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移动通信技术论文

时间:2023-03-24 15:08:35

导语:在移动通信技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移动通信技术论文

第1篇

1.1MIMO技术MIMO技术即多输入多输出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使用分立式多天线来对整个通信链进行空间的分集,并且可以在分集后进行转化,从而分为多个子信道,让系统的容量得到了增加,保证了在大流量的网络环境下也能够正常使用4G移动通信。而MIMO技术的接收天线与发射天线的分立也能够保证整个通信系统抗噪音以及抗衰弱能力。

1.2SA技术SA技术就是智能天线技术,它通过固定的天线单元来将方向性进行获取,然后就能够获取移动台以及基站之间的方向特性。在方向特性获得之后,就可以根据不同的信号传输方向来将相同时间,码道,频率的信号进行区分,通过这种技术也就能够实现将网络覆盖区域改变目的,达到让网络覆盖实现有目的性覆盖的目标。

1.3OFDM技术OFDM技术为正交频分复用技术。这种技术将信道分为了若干个子信道,并且也可以将高速数据信号进行转换为低速子数据流,通过调制的方法到子信道上进行了传输,从而让抗衰落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也可以防止各个信道之间的互相干扰,保证了4G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以及正常传播。

24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

由于4G移动通信技术高速传输,不易受到干扰等特点,它可以应用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我国人民可以将自己的手机来作为4G移动通信技术的终端。而使用4G移动通信技术的手机外观小巧,用一只手就能够掌握。但是它的功能极其强大,完全可以当做一台小型的电脑来使用。人们可以使用4G移动通信的手机来享受到高质量的移动通信服务。

4G移动通信技术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大量的数据、影像、视频等等服务,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地使用高速网络来观看视频以及图片等,同时也不会像以往的移动通信技术会出现延迟、卡顿等问题。而且用户不仅能够进行即时的观看,也可以将这些视频等信息来推送到自己家中的电视上,等回家后再进行观看,让用户能够得到最佳的服务。

3结语

第2篇

关键词:第四代移动通信(4G);正交频分复用;多模式终端

一、引言

移动通信是指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其应用领域的扩大和对性能要求的提高,促使移动通信在技术上和理论上向更高水平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移动通信已成为现代通信网中不可缺少并发展最快的通信方式之一。

回顾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指蜂窝式模拟移动通信,技术特征是蜂窝网络结构克服了大区制容量低、活动范围受限的问题。第二代移动通信是蜂窝数字移动通信,使蜂窝系统具有数字传输所能提供的综合业务等种种优点。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要特征是除了能提供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所拥有的各种优点,克服了其缺点外,还能够提供宽带多媒体业务,能提供高质量的视频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并能实现全球漫游。现在用的大多是第二代技术,第三代技术还不太成功,但已有了第四代技术的设想。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标准比第三代具有更多的功能。

二、4G移动通信简介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可称为宽带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非对称的超过2Mbit/s的数据传输能力。它包括宽带无线固定接入、宽带无线局域网、移动宽带系统和交互式广播网络。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比第三代标准拥有更多的功能。第四代移动通信可以在不同的固定、无线平台和跨越不同的频带的网络中提供无线服务,可以在任何地方用宽带接入互联网(包括卫星通信和平流层通信),能够提供定位定时、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等综合功能。此外,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是集成多功能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是宽带接入IP系统。目前正在开发和研制中的4G通信将具有以下特征:

(一)通信速度更快

由于人们研究4G通信的最初目的就是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装置无线访问Internet的速率,因此4G通信的特征莫过于它具有更快的无线通信速度。专家预估,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速度可达到10-20Mbit/s,最高可以达到100Mbit/s。

(二)网络频谱更宽

要想使4G通信达到100Mbit/s的传输速度,通信运营商必须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大幅度的改造,以便使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带宽高出许多。据研究,每个4G信道将占有100MHz的频谱,相当于W-CDMA3G网络的20倍。

(三)多种业务的完整融合

个人通信、信息系统、广播、娱乐等业务无缝连接为一个整体,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4G应能集成不同模式的无线通信——从无线局域网和蓝牙等室内网络、蜂窝信号、广播电视到卫星通信,移动用户可以自由地从一个标准漫游到另一个标准。各种业务应用、各种系统平台间的互联更便捷、安全,面向不同用户要求,更富有个性化。而且4G手机从外观和式样上看将有更惊人的突破,可以想象的是,眼镜、手表、化妆盒、旅游鞋都有可能成为4G终端。

(四)智能性能更高

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智能性更高,不仅表现在4G通信的终端设备的设计和操作具有智能化,更重要的是4G手机可以实现许多难以想象的功能。例如,4G手机将能根据环境、时间以及其他因素来适时提醒手机的主人。

(五)兼容性能更平滑

要使4G通信尽快地被人们接受,还应该考虑到让更多的用户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轻易地过渡到4G通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4G通信系统应当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能跟多种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以及能从2G、3G平稳过渡等特点。

(六)实现更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

4G通信提供的无线多媒体通信服务将包括语音、数据、影像等,大量信息透过宽频的信道传送出去,为此4G也称为“多媒体移动通信”。

(七)通信费用更加便宜

由于4G通信不仅解决了与3G的兼容性问题,让更多的现有通信用户能轻易地升级到4G通信,而且4G通信引入了许多尖端通信技术,因此,相对其他技术来说,4G通信部署起来就容易、迅速得多。同时在建设4G通信网络系统时,通信运营商们将考虑直接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之上,采用逐步引入的方法,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

三、4G移动通信的接入系统

4G移动通信接入系统的显着特点是,智能化多模式终端(multi-modeterminal)基于公共平台,通过各种接技术,在各种网络系统(平台)之间实现无缝连接和协作。在4G移动通信中,各种专门的接入系统都基于一个公共平台,相互协作,以最优化的方式工作,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通信需求。当多模式终端接入系统时,网络会自适应分配频带、给出最优化路由,以达到最佳通信效果。目前,4G移动通信的主要接入技术有:无线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例如2G、3G);无绳系统(如DECT);短距离连接系统(如蓝牙);WLAN系统;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卫星系统;平流层通信(STS);广播电视接入系统(如DAB、DVB-T、CATV)。随着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新的接入技术将不断出现。

不同类型的接入技术针对不同业务而设计,因此,我们根据接入技术的适用领域、移动小区半径和工作环境,对接入技术进行分层。

分配层:主要由平流层通信、卫星通信和广播电视通信组成,服务范围覆盖面积大。

蜂窝层:主要由2G、3G通信系统组成,服务范围覆盖面积较大。

热点小区层:主要由WLAN网络组成,服务范围集中在校园、社区、会议中心等,移动通信能力很有限。

个人网络层:主要应用于家庭、办公室等场所,服务范围覆盖面积很小。移动通信能力有限,但可通过网络接入系统连接其他网络层。

固定网络层:主要指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组成的固定通信系统。

网络接入系统在整个移动网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未来的接入系统将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技术革新和突破:为最大限度开发利用有限的频率资源,在接入系统的物理层,优化调制、信道编码和信号传输技术,提高信号处理算法、信号检测和数据压缩技术,并在频谱共享和新型天线方面做进一步研究。为提高网络性能,在接入系统的高层协议方面,研究网络自我优化和自动重构技术,动态频谱分配和资源分配技术,网络管理和不同接入系统间协作。提高和扩展IP技术在移动网络中的应用;加强软件无线电技术;优化无线电传输技术,如支持实时和非实时业务、无缝连接和网络安全。

四、4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一)定位技术

定位是指移动终端位置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它主要分为基于移动终端定位、基于移动网络定位或者混合定位三种方式。在4G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终端可能在不同系统(平台)间进行移动通信。因此,对移动终端的定位和跟踪,是实现移动终端在不同系统(平台)间无缝连接和系统中高速率和高质量的移动通信的前提和保障。

(二)切换技术

切换技术适用于移动终端在不同移动小区之间、不同频率之间通信或者信号降低信道选择等情况。切换技术是未来移动终端在众多通信系统、移动小区之间建立可靠移动通信的基础和重要技术。它主要有软切换和硬切换。在4G通信系统中,切换技术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并朝着软切换和硬切换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三)软件无线电技术

在4G移动通信系统中,软件将会变得非常繁杂。为此,专家们提议引入软件无线电技术,将其作为从第二代移动通信通向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桥梁。软件无线电技术能够将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过程尽可能地接近天线,即将A/D和D/A转换器尽可能地靠近RF前端,利用DSP进行信道分离、调制解调和信道编译码等工作。它旨在建立一个无线电通信平台,在平台上运行各种软件系统,以实现多通路、多层次和多模式的无线通信。因此,应用软件无线电技术,一个移动终端,就可以实现在不同系统和平台之间,畅通无阻的使用。目前比较成熟的软件无线电技术有参数控制软件无线电系统。

(四)智能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具有抑制信号干扰、自动跟踪以及数字波束调节等智能功能,能满足数据中心、移动IP网络的性能要求。智能天线成形波束能在空间域内抑制交互干扰,增强特殊范围内想要的信号,这种技术既能改善信号质量又能增加传输容量。

(五)交互干扰抑制和多用户识别

待开发的交互干扰抑制和多用户识别技术应成为4G的组成部分,它们以交互干扰抑制的方式引入到基站和移动电话系统,消除不必要的邻近和共信道用户的交互干扰,确保接收机的高质量接收信号。这种组合将满足更大用户容量的需求,还能增加覆盖范围。交互干扰抑制和多用户识别两种技术的组合将大大减少网络基础设施的部署,确保业务质量的改善。

(六)新的调制和信号传输技术

在高频段进行高速移动通信,将面临严重的选频衰落(frequency-selectivefading)。为提高信号性能,研究和发展智能调制和解调技术,来有效抑制这种衰落。例如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自适应均衡器等。另一方面,采用TPC、Rake扩频接收、跳频、FEC(如AQR和Turbo编码)等技术,来获取更好的信号能量噪声比。

五、OFDM技术在4G中的应用

若以技术层面来看,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以CDMA为核心技术,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则以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encyDivisionMultiplexer,OFDM)最受瞩目,特别是有不少专家学者针对OFDM技术在移动通信技术上的应用,提出相关的理论基础。例如无线区域环路(WLL)、数字音讯广播(DAB)等,都将在未来采用OFDM技术,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则计划以OFDM为核心技术,提供增值服务。

在时代交替之际,旧有系统之整合与升级是产业关心的话题,目前大家谈的是GSM如何升级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而未来则是CDMA如何与OFDM技术相结合。可以预计,CDMA绝对不会在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消失,而是成为其应用技术的一部份,或许未来也会有新的整合技术如OFDM/CDMA产生,前文所提到的数字音讯广播,其实它真正运用的技术是OFDM/FDMA的整合技术,同样是利用两种技术的结合。因此未来以OFDM为核心技术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也将会结合两项技术的优点,一部份将是以CDMA的延伸技术。

六、结束语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未来的4G通信的确显得很神秘,不少人都认为第四代无线通信网络系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技术系统。总的来说,要顺利、全面地实施4G通信,还将可能遇到一些困难。

首先,人们对未来的4G通信的需求是它的通信传输速度将会得到极大提升,从理论上说最高可达到100Mbit/s,但手机的速度将受到通信系统容量的限制。据有关行家分析,4G手机将很难达到其理论速度。

其次,4G的发展还将面临极大的市场压力。有专家预测,在10年以后,2G的多媒体服务将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此时覆盖全球的3G网络已经基本建成,全球25%以上的人口使用3G,到那时,整个行业正在消化吸收第三代技术,对于4G技术的接受还需要一个逐步过渡的过程。

因此,在建设4G通信网络系统时,通信运营商们将考虑直接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之上,采用逐步引入的方法,使移动通信从3G逐步向4G过渡。

参考文献:

1、谢显忠等.基于TDD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第3篇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特征

第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最早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出现的,它经历了大概十几年的发展时间,在上世纪九十年展结束。它的技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它的智能化技术很差,业务量较小、没有很好的通信技术、安全性不高、运行起来很慢而且没有设定加密的功能。在这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主要采用的是模拟传输技术,所以传输的效果很差,而且在传输中会被其他因素影响,抗干扰力很差。那个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并不高,生活也不丰富。所以,只有一少部分人能够使用这种移动通信设备,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因此,人们并没有十分关注这种通信技术的发展。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特征

第二代的移动通信系统即2G技术,最开始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出现的,这种技术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弥补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存在的缺陷,并且扩展相应的功能。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内容是网络应用逻辑更强,采用立即计费的方式,支持最佳路由,00/1800双频段,话语编解码等是完全兼容的而且速率更强,频率结构使用的是更高的加密技术,并且在这一代的通信技术中还应用了智能天线技术和双频段技术等。这样就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使业务数量持续的增长。移动通信技术所存在的GSM系统容量不足的缺陷,使GSM功能不断地得到改善和增强,具备了初步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虽然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较好的完善,但是2G的移动通信系统,随着用户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频率资源也己经适应不了,移动通信业务发展的需求,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式,频率资源也占有率也接近于枯竭,移动通信的语音质量,也不能达到用户所要求的高质量的标准,对于数据通信速率太低,这个2G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满足移动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主要是在话音和数据通信速率等方面得到有效的改进,通信码率能够达到384kb/s,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3G,是现阶段正在全力开发的移动通信的系统,这一代移动通信的系统,已经具备了最基本智能特征,应用了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信号处理单元,多媒体数据通信和话音支持的技术,能够提供跟前两代产品相比,所不能提供的多种宽带信息业务,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具备慢速图像、高速数据、电视图像等功能。传输速率也比前两代,移动通信技术有高质量的提高,传输速率在用户静止时,移动通信速率最大为2Mbps,在用户高速移动时,移动通信速率最大支持144Kbps,所占频带宽度为5MHz左右。但是,就目前的第三代3G移动通信系统,通信标准总共有三大类CDMA2000、WCDMA、TD-SCDMA,共同组成3G移动通信IMT2000的体系,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相互兼容的问题,这就意味着从根本上来说,当前已有的移动通信系统,并不是真正的个人通信和全球通信系统。再进一步地说,目前的3G移动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率还相当地低,并没有充分地利用频谱资源,达到普及和推广3G移动通信的业务,留下了很大的发展智能移动通信技术的空间。根据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的需要,和3G移动通信所存在的一些欠缺,目前国际上有不少国家,已经开始研究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也就是我们将要面对的4G移动通信智能系统,这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将从根本上弥补前三代移动通信所存在的不足,成为移动通信系统又一个闪光的亮点,在不断地研究和发展中,让更多的用户认识和接受。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第4篇

软交换技术实际上就是把呼叫控制从媒体中逐渐分离出来,利用软件实现一定的呼叫控制功能,从而可以有效地分离呼叫控制和呼叫传输。建立一个交换、软件可编程和控制的平面。软交换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应该具备以下方面:一是,呼叫控制功能。是最主要的功能之一;二是,媒体网关接入功能。是属于一种适配功能,可以连接一定的媒体网关。三是,互通互联功能。SIP协议标准和H.232标准是不可以进行兼容的结构,软交换技术可以支持很多种协议,对于上述两种也有效。四是,提供业务功能,对网络提供一定的智能业务。软交换技术实际上是功能实体,为以后网络的发展提供依据和保证,可以控制下一代网络控制和呼叫。

2软交换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体系中,不仅仅拥有语音业务,还具有一定的数据业务、多媒体业务、电子贸易、互联网服务以及电子商务等服务信息,由于不断扩充新网络,对于网络通信系统的使用互联网资源和数据信息的交换提出了更高的安全需求,使用软交换技术可以适当的降低交换机设备的负担,从而整个通信系统都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和特点。依据主被叫会处于不同的数据通信位置可以分为两类:包括TMSCSERVER之lhJ的呼叫以及TMSCSERVER局内的呼叫。

2.1网内通信的应用

软交换技术可以很好的支持中国移动混接组合方式的介入模式,也就是可以支持同一TMG从而形成不同的中继端口进行TDM之间的交换呼叫功能,主要包含跨区域以及本区域之间两个TDM交换机中的呼叫功能,利用软交换技术来处理呼叫的时候,在进行选择路由和分析号码之后,需要执行一定的TMG流程。找到入局局向TMG和出局局向的TMG处于同一个TMG上的时候,利用H.248直接进行命令,在入局和出局的不同TDM终端分配,合理的连接出局和入局之间的TDM端点,形成交换机之间的TDM呼叫。

2.2网间通信的应用

利用交换机处理网间通信的时候,选择路由和分析号码之后,需要执行一定的TMG流程。找到入局局向TMG和出局局向TMG之间的承载IP,利用H.248信号来通知入局TMG在网络上的局向分配情况,把IP端点分配在出局局向上,制定承载IP的语言编码类型,然后进行长时间打包参数,合理的连接端点IP和端点TDM,以此作为话路,没有得到出局方向上的端点TP的实际地址。在入局局向上分配出局TMG的端点IP,制定与入局TMG相符合的语言编码类型以及打包时长等一些参数,端点TDM在出局方向进行分配,连接端点和端点TDM做为话路,从而可以知道入局方向的端点IP地址和TMG。交换机利用H.248来把出局方向上TMG端点IP地址输入到入局TMG中,以便于可以顺利完成交换机的IP承载连续呼叫。

2.3优化软交换的应用

华为软交换系统可以有效解决网络过大负载以及网络流量过大的问题,但是如果系统处于主干线设备主要地位上的时候,一旦某点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以通过设置网络数据来把MSC中的软交换长途话务传送TDM传统交换结点上,但是没有办法转换外省的话务,利用软交换技术来传送到本省的TMG话务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长途话务,所以需要我们不断优化软交换技术和软交换系统。由于在完善了软交换汇接网络之后,可以适当的顺通省际之间的话务业务,从而完全发挥了两种网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两种网的互补,在两种网上适当建立直接能够进行联系的话务,以此当做备用。对于一些GMSC/MSC的呼叫业务来说,一旦出现TDM或者软交换网络溢出的问题,就会利用自动功能进行话务的倒换,保证在另外一种网上接受更多的长途话务,也可以适当的把溢出处的话务设置到路由上,从而输送到TDM汇接网。如果软交换出现单点故障的时候,可以利用GMSC/MSC的备用路由来进行各省的去话,合理的倒入到TDM汇接网上;对于大部分省际通话来说,利用两个区域之间的BISS消息进行一定互换,被叫SS出现的TMG会适当的输送到起点SS中,释放一定数据信息,利用起点受到的SS数据合理分析释放的消息,对于一些出现失败的被叫来说应该适当的增加相应的呼叫字冠,合理输送到TDM网络上,进行一定疏通。这种优化交换机的方案具有很多优点,工程建设量相对比较小、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从而最大程度完成软交换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中应用。

3结束语

第5篇

此类攻击的目的在访问网络过程并躲避付款,其具体的表现为:冒充合法用户—窃取访问网络服务的授权;冒充服务网络—访问网络服务;冒充归属网络—窃取能冒充合法用户身份的认证参数;对用户职权加以滥用—享受网络服务而不付款;对网络服务职权加以滥用—窃取非法进行盈利。

2无线接口中的不安全因素

在安防移动通信网络当中,固定网络端和移动站之间的整个通信传输均经由无线接口来实现,而无线接口为开放失去封闭性,作案犯罪嫌疑人为取得有用的传输信息,能经无线接口窃听信道而获得,甚至能够对无线接口中的消息进行删除、修改、插入或者重传,从而实现冒充用户身份对网络终端进行欺骗的效果。按其攻击类型也可以分为威胁数据完整性、非授权访问网络服务、非授权访问数据三种。

3服务后狡赖类攻击

此类攻击指的是在通信后否定以前出现过该次通信,从而逃避相关责任,详细表现:为责任狡赖—拒绝负责任或付费;发送方坚持否认—不肯为此次服务承担起责任或付费;接收方发生狡赖—不肯为该次服务承担起责任或付费。

3.1移动端的不安全因素

在安防移动通信网络当中,移动站构成了移动端。移动站作为移动通信网的通讯工具,既是移动用户的访问端,还储存着用户的有关信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因移动电话易于丢失或者被盗,致使给移动电话带来诸多不安全因素:使用捡来或盗窃的移动电话免付费进行访问网络服务,造成丢失移动电话者出现经济损失;犯罪分子如果读出移动用户身份认证密钥或国际身份号,这能将很多移动电话进行复制,并且利用移动电话进行非法买卖,给网络服务商与移动电话用户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

3.2攻击风险类

攻击风险类的不全安因素也会使安防移动通信网络受到一定的威胁。详细描述:无线窃听––对无线信道中传输的用户相关的信息进行窃听;冒充攻击—冒充网络端欺骗移动用户或冒充移动用户欺骗网络端;完整犯—对无线通信控制信道中传输的信令信息加以更改;否认业务—网络端服务提供商伪造账单、移动用户滥用授权;移动电话攻击––盗窃移动电话、复制移动电话与对移动电话身份号进行更改。

4安防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安全技术策略

不安全因素在安防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出现,既对移动用户的隐私与经济利益造成威胁,又会使安防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运行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让各个方面的利益受到保护,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策略,让不全安因素消除在萌芽之中。

4.1认证性安全技术业务

该项安全策略业务可以分三类,详细操作为:用户身份认证性的宗旨—对移动用户身份的鉴定,以便预防冒充用户的出现;网络身份认证性的宗旨—对网络身份的鉴定,以便预防非法攻击者冒充网络进行相关诈骗;完整性检测信令数据的宗旨—使无线信道中传输的信令信息完整性得以保护,预防被人进行篡改。

4.2应用层安全技术业务

随着电子商贸的迅速发展与安防移动通信网络服务的不断增加,增设安全技术业务于应用层当中已成必然,其详细描述为:实体身份认证—两个应用实体使对方的身份进行相互认证;数据源认证—接收方应用实体认证数据对源自于发送方加以确定;数据完整性认证––接收方应用实体确定收到的数据未被篡改;数据保密性—让两个应用实体间的数据通信得以保护,使端到端的保密性得到实现,有效预防流分析;数据接收证明—发送方应用实体认证能够证实接收方已收到相关的应用数据。

4.3移动电话保护

移动电话厂商能够为每台移动电话分配一个全世界唯一的IME(I移动设备国际身份),移动电话每当对移动通信网络进行访问时,它一定要传IMEI给EIR(移动设备识别寄存器);EIR对该IMEI进行检查有无在丢失与失窃移动电话于黑名单中,如果在EIR即传一个有效信令锁起该移动电话,该时使用人不能进行开锁,也等于未能继续使用此移动电话,该方法能有效防止非法用户用偷来的移动电话对网络服务加以滥用。但不排除有部分犯罪分子采取新技术对偷来的电话的IMEI进行改变,由此有效避过黑名单的检查。而移动电话厂商一般把IMEI设置在保护单元中,即是具备防撬功能的只读存储器,目的就是为了预防对移动电话的IMEI进行修改。

5结束语

第6篇

关于移动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1]谢显忠等,基于TDD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解梅,移动通信技术及发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3,02.

[3]宋文涛、罗汉文,移动通信[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4]何林娜,数字移动通信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吕昌春,李林园.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平台竞争与电信运营商增值业务发展策略研究[J].邮电设计技术,2012(11):16-20.

[6]张洁.影响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竞争力的因素分析[J].经济视角(下),2011(01):52-53.

关于移动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1]张洁.影响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竞争力的因素分析[J].经济视角(下),2011(01):52-53.

[2]吕昌春,李林园.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平台竞争与电信运营商增值业务发展策略研究[J].邮电设计技术,2012(11):16-20.

[3]刘文婷.以运营商为主导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商业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08):66-74.

[4]冯文高.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竞争均衡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16)

[5]张洁.影响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竞争力的因素分析[J].经济视角(下).2011(01)

[6]马云泽.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市场结构与规制改革[J].经济问题.2009(01)

[7]张平王卫东陶小峰《WCDMA移动通信系统》人民邮电出版社

[8]詹炳根,《工程建设监理》,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1997

[9]谢坚勋浅谈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接轨建设监理2004(2)

关于移动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1]赵刚.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实践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漆晨犧.电信企业大数据分析、应用及管理发展策略[J].电信科学,2013(3):12-16.

[3]刘洁,王哲.基于大数据的电信运营商业务精确运营平台的构建化[J].电信科学,2015,29(3):22-26.

[4]张俊.移动通信网络中大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研究[J].电信网技术,2014(4):10-12.

[5]康波,刘胜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互联网业务用户体验管理[J].电信科学,2013,29(3):32-35.

[6]谢华.大数据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4(1).

[7]夏磊.探巧大数据下的智能数据分析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4(10):21.

[8]侯优优,隋化严.网络优化中的大数据应用[J].互联网天地,2014(l):34-37.

[9]刘震,付俊辉,赵楠.基于移动通信数据的用户移动轨迹预测方法[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5,30(2):10-13.

第7篇

【论文关键词】移动通信;3G;发展;展望

伴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更高性能的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享受更为丰富和高速的通信业务。第二代移动通信运营商发展速度趋于缓和而竞争越加激烈,为寻找新的增长点,通过发展数据业务来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业务类型,需要3G的支持。同时由于第二代移动通信无线频率资源日趋紧张,已不能满足长期的通信需求发展需要。

1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它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起源于90年代初期。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在1996 年提出了GSM Phase 2+,目的在于扩展和改进GSM Phase 1及Phase 2中原定的业务和性能。它主要包括CMAEL(客户化应用移动网络增强逻辑),SO(支持最佳路由)、立即计费,GSM 900/1800双频段工作等内容,也包含了与全速率完全兼容的增强型话音编解码技术,使得话音质量得到了质的改进;半速率编解码器可使GSM系统的容量提高近一倍。在GSM Phase2+ 阶段中,采用更密集的频率复用、多复用、多重复用结构技术,引入智能天线技术、双频段等技术,有效地克服了随着业务量剧增所引发的GSM 系统容量不足的缺陷;自适应语音编码(AMR)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系统通话质量;GPRS/EDGE技术的引入,使GSM与计算机通信/Internet有机相结合,数据传送速率可达115/384kbit/s,从而使GSM 功能得到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了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尽管2G技术在发展中不断得到完善,但随着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频率资源己接近枯竭,语音质量不能达到用户满意的标准,数据通信速率太低,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满足移动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2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主要是话音和中低速数据, 码率为384 kb/ s (局域网可达2 Mb/ s) , 因而可传送比目前GSM (第二代移动通信) 更高码率的信息。随着多媒体业务的发展, 2 Mb/ s 的码率将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各种新的宽带业务的需要, 因此国际上已开始研究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一步目标是10 Mb/ s 以上。我们国内则尚未启动。因此需尽早开始研究其关键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有: 宽带多媒体移动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 包括频段、多址方法、无线接入技术、软件无线电的硬件和软件、多载波调制和OFDM 技术、自适应天线阵、高效信道编码技术(如Turbo 码) 等。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也称IMT2000,是正在全力开发的系统,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信号处理单元将成为基本功能模块,支持话音和多媒体数据通信,它可以提供前两代产品不能提供的各种宽带信息业务,例如高速数据、慢速图像与电视图像等。如WCDMA的传输速率在用户静止时最大为2Mbps,在用户高速移动时最大支持144Kbps,所占频带宽度5MHz 左右。但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共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分支,共同组成一个IMT 2000家庭,成员间存在相互兼容的问题,因此已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通信和全球通信;再者,3G的频谱利用率还比较低,不能充分地利用宝贵的频谱资源;第三,3G支持的速率还不够高,如单载波只支持最大2Mbps 的业务,等等。这些不足点远远不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需要,因此寻求一种既能解决现有问题,又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的需求的新技术(即新一代移动信: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是必要的。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特点:(1)全球统一频段,统一标准,全球无缝覆盖和漫游。(2)频谱利用率高。(3)在144kbps(最好能在384kbps)能达到全覆盖和全移动性,还能提供最高速率达2Mbps的多媒体业务。(4)支持高质量话音、分组多媒体业务和多用户速率通信。(5)有按需分配带宽和根据不同业务设置不同服务等级的能力。(6)适应多用户环境,包括室内、室外、快速移动和卫星环境。(7)安全保密性能优良。(8)便于从第二代移动通信向第三代移动通信平滑过渡。(9)可与各种移动通信系统融合,包括蜂窝、无绳电话和卫星移动通信等。(10)终端(手机)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价格较低。

3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4G系统中有两个基本目标:一是实现无线通信全球覆盖;二是提供无缝的高质量无线业务。目前正在构思中的4G通信具有以下特征:(1)网络频谱更宽。要想使4G通信达到100Mbps的传输速率,通信运营商必须在3G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的改造,以便使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带宽高出许多。据研究,每个4G信道将占有100MHz的频谱,相当于W-CDMA 3G网络的20倍;(2)通信速度更快。人们研究4G通信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终端访问Internet的速率,因此,4G通信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有更快的无线传输速率。据专家估计,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速率可以达到10M~20Mbps,最高可以达到100Mbps;(3)通信更加灵活。从严格意义上说,4G手机的功能已不能简单划归“电话机”的范畴,因为语音数据的传输只是4G移动电话的功能之一而已。而且4G手机从外观和式样上看将有更惊人的突破,可以想象的是,眼镜、手表、化妆盒、旅游鞋都有可能成为4G终端;(4)智能性更高。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智能性更高,不仅表现在4G通信的终端设备的设计和操作具有智能化,更重要的是4G手机可以实现许多目前还难以想象的功能;(5)兼容性更平滑。要使4G通信尽快地被人们接收,还应该考虑到让更多的用户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较为容易地过渡到4G通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4G通信系统应当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能跟多种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以及能从3G平稳过渡等特点。

总之,随着新问题、新要求的不断出现,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将会相应地调整、完善和进一步发展。纵观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规律和第四代通信技术的优点,我们相信,不远的将来,人们将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自由自在地利用移动网络获取和传递信息。从而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将会发生更深刻的变化。

第8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旅行社,移动通信,网络电视

 

信息技术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市场交易提供了新的信息基础,其广泛应用促进现代经济社会进入了新一轮的变革与发展。我国的旅游市场处在转轨时期,信息技术为我国旅行社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科技论文。旅行社将信息技术的应用纳入到变革与发展战略之中是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也是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必备手段。

一、旅行社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旅行社信息化是以旅行社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为战略资源,以人力资源及相应的组织模式为内容,大幅度提高旅行社信息服务能力,以增强旅行社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需要。科技论文。

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由来已久,例如航空公司的订票系统和饭店的预订系统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主要存在于操作层面,是一种信息处理工具。科技论文。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引起重视是在互联网(Internet)以及3w(WorldWild Web),即所谓的信息高速公路发展起来之后。自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3w成为了互联网上成长最快的领域。基于互联网的3w技术集合了媒体、电信和信息技术,可以传输文本数据、图表、图片和声音,增加了消费者和供应商之间的互动,为有效地、实时地、适时地交换产品提供了平台。互联网与3w的广泛应用对旅游业原有的信息传播方式产生了冲击,因而引起研究人员的重视。

信息化对旅行社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旅行社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但信息化包括的范围很广,除了电子商务,还有很多近些年出现的高新技术同样也可以应用在旅行社的发展中,使旅行社更好的适应当今世界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

现代信息技术是20世纪载入史册的重大科学成就,也是当代最具代表的新生产力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其前沿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如今人们已经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信息技术的世界将会成为什么样子。近几年,信息技术的成果有很多,而移动商务和网络电视是其中较典型的例子。

1.移动商务

因特网与移动通信技术的结合创造了新的商业机会。通过移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便成了移动商务。在欧洲和日本,用户已经对手机购票产生了一定兴趣。停车场、公交车、电影院和剧院是手机购票的主要领域。在韩国,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移动用户通过手机实现购买地铁车票、进行汇款等服务。移动通信和无线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生活的方式和消费的习惯。据市场研究公司Juniper Research预测,进入2010年,通过手机购票将是最主要的零售种类,其收入将达到390亿美元,而全球移动商务的收入则会达到88亿美元。面对一连串的预测数据和和当前厂商频繁的市场活动,一种现象正在凸现——移动商务即将沸腾。

2.网络电视

网络电视是基于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提供电视收看节目。接收终端包括两种:一是PC,一是传统的电视机。如果采用PC收看只需要接入互联网即可。但如果使用电视机收看,则需要额外安装一种IP机顶盒,接受来自互联网的电视节目。它的基本功能是让观众能在网上收看实时电视以及选择收看大量的电视节目。

三、新技术在旅行社中应用的设想

各种高新技术只有被应用到实际中,才能体现出其真正的价值。而对于移动通信和网络电视在旅行社中的应用,作者分别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设想。

1.移动通信在旅行社中的应用

移动通讯在旅行社中应用的软件原理如图:

第9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组网;通信工程;3G;软交换

中图分类号:E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各拥有一个GSM网,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第一代与第二代蜂窝移动电话一般是提供话音业务,第三代移动通信则能提供更广泛的图、文、声、像等多媒体业务服务,并能实现全球漫游。第三代移动通信属于智能移动通信系统,因此电磁辐射小。

一、移动通信核心网络概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在科学技术,组网技术,应用人群,服务应用,手机硬件等许多方面都区别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因而它的流行将会完全替代后者在世上的推广。但各通信公司仍然希望通过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建设来继续得到巨额投资回报,从而使其利益最大化,并持续收到庞大的基础设施效益,所以,各通信研究机构需要更加努力的帮助网络公司从第二代通信技术平滑过渡并能支持第三代系统所提供业务,并有选择的推广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方案。因此在设计阶段,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倍设计成分阶段逐步实现过程。第一,第二代核心网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通过更新新一代通信芯片,网络设备需要能够使用部分第三代的移动业务;第二,第三代无线接入网在适配功能单元的帮助下,能够整合到增强的第二代核心网中;第三经过一定的时间的磨合,第三代核心网先是与第二代核心网进行互通有无,交换信息及策略,然后将逐渐淘汰第二代核心网。由于第二代核心网的主要设备包括GSM/MAP和IS-41两大类。根据IMT-2000的设计方向,只要它们的芯片程序经过升级,提升了网络功能后,就可以满足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在公共接口上和业务能力上的需求,其所使用的设备可以逐步向IMT-2000过渡。但是,由于这两类第二代系统所应用的无线接入技术有些差别,尽管他们都存在与第三代的RTT互不兼容的毛病,第三代系统中的移动终端还是需要具备双模性能,这个双模性能可以使两代基站间进行任意切换,即使基站设备采用的是IMT-2000不同核心网家族成员的涩北,这种双模性能可保证第二代通信系统到第三代通信系统的平滑过渡。就2010年以来,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迅速,在2000多万移动用户中,GSM网络已经覆盖了80%以上的用户。此外,GSM的扩张势头迅猛,预计到2012年左右,GSM网络的容量可达到7000~8000万户。因此,本文着重研究如何演进基于GSM系统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由此可见,在过渡的第一阶段,GSM核心网为第三代移动终端提供语音、数据和图象业务,并对其移动性进行管理;第三代系统只完成呼叫控制和无线资源的分配功能;在过渡的第二阶段,第三代核心网不仅可独立提供满足IMT-2000要求的业务,而且还支持第二代BTS的接入。因为ATM具有适合多种业务速率、动态分配带宽和易于同有线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接口的优点,所以,在第三代核心网中采用基于信元的传输和交换结构,是满足第三代移动用户对多媒体业务需求的最佳选择。

二、移动通信核心网分层技术的原理

2.1移动软交换技术的原理及功能

通常移动软交换系统体系的结构可以分为业务平面、控制平面和交换平面及接入平面等四个功能平面。分层技术把系统中移动通信的业务控制和呼叫控制分离开来,而且也会将系统的媒体传送及接入功能分离开来。在系统机构中,每个平面都具备对应的不同功能,而且其功能均由对应的部件设备来实现。业务平面的主要作用是把系统底层的资源向用户提供,以满足系统的操作需求及用户业务需求,实现其功能的对应设备为应用服务器、业务控制点以及网管服务器;移动通信软交换系统最关键的功能平面为控制平面,整个网络在建立与释放呼叫连接的过程中均是由其进行控制的,而且媒体网关也是通过其接入系统,实现该功能的设备为软交换设备;交换平面的主要作用是把各种数据信号经过合适的、正确的渠道输送至目的地址,实现该功能的对应设备为标准IP路由器;系统最外层即为接入平面,其主要作用是连接核心网络与各类用户终端软件。

由上述移动软交换系统结构可以看出,控制平面是整个系统的关键技术点,所以我们就针对实现该层控制功能的设备展开研究。控制平面的对应功能是通过移动交换服务器实现的,移动交换服务器的主要设计思想是把业务控制和传送接入进行分离,通过标准的协议和系统的其它实体进行通信与连接,其主要功能包括分析号码解析地址、移动性管理、安全保密以及控制处理呼叫和协议处理等。

2.2信令网组网技术

由于移动通信的信息客户规模及业务种类在不断的扩大,因此用户及移动通信网络数据交互的能力相应的也不断扩大,系经接入平面的负荷也随之升高,那么网络问题就不可避免的随之而来,所以接入平面技术的提升、相应设备的升级是当前非常突出的问题之一。在接入平面中信令网的用户使用率最高,传统信令网所采用的是TDM链路,如果移动通信的业务量过大,则传送信令消息就会遭遇到瓶颈问题,再加之此链路升级带宽的压力也非常大,所以通过IP信令网技术对其进行改进。IP信令网承载传送消息信令的功能是通过IP协议来实现的,其包括控制平面的呼叫控制信息及业务功能信息。本文所采用的是NO.7信令网,为了更好的承载NO.7信令,IP网络的协议栈为SIGTRAN,该协议由NO.7信令适配层协议、信令传送协议以及标准IP传送协议三个部分共同组成,其中NO.7信令适配层协议可以与原有的NO.7信令协议兼容,而且可以支持原语相关的各管理功能,并且不会改变原NO.7信令的高层应用;通用信令传送协议的主要作用则是保证传送各信令的可靠性;标准IP传送协议的主要作用是把IP地址及与其相关的路由规则封装为IP数据,然后再以信令消息的方式发送。

三、移动核心网分层组网的设计

3.1分层组网的原则

移动分层组网的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网络结构的构建要保证合理性,提升网络的安全性;第二,要充分考虑到MSC或者VLR等网元的实际负荷能力,根据历史发展数据以及相关的资料对市场的话务需求做出合理、准确的预测,对网络的性能要求进行准确分析,解决现网急迫的问题;第三,新建的端局要尽量使用软交换设备;第四,新建的软交换设备必须支持2G和3G的互操作;第五,原则上MSC Server要设置在省会城市,如果业务量较大的发达城市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设置,要保证全网的MSC Server统一规划与设置。

3.2移动通信的具体组网方案特点

这里提出的移动通信的具体组网方案是根据3G网络的发展方向而设计,组网设计是依据传统的固定分配信道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采用信道共用动态分配空闲信道技术,使用频率可以改变为若干个专业网共同使用。其优点不仅系统结构简单、造价低、组建快、功能强、可维护性好,而且频率利用率高、阻塞概率低、通信保密性好。网络中利用新建软交换方式进行建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