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审计质量论文

时间:2023-03-24 15:09:32

导语:在审计质量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审计质量论文

第1篇

1.缺乏全面的审计内容和审计项目范围完整的审计工作应该包括追究、整改、评价、检查等环节。每个审计环节都应该配有一套相应的操作程序、操作工具、操作方法和规章制度。对基建项目的审计应该对基建项目进行全程监控,其中包括项目评估、竣工验收、生产准备、施工准备、施工图设计、初步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等。然而当前我国的审计工作中普遍存在重视检查结果而不重视审计评价的问题,这就造成了审计之后对基建项目的责任追究有所欠缺,降低了审计质量

2.施工准备的审计没有受到重视当前我国的基建项目审计工作的重点往往在于施工单位的选择、监理工作、项目法人质量控制等方面。而施工准备阶段却没有得到审计人员的重视。作为基建项目审计中的一项关键内容,施工准备阶段的审计非常重要。施工准备阶段要查看各种合同、勘察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的资质证书等等,这也是基建项目审计过程中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很容易造成审计质量的下降。

二、提高基建项目审计质量的措施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审计工作团队基建项目审计质量的高低与审计组人员的素质有着重要的关系,要提高基建项目审计质量就要从提高审计组人员的素质开始。审计组包括法律人员、工程人员、财会人员等等,要选派经验丰富、富有责任心的人员来参与审计工作。切实提高审计组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敬业精神,使审计组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避免发生由于专业水准不足、审计程序失误而造成审计证据不足的现象,与此同时,必须要严抓审计组内部的腐败现象。

2.对基建项目审计实施的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要建立科学、规范、严密的基建项目审计实施过程。第一,建立审计复核制度,对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进行明确规范。第二,确保审计程序的执行,在审计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取得确凿有力的审计证据。要确保审计证据的真实有效,能够作为审计处理处罚的依据。以审计证据为基础进行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日记的编制和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必须格式规范、条理清晰,能够真实的反映审计过程。审计人员要做好审计日记的记录工作。

3.实施全过程的、动态化的审计审计工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基建项目之中,因此必须要实施全过程的、动态化的审计工作。要结合事后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前审计,确保审计工作能够囊括基建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和内容。事后审计主要针对的是基建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对其进行审计并采取措施;事中审计主要针对基建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的责任履行情况,并对每个阶段的效益进行审计。事前审计主要是风险审计,审计资金来源、合同评审和签订中可能存在的风险[3]。

4.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敏感度审计人员在对基建项目进行审计的过程中绝不能带有任何主观情绪和个人情感色彩,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要提高审计组人员的职业敏感度,在每个审计环节中都要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每一个审计环节都要有相应的法律依据或者经过全审计组讨论,审计人员绝不能凭空臆测、贸然行事。审计人员要注意审计工作底稿的保存工作,审计工作底稿是重要的法庭证据,绝不能因为人为疏漏而出现遗失、错漏的情况。审计人员要能够识别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及时发现并拒绝不规范的行为,严格杜绝审计过程中的贿赂行为。在审计工作结束后,审计组人员要对审计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总结经验教训,不断降低审计风险,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

三、结语

第2篇

2012年4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了《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评估办法)和《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试行)》。《评估办法》对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的定义、目标作出了具体说明:“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是由企业内部具备职业胜任能力的人员,以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同时参考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它的目的是促进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遵循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提升组织内部各个层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改善内部审计环境,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二、企业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可以强化内部审计工作职能,促进内部审计的“加快转型”

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通过与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层级之间开展深入的交流,将会使内部审计部门更加关注如何增加组织价值、如何改善组织运营等方面的情况。这符合现代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诉求,将会促进内部审计向“加强企业管理、改进生产经营、防范外部风险”的方向转型,从而强化内部审计的工作职能。

(二)可以夯实内部审计各项管理工作,实现内部审计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可以使内部审计机构和内审人员有时间和机会去查摆自身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遵循《内部审计准则》开展各项审计工作。这将会极大提高内部审计的职业化水平,从而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为内部审计向更高水平发展夯实了基础。

(三)可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保障内部审计事业“更好发展”

通过建立完善的审计人员绩效考评体系、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等多种方式,开展高质量的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能够全面、客观地了解内部审计人员的执业情况,起到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激发审计人员工作兴趣与热情的目的,从而推动内部审计人员不断增强自身专业胜任能力。

(四)可以健全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内部审计机构在一个企业中的组织位置和运行机制,反映了其在该企业中的地位,也反映了其独立程度和运行效率。企业的职能部门通过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查明影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外在因素,进而与企业高层开展良性的沟通,争取高管层对内部审计的支持与信任,为内部审计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的运用途径

(一)建立内部审计评估专业办公室,建立专业评估团队

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内部审计、人力资源、企业管理、风险管控等部门中了解和熟悉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成立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专业办公室。该办公室,在管理上与其他机构互不隶属,专门从事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可以根据需要,定期开展质量评估工作,满足评估工作的实际需求。为了进一步发挥该办公室的工作职能,还需要建立一支熟悉内部审计准则、拥有评估技能,具有较强职业素养的专业评估队伍。可以聘请具有较高内审质量评估理论水平的专家和拥有丰富内审评估经验的执业人员,对评估团队进行培训,使评估人员了解内审质量评估的方式方法,尽快掌握审计质量评估工作的具体程序,为顺利完成评估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质量自我评估实施细则

为了促进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确保评估工作的成效性,建议企业尽快出台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质量评估制度办法。如:颁布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实施细则,制定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业务操作指引,明确质量评估的方式、内容、程序等,细化检查操作流程,明确评估标准,为下一步内审质量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支撑。

(三)做好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3篇

【摘要】本文以2008年在深圳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股权结构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对深市A股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实证研究结果是,审计质量受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公司杠杆、总资产利润率和公司规模的显著影响。但与股权集中度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无关。

【关键词】股权结构审计质量

一、数据说明与研究假设

1.样本选取与数据说明

本文以2008年在深圳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剔除数据不完整和ST公司,得到546家上市公司),实证分析股权结构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本文所用的数据均来自国泰安研究服务中心CSMAR系列数据库提供的上市公司年报,相关数据的处理和检验时通过EXCEL和SPSS17.0进行的。

2.研究假设

审计质量我们用可操纵的流动应计利润来代替,可操纵的流动应计利润越大,审计质量越低;反之则越高。

在通常状况下,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越高,很可能意味着该公司的大股东或控股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越大,再加上我国监管机制还存在缺陷,造成上市公司操纵利润,从而影响审计质量。因此提出,研究假设1:股权集中度与审计质量负相关。

机构投资者作为企业外部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相对于个人投资者更具分析能力,他们出于保护自己投资,有动力对管理层实施密切的监督,这有利于促使企业减少对利润的操纵,从而提高审计质量。因此提出,研究假设2: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审计质量正相关。

委托理论认为,当管理层持有公司权益份额较多时,可以防范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在个人利益最大化目标的驱动下,管理层有动机追求促进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行为。因此提出,研究假设3: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与审计质量正相关。

3.研究方法

依据以上的研究假设,建立下列回归方程进行实证检验。

被解释变量。本文使用修正的Jones(1991)模型并使用可操纵性流动应计利润(DCA)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指标。可操纵性流动应计利润的估计过程如下:

流动性应计利润总额(LP)=(流动资产-现金及存放在中央银行存款)-流动负债,计算非操纵性流动应计利润的步骤:方程(1)进行回归,并将方程(1)的回归系数a1和a2代入方程(2)中的a1和a2得到非操纵性流动性应计利润(NOLP)。

计算可操纵的流动应计利润(DCA):

其中:ASSET是2007年期末总资产,SALES为公司2007年与2008年营业收入的差额,AR为公司2007年与2008年应收账款净额的差额。DDB为股权集中度,用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之比来表示,JGC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GGC为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LEV为公司杠杆,用资产负债率表示,ROA为公司盈利能力,用总资产利润率表示,LNASSET为公司规模,用公司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表示。

二、实证研究分析

我们对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这些变量间的相关系数都不超过0.5,所以这些变量均可纳入模型中。对各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得出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VIF均小于10,所以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而且我们对模型进行了D-W检验,D-W值为1.794接近2,表明模型并不存在显著的一阶自相关。

表1模型的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从表2中,可以看出模型的回归拟合度0.204,调整拟合优度0.196,而且F统计量的p值在1%的水平上显著,模型总体上基本通过检验。从模型的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1)可知,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系数为正,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审计质量越高,假设二通过验证。作为控制变量的公司杠杆和总资产利润率的系数为正,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公司杠杆和总资产利润率越大,审计质量越高。另外一个控制变量公司规模系数为负,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公司规模越大,审计质量越低。但是股权集中度和高级人员持股比例没有通过检验,表明二者与审计质量没有关系,可能是由于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偏低还不足以影响审计质量。

三、研究结论与局限

第4篇

1.会计信息概念分析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的信息使用者提供的展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信息。会计信息以会计的角度展示了企业的经营状况,是一系列的数据,包括依据会计凭证输入的会计财务资料、输出的财务报表和资金、成本等一系列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者实施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会计信息质量是否真实、可靠、合规等,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2.会计信息的作用

第一,会计信息为投资人的决策提供了参考。目前,企业的资金来源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而股东和债权人是资金的主要来源,但他们对企业的经济信息了解的很少。因此,为了进一步扩大投资和生产必须为股东和债权人提供完整的会计信息,为他们的决策提供参考。第二,会计信息是未来资金走向的“风向标”。企业的发展需要做好未来经济活动的预测,资金是企业基础资源也是最终要的资源,因此做好财务预测十分重要。会计信息能够显示企业的现金流动、负债状况、还债能力等,是企业做出预测的重要依据。第三,会计信息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政府对企业活动的监督主要依靠审查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实现的,税务部门也能够通过财务报表监督企业的缴税情况。

二、内部审计概念和特点

1.内部审计的概念

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客观的、独立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内部审计通过审查、评价组织的经营活动是否对组织的经营目标有促进作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内部审计的特点

第一,服务的内向性。内部审计就是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评价,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监督活动。一般情况下,内部审计是由企业内部的人员负责,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分析和评价。第二,工作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置独立的部门来实施审计工作,必须保持独立性,不受外界的干扰,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第三,审计过程相对简化。内部审计主要以企业的财务信息为依据。从审计工作的规划,到实施,再到后续的审计都有明显的针对性,而审计人员也是本企业的员工,对企业的情况比较了解,各个环节中的信息收集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完成,极大地减轻了工作量,同时审计的效率也很高。第四,审查范围较广泛。内部审计的范围包含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而不仅仅局限于资金的流动,任何财务运作方面的信息都是审计工作的范围。

三、内部审计对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探析

1.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与否的影响

内部审计工作具有独立性,它的主要任务是监督和评价组织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是否规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部分之一,此外,内部审计也为企业经营者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对组织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会计法》中明确了组织负责人的责任,即保证会计工作的合法性。因此,必须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积极履行财务收支、经营活动监督等职能,这样才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2.内部审计部门是否独立的影响

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与其地位的独立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企业内部,如果内部审计部门是某个部门的下属部门,没有保持独立,很难树立起权威,势必影响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因此,必须保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保证其在组织内部的权威地位。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部门往往流于形式,与被监督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独立性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内部审计能够深入到实质性的领域,例如,审计效率低、审计结果被忽视等。还有很多企业认为内部审计没有必要,都是“自己人”,对内部审计持有怀疑态度,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审计部门在组织内部必须处于以个较高的地位,必须保持其权威性,必须不受外界的干扰,以此提高内部审计的作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3.内部审计运行的影响

会计信息质量能否提高,关键在于内部审计的运行是否合理。只有有效地运行效果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全面性和真实性,才能为企业未来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内部审计工作的结果才能得到肯定。因此,内部审计运行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有科学的内部审计方法。应该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一个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指标体系。第二,要有合理的内部审计的具体过程。第三,要充分论证考核结果,综合多方面的信息得出科学的结论,另外,还要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奖励或惩罚,以促进内部审计运行的有效性,进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四、利用内部审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措施分析

1.转变经营观念,科学定位内部审计的职能

审计部门要重视内部审计的传统职能。内部审计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经济管理等四个传统职能。企业作为一个多方利益的结合体,不同的参与方有不同的利益动机:经理期望财务报告能够夸大经营业绩,进而提高报酬;股东期望得到真实信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等等,然而会计信息并不能同时满足这些利益需求,因此必须实施内部审计,提高信息质量。在经济监督方面,必须以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为标准,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收支和经营活动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科学的评价,提高它们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此外,还要对财务收支和经营活动所形成的书面材料进行严格审查,使其符合规定;要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要监督各种奖惩的执行情况等。在经济评价方面,要审查预算、决算等方面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根据审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在经济鉴证方面,要积极鉴证领导的工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把鉴证结果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在经济管理方面,要积极为管理层的决策建言献计,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首先,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现代企业制定要求必须建立内审计机构,提高监督职能。在立法方面,要制定关于审计机构的法律,要求其必须独立设置审计机构,由外懂事会组成,它主要负责外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检查;同时还可以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实施监督,如预算、人事、审计计划、审计结果等。对于大型的企业集团要建立审计机构,为审计工作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有董事会的企业要设立监督委员会,对监督和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没有懂事会的企业,其审计部门要对企业负责人负责,但其财务报告必须由注册会计师鉴证,同时还要得到税务部门的认可,保证其独立性。其次,制定和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制定工作制度就是要让审计人员的工作有章可循,让审计人员明确职责。要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使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使审计工作在程序上不受外界的干扰。一方面,企业章程中要明确审计部门的权利和职责。公司章程是公司内部的“宪法”,它能够赋予审计部门权利,能够要求企业其他部门给予相关的配合,是提高审计工作权威性和独立性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工作制度要明确审计工作范围和职责,是审计工作规范开展的标杆。第三,要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程序和标准,为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提供一套规范的工作流程,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第四,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严格的问责制度能够促进审计工作的合法开展,实施奖惩制度,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第三,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企业可以通过招聘、培训和考核,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选择那些业务能力强、道德素质高的人员。我国的内部审计与外国相比,发展历程短、人员素质也较低,审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不容乐观。因此,可以借鉴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实施内部审计师考核制度。国内外的内部审计时间表明,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制约审计工作质量瓶颈,因此,要积极开展培训和考核工作,使审计人员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以高质量的审计工作促进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第四,加快内部审计法的制定。要加快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的制定,将内部审计工作法制化,使其有法律依据,例如,组织负责人对审计人员打击报复的,要给予严厉的处罚。内部审计法还要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要让其对审计结果承担法律责任,以此提高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促使其按法律要求开展审计;还要在法律上明确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其权威性和独立性。

3.扩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

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对会计信息质量有真重要的影响,因此要积极扩展其范围。在审计工作中,要加强对计算机的利用,根据审计软件,扩大审计范围,这样既能全面地收集企业内部的信息,也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内部审计部门还要积极与企业其他部门合作,为企业共同服务,努力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同时,内部审计还应该重视组织战略、社会责任、第三方风险和信息安全。首先,充分认识组织战略的重要性。在企业的内部,组织战略是企业资源的分配和发展方向的直接决定因素,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审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组织战略,积极参与到组织战略的制定中。要认真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为企业资源的分配、方向的转换和核心竞争力的调整提出科学的意见。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企业的各个层次上做好调研工作,收集、整理和分析所取得的内外部信息,在企业的战略会议上提出建议。在战略的执行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做好协调工作,认真检查战略决策的执行情况,做好评估工作,审查其中的问题,提出建议供决策者参考。其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企业的发展。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要认识企业相关的社会责任标准,以及客户对社会责任的要求。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要帮助企业制定社会责任标准。审计部门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帮助企业制定经营守则和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如环境保护、公共利益、法律责任、大的责任等。第三,积极开展社会责任审计。以社会责任标准为审计依据,定期对企业的财务、绩效等方面开始审计,检查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足,以报告的形式为管理层提出意见,改进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效果,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第三,努力做好第三方风险管理。第三方风险主要包括商业伙伴风险和外包服务的风险,是企业面对的重要风险之一。市场虽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商业客户,但商业客户也存在危险,因此企业应该设计和规范对商业伙伴的调查,重点在贪污、贿赂等,避免对企业自身造成损害。第四,信息安全审计方面。信息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保密性的信息一旦泄露就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现代企业的办公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较高,信息系统存在的风险成为了信息安全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信息审计方面,要关注技术、关注程序和关注人,尤其是要提高员工的安全方法意识。要制定“信息安全规范”,明确程序的使用规则,安全使用网络,要制定“信息安全事故追责制度”。此外,还要积极与云服务商合作。

五、结语

第5篇

关键词:审计轮换制度;审计质量;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2月23日

一、前言

审计轮换制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和会计师事务所轮换。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指注册会计师对某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并在审计报告上签字的年限做出限制。会计师事务所轮换是一种更为彻底的轮换制度,指的是对会计师事务所为某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年限做出一定的限制。在这样的制度下,会计师事务所或签字注册会计师为某一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达到一定年限之后,上市公司必须更换事务所或签字注册会计师。

中国目前实施的是签字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中国证监会2003年10月8日颁布的《关于证券期货审计业务签字注册会计师定期轮换的规定》(证监会计字[2003]13号),明确了签字注册会计师具体的轮换方式。规定自2004年1月1日起,签字注册会计师、审计项目负责人连续为某一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公司、证券及期货经营机构、证券及期货交易所、证券投资基金及其管理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等相关机构提供审计服务,不得超过五年。美国实施的是会计师事务所轮换,2002年《萨班斯法案》规定:负责某公司审计项目的合伙人或负责复核该审计项目的合伙人须以五年为限进行轮换。

按照DeAngelo(1981)对审计质量的经典定义,审计质量是审计师发现并报告客户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弊的联合概率。其中,审计师是否能发现客户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弊是由其专业胜任能力决定的;而审计师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弊后是否进行报告则取决于其独立性。可见,审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与审计师的独立性两个方面,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越强,审计质量就越高,反之则较差。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综述。国外的审计轮换制度指会计师事务所轮换,就会计师事务所轮换是否能提高审计质量,历来都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1、肯定观点

(1)能大大提高审计人员的独立性。Mautz和Sharaf(1961)注意到,长审计任期本身并不直接损害审计质量,但是可能带来审计独立性问题,即会在无意间损害注册会计师的诚实公正,这是对独立性的最大威胁。

美国参议院Metcalf委员会(1976)表示:“事务所强制轮换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一种方法”,认为“公司与其聘任的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长期关系将会导致事务所与其客户管理层的利益密切相关,从而事务所独立发表意见变得困难,进而给审计质量带来负面影响。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办法是对事务所进行定期轮换。

Dopuch、King和Schwartz(2001)认为定期审计轮换制度无论在单独实施,还是与强制审计保留制度共同实施,均显著提高了审计独立性,在这两种制度都不实施的情况下,审计独立性最差。

(2)可以控制审计任期过长带来的职业懈怠。Mautz、Sharaf(1961)和Johnson、Lys(1990)都发现:注册会计师与客户建立联系的时间越长,对自己所采用的审计程序形成思维定式,审计工作变得过于程式化,不易发现被审计单位的异常情况,对审计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Knapp(1991)在调查审计委员会成员对事务所规模、任期以及审计策略与审计质量之间关系的看法后发现,在审计委员会成员看来,当审计任期较短时(1~5年),审计任期与事务所发现错误的能力正相关,而随着任期的增加,审计任期与发现错误的能力负相关。

2、否定观点

(1)不能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虽然美国《萨班斯法案》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任期做出了规定,但没有要求强制轮换,美国国会要求国家会计总署针对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可能对上市公司带来的潜在影响进行研究。该研究表明,这一制度将为上市公司带来额外的财务成本,而且新的会计师事务所没有前任事务所积累下来的关于上市公司内部制度方面的资料,因而会计师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并非能够增强审计独立性进而提高审计质量的有效政策。Dunham(2002)认为,新轮换的审计师缺乏通过经验积累而形成的对经验特点了解,缺乏对特定客户的专门知识的积累,因而其保持审计独立性的能力受限,进而影响审计质量。

(2)影响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Bates、Homer L.等(1982)以67家会计师事务所为样本,研究了审计师、客户关系对审计师重要性水平判断的影响。结果表明,没有进行审计师强制轮换的样本组的重要性水平显著高于进行审计师强制轮换的样本组,从而反对轮换事务所。Carcello和Nagy(2004)发现,财务报表舞弊较容易发生在审计合约的初期。随着审计任期的延长,审计师对客户更加熟悉,更有经验,有助于进行复杂的决策和判断。

(3)加大审计成本。美国审计总署GAO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强制轮换潜在影响的研究报告(2004)发现:几乎所有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和《财富》1000公众公司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强制轮换的成本可能超过收益。GAO认为,如果考虑到额外的财务成本、以前对公众公司审计所获得的经验的损失以及当前正在实施的改革,事务所强制轮换可能并不是加强审计师独立性和提高审计质量的最有效途径。

(4)增加审计失败的风险。Palmrose(1991)认为,在新获得审计业务开始的几年,更容易遭遇审计过失的诉讼,主要原因是注册会计师缺乏识别客户特殊风险和问题的足够经验。这里所说的经验是指注册会计师拥有的对某一行业或某一特定客户的专有知识和专业技能,即专有性资产。

另外,有些学者从盈余管理的角度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审计任期并不损害审计质量,相反还能抑制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Johnson和Reynolds(2002)使用异常应计的绝对值以及应计持续性来衡量审计质量,研究了事务所任期与盈余管理、应计持续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较长审计任期的财务报告质量并没有下降,审计任期的延长不会损害审计质量。Myers和Omer(2003)使用非正常应计项目绝对值和当前应计项目绝对值作为盈余质量的替代指标,研究了审计任期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发现审计任期越长的公司的可操纵性应计的绝对值与流动性应计的绝对值越低,说明较长的审计任期能够抑制公司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

(二)国内研究现状。在我国,目前理论界对强制轮换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相关的研究比较少,对强制轮换所持的观点也不尽相同,且主要是以规范研究为主,实证研究近年来也有所发展。

1、肯定观点。认为强制轮换可以提高审计质量的学制,主要认为该制度可以提高审计师的独立性,进而提高审计质量。例如,熊剑、罗晨燕(2003)指出,审计轮换制度可以从提高审计独立性、减少审计判断偏误和保持审计职业谨慎等方面提高审计质量;何红渠、潘春霞(2004)和吴粒、张璐(2004)认为,我国应当实施更为彻底的事务所轮换制度,以适应我国审计市场的发展状况;兆华(2005)运用博弈理论研究了被审单位与事务所的“共谋”作假行为,认为事务所定期轮换制是发现“共谋”作假的最佳制度设计,对治理“共谋”作假是有效的,并进一步指出我国实行事务所定期轮换制的迫切性。

2、否定观点。与持肯定观点的学者恰恰相反的是,有学者认为审计轮换制度不但不会提高审计质量,还会增加初次审计成本。如邓宇星(2003)认为,从长期来看,并无证据显示审计轮换制能够获得其提高审计师的独立性的益处,反而它可能有损审计质量,增加成本。

夏立军、陈信元(2005)以沪深股市1996~1998年期间可能具有盈余管理行为的公司(ROE介于10%和11%之间的公司)为样本,对审计师任期与审计意见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审计师任期增加不会削弱审计独立性,而对于规模较大的事务所而言,还会增强其独立性,对审计质量产生正面影响。

李爽与吴溪(2006)考察了证券市场中签字注册会计师的自然轮换规律,以及强制轮换政策的执行情况与产生的初步影响。研究发现,签字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的效果是有限的。

3、中间观点。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审计轮换制度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是不确定的,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不足的一面,不能简单地认为审计轮换制度与审计质量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如余玉苗发现,在长审计任期情况下,既存在损害审计质量的因素,也存在提高审计质量的因素;夏明会(2002)认为,审计师轮换的优点是能直接或间接提升审计独立性或提高审计质量;缺点是有损学习经验效应和增加审计成本。

三、国内外研究综合评述

综上所述,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审计轮换制度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和实证研究,但是都没有对审计轮换制度是否提高审计质量形成一致的看法。

国外学者在这一问题上,不仅从理论上进行了论证,更多的是拿出具体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从结论来看,分析性研究和实验研究的结果更倾向于支持审计轮换制度会损害审计独立性,造成职业懈怠,增加审计成本、审计失败风险进而损害审计质量,或审计轮换制度可以提高审计质量但提高有限的观点,相关的实证研究结果也多显示较长审计任期反而会提高审计质量,因此更倾向于反对审计强制轮换制度。

国内学者在这一问题上似乎表现得模棱两可,审计轮换制度到底能否提高审计质量还不得而知。国内研究缺少实证,且其研究思路与方法也基本沿袭了国外的模式,实证研究的结果同国外学者的观点基本一致,即不支持审计强制轮换制度。

但是本文观点认为,审计轮换制度能够提高审计质量,我国应当实施更为彻底的事务所轮换,只是任何一种制度本身不能单独的发挥其作用。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监管机制的不断完善,审计轮换制度的积极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主要参考文献:

[1]夏立军,陈信元,方轶强.审计任期与审计独立性: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5.1.

[2]李兆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实行定期轮换制的博弈分析[J].会计研究,2005.3.

[3]刘启亮.事务所任期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6.4.

[4]桂良,汪犁,凌志雄.强制轮换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分析:来自中国证券市场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09年征文.

第6篇

质量标准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古语云“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也一样,需要有一系列的法规制度进行规范和约束。因此完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法规制度体系,让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法”可依,是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必须面对和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法规制度体系应是多层面的,既要有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也要有证券交易部门的规定和行业标准,还要有企业层面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规范体系。在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法规制度体系中,既要有保证审计质量的审计管理方面的制度,也要有保证项目质量落实的业务操作规范,还要有强化质量保证的监督、检查、考核、评价、责任追究等制度。从执行力角度讲,法律具有强制执行的属性。在法规制度体系中,首要的是在国家法律层面要有明确的企业内部审计及其质量控制的规定,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协会及企业要共同努力,推动和促进内部审计质量国家立法。其次,要建立具有权威性和执行力的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标准体系。这一体系既要有管理标准,也要有实务标准;既要涵盖审计程序,也要包涵实体控制。同时要积极探索发挥行业管理作用,强化行业标准的执行力,使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行业准则真正在企业落实。再次,企业要进行制度细化,一方面落实上位制度的规定,另一方面对上位制度作必要的补充。制度要具体,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得以有效执行。

二、抓住审计工作重点

(一)把握影响审计质量的主要环节

(1)重视立项调研。调研环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编制审计项目计划的基础,如果调研不到位或方向把握不准,就难以提出高质量的立项计划,从而错过符合决策层和管理层需要以及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或增加企业价值的项目。因此,必须了解宏观政策、管理层需求、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并在分析评价调研成果的基础上,为立项提供参考依据。(2)科学编制计划。审计计划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工作的重要环节,审计计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项目实施的效果,高质量的审计项目往往来自高水平的审计计划。企业内部审计计划的制定,必须着眼宏观,立足微观,既要落实和执行政策,维护国家法律政策的权威,又要围绕企业中心工作,体现决策和管理需求。只有将两方面有机结合,才能产生切合本企业特点和企业急需的项目计划,只有做到这一点,项目实施后才会产生达到或超越预期效果,从而体现出项目的高质量。(3)强化实施监控。审计项目的实施过程是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对项目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一个审计项目,如果实施环节控制不好,就不可能产生高质量的审计产品。在这一环节中,审计组构成、审前调查、审计实施方案、现场查证共同影响着项目的质量。实施环节质量体现的最终载体是审计实施方案和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方案指导审计实施,对审计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工作底稿的质量控制是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因为它是审计成果——审计报告、审计处理——审计决定的编制依据。实践表明,审计组成员的经历、经验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查证的深度和广度,所以审计组成员的构成,对审计项目的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审计组既定以后,项目的组织实施就是关键性的质量控制。在这一过程中,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主要是审计人员的敬业精神、主审的技术指导程度和组长的组织把控水平。(4)精心编制报告。尽管审计报告是基于审计工作底稿,但两者质量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同向关系。即使有了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底稿,也不一定产生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原因在于编制审计报告也需要技术和技巧。审计工作底稿带有一定的专业性,有的底稿非专业人士难以看懂;而审计报告一方面不应是工作底稿的简单叠加,要用简短的语言对工作底稿作概括描述,反映底稿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审计报告要表现出通俗性,要能使非专业的人员看得懂。要达到这一点,报告编制、审核的质量控制也就成为必然需要。另外作为企业内部审计,报告一定要有及时性和富有建设性,否则容易形成事过境迁,达不到应有效果,从而影响内部审计的总体质量。(5)强化整改跟踪。企业内部审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发现问题,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防范经营风险、规范和促进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基于此,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督促整改。尽管整改的主体是被审计单位,但绝不能轻视审计部门在这个环节所起的作用。现场整改是体现审计成效的最佳方式,在不具备现场整改的情况下,审计部门要督促跟踪,直至完全整改。因为如果问题得不到整改,会影响审计的宏观质量;所以对审计整改环节实施控制,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掌控影响审计质量的关键要素

(1)严格遵循审计程序。按规定程序开展审计是进行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企业内部审计,要遵循程序合规原则,依照规定的程序、流程开展工作,既包括工作步骤、顺序,也包括履行各种手续,如先通知后审计,进入信息系统之前的申请与审批,底稿的复核和签字确认,报告的交换意见等。(2)核清审计事实。以事实为依据是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因而“事实清楚”是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要做到事实清楚,就必须满足审计所揭示的问题、事项或反映的情况是客观存在、实事求是的,而非模棱两可、含糊不清或主观想象的。(3)获取充分可靠证据。用证据说话是审计质量控制必须把握的原则。审计所认定的事实,必须有充分、可靠的证据加以证明,才能保证得出客观的审计结论。因此,企业内部审计要重视审计证据的收集。作为证明事实存在的证据应首选直接证据,只有在直接证据无法取得或无直接证据的情况下,才可运用间接证据,且要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间接证据加以相互印证,形成证据链,才能加以认定,否则就会有审计质量风险。(4)依法依规准确定性。对审计查出问题给予准确定性,是审计部门进行责任界定和企业进行责任追究的客观需要,因其涉及对相关事项、人员的处理,政策性强,因而也是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点。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最相适应的条款定性。对于同一事项,如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规范规定相矛盾或不一致时,按照“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即专项规范)优于“普通法”(即一般规范)、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优于企业制度的原则适用和定性;如果相同级次的规范对同一问题有不同定性及处理规定时,按从轻原则适用。否则就会有“申诉”、“翻案”的质量风险。(5)正确发表审计意见。发现问题只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是高质量审计的体现。因此,审计意见与建议成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素之一。审计报告所提意见或建议切忌空洞、就事论事,意见或建议不但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更要富有建设性;要能“以小见大”,立足企业全局,着力从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意见。

(三)重视审计复核、推行审计审理

(1)强化内部复核。审计复核是指在审计组内部通过对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工作产品(如底稿等)或具体事项(如证据等)的复查、核对,进行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复核就其实质来说,既是核对,又是把关。就审计项目而言,复核主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由主审指定的人员和主审、组长完成,是一种过程控制方法。在审计人员的工作产品正式上交前,通过强化复核,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或补救措施,能够有效防止或减少上一流程(环节)的错误流向下一流程(环节),从而起到对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作用。需要强调的是,复核必须是实质性的、而非程序性的履行形式需要;只有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了形式符合性、程序合规性、内容真实性等实质性的复核审查,才能起到对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作用。(2)实行审计审理。审计审理是指由审计部门专设机构或人员,在审计项目实施完毕后,对审计组提交的审计报告以及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工作底稿等审计资料进行检查、审核、把关的质量控制过程。实行审计审理是进行审计质量控制的有效方式。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内部审计还未建立审计审理制度,这说明审计审理的作用还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在审计项目形成最终审计报告前,通过审理,对审计项目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间产品(如审前调查报告、审计实施方案等)、审计产品(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及其形成依据,从程序、实体等方面进行审查、核实,可以及时发现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不足,有利于进一步采取补救措施,纠正错误,从而降低审计质量风险。审理可以分级次,如果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具备分级审理的条件,拟实行分级审理。程序的审理应侧重于合法、合规性,实体的审理应侧重于内容的真实性、证据的可靠性、定性的准确性、审计意见建议的适当性、可行性和具有形式要求事项的符合性。

三、创新审计质量控制方法

(一)推进技术进步

推进技术进步就是将先进的技术手段、方法运用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借以提高审计水平、审计效率,促进审计质量提高的质量控制方法。推进技术进步既要在审计装备、审计方法、审计手段等方面进行技术革新,更要在审计人员技术运用上进行层次提升。一方面企业要随着控制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适时进行审计装备的升级;另一方面企业及其审计部门要不断适应新技术、新管理的变化,积极研究开发与之相适应的审计软件,进行审计手段、方法的升级改进。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出现审计的软、硬件条件落后于企业生产管理现状,才能为审计质量控制提供基础条件。

(二)推行标准模板

推行标准模板、实行审计工作标准化是进行审计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之一。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在技术成熟的审计领域,对以往工作成果或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归纳、解剖,提炼出具有规律性和可格式化的因素,制作成模板,供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使用或作为判断参考依据。运用标准化方法,可以实现不同审计人员在工作要求、工作标准相统一的情况下,得出的审计结论不会有大的差异;由于标准是统一的,这样既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又能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同性质事项的质量控制,并为同类项目质量控制进行横向比较提供了可能。

(三)采用专业分工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专业性越来越强,在人员配备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内部审计部门可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化分工,如确定专门人员从事信息系统(IT)审计,将审计人员分为现场查证人员系统分析人员等,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审计人员进行知识、经验的积累,做精做透专业工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四)运用专家指引

专家指引就是在不具备由专家组成审计组的条件下,让审计专家和业务专家承担审计项目中的主要和专业工作,其他审计人员作为专家的助手,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这样可以较好地解决审计人力资源不足情况下的审计质量控制问题。

(五)引入外部评价

尽管企业内部审计是监督部门,但目前普遍缺少对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因此,探索对企业内部审计开展监督,将外部监督、外部评价引入企业内部审计及其质量控制,是现实条件下促进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有效办法之一。相对于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来说,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状况有发言权的外部机构有企业决策经营机构、被审计单位、外部审计和各种专项检查。决策经营机构能够从审计报告反映的内容、深度以及审计意见的层次,判断出审计项目的总体成效及质量。被审计单位最了解自己的底细,对审计是否真实、客观地反映了问题以及审计意见是否切中要害、是否科学合理最有感触,因而对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状况有话语权。外部审计和各种专项检查能够从不同方向,运用专业标准,对企业内部审计已审过的事项作出专业的评判,从而比较得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状况。

四、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一)加强审计管理

再完善的制度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无异于废纸一张。因此强化制度的执行力是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只有强化审计过程各环节的质量检查与考核,才会促使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需要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加强审计管理,通过建立质量管理台账等形式,进行质量考核资料积累;通过严格的质量考核,推进各项质量控制措施的落实,为审计质量控制营造好的环境和氛围。

(二)完善激励机制

人都有满足自尊的需求,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可以利用人的这一特点,通过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将经济手段和精神奖励措施运用于审计质量控制。一方面要依据审计质量和审计工作量的考核结果,确定审计部门、审计人员的经济待遇、职位提升、职称晋升、绩效奖励;另一方面要畅通审计人员流动机制,将经过审计工作锻炼的高素质人员交流到业务、管理等岗位。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又能提高审计部门的责任感和审计人员的事业心、责任心,从而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

(三)实行责任追究

审计质量责任追究是指在发生审计质量问题时,追查对审计质量控制负有责任的部门或人员的相应责任。实行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对因工作不到位或工作失误,以及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岗位职责,而导致审计工作未达到预定目标或者出现严重错误、遗漏重大事项等审计质量事故的审计部门或人员,进行相应的问责,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包括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从而对审计质量的控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提升审计人员素质

(一)优化审计人员结构

随着企业内部审计业务的拓展,审计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有些审计事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如果以非专业人员从事专业性强的事项审计,绝不可能达到查深、查透的水平,也不可能获得高质量的审计成果。所以企业要进行内部审计人员结构优化,一方面要将高素质的人员充实到审计队伍中,另一方面要合理确定审计队伍中审计、财务、工程、法律、管理等不同专业人员的比重,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时进行调整,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进行质量控制创造条件。

(二)培炼人员胜任能力

第7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质量;问题与对策

内部审计在单位管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做好内部审计有助于减少浪费,确保单位资源利用率达到最高。作为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单位必须重视的问题。然而目前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是亟须解决的。

一、审计质量

审计质量。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过程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广义的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的总体质量,包括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狭义的审计质量是指审计业务工作即审计项目质量,包括选项、立项、准备、实施、报告、归档等一系列环节的工作效果和实现审计目标的程度。审计质量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审计结果的质量;二是审计工作的质量。简言之,就是审计工作及其结果的质量。审计工作质量是基础,审计结果质量又是审计工作质量的集中表现和最终反映。从社会大众反映来看,看重的是审计结果的质量;而审计人员应该把握的是审计工作过程的质量。

二、当前我国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底稿编制不健全,层次不清。审计记录和审计证据只与审计报告中被审单位的违纪违规问题相对应,而对合规但需审计认定的事项、账户所进行实质性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却没有底稿反映,这样不能全面考察审计方案所分配的工作是否进行了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深度如何,是否达到了所定目标,有关事项是否漏审等等,从底稿中无法反映,这就对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留下了风险隐患。

2.底稿制作的基本要素不完整。内容简单,也没有复核监督制度,不符合规范要求。如有的底稿没有编制者、复核者的签名,缺少审计人员对所查事项审计质量的监督、评价和处理意见。

3.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未作深入审查。某些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而审计人员又不能察觉,从而造成了很大的审计风险。有的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做评价时,并未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进行测试,即使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较为理想,但是对被审计单位是否真正遵循这一内控制度,执行的程度如何,并未做进一步了解。

4.没有准确发现被审单位失真的会计资料信息,取证不到位。造成会计资料失真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由于单位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差,出现技术性差错;有的是由于单位受利益驱动,人为制造假账;还有个别不法分子有意搞乱账目,企图从中谋利。主要表现有:会计原始凭证混乱,例如白条抵库现象;会计账簿、报表失真,例如有些单位虚增利润、虚减利润等;有账无实或该报废的资产不予核销,例如虚构存货或固定资产等;单位在多间银行开户。对于上述种种迹象,一些审计人员却熟视无睹,错失取证良机。

5.审后追踪不到位。近几年,虽然国家审计署和一些地方审计机关在加大审计力度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审计意见、审计决定的落实并对审计项目实施追踪审计,但是仍有不少单位只重视对审计查出的罚款处理,却忽略了对领导批示意见、审计决定、审计查明问题的整改、审计意见建议的采纳及移交纪检司法机关处理案件的追踪,致使一些违规、违纪问题屡审屡犯,法律的刚性得不到体现,审计的力度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三、加强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对策

1.坚持审计的独立客观公正原则。依法审计是审计的基本原则。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时,应当严格按照《审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审计过程中,始终保持审计应有的独立性,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以正直、诚实的品质,严谨的态度、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业务本领从事各项审计工作。这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基本要求。

2.编制科学的审计项目计划。加强审计计划管理,是强化审计质量宏观管理的要求。审计部门通过编制科学的审计项目计划,努力提升审计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总体质量。审计计划应当紧紧围绕年度计划确立的审计工作总体目标进行编制,既要体现全面审计,也要突出审计重点,权衡质与量的关系,科学安排审计计划,还应当考虑审计项目的时间、经费和人员要求,做到量力而行,留有余地,统筹协调,合理均衡,使审计计划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审计项目质量管理提供保障。

3.加强审计规范体系建设。审计机关在审计准则和操作办法的贯彻执行方面,要通过学习、领会和运用,在审计过程的各个环节,影响和约束审计人员的行为。作为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更要密切联系实际,在准则规范的细化方面下功夫,增强审计准则的可操作性;要善于根据内部审计的特点,及时总结经验,把实践证明成熟的经验和方法制度化、规范化。要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标准,并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适时予以调整和完善。

4.加强审计质量管理的制度建设。以审计质量责任为核心,建立和完善以审计复核审理、审计检查考核和审计责任追究为内容的审计质量管理制度体系。

5.严格审计过程管理。将审计准则、审计管理质量标准和制度落实到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底稿、审计报告等审计的各个环节,把质量管理的目标和要求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

6.建立审计工作底稿的层层审核制度。审计工作底稿记录了审计工作中实施的审计手续和审计测试所收集到的审计证据以及据此而得出的审计结论,集中体现了审计人员所做的全部工作。因此,它可以作为审计组织的监督部门检查审计工作实施情况的依据。为确保审计工作的总体公正性,审计工作底稿应做到层层审核,审计人员编制的工作底稿应由项目主审人员复核;某一审计项目的全部工作底稿应由负责该项目的主管审计人员复核。工作底稿层层复核的最终目的是要保证整个审计组织的审计工作质量。

7.加大事前、事后管理力度。审计组和所在部门要重视搞好审前调查,编制好审计方案,为审计项目的高质量创造好的前提。另一方面,要加强事后控制,重视开发利用审计项目成果,不断提升审计成果质量。

8.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审计人员的素质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一般说来,审计人员素质越高,审计质量也越高。审计机关既需要有高素质的审计人员,以适应审计高层次监督的要求,又需要审计人员在能力上具有层次结构,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审计工作的要求,又能降低审计贡献成本率,审计组织还需要多结构、复合型的专业审计人员,要求不同专业的审计人员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因此,审计组织要“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在审计后续阶段,审计组织还应当建立审计质量评价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审计质量评价不但要对整个审计项目评价还要对审计人员评价。对项目的评价包括审计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目标完成情况、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审计证据的质量、预期的审计发现和结果及审计小组的整体情况等;对审计人员的评价主要包括专业胜任能力和工作效率等情况。通过审计质量评价可以总结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责任追究制度,并不是简单的惩罚措施,而是要通过必要的监督和制约,把审计质量管理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祝魁运:谈审计质量控制[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3),155-156.

[2]李晖琴: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1(19),195.

第8篇

我们在论文的撰写过程当中不过引用的参考文献水平怎么高,但是这些都是别人的作品,我们只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来论文自己观点,让科学研究更进一步的阐述。以下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审计论文英文参考文献,希望可以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带来帮助。

审计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程之议.浅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8)

[2]张俊生,张琳.特殊普通合伙制让审计师更稳健了吗?--来自中国会计师事务所转制的经验证据[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4(04)

[3]刘行健,王开田.会计师事务所转制对审计质量有影响吗?[J].会计研究.2014(04)

[4]周中胜.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与审计收费[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02)

[5]张敬之.特殊普通合伙的市场反应研究--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例[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4(01)

[6]李瑞青,白洁.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

[7]郑杨.会计师事务所转制分析--基于信永中和转制为特殊普通合伙制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3(31)

[8]李江涛,宋华杨,邓迦予.会计师事务所转制政策对审计定价的影响[J].审计研究.2013(02)

[9]肖小凤,王善平,肖雯.论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制度的完善[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05)

[10]刘启亮,陈汉文.特殊普通合伙制、政府控制与审计师选择[J].财会通讯.2012(24)

[11]程启智,刘三昌.对特殊普通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些思考[J].商业会计.2012(07)

[12]张连起.特殊普通合伙转制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04)

[13]孟晓俊,严慧.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探讨[J].生产力研究.2010(12)

[14]章立军.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势与应对--第四届立信会计学术研讨会综述[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0(06)

[15]何新容.我国特殊普通合伙债权人保护制度的完善--兼与美国相关立法比较[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04)

[16]王星灿.试析特殊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律师的“过错”[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8)

[17]黄洁莉.英、美、中三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演变研究[J].会计研究.2010(07)

[18]冯延超,梁莱歆.上市公司法律风险、审计收费及非标准审计意见--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0(03)

[19]王棣华.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合伙制改造[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03)

审计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上官静文.特殊的普通合伙承责制度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11)

[2]陈坤墙.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制度评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3]张栋.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改革探析[J].财会通讯.2009(10)

[4]郭富青.特殊普通合伙企业:游走于无限与有限责任之间[J].当代法学.2009(01)

[24]逯颖.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对审计质量的影响[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06)

[5]袁碧华.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中的职业保险探析[J].法学杂志.2008(03)

[6]郑英龙.论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的有限责任[J].国际经贸探索.2008(02)

[7]范健.引入有限责任合伙(LLP)制度的立法思考[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06)

[8]武晓玲,张亚琼,周水龙.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关系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4)

[9]罗党论,黄旸杨.会计师事务所任期会影响审计质量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会计评论.2007(02)

[10]刘少锋.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对审计质量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6(36)

[11]张继勋,刘成立.审计收费研究综述及启示[J].当代财经.2006(07)

[12]杨涛,赵丽娟.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的产权分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04)

[13]吕鹏,陈小悦.有限责任制、无限责任制与审计质量:一个博弈的视角[J].审计研究.2005(02)

[14]章立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的相关分析[J].财贸经济.2005(04)

[15]张立民,李洁雯.会计师事务所组织文化研究述要[J].审计研究.2005(01)

[16]张艳,李书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4(04)

[17]漆江娜,陈慧霖,张阳.事务所规模·品牌·价格与审计质量--国际“四大”中国审计市场收费与质量研究[J].审计研究.2004(03)

[18]原红旗,李海建.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规模与审计质量[J].审计研究.2003(01)

[19]罗栋梁.上市公司审计市场有关问题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02)

审计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蔡飞.如何搞好企业内部管理效益审计[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04)

[2]黄仁芬.A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3]张玲玲.结构性减税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4]乔艳燕.职工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5]战迪.SL药业有限公司纳税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6]李晨曦.恒大集团纳税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第9篇

论文关键词:绩效审计,评价标准,设计

绩效审计是审计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当今世界政府审计的主流,它丰富和充实了政府责任监督体系。在政府绩效审计过程中必须有一个指导审计活动、衡量审计事实、鉴定经济效益的标准,这就是绩效评价标准。绩效评价标准是审计部门或审计人员对实际效果进行衡量或评价的鉴定要点,是衡量经济效益优劣的尺度。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如美、英等国在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时间上远远早于我国,而且他们的经济发达程度以及审计体制等也为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所以他们在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也显然比我国成熟。就世界范围来看,美国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走在世界的前列。美国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由硬性指标和软指标共同构成。美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就是以硬性指标为基础毕业论文怎么写,针对不同被审计项目,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一定的方法如综合评分法进行评价[1]。

英国国家审计署对政府绩效确定了三项标准:钱是否花的少,尽可能少地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钱是否花得好,通过比较所投入资源与所产生效益进行评定;钱是否花的明智,通过比较预期效果与实际效果进行评估。英国政府绩效审计部门以这三项标准为依据,运用各部门各行业己有的评价指标,对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2]英国在评价方法上也有许多形式,如专家意见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具体评价指标的对比、定性分析、运用统计进行定量分析等[3]。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以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为专题的研究文章并不多见,夏军峰简要介绍了国外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指出由于绩效审计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审计人员不得不为每个具体的审计项目建立评价标准,标准可以来自于基本的计划文书、预算文件、项目报告、国际机构的标准、政府的方针政策、专业机构的公告、过去的执行情况等。审计人员还应对绩效评价标准的适当性做出判断,许多具体的审计标准应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建立中国学术期刊网。其他大多数研究者把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作为讨论的问题之一[4]。

张丽华指出我国目前开展绩效审计的障碍之一就是缺乏一套完整的评价绩效的指标体系,并提出了一些设想,认为公共机构绩效评价体系应包括被审计单位资源占用、资源利用、管理活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的内容,在建立政府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时毕业论文怎么写,还应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对无法量化的影响绩效的因素,可借鉴美国的做法,建立“优先实践”原则作为衡量标准[5]。

张天正提出绩效审计应着力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工作效率、管理控制体系、工作方法以及工作结果。其中工作效率可以用公共资源的数量与需求量、设备和职工允许空闲的时间、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等定量指标来衡量,其他几个方面则多为定性评价[6]。

邢俊芳、吕文基撰写的《经济效益审计》一书讨论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利用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以经费自给率、经费节约率、单位工作量费用率、本年人均经费、本年人均经费、比上年经费节约率等作为考核行政机关效益的指标,显然上述指标主要是从经济性方面对绩效进行考量,效率性和效果性方面的考核不够[7]。

竹德操等编著的《经济效益审计》又进一步提出了本年实事完成率、群众来信来访处理率、所属地区社会总产值增长率、所属地区引进外资增长率等效率指标,这些指标的贡献在于对行政机关的效益考核指标在考虑经济指标的同时考虑到了社会效益;其次,该书指出长远的经济效益、地区的合理经济结构难以从一时的指标中反映出来[8]。

二、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建立原则

建立政府绩效评价标准的功能,在于保证政府绩效审计判断的一致性和客观性。[9]因此,审计人员在制定或选择评价标准时必须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一)评价标准的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审计评价标准应当与被审对象的核心效用紧密相关。审计评价标准要能够对具体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价,并且保证绩效审计提供的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或采取正确的行动。随着审计的深入,审计目标会层层细化。审计人员应针对各个具体目标来选择相应的评价标准。审计人员必须为每一项审计项目量体裁衣,根据审计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具体审计目标,形成审计人员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二)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主要是指审计评价标准必须简明、具体、易懂毕业论文怎么写,便于审计人员进行分析,易于判断被审计对象绩效的好坏,也有利于信息使用者的理解。审计评价标准应充分考虑到客观条件的影响,从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反映现实的方法、管理能力、组织结构,且考虑发展潜力,主要对可控制和可调整的因素进行评价。

(三)评价标准的科学性

科学性主要是指审计评价标准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主观意志左右,在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不同的评价人可以使用该审计评价标准得出相同的结论。审计评价标准应当涵盖特定条件下绩效的所有重要事项和方面。即注意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预算和实际业绩相结合,能够全面、辩证地考虑分析问题[10]。

笔者认为,除了上述三个原则之外,绩效审计评价标准还必须保持一定的灵活性,由于政府各部门的目标、性质、职能各不相同毕业论文怎么写,故如果要建立一个固定的标准模式很难,所以,灵活性是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根据不同的单位选用不同的标准,这样可以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另外,还要遵循一致性原则,标准可能来自不同的方面,但是有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一定要与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具有一致性,否则就不具有可操作性,是没有价值的。

三、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设计

《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确定的指标体系由职能指标、影响指标和潜力指标三大类组成。

职能指标。它用来衡量政府在其职能范围内所表现出的绩效水平,具有直接性和主体性,如社会保障问题、社会稳定问题等基本问题。

影响指标中国学术期刊网。它用来测量政府管理活动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成效的影响和贡献,具有间接性和根本性。这一指标直接考察政府是否有所作为。

潜力指标。它反映的是政府内部的管理水平,体现政府管理廉洁、公正、高效的政治要求,实际上就是在测量政府在自身建设和内部管理方面的工作效果。

笔者认为毕业论文怎么写,政府绩效的评价标准应该划分为政府总体绩效和项目绩效评价标准两个层次。政府绩效审计总体评价标准是带有根本性和指导性的原则标准,是对政府行为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基本规定,也是政府部门开展一系列公共管理活动应努力达到的目标。项目评价标准是对一个项目是否实现其目标进行的评价,其重点是对活动产出价值的衡量。

(一)总体评价标准的设计

1.公共资源耗费审计评价指标

政府拥有社会公共资源的强制分配权,政府远景规划及年度财政预决算需要将财政收入分配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领域。公共资源耗费类指标主要考察政府行为成本,包括政府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占用。具体指标有基本建设支出,行政经费支出和社会综合发展支出。

基本建设支出:基本建设支出是财政用于新建、扩建、改建、重建固定资产的支出,其对国民经济体系的形成,巩固发展国民经济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补充国民经济各物质生产部门所需资金和投资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基本建设支出往往是公共资源耗费的主要形式。

行政经费支出:公共资源耗费通常也必须考虑政府行政效率,衡量指标有行政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人员资金占用率等指标。当今政府治理的发展趋势是市场经济主导下的“大市场、小政府”。因此,行政经费所占比重过高的政府机构过多的消耗了社会公共资源。

社会综合发展支出:除了基本建设支出、行政经费支出外,政府还必须关注社会的综合发展。因此,政府在科教文卫事业上的财政支出、在环境治理、社会保障、其他公益事业投入以及在司法和国防建设上的投入,均能反映政府在公共资源的投向。

2.政府管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满足公共管理和服务的需要是政府的根本职能毕业论文怎么写,也可以说是政府活动的产出。因此,在保障合理预算的公共支出后,对政府活动的产出绩效考察,即政府业绩考察应作为绩效审计的重点。政府业绩包括政府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政府管理目标的实现情况、政策制定水平与实施效果、政府管理效益、政府管理社会效果等。可以通过设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来建立政府管理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1)经济效益指标

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得政府调控经济的职能日益突出,由于经济是其他社会资源耗费的基础,经济不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就无法顺利开展,也不利于社会发展总目标的实现。因此,经济发展始终是政府尤为关注的“政绩”。在衡量政府经济管理能力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中,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①宏观经济发展中国学术期刊网。包括人均GDP、经济发展速度、财政收入占国民经济比重、社会总投资增长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等指标。上述指标反映了地区或部门整体的经济运行状况,是考核政府经济绩效的重要指标。②居民生活水平。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主要包括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消费能力、物价上涨指数等指标。③政府调控能力。包括产业结构、招商引资能力、乘数效应、挤出效应、市场监管能力和法规完善程度等指标。

(2)社会效益指标

政府经济行为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而且还体现在其带来的社会效益上。作为一个现代型政府,仅仅关注经济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作为直接关系人民生活的人口和社会方面的指数必须纳入到政府绩效审计中。从质的规定性来看,就是用一定的资源消耗获取满足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从量的规定性来看毕业论文怎么写,就是用一定的资源消耗获取满足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和其他有用效果,也就是说,是其付出的代价与其社会受益程度之间的对比关系。具体指标有社会发展状况和人口质量水平。

社会发展状况:失业率、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公用设施保有量等指标,上述指标主要反映社会发展综合效益。

人口质量水平:人均预期寿命、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受教育程度等指标,主要是反映了人口发展状况和质量。

3.政府行政潜能审计指标

政府行政潜能指标主要是反映政府的施政效率和服务潜能,从而反映政府提供行政服务质量和能力。它包括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指标。定性指标主要包括:政府战略规划能力、政府应付突发事件能力、领导者基本素质、政府服务环境与条件、机关工作作风等。定量指标主要包括:行政人员大专以上学历所占比重、机关服务单位信息化程度、公务员处理事务速度、政府行政透明度、年行政复议次数、公众支持率以及服务满意度、廉政建设程度等。

(二)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设计

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包括一般类指标和项目个体评价指标。

1.一般类指标

一般类指标是对不同项目绩效评价摘要是评价项目决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项目从立项直到最终完成是否做到了经济有效地运用资源。项目的成本效益比如何。项目的最终效益质量如何,包括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项目评价个体指标

项目审计评价的特殊性决定了对于项目绩效的评价应主要从项目的效果来评价。对项目的前期建设主要评价项目立项的可行性、立项程序的合法性、建设项目的机会成本的评价中国学术期刊网。项目的效果性评价应当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来评价。

(1)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

①投资利润率

投资利润率指标经济意义明确、直观,计算简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效果的优劣,适用于各种投资规模。、通常情况下,当计算出的投资利润率高于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时,认为该项目方案是可行的。

②投资回收期

回收期越短,说明投资的经济性越好,投资回收期也是反映投资效率的一项指标,投资回收期越短,说明投资的效率越高。

③净现值

式中:n----项目的期限

Ik----第k年的现金流入量

Ok----第k年的现金流出量

i----资本成本

该指标是反映投资方案在计算期内获利能力的动态评价指标。当NPV>0时毕业论文怎么写,说明该方案除了满足基准收益率要求的赢利之外,还能得到超额收益,故该方案可行;当NPV=O时,说明该方案基本能满足基准收益率要求的赢利水平,方案勉强可行或有待改进;当NPV<O时,说明该方案不能满足基准收益率要求的赢利水平,该方案不可行。

④内部收益率

内部收益率就是使投资方案在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在项目计算期内,项目始终处于“偿付”未被回收投资的状况,内部收益率指标正是项目占用的尚未回收资金的获利能力,能反映项目自身的盈利能力,其值越高,方案的经济性越好。

⑤净现值率

其经济含义是单位投资现值所能带来的净现值,是一个考察项目单位投资赢利能力的指标。应用NPVR评价方案时,应使NPVR≧o,方案才能接受。

⑥总资产报酬率

该指标反映资产的运用效果。总资产报酬率越高,说明总资产的运用水平越好。

⑦资本保值增值率

该指标反映资产所有者投资回报效果的高低。只有当该指标数值等于或大于100%时毕业论文怎么写,才说明资产所有人的资产得到了保值或增值。

⑧计划投资资金节约率

该指标是反映项目投资经济性的指标。计划投资资金节约率为负且越大,说明项目投资的经济性越好。应当指出的是,这里所指的计划投资额应当是具有科学依据并经过充分论证的。

⑨借债偿还期

借债偿还期是指根据国家财税法规及工程项目的具体财务条件,以可作为偿还贷款的项目收益(税后利润、折旧、摊销及其他收益等)来偿还项目投资借款本金和利息所需要的时间。它是反映项目借款能力的重要指标。

(2)社会效益审计评价指标

社会效益多数难以用货币计量价值,因此社会效益审计评价多以实物或劳动量指标为主,并多表现为服务范围和质量的提高或改善。据此,我国社会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由以下指标组成:

①资金节约率

该指标是反映社会效益经济性的指标。在项目建设质量保证的前提下,资金节约率为负数且越大,说明公共项目建设的成本越低,社会效益越好。

②工期计划完成率

该指标是反映社会效益经济性的指标。在项目建设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工期计划完成率小于1(100%),说明公共项目投资建设的速度越快,社会效益越好中国学术期刊网。

③公共设施增长率

该指标是反映社会效益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公共设施增长率越快,说明社会的服务性功能越强,社会效益越好。公共设施增长率一般由城市标准道路增长率、城市公交营运线路增长率、人均绿地拥有量增长率、教育经费增长率、政府部门工作效率提高率、每万人拥有病床数的增长率等具体指标组成。

④公益性事业经费占GDP的比重

该指标是反映社会效益效果性的指标。公益事业经费占GDP的比重越大毕业论文怎么写,说明财政对公益性事业的资金投资越多,政府对公益性事业越重视,社会效益越好。

⑤适龄群体就业率

该指标是反映社会效益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适龄群体就业率高,说明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社会安定,具有比较好的社会效益。

⑥教育水平人员结构比

该指标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地区人民接受教育的状况,是其社会、经济长期发展是否稳定、健康的晴雨表。

四、结束语

无论是总体评价标准,还是项目评价标准,它们的确定都需要我们在开展每一项政府绩效审计活动时不断的摸索。影响政府绩效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有表象的因素也有潜在的因素,有可预见因素也有不可预见的因素等等。因此,绩效评价指标不可能包罗万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建立一种政府绩效审计的衡量尺度。审计过程中,应结合掌握的大量的活的情况进行对比测算。在此毕业论文怎么写,仅是对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初步探讨,具体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还很不完善。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本身是个系统,各种标准应联系的看。同时,由于政府绩效审计客体涉及面很广,既有政府部门财政预算支出,又有重点项目、专项工程支出,还有各类基金支出、国有企业投资支出等等方面。所以,绩效审计指标的确立就必须分类别,按审计客体的不同分别设立,没有适合各类政府绩效审计的一个指标体系。总之,只有经过充分的调查和论证,我国才有可能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及其各部门和项目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体系,并使其不断完善,为即将在我国大规模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提供科学的评价依据。

参考文献

[1]齐国生.美国绩效审计的现状和发展[J].中国审计,2001(1)58一59.

[2]管亚梅.英国绩效审计对我国的借鉴与思考[J].陕西审计,2005(3)36.

[3]张健梅.英国绩效审计对我国的启示[J].财会月刊,2005(9)56一57.

[4]夏军峰.国外绩效审计标准的借鉴[J].中国内部审计,2002.5

[5]张丽华.西方国家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与启示[J].财会月刊,2006(8)53-54

[6]张天正.引入绩效审计完善财政监督[J].财政监察,2003(1)38-39

[7]邢俊芳,吕文基,《经济效益审计》,人民出版社,1995年.

[8]竹德操,吴云飞,达式华,《经济效益审计》,中国审计出版社,1997年.

[9]邓小红,王俊.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J].决策与信息,2006(1)52一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