息较快的作用,并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在这种情况下,施工技术管理的各个环节仍然是独立的,信息技术不能完成施工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无法为施工技术管理提供信息的分析和决策作用。

1.2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不具备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不同,所以导致一些施工企业缺乏使用信息技术的管理人才。因此,由于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能力有限,导致了他们不具备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施工管理的能力,使得信息技术不能在施工技术管理中发挥作用。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落后。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施工技术管理的信息化手段依然比较落后,拥有的信息技术管理软件也比较单一。针对不同的施工管理要求,同一种施工技术管理软件不能更好的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

2.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2.1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只有让建筑施工企业意识到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才能够使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购买信息技术设备上,促进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通过了解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企业就可以将信息技术投入到施工技术管理的各个环节来进行使用,从而实现施工技术的信息化管理。

2.2全面加深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程度

为了使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应该全面加深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从而使企业进行信息技术的网络建设,实现施工技术管理信息的共享。在实现信息共享的情况下,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施工技术资源的合理配置,还可以优化施工时间,同时做好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从而帮助施工企业做好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2.3提升施工技术管理队伍的素质

为了提高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应该提升施工技术管理队伍的素质,从而保证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首先,可以对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使用水平作一个调查,对不同能力水平的管理人员进行不同的培训。其次,可以设立网络沟通平台,促进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的使用交流。再者,要对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技术使用的考核,督促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从而提高施工技术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3.4积极开发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软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国家和政府应该注重建筑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在施工技术软件的使用上有所选择,从而进一步提升建筑施工的质量和效率。所以,积极开发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软件,是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科技力量。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