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扶贫毕业论文

时间:2023-03-25 10:43:32

导语:在扶贫毕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扶贫毕业论文

第1篇

1.云南农业科技文献的独特性

云南是一个农业省,85%的人口在农村,75%的国民收入、70%的财政收入和80%的轻工业原料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农业。农业在云南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又是多民族地区,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都十分复杂。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0%以上。高原独特的立体垂直气候明显,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云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征尤为突出。由于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种植技术和养殖方法必须因地制宜。因此研究好云南,对于全国各种不同地区农业都会产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这也正是云南农业文献的独特之处。

云南农业科技文献是记录农业科技与生产实践的载体。在内容上具有地方特点的天文、水利、自然灾害、气候、土壤、物产等资料,是反映云南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有价值的记载。一个学科的发展很大程度体现在其发表的文献中。地方农业是进行地方农业科研的情报保障。科研课题的实用性只能建立在充分可靠的情报基础上。云南地方农业科技文献反映了云南农业科技生产的历史、现状、动态和水平,记载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留存了无数理论方法、实验数据和科学构思,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通过利用这一丰富的情报源,不但可以了解本地区农业科技发展的动态和趋势,而且有助于研究全国其它地区农业发展的普遍情况,进一步促进教学、科研和推广应用水平的提高。因此充分发挥地方农业文献的优势,有力地开发这一智力资源,对深化文献情报工作,直接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具有重大意义。

2.云南农业科技文献书目控制的针对性

云南农业大学是一所多学科的高等农业院校,担负着为全省培养农业科技高级专门人才,开展推广农业科研、科技扶贫等重任,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大量的农业情报信息。农业高校图书馆不仅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而且也是全省的农业情报中心。云南农业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云南省各地农业生产技术状况以及种植业、养殖业的研究成果、实用技术和先进经验。揭示出云南农业的地区特征与地方特色。针对我省特殊的省情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依靠我馆54万册藏书,6388种期刊,4000多份内部资料的优势,把分散在不同类型出版物中,不同藏书范围内的云南地方农业文献予以集中,加以报导。第一步就是对云南地方农业科技文献进行专题书目编制工作,有针对性地全面揭示馆藏,充分反映馆藏特色,这样不仅可以弥补现有检索工具的不足,还可以提高文献的利用率与查准率,具有较强的情报检索功能。

云南农业科技文献目录的编制主要针对我校所开设的主干课和科研课题,包括粮作、经作、植保、园艺、畜牧兽医等。为了方便检索,目录的编制体例依照《中图法》农业科学分类表序列,目录后附汉语拼音为序的著者索引。著录格式完全依照国家标准检索期刊条目著录规则中析出文献格式著录,为建立云南农业文献专题数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信息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云南农大的图书情报工作也将采用微机处理系统,加大信息容量,加快传递速度,增强图书情报职能,提高服务能力,发展成以数据库为核心,以数据通迅网络为目标,兼有较强信息贮存和处理功能的信息检索咨询服务体系,目前主要是以数据库使用为核心。

3.开发期刊文献的重要性

期刊是重要的情报源,具有内容新、传递快、周期短、信息量大的特点。从已收集的云南农业科技文献看,期刊论文占绝对数量,达90%。地方性农业期刊形式灵活、面广量大、综合性、时效性、地区性较强,它是本地区农业信息和科技成果的重要载体。从云南农大图书馆收集的3767篇云南农业科技文献看,农学、植保、园艺三部分论文分布在79种期刊中,省农科院主办的《云南农业科技》载文量最高,占30%;《云南农业大学学报》、《云南甘蔗科技》、《云南烟草》、《云南茶叶》、《云南热作》……载文量依排序递减。省内各地州发行的期刊如:《昆明科技》、《红河科技》、《曲靖科技》、以及省外期刊《西南农业学报》、《中国农业科学》《中国烟草》、《中国水稻科学》等也刊登云南农业科技文献。从期刊文献的内容分析,我省的烤烟、甘蔗、茶叶、水稻种植资源,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论文多,研究范围广。文献发表的数量随时间的增长而递增。由此可以看出开发利用期刊文献,引导读者利用,对深化本省农业技术改革,科技兴农都具有重要作用。

4.利用本校文献的实用性

云南农大的著者既是科技文献的创造者,又是利用者。他们所生产的文献主要特征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充实教材内容、完成科研项目为基点。所研究的课题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与指导学生课程试验、毕业实习紧密结合。本校作者著述的论文反映了我校教学、科研水平,充分开发利用之,对于促进本省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科技扶贫、科技推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本校著者所发表文献的内容上看,侧重于农作物、经济作物、果蔬花卉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遗传育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发表文献最多的是水稻病害研究、蚕豆病害研究、花卉病害研究等。这和省属重点植物病理学实验室建在我校有关。近年来云南农大著者发表的《云南农业生态》、《滇型杂交水稻》、《植物病原菌》、《云南甘蔗》、《云南兰谱》等专著,以及多种自编教材都是教学、科研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为了运用现代技术和科学方法开发本校教学、科研人员的论著及科研成果,云南农大图书馆正在自建《云南农业大学科技论文专著、专利、科技成果数据库》预计收录3000多条信息。我们认为要想持续性地补充数据库内容,必须有可行的地方农业文献呈缴制度作保障。云南农大图书馆围绕学校重点学科以及对硕士学位授予点的专业,开展定题、跟踪服务,对所收集的文献进一步深加工,撰写了《略述荞麦生产的现状和开发利用》、《云南农业抗病育种研究近况》、《优质米生产现状和开发利用概

述》等三篇综述性文章。以最实用的情报形式提供给用户,均被国家科委西南信息中心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其中《云南农业抗病育种研究近况》还被云南省农学会评为优秀论文。农大图书馆还开展了跟踪本校重点科研课题,如:滇型杂交水稻及两系利用,云南烟草品种资源的收集和综合研究,云南水稻、烟草、马铃薯病毒鉴定,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云南省及其英国中部土壤侵蚀率和土壤保持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云南高原苹果园昆虫群落及害虫防治研究等专题情报服务。将所收集的农业文献以文摘或题录的形式提供给用户。此外还很注重情报服务投入、产出的效益分析,不断总结经验。

农大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和少、边、穷地区。农村缺乏科技知识已成为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云南农大图书馆在收集地方农业文献的基础上编印了《农业科技信息》,主要报道我校、我省农业科研、教学所取得的成果和科技动态,其稿件覆盖面达60%以上。从本省实际出发,重点刊载具有云南特色的农业新技术、新方法,体现专业性、针对性以及结合农事季节的实用性的特点,到目前为止刊出60期,赠送省内外各科研单位、教学单位、农村基层单位,收到了大量的反馈信息,深得基层农技人员的好评。大学生利用节假期带回家乡,青年教师下乡锻炼、扶贫带到农村,为广大农民提供时效好、针对性强、信息量大、参考价值高的实用信息,为科技兴农和科技扶贫服务。由此可见图书馆能够通过对地方农业文献的深加工,缩短与读者需求的距离。

5.强化用户情报意识的必要性

第2篇

不同的方向在课程设置中除了包含普通金融专业的全部核心课程之外,再加设了与专业方向相关的核心专业方向课程,在培养“通才”的基础上多了“专才”的菇码,这种基于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在拓宽就业渠道的同时增强了专业核心竞争力。而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大都以系为单位隶属于经济管理学院,只是作为普通专业而不分具体的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也只能是最基础的专业课程,学生普遍反映只学了皮毛,期望能更深人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程。

1.1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科研与教学不能有效衔接

金融学是一门集理论、实务、技能于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然而农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大部分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没有任何在金融机构的工作经历。另外,由于金融学博士相对比较稀缺,但高校门槛友都要博士学位,因此农业院校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原专业并不是金融专业,甚至也不是相近的专业。其他专业对口的教师虽然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却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对于一些应用性强的课程,只能是照本宣科或泛泛而谈。农业院校的课题大都属“农口”,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和平台的缺乏,几乎没有纯金融的课题,参考大部分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基本都围绕农业经济和农村金融方面,结果就是科研脱离教学,不能有效地为教学服务,也不能及时将学科最前沿的研究反馈给学生。

1.2不够重视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实践教学包括三部分,实验教学、基地实习和毕业设计。农业院校基本上都建设了金融模拟实验室,但硬件因缺少投人普遍存在服务器落后,计算机老化的现象。就软件来看,证券投资分析软件比较成熟,但要购买相关的实时资讯每年都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很多院校为了节省经费就采取压缩实验学时的办法。而商业银行和保险等相关软件虽有产品,但其开发还处于摸索阶段。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保密性比较强,实习单位接收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即便接收也不会对实习生进行业务操作的培训,更不会让学生亲自上岗操作。金融学专业虽为农业院校的非核心专业,但招生人数却远远高于其核心专业,因此在毕业实习阶段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只能由非金融专业的教师作为其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这就造成“学”与“用”不相匹配,学生用四年的时间学习金融,而最终完成的毕业论文却是非金融领域,这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就业。

1.3学生对就业前景缺乏信心

金融行业从业资格证种类很多,有证券、银行、期货、基金销售(主要针对银行)、保险等。以下是笔者对某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2009级学生已取得职业资格证的调研结果。学生对资格证的重要性并不陌生,但从考取结果来看,学生并不偏好跟自己专业联系更为紧密的资格证。其中,81%的学生认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该行业工资水平较低,从业难度大。而事实上,金融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已连续几年跃居全国第一的高位。金融业平均工资水平除了2006年稍低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外,一直领先于其他行业。还有96%的学生认为考取会计从业资格对以后的就业更有帮助;另外,少数学生对金融专业不感兴趣。从生源角度看,农业院校来自农村的学生比例更高,平时接触金融有关方面的机会较少,甚至学了《证券投资学》后还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股票和基金,所以会有部分学生对金融业完全不感兴趣。这说明学校对学生的培养除了金融理论和专业实践之外,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尤其是农业院校更应如此。

2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1重建具有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

2.1.1增设农村金融的相关课程

自2005年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提出了普惠金融体系的内涵后,农村金融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市场也函需农村金融方面的专业人才。但只有中国农业大学等少数院校在金融学硕士培养阶段设有农村金融方向,开设了相关的农村金融课程。一方面有农村金融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为了增强其专业核心竞争力,建议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本科教学阶段就开设农村金融相关课程。例如,取消以往为了体现农业院校特色而开设的《农学概论》、《畜牧学概论》,取而代之的可以是《农村金融理论与政策》、《小额信贷》、《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和《合作金融》等课程。

2•1•2细化金融学专业方向

综合类大学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大金融”培养高层次的理论型、国际型人才,而农业院校则应该扬长避短,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目前了解到国内高等院校对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虽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在实际的课程设置中,综合类院校和财经类院校已经考虑到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将金融学专业方向进行细化,着力培养专业人才,而农业院校则远远滞后于其他高校。建议农业院校在结合自身条件的情况下,除了设置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专业方向以外,更应该增设农村金融方向,体现办学特色,为农村金融机构培养应用型人才。

2.2注重对教师的实践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农业院校应积极创造机会,定期安排教师到相关金融机构实习、进修,还可以聘请金融机构的员工作为兼职教师,提高金融实践教学水平。另外还要加强与其他院校金融学专业之间的合作,定期选拔骨干教师到国外或国内知名院校访学进修,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以科研带动教学,形成良性循环。逐步形成一支既懂理论,又懂实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3对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

2.3.1建立全真实验教学体系

全真实验教学体系即创建全真实的职业环境,以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亲身实践的一种教学方式。例如可以将实验室改造为银行营业大厅、券商柜台等等,学生可以分批、分角色体验不同的职业分工,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要注意金融实验的时间安排,证券投资分析类的实验由于要使用实时行情来进行分析,所以该实验安排就要跟证券交易所的开市时间一致。最后,农业院校还应在考虑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实验室对外开放和资源共享。

2.3.2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真正实现“岗位实习”

由于金融行业的保密性强,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难度就比较大。农业院校应当聘请已在金融部门担任领导的校友兼任客座教授,充分利用这样的人脉优势,与金融部门共建实习基地。可以尝试职工传授学生专业技能,学生传授职工专业理论,学校与金融单位之间建立起互利双赢的合作关系,才能保证实习基地的稳定性。

2.3.3尝试改变毕业实习的考核方式

农业院校目前的毕业实习考核方式主要是撰写毕业论文。既然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服务于农村金融的专业人才,不如尝试取消毕业论文,而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实习项目撰写实习报告更为可行。

2.4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金融学专业不仅应该是专业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应该是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建议大一、大二不分专业方向,共同学习金融专业的各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大三再按照学生的爱好、专长进行个性化培养,帮助学生设计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其次,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金融业的成功人士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的专题讲座,以自身的真实经历感染学生。再次,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列人人才培养方案。

2.5积极引导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

第3篇

论文关键词:术语,双语词典,翻译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知识积累的速度和知识总量急剧增长。新技术新产品、新思想的层出不穷,导致了新术语的不断涌现,数量与日俱增,且分布极为广泛。大量的现实表明,术语在科技发展、文化传承和社会进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以及科学进步等方面的影响,现代人类社会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作为承载科学知识载体的术语。

探讨科技术语与社会科学术语的异同十分必要,因为不同语言以及不同研究领域中产生的思想、概念和术语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它们相互渗透和相互依存。而且一种思想或概念术语的不同翻译势必影响接受者的思维方式,甚至会使得该思想、概念沿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术语翻译得当,可省除许多不必要的误解。所以,我们必须从术语形成的特点出发,找出其自身规律,并对其翻译方法进行统一规范。

2. 科技术语和科学术语的产生的不同背景

为了表达明确,在双语词典中很有必要区分科技术语和科学术语。下面将从概念和背景两方面对科技术语和科学术语进行区分。

2.1 科技术语产生的背景

一般来说,随着新技术、新事物、科技革命的产生,新概念、新思想得以形成,术语得以产生。术语的一个较为常见的构成方式是将代表若干个简单概念的单词聚集在一起,使其组合成一个表示该复杂概念的新术语,如space + ship =spaceship; hyper + text =hypertext 等。另一常见的方法则恰好与上一方法相反,即将一长串表达复杂概念的单词组合依照英语构词法的规则予以简化。如“首字母缩略法”:GeneralPacket Radio Service 简化为GPRS;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简化为CDMA 等;又如“首字母拼写法”:Wireless ApplicationProtocol 被简化为WAP,Network InformationCenter 简化为NIC 等;还有“合成法”:teleprinter + exchange 简化为telex,information + economics 简化为infonomics 等。一般说来,科技术语的生成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2.2 社会科学术语产生的背景

社会科学方面的术语词汇随社会的发展而丰富。社会科学方面的术语构成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普通词语专业化或术语化。普通词语一旦带有专业色彩,就具有严格的定义界限。如“dumping”源于“dump”,其本意为“倒垃圾”,在商业领域被引申为“倾销”。二是创造新词毕业论文怎么写,如“手机”“网民”“扶贫”“融资”“年薪”“听证会”等。三是借用或引进外来词语。外来词又分为外部借入和内部借入两种。外部借入的术语是指从外语中翻译而来的词语。如汉语政治术语“民主”“议会”“资产阶级”等都是外来语。内部借入既可指同种语言中普通词语术语化,也可指同种语言中吸收方言词语。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广东、香港等地经济发展迅猛,粤语方言伴随着经济浪潮大量进入普通话。普通话吸收的港台语有:传媒、斥资、个案、转型、廉政、构想、认同、按揭、整合、互动、瓶颈、峰会等。其中吸收的不少词语在普通话中已经有了同义表达的词语。另外,部分词由于语言归化的原因,其能指和所指有所改变。但也尽最大可能地保留了源语的基本特征:如“音借法”:radar 译为“雷达”,EININO 译为“厄尔尼诺”等;又如“形借法”:CEO 译为“首席执行官”,WTO 译为“世界贸易组织”等。

3. 双语词典的特征

双语词典是沟通两种语言的桥梁,也是学习外语的重要工具。近年来,随着各国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双语词典的需求也随之升涨,编纂事业也相应地蓬勃发展。直到目前,双语词典的研究已成为词典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其基本理论构架业已确立,各分支的探讨和实验也方兴未艾。

双语词典中,源语言和目的语经常相互补充,前者往往通过诸如语法、词源、参照、插图等进一步的辅助信息对后者的对等词提供补充说明论文格式。这种基本呈现方式和辅助说明的结合帮助词典用户理解源语言词条的真正含义。因此,在双语词典中,,词典编纂者往往会采用源语言的这些辅助信息来更有效、更高效地解释词的意义。

由于双语词典的独特语言特征,词条的翻译往往和例证独立开来。词条的翻译被看作是“语言”,而非言语,因此遵循词义上、风格上、语用信息上、语法上的多层面对等原则。首先,汉语上不同词类的同形异义词可以被看作是同义词,放在最常使用的词类当中,必要时,可辅以其它词类的例证说明。其次,功能词应标有词类标注加以解释,同时附上解释性的或意译型的对等词。

相对于语文双语词典来说,非语文双语词典提供的语言学信息远远少于语文双语词典。翻译百科词和专科词目的原则是力求规范性和科学性,要求译名统一。而翻译的方法则多种多样,例如: 意译法、音译法、音兼意译法、词索义分析译法、音双关译法等[1]。翻译时切忌胶柱鼓瑟,编者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或整合各种翻译手段,以保证译名既真实反映源语含义,又易于理解和运用。另外,根据双语词典翻译中的特殊性,在翻译术语时,应做到:不同领域之间、语词专家与学科专家之间必须紧密协作; 对于约定俗成及旧时译名问题不能简单操作,要视具体情况处理; 不能统一的“一物多名”需保留几种译名,必要时还应附以简略说明[2]。

4. 双语词典中术语的翻译

双语词典的核心任务是在目的语中找到与源语言相应的对等语[3]。需要承认的是,有严复1898年提出的“信、达、雅”翻译原则在某种程度上也同样使用于双语词典的翻译研究。不过,这一原则太广义而难以应用于双语词典中的无数实际例子。鉴于此,本文从双语词典的视角对术语的翻译问题提出一种尝试性的研究。

黄建华等在《双语词典学导论》中归纳了双语词典的十种基本释义方式[4]: (一)等值对译法—提供语义内涵完全相等的目的语词,如:supermarket---“超级市场”;(二)对应选择法---列举各种对应变体,如: “cut-”---切,割; 斩,截; 削,剪(发);(三)译注法---译义加注释,如: Oxford shoes---牛津鞋 (一种足背系带的浅口便鞋);(四)译音法---直接音借外来词,如: copy---拷贝;(五)音义兼译法---音义自然结合,如:tittup---踢踏舞; (六)译形法---保留源语中的字母或相似字形,如: X-ray:---X射线;T-square---门-字尺; (七)同义对释法---常用中性词释有语体色彩的词,用标准语词释方言词,用现代词释古旧词,如: phono---[口], phonograph(留声机); (八)替换法---用肯定式释否定式,反之亦然,如: 倒霉---unlucky; staunch---不漏水的毕业论文怎么写,不漏气的;(九)构词释义法---说明构词法,介绍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如: taken---take的过去分词; (十)描述法---当目的语中没有对应词时以描述法揭示词义,如: 何尝---used in rhetorical questions or statements toemphasize negation。

双语词典中的术语翻译除了提供词条的对等之外,还要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同时译名要统一[5]。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词不断涌现,原有的语词语义范围不断扩大,双语词典编纂者的首要任务是准确地译出那些专业性强、词义固定、构成复杂、形式多样的专科及专名术语,编纂者除了要具备良好的双语语言功底之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

结合以上的翻译方法和术语的特征,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术语的翻译方法。双语词典中的术语翻译最好遵循以下释义的原则:

1)意译法

意译法是与直译并列的主要译法之一。译文内容一致而形式不同谓之意译[6]。意译法既是翻译语文双语词典词典的主要手段也是翻译非语文双语词典的重要方式,翻译时必须透彻理解源语中该词的命名理据,力求译词名副其实,揭示其事物的本质属性或特征[7]。如:beeppager---呼机;terminal---终端

2)音译法

在翻译一些外来事物的词汇时,或因目的语中无对等词汇,或因译者对所译对象尚不能完全把握,或因读者对这些新事物颇感陌生,人们往往采取音译法将其译出。如:加油!--- Jiao You!音译法是国际上翻译术语的一种潮流,已有利于术语运用在国际上的统一、有利于国际交流和人类知识的共享。

3)音兼意译法

这种音、意义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采用一半是音译,一半是意译的方式,如:topology---拓扑学;motorboat---摩托艇。另外,还可以采用在音译完词条后加一些补充说明的所属词汇后缀,如:neon---霓虹灯。

4)谐音双关译法

在翻译中利用“谐音双关”修辞格,可以在读音上保留与源语相近的读音,但在词义上不拘泥于源语语义,而是不脱离一定范畴的创造性词义。实际上,很多术语词都来自于这种翻译方法。例如:休克---shock;威士忌---whisky;逻辑---logic。其中有些术语词由于使用的广泛性,已经没有了异族语的影子,成了本族语的一部分。

5. 结语

双语词典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是掌握一门外语的重要工具。词典编纂者理应关注科学技术术语的翻译问题。尽管术语只占双语词典中的一小部分,我们决不能忽视。笔者在此希望以上这些术语的翻译方法能对双语词典编纂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Peter, Newmark.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UK) Ltd. 1988。

[2]张锦文.英汉术语翻译与双语词典编纂问题[J].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 2002年第4期.

[3]Zgusta,L. Manualof Lexicography[M]. AcademicPublishing House of the Czechoslovak,Academy ofSciences. 1971.

[4]黄建华;陈楚祥.双语词典学导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年:138-145

[5]马秉义.词典翻译原则探讨[J]. 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 1996年第5期:54-57

[6]方梦之.科技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 2008年.

[7]刘宓庆.译学大辞典[M]. 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 1999.311?316.

第4篇

[关键词]药学职业道德教育;方法;教学研究

“用药如用刑,刑不可误,误即于人命,用药亦然,一误便隔生死。”这是出自宋代药物学家寇宗奭所作《本草衍义》中的话,它深刻又简单地告诉我们,未来从事的药学行业是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特殊领域,是应该以十万分责任心、良心、仁慈心去认真对待的事业。[1]然而,作为一名培养药学学生的教育工作者,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些问题,通过反思及实践,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想。

一、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一)学生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他人、集体意识缺失,我行我素

在近10年的药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笔者能深切体会到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他们都期盼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药学行业从业者。然而,要成为一名被行业认可的从业者,不仅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最基本的做人的品行和修养。遗憾的是,笔者发现相当部分学生自我意识太浓,自私、任性,心中缺少他人和集体,爱我行我素,甚至不够尊重师长,这种现象在低年级学生中越发表现突出。形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和我们社会大环境有关,但是,当影响到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行业健康时,这就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缺少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及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和教育

药学从业者是一批特殊的人群,未来将从事包括药品研发、生产、包装、储运、销售、使用、监督等工作,是否能以病人为中心,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快速的优质药品,取决于我们培养的药学工作者是否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修养。然而,目前,更多的专业教师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上,在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修养上的培养和教育还很不足。比如,在批改学生的作业和论文时,常发现一个问题,即虽然实验结果正确,但学生对完成的实验数据不愿花时间多推敲、多思考,作风不够严谨踏实,常心浮气躁,急于求成。这样,由小见大,在未来的工作中,如果也是草率了事,完成即可,那么药品的质量、安全性又如何保证呢?

二、加强药学专业学生的品行修养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加强对药学专业学生品行修养及职业道德教育,是学生未来就业、择业及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

每年学生就业期间,通过对就业市场的调研及对用人单位的回访,我发现,在本科阶段,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素养的要求并不太高,反而,更加看重毕业生的思想品行、从业态度、团队意识及个人悟性。用人单位多认为,态度和品行更加突出和重要,专业水平不足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弥补、重塑,但如果发现求职者好高骛远、我行我素,对团队不够忠诚可靠,不能服从安排,那么这样的求职者是会被一票否决的。

(二)加强对药学专业学生品行修养及职业道德教育,是药学行业的健康发展的需要

不用多说,近几年发生的如“毒胶囊事件”、“齐二药事件”、“疫苗事件”等多起药品事件提醒我们,药学行业从业者如果以一己之私,弄虚作假,或者马虎大意,,都会给患者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这将严重影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这是关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

三、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加强提高药学学生品行修养及职业道德教育

(一)将对学生的品行修养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去

笔者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讲授,在讲到倍半萜类成分时,可结合我国药学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为人类治疗疟疾做出的卓越贡献,通过这一典型事例,既讲述我们一般如何从中草药中发现先导化合物最终实现新药的开发,又可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教育学生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勤奋刻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在讲述生物碱类成分时,可以讲述麻黄碱的功效和应用及其与冰毒的特殊关系,既让学生学习到了麻黄碱的专业知识,又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药品行业生产、销售、监管无小事,从本科阶段便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讲到曼陀罗、乌头、马钱子等有毒中药时,既介绍了其中的有效成分或毒性成分,向学生强调药物使用中的注意和禁忌,同时也让学生们深刻意识到临床用药人命关天一般的重要性,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平时的专业教育中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

(二)在实验、实训及毕业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科学、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

实验教学是本科培养的重要环节,学生们通过实践学习,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实训及毕业设计培养中,通过对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多次重复实验过程,多次采集实验数据,务必做到实验结果经得起推敲检验,着力培养学生科学、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和科创杯项目,这样可以在专业实验室系统的完成一项科学研究,结合笔者自己的科研项目,让学生不断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与老师长期的合作学习,逐渐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务实求真、锲而不舍的工作作风。

(三)聘请优秀的校外药学行业从业者,开设讲座,了解行业需求,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通过聘请优秀的校外药学行业从业者到学校为学生们开设讲座,讲述药品行业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一些事件,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动向及行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和需求,让他们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加强对自身品行及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和完善。同时,我们还应该走出去,利用学生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的机会,让学生们更多地接触药品行业包括储存、生产、销售、监管、研发等各个环节的优秀工作者,在他们的工作岗位身临其境地深切感受行业对他们的要求,从而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四)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校园文化是学院特色的鲜明标志,反映了学院师生对学院、对专业的情感认同,加强具有药学特色的学院文化内涵建设,能增强学院师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新力。将校园建设、环境设施赋予药学生命和感彩,通过张贴药学家名人名句条幅,开设药用植物园,建设学院药学成就展览馆、国际和中国药学研究发展现状展览等方式,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实践的场所,又让学生时常都能感受到药学的魅力,将人文建设与自然建设有机结合,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始终贯穿独具特色的药学校园文化,传承悬壶济世、精业济群的奉献精神,倡导严谨务实、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药学气息,精深的医药文化,独特的药学气质,使学生心中形成一种不懈追求、勇攀高峰的学术理想,一种恪守职责、履行职责的行为准则,一种诚信、守信、慈悲、仁爱的药德品质。

(五)以校园社团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在日常教学以外,笔者还担任药学、制药专业学生的专业导师,常利用平时教学的间隙,为学生社团做顾问。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让学生感受药学学科特色与魅力,可以开展一些具有药学专业特色的知识竞赛、文艺活动,把药学职业道德教育思想融入活动中。为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学院每年会举办专业技能大赛,比赛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笔试,主要考查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另一部分为实验操作,主要考查学生实际操作、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综合设计等能力。这一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药学职业道德教育无形中转变了形式,不再是说教与灌输。到一年一度的毕业季中,学院会组织低年级的学生参加获得优秀毕业论文的毕业生的论文答辩会,以榜样的力量教育学生们,培养踏实肯干、科学严谨的作风。

(六)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举办药学服务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在社区开展药学知识视频展播、药品知识竞答、常用药品安全使用知识宣传、营养保健知识普及等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中亲身体会到学有所用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在深入社区服务群众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仁爱同情心,树立扶贫救困、救死扶伤的责任意识。因此,在药学学生培养过程中,社会实践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也有助于学校进行药学职业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程卯生主编.医药伦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

[2]王艳艳.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调查研究[J].大学教育,2014(1):76.

第5篇

一、转变学习方式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数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要求与以应试为主的中学学习不同,决定了大学阶段的学习应该是一种研究式的自主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会学习。

1.定向学习

在大学时期学生要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即经过大学教育后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各专业开设的各门类课程很多,其目的是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这些课程都要从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夯实基础。学生要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高度看待课程学习,不能急功近利。在确定学习目标的同时,还要制定学习计划,用计划来规范自己的学习。制定这一计划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重点是制定学期学习计划和单科学习计划。

2.积累学习

“天才在于勤奋,成功在于积累。”在一定意义上说,学习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现在在校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差,重要的原因就是平时没有积累。除了上课之外还要拓宽眼界,多读多思考。关键要持之以恒。

3.问题学习

带着问题学习,事半功倍。大学生学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教材体系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明确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内容、思维方法和知识结构。二是重点与难点问题。重点与难点因人而易,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理解能力进行总结。要把知识学准、学深。学准就是要全面准确地理解,而不是断章取义或一知半解;学深就是要掌握本质问题,而不是只背记表面字句。三是疑点问题。就是要对自己发现和感兴趣的问题认真探究,可以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找老师请教和自己读书思考等,关注并研究这些问题。

4.创新学习

大学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创新学习。创新学习就是不盲从、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已有的结论,敢于提出和研究新问题。一些人认为大学生不具备创新的基础和条件,这是一种误解。北京一所中学在初一搞语文教学试点,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都能提出语文教材的内容中表述不够准确和不够科学的地方。初中生尚能如此,大学生更有能力做到。关键是要提高自信、解放思想,激发自我的创新潜能。大学也应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途径,如鼓励和帮助大学生创新立项;组织学生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支持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尝试论文的撰写等。

5.社会学习

《论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提出了“学习社会10倍速”的著名观点,即一个人的学习尽管很努力很刻苦,但效率低下。如果这个人的周围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形成学习型的集体,集体成员间又能经常研究、讨论、切磋,学习效率就会成倍增长。结合当前社会的现状,我们感到大学不仅要有大楼、大师、大名,最重要的是要有浓厚的学习氛围,离开了这点绝不会成为优秀的大学。这就要求班集体、宿舍集体要争取成为学习型集体。加强学习型班级建设应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

6.终身学习

现代社会知识的快速增长和人的发展,决定了人们的学习绝不仅限于学生时期,而想要更好地生存,就必须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必须通过长期不懈地努力。尤其是在外界十分浮躁的社会环境下,一个人如果没有外力监督也能自觉学习,就是一种品质,一种意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人类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艺术、学会生存。培养终身学习的兴趣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投身社会活动

目前大学生的校园活动大致可分为:(1)思想道德性活动。如党团组织建设、社会义工、扶贫助困等。(2)实验研究性科技活动。如搞发明立项、各种设计大赛、科技攻关等。(3)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毕业实习、就业设计等。(4)校园文化活动。如读书、演出、演讲等。还有自由组织的业余社团活动和其他文体娱乐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也是把人的主观意志与客观条件联系起来的纽带和桥梁。总结起来,大学生的活动有两大功能:一是转化功能,即在活动中完成从知识到能力和从认识到行为的转化。二是改造功能,即通过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对自己的主观世界也进行深入地了解和反思。从这个意义上讲,实践即学习,实践即生活,实践即创造。

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才会乐此不疲。反之则兴味索然。培养大学生的兴趣,一方面要增加活动自身的吸引力,要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多搞些创意新颖、知识含量高、学生收益大的活动。另一方面机关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学生活动的研究和指导,探究学生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及时总结和推广具有典型意义的经验,保证这些校园活动能够健康持久地发展。另外,要善于发现在活动中涌现出的创新人才和组织人才,及时给予激励,鼓励他们发展个性与特长,并带动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

实践活动可以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智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条件,但不是绝对条件。人生成就的80%要归结为非智力因素,其中人的意志品质起决定性作用。有些活动组织得好,有些活动组织得不好,从主观上讲,都是学生的意志和素质在起作用。活动是锻炼大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要善于把活动本身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使学生明确组织活动的意图和个体要在活动中达到的目标。开展活动一定要善始善终,不要虎头蛇尾,搞“半截工程”。要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从点滴做起,耐心处理琐碎的事务,和性情不同的人打交道,探求解决困难的途径和方法。这对他们的意志品质的锻炼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大学生的实践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为。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会显示出学生个人自身的个性和特点,有时这些性格特点可能会成为完成任务的障碍,这就需要认识和克服这些弱点,才能顺利达到实践目标。要抓住这一契机,让事实激发起他们完善自我的强烈愿望。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即通过参加或组织活动的过程,使他们能够发现自身知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正确面对自己身上存在的好高骛远和妄自菲薄的两种倾向。其次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把顺利完成活动与完善自我有机地统一起来,即坚持在活动中学习,提高自我,努力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弥补缺点。关键要有改变自我的主观愿望和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精神。最后,活动的组织者要积极为他们创设转化的环境和条件,如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建立健全规范和激励机制等。

三、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是不争的事实。导致就业难的原因多种多样,但部分学生的自身素质差、能力低是一个重要原因。这就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要解决好学生的知识转化问题;二是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我们常说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知识又不等于能力。实践表明,大学生要获得素质和能力,必须实行“知识转化教育”。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的位置上,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知识转化教育”的本质就是知识的活化,只有当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行为、人格和技能时,我们才能说是真正实行了素质教育。

对许多大学生来讲,与其说是就业困难,倒不如说是就业迷惘。一些大学生在初入大学时,对自己的未来既缺乏规划,又缺乏充分的思考,这往往是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一方面要对他们进行就业观教育,另一方面要尽早帮助他们做好职业规划,进行正确的自我分析,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在大二和大三阶段调整职业规划,锁定职业目标。同时,学校要开设职业教育课程,把如何选择职业、如何应试、如何推销自我等纳入职业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巧,提高就业本领。在大学生就业离不开社会关系资源的现实情况下,学校应多为毕业生着想,适时召开就业洽谈会,及时向有关单位推荐毕业生;创建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的实习基地,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对已毕业的学生进行跟踪调研,总结就业创业的经验教训,并及时反馈给在校生,使他们及时调整就业心态,提高就业能力。

总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具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追求和坚韧的意志品质,善于运用理性的力量驾驭情感,塑造优良品质,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走向社会,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参考文献:

第6篇

受社会内外部诸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毕业就业过程中的不诚信问题日趋严重。加强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就业过程中的不诚信现象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面广,备受社会关注,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在寻求理想工作的利益驱动下,许多经受不住现实考验的大学生抛弃了诚信,使得大学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出现诚信考试不及格的现象。第一,推荐材料弄虚作假。他们填写推荐表则“避实就虚”,把不利于自己的资料省略掉,夸大其词地介绍自己。极个别人把子虚乌有的获奖证、荣誉证书、资格证书也“克隆”出来。还有的表现较差的学生,经过“包装”,摇身一变就成了德、智、体全面发展和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复合型人才”。甚至出现一个班五六个班长,一个学校七八个学生会主席的现象。第二,乱签协议,不履行承诺。有的学生幸运地得到几家单位的接收意向,尽管最先的那个单位不是他心目中的理想去处,但是,个别学生为了“以防万一”,还是立即签订了协议。一边签着协议,一边就想着违约,有的学生在签订协议不到一周就要求违约,使得本来还不算很差的用人单位,以为早早落实了人选却不想最后全部落空,并且错过要人的好时机,浪费了指标。于是迁怒于大学生不讲信用。第三,面试时不诚实。有的大学生面对就业难的心理压力,为获得用人单位的好感,在面试时,往往言过其实,不仅过分地夸大自己的能力,而且还夸大自己的各种优点和长处等等。这不仅使大学生的形象大打折扣,同时也干扰了正常的就业秩序,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长此以往,必将引发就业市场中的信任危机。

二、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1.市场经济的挑战及就业竞争压力大。本来,在我国出现所谓大学生就业难,应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应该具有的常态现象,并不是突然暴发出的社会问题。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生作为劳动力资源的构成部分和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就业同其他劳动力一样应当通过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在逐步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中,经济活动的社会化所强化的分工专业化,在不断推动劳动力需求的专业性变动,也增加着劳动力对分工的选择,对各类高层次人才供求呈现出不断变化的双向选择过程。于是,一部分大学生通过竞争,进入社会的精英岗位。同时,必然就有一部分大学生从事与大众化教育相适应的比较低一级的工作。然而,一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认为就业岗位不适应“自我价值实现”的要求,以及认为报酬低或感觉就业岗位与文凭“价值”不相符合,择业时,高不成低不就,争东部弃西部,争城市弃农村,争就业弃创业,争待遇弃奉献,最后选择“自愿失业”。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以及竞争和就业的压力,许多大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都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使原本就十分薄弱的诚信意识,在受到猛烈的冲击下,一些大学生为能进入社会精英岗位,便言过其实地装扮自己,一系列诸如伪造证件、篡改成绩单等就业诚信缺失现象出现了,就业市场上出现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信用危机。

2.人才招聘方式不科学。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方式的不科学,成为形成毕业生“虚假包装”的客观动因。目前,在单位招聘人才的过程中存在一种误区:学历要高。本来专科能适应的岗位,一定要本科或研究生;头项上的光环要“亮”,最好是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或党员;工作经验要多,对应聘人员的性别、相貌等提出了过分的要求。用人单位列出的大量的条条框框使大学生们不得不在这些基本条件上“动脑筋、想办法”。其次,有些用人单位招聘缺乏计划性和必备的程序,招聘时间仓促,对毕业生的了解往往仅限于学生个人提供的材料以及自我介绍,通过应聘者提供的材料见一两次面,通一两次电话,缺乏对应聘者的深入了解。由于个人制作的材料或多或少都带有主观色彩,以此作为评价的依据是不够客观的,信息来源的可靠性缺乏保障,使得不诚信行为有空可钻;另一方面,由于应聘者对应聘岗位缺少全面的认识,从而导致签约后对工作的不满而引起违约。

3.学校监督制度不健全。学校对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行为的监督不健全、政策执行不力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诚信问题提供了客观条件。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部分高校片面追求就业率,对于毕业生的虚假包装采取了默许甚至是纵容的态度。一些高校为了方便学生就业,在毕业生推荐材料上毫无原则地使用“优秀学生干部”、“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溢美之词;不少高校还在校内开展一些名目繁多的、适应就业需要的活动,让参与的学生通过经济手段即可轻而易举地获得各种各样的头衔、美称,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毕业生推荐表,包括学校的评语也全由学生自己填写,教师只负责盖章。高校的这种做法无疑是对学校信誉的亵渎。这种“杀鸡取卵”式的短期行为,非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终受害的还是高校和毕业生自己。

4.社会缺乏诚信的氛围。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诚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长。在利益面前,诚信已变得脆弱不堪,假冒伪劣、盗版侵权、坑蒙诈骗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各类假商品充斥市场,虚假广告、信息充斥电视、报纸等媒体,信用危机已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主要因素。在就业市场中假学历、假文凭比比皆是,供需双方造假、欺诈、违约等现象屡见不鲜,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使守信者缺乏保护,让失信者从中渔利。于是,大学生在深受诚信问题之害的同时,逐渐学会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生存”。

5.学生诚信意识薄弱。多年以来高校诚信教育的缺失使得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十分淡薄。许多大学生不知信为何物,将考试作弊、助学贷款不还、学费不交、毕业论文抄袭等不诚信行为视为正常的事。而就业指导过程中对诚信教育的忽视,使许多学生未将违约视为失信,而是将其当作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的踏板。更有甚者将虚假包装当作求职的技巧到处宣扬。大学生对于其行为造成的对同学、对学校、对社会的恶劣影响缺乏认识,对于社会诚信氛围的营造缺乏责任感,使得就业过程中的不诚信现象愈演愈烈。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为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努力克服或减少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不诚信现象,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大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力度。学校应当从长远利益出发,充分认识到质量和信誉是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真正竞争力,以及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不诚信现象对学校的损害。从根源抓起,把诚信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入学、毕业教育之中,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建立起大学生完善的诚信教育体系,设置诚信教育课堂,进行大学生个人诚信度评价。结合教育教学管理,把考试是否作弊、困难补助是否作伪等等涉及诚信的内容都纳入考核的范围。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设立奖惩机制等。完善对毕业生就业行为的管理措施,加大监督力度,杜绝虚假材料的产生。在就业指导中,严格把关,把毕业生客观、全面、真实、准确地介绍给用人单位,真正体现出“优生优推”的原则。多方位促进诚信意识的形成,保障诚信工作的落实。

2.树立正确用人观念,完善聘用制度。用人单位聘人的目的是为了找到各方面能胜任该职位工作,并有进一步发展潜力的人才,盲目重视 “光环”、迷信学历,忽略对个人实际能力的考察,无疑为造假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由此可见,应形成“不求最好的只要最合适的”这一用人观念和“重能力、轻学历”考察人才的方式。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提供的材料,用人单位应建立严密的核查制度,主动与学校沟通,辨识材料的真伪,这样才能使造假者无空可钻。

3.构建社会诚信监督体系,营造诚信为本的社会氛围。为使诚信回归,为营造以诚为本的氛围,构建社会诚信监督体系,将诚信行为与个人利益挂钩,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完备的诚信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从个人信息的收集、整理、保存、调用这一主体程序做起,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及奖惩制度。

第7篇

关键词:学生管理工作;困境;策略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涵和地位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主要分为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两大工作内容,教学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围绕科研教学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如课堂教学、学科知识竞赛、科研项目创新、专业课程课外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撰写或设计等教学活动,而学生管理则是对除教学以外的日常性事务工作进行管理,可细分为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与服务、党建工作、就业指导、教育精准扶贫等工作内容。长期以来,高校学生管理以班级或专业为单位,以班主任或辅导员为主体,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强化理念灌输、专业技术知识学习、人文素质培养,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贡献了力量。从以上管理工作的内涵和内容可以看出,学生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整个高校的正常高效运转,离不开教学科研人员教学生以知识,同时也需要非教学人员对高校后勤、党建、招生、就业、心理、贫困资助等各项非教学事务进行有序的管理,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乃至于将来,两者都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互不可缺的。因此,在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十分有必要分析当前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困难,探索破解困难的各类方法,以达到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目的。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困境

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日益提升,这也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高要求,以培养出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笔者认为,现阶段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面临着以下几点困境:

1.高等教育大众化过渡引起的工作困境

我国自1999年进行高等教育改革后,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高校招生人数激增,在校大学生数量成倍增长,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数量逐渐增加,国民的素质整体提升,无疑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如生源质量的整体下降,且当今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这一代大学生集物质丰富、社会家庭宠爱于一身,存在以自我为中心、争强好胜,人际交往过程缺乏耐心和包容心等缺点,服从意识较弱,容易对学校的管理产出抵触情绪,从而做出一些抵触行为,导致一些校园暴力、心理或精神方面问题频发,这给学生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

2.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导致的工作困境

自全国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至今,高校学生住宿、出行、餐饮等其他在校生活方式随着后勤服务社会化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有的学校的学生可以选取不同价格的宿舍类型入住,就会出现不同专业、不同院系混住的情况,这深刻影响着传统的以年级和班级为单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工作模式,工作实操难度和工作量陡增。有的学校教学与住宿不在一个地区,学习和生活分隔开来,学生经常在校园和城市之间穿梭,这给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不便。诸如此类由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引起的工作难题,如果引导不当,管理松懈,极易造成约束过少,学生在思想、行为上呈现出慵懒散漫的状态。

3.互联网时代冲击下造成的工作困境

互联网的发展给大学生带来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提供了发挥自我才能的广阔舞台,在影响教学教育工作方式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意识形态的传播。人人都是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掌握话语权。现今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6-23岁之间,正处于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极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特别是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的不良意识形态,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对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教育效果,加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

三、提升高校学生工作策略

1.强化“以学生为本”的工作原则

学生工作应秉承并不断强化“以学生为本”的工作原则,即开展一切工作均以实现学生利益最大化作为根本。在学生管理和活动组织方面,全方位多维度尽可能全面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和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互联网不良思潮的错误影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通过各类校园社团活动提升学生各项能力和水平,增强其综合竞争力。在学生成长引领方面,学生工作从业人员应增强与学生沟通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既做学生成长之路的导师,又争当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亲密朋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及时关注到每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异常心理动态情况,并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或教育方式,因材施教。比如在与贫困学生交流的时候要关注他们的自尊心,尽可能地提供帮助。

2.采取差异化、个性化的管理方式

学生管理工作虽然繁杂,耗费大量精力,却也不是没有章法可循。笔者认为,大学生在本科四年求学阶段中,每个阶段都有它独有的特点,那么学生管理工作就不能从入学到毕业都采取同样的方法进行管理,而是应该因势利导,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特点采取差异化、个性化的管理方式,方能事半功倍。首先,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差异化管理,如大一新生刚入学,有些学生还未成年,侧重于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避免学生从高中阶段直接过渡到大学后的彻底反弹,出现迟到、早退或者旷课乃至于挂科、迷恋网络、厌学等一些极端的不良习惯;大二、大三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校园生活,且这个阶段的学生基本都已成年,具备自我管理能力,可通过班委、学生会等,进行学生的自我管理,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培养锻炼学生的沟通、协调、组织等能力;大四阶段学生,面临升学、就业等压力,大部分学生即将实现从学生到职场人士的角色转变,这个时期要注重对进行学生就业、升学等方面的引导,多开展就业、考研、出国深造等政策精神的宣贯,及时帮助学生解答就业、考研等方面的困惑,帮助他们顺利实现转变或继续深造。

3.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学生工作队伍

班主任和辅导员是学生工作队伍的主力军,教育部对辅导员和学生比例也有相关要求。但从近年的趋势看来,辅导员队伍因受职业发展不清晰、职称晋升存在困难、自身职业信念和素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失,导致各大高校辅导员和学生比例严重失调,这对做好学生工作是极其不利的。

参考文献:

第8篇

单从外表上看,他是典型的山东大汉:一米八的大个子,身材魁梧、憨厚耿直。而在忠义豪爽的气场下,他的言行举止又处处透露着诚信稳健、胆大心细、包容立新的处事风格。

他不到23岁“下海”,创业积累了“第一桶金”,而后创办了糖酒站;29岁,经历了行业的“打磨”,创办了沂蒙小调酒厂;31岁,收购了当时具有国资背景的山东浮来春酒厂;创办国美酒业集团,喊出了“要发现中国最美的酒”的口号。

2016年1月8日,武玉杰旗下的国美酒业集团宣布与京东商城战略“牵手”,仅10天之后,又与中国工商银行融e购完成战略合作。在他的带领下,国美酒业朝着“互联网+”战略迈出了飞快的步伐。

虽然如今集团公司的规模很大,涵盖房地产、矿山、金融、互联网等30余家分公司,但是他最钟情的还是那一抹酒香。即便成功创业20年,年产值已经突破百亿元,他也经常谦虚地称自己就是一个从底层发展起来的“酿酒人”。

诚实守信――“销售的关键是人心换人心”

1995年,对于武玉杰来说,是个尤为难忘的年份。那年,他23岁,完成了人生中的三件大事:正月初五结婚,11月28日成为父亲,12月7日正式创业。

初中毕业后,17岁的武玉杰到当地一个烟酒公司工作,他发现自己很适合也很喜欢做销售。有时到外省采购,他每天行车十几个小时,晚上困了就搬着汽车车座到马路边睡觉,也不会觉得辛苦。由于工作勤勉,业绩突出,他被提拔为公司的销售部门负责人。在新的工作平台上,他更加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带领自己的团队创造了全部门80%的营收业绩。

然而,受当时国企体制所限,武玉杰深切地感觉到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完全的展示和释放。1995年,在全国“下海”热潮中,武玉杰主动辞职。他花了一个晚上,翻出自己收集的所有名片,从中找到了灵感,于是到工商局注册了自己的第一个公司――“东方糖酒站”。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最初,这只是个小规模的夫妻店。武玉杰租下5间房,面积约500平米。靠着过去做销售积累下的信誉,打欠条从供应商处拿货,开始自立门户。后来,随着业务量增长,员工增加到10人。他们每天清晨六半点准时上班,先开会总结前一天的工作收获,检讨工作失误,再安排当天的工作任务,风雨无阻。为了保证把每日所列计划完成,武玉杰常拜访客户至深夜,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他仔细记录和分析每位客户的需求,凡是对客户的承诺,言出必行。他还一改过去传统的等客上门的销售方式,提供送货上门服务,这在山东莒县尚属第一家。

在武玉杰的努力下,“东方糖酒站”开业仅第一年,销售额就突破2000万元,利润300余万元。

在不少人眼里,武玉杰是位销售奇才。有人笑称,武玉杰卖什么酒,当地人就喝什么酒。然而,武玉杰认为,销售其实并不困难,也不神秘,只是越简单的事往往越难坚持做到。“销售的关键是人心换人心。为了不失信于客户,有时宁可认赔,也要讲担当。”武玉杰说。

刚开始创业的第一年,由于经验不足,武玉杰宣布按厂家回收价向客户回收啤酒瓶,一个4毛钱。后来才发现,忘记将运费考虑在内,但他仍决定按此前承诺价回收。最后,那年共销售了约300万瓶啤酒,仅回收酒瓶一项就亏损了15万元,但是,却因此收获了很多客户的好感和信任。第二年,东方糖酒站销售额翻了一番,此后事业就像滚雪球一般,顺风顺水,越做越大。

武玉杰诚恳地说:“做销售,每一位客户都要认真对待。满足客户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就是言出必行。探访时怎么谈的,后面就要怎么落实,这样客户才能信任你、选择你,满意度也才会高。”

守正出奇――“胆子大一点,步子慢一些”

守正出奇是武玉杰的经营智慧。创业一路走来,武玉杰的胆子大是出了名的,只要认准的事,他都会全力以赴。

2000年,武玉杰创办了沂蒙酒厂,随着一首《沂蒙山小调》的传播,他的沂蒙小调酒也蒸蒸日上,从一个县域的小市场白酒品牌变成了山东全省的大品牌。

2003年,国有企业改制浪潮在山东如火如荼地展开,善于捕捉商机的武玉杰将目光瞄准了具有数十年历史的浮来春酒厂。

他出资4300万元现金,“可以说是押上了全部家当”,收购了山东莒县的国企浮来春酒厂。

接手后,武玉杰开始发挥他心细、会管理的优点,大刀阔斧地抓质量、扩生产,重新对酒厂进行定位,扔掉老企业的思想包袱,全面激活员工积极性,仅用了一年时间就使濒临倒闭的老厂实现扭亏为盈,生产规模由1万吨激增至30万吨。

即便如此,武玉杰并没有盲目扩张,而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胆子可以大一点,但是步子要慢一些。”因此,几年之后,很多知名酒企出现效益滑波甚至倒闭,但是武玉杰的公司仍然保持着迅猛增长。

武玉杰没有建过房子,但是胆大的他硬是通过不断钻研和学习,使旗下的浮来春地产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房地产商。胆子大并不是蛮干,他不仅敢干而且能干也会干,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每次出差回来他都会亲自前往建筑工地检查安全生产。如今他开发的浮来春公馆已经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

木薯,是生产酒精的主要原料。此前,公司每年要从柬埔寨、泰国、越南等国家进口1000多吨木薯干,路途遥远,导致输运时间、原料质量等都难掌控,因此,武玉杰动起了在原产地直接设厂的心思。

2012年12月,浮来春集团在柬埔寨设立的中国动态投资有限公司(柬埔寨)和C&V投资有限公司开始筹备建立,征地13600公顷,种植木薯和甘蔗。

此举不仅解决了公司原料来源问题,公司还一举在当地建立淀粉厂。该厂建成后,将成为当地最大的淀粉生产企业。“解决了原料瓶颈的同时,在源头设厂还有更多考虑。”谈起到柬埔寨种地的初衷,武玉杰感慨颇多,“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企业文化就在于打造健康企业,控制住源头,才能真正保障企业的健康成长,在我看来,健康就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

2015年初,武玉杰干了一件大事――高调宣布成立白酒并购基金,参与竞购备受社会关注的山东景芝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2月16日,山东省安丘市政府通过山东产权交易中心公告,景芝集团100%股权被挂牌转让,公司两大股东安丘市华安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安丘市旅游局,分别以5123.31万元和1617.89万元的底价挂牌转让持有股权。在股权挂牌公告中,景芝酒业管理层率先表示了参与收购意向。其后,浮来春集团也提交了竞购申请,并获受理。按照公告,参与竞购企业的报名截止日期是3月19日。但是,在浮来春集团参与竞购后,事情发生了急剧变化,2015年3月17日景芝酒业改制突然被安丘市政府叫停。

东方不亮西边亮。无奈之下,武玉杰将眼光投向了省外――四川宜宾。素有酒城之称的宜宾市,有一家颇具生产能力的酒厂因为扩张失败陷入困境,正寻求买家,经过几番实地考察后,武玉杰决定出手,以12.7亿元的价格将君子酒业公司收入囊中。这样一来,他的白酒年生产能力一跃上升到5万吨/年,窖藏成酒达到10万吨。

于是,武玉杰开始了白酒市场的新战略布局――进一步抢占大众白酒市场。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让普通老百姓都能以较低的价格,品鉴高品质的白酒”。

忠义豪爽――“朋友来了有好酒”

山东人热情好客,武玉杰为人豪爽大气,淳朴实在,对朋友真诚相待,“宁可伤胃也不伤感情”。

武玉杰的骨子里始终有一种难舍的白酒情节。然而,武玉杰2003年收购浮来春酒厂时,浮来春早已从鲁酒第一梯队掉队,产能不足,销量又严重滞后。面对困境,武玉杰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之路。他一方面不断扩大规模,通过全厂职工的团结努力,仅白酒库存就达到3万吨。另一方面在原有浓香型白酒的基础上,改良生产工艺,发展生产出酱香型、芝麻香型白酒。产品线的丰富有效打开了市场,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欢迎。

武玉杰对酒情有独钟。在白酒行业市场好的时候,顺势而为稳步发展;在白酒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他夯实基础苦练内功,并用集团下属的房地产和矿山公司的利润来补贴酒企,以此来保障职工的利益和酒品质量。

武玉杰的目光不仅满足于山东的区域市场,他很早就着眼于全国乃至国际酒市场的布局。2005年,武玉杰成立山东浮来春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实现了年产20万吨食用级酒精的生产规模。更有远见的是,围绕酒精生产,浮来春生物化工有限公司还建立起国内最大的生物电站。

“以质取胜,诚信创业”是武玉杰一贯坚持的核心理念,这种先进的创业理念已植根于浮来春集团和国美酒业集团庞大生产经营体系中的每一个层面。

“酒是一种特殊物品,它的品质和生产者的品质是有内在联系的”,武玉杰一直这样认为。所谓酒品即人品,品酒如品人,欲酿好酒,先做好人,而做人的基本要求就是诚信,生产高质量的产品给消费者,就是对消费者的诚信,也是对消费者人格的尊重。

产品服从于质量,诚信来自于质量。武玉杰和他的团队本着诚实守信的原则,以质量创品牌,着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

武玉杰说,浮来春是区域性品牌,而国美酒则是打开全国市场和全球市场的品牌。

“品质和性价比是销售的基础,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产品质量。”武玉杰满怀信心地说:“我相信,只要产品好,一定会被认可。我们要以亲民的价格,让人们喝上可与茅台、五粮液品质媲美的、让全球华人认可的酒。”

武玉杰向记者透露,未来公司将进军互联网金融,并“积极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互联网+’思想”,做“互联网+”企业。

触“电”早就成为不少白酒企业转型中的“必走之路”。事实上,武玉杰也认识到,在抓住互联网思维的同时,企业要做得“更全面”,打造更全的产业链。“一个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保证产品质量,产业链条的连接才可以带动整盘棋。”

他介绍,其所在的公司建立了生物电站,利用污水处理产生的沼气通过内燃机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2600千瓦时,这又是国内比较大的生物能源转换项目之一。

“在新的竞争环境下,白酒从业者应与时俱进,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武玉杰说,“这样才可以推动相关产业政策与商业智慧的融合,贡献新力量,成就新未来。”

经世济民――“发展企业,回报社会”

近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山东商人在社会经济舞台斩露头角,新鲁商群像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新鲁商的形象,可以概括为9个方面:友善、内敛、敦厚、诚信、责任、创新、包容、守法、和谐。

这些新鲁商的优良品质,在武玉杰身上都有很好的体现。步入不惑之年的他已成为新鲁商的代表人物,也因此当选山东省政协委员。

每年他都会专门抽出时间进行调研,认真准备提案。2016年1月,武玉杰向第十一届山东省政协四次会议提交了《加大对莒文化研究保护弘扬力度》、《小额贷款公司应享金融机构政策》、《政府应完善“走出去”支撑体系》三个提案,关注度很高,引起了政协委员的热烈讨论。

武玉杰的骨子里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经世济民的家国情怀。在一步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武玉杰认为,浮来春集团和国美酒业集团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他在带领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社会责任担当。其中,捐资助学是武玉杰践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发展企业,回报社会”一直是武玉杰秉持的理念之一。自1998年首次捐资助学以来,他已连续18年共出资近3000万元,通过建设希望小学、成立浮来春助学基金会、城乡文明共建等多种形式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其中,浮来春助学基金会已对 2000余名在校生、大学生进行了资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武玉杰在2013年出资1200万元捐建的日照浮来春小学,已经于2015年9月投入使用,这座学校已成为日照市继金海岸小学、新营小学之后的硬件配置优越、教学环境优良、师资力量雄厚的第三个省级规范化小学。

每年的8月底,浮来春集团都会举行一次捐资助学的捐赠仪式,对贫困的大学生进行捐助,并且一直持续资助贫困学生到大学毕业。2014年8月25日,浮来春集团出资50万元,对莒县家庭困难的百名大学生进行了资助,给予每人5000元,帮助他们继续完成学业。

企业发展到哪里,武玉杰的公益步伐也会走到哪里。2015年8月27日,刚成立不足半年的国美酒业集团就到四川长宁县捐资助学。武玉杰向受助的20名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10万元,并且承诺将一直资助这20名学生到大学毕业。

十余年来,武玉杰和他的企业发扬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的精神,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贫困学生走出困境,用爱心为他们铺就了一条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