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校舞蹈教学改革论文

时间:2023-03-24 15:09:34

导语:在高校舞蹈教学改革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校舞蹈教学改革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成果,改变以往舞蹈教育方式相对滞后的局面,调整原有的教学模式和结构,是实现舞蹈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正确把握舞蹈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教学定位,突出学科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舞蹈师资和舞蹈人才,是社会对舞蹈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方向 

社会的现实需求决定着舞蹈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 

(一)舞蹈学的学科定位与规划 

新时期高校舞蹈教育的学科建设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以课程建设为中心,展开舞蹈历史、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研究;二是以身体教育为中心,展开相关“生命科学”的研究;三是以舞蹈教学、创作和传播为基本点,展开新技术开发研究。 

(二)舞蹈自然科学与舞蹈教育 

为了全面准确、深刻系统地揭示各种舞蹈人体现象的本质特征与规律,对舞蹈自然学科结构和内容的构建就必然涉及到影响舞蹈者生物属性各因素的相关学科知识,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展开探索与攻关,在研究成果不断积累和系统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舞蹈自然科学的各门学科分支。 

(三)高等舞蹈教育的内知识结构 

面对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应培养高素质的、知识结构更为齐整的复合型舞蹈高级人才,舞蹈教育以社会需求为方向,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来改革内知识结构的组成。 

二、高校舞蹈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知识与能力整合发展的原则 

通过舞蹈教学使学生不仅学到舞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时还通过知识技能联系实践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舞蹈课程目的、意义及教学功能、价值的认识,使学生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牢固专业思想,从而增强师范意识和献身教育事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科学性原则 

注意舞蹈知识技能的准确性、严格性,符合学生舞蹈认i卿的规律,建立基础的舞蹈教学的科学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舞蹈教学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基础动作为教学内容。这里的代表性指的是具有“胚胎作用观念”、“有发展力的观念,,,选择具有这些观念的动作不仅能代表不同文化的舞蹈的风格特征,而且通过这些有代表性的基础动作组织练习,能使学生在少量的知识中获得对不同文化舞蹈的有效理解。 

(三)实践性原则 

课堂教学不仅要强调动作技能的实践练习,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对舞蹈知识技能运用的实践意识,营造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认识到舞蹈学习不仅是掌握现成的规范动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增强知识技能应用实践的操翻巷力。 

三、高校舞蹈教育发展构想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高校舞蹈教育必须摒弃以“学科为中心”,分:u或细、专业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起新的“以能力为中心”教育教学模式,体现在舞蹈教育上的那种专业分为表演、教育、编导、史论等僵死了的专门教育。必须突破这种传统教育格局,强调人才培养的应用性,使学生成为具有专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精心构划舞蹈教育教学体系的整体框架,突出舞蹈教学体系的特点,使技术与技巧教学、实践与创作能力的教学做到互为所用、互为补充,达到全面推进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目的。应紧紧围绕着培养适应性强的能力型人才为中心进行安排,教材要向知识舞蹈方向倾斜。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大课程整合的力度,强调以应用性强的课程内容为主导,达到能力和素质的双重培养。调整课程设置,还要特别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摒弃以全概精的思想。 

(三)改革传统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舞蹈教学中,“口传身授”这种师徒传承式的教学方法沿袭至今,成为舞蹈教学的基本模式,但一成不变的“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单边注入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了打破舞蹈教学中这种“一言堂”的格局,应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采用一些新的教法。 

总之,高校的舞蹈教学改革不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来进行,而且还应适应迅猛发展的形势和千变万化的世界,以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具有开拓型和创造型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第2篇

论文内容摘要:舞蹈课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仅仅是为辅助专业课程教学而设置的基本形体课。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舞蹈教育快速普及,走向社会,开始成为全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就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现状做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高校音乐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中小学校音乐教育师资、音乐表演人才、文化事业单位工作者及音乐专门人才的使命。面对当今中小学舞蹈教育改革的图景,该如何来加强和完善舞蹈课程的建设,这已成为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尽管现在大多数普通中小学没有专门开设舞蹈课程,但是在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载歌载舞的节日庆典以及各种文艺竞赛中,舞蹈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舞蹈将成为音乐课程、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尤其是发达地区中小学招聘音乐教师,往往将舞蹈表演乃至舞蹈创编能力作为重要的考评项目。这又给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提高了一个门槛,值得我们重视。 

 

一、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正不断向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而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从生源质量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生源质量呈下滑趋势 

首先,招生考试对舞蹈的要求降低了,一些学校的招生简章中没有舞蹈方面的相关考试要求。如江汉大学2011年音乐学专业招生简章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满分100分,其中声乐、钢琴(器乐)两科中高分占45%、低分占30%,视唱练耳占15%,乐理占10%。音乐教育专业招生简章中没有舞蹈测试这一项,甚至连以前在专业面试中还能见到的律动测试也被取消。 

其次,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主要生源来自普通高中毕业生,少部分来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入校前几乎未受过任何规范的舞蹈基础训练,短时间的集训效果在假期过后已经恢复如初,加之年龄较大,身体的软开度与柔韧性未曾开发,不少学生的身体条件又较差,仅凭自身具备的身高、五官等基本条件得以升学,这无疑会给舞蹈教学带来诸多困难。 

(二)从课程设置看,舞蹈课课时比例小 

就目前各大院校课程设置来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所占比例极小,大概每周的课时数只有一次,也就两堂课。如何发挥舞蹈的教育功效?如何使舞蹈教育与现代教育发展相适应?如何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如果仅仅只靠一周的两课时而没有其他形式和途径给予延伸和补充,舞蹈的教育功效无从谈起,更不要谈舞蹈的普及。 

(三)从课程结构看,艺术实践的比重远远不够 

在传统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艺术实践只是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分布在每个学期,最大程度上也就是为学校的重大演出排练节目,并没有把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看作是面向全体学生,导致一部分学生除了课堂的学习外,技能得不到磨练和展示,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解决办法探讨 

基础教育改革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坚持实践的观点,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作为主体,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使学生实现对象与自我双向建构,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必须通过课程改革这一重要手段作为改革先锋,要统一指导思想,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相一致,要将教育部颁发的《纲要》和《标准》的课程理念渗透到舞蹈课程改革中。 

(一)从生源质量抓起 

近年来,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育理念都为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随着师范院校舞蹈学、舞蹈表演等舞蹈专业的扩招,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越来越不受重视。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类别、多层次、多结构的,就业竞争的巨大挑战已非常现实地摆在每位毕业生的面前。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高考前都经过一些培训,但多数是以声乐、器乐、乐理等在艺术高考中比例较大的课程为主,而对舞蹈课程很少涉及。很多学生进入高校后,舞蹈基础相当薄弱,加之舞蹈训练本身就比较辛苦,学生由此会产生紧张、烦躁等不良反应,这给教学活动带来严重的消极因素。面对社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应该从艺术高考做起,提高舞蹈课程在艺术高考中的比例,让考生在高考前引起足够的重视。除此之外,还要严把艺术高考关,选优质的生源进入高校学习。 

(二)明确培养目标 

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舞蹈教学是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价值功能。尤其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与专业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有很大区别,专业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注重高技能性和表演性。根据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要以舞蹈知识技能与艺术实践的高度统一为目标,同时有很强的师范性。学生既要掌握音乐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声乐、键盘等基本技能,还要有编排舞蹈、策划文艺活动等基本技能,也要熟练掌握表达和传授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能力。所以,我们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思想,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而真正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合理设置课程,提高教学质量 

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合理设置舞蹈课程尤其重要。合理主要体现在系统性和逻辑性。系统性主要是让学生对整个舞蹈体系有总体认识,课程设置应相对全面,让学生了解每个舞种的特点。逻辑性即课程的安排要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便于学生消化吸收。 

1.明确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它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课程,其基本属性是教育。它的目标设定与专业舞蹈院校课程目标不同,舞蹈专业院校培养的是技艺技能精湛娴熟的专业艺术人才。而作为素质教育的高校音乐专业的舞蹈课程,应着眼于舞蹈知识技能和师范能力的整合发展,体现舞蹈课程与音乐学习、舞蹈课程与中小学音乐教育实际需要的互补,为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取向,舞蹈课程突破了传统的动作技能训练,向生理、心理、师范三维舞蹈观转变,具有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和师范能力综合发展的全面效用。 

课程目标以舞蹈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按照舞蹈知识技能与师范能力整合发展的逻辑进行设计。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正确的舞蹈体态和基本的舞蹈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增强师范意识和献身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面向市场,开设相应课程 

当前,热门专业的课程设置越来越成为专业招生的噱头,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等也成为吸引生源、扩大办学规模的优先手段。各高校在招生工作中都亮出了自己的“招牌”扩大招生规模,敞开“入口”,而忽略了“出口”的质量,也不够了解市场的需求。 

流行音乐、街舞、爵士舞、国际标准舞等方面的社会办学力量已经走在多数高校前面。各种各样的艺术培训中心在全国各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很多艺人、机构投资办学,培养音乐舞蹈艺术人才。而高校音乐教育要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从根本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规范校本教材的制定、了解学生的需求、课时量的多少等,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需要考虑一些市场因素:目前,学生需要什么、最期待什么,教师自身的优势又是什么,学校条件和特色是什么,学生的基础怎样,制定的新课程标准又提出了哪些要求?我们应该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应该多听听基层教师的建议。充分了解这些问题之后,再因材施教地组织教学内容。一些私立学校在这些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效仿,如四川天一学院每年都派专人负责做社会调查,各系部每年都根据调查报告对教学计划加以修订,培养的人才能很快融入市场。而一些公办学校在这些方面较为滞后,有的教学计划多年不变,有的参照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学计划,忽略了培养目标。

3.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学科性质、教授内容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鉴于高校音乐教育中舞蹈教学的相对特殊性——“课时少、任务多”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无法如专业院校那样将舞蹈学科的课程安排得更为系统化,因而一堂课往往不限于一个任务,而同一任务也不限于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在授课内容的安排上,将基训与身韵、身韵与民族民间舞、少儿舞蹈的学习与创编、舞蹈剧目欣赏与舞蹈理论的理解、生活体验与舞蹈小品的创作等相糅合,避免课堂教学单一化,也使学生舞蹈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一些学生所喜爱的舞蹈形式融入到教学中。如用简单的现代舞动作组合或极富动感、酷劲十足的街舞做热身运动,以饶有兴趣的即兴舞蹈小品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这样不仅避免了单一舞蹈训练所造成的枯燥和乏味,而且开阔了学习的视野,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设计一些较为有趣的课题。比如,在身韵课的“眼睛”训练中,要求学生将不同情绪的眼神(如含情脉脉、怒目圆睁、眉目传情等)以舞蹈即兴的方式,结合老师所给的音乐设计情境表演。这样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即兴反应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四)增加艺术实践 

舞蹈社团是高校舞蹈艺术实践最重要的阵地。参加舞蹈社团活动的学生一般都对舞蹈有较大兴趣,他们自发地组织在一起,学习、交流、创作,对学生本身来说是兴趣的提高、技能的磨练,也有了更多展示自我的空间和平台。对其他学生来说则是一种影响和吸引,给那些“徘徊在舞蹈边缘”的学生发出了一盏盏耀眼的信息灯。随着社团的发展和壮大以及实践机会的增多,学生们会越来越成熟,舞蹈的发展空间也随之广阔起来,进而对技能的要求也会更上一个新台阶。 

学生在校期间有很多机会参加各级各类艺术比赛。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这样的艺术比赛,并给予相应的学分。例如,学生在校学习四年期间,须参加舞台演出不少于8次才能获得学分。 

毕业实习为学生的艺术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除了参与校内外的各项文艺活动外,中小学、幼儿园、企事业单位、社区等也都成为学生舞蹈实践的课堂。在这些地方(尤其是小学和幼儿园),他们不仅是演员也是老师,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我,以各种方式证明自己。比如,组织幼儿、少儿编排节目,参加教师或单位的节目演出等。经过一次次实践的磨练,学生们无论是舞蹈的技术能力、创造力,还是组织能力都成长非常快。 

综上所述,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必须进行改革。研究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式,高度重视音乐及舞蹈课程的设置,按照师范性与时代性、结合创造性与实用性的教学理念,构建符合当前音乐教育专业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体系。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技术规范与艺术规格,可以通过制定课程标准来体现,即针对不同类型的舞蹈课程制定相应的内容标准与艺术评价标准,在具体标准的表述中体现一定的技术规范与艺术规格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全面发展的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谭桂琴.走出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困境[j].艺术教育,2005 (4) . 

[3]杜薇薇.舞蹈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探究[j].硅谷,2009(13). 

[4]黄明珠.舞蹈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03(8). 

第3篇

近年来,数字环境下音乐课程改革作为音乐舞蹈学院艺术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围绕大学生艺术团、校园戏剧创作与表演等特色学科,通过广泛调研数字化艺术实践教育教学现状,深入分析数字艺术教学改革的新动向,针对数字艺术教育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及素质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对实践性教学专业化模式、可持续发展道路、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较深入的前期调研工作与探索研究准备。项目组根据数字艺术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把握专业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主线,结合音乐学、舞蹈学等艺术学科特点以及音乐学院的办学特色,全面做好艺术实践性教学的日常工作,并在团队建设、制度完善、理念创新、作品创作、策划组织、排练演出、宣传总结、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大胆的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两年,先后建立三个数字艺术实践性教学基地;创办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学生艺术团;成功申报两项校级特色学科建设项目;独立完成著作四部;创作完成具有地方艺术特色的原创性音乐作品十余套,舞蹈作品十余部;组织三场专家学术报告会;完成各类艺术实践教学活动四十余场次,其中大型艺术实践活动十二场次;组织完成教师专业汇报、学生毕业汇报音乐会十一场次;修该、制定、完善音乐学院教学管理、实践教学、大学生艺术团等相关规章制度十余项;成果完成人公开发表相关科研论文44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5篇,并完成科研、教改项目八项;同时,成果完成人在国家、省市各级艺术展演、文艺汇演、公益义演和各项专业赛事中屡获佳绩。

数字环境下音乐课程改革创新实践的基本框架是:以音乐舞蹈为主干,发挥与美术学、舞台美术、戏剧学、数字媒体艺术、灯光音响、化妆造型等相关学科交叉优势,凝聚学科群合力,立足陕西,面向西部,努力建设具有特色、优势、高水平的音乐舞蹈学科群,促进学科平台建设、科学研究及创新人才培养。艺术实践活动是高等院校教育机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大学生艺术实践又包含很多的内容和运行环节,努力做好高校艺术实践研究,主要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学生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的策划;二是大学生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的运行与完成;三是大学生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中的信息反馈与专项研究。第一方面加强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团队建设,加强大学生艺术实践活动方案的策划。第二方面,立足陕西,注重西部艺术教育特色优势,考察了解艺术实践基地及地方艺术相关部门的联络。第三方面总结数字艺术活动策划经验,为广泛开展艺术实践奠定基础,为与更多的省内外以及国际间的友好交流艺术实践活动创造更多更广阔的机会。从舞台实践出发,旨在培养“教”、“演”、“研”相结合的复合创新型艺术人才,去研究艺术的表演和呈现,去发现和创造新的艺术作品,同时,又从生活现实出发,从历史风土人情出发,去探究艺术品的根源和本真,为舞台实践中的表演艺术与原创性艺术作品的研究提供依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有:

第一,注重实践技能,增加艺术实践课程比重。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是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两种基本课型。理论课一般包括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以及普通文化课;实践课主要包括艺术实践、技术实习、技能实训等课程。理论课程的学习目的旨在加强人文素养、较好地掌握全面素质和文化素养;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际舞蹈表演能力,以及培养职业应用技能。两类课程互为补充,各司其职,共同为培养音乐专业实践能力较强的专门人才服务。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普遍较弱,造成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比较好,但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比较差。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强化了实践课程建设,形成了包括实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制度在内的的实践课程新体系。在做好基础课程教育的同时加强实践课程的巩固。现今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是无限的,如能在讲完理论课程后穿插些能为理解理论课程制定的专题项目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中体会乐趣,在乐趣中体会学习。

第二,创新课程体系。“学科专业课程”模块,根据精炼、精简、严谨、创新的原则,设置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限选课程、专业任选课程。该类课程设置反映本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增设必修课程“创业基础”。“教师教育课程”模块,突破开设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科教学论“老三门”课程,增加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外中小学教育比较” “教师职业道德等课程”、“教育政策法规”、“中学班主任工作”等课程,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特别要将优秀中小学教学案例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通过教学见习、课堂教学观摩与实训、毕业实习、毕业综合实践报告、社会调查,音乐采风等环节实施。教育见习课程安排于1-6学期,每学期1周,教师职业见习主要是到实习基地见习,包括观摩教学环境,见习班主任工作,见习教学工作等。教育实习延长为1学期,包括:顶岗实习,校内实训,暑期调查报告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身心与中学音乐教育事业保持“零距离”接触,从而完成“零距离”对接,使每个学生都能认真投入到中学教师职业角色的历练中。教师职业技能实践课程模块改革的趋势是逐步增加实践课时量,以第7学期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采取集中与分散并行的模式。

第三,积极搭建试讲试教与舞台表演平台,确立多样化“师范性”实践机制。基础推进平台以“周末音乐会”、专业学习汇报演出与年级音乐会为主要形式。音乐舞蹈学院自成立以来,每年均要举办专业学习汇报音乐会、毕业音乐会与年级音乐会,已经形成常态管理机制。通过以校内外专业竞赛搭建风采展现平台。学院定期举办各类竞赛活动,如原创作品大赛、教学技能大赛、“三笔字”大赛、课件制作大赛等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建立更为有效的社会评价机制,就各专业包括音乐学专业师范生就业情况展开广泛调研,充分掌握我校音乐学(师范)毕业生在中学教学的基本情况,听取中学用人单位及学生家长的意见,及时反馈、总结来自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的评价。建立长期有效的反馈、评价、更新改进的程序和机制,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我校音乐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数字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学习、环境构建的新型工具、媒介和方法,已经充分融入到音乐教学的各个层面,高校音乐课程改革亟待在数字化信息技术运用和实践创新上不断提高,让数字化音乐环境成为音乐教学最强大的认知工具。在构建音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新型音乐教学的重要要素逐步成为先导,因此,更快更有效的数字环境音乐课程改革的创新实践,是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需要得到充分重视并积极实践和探索。

第4篇

【论文关键词】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体育课;对策

随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高校学生连续的扩招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现行的体育教学不适应新的教学的需求,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尤其是女生体育课程的改革非常紧迫。笔者就结合我校情况,就目前普通高校女生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对策进行探讨,为高校女生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1高校女生体育课程教学现状

1.1 针对女生特点和女生构成的研究不够

普通高校女生入学年龄一般在18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身体发育基本成熟。随着年龄的增长皮下脂肪增厚,体重增加,相当多的女生偏胖,而肌肉力量偏弱,尤其是肩带肌、腹肌、腰部肌肉力量差。由于多年来中学的“应试”教育,考试科目支配的时间严重倾斜,忽视了学生体育课和进行课外身体锻炼,再加上高中毕业升如大学也把这种不重视体育和体育参与习惯带到大学来。就笔者所在的的大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来自农村偏远山区学生较多,由于农村寄出教育条件薄弱,这部分学生几乎没有体育概念,基础素质差,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就是:信心严重不足、胆小、不爱动、怕被同学笑,常常借故逃避体育课,这类特殊群体的女生在体育参与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1.2 教学内容重复单一,教学场地设施缺乏

高校体育课基本上沿用中学已经学过的教材,在教学形式上与中学差别不大,对女生体育教学感受的调查研究不足,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是女生不喜欢体育课。兴趣是学习和参与最好的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是关键。例如在目前女子足球发展迅速的大环境下,加上很多女生喜欢看足球联赛,喜欢偶像等等因素,往往在大二开设选修课中,常有一部分女生报填足球,因人数少而不得取消的局面。又例如:也有一部分女生对艺术体操感兴趣,相通过学习加深对艺术体操的了解,同时使身体更健美,所以在开设选项课时,填报的人数较多而因选项课中没有艺术体操而取消。这两项在我校二年级的选修课中矛盾突出,这非常不利于女生个性的发展.往往造成这些课程无法开设的原因出选的学生教少外,更多的是体育场地设施的严重不足。

1.3 在高校因扩招学生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如何保证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接受充裕的体育参与是摆在每一个教学管理者难题。

教学形式多采用“标准化”竞技技术教学训练方法在目前的大学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以竞技动作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追求动作教学的规范化和考试动作的标准化和达标化,忽视了体育项目所特有的健身属性,和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习惯的培养,这种过分的强调动作教学本身的做法是严重违背体育教学的,直接表现的结果:体育教学单调、枯燥,再加上要求较高,使得一些寄出较差的学生对体育课产生畏惧心理。

1.4 考试内容和形式不能真实反应学生体育课程学习进步情况

由于受教学师资、场地和选项人数比例影响,我校女生基本上同男生一样参加上课,还有极少数体弱多病的学生也被分在一班进行力所能力的锻炼,这即加大了教学的教学难度,又使得部分学生有意见。而考核的时候采用统一的标准考核,往往对那些体质较差的学生不公平。

2 普通高校女生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 改革现有教材,根据女生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教学

对普通高校大学女生而言,因个人条件和学时限制,在教学中应该打破以“竞技动作”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对女生的体育课应该考虑体育课程学习的健身性和终身性。同时增加女性生理卫生、运动与卫生、饮食与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与减肥、休闲与健身等理论方面知识。在实践课中,出了发展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素质外,针对女性比较薄弱的肩部、腰部腹部力量通过编入健美操、艺术体操和体育舞蹈等动作,配以音乐,是女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

增加比较时新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较强的项目,如:健身健美操、瑜伽形体艺术体操、普拉体等,其次是是运动量较小,比较普及大众的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和毽球等项目也是女生比较受欢迎的。这些项目特点这符合女生生理心理和审美观念。因此能最大限度的发掘她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她们今后利用大学所学体育项目作为终身健身锻炼的手段打下基础。

2.2突出女生体育课程的特殊性,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根据体育课程特有属性,教师应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利用体育课程教学培养女生自信、自强和吃苦耐劳,敢于客服困难和战胜困难的心理素质。客服女生中存在的“娇气”,为毕业进入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2.3改革教学方法手段,采用现代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改革传统单一的“讲解-示范-练习”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如:小群体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启发探讨法、游戏法、目标学习法和学导式教学法,同时结合先进的科学设备,如多媒体、视频录像等,使学生得到生动、形象、直观和优美的感受印象。通过合理的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效果,达到预想的目标。

2.4采用更合理的考核模式

在考核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人因素来进行成绩鉴定因人而异,使每个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都有收获,都得到提高。考核评价是应该注重学生体育参与过程和平常在课堂中的表现,以及通过该课程学习,自身体育素质是否进步来考核,避免一刀切,从而避免“有的学生以前体育基础好,不学也能通过考核;体育素质起点较差通过体育课程努力学习,仍达不到要求”的情况的发生。同时在评价方式方面,采用教师评、师生互评和学生互评,打破传统单一教师评价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影响高校女生体育课积极性因素的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5):28-29

[2] .对高校女生体育兴趣与动机的调查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 , 2007(4):80-82

[3] 等 浅谈高校女生体育教学的发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46-147。

第5篇

关键词:体育舞蹈 高校 现状 对策

1.前言

目前,我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的水平还很低,为了加快我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的发展以及缩短与先进省体育舞蹈的差距,本文通过对河北省30所高校体育舞蹈课开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找出制约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发展的因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以促进体育舞蹈在河北省普通高校的普及与提高,从而适应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河北省30所普通高校的体育部主任、体育教师、学生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研究法

2.2.2调查法

2.2.2.1问卷调查法

针对“体育舞蹈在河北普通高校的普及程度与发展”,对河北省普通高校的体育主任、体育教师、大学生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请12名专家对本问卷进行了效度检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如下:体育部主任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100%。经专家分析认定其中48份为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6%。体育教师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36份,回收率为90.67%,其中有效问卷128份,有效率为94.12%。大学生共发放问卷3200份问卷(男生1600份,女生1600份),回收3176份(男生1582份,女生1594份),回收率为99%,其中有效问卷为3155份(男生1565份,女生1590份),有效率为99.33%。

2.2.2.2特尔斐法

根据本论文的调查现状,对提出的对策进行了三轮专家问卷的调查。

3.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开设现状与分析

3.1领导的重视程度(见表1)

3.2体育部主任(体育教研室主任)对体育舞蹈的认知情况(见表2)

3.3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师资情况(见表3)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体育部主任对体育舞蹈的认知水平整体较低。从调查中得知所调查的学校有11名体育教师现从事体育舞蹈的教学工作,毕业于体育舞蹈专业的占2%,通过短期培训的占14.67%,自学结合短期培训为14.67%,其舞蹈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大都正处于提高阶段,同时大部分的教师(83.33%)学习时间短,无法进行系统规范的学习,因此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提高体育舞蹈教学的关键。适应“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培养模式的教学要求,必须要有一支专业过硬、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因为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自身的知识结构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的高低。我国体育舞蹈这项体育运动开展得较晚,水平相对还很低,且原有的教师大多没有从事过体育舞蹈的专项系统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熟练掌握、勤于探索、不断创新,要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十分熟悉,而且要具有准确的示范能力和熟练的讲解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加强体育舞蹈教师的技术水平的再培养也是体育舞蹈在高校更好发展的重要条件。

3.4体育教师对体育舞蹈的认知程度调查

通过向30所128名体育教师发放问卷,有15%的人回答对体育舞蹈不了解,32%的人不太了解,非常了解的只占8%。这些数字的显示表明,体育教师对体育舞蹈的了解程度多数在一般、不太了解的范围内。作为21世纪的一名体育教师不仅需要具有很强的本专项的知识以及技术水平,同时也需要全面发展的复合性的学习,因此随着社会的变革,学校体育教育正在向多功能发展。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适应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多了解一些边缘性的学科知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必要的。

3.5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的开设情况

通过对体育部主任(教研室主任)的问卷调查,已开设体育舞蹈课的有学校6所,比2000年增加了1所,占调查学校的20%,而未开设的学校有24所,占80%。24所未开设体育舞蹈课的学校中准备尽快开设的有19所,占比例为79.17%,然而还有5所学校根本不想开设,并且在问卷的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些体育部主任认为体育舞蹈在普通高校开设不太合适。这种观念的存在势必影响体育舞蹈在高校的发展,因此加强对体育舞蹈这一新的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运动项目的宣传势在必行。

3.6河北省大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知情况(见表4)

由表4可知,在大学生中喜欢并愿意参加体育舞蹈的占调查的大多数,开设体育舞蹈会受到普遍的欢迎。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舞蹈一无所知,大多停留在不太了解的水平。另外调查还发现,体育舞蹈更受女生的欢迎和喜爱。这主要是由于项目本身更符合女生的心理特点。当然,由于受我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伦理道德的束缚,一时出现虽心里喜欢但不好意思参加的现象也是正常。只要进一步引导这种状况比较容易改变。

4.制约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普及发展的主要因素

制约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发展的主要因素排序(前四位)见表5、表6。

通过对调查学校体育部主任、体育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见表5、6),笔者发现目前制约河北省各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发展的主要因素依次为:领导的观念、师资、教材、场地设施。从对体育部主任的问卷调查也可以看出,大多体育部主任把缺乏经费排在影响体育舞蹈课开设的首要因素,这本身就是观念问题。当务之急是如何尽快提高领导对体育舞蹈的正确认识,同时解决教师的短缺。

领导的观念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对体育舞蹈的了解不够。第二,主要表现在对师资、场地器材、教学内容产生的误区。其实体育舞蹈作为一种大众健身的体育运动项目在高校开展要求并不高,相反还可以节省器材,同时对场地、环境的要求弹性很大,有木地板、光滑的地面、适宜的光照,高保真的音响设备的厅、室、馆固然最佳,但可根据实际利用水泥地面、平整空地、校内食堂大厅、礼堂舞台等也是可行的。高校只是一项大众健身的项目,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不是培养运动员。

5. 普及提高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的对策研究

5.1提高领导观念的途径。

河北省教育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第一,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领导下,在各级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中加入体育舞蹈的教学内容,同时加大对体育舞蹈项目的宣传力度。第二,多举办一些高校体育舞蹈比赛(河北省高校体育舞蹈比赛还是一个空白)。可以把体育舞蹈首先列入河北省大学生运动会表演项目,随着体育舞蹈的发展逐步列入正式比赛项目。比赛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以赛促学,可促进各高校对体育舞蹈的重视及积极性。第三,尽快组织有关的专家学者编写出适宜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教材。

5.2加强、加快体育舞蹈教师的培养。

重视体育舞蹈教师的质量,加强体育舞蹈教师队伍的建设,完善体育舞蹈教师的培训体系,提高原有体育舞蹈教师的业务素质,培养出更多的体育舞蹈教师是缓解我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状况有效措施。但是,目前对于河北省普通高校来说,要想在短时间内配齐专职的体育舞蹈教师是很难的,因为我省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师大凡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通过调查这两所学校体育舞蹈的教学状况也不乐观。因此,当务之急是广开在职体育教师的培训渠道,可实行长期和短期结合、脱产和在职结合、公费和自费结合、自办和外援结合,增加兼职体育舞蹈教师的数量。比如:可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鼓励有一定艺术修养、舞蹈基础的体育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体育舞蹈培训班的学习等。

5.3 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提高学生对体育舞蹈的了解。

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该项运动,各学校应明确指导思想,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正确引导,才能有效地完成体育舞蹈训练的美育与德育的功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重视学生对体育舞蹈美的欣赏,学习体育舞蹈的人际关系的处理,学习体育舞蹈的礼仪要求,进而逐渐理解体育舞蹈的文化内涵,以达到对体育舞蹈真正的理解。

5.4加大投资,完善教学设施。

虽然体育舞蹈作为一项大众健身项目来讲,对场地设施的要求并不高,但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目前各高校顺应社会的需求,提高自身地位的一个方面。

6 结论与建议

6.1影响高校体育舞蹈普及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领导的观念态度和体育舞蹈教师的缺乏。

6.2体育舞蹈作为实现终身体育的重要手段,对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起着积极作用,而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是当今体育教育的目的之一。因此,在高校普及与发展体育舞蹈课势在必行,这也是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白东波等.体育舞蹈纳入高校体育课的可行性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9,(1).

第6篇

音乐学院始建于1994年,现有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舞蹈学三个本科专业,拥有音乐学硕士授权点一个。有建筑风格典雅的音乐楼,音乐实验楼和现代化音乐厅及舞蹈厅、多媒体教室、合奏厅,排练厅等等。现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全套MIDI音乐制作系统、数码钢琴150架。

一、招生计划

2016年招生计划为:音乐与舞蹈学类140人(含音乐学[师范]100人,音乐表演40人),具体分省计划由我校报安徽省教育厅和有关省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二、报考条件

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报名条件且有艺术专业基础者均可报考。艺术文、理兼招。

三、报名办法

1、报名时间:江苏、山东省实行网上报名(考前三天停止报名),具体报名时间见省教育考试院及考点公布时间。

2、报名时请提供下列材料:本人身份证、考生所在省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业考试报考证。

3、缴纳专业报名考试费。

四、考试地点及时间

省份

考    点

地址

咨询电话

考试时间

江苏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02583598977

2月1日

山东

山东淄博市招生考试办公室

考试地点见准考证

05332793622

2月20日

说明:考生须到户口所在省设置的上述考点参加考试,不允许跨省参加考试,同时按户口所在省的招生规定须参加省统考合格。

五、考试科目及分值

主项(65分,主项为声乐的考生,副项从器乐、舞蹈中自选一项;主项为非声乐的考生,副项一律考声乐)、副项(10分)、视唱(25分)。

注意:①考生参加考试所需的乐器(除钢琴)请自备;②参加声乐考试的考生,伴奏由考点统一安排;③考生报考中一切费用自理,食宿自行解决;④考试所需伴奏音乐由考生自备CD盘或U盘;要求CD盘U盘中只有本次考试所用音乐,考试中如发生CD盘音质不清楚或无法正常播放等问题,一律由考生本人负责。

六、分数查询

根据考生成绩及各省招生计划按一定的比例划定艺术类专业合格线,考生2016年4月中旬可在我校网上查询本人成绩及专业合格线,专业合格证不再寄发,网址:chnu.edu.cn键入考生号即可。

七、学费标准

2015年我校音乐学(师范)专业学费5000元/人·年,音乐表演专业学费7000元/人·年。以上学费属2015年标准,供参考,如有变动,按调整后的标准执行。

八、录取原则

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即在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文化考试成绩达到省划定的艺术类文化分数线,专业考试获得省统考及校考合格的情况下,由学校根据考生所填院校志愿(所报院校必须填写第一志愿)及专业志愿,按综合分(综合分=700*专业成绩/专业满分+300*文化成绩/文化满分)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九、复查

新生入学后,我校根据招生政策和录取标准进行复查,凡不符合录取条件或有舞弊行为者,取消入学资格。

联系方式

地址:安徽省淮北市东山路100号(相山校区)

邮编:235000 电话:0561-3803276

网址:chnu.edu.cn/

淮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音乐学院始建于1994年,拥有音乐学硕士授权点一个,设有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舞蹈学三个本科专业,2016年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两专业实行按大类招生。拥有建筑风格典雅的音乐楼二座,现代化音乐厅一个,中西乐器齐备,并拥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全套MIDI音乐制作系统(价值50多万元),拥有数码钢琴67架(价值90多万元),舞蹈房、排练厅、琴房、多媒体教室、合奏教室等,设施齐全,教学条件优越。音乐学院《声乐》课程分别于1998年和2003年两度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中国音乐史》课程于2006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音乐学》学科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38人,其中专任教师34人,教授3人,兼职教授4人,副教授12人,讲师20人,硕士14人,博士2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各1人。

二十年来,音乐学院教师教学、科研成果丰厚。近3年来,音乐学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其中,重点20篇,15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编写教材4部;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教研奖励6项,省级以上科研、教研项目7项,校级科研项目15项。

在办学过程中,音乐学院加强教学管理,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音乐学院积极开展学术科研活动,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定期举办教师、学生专场音乐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音乐比赛和科学研究。近3年来,学生在各类国家、省、市级专业比赛中获奖70多人次。

近几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5%以上,就业去向有高等院校、艺术团体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广东等地的中等专科学校及重点中学。

音乐与舞蹈学类

音乐学(师范)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基础宽厚、素质全面、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等学校音乐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管理工作者,并且担负着向更高层次教育输送人才的任务。

主要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手风琴、古筝、二胡、小提琴、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歌曲作法、合唱指挥、民族民间音乐、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音乐美学、音乐文献学、音乐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音乐教育学、中学音乐教学法等必修课及其他拓展学生专业能力素质的选修课程。

本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音乐表演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并具备突出音乐表演方面的能力,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等相关部门、机构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民族民间音乐概论、钢琴(普修)、和声学、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外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表演专业课(包括声乐、键盘乐器、中国乐器、管弦乐器、指挥、舞蹈等)、重唱、重奏、曲式与作品分析、形体舞蹈、电脑音乐欣赏与制作、电子乐器的功能与演奏、歌剧(音乐剧)表演(声乐)、艺术指导(指挥、钢琴专业)、合奏(器乐专业)、舞台艺术实践、意、德、法语语音与艺术歌曲、音乐美学(艺术概论)、音乐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音乐文献学、民族音乐学概论等。

本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学

培养目标:掌握舞蹈与音乐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舞蹈表演、编导与教学的能力,能在专业文艺团体、高等院校与中小学从事舞蹈表演、教学、编导及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第7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人才 培养对策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但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体育教学的效率仍不高,甚至部分大学的体育课程直接是自由活动,而没有实质性的传授学生相关体育知识,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不利于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笔者将分别从:我国体育教学开展现状、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策,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我国体育教学开展现状

(一)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十分单一,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也比较少,只有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等几种国家重点关注的体育竞技项目。实际上,现代体育项目有许多种可供选择,比如舞蹈、搏击、跆拳道、击剑、射击等。高校体育项目并不是为了体育竞技而开展,而是为了满足学生身体锻炼的需求,所以高校体育课程的开展可以引入更多的体育项目,丰富体育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勾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能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

(二)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校在开设体育课程时,大多只会在一、二年级开设,课程频率大概为每周一到两节课。这样的体育课程开课频率根本没办法将体育教学的内容完整地灌输给学生,而且体育锻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如果体育教学无法培养出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只是靠体育课程的这点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其他时间就忽视锻炼,那么根本达不到锻炼的效果。另外,体育课程开设只会在一、二两个年级,到三、四年级就停止开设了,这样学生们还没有确定自己最喜欢的体育项目,体育课程就已经停止了,随后学生就会将体育锻炼抛之脑后,前两年的体育课程就形同虚设。

(三)高校体育设施不完善

由于高校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所以投入的精力和资金都比较少,许多基本的体育器材和设施都准备得不到位,在上体育课时,有许多有明显损坏的体育器材还是被拿出来继续使用,严重影响学生们在体育锻炼中的体验,甚至有可能造成学生受伤的事故。所以学校要加大对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完善体育设施和器材,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

二.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策

(一)制定积极的教育目标

高校“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实施,重在传播现代先进的体育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独立性人才,同时传承现代体育精神,使学生敢闯敢拼。在此过程中,高校学生意志力的锤炼及精神风貌的形成,都需要通过高校体育课堂文化教育传承。因此,从这一层面出发,高校体育课堂文化教育体系构建和实施的主要目标,在于通过研究前人的价值取向与精神定位,将教学工作实施的方向主要指向于“除了发展体育运动技能之外的全部情感及意识和精神价值”等思想领域。以高校体育课堂为载体,促进学生思想意识及非智力因素和情感、精神风貌、思想道德、价值观、人格等全面发生改变。

(二)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高校体育课堂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学手段既包括学生的认知活动也包括非认知活动。教育理念的灌输及教育行为影响,都能对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引导和培育起到良好的实践示范作用。因此,教育者应基于“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注重引导,加强环境熏陶及强化后期评估,使学生理性与非理性认识相结合,通过体育课堂文化潜移默化的引导,采用无形与有形教育方式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其实践创造性。

(三)形成系统的评价体系

高校体育课堂教育工作,应该突出“精神加工”的重要作用。在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除了得益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自身的研究与实践和创新外,还要通过一定的实践平台,强化教学实践效果。因当前高校教育实践平台不完善,因此在体育课堂文化教育与传承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对此,本文建议应通过与心理教育及德育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相融合,从而使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教育实践平台更加立体化和纵深化。诸如构建高校体育课堂实践平台及人文教育素质活动平台、校园环境文化传承平台等,突出培育教化与评价功能,加强管理,形成良好的精神文化风貌。

(四)加快教学管理手段的引进

高校体育进行教学管理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于高校教育的总体目标,要向实现体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有必要借助技术手段,选择新型管理方法,创新传统管理模式。当前,很多高校逐渐开始将ISO9000标准引入教学管理中,虽然ISO9000标准最早在制造业被应用,但是通过不断的发展,现在已经逐渐应用到其他不同的行业,ISO9000标准是国际上制订的用于质量保证以及管理方面的标准。当前,我国通过ISO9000标准的高校已经接近有100所。有学者认为,高校教学管理中纳入ISO9000标准,可以是管理观念更具有系统性,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全面、全员、持续的提升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促进教学管理进一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以及科学化,促进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人才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卫平,夏漫辉. 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述略――基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立项课题的分析[J]. 体育科学,2015,02:3-13.

第8篇

论文摘要:在普通高校学生中开设体育选项课教学,是会共体育课改革的必由之路。通过调研发现,迁宁省普通高校开设体育选项课情况较好,但应存在开设项目偏少、学生选择性差,理论课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其原因是学校体育场地严重不足、教师专业所限和组织选项课难度较大。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辽宁省部分普通高等院校(非体育院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杆法 

    查阅了近两年发表在国内体育核心期刊(中文版)中有关文献和研究文章。 

1.2.2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于2001年10月至2002年1月进行。分别向沈阳、大连、锦州、阜新、抚顺等高校体育部负责人(或体育教师)发放问卷.26份;有效回收19份;有效回收率73%。 

2分析与讨论 

2. 1辽宁省普通高校开设体育选项课的现状 

    1992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普通高校在二年级学生中开设“体育选项课”.辽宁省各高校经过10余年体育选项课的探索与实践表明,体育选项课的开设打破了传统体育课教学模式,为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使高校体育课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紧密衔接;发挥了教师专长;提高了教学质量。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 

2. 1. 1部分高校体育选项谋改革不到位,开设年限较短 

    在被调查的19所高校中,14所高校开设了选项体育课;3所高校为传统体育课与选项体育课相结合;只有2所高校还是以传统体育课作为授课形式.11所高校体育课开课年限多数为2年必修;5所高校在3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4所高校4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 

2. 1. 2开设项目偏少,且以球类等常项为主 

    在被调查的19所高校中,体育课共开设21个项目,项目比较广泛。但具体到一所高校,最多开设9项,且都过分集中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滑冰等项目.球类作为运动项目一直受高校学生的普遍欢迎,滑冰作为北方冬季运动项目在沈阳、抚顺、锦州等高校开展较好.而田径项目却只有4所高校开设,并且没有一所学校开设田径选项课。这说明田径项目较为枯燥,已被所有开设选项课的学校所抛弃.各高校普遍采用在专项课教学中的身体素质练习代替了田径项目。从调查中看出,三大球等项目开展最好,但一些受学生欢迎的现代休闲娱乐项目开课率较低,如台球、体育舞蹈等。而最近兴起的一些野外体育项目,我省无一所高校开展。 

2.1.3学生没有完全实行“自助餐”式的选项方式 

    既然是“体育选项”课,就应当实行“自助餐”式的选项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然而由于部分高校开设的体育项目太少,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意愿. 

2.1.4理论课重视程度不够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理论部分的学时不得少于教学时数的12%,  1学年按72学时计算2%应是8-9学时,然而在被调查的19所高校中,13所高校每年安排2学时理论课,4所高校每年安排4学时理论课.只有2所高校每年安排8学时理论课。 

2. 2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存在不足的主要原因 

2. 2. 1体育场地种类单一,数量产重不足 

    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场地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种类单一,基本上是以篮球、排球、足球、网球、田径等项目为主;二是体育场地数量严重不足.以这19所高校为例,平均大约10000名学生一个田径场,100。名学生一个篮球场,150。名学生一个网球场。由于体育场地种类单一,数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开设体育选项课的需要,致使在大学开设全程体育课难度较大。

2. 2. 2体育教师专长有限 

    开设体育选项课,除了一些常规的、传统的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滑冰外,还应尽可能开设一些休闲、娱乐的项目,包括一些野外体育项目。如台球、保龄球、散打、贻拳道、登山、攀岩、健美、野外生存、远足等。师资不足和专业不熟悉,给开设这类新的项目增加了难度。 

2. 2. 3摘导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高校的领导对体育课重视程度不够,对学校开设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支持不够。 

2. 2. 4学生人数多,组织难度大 

    随着高校扩招,各高校学生人数大大增加。体育选项课要根据学生的惫愿、根据不同场地的容量、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要将几千人合理分散在一周内、安排在几个或十几个项目中上体育课,组织工作十分复杂,难度较大。 

3措施与建议 

3. 1场地设施是基础 

3. 1. 1加速建设体育场地 

    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高校在校生人数大量增加,高校原有的体育场馆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加速建设体育场地是各高校面临的一项十分艰巨而紧要的工作。搞好体育场地建设,必须要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 

3.1.2充分利用现有场地 

    一场多用,提高现有场地的利用率。如田径场可开设足球和橄榄球,室内的篮排球馆可开设乒乓球、羽毛球等。 

3.1.3适当利用社会体育场馆资源 

    学校周边的一些体育场馆也可开展体育教学,如游泳馆、保龄球馆、健身房等社会体育场馆资源.学生负一定比例的费用,学校再补助一点,完全可以开展体育教学。 

3.2教师是关扭 

3. 2. 1挖掘现有教师的潜力 

    每名体育教师都有自己的专项,但并不表明他们只会教这一项,充分发挥教师的第二第三专长,可以弥补项目教师不足的问题。 

3. 2. 2选派教师进修学习 

    现有的体育教师很难掌握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自学又不太现实,这就需要派教师到体育院校、专业运动队或俱乐部进修学习,通过短期培训,掌握这些项目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 

3. 2. 3利用校外教师资源 

    利用校外教师资源和场馆资源开设更多的体育选项课是解决体育选项课教师和项目不足的有效形式之一。同时也有利于本校教师的学习和提高。 

第9篇

【关键词】体育选项课;因素;对策

自教育部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施以来,各高校体育选项课全面普及,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随着我校体育选项课项目的不断增加,一些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引发了我校教师对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大讨论。

一、我校大学体育选项课的现状分析

(1)课程开设状况。我校于2010年开始实施大学体育选项课,根据学校教学实际,开设一年,共二个学期。开设公共体育选项课内容主要有: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毽球、瑜伽、健美操、体育舞蹈、形体、竹竿舞、定向运动、跆拳道、武术、散打和轮滑等16个项目。与其他兄弟院校相比,课程开设的范围较广、内容比较丰富,课程设置本身基本上可以满足现有学生的需求。从近两年选课的情况来看,虽然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在我校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学生选课的人数在逐年下降。而体育舞蹈、健美操、瑜伽、形体、羽毛球、兵乓球等室内项目受到学生特别是女生的青睐。这主要原因是我校在校生大部分都是女生,占全校总人数的80%多。(2)课程内容安排。第一学期学生可在开设的项目范围内任选一个项目,根据教师的教学计划学习该项目课程;第二学期学生也可在开设的项目范围内另选项目,但不能重复选,同样也是根据教师的教学计划学习该项目课程;体育专项理论教学,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每学期2学时,不安排专门时间集中考试。授课和考核形式,按项目分班授课为主,每班人数在15~30人之间,采用小班上课制。根据我校课时安排,只有3个学期的体育课,每周1次体育课,每学期16~18周,每学期共16~17次课,遇阴雨天和节假日停课2~3次,另外考试1次,实际每学期只有13~15次课的体育课,一学年平均只有26~30次课的学习时间。(3)教学资源。一是室内场地偏少,设施人性化不足。虽然我校目前拥有一个大型的体育场馆,但是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可利用来教学场地非常少。里面除了1块篮球场地和2块排球场地外,剩下1块羽毛球场地,1块乒乓球场地,1间武术馆和一间体操房还有一个健身房。这些场地大部分都用作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教学。二是师资力量不是很合理。从我系师资专业队伍来看,大部分的专业都是球类项目。而对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较少,尤其是擅长女生项目的老师较少。三是选项项目还不够完善。目前我校的大学体育选项课已经达到了16项,可以说开展的项目比较多,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校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经过两年的开设发现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由于体育选项课教材的缺乏,导致内容安排不够合理,所发教材都是摆设,没有实质性意义。

二、我校大学体育选项课的发展对策

(1)增加大学体育课的课时。目前我校开设的大学体育课是三个学期,只有102个学时,除了第一学期统一的基础课教学外,另外两个学期,两个选项项目的教学很难让学生突出他们的特长。从目前各高校开设的体育选项课来看大部分都是三个学期,因此,有必要再增设一个学期来开设体育课,这样能更好的实施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文件。还可以使我校大学体育选项课从“广度”到“深度”,这样我们可以采取学生第一学期完成统一的基础课教学,而从第二学期至第三学期选择一个主要项目进行学习,第四个学期则可以选择另外一个项目作为辅助项目学习,培养我校大学生的各个专长,也符合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2)对教学场馆的建设和改造。为了满足学生需要,开发体育设施资源以满足我校对大学体育选项课学生的场馆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馆,为学生的项目学习创造良好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目前我校的体育馆由于体育馆卫生间比较多,建议将东西门两边进行改造成2间室内教学场馆,还可以把二楼的场地改造成2块室内教学场地。另外,还以建一些室内的简易教学场馆,以弥补教学场地的不足。(3)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根据我系的实际情况,对瑜伽、形体、体育舞蹈等较缺老师的项目等,可以有步骤、有计划对现有老师的培训。(4)进一步优化大学体育选项课。目前,我校的在校人数是10473,而女生将近80%,所以应不断的探索适合女生学习的项目。另外,我校的残疾学生或者不能适合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可以开设保健课和智力体育(围棋、桥牌、象棋等)选项班。(5)所开设的体育选项项目应形成项目群。所开设的项目应按照项目不同进行分类,相同的项目提倡集体备课,一个项目有一个负责的老师,及项目带头人。负责项目的教材预订,教学计划制定及设计合理的教学评价。

综上所述,我校体育选项课的开设打破了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为体育课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使我校体育课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