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4 15:09:23
导语:在营养与健康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多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以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为多见。但近年来,医学专家发现,十几岁的中小学生也容易患贫血。这是因为十几岁的孩子正值生长发育的旺盛期,对营养素的需要比较高,而贫血与,许多营养素的缺乏有关。膳食中的某些因素也会影响铁的吸收和利用。国内部分地区对中小学生的膳食调查证明。饮食不当,膳食结构不合理,是孩子们患贫血的主要原因。
然而,众多的家长似乎不懂得孩子贫血的原因何在?以为越是贵的食品,其营养价值越高,因而不惜血本为独生宝贝采购各种巧克力、麦乳精、口服液之类的食品,填鸭似地喂孩子,殊不知孩子的肠胃有限,到了正餐便不思饭菜香了。这样,各种菜蔬中含有的人体机能需要的维生素及营养物质就无法摄取。结果事与愿违。
缺铁性贫血和铁缺乏对儿童的危害颇大。它可以使儿童生长迟缓。行为异常,智力降低,免疫功能低下。由于抵抗力低下,也就容易生病。中小学生贫血后,会因大脑血液供给不足而出现头昏、记忆力降低,从而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及智能发育。
为此,医学专家告诫家长及孩子,预防贫血必须注意科学饮食。
一是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注意饮食卫生。细嚼慢咽,克服挑食、偏食、吃零食的坏毛病,也不能以水果来替代蔬菜。
二是保证早餐质量。早餐的食物应该丰富质优,如牛奶、鸡蛋、内包子等。
三是调理膳食结构,做到营养丰富。孩子在饮食中要广泛地摄取各类食物的营养,做到食品搭配合理,营养丰富,才可满足孩子茁壮成长的需要。
四是不能乱服“营养补品”。不少所谓的营养补品对补充孩子的营养不仅无功,反而有过,所以家长在选购营养补品时,切切慎重。
(阮小明)
牛皮癣白癜风的克星吴梦平
华 新
在94年美国洛杉矶国际传统医学会议和94年第3期《国际针灸及东方医学杂志》上,山东省聊城地区皮肤病研究所所长吴梦平发表的《平屑丸治疗牛皮癣临床研究》论文,对当今国际医学难题牛皮癣的发病与难治原因提出独到见解,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
在20多年的潜心研究中,吴梦平通过总结和分析大量的临床资料,认为牛皮癣的发病是由患者肾精先天禀赋异常,机体阴阳气血平衡失调,再加之外界风湿寒热、精神刺激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引起的皮肤瘀血增生性病变。而久病及肾、久病多瘀的病理变化。且又反复不当的应用细胞毒类和激素类药物治疗。而致病情趋向顽固恶化,故难以根治。根据以上见解,他研制了补肾养血治本,化瘀解毒治标的“平屑丸”系列。经推广应用治疗国内外牛皮癣患者万余例,痊愈率为85.3%,总有效率为95.8%。香港刘风霞女士全身患牛皮癣15年。历经美国、日本的多家医院治疗收效不佳,1988年她从《银屑病通报》上看了吴梦平发表的论文,便求治于吴梦平,3个月后痊愈,至今6年未复发。吴梦平的独到见解和成果,在1988年全国中医药治疗牛皮癣秘方评选中名列第一,1991年获山东省医学科技进步奖,1992年获中华传统医学优秀论文奖,1993年获中国爱迪生杯金奖,1994年获国际传统医学奖。吴梦平还以滋补肝肾、活血祛风的中药研制成“消白宁”系列,治疗白癜风患者千余例,亦取得显著效果。该研究1991年获全国优秀论文奖。他的科研业绩由中央与省地电台、电视台、《世界信息报》、《健康报》等多家新闻单位作过报道。吴梦平的成果还入编了由主席题词“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中国当代高级人才词典》和卫生部部长陈敏章教授主编的《中国当代高级医师大全》等书。治疗经验输入了《中华著名中西医专家治疗疑难病症数据库》。
a 现代化农场大批培育的苹果,卖相好,个头均匀,价格适中;
b 新疆某偏远农场种植的有机苹果,光滑圆润,价钱是第一种的两至三倍;
e 城郊老农自家刚摘的苹果,没打太多农药肥料,大小不均,卖相欠佳,价钱也比第一种稍便宜。
你会选哪种?
对于有消费能力,又注重提升生活质量的人来说,第二种是最常考虑的答案。为什么呢?“有机食品没农药,吃着放心些!”“我都是专门买给孩子吃的,营养价值高一些吧。”“支持环保啊,那些整天打农药化肥的农场,把土地河流都糟蹋了,后代还怎么活!”……
问题是,我们花高价换来的有机食品,真的代表营养、安全和环保吗?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能实现这个初衷?就在有机食品每年以大幅度的增长率占据欧美市场时,一些唱反调的研究开始引起关注。2009年,《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公布了一份历时50年、长达162页的研究结果,发现有机食品和常规食品的营养元素并没有什么区别,后者甚至在某种维生素的含量上超过了有机食品;而2012年9月,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在《内科医学年鉴》上发表的论文也认为,有机食品跟常规食品的营养价值差不多,只是农残含量要低一些,但这跟人体健康的关系并不明确。
这些研究发表后,受到的质疑和讨论非常热烈。可惜至今为止,围绕着有机食品的真实价值,仍无法盖棺定论。但至少,当你把围绕它的争议都梳理一遍后,下次满怀豪情地为“有机”掏腰包时,可以更清楚自己买下的到底是什么。
“跟常规蔬果相比,有机蔬果的维生素类、蛋白质、膳食纤维等几乎相同。”
“这几年,我的病人总是问我有机食品到底有没有好处,应不应该买,这搞得我很困惑。”德纳·布拉瓦塔是斯坦福大学健康政策学院的学者,同时也是一家康护公司的健康主管。为了找到明确的答案,她决定做一次大范围的学术论文筛查,比较一下过去几十年里关于有机食品的研究。这项工作很快引发了斯坦福大学其他同事的兴趣。于是,十几名研究人员搜索了1966-2011年间发表的6000多篇比较有机和常规食品的论文,并挑选出相关度最高的240篇进行分析。
最终他们发表在《内科医学年鉴》上的论文,得出的结论多少让人意外:“我们没有找到明确的证据,证明有机食品比常规食品更有营养。”论文的主要作者史密斯·斯潘格勒介绍,在他们筛选出的调查中,有223篇对比分析了有机和常规食品的主要营养元素,另外17篇则对比了两种食品的食用者的健康状况。
“跟常规蔬果相比,有机蔬果的维生素类、蛋白质、膳食纤维等几乎相同。在检测过的14种营养物质中,有机蔬果里含量明显高于常规蔬果的只有两种:磷和酚类(比如辣椒素)。不过,鉴于比较少人会缺乏磷和酚类,这项发现并没有特别大的意义。”
不过,他们也有一些积极的发现。比如在有机牛奶和有机鸡肉中,Omega-3脂肪酸的含量是比较高的,这对人体的心脏有好处。有机食品也确实含有更多的苯酚,苯酚中的类黄碱素(flavonoid)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抗氧化物。只是,这些食物中的十八碳烯酸含量也比较高,这种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是没有好处的。“另外,这些物质的含量差别并不是特别大,如果要证明这种差别的有效性,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至于对有机食品食用者健康的研究,他们也没有找到太激动人心的发现。“在我们找到的17篇相关论文中,试验时间长则两年,短则两天,样本数也比较有限,因此数据出入比较大,缺乏有说服力的长期研究。”
对于斯坦福大学的这篇论文,反对者举出了例子:加州大学的食物化学家阿里森·米歇尔的团队曾做过长达十年的试验,发现同样品种的番茄,在有机和常规的种植方式下,前者所含的两种抗氧化剂比后者要高出79%和97%。史密斯·斯潘格勒也看过这项研究,但她认为,这项试验的种植条件比较特殊,番茄的生产从头到尾都被严格控制着,如果放到不同的种植气候、土壤中,有机番茄是不是还能有这种表现,是很难说的。“所以,有机和普通种植方式对食品营养的影响,还不如特定的土壤气候环境、种植收割周期等对营养的影响来得大。”
“另外,在许多发达城市,有机食品往往是从远处的农场千里迢迢运过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包装、冷藏、运输和储存时间的变化,可能已经让有机食品的营养价值打了折扣。”
至于德纳·布拉瓦塔,面对病人关于有机食品的询问,她有了明确一些的答案:“单从营养价值上来说,有机食品并没有太特别的地方。但多吃蔬果的健康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你不差钱,吃有机的当然好。但与其省吃俭用每天只买一个有机苹果,你不如用同样的价钱,每天多买几种蔬果吃。”
有机食品同样具有毒性
虽然仅从营养成分上看,有机食品似乎没什么神奇,但它并非没有让人称道之处。就拿斯坦福大学的报告来说,研究人员发现在三千多种有机食品中,只有7%的样本检测到了农药残留,而在十万多种常规食品中,检测出农残的几率是38%。此外,常规食品上发现的细菌,更容易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
报告也提到了两项对儿童健康的研究,发现食用有机食品的孩子体内的农药残留确实更低。就在报告发表的下个月,美国儿科学会也对这个问题表了态:在2012年10月的《儿科学》上,儿科学会的专家建议“尽管没有临床证据说明有机食品更有营养价值,但它们确实能降低农药和抗生素的摄入量。鉴于儿童和胎儿的免疫系统并没有成人完善,儿童和孕妇食用有机食品无疑是比较安全的。”
安全!低农残!这对于中国人来说太关键了!那么,我是不是可以买了有机水果在衣服上擦擦就吃,有机蔬菜可以冲一冲就拿去拌沙拉呢?
最好不要上当。
首先,有机食品确实“不能使用人工合成农药”,但不代表它不使用农药,只是它用的是“有机农药”。目前,被美国环境保护署核准使用的有机农药有195种,它们都是从动物、植物或者天然矿物质中提取的,比如硫磺、敌百虫、除虫菊、毒鱼藤等。尽管跟人工合成农药来源不同,但它们同样具有毒性,也并非完全不残留,如果不清洗干净就吃下去,对身体能有好处吗?
其次,有机蔬果不使用化肥,因此在种植时大多使用植物性堆肥或是动物排泄物。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人畜体内都有病菌和重金属,会随着粪便排出,用这些肥料种植出来的蔬果,沾染上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的几率更高,可能引发食用者的感染甚至死亡。美国哈德逊研究所的全球食品研究主管丹尼斯·艾弗瑞是名激烈的反有机人士,他曾引用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宣称食用有机食品感染大肠杆菌的危险性是食用普通食品的八倍。
此外也有研究者发现,由于有机农田的虫害比较难控制,有些植物被咬伤后可能分泌对人体有害的毒素,也更容易被霉菌等感染。而意大利帕尔玛大学的学者吉蒂尼·S曾在2005年发表过一项研究,他和同事对比了有机牛奶和普通牛奶后,发现有些有机牛奶样本中的黄曲霉素含量明显高于普通牛奶,可惜他们并没有找出具体的原因。
看不见的资源耗费
对于现代化农业对环境的破坏,触目惊心的例子比比皆是:化肥农药抗生素泛滥、土地板结贫瘠、河流水道被污染……有机食品的培育,其实是人们回归传统,向大自然还债的一种方式。有许多研究和实例证明,有机种植对恢复土壤生命力,调节生态系统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把它跟环保联系起来。
那么,回到买苹果的例子,如果我买下了来自新疆的有机苹果,是不是就比买城郊老农的苹果要环保呢?这是个有趣的论题。
如果从碳排放的角度看,尽管有机苹果的生产方式对环境友好,但它从遥远的产地包装好,千里迢迢地运到我身边的超市,这个过程所耗费的能源可能已经抵消了它带来的好处,那么,买城郊老农刚摘下来的苹果是不是反而环保一点?
而从种植过程所耗费的资源看,有机食品也未必真的更环保。美国罗代尔研究所的专家就曾提出,为了控制虫害,专门生产大量的有机农药本身便提高了社会和生态成本。以最常用的除虫菊为例,为了从除虫中提炼出足够的有效成分,满足每年全球超过两万吨的需求,肯亚和秘鲁开垦了大量的花田,并靠无数人力每天手工采收一亿多朵花。这些花田本身占用了生产农作物的土地,甚至是砍伐森林破坏植被换来的,这对环境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说到消耗的社会成本,英国曼彻斯特商学院的教授肯·格林有更明确的看法。他和同事曾在2007年向英国环境农业部(DEFRA)提交过一份全面的报告。在报告中,格林和同事比较了150种最常见的食品,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后得出的观点是:“与集中化大批量产的同类食品相比,有机生产能源利用率不高,消耗的土地可能加重森林和生态系统的负担。”比如,报告提到,跟常规牛奶相比,有机牛奶的生产需要增加80%的土地,排放的污染物也增加了一倍。
关键词:妊娠母兔,饲养管理
为提高实验兔的生产效率,降低实验兔的饲养成本,妊娠母兔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下面就妊娠母兔饲养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加以介绍。
1 母兔妊娠检查法
为防止母兔空怀,需要对后的母兔及时进行妊娠检查。
1.1 复配检查法把一周左右的母兔放到公兔笼中,如果母兔不亲近或逃避公兔,并发出“咕咕”的叫声,臀部下卧,尾巴不举等则表示已妊娠;如果母兔表现亲近公兔,并频频举尾,愿意接受时,一般没有妊娠。
1.2 称重检查法母兔在配种前要称好体重,配种后10-15天再称一次,如果体重显著增加,说明已经妊娠;如果体重没有增加,就是没有妊娠。
1.3 摸胎检查法配种后10天左右,可对母兔进行检查。检查时一只手先抓住兔耳及后颈皮肤,使兔头朝向检查者,另一只手放在母兔腹下,自前向后,沿腹部来回轻轻仔细摸寻腹腔子宫。如果摸到一个接一个如串珠似的或像花生米大小的肉球,感觉柔软,在指间滑来滑去,这就是胎儿,可确认母兔已妊娠。初学者要注意将胎儿与粪球区分开,胎儿柔软而且有弹性,粪球粗糙质硬,没有滑动感,无弹性。摸胎检查较为准确可靠,但检查时要小心,严防粗暴按压或拍打母兔,以防造成流产。
2 妊娠母兔的营养需求
母兔正常的妊娠期为30-31天。根据怀孕的时间长短分为早期、中期、末期,现将各期的饲料营养要求分述如下。
2.1 早期胚胎期,指怀孕后的1-12天。此期由于胚胎较小,增长的速度较慢,故需要的热量和营养物质与正常家兔相同,一般不需要给母兔准备特别的饲料。但是,初孕时期,孕兔有食欲不振的妊娠反应,因而,在这个阶段应调配些适口性好的饲料,原则上应富于营养,容易消化,量少质优,防止过饱。论文参考。
2.2 中期胎前期,指怀孕后13-18天。这个时期胎儿生长发育逐渐加快,需要各种营养物质,此间母兔的基础代谢可比正常兔增加12%-22%左右。这个时期除要增加饲料的供给量之外,还要注意提高饲料的质量、应补充热量,营养要丰富,要给予易消化的饲料。除不断喂些青绿饲料外,还需补充鱼粉、豆饼、骨粉等。如果母兔营养不良,则会引起死胎、产弱仔、胎儿发育不良及造成母兔缺奶,仔兔生活力不强,成活率低。
2.3 末期胎儿期,指怀孕后19-30天。在这个时期胎儿的发育日趋成熟,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量更多。此间怀孕母兔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相当于平时的一倍半。要注意饲料的多样化,营养要均衡。要注意钙、铁、磷等微量元素的补充。论文参考。要按科学饲料配方进行全价饲喂。
在饲料供应上,不要喂发霉、变质、冰冻、污染、有毒以及其它对母兔和胎儿有害的饲料。要避免做不正常的妊娠检查和频繁的捕捉母兔。母兔临产前2-3天,多喂些青绿饲料,适当减少精料。
3 妊娠母兔的护理
饲养管理好妊娠母兔的目的,在于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避免因饲养管理不当,造成化胎和死胎现象。
母兔的妊娠期平均为31天,变动范围30-32天。一般产仔多的常提前,产仔少的常错后,妊娠期与产仔数呈负相关。妊娠母兔对营养的要求,随着怀孕的天数增加而逐渐加多,特别是在怀孕后期不但需要的量大,营养水平也相应要高一些。日粮中矿物质饲料和维生素饲料供应不足,不仅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也会引起母兔产后泌乳不足。
在怀孕母兔的管理上,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保胎防止流产。兔舍应保持清洁安静,突然的尖叫、轰鸣都可引起母兔惊慌,导致流产。论文参考。随意捕捉恐吓也会引起流产。为避免拥挤造成流产,怀孕半个月后的母兔应单独饲养。
怀孕母兔在产前2-3天,应将饲料量减少3-5成,但每天投喂的次数可以增加。母兔在临产时,拒绝采食,红肿,将腹部及乳房附近的毛拉下,铺在窝内。有的初产母兔不知拉毛,只要人工帮它拉一下,自己就会拉毛。也有少数母兔,人工帮助拉毛后仍不拉毛,产前应将周围的毛用人工拔下。拉毛能刺激泌乳,使仔兔容易找到。怀孕母兔分娩多在早晨和夜间进行。母兔产后自动咬破胎衣,吃去胎盘,咬断脐带,舔净身上的血迹粘液,一般在20分钟内可全部产完。产后母兔急切喝水,这时最好供给加入少量食盐的温水。在母兔分娩后,要检查产箱,把污毛和血草清除,清点仔兔,如发现死兔,应立即清除,并把健康仔兔用毛盖好。
只要做好以上几点,就能降低实验兔的饲养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关键词:体育文献计量;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国
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0)11-0111-04
Analysis of theses written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the human movement science specialty between 1999 and 2009 in China
LIN Hua,XIA Xue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Abstract: By basing their research specimens on theses written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the human movement science specialty between 1999 and 2009 in China,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se theses in terms of thesis topic selection, thesis research subjects, thesis research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sis research achievements, summed up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ing trend of these theses,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recruitment of graduate students studying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the selection of thesis topics written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the human movement science specialty, there were more fundamental application researches than pure fundamental researches and developing researches, and there were signs of inadequate novelty of topic selection, repeated topic selection, and deviation of topic selection from sports practice; the thesis research subjects are mainly animals, seldom the human body; the thesis research methods were mainly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more thesis research achievements were applied to the competitive sport area than to mass sports fitness and scholastic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sports bibliometrics;human movement science;thesis written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China
学位论文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集中反映某个领域的热点问题和研究现状,是衡量研究生学习、科研能力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以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检索数据源,检索项为学科专业名称,检索词为运动人体科学,检索范围从1999~2010年,匹配条件为精确,截止2010年5月12日,由此获得963个检索结果,其中通过筛选剔除与本研究不相关的学位论文35篇,最后将928篇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全日制硕士毕业学位论文作为本文研究对象。
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科学研究内容的一部分,是研究人体从事体育活动过程中人体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等,基本属于自然科学的研究范畴[1]。根据体育科研成果的性质可将体育科学研究分为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3类[2]。其中基础性研究又可分为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类,而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又常被归为一类,以“应用研究”统称[3]。
1硕士学位论文选题
选题是科学研究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4]曾指出:“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无论作为外部的经济技术要求,或作为科学本身的要求,都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一般来说,提出课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因此,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2年以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大多是以生物学传统的动物实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技术动作分析等微观实验研究为主,而近些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逐渐采用一些新技术手段,如蛋白质组技术、基因芯片技术、激光共聚焦技术等,在运动性心脏、骨骼肌以及运动性疲劳方面的研究也有所突破,从传统的生物学研究向多层次、全方位开展跨学科研究,以系统整体观点来综合宏观和微观研究,依托基础性研究突出应用研究。
由表1可以看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应用基础性研究论文有509篇,占54.85%,应用性研究论文次之,有327篇,占总数的35.24%,而开发性研究和纯基础性研究论文数仅占8.19%和1.72%。
结果显示,纯基础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选题较少,虽说运动人体科学隶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具有应用基础性研究课题的属性,但其本身还是存在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内在结构,只有各研究类型均衡发展,才能够有效促进整个学科研究的进步。因此,在研究生学位论文这个特殊科研群体中,应特别注重科学研究的均衡发展。
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分析来看,研究内容丰富,选题方向多样,能够体现当前运动人体科学研究领域的新热点、新问题。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体育保健学等传统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不断深化的同时,一些新型的研究方向也逐渐呈现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中,如低氧训练的生物学基础、高原训练和运动员机能监控、人体功效学、生物力学研究及运动器材研发、体育工程学等。
2002年以前运动人体科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集中,在骨骼肌生理、心血管机能、疲劳与恢复、营养、激素及内分泌、机能评定、免疫等方面,研究高原训练、代谢方面的论文分别有7篇和6篇[5],而现在硕士学位论文研究高原训练和代谢的增加到37篇和96篇。如今运动人体科学硕士学位论文在传统研究领域更加深入,同时还有些新的研究内容不断增加,如基因多态性与运动能力的关联性研究、纳米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中医保健以及运动人体科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等。不过,近年一些研究如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自由基生物学等生物工程技术已应用于运动人体中,但硕士学位论文中还甚少涉及。
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基础[6]。交叉和综合选题成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中的普遍现象,不仅涉及到同级学科不同方向之间的交叉选题,还涉及到同级学科之间和跨学科之间的交叉选题,使研究课题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因此,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生在进行论文选题时要拓宽研究视野,突破思维局限,敢于创新呈现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科研论文根据研究目的所选择和组成的客体,本文通过对928篇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梳理,发现以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的有409篇,占44.07%;以运动员为研究对象208篇,占22.41%;以军人、老年人、患病者等为研究对象的有104篇,占总数11.21%;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有93篇,占10.02%;以少年儿童为研究对象有67篇,仅占总数的7.22%。
由此可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硕士学位论文以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最多,而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的论文,选择的群体相对广泛,选择研究对象最多的是运动员,其次是大学生,少年儿童相对较少。
3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
一门科学的发展依赖于研究方法手段,而研究方法的发展有利于该科学的发展,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体育科学研究的进程,作为体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的发展同研究方法手段发展也是分不开的[7]。从本文分析的硕士学位论文看,大部分论文能够从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范围研究问题,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访谈法、测量法等,采用最多的是实验法,这也符合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研究特点。而与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学位论文多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8]不同的是运动人体科学论文的研究习惯以实验为基础,以客观量化的数理统计为依据,以观察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为辅助研究手段进行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研究。
从质与量的角度可将研究方法分为比较、归纳、分类等的定性分析法,数理统计的定量分析法及运用数理统计而仍以定性方法研究的半定量分析法。在本研究中发现,运用定量分析法研究的学位论文占总数的63.79%,定性分析法研究占13.69%,半定量分析法研究占22.52%。其中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测量与评价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法的分别占82.27%、80.53%、70.15%。结果充分体现研究论文多以定量数据分析为主。
4硕士学位论文的应用价值
动物实验在生命科学、医学等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巨大作用,也成为生物学、医学的一门主要研究方法,是探讨生命奥秘、人类疾病机制及治疗等不可缺少的手段。运动人体科学与生物学、医学一样,同属于自然科学的分支学科。单从研究对象选择可以看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多以动物实验为主,大多数运动机制是在动物实验中实现的。近年来,随着基因技术的日益发展,各种基因表达形式也逐渐成为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热点。
研究动物的优点在于动物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个体差异较大,在模拟人体运动的某些研究中是比较有用的,其实验结果也带有一般性和普遍性,尤其在选择一些诱发性动物模型时,能够在短期内复制出大量模型,并能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使复制出的模型运用于不同研究目的要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能正确的掌握和运用动物实验方法,可使实验者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同时还能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减少研究的盲目性。但动物实验同时存在着很多缺陷。运动人体科学毕竟是要研究人运动的一些机能机制,动物的发生发展过程、运动特征及环境与所效仿的人类运动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体育领域中,从实用价值角度看,人体实验的研究更能直接说明问题。
纵观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发展,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任务和需要,运动人体科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成果应多从研究人类运动的角度出发,将基础理论研究合理运用到运动实践中。
除了以动物模型为实验对象外的519篇论文中,研究成果与竞技体育有关的论文230篇,其中基础性研究63篇,应用性研究119篇,开发性研究48篇,主要研究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与训练监控,运动员身体恢复的手段和方法、新技术、特殊仪器应用于运动员训练等。如低氧训练是当前运动训练研究的热点之一,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中有40篇论文与低氧训练的机制及应用有关。
从多维角度思考,研究成果的“社会化”既是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也是衡量体育科学研究社会价值的最好尺度[9],在运动人体科学领域,除服务于竞技体育研究范围外,在全民健身范围内,人类健康与健身运动领域也应得到重视,大众体育的发展,必将接受运动人体科学理论的指导,并将体育纳入“一级预防”的“预防医学”框架之中。在我国推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10]。在运动人体科学硕士学位论文中与群众体育有关的研究有115篇,占总数的22.16%,主要研究包括不同运动方式对人体身体形态、机能及身体素质的研究,各种力学负荷对人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慢性病患者的运动健身指导方案,“现代文明病”的根治及抗衰老与体育运动保健的研究,人体体质健康状况及因素分析,不同人群运动健身的特点与方法,运动与营养膳食处方的指导等。
近年来我国的肥胖症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肥胖少年的增长比例更大,成为儿童时期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儿童单纯性肥胖可作为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诱发因素之一。学校体育也成为现在体育科学研究的领域之一。学位论文的研究涉及到学校体育的有174篇,其中包括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状况、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不同运动对学生生理机能评定、体育院校学生专项教学训练素质等。
5小结
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分析,发现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论文选题多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纯基础研究及开发性研究比例相对较少,选题方向不均衡,但随着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研究内容日益发展,创新性研究课题也将成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的必然趋势。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对象大多以动物模型为主导,继承自然科学研究传统的研究模式,但为了能更好在体育运动领域发挥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作用,直接采用人体实验将是运动人体科学应用于运动实践的突破点。在设计实验,采取合适的研究对象是科研论文成败的关键,在硕士论文研究中应重点考虑如何将人体实验与动物实验的优势相结合。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还是以传统的实验研究与定量分析法为主流验证结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多元综合方法应用将在今后运动人体领域科学研究稳步发展,移植更新更有效的研究方法必将成为体育领域科学研究的重点。
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整体分析来看,其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应用价值更多的还是局限在竞技体育范围内,应用于大众运动健身以及学校体育领域相对较少。
参考文献:
[1]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2006-2007体育科学学科发展报告[R].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 黄汉升.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王瑞元,周越. 体育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现状与展望[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1441-1445.
[4] 贝尔纳J D. 科学研究的战略[G]//科学学译文集.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5] 张瑞华,朱晗,张哲,等. 对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论文选题的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9):1232-1234.
[6] 张雪霞. 从学位论文选题的跨学科现象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J]. 体育学刊,2006,13(1):88-91.
[7] 黄翠,藏威,李国金,等. 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方法的现状及展望[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7):1367-1370.
[8] 方千华,黄汉升. 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调查与分析[J]. 体育学刊,2007,14(2):127-130.
关键词:植物营养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0-0097-02
高校《植物营养学》的教学内容包括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和肥料的种类、性质、施用等[1,2],要求学生在对植物营养学科有较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施肥达到改善植物生长环境,实现增产、增质和培肥地力的目的。《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实际密切联系,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核心骨干课程,目前四川农业大学开设该门课程的专业还有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等,每年修读人数接近300人,影响面较大。
四川农业大学自20世纪50年代起开设《植物营养学》(《农业化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但同时也存在教学内容陈旧、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脱节、考试形式较单一等问题。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农林院校培养出更多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为提高《植物营养学》教学质量和效果,笔者对该课程采取了优化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等改革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优化教学内容
1.1 拓展学科知识领域 将学科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纳入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开拓其学术视野,也为其后续课程学习打好基础。例如,在氮肥施用对环境的影响中,介绍了2014年9月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教授课题组在《Nature》上发表的研究论文《Producing more grain with lower environmental costs》[3]。该文报道了课题组通过5年时间全国三大粮食作物主产区布设的大样本的田间实证结果,发现采取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可使小麦、水稻、玉米平均单产分别达到8.9t/hm2、8.5t/hm2、14.2t/hm2,实现了97%~99%的最高产量,同时大幅提高了氮肥利用效率,降低了环境代价,从而实现增产和环境保护的双赢。通过以上论文的介绍,使学生对于化肥合理施用对粮食安全、保障环境及人类健康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1.2 整合理论课教学内容 《植物营养学》是《植物生理学》和《土壤学》的后续课程,其内容与前两门课程虽有衔接但其着重点却大不相同,在目前学时有限的前提下,整合教学内容,避免重复讲授,突出教学重点,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经与相关任课老师沟通后,本门课程主要调整了以下理论课教学内容:(1)各必需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与分布、营养功能、吸收和同化途径、失调的症状等调整至相关肥料之前讲授,让学生从元素功能、在土壤中的转化到相关肥料更加系统、完整地学习,掌握更加牢固。碳氢氧及有益元素因与作物施肥关系不甚密切,且在《植物生理学》中已有相关介绍,故主要让学生自学,仅在其他章节讲述中列举某些元素,如硅对禾本科尤其是水稻、钴对豆科植物的营养作用;(2)“源-库关系与产量”因《植物生理学》已讲授,本课程不赘述。“矿质营养与品质的关系”调整至各元素生理功能之后讲解;(3)《植物生理学》涉及少量植物营养元素失调的症状,此知识点在本课程学习中却是重点,尤其是一些代表作物典型缺素症,如水稻缺锌“坐蔸”,苹果缺钙的“苦痘病”,油菜缺硼的“花而不实”,玉米缺磷的“紫苗病”等,因其是植物营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故为《植物营养学》教学中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4)《土壤学》已讲授各矿质养分在土壤中的含量、形态及迁移转化机理,《植物营养学》无须重复讲述,而是重点讲授肥料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施肥方法;(5)对于没有学过《遗传学》的农资专业来说,“植物营养性状的遗传学特性”比较晦涩难懂,故本章仅介绍相关概念及举例,不作深入讲解。通过调整,《植物营养学》与《植物生理学》《土壤学》教学内容互相协调,详略得当,避免了课程内容的重复讲授,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效率,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3 增添实用性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突出实用性,增加了以下内容:(1)对非农资专业讲授“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介绍作物施肥的基本理论、作物营养诊断方法、施肥量确定方法、施肥方法等;(2)对农资专业讲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重点讲解“测土-配方-施肥”3个环节中的技术要点,尤其是取样的代表性、化验分析的准确性、确定施肥量的科学性和施肥建议的实用性;(3)“新型肥料种类与施用技术”,讲授近年出现的新型肥料,如缓控释肥料、稳定性肥料、水溶性肥料、功能性肥料等种类和施用技术。增添的教学内容均为教材缺失、但社会急需,使课程教学内容在先进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满足了农业局、环保局、肥料厂等用人单位的需求,有利于学生就业。
1.4 改革实践教学环节 改革了现有实验教学内容,采用少而精的原则,对原来的实验内容进行了调整,使实验教学同理论教学更好地结合,让学生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加深了对植物营养机理和肥料合理施用的认识。新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以综合性实验为主。在实验内容设置上还参考了国内其他农业高校,如增加了“施肥方式对氨挥发量的影响”等综合实验[4],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动手操作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创新性实验项目、科研兴趣小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科研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13级我校农资专业近2/3参与了科研训练“三大计划”或教师的科研项目,内容涉及新型肥料研制、功能微生物筛选、经济作物平衡施肥等方面,培养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改变教学方法
2.1 启发式教学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针对重要知识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求知欲,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如2010年雅安市石棉县春玉米出现大面积紫化现象,石棉县政府、农业局邀请了四川农业大学植物病理、昆虫、土壤、植物营养、气象等数位专家到田间诊断,经综合考察分析得出结论:春季持续低温引起磷素吸收障碍,引发的玉米缺磷症。又如肥料行业中出现了五花八门的“高能氮肥”“速效氮肥”,何为“高能、速效”?针对类似案例,教师先抛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和讲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牢固掌握知识、印象深刻的目的。
2.2 互动式教学 学生自由组合,建立多人专题讨论小组,教师提出生产问题,学生分组发言讨论,师生一起在讨论过程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如2013级某同学在野外调查中发现川西南某地农户在黄壤上种植油菜,其施肥制度为“基肥施用复合肥(20-0-5)750kg/hm2,移栽30d后追施尿素150kg/hm2”。教师抛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形成论点,各组发言和讨论,最后认识到黄壤的酸性、缺磷特征,而油菜为需磷量大的小春作物,判断其施肥制度的不合理性。通过这种师生互动式课堂讨论教学模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便于及时调整授课进度和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和合理推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3 撰写课程论文 让学生就与本课程相关的兴趣点查阅文献,按规范格式撰写课程论文,在培养学生文献阅读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的基础上有助于提高其学术视野,掌握科学实验的理论、方法和思路,为毕业论文设计奠定基础。此外,农资(本硕连读)另开设了《植物营养学Seminar》,要求其在精读文献的基础上准备报告材料,形成PPT,然后进行报告,详细介绍研究意义、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展望等,最后老师和学生们综合讨论,剖析问题,形成新的见解,这对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等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并为其研究生阶段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3 改革考核方式
根据四川农业大学课程改革“加强过程管理”的要求,笔者对《植物营养学》建立了新的课程考核体系。新课程考核体系突出了对学生学习态度、基本理论、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的考核,使其更加符合社会需要。原课程考核体系为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新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为平时考查占50%,期末考试占50%。平时考查中又分为学风(包括课堂纪律和出勤考查)、作业(包括课后作业和课程报告)、讨论(包括回答问题和讨论发言)和实验(包括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等方面;期末考试可分为基础知识部分和综合分析,分别占40%和10%。学生普遍反映,新的评价体系重过程、轻结果,极大提高了其学习兴趣和效果。
4 结语
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和改革考核方式,《植物营养学》教学中更加注重知识内容的及时更新、实用性,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且为其今后职业定位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景陵.植物营养学(第二版)(上册)[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2]胡霭堂.植物营养学(第二版)(下册)[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公共卫生 人才培养 实践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职业中毒、食品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人类的疾病和死亡谱也在发生着变化,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卫生服务所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在这样的形式下,我国进行了公共卫生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急需大量应急型、实用型公共卫生人才,而当前的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对新型公共卫生人才的需求。近年来,我院通过改革专业培养目标,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等方法对预防医学本科教学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旨在培养高素质、实用型,能够适应疾控体系改革需要的新型公共卫生人才。
一、确立新的专业培养目标
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一级学科,其与临床医学的最大区别是研究对象。临床医学是个体医学,主要研究个体的疾病诊断、治疗等;而预防医学是群体医学,研究对象既包括个体也包括群体,既有已发病的病人,也包括健康者、亚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这使得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的研究领域更加广泛,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为省属普通本科院校,人才的培养方向主要面向基层,预防医学专业的毕业生除考研升学外,很多会进入基层单位,如二级医院、市、县、区级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健康教育中心、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等。这些单位对毕业生的科研能力要求不高,但需要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我校对预防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从单纯的卫生防疫技术人员培养转变为疾病控制、预防保健、卫生监督、健康教育和卫生管理并举的复合型综合人才培养。控制理论课学时,增加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现场处理能力,以适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
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
预防医学本科教学主要包括四部分:公共基础课程、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和专业课程。因当前人类疾病和死亡谱的变化,疾病预防控制的模式也已发生根本改变,预防医学及公共卫生人才需具备更多的临床及预防专业知识和技能来面对更加复杂的人群。因此在课程体系改革中,我们对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进行了重新调整,对与公共卫生相关性比较大的临床课程如内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进行了强化,其他课程适当精简。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过去我校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以三大卫生(职业卫生学、环境卫生学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五门课程为基础,另外包括卫生毒理学、儿童少年卫生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会医学等课程。在新的课程体系中,我们增加了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卫生法学等课程,还增设了公共卫生实践技能、卫生事业管理、医学伦理学等选修课,拓宽了预防医学专业课的涉及领域。
三、加强实践教学,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我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为面向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主要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预防医学具有群体性和公益性的特点,也主要强调实际应用,因此我们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但传统的预防医学实践教学过于单一,以经典实验为主,如环境卫生学实验,主要为大气和水体环境中有害物质检测;职业卫生学实验,主要为职业环境有害物质检测和人体生物材料检测;营养学实验主要为常见营养素的含量测定。这些实验多年不变,主要为验证性实验,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我校在进行了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调整后,对专业课的实践教学环节也进行了改革。对部分实验方法、原理相近的实验课进行了整合,减少验证性实验数量、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提高对毕业论文的要求,从论文选题、文献查阅、实验方案设计,到实验的具体实施、指标测定、数据统计处理、论文撰写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实行毕业论文末位淘汰制。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既提高了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也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中国疾控中心已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展开进一步全面、深入的调查。
到底是几个试验?
8月1日,美国塔夫茨大学科研机构发表《黄金大米中的β—胡萝卜素与油胶囊中的β—胡萝卜素对儿童补充维生素A同样有效》的论文。
论文中称,为了比较儿童摄入“黄金大米”、菠菜和β—胡萝卜素油胶囊对补充维生素A有何不同,美国塔夫茨大学、湖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浙江医学科学院等工作机构的研究人员于2008年共同在湖南省的一所小学进行试验,针对的是6~8岁健康的在校小学生。
据报道,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荫士安表示,他本人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转化成为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课题负责人。该课题的目的是通过研究获知我国儿童膳食中胡萝卜素在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的效率,最终获得的结果将作为评估我国儿童维生素A需要量、制定膳食维生素A推荐摄入量的重要基础数据。
疾控中心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荫士安研究员,考虑到其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与美国塔夫茨大学汤光文博士负责的美国NIH项目均有菠菜中类胡萝卜素转化效率研究内容,故将两个项目的现场工作合并在一起进行。
疑问:既然是两个项目合并了,为什么只说了他本人主要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转化成为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
项目资金支持来自何方?
湖南省衡阳市政府表示,该课题全程由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专家进行指导,课题实施方案由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制定,湖南省疾控中心与衡南县疾控中心负责课题的实施。
在湖南省疾控中心出具的该项课题协议书上,协议书的委托方和受托方分别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和“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课题所需经费均由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拨付,并非来自国外的科研机构。衡南县疾控中心出具的一份银行转账单也显示,付款人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荫士安在声明中也言之凿凿地说,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转化成为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课题承担单位,项目实施是与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进行,在实验室分析技术上得到了美国塔夫茨大学的支持。
疑问:既然是项目合并,为何不公开?是否存在隐瞒?将两个项目合并,为什么经费却全部由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拨付?
是否涉及“黄金大米”?
据报道,涉及此事的三名中方研究员:湖南省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胡余明、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荫士安和浙江医学科学院研究人员王茵均表示对黄金大米数据不知情。
疾控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荫士安在文章发表前就收到了《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通知,文章是经他签字同意后发表的。
疑问:既然看过了论文全文且签了字,为何荫士安此前表示自己对“黄金大米”数据不知情?
试验食材究竟谁提供?
此次事件争议的焦点就是在此次试验中,是否出现了关键性的食材“黄金大米”。
此前湖南省衡阳市政府发表声明称,通过调查,在衡南县江口中心小学进行的试验不是转基因试验,而是“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转化成为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
湖南衡阳市政府表示,课题组所用的米、油、调味品均由衡南县疾控中心在衡阳市步步高超市采购;肉、禽蛋等生鲜食品由学校在江口镇采购;给学生吃的大米则是湖南省金健米业的“桃花香米”,不是“黄金大米”。
美国塔夫茨大学科研机构称,研究所用材料——“黄金大米”和菠菜都是在美国生产、处理和蒸煮,然后冷藏运至中国试验所在地加热后供小学生食用的。
疾控中心调查后称,研究中所用的有稳定同位素标记的菠菜由美国塔夫茨大学提供,并由美国塔夫茨大学汤光文博士于2008年5月从美国携带到湖南。
论文关键词:高效,经济,养鹅日粮,配制,原则
(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新风种养协会邮编:131300)
鹅在一昼夜内所采食的各种饲料称为日粮。日粮中的各种营养物质的种类、数量及其相互比例能满足机体需要的叫全价日粮。根据喂养标准选取不同数量的数种饲料相互搭配,使之满足鹅营养需要的工作即称为日粮配合。日粮配合是养鹅生产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环节,日粮配合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能否实现标准化喂养与经济合理地利用各种饲料资源,而且关系到鹅的健康,生产性能与经济效益的高低。
一、高效经济养鹅日粮配制的基本原则:
高效经济养鹅合理的配制日粮,应考虑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选择合理的喂养标准:各种喂养标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是相对合理的标准。因此,在参考应用某一标准时,必须注意观察实际喂养成效,按鹅的经济类型、品种、年龄、生长发育阶段、体重、产蛋率及季节等因素,同时结合养鹅户与鹅场的生产水平、喂养经验等具体条件进行适当地调整。
2、选用饲料要经济合理:在能满足鹅营养需要的前提下,应当尽量降低饲料费用,为此,应当充分利用本地的饲料资源。日粮的主要原料必须丰富,要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同时应考虑经济的原则,尽量选用营养丰富而价格低廉的饲料进行配合。
3、配合日粮应考虑不同种类鹅的消化生理特点:鹅比其他家禽耐粗饲,日粮中可适当选用一些粗纤维含量高的饲料。
4、应当注意饲料的适口性:应当尽可能选用适口性好的饲料,对营养价值较高但适口性很差的饲料,必须限制其用量,以使整个日粮具有良好的适口性,禁止使用霉变饲料等。
5、干物质的量要适当:日粮除满足各种养分的需要外,还应注意干物质的给量,即日粮要有一定的容积,应使鹅既能吃得下,吃得饱,又能满足营养需要。
6、日粮要求饲料多样化:要尽可能多选用几种饲料,以求发挥多种饲料营养成分的互补作用,高效经济养鹅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与利用率。
二、高效经济养鹅日粮配制方法
日粮配合的方法较多,有四角法、差代法、试差法与电子计算机计算法等。但不论应用哪种方法,饲料种类越多,营养指标项目越多,计算起来也就越复杂。
1、四角法:四角法又称方形法、对角线法。这种方法直观易懂,适于在饲料种类少,营养指标要求不多的情况下采用。
2、差代法:差代法又称联立方程式法。这种方法是通过解线性联立方程求得饲料配方比例。
3、试差法:试差法是畜牧生产中最常用的一种日粮配合方法。此法是根据喂养标准及饲料供应情况,选用数种饲料,先初步规定用量进行试配,然后将其所含养分与喂养标准对照比较,差值可通过调整饲料用量使之符合喂养标准的规定。应用试差法,一般经过反复的调整计算与对照比较。其具体步骤如下:
⑴查找喂养标准,列出喂养对象的营养需要量。
⑵查饲料营养价值表,列出所用饲料的养分含量。
⑶初配:根据喂养对象,日粮配合时对各种饲料大致比例的要求,初步确定各种饲料的用量,并计算其养分含量,然后将各种饲料中的养分含量相加,并与喂养标准对照比较。
作者单位:423000湖南郴州湘南学院基础医学课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6例患儿均为小儿,年龄为1~5岁,患儿临床表现为体质量减轻(比正常平均低15%~40%),面色苍白,萎黄或少华,神态呆木,不爱活动,生长发育迟缓,食欲不良,易于感染,皮下脂肪菲薄或消失,肌肉皮肤松驰,可有水肿、皮肤干燥、脱屑、毛发干枯、色泽变淡或发黄消化功能不良,呕吐、腹泻,烦躁爱哭,睡眠不安,小便短黄或如米泔,大便酸臭或溏薄,或兼发低热,指纹紫滞,此为乳食积滞的实证。此外常伴有各种营养素缺乏的症状(如干眼病、四角炎等)及原发疾病的症状(如慢性腹泻、慢性呼吸道感染等)。病程最长18个月,最短3个月,其中1~2岁13例,2~3岁15例,3~4岁6例,4~5岁2例。
1.2 治疗方法 取节节草、野各50 g,蛙肝1个,加水500 ml,一起放入砂锅煎熬30 min,煎熬好后取汁,每日1剂,7 d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即可。
2 结果
30例患儿完全治愈,4例患儿病情有所改善,2例患儿效果不佳。在治疗过程中,没有一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完全治愈的有效率为83.3%,显效率为11.1%,无效率5.6%。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儿科》中关于疳症的疗效评定标准[1]治愈:体质量增加,接近正常健康小儿体质量,各种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好转:体质量有所增加,精神、食欲及其他症状改善;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
3 讨论
这是由于婴幼儿时期脏腑娇嫩,尤其是1~5岁儿童,机体的生理功能未成熟完善,而生长发育迅速,对水谷精微的需要量大。因此,产生了生理上的脾常不足就会出现消化功能紊乱,产生病理上的脾气虚损而发生疳积之证。或由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由于脾胃虚损,不能生化气血,长养肌肤,渐成干枯削瘦,酿成疳症[2]。但古代所说之“疳积”已与现代之“疳积”有了明显的区别,在古时候,由于生活水平的限制,人们常常饥饱不均,对小儿喂哺不足,使脾胃内亏而生疳积,多由营养不良而引起,也就是相当于西医所讲“营养不良”。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盲目地加强营养,反而加重了脾运的负荷,伤害了脾胃之气,滞积中焦,使食欲下降,营养缺乏,故现在的疳积多由营养失衡造成。由于喂养不当和各种疾病的影响而引起的,后者尤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感染和疾病最为常见。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小儿营养不良是各种营养素缺乏的综合征,其中最突出的是蛋白质和热能不足。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