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4 15:09:33
导语:在建筑企业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项目管理论文2000字(一):财务共享中心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提升探析论文
【摘要】财务共享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在当前的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财务共享中心的设置,对企业的项目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的提升有很大作用。基于此,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也都建立了自己的财务共享中心。论文首先对财务共享中心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提升作用进行了阐释,进一步提出了借助财务共享中心,提升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水平的策略,希望对广大建筑企业财务工作者带来思考。
【关键词】财务共享中心;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F40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3-0033-02
1引言
财务共享中心属于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财务管理、核算模式。财务共享中心就是将不同企业的财务核算业务,在同一個共享中心进行核算,并对外报告。这种核算模式能够保证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性,使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得到保障,便于企业投资者能够快速获取所需的财务信息。
2财务共享中心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提升作用
2.1提升企业不同管理信息的共享性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资源共享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各行各业都在进行资源共享,以实现对自身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也一样,要提升管理效率,对企业内部实施有力的监管,就要进行信息共享。企业是通过产生经济活动的形式,来实现经济利益的,而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的产生,都需要财务核算、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参与,建筑企业要开展经济活动,实施管理行为,都离不开财务工作的支持。而且建筑企业的很多管理信息,要进行有效传递,也需要经手企业的财务部门。
因此,财务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讲,财务部门扮演着信息传递的角色。财务共享中心的设置,在提升财务监督效果的同时,也共享着财务信息。共享一些对企业管理而言非常重要的信息,财务部门属于企业的信息共享源。在工作中,财务部门能够为企业的其他职能部门提供更多的经济信息,这些信息能够使管理层的决策更加可行,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管理信息的作用。
2.2控制企业运营成本
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职能部门不仅繁多,而且相对较为分散,各个子公司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财务链也就被拉长,致使很多资源就不得不分开使用。而要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企业的各个子公司都会在其施工地,以项目部为中心设置财务核算部门。其财务人员需要管理各项建筑材料的使用情况,如验收入库、结存、领用等具体事项,并检验企业的各类发票的真实性,可见其工作之冗杂[1]。
同时,很多时候各个子公司的财务人员岗位会出现重叠的情况,这就使得企业的人力成本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若企业拥有自己的财务共享中心,借助流水线形式的管理,就能够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财务核算工作的效率也会显著提升。此外,共享中心的建立,也能使材料的采购成本得到控制,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对接工作,也才能更加高效。建筑企业对材料的采购、验收、核对等环节实施统一而标准的管理,使得这些环节中的一些不必要的业务大大缩减,从而使损耗时间得以降低,从而能够从源头上帮助企业,降低与供应商接洽的运营支出。
2.3强化财务职能,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扎实开展
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职能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就能有效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同时使得企业财务的行为得到规范,舞弊行为得到遏制,从而更好地发挥财务工作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基于此,不少建筑施工企业都能意识到财务职能强化的必要性。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的财务工作,其独立性并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这是由于建筑企业会对下属的项目部下达不同的指标。很多项目部管理者为实现该指标,就会不择手段地进行一些违规操作。但是财务人员归属于项目部,其薪资待遇、薪酬福利等内容都直接与项目部的效益挂钩[2]。这就会导致不少财务人员,对于出现的各种违规操作,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企业的财务风险、税务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财务共享中心成立之后,财务职能部门、职能管理部门就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财务管理工作也才能体现其应有的专业性、系统性。除此之外,财务共享中心的财务人员与项目部也进行了分离,核心的财务核算人员、财务管理人员会统一由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因而避免了项目部利益的牵绊,各项财务活动都会严格按照票据、数据来进行,项目部的违规操作也就会得到遏制,从而使项目管理工作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借助财务共享中心提升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水平的策略
3.1注重日常的维护,明确职工的访问权限
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数据需要设置一定的权限,而不能对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职工都一视同仁。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部门对财务数据的访问权限进行严格的把控,根据不同岗位的职工,授予其相应的范围的使用权限,并按照既定的权限要求,进行财务共享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于需要查阅财务信息的职工,要保证其拥有相关的权限,并对其查阅资格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审批,保证其权限与个人一一对应。
同时对于一些没有使用权限的人员,不得让其查阅、修改财务信息。通过上述的种种举措,来有效保障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另外,技术人员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做好财务共享中心的日常维护工作,设置网络防火墙,并将重要的财务数据进行备份处理,同时还要防范病毒木马、黑客的入侵,保证财务共享中心能够正常的使用和运转。
3.2对财务核算实施统一的标准,保证工作的规范性
对财务共享中心的正常运转而言,财务核算标准显得相当重要。只有形成统一的财务核算标准,财务共享中心的工作才能高效运转,财务核算的准确性也才能得到保障。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形成一套统一的财务核算标准。在制定的过程中,企业需要综合考虑下属单位的状况,综合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核算标准。而后,企业需要将其在全公司进行应用,从而保证财务共享中心接受、汇总的子公司财务信息能够统一,进而对其实施集中处理。
3.3完善福利保障制度,发挥团建的作用
企业要想真正留住职工,就需要从物质层面满足职工的需求,从而能够提升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着力提升职工的福利和待遇。不仅如此,企业还要定期组织培训,加强对职工职业素养的培养,让其不断提升自己。同时,建筑施工单位可以采用“轮岗制”,让不同岗位的职工进行轮换,体验不同的工作岗位,从而便于对职工的才能结构进行了解,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职工的价值。此外,建筑施工企业也可以积极举办一些文化、娱乐活动,来调动企业的氛围,密切职工之间的联系,让他们感受到企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才能更好地投入接下来的工作中。
4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共享中心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工作的提升作用不言而喻。广大建筑企业财务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财务共享中心的优越性,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财务共享中心的价值和作用,注重日常的维护,明确职工的访问权限。完善福利保障制度,发挥团建的作用。对财务核算实施统一的标准,保证工作的规范性。只有这样,才能显著提升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的管理水平。
项目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探讨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实践论文
摘要:电力行业的市场竞争逐渐激烈起来,更加突出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开展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显著提高电力项目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增加电力企业的经济收益。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简化和规范电力企业的管理流程,促进电力项目管理朝着标准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可以帮助电力企业规避风险,提高电力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关键词: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
引言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具有投资高、建设周期长以及技术水平要求高等特点,所以电力项目管理的难度比较大。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就是旨在提高电力项目管理水平而开展的一项工作。本文首先对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最后提出了加快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对策。
1、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概述
电力项目信息化建设就是在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的支持下针对电力工程建设的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的过程。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可以将网络信息与管理生产模式进行充分结合,在基础上对收集到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归纳、整合和分析。在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之前应该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首先技术人员应该梳理好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流程,明确各个流程的步骤以及主要注意的事项;在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应该全面了解各种设备的参数信息;加强施工进度的管理,对工程进程进行实时动态的跟踪。目前我国电力行业开展的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通常采用的是工程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实现各级管理人员的高效管理,可以加强各个部门的互动和沟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有效降低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成本。
2、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
2.1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缺陷
虽然我国目前的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在一些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整体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这种缺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程序文件的执行力度不够,电力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完善,在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无据可依的情况,导致电力项目管理的各方面都不到位;第二,多个电力项目综合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不高,在对多个电力项目进行管理时,在人员分配、项目产值分配等方面的工作量比较大,再加上应用的是传统人工管理方式,所以无法实现精细化管理,也无法实现动态化管理,所以电力项目管理過程难以进行适当调整。第三,电力企业管理缺乏标准性,所以在检索项目信息过程难度比较大,缺少工程质量的反馈信息,无法对之后的同一类电力项目建设工程提供指导。
2.2项目框架构建
2.2.1市场开发
市场开发包括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调研管理以及项目开发管理等诸多方面。市场开发过程要将客户置于主体地位,通过加强对客户关系的管理,才能对合同进行准确评审,为市场开发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此外还应该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帮助电力企业开展精细化管理。
2.2.2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将开发、计划等各种内容全都纳入到一个平台上进行管理的方式,让电力企业各个部门在一个平台上合作。根据ISO9000质量体系对电力项目建设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在知识管理理论体系的支撑下不断完善电力项目管理模式,促进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开展。
2.2.3经营计划
经营计划管理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合同管理、其二是招标管理,其三是项目开发管理,其四是产值管理。经营计划可以有效整合工程项目的收付费流程和采购立项流程,不仅能够确保电力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能提升电力项目管理的整体性。
2.2.4辅助决策
辅助决策可以为电力企业管理者制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可以将平台中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直观化和具体化转化,形成对应的统计报表。辅助决策还能全面反映电力企业管理的整体情况,有效识别电力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风险。
3、促进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对策
3.1分析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
科学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制定充分满足各种工作需求,一个良好的需求分析方案可以对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直接观察法、访谈法、调查问卷法等都是目前常见的需求分析法,可以单独利用某一方法或者综合利用这些方法来充分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此外,还应该对电力企业管理高层、各个项目负责人以及一线施工团队制定岗位说明书。
3.2重视信息化水平建设
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力企业应该充分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电力线路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电力企业应该根据施工的实际特点制定战略规划,切实提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先进科技的支持,电力企业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健全监管体系来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工程。
3.3完善信息化建设法律制度
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制度保障,政府应该推进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立法工作的开展,行业内和企业也应该针对信息化建设特点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制定权责分明的管理机制,简化管理程序,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将每项工作都细化到个人。当然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贯彻落实离不开监督机制的支持,要想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热情,电力企业还应该采取科学的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对工作人员的表现进行绩效考核,然后依据考核结果给予适当的奖励或者惩罚。
1中国商业建筑蒸汽能耗现状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商业建筑的面积日趋增大,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逐渐加大。据统计,目前中国已经建成大约2000多幢高级宾馆和写字楼,800多家大型商场,其中绝大部分的高级宾馆、饭店都设有蒸汽系统。根据我们对二十多幢商业建筑的能耗调查统计,设有蒸汽系统的商业建筑每年仅锅炉的燃料费用就接近60元/平方米,现有商业建筑的每年的能源消耗费用就高达225亿元人民币。
宾馆类建筑的蒸汽系统主要由蒸汽源、蒸汽输配系统、蒸汽用户三部分组成。蒸汽源一般为蒸汽锅炉。使用燃料各有不同,包括:燃气、燃油和煤。蒸汽输配与回收系统包括蒸汽由蒸汽源输送至用户和部分蒸汽凝水由用户处回收至蒸汽源两部分。蒸汽用户一般有以下四个:第一个是建筑内所需生活热水,通过与蒸汽换热的方式提供;第二个是是空调和供暖系统在冬季时使用的热水通过与蒸汽换热提供;第三个是洗衣房,使用蒸汽熨洗衣服;最后是厨房,使用蒸汽蒸煮食品和消毒餐具。此外对于一些采用吸收式冷机的商场、饭店,蒸汽系统还提供溴化锂吸收式冷机运行所需的高压蒸汽。对于医院,蒸汽系统还提供蒸汽供大部分医疗室消毒器械使用。表1显示了北京市几种不同的商业建筑的蒸汽消耗各成份比例。
表1:北京市几种不同的商业建筑的蒸汽消耗各成份比例(%)
生活热水空调采暖洗衣房、厨房消毒用备注
宾馆1215821--夏季用吸收式冷机
宾馆2483022--
医院4032208
2蒸汽系统存在的问题和节能潜力
通过对北京市商业建筑中蒸汽系统的调查和分析发现,目前蒸汽系统的应用中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同时也反应了蒸汽系统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中国商业建筑的能耗高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商业建筑能耗。从我们对北京市近10栋宾馆、饭店和医院的全面测试和统计可知,这些商业建筑的全年运行能耗平均大约是188kwh/m2.a,而气候条件大致相当的日本的同类建筑的平均全年能耗大约是135kwh/m2.a,也就是说北京市的宾馆的能耗要比日本高出将近40%。这其中,空调能耗占到50~60%,而其中设计到蒸汽系统的建筑结构冷、热能耗又占到空调能耗的40~50%(如果夏季采用吸收式制冷,冬季采用蒸汽换热采暖和空调)。
*同类型的的商业建筑之间的能耗也有较大差别。图1显示了北京4家四星级以上宾馆的全年每平方米耗燃料量,从图中可看出耗燃料量最高的商场比耗电量最低的商场能耗高出将近2倍。
从蒸汽系统的凝水回收系统运行情况看,各个宾馆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蒸汽凝水中含有大量的水的显热,因此凝水回收率越低,系统的能耗损失就约大。图2显示的是我们调查的北京市几个宾馆、医院的蒸汽凝水回收情况。从图2中可以看出,一些宾馆蒸汽凝水回收率达到80%以上,凝水回收效果较好,而还有一些系统的凝水回收率低于20%,且大部分蒸汽系统的凝水回收率较低。
图2北京市宾馆蒸汽凝水回收率
*近年来已有不少的节能改造项目竣工,这些改造项目都显示出较大的经济效益,说明商业建筑有巨大的节能潜力。例如在亮马河大厦,提高蒸汽凝水的回收率和减少二次蒸汽的产生等技术手段,一年可以节约运行费用80多万,所需的投资不到一年的时间即可回收。
上述分析表明,中外对比、同类建筑的对比和商业建筑成功的改造实例都充分说明中国的商业建筑蒸汽系统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蒸汽系统节能改造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3蒸汽系统节能的途径和方法
蒸汽系统包括蒸汽输送系统,蒸汽用户,蒸汽凝水回收系统。因此蒸汽系统节能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分别下手。从调查情况看目前高压蒸汽输送系统其输送效率较高,节能潜力较少;而蒸汽用户的节能潜力则主要体现在空调用户如何有效的利用冷、热源上,在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所以目前蒸汽系统的节能则主要体现在蒸汽凝水回收系统上,即如何提供凝水回收率和减少系统的二次蒸汽产生。
3.1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运行水平
*对运行管理人员、操作工人进行思想品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提高觉悟,尽职尽责地运行管理设备。
*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职员、工人行为,这是实现良好运行管理的客观保证。
*对职工、工人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运行管理水平,有益于改善他们的工作,减少能耗。
末端蒸汽用户的节能意识也对蒸汽系统的能耗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北京市某宾馆的洗衣房,洗衣房的工作人员为了工作方便,大部分用汽设备(如熨烫机等)都采用无疏水阀运行,这不仅使得整个洗衣房的蒸汽凝水温度偏高,造成了大量的二次蒸汽损失,同时还使一部分动力蒸汽也由凝水管道排到室外,造成了大量的能耗损失。
3.2提高系统设备的管理运行水平
这主要体现在
*对设备进行严格管理、合理使用,确保使之高效运转。
*及时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更换低效设备,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建立详细的工作计划和节能措施,确保节能改造工程的节能效果,防止徒劳无功。
由于设备老化造成的蒸汽系统的能耗增加,在我们的测试调查中经常发现。如北京市某四星级宾馆,其凝水箱内凝水长期硬度检查不合格,被迫再度软化或者就地排走,造成很大的能源和经济损失。经调查发现是由于一台生活热水用的壳管式蒸汽热水交换器的内管破裂,使得大量的未软化的生活热水直接进入蒸汽管道回到凝水箱而造成的。
此外采用合理的蒸汽凝水回收系统也是减少系统能耗的一个关键因素。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宾馆B和D的凝水回收率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宾馆B中对蒸汽凝水进行了多极预冷,才进入凝水箱,即蒸汽经以及换热器换热后,得到的温度较高的凝水再和二级换热换,使其温度进一步降低。这样避免了大量的二次蒸汽损失,而且温度较低的凝水也更容易打回锅炉房。宾馆D中则将锅炉补水直接打到凝水箱中和凝水混合,降低凝水箱内的凝水温度,这样也避免了能耗损失。
图3宾馆B中蒸汽系统简图
图4宾馆D中蒸汽系统简图
3.3节能新技术的推广
技术手段的推广和合理利用是商业建筑节能的关键。适合中国商业建筑的节能的方法并不是建造一两幢新的商业建筑来展示新技术,而是通过一些投资小见效快的技术手段对现有商业建筑的改造和提高运行管理水平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从蒸汽系统自身的特点来看,蒸汽系统问题最大的地方是蒸汽凝水回收系统。目前一种射流-喷射泵系统非常适合于代替蒸汽系统中蒸汽热水换热器。它采用的是将蒸汽直接喷到需要加热的水中,通过混合来达到换热的效果。由于它不存在凝水回收系统,固避免了目前蒸汽凝水回收系统中的大量问题。但由于它将处理过的软化水直接喷到了未处理的热水中,其增加了锅炉房处理软化水的费用。
如下是喷射泵系统与传统的板式热交换器的运行能耗费用比较:
初始条件:
1.采用燃气锅炉,燃料为天然气,价钱为1.8元/m3,热值为44175kj/m3,锅炉效率93%
2.都提供4公斤压力的蒸汽,温度为143.4,蒸汽热值为2732kj/kg
3.自来水价格为3元/吨,软水价钱为5元/吨,自来水水温为15℃,热值为62.85kj/kg
4.生活热水供应水温为60℃,热值为251.4kj/kg
5.板式换热器的凝水温度为70℃,热值为293.3kj/kg
计算步骤:
1、采用FTS系统生产1吨生活热水所需耗费
(1)耗蒸汽量
设生产1吨生活热水的蒸汽耗量为Gsteam,由:
Gsteam×2732+(1000-Gsteam)×62.85=1000×251.4
可得蒸汽耗量为:Gsteam=70.64kg
(2)耗燃气量
由于FTS系统无凝水,所以生产1吨蒸汽所需燃气量为:
1000×(2732-62.85)/(44175×h1)=64.97(m3)
所以生产70.64kg蒸汽需燃气量为
Ggas=64.97×70.64/1000=4.589(m3)
(3)耗自来水量
从上面计算可知消耗自来水量为1000-70.64=929.36kg
(4)耗软化水量
消耗软化水量为70.64kg
(5)总费用
总费用为:4.589*1.8+929.36*3/1000+70.64*5/1000=11.40(元)
2、采用蒸汽-热水换热器生产1吨生活热水所需耗费
(1)耗蒸汽量
设生产1吨自来水的蒸汽耗量为Gsteam,认为换热器换热效率为1,由:
Gsteam×(2732-293.3)×=1000×(251.4-62.85)
可得蒸汽耗量为:Gsteam=77.32kg
(2)耗燃气量
设凝水回收率为X(以下计算数据基于X=100%)
生产1吨蒸汽所需燃气量为:
{1000*(1-X)*(2732-62.85)+1000*X*(2732-293.3)}/(44175×h1)=59.36(m3)
所以生产70.4kg蒸汽需燃气量为
Ggas=59.36×77.32/1000=4.589(m3)
(3)耗自来水量
从上面计算可知消耗自来水量为1000kg
(4)耗软化水量
消耗软化水量为77.32*(1-X)=0kg
(5)总费用
总费用为:4.589*1.8+3*1=11.26(元)
从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
(1)在采用喷射泵系统时,系统运行费用仅比采用换热器+凝水回收装置系统在凝水回收效率为100%时的费用高出1.2%
(2)采用相同的计算过程可以得出当换热器+凝水回收装置系统的凝水回收率为87.9%时,所用费用与喷射泵系统相同。
此外喷射泵系统还节省了凝水回收系统的初投资。
由此可见喷射泵系统是一个值得在蒸汽系统中运用的新技术。
参考文献:
【1】章熙民,任泽霈等,传热学(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建筑企业和其他组织机构一样,在其发展过程中,都离不开它的客户。所谓客户,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购买企业产品,或者企业提供为其服务的对象。就建筑企业而言,其客户主要指其所提供建筑产品的对象———建筑市场中的建设单位,或者说甲方、业主,也即与建筑企业签订施工合同的另一方。建筑企业要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并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与其客户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关系,也即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它是建筑企业与其客户在正常的经济活动交易中形成的一种关系,需要经常维护才能发展下去,所以企业必须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所谓客户关系管理,就是企业首先收集、分析客户资料,对所有客户进行分类,找出核心客户重点管理,加强与客户的沟通,掌握他们的需求,强化项目的跟踪回访,最终使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并保持良好业务关系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现代客户关系管理需要依靠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建立一套软件系统加以辅助管理而达到管理目的。
2建筑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成为摆在建筑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在传统的竞争模式下,企业主要通过提升工程项目的质量、提高企业的科研和施工技术能力、提高企业的工期、成本、安全管理能力等方面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企业的不断成长,企业之间工程管理能力、施工技术水平的差距在逐渐缩短,建筑产品质量的差别也越来越小,企业通过技术、产品来提升竞争力越来越行不通。所以企业必须从产品之外寻求提升竞争力的手段,即从客户的意愿出发,全方位、多层次与其沟通,满足他们的需要,与其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业务关系,这成为当前和将来建筑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3目前建筑企业在客户关系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1存在对客户关系管理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简单地认为客户关系管理就是对客户资料的收集和记录、工程保修等一些基础性工作,没必要搞得太复杂。误区二,认为客户关系管理是一个信息系统,是一套软件,企业只要购买了这套软件,对客户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具体有什么作用就不清楚了。事实上,客户关系管理本质上更是一种企业的营销策略,一种经营管理理念,一种管理手段,而软件系统只是一种进行客户管理的工具。
3.2许多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处于粗放状态
许多建筑企业由于以上所分析的对客户关系管理认识上的偏见和狭隘,在企业经营中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使企业对客户的管理流于形式、粗放状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没有实施全过程的客户关系管理。
建筑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应该是全过程的,即从客户还是企业的潜在客户开始,到企业获取招标信息、投标、中标、施工、竣工、验收、工程移交、保修期,直到保修期满后,整个过程都应是客户关系管理的过程。但实际上,有的企业只看重眼前利益,在承揽项目时客户是“上帝”,揽到项目后,对客户就是另外一种态度;有的企业将产品移交给客户后,保修工作可能出现推诿扯皮现象,从而引发客户的不满;大多数企业可能根本认识不到项目保修期满之后还应与客户保持积极的沟通,进行工程回访等工作,从而失去了进一步合作的机会。
(2)企业内部客户关系管理工作比较散乱,没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这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企业没有统一收集客户信息,信息分散在企业内部不同人员、不同部门手中。有的企业客户信息可能只掌握在少数营销人员手中,这样企业就失去了对客户信息的掌握。一旦营销人员出现变动,客户资源就可能流失,不利于企业的长远营销工作。第二,企业内部有许多部门都在与客户打交道,从企业相关的职能部门比如客户管理部、工程管理部到项目经理部,这些部门从各自的职能范围和业务分工出发,各自为政,独自行动,彼此缺乏有效的沟通,从而损害企业整体的客户关系管理目标。
(3)有的企业只是在形式上引进一套客户关系管理软件,而没有在企业内部从上到下形成一种“以客户为中心”、“全力为客户服务”的经营理念。
缺乏理念的有效支持,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就只是一个工具,一套摆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保持与客户良好的关系,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率。
3.3企业的组织机构不能满足对客户管理的需要
许多建筑企业现有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是以产品为中心,建造优质的产品。企业职能部门和项目经理部职能科室的设立都以工程项目和建筑产品为中心,比如质量管理部门、成本管理部门、合同管理部门、材料采购部门。这种组织结构体系没有设立专门负责对客户关系进行科学、系统管理的部门,不能全面充分掌握客户的资料,深入分析客户的需求,从而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3.4没有形成与客户关系管理相匹配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群体意识以及在这一群体意识下特有的生存方式,其核心内容包括企业办公环境、员工外在形象等物质层,企业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制度层和企业在物质层和制度层基础上确立的群体意识,即理念层。不可否认,许多建筑企业都在努力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但是由于对客户关系管理意识的淡薄,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无论从物质层面还是制度和意识层面都没有充分体现客户的要求,而是以企业自身为中心。这样形成的企业文化是不健康的,不能满足企业的长远发展。
4建筑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对策
4.1在客户细分的基础上,加强核心客户的管理
建筑企业的客户很多,不同的客户于建筑企业而言“重要性”不同,给建筑企业带来的利润不同。所以建筑企业有必要对其客户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客户进行分类营销。所谓客户细分就是依据客户的需要和欲望,将其划分为若干具有相似需求和欲望的客户群,从中找出对自己最有价值的客户,即核心客户,并对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建筑产品和服务的营销活动。对企业的核心客户,企业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定人、定期进行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加深双方的友谊,谋求长远发展。同时要建立核心客户培育机制,对潜在的客户要建立沟通渠道,逐步将其发展为企业的核心客户。
4.2建立与客户关系管理理念相适应的企业组织结构,并落实管理责任
实施客户关系管理要求企业的一切工作从客户的欲望和需求出发,提高他们的满意度,所以企业的组织机构应与这一理念相适应。企业需要对原有组织机构进行分析,确定要增加、减少、合并的一些职能科室。实践中,多数建筑企业职能科室中不设客户管理部,笔者认为应增设这一部门,加强对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同时要落实企业各部门的客户关系管理责任。各职能部门,如质量、安全、合同、工程管理等部门都应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做好客户关系管理。各项目经理部作为建筑企业盈利的中心,直接和客户打交道,其客户关系管理责任重大,在工程施工期间,如有设计、施工等方面问题要及时与业主沟通解决,要按客户要求及施工合同的约定保质、按期、安全地完成施工任务。客户管理部主要负责对客户信息的收集、整理、,监督其他职能部门和各项目经理部的日常客户管理工作,并有权利对其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和奖惩,同时还要负责工程移交后的工程回访工作。
4.3建立与客户关系管理理念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形成独特的建筑企业文化
建筑企业的许多机构包括职能部门和项目经理部都要与业主有业务关系,他们的工作思想、行为都应适应客户关系管理理念,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系统的管理制度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只有这样,经过长期行为的积累,“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才能落实到每个人的行为中。客户关系管理制度应包括工作流程制度、业主信息收集、共享制度、客户日常联系制度、工程保修制度、工程回访跟踪制度等。企业在建立和落实客户关系管理制度的同时,必须形成以客户意愿为中心、为客户提供最优质服务的企业文化,形成全员客户沟通机制。即从项目信息的获取、投标,到施工、维修、跟踪回访等各个环节,相关工作人员都要有与客户沟通的意识,培养沟通的技巧,形成全员沟通的局面和企业文化,这样才有助于客户满意度的提高和企业的持续发展。
4.4利用专业的信息系统软件进行辅助管理
企业要积极购买、制作、引进适合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对从不同渠道收集的业主信息,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由企业客户管理部进行整合,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档案,使这些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所有部门之间实现共享,使他们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了解业主的需求和欲望,以便及时向业主作出回应。
4.5加强工程交付后的工程保修和回访跟踪
工程保修由工程管理部门负责,按国家有关工程保修的规定进行,必须做到及时、高效,让客户满意。工程交付后,由客户管理部组织原项目经理部和企业职能部门有关人员对客户进行回访,了解客户对产品使用功能的建议,了解客户对保修期回访的要求,听取客户对公司的建议,积极处理客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5结论
关键词室内空气品质新风预处理判据适用性
1前言
为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美国国家标准研究院(ANSI)标准委员会和ASHRAE颁布了《ASHRE标准62-1989》,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其中对空调系统设计影响最大的两点是:1.将设计新风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4倍;2.建筑物相对湿度保持在30%~60%[1]。随后的《ASHRE标准62-1989R》进一步提出了同时考虑人员和建筑物污染的最小新风量计算方法[2]。我国有关部门也正在对国家标准GBJ19-87"采暖、通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进行修改(简称国标修改稿),其中明确包括增大最小新风量一项,其结果将增大空调系统的设计冷负荷和湿负荷。为使原有空调系统满足国标的新要求,大量建筑必须进行改造,笔者曾针对如何以经济有效的方式对原有建筑中的传统空调设备进行最少的改建,从而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满足新标准的要求问题,提出了热回收式、蒸发冷却和除湿式新风预处理系统[5]。商业建筑的特点是室内人员较多,热湿比较少,机器露点低,为满足室内温湿度要求(尤其是湿度),国外及国内高档商业建筑多采用一次回风再热式空调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为满足增大最小新风量的要求,对高档商业建筑中的一次回风再热式空调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为满足增大最小新风量的要求,对高档商业建筑中的一次回风再热式空调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为满足增大最小新风量的要求,对高档商业建筑中的一次回风再热式空调系统,采用新风预处理系统对其进行改建的技术措施在全国主要城市的不同室外气象条件下的适用情况。
2新风预处理系统的适用性判据
由于国标修改稿没有明确对相对湿度作出修改,所以室内设计相对湿度、设计温度仍取原标准值,新风量增大为原来的两倍,来确定各种新风预处理系统适用性的判据。
2.1热回收式新风预处理系统的适用性判据
对于夏季工况,若设定室内空调设计状态N,通过N点的等温线和等焓线可以把工程所在地的室外气象包络线范围分隔为Ⅰ、Ⅱ、Ⅲ和Ⅳ四个气象区,如图1。第Ⅰ区室外空气温度和焓值都低于室内设计值,显然不适合用热回收;第Ⅱ区室外空气温度高于室内设计值,焓值低于室内设计值,显然只适合用显热回收;第Ⅲ区室外空气温度和焓值都高于室内设计值,适合用全热回收;第Ⅳ室外空气温度低于室内设计值,焓值高于室内设计值,适合用热回收。
一次回风再热式空调系统在焓湿图上的处理过程如图2所示。实线表示的为原系统的空气处理过程,W、N、C、L、O分别为室外空气状态点,室内空气状态点,在原新风量的新、回风混合点,机器露点和送风状态点;如附设热回收式新风预处理系统,则虚线表示为按国标修改稿规定的新风量设计的一次回风再热式系统空气处理过程,W1,C1分别为室外空气经热回收后的状态点,在国标修改稿规定的新风量下的新、回风混合点。为使原空调系统仍能满足要求,即新系统所需的冷量小于等于原系统能提供的冷量,则应使新风热回收后与回风的混合点C1的焓值小于等于原系统C的焓值,即:ic1≤ic。
由上述条件可得热加收式新风预处理系统的适用性判据为:
显热回收式:
全热回收式:
2.2蒸发冷却新风预处理系统适用性判据
对于夏季工况,若设定室内空调设计状态N,通过N点的等含湿量线等湿球温度线可以把工程所在地的室外气象包络线范围分隔为Ⅰ、Ⅱ、Ⅲ和Ⅳ四个气象区,如图3。第Ⅰ区室温外空气湿球温度和含湿量都低于室内设计值,这表明直接蒸发冷却和间接蒸发冷却都可以使用,甚至可以不用机械制冷,而直接处理到送风状态点;第Ⅱ区室温外空气湿球温度高于室内设计值,含湿量低于室内设计值,显然只适合用间接蒸发冷却;第Ⅲ区室温外空气湿球温度和含湿量都高于室内设计值,适合用间接蒸发冷却对新风进行预处理;第Ⅳ区室温外空气湿球温度低于室内设计值,含湿量高于室内设计值,不适合用蒸发冷却技术。对于区Ⅰ、Ⅱ可用直接蒸发或间接蒸发直接供冷的技术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这里仅讨论在Ⅲ区应用间接蒸发冷却对新风进行预处理的技术适用性。
图3蒸发冷却式新风预处理系统的气象范围
图4附设间接蒸发冷却新风预处理的一次回风再热式系统
附设蒸发冷却式新风预处理的空调系统工程焓湿图上的表示如图4。与热回收式新风预处理系统相同,为保证原空调系统仍能满足要求的条件为:ic1≤ic
则在Ⅲ区间接蒸发冷却式新风预处理系统的适用性判据为:
2.3除湿式新风预处理系统的适用性判据
对于夏季工况,若设定室内空调设计状态N,通过N点的等含湿量线可以把工程所在地的室外气象包络线范围分隔为Ⅰ、Ⅱ两个气象区,如图5。第Ⅰ区室外空气含湿量低于室内设计值,这表明该区域不仅不需要除湿反而要加湿;第Ⅱ区空气含湿量高于室内设计值,显然可以采用除湿技术。
图5除湿式新风预处理系统的气象范围
图6附设新风与回风混合预冷除湿热回收(蒸发冷却)式预处理的一次回风再热式系统
为使除湿机在高效率下运行,通常先将新风预冷,再除湿;为充分利用排风冷量,常将除湿以后的高温干空气通过热回收或蒸发冷却设备,进行降温;根据除湿量的大小,可采用仅对新风除湿和对新风与部分中全部回风的混合风除湿的方式。这里新风与回风混合预冷除湿热回收(蒸发冷却)式为例,介绍其适用性判据的确定方法。室外空气状态点W与N按国标修改稿规定的新风量混合至C4,预冷至C3,然后全部除湿至C2(或部分除湿)再与未除湿的混合风混合至C1,通过热加收或蒸发冷却至C11,最后由原空调系统冷却至送风状态点O。为使原空调系统仍能满足要求,即新系统所需的冷量不于等于原系统能提供的冷量,则应使混合风的预冷量与由C11冷却至O点所需冷量之和小于等于原系统的冷量,即:
全部除湿:
部分除湿:
则除湿式新风预处理系统的适用性判据为:
全部除湿:
部分除湿:
其他几种附设除湿式新风预处理的空调系统在焓湿图上的表示及适用性分析的判据见表1。由于除湿热回收式与除湿蒸发冷却式的示意图相似,判据相同,故放在一起讨论,但由于热回收与蒸发冷却设备的效率不同,所以得到的C11点参数实际是不同的。
除湿式新风预处理系统的适用性判据表1
原空调系统(实线)及附设新风预处理的空调系统(虚线)在i-d图上的表示
适用性分析的判据
附设新风预冷除湿热回收(蒸发冷却)式新风预处理系统
附设新风与回风混合除湿热回收(蒸发冷却)式预处理系统
全部除湿:
部分除湿:
附设新风与回风混合预冷除湿热回收(蒸发冷却)式预处理系统
全部除湿:
部分除湿:
3新风预处理系统适用范围
根据上述分析及具体判断条件,应用C语言进行编程计算,将全国主要城市的空调室外设计气象参数,原有空调建筑物的室内设计温湿度,新风比,热湿比,采用的热回收装置的热回收效率,国标修改稿规定的新风比,室内设计温湿度作为输入文件,通过空气状态参数计算公式,编写计算程序OAPS(OutdoorAirPreconditioningSystem),可以用于判断全国主要城市不同条件下原一次回风再热式空调系统中,各种机关预处理系统的适用范围。
下面以对上海市某一次回风再热式空调系统(按旧标准设计)的改造为例,说明新风预处理系统的应用。室内设计条件为:原系统(旧标准):tN=26℃,φN=65%,新风比:15%;新系统(GBJ19-87国标修改稿):tN=26℃,φN=65%,新风比:30%;室外设计条件为:tW=34℃,tWS=28.2℃;送风量为2000m3/h;室内热湿比ε=6100,要求的送风状态:原系统:tO=34℃,dO=12.3g/kg;新系统与原系统一样,转轮式全热交换器的效率为:ηZ=70%;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热交换效率为:E1=70%,以排风为二次风。对不更换原有空调系统的冷源、末端装置,仅附设上述新风预处理系统进行改建的方法在全国范围的技术适用性作一分析计算。
计算结果见表2。其中"·"表示适用;"-"表示不适用。表中只列出适用城市的新风预处理系统形式。
新风预处理系统的技术适用范围表2
城市名称热回收式蒸发冷却式除湿式
新风预冷除湿热回收混合预冷除湿热回收
(蒸发冷却)混合预冷除湿热回收新风预冷除湿热蒸发冷却混合预冷除湿蒸发冷却
北京·-··-··
天津·-··-··
石家庄····-··
太原····-··
呼和浩特·------
沈阳····-··
长春····-··
哈尔滨·······
上海··-·-·-
南京··-·-·-
杭州··-·-·-
合肥··-·-·-
福州·--·-·-
南昌·--·-·-
济南·-··-··
郑州·-··-·-
武汉··-·-·-
长沙·--·-·-
广州·--·-·-
南宁····-·-
成都····-·-
重庆·-··-·-
贵阳····-·-
昆明-·-----
拉萨-·-----
西安····-··
兰州··-----
西宁-·-----
银川··-----
乌鲁木齐··-----
台北····-··
香港····-·-
4结论
(1)针对GBJ19-87国标修改稿的要求,对原有高档商业建筑中常用的一次回风再热式空调系统的改建问题,确定了各种新风预处理系统的技术适用性判据。
(2)几种新风预处理系统的适用范围基本可以覆盖全国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即任何一个城市中的原一次回风再热式空调系统都至少可以采用一种新风预处理系统进行改造。
(3)热回收式、蒸发冷却式和除湿式中的新负预冷除湿蒸发冷却式、混合除湿热回收式(蒸发冷却)新风预处理系统的适宜和范围最广;新风预冷除湿热回收式和混合预冷除湿蒸发冷却式新风预处理系统的适用范围较小;混合预冷除湿热回收式新风预处理系统只适用于一个城市。
(4)如GBJ19-87国标修改稿正式颁布,全国各地将有大量建筑的空调系统要改建,新风预处理系统是一种很的解决方法,本文提出的适用性判据将有助于业主和设计方的选择与决策。
参考文献
1ANSI/ASHRAEStandard62~1989.Ventilationforacceptableindoorairquality.Atlanta,GA:ASHRAEInc.
2ASHRAEPublicReviewDraft62~1989R.Ventilationforacceptableindoorairquality.
3ANSI/ASHRAEStandard62~1989.Ventilationforacceptableindoorairquality.Atlanta,GA:ASHRAEInc.
当前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普遍落后,其重要原因是施工企业自身是一个复杂系统,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重实施、轻规划,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特别是未经过系统分析,建设出的系统与实际管理脱节,造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未切实发挥其应有价值;平台建设后,缺乏应有的运行管理机制,最终造成各应用人员疲于应付,系统形同虚设。集成化管理是在系统工程的基础上,把信息论、系统论与工程论有机结合的一种整体化管理模式。这种“集成”不是有关知识门类及各个部门的简单叠加,而是以系统工程为基础,实现知识门类的有机融合,经过各个部门的重组所形成的一个新的有机体,其整体功能远大于各个部分之和,是工程项目管理建立和实现知识管理的一种有效途径。当前,工程项目管理集成化管理研究方向有:①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②项目全要素成本管理;③全面一体化管理。基于集成化管理思想对施工企业业务环境进行全面分析,构建集成化的企业综合管理系统。可将施工企业复杂系统中各个独立的要素统筹纳入企业综合管理系统,使每一项管理活动都能在最优的框架下进行;监控核心业务过程,降低业务风险;基于数据分析进行系统、业务优化,实现决策数据化,提升决策水平。
2施工企业集成化管理模型
施工企业作为独立运营企业,其经营业务建立在行业法律法规规范、质量体系、环境与安全体系、企业自身运行体制(制度、流程)、施工技术与工艺基础上等。作为工程项目管理主体,其涉及的业务活动过程有招投标过程、施工合同实施过程、分包与供应合同实施过程、现场人、材、机管理过程、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活动的组织管理过程等;其经营活动的目标包括成本、进度、质量、安全;其对外业务单位包括业主、分包商、供应商、监理、各政府主管单位等。利用集成化管理思想,从施工企业的业务关系、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生产要素等维度进行综合系统分析,构建了施工企业集成化管理模型。
3系统建设
3.1系统架构
基于施工企业集成化管理模型,针对郑州一建集团管理实际,构建了综合管理系统建设规划,并确认本期建设系统范围与边界、各系统之间的集成关系,如图2所示。郑州一建集团企业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的原则:①标准化基础数据;②标准化流程;③集成化应用。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目标:①资源整合;②风险管控;③决策支持。本期建设的企业综合管理系统,包括为:门户网站、人力系统、OA办公系统、项目管理平台、档案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等子系统。下一步将在各业务子系统的基础上构建知识管理系统、商务智能系统等。本次建设的各系统的功能与范围如下。
1)门户网站根据不同的浏览类型可定制化显示不同内容;提供手机网站功能;并提供各内部业务平台访问入口。
2)人力系统分层级进行人员招聘、员工管理、员工招聘、自定义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可实现对人员绩效、单位绩效的任意维度分析。
3)项目管理系统包括经济类业务(投标、施工合同管理、专业分包、劳务分包、机械设备管理、物资管理、成本管理等)和非经济类业务(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等)。实现对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业务的整体管理,并对影响工程的重大经济类事项或非经济类事项进行预警。
4)档案管理系统对工程竣工资料进行管理;对单位、个人重要绩效等事项进行记录;实现对各类纸质、电子资产的管理。
5)财务系统实现对集团各类经济业务、项目核算业务的会计核算,并对会计核算结果进行多维度分析。
6)OA办公系统公司办公驾驶舱、员工学习生活园地。具备工作计划于总结、会议室管理、车辆管理、审批业务;并且集成各平台的待办、重要报表数据;各层级单位均可子定义本单位的门户平台,进行本组织层级的员工文化建设。各系统之间的重要集成关系如下:①所有系统均从人力系统中关联账户、人员、组织结构等信息;②人力系统自动关联办公系统、项目平台中个人、单位考核指标;③OA办公系统集成各类常用报表数据及重要链接;④档案系统对各系统需要归档内容进行管理;⑤系统开发接口,目前可集成Project,GCL2013,Office等。
3.2分步骤、分期开展系统开发与实施工作
根据各系统依赖关系,确定各平台建设的先后顺序及模块业务启动顺序,保证平台业务正常进行。建立项目组运行机制,考察并选择内外部项目组成员及平台开发与实施应用推广范围。建立了以周为单位的周计划、周总结、周沟通等制度,及时监督开发实施过程中业务冲突项并解决。平台建设以业务及需求梳理为前提,必要情况下进行流程再造。信息化系统实施难度的大小与公司业务规范、标准化程度有很大关联。标准化、流程化程度越高,实施难度越低,实施效果越好。平台实施与应用推广,充分发挥以点带面、标杆作用,从而让大家在看到美好前景的基础上跟从项目组的计划开展各项工作。
3.3做好培训,构建平台的运行机制
以公司内部实施团队为基础,逐步构建平台运行机制:制度保障(平台运行制度、平台操作手册)、内部团队(内部讲师、业务应用分析人员)等,从而形成良性平台运行机制,保障平台建设能够实现预期目标。
4系统应用效果
基于集成化管理模型,合理设计信息要素,将各项管理工作过程进行信息登记,满足各级管理要求。从业务管理角度,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存储、分析,挖掘业务系统优化价值;从决策者角度,可提供更直观、形象的多维度数据展示形式,便于科学决策。
1)构建多层级管理架构施工企业,一般是2级或3级及其以上组织结构。各层级在各业务系统中因所处层级的不同,关注的业务点均不同。郑州一建企业综合管理系统将集团各层级管理需求纳入平台,使各单位、各岗位人员根据业务需要充分参与系统、各司其职。
2)标准化基础数据、业务流程,加强数据集成,提升协同效率基础数据的标准化、共享使用,保障了数据的唯一性与关联性,实现信息“一次录入,多次使用、共享使用”,例如供应商基础信息、合同信息、价格信息等。通过对各级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严格管控用章、资金等业务风险;并针对各业务单位的特殊情况,提供个性化流程配置。基于标准化数据、流程的逻辑关联,可实现业务联查分析;并且各业务平台之间通过接口进行数据集成汇总,减少重复工作,为多维度综合分析提供支持。提供手机终端审批,便于工程项目现场、出差期间办公;使用即时通信工具、手机短信提醒等,实现对重要事项的多方式告知。利用全方位、立体式的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协同办公、高效管理。
3)实现了对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精细化工程项目成本管控风险,提升施工技术水平与资金运作效率通过企业综合管理系统,构建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工程项目投标、项目内部立项;各类现场物流、人流、信息流的流动;各层级工程质量、安全等的监督;各种外部对接;工程竣工资料等,在企业综合管理系统中均得到体现。将工程项目全过程、全生产要素、内外部业务关系对接等全部纳入平台,实现信息的集成管理;并将项目管理的各级管理职责在平台中具体化、标准化、流程化。通过对过程、要素、全员的动态记录与监控,实现项目的精细化成本管控;基于各种生产要素的精细化成本核算体系,实时监控项目运营成本,定期的成本分析,便于核查盈亏的具体原因,从而不断地从施工技术、管理方法上去改进,提升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资金的运作效率;通过对重点项风险指标的客观定量考核,实现风险预警。
4)实现对各级单位、个人的全方位绩效评估企业综合管理系统可以集成记录组织、个人的各类评价指标、活动等。从而基于多维度KPI指标,实现对各层级组织单位、个人绩效的量化评估。开展组织绩效的分析,便于平衡组织权力,通过不断的优化组织结构,提升沟通效率,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监督、有序进行。个人绩效分析,不仅可以为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充分依据和明细路径,而且便于管理者做好计划与分工,解放管理者时间。进而有利于组织及个人目标的实现。
5结语
1.市场竞争影响建筑企业成本预算及执行问题
第一,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建筑行业进入一个空前繁荣时期,然而,同一领域、同一时期的工程施工项目不足以满足建筑市场的需求,使得建筑市场出现施工项目供不应求的尴尬局面。因此,为了生存,有的建筑企业在竞标过程中,对施工项目的承包价格大幅度降低,在求得企业业务的延续性,而导致企业在该项目中的利润空间微乎其微。大幅度压缩预算对建筑企业成本的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也对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带来极大的风险。比如,有的建筑企业在接到工程后,依旧按照原本理想状态下的管理成本进行预算,欠缺对停工、返工而造成增加的管理成本、修理费用,又或者因为某些原因而须赔付的索赔费用。
第二,关于预算执行可能存在的问题,有的建筑企业对预算不重视。有的工程在接到施工项目的时候,不确定预算方案,粗略估算后,常照经验投入,按经验办事,造成严重浪费,企业根本没有成本预算的意识。有的建筑企业对工程设有预算方案,但一旦到实际的施工中,根本不按照预算方案执行,使得施工预算只是一种形式存在,根本没有对计划成本起到控制的作用。与此同时,仍有相当多的建筑企业缺乏预算监管与预算编制人员,而其他相关人员缺乏专业素养、责任心差、及业务水平不佳等,都可能致使预算错漏百出,预算变成误算,对企业经济造成极大的浪费。企业低水准的管理及对预算管理极不严谨、负责的态度,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2.建筑企业成本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企业管理层对成本预算的认识比较片面,致使公司整体参与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够。很多建筑企业高层对企业预算管理的认识一直停留在“预算工作”是财务部门的职能工作,不能将预算管理统筹到公司整体的发展战略之中。建筑企业的预算管理中出现对成本预算管理认识不清的情况下,企业内各部门之间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说起来一个调,干起来各吹各的调,预算管理局限在财务部门依据相关财务制度进行的脱离实际的“财务预算”编制中,不能达到全面辅助企业整体实现战略规划的能效。
第二,成本预算管理没有纳入企业预算管理的考核内容之中。建筑行业的预算管理考核内容多为安全生产指标、利润率、产值完成率、工资发放率等,这种对预算管理的考核力度远远不及具有严格规定的奖惩管理制度。不规范、不严格的预算管理考核内容,对企业管理产生了分化作用,削弱了企业对成本预算管理的意识,同时也降低了成本预算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作用。
第三,重视费用支出控制,忽视工程成本控制。建筑企业在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一种舍本逐末的情况,就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费用支出控制严格,而对工程成本控制能力较弱,这便导致了经常出现工程成本大幅度的增加,项目的经营利润降低。同时企业对资金占用成本比例较为忽视,容易造成较大的财务风险。第四,建筑企业的三级管理体制对成本预算管理的推行有一定的阻滞作用。多数的建筑企业较为习惯地采用总公司、分公司和项目部三级管理体制,三级管理虽然不是各自为政,但是在企业成本预算管理上推行的实际力度并不能达到上下协调统一的效果。这种企业管理模式与成本预算管理存在着一定矛盾。
3.企业成本预算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抓手
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的最终追求,也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在企业生产总值一定的情况下,经济效益与生产成本成反比,如果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要合理控制生产成本,以最低的成本资源消耗生产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劳务及商品。这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成本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建筑企业的成本预算管理基本包括,依据具体工程预算施工编制及施工机械种类和数量、材料用量、人工量等。根据以上总量来判断该项目的计划成本。再根据施工预算来采取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同时也加强了企业的内部管理。在成本预算管理过程中,通过对施工项目所需人力及材料的合理管理与配置,可避免短工影响进度和人力浪费,也可避免材料积压等一系列影响经济效益的问题,使企业的管理更加有力。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的材料投入等成本投入需要以预算额定水平为依据,工程的进行严格按照施工预算进行,避免了投放成本量超出过大等妨害经济效益的情况。建筑企业只有在完成成本预算管理工作后才能保障工程的盈利性,而且成本预算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
二、企业加强成本预算管理的方法与措施
1.切实树立全面管理的思想,把成本预算管理浸透到企业管理的各层领导、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
建筑工程的成本预算管理要通过深入动员,广泛宣传,树立全面管理的思想,使企业将工程各个方面的成本控制成为企业统筹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必要措施。实施管理的全面性,体现在对全过程的管理。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每一步的成本控制对整个工程的影响都不能忽视,无论是哪个环节造成了资源浪费或者由于管理不到位产生了额外的不必要成本,都对整个工程造价具有严重影响,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都会产生不良效应。管理的全面性还体现在企业的全员参与中,成本预算管理工作不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需要各部门配合,尤其是中上管理层领导的重视与参与,让成本预算管理成为整个企业的工作内容会使整个管理的执行力度增强,有效地推动管理工作,更能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2.提前介入,把成本预算管理从项目进行的不同阶段全面着手
首先,在建筑工程的招标与投标阶段,在工程立项之前,需要多方面对项目进行考察,要准确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根据对工程的考察结果合理预算开支项目,对于不清楚的情况要进行再调查,确保工程项目无成本虚增等情况。招标阶段也要合理考虑项目利润,为企业赢得更大的效益空间。
3.科学设计,认真估算,统筹设计与施工的关系
工程的设计阶段包括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在这个阶段应该先确定好项目的目标成本,这需要科学的计算和统筹。初步设计会对项目进行投资控制的分析,进行初步的投资估算,将成本资金进行分配,将项目的投资成本控制在一个额定的范围内。对于项目中不合理的成本变更要进行控制设计,达到在预算范围内完成该项目工程并使该工程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4.围绕目标,齐心施工,各负其责
在制定了科学的施工计划之后,最难的工作就是成本控制的施工阶段。在项目进行施工的时候,企业资金会不断的流动,并在这个阶段物化为大量的建筑材料投资到项目中。要对工程成本的实际值与设计的目标值进行科学分析,摒除在实际实施中产生的高于目标值的额外成本。对建筑材料的控制首先要保证施工质量,同时要使建筑材料成本保持在较低水平,对资源进行控制管理达到不能缺料漏料,也不能造成材料积压。对于工程整体进度方面,在实施工程中也要进行严格把控,避免因此产生额外费用或其他经济索赔形成的工程造价。
5.加强监督,确保企业和承包方的利益
在项目竣工阶段也要防止成本的增加,在对施工单位进行结算时要避免提高工程造价的情况,这是影响工程成本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项目竣工阶段对其进行结算审查是十分必要的。要明确合同中对企业与承包方的条款约束,严格避免承包方随意抬高物价的行为,对于物料抬高部分成本合理要求承包方承担,保证自身权益,使承包方积极参与到工程的造价控制中。
6.严格台帐,掌握进度,经受检验
在全面地对工程各阶段进行成本控制的同时,要建立严格的台账制度,对工程的进度进行及时登记,对于相关记录要进行全面的考核,分析预算与实际执行差额较大的部分,避免再次出现相关问题,为企业更好地完成成本预算管理工作提供有效途径。
7.加强预算管理的学习,培养高素质的预算人才
要提高预算人员管理工作水平与提高预算编制能力,就必须首先提高预算人员的素质。企业应着手培养一批管理与预算编制的复合型人才,要让他们不仅对合同、施工图纸、价格及编制工程项目、结算等熟悉操作,又可结合劳务市场用工情况、市场材料价格、施工条件等众多不定因素,提出合理且优化的施工预算方案。对这些预算人员既要求深熟建筑施工基本知识、施工方案,也懂得预算编制及定额应用,最好有一定的施工经验。专业素质对预算人员犹为重要。预算人员一旦出现职业道德问题,在预算工作中松懈懒散,必对工程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施工企业应就预算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劣优评估,而评定结果跟施工管理员的奖金有直接联系。
三、总结
1、预结算管理工作的性质
预结算管理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和动态性的。全过程就是由前期的招标投标阶段开始,直至结算为止,把预结算工作贯穿始终。系统性就是凡涉及预结算资料的各部门都要参与进来,如工程、财务、物资采购部门等。动态性就是要时刻关注预结算操作过程中的情况变化,特别是及时掌握对己方不利的变化,快速做出相应的对策。
2、做好预结算管理的具体办法
能不能做好预结算是以结算送审的质量为前提条件、审定的时限为表现形式、最终结算金额为考核标准的。我们在抓工程结算管理的同时,首先应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拓展二次经营成果,提升结算工作的含金量。来源于/
2.1在招标阶段,项目法人与项目造价员就应积极参与到经营活动中,了解业主的招标文件内容与报价要求,参与标书的报价,认真仔细地研究投标策略,将投标策略与今后的工程结算工作统一起来,既要降低自己的投标报价,增强自己的价格优势,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又要为最终的工程结算工作留有一定的空间。
在项目中标以后,必然会组建项目部,由项目部实行对该项目的管理,并代表企业履行该合同。因此在项目中标后,原先编制标书的造价人员应向项目部有关人员仔细做好标书交底工作,并及时向项目部转交完整的投标资料包括招标文件、招标图纸、招标答疑、双方的往来文件、询价资料、投标文件及相关的清单报价与价格分析等,让项目部有关人员充分了解中标项目背景情况,以便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在不影响合同履行的情况下,充分地利用业主方面的投标缺陷与自己的投标策略,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工程结算质量。
2.2在工程结算过程中,保证送审结算的编制质量,此是以后与业主或者审核机构进行洽谈的基础。在编制结算时,应做到:
2.2.1熟悉合同以及招标投标文件的所有内容,利用好业主的招标缺陷。
2.2.2熟悉项目的财务状况,成本的损益点,工程结算的底线,做到胸有成竹。其中,应注意与财务部门的沟通,要清楚该工程成本支出情况及业主可能转过来的款项。只有在夯实成本的基础上才会形成一个确切的、真实的结算成本底线。在编制结算时候,编制人员不仅要有娴熟的专业技能,还需了解、掌握业主与审核人员的心态。有针对性地编制结算文件,编制时要留有余地,要为审核人员留有一定的操作空间。
2.2.3在编制结算时,要抓住结算中的重点。现在实现的都是清单投标报价,结算中的主体部分都比较容易完成,只要计算出工程量,依据投标单价就可以计算完成,结算中的重点难点部分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变更,签证等部分,这就需要造价人员编制结算单价,有些变更涉及到新技术新工艺,还需要造价人员收集施工现场关于补充定额方面的资料,如现在施工的地铁二号线位南北中轴线路面改造工程,采用了就地冷再生新技术,这个项目没有现成的定额可套用,这就需要补充定额,需要造价人员收集相关人材机消耗资料,才可以编制出相应的结算报送单价,进而完成好结算编制工作。
2.2.4在结算审核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需要通过洽谈来解决的问题,如果洽谈成功,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利益。因此要不断提高谈判技巧,在洽谈过程中做到头脑冷静、思维敏捷、翻译迅速、能言善辩、有理有节、不亢不卑。当然要做到这些,是不容易的,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水准外,在工作中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磨练。
2.3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公关,应与设计单位、业主、监理定额站、造价审计单位加强联系,争取建立良好的关系。因为每一个环节关系的好坏,对企业而言都是举足轻重的,它将直接关系到工程结算质量的高低。在与业主结算的过程中,同样应该信奉顾客是上帝的信条。因此有必要知道他们的需求,在合理合法、不损害企业利益、不伤害自尊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来源于/
3、预结算管理的有效措施
3.1要强化过程控制。要花精力去研究招标文件与实际施工的不同,要对比分析之间的差距;对于工程量变更,要在合同规定的时效期内转变为工程价款的增加;建立工程开工的至竣工这一时期的向业主发出的工程签证结算单、经业主确认的工程签证结算单、双方的往来文函的目录,以提高结算工作的可追溯性,最终提高结算工作的效率。
3.2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工程索赔意识及熟悉索赔程序。工程索赔,就是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因非乙方原因造成损失后,根据合同文件向业主要求经济补偿或工期补偿的过程。索赔工作的质量好坏与项目的经济效益是密切相关的,一般索赔工作做得到位的项目,成本情况是比较好的,效益也比较明显,反之则不然。
工程索赔分费用索赔、工期索赔。其中费用索赔是重点。工期索赔只是业主方对施工方工期的合理延长,这只能使施工单位工期得到补偿,但是一般由此造成的费用损失只能通过费用索赔来实现。
3.3通过明确责任目标,建立二级考核机制。结算应做到四个明确,即明确项目责任人、明确结算送审期限、明确最终结算期限、明确结算底线和争取目标。在明确责任目标的基础上,可实施季度考核。考核形式采取对应责任人自评,考核小组测评的办法,综合评价考核责任人的工作业绩,并开展每季度一次的考核点评、反馈,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结算工作的考核应遵守民主、公平的原则,责任人如因客观原因没有完成考核指标,考核方也应充分给予解释的机会,要求责任人提供充足的资料陈述原因和背景,经考核方认定后给予适当的调整。
3.4加强进度月报管理,提高中期签证付款率。进度月报工作是结算工作的主要部分,是结算工作的基础。加强进度月报管理,不仅为工程消耗控制提供指导性依据,也为工程整体费用控制、促使方案优化提供数据性对比,更为提高中期付款签证率提供良好的支撑。在实践中,我们得出了中期付款签证率与结算追加认定数呈反比的经验,如果提高中期付款签证率,就能给业主完成最终结算营造良好的心态,最终结果也表现为工程结算工作的效率提高。原因很简单,如果将所要签证的事件、事实、费用在施工过程中解决了,到了结算的时候自然好办得多了。反之如果将过程中该办的事,积累到最后,累加起来费用很大,无形之中增加了结算的难度,对结算工作极为不利,获得的签证必然会大打折扣。因而,应该把强化进度月报管理,提高中期付款签证率作为推进结算工作的又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对待。
狭义的财务管理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负债后引起的偿债能力的减弱,含义具有片面性。而广义的财务风险更能够体现出企业全部经营风险的综合性关系,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涵盖的主要是企业的资金流运动与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是对企业资金流和资源流的管理,不仅仅是资金流的管理。所以本文在研究中选择了以广义的财务风险作为研究对象,将我们所要研究的财务管理定义为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时,由于发生了某些无法预测和控制的变化,导致企业的期末收益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财务风险应当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种风险的综合表现。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内容
我们将建筑施工企业定义为,承担工程建筑项目、土木建设项目、设备安装及维修项目等的建设及拆除工作的企业。建筑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主要是人力资源发挥作用,人力劳动者借助于一定的施工设备、建筑材料等,建造出一定的建筑产品。在建造过程中,除了要完成建筑项目之外,还要求符合需求者的设计要求和审美要求,并且要达到一定的安全水平。建筑企业在日常的项目建设中,跟普通企业一样,也会由于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在企业内部形成各种财务风险,我们将常见的几种财务风险罗列在下文。
1、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顾名思义是指由于合同条款的不公正性或者是合同履行的困难性引发的风险。目前,建筑市场上依然普遍存在着不规范的行为,在项目招标过程中由于竞争激烈,较多建筑业企业为了获得项目承建资格,在承揽阶段没有谨慎考虑施工合同的可行性,盲目地或者是受生存压力所迫签下了条款不公正的合同。这样盲目签订合同的结果是,最终会导致施工企业在履行合同时,受到极大的不利影响,这必然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2、成本风险
随着建筑行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有限的施工资源对应的是越来越庞大的施工队伍,所以两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凸显。为了获得有限的施工资源,在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跟显然会存在着灰色竞争,即施工企业主动缩短项目施工期限或者压低项目工程报价,这些企业往往最后中标,但是中标之后却发现对施工企业极其不利,会使得其成本支出后无法获得应有的效益。随着目前原材料市场价格的不断攀升,施工企业的施工成本更是大幅度地增长,使得成本无法用效益弥补的情况显得越来越严重,这也是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之一。
3、施工安全风险
从建筑行业的工作性质,我们可以看到其施工作业含有较高的风险性,很多时候需要施工员长时间进行高强度的高空及露天作业,这对于施工员的人身安全会形成较重大的威胁。鉴于此,我们国家已经把施工员的安全管理纳入到了建筑施工企业的重点管理内容中。若出现施工安全事故,不仅仅会给员工个人及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伤痛,还会加重企业的经济负担。
4、资金链紧张风险
资金链紧张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上文提到目前建筑行业竞争十分激烈,所以各建筑公司之间为了争夺项目增加收入,往往没有硬性要求对方提供预付款,于是只能自己垫付款项,占用了施工企业的可流动资金。另一方面,建筑工程项目相比于其他企业的项目具有长期性,在项目一开始,建筑企业就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资源等,但是由于建筑项目的长期性,需要在较长时间之后等项目完工才能够收回,资金的收回期限越长,中间的风险就越大。这两个因素极容易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5、税务风险
自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营改增”后,建筑行业被划归为营改增的行业,建筑企业原来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但是由于营改增的范围还没有扩大到所有行业,这就使得建筑行业的上游,也就是供应商中还有部分依然缴纳的是营业税,所以建筑企业的进项税额不能够全部抵扣,导致其税负实际是增加的,侵蚀了最终的利润总额。不管客户是否拖欠付款,建筑企业都有及时缴纳增值税的义务,这一样也会给其带来税务风险。另外,建筑企业在购买固定资产时可以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企业的投资力度,产生盲目的大型投资项目,导致企业流动经营资金支出的增加,带来更大的资金压力。
三、加强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1、在签订合同时,要加强风险控制
建筑企业在签订合同时,有关负责人要尽可能地仔细研究合同中的每一项条款,针对每一项制定的条款都应该深入研究,避免在签订合同后出现后续纠纷等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尤其应该在签订合同时关注验收方式、计价方式、付款时间设定等的重要内容。如遇不合理的合同,对方又不愿意改变的,则应该拒绝签订合同,以免后期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2、要在施工前期加强对成本及预算的管理
企业在进行项目招标进价时就应该对成本形成全面的预算管理,在合同正式订立之后,建筑企业应组织相关的成本管理人员、财务会计和一些工程项目中的技术人员一起商讨并优化项目承建过程中的施工方案,在充分保证工程完工质量达标的前提之下,尽量以最低的成本来实现最大的收益。同时还应该严格控制施工期间的费用支出,对于施工期间不同部门之间的费用支出要严格控制,禁止不必要的浪费,这也是减少成本开支的管理重点之一。
3、在施工中要提高工程作业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
建筑企业的安全部门负责人应该定期组织安全意识培训并高频率不定时地抽查安全排查工作是否被严格执行。
4、在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时,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机制
通常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涵盖了风险管理目标、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方面,并且明确规定了各有关部门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担当的角色与职责所在,以及具体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程序步骤。处理制度的建立,制度的执行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光有良好的风险管理制度但却得不到有效执行,那就只能形同虚设。为了提高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需要企业的管理决策层能够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倡导员工们尤其是财务人员应该遵守基本的职业操守,深入分析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风险前兆,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中。
5、在选择建筑项目时,需要进行审慎分析
建筑企业的库存管理不同于制造业,建筑企业库存管理仅涉及材料的入场和储存,不涉及成品的流转,同时针对单一工程项目建筑材料的总需求量可以预测,材料每阶段的需求数量由于施工强度的波动而变化。建筑材料的及时供应是保证生产建造顺利进行的前提,在建筑企业材料费用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加强对建筑企业材料的库存管理十分重要。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库存成本相对较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相比于制造业,建筑企业的库存材料管理粗放、以现场临时管理为主,需求预测不到位,为保证施工进度的顺利完成,往往储存大量建筑材料,造成库存积压、资金流转率降低。仓库建筑产品的总成本中,60%~70%由建筑材料、建筑部件和设备构成。
(2)建筑企业项目从立项到最后建成完工,从建筑材料的计划、采购、储存等主要由企业自己负责,投入资金多且效率不高,没有充分利用社会物流资源优化材料供应过程,物流服务能力较低。同时各个项目部门更多关注自身项目的成本和盈利情况,较少从流通的全过程来考虑,造成项目内部的协调性较差,建筑项目的投标、施工和建造完工后的后续服务有不同的部门或项目部来完成,因此较低的协调性影响了库存的预测。
(3)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粗放型管理企业还占多数,对建筑材料的需求、建筑设施的配套供应时间多采用经验分析的方法,不能有效地对供应链出现的波动性进行预测与调整,易出现建筑材料过量货短缺现象,在与国际建筑公司的建造成本造价相比,我国所用成本高出20%。积压造成的存储成本与短缺带来的缺货成本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不容易被发现,通过良好的供应链库存管理优化,这部分库存可以有效地得以控制。
(4)建筑企业与建筑材料供应商之间的贸易关系明确但伙伴关系相对较弱,缺乏合作和协调性,独立管理各自库存,使得总体库存管理成本上升。
二、库存管理理论在建筑企业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