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3-03-24 15:08:49

导语: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第1篇

小学生的认知情感是非常朴素的,也是非常单纯的,如果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很大一部分因素是源于他喜欢这一学科的教师,因为喜欢教师所以喜欢教师所教的课程,这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反过来,当学生从心理上喜欢上了数学教师,就会觉得教师所讲的课程内容都非常有意义,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教师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教师首先要从情感上抓住学生,让学生喜欢上你,这样他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效果。当然这需要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多下功夫,采取多种措施去吸引学生,和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数学教师要注意教学手段的选择,例如可采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来吸引学生幽默的语言能够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保持轻松愉快,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致,使得学生愿意去学习。相反,在严肃、呆板、紧张的教学课堂上学生是不愿意学习的,效果也一定不会很好。另外,小学数学教师要培养和学生之间良好的关系,使学生把教师当成朋友,建立一种融洽、亲和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下,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一定会很好。

二、树立尊重之情,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

教育的宗旨是平等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更是如此,每一个学生不管是身体相貌,还是学习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这是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情感教育中要树立一种思想,即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平等的心态来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那些“学困生”,教师不应该去忽视他们,不能冷落或者挖苦这些学生,要知道这些学生更需要关注,所以应该以更加热情的态度去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要以亲切的目光去激励他们,让他们知道教师并没有放弃他们,相信他们能够进步。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一句表扬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朵奖励的小红花,都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以,数学教师应随时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及时挖掘和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每一次进步,多鼓励少批评,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激励下,愉快而健康地成长学习。

三、拥有责任之情,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有颗热爱教育的心,要有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之情,要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上多下功夫。数学虽然是有关数字的教学,但又不单单是数字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充满着各种美的因素,例如数学图形的美、数学逻辑的美、数学趣味的美等,都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得以发现。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学习中的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和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教师在教学中应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用学生身边的实例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黄金分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关于黄金分割的应用,让学生懂得数学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学科,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学好数学知识,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

四、具有宽容之情,正视学生出现的错误

第2篇

农村小学生跟其他同龄儿童相比,“留守儿童”从小就远离父母,缺乏父母频繁的联系,一种稳定、和谐的亲子关系由此缺失了,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缺少亲子关系的环境中,他们非常容易表现出胆小、呆板、迟钝、不愿与人交往,具有敌对、破坏等不良的性格特征。这些不良的性格特征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致使“留守儿童”往往在情绪上变得忧虑、失落、厌恶、怨恨、忧郁;在性格上变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心理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农村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加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小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的原因他们从小就学会了独立生活,比如,帮家人烧火做饭等方面的独立性。然而这方面的性格从家里带到了学校中去,在学习中他们往往秉承一个信念,独立学习,这样才不会被其他同学超越。而这样不好的想法往往导致他们从小缺乏团队合作,进而没有把良好的独立生活的性格转化到团队合作上来学习,这样导致了在学习上团队学习、互相交流的氛围缺少了。他们会形成自闭的性格,减少了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合作,团队意识差。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座位安排上尽可能男女同学混坐,这样会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

三、充分调动学习情绪

在调动小学生学习情绪上,广大小学教师应该从教学工具上入手,将教学实际化、可观化。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爱学习的兴趣。在农村小学中,他们所见事物比较少、世面比较窄,广大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学教具,亲自示范,这样会更形象、生动地教学,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应用、亲自组装教具。亲身体验和感受。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还能对课堂所教内容加深印象,有利于巩固所教学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对所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消化,同时也可加深对课堂知识的巩固。

四、充分利用资源

农村小学应该充分利用班级人数少的优势,这样教师教学起来更加游刃有余,可以充分利用这个资源,多安排一些课时,加强学习课余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加强同其他同学的互相交流、协作的能力。

五、结语

第3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力求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完全陌生的内容是很少见的,对学习的内容总是感到既熟悉又陌生。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地完成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教师授课应采用启发自主式,教师学做导演,让学生扮演主角,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举手踊跃发言,提出质疑,展开讨论。教师要积极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例如,教师可根据所学的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讲一些相关的人或事,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好奇心,营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教师还可以根据所学内容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兴趣之乐。如在低年级教学中用开火车、开房门、找朋友、夺红旗、放鞭炮等游戏,使学生“动”起来、“活”起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数学知识。这样,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知识,学生十分欢迎,兴趣更浓,教学效果也更好。

二、竞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胜心是每个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得到进取之乐。如,在口算时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在回答时实行抢答,看谁先回答出来。在进行简便运算时,看谁的方法最简便。在解答计算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难度较大的时,看谁最先解答出来,比一比谁用的方法对,并亲自讲解争当小老师。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学生的认知环节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环节,激发学生的参与竞争的欲望。

三、树立标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无论大小,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只是理想和目标不同而已。所以,一定要给学生树立一个理想和目标,无论是本班的,还是本校的,或是从本校走出去的成功人士,都可成为学生的标杆性人物。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这样一个榜样,就会使学生有一个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有了这个目标,学生就会为实现这个目标,而更加刻苦和努力。同时,也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严格管理强促学生的学习兴趣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教师要经常和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状况。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管理,从而强促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断进步中成长。有成绩要表扬,有错误要及时纠正,让学生永远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虽然要严格管理,但是要注意严中有松,张弛有度。在教学中努力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敢说、爱说、喜说。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法”时,先放一段优美动听的儿歌:“小白兔,白又白……”然后问:“这首歌大家熟悉吗?今天小白兔和小灰兔进行一场拔萝卜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出示主题画),鼓励学生大胆说出图上内容,说出两只小兔各自的位置,说出它们的表情及内心活动,还有对话内容。在得出算式“28+41”的时候,我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人人动口,说出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后,将合理的算法说给教师和同学听。在学生得出用计算器、口算、竖式算等方法的时候,我又发动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更好些?为什么?学生有的说用计算器方法好,最准,但携带麻烦;有的说,口算最好,速度快,但有可能出现错误;有的说竖式算得好,又快又准确,不过要注意数位对齐,又费稿纸……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课结束时,我让学生总结出本节课学会了什么?学生争先巩后地抢着说,热情很高,不仅说出了这节课所学的全部知识点,还体验到了求得新知的喜悦。

五、巧用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第4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就对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1利用生活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小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较简单,生活情境的创设难度较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图片,播放音乐,让小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小学生注意力集中了,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关注度也就提高了,自然而然会跟随教师进入数学知识的世界中。比如在讲解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苹果树上掉苹果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苹果,是小学生生活中经常会接触的事物,将利用苹果这样的生活化物品进行减法知识的讲解,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意识的形成。教师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掉苹果的视频,让学生自然跟随进行计算。比如树上有十个苹果,先掉下来一个,教师问学生还有几个。再掉下来两个,树上还有几个。每问一个问题,教师就在黑板上写出相对应的算式,让生活化的情境中出现数学知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1.2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数学课堂活动

生活情境的创设不仅限制于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生活情境的创设者。对于小学生来讲,角色扮演是一个魅力值很高的游戏。教师可以将角色扮演与生活情境的创设相结合,让小学生成为课堂活动中的积极分子。学生一边参与,一边学习,有利于其学习效率的提高。比如在教学有关于认识人民币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制作仿真人民币,在课堂上发给学生。之后,让学生扮演超市工作人员与顾客,为自己的商品标价出售,在买卖过程中学习加减法知识。加减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加减法知识难度大大降低,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科学利用生活情境,会化难为易,促进小学生踊跃参与学习活动。

1.3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实践活动

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是为了让小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真实性。那么,教师可以利用实践活动的开展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动起来,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往往好过让学生被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如在学习长度测量的时候,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桌椅的长度,测量门窗的长度,测量文具的长度,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活动起来,做一些生活化的事情,有利于学生掌握课堂知识。

2.结语

第5篇

现在小学的数学教材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生活中感知数学。那我们首先来说说课前的生活情境应用,说到课前就涉及到预习。我这里所说的预习不是指教师在上这堂课的内容前要求学生一定要看书,看懂书上所写的什么的,而是说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做与该课有关的生活上面的预习。比如学到三角形时,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三角形学习方面的预习,“你们周围有哪些东西像三角形的东西啊”“这些东西有哪些不同呢”等等。这样生活化的预习,是将数学知识现实化,不会让小学生太有负担,也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同时,也会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有助于他们有热情地好好学习。

二、课中生活情境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轻松有效生活化地学习数学。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会学到时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手表等等,还有就是可以展开一些活动让同学们认识时间,探讨时间。比如跳绳的活动,同学自愿跳绳,跳100个或拍皮球100个,另外的同学计时,最后看该同学用时多少,多少分,多少秒等等,这样也更能让同学们更生活化的理解时间。例如,学到圆时,老师可以带飞镖和玩飞镖的圆盘来,先让同学们试着玩玩射中飞盘的圆心,然后就可以渐渐深入的讲解圆的知识,包括圆心、半径、圆周率等等。比如学到圆时,老师也可以带个呼啦圈来,先让同学们转一转,滚一滚,然后可以提提问,为什么呼啦圈能像轮胎一样滚动呢,轮胎为什么又能滚动呢等等,然后渐渐地深入到圆的相关知识。这种情景创设与问题引导,是生活化的,比较灵活有趣,不会引起同学们的反感,可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老师同学一起探讨,讨论,学习,快乐而又实用。同时这样也会让同学们更加关注生活周围的事物和与该事物相关的数学知识,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课堂效率无论是对于老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生活情境在课堂上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再来多举几个例子。小学数学教学中会学到人民币,对于小学生来说,货币的概念比较复杂,所以老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同学们更能理解。比如,教师可以将同学们分成两方,一方是买方,令一方是卖方,利用同学们的铅笔盒、笔、本子、橡皮擦等等作为道具,进行买卖交易,这样两方都能通过这种情景创设的游戏理解货币,分清货币的币值等。然后老师再趁热打铁,更深入地讲解与货币有关的知识,如币值等。还有当学到小学数学知识平均数时,也可以适当创设情景,如老师带糖果道具到教室,给一个同学17颗糖,另一个同学只给3颗糖,老师问同学们,这公平吗,你们认为这样分配好吗,不好,要怎么分配才行呢等等。提问了同学们会提出自己的各种见论,比如老师应再给另一个同学14颗糖啊,第一个同学应分给另外一个同学7颗糖啊等等,有了前面做铺垫,老师就可以更好地讲解平均数和平均分配了。

第6篇

现在的很多学生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尽管他们是小学生,但是来自家长的潜移默化地教育“只有学习好,长大了才能有出息”,便从小就逼孩子在双休日或假期上补习班,奥数班。还有数学比较地偏向理性思维,且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学起来较为吃力。所以很多孩子对于数学是有很大的心理顾虑的。那么,对于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数学也变得不容忽视。最重要的是,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个他们对于数学的心理定位,告诉他们数学并不难,而且很有趣。这个意识需要教师不断地给学生心理暗示,以至于他们能完全接受。当然,不能仅是口头上的潜移默化,还需要给学生们做一些趣味数学题,不需要太难,但一定要让他们感受到趣味性。可以出一些趣味数学题,例如:甲、乙、丙三人一起去宾馆准备住几天。恰巧这天宾馆有活动,本应每人10元,现在每人9元。三人一共递上30元,老板现在没零钱,就让伙计从库房里取3元钱来。伙计拿了5元,但偷偷留下2元,把3元钱给了甲、乙、丙,就没他们三个的事了。现在问:老板一共收了27元,而伙计拿了2元,加在一起是29元,那1元钱去了哪里?这种题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还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一个神奇的东西,不难而且有趣。

二、激起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重要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会自主地有动力地去学习。首先,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带有趣味性的语言来。比如说,今天要进行带有小数点的数的加减运算,那么,我们可以引用生活中的事情,开场白就可以说“今天大家要一起去吃肯德基”,这可以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叫大家付账算钱了。其次,可以是给同学们抛一个问号,以疑激趣。例如:问一些“为什么会这样呢?”“谁帮忙解决一下呢?”最后,就是要给学生们一些情境,让他们充满兴趣地进入,在自然的情况下解决问题,得到满足感,得到后续的兴趣。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得到尊重

在课堂上,学生于老师的配合特别重要,这不仅能够激励学生学习,还可以激励老师教学。所以课堂气氛一定是需要和谐和,活跃。做到整体活跃,需要激起学生们的兴趣。而上面的一些例子和说明足以激起学生名的整体兴趣。但是学生会有自己的个性,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因材施教就显得至关重要。对于那些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回答较难的问题,以带起更多学生的兴趣,起一个榜样的作用。而对于不太好的学生,可以叫他们回答一些不太难但是具有挑战的问题。这样的话,可以让同学有一种满足感,去“征服”下一个难题。但是要有一个和谐的氛围的话,就需要给予学生一种尊重,不要让他们感受到太大的压力。所以教师的措辞很重要。比如:学生答错很简单的题目,不要过分地责备,同时请别的同学帮忙。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第7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

数学教学实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首位。教师要适时地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给学生创设自由思考的空间和自主探究的机会,把发现问题的权力和机会交给学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 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固然重要,但我个人认为在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因而数学教学就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数学结论,套用数学公式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会导致对知识不理解,掌握不牢固。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要从生活实际中取一些场景、画面、实物或实物模型,让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这便是创设问题情境。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困惑或好奇心,能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和探求新知的教学活动中。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结合教学内容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猴王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有一天,猴王把3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4块,分给猴甲1块。猴乙见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8块,分给猴乙2块。猴丙更贪,他抢着说:“我要3块,我要3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12块,分给猴丙3块。故事讲到这里,教师提问说:“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学生们一个个兴趣盎然,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猴甲分得的多,有的说猴丙分得的多,有的说3只猴子分得的一样多。到底哪只猴子分得的多呢?教师拿出教具(3块大小一样的饼),演示猴子分饼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验证后,得出结论:3只猴子分得的饼一样多。这时教师说:“聪明的猴子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揭示“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讨论:猴王是运用了什么规律来分饼的?如果小猴子要4块,猴王怎么分才公平?如果要5块呢?学生饶有兴趣,踊跃地从情境中观察、思考、发现并尝试着解决问题,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着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巧妙设问质疑”,挖掘学生思维潜能: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才会有所发现。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时时注意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如:讲了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后,我问:“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一位同学问:“11.395保留两位小数,千分位满5向前一位进1,9+1=10,这时百分位应该是0,根据小数的性质,0可以省略,等于11.4,为什么约等于11.40呢?”我及时肯定:“这位同学的问题提得非常好,你们谁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许多同学说出了各自的想法。这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敢于让学生质疑,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只有学生的质疑,才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和自主学习的兴趣,进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再例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展示梯形模型,再提问学生:“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们的求知欲。他们听到问题后,就自己动手操作,有的画一画,有的剪一剪,拼一拼,合作交流,最后大部分同学都能自己推导出计算公式,成绩差的同学也在其他同学的操作、演说中学到了知识。小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数学学习兴趣浓了,自主探索的愿望有了,就会自觉地去学习,从而能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三)“灵活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人的思维活动是由疑问引起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自己提问,寻找问题答案进行独立思考,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对于一道题,可以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和判断中得到启示:一题可以多变,多变中有不变。例如:甲数是90,乙数是30,甲乙两数的积是多少?教学中,提示学生把已知条件“乙数是30”隐蔽起来,利用它与甲数的间接关系告诉,这样使学生积极动脑得出①乙数比甲数少60;②甲数比乙数多60;③甲乙两数之和是120;④甲数是乙数的3倍;⑤乙数是甲数的1/3;⑥甲数比乙数多2倍等。这样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积极性,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又从不同的方面说明问题的实质,使知识的前后联系更加自然,也使学生思维适应多种变化,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还可以设计一些有不同解法和有多个答案的练习题,对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有很大益处。但是,做有不同解法的练习题时,不宜让学生片面追求解法的数量,而要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路,或运用不同的知识去解决,并且要找出简便的解法。

(四)“语言训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第8篇

1.情境教学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阶段,具有活泼好动、接受知识能力强,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等特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老师通过创建一个特定的学习情境,融入游戏、比赛等富有趣味的有利于智力开发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地融入到数学学习的氛围中。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情境课堂教学通过让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在适宜的学习情境中不断进步,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2.情境教学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情境教学通过建立特定的教学情境,让师生共同参与到教学情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学习的同时,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情境教学的背景下,师生之间敞开心扉全身心地融入到教学中来,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最纯真最自然的感情,不仅在活动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更为师生之间奠定了结实的感情基础。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为有效地展开数学教学活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数学情境课堂创设的策略和途径

1.趣味性故事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学习对于小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培养以及分析、概括事物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由于小学生对于抽象概念比较模糊,很难在短时间之内理解抽象数字的具体含义,导致了数学教学相比较其他学科难以展开高效率的教学活动。数学老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这一特点,积极开展“趣味故事型”教学情境,在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中融入充满趣味性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例如,当老师在进行《探索规律》教学时,可以采用高斯的故事进行课堂导入,高斯是德国一位著名的大科学家,当他在十岁那年,他的数学老师在班级里出了一个计算难题:1+2+3+4+……+100等于多少,这对于刚刚学习过加减运算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道运算量很大的算术题,正当他们在一个个往上加的时候,角落里却传来高斯的声音“:老师,我算出来了。”到底高斯是如何在短时间内算出如此复杂的算术题呢?在这样的故事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纷纷转动脑筋,积极地参加到学习中来。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老师恰当地激发出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学活动一定会事半功倍。

2.实用性游戏情境的创设。

第9篇

小学语文课堂要营造交流、融合的激情语言氛围,使教师从“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教师运用激情的语言,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课堂氛围亲和融洽。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建立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铺垫课堂激情。搭建和谐的语言交流平台,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信,调动小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及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受到美的熏陶,把课堂教学推向。在课堂中学生与教师平等对话、互动生成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与学生一同分担成功的快乐或失败的教训,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学生有了兴趣,智慧大门顿开,创新火花不断迸射,课堂教学呈现一派生机,学生就会个性张扬。如,在教学《春风吹》一课时,教师运用激情语言引导学生学文“:春天来了,和煦的春风吹遍了大地,有哪些变化呢?”学生积极回答“:柳枝绿了。”(教师板画绿柳)学生接着回答“:桃树上开满了桃花。”(画粉红色的桃花)“吹来了燕子”是什么意思?(简笔画燕子)学生说小燕子冬天去南方过冬了,春天又回来了。春风一吹,睡大觉的田鸡也醒了,从洞里爬出来唱歌了。课文学习结束了,黑板上就出现了一幅春景图:绿柳红桃,燕子翻飞,田鸡讴歌,真是美不胜收。在这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过程中,学生经历文本语言的探究过程,满足了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究者的愿望。把握好课堂讨论的最佳时间,让学生的思维不断发生碰撞,真正从课堂讨论中受益,体验文本的语言美。让学生的智慧闪耀光芒,教师引领学生走向成功,实现“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的弹性优化。

二、平等对话,实现课堂生成

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灵魂,追求高效课堂是每个语文教师的永恒追求。在和谐的情境中,让学生与教师平等对话,学生与学生交流互动,在争论中启发,激发创新思维,课堂才能生成新的成果,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认真地去研读文本,看看文本讲了什么,是怎么讲的。站在与作者平等的地位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去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教师以“你认为詹天佑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个教学难点统领课堂,让学生各抒己见,讨论:

(1)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2)怎样理解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的工程师?学生基础有好有差,认识事物有深有浅,但在平等的氛围中,学生的发言特别踊跃,且步步深入。平等的对话,缓和了紧张的学习气氛,调节了学生疲倦的心理状态,创造了一个使师生双方都感到舒畅的课堂。把文本与作者的思想沟通起来,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锤炼了学生的思维。教师要与学生和谐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减少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使“教学相长”,让老师和学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