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5 10:43:43
导语:在综合护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摘要】护理管理是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过程,先进的护理理论和技术能否很好地应用于实践,取决于是否有科学的护理管理。综合儿科包括了儿科所有疾病,病种繁多,同时我院儿科还包括了新生儿重症病房,病人多,工作繁重。加上儿科由于患儿年龄小,认知能力差,陪护多,临时处置多,护理操作琐碎等特点,护理管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困难性,现总结如下:
一、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管理学的首项内容是人的管理,护理管理也不例外,护理管理所指的人有护士、患者、家属、医生和护士长本人。
1.1关心和尊重护士现在儿科患者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都视为掌上明珠倍加爱护,一个小孩就有两个甚至四五个家属围着,对头皮静脉穿刺的要求高,同时这些父母年青气盛脾气大,护士如果不能“一针见血”,常常遭到家长的责怪和投诉甚至谩骂,“一针打不上”就否定你的一切。而且儿科患儿病情变化快,小孩自我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差,观察护理较成人有一定难度。因此儿科护士在工作中要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很多护士都不安心儿科工作,所以护士长在工作中既要对护士严格要求,督促其按要求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又要关心护士,尊重护士,理解护士,在关键问题上勇于为护士承担责任和风险,有错误应在事后单独批评,维护护士的自尊心;如果护士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护士长应尽量创造条件给予帮助,关心体贴他们,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安心在儿科工作。
1.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护士对病人的管理过程,而管理过程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护患关系,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有病家长格外着急,对护理的要求很高。为此我科安排2个责任心强,静脉穿刺技术过硬,有沟通技巧的护士做责任组长,专门上白班,负责新入院患儿的接诊、治疗与护理,要求她们做到接诊热情,健康宣教全面,治疗护理及时,给家属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负责科内危重患儿的一切护理工作和所管辖组内病人的健康宣教,让家属了解病情与治疗。同时每个病房都有专门的责任护士,除做好健康宣教外,还要利用一切机会多接触患儿、跟他们玩耍,以消除他们的陌生感与恐惧感,并且病人多时护士实行弹性排班,如增加中班与夜班工作人员以保证治疗护理工作的及时,减少护患矛盾。
1.3加强医护合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儿科由于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医护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分歧和磨擦。如:医生对护士的要求是正确执行医嘱,仔细观察和及时反映病情,而护士却要全方位地护理患儿,进行健康宣教、解答有关疑问、解决护理问题、做好护理记录等,工作繁忙。有些医生很不理解,认为护士不务正业瞎忙碌,使护士的工作得不到尊重,而有的医生工作缺少计划性,早上忙于写病情记录,造成查房不及时、医嘱不及时、临时医嘱过多,造成护理工作忙乱,护士对医生有意见等等,对于这些矛盾,护士长首先从护理上查找原因,若主要责任在护士应批评帮助护士,并向医生解释道歉,责任在医生应不卑不亢地给予策略解决,护士切忌同医生发生正面冲突。本着平等、尊重、团结的原则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1.4护士长要树立自身的威信
1.4.1护士长要有良好的品德历史上许多事例表明,道德颓废的人不会有人信任,品行高洁、大公无私、正派公道的护士长才能得到护士的信赖,可见树威之道修德为先。护士长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举止对护理管理的成效、人心的向背都产生重大影响,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威望,是无声的命令、无形的力量,是护理人员效法的楷模。
1.4.2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古人云“己不正何以正人”,护士长在工作中要身先士卒,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要求护士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要求护士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但身先士卒的同时又不能“一手包揽”,“苦干”式的领导者已被现代管理所淘汰,一个出色的护士长是要合理使用激励机制,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每个护士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常见的激励方法有奖励激励、感情激励、目标激励及行为激励。
1.4.3护士长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技术,开拓创新的意识儿科病种繁多,专科性不强,有些疾病在专科护理书上都找不到护理依据,需要在临床上摸索,这就要求护士长在认真钻研业务、不断进取、掌握儿科疾病相关知识等方面走在护士的前面。在技术操作方面护士长也要有过硬的本领,护士们懂的,护士长要精,护士们不懂的护士长应熟,护士头皮静脉穿刺不成功时,护士长能“一针见血”……,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护士们的尊重。
1.4.4正确用人,平易近人任何一个护士长都是从普通护士中走来,虽然工作职责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护士长用人要公平合理,任人为贤,发挥每个护士的专长,努力为他们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
二、灵活使用管理策略,加强病房管理
2.1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在病房制定并推行“首问负责制”“首问负责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护士要主动开口问:您找谁,有事吗?需要帮助吗?第二方面是患儿家长有什么疑问,如果问到哪位护士,那位护士马上负责解决,不推给其他护士,即使护士解决不了的医疗问题也必须由护士传达给医生,避免家属传达不清或家长认为护士是在有意推委等情况发生。
2.2根据儿科特点创造人性化环境为了减轻患儿对医院陌生环境的恐惧心理,在病房创造家庭式的温馨环境。我们在病房透视窗上张贴儿童喜欢的利用静电吸附的塑料卡通唐老鸭、米老鼠等图案;在病房走廊的墙壁上张贴色泽鲜艳的育儿知识并配有好看的卡通图画;在护士站大厅的天花板上挂上风铃;在每个病房里挂有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育儿小册子,病房内有各种温馨提示卡。鼓励家长为患儿买玩具,护患双方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2.3严格控制交叉感染儿科是控制交叉感染的重点科室。针对这种情况,我科变过去被动应付检查为现在主动迎接检查,采取日提醒、调、月检查等方法,让每位护士熟练掌握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积极推广一次性物品,厂家为我科特制的各种型号的小儿胃管、小儿肛管、小儿吸氧管、小儿吸痰管及一次性中单已经得到普遍使用,一次性物品既方便了护士操作又受到了家长的普遍欢迎。对不能一次使用的物品如氧气表、负压表、雾化器、呼吸机管道、吸引器装置等均做严格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病房定期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收住肠炎病人的病房每天用消佳净消毒液拖地一次。
2.4加强病区经济管理儿科由于病人多、周转快、临时处置多、工作忙乱琐碎等特点,一直存在光干活不收费现象。针对这种情况,专门规定了谁处置病人谁负责收费,早上查对医嘱时由唱医嘱者检查。同时护士长每周查架上病历2次、责任班下午负责长期医嘱处置的收费、过医嘱者负责检查医生的医嘱是否按收费标准要求书写及有无漏写医嘱,有漏收费现象的及时向当事人反馈并与其二次分配挂钩。儿科耗材大盈利小,所以一定要做好增收节支,严抓经济管理。
三、正确对待护理纠纷
3.1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①采血输液没有做到“一针见血”;②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固定不良,造成液体外渗或针头脱出;③工作不到位,遗漏液体;④拔针后针眼压迫不好而出血;⑤患儿皮肤娇嫩,液体外渗,致局部出现红肿、水泡;⑥护士忙着抢救重病人或处置新病人而没有立即为某位患儿处置;⑦病人多,治疗、护理不能及时;⑧各种处置、操作未告知家属目的、注意事项。⑨解释不耐烦、态度生硬;⑩给小孩镇静后送门诊未能及时安排检查。
3.2纠纷的防范措施①加强“三基”训练,提高自身技术水平;②护士实行弹性排班,护理人员根据年龄大小、技术水平高低、责任心强弱搭配、优势互补,解决了8h外护理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③强化法律意识,进行责任心教育,认真做好每一项护理操作,如实记录护理文档,在保护患儿的同时保护自己;④严格查对制度,每位患儿每日输注的液体(包括临时液体)都要认真查对,药名、剂量、配制人、每瓶液体的输注时间及操作护士都要有记录,责任到人;⑤严格执行告知制度,每项操作和处置都要告知目的和注意事项;⑥须送检查时应提前与相应科室联系,小儿镇静后及时送检查;⑦执行纠纷预警制度,对有纠纷倾向的患儿,除向主任、护士长汇报外,当班护士要做好交接班,将信息迅速传递给各班,使各班谨慎对待,防止事态恶化。
3.3护士长的应对策略护士长首先对护理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对有情绪不满或过激行为早制止,及时阻断其恶性发展。对待纠纷要做到三宜三不宜,即宜见不宜避,宜劝不宜激,宜散不宜聚。其次要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患儿家长,心平气和,满腔热情地接待,耐心倾听申诉和反映,让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如确实是我们工作不到要向家属陪礼道歉。对采取非法手段大打出手、聚众闹事、无理纠缠等通过院方付诸法律的方法解决。
【参考文献]】
[1]许美芳.论护士长的非权利影响力[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68.
第一课堂,是综合素质培养的主阵地,是学生掌握各种知识最主要的途径。作为高等院校,应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改变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按专才教育模式设置的教学体系与内容,加强基础教育,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加大文化素质课程在教学内容中的比例,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及各种行为规范的教育。这种教学改革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主席在1999年6月15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要通过教学改革,使师生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只有解决了第一课堂的问题,才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到英语护理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不能让学生只学“哑巴英语”,即只会读、写,不会听、说,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这一点更为重要,因为他们将来要与病人进行交流。
二、重视第二课堂的组织和开发
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要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各种类型的英语讲座、讲演。讲座、讲演内容包括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文学艺术修养,介绍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及其研究方法,追踪前沿科学的新进展,介绍新仪器、新设备的使用,介绍当今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发展机遇等等,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通过系列课外读书学艺活动,向学生推荐应读、应知、应看的中外各类名著、名曲、名画、名剧等目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通过各种媒体(报刊、杂志、电影、电视、录像、网络等)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形势政策、道德修养、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鼓励学生不失时机地踊跃参加,积极接受英语交际应用的实践锻炼,如参加学校的英语角、节日晚会、英语演讲比赛等,在观看英语方面的电视、电影、录像等娱乐节目时也可以提高英语水平。此外,教师还可以精心设计、组织与第一课堂有关的其他英语交际应用的互助学习活动。这样,不仅复习巩固了学生课堂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大大的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从而在有形或无形中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永无止境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修养,提高了学生的科技水平和科研能力。
三、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教育,加强校规校纪建设
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自身素质)必不可少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也是英语教育的责任之一。主席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主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抓好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工作,就抓住了素质教育的灵魂。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完善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扎根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对不良因素的抵抗力。
四、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这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和关键,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教师再学习、再深造,各高校、科研机构的学术往来、教学经验互补,学生教学、管理等工作研讨等),利用一切机会,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做出表率。在教学活动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中,渗透综合素质教育,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不仅把扎实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也要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法,以及思想作风、治学态度、生活态度、优良的道德品质传授给学生。作为高校教职工,要努力为“全面培养人,培养全面的人”做出贡献,努力为每一个在校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
总之,加强我国护理教育尤其是英语护理专业的教育是重中之重,因为只有加强英语护理专业的教育,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我国护理事业未来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英语护理专业学生护理和英语两大主体素质的提高是根本的解决途径护理专业素质是其首先要具备的,而英语素质也是新世纪护理事业从业人员不可或缺的必备素质,只有将其英语素质提高到一定水平,才能使其随时了解国外护理事业的发展态势、紧跟世界护理事业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而在英语护理专业的教学实践中,护理专业和英语课程的教学的相互结合又是极具必要性和可行性的。
参考文献:
[1]《现代医药卫生》,2005年21卷16期.
[2]李金奎,浅谈英语教学与素质教育,英语辅导报,2003(7).
[3]湖文仲,英语的教与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关键词】肺不张;肺复张;因素分析;护理
血气胸、胸内巨大肿瘤、单肺麻醉后、肺大泡切除术后、部分肺叶切除术后等,可使肺功能受到影响,引起肺萎陷或肺不张。笔者对不同程度肺萎陷、不同部位肺不张患者65例,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良好效果,对影响肺复张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04年8月~2006年2月收治肺萎陷43例,肺不张22例,均经CT或胸片证实。其中男46例,女19例,年龄15~85岁,平均57岁。导致肺萎陷的原因:利器伤28例,胸内巨大肿瘤5例,自发性气胸10例;导致肺不张的原因:单肺麻醉术后6例,肺大泡切除术后3例,部分肺叶切除术后13例。
1.2相关因素
1.2.1术后疼痛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①管道的刺激。胸外科术后置多根管道,胸腔闭式引流管是引起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疼痛发生较早。②麻醉及手术因素。术后疼痛的发生程度及持续时间与麻醉方法、用药种类及剂量有关;与手术种类、手术创伤程度及部位有关。绝大多数患者因术后疼痛不敢咳嗽及变换甚至不敢深呼吸,以至于肺及气管内痰液及分泌物不能排出,影响肺复张。
1.2.2社会心理因素个人情绪、人格特点、对疼痛的敏感程度及耐受力、既往经验、注意力集中与分散,以及环境变化、社会文化背景、性别、年龄等因素,均可影响个体对护理的依从性。如缺乏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对促进肺复张非常不利。
1.2.3引流管引流不畅胸腔闭式引流管堵塞或位置不当,导致引流不畅,胸腔内积液或积气不能及时排出,胸腔内压力增大,肺被压缩,胸内负压降低或消失,肺内气体交换体积减少,不利于肺复张。
1.2.4炎症及感染组织和末梢神经损伤后,物理切割因素、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等),可引起炎症。肺内或气管内痰液及积液引流不畅,是引起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炎症及感染使肺顺应性下降,不能有效进行气体交换,造成分泌物更加增多的恶性循环,影响肺复张。
1.2.5肌松药及的作用手术患者多因应用肌松药及,使呼吸肌麻痹或无力,导致咳嗽无力,排痰困难。加上有些患者知识缺乏,意志薄弱,思想上不重视排痰,咳痰自信心不足或缺乏,使肺不张加重。
二、护理对策
2.1加强心理护理恰当地向患者解释病情及手术、置管、排痰等的重要性,护理人员主动以“亲人角色”理解患者,融洽护患关系,同时介绍我院其他患者成功的经验,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紧张、顾虑、恐惧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尽量少用镇静剂、肌松药、麻醉剂。
2.2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病室温度20℃,相对湿度60%~70%,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手术患者,术后24h内患者易出现呼吸浅速、不规则,咳嗽无力,排痰不畅,应于麻醉清醒后开始,鼓励患者咳嗽及深呼吸,每2h深呼吸10~20次,术后4h取半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可将一根结实的带子系在患者床尾栏杆上,让患者坐起时用手拉紧带子,以减轻坐起时胸、腹部用力造成的疼痛。协助翻身叩背,帮助咯痰,护理人员站在患者健侧后方,用同侧手臂扶住患者的肩膀,或用一只手掌保护切口,减轻疼痛,另一只手半握呈杯状,腕部弯曲,由下而上轻轻拍打胸壁或背部,避开伤口,拍打时用腕力和关节力,力量适中,既要对肺部产生震动,又不使患者疼痛加重,每次拍打3~5min,同时让患者把痰咳出,以利于及早肺复张。效果不明显者,亦可用拇指或食指在患者吸气末按压胸骨上窝处气管,并同时横向滑动刺激气管引起咳嗽反射,促进排痰。对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于术后4h给予超声雾化吸入1次/6h,20min/次,雾化吸入液使用α-糜蛋白酶4000u、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加蒸馏水100ml,起湿化气道、消炎、解痉的作用。患者咳嗽无力、呼吸道分泌物较多粘稠或咳痰困难时,听诊肺部有明显痰鸣音,血SaO2低于90%时提示呼吸道内有较多分泌物阻塞,应及时鼻导管吸痰,吸痰压力设置在10~16kPa,每次吸痰时间最好在10s左右完成,不宜超过15s,避免在气管内反复上下提插或深部停留,在吸痰前后应给予3~5min的高流量吸氧(4~6L/min)或面罩给氧。不正确的吸痰方法导致气管粘膜损伤,加重肺泡萎陷及低氧血症。必要时术后机械辅助通气,IPPV和PEEP可增加肺泡和间质的压力,减少静水压差,使萎陷的肺泡再扩张。另外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法是治疗肺不张非常有效的方法。
2.3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护理肺萎陷的患者绝大多数施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每小时胸腔引流量、色与性质或气体排出情况,以及血压变化,引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出口平面60cm,长管在液面下3~4cm,固定要牢固,各接头连接紧密,防止脱落,用调节夹控制胸内压在-(0.78~0.59)kPa,每小时挤压引流管1次,防止血块堵塞及打折,观察水柱是否随呼吸波动,认真记录引流量,保持引流管通畅,每天更换引流瓶内液体,严格无菌技术。自置管术后第1天即可让患者吹气球,1次/2h,以患者不感觉疲劳为宜,置管术后第1天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可用一根绷带绑紧胸腔闭式引流瓶,绷带足够长,使瓶始终保持在膝关节以下,让患者或家属手提闭式引流瓶,护理人员始终在场指导并事先准备好两把止血钳,以防引流装置脱管时紧急处理。肺复张后拔出引流管,老年人可延长2~3天才拔出,以利漏口愈合。
2.4预防控制肺部感染胸腔闭式引流是一项侵入性操作,由于切口疼痛,患者不敢咳嗽排痰及深呼吸,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应严格无菌观念,从各个环节预防院内感染。尤其在吸痰及胸腔造口换药时;控制探视人员,每天紫外线消毒病房1次,30min/次,根据痰培养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吸烟患者劝其戒烟,减少术后呼吸道分泌物。保持病房空气清新,避免受凉,嘱患者深呼吸及腹式呼吸,锻炼肺功能,增加肺活量,进行有效咳嗽、咯痰;练习床上使用大小便器,介绍带有引流管时翻身方法及注意事项。按需吸痰,吸痰前,应先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痰鸣音重或呼吸音低,呼吸道分泌物多者,应马上吸痰,即使患者烦躁也必须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但如患者双肺呼吸音清,又不急于拔管,不必反复吸痰,避免由于频繁吸痰增加导管对局部气管的刺激和损伤,以及细菌侵入下呼吸道,造成气道分泌物增多而增加感染机会,肺部感染的危险性随吸痰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2.5疼痛的控制疼痛及其应激反应是造成并发症的关键因素,所以有效地控制疼痛对改善预后有显著意义。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最常用的有吗啡、杜冷丁;胸壁手术和肋间切口的胸腔手术可采用肋间神经阻滞;硬膜外镇痛和患者自控镇痛法(PAC)等。护理上应加强心理疏导,向患者介绍一些镇痛知识,教会患者一些缓解疼痛的方法,如听音乐、放松疗法等,鼓励患者尽可能控制,提高机体耐受力,减少镇痛药的应用,在镇痛过程中随时观察镇痛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
2.6日常生活指导指导患者搞好个人生活卫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易消化饮食,预防便秘,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次30~50ml,每10~20min饮水1次,以增加体内水分,防止气道干燥及痰液粘稠加重肺部感染。
【参考文献】
[1]于淑娥,李建萍.胸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镇痛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2):33.
[2]孟爱凤,戴炳媛.高龄原发性肺癌围术期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5):27.
关键词:创伤性食管破裂;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管道护理;体会
近年来创伤性食管破裂随着各种创伤的增多而有所增多,其治疗难度大,死亡率仍居高不下[1]。我科从1998年至今共收治创伤性食管破裂患者8例,经积极手术治疗及精心护理,全部治愈。综合护理措施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8例,均为男性,年龄22~72岁;因车祸所致5例,挤压伤1例,坠落伤2例。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及皮下气肿,合并腹部损伤出现腹痛、腹胀。伤后确诊时间最短2h,最长72h;食管破裂24h内手术3例。1例经食管碘油造影结合胃镜、胸部X线及CT检查确诊,进行手术;1例因入院后就插胃管行胃肠减压,又合并左膈疝及空肠断裂,故延迟至伤后72h经碘油造影才确诊;1例经左侧开胸胸腔冲洗后,行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术,1例先行左侧开胸膈疝修补+空肠吻合术,另1例行双侧胸腔闭式引流术,抗生素盐水冲洗双侧胸腔,并行空肠造瘘术。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无护理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2护理
2.1严密观察病情患者入院后表现为急性痛苦面容,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常伴烦躁不安,入科后即给予持续吸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症状及呕吐物颜色、性质、量等;入科后给予留置胃肠减压管,必要时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2.2心理护理
2.2.1稳定患者情绪入院后由于患者突发食管破裂,病情重,患者及家属常表现为紧张、恐惧,护士应态度和蔼,以亲切的语言安慰、鼓励患者及家属,消除其紧张、恐惧的情绪,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列举成功病例,使其树立信心,能够较好的配合治疗。
2.2.2与患者沟通,增强康复的信心由于病程长,患者长期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及鼻饲管,护士应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及时了解患者各病程的顾虑,多去病房与患者沟通进行心理疏导,以表示同情、关心,并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让其感觉到精神上受到支持,使患者始终充满康复的信心。
2.3术后护理术后患者安置于监护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加强呼吸道护理,做好各管道护理及各项基础护理;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无一例发生肺部并发症及压疮。
2.3.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持续心电监护;记录出入液量;呼吸困难者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血压平稳后给予半卧位。
2.3.2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及时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量,防止胸内瘘的发生;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并取半卧位,使胸腔内的食物残渣、脓液及时排出,利于肺复张。定时挤捏胸管,护士站在患者患侧,双手握住胸管,挤压时两手前后相接,后面的手用力捏住引流管,使引流管闭塞,用前面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手指腹用力快速挤压引流管,反复操作。
2.3.3胃肠减压管护理持续胃肠减压,吸出胃内容物,防止酸性胃液反流入食管刺激和污染破裂口,并可减轻破裂口周围的张力,促进其愈合。
2.3.4疼痛的护理开胸术后全麻清醒,患者存有疼痛主诉,护士应及时发现,调整舒适,保持安静环境,与患者进行沟通,分散注意力,提高疼痛阈值。
2.3.5加强呼吸道护理术后及时进行胸部体疗,配合雾化吸入,可预防和减少肺部并发症,促进术后早日康复[2]。本组患者常规指导进行深呼吸、腹式呼吸和缩唇操训练,每次5~10min,每日2次,并进行有效咳嗽、咳痰,以促进胸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
2.3.6加强术后营养营养支持对维持患者机体正常代谢,恢复功能及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营养支持可经肠内或肠外途径,大量文献表明,肠内营养符合正常生理特点,能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且节约医疗费用,是外科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3]。本组1例经左侧开胸胸腔冲洗后,行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术,1例先行左侧开胸膈疝修补+空肠吻合术,术后恢复良好。
2.3.7并发症的观察胸内瘘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术后应注意密切观察有无体温升高、突然胸部剧痛、呼吸困难、胸腔穿刺抽出浑浊有臭味的液体,若给予口服美蓝,经胸液中检测到则可确诊,疑有胸内吻合口瘘的病人,嘱其禁食,持续引流,并准确记录引流量及颜色,控制感染,保持胸腔引流的通畅。本组8例患者,均无堵管现象出现。
3结果
本组8例患者,经上述护理方法后,无并发症出现,均得到有效治疗护理,治疗效果好,本组人员均康复出院。
4小结
创伤性食管破裂是一突发而严重的疾病,一旦确诊,应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做好相应护理措施:给予有效心理护理,做好各管道护理及各项基础护理;给予营养支持;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各引流管的有效引流,是创伤性食管破裂获得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本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经过精心护理,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呼吸道并发症,本组人员均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PortJK,KentMS,KorstRJ,etal.Thoracicesophagealperfora2tion:adecadeofexperienec.1AnnThoracSurg,2003,75:1071-1074.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本社区收治的76例慢阻肺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的不同护理措施,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8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38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系统社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对慢阻肺患者加强社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关键词:社区综合干预 慢阻肺患者 症状情况 生活质量 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228-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气流受阻,不完全逆转所致。近年来,随着环境恶化和大气污染的逐渐严重,慢阻肺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老年群体中比较多见,且反复发作。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痛、咳嗽、咯痰等,为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为改善患者的症状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意义重大。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本社区收治的76例慢阻肺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对慢阻肺患者进行社区综合干预的措施和效果,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本社区收治的76例慢阻肺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的临床检查,并符合WHO中规定的相关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0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34岁,平均年龄(56.34±2.07)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6例,肺气肿1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6例,肺心病患者6例。根据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护理措施,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经过统计学分析未见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具体干预流程按照标准护理程序进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系统社区干预:①建立档案:在社区中为每位患者建立社区档案,落实好社区医生联系制度,对患者进行定期的电话随访,每月进行一次家访,并做好患者的相关随访记录;在社区中开展病友联谊会,动员患者及家属参加,提高社区中对慢阻肺患者的管理效果。②呼吸训练:指导患者正确的身体摆放姿势,帮采用缩唇呼吸[2]的方式防止患者气道早期闭合,帮助改善患者的换气和通气功能。为患者建立腹式呼吸模式,帮助其进行深呼吸训练,以帮助提高患者的肺泡通气量。③运动训练:注意观察患者的个性身体情况,并制定针对性的运动方案,要求患者每周进行3-4次运动,每天运动30分钟,以运动期间不存在不适感为标准。④健康指导:为患者发放关于慢阻肺的知识手册,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告知患者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保证室内的空气清新,告诫患者戒烟,并指导患者或家属做好家庭氧疗的工作。⑤饮食指导:针对患者的不同身体特点帮助制定其膳食处方,保证患者患者的营养摄入。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患者每日的饮水量>1500毫升[3],以帮助稀释痰液,促进痰液的排出。⑥心理指导: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帮助患者排解不良心理情绪,鼓励患者树立积极治疗的信心,要求患者家属多与患者交流,帮助减少长时间的治疗为患者带来的负性情绪。
1.3 观察指标。采用SGRO量表评估患者的社交活动、日常生活、焦虑情况、抑郁情况等,记录患者的症状特点。
1.4 统计分析。本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交活动、焦虑和抑郁情况等各项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
3 讨论
随着环境的逐渐恶化及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逐渐加快,慢阻肺患者的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不但为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较大的不便,也造成一定的社会负担。当前,临床中尚不存在治疗慢阻肺的有效方式,但是,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践证实,对慢阻肺患者做好治疗期间的综合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有效的减少患者急性发作的次数,同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活动能力,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为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帮助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做好有氧运动的指导,帮助降低患者的呼吸频率。加强生活和饮食指导,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加强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交活动、不良情绪等得到明显改善,并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路海云,王鲁霞,赵惠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67例综合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1,18(07):109-110
[2] 费文芳.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A].2012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13(04):198-199
【关键词】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必要准备,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检验。通过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可以有效地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综合发展。而且,毕业论文设计整体水平也直接反映了高校的教学质量,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因此,加强学生毕业论文的规范化管理,提高论文质量,对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亦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各高校院系结合本专业特色,在毕业设计选题、指导教师培养、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已经有大量的文献,报道了它们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宝贵经验。但相关报道多以理工科及文科院系为主,而关于医学院系特别是护理学院系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方面所做的报道却较为鲜见。近年来,我们结合护理学专业特点,对2001级、2002级、2003级毕业论文工作加强管理,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能力为目的,通过施行举措,在督促毕业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论文写作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本文将对这些举措进行介绍,以期为今后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适当的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化,专业课程学时相对压缩,使学生在横向知识体系加宽的同时减少了专业知识的深度,加上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使毕业论文工作面临着很多困难。其突出的问题有3个:
1.思想重视不够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的不断发展,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使得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方面的工作量随之增加,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资源趋于紧张。大多数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因此,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在指导时间和精力上投入也非常有限。
而对于学生方面,有的学生平时课程学得不扎实,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容易造成对论文写作的无从下手。有的学生对指导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不能正确、灵活地利用论文检索工具。有的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在要上交时随便从网上东拼西凑地抄袭,敷衍了事。这些学生都是从思想上没有能认清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浪费了毕业前的一次综合训练机会。
2.时间安排不当
毕业论文设计的安排,往往是在最后一个学期开始,若时间安排的太晚,会给论文的开展带来困难。一方面,学生进入论文的设计时间较晚,不能深刻地理解题意,更不能进行充分的资料收集、准备,从而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另一方面,指导老师与学生的接触较晚,容易给师生交流和论文写作过程管理带来不便。
3.格式欠规范
学生的论文格式不规范,排版样式多样,错别字众多。而且许多学生习惯性地从网上下载一些文字,然后进行简单的拷贝,一方面容易造成知识产权的问题,另一方面会造成文章的写作风格不一,使文章缺少连贯性。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举措
针对以上几点问题,护理学系结合本院系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规范要求,严格把关,以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和水平。
1.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好组织动员总结工作
系部广泛动员全系教师、应届毕业生和临床教学医院,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保证学生论文的质量。护理学系成立了学术分委员会,召开专业教研室会议,布置年度毕业生论文工作安排,制订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格式、确定严格的时间节点,最后形成详细的论文指导计划。在学生下点实习前进行专题毕业论文动员,组织有关教师讲解、宣传毕业论文重要性及写作规范。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在掌握所学知识、培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取学位和顺利毕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召开毕业论文工作总结大会暨优秀论文颁奖典礼,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及临床优秀指导教师,邀请优秀论文作者上台介绍论文写作经验,由专家现场提问点评,并安排低年级学生共同参加,以使其对毕业论文工作有所了解。
2.严格制定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和程序,确保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根据护理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有关要求,我系特制定了《福建中医学院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规定》,以规范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同时,又详细安排了毕业论文工作的具体程序,将毕业论文工作划分为准备阶段、选题与审题、开题报告、论文撰写、检查与指导、论文评定、工作总结和归档与保管阶段,明确列出各个阶段的工作程序与要求、要求完成的时间以及完成人,并结合本科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一年的实习期划分为上、下两个阶段:上半阶段要求学生完成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下半阶段主要集中精力撰写论文,并集中选择一个科室继续完成实习。然后再将两个阶段的时间进一步细化,列出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的各具体的时间段,保证了临床医院与实习生对实习与论文工作能够心中有数,确保了毕业论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我系制作了毕业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登记表、开题报告、评审表、成绩登记表等一系列表格材料,发给临床医院使用,并制作了论文“书写体例”,以统一学生论文的格式。还由郑国华博士制定了《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评分细则》,使论文的评审有据可依,从而也保证了论文成绩的公正性。
3.加强系部与临床教学医院联系,监控毕业论文工作全过程
为进一步完善论文管理工作,在2005年福建中医学院护理学专业临床教学工作会议上,我系与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地区各临床教学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临床教学负责人一起,讨论了此次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改革的情况,听取各方意见。2006年5月,我系在2001级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完成以后,也专门召开了毕业论文工作总结会议,与福州地区部分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一起评选优秀论文、探讨改进工作的方法。2007年1月,举办2006年临床护理学师资培训班,对全省十五所医院护理人员代表进行为期三天的培训,介绍“护理临床教学与毕业论文工作”、“护理科研基本程序”等知识。此外,考虑到我系的毕业论文工作尚处于试验探索阶段,又专门安排了系部老师参加指导,负责与各临床医院护理部联络协调及为学生答疑释惑。并自2006年起,系部安排教师作为联络员,下到福州各临床教学医院,参加论文开题、论文答辩,并加强中期检查。
4.临床教学医院密切配合,保证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
临床医院重视毕业论文工作,组织成立毕业论文评审委员会,严格选聘指导教师,开展指导人员培训,交流论文指导经验,明确工作任务、职责,清晰论文指导流程。护理部针对学生论文的选题、设计、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文献查阅等进行了专题讲座,讲座后,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确定论文的研究方向,论文评审委员会认真审定学生上报的课题,安排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并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协助学生论文拟题,为学生写作答疑,避免学生在论文创作过程中走弯路。护理部组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针对学生论文题目、论文设计、方法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学生撰写论文过程中,护理部负责宏观调控,指导老师则耐心细致引导学生搜集论文相关资料撰写论文,并针对论文相关内容定期进行督促和检查,及时与学生交流并对论文进行修改,使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一定质量的论文。最后学生论文完成后由护理部组织论文评审委员会对学生论文进行评审,选出优秀论文上报系部。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护理部及时进行工作小结,综合分析学生毕业论文水平,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取得的成效
1.学生表现了较高的悟性和科研能力,个人潜能得到发挥。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运用相结合,培养了严谨勤奋的工作态度和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
2.大多数同学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所选课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统计和分析,掌握了文献检索、课题设计、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阅读专业资料等科研工作的基本程序与方法,具备了撰写论文的能力。
3.临床教学医院反馈,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锻炼了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为更好地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带教老师也加强自我充电,使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53(1):46-49.
[2]杨立军,何志鹃.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建筑,2007,33(4):214-215.
[3]谷倩,彭少民,钟立汉等.高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毕业设计实施[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1):75-77.
[4]欧丽,胡浩.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与答辩中的一些问题与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189-190.
[5]欧孝夺.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与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0:16-19.
【关键词】高职院校 护理专业形体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4-0074-01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理念。处理好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既要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 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并且从相关书籍及互联网站搜索相关研究资料,为论文的选题、设计、撰写提供理论基础。
第二,调查法。通过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论文的实施提供可行性的依据和帮助。
第三,逻辑分析法。在研究过程中,运用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逻辑分析方法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处理,论证有关结论与建议。
二 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以护理专业的形体课为例,在研究其为专业课服务的过程中,发现形体训练对提高护士修养与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形体课要做到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此门课程中提升外在职业形象,同时能够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发展全面身体素质,为提高职业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本研究内容将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展开并与护理专业的职业特点紧密结合。
第一,形体课如何为护理专业更好的服务,使学生能够从本门课中真正受益。要使护理专业学生既具备精深的专业技能,同时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及人文修养以适应就业的需求。我们着手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形体课程,将护理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体育课与其专业课形体课进行结合,树立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理念。在形体课中应该使学生了解开设形体课的重要性、学会自我体态评价、改善形体和矫正畸形的方法、陶冶美好的情操,为终身健身健美奠定基础,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与工作岗位中。
第二,紧扣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同时突出岗位体能。培养目标主要是从知识、技能、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及综合能力发展几个方面着手,在内容上参考21世纪高等医学院校教材《护士礼仪与形体训练》、高等教育体育教材《形体训练纲论》两本教材相关内容,并加入了与护士专业相适应的岗位体能训练和身体素质练习,逐步完善教学内容。
第三,结合课程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无论我们设定什么样的内容,都离不开对学生基本姿态的练习,所以我们本着这样的教学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认知由感性到理性、动作由模糊到规范,活动由定性到定量。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启发引导。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侧重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
第四,健全考核机制,完善考核体系。形体课课程应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即“课内外一体化”评价方式,课程考核思路应做到注重平时考核与过程考核,注重目标考核,注重教、学、练中考核,并注重所有的实践内容评价都随堂反馈,对学习情况进行点评。
第五,丰富形体课程结构,突出课程特色,完善课程体系。每次形体课必须为综合课,以身体练习为主线。依据课程目标和身心活动规律从感性到理性,科学合理,循序渐进地设计进度,逐步完善课程体系。突出以能力为本位,三标一系(职业标准、岗位标准、课程标准),四个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岗位体能与全面素质结合、过程与结果结合、目标管理与健康教育结合)的教学理念。
第六,在体育教学改革新理念的基础上,对形体课多元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形体课教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进行实践和创新研究。在观念上,把以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为主的教育继续向以健全人格的全方位目标转变,以学生为本,在意识、能力、习惯上塑造学生,更好地为专业服务,并力求达成终身效果。加强健康理论、职业病预防保健方法的传授,使学生科学地认知和掌握健康体育的机理。提供各种可能的课程优化组合,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取不同组合进行练习,以适应自身的发展需要。
三 结论
第一,形体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能性课程。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结合,便于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使教学内容简明,易学易会,实用可行,便于操作。学生通过规范化的形体训练,不仅可以使自身基本素质得到提高,还可以纠正一些不良行为姿态和习惯。通过训练,学生对护理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热爱自己将要从事的护理事业。
第二,在教学中注重课堂学习与就业的结合。经过训练的学生,不仅姿态更优美,动作更规范,自信心也得到提高。为毕业后的就业面试打下良好基础,为竞争上岗做好了铺垫,同时,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并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第三,通过研究,将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做到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并总结出形体课多元化教学内容,新颖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改革新理念的基础上,做好形体课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商利.浅谈高职院校融入形体课的必要性[J].价值工程,2011(23)
[2]单妙琴.高职院校形体课教学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1)
[3]庞荣.浅谈高职形体课的现实意义和训练方法[J].成功(教育版),2008(7)
当今医疗环境比较复杂,医患矛盾增多,信息比较发达,医学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护理专业学生以女性居多,作为医学院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同时随着人群健康观念的转变,社会对护士的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护理工作者不仅具有精湛的护理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而今天的护理专业在校大学生就是将来医院护理队伍的主力军。因此,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护士职业承担着救死扶伤的使命,社会给予了比较高的职业期望和道德期望,却往往忽略了护士这个群体自身的健康问题。我国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护士承担着繁重的工作;特殊的工作时间(三班倒工作制),作息生活很不规律;同时在医院要面对医护、医患、护技、护护等复杂的人际关系。护理人员大多是女性,传统女性所承担的角色和工作角色之间的冲突,医患关系的紧张等等都会导致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许多调查研究都表明,临床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不高。因此,护士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值得特别的关注和干预。同时,护士作为临床一线工作人员,现代护理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理念转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人的身体健康,也要全面关注人的心理及社会各方面的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护理观念和技术的革新,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大量医学研究及临床病例已充分证实: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容忽视,护士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技术,也是临床工作的必备素质和专业技能。护士心理健康与临床护理质量息息相关,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工作性质直接关乎着人群的生命和健康,责任重大,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拥有应对复杂紧张工作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民众提供优质的健康服务。相反,如果护理人员长时间处于等低心理健康水平状态,如抑郁、焦虑、情绪失控、注意力不集中等,将导致其工作效率降低,容易发生差错事故,影响护理的质量。
2.课程设置内容
2.1教材编写原则
我校准备开设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目前所出版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中没有专门针对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我们拟自编教材。教材是教师施教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它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教学的实际效果。根据“护理学专业开设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研究我们知道,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要从护理事业的发展需求、护理事业发展对护士生素质要求、临床应用心理健康教育与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目前临床护士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认知与需求来进行编写。所以,我们组建了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编写团队,该团队由有着丰富教学和临床经验的护理领域专家、教师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专家组成。团队成员在川近十家大中型医院开展了调研活动,了解了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她们在临床工作中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的现状,结合护理专业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制定了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编写应该遵循针对性、客观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教材内容要结合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和护理学科发展,融合时代性和创新性。教材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技能,并能够有效地运用到临床护理的实践当中去。
2.2教材编写内容
根据教材的编写原则,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团队通过反复研讨确定了“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内容:教材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基础,结合护理职业心理特征及护士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指导护士生如何针对自身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压力管理和情绪管理,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第二部分结合临床患者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特点,指导护士生如何识别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有实效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提高与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教材具体章节内容:护士生心理健康导论;护士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护士生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护士生的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护士生的人际交往;护士生的职业心理发展;护士生的情绪管理;护士生的压力管理;护士生心理健康的维护;护士生临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每一章节均在每章的内容之前列出相应的学习目标,章节内容更突出了对护士生的实际指导,包括一些案例、测试题等,章节后附有推荐与阅读、学习与思考,有助于突出重点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课后总结与思考,及时消化所学知识,并指导学生延伸阅读,拓展知识体系。
2.3课程开设形式
本课程是作为护理专业拓展类课程,开设一学期,4学分,72学时。授课对象为所有护理专业学生。授课紧扣教学大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期末考试以平时考核+实践考核+理论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形式有纸质考试、小论文、临床实践、实践报告等,突出护理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想结合的特色。
3.讨论
关键词:护理 关怀能力
“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随着“全国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护理教育者如何加强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如何能培养出具有关怀理念、关怀能力、关怀行为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当今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一、相关概念
最早提出文化关怀理论的学者Leininger认为,关怀是护理的核心,护理关怀是一种有治疗作用的专业性关怀。护理中的关怀概念比较抽象,张秀伟使用概念分析法得出护理人文关怀的本质是一种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体现在专业性帮助行为当中。关怀能力是指一个人与他人交往时所呈现出来的关怀他人的能力,或者指一个人表达关怀倾向、与人建立关怀关系的能力。护理关怀能力是指护士将内在的人文素养外化为服务病人行动的能力突出。
二、国内外关怀课程设置现状
1.国外关怀课程设置
自美国护理学院协会对护理本科生能力的培养中提出了关怀及其相关的关怀价值观、关怀态度、关怀行为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国外很多护理院校相继加强了人文关怀的课程设置比例,逐渐将关怀课程提升为必修课。例如:
美国犹他州韦伯州立大学的关怀课程是由Kathleen Sitzman 博士设置的,她以Watson人类照护理论为课程设置基础。课程中包括10个关怀的过程,通过这个该课程培养护生的关怀理念;正确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关系同时注重护生人文修养的培养;建立并维持真正的关怀关系;善于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把所学的知识,合理地运用到临床工作中,从患者和家属的角度去理解关怀的内在涵义,以开放的心态参与人类康复的活动。
科罗拉多关怀课程设置结合了最新研究的关怀康复模式和专业实践。整个课程体系的核心就是关怀,同时将人文学科、临床关怀学科、和一些公共课程科学融入其中,超越了原有的护理模式,使医疗保健朝关怀科学模式发展。
2.国内关怀课程设置
目前,培养护生的关怀能力也引起了国内许多护理专家的关注。近期就有关于开设《关怀与照护》课程后对于护生关怀能力影响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开设课程后护生的关怀意识和关怀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现在国内很多护理院校都设置了以人文关怀理论为基础的课程。例如:
华中科技大学主要以Jean Watson教授的人文关怀理论为基础而展开的课程设置,在授课时主要对理论的概念、发展过程、假设、要素和应用进行介绍。同时实行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完成理论与实践后,指导学生进行关怀的研究,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培养关怀能力的策略。山东滨州医学院护理系以Jean Watson教授的人文关怀理论为概念框架,10个关怀因素作为理论框架而展开的关怀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包括概念、涵义的介绍和参加实践活动。最后,采用护理关怀行为质量评价表和学生满意度调查表对关怀课程进行评价。
三、培养途径
1.建立关怀氛围
研究结果显示在学校营造关怀氛围,使护生置身其中,能够体验关怀,了解并理解关怀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护生关怀能力的提高。关怀的培养不仅需要学校设置以关怀为核心的课程,还需要营造一种关怀型的校园文化。学院应该把关怀与感恩作为护生道德品质的核心。形成相互关爱、尊重、感恩的校风,构建成一种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怀型的校园文化里,培养具有关怀能力的关怀型人才。
培养“关怀型教师”突出强调教师应该具有关怀的品质。关怀是具有相互关联性的,只有教师起到一个好的关怀榜样作用,才能创建出一种和谐共进的师生关系。
2.感受关怀
诺丁斯在论述道德教育时强调一种通过“体验”学习的方式。通过角扮演病人的学习方法可以感受关怀;而观看关怀相关的影片、文献等也可以加深对关怀的理解;在体验被人照顾、关爱的感受中可以体验到关怀的内涵。无论通过何种途径感受关怀,都能体会到道德的学习因子,以此作为关怀实践的动力,增强护生的实际关怀能力。
3.实践关怀
实践是体验的源泉也是理解关爱知识,内化关爱观念的条件,各种实践关爱的行为都可以有效地构建关爱品质,提高关爱能力。通过课余时间多参加老人院、社会福利活动等来增加实践关怀的场所和机会。研究显示多参加社会活动有助于护生在实践中理解护理关怀的内涵,提升护生对关怀行为的认知水平。
四、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培养护生的关怀能力
1.CBL教学法
病案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发展而来。C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思维创新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较好地解决目前临床护理教学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理论操作均采用模拟病案的方式,在训练中提出沟通的目的和标准,在考试中增设交流技巧分值。对在专科护理、健康评估中,心理上易存在的问题和想法,可以采取措施进行帮助和疏导,这样能更有效地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2.TBL教学法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方法(team-based learning, TBL),它强调以团队为基本单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制订学习计划和目标,提倡讨论式学习和互学互教的拓展性学习,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
3.情境模拟教学法
情境教学是指师生共同创设情景,借护患情感交流和联想巧妙地将学生对疾病的认识、护理方法之间的情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教与学相结合,缩小师生间的距离,以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制定好活动方案后,教学前先让护生与患者充分交流,了解情况,从患者角度去寻找患者的感觉,体验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关怀需求等。然后相互交换扮演护士和患者。通过此学习法的学习使护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从患者的眼神、表情、言语、体态中轻易读懂他们的关怀要求。据相关研究指出通过亲身的体验帮助护生将理论真正转换为自觉的关怀行为,为患者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关怀护理服务。
4.学导式教学法
“学导式”教学法是从发展学生的自学和探索能力入手,以全面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并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把一个对象作为一个学习的单元,每一个单元的学习围绕相关的论文或研究进行。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学生每人制订一个关怀计划,把关怀作为护理计划的一部分。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每名护生向其他人介绍自己的专业关怀计划程序和结果。通过学习能从患者和家庭的内在意义中理解护理工作的真正意义;创造并维持一个完整、舒适、和睦的康复环境;用有意的关怀意识管理人类关怀的重要内容,在关怀的各个方面将心理、身体、精神结合起来;以开放的态度参与有关人类康复的活动。
5.反馈日记法
反馈日记要求学生描述临床情景、护理关怀行为和运用护理理论分析相关情景和行为。让学生记录下自己或他人的关怀体验,然后让同学分享关怀案例,加深对关怀的理解。定期书写反馈日记,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护生对关怀行为认知和对患者的关怀体会,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日记进行点评和意见反馈,培养护生独立思考和评判性能力形成。
五、关怀能力的评价
目前,用于护理关怀能力测量的工具很多,大多数都应用于临床关怀能力的测量,例如关怀评估问卷(Caring Assessment Tool Report Evaluation-Q-sort, CARE-Q)、关怀行为评估表(Caring Behaviors Assessment Tool, CBAT)等。关怀维度问卷(Caring Dimensions Inventory,CDI)主要用于测量护士对于关怀的理解情况。目前CDI主要用于测量护生不同阶段对于关怀概念的理解,也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国籍护士对于关怀的理解,从而挖掘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关怀的不同涵义。2001年,Watson Roger等将关怀维度问卷与护理维度问卷(Nursing Dimensions Inventory,NDI)相结合,编制了CDI-35,用于测量不同时间对于护理关怀的理解。研究显示中文版的实习护生护理关怀行为量表也能帮助护理教育者明确护生关怀行为知识缺乏的原因,从而制定出适合护生的教学策略。
六、小结
目前国内外护理学者都关注于对护生关怀能力的培养,加大了人文课程的设置比例,建议将关怀课程设置为护理专业的必修课。护生关怀能力的培养,需要营造一个关怀的氛围同时注意与实践的结合。应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与途径,加深对关怀概念的理解,提高关怀的能力,将掌握的知识充分运用到临床工作中。提高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促进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Leininger M.Care the essence of nursing and health[M].NJ:Charles B Slack,1984.12.
[2]张秀伟,姜安丽.护理人文关怀的概念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20):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