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效课堂小学语文论文

时间:2023-03-25 10:43:39

导语:在高效课堂小学语文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效课堂小学语文论文

第1篇

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大多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加之长期受教师“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影响,学生对于教师过分依赖,甚至还有认为教师课堂上讲的才是需要学习的,其他的都不重要。由于过分依赖教师,学生基本上都是按照教师的思维方式去完成知识的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渐丧失。

二、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1.融入生活元素,打造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是一门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基础学科,把语文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从生活中找寻语文元素,打造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贴近生活实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生活中的语文资源随处可见,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鲜活、生动的语文元素,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2.巧用现代设备,打造情境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迅速普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用现代化设备,可以使教学内容由静变动。电教媒体的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等特点,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现代化教学手段还可以化文为图,巧解难点,在演示图片的基础上再加以通俗的讲解,学生理解的难点也会“迎图而解”。

3.实施分层教学,打造个性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实施分层教学,包括:

(1)分层备课,即教师要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制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堂预案。

(2)分层提问,为了能够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有意识地从不同层次进行课堂提问。

(3)分层练习,就是在同一个班级里,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设计练习题,组织学生练习。

(4)分层考核,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考核标准,打消学生“不愿考”的疑虑。

4.培养良好习惯,打造自主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习效率

紧跟当今教学体制改革的步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也取得了很大的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有着主导的地位,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节奏都掌握在教师的手中,学生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很大程度上是被抹杀掉了的。而教师掌握课堂教学主导地位的相应教学结果就是造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面对这种教学的现状,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革新很有必要,也是很迫切的一件事。下面笔者来谈谈一些可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方式

小学生由于正处于好动、思维活跃的生理期,这就导致了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做小动作、说悄悄话等行为,这必然会降低他们的课堂学习效果。可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采用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太过单一,根本无法调动起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自己的教学方式获得广大学生的认可和接纳,这样才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第一步。教师要了解小学生在这个年龄当中的思维特点,然后对症下药。小学生既然有着好动、思维活跃的心理特点,那么教师不妨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讨论和争辩的自由,这样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呆板的弊端,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的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得到提高和改善。

二、努力创设语文课文中的情境,发挥学生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一直都是重难点所在,很多教师也都在抱怨阅读训练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等一系列的问题。既然这种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就有必要为这个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小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奇思怪想,而且还比较喜欢幻想。那么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妨努力创设出课文中的一些情景,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再创造。这样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文本之间的交流,走近文本,加深他们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经得起检验的箴言。一旦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那他们必然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投入精力和时间,学习的效果也就得到了提高。

三、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小学生的年龄小,对教师总会有一种畏惧的心理。老师一旦说话声音大了点,表情严肃一点,就马上噤若寒蝉,课堂的学习氛围也会降到冰点。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解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学生才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不能忽视。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式,都应该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千万不可本末倒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原有的呆板的灌输式教学,加入其它形式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慢慢消除对教师的畏惧心理。学生一旦在教师面前可以自由表现,那就必然会使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兴趣,随之也会加强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这样,就使得学生可以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高也就是在情理之中的了。

四、教师要在对教材内容充分掌握的情况下,合理安排教学中的重难点

每个人都有一条记忆曲线,在课堂教学的不同时间阶段,他们的记忆能力是不同的,小学生也是如此。在课堂教学的四十五分钟内,他们往往是在课堂教学刚开始的十几分钟内,注意力较集中,记忆力和接受力都很强,显然在这个时间段内,最适合教师进行重难点的教学。可很多教师在课堂刚开始的时间段内,总会说些课堂教学的导入部分,这就浪费了这段时间的学习价值。所以教师应该在熟练掌握了教材内容之后,合理安排自己教学流程,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五、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校给课堂教学加入了新科技的元素,而多媒体因具有图文并茂和声像具备的特点,尤其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小学生心理特征较为活泼,尤其喜爱动画和音乐等动感元素。针对他们的这种需要,多媒体走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加入能够引起学生注意的图片和音乐,当教师播放这些多媒体课件时,学生必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议论纷纷,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还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当然,虽然多媒体具有很多优势,但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分的清教学重难点,不能将自己的课件做得太过花哨,这样反而会起到反作用,达不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目的。多媒体毕竟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千万不能本末倒置。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制作合适的课件,要突出教材中的重点部分,这样才能在多媒体教学时,达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

可以说,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多种多样,并不仅限于上述这些,显然,上述的内容只是其中很小的部分。只要教师在掌握学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就会达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这点是无可置疑的。当然教师要积极探究,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参考文献:

第3篇

1.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课堂知识的接受度

高中语文虽然不像数理化那样抽象,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难免枯燥乏味。学生只是把老师所讲的知识做笔记记录下来,缺少融会贯通的过程。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将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挖掘语文知识的宝藏。

2.有助于充分发挥教学体制改革的作用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要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这不仅有利于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的改革,而且为其他学科的改革做出了示范性指导,从而促进了整个教学体制的改革。

二、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与方法

教学策略是完成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集成。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制定并执行的整体方案。它包括教学过程的合理组织,教学方法和教材的合理选择,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程序的制定。长期以来,语文学科偏重于“怎么教”,但忽略了教学内容的选择。这就导致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在教学课堂中产生了低效的局面。所以,在教学中精准地抓住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是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

1.创新教育理念

教育不是挖掘分数的机器,更不是升学的工具。教育的本质在于人类生命的健康成长。正确认识教育的本质,有助于理解教育的真谛。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本质的区别,它是以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为核心,在教学中,把情感教育与学习方法融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升。

2.充分的课前准备

教学目标是教师授课的方向指引,是判断教学有效性的依据。高效教学的关键在于精准地落实教学目标。在制订教学目标前,领会目标要求,融会贯通,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只有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教学目标才会了然于心。语文教学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是具有连续性、反复性和阶段性的。所以,教师要确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确立每一节课的目标。针对不同的课程做到有的放矢。深入研读语文课本,把语言文字与思想内容都了然于胸,抓住文章中心,记录心得体会,抛开教学参考书,提出自己的见解与问题。

3.情景式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的创建

将生活与实践融入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是高效教学课堂模式的重要手段。如,《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情景,我们可以通过分角色演绎,让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更加深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老师如能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更多的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富有艺术性的课堂导入,将会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师生互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高效;创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219-01

创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即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高效的课堂不只是内容有没有教完,学生有没有学会,重点还要看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是否能够掌握,是否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深刻的体验,切实学习到了知识,掌握到了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我们如何创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参与者,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意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则有助于保护学生的创造灵感。从步入教室的那时起,就要把微笑带入课堂,把对孩子们的激励带入课堂,教师的每一个眼神、表情、话语、举动都充满着一颗爱心,用爱心去对待学生,以和善的面孔去面对学生,学生自然会跟着友好的人一起走进知识的海洋,从而可以轻松,愉快的学习,进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佳境。

二、强化语文基础知识学习

作为基础教育,我们可以把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归结为四点:字、词、句、篇,其基础在于字词的积累,然后在此基础上教给有关句篇的简单知识。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一定会有这样的体会:小学低年级学习语文的兴趣很高,到了高年级则出现厌学状况。为什么?因为年级越高,学习内容倾向于句篇,如果基础不牢,字词积累不多,在句篇练习中的说和写必然有困难,学习积极性就会受挫。因此,要让小学生喜欢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该视为重点,只有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同时,语文课还要折射出“语文味,必须实实在在的从语言文字入手,切不可丢掉本体,忽视对文字语言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对于文本中咀嚼的地方要慢品细嚼。语文课就是通过对字、词、句、段、篇的认知、理解、体会、赏析,就是让学生着眼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汇、一个个句子的感悟,给孩子开始构件或更新广阔的语言世界。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那么应如何设计问题呢?我们可以这样操作:如:请同学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四、组织有效的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最有效的检验知识掌握度的手段,在练习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教师可以以此来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曾经出现这样的假象,上完课后感觉课上得挺顺利,课堂气氛也空前的好,学生也能配合老师的教学,效果应该不错。结果大出所料,家庭作业质量极其差。归根结底在于课堂上学生没有通过充分、有效的练习来巩固新知,教师不能通过课堂练习反馈来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所以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教学环节我们应承认学生的差异,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们更应该承认学生基础的差别,因材施教地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应有的发展,为语文高效课堂提供最好的保证。

五、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只有在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为别人合作交流,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因此,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在质疑过程中不断创新,鼓励学生有“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推陈出新、前所未有”的精神。如在教学《詹天佑》时,在学生熟读自悟的基础上,教师创造性地设计出办詹天佑展览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办展览这一创造性的练习,来展示学习所得,培养能力。教师先让学生讨论展览的一般内容:前言、事迹(图片、文字、实物)、结束语等;然后小组讨论合作,根据课内外学到的知识,有的写前言,有的写事迹,有的画詹天佑的设计图,教师巡回指导;最后各组推选解说员进行解说。学生在这种创造性的练习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学得生动,学得扎实。

六、优化教学评价

人人都喜欢听赞美自己的话,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年龄小,各方面发展都不成熟,教师无意中一句鼓励的话,他们都能高兴半天。我们在课堂上要从不吝啬对学生进行赞美,每当学生回答完我提出的问题,我们都应该说:“真棒,你的回答很符合老师心目中的答案”“哇,这样的想法老师都没有想到”“没关系,我期待你下节课的表现,大家来鼓励一下”等诸如此类的话。这样简单的话语能对小学生产生特别大的鼓励作用,并为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创建高效的教学课堂是教育者们不断地学习和完善的重要课题,只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学量先进的教学经验,经过教学不断砥砺和不断的探究,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才能走向美好的明天。

第5篇

要想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就要让学生拥有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所以,语文教师应想法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如果对某些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而不知疲倦,这就是兴趣的作用。如果语文教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愿意去学习,主动去学习。自古以来,我国的教育学家就懂得兴趣引导教学法。“寓教于乐”就是孔子老先生提出的教育理念。而且,实践证明,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新的语文课程改革十分重视课堂效果的提高,而融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有利因素。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的过程,所以,教师和学生要相互尊重,这对于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的建立是非常有帮助的。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主人翁精神和意识,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言,能够积极踊跃地提出疑问。语文教师要勇于创新,做好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做好学生的合作者,尊重学生,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努力创造条件。实践证明,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能够有效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变革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过分关注知识、关注教材,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要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要转换角色,要作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让学生作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的不同和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引导学生发展,可采取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语文教师要逐步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激情、有个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要引导学生学习新的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要有积极性,要能够主动地去学习,提高语文素养。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要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只有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才能共同进步。学生之间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共同提高,一起来完成教学任务。

第6篇

多媒体把教学内容以最直观的形式有声有色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如今,多媒体成为各学科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我英语课堂中必不可少的得力助手。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谓是“三个一”。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所有知识只能由黑板白字呈现,缺少直观性。教学模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而现在的多媒体解决了教学模式单一乏味等教学问题。

一、我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也不例外。创设一个既符合本课主题又吸引学生兴趣的情境是这节课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我乐于在我的英语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达到创设一个良好情境的目的。如教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5?第四课时时,我模仿金鹰卡通卫视的麦咭,利用多媒体手段制作了教师---Mickey。带着麦克风的我充当配音演员,而Mickey则是今天的主角兼老师。Mickey通过和学生打招呼,学生兴奋不已,大部分同学举手表示要和Mickey交朋友。然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Mickey的自我介绍。再以How much?do?you know me?创设问题情境,开始导入新课。学生们有强烈的兴趣想继续了解Mickey 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 运用多媒体,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教学环境、模式、资源的限制。往往重点知识不易吸收消化,难点不易解决。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极大的丰富了教学手段和内容。优化了课堂教学的结构和过程。现在的多媒体不仅具有文字处理系统,还有图像、视频处理系统。它给黑白穿上彩色的服饰,把抽象变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古板为灵动。逻辑思维被灵动的多媒体带动,抽象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障碍在多媒体的帮助下被化解了。让学生在彩色动感的课堂中,享受并轻松学习。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积极性增加。重点突出,难点也不攻自破了。

三 运用多媒体,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

在提倡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渗透在各科教学理念中。我常在我的英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类视频,电影让学生在这些片段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同时,通过视频的播放将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实际相容。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当然,让学生与时俱进了解中国、走近世界、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也是我的重要教学理念。并以此开拓学生视野,打造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英语课堂。

四、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实行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的利用多媒体,不仅可以辅助英语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意识。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他们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则可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推波助澜的作用。我的理念志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将这种创新意识融入他们的学习生活中。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自身素质能力的提高,同时给学生的学习锦上添花。我的具体教学表现如下:

1、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Unit 4 What’s the best theater?本单元在教授比较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最高级单元。而实际上对于农村学生而言,进电影院的次数少之又少。如何将教学内容拉近实际,让学生有兴趣去学,有内容可讲呢?这时,多媒体便发挥了它直观便捷的优势。首先,我以两人flas进行对话情境创设。围绕周末该去哪儿度过为引子,引出“go to the theater”.紧接着,针对学生对电影院了解甚少的情况展示了四所各具特色的电影院。最后,围绕How do you choose which movie theater to go to ?Why?来展开讨论,进行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整个单元围绕“世界之最”设计教学材料。这种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能呈现更新颖、更开放的教学效果。

2、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6,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童话单元。在写作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以图片视频片段的呈现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突破传统写作教学模式。首先化解重难点,再以提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然后我设计了给Hansel Gretel 配音环节。训练学生英语句子的构思和表达。在学习了《Hansel and Gretel》阅读部分的基础上,续写故事。从作文反馈中,我发现学生学会积累并运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词汇,句子的表达也还不错。因为我没有规定写作模式,所以学生的表达方式各不相同,具有趣味性,尤其富有想象力。

多媒体不断适应着新世纪下教育的需求。使教学手段多样化,让原本单一乏味的教学模式添色不少。虽然多媒体教学有诸多优点,但完全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也是不可取的。我认为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PPT制作应精益求精。 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应该是经过精心设计,富有艺术性的。制作课件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将教学理念、教学结构、优质的教学资源整合融入课件中。而不是简单的文字、图片的堆积。一个精致的课件,对于课堂而言应该是如虎添翼的,相反一个未经精心设计的劣质课件则会让一堂课,毁于一旦。

2、运用多媒体应适宜,适量。自从多媒体教学风靡教育界后,越来越多的教师学习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很大一部分,也确实达到了超越传统教学的显着效果。但也有一部分教师只是机械式的使用多媒体,而不会灵活操作。有

些知识点用几句简洁的话便可以分析透彻的,但因为一味追求多媒体效果,结果导致问题复杂化。这种舍本求末的方式实在是没有必要。我认为每一张PPT的设计都应该有其教学目标性。正如每一个教学环节,它的设计都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某种目的,并不断为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而更改修正。

第7篇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1.语文阅读教学过于强调功利性

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使其能够独立阅读并进行创造性地理解,通过对中外文学作品、古今著作的讲解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其在阅读中获得深刻的启迪和人生感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目的。然而在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忽视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最终目的,仅仅将其作为一种应付高考的重要学习手段,使得阅读教学被高考“绑架”,学生难以真正地体会到阅读的乐趣,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也受到影响。

2.教师缺乏先进的阅读教学方法

首先,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最大特点便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有限的语文阅读教学时间里,单方面地将语文阅读知识传授给学生,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单向灌输式的学习并不能帮助学生打开思维,也不能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其次,教师大多重视阅读材料的分析理解,对每篇课文的结构特点、词句理解、写作特点以及语言风格等都作了详细地讲解,忽视了传授学生阅读的学习方法,造成学生缺乏独立阅读的能力。再次,教师阅读教学的方式比较单一,根本不能调动学生学习阅读的兴趣,更难以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启迪和获得阅读的享受,阅读的教学目的自然也无法达到。

3.学生自身缺乏阅读的兴趣

学生自身对学习语文也不够重视,缺乏阅读的兴趣,原因大概有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很强,认为阅读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等课外材料实在太浪费时间,从本质上就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二是由于学生从小就接触了语文这门学科,跟数学、英语和物理等学科比起来,语文更为容易接受和理解,因而也容易忽视对语文的学习。三是语文即便花很长的时间去学习想拿高分也不是那么容易,尤其是考试中阅读理解部分,有时候读懂了也不一定能答对,学生的付出与收获常常不成正比,大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转变功利化的教学观念,建立现代阅读教学理念

要转变功利化的教学观念,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深刻意识到语文学科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不能因其是不容易出成绩的学科而对其忽视。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如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电脑等多媒体的作用,经常举办演讲比赛、辩论会、戏剧表演比赛等与语文有关的活动。

要改变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首先,教师应该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大力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教学,注重阅读方法的传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强调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新性,让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体验中获得阅读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再次,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参与、自主体验中相互交流阅读心得,体会阅读的快乐和阅读的魅力。

2.激发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的积极性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说明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学好的根本,所以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首先,创造诗意的情趣氛围――这是吸引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先决条件,是让学生产生学习期待的必需,这种情境驱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学生只有在和谐诗化的氛围中才能产生身心的愉悦和学习的冲动,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所以语文教师要特别注意在课堂上创设情境体验的互动平台,让学生在诗意的氛围中轻松快乐有兴趣地学习。比如运用优美的导语来创设情境,诗化氛围。精彩的课堂导语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本,又能起到唤醒学生潜能的作用。

在课堂上还可以利用音乐、朗读、角色扮演、电教媒体等手段来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和谐的情境,化干瘪枯燥的语言为鲜活生动的画面,可以缩短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获得超越时空的心灵对白和审美感悟,产生新颖感、惊奇感,调动他们多种感官乃至全部心灵。在探究过程中有效地解决期待并不断地萌发新的期待,产生阅读的“期待心理”,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3.强化主体阅读意识,尊重个性化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一是要有效利用学生已有的主体意识,二是要不断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肯定有所差别,教师除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指导外,更要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独立阅读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真正阅读的权利,在一定的范围内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

学生的个性化理解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文章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情感的参与过程,体现着强烈的个性特征。在阅读教学中,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体验,对课文文本的解读也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应当力求学生真正的自主合作,对文本进行探究和学习。

4.教给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课外阅读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可以采取这些方法:一是朗读。朗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深入领会语言的含义和体味课文的精妙所在,进而提高鉴赏能力。二是默读和速读。默读是一种无声的阅读,默读时学生可将通过视觉所获得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大脑内部的思维活动,有利于提高理解水平,有利于加快阅读速度。三是复述和背诵。复述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背诵有利于强化记忆、巩固阅读成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四是精读和评析。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评析是阅读中的一种鉴赏活动,它要求对文章特点做出评价。精读与评析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它们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并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中,把握阅读要领,提高阅读能力。

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指导学生经常阅读有益的课外书刊、报纸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课外阅读量。对一些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的时代著作、流行佳作,教师要及时推荐,以免学生茫然无从,不择而食。

总的来说,语文阅读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其知识储备,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认识到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地位,适时转变教学方法,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成效。

参考资料:

1.姚娟娟《刍议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学周刊》2011年第29期。

2.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河南教育出版社。

3.郑妍《刍议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年第11期。

4.乔丽《我国阅读现状及应对策略》,《出版发行研究》2006年第4期。

5.林玲《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成才之路》2007年第21期。

第8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立足 开拓 融合

一、立足课本

如果依照某些人的观点,学生的语文能力可以自然提高,那么初中语文教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学生多读课外书,广泛接触课外知识能提高语文能力,也不排斥一些自学成才的作家、专家的成功之路,但应看到,学生的课外学习首先要有目标,无的放矢难成大器。其次要有系统,散马无缰则易乱方寸。第三要有方法,机械照搬,会使思维迟钝。第四要有主次,课外学习必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内外结合,主次相济,共同构成一个知识体系。第五要有层次,必须有一个认识程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逐步发展,既符合人认识的发展规律,又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发展性特征。因此,语文学习必须有一个体现以上原则的蓝本,作为训导学生的标竿。任其发展听其自然,是一种不符合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的论调。现行的语文课本综合了这些特征的教学材料,具有其它读物所不可取代的优势。这集中表现为它体现教学大纲的思想,包涵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并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二、开拓课本

“立足课本”只是前提和基础,一部教材,一套教材,就是一座丰富的人类知识宝库,储备着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文化资源,学生以什么方式从中吸取什么营养,吸取多少营养,关键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驾驭和使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能力和方式,教师砖研教材之后的课堂组织和教学应用及其对学生的思维、心理活动过程的调动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笔者认为,对教师而言,“开拓课本”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

“立足课本”是“开拓课本”的基础、源泉。依据教学大纲及由此确定的教学目标与规划,全面理解把握教学内容,提炼重点、难点,发现疑点。从点走向面,由浅入深,其关键在于一个“探”字,即把握住教学的重点与疑点。并以此为突破口,不断深入下去,探本溯源,启示学生寻找知识的根源。当然,对于课本中的重点、疑点和难点,教师首先必须认真研究,弄董弄透,小到字词句,大到文意篇章结构,无不如此。

从小的方面讲,“染”可谓是一个常见的字,而学生往往不经意地在“九”字中加上一点,关键是学生不懂得“染”字是一个会意字,“九”乃是表示漂洗过多次的意思。笔者从“染”字的字源意义上讲解分析,学生都恍然大悟,印象深刻。

从大的方面来说,教师在文意、篇章结构、单元知识训练等方面也要联系特定的语言环境,结合学生的实际,作深入的挖掘,。特别是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若可以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理解的,教师应起引路的作用;在作品主题及写作整体倾向上,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向与心理倾向,又要在细微处启发学生,以疑点为切入口,达到正确、深刻理解全文的目的。

教师开拓课本,激起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引“活水“于语文教学之中,这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离开了这一点,语文课堂教学就会死气沉沉,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教师就会变成教参的传声筒,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迟钝、缓慢。

三、融合课本

有源定成流,教师要用源生成流,以源导流,从源壮流,才会源头活水长流不息。因此,“立足课本”、“开拓课本”之后的关键一步就是“融合课本”。如果将一堂课比作一个开源导流的过程,教材是水源,教师是引水人。高明的教师引水必巧,学生引水也必主动。在教师的启迪开导下,学生思考探究之后,便会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创造性活动,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能动性,在与教师的思维一体化运作中吮吸人类知识之甘甜。这样一来,语文课堂教学便具有了厚实的根基、开阔的视野、生生不息的活力,便不仅能使学生立足于课本,学好语文基础知识,而且学得生动活泼、自由轻松。这样的教学在内容上具有厚重感,在教法上具有艺术性。

“开拓课本”即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语文知识为中心辐射出来的知识系统。“融合”即融汇各种相关知识点并加以优化和深化,真正教透教活。“融合课本”既来自于学生的知识欲求,教师的认识深化,又取决于事物间相互联系的性质。知识是一个多层次的大的系统。语文知识是作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当然又可以分为许多的子系统,且与其他各科知识密切相关,更与时代潮流、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语文教师不应仅仅将视野局限于课本,而应放眼时代,关注社会,善于将课文内容与课外知识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比较分析,把语文教学与当前形式,与其他各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联系,解决好课内与课外,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问题,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开发其学习潜能,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自我发展能力。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只要抓住了课文内容中关键的知识点、重要的信息点,以此作为突破口、开掘点,融汇知识就会越来越丰富。“融合”的方法很多,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1.“注”。即注入、灌输,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重在教师将知识单向地传授给学生。这就是那些必备的,只能通过学生记忆才能掌握的基础知识点而言的。对此,有的同志有一种片面认识,以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调师生双边活动、双向交流,便可以一切听之便。其实不然,一些该记该背的东西仍然需要强制性记忆。

2.“引”。即引导,引入。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开源引流,以源导流,将新信息,新材料,新方法不断引入课堂,活跃课堂气氛,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培育其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比”。要思考分析,就要进行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发展、进步。语文教学要抓住课堂教学,并不排除联系课外,联系现实生活,联系其它学科领域。通过教师注入与课本相关的新知识激活点,在比中求异,在思索中求异,在课内课外中求异,变趋同思维为求异思维。这样,教师能超常规地教,学生能超常规地学,教得深入灵活,学得浅出自由。

第9篇

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做中学”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想中学”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议中学”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答能力,“演中学”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

因此,高效课堂的构建,使原来死气沉沉的传统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

高效课堂的特点之三是――三动:身动、心动、神动;三学:肯学、想学、会学;减负: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高效课堂只有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那么,这就在教法上对老师有很高的要求。

常用的教法包括讲授法,谈论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实验法,启发法,实习法等等,其中有一些教法,在语文教学中是用不上的,而大部分老教法会导致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效率不高,在一年年的反复学习中,导致学生产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双重疲劳,再想回到激发兴趣阶段重新启迪学生,那更是难上加难。迫于高中有高考的压力,语文又被学生列为“大副科”最后一类,想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希望渺茫。

因此,我关注了一下老教法和新教法的异同和利弊,发现:新老教法都有很好的优势,可以适当整合,形成适合学情有效教法,老教法,新尝试。

一、活动法

就是整个课堂教学都采用的是活动形式,也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人都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来,完成对课文的学习。我在讲授这节课的同时,在方老师的分组活动的基础上又独创了几个活动:

1、前方采访,后方把前方采访用DV拍摄下来的画面,小组内部筛选,做成《早间新闻》。

2、勘查现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回家自己布景,把布景通过相片或者视频展示给大家。

3、做个人物档案,仿照《档案》栏目,通过主持人进行讲解。

不仅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的很好,还使一部分可能在知识上匮乏,但在剪辑、主持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也参与进来,最终取的所有人的认可,比老师的口头赞美更能增强这些孩子的信心。

二、边读边画法

很多诗词散文里的意象都是绝美的,也是学生无法直观感受的,大部分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可是学生“动”的少,所以,在诵读后或者简单理解后,学生可以到黑板上自主构图,再次回顾文本,可以几个人共同完成,也可以分部分完成。比如说《登高》一诗,景物描写实在是多,大部分景色又是学生见到过的,自己画出来,就会感觉比书上的简笔画更丰富多彩,也便于记忆,对于这类的诗文,也许画过了,就背诵下来了。

三、看图感悟法

很多文章中都有人物或者风景的插图,教学

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完整而直观的插图,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内容给自己带来的某种感受,有利于把学生引导入需要的语境或者情景中去。比如,在讲解《鸿门宴》时,我会让学生去看,再研究那个宴会上的座次图,从而引导学生掌握古代座次是按照东向、南向、北向、西向来安排的,更是身份地位的代表。这种图就非常直观地告诉学生这个道理,学生经过总结和认证,结论给他们带来的印象自然深刻。

四、角色互换法

电视节目《变形记》,给我很大的启发,角

色互换,能让学生发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家长,甚至是班干和后进生等等关系之间的各自问题,从而理解他人,帮助他人,团结他人。有时候我会坐在学生的座位上,听学生讲课或者表演,感受他们听课时的感受,也让他们感受教师站在上面的感受。文章中,学生会讨厌某些角色,我就让他们演某种角色,演了,就爱上了角色,就懂得有些小人物或者反面人物也有他可怜可悲的一面,而非只有可恨的一面了。

五、故事新编法

这是充分利用学生想象力的方法,通过改

编一些学生喜欢的作品,了解他们的心理,或许他们的心理代表着这一代人的心理,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之后便以歌舞剧、课本剧、小品、相声的形式展现出来。当然,其中个别几点很难,所以应用的较少。

这些老方法,新形式,更广泛地受到学生的喜欢了,也许会浪费一些时间,但很多时候学生们能在各种方法中找到自我,赢得信赖,更有效地锻炼了听说读写的能力。

没有创新就缺乏竞争力,没有创新也就没有价值的提升。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人们从事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心理素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所产生的高效课堂带来的价值,是科技创新等其他创新难以企及的。当然,无论是获取哪一种形式的创新,都需要认真的工作态度,专业的工作素质,务实的工作作风,所以,同志仍需努力,创新革命从不会结束。

参考文献:

[1]摘自“百度百科”《高效课堂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