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现代化学生活论文

时间:2023-03-25 10:43:45

导语:在现代化学生活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现代化学生活论文

第1篇

一、农村学生面对的农村生活比较单调,取材单一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一般来说还是遵守“我手写我心”的原则,写生活中的体验,写所见所闻所感。农村高中学生,面对自然界中春夏秋冬的时序变化,周围是周而复始的春播夏长秋收冬藏的画面,加上学校、家庭、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可以选择的生活素材是贫乏的、单一的。例如苏教版选修教材《写作》的第一章,写作要求让学生写一个最尊敬的人。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农村高中学生写最尊敬的人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究其原因,这一代农村高中学生很多从小就是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手上长大的,学生的父母为了生活远走他乡打工维持家庭。学生心中最尊敬的人当然是爷爷奶奶等亲人。试想,农村学生远离父母、面对农村,哪有许多新鲜的生活素材?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学生作文的素材来源接近枯竭,语文教师要想办法引导学生走出乡村、体悟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才能写出新鲜的、活泼的记叙文。

语文教师要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原汁原味的生活,与学生一起感悟多彩的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面对以上宜兴市农村学生写作记叙文的困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调查研究宜兴市“陶的文化”,研究紫砂壶的文化艺术;带领学生游玩善卷洞,让学生研究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宜兴市素有“教授之乡”的美誉,让学生每年走访一名宜兴籍教授,写人物报告文学。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才智,又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让农村学生的记叙文有东西可写,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二、农村高中学生阅读量太少,记叙文写作受到考场作文评分标准的干扰

写作需要人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间接经验获得的一个重要渠道是通过大量阅读,才能提高写作能力。一个学生的阅读史,也是一个学生的精神发育史。农村高中图书馆建设比较滞后,在数理化学科高压的氛围中,语文学科课时不多,大量的课外阅读已经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情,最起码的阅读时间没有保障。还有,阅读与写作没有很好地衔接起来。阅读是基础,阅读能力转化为写作能力,还需要语文教师精心指导。针对农村高中学生阅读量少的现状,有必要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加大农村高中图书管建设力度,增加学生阅读课时,有条件的农村高中图书馆增添网络阅读。有阅读材料,有阅读课时,就需要语文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例如,定期举办阅读报告会,研究读写转化的途径,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写作能力。语文教师要架起一条阅读与写作的桥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写作,在写作中渴望阅读,如此良性循环,对于提高学生写作记叙文大有益处。

三、新材料作文的评分标准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目前的记叙文写作

虽然评分标准有一条“文体不限”,但是实话实说,新材料作文还是从议论文角度切入比较方便。例如,学生先读懂材料的主旨,然后提炼一个中心论点,再采用并列式结构或者递进式结构议论,最后强化观点,自然收束全文。如果审题不错,那么作文的切入分肯定会得到。笔者在基层高中学校调研时发现,有很多高三语文老师平时让学生积累很多素材,作为备考的“论据”,而且每种观点都有不同的素材佐证,可以说议论文备考已经准备的非常充分。而记叙文的写作备考难度就很大,而且在高考的评价标准方面,文章“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要求中,很明显,记叙文的要求难度比议论文要求难度大。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学校干脆放弃记叙文写作,专门训练学生用议论文写作对付高考的考场作文。

高考考场作文的评价标准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风向标。如果评价标准稍微向记叙文倾斜,那么,农村高中写作记叙文的现状就会有大的改变。至少,在细节描写、构思立意、照应脉络上面的训练会落到实处。现代学生需要哲理思辨式思维方式,但是记叙文写作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础,放弃记叙文写作,片面追求议论文应试作文训练,都是舍本逐末、不负责任的做法。

第2篇

一、升格高等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

1.教育改革的新理念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

我国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被称为中国近代以来的第三次教育革命,不仅涉及基础教育,而且也影响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它不但涉及教育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的改革,而且还涉及到教师职能和角色的变革。教师要充分认识自我角色的新定位:现代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课程教材的执行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和学生一起从事于知识的建构者和创造者,更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促进者、未来生活的设计者,要积极主动地从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的“经师”向以全面塑造学生为己任的“人师”转变。

2.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要做自我完善

进入21世纪,国际社会已明确提出“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教师”已经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是一种以教育工作的身份从事教书育人的专门职业。特别在当前,社会体制转型、学习的终身化、价值文化的多元化和思想理念的冲突与整合,知识信息总量的不断递增及人才素质结构的不断变化,教育规模与效益障显新的时代形势,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拓宽专业视野,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和育人能力,要从经验型、随意型转到专业化。

3.知识的快速递增和突变要求教师要改变知识结构

知识作为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其概念已经从认识范畴扩大到应用范畴。现代知识观认为,过去人们关注的只是人类静态的陈述性知识,现在更要看重动态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当今时代知识量的增加和知识观的改变,给教师,特别是高校教师带来严峻挑战,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更新和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高瞻远瞩,拓展思维,要“树立教育国际化观念”,适应国际新形势。

4.数字化时代要求教师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

新世纪,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现代化的进程。在教育领域,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学软件、远程教育、虚拟大学应运而生。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学校教育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口授、学生耳听的教学模式。要尽快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不但能收集利用电子信息资源,而且能加工信息、研究信息,更能开发和制作电子多媒体软件,并且教给学生网络学习的方法,努力为学生打造现代化的教育、学习平台。

二、如何成为合格的高等院校化学教师

1.经过岗前培训,学习高教理论

学校升格后,教育对象年龄结构发生变化,一般中专学校招收的为初中起点的学生,而高等学校招收的是高中起点的毕业生,教育对象年龄层次、心智发展状况不同,高等学校在实施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分析、研究大学生的社会特点,激发大学生全面的素质和能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高等学校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他们应该既是学术方面的专家,又是培养造就人才的专家。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应当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要的教育法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树立依法从教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观念,熟悉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懂得教育规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依据《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担任高等学校教师工作,必须取得依法认定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而获得高效教师资格的条件之一是岗前培训,学习《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四门与教师职业关系密切的高教理论课程。通过较为系统的理论学习,具备丰富的理论基础。

2.化学教师应掌握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

在中专学校,学生是非化学专业的,化学课程一般相当于高中阶段知识水平,并被设为基础课,为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并且存在教师长期只上一门化学课的情况,数年重复同样的教学内容,这样容易出现将大学时所学其他化学专业课程遗忘的现象,教师的化学知识面越来越窄,制约了化学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另外,一般中专学校化学实验室只具备一些常规药品和仪器,缺乏较高级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化学实验的开展和有关化学科研方面的深入。

合格的高校化学教师要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关注新化学、化工产品,了解化学学科发展趋势。加强教师的业务交流也是提高化学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举措:在院内通过示范课、汇报课、展示课、研究课以及学术报告、论文交流、专题讨论等形式,使教师互相学习,共同促进。建立校际间化学教师的业务交流:定期选派化学教师到先进院校去参观学习,真正从提高化学教师的业务素质出发,学习先进院校的教学经验,与先进院校的教师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建立与先进院校的教科研合作攻关制度。把先进院校的先进经验通过化学教师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3.化学教师应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化学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上的能手,还要有强烈的科研意识。研究能力是创新人才必备的素质,只有不断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才有可能进行创新教育。化学教师要懂得教育科研基本知识,知道一些课题选择和设计、过程操作及调控、数据搜集及处理以及论文撰写等方面的知识;还应该善于捕抓各种新的文化信息、科技信息、构建新的教育观及教学方法;更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教法和学法的研究和创新,并进行总结推广,勇于改革,如进行微型实验研究、多媒体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等。不断地在教育实习、化学教学中完善自身的能力结构,逐步地使自己从“经验型”转为“研究型”的教师及教师教学研究者。

4.学会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口授、学生耳听的教学模式已严重的落伍。无论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和发展的今天和未来,计算机都将起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为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应用基础,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远程教育的发展,使教育技术进入了一个以计算机和网络教育应用为主的新时代。教师的业务学习和教学研究都可以借助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操作平台等信息技术设备,如果化学教师能熟练掌握信息利用、文件编辑和课件制作等技术,而且用其设计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教学、创新教学,利用电子多媒体技术提高工作效率,那将对化学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3篇

我校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和班集体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努力创设良好的学校德育环境,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增强德育工作实效。。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巩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强化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探索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规律与方法,完善美育和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榆次区教育局政教科工作意见和学校总体工作计划进行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继续落实“我成长、我负责、我与逸夫同发展”的责任教育;工作中坚持学生养成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重点,以多种形式为手段,以全员参与为保障,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使之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为成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二、工作思路

(1)以巩固《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工作成果为中心,强化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做好各项德育“软硬件”建设,使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2)建设一支强而有力的德育队伍:促班主任业务水平提升,强化年轻班主任的训练与培养。

(3)继续落实德育工作“三化”:德育工作网络化;管理工作序列细化;活动开展系列化。

(4)继续以常规工作为根本,责任教育为主线开展德育工作,力求两者相互融合,有机结合。

(5)夯实两个基础:学生日常行为常规管理、班级管理。

(6)工作中做到“四字”:真、实、细、心(用心去做)。

三、工作目标:

(1)学生严格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道德、行为显著提高。

(2)做实责任教育,使之不走过场,不疲于应付。

(3)强化班主任工作管理、检查,“严”字当头,以“沟通、谈心”为手段,以“爱”使之感化;逐步形成我校德育工作管理特色。

(4)做好“三结合”工作及学校德育薄弱环节。

(5)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基本原则,推进道德讲堂的开展。

(6)继续加强音乐吧的活动灵活性以及实效性,为学生创造平台。

(7)继续突出德育和少先队的特色工作。

四、具体工作:

(一)常规工作:

(1)落实养成教育,夯实常规行为基础。巩固《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工作成果, (工作计划 fanwen.chazidian.com) 继续落实学生对《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沿用“星级评价”评比制度,以锦旗鼓励的形式对成绩较好的班级进行表彰,开学初继续开展《常规行为训练周活动》。

(2)在全体同学中开展“星级评价”活动。在各班中每周、每月评比“文明礼仪之星”、“劳动之星”、“艺术之星”,并利用升旗仪式时间对他们进行表彰,通过此项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体现德育的表彰、激励作用。

(3)继续加强和完善校园环境的“四化”(绿化、净化、美化、教育化)建设,重点突出教育化,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提升各班育人环境。继续加强卫生工作,要求各班卫生一日两扫,与此同时在保持上下工夫,摒弃不良习惯,把随手扔果皮纸屑的普遍问题解决好,定期检查各班每周一次。

(5)做好“艺术教育”工作。结合庆“元旦”,德育处在12月份组织开展好“校园歌颂节”活动。

(6)继续开展好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小学劳动基地实践活动(5年级),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劳动实践意识,提高动手制作能力,在活动中要严密组织,充分展现我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7)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利用广播教育等形式对全体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定期查找学校安全隐患,每逢重大节假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11月份继续开展“安全教育月”活动,利用橱窗、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安全事项,利用手抄报、

绘画、安全排查及安全疏散演练等活动,不断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加强安全自保能力。

(8)做好2012年下半年德育各项评优工作。

a、做好一年一度的三评一访工作。学校成立三评一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好学校的方案。学校德育处利用校会课时间组织学生学习评选方案。按照区德育科此项工作的要求,各班评选工作要严格评选程序。评选工作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b、做好德育论文、个案、班主任评优等市区级上报工作。要求每位班主任都要积极参加,认真撰写论文及个案,力保2-3名班主任教师论文、个案荣获区级奖项。

(9)进一步健全德育信息周报制度。学校成立德育信息周报小组,负责本校德育工作简讯的撰稿

第4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科学素养培养

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空前密集的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与人才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成为人类进步的巨大动力。这些使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了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革命正在影响并推动着时展的进程。科技革命要求现代人具有一定的科技素养,能够掌握当代科技的最新成果,知晓当代科技的基本原理,懂得现代化生产、生活的各种模式、方法,合理地享用现代文明的优秀成果。不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就算不上是一个健全、合格的现代人,更不可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低科学素养的公众群体不仅无法承担本国日益发展的经济建设,而且将会在将来的国际竟争中处于劣势[1]。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好化学实验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培育学生科学素养。具体可以按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1转变实验教学观念,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知识靠自己的思维得来时才是自己的知识。因此,化学教学应该是化学活动的教学而不应是化学活动结果的教学,重要的不是结论而是认知过程。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学最基本的特征之一[2]。从实验现象到某一化学概念、规律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教给学生如何通过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分析形成概念或规律,而且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进一步深入理解概念或规律形成的思路和方法。传统的实验教学目的是“重结论”,而不是将实验作为“再发现”的过程[3],视为知识的形成过程。由此,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观,充分挖掘化学实验的教学潜能,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营造一个良好的化学实验教学环境。

1.2改革演示实验

目前中学化学演示实验多为教师先演示,学生观察现象,然后归纳得出物质的性质、制法或定律,最后由学生通过实验验证[4]。在实验中学生往往只是简单机械地重复,没有积极地思维和创新,也没有探索的目标和方向。更有甚者,许多学生根本不动手,只是旁观,他们照样能将实验报告册上的内容写得比实验过的同学还好。这种实验模式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丰富想象力、独立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因此,必须转

变实验教学观念,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例如:在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中,不但要教会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正确地观察和描述: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小球不停地在水面上转动,发出“嘶嘶”响声,有水雾及气体生成,使酚酞试液变红等,并能得出结论——钠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同时生成NaOH。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思考,用学生己有的知识并联系钠的物理化学性质,对这一系列现象进行合理地解释和说明。例如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钠会浮在水面上?为什么钠会熔化?钠为什么会和水反应等等,这样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探索事物的习惯,从而让学生学会从实验中掌握知识的科学途径和方法。

2改进实验装置拓展和延伸实验

2.1实验装置的改进

实验装置是化学实验的客观载体,也是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重要媒体。引导学生认识到实验装置改进的必要性并最终可以对实验装置提出自己的改进设想,这当中对学生进行的思维训练将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充分注意对实验装置的改进。改进实验装置的目的有两个方面:使现象更鲜明使实验更客观

如在“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中,当分析了制得的氯气中可能含有杂质气体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后,基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掌握知识的需要,特别是为了增强实验的客观性,可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怎样重新设计实验除去杂质气体制得干燥纯净的氯气?学生通过思考常可将演示实验装置设计成如图1所示。在此实验设计中,净化、干燥装置是学生在初中己经了解的,而有毒气体封闭式的收集和防止污染的吸收装置,则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通过这种实验设计,

学生不仅能动地掌握了氯气的实验室制法,而且可以有效地掌握新知识,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更重要的是在实验的参与中训练了思维,可以接受学科思想和环境意识的熏陶。这对完善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图1改进后的氯气产生装置

2.2理论联系实际,开发应用型实验,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5]

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的活动,重视实验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课本所设计的家庭实验,并开发好应用型实验,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可培养学生关心社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实验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例如:讲到溶液的酸碱性实验时,可让学生用pH试纸检测当地污染水源、雨水或土壤的pH,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将实验的方法和结论写成论文;讲到酸的化学性质实验时,可让学生回家做用食醋除水垢的实验;讲酸碱指示剂时,可让学生利用常见植物花瓣制取酸碱指示剂;讲碘与淀粉变色反应时,可让学生用碘检验食物中的淀粉;还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作调查报告,如调查汽车尾气的危害,调查吸烟的危害,调查城市中白色污染情况等,使学生学以致用,在生活中感受化学实验的乐趣及重要性,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这样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同时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大光.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中国科普网.

2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李益军.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第8-9合期

第5篇

克难奋进,努力实施教育现代化

———芙蓉区杉木小学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你们好!首先我代表杉木小学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的来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谢意。

近几年,我校按照《长沙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评估方案》的要求,全面启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运用工作。我们本着重硬件更重软件,抓管理更抓利用,做到“硬件、软件”两手抓,“配备、管理、运用”一体化,在全校上下掀起了广泛使用现代教育设备、大力提高使用效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潮,有力地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化与发展,实现了边远小学教育的现代化。现将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向评审组作以下汇报。

 

学校概况

    学校一直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办学宗旨;坚持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交往” 为育人目标;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载体,构建素质教育的广阔平台,营造“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活泼的课余生活环境”;以“抢占信息技术制高点,实现素质教育新跨越”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奋斗目标,加快教育装备的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主管部门、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了跨越式的发展。虽说学校现只有6个教学班,272名学生,17名教职员工。但是有市级骨干教师2人,被授予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1人次,市“芙蓉百岗明星”称号1人次、区十佳师德标兵1人次、区“爱学习求上进”家庭1人次、区优秀教育工作者10 人次、区青年岗位能手2人次。88%以上的教师达到了大专学历,其中47%的教师具有本科学历或本科在读,195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100%的拿到了计算机等级证书。

    我们没有辜负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期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扎实工作,近几年来学校一学期上一个台阶迅速发展:教学楼装修一新、水冲式厕所悄然而起、塑胶跑道平铺而来、通透式围墙朗然而立,花坛里绿草皮蓬勃生长,走廊边迎春花敞开胸怀,校园里孩子们健康成长,教室里队角熠熠生辉…… “市五运会先进集体”、“市文明单位”、“市体育达标先进集体”、 区“规范化小学”、区“巾帼文明示范岗”等都是我们发展的见证。

    学校信息教育技术装备日趋完备。现拥有多媒体教室一间,学生计算机房一间,学生计算机22台,一套闭路电视系统,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各一台,课件制作室一个,组建了蒲公英电视台,开通了校园网,用ADSL 连接上了因特网,班班已实现了四机(电视机、计算机、投影机、录音机)一幕进教室。学校共有计算机37台,图书室已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管理。据统计,学校现有的信息教育技术装备资产已近30 万元。学校的网站已建立,各班都有反映自己特色的网页。同时,学校还拥有一个学科较齐全、内容丰富的音像教材资料室,有一支热心于信息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

  

 

 

 

 

近年来的工作回顾

 一、明确认识,全面规划

     在全球信息化日益增强的今天,信息技术不仅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正在改变教育和学习的方式。教育信息化更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这是我校行政一班人在新形势下对教育发展的共识。我校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把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纳入了《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学校工作计划》、《教育科研工作计划》中。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领导小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组、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小组,按《新课程标准》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

      学校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五年发展规划》,确立了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规定目标和任务,出台了系列奖励政策,落实了具体措施,建立了多种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学习和钻研现代教育技术。学校每学年都拟定有《现代教育技术年度工作计划》,使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具有目标性、计划性和可行性。

   二、加大投入,配置设备

      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是以现代教育设备、装备为基础和条件的。硬件重"硬",是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的保证,而经费和投入则是关系到教育技术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这一认识,我校把多方面筹措技术经费,加快硬件配备达标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我校教育技术经费的筹措思路可称为"四个一点":

1、上面拨一点

   区教育局拨11万元,赠送多媒体教室学生课桌椅52套。

2、乡、村支援一点

乡政府支援1万元,东岸村支援4千元,杉木村支援5万元并为学校进行电网改造、做好了各教室的防盗门窗。

3、学校挤一点

   学校千方百计节省开支,办公经费向教育技术投入倾斜。2001年以来,学校先后投入近2万元。

4、价格压一点

   学校每添置一套设备,总要货比三家,多方打听,压价刹价,确保物美价廉,盘高经费利用率。例如:我校的校园网、计算机房的建设,我们十多次到市场了解行情,拟定了标书。因我们的标底接近成本价,5家公司全部溜标,后来通过竞争性谈判,以20万元成交。又如我们总务处购来的计算机罩为每套4.4元,比购买的同一档次的低将近5-6元。

    在目前学校教育经费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我校抓住区委、政府改造薄弱学校的契机,通过多种渠道,想方设法筹措经费,确保教育技术经费能满足教育技术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我校在没有号召家长捐一分钱的情况下,就是通过这四个一点,集涓涓细流成大河,克服困难艰难地实施着教育现代化工程。并推动这个工程与时俱进,不断向前发展。使教育现代化已面向低收入家庭的孩子。

三、强化管理,完善机制

 我校 从上到下,认识统一,十分重视现代教育观念的确立,切实把教育技术工作置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位置。在硬件建设逐步到位的基础上,为充分发挥装备效益,确保教育技术工作健康有序进行,我校加大管理力度,完善工作机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管理监督工作。

(一)组织管理

实行"三级组织,层层落实"的教育技术组织运行机制。

1、学校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学校党支部领导、学校行政、工会负责人联合组成,主要工作职能:规划设计学校近5年的教育技术工作蓝图;布置年度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目标任务;学习上级有关教育技术工作的文件、精神并研究讨论具体落实措施。

2、学校教育技术工作小组

    由教导处领导,现代教育技术专职人员2人、科学教师等组成。主要工作职能:负责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具体实施、开展;制订教育技术学校工作计划;负责电教设备教材的管理保养及为教学提供教育技术服务;做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及教师教育技术使用情况检查;对阶段性工作进行总结并向学校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提供工作意见等。 

3、各教研组、课题组

    在教导处直接领导和教育技术组的服务指导下,具体组织实施教育技术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及研究等。学校为各教研组、课题组各订教育刊物一种,并设立了研究经费保障制度与措施,研究人员福利待遇优先落实。

(二)制度管理

    我校教育技术工作管理制度健全,责任明确到人,先后制订了《网络中心管理制度》、《电教设备使用制度》、《电教设备维修制度》、《计算机房管理制度》等并做到公布上墙。 

(三)资料管理

1、电教硬件、软件按规范登记、造册,并纳入固定资产管理。

2、电教设施、设备借用、保养、维修记载齐全。

3、电教课记录及时。

四、加强利用,深入研究

配备好、管理好教育技术装备最终的目的是在于"用"好。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会有力地促进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改革,推进教育方法更新,有效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素质教育。基于这一认识,我校努力在"用"的实际、实效上做文章。 

(一)培训师资

为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我校将教育技术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培训的统一规划。利用寒暑假以及每周二、周五的中午培训教师。先后举办了常规电教设备使用培训、计算机操作培训、课件制作培训、网络知识培训;并选派李宏老师参加市农村远程教育培训,派许芳校长到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北京实验二小、湘潭市和平小学参观学习,派杨欣主任到南京天妃宫小学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成员多次到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蓉园小学、燕山小学学习。如今全校教师全部接受过计算机操作、课件制作、网络知识培训。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检测考试。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明显提高,从不会开关计算机到运用计算机绘画、打字、上网查资料等,他们的技术素养也在一步步提高。

(二)常规利用

    多媒体室、计算机房、图书室、仪器室得到充分利用,“四机一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上课的学科覆盖率达100%,课时覆盖率近50%,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正成为我校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科研工作

我校以科研为先导,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平台,丰富、充实、完善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来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近年来我校教师论文、课件获奖情况逐年上升,据统计,2001学年度有《在科技、劳动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浅谈》等3篇论文获市级奖励,《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10篇论文获区级奖励;2002学年度有《刺梨和妈妈》等2篇论文获省级奖励,《网络德育实施的新途径》等10篇论文获市级奖励,《新教材、新教法、新感想》等7篇论文获区级奖励;2003学年度有《小议CAI课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教学改革》、《简化多媒体课件和运用》等5篇论文获省级奖励,《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不良影响与教育干预》等7篇论文获市级奖励。另外,今年我校有8位学生的科技创新方案获区一二等奖。我校《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化运用,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课题已开题研究。

五、应用推广、形式可喜

近年来,教师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学会制作投影片,编辑录音磁带、录像带,制作多媒体课件,将常规电教媒体与现代电教媒体同应用教学软件优化组合,应用于课堂教学。网站自己建,网页自己做,目前,我们于今年9月开辟了学校网站,11月份又开辟学校动态网站,网站上有“学校简介、校园风貌、教育科研、校园新闻、教师园地、德育工作”等栏目,我们利用学校网站进行管理交流。尽管我校的规模比较小,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在我校的利用率却很高:计算机网络教室周末向学生开放;校园电视台已直播家长会校长讲话、“率先说好普通话,我与学生心连心”演讲比赛以及禁毒知识学习等节目;校园网上每天都有新的课件上传;网络中心每周都有校园新闻……现在,全校教职工已经掀起了一股用网络教学、用网络管理、用网络学习、用网络交流的热潮。进入学校才几个月的年轻教师,用在网络上获取的资料备课、用在学校教学资源库上下载的各种素材、课件进行教学设计,在校内公开课、汇报课上获得了一片称赞。年过半百的中老年教师,也操起了鼠标,在浩如烟海的网站中学习,在网络上向全世界的资源库搜索资料,用在资源库上获得的各种素材、课件编写教案。几十年来各个学科知识中的一些重点、难点,也就是学生认知领域上存在严重障碍的地方,在多媒体技术的演绎下,变得直观形象、简单易懂。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实践,改革了传统教学方式,增大了课堂的信息和容量,扩大了学生视野,激活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今后发展思路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变革教育,以信息化来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校教育快速发展。

    2.创建学生利用信息工具进行个性化学习的环境。进一步增添和改善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设施设备,扩建“电子阅览室”,建成高规格的校园网。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加强对学生网络学习的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能力。

    3.引入名校的教育资源。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从“抢占制高点”的高度来认识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从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高度来安排有限的办学经费;从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高度来培训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指导激励教师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推动学校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近年来我校在区教育局的正确指导下,已初步摘掉了薄弱学校的帽子,在学校管理、育人环境、教育教学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相信有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和我们全体教职工的努力奋斗,我们的杉木小学明天将更美好!

                                                 

第6篇

论文摘要:现代化教育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很多英语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作用和在英语教学中能产生的效果。笔者将从发掘新的现代化设备用于高中英语教学和深层次研究多媒体英语教学手段两方面谈谈看法。

近年来,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越来越多地进人了英语电化教学领域,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提高了教学质量,还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观功能和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式创造了生动活泼,形象逼真的学习环境,完善了作为交际语言教学的主要课型—视、听、说课,并巳显示出提高学习的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的优势。但是,说到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大多数教师想到的或者真正使用到的仅限于电脑和多媒体投影仪。教师制作的Powerpoint基本上都是静止的内容,使得Powerpoint只起到的替换板书的功能。随着知识信息的激增,外语电化教学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笔者将从发掘新的现代化设备用于高中英语教学和深层次研究多媒体英语教学手段两方面谈谈看法。

一、自创MINI数字化设备,使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更有效

在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只有这样,英语听力教学的潜力才能得以进一步地发挥出来,并达到英语听力教学应该达到的水平。

那么,怎么样的听力教学才是现代的,同时又是经济和可行的呢?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只MP3播放器和一台MINI音箱。MP3播放机是一种高保真数字化声音播放器。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可以预先从网络上下载MP3格式的听力材料并制作成为相应的独立文件。然后根据教学需要再对每个文件用GoldWave进行任意段数的分割、编号,以期在实际教学中,方便控制和播放,由于播放器能精确到秒进行时间显示。因此,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具体的录音片断的控制可以说是极其方便和随心所欲的。当然,教师还可以在里面贮存一定量的英语话剧、歌曲、电影录音片断,以拓展学生的听力领域。

二、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最大功能,使英语课堂更生动

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说是教育界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媒体技术有着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能力以及强大的交互式特点,利用对媒体技术编制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能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使乐学落到实处。英语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英语教学时更应该多多考虑多媒体技术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动画模拟。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WordPower这类课型时,就可以利用图片与动画来介绍各种职业、体育项目、科技术语等常见且学生不熟悉的名词。如果教师能编出符合逻辑的小故事作为主线,则可使学生在不考虑母语的情况下了解和记住谈类名词。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英语教学中的母语介人过多的问题,同时还能使知识传授的形式发生变化,大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的教学效果。转贴于 2.演示控制。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图文并茂及综合处理的功能,教师可编写出较强的带有控制性的模拟演示,充分体现数学中的讲练结合的效果。如:MSU2Theenvironment,是关于环境保护的主题,教师在课件可设计带饼或柱图的数据表来强化学生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的理解。利用flash等小插件还可以对火山爆发等过程进行演示,再现两千多年前庞贝城的繁荣景象,这对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十分有效。甚至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工作面试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最有效的口语训练。

第7篇

论文摘 要:加强学习者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拟从建构主义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优势出发着重探讨多媒体技术在提高英语学习者听说能力方面的有效性。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机助语言教学(CALL)已成为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早在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就已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对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文别指出:“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 [1]

一、研究理论背景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也不是主观的东西,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2]

也就是说,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界刺激与认识主体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外语教学中,真正使建构主义的思想发挥作用的正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它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及网络集视听说于一体,形式灵活,内容多样。将多媒体用于外语学习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也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自主性。

2.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指的是将计算机系统中的图形、影像、声音、文字等多种信息媒体综合于一体进行编排处理的技术。多媒体技术能够充分调动人们的眼、耳、鼻、舌、手等多种感觉器官,并利用这些感觉器官与计算机交互作用、交流信息,使人与计算机的交流更加方便。[3]换句话说,多媒体技术通过多种媒体刺激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以加深人的印象,激发人的兴趣与参与意识,并与计算机进行充分的互动。互动性是多媒体的实质。[4]

二、多媒体技术促进英语学习者听说能力的体现

1.提供鲜活语境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语言知识的转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众多的英语听力网站和英语国家电视为学习者提供了练习听力的极好素材。学生亦耳目一新,结束了“面朝黑板,耳朝(录音)机”“双手忙碌,嘴紧闭”的单调生活,投入到情景模拟、边学边用的新式学习生活中。

2.实现个性化学习

现代语言心理学家发现,学生不仅有基础知识的差异、智力的差异,而且有学习风格、学习策略等的差异。传统的教学无法弥补这种个性的差异,而多媒体技术则使个别化学习成为可能,即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语言水平和学习方式,有针对性地学习和练习。

三、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下的新挑战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教师应该考虑怎样利用网络环

境“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充分的外语学习资源和机

会,培养外语学习策略,帮助解决外语学习的困难”。[5]

多媒体辅助教学离不开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教师既要有高水平的外语能力,又要懂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理论,同时又要有一定的大学教学课件开发、制作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结合多媒体技术创设出具有多媒体特色、有助于学生参与、思考、探索的课堂教学模式,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毫无疑问,在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促进广大学习者学习语言、提升能力的有效工具,也必将成为外语教学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Piaget J.The Principles of Genetic Epistemology[M].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Ltd, 1972.

[3]Tulhurst D.Hypertext, Hypermedia,Multimedia Define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1995.

第8篇

关键词:环境教育;学科教学整合;高中化学教材;编写特点

如何解决环境问题,在人类生存与自然资源的使用之间建立长远而永续的关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已成为全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把环境教育纳入教育课程体系,成为实现国家或地区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性教育目标。

经过20多年的实践,环境教育已成为我国中小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采用了将环境内容渗透到相关学科之中的渗透式课程模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外,还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环境意识。化学作为一门与环境密切相关的科学,其在环境教育中的载体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规定:课程的设计要体现绿色化学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化学新课程标准还强调加强对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形成正确的环境意识和资源观念。学生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能洞察复杂的化学问题,从而以不同的角度客观地评价我国或全球的环境问题。如何在化学新教材的编写体系中有效渗透环境知识,体现当前最新的环境教育理念,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笔者在对香港特别行政区考察和交流的基础上,对该地区的环境教育理念和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以及在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编写作了分析与研究。

一、香港环境教育的指导理念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香港地区的环境教育多注重对学生进行自然环境生态方面的知识的教学,进入90年代后,逐步接受了新的环境教育理念,转向重视人对环境的态度与价值观形成。香港教育署课程发展议会于1992年颁布了《学校环境教育指引》,7年之后重新修订。在1999年的《指引》中将环境教育定位于学生的综合环境素质的培养,通过环境教育,让个人和群体认识环境、提高所需的技能和培养应有的价值观和态度,能以负责任和有效的方法,预期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和提出解决的办法,养成管理和改善环境的素养。[1]

环境教育指导理念为:使学生获取有关的知识技能,认识周围环境。这有助于他们认识及判断环境的问题;以教室以外的环境为学习的刺激源,使学生能直接接触环境,在富有启发性和切合现状的情境下认识环境,形成有关的技能和兴趣;进一步培养影响他们行为的价值观和判断力,使他们能形成对环境的道德观,透过关心环境的教育,使他们无论是在现在或将来,其行为都能对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及善用环境资源方面有良好的影响。[2]

“采用跨课程的方法,推广环境教育和各种注重实践的环保活动;在各学习阶段的学校课程纲要内,加入合适的环境教育内容。”[2]香港地区并不主张在中小学专门设置环境教育的课程,主要措施是通过向学校的正规课程,向各级学生渗透环境教育和提供环境活动。认为中学时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关键时期,中学课程的各个学科例如:化学、生物、物理和科学等理科科目都能为学生提供很多机会去认识、理解环境,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认知、情意和行为各个方面,从根本上认识环境问题,从而建立自身的道德观与社会价值观,作出明智判断。

进入新世纪以来,香港在制订10年课程发展规划中,对高中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培育学生对科技创新及持续发展(环境)具有全球性的观点。[3]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各门学科在教材编写与修订中,都有意识地加强了环境教学内容、专题与学科知识的整合。其中《现代化学》(CHEMISTRY A Modern View, Fourth Edition, 2002)就是一个较为成功的范例。

二、《现代化学》中的环境内容体系和编写特点《现代化学》是为参加香港高中教育证书考试,由威尔逊·威尔士出版有限公司(WILSON WELSH PUBLICATIONS LTD.)出版的一套英文版高中(10 ~11年级)化学教科书,是香港地区高中化学的主流教材之一,全书分三册(1A, 1B, 2),共有35章,其中有12章重点强调了与该章内容相关的环境保护和教育内容,并在第27章通篇讨论了与使用燃料相关的全球性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环境知识体系在本书中占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与整个化学知识体系比较和谐地融合为一体(见表1)。[4]

表1 《现代化学》中出现环境教育内容的主要章节

第一册

(1A)

第11章 常见金属的用途

11.6 保护金属资源第二册

第二册

(1B)

第17章 干电池

17.7 干电池与环境保护

第18章 电解

18.10 香港的水污染问题

第三册

(2)

第26章 燃料燃烧与灭火

26.4 燃料的安全使用

26.5 燃料储备的潜在危险

第27章 燃料使用中的环境问题

27.1 燃料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

27.2 矿物燃料的燃烧产物

27.3 空气污染

27.4 酸雨

27.5 酸雨的控制

27.6 降低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物的方法

27.7 香港的空气污染问题

27.8 全球温室效应

27.9 石油泄漏带来的污染问题

27.10 能源危机与能源选择

第28章 塑料和聚合物

28.14 与塑料使用相关的问题

第29章 醇

29.6 饮酒问题

第30章 清洁剂

30.7 清洁剂使用问题

第31章 含氮化肥

31.7 化工厂的选址

第33章 漂白剂

33.7 漂白剂使用的问题

第34章 食品添加剂

34.5 食品添加剂是否安全

第35章 药品

35.6 为无烟的香港而奋斗

当前在学科教材中编写环境教育内容有两种典型的模式:一是分散型,即将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分散到各章各节;二是集中型,即在学习一部分学科知识后,某些章节集中介绍相关的环境知识。这两种模式在实现环境教育目的的教学效果上有所不同(见表2):[5]

表2 分散型和集中型编写模式优缺点比较

类 型

优 点

不 足

分散型

学科学习中渗透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结合学科理论,学生的环境意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生学到的环境知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集中型

有助于系统地介绍环境污染、生态保护、形成环境保护观念与价值观。

集中呈现环境知识的单元教学化,不利于学科知识的互补与综合应用、融合,要求有较好的学科知识基础,有一定的难度。

《现代化学》教材编写采用了分散—集中相结合的综合型编排模式,在高一年级(10年级)根据学生原有的初中“科学”课程中的化学知识水平较低,尚不能综合应用和理解较为复杂的环境内容,不能自觉进行演绎的学习心理的特点,采用了分散呈现的形式,等到进入第一学期第11章学习后,才开始出现与环境教育相关的内容(资源、电池和水污染等)。

当进入高二阶段(11年级)学习时,在学生化学知识体系基本形成,学习心理水平进入抽象型逻辑思维和推理应用的层次的基础上,开始采用集中编写的方式,在第27章,呈现了大量的环境保护内容与问题。采用了国际流行的EIC模式,①围绕着燃烧这一化学的典型现象,通过燃烧产物,环境污染、酸雨、能源生态等一系列环境核心问题来开展化学学习,应用化学知识来解释问题的产生原因、危害、预防措施与活动方案。[6]后续各章中都编写了一个内容相关的环境教育专题,将化学学习和解决环境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在巩固和建构化学知识体系,提高化学学习成绩的同时,完成环境教育的编排思路成为该书的突出特点。

三、《现代化学》环境教育的教学活动设计和特点

(一)环境教育图文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全书图文并茂,可读性强。以第27章为例,全章共编入73张彩色图表(有64张来自实景的彩色照片),介绍了能源工厂、节能设备、城市受污染的状况、大自然的美丽景象、比较不同能源的储量和分析未来新能源的开发的多个热点问题。通过文字与图片的对应,使教材相关内容更加充实、生动和形象,加深了学生理解,同时以丰富的视觉映像,叩开了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关于环境价值的内心思索。

表格和数据的选用使教材所呈现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如在278(全球温室效应)一节中,编者用曲线图表现了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浓度呈连续增长的态势(如图1),图中横轴表示年代,纵轴表示每一百万体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含量。学生自己可从图中得出结论,即20世纪以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大大增加了,从而引发他们思考这样3个问题:什么原因导致?会有什么后果?怎样预防与采取何种措施?教师就能很自然地引导学生了解、认识温室效应以及由此带来的全球变暖问题。

图1 空气中CO2含量增长图

(二)环境教育立足于香港本土,综观全球,以树立环保的道德观与价值观

1970年美国制定的世界上第一部《环境教

①EIC模式(Using the Environment as an Integrating Context,以环境为学习的整合背景),是指在塑造学习者的基本环境素养的同时,通过利用经整合过的环境知识成为学科教学的资源和情境,来提高学生成绩。

育法》就把环境教育界定为“关于人与自然和人造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教育过程,包括人口、污染、资源分布和消耗、保护、运输、技术、经济效果以及城市和农村计划同整个人类环境的关系”,明确了其教学起点和范围。《现代化学》中的环境教育起点放在香港本土上。香港是一个地域狭小、人口高度密集、旅游业发达的地区,因此环境保护尤其值得重视。教材对香港的能源保护、工厂选址、食品安全、清洁剂等都作了专题介绍,试图使香港学生树立生活环保的思想。如第17章“干电池”,教材在最后一节强调尽管干电池的诞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废弃的电池却会对环境带来很大的危害,建议学生在电器使用时要尽可能地用交流电源或可充电电池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就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就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环境保护要从身边做起。

教材还从文字、图片等全方位地介绍了近年来全球性的污染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如臭氧空洞,光化学烟雾,酸雨对湖泊和森林的危害,原油泄漏,海平面升高,等等。

(三)以生活、环境为学习情景整合环境与化学知识,全面培养学生环境素养

以社会生活环境为出发点,整合环保和化学知识来开展化学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境知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还要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经济活动带来的严重后果,从根本上关心自己长久的生活幸福,形成高度的环境意识及对待环境的价值观与态度。

如在第27章第4节“酸雨”教学中,要求学生参与一项研究活动项目:调查香港的空气污染程度。

方案1:测量酸雨的pH。用pH试纸测量收集到的香港各区的雨水的pH,pH越低,则说明该地区大气中含有的酸性气体的浓度越大,空气污染程度越大。使用此方法可以比较各个区域大气受酸性气体污染的程度。

方案2 :通过观察不同种类苔藓生长状况来判断空气污染程度。苔藓是一种常见的生长在地表、岩石或树干上的植物。在干净的空气中,苔藓生长茂盛,但它对空气污染物尤其是SO2特别敏感,不同种类的苔藓对SO2的抵抗力不同。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一个地区的地表苔藓生长的类别,可大致预估这个地区的大气中SO2的浓度(见图2~5)。

图2A类苔藓

图3B类苔藓

图4C类苔藓

图5D类苔藓

A类苔藓当空气受SO2严重污染时能继续生长; B类苔藓当空气受SO2中度污染时能继续生长;

C类苔藓当空气受SO2轻度污染时能继续生长; D类苔藓只有在空气没受到污染时才能生长;

(四)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探究活动设计,力求实现学生解决环境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材编写中还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通过学生参与一系列实验、调查研究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运用化学和环境生态知识来识别、调查和解决环境问题,并通过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作出合理的环境评价,建构环保的价值观和态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地区的环境保护活动,提倡尊重与热爱生命的品质等,从而实现终身发展。教材中设计了多种活动,典型的如以下几个案例。

案例1:实验探究──汽车尾气成分的检测。

实验分为三部分:收集汽车尾气;测定汽车尾气;结论。第一部分教材提供了两张图片(图6、7),示意如何收集汽车尾气;第二部分提供了一张检测气体成分的示意图(图8);第三部分分析实验得出的结论。整个实验步骤并不复杂,可操作性强,突出了实验过程、实验者的亲身体验、实验者之间的合作和实验结果归纳。

图6用塑料袋收集尾气 图7尾气袋与导管相连

图8用化学方法检测汽车尾气

案例2:辩论活动。

在班级内组织两个队,一队为正方,一队为反方,根据某个环境热点主题开展辩论,没有参加辩论组的学生在辩论过程中也可以自由参加,在辩论结束后,教师归纳双方的观点,作一个总结。

辩论主题主要有:当前以化石燃料为能源是最佳选择吗?以乙醇为汽车燃料合适、实际吗?在本地建厂生产氨和硫酸合适吗?在本地建厂生产氯和二氧化硫合适吗?等等。

案例3:制作宣传海报。

设计一个关于使用塑料带来污染问题的宣传海报,海报中包含1~2种自己的口号,可通过简报、绘图、收集处理照片或图表等方式来阐释你的观点。

(五)习题设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教材还精心编写了与环境相关的例题、习题和讨论题。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化学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分析现象,作出判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1:塑料循环使用很重要,为什么?

解决方案:塑料的循环使用很重要是因为:(1)应该节约原材料,许多塑料都由石油制备,而石油不能再生;(2)可以节约钱;(3)丢弃的塑料在环境中分解,造成一定的污染。

案例2:1989年3月,“Exxon Valdez”号油轮在阿拉斯加海岸失事,沉落海底,大量原油溢出,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请简要分析为什么漂浮在海上的油会对环境产生严重后果,并给出一种处理意见。(要求以短文形式给予回答)

该书还根据香港地域,人文教育的特点,在每页页底都附注有关新单词的中文注释,采用英、中双语呈现的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联系中文去理解,更加方便学生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应用化学与环境知识来处理和解决环境问题。

《现代化学》自1981年第1版以来,多次再版,对环境教育内容作了较大的改动与提升,它体现了环境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崭新思路。2004年我们在香港苏浙公学、德贞女子中学等学校进行专题考察时,学校和化学教师对该教材使用的情况比较满意,认为其编写模式与效果达到了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进行环境教育,建立环境价值观与可持续性发展观的目标。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化学新课标教材的教学试验,对环境教育体系与内容进行新的探索。希望对《现代化学》教材编写中的整合模式与理念的比较研究,能够对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与支持。

①EIC模式(Using the Environment as an Integrating Context,以环境为学习的整合背景),是指在塑造学习者的基本环境素养的同时,通过利用经整合过的环境知识成为学科教学的资源和情境,来提高学生成绩。

参考文献

[1]祝怀新,潘慧萍.香港学校环境教育政策与实践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1):33—37.

[2]香港教育统筹局.2004环保报告[C].香港教育署印行,2004.2—4.

[3]香港课程发展议会.课程发展路向──学会学习[C].香港教育署印行.2001.48.

[4]E Cheng, J Chow.CHEMISTRY:A Modern View(Fourth Edition)[M].Hong Kong.Wilson Welsh Publications Ltd,2002.

第9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080-01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对教学内容现代化有许多尝试,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有的老师对教学内容现代化理解偏向,有的老师没有处理好知识的基础性与时代性的关系等问题,从而未能完全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课程目标。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教师对物理学的现代进展认识不够;教学中对现代物理观念、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认识的不足等。以下笔者拟对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现代化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对物理教学内容现代化的思考

(一)物理教学内容现代化就是指要将现代物理学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告诉学生。一般认为,现代物理指的是从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铀的天然放射性以来物理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1905年爱因斯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先后在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德布罗意、海森伯、薛定谔、玻恩等多人的努力下,创立了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经过近半个世纪原子物理、核物理的研究, 20世纪40年代人类掌握了核能的奥秘,人类社会进入了“原子时代”。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了用一种新观点来推导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的论文,首次提出了受激辐射的概念。今天,激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尖端科学研究、工业、医学、通讯、军事、艺术、教育、计算和日常生活。

(二)物理教学内容现代化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基础物理学在高新科技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它对其他学科的促进作用。物理学的发展对现代科技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0世纪物理学发展了原子能、电子、激光、计算机等实业部门。物理学在高技术领域的应用有:基因工程技术的发明,使人类开始全面进入认识和改造以人类自己为代表的生命世界;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开创了人类智力解放的新纪元;商用核电站的建成,开辟了人类开发和利用原子能的新时代;人造地球卫星的上天,标志着人类的活动开始越出地球的限制,跨入向太空进军的新时期。物理学的发展还促进了自然科学中其他学科的发展,如天体物理、地球物理、化学物理、生物物理等众多交叉学科。

二、现代物理知识的教学价值

(一)现代物理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内在动力,现代物理知识能够展现物理的内在美,因为物理规律本身的简单、和谐和统一就是对于自然美的充分展现。例如,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实现了天和地的统一,电磁场理论的建立使电、磁、光得以统一,而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发现则说明自然整个运动的统一。通过对现代物理知识发展及应用的介绍,可使学生意识到物理学是一门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学科,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现代物理教学内容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问题意识,激发探索热情。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在教学中适当讲一些现代物理学的新事物,让学生多听一些,多见一些尚未形成定论、尚未研究清楚的东西,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热情。在讲“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及“磁现象和磁场”这两节内容时,老师可以告诉学生,在电学中正负电荷都可以单独存在,但是将磁铁分割多少次都是磁南极和磁北极同时存在。那么教学中老师就可以启发同学们大胆猜测,自然界中有没有磁单极子存在呢?然后老师可以告诉同学们,在1931年,著名物理学家狄拉克就大胆预言,在微观世界里存在着只有一个磁极的粒子―――磁单极子,按照这种理论,电和磁的相似性将会更加完美,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找磁单极子。

(三)现代物理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建立现代物理思想和观念。科学上每一次重大的变革,总是以科学观念、科学思想的突破为先导,正如爱因斯坦所指出:“在创造一个物理学理论时,基本观念起了主要作用”。中学生由于知识所限,许多现代物理知识无法接受,但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接受现代科学思想、观念。但是中学物理教材中经典物理理论过多、现代知识过少,只是体现直观的、经验的科学思想和实验的、逻辑的科学思想。如果学生长期接受这样的熏陶,头脑中就会牢固树立经典物理观,以后很难建立起现代物理的思想和观念。

三、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现代化的实施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界的物理现象,有生产技术中的物理问题,日之所见,耳之所闻,都可以成为我们中学物理教材编写和教师感性知识的来源。在实际教学中,丰富多彩的物理学习资源可以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亲近感,从而喜欢上物理;选择开放的、形式多样的学习内容,可以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和今后的选择奠定基础;而通过切实可行的探究和体验,则有利于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学物理教学一定可以跟上时代的发展、物理学的进展,满足当今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