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现场施工论文

时间:2023-03-25 10:43:16

导语:在现场施工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现场施工论文

第1篇

1.1相关技术桥梁建设的施工比较复杂,且施工过程比较繁琐,而且桥梁项目建设施工点多、面积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施工现场的管理难度,所以现场管理人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来维持现场秩序。

1.1.1熟悉施工流程,优化施工程序施工管理人员应该根据桥梁建设的实际情况,设计施工方案,做好施工规划,合理优化配置每一道施工程序,对施工难度和施工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施工要求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将每一个施工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纳入可控范围,以确保施工质量。

1.1.2储备专业的技术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要不断的对施工现场管理过程进行总结分析,要不断的储备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才,只有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才能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的发现在施工环节的漏洞,对每一道施工环节的施工过程做到心里有数,对突发事件能够做到灵活处理,能及时的了解新工艺、新材料,保证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

1.2必备材料桥梁施工建设工序繁多,每一道工序所需的材料都不一样,导致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材料。所以,首先要充分确保现场材料的供应;其次,在进行材料采购之前,必须充分做好对材料市场的调查工作,确保所购材料价格合理且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对于材料的存储也要堆放有序,根据材料的使用用途规格等分好类,便于管理和能及时的找到所需材料,并派专门人员进行监管。最后,要做到不浪费每一份材料,节约施工成本,对每一份发放的资料都要做好登记,以防浪费材料。

1.3相关设备桥梁机械设备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桥梁现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等情况,很容易缩短机械的使用寿命。所以一定要不断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使机械设备在正常的状态下运行,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和养护。对于外租的机械,需要通过市场调查,租用质量好、价格优的设备[2]。

二、提高桥梁现场施工管理的措施

2.1树立施工现场安全监管信念施工单位要将安全施工的理念贯彻于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施工人员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安全意识,才能在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提高桥梁工程的质量,使桥梁工程达到国家的建设标准,所以施工单位的相关人员一定要对桥梁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桥梁质量和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2.2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只有对现场的施工人员树立正确的安全观,才可能提高整体的桥梁施工安全水平,由于桥梁施工现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一定要使施工操作人员牢记安全知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使其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时刻提醒桥梁建设部门人员要谨记施工操作规范。将安全管理工作真正的落实到位。

2.3严格按照安全标准和操作规范组织现场施工只有严格按照安全标准和操作规范组织现场施工,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它是桥梁现场施工安全的基础条件,所以施工单位必须组织施工人员严格的按照安全施工标准执行,规范操作,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另外安排专门的人员对现场施工进行监督,这样可以及时的发现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进行整改,防微杜渐。

2.4提高安全管理的自觉性,主动遵守安全生产法律制度只有对桥梁施工现场的事故隐患进行提前预见,然后尽早做好安全防患措施,对容易出现施工问题的环节重点防患,时刻关注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戒焦戒躁,不能粗心马虎大意行事,而是要认真对待每一道施工环节的现场管理工作,自觉遵守有关桥梁安全建设的法律、法规,提高安全管理的自觉性,树立带头模范作用。

2.5落实桥梁施工人员入场教育规范落实桥梁施工人员入场教育规范工作,是保证安全施工的前提条件,因为很多人员都是第一次进行桥梁施工工作,对桥梁施工的很多程序都不熟悉,所以在进场前要进行事先教育,让他们提前熟悉施工流程,了解施工安全的相关知识,遵守操作流程。但是必须注意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不能急功近利,一步一步的教育,首先,对施工单位的各部门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其次,对桥梁现场施工管理人进行安全教育,最后,对基层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把其中的厉害关系讲解给全体人员,做到人人关注安全,人人注重安全防护。

2.6落实现场施工培训规范在完成入场教育后,还要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再培训工作,施工单位聘请专业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授课培训和实践演练,使理论与实现相结合,达到安全培训的预期目标。并进行安全教育知识的宣传,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3]。

三、结语

第2篇

1)季节和地域影响明显

供电过程会受到季节变化和地域条件的影响。在每年夏季和人口密集的城镇,用电需求会大幅增加,电量缺口大,供不应求。为应对这种情况,供电公司会采用拉闸限电的方式提供电能。这种情况对于用电需求较高的生产企业非常不利,会很大程度上减弱其生产效率。此外,拉闸限电也会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如2012年印度大停电造成了印东北部六亿七千万人受到影响,造成这起事故的原因就是印度整体电力供给量无法满足高峰期的供电要求。事后,印度总理申请投入4千亿美元来提升印度的供电能力和发电的稳定性。我国的供电工作虽然相比印度更完善,但同样也有类似的问题存在。

2)电力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电力公司的安全建设管理缺少健全的制度,并没有将每一项工作对应的安全规范进行一一落实。例如在用电线路安装过程中,前期工作必须严格落实现场勘查制度,做好危险点分析,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但在实际施工过程很难真正做到。

3)电力安全制度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操作性

一些电力企业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没有将安全制度落实到实处,只停留在口头上,严重阻碍安全建设,无法切实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无法提供安全的供电环境。出现安全事故时,并没有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对事故安全问题进行调查,找不到事故的真正原因,使得安全建设成为一纸空文,无法为电力企业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很常见的情况是,一些工程施工队伍在施工前开会分配工作任务时,工作负责人会向工作班成员强调注意安全,大家也积极回应,但只是停留在了口头上,并没有切实的将安全施工注意事项加以细化说明落到实处,最终酿成惨剧。

4)电力设备使用不当

目前,电力企业中,废旧的电力设备重复使用的情况十分普遍。由于使用老化电力设备、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和风险管控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的电力事故屡见不鲜。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必须有严格的设备管理制度把控设备的安全使用。如某供电局在一次低压线路故障修复过程中发生了倒杆,造成一名员工死亡,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电杆破损严重,抗弯承载能力下降,不能满足施工条件。

5)电力系统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

供电企业中,安全建设制度已相对完善,然而,实际施工中仍能暴露出相当多的问题。很大的原因是监督管理不到位,施工人员受到的制约较弱,积极性不高。而且,许多供电企业的领导更多的关注基础建设和技术改造工程,对于供电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其实,安全管理日常监督才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的关键环节,这些小问题都有可能引发大的安全事故,影响工作任务的顺利开展。

2改善措施

1)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

电力系统安全建设的主导力量是工作人员,相关人员的作业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完全是由电力企业人员的工作过程决定的。因此,应在电力工程人员上岗之前进行系统的安全意识教育,并对学习成果进行验收,严格杜绝不合格人员上岗。在日常工作中,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将安全问题深入到员工的内心,让他们深切意识到电力安全无小事。场外培训对于工作人员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有很重要的意义,应在施工现场由经验丰富的员工给新入职员工进行培训。教他们如何规范使用工器具及相关施工机具设备、如何应对突发状况、施工现场应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等。此外,健全奖惩机制对于员工的工作有很强的制约作用。对于违章操作的工作人员给出明确的惩罚措施,并进行记录;对于零失误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才能充分带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安全工作深入到员工的意识里,保障施工安全。

2)完善电力安全制度建设

管理部门应该将安全管理任务实行分层分级负责的制度,将各项工作落实到每位员工。监督部门应该按照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对相关负责人给出惩罚措施,保障责任到位。尤其对于习惯性违章的工作人员要严厉惩罚,并对其习惯性违章行为进行备案,提醒其他工作人员防止类似违章行为的发生。

3)加强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

为了保障安全生产,现场施工过程必须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现场施工安全不仅包括安全工器具的规范使用、施工过程的安全进行,还包括施工队伍的安全管理。施工过程中,必须将安全放在第一位,这对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无数的实例表明,在电力维修过程中,带电作业很容易无情的带走维修人员宝贵的生命。此外,电力设备故障导致的安全事故也屡见不鲜。因此,企业必须加强电力设备的监管,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淘汰过期设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4)严格监管工程承包作业

一些工程任务需要交给外包企业完成。在外包过程中一定要事先了解清楚承包商的资质,包括其工作质量和工作后续服务等。满足要求的承包商才可以接手工程。施工前要签订施工合同和安全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一旦出现问题按合同和协议处理,保障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关部门负责。

3结语

第3篇

争创安全标准化管理工地、文明工地的数量每年在逐步增加,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贯标的工地也越来越多。这些可喜的变化与国家经济的发展、建筑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管理有效加强是分不开的。但是应该看到,现在还有不少的施工现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隐患,有许多危险源没有真正受控。经笔者采访后发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建筑市场尚有管理空白点

目前,上海市本市大部分一、二级资质的施工企业和部分外省市高资质企业都已演变成纯管理型的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但较多公司并无过硬的劳务施工队伍。试想,一个大公司一年承接几十个亿的施工任务,需要多少劳务队伍去完成?因此有些公司一旦工程中标后,全部分包给有关的专业队伍,公司仅派几个技术人员到现场配合管理。人员配备本身不足,分管安全的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有的公司任命的项目经理要么是挂牌的,现场基本不到,或者很少到;要么是有职无权的。

在这种情况下,要按有关规定搞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文明施工显然是十分困难的。在浦东新区一个工地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项目负责人看到几个民工安全帽没戴,就上去劝阻,没想到这几个民工不仅不听劝阻,还要打这个负责人。他们说:“我们又不拿你的工资,谁要你管。”看,这就是层层分包引起的后果。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不少建筑商为拿到工程不惜恶意压价,用于安全生产的经费是忽略不计的。一旦中标,用于安全生产的必要设备、器材、工具等无力购置,于是,能省的省、能拖的拖。从而导致施工现场十分混乱,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专业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

农民工现在已成为建筑业劳动力的主体。据统计,仅在浦东新区,就有外来建筑务工人员十多万人。一个农民从农村放下锄头到大城市的建筑工地当民工,是很难马上适应的。从近几年发生的安全死亡事故分析来看,其中有80%左右的死者从农村到城市工地工作不满三个月。他们没有经过必要的上岗培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那么谁应该负起培训他们的责任呢?回答是用人单位。假如是整建制的合格分包工队伍,安排培训民工还是有可能的,但目前的情况是,大多数分包队伍都做不到。

在对技术工人和工程管理人员的施工安全培训问题上,现有的培训机制也不健全。笔者在采访中发现,有许多技术工人和施工管理人员相当缺乏施工安全知识,其中甚至包括某些工程监理人员。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已经颁布施行,加强对技术工人和工程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应当成为施工企业的当务之急。假如一个技术工人在自己从事的职业当中,连如何保护自己都不知道;一个工程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不能及时地发现安全隐患,对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熟视无睹。这样的工地不出事是偶然,而出事才是必然的。如果这一层面的工地骨干在施工安全方面不能以身作则。那么又怎么去要求更多的民工呢?

施工企业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据笔者了解,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日常检查中,经常可以发现工地上民工不戴安全帽,即使有的戴了,也不扣帽扣,而帽扣不扣等于不戴。去年浦东新区工地上先后发生4起坠落死亡事故。坠落高度都在2至3米之间,假如这些人帽扣扣紧了,是完全可以避免死亡的。

目前,施工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好的队伍,从工程开工第一天起,就能高起点、高标准地要求自己。各级主管部门任何时候去检查工地,都能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如浙江宝业建设集团施工的浦东新区高行镇人民政府行政楼工地。这个工地在一年多的施工期中,无论哪一天去检查,都可以拿来评文明工地。但也有不少工地,哪怕事先已经通知要来检查,等到了现场一看,问题还是很多。而有的问题是在以前的检查中曾反复强调要整改的,结果是今天改了,明天又反复。

加大监管力度,消除管理盲区

笔者认为,针对上述诸多问题,应由有关主管部门牵头各方协力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第4篇

(一)根据计划进度安排施工

根据施工进度这一目标来详细制定施工进度计划。首先,确定总的进度计划,然后,再逐步细化为单位的进度计划与不同阶段的具体施工进度计划。在具体执行时应结合施工实际进行相应的调整,最终保证按期完成施工任务。按照综合计划进度要求,同时参考上级规定的任务目标,把综合计划进度安排再进行细化,形成每月或每周的进度目标,从而将具体任务落实到各个施工队上。此外,还要对施工中涉及到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做好规划,维持施工现场的正常秩序,保证不同部门间的有效协作。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还需及时检查施工进度。若发现施工进度跟不上计划要求的,必须分析原因,及时加以改进,确保工程进度。

(二)重视施工总平面管理

施工前必须完成的准备工作就是施工总平面管理。这项工作能够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进程,并维持施工秩序,提升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有效避免各类施工安全事故,使施工过程井然有序地进行。

不过,这属于一个阶段性的管理,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需及时调整施工平面的具体布置,从而满足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三)抓好施工调度

在施工时,施工计划常常会受到各种已知或未知的因素影响,导致不能全面实施。因此,通常都会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其更符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发挥出全局性的指挥与协调作用。由此可见,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抓好施工调度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二、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控

(一)完善质量管理机制与质量目标责任制

制度是一切行为准则的标准。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抓好质量管控工作,必须依靠相关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避免产生质量问题时互相推诿责任。因此,要从施工项目经理、相关技术负责人、施工管理责任人等入手,全面落实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管理体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质量检验:施工中的原材料、半成品及施工设备等检验;对各个工序的检验;竣工单位的质量检验。另一方面是工序管理:规定质量管理点,根据相关工艺要求、结合工艺文件要求,做好相应的分析工作,并对重点因素实施严格的管控。同时,实施全员性的质量管控工作。在此过程中,重点抓好施工准备、施工过程、施工竣工验收等三方面的质量管控工作。

(二)严格把好施工材料关

施工建材的质量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特别是在有的工序中,相关建材的质量对工程质量起到关键性的影响。由此可见,一定要严格管控建材质量。比如,对于预应力筋加工,要求钢筋必须材质均匀、弹性模量保持相同。并且,要求含磷量和含硫量不可太高,预防出现冷脆或热脆问题。如果预应力筋属于N级钢筋时,它具有易热脆、可焊性较差的特点,因而不能采取对焊接头,完成焊接后要作通电热处理。此外,对于建材进场,一定要严格把关,不达标的建材一律禁止入场。相关建材必须有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同时,还需满足施工设计的有关要求,等到检测复试合格后,才能进场。

(三)强化对各工序的管控

为了加强对工序质量的管控,相关人员可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具体的工序(子样)进行检验、统计和分析,从而确定整个工序质量的情况。如果发现问题,必须立即进行改进。总之,要做好此项工作,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入手:

1对于工序活动条件质量实施管控:工序活动条件涉及到诸多方面,包括施工人员、材料、施工方式、施工设备、施工环境等。因此,一定要积极把影响施工的重要因素进行严格控制,让其保持被动状态,防止出现系统性的变异,从而确保每道工序质量保持稳定和正常。

2检验工序活动的质量效果:评价工序质量是否达标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工序活动质量效果。因此,应重视质量检验工作。密切注意质量情况,进而做好相应的分析和统计工作,并时刻掌握施工质量的动态,若发生质量问题,应立即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工序活动质量效果始终都能满足相关规范的标准。

3重视对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是指施工时,针对部分特别关键或重要的环节、薄弱环节实施严格的管控,从而确保工序质量。

第5篇

1正确的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在一个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每一个过程,都对总体的建筑工程质量带来影响。因此在实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效率管理,并及时的改进施工技术,并及时的进行创新管理模式。所以在提高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中能够对施工的方式、程序、施工安全等方面作出具体的要求。并且落实施工技术还要做好计量工作,将计量人员的岗位责任进行分配,并按照规定定期的进行检测,确保器具和现场计量的准确性。要使现场的施工技术得到提升,其有效的方法还要做好信息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并且在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中,还要将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的质量进行严格要求,并将相对应的技术管理制度进行制定,科学的保证施工现场的各项组织工作全面的开展进行下去。同时还要充分的做好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并认真的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制定好整个工程建设质量的目标以及其管理指标,因此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才有可开展的具体计划可行。

2科学的管理现场

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贯穿整个工程施工建设的全过程,施工管理贯穿于设计和施工中,首先要做好现场施工的起点建设,及时的对工程的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设定,确保工程施工项目的各项工序之间得以相互配合并实现及时性。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现场工程的施工和管理一定要进行重视,有明确严格的现场工程施工秩序,才会有相对应的工程施工配合、及时性与高效性的存在,因此必须要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才能有效地使各种行为得以实现规范化。例如:现场考勤制度、进入现场施工的规章制度、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制度、报位置度、质量管理制度等。同时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素质管理,因为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的优劣,所以建立高素质和高业务能力的基建队伍,才能适应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工程的施工和建设在现场管理有效地情况下,才能将安全事故进行杜绝。在现场施工管理中要规定对进入现场的人员进行严格的规定,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带安全帽,确保进入现场的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且要结合建筑工程现场的具体情况,及时的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从而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

3注重建筑工地现场深基坑、基桩、灌注桩等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能够全面的保护建筑地基的稳定性,一般采用土钉墙支护深基坑的施工,土钉墙是由天然土体通过土钉就地加固并和喷射混凝土面板相结合而成,从而形成一个类似重力挡土墙,从而依靠该种重力抵抗墙后土的压力。土钉和土体形成复合体,同时提高了边坡的整体稳定能力以及承载能力。在现场施工中基桩的种类较多,但都是为了全面的提升整个工程的坚固性。当地基上部软弱而下部太深时要采用深埋基桩的情况,如果软土层较厚,还要将基桩进行沉降,满足地籍的承载力和变形要求。灌注桩的施工技术一般都是采用锤击震动或者震动冲击等方式开展,杜绝软土层对地基的危害,因此灌注桩在提升地基稳定性中具有更加针对性,对于灌注桩的混凝土浇筑要设置钢筋槽笼进行地基的稳定,进而提升整个工程的质量。

4现场管理的具体方法

认清现场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现场施工管理的重点要在施工作业管理、施工质量控制以及责任岗位的制度落实上开展。以合同的要求为准,开展对各项施工工序的落实,避免工程施工中现场的人员和物资的浪费现象。提高现场施工人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注重对于自身施工技术的及时改进,并且在施工中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将购进的材料交由仓库管理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规整和安排,从而提升整个工程中施工工序的配合程度。优化现场的施工作业协调能力,将整个施工现场进行综合的管理,因为现场施工阶段的资金投放量较大,暴露的问题也较多,施工方和业主的很多意见都不统一,因此在现场施工中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形成现场施工中组织者、施工者和指挥者相互有效地配合。其次,要加强对整体施工队伍的素质考核。建立健全现场施工中的各项规章和制度,并且管理人员要及时的进行自身技术和知识的更新,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真正的做到标准化和规范化施工管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现场施工的生产效率。另外,还要加强对材料的及时性管理,确保材料的供应及时、材料分类堆放规整,材料采购及时发放具有全面的配合性。注重对现场施工技术的管理,按照施工合同的规定将设计图纸和施工方式进行及时性的商讨,并且要进行多施工进度的管控。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中,实施对建筑施工技术和现场管理的全面分析,能够从基本的建筑施工技术和现场管理最具有针对性的环节上进行相对应性的分析和管理,因此整个工程施工技术才会更加的具有针对性,工程的建设质量才具有全面的保障性。

二、落实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以及现场管理的意义

1促进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不断的更新

实施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分析,给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带来了全面的保障,因此在整个的建筑工程施工中,现场施工队伍才能将施工中的技术进行相对应的改进,结合实际的情况将施工技术的有效性与针对性落实。从具体的施工方法到施工材料的选择,再到施工人员的选择,给施工技术的全面提升带来了基础的保障。

2提升现场管理的总体价值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以及实施的现场管理方法能够及时的对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改进,因此在现场管理的开展下,施工人员才能配合施工制度的要求,及时的改进施工方式,有效地分配各个施工材料,将施工现场的各种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落实。整个的现场施工才能处于一种稳定和高效的情况,整个的工程建设情况才能被全面的把握,进而提升工程的总体质量。

三、结语

第6篇

1.1电气设备安装问题

(1)线管铺设问题。

在电气现场施工中,铺设金属导管会出现管口仍留有毛刺、忘加护套,长度不够或过短,接地不牢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容易引发厚壁钢管的结瘤、薄壁钢管烧穿等现象,进而在之后混凝土浇筑环节出现堵塞问题,铺设线路时导线进不到套管中,即便铺设进去,由于管道上有裂缝、孔洞,完全不能有效保护线路,导致线路被快速腐蚀老化。另外,在电气施工铺设导线的过程中,并没有严格的规范,铺设导线时可能会出现过多交叉,严重时会堵死,从而影响电气施工质量,进而为整个建筑工程带来安全隐患。

(2)配电箱安装问题。

安装配电箱必须将长短一致的配电管按顺序摆放整齐,但是在实际的工程中,由于并没有严格的规范,所以配电管摆放方式并不是整整齐齐的,而是杂乱无章,一旦出现问题,很难直接找到故障点。入箱电管在安装时也没有严格遵守施工图纸,而是接线乱七八糟。另外,配电箱的开口也没有整理,毛毛躁躁很容易引发线路损伤。

(3)开关和插座线盒安装问题。

有些施工单位为了加快速度一味赶工,对于电气设备的一些配套设施都没有严格地遵照规范进行安装,例如:线盒预埋位置标度不符标准、面板与墙体间有缝隙、开关和插座间的线路连接出错、线头没有隐藏等等。不仅对工程质量造成不良影响,还会降低建筑工程的观赏性。

(4)接地装置安装问题。

接地装置的安装主要是为了防止雷电袭击,在现场施工中可能会出现转角弯弧的尺寸不一致、支撑间距不均匀等问题。此外,还有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要求连接防雷接地装置,却没有有效连接,接地极电阻测试点的金属物没有按照规定进行防腐处理等。

1.2电气设备相关材料的质量问题

在工程施工现场,电气设备缺乏相关的质量合格证明,甚至有的供货商干脆没有工商执照,电气施工用材料也没有经检测合格的有效证明,难以保证材料质量。此外,即便选用的材料是经检测合格的材料,但是却不符合施工方案要求,可能出现施工中要求绝缘性能好的材料,选用的确是抗压能力突出的材料,没能针对性的选用合适的原材料。例如:施工中所用导线要求电阻低、机械性能合适即可,但选用的导线一般都是电阻率高、安全性差的材料。

1.3工作人员的技术问题及管理问题

(1)施工人员的技术问题。

现场的施工人员一般都是学历较低的建筑工人,所以电气施工的专业性技能掌握程度有限,在实际的工作中,完全就是随意安装电气设备,根本没有符合标准规范。即便是专业性知识已经具备的专业性人才,还会有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由于工作人员在培训时学习的基本都是相关理论知识,缺乏相关实践,参加工作后难以适应现场工作,从而出现各种纰漏。

(2)施工人员的管理问题。

现场施工中除了施工人员还有管理人员,一方面监督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一方面也是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监督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以致工作人员工作松散,工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检测没有规范。不仅延误工程工期,还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2针对建筑电气现场施工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对施工过程进行合理规范

(1)施工前对施工方案进行规范。

在电气工程现场施工前,首先要遵照国家规范的各个电气设备相关标准选择合适的设备,设计施工方案。制定出施工方案后,要送到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审计,若是出现问题要及时更正。另外,还要对施工过程中的环节先后顺序进行规范,合理安排时间,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尽量缩短工期。

(2)对防雷装置安装进行规范。

防雷装置作为建筑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往往都被承包商忽略过去,只做了面子工程,这会为建筑的防雷效果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在电气施工现场的工作中,必须对防雷接地装置的安装工作重视起来,严格遵照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安装,保证建筑物的各个防雷装置形成一个整体的通路,真正实现防治雷电的功效。另外,支撑间距要保证均匀且牢靠,减小断折的可能性;两线搭接位置要进行防腐处理,以免时间长了腐蚀老化。

(3)不同工种间要加强配合。

现场施工过程中,各个工种要做好配合协调工作,防止出现前一个环节的施工人员刚做好保证电气施工质量的相关工作,就被后一个环节的施工人员破坏掉。进一步讲,也是要求每个工作人员都要加强个人工作的岗位意识,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从而保证施工过程的有序规律性。此外,对于现场电气施工人员还应定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全面培养整个施工单位的安全意识,保证建筑电气施工质量。

2.2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力度

(1)对施工人员加强技术培养。

施工前首先施工单位要先确认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仔细审核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是否符合施工要求。若是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并不能达到电气施工标准要求,则应在施工前对施工工人进行定向培训,通过以往类似的工作经验进行实践性技能培训,以便在短时间内就能正常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对施工工人的专业技能进行强化培训,尤其是电气施工的特性,安装环节多且复杂,必须对工人进行定期强化培养,保证施工质量。

(2)对管理人员的监管工作加以规范。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现场中需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监测管理,首先要监督施工人员是否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其次,要监督工作人员在施工中的操作是否符合规范。最后,时刻注意查缺补漏,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3结语

第7篇

针对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复杂性,我们在进行施工现场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内容有很多,这无形中就增加了我们进行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难度,为了提高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水平,做好具体的管理工作,我们可以从准备工作、制度管理和通病防治等三个方面入手来提高施工现场管理的水平。

1.1做好施工现场管理的准备工作进行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并不是需要我们随着公路工程的现场施工开始而开始,如果我们在公路工程具体施工之前不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而在施工进行时再进行管理的话必然会产生管理的混乱,不利于施工现场管理的进行,可见,在公路工程现场施工前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在施工现场管理的准备工作中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内容有以下几点:(1)对于具体的施工操作单位而言,他们主要应该做好的就是施工单位内部的管理机制构建问题,尤其是要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的施工操作做好具体的规划和章程,有利于后期施工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我们进行施工现场管理;(2)针对设计好的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充分分析和掌握,了解整个公路工程的施工意图和施工方式,把握后期施工现场操作的流程和内容,便于我们把握好施工现场管理的控制点;(3)对于公路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必要的勘察,尤其是要注意在施工现场周围存在的一些可能会影响到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对于这些因素我们应该做到提前掌握、提前预防,避免后期施工过程中因为这些因素的出现导致施工混乱,甚至影响施工质量;(4)严格审查施工合同,对于施工之前签订的相关合同内容进行检查,尤其是对于其中关于施工现场中的一些责任的明确规定进行认真核实,以便作为我们施工现场管理的依据;(5)在施工现场建立完善的试验室,以便在具体的施工执行过程中做好相应的检测或者测量工作,在施工之前提前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就能够有利于我们在施工现场管理中游刃有余的尽心管理和控制工作。

1.2规范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程序做好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必须依据一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章程,所以在进行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时我们必须健全现场管理制度,确保管理的规范性。在施工管理制度制定中最为主要的就是需要我们规范施工现场管理的程序,在施工管理中严格遵循程序办事,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对于施工现场中存在的一些极为复杂的施工材料和人力资源等内容进行规范化管理,尤其是要随着施工进度的进行对于这些资源进行及时的登记,保障材料使用的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施工的顺利进行,并且对于工程成本的控制也能够起到相应的作用;(2)加强施工过程中各类资源的协调配置,公路工程施工现场涉及到较多的单位工程的施工建设,在这些单位工程施工建设同时进行的过程中就很可能产生混乱,所以我们在进行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就应该加强协调和配置工作,确保整个公路工程施工有序进行。

1.3做好通病防治管理在公路工程现场施工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通病的出现不仅仅影响着公路工程施工的质量,还对影响到工程施工的工期和成本等,所以在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可能会出现的一些质量通病,加强对于这些通病的预防和管理,在当前我国公路工程施工现场中经常会遇到的质量通病主要是水害和具体的施工技术失误;其中水害主要是因为自然环境的影响导致的,需要我们密切关注施工现场周围环境和气候变化,而对于施工技术失误就需要我们严格操作程序,做好施工技术的执行工作。

2结束语

第8篇

1.1钢管使用前应按照要求核对其质量证明书、规格数量和标示,钢管的质量证明文件中应包含制造厂名称,合同号,产品标准号,钢的牌号,炉号、批号和供货合同规定的其他标示,品种、名称及质量等级,交货状态、重量和件数,产品标准和供货合同规定的各项检验结果,质量检查部门的印记。1.2用于管道的P9铬钼合金耐热钢管执行SH3501-2011的相关规定。钢管验收合格后应做好相应合格标记,入库存放时按照不同规格分别存放。1.3钢管在使用前应核对材质、牌号和规格,进行外观检查,并符合以下条件:1)表面不得有裂纹、折叠、发纹、夹层、结疤等缺陷。2)表面锈蚀、凹陷划痕及其他机械损伤的深度不应超过相应产品允许的厚度负偏差。1.4若钢管表面存在损伤,允许进行修补,但修补后的减薄量不超过钢管厚度允许的负偏差。

2、焊接方法

氩弧焊进行打底时,管道的内壁必须冲氩气保护,氩气纯度不低于99.96%,氩气使用前应干燥,且符合GB4842的规定。采用手工电弧焊盖面时,应该选用碱性低氢型焊条进行施焊。焊材使用前应严格的烘干、保温,焊丝使用前应清除焊丝表面的油污、铁锈。

3、焊材管理

P9铬钼耐热钢管长期在高温下工作,为保证焊接接头具有与母材相当的力学性能、高温强度以及抗氧化性,避免高温破坏,焊材的化学成分应该与被焊金属相当,熔敷金属的的抗拉强度应不低于母材。焊条应符合GB/T5118和GB/T983的规定,焊丝应符合GB14957和YB/T5092的相关规定。综合考虑,此处的焊条一般选用E8016-B8,焊丝一般选用ER80S-B8。并应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焊条烘干、发放和回收制度。使焊条从入库到使用的整个过程具有可追溯性。焊条的领用要使用保温桶,保温桶要插电保温,严禁冒领代领和混装。焊条领用超过四小时要重新烘干,焊条的烘干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4、焊工管理

参加P9铬钼合金耐热钢现场焊接的焊工必须具有相应资质,熟悉P9铬钼合金耐热钢焊接质量控制要点,并按照《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进行考试,考试合格的焊工方可担任相应项目的合格焊工。参加编制焊接工艺评定的焊工,焊接工艺评定合格后,该焊工可直接作为该项目的合格焊工。

5、焊接工艺评定

焊前必须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评定合格后编制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QR)。现场焊接前按照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编制焊接作业指导书,指导现场焊接施工。

6、坡口的制备

坡口形式的选用以及制备应按照保证焊接质量、融合比小、填充金属少、便于现场施工等原则。现场施工常用的坡口有u型坡口、X型坡口、Y型坡口以及VY型坡口。坡口加工应该采用机械加工,当采用火焰切割的方法,应清除破口处的熔渣、氧化皮,并磨除影响焊接质量的淬硬层,防止因坡口淬硬而产生裂纹。且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渣、重皮等缺陷。坡口两侧各20范围内应该按照JB4730-2005做磁粉或渗透检测。以无裂纹为合格。常用Y型坡口形式如表1所示。

7、坡口组对与定位焊

焊接接头组对前应将坡口两侧各20范围内的油漆、铁锈、氧化皮、毛刺、污渍、水等影响焊接质量的杂物清理干净。焊接接头组对前,应确定接头的形式、尺寸等,接头表面不允许有裂纹等缺陷。管道组队时,应使内壁平齐,其错边量不应超过壁厚的10%,且不超过1mm。壁厚不同的焊接接头组对时,壁厚差小于2mm时可用锉刀或手砂轮磨削。壁厚差大于2mm时可用机械加工。定位焊的焊接工艺与正式焊相同。正式焊要求预热的定位焊也要求预热,且温度取预热温度的上限。预热范围为焊缝中心线两侧各不小于3倍壁厚,且不小于50mm。定位焊焊缝长度应为10-20mm,高度2-4mm。定位焊焊缝应沿着管道焊缝均匀分布,严禁强行组对,定位焊应该焊透且无裂纹、焊瘤、凹陷等缺陷。正式焊时,起焊点应在两条相邻的定位焊焊缝之间。为保证底层焊道的焊接质量,减少应力集中,定位焊焊缝两端应该平缓过渡,否则应给以修磨。采用工卡具定位,且工卡具与钢管焊接时,工卡具的材质应与钢管相同或者相近,并有合格的焊接工艺。正式焊要求预热的,工卡具焊接也应该预热。预热时预热温度取预热温度上限,预热范围从工卡具两侧向外不小于三倍壁厚,且不小于50mm。工卡具拆除后应修磨焊痕,做渗透检测,以无裂纹为合格,且应符合以下条件:1)应在热处理及压力试验之前;2)应用火焰切割或者砂轮切割;3)严禁用敲打的方法去除。

8、预热

ASTMA335P9钢管焊接前必须予以预热。预热是降低淬硬,防止产生延迟裂纹,减少焊接应力的重要措施。预热应该采用电加热法,现场施工常用陶瓷履带式电加热器进行加热,预热温度250-350℃,预热范围为坡口中心线两侧各不小于3倍壁厚,且不小于100mm,加热区外100mm范围内应加保温棉予以保温。预热温度应该用红外线测温仪进行测量,测温点沿管道周围均匀分布,每次测量时选取多个测温点。设备在预热的另一侧。

9、焊接

焊件达到预热温度时立即予以焊接,在保证预热温度的前提下每条焊缝应该一次性焊完。底层焊道宜采用氩弧焊打底,打底焊时最好采用两层打底,防止焊肉过薄在焊条电弧焊时烧穿。打底焊时焊缝内部应充氩气保护,氩气的纯度不低于99.96%,氩气使用前应干燥。底层焊道焊完后立即进行下一层的焊接。如因故中断,应立即进行250-350℃,至少15Min的后热。再次焊接前应该仔细检查,确认焊道无裂纹等缺陷后方可继续按照原来的焊接工艺施焊。多层焊层间温度应大于或者等于预热温度,每层的层间接头应该错开。每层焊道焊完后采用角磨机或者钢丝刷清除焊道两侧的飞溅及焊渣。应重点留意接头及坡口边缘部位,如发现有缺陷,及时进行修DOI:10.13751/ki.kjyqy.2015.06.196表1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常用坡口形式以及尺寸磨。焊接时为减少合金元素的氧化以及细化晶粒、降低焊接残余应力应尽量采用小的焊接线能量,短弧焊,焊完后立即进行200-350℃,至少15Min的后热。焊接时应在坡口内部引弧,必要时加引弧板。严禁在钢管表面引弧、实验电流,钢管表面不得有电弧擦伤等缺陷。焊接完成后,先进性外观检验,外观检验合格后,再进行无损检测,无损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热处理。

10、焊后检验

10.1外观检查钢管焊后应立即清理焊缝表面的焊渣、飞溅等杂物,焊缝的形状尺寸符合相关标准及设计文件,焊缝与母材应圆滑过渡、融合良好,鱼鳞纹分布均匀整齐。焊缝及热影响区不应有裂纹、气孔、咬边、夹渣、焊瘤等缺陷。焊缝余高是导致应力集中的主要原因,因此应严格控制焊缝的余高,一般不超过3毫米。若焊缝余高过大,则应由施焊焊工进行现场修磨。10.2无损检测外观检查合格后,要求对焊缝进行100%的射线检测,达到设计文件规定等级为合格。

11、焊缝返修

无损检测不合格的焊接接头必须进行返修,返修应在热处理前,已完成热处理的焊接接头返修后必须再次进行热处理。同一部位返修次数不超过两次,否则应重新制定返修措施,返修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后进行。返修时应采用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且预热温度取上限,预热范围应适当扩大。返修后按照原来的检测方法、等级进行检测评定。

12、焊后热处理

焊后热处理是利用金属在高温下强度的降低,将金属组织的弹性变形转化为塑性变形,从而消除残余应力,降低焊接接头的硬度。并且有助于改善组织,提高热强性,降低残余应力。ASTMA335P9管道所有焊缝焊接完成后均应进行焊后热处理,热处理方法应该采用电加热法,现场施工时常用陶瓷履带式电加热器。加热范围以焊缝中心线两侧不小于三倍的焊缝宽度,且不小于25mm,加热区外100mm范围内应加保温棉予以保温。测温应采用固定在焊件上的热电偶,并用自动记录仪记录热处理曲线,测温点应沿着焊缝分布均匀。热处理自动记录曲线上每条曲线都应标明相应焊缝号以及作业时间,由相关的责任人员签字确认,并应由该项目负责热处理施工的技术人员确定热处理曲线符合相应的标准规范以及施工方案,并且填写最终的热处理报告。常用的热处理参数如表2所示。焊接接头热处理完成后,应对热处理接头的10%做超声检测+渗透检测或者超声检测+磁粉检测,以无裂纹为合格。

13、结束语

第9篇

1.1编制技术管理制度

为了使民用建筑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工作能够有序的进行,首先就需要一个统一的管理制度来规范管理人员的工作。民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实行总工程师负责制,由施工单位领头建立一个专门负责技术管理的部门,在施工现场由总工程师和先关的技术负责人经过讨论,共同制定一个符合工程要求的技术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并保证其有效运行。当工程开始了实际工作后,应该由项目部总工牵头,配合技术部门及其他部门的参与,结合现场的实际进度和环境要求,编制一系列具有可实现性、可操作性的科学的技术管理制度。

1.2认真执行图纸会审

建筑施工规模庞大,动工后再返工耗时耗力,因此在施工前期,就要做好对图纸的审核工作。审核时要进行会审,技术人员要充分了解图纸的设计意图,确定质量合格标准,针对图纸中存在疑问的地方仔细分析,重点部位专门编制施工方案,并向现场操作人员仔细讲解,实际施工时技术人员也要在场指导。参与图纸会审的人员包括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这些人员将来也将担任管理工作的主体。会审时,设计单位要向其他各方仔细讲解工程中涉及的一些问题、一些构造的建造目的等,积极听取各方意见,酌情提出修改意见。同时还可以在合同相关条款约定前提下,对图纸中有关执行的“四新”要求的质量标准等进行技术洽商等,以便形成书面文件用于指导工程实施。

1.3坚持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工作时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工程开工前必须要完成技术交底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参与施工的一线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能够熟练的完成自己工作要求的操作,并能够及时灵敏、正确的对施工中发生的各种突发事故进行处理和补救。技术交底工作一般都是逐级进行,先由技术总工向现场技术及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必要时可以扩大到班长、组长),然后由现场主管人员向各班、组管理人员交底,最后由班组管理人员向工人交底。班组管理人员是最基层的管理层,班组管理人员一定要向施工人员说清楚施工的任务和难点,并提出安全需求和质量要求,帮助施工人员更好的完成工程建设。

1.4材料检验与质量控制

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量较大,使用的材料种类众多,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就必须做好材料检验与质量控制工作。建设单位在事前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中,可以指定某一家材料供应商的材料,也可以由施工单位来选择供应商。与供应商签订的合同中,必须要明确写出材料的数目、质量要求,并注明违约的惩罚措施。材料进场前要先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抽样检验,并检查材料的使用说明、保存说明、生产许可证、生产批次等说明书。对于一些需要进行重复检查的材料,检验过程应该有监理单位在场,将检测材料送往具有检测资格的机构进行检验。所有检验合格后材料才能进场或入库。

1.5重视技术安全管理

技术管理工作应该从细节着手,过多的管理措施未必全部奏效,只有保证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各种安全措施被彻底的执行,才能使危险降到最低。为此,必须建立安全施工责任制,让参与生产建造的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负起责任,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必须对相关负责人有所惩戒,并进行及时的补救。安全故障可能造成许多经济损失,如电梯口、通道口、楼梯等位置,必须要进行一定的处理,设置相应防范措施,在现场进行施工的人员必须要佩戴安全帽等劳动保护用品,以免发生危险。

2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