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4 15:08:56
导语:在科技资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Abstract: Through the access, query, and the operation practice, the thesis retrieval methods of the three major domestic literature retrieval site: the VIP information net, CNKI, and Wanfang data net are compared, their commonness and characteristics are revealed. The conclusion and analysis can be used as basis and reference to the related studies.
关键词: 文献检索;著录格式;相关文献
Key words: literature retrieval;description format;related literature
中图分类号:G2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184-02
1 三大文献检索网站简介
1.1 维普资讯网[1] 成立于1989年。是维普资讯公司在科学技术部西南情报中心的情报分析网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首页为“VIP维普网-全储式在线出版平台”。点击首页中的“专业版”,在打开的“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中点击“English”或“日本语”进入英文版或日文版首页。
1.2 中国知网(CNKI)[2] CNKI是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工程)首字母的缩写。成立于1999年。由清华大学和清华同方发起,是在国家多个部委的支持下和社会各界的配合下发展起来的。首页为“CNKI中国知网”。
1.3 万方数据网[3].cn 始建于2000年。是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以万方数据(集团)公司为基础,联合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国科技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北京知金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四川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和科技文献出版社发起组建的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运作的。首页为“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2 文献检索方法
数据库:以数据形式存有大量信息的计算机存贮器。可供随时查阅、选取、调用。文献的检索方法主要有:
2.1 目录(分类)检索:按照数据库提供的主题目录逐级浏览,直到查出所需的具体信息。
2.2 输入检索条件检索:①初级检索:在检索框中输入一个检索条件的检索。检索条件由一个检索词对应一个检索项(检索入口)所构成。②高级检索:在检索框中输入多个检索条件的检索。检索式是将检索条件或检索词之间用各种算符(和、或、非)连接起来的组配关系[4]。
2.3 目录检索和输入检索条件检索相结合的检索:首先利用目录检索将检索目标限定在小范围内,再输入检索词进行检索。由于电脑只在部分数据库中搜索,可加快检索速度。
3 期刊论文检索方法的比较
3.1 初级检索 三大文献检索网站(新版)的首页均有检索框,在首页的检索框中输入检索条件的检索是初级检索。①维普首页。“检索项”提供:“作品搜索”、“期刊搜索”、“店铺搜索”、“学者搜索”、“机构搜索”和“帖子搜索”等选项,在页面的左侧提供“学科分类”目录,可在逐级打开目录的同时进行输入检索条件的检索。收录文献自1989年起。②中国知网首页。在检索框的上方有各种数据库的名称,“检索项”中的选项随选中的数据库而相应地改变,然后输入检索词。收录文献自1990年起。③万方数据网首页。在检索框中没有提供“检索项”选择点击检索框上方的不同数据库然后输入检索词,相当于在选中的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收录文献自1990年起。
3.2 高级检索 点击首页检索框下方的“高级检索”进入高级检索页面。①维普网:检索框包括“检索项”、“检索词”、“匹配度”(包括“模糊”和“精确”选项)、“扩展功能”(包括“查看同义词”、“同名/合著作者”、“查看分类表”、“查看机关机构”和“期刊导航”选项),检索框之间用逻辑算符(“并且”、“或者”、“不包含”)连接起来。在检索框之下提供“扩展检索条件”(包括:“时间条件”、“专业限制”、“期刊范围”)选项。或者“直接输入检索式”(“扩展条件”同上)。②中国知网:将检索框分为两部分:1)输入“内容检索条件”:检索框包括:“检索项”、“检索词”、“词频”、选择逻辑算符(“并含”、“或含”、“不含”)、“检索词”、“词频”和“匹配度”;2)输入“检索控制条件”:检索框包括:“发表时间”、“更新时间”、“文献来源”、“支持基金”、“作者-作者名”、“作者单位-单位名称”。并提供“中英文扩展检索”选项,可同时检索出中英文论文。提供“学科领域”选项,可限制检索范围。以“文献来源”(刊名)和 “关键词”的类别分别记录检出论文的篇数。③万方数据网:检索框包括:“检索项”、“匹配度”、“检索词”、逻辑算符(“与”、“或”、“非”、)和“起止年代”。提供“选择文献类型”和“推荐检索词”。
4 检索结果的显示
检索结果的显示方式有:“题录显示”(或“精简模式”)和“文摘显示”(或“详细模式”)。
4.1 题录显示的著录格式 ①维普网:题名、文摘、格式、页数、来源(刊名)、年期、作者。②中国知网:序号、题名、作者、文摘、被引次数、下载次数、发表时间。另外提供检出论文中的“文献来源(刊名)”、“关键词”等,和 “近期关注”(与检出论文内容相似的近期论文题录)。③万方数据库:称为“精简模式”。仅在“高级检索”中有此类结果显示:序号、篇名、刊名、年期。另有检出论文的“高频关键词”和“年份/命中排序”(论文篇数)列表。
4.2 文摘显示的著录格式 ①维普网:题名、刊名、年期、作者、摘要、分类、关键词、出处(刊名、年期、页数)、收录。页面右侧提供“同期文献”和“相似文献”列表。②中国知网:题名、作者、机构、摘要、关键词、文内图片、基金、分类号、被引频次、下载频次。另外提供:“本文的引文网络”、“参考文献”、“相似文献”、“同行关注文献”、“相关作者文献”、“相关机构文献”的篇数和列表,以及“文献分类导航”。③万方数据库:称为“详细模式”。1)高级检索结果的“详细模式”:序号、题名(被引用次数)、刊名、收录数据库图标-年期、作者、摘要、关键词。另有检出论文的“高频关键词”(不可打开,只可复制)。2)初级检索结果的“详细模式”:序号、题名(被引用次数)、刊名、收录数据库图标-年期、作者、摘要、关键词。另有检出论文的“相关学者”、和以“学科分类”、“论文类型”(“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年份”和“按刊分类”等类别列出的检出论文题录。
4.3 “相关文献”显示 ①维普网:题名(被引数)、作者(是否“高影响力作者”)、机构地区(机构、城市)(是否“高影响力机构”)、出处(刊名,收录数据库图标、年卷期、页码)(是否“高影响力期刊”)、基金、摘要、关键词、分类号(是否“高被引论文”)、参考文献(篇数):参考文献显示;相似文献(篇数):相似文献显示。②中国知网:题名、作者、机构、摘要、关键词、文内图片,基金、分类号、被引频次、下载频次。另外提供“本文的引文网络”、“引证文献”(以收录数据库为类别列出引证文献)、“相似文献”(以收录数据库为类别列出引证文献)、“同行关注文献”(以收录数据库为类别列出引证文献)、“相关作者文献”(以收录数据库为类别列出引证文献)、“相关机构文献”(以收录数据库为类别列出引证文献)和“文献分类导航”。③万方数据库:在初级检索结果的“详细模式”页面中点击“检索词研究趋势”。在打开的“知识网络分析”页面中,列出与该检索词有关的“经典文献”和“研究前沿文献”。相关文献在“文摘显示”中已有部分提示,可结合使用。
5 全文显示
①维普网:用“PDF阅读器”下载。②中国知网:用“PDF阅读器”或“CAJ阅读器”下载。③万方数据网:用“PDF阅读器”下载。通过以上对国内三大文献检索网站论文检索方法的比较,揭示出了它们的共性和特点。笔者通过体验,感到三大文献检索网站的更新速度目不暇接,提供的检索方法越加方便和丰富。我们必须经常利用这些文献检索窗口才能适应网站的快速更新。以上的比较研究,仅限于在2013年5月时间段内对三大网站的检索。相信各大网站通过自身的努力,今后会越办越好。
参考文献:
[1].
[2].
论文写作当中引用的观点资料和数据是可以找到的,是方便读者查阅的,也就是说提供的文献资料是真实可靠的,参考文献的写作也是论文作者对文献作者的尊重。以下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汽车轮胎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阅读。
汽车轮胎论文参考文献:
[1]张宏林.浅析汽车的保养与维护[J].科技资讯,2011,(04):175
[2]周相钢.浅议汽车轮胎的保养及使用[J].科技与企业,2013,(05):249
[3]吴沛桦.试论汽车轮胎的保养与维护[J].公路与汽运,2011,(06):27-29
[4] 庄继德.汽车轮胎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5] 谷叶水,石琴.子午线轮胎模态分析的有限元方法[J].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5.
[6] 安登峰,张建,王国林,等.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模态的有限元分析[J].轮胎工业,2008.
[7] 刘长国.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稳态力学特性有限元分析[D].吉林大学,2006.
汽车轮胎论文参考文献:
[1]何杰.基于道路友好性的汽车主动悬架LQG最优控制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3,15(05):989-993.
[2]冯传荣.由交通事故引发对汽车检测维修质量的深思[J].汽车维修与保养,2013,24(12):100-101.
[3]王力.浅析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与一致性[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4,34(04):66-67.
[4]张荣贵,许炳照.基于车轮发射器模块的轮胎气压监测系统[J].机电技术,2013(06).
[5]吕凤军.基于无线传输机理的轮胎监测系统的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2(09).
[6]于凌云,战仁军.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的发展动态[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9(02).
汽车轮胎论文参考文献:
[1]王吉忠.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和附着[J].轮胎工业,2002(2).
[2]高延龄.汽车运用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3]庄继德.汽车轮胎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4]赵雪竹,周芳华.车辆轮胎的使用保养[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7(4).
[5]祈文华.汽车轮胎早期磨损的原因分析[J].汽车科技,2006(2).
【关键词】土地勘测;质量;措施
国土资源局土地勘测工作承担着县域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土地招拍挂勘测定界和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维护等涉及国土资源管理的业务工作,我们为提高勘测工作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水平,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对土地勘测工作的管理,确保了土地勘测工作的质量,为提高对社会发展的服务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土地勘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近几年的项目来看,乃至国家投资项目,规划设计均存在深度不够的问题。项目规划不符合当地工农业生产习惯,道路等建筑物的布置脱离实际,地形情况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对项目施工中的实际困难没有全面考虑。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测图比例尺不能满足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在项目勘测设计过程中,没有进入项目区内及群众当中开展认真细致的调研工作。没有摸清楚项目区的实际地形情况,没有摸清楚项目区内现有基础设施的利用情况,没有摸清楚项目区内工农业生产的实际。确定项目的时间较晚,往往在项目需要上报前的一个月或更短的时间内才委托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规划设计工作,为了不耽误项目的正常上报,只能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划设计工作,自然造成规划设计报告的质量低劣,深度不够;得不到政府的配合,经常凭借经验“闭门造车”。在这些情况下出现勘测质量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2.提高土地勘测质量的措施
2.1 充分认识土地勘测质量的重要性
土地勘测绘工作是推进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监测地理国情、提高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提供土地测绘公共服务是国土资源局测绘工作的重要职能。近年来,很多所辖范围内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已全面实施,测绘科技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土地测绘服务保障作用也在不断的增强。针对在土地勘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勘测质量不高、勘测任务备案管理制度不落实、勘测诚信体系尚未建立等,应提升对土地勘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从基础勘测工作入手,提高勘测质量。提高认识,加强宣传,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全系统人员做好土地勘测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并对进一步做好测绘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县域经济建设提供测绘保障服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目标。为增强全民知法、懂法、守法意识,全方位、多渠道宣传《测绘法》等法律法规,并与其它法律法规宣传统一安排,统一部署,并形成宣传合力,不断增强勘测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加强测绘宣传工作,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测绘法制环境,取得各级领导和政府部门对土地勘测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同时也能够使各项勘测法律制度真正落实到实处。增强服务意识,提供土地勘测服务水平。土地勘测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勘测工作的重要性往往不被人们认识和理解。因此,一定要增强服务意识,认真谋划,主动服务,及时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规划管理、应对突发事件等提供勘测保障服务,使勘测成果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2.2 强化土地勘测质量的监督
加强土地勘测质量监督的检查工作,强化土地勘测成果汇交,提高勘测服务保障能力。按照《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规定,根据要求,进一步加强测绘产品质量管理,完善测绘项目监理制度。结合盘县实际,完善年度测绘质量监督检查流程和评定标准,健全测绘质量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市级测绘质量监督检查专家库,开展常态的质量监督检查。加强土地勘测成果汇交工作,提高土地勘测服务保障能力。加大对土地勘测产品质量的检查力度和抽查比例,及时发现问题,做到及时解决。
2.3 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诚信体系
建立健全可量化的土地勘测诚信体系和评估标准,形成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三结合”的有效监管模式。一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测绘行业服务标准和测绘单位诚信评估办法,量化指标值,明确评估指标。二是签订《测绘单位诚信服务承诺书》。三是建立土地勘测诚信信息公开制度,四是开展土地勘测诚信服务调查工作,填写《测绘单位诚信服务用户调查表》,并在项目完成后,将其作为勘测成果汇交的要件。
2.4 规范土地勘测项目管理工作,完善本单位土地勘测管理制度
按照有关条例的要求,规范土地勘测项目备案工作。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责任,建立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了测绘成果统一对外提供制度,确立对外提供土地勘测成果资料的严肃性、权威性。对外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测绘成果均需统一加盖测绘资质专用章。完善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土地勘测管理制度、勘测质量管理制度、勘测技术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勘测管理工作制度,为生产优秀土地勘测成果提供制度保障。
2.5 加强土地勘测业务培训提高勘测成果质量
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着力改善人员结构。改善从事勘测工作人员的知识、年龄结构,提高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提升勘测技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土地勘测队员业务培训力度,确保土地勘测成果质量。从学习内容上,认真组织学习《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勘测定界规程》等业务行规;从学习方法上,采取书面学习与野外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学习形式上,采取老手带新手,技术熟练的组长带组员的办法。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使每个勘测队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在短时间内得以迅速提高,从而提升土地勘测队伍的整体素质。创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效能,提高职工政治思想素质。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根据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加强对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进一步增强职工的服务意识,真正让服务理念和效能意识深入人心。
2.6 健全土地勘测机构机制,构建和谐土地勘测发展环境
加强土地勘测队伍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基础勘测队伍,为全县公益性勘测和政府应急勘测提供队伍保障。充实土地勘测管理人员,注重测绘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努力构建和谐土地勘测的发展环境。
2.7 认真做好测量标志普查、管理及维护工作
一是全面普查,摸清底数。组织人员通过全面、彻底地普查,全面掌握县域拥有的永久性测量标志数量以及状况。二是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对完好的测量标志分别建立档案,利用《测量标志管理系统》软件,全部实施微机化管理,同时详细拍摄各测量标志的点位、标志及附近现状照片,做到底数清楚,现状明白。三是明确责任,加强保护。对各个水准点、三角点、B级GPS点全部委托测量标志所在地乡镇国土资源所(站)保管,将测量标志保护工作落实到所(站)、责任到人,并要求各责任人增强责任意识,定期进行检查,切实加强保护。
3.结束语
在土地勘测工作中,应做到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强化土地勘测质量监督和业务培训,建立土地勘测诚信体系,规范土地勘测项目管理工作,完善本单位土地勘测管理制度,为提供高质量的土地勘测服务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贵州省区域地理信息项目领导小组编.贵州省地理信息数据集[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2]刘纪远主编.中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3]陈帅.RTK技术在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13).
[4]薛天云.RTK与常规控制测量的应用比较分析[J].科技资讯,2009(18).
[5]沈双龙.关于RTK测量在地质工程中应用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9(27).
[6]李镇良.GPS RTK控制测量优势分析研究[J].科技资讯,2009(34).
[7]吴少林.山区土地勘测定界GPS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5).
[8]王志勇,守华英.浅谈GPS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1).
[9]韦春琳.浅谈土地勘测定界测量中数据处理的方法[J].南方国土资源,2007(08).
[10]王锦萍.浅谈1:10000地形图3D产品的制作方法与技巧[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一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
[11]李黎.GPS集成技术在城市形变监测中的应用趋势[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
[12]罗名海.武汉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践[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
[13]答星.基于Orthovista的数字正射影像快速成图的方法研究[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14]李琪.城市规划执法实时监控可量测系统[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
[15]肖建华,李江卫,严小平,王厚之.基于CORS系统的城市三维基准维持与稳定性分析研究[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
[16]王瑞莉,官善友.浅谈武汉市地下空间的信息化[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
[17]官善友,庞设典,龙治国.论武汉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
[18]郑先昌,陈鑫海,洪兴全.某深基坑喷锚网支护整体滑塌事故分析及抢险加固措施[A].岩土钻掘技术在资源、环境和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学术论文集[C].2001.
[19]杨育文,袁建新.土钉墙力学性状及其边界元法分析[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
[20]孙国庆,施木俊,雷永红,唐传政.三维工程地质模型与可视化研究[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
[21]施展.勘测定界数据一体化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A].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测绘分论坛)论文集[C].2012.
[22]孙志刚,马春秋.浅谈CORS系统在城镇地籍调查测绘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
[23]余剑.土地勘测定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促进科技经济结合,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蚌埠市科协201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
[24]楚军,黄三发,王海濛.浅谈青荣铁路土地勘测定界的方法与分类面积计算[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
[25]魏玉明,党星海,孔令杰,张秀霞.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
[26]孙玮玉,谢飞.丰县农村地籍调查中地籍要素编辑探讨[A].江苏省测绘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27]金玉玲,耿丽艳,赵永兰.AUTOCAD二次开发在制作地籍影像图中的应用[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上册)[C].2007
[28]李新刚.浅谈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工作[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2年卷[C].2012.
[29]纪青,张志进,操瑞红.第二次土地调查内业建库的质量控制[A].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
[30]齐志飞,倪尧.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建库软件开发技术探讨[A].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
[31]杨波.浅谈日常土地测绘工作的质量控制[J].魅力中国,2009(25).
[32]薛梦烨.浅谈日常土地测绘工作的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3).
[33]张菲,金芳芳,黄明宏.影响土地测绘质量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4).
[34]迟进军.对现代房产测绘中相关内容及质量控制之探析[J].科技信息,2011(13).
[35]高帮胜.浅谈房地产测绘的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8).
[36]李潇,张晓玲.关于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的质量控制[J].地矿测绘,2010(01).
[37]李广兰.信息化的地籍测绘与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8(03).
[38]王灵锋,赵广乾,张炳蔚.水下地形测绘的前期质量控制[J].现代测绘,2009(06).
本人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于律己,虚心勤奋地开展工作。能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做到顾全大局,为人师表。
本人大学本科的学历, 学士学位,2005年评上“中学一级”教师的,任现职以来我进行过两轮循环教学,近五年以来的工作量:2008-2009教九(7)、九(8)数学;2009-2010教七(9)、七(10)数学;2010-2011教八(9)、八(10)数学;2011-2012教九(9)、九(10)数学;2012-2013教八(2)、八(3)数学;(周课时10节,满工作量)。在教学上,我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虚心向同组的老师学习,积极上公开课,任现职以来,在课题研究中开过一节面向全市的公开课;校际交流课2节;对外公开课2节,校内公开课11节,教学效果良好。我从教以来担任了七年的班主任工作,任现职以来我担任了三年的班主任,我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平等友善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师生关系和谐,1999-2000所担任班主任的初一(6)班被评为“市先进班级”,2000-2001所担任班主任的初二(6)班被评为“校先进班级”;2009-2011所担任班主任的班级被评为“校先进班级”(连续三年)。在教科研方面,我参加过市级课题《教师教学反思中同伴互助方法策略的研究》,省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策略的研究》,两个课题均已经结题,任现职以来我共发表过五篇论文:案例《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2)的教学过程》2005年发表在省级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上;论文《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与构建和谐校园的法律思考》2010年发表在国家级刊物《西部科教论坛》(刊号CN62-1031/G);论文《巧用公式善解难题》2011年发表在省级刊物《科技信息》(刊号CN 37-1021/N),论文《游戏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研究》2012年发表在中国级刊物《科技资讯》(刊号CN 11-5640/N);教育案例《你一直让我牵挂》发表在省级书刊《教育不简单》上。我指导过组内青年教师吴月洁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使她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教坛新秀”。
我带领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生活中的轴对称》和《游戏中的数学》,并得到“优秀指导教师”的荣誉;近五年来,我有两年年度考核为“优秀”,有一年被评为“校优秀教育工作者”。 我计算机考核合格,每年都参加网上的继续教育培训,公共科目合格证按要求拿到三张,每年继续教育学时均合格。我顺利通过了教育理论、教育科研、课堂考核等各项考试。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努力,争取再上一个台阶。
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促进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的建设与发展,成为信息通信行业和期刊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政策的支持、学术评价机制的完善、拓展优质稿源是其关键要素,但在整个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的经营和运作上进行改革是最关键、也最符合市场经济的手段。目前国内就学术期刊的平台建设进行了很多探讨,但对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平台建设的探讨还较少。本文通过对现状和问题的研究,提出建设我国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网络平台的设想,供业界参考。
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
国外学术期刊经历了将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较为成熟和规范的运作模式。据统计,目前全球约有学术期刊6.5万种,这些期刊每年出版的论文约140万篇。欧美发达国家拥有的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数量占绝对多数。在编辑方面,严格的同行评议制度和编辑出版范式是确保刊物高质量的前提;在出版方面,形成了商业出版集团、专业学(协)会、专业期刊社等群雄并起的局面;在经营方面则表现为灵活多样的营销形式和模式。从国外学术期刊的情况可以看出以下发展趋势:出版规模上呈现集团化和规模化;伴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版内容上学科分化明显,越分越细,特别是科技期刊;在引入数字化出版后,出版周期越来越短;服务和产品进一步多元化。由此可见,专业细分和出版周期缩短是信息社会对学术期刊出版的要求,集团化、规模化和数字化是学术期刊出版的发展方向,学术期刊出版需要基于自身资源提供多元化的学术服务和产品。
我国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有三大特点。一是数量不多,有影响力的更少。2011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信息通信类期刊只有五六十种。据《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CJCR)统计分析,201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为1998种,其中英文刊65种,而“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类”中只有《Journal of Semiconductor(半导体学报)》1种。二是目前国内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还是以传统期刊出版为主,出版周期较长,需要真正的数字出版运作。三是目前国内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大多由第三方机构运作,缺乏专业背景和专业资源,无法进行学术互动,难以实现延伸化发展。
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网络平台的概念与创建目的
目前,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建设工程已经写入《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被确定为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期间重大项目。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要进一步做好我国信息通信学术研究成果的交流桥梁,促进我国信息通信领域的发展,亟需打造国内信息通信学术期刊品牌,建设信息通信学术期刊创新平台。
概念。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创新平台指以信息通信学术期刊、信息通信学术图书出版及其网上在线稿件(书稿)提交、审稿和数字化出版等为主要功能,以信息通信学术信息检索数据库(可检索和下载相关图书、期刊和资讯等内容)、信息通信学术会议及活动的策划和筹办、相关论文的引用分析及会员社区等为延伸功能和服务的综合性学术出版、研讨交互平台。
其中有几个关键概念。一是信息通信,指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既包括传统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也包括在两者融合下产生的新技术领域;其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能更准确地反映支撑信息社会发展的通信方式。二是学术期刊群,基于已有的在业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信息通信类期刊,后期通过重组(收购)、集约(协议约定)等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被SCI、EI、CSCD等国内外著名检索系统收录的顶尖信息通信学术期刊群。三是学术图书出版,基于出版社优良的图书出版能力和在信息通信领域的各种资源(特别是学术期刊群资源)的积累,深入挖掘和策划精品选题,着眼于行业内系列技术图书和精品学术专著的出版。四是数字出版平台,包括学术期刊、学术论文、学术图书内容的在线提交和审稿系统、数字出版(包括在线预出版、在线出版和线下的电子出版)等。五是会员社区,通过会员制以及丰富的线上线下研讨和交流活动,形成会员社区,聚集信息通信领域内的学术人才,推动学术创新。
创建目的。建设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创新平台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打造在国内和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信息通信学术期刊出版集团;二是通过重组(收购)、集约(协议约定)等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顶尖信息通信学术期刊群;三是通过丰富的线上线下研讨和交流活动,形成会员社区,聚集信息通信领域内的学术人才,推动学术创新。
信息通信学术期刊网络平台建设设想
平台的组织架构与功能。根据上述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创新平台的概念,可以推论出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创新平台的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
其中,学术期刊出版、学术图书出版和传统纸质出版在主要流程上是一致的,基于学术期刊群,寻找和开拓精品学术图书,开展业界的学术交流活动,如会议、沙龙、培训等。数字在线出版平台是其创新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实现了学术期刊出版从传统纸质媒体向纸质媒体与数字化媒体平台的转变,其主要功能架构如图2所示。数字在线出版平台是一个大型的交互式平台,强调与学者的交流互动。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数字在线出版平台的功能,对软硬件设备和专业人员的需求必然加大,这方面也将会是学术期刊创新平台建设投入的重要部分。
盈利模式。学术出版只有真正满足行业和市场发展的需求,才能真正被行业和市场所需要,才会成为符合事物生存和发展规律的能够长期发展的出版领域;同时,要始终秉持以读者为中心,为公众服务、为科学家研究服务的理念。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创新平台的盈利模式如图3所示。
盈利来源一方面是传统的纸质学术期刊的发行和广告收入,还有学术图书的项目资金资助和销售收入;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是来自数字出版及延伸服务带来的收益。如学术图书和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包括线下和线上的,可以分为订阅和下载模式,订阅和下载可以按章节、时间、字数等多种方式计费。
可以学习Nature Publishing Group,创办开放获取类的期刊。开放获取是一种新的数字期刊出版模式,主要采取作者付费模式(对无研究基金支持或发展中国家的论文作者免费),论文可在其网站上免费传播、获取,以加快国际学术交流,也降低了出版成本。
还可以增加预出版功能。预出版是指已确定出版的图书或发表的论文,在纸质或数字化正式出版前,将其部分或全部内容以电子版的方式免费或有偿提供给评论者或所需用户。预出版已在国外多家优秀出版商中使用,其可以进一步加快学术交流,并提前将出版内容与读者沟通交流,获取收益的同时,可获取读者对此预出版物的需求的客观数据,以此控制纸质出版物的数量和营销对象、方式等,进而有效降低成本。
此外,还可以将文献数据库的基础功能免费开放给用户,而将高级检索功能有偿地提供给需要的用户,以便用户检索相关文献和资讯。如对已有文献数据库的数据资讯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得出评价分析类报告,有偿提供给所需用户。
在会员社区中,将会员划分为不同等级,依据所具有的功能及用户的需求向他们提供不同的服务,包括文献阅读/下载、数据检索、资讯推送、会议服务等,相应收取不同的会费。还可以进一步挖掘会员数据库和阅览或检索者的兴趣爱好等信息开展深度营销,并与运营商或移动应用开发商等合作开发相关增值业务,推送给会员。
网站上的广告也可以获取一定的收益。此外,还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和会员开展学术会议、交流和展览等活动,收取组织服务等费用。
关键词:变刚度 变刚度抗滑桩 变形 内力 边坡 基坑
中图分类号:TU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067-01
1 桩基础变刚度协调变形和内力
当前在高层建筑桩基的设计中,多数采用均匀等长等直径布桩,即等刚度设计。均匀布桩的初始竖向支承刚度是均匀分布的,设置于其上的刚度有限的基础(承台)受均布荷载作用时,由于土与土、桩与桩、土与桩的相互作用导致地基或桩群的竖向支承刚度分布发生内弱外强变化,沉降实测表明,尽管桩数不少,但碟形沉降仍不可避免,特别是框剪、框筒、筒中筒结构更明显。碟形沉降是差异沉降,承台基底反力出现内小外大的马鞍形分布,差异沉降是导致基础内力和上部结构次应力增大、板厚与配筋增多的根源[1~3]。
为避免上述负面效应,突破传统设计理念,通过调整地基或基桩的竖向支承刚度分布,促使差异沉降减到最小,基础或承台内力和上部结构次应力显著降低。这就是变刚度调平概念设计的内涵,它旨在减小差异变形、降低承台内力和上部结构次内力,以节约资源,提高建筑物使用寿命,确保正常使用功能[1~3]。
充分合理发挥桩土的承载作用,克服和减小差异沉降成为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优化目标。上部结构由于受到使用功能的制约,一般很难对其进行调整。对于筏板和其它形式基础,可通过变化板厚、设置肋梁、缩小墙距(箱基)等来调整基础刚度分布,但费用往往较高。因此,变刚度调平设计主要是针对地基处理和桩基。调整地基、桩土刚度分布不仅可行而且调平效应显著,是变刚度调平设计的核心。提出以调整桩土支承刚度分布为主线,根据荷载、地质特征和上部结构布局,考虑相互作用效应,采取增强与弱化结合、减沉与增沉结合、局部平衡、整体协调,实现差异沉降、承台(基础)内力和资源消耗的最小化[1~3]。
保证筏板的零差异沉降是建筑物结构体系保持最优状态的根本措施,而实现这一措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合理布置与调整地基与桩基的支承刚度;桩基支承刚度在平面分布上的布局基本原则就是支承刚度增大的区域对准上部荷载集度大的区域,同时有利于减少乃至完全消除整体和局部的不均匀沉降[4]。另外,空间变刚度等沉降群桩设计方法的实质也就是尽量减少差异沉降[5]。
2 浅基础变刚度垫层协调变形和内力
天然地基基础的内力取决于地基反力的大小与分布。在基底下设置变刚度垫层,人为合理地调整地基土刚度,使其在基底平面内变化,将可能减少不均匀沉降,从而减少基础内力,改善地基和基础的工作状态,降低基础的弯矩,减小板厚,节省造价,要做到这一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基底下设置变刚度垫层[6~7]。
3 “变刚度抗滑桩”的提出和分析
以上述前人的研究为基础,及基于作者对桩基础、基坑支护桩、边坡抗滑桩、地层结构所进行的研究[8~18],作者这里提出了“变刚度抗滑桩”的概念。作者提出的“变刚度抗滑桩”主要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实际中的滑坡体在空间上往往是不均匀的,包括地层结构、地层厚度、滑坡推力等在三维空间上是不均匀的。这就需要在三维空间上采用变刚度抗滑桩,以协调抗滑桩的变形和内力,达到安全、经济、科学、合理防治滑坡的目的。(2)变刚度抗滑桩以工程地层学、地层结构效应理论、地层结构力学、卸荷岩土体力学为基础[10~18]。(3)变刚度抗滑桩充分利用岩土地层的自稳能力,充分利用抗滑桩间的土拱效应,将土拱地层及抗滑桩后一定范围的地层也看成抗滑结构的一部分,考虑这些地层与抗滑桩形成的组合刚度[10~18]。
作者在变刚度抗滑桩方面已进行了一定的研究[10~17],进一步的研究成果将另文发表。
参考文献
[1] 刘金砺,迟铃泉.桩土变形计算模型和变刚度调平设计[J].岩土工程学报,2000,22(2):151-157.
[2] 王涛,高文生,刘金砺.桩基变刚度调平设计的实施方法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32(4):531-537.
[3] JGJ94-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 宰金珉,周峰,梅国雄,等.自适应调节下广义复合基础设计方法与工程实践[J].岩土工程学报,2008,30(1):93-99.
[5] 陈祥福.桩基设计的历史性突破-空间变刚度等沉降群柱设计[C]//会议论文,2001.
[6] 宰金珉.地基刚度的人为调整及其工程应用[C]//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万国学术出版社,1999:235-238.
[7] 周峰,宰金珉,梅国雄,等.天然地基变刚度垫层的概念与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35(4):116-119.
[8] 蒋建平,刘文白.岩土结构面体系、效应与应用[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4.
[9] 蒋建平.大直径灌注桩竖向承载特性[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
[10] 蒋建平,刘文白.岩土工程地层结构效应与层组参数[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1.
[11] 蒋建平,马恒.岸坡被动桩承载性状三维有限元分析[J].水运工程,2012(7):58-66.
[12] 蒋建平.“地层结构力学”的提出和基本理论框架[J].科技资讯,2012(5):54-54.
[13] 蒋建平.卸荷土体力学与卸荷岩土体力学的提出及其基本理论框架[J].科技资讯,2012(10):40-40.
[14] 蒋建平.深基坑坑底加固体的刚度效应研究[J].工程力学,2011,28(6):130-140.
[15] 蒋建平,路倬,高广运.板桩码头浚深改造方案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1,19(2):279-287.
[16] 蒋建平,毛海英.基于地层结构效应的竖向受荷桩与地层共同作用研究.科技资讯,2011(11):31.
【关键词】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 双语教学 教学策略 探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C-0063-02
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是环境类专业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在广西大学已连续7年采用双语教学。在教学内容上,紧密结合学科发展动态,广泛吸收现代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形成“环境问题-产生机制-影响程度-控制方法-过程原理-效果评价”的课程结构;建立以环境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不仅提供创新与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还要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学团队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教学实践的探索,于2010年成为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
一、双语教学目标的确立与实现
(一)根据专业人才构建一个多层级的双语教学目标体系。双语教学目标是双语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双语教学中师生共同的行动导向,具有激励和评价功能。在双语教学目标体系中,最高层次是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是双语教学目标,再次是课程目标。本课程是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导向和示范作用。本课程依据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构建一个多层级的双语教学目标体系(见图1),作为课程教学活动的宏观指导和具体行动指南。
(二)构建双语教学内部课程体系。此内部课程体系由双语课堂教学、小组活动和隐性课程组成。
课堂教学是让学生在“教中学”,以系统掌握必要的学习技能、专业本领和科技英语知识;小组活动(Group learning)主要在课后进行,这是一种“动”的状态,其意义则是让学生在“动中学”,以巩固课堂知识,以“用”为导向,实现学以致用,这两项教学活动之间是一种“学用结合”的关系。双语隐性课程则要求为学生创设一种浸润式的双语情境,如通过视频、音频、科技文献、游戏等给学生营造―种语言氛围,使之在自觉与不自觉之中习得双语;课堂教学是显性课程,教学网站提供的影像资讯、材料阅读和论文写作是潜在的隐形课程,二者之间就是一种“显隐结合”的关系。
(三)课程考核改革与试题库建设。首先对考核方式进行必要的改革,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以平时成绩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成绩构成分几个方面,如图2所示。
平时成绩又三部分构成:一是课堂表现及课堂作业;二是基于解决问题的小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三是课程小论文。
在课堂作业形式、小组学习内容、课程论文选题方面,教师精心设计,在内容上既要考虑涉及的知识点,又要保证合适的信息量;在形式上既要顾及年轻人喜欢挑战、敢于展示能力的一面,又要做到轻松有趣,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生的课堂表现主要通过案例讨论的形式予以考察,根据大家时下关注的环境问题和环境热点,结合专业理论,组织大家进行课堂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可设计为《××大学新生环境意识调查》,具体任务为:一是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如环境意识调查、某个具体环境问题的公众参与问卷等);二是完成调查工作,回收问卷;三是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按格式撰写调查报告;四是选读调查报告,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采用汉语或英语陈述。此环节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提前做好准备,采取小组现场抽签形式选出代表宣讲,避免性格内向的学生被边缘化。教师和助教按以上四个部分作业的完成情况给小组评分,各小组根据每个组员的具体表现,民主评议分配总分。
课程小论文可以设计为以“家乡环境”为主题,要求个人独立完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或书信收集家乡环境信息,分析家乡环境问题,撰写以家乡环境问题调查为内容的小论文,格式上严格按照《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要求。学生在撰写中英文摘要时,就是对“双语”教学一种“学以致用”的体验,也是对双语教学效果最好的检验,教师可以将学生中英文摘要作为专题教学素材予以点评。
所有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小组学习、课程论文)都要及时讲评和记录,并及时在课程QQ群里公布,以便于及时提醒和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本课程教学实践证明,这种以平时成绩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把“教”和“学”双方紧密地联系起来,教师对“学”的进程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把控,学生对“教”的目的和“学”的内容及时了解,并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心中有数”。
对考试内容也要进行改革,使考试内容具有较强思考性与启发性,试题的难度、区分度安排较合理,紧贴教学大纲;命题符合大纲要求,科学、合理,注重学生双语能力的考查。
期末考试方式采用英文出题,除论述题外,其余用英文答题。既注重引导学生牢固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基本的知识点,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常识,还注重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建立一套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水平的评估体系。构建针对学生、教师的双语教育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发挥评价的导向、调节、鉴别与激励功能,为使双语教学向其他课程辐射奠定基础。双语教学评估体系可以包括:一是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如专业知识学习能力、专业英语交流能力、专业信息获取能力等;二是针对双语教师评价的标准与指标体系,如专业知识传授能力评价、专业外语传授能力评价、课堂组织能力评价、教学绩效评价等。
关键词:数字电视,信息过滤,增值业务
1引言
个性化信息过滤是指从动态的信息源中获取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或者禁止某些满足特定条件的信息流入,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不相关的信息滤掉,仅保存个性化信息,从而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1]。
随着数字电视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除了能看到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外,还能能使用户享受数字电视、数据广播和Internet接入等全方位、高质量的信息服务。科技论文,增值业务。但是,用户在享受电视资讯服务时,同样受到“信息迷向”和“信息过载”[2]问题的困扰。我们迫切需要将个性化信息过滤技术应用在数字电视中,以满足电视观众日益俱增的个性化需求,实现数字电视平台上的个性化信息服务[3]。
2 个性化信息过滤技术在数字电视中应用的必要性
近几年,数字电视增值业务虽有一定发展,但相比于通信增值业务的如火如荼,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在老百姓中不是很受欢迎。造成该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操作复杂、信息服务没有突出个性化应该是主因。因此,可以总结出个性化信息过滤技术对于数字电视的必要性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1.电视用户一般都是相对固定的家庭成员,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便于系统收集用户兴趣趋向,从而筛选出用户关注的信息。
2.数字电视的基本工作方式是广播式的,用户只能从前端不断循环播发过来的数据流中选择自己关注的信息。科技论文,增值业务。
3.电视的使用更普遍、更广泛,用户更加大众化,因此个性化的易用性要求较高,一个界面友好的个性化电视应该易于使用、易于学会、易于理解、易于排错、易于维护和易于群体共享。
4.数字电视机顶盒是低成本设备,存储量有限,因此需要利用信息过滤技术将无用的信息剔除掉。科技论文,增值业务。
3具有代表性的信息过滤技术及其应用
信息过滤技术依据算法可分为三类:基于内容的过滤技术、基于协作的过滤技术和基于价值的过滤技术[4]。科技论文,增值业务。
1.基于内容的过滤技术
该技术是通过比较资源与用户描述文件来推荐资源的一种过滤技术。它可以利用基于关键词的方法将信息源与用户描述文件进行匹配计算,过滤的结果只取决于用户信息需求模型与信息源的匹配程度。它只适合分析文本信息,而对声音、图象、视频等形式的媒体还不能有效地进行分析。
2.基于协作的过滤技术
基于协作的过滤技术是根据用户的相似性来推荐信息资源。科技论文,增值业务。与基于内容的过滤技术不同,它是通过比较用户描述文件,根据其他用户对信息作出的评价来挑选信息。由于不依赖于内容,这种模式不仅适用于文本格式,也可以广泛应用于非文本介质的资源,如视频、音频等。
3.基于价值的过滤技术
基于价值的过滤技术是按照经济的规则来选择信息资源[5]。利用这种过滤技术来选择某条信息是因为选择它所用的开销小于不选择它所损失的代价,信息的长度、评价潜在信息效益时信息对发送者的成本以及质量与个性化的比较等都是需要被考虑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这三种技术各有优劣,不同的个性化定制服务系统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要求来选择适合的信息过滤技术。科技论文,增值业务。当然也可以将两种技术结合起来进行运用,这样可以取长补短,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
4数字电视中信息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个性化信息过滤技术在数字电视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有些技术可以借鉴其它领域(比如互联网)的个性化信息过滤技术。但数字电视信息过滤系统与网络信息过滤系统的处理对象和工作环境不同,有些网络信息过滤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并不适合数字电视。一方面,网络信息过滤系统的对象是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数据,工作环境是强大的服务器集群。而数字电视信息过滤系统的处理对象是非结构化的TS码流,工作平台是数字电视终端,其可利用的软硬件资源都十分有限。因此,数字电视中个性化信息过滤技术所采用的信息过滤算法不能太复杂,因此不能直接照搬上面提到的三种信息过滤技术。
根据以上要求,本文提出了基于统计的信息过滤算法,即通过统计各关键词的出现频率,来确定特征向量和特征向量分量的权重,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统计的数字电视信息过滤算法流程
该算法并不是不是简单地从用户词典中取出几个表示用户兴趣的关键词去匹配*.txt文本,而是用这些关键词及其“概念范畴”的合集组成特征向量集去匹配*.txt文本,由此得到的特征向量集更能体现用户兴趣,及充分体现个性化。这样可以挖掘文本的潜在语义,避免某些包含同义词或多义词的文档被过滤系统遗漏,提高过滤效果。
参考文献
[1]庞雅丽,王彩芬,个性化信息过滤技术,甘肃科技,2007,(3):124-126
[2]延霞.基于信息过滤技术的搜索引擎研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20-24 [3]吴学辉,张敏.个性化信息过滤系统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3):96-98
[4]王翠平,基于用户兴趣度的网络信息过滤模型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石岩,信息过滤技术在搜索引擎中的应用,农业网络信息,2006,(12):91-93
论文摘 要 本实验以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利用网络学习环境建置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网络化教学学习网页,尝试在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中,探究网络化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成效。本实验采用“不等的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准实验研究法,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商务英语4个班级共160位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学习网页、收集与商务活动相关的各个业务流程的实际工作内容,开发商务实训模拟网络游戏,进行教学与施测,将学生商务英语评量之前测、后测成绩进行比较分析。
一、研究背景
学习是人类的本能,也是权利,惟有通过学习,个人天生的才能才得以发挥。二十一世纪是网络科技社会的时代,每一个公民具有资讯应用知能与完善的网络化学习环境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条件。未来网络教学(e-education)的应用,无疑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与媒体,因此,对于学生应用网络进行学习时,是否能有效达到学习目的成为关注的焦点。研究者在8年的教学工作中,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发现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商务英语课程时,往往因为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死记硬背,使得已经认为成功学习的商务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应用别是在现代电子商务这个平台中显得刻板生硬。选择以商务英语做为对学生网络学习世界的观察中心,是希望学生达到对商务英语知识与技巧的有效学习,适应现代科技对商务活动的影响,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商务人才。
二、实验目的
三、教学与学习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
综合国内学者及其他建构主义学者观点的研究,指出现代建构主义内涵应具有四大原则:“主动原则”、“适应原则”、“发展原则”和“社会原则”。
2.网络学习:
随着资讯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资讯流通的速度变快,使得一般学习模式向e-learning转型,这将改变取得知识和学习的方法。e-learning的学习涵义(游宝达、刘明宗,2002)包括随时随地的学习方式;教材的重复使用性;教师与学生间角色的转变和责任的改变;量身订做的教材。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由个人化转变到强调社会脉络学习,在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使用各种网络工具透过合作的方式来学习。网络化合作学习环境(陈焕彬,1998)应包含:小组成员应具有群组凝聚力;任务是符合学习能力
与兴趣;成员以小组成就为自己的学习成就;落实学习者个人的权利和责任。
四、实验方法
本实验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网页,提供商务活动各个业务流程的学习情境,并利用与学生交流和教师教学札记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实验以质量兼具的方式进行,以下针对实验对象、实验设计、实验流程、实验工具、资料处理分别加以说明: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设计
本实验以“不等的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准实验研究方法(Cook & Campbell, 1979;王文科,1995)方式进行。两组学生皆接受前后测,以共变数分析(analysis of covariance;ANCOVA)去除学生原来的背景差异,统计教学模式是否影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本实验中实验组与控制组的教学时间均为4节课(即一个商务活动业务流程的学习),且任课教师为同一位具八年教学经验的自然老师。控制组在一般学习环境就是传统教室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即教师与学生必须在相同时间与同一地点进行以讲述为主的教学活动,教学步骤即教师讲述教学内容介绍活动项目、内容规定活动步骤说明活动结果说明本单元内容与活动结果重点,课堂中进行学生学习效果的展示;而实验组在商务英语实训室(网络化学习环境中)进行4节课的学习,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或在家自行上网学习。 (三)、实验设计流程
从决定实验主题到撰写实验设计主要有两个阶段:资料收集阶段、实验设计阶段。
(四)、实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