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摄影艺术论文

时间:2023-03-24 15:09:03

导语:在摄影艺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摄影艺术论文

第1篇

摄影与绘画同属于视觉艺术范畴,两者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着共通之处,二者都属于平面艺术表现形式,将三维甚至运动的事物,通过艺术的构思和表现手法将他们在某一时刻定格,然后展现给观众。只是摄影和绘画在将三维的现实事物进行二维的艺术转换方面有着不同的方式而已。绘画分为写实和写意两个方向,写实的绘画与摄影艺术有着较大的关联性,都是将某一时刻人所看到的视觉现象尽量地还原出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还原现实;而写意的绘画艺术更多的是突出现实所暗含的意境之美。从表面看来这和摄影的意图相去甚远,但是现代摄影创意却试图将摄影艺术与写意绘画联系在一起,让摄影不仅能够记录现实,同时还能够利用特殊的艺术构思和艺术手段,表达生命的意趣之美,为摄影艺术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中国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的摄影作品都或多或少地借鉴和运用了中国画的意境。因此,在中国摄影史上,许多摄影人在创作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中国绘画的表现手法来表达强烈的主观情感和特有的意境。中国的集锦摄影和影画合璧就是以摄影的形式表现中国画的形象和意境,而且这是中国特有的,有着独特的魅力。中国摄影师之所以借鉴中国画艺术,是因为中国画艺术的特殊意境美,这种意境美蕴含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和哲学思想。

在不同派别和风格的中国画中,被借鉴得最多的就是山水画,而且写意山水无论从表现形式还是从内容方面都跟摄影有着内在的共通之处。例如山水画大都意境恢宏,山峦重叠,树木苍翠而古朴,人物与苍茫的大山大水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每一幅山水画都给人不同的感觉,这种苍古高华之中所蕴含的哲思和意趣,正是中国山水画的独特之处。另外山水画一般采用黑、白、灰来表现山水的色调,简单的黑、白、灰就能够营造出千变万化的意境,同时还能够彰显山水的凝重和浑厚,这与摄影当中的黑白片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中国人对山水情有独钟,诗歌以及画作中对山水的描写最多。中国山水画在技法上高超,而且色彩的层次丰富,大量运用协调和晕染的技巧,对于色调的冷暖、浓淡以及厚薄、交错的关系能够给予很好的处理。中国山水画的细节丰富,不仅是对山水本身的模仿和描绘,更重要的是画中的意境超出了纯粹的自然美,这给摄影技术的突破带来了很大的启迪。

二、以郎静山作品为例分析

郎静山开创了中国画意摄影的先河,他的摄影作品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强烈的轰动,他的集锦摄影以及影画合璧已经成为了现代中国摄影的一个重要流派。《湖山揽胜》是郎静山个人较为得意的一幅摄影作品,第一眼看到这个作品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这不是摄影作品而是一幅国画,但是它的确是一张照片。这让人不得不感慨中国摄影师的技术和对中国画在摄影技术上的创新。这张作品采用了中国画的构图方式,画面的重点放在了山水上面,画面的右侧一点,老翁在眺望远处的山峦雾霭只是画面中的点缀。在近景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奇石、松鼠,与画面远处的村落、湖边的倒影形成一种对比。这张作品体现出了中国画的意境,人类在自然界中永远是渺小的,这也是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影响的结果。

三、传统文化背景下摄影的未来前景

现代摄影已经不再拘泥于利用镜头语言对现实进行忠实的记录,而是将摄影家的创意思想加入摄影艺术当中。中国传统文化一直被现代的视觉艺术作为设计之中的特色元素,以展示中国的民族文化风格。例如,现代摄影当中有一些将中国的京剧元素进行摄影化处理,并且利用中国国画的用色和意境,在一张照片当中融入了京剧元素、国画的构图以及中国的书法,用摄影的技法把这些元素糅合以表达自己的意图。在对近代人类文明的记录上,摄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摄影在记录历史的基础上,也在视觉艺术的道路上有了更大的发展。现代社会人类审美意识的提升,促使现代艺术开始走上将各种文化加以融合的道路,艺术本身就是相通的。因此摄影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上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与中国画的融合可谓走在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前列。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摄影艺术融合创造不同的表达形式,是将来摄影发展和传播传统文化的一条新渠道。二者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也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的文化大国,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文化瑰宝。就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言,传统音乐、民族戏曲、国画、对联艺术等都是其中的精华。

第2篇

摄影艺术和平面设计是相互依存、互相作用的。影像是平面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摄影艺术对平面设计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它能够有效弥补平面设计语言的不足,摄影是通过微妙的光影增加画面层次感,通过对比色彩的饱和与冷暖形成较完美的画面,通过对比各种点、线、面构成画面。对平面设计人员来说,摄影元素所构成真实图像的光影变化及其真实感有效弥补了平面设计语言的不足,给平面设计带来较大创作空间。摄影艺术能够帮助平面设计人员实现其设计创意。当设计人员有较好的构思及创意时,如果仅用计算机技术或手绘方式还不能实现预期效果,但通过运用摄影图像语言、精心组织图像语言、合理进行取舍或变形,就会收到良好视觉效果。当设计人员可以灵活利用摄影工具,并制定如何运用图像语言进行表达时,就会使设计作品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越来越多的广告中,特别是平面广告中出现了很多摄影构成要求,摄影利用其真实视觉艺术及强大的图像表现力,给平面设计人员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与创意空间。

二、摄影和平面设计之间的交互关系

摄影和设计的共同点是能够互相补充,摄影讲究布局与构成,平面设计讲究抽象、精炼。作为一名摄影师,一定要努力掌握每一个影、每一束光和每一个布局。平面设计师也一样,需要把握好每一个板、面,每一根线,每一个点。摄影与平面设计的创作都是十分谨慎的,摄影与平面设计的灵魂均在创意上,均需要经过高精度的分析与高层次思维。摄影与平面设计都属于平面造型艺术,摄影中的布局和构成是平面设计的灵魂,专业摄影一定要借鉴平面设计构成方面的规范与严密。创作新的平面设计重在构思,而构思常常来自于认知、概念或形象,构思能够凭设计师自由发挥想象力。摄影创作则没有平面设计师的这种自由度,和平面设计不同,摄影师创作时要面对现实空间,把积累在受触动或感悟里的情结发泄出来,把三维空间变成二维空间作品,摄影师把压缩三维空间的过程也叫提炼或是转换。摄影师所拍摄的作品之所以称为艺术品,是因为它和人们用肉眼能够看到的不同。摄影师要用二维空间很好地表达三维空间,必须运用构成,构成是设计语言,也是摄影语言。设计师设计作品过程中需要了解摄影的局限性与潜力,从而把摄影融进设计作品中。摄影师则要清楚平面设计的元素与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使摄影变成设计作品的灵魂。

三、摄影艺术在平面设计的运用

(一)摄影艺术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及作用

对摄影来说,摄影艺术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占有重要位置。在图形、色彩及版面编排方面,摄影给平面带来创新与思路。如果不把摄影当成平面设计表现形式,平面设计就会暗淡无色。虽然摄影不是由于平面设计而出现的,但它对平面设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平面广告设计都是以图片作为主要元素,无论是以明星为主体的摄影应用,还是海报广告、产品包装等,都和摄影有紧密联系。

(二)摄影创新手法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平面设计中常见的摄影表现手法有突出特征法、运用联想法、合理夸张法、对比衬托法、富于幽默法。突出特征法是抓住所表现商品和其他商品的不同特征,突显其特点,商品生产厂家、外部形象都是表现其特征的形式,它是突出设计主题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如设计葡萄酒酒瓶时可以把重点放在酒的果香上,可以直接把饱满的葡萄实物样放在瓶身上,瓶身为黑色,增加图像葡萄的神秘感。所谓联想就是触景生情,充分运用事物间的联系,间接表现另一种事物,审美过程中,运用联想方式,能够极强的、跨越式的表达事物,并间接向人们传递好的感受。如伏特加酒广告就充分运用联想法,利用广告画面强调各处都有伏特加酒,乃至利用城市文化联想伏特加酒的文化。合理夸张法是十分常见的摄影手法,颠覆传统过程中,要运用合理夸张技巧反映事情的发展,能够反映人们对新事物的渴望。再如雷诺汽车广告利用显示仪表指针快速转动,甚至指针倾斜,以此表达汽车的卓越动力。

四、结语

第3篇

之所以大力提倡发展,就是因为我们已经比国外的起步时间落后,发展的底子还很薄,而这其中关键性的问题就是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缺乏。文化创意产业被英国人认为是“穷人的行业”,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从某种层面上理解,创意产业前期几乎不需要资金,基本上是靠人的脑力资源。后期的推广与做大完全要依靠前期的创意产品,这都依赖人的创造力。这就要靠社会这方面的人才储备,解决这一棘手问题的方法和症结自然就要向我国的教育部门伸手要人,而由于产业方向和专业要求,教育方面自然要以设计艺术学科发展为先导。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人才匮乏的窘境,高端设计艺术创意人才奇缺,设计团队也供不应求。上海作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中心,文化创意人才占工作人口总数还不到千分之一。这种情况与我国每年庞大的高等学府毕业生数量相比是极不协调的。然而,文化创意产业又涉及众多的相关学科知识,通过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相关的高等设计艺术教育现状分析、观察和思考得出:我国设计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处于严重失衡状态。对比设计艺术教育与文化市场诉求的比例增大,专业化的设计艺术队伍与合格的设计艺术人才则是相当缺乏,文化创意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远远不能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诉求。

新时期设计艺术教育体系特征分析

世界各个知名高等设计艺术学府在结合文化创意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都对自身的教学课程和教学计划进行了尝试性的调整与改进。经过多年的发展与进步,作者认为设计艺术教育正逐步向理工科类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但是尽管如此,设计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理论层面上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具有说服力的论证性体系。西方较为开放的且又宽泛性的设计艺术教育体系与东方针对性较强且又教条化的设计艺术教育体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间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值得研究的领域和探讨的空间。纵观设计艺术学科的本质,它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灵活性、多变性的整体特征。因此,设计艺术学科系统与的众多学科发生着多维的、多层次的联系,它更是包括社会发展千变万化的各种诉求,也可以说,设计艺术系统是由众多的相关学科和系统支撑及联结的多维发展的教育体系。

第4篇

摄影艺术在文化层面主要体现在纪录性,科学性,开放性,超越性,直观性。

一、摄影与生俱来的纪录性

当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呈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摄影就宣示了它无与伦比的优势:纪录性。绘画再细致逼真,也比不得摄影更真实。尽管起初拍一张肖像照片,需要几分钟才能拍成,被拍照的人必须在摄影机前保持一动不动。但与绘画相比,速度还是相当快的,而且是原汁原味的。摄影从诞生那天起,无论是胶片时代还是数码时代,无论是平面摄影还是电视摄影,都延续着它的根本特性:纪录性。没有那个技术或艺术的形式,比摄影的纪录性更直接更方便。而和摄影的纪录性直接对接的摄影门类就是纪实摄影。并不是其他摄影门类就没有纪录性,而是纪实摄影是尤其以纪录性为特征的一个摄影门类。说起纪实摄影就自然要提到布列松,这个拿着相机在街头闲逛的法国老头,创立了“决定性瞬间”的理论,而且以身作则,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纪律性很强的精彩照片。

摄影的纪录性也包括“光学无意识”的特点,它可以把人眼看到的任何事物,任何角落,通过光学镜头,准确无误的纪录各种细节和信息。这将保存大量的历史文献。特别是数码时代,摄影机进入千家万户,可以方便快捷的拍摄纪录生活中的图像,而且成本很低,不用支付高额的冲洗胶卷的费用。可见数码时代的到来,摄影在其纪录性方面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就纪录性而言摄影具有其它艺术门类无可匹比的优越性。

二、摄影发明与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性

摄影术从发明时的专利技术,经历了韦奇伍德的实验、日光摄影法、银版摄影法、“卡罗式”摄影法、湿版火棉胶摄影、干版的发明等等,从起初的大箱子相机到胶卷相机再到现在的数码相机,从“莱卡”单反照相机、“哈苏”单反照相机到尼康FM相机、佳能EOS专业相机。摄影术自身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进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前进而发展和完善。这就把摄影和科学捆绑在了一起。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摄影的发展,反过来,摄影也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摄影技术的发达和摄影文化的繁荣象征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发达的程度。

摄影艺术的发展体现了科学精神。摄影科研、摄影理论以及新闻摄影、广告摄影、电视摄影等应用领域,无不体现着摄影的科学精神。对于新闻摄影来说,科学精神就是一丝不苟地纪实,不受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形态的制约,对于艺术摄影创作来说,科学精神就是充分尊重拍摄客体、真实表现创作主休,不搞哗众取宠或献媚邀宠的伪艺术,如此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摄影文化中,科学发现与艺术创作是具有同样的审美价值的。这一点是与其它文化圈截然不同的。在摄影中,每一种捕捉光线的新器具,每一种再现影像的新程序,都可能带来全新的视觉形象,带给人一种全新的艺术享受,如全息摄影、航空摄影、立体摄影、水下摄影等等。在摄影文化里,发现就是创作,创作也即在发现,发现与创造是一对亲兄弟,互相争先,彼此有着血缘关系。

三、摄影文化的开放性

没有一种技术和文化像摄影具有这么广阔的胸怀,横跨了科学、技术、理论思辨、新闻、艺术、商业服务、历史、哲学、美学、司法、心理学等种种领域。可以说摄影从发明那天起,先天就是一个完全开放的模式。摄影艺术是“平民的艺术”,摄影不断的发展,相机操作越来越方便,冲印越来越快捷,摄影向着最广大的社会阶层开放。

婚礼摄影、儿童摄影、毕业摄影、生日摄影、会议摄影等等,具体从事摄影的人数要远远超过艺术门类,如文学、戏剧、绘画等。可以说摄影是创作应用最为庞大的文化活动。

对摄影来说,没有技术的界限,买了相机就可以拍;也没有观赏的禁地,一切感受,一切领会,如人的眼睛,只要能看见,那么摄影就为你敞开,随意的去看,去想。

摄影文化开放与普及,超越了语言的障碍、国家的界限、民族的隔膜。摄影艺术沟通了人类的视觉直观感受和心灵的交流。实际上摄影没有国家、民族、文化、意识形态的区别,是整个世界共通的语言。一如音乐,不需要翻译就能被领会。因此,摄影艺术是具有开放性的,而摄影的活力也正式在于它没有禁区,在于它的不断发展努力开拓的精神。

四、摄影艺术跨越时空的超越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相机开始进入家家户户,特别是数码相机操作方便、即时回看、直接拷贝,摄影文化已经和家庭联系在一起,亲戚朋友在一起合影留念,外出旅游考察拍照留念。尤其是现在手机上集成了照相功能,拍照就像说话一样轻松方便,从彩信到现在的微信,从博客到微博,看图时代的到来,摄影文化融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摄影是人类视觉的延伸,摄影能够将任何感光的空间形象纪录下来并传播开来。可以说物质借助摄影超越了其时空的确定性,变得超越了时空。而人类的视觉也超越了时空,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可以随意观看“过去的”和“遥远的”事物,某种意义上,人类超越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借助于摄影艺术跨越时空的超越性,地球上的人们同时感知着世界上的各种变化。通过电视,通过网络,通过手机,人们使用着各种在线视频,观看各种即时图像。人类的感知范围空前地拓展了,这种拓展所具有的超越属性和未来属性,是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难以想象的。

摄影艺术跨越时空的超越性,让人类的视觉无限延伸,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在空前广大的层次上形成了全人类共同的感性体验。

五、摄影的客体决定了摄影艺术的直观性

肖像绘画可以看着模特,但没有模特也可以画得逼真。而肖像摄影是肯定要有模特在场。摄影艺术是必须有客体在现场的。摄影艺术的直观性意味着摄影对象的物 质存在,这是摄影文化的根本,没有客体的存在,也就无法摄影,离开了被摄体,摄影自然就中断了。可见,摄影艺术是一种客体必须参与的文化,区别于文学、绘画、雕塑等。这就在摄影美学和摄影社会学上给我们一个提示,摄影艺术表现的是客体,没有对客体的认真研究,必然是摄影理念上的不完整。

摄影艺术的直观性也决定了摄影者必须亲眼目睹、必须亲自到达现场。不管是高山还草原,无论有路的还是没路的地方,获得照片的唯一途径就是摄影者到达现场。这是其他艺术文化形态所不同的。摄影者创作者同时也是见证者,摄影艺术是一种创作主题实感化的文化。无论拍摄内容是具象的还是抽象,都是摄影者自身的真切感受,对题材的追求、灵感的出现、以及在具体的影调、色调、色彩反面的处理,都是摄影者的直观体现。

摄影艺术的直观性还表现在对摄影作品的观赏。无论是冲印的还是数码的摄影作品,都是供人直接用视觉加以感知的。摄影的主体不仅仅是摄影者,而且也包含观赏者。观赏者对摄影作品的鉴赏,是对摄影作品的再创作。同样的摄影作品,在不同的观赏者眼里,有着不同的视觉感受和情感体验。

六、结语

摄影文化就是指一切与摄影相关的物质与精神现象,它是一个集合概念,带有整体性、宏观性、不可分解性。摄影作品反映的是时代的特征,通过一副摄影作品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最形象的特征。而摄影工作者的文化素养的深厚,决定着摄影作品的内涵和艺术品位。所以一个好的摄影家首先应是一个文化人。所以追求文化根基,应成为提高摄影水平的根本选择。人的文化素质为文化能力奠定了基础,而文化能力又是得到文化理性认识的必然过程,最终理解、认识和创造出独特的文化哲学,为摄影的瞬间选择奠定深厚的文化根基。

参考文献:

第5篇

    摄影艺术在文化层面主要体现在纪录性,科学性,开放性,超越性,直观性。

    一、摄影与生俱来的纪录性

    当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呈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摄影就宣示了它无与伦比的优势:纪录性。绘画再细致逼真,也比不得摄影更真实。尽管起初拍一张肖像照片,需要几分钟才能拍成,被拍照的人必须在摄影机前保持一动不动。但与绘画相比,速度还是相当快的,而且是原汁原味的。摄影从诞生那天起,无论是胶片时代还是数码时代,无论是平面摄影还是电视摄影,都延续着它的根本特性:纪录性。没有那个技术或艺术的形式,比摄影的纪录性更直接更方便。而和摄影的纪录性直接对接的摄影门类就是纪实摄影。并不是其他摄影门类就没有纪录性,而是纪实摄影是尤其以纪录性为特征的一个摄影门类。说起纪实摄影就自然要提到布列松,这个拿着相机在街头闲逛的法国老头,创立了“决定性瞬间”的理论,而且以身作则,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纪律性很强的精彩照片。

    摄影的纪录性也包括“光学无意识”的特点,它可以把人眼看到的任何事物,任何角落,通过光学镜头,准确无误的纪录各种细节和信息。这将保存大量的历史文献。特别是数码时代,摄影机进入千家万户,可以方便快捷的拍摄纪录生活中的图像,而且成本很低,不用支付高额的冲洗胶卷的费用。可见数码时代的到来,摄影在其纪录性方面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就纪录性而言摄影具有其它艺术门类无可匹比的优越性。

    二、摄影发明与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性

    摄影术从发明时的专利技术,经历了韦奇伍德的实验、日光摄影法、银版摄影法、“卡罗式”摄影法、湿版火棉胶摄影、干版的发明等等,从起初的大箱子相机到胶卷相机再到现在的数码相机,从“莱卡”单反照相机、“哈苏”单反照相机到尼康FM相机、佳能EOS专业相机。摄影术自身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进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前进而发展和完善。这就把摄影和科学捆绑在了一起。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摄影的发展,反过来,摄影也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摄影技术的发达和摄影文化的繁荣象征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发达的程度。

    摄影艺术的发展体现了科学精神。摄影科研、摄影理论以及新闻摄影、广告摄影、电视摄影等应用领域,无不体现着摄影的科学精神。对于新闻摄影来说,科学精神就是一丝不苟地纪实,不受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形态的制约,对于艺术摄影创作来说,科学精神就是充分尊重拍摄客体、真实表现创作主休,不搞哗众取宠或献媚邀宠的伪艺术,如此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摄影文化中,科学发现与艺术创作是具有同样的审美价值的。这一点是与其它文化圈截然不同的。在摄影中,每一种捕捉光线的新器具,每一种再现影像的新程序,都可能带来全新的视觉形象,带给人一种全新的艺术享受,如全息摄影、航空摄影、立体摄影、水下摄影等等。在摄影文化里,发现就是创作,创作也即在发现,发现与创造是一对亲兄弟,互相争先,彼此有着血缘关系。

    三、摄影文化的开放性

    没有一种技术和文化像摄影具有这么广阔的胸怀,横跨了科学、技术、理论思辨、新闻、艺术、商业服务、历史、哲学、美学、司法、心理学等种种领域。可以说摄影从发明那天起,先天就是一个完全开放的模式。摄影艺术是“平民的艺术”,摄影不断的发展,相机操作越来越方便,冲印越来越快捷,摄影向着最广大的社会阶层开放。

    婚礼摄影、儿童摄影、毕业摄影、生日摄影、会议摄影等等,具体从事摄影的人数要远远超过艺术门类,如文学、戏剧、绘画等。可以说摄影是创作应用最为庞大的文化活动。

    对摄影来说,没有技术的界限,买了相机就可以拍;也没有观赏的禁地,一切感受,一切领会,如人的眼睛,只要能看见,那么摄影就为你敞开,随意的去看,去想。

    摄影文化开放与普及,超越了语言的障碍、国家的界限、民族的隔膜。摄影艺术沟通了人类的视觉直观感受和心灵的交流。实际上摄影没有国家、民族、文化、意识形态的区别,是整个世界共通的语言。一如音乐,不需要翻译就能被领会。因此,摄影艺术是具有开放性的,而摄影的活力也正式在于它没有禁区,在于它的不断发展努力开拓的精神。

    四、摄影艺术跨越时空的超越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相机开始进入家家户户,特别是数码相机操作方便、即时回看、直接拷贝,摄影文化已经和家庭联系在一起,亲戚朋友在一起合影留念,外出旅游考察拍照留念。尤其是现在手机上集成了照相功能,拍照就像说话一样轻松方便,从彩信到现在的微信,从博客到微博,看图时代的到来,摄影文化融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摄影是人类视觉的延伸,摄影能够将任何感光的空间形象纪录下来并传播开来。可以说物质借助摄影超越了其时空的确定性,变得超越了时空。而人类的视觉也超越了时空,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可以随意观看“过去的”和“遥远的”事物,某种意义上,人类超越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借助于摄影艺术跨越时空的超越性,地球上的人们同时感知着世界上的各种变化。通过电视,通过网络,通过手机,人们使用着各种在线视频,观看各种即时图像。人类的感知范围空前地拓展了,这种拓展所具有的超越属性和未来属性,是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难以想象的。

    摄影艺术跨越时空的超越性,让人类的视觉无限延伸,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在空前广大的层次上形成了全人类共同的感性体验。

    五、摄影的客体决定了摄影艺术的直观性

    肖像绘画可以看着模特,但没有模特也可以画得逼真。而肖像摄影是肯定要有模特在场。摄影艺术是必须有客体在现场的。摄影艺术的直观性意味着摄影对象的物质存在,这是摄影文化的根本,没有客体的存在,也就无法摄影,离[ lunwen.1KEJIAN.COM]开了被摄体,摄影自然就中断了。可见,摄影艺术是一种客体必须参与的文化,区别于文学、绘画、雕塑等。这就在摄影美学和摄影社会学上给我们一个提示,摄影艺术表现的是客体,没有对客体的认真研究,必然是摄影理念上的不完整。

    摄影艺术的直观性也决定了摄影者必须亲眼目睹、必须亲自到达现场。不管是高山还草原,无论有路的还是没路的地方,获得照片的唯一途径就是摄影者到达现场。这是其他艺术文化形态所不同的。摄影者创作者同时也是见证者,摄影艺术是一种创作主题实感化的文化。无论拍摄内容是具象的还是抽象,都是摄影者自身的真切感受,对题材的追求、灵感的出现、以及在具体的影调、色调、色彩反面的处理,都是摄影者的直观体现。

    摄影艺术的直观性还表现在对摄影作品的观赏。无论是冲印的还是数码的摄影作品,都是供人直接用视觉加以感知的。摄影的主体不仅仅是摄影者,而且也包含观赏者。观赏者对摄影作品的鉴赏,是对摄影作品的再创作。同样的摄影作品,在不同的观赏者眼里,有着不同的视觉感受和情感体验。

    六、结语

    摄影文化就是指一切与摄影相关的物质与精神现象,它是一个集合概念,带有整体性、宏观性、不可分解性。摄影作品反映的是时代的特征,通过一副摄影作品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最形象的特征。而摄影工作者的文化素养的深厚,决定着摄影作品的内涵和艺术品位。所以一个好的摄影家首先应是一个文化人。所以追求文化根基,应成为提高摄影水平的根本选择。人的文化素质为文化能力奠定了基础,而文化能力又是得到文化理性认识的必然过程,最终理解、认识和创造出独特的文化哲学,为摄影的瞬间选择奠定深厚的文化根基。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新闻摄影; 艺术; 表现力; 策略; 思考

随着信息读图时代的到来,新闻摄影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发挥越来越大。新闻摄影以其直观的形象和艺术效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吸引着公众的眼球并给公众造成了视觉冲击力,从而有效提升新闻传播的效果,增强新闻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因而,加强对新闻摄影技巧的提升,提高新闻摄影的艺术表现力都可以有效增强新闻的传播能力和传播魅力,对社会的宣传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1 新闻摄影艺术表现力的概念和内涵

     新闻摄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由照片和文字两部分组成的,共同构成新闻内容的外在形式和物资载体。其中,照片是新闻摄影的主体,文字对照片是一个详细的说明和注释。新闻摄影和普通的摄影照片不同,它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兼具着传递新闻信息数量和质量的能力,体现出新闻价值、摄影水平及新闻工作者的价值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检验新闻形象力、衡量新闻价值高低水平的标准。

2 影响新闻摄影艺术表现力的关键因素

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形式——新闻摄影,其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关键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2.1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   作为新闻摄影的主要拍摄主体,新闻摄影工作者水平和职业素质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摄影的艺术表现效果。首先,新闻摄影工作者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会作用于新闻摄影,也是新闻摄影内容的直接体现和反映。其次,新闻摄影记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同样影响着新闻摄影的艺术表现力,是否认真专业会影响到照片的逼真和写实。最后,新闻摄影工作者的后期制作编辑水平也对新闻摄影图片有重要影响。

2.2 被拍摄对象的信息内容   新闻信息是新闻摄影的内容,离开了拍摄对象就谈不上艺术表现力。如果被拍摄对象本身具有新闻性,自然拍摄的时候也具有视觉冲击力,新闻信息及信息量的大小都是影响新闻摄影艺术表现力的重要因素。

2.3 摄影记者的摄影水平   摄影记者的摄影技术和水平决定着照片质量的高低。也是新闻摄影艺术表现力的关键影响因素。色彩、构图、美术、以及图像处理能力,都影响着图片的质量,尤其是摄影创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闻图片的视觉冲击力,也是新闻的亮点和卖点,对提升视觉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4 观众的接受能力   摄影图片质量的高度最终的检验是观众,因此,新闻摄影的图片是否符合大众的审美和口味,也是检验新闻摄影是否有艺术表现力的准则。因此,拍摄符合大众,符合观众的照片是有效传播新闻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新闻摄影社会功能的有效方式。

3 新闻摄影拍摄存在的问题探析

在数字化读图时代,新闻摄影对于新闻信息的传播具有强大的功能,但是在现实中,新闻摄影拍摄却存在不少问题,影响着新闻摄影报道的整体效果的发挥。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3.1 新闻图片造假现象严重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新闻摄影的造假现象近年来出现了不少,如2007年陕西被吵的沸沸扬扬的“华南虎事件”,就是因为后期合成照片造成了社会的许多困惑。因此,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后期制作软件和水平的提高从而也造成了新闻摄影行业的真实性的丧失。许多缺乏职业道德的摄影记者用后期处理的图片混淆新闻视觉,以假乱真,如曾《大庆晚报》刊登的《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新闻图片,被许多刊物转载甚至获铜奖,但最后被证实却是后期合成照片。

3.2 新闻传媒行业辨别和把关难度提高,侵权问题严重   PS以及一系列的处理软件的诞生和在新闻摄影行业的运用,使得新闻传媒行业在采用一些新闻摄影照片时往往存在难辨真伪的问题,此外,普通的摄影爱好者也可以将自己拍摄的照片通过后期制作到网络上,这给观众造成了很大的困惑,不利于新闻传媒行业的引导。加上一些网友恶意传播非法照片,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如“艳照门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此外,由于信息时代的发展,一些图片很容易泄露,这样就导致了一系列的侵权事件,给摄影者和媒体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4 提升新闻摄影艺术表现力的策略思考

近年来,新闻摄影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是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提高新闻摄影的艺术表现力,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下足功夫,方可促进新闻摄影的和谐发展。

4.1 提高新闻摄影记者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   新闻摄影记者的摄影水平和职业道德对摄影照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作为摄影的主体是关键,因此,提高新闻摄影记者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至关重要。首先,要更新摄影记者的观念,从思想觉悟上提高对新闻事件的敏锐捕捉力和洞察力,只有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才具有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将一些抽象图像和思想具体化,增强图片的逼真性和形象性。另外,新闻摄影照片要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穿到摄影的过程中和价值理念中,用独特的视角挖掘出平凡生活中令人动容的画面。同时,也要提高新闻摄影记者的知识涵养。由于新闻摄影涉及行业和知识较多,因此,除了了解新闻传媒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尽可能多的学习其他相关知识,不断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职业素养,这样才能更易了解新闻背景和相关知识,才能在拍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拍出高质量的照片。

4.2 增强新闻摄影照片的创意和视觉冲击力   新闻摄影照片应该是有生命力的,通过图像和文字能与读者之间形成心理上的共鸣,这也是新闻摄影与其他摄影不同的,而这种心理上的震撼和共鸣就是新闻摄影照片艺术表现力的体现。要让新闻照片具有特别的生命力和表现力,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拍摄视角和布景格局。要合理使用长短镜头,把一些本来看不清的真实事物给予特写,通过独特的视角和镜头给读者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和视差,适当变换角度,重新组合画面内容,从而形成内容和画面之间的双重完美。其 次,创新拍摄理念,对于同一题材的新闻,可以选取不同的拍摄视角,创新拍摄理念和思考方式,结合新闻的实际,赋予事实以最真实的面目,这也是新闻真实性的要求。此外,还需要打破传统的平衡格局,无论是从构图,还是从内容,还是拍摄角度,都要有意识的打破原有的构图和思路,达到满足公众审美的同时,也给公众留下较多的审美空间,让摄影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既达到叙述清楚新闻内容,又给读者留下思索和想象的空间,达到让观众去体悟、去联想并获得心灵震撼的审美效果。

4.3 提高新闻摄影记者的瞬间反应和捕捉能力   新闻摄影记者应该具备的一个超常能力就是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能在瞬间定格和还原记录现场。这样就在第一时间真实的反映现场,把瞬间凝固成永恒,让读者细细观赏品味。因此,新闻摄影记者应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新闻时间的发展变化给予全力关注,并能够准确地预测判断新闻事件的,从而抓拍到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瞬间画面。只有具备高的反应和捕捉能力的摄影记者才能更好地呈现事件发生的最真实逼真的一面。

4.4 选择合适的新闻题材   从传播学的视角来分析,并不是所有的新闻信息都适合摄影报道,要选取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新闻事件,用独特的视角拍摄,从而才能更好地展现事件的发生,提高新闻摄影的艺术表现力。在新闻中要选取典型性的画面新闻主体,要选取有视觉冲击力的新闻场面,这样的聚焦才能吸引观众眼球,并起到教育和启迪的效果,也更容易形成观众的共鸣,这就要求摄影记者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观察,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在老题材上挖掘新意义,发掘出新意。

4.5 尽可能杜绝虚假图片   要增强行业自律和新闻摄影记者的职业道德,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操守。另外,要在社会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打击盗版,反对虚假,让照片和图片接受公众的监督和检举,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社会氛围。同时,建立健全新闻摄影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一旦发现虚假,严惩不贷,这样就可以打击一些不法分子的侵权行为,也有效地杜绝了新闻摄影虚假图片的出现,保证新闻摄影清正健康。此外,新闻传媒行业还可以设立专门的督察岗位,检举虚假图片,从制度上和法律上双重保障,维护摄影知识产权。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新闻摄影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载体,在现代日益竞争激烈的传媒行业要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适应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不断提升新闻摄影的艺术表现力。一方面,要提高新闻摄影工作者的摄影技巧和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另一方面,也要增加和拓展新闻摄影内容和价值,要选取反映时代要求、反映社会热点的内容和价值理念,以一种有效的方式进行传播,在全面满足受众的要求的基础上,提升新闻摄影作品的整体水平和境界,从而提高其在新闻传媒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王威. 全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的观念转型——来自视界网的思考. 新闻前哨,2010(06):33-37.

[2] 钟韵瑶. 三十多年坚守 不断超越 不断成功 吴学华新闻摄影作品又频获殊荣 世博作品荣获2010年郎静山国际摄影艺术新闻类金像奖 消防作品荣获2010年度全国新闻摄影大赛金镜头银奖. 新安全东方消防,2011(04):56-59.

第7篇

摘要:对摄影与美术比较、摄影艺术的本体性及边缘性的美学理论探讨,更新数码摄影理论与教学知识结构等,都是这门学科在教研中所面临的新课题。

在艺术高职院校里,摄影作为一门素质教育的课程,起着培养美学品味、提高审美水平的作用。要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从数码摄影理论与实践、摄影美学与摄影教学结合等方面予以加强。

一、摄形与美术的横向比较

在横向与美术比较,纵向与摄影历史发展比较的基础上,探讨摄影艺术的自律性及与兄弟艺术的联系性,能促使摄影眼光、品味和美学理论修养的提高。

美术的特性具有造型性、视觉性和空间性,在平面或三维空间塑造形体、创造可视性的艺术图象。论文百事通绘画雕塑具有瞬间凝固或静态的特性,与摄影关系最近。所不同的是媒介材料。美术思潮的写实技法、流派在摄影发明后,趋向更为主观的风格和流派的发展,甚至有意与摄影拉开语言距离。摄影以纪实性语言特性见长,深受美术的现实主义、写实风格等影响。

从媒介材料上看,摄影是光与影的色彩交响的瞬间组合。摄影通过光化学、数码等成像,极具感性特征,是主体和客体的空间交融。

以当今电脑技术数码影像占主导和统治地位的高科技为后盾的映像艺术(电视、摄影、计算机)昌形成规模,科学技术所产生的视觉艺术形象,不仅意味着它从根本上制约着设计艺术的更迭和演化(手绘、喷绘等手法己逐步被摄影图像、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现代高新技术所代替),反作用于美术、设计艺术,而且还对人的思维模式和情感体验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数字图像后期处理的方便,颠覆了传统暗房复杂繁琐的工艺。美术构成了新的设计艺术形成的技术基础,数码影像则是新的艺术形成产生的审美心理基础。

在这一单元中,结合美术与摄影的共同点,重点讲授构思构图、色调构图、风景人物静物等专题:同时,将美术与摄影碰撞交融所产生的流派风格等,融合在纯粹的技法传授中,使学生具有更开阔的眼界。

二、摄影艺术的本体性

摄影与美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对摄影自身语言特性及其艺术规律的研究,属于摄影美学的范围。

随着艺术思潮的发展和数字时代的来临,典型性的瞬间艺术,已成为传统艺术或一种流派风格的代名词,艺术图像越来越多元化了。摄影象美术那样,可以表达类似超现实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多种图象,可以先设计构思,再摆放物体来摄影和后期进行特别加工。电脑数字软件使这类摄影变得越来越可行,更具有视觉传达效果上的陌生感。这类观念性图象的特征,是具有可计划性和可预见性;而且,摄影也可以象现代美术那样,表达一种多义化的“有意味的形式”。仅靠“纪实性”、“典型性”已远不能解释摄影的本体性了。因此,艺术摄影是包含着具有艺术真实的纪实性或观念性的图象信息,具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摄影具有自己所特有的静态的二维图象性。摄影作为静态的图象,与动态摄像、三维雕塑区别开来;二维空间的绘画尽管也是一种决定性的瞬间来形成静态的二维图象,但它的完成并非是瞬间成像的。而且媒介材料根本不同。从摄影的媒介方式上看,前期有银盐化学媒介感光、电子感应技术数字成像两种;后期是传统暗房冲印技术、丰富多彩的电脑数字软件加工。用“画笔”—各种照相机进行前期拍摄和后期暗房(数码暗房)加工,实现图象的产生。

第8篇

关键词:色彩;室内环境;艺术设计

1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色彩的解读

色彩所处环境不同其变化也大不相同,色彩在应用方面要结合节气、室内空间布局、光线照射程度、住户的性格和心情等,以上每一点都决定着色彩的搭配和使用。色彩的呈现过程较为复杂,其使用不仅是对室内起点缀作用,还作为室内协调整体布局的作用。

1.1色彩的基本概念

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色彩作为室内整理的协调者,每个人对色彩的搭配和使用都有独特的见解。因为每个人都具备独特的审美水平,并且喜欢的颜色各不相同,因此,室内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时首先要与住户协调好,以住户对色彩的要求为基础进行设计。同时要结合色彩三要素进行搭配,只有处理好色相、明度和彩度之间的关系才能够设计出完美的室内环境。设计者结合不同的房间进行不同的色彩搭配,室内的一切物体都需要色彩的渲染,只有将室内中的每种物体都与色彩进行完美结合才能够设计出独特的室内环境,这种室内环境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的视觉感受,还能够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色彩设计不但要满足局部的设计需求,还要顾及室内的整体感觉,从局部色彩设计开始,最后再将每个局部利用色彩搭配结合在一起[1]。

1.2色彩的性格

色彩物理属性较为明显,并且在色彩中占有重要地位。例如:不同的季节、时间和光纤所映射在墙壁上的色彩是不同的,再加上不同颜色、材质的玻璃和不同颜色的墙壁都能够产生不同的色彩。色彩的物理属性主要包括光纤、温度和重量等,设计人员在进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时必须针对其物理属性进行设计,使色彩能够被合理运用。色彩还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国家、民族和地区之间都存在多样性,每个国家、民族、地区由于其文化形式不同,人们的审美也大不相同。因此,所处区域不同的人们喜爱的色彩颜色也有很大的区别。例如:在中国,多数人都喜欢红色,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代表吉祥;在美国,则喜欢白色的人数占多数,因为白色在美国象征着纯洁;而朝鲜喜欢的色彩比较多样化,因为朝鲜是擅长舞蹈的国家,其服饰上对色彩的要求较高,有多种色彩搭配设计,并且多数为明亮的颜色。每一个民族由于历史文化的不同,其在色彩选择方面也大不相同,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时要考虑到色彩的地域性。每种色彩象征的意义不同,不同的色彩代表着不同的情绪例如:红色首先联想到的就是火,也可联想成发怒;蓝色可以联想到大海或者忧郁的情绪;而黄色联想到的是太阳,温暖的颜色可以联想成温柔等。人是联想性丰富的个体,色彩也因此被赋予情绪。因此,在进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时要用心去感受色彩,让色彩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色彩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空间的具体应用

色彩有助于空间的分配,利用人们对色彩的喜爱和色彩对光线的映射能够有效改变实际空间在人们视觉上产生的效果。色彩的合理运用能够将实际中室内空间的限制去除掉,给人们舒适的视觉享受。例如:室内布局空旷可以使用暖色调进行搭配,暖色调给人以温暖的感受,使人们忽视室内的空旷感。色彩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和感官感受,其中暖色系具有缩小空间的效果,而冷色调具有扩宽空间的效果[2]。

2.2体现个性的作用

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具备独特的个性和喜好,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对整体色彩的选择也不相同,由其选择的色彩可看出这个人的性格如何。例如:性格比较改良活泼的人通常喜欢较为鲜艳的颜色,在颜色选择上以暖色调为主;而性格较内向、沉稳的性格通常会喜欢暗色系色彩,在心理学中利用颜色来观察人们的心理活动是最常见的方式,室内环境设计师也应具备这种技能,便于在于住户交流想法时更容易观察出住户的性格和色彩搭配喜好。

2.3调节室内空间光纤的强弱

色彩对光线的反光效果较强,颜色的不同其反光效果也不相同,因此,可以利用室内色彩的选择来调节室内环境光线的强弱。颜色越鲜艳、越亮的反光效果越强。如果想加强室内环境光纤,可以将亮色调作为室内主色调;如果室内环境的采光不太好,设计师可以适当的使用较亮的色彩作为主色,以此来增强室内的光纤强度[3]。

3结束语

色彩的选择和运用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设计师要根据其特性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运用,使其能够与室内环境完美结合。在进行色彩的选择时必须结合室内的构造、光线、健康、经济等室内环境,同时要符合住户的审美要求,还要让住户感受到居住的舒适感。设计师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最应该具备的就是色彩搭配能力。设计师在设计时要结合前人的设计经验,然后结合实践经验,熟悉色彩在物理上和心理上的变化,设计出最合理的色彩搭配。

参考文献:

[1]常美娜.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6(6):242.

第9篇

关键词:室内设计;汉画

1 关于南阳汉画

南阳汉画像砖、画像石的神秘气息、浪漫精神,丰富的想象力及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特征,形成中华民族的本土艺术精神,汉画像中的动物、神兽和人物、仙灵在形象特征表现上运用了想象、奇幻、夸张、神似的手法,生动奇丽,暗示性地传达了汉画的精神内涵与品质,南阳汉画的奇幻神似的形象特征,在超越时代局限的同时,在艺术成就上实现了艺术的精神内涵创造和艺术形式内涵创造的完美结合,艺术表现方面比较多样化:

(1)雕刻技法多样化,主要可分为平面阴线刻,凹面阴线刻,平面剔底浅浮雕、横竖纹衬底浅浮雕以及局部的高浮雕等。其中又以横竖纹衬底和平面剔底浅浮雕为最多。(2)画面布局疏朗,主题鲜明突出。(3)形象刻画不饰细部,注重整体效果。简略的大轮廓显示出粗犷、豪放的审美特点,(4)恰当的夸张和变形,使南阳汉画迸发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和气势,(5)画像线条流畅,动感强烈,如行云流水,又似轻歌曼舞,充盈着浪漫、洒脱的美学情趣。

2 室内空间现状问题透视

室内设计在我国成为一门专业仅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经历了对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派作品的学习、模仿甚至抄袭的启蒙扫盲之后,中国室内设计开始步入了自己的创新阶段。不少室内建筑师已经在思考如何“创新”,如何“体现地域文化元素”,提出“本国特色”的需求,应用某些手法已反映了是在不自觉地应用某种艺术文化元素。WWW.133229.coM

室内设计元素的开发需要中国室内建筑师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总结,将认识向理论高度升华。同时,室内设计又是多元的,除了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外还有精神需求、文化需求、物质需求、使用需求、环境质量需求……所以我们对室内设计理论的探索也必定是多元而又丰富多彩的。

3 汉画在室内空间的应用

3.1 风格定位

(1)中国古典风格。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的文化主干,强调的“礼”制约着中国伦理道德,也制约着人们的生活起居、伦理观念,民俗礼教的载体,在比较封闭的室内,主仆分明、长幼有序、尊卑有别,既能分割,又便与联系。在传统建筑装饰中追求个性的无拘无束、妙肖自然,“丰富完满之美”“空灵脱俗之美”“天人合一”之意境之美,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注重理想浪漫的“神似”及“情”与“理”交融,同时影响到室内的陈设,所以汉画作为中国古典设计元素足已体现出“礼”的境界。

(2)新古典风格。

①“形散神聚”是新古典的主要特点。在注重装饰效果的同时,用现代的手法和材质还原古典气质,新古典具备了古典与现代的双重审美效果,完美的结合也让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②讲求风格,在造型设计的不是仿古,也不是复古而是追求神似。③用简化的手法、现代的材料和加工技术去追求传统式样的大致轮廓特点。

新古典设计风格在当今室内设计中是比较流行的,在室内装饰上可以采用现代的手法和材料将汉画的体现出来,勾勒出汉画的轮廓,在空间增添出古典的气息,文化的韵味。

(3)帝国主义风格。

帝国风格作为法国第一帝国时期的一种风格,它显示一种权威,以男性为中心,线条硬朗,气派豪放。在举行第28届雅典奥运会时,中国与希腊联合发行《奥运会从雅典到北京》纪念邮票,其中的“北京天坛祈年殿”邮票背景衬图及小版张边饰采用了南阳汉画像石——武士,从而展现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达到一种文化交融的效果。由此,我们尝试可以在此风格的装修中加些汉画元素。帝国主义风格体现的都是些硬直的线条,汉画一般体现的是曲线,当一种风格体现硬直的线条时,曲线的运用更加重要。帝国主义风格是炫耀般的,毫不掩饰的,高调的,汉画则需是含蓄内敛与低调的,这样的搭配在不动声色中达到视觉平衡、做到以柔克刚的效果。

(4)新汉代风格。

张锦秋师承梁思成先生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时空观和“和而不同”的创作观,新汉代风格不同于古典风格,它应是现代功能技术与早期文化特征的和谐统一,例如可以利用现代技术表现汉代的设计风格,在跨度、大空间的营造,采光、通风等各技术层面满足内部空间的使用要求,使其成为展厅、浴场、饭店等功能性场所。其次,在表现汉代风格文化的特有气质和内涵上,对空间形式的处理,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将汉代建筑的符号特征经过艺术的加工,创造性的表现出来。例如平直、古朴的檐口,简洁、雄健的柱饰;高耸、气派的石阙等,将这些元素提炼、加工,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加以表现,在建筑细部上对汉画中的人物、动物、植物、文字、几何纹、云气等纹样进行抽象再造,打造质朴、雄浑的新汉代风格,设计中可以在重点区域使用“方”、“圆”为母题组织平面布局,突现“明堂辟雍”的传统理念。色彩上以灰白色为主调,在檐口等重点部位使用红褐色加以点缀,典雅而醒目。

3.2 汉画题材的选择

(1)祥瑞、辟邪升仙类,

其中的祥瑞动物有青龙、白虎、鹿、大螺、玄武(龟)、朱雀(凤)等,以及许多叫不出名字的怪异禽兽。升仙的方式主要有羽人戏龙或乘龙、驾龟,鹿车、虎车、鱼车等。

(2)舞乐百戏类。

常见的舞蹈有建鼓舞、踏鼓舞、长袖舞、七盘舞等。杂技与幻术项目主要有倒立、飞剑跳丸、冲狭、弄壶、吐火等,

(3)角抵戏类。

其表演形式可分为人与人斗、人与兽斗和兽与兽斗三种,前两种又包括徒手相搏、持械相斗和戴假面具等多种形式,斗兽画像中常见的动物有牛、虎、熊、兕等。

(4)天文星象类。

典型画像有刻有阳乌或三足乌的日轮、刻有蟾或兔的月轮、表现日食天象的“日月合壁”、象征“四宫”二十八宿的“四神”、牛郎织女星、北斗星、苍龙星座、白虎星座、慧星(蚩尤旗)等。

(5)神话传说类。

伏羲、女娲、羲和、常羲、羿射十日、嫦娥奔月、雷公出行、风伯、雨师、河伯鱼车、东王公与西王母等。

(6)装饰图案类。

主要有菱形穿环、菱形套连、十字穿环、三角形图案等数种。

3.3 汉画在室内空间界面的体现

(1)墙面,在室内设计中,墙面的装饰效果一直被设计师所重视,也是大部分设计师发挥艺术能力的重要载体。将汉画发挥到墙面的装饰上是不难的事情,采用的材质空间比较大。

(2)吊顶,在室内装修中,一般采用木龙骨做骨架,用石膏板或木材做面板,涂料或壁纸做饰面终饰的藻井式吊顶,做这种吊顶时,我们可以将汉画图案绘制在藻井中间的位置。石膏板吊顶在室内空间应用的非常广泛,这种吊顶一般都采用在空间的四周,这样避免降低空间的高度。这样在吊顶的中间就可以采用汉化的图案。例如,酒店大堂、宾馆的吊顶中间,酒店包间的吊顶中间等等。

(3)隔断。隔断工程,近年来发展较快,许多地区已采用。隔断工程种类繁多,它能代替繁重的抹灰饰面工程,隔断的种类比较多,有活隔断、死隔断、家具隔断、立板隔断、软隔断、推拉式隔断,在隔断上采用汉画艺术是比较灵活的,可以以实体的模式进行绘制,也可以以镂空的模式进行雕刻。

(4)地面。理石拼花在大堂空间的人口处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常采用的理石拼花均为一些几何图案,造型比较单一,缺少一些艺术特色和文化特点,如果在理石拼花上采用汉画的图案一定会增添不少艺术效果。

3.4 汉画在室内空间的制作方法

(1)绘画。汉画是中国两汉时期的艺术,其所涵盖的内容主要是两部分:其一为绘画(壁画、帛画、漆画、色油画、各种器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