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5 10:43:15
导语:在人体解剖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人体解剖生理学各章节之间并不是彼此分离,毫无关系的,而是密切相连、前后照应的,具体表现先讲人体骨骼肌肉,后讲内脏学,脉管、感管及神经,穿插生理学知识,即先讲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后讲其功能,尤其是器官的微细结构与功能关系特别密切。再加上有些生理知识点是药理学的基础,需要进行针对性讲解。例如,“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与“心肌细胞的电生理”之间关系密切,学生只有在完全明白细胞膜功能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理解心肌细胞的电生理;与此同时,只有理解了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才能进一步掌握心律失常形成的原因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等问题。
就目前而言,多数学校在安排课程的时候,都会先上人体解剖生理学,(有的专业解剖学与生理学是分开的),后上药理学,所以,当药理学内容涉及某些药物时,比如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很多学生都已经忘记了心脏的传导系统的解剖结构、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因此,学生理解起来都比较吃力,所以教师在讲解这一部分时需要回过头来复习解剖生理学。具体来说,由于“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与“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是生理篇之中比较难理解的重点难点内容,所以学生难以理解也属于正常,因此,两个科目的教师应该在开始授课之前进行沟通交流,在备课或安排教学大纲时要彼此交换意见,互相听课,以便增强学生对人体解剖生理学和药理学之间密切联系的认识。除此之外,人体解剖生理学和药理学需要衔接的地方有很多,具体见表1。
2改变解剖学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密切联系临床与药理学
对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特别是解剖篇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反映出“内容多,难记忆,枯燥乏味”,这些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讲解的时候,教师不能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而满堂灌,应经常将临床实践和药理学知识与解剖学相结合。比如讲解胃的结构和生理时,适时结合胃动力药吗丁啉,如何促进胃的排空,治疗胃胀。也可以结合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抑制胃酸分泌,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来提高学生对胃的解剖生理的认识。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分的将人体解剖生理学与药理学联系起来。再比如,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治疗慢性肝炎的宣传广告,但是能够真正治愈的人却很少,而且转归效果不佳,原因是什么?学生在这样的问题下,可以充分意识到只有先深入了解肝脏的解剖结构和功能,才能明白肝炎为什么可以向肝硬化或肝癌转变,也才能了解为什么肝炎病人会出现食欲不振、腹水、内分泌紊乱等临床症状,更能知晓为什么此种肝炎向肝癌转化之后,增加了其治疗难度的原因。
3体会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如何提高高职护理专业系统解剖学教学水平的情况,提出了紧密结合护理专业特点、精选教材内容,重视体表标志教学,重视解剖与其它基础医学学科的联系,病例式教学法的应用,重视画图,重视标本模型考试六个方面的意见,以供参考。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如何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把解剖与护理融为一体,在深度和广度上满足护理专业的要求,成为解剖学教师不断思索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高职护理解剖学教学水平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紧密结合护理专业特点,精选教材内容
目前医学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生都希望今后能够成为一名有用的医护工作者,因此,教师要强调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医学课程的紧密联系,还应强调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知识点,与护理临床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解剖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体现系统解剖学的特点,全面了解人体的结构,掌握主要器官的形态特征、功能及其相互作用,还要增加与护理操作、治疗、病情观察、抢救知识、护理诊断和生活护理等需要的应用解剖学内容。例如,在运动系统中,要重点讲解易骨折的四肢骨、常用注射的肌肉、易脱位的关节;在内脏系统中,重点掌握与常见疾病护理相关的内脏知识,如插胃管、导尿管等各种护理操作;脉管系统中,重点掌握与注射和急救有关的血管,如表浅静脉注射、动脉注射等。对涉外护理专业,则要求老师们应把常用的解剖专业英语词汇在上课时重点介绍给学生们。
2.重视体表标志教学
人体解剖学学习的是正常人体的结构,护理人员面对的是活的标本,掌握常用的体表标志及深部结构在体表的投影,对以后掌握规范的护理操作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时要求学生对照自身和相互对照,进行体表标志的观察和触摸,并给学生讲解—些重要的标志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学生十分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书本中抽象的描述。如在讲骨学和肌学时,可以触摸一些重要的骨性和肌性标志,例如胸骨角、髂前上棘、髂嵴、坐骨结节等;如学习臀大肌时就结合临床护理,讲解与肌肉注射有关的体表标志;学习关节时,讲解并表演关节的运动和脱位表现;讲解呼吸系统时讲解如何触摸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颈段气管;讲解脉管系统时,让学生找准并触摸心尖搏动点的位置、全身主要动脉的体表搏动点及急救时压迫止血点的位置;讲解视器时请同学互看对方的双眸,辨认角膜、虹膜、瞳孔、结膜和巩膜等结构。
3.重视解剖与其它基础医学学科的联系
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病理和药理等其它基础医学有紧密的联系。教师不能仅在自己的学科领域进行深入的钻研,还要对其他学科加强了解,在备课和讲授中提高融会贯通性。例如通过了解胚胎学,联系胚胎发生,让学生理解器官的不对称分布。消化管在发生时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得胰、脾、胃与肝分别处于的消化管左右两侧;横结肠和升、降结肠反折向上,位于十二指肠前方的冠状面内;与此同时支配食管与胃的左右迷走神经成为前后的位置关系。心在发生时顺时针方向旋转,导致心的2/3位于人体正中矢状面左侧,1/3在右侧。例如通过联系药理知识,讲解药物在体内的循行,有助于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的掌握。
4.病例式教学法的应用,将临床病例与解剖知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
基础课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临床各科的理论教学及临床实践打基础,解剖学除了是基础医学课,更渗透到了内、外、妇产、儿科学、神经病学、影像等几乎临床的各个学科。在讲解解剖学知识的同时,联系临床,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肝门静脉侧支循环,解释肝硬化出现呕血、便血原因;讲解眼的结构,解释一些青光眼、白内障的眼部疾病;讲解神经系统病例有核上瘫与核下瘫,脊髓半横断损伤、内囊出血、脊髓灰质炎、桡神经损伤等。
5.重视画图
画图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多媒体无可比拟的,不但老师要自己画图,还要让学生也动手画图.画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等。例如在讲述最复杂的脊髓内部结构或者脑干内部结构过程中,画图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在讲解眼球壁、女性生殖器等,可以随讲随画,吸引学生注意。
6.重视标本模型考试
标本模型考试是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督促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高职学校培养的学生,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解剖知识方面,更要重视人体解剖学的实验教学。认识解剖模型和标本是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要认真地对待标本考试,并将分数计入期末总评中。
参考文献
郑州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组建于2001年9月。根据“学科交叉、设备共享”的原则,充分结合各课程特点及资源分布,中心下属各专业实验室优化重组为4大实验室板块,构建起医学形态学、医学机能学、分子医学及人体解剖学四个医学基础实验教学平台。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针对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与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从而组成了与实验教学平台相对应的形态学实验、机能学实验、分子医学实验,人体解剖学实验四大模块。从根本上改革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构建了既与相应学科的理论教学保持有机联系又相对独立,具有鲜明特色的“一体化,模块式,综合型、开放性”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2分层次设置实验内容,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按照“扎实基础、自主开放、鼓励创新”的原则,大幅度调整实验课程内容和授课程序,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呈渐进式衔接,按基本技能实验(50%)、综合设计性实验(40%)、研究创新性实验(10%)三个层次设置实验项目,编写与之相适应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教材,逐渐形成从宏观至微观、从形态至机能、从简单至综合、从基础至临床,纵横相互联系的实验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根据不同学科特点,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基本技能实验结合理论课教学,开设传统的经典验证性实验、基本仪器使用、实验动物手术操作、实验数据和图形的记录、采集和处理,训练学生基本实验操作和技能。综合设计性实验引导学生以“一个问题”为中心,综合多学科知识点,从人体器官、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遗传特性、生理生化到疾病发生的分子机理、基本病理过程、药物作用等多个角度来设计实验,使学生以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建立整体的概念,增强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设计性实验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独立设计并开展带有研究性质的综合性实验,搜集必要的实验数据并加以分析,写出实验论文,以学术交流会的形式,讨论各自的实验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3]。研究创新性实验结合学校“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支持基金”,学生自行组织课外科研小组,在导师的指导下设计感兴趣的小型科研课题,申请创新实验基金或参加指导老师的在研课题。该实验从实验设计、科研实施、结果整理分析到论文撰写,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2007年以来,我校7年制及5年制医科各专业学生共获得资助15余项,资助经费达10万元,公开发表科研论文28篇,获得各种奖励及发明专利20余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创新实验,采取自主式、学导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接受了较全面、严格、系统的科研训练,启发了他们在科研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式,提高了独立工作和科研创新能力[4]。
3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中心实验教学改革的另一大特色。富有内涵的第二课堂活动,既强化了学生实习、实践环节,也提供了互动的师生交流空间,创造了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通过引导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缩短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医学昆虫学课程教学中,采取了专题讲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结合所讲授的专题,把学生组织成若干社会实践小组,利用周末开展小型调研活动。学生们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走出实验室,制订医学昆虫调查、防治技术方案,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科研工作的能力及兴趣。临床药理学将实验课搬到工厂车间,让学生现场亲眼目睹制药过程。人体解剖学在课余时间将学生组织成若干课外实践小组,参与解剖技术室的尸体解剖与标本制作,使学生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学习掌握解剖学知识[5]。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既强化了学生实习、实践环节,也创造了互动的师生交流空间和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有利于加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2001级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赵菁同学,从大二开始,就参与了“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基金资助项目”的有关课题研究。她提出的将物理和化学中有关载体模型的思想引入到生命科学领域的原理,在我省大中专院校尚属首例。其研究课题“小鼠IFN-γ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转染鼠腹腔巨噬细胞抗肿瘤效应研究”已在基础研究中获得了肯定的治疗结果,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在大学学习的几年里,赵菁同学将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全都用在了科学实验和科技制作上[6]。当中心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来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时,赵菁就找来理工科的学生成立课外科研小组,常常领着小组成员研究生物、电子技术,搞科技制作,一项一项的创造发明问世,并连续在“挑战杯”竞赛中获奖。在第二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针剂破口器》、《新型解剖床》荣获二、三等奖;在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针剂破口器》荣获三等奖;在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赵菁同学主创的《河南医美乐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荣获铜奖;在第三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赵菁同学的两件作品《解剖室空气净化装置》和《便携式电子防晕动装置》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优秀奖。在校期间,她连续四年在全省、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奖,2003年被授予“中国大学生跨世纪人才奖———建昊奖”,2004年荣获“青春中华―首届中国青年文化周特别奖”,2005年8月被授予“第二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005年11月被授予“首届河南省十佳青少年读书成才奖”,2005年12月荣获“中国十大年度大学生创意人物入围奖”,2006年2月荣获“首届河南省十大教育新闻暨教育新闻人物奖”,2006年6月获得“郑州市学习标兵奖”,截至目前,她已拥有7项国家专利,被誉为“学生发明家”[7]。2004级临床医学专业卢沛琦同学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活动,将所学知识与科学实践结合在一起,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在指导教师的带动下顺利完成一项科研内容,其撰写的科研论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为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在2006年郑州大学组织的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中,荣获“郑州大学学生科技创新与科技论文”一等奖。
4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中心将网络信息技术引入实验教学,建设了一批数字化、网络化的实验教学平台。包括人体解剖学虚拟实验室、数字网络多媒体解剖学实验室、数码显微互动形态学实验室、多通道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和机能学仿真实验网络教学系统实验室等。各实验室根据不同需求装备相应的数字化网络设备,使实验室信息网络硬件建设处于国内高校实验室领先地位。虚拟、仿真实验软件与实验硬件配合,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三种教学手段,进一步强化了实验教学效果。我们自行研发的一套局部解剖学虚拟教学软件,利用虚拟的人体三维技术实现了“虚拟人体解剖”,学生通过鼠标、键盘等工具输入相应的变量,进行逼真的人体解剖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和省内外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8]。借助校园局域网和中心网络实验平台连接,应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开辟了试验项目网上预约、网上预习、网上复习、在线实验等方式消除空间和时间上的障碍,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猎取本专业发展前沿信息和新技术的方法。在中心网站创建的局部解剖学虚拟实验室、机能学网络仿真实验室、形态学网络标本陈列馆。由于网络教学的个体性和交互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与创造性。
5完善实验考核方式,科学评价实验教学效果
针对不同层次的实验,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客观、准确、科学地评价学生成绩,构建了以教学督导与信息反馈为主要手段、以实验过程监控为主要内容、以完善的规章制度为保障的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基本技能实验的考核主要依据:实验预习与报告,实验操作,实验考试[9];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考核主要依据:选题的合理性和难度,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合理性、经济性,仿真优化的正确性,硬件制作、测试结果和设计报告;研究创新性实验的考核主要与课题、论文完成情况,答辩情况以及竞赛结果相结合。
【关键词】 解剖学
[关键词] 解剖学;教学改革;素质教育
全面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全社会创新能力的提高,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趋势。如何在解剖学教学中淡化应试教育,真正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是我们一直思考并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为适应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我们必须转变传统教育模式,探索出适应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改革方案。
1 制定符合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之成为具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解剖学作为医学基础课程,是学好其它医学课程的基础和前提。为此,结合军医大学特点,解剖学教学目标必须达到以下要求:①熟练掌握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特点、位置和配布规律,为学习医学基础及临床学科打好基础;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军政素质的临床医师。
2 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材配备、教学大纲制订、教学内容各有侧重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临床专业五年制本科生,采用大体解剖和中枢神经解剖两段教学模式。大体解剖教学以小班课为主,讲习比例达1∶3,强调学生动手、观察、描述能力的培养。中枢神经教学以大班课为主,讲习比例为1∶1,强调学生理解、融会贯通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尽可能地结合科研和临床的实际推荐参考书籍,拓展学习视野,使学生对神经系统的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其他专业的学生,则以系统性为教学主线,精简内容,侧重于学生系统化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3 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方法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学习,这种“填鸭式”授课,容易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不能适应临床需求。应当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强调老师的主导作用,更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我们在实践中的体会是:①教学内容的抽象化与形象化相结合。授课时应密切联系临床病例与日常生活事例,生动讲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轻松掌握所学知识。②充分应用学导式教学,促进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通过布置提纲和问题,安排学生自学,锻炼学生概括、表达及分析的能力;再通过教师的启发及师生间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③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借助辅导、参观标本陈列馆、制作标本、课外兴趣小组、讲座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针对教材中有争议性的内容去查阅相关文献,阐明自己的观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4 完善教学考评制度
教学考评制度是检验授课质量的尺度。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新型考评制度。①对教师的监督机制,加强备课、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效果评估等监督,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把关,尤其是把教师对启发学生思维分析能力、因材施教、因课施教的能力作为重点,由教学专家及授课对象共同评估科学分析,并回馈给授课教师,利于改进。②对学生掌握情况的考评,主要是将过去单一的笔试形式改为多层次的以培养适应型人才为目标的考核形式,将考核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实行的结构评分制考核中笔试成绩仅占40%,而标本考试占到30%,其余部分为课外论文、课堂讨论、解剖操作等平时成绩。考试形式上,采用笔试、口试、开卷、闭卷等多种形式。
对学生素质教育及创新能力的考核,可通过考试内容的拓展和综合分析能力、科研思维的培养来实现。因此在教学考核中应当鼓励学生勇于突破原有的知识圈,向未知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世武,应大君.医学检验专业人体解剖学考核方法探索[J].检验医学教育,2002,9(1):34-37.
关键词:大学生;学生参与度;课堂教学质量;统计分析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快速迈进大众化阶段,保障和提升教育质量成为发展的核心议题。在我国高校目前的课程教学中,大部分采用的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从课程评价来说,大部分的评估注重的是投入和资源,是一种以“学校”和“教师”为中心的评估,质量评价本应关注的核心要素――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发展和实际收获却往往被忽略。因此这种评价方式并不能全面地反映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近年来,“学生参与度”(Student engagement)在本科教育质量评价实践中日益受到重视。学生参与度一方面指学生在有效教育实践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关注大学提供的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服务环境。[1]学生参与度被认为是影响高等学校教育成果的重要因素,能够帮助学校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认识学生学习质量生成的机理和路径,并能通过对相应指标的分析和测量促进大学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作出相应改进。
本文拟通过测量学生在“人体解剖学”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提炼出影响该课程学习质量和效果的关键指标,分析学生在学习人体解剖学的过程中参与各个维度的有效教育活动的程度及其对学习收获的影响,进而构建出基于学生参与度的课程教学质量改进模式,为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实证数据的支撑,最终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432名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回收问卷406份,回收率为94%,其中有效问卷391份,有效率96%。
2.研究方法
参考美国“全国学生参与度调查”(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简称NSSE)问卷、清华大学NSSE-China问卷、陈萍硕士论文《高校学生参与度实证研究》附录中的“湘潭大学学生参与度调查问卷”[2],结合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际,设计了“人体解剖学课程学习参与度调查问卷”。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电脑及手机终端使用方便的特点,课题组通过问卷星网站(https:///jq/6235213.aspx)发放电子问卷,开展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测量、学生课程学习收获指标测量、学生基本信息3个部分。学生参与度测量包括课程学习、课外活动、同伴互动、师生互动4个维度;学生收获自评包括知识与技能、自我发展、智力发展3个维度。
3.数据分析
所得数据全部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20.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使用了问卷信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多重逐步回w分析等统计学方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内部信度分析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主体部分为学生参与度测量、学生收获自评两个子量表。其中参与度测量部分的“课程学习”、“课外活动”、“同伴互动”、“师生互动”均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学生收获自评量表的14个项目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信度,各部分的Cronbach’s Alpha值见表2。
在分析学生在学习人体解剖学时的参与度调查数据时,为了解学生在各维度的参与情况,本研究计算出各维度的每一个小题的平均得分,并统计了“非常不符合/频繁(1分)”、“不符合/频繁(2分)”、“一般(3分)”、“符合/频繁(4分)”、“非常符合/频繁(5分)”5个选项上的人数百分比,比较得出各维度的高参与度项和低参与度项。贝尔德(1990)将2/3以上学生选择“符合/频繁”或“非常符合/频繁”的活动项定为高参与度项;将一半以上学生选择“不符合/频繁”、“非常不符合/频繁”的项定位为低参与度项。[3]
(1)课程学习活动参与
课程学习参与共有5个小题,其中得分最高的项是“a4按时完成作业(3.83分)”,得分最低的项是“a1课前认真做好预习(2.81分)”。5个项目中有3个的平均分高于理论平均值(3分),分别是“a3上课认真做笔记”“a4按时完成作业”“a5去图书馆借书或者查阅资料或从学校数字图书馆或者网络下载资料”,也就是说上述3个项目“符合”或“非常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对选择每个选项的人数百分比进行统计后,如图1所示,依贝尔德的划分标准来看,学生高参与度项有“a3上课认真做笔记”“a4按时完成作业”,也就是说有67%以上的学生选择了“非常符合”或“符合”。
(2)课外活动参与
课外活动参与共有5个小题,按得分情况来看,“b4参加社团活动(3.17分)”平均得分最高,平均得分最低的是“b1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论坛(2.48分)”,其他三项的平均得分均低于理论平均值(3.0分),学生偏向于选择“从不”“偶尔”。如图2所示,每个选项的人数百分比,课外活动的各个项目既没有高参与度项,也没有低参与度项,每个活动项目的参与频率都有60%左右的学生选择“一般”或“偶尔”。
(3)同伴互动参与
同伴互动共有5个小题,平均得分最高的项目是“c3与同学讨论人体解剖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3.22分)”,平均得分最低的项目是“c4与不同专业或年级的学生探讨与人体解剖学有关的问题(2.38分)”,其他三项的平均得分均低于理论平均分(3分)。从图3每个选项的人数百分比看出,“c3与同学讨论人体解剖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分最高,有36%的学生选择了“频繁”或“非常频繁”,但每个项目仍有60%以上的学生选择“一般”或“偶尔”,这表明学生在学习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时同伴之间的互动程度不高。
(4)师生互动参与
师生互动共有5个小题,经统计分析,我校学生在学习人体解剖学时在“师生互动”方面参与度比较低,5个项目的平均得分均不足理论平均分(3分)。最高平均得分项为“d3为达到人体解剖学老师的标准或期望付出比预期大的努力(2.76分)”,21%的学生选择了“频繁”或“非常频繁”。“d5课下与人体解剖学老师讨论兴趣爱好(1.80分)”平均得分最低,分别只有5%、2%的学生选择了“频繁”和“非常频繁”。与前三种课程参与活动相比,这一维度的小题普遍得分较低。如图4所示每个选项的人数百分比,“d4用电子媒介与人体解剖学老师交流”“d5课下与人体解剖学老师讨论兴趣爱好”两个项目分别有51%、55%的学生选择了“从不”,属于低参与度项。由此看来,与前三种课程参与活动相比,这一维度的参与度得分普遍较低。
(5)学生参与度总评
本研究在对学生参与课程教学活动的整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又分别把测量学生课程学习参与度的四个维度,即“课程学习投入”“课外活动参与”“同伴互动”“师生互动”的分数进行求和后除以项目数,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各自的平均值、标准差、偏度以及峰度。从表3中可以看出,学生总的参与度得分在1.80-4.18之间,均数为2.79,低于理论平均值(3分)。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平均值最高为3.45分,其次是“课外活动(2.80分)”和“同伴活樱2.84分)”,对“师生互动(2.08分)”的参与度最低,与上述结果分析的结论基本一致。
3.62±0.80
从表4看出,每一项的平均得分都低于了理论平均值3分,其中有8项(57%)的平均得分高于3.5分,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题目学生选择了获得“非常大”、“比较大”的发展,这说明我校本科生认为自己在学习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时收获性价比较高。学生认为收获最大的是“解剖学知识(3.91分)”,其后依次是“医学知识面的开阔(3.90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3.72分)”、“独立思考能力(3.65分)”、“包容不同观点能力(3.62分)”、“提高了对中医的理解和认识(3.58分)”、“自我认识能力(3.56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52分)”。下面我们把“与职业发展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自我发展”、“智力发展”三个维度看作单独的变量,对其总分的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基本统计量见表5。由此我们看出,学生认为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收获最大,其次是“智力发展”、“自我发展”。
4.学生参与度影响学习收获的回归分析
本研究将衡量学生参与度的“课程学习”、“课外活动”、“同伴互动”、“师生互动”四个变量分别看作自变量,把衡量学生收获的“知识与技能”、“自我发展”、“智力发展”三个变量分别看作因变量进行多重逐步回归分析。[4]表6呈现了学生在人体解剖学课程的课程学习、课外活动、同伴互动和师生互动方面的参与度对其在学习人体解剖学期间在知识与技能、自我发展、智力发展三个维度的影响。其中“课程学习”、“课外活动”、“同伴互动”的学生参与度对个人各个维度发展的影响作用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课程学习的学生参与度对“知识与技能”、“智力发展”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影响力系数分别为0.273和0.26,且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课外活动参与对“自我发展”的影响最大,影响力系数为0.136,也具有统计显著性;同伴互动对“自我发展”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对“知识和技能”、“自我发展”有影响,均有统计显著性。但师生互动对“知识与技能”、“自我发展”、“智力发展”都没有显著性意义,这与学生参与度测量结果相一致。由于学生在学习人体解剖学时在“师生互动”方面参与度最低,因此师生互动对学生个人发展意义不大。
三、讨论与建议
1.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
本调查的测量结果表明,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投入时间、精力最多,同时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仍然是课堂教学。有82%的学生认为上课认真听讲对学习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做课堂笔记和完成课程作业也被学生视作影响课程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是,体现学生对课程主动参与,尤其是自我学习水平和能力体现的重要因素,如上课发言、课外阅读、参加学术沙龙和讲座等[5],却没有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这些也反映出,大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不高,对课程内容的学习方式,仍然停留在中学时代教师满堂灌、“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的浅层次学习策略阶段[6],而对于可以拓展知识面、增加学术交流和融合的合作式和探究式深层次学习方式,还有待教师进一步引导和加强。
2.师生互动的良好环境和平台有待加强
本调查的数据反映出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课程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水平很低。师生互动维度的5道小题,得分均没有超过理论平均值;在对学生参与度与学生收获进行多重逐步回归分析时,学生的参与度的四个维度对师生互动是没有统计学意义的。这均显示出在日常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极其匮乏的。究其原因,扩招以来学校和班级学生规模扩大,大班教学的前提下,师生很难有机会进行较为频密的互动。其次,多校区办学,目前本科生多在新校区学习和住宿,而教师居住地普遍距离较远,基本是上完课后就很难再见到老师,因此学生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以外没有客观的条件进行学习上的沟通与交流。再次从学校的制度设计来分析,目前对教师的绩效评价和职称晋升的主要依据仍然是以科研方面的成果为主导。这种评价体系势必会引导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上。对于教学方面的钻研和探索很多时候是基于个人的职业兴趣和操守追求所在,但却没有制度化和体系化的评价机制加以激励。近年来,很多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加强学科建设和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同时,提出“回归本科教学”,提倡“教学科研”的理念,积极搭建师生交流和互动的平台[7],让师生的交流和互动制度化、常态化,最终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3.学生学习支持的机制和体系有待完善
本研究中“课外活动参与”和“同伴互动参与”的两个维度测量结果表明,学生在课堂学习以外参加学术讲座或论坛、主动利用学校实验室等方面的频率均较低。另外,学生与其他年级和专业的学生交流课程学习的体验也是匮乏的。这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分析原因。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说,由于修读“人体解剖学”课程的大部分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确还处于一个学习方式转变的过程,因此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意愿都还比较欠缺。同时,也反映出课程教学过程以及学校整体的人才培养环境,对于学生学习支持的机制和体系还有待完善。学校可以从加强学业指导工作队伍和教学条件建设两方面着手,吸纳优秀的青年教师以及学业表现突出的高年级学生作为学业指导工作队伍的成员,给低年级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有针对性的学业指导服务。另外,不断加强课程的延伸条件建设,尤其是对于人体解剖学这样的医学基础课程,可以从改善实验室条件、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程度以及充分引入信息化手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学平台,从教学条件建设上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晓阳,刘金兰. 学生参与度评价:一种学生主体的教育质量评价方法[J]. 高教探索,2012(6):21-26.
[2][4]陈萍. 高校学生参与度实证研究[D]. 湘潭:湘潭大学,2011:39.
[3]Baird,L.L. The Undergraduate Experience: Commonaliti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Colleges[J].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1990,31(3):271-278.
[5]李凯冬. 大学生有效课程学习经验评价与学习参与度相关分析[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19.
关键词:家畜解剖学;实践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210-02
同学们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与专业有关的课程就是家畜解剖学,解剖实验室里福尔马林味很浓,呛鼻辣眼,上课时让人涕流泪落。曾有个别女生初次上解剖实验课就有在课堂上晕倒的情况发生。而初次接触福尔马林浸泡过的解剖标本和实验室琳琅满目的各种解剖标本,让同学们深感对课程充满忐忑和恐惧。不少学生掩鼻听课,少数学生戴口罩上实验课,甚至个别学生戴消毒面具听课。加上解剖知识繁杂,生偏的名词概念多,形态学知识抽象,学习起来感觉枯燥无味,不少学生由此产生厌学思想,甚至动摇了专业思想,个别学生甚至为此提出转学或退学的要求。如何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众多解剖学教师一直在进行探讨的问题。家畜解剖学是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形态学专业基础课,其形态学的特点就决定了学习必须借助实践教学环节来阐述解剖知识,学生才能理解教学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作者进行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探寻和尝试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剖学实践教学的方法,现介绍给大家以供参考。
1.加大标本知识的考核力度。在实践教学中,主要对骨骼和肌肉两部分内容进行中期考核。考试的时候将骨骼标本和肌肉标本摆放在实验室的解剖台上,然后在标本需要考核的位置贴上标有号码的标签,学生依据标签所在的位置写出该处的名称。通过加大标本知识的考核力度与实验室的开放管理制度相结合,促使学生主动到实验室察看标本,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加深和巩固学生的标本理论知识,对今后的内脏和神经血管知识的学习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课时的限制,无法安排更多内容的标本考核,如内脏和神经血管等等。这部分内容可采取现上现考的上课模式,上完课后马上对学生进行提问,根据问题回答的情况进行评分。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专注于课堂知识,认真观察和分析所学标本的位置及结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速记能力。
2.活体动物解剖实习。实践中安排了猪、羊和鸡的解剖。由于经费原因,只能用羊来代替牛的解剖。这部分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环节,也是家畜解剖学教学与人体解剖学教学最大的区别之处。活体解剖是人体解剖学无法实施的环节,而在家畜解剖学却能实现并最具有意义的实践课。实习的每个环节都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解剖动物,掌握了解剖动物的技术,对动物有了整体解剖的认识,观察到了器官的位置和未经福尔马林处理过的器官的原始的颜色,用手触摸到器官的原属质地,加深了理论知识的印象,并有了更为直观的实践知识,是对书本抽象的解剖学知识直观化的体现。这些作用是在课堂上观察经过福尔马林浸泡处理的标本和购买的解剖模型无法比拟的。在解剖动物的同时,切割出动物的主要淋巴结来进行细致的观察,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动物淋巴结的位置、颜色、大小及形状,为其他课程和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的疫病诊断、活检、尸检以及肉检打下了坚实的解剖理论基础。由于活体动物解剖实习有诸多优点,因此深受同学们的称赞与喜爱。
3.尸体解剖实习。在教学实践中安排购买奶牛场刚出生的淘汰小公牛。对其进行颈动脉放血致死后,经过颈动脉灌注术清洗血管后,往血管内灌注福尔马林,固定标本备用。实习的时候,将小牛去头后,分别按正中矢面和经过最后胸椎后缘的横切面进行切割,将其尽可能分成均等的四部分。把一个班的学生平均分成五个小组。四个组负责解剖分离上述分好的小牛体部标本,每小组一部分。主要是对照课本的神经血管部分内容进行解剖,同时对肌肉部分进行解剖分离。前肢和后肢组的标本进行交换确认肌肉、血管神经的知识后,由老师逐个对同学进行提问前后肢的肌肉、血管神经的名称,最后根据制作标本的质量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给每个同学打分,计入课程教学实习成绩。其余一些组的学生进行头部解剖并把脑取出。由老师根据脑神经根的相关知识进行提问。根据问题回答的情况和取出的脑组织的完整性进行评分。如果取出的脑组织比较完整,可以制作成标本展出陈列,或制作硫酸铜染色脑组织切片供展出或供上实验课解剖脑时演示用。这样还可以补充脑组织标本的缺少。这一环节既考验学生分工后个人的动手能力,又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集体荣誉感和敬业精神。实习时间的有限性既要求学生大胆果断的对标本进行分离,又要求学生具备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做到胆大心细,繁而不乱。这样更能使学生牢记相关的理论知识,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巩固理论。
4.活体触摸。由于解剖学实验教学的环境较差,实验室内具有强烈的福尔马林味,实践环节有限,动手机会太少,让学生只是死背课本内容,却无法让课本知识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学生会质疑所学知识的可用性。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理论知识,不明了这些理论知识该如何去运用。老师理论性的回答只能让学生一知半解,唯有让其亲身体会才印象深刻。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摸。活体触摸就是安排一头牛或马或羊,由学生自己动手牵出栏舍,并固定于保定架,然后用手触摸其在畜牧兽医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部位,如头部的颅部的枕部、顶部、额部、颞部、耳部和腮腺部等,前肢的肩部、臂部、前臂部和前脚部等。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在数肋骨时采用倒数法数肋骨的必要性及倒数肋骨和肋间隙的方法。通过现场观察动物后学生方可明白前部分肋骨被前肢的肩部覆盖,无法计数,所以只能倒数。而倒数肋骨和肋间隙则体会到隔皮肤后要准确数数必须动手摸,而不能像在课堂那样看着骨骼标本来数那么直观。学生可体会在牛的尾根腹侧正中诊脉,或在马的下颌骨面血管切迹诊脉的方法。然后每个学生用听诊器对照课本介绍的位置,听心音和呼吸音以及肠音,这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心音、呼吸音以及肠音对学生而言具有朦胧的神秘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成功后使其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这一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老师可以传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知识共享。
5.学生进行动物标本制作。近几年来,学院组织学生举办动物标本制作竞赛,主要是动物整体皮毛标本和骨骼标本的制作比赛。学生由学院科技部引领,由解剖实验室提供标本制作技术、场地和器械药品等支持,通过科技部立题申请学校的课题经费,共同进行动物标本的制作。多年来共有上百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该活动,制作的标本数目达数百件,制作的动物标本涉及了牛、猪、鸡、鸭、鹅、兔、犬、蛇、猴、鳄鱼、白颊长臂猿、鸵鸟等多种动物。以这一活动为题材,基础学科研究生、动物科学专业、动物医学专业十几名学生在国内专业期刊开发表了论文[1,2,3]。同学们制作的动物标本荣获广西大学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一等奖,第二和三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指导老师也荣获广西大学大学生科技节优秀指导老师的荣誉称号。而且实验室的实验教学改革项目也荣获“十五”广西大学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优秀成果一等奖。动物标本制作竞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其以学生为中心主体,可使学生的优秀个性得到体现,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在学生讲解参赛作品的环节,可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组织语言能力及表达能力,让学生获得课堂上得不到的素质拓展。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让所学知识通过实际运用给学生留下根深蒂固的记忆,教学质量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6.解剖学挂图谱的制作。挂图在家畜解剖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不能或缺的教具。然而家畜解剖学教学所用的解剖挂图却十分缺少。主要原因是正规印制出版的解剖挂图极少,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为此,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进行解剖挂图的制作是十分必要的。因供教学用的挂图要求比较高,故绘画挂图时除了要求具有一定绘画功底外,还要求有一定的解剖学知识才能较为准确画出挂图。而现在国内只有极少一些院校有专业的解剖学挂图绘图员。为此,近年来尝试让有一定绘画功底的动物医学专业和动物科学专业的大学生进行有偿绘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参加绘图后,体会最深的是对该部分内容可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知识得到充分的记忆。同时,有偿绘图,可以缓解部分有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状况,让学生体会到运用知识得到有偿回报的喜悦,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使其更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学生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提高的同时,教学质量也得到相应提高。
7.实验室开放。为了更好地利用实验室资源,发挥解剖陈列标本的作用,解剖实验室采取开放管理的管理模式。每班学生都有解剖实验室的钥匙,同学们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到实验室观看标本,巩固课本知识,复习课堂内容。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同学们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培养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激发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了同学们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同时学生可在课外时间邀请老师到实验室进行指导,在相互的学习探讨中增加师生情谊,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
总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证实以上所述教学实践环节不仅可以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实现,而且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质量的提高除了包括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之外,还包括培养出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高素质的学生。通过这些环节,学生素质和能力得到多方位的拓展提高,人际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科研能力等能力得到充分培养,使其更能适应21世纪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学生的进步即是教学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宋小自,蒋宗良,韩涛,等.泡沫塑料雕塑技术在鸵鸟形态标本制作中的应用[J].广西农学报,2007,22(6):31-33.
[2]秦津,韩涛,宋小白,等.家畜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青年科技,2008,11:214-215.
曾说过:“一项工程科技创新,可以催生一个产业,可以影响乃至改变世界。”3D打印技术正是这样一项工程科技创新。3D打印对于传统工业来说是一次革命,同时,它也给医疗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黄文华,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这些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将3D打印技术融入到医学发展当中。
志在“3D”
3D打印技术又称“快速成型”“增材制造”,已广泛应用于航天、汽车、玩具等制造领域,有别于传统的制造工艺,可快速生成复杂的几何实体。随着学科的交叉渗透,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逐渐成为新的焦点。在黄文华看来,3D打印技术与医学具有天然的亲和力,通过个性化定制能够为患者“量体裁衣,度身定做”。
听起来玄幻,可就在2015年,康裕建教授就成功制造出了全球第一个3D打印人工心脏,并最终移植到了猪的身上;而黄文华团队的3D打印技术在骨科的转化应用也早已开展得如火如余。
2014年年初,广东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髋臼骨折3D打印腹腔镜辅助下内固定术”,引起国内外的高度重视,黄文华也参与了这一“世界首例”的设计。更值得称道的是,他用3D打印技术辅助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的研究,规范了手指再造手术标准化流程,解决了以往手术精准性低、并发症多、再造手指外观不理想、再造指功能不满意等问题。该技术还进行了进一步的延伸应用,创新性地实现了单手5指脱套伤一次全形再造5指,该项技术已在国内多家医院进行推广应用。
“医学3D打印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打印设备及新材料的研究,金属打印、生物打印的出现无疑为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这也是目前应用的热点,同时也是研究的难点。”谈及3D打印的未来,黄文华这样说道。
创伤修复者
“面向国家对创伤修复与治疗的重大战略需求,针对当今社会严重创伤多发的特点,围绕创伤主题,我将再生医学及创伤修复机制研究确立为研究方向之一。”黄文华说,要想提高广东省的创伤救治能力,平台水平是关键,在这方面黄文华贡献诸多。他建设了“南方医科大学3D打印服务公共网络”以及“南方医科大学医学3D打印研究所”,依托于此,构建了以临床应用解剖学、数字医学、医学3D打印为核心的技术平台。该平台的建设极具意义,一方面,通过“临床需求―服务平台―临床应用”的双向联动机制,面向临床医疗机构提供虚拟仿真设计、3D打印、医疗器械创新设计等技术服务,满足个性化医疗需求并拓宽医学3D打印技术的覆盖面;另一方面,通过平台建设及应用可充分了解医学需求,有针对性地完成目标数据的积累和研究,培育并扩大3D打印技术的医疗市场。
在医学3D打印临床应用平台建设的基础上,黄文华又依托广东省创伤救治科研中心及下属的60余家临床基地,与创伤外科、矫形外科、神外科、肝胆外科等广泛合作,以满足现代医学个性化、科学精准的治疗要求为目标,开展了相关技术在创伤救治领域的应用研究和医疗器械的创新研制与产业化,收获了不少的成果。他参与开发出了多模态人体结构数字化建模技术、医学生物力学标准化检测技术、组织工程构建与检测技术、组织修复材料构建技术等。同时,黄文华还聚力高端核心技术产品应用转化,通过整合工艺、材料、应用产品研发三个方面展开3D打印基础应用研究,推动了创伤救治医学的转型升级。
“创新”园丁
从师从我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的开拓者钟世镇院士,到如今的桃李满园,黄文华已经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师者。目前,经他指导的大部分学生都已成为临床和教学骨干,他参与解剖相关教材编写数量高达35部,其中主编和副主编解剖教材17部。黄文华曾先后获校级教学优秀一等奖8次、教学成果奖3次、南方医科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等荣誉称号。2012年,他当选为南方医科大学“南医优秀教师”。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脑血管病所致的半侧舞蹈症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对12例老人脑血管病所致的半侧舞蹈症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12例病人中基底节梗死6例、内囊前肢梗死2例、丘脑出血2例、尾状核出血2例,治疗后舞蹈症状完全消失。结论:脑血管病是老人半侧舞蹈症的主要病因之一,且多为脑梗死所致,病灶部位以基底节为主,治疗效果及预后良好。
老年人血管病所致的半侧舞蹈症临床上比较少见,现将我科1996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12例分析报导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全组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60~81岁,平均68.1岁。病程1~7d,平均3.5d。有高血压病史9例,糖尿病史7例,脑卒中史6例,冠心病史3例。
1.2 临床表现:全部病人均表现为一侧肢体快速、不规则、大幅度、不自主的舞蹈样运动,面部挤眉弄眼,舌不自主伸缩。精神紧张时加重,安静时减轻,睡眠中消失。右上下肢8例,左上下肢4例,伴有一侧面部或舌者6例。受累侧肢体肌张力减低10例,正常者2例。受累侧肢体肌力Ⅲ级5例、Ⅳ级7例。受累侧感觉障碍5例。病理征阳性者6例。伴头痛者5例,其中4例为脑出血病人。12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眼底动脉硬化改变,全部病人均无发热,无痴呆表现。
1.3 辅助检查:所有病人血常规正常。7例查抗“O”正常,血糖增高5例,血脂增高6例,5例脑电图检查中轻度异常3例,正常2例。12例心电图检查中异常9例(左室肥大劳损6例,慢性心肌缺血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
1.4 影像学检查:全部病人入院均做头部CT检查,异常8例,正常4例者3d后复查均有异常改变。MRI检查4例异常。表现为左侧尾状核出血2例,丘脑出血2例(左右各1例),出血量3~5ml。右侧尾状核腔隙性梗死2例,壳核腔隙性梗死4例(左侧3例,右侧1例),左侧内囊前肢腔隙性梗死2例。大脑萎缩8例。与本病无关陈旧性梗死未统计在内。
1.5 治疗与预后:本组3例给予利血平,9例给予奋乃静控制舞蹈症状。脑梗死者同时应用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聚集剂,脑细胞活化剂。脑出血者应用脱水剂治疗。1~2d舞蹈症状开始减轻,3~20d舞蹈症状完全消失,患肢功能恢复正常。
2 讨论
半侧舞蹈症为局限于一侧上下肢或面部不自主舞蹈样运动,它可以是风湿性舞蹈病,慢性舞蹈病的一个部分,亦可以是基底节发生血管损害的结果,多见于中年或老年病例,突然起病的偏瘫或不完全性偏瘫及偏瘫肢体的舞蹈样动作[1]。本组病例全部为老年人,多数病人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史,无舞蹈病遗传史,其中脑梗死者8例,脑出血者4例,表明脑血管病已成为半侧舞蹈症的主要病因之一。锥体外系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尾状核和壳核)、苍白球、黑质、红核、丘脑底核、脑干网状结构、小脑和前庭核等,纹状体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它们构成功能不同的环路对运动起着调节作用,维持肌张力和运动协调,参与半随意、不随意运动和习惯动作。当纹状体损害时,解除了对苍白球的抑制,致使苍白球对脊髓前角的抑制机能增加,大脑皮质发动的运动无法中断与停止,而产生肌张力过低和运动过多症候群[2,3]。此外,丘脑底核内的谷氨酰胺神经元对基底节神经核的传出部分苍白球内侧段和黑质网状部起兴奋作用,它们二者又对丘脑和脑干的去抑制,导致运动过多[4]。本组中有2例内囊前支腔隙性梗死表现为半侧舞蹈症,与国内文献报导的血管病变部位不同[5]。推测可能的机制是: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被内囊前支隔开,但有由神经元胞体构成的灰质桥梁将尾状核与豆状核的壳相连接[6]。因此当内囊前支损伤时可能会出现舞蹈样运动,由于例数较少,有待于今后临床工作中进一步观察。治疗:本病除了针对原发病治疗外,可选用利血平、奋乃静控制舞蹈症状,亦有人应用氟哌啶醇控制舞蹈症状[6]。全部病人出院时舞蹈症状完全消失,即使有轻偏瘫的病人肌力也恢复正常,说明本病的预后是较好的。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利血平、奋乃静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如鼻塞、嗜睡、直立性低血压等。
参考文献
[1] 史玉泉主编.实用神经病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96
[2] 朱长庚主编.神经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9
[3] 中国医科大学主编.人体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527-529
[4] 朱长庚主编.神经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71-772
【关键词】组织学与解剖学 教书育人 教学 专业思想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242-01
教师除了教书,即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进行专业思想、学习目的、学习方法、远大理想等的育人工作。把育人工作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是教师的天职也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们在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积极开展了系列育人工作,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了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获得了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合作等基本技能的学习,受到了理解学生和学院领导的好评。
1 只有教好书,才能育好人
教师只有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才有资格进行其他内容的育人工作。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教学态度、敬业精神、教学效果很差的教师,很难对学生进行热爱专业、刻苦学习和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相反,教师的强烈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千方百计搞好教学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不但会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而且还会使学生从教师的身上学到全心全意搞好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使学生在努力搞好当前学习的同时,逐步确立将来认真对待本职工作的思想基础和学习的楷模。此外只有教师自己做到了,才能理直气壮的要求学生做到。为此我们“组织学与解剖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多年来坚持集体备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改革,认真备好和上好每一节课,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先后共获得学校教学成果奖9项,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发表教改论文二十多篇,主编全国指定教材3部、教学参考书5部。我们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历届学生的好评,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评估多次名列全院第一,其中教学态度方面的评估认为好和较好的占98%。对教学效果的评估认为好和较好的占94.3%。由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从而也就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因为教学任务重,有时老师不但承担课堂讲课任务,同时还要承担实验课的实验教学任务。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每次课老师都是早来晚走,对学生百问不厌,很多学生看到老师的这种工作精神,深情的说:“老师太辛苦了,如果我们不好好学习,首先就对不起老师。”于是就出现了学生主动帮助收摆实验用品、清理实验室的现象。在地下室观察尸体,有时因天气炎热,老师讲解累得满头是汗时,同学们见此就主动拿出自己的手绢擦去老师头上的汗水。我们的这种教学态度,在学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许多学生毕业后在来信中写到“组织学与解剖学课程是我们最下功夫、收获最大的课程”,学生对我们的教学和教书育人工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这样就使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外,还了解和看到了将来到工作岗位上应该具备的工作精神和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时发现部分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厌学情绪,对此我们首先从讲好每一节课做起,然后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热爱专业和刻苦学习的教育,结合专业向他们进行未来前途,远大理想的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们还结合社会现象进行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会学习等方面的讲座,激发学生从现在的搞好学习做起,巩固专业思想、树立为生命科学事业奋斗终生的远大理想,最后绝大多数同学反映我们这门课是学习最认真,看书的时间最多,也是收获最1大的一门课。
2 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教师应时刻以自己规范化的言行来影响学生、熏陶学生,为学生做出表率。为此在讲课时我们每次都是提前10-15分钟到教室深入学生当中了解他的学习情况,上实验课每次提前20分钟左右到实验室重新检查实验准备情况。在我们教过的班级中,一些学生不会查阅参考书和参考文献,我们就结合讲课介绍一些与本专业最密切的参考书和期刊文献,引导学生课下参阅相关的参考书和期刊文献,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会网上查阅期刊文献,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学习技能,培养学生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老师在在讲每一节课时都努力做到语言简洁干练,抑扬顿挫,条理清楚,尽量塑造起教师在学生中应该具备的形象。在实验课的教学中,老师以身作则,并要求学生严格按标准的规范化动作操作,如显微镜的使用,在开始上实验课时,90%以上都用右眼,并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解剖器的持握姿势95%以上都不正确,发现这些问题后我们及时进行示范加以纠正,很快使大部分同学能正确掌握操作技术,从而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虽然我们这门课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但由于老师的表率作用,使学生都能愉快的接受并给予积极的配合。
3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学风教育,坚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首先向学生讲清“考试是否作弊,是对一个人的人格、品行的考验,也是对自己的尊严珍惜不珍惜的选择,我们培养的大学生,不但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和造就过得硬的思想作风,只有这样,将来到工作岗位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这些肺腑之言常常引起学生的阵阵掌声,我们并不以此为满足,而注意把工作做得更深入更细致些。一次,一位因考试作弊而将要取消学位的学生以不记名的方式通过课代表给老师写了一封信,说明他心中的苦处,后来老师很快给这位学生回了信,在信中重点讲了“先不要过多的考虑别人怎样评论自己,而应首先在一切事情中作到问心无愧;不要过多的去想过去,而要从现在作起,不要想怕丢掉什么,而要不断的用奋斗去换取”。后来这位同学逐渐的放下了思想包袱,学习努力,表现较好。
4 结合专业进行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
由于《组织学与解剖学》是以形态为主的科学,在整个教学中我们都强调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进化发展的观点、形态与机能统一和理论联系实际等观点进行学习。组织学与解剖学课在教学中有时要观察尸体,看尸体对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因此在看尸体之前多数学生都抱着即好奇又害怕的矛盾心理。这样在每个年级第一次看尸体之前,我们都先进行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防腐固定的原理,谈献尸体的意义,讲观察尸体的重要性和要珍惜这种学习机会。几年来在观察尸体的过程中,从未出现因恐惧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现象。
多年来我们始终注重把育人工作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使学生在学会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由于我们把育人工作融汇于了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学生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段相林,常彦忠,于鹏.人体组织解剖学课程建设与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高校生命科学基础课程报告论坛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69-73 (书号:ISBN978-7-04-021969-2),北京,2007.7.
[2] 段相林,于鹏,常彦忠.建设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材体系.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7,25(4):35-36(核心期刊).
[3] 段相林,孙中玉.改革教材教法对能力培养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联,四川解剖学杂志,1996,4(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