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岩土工程师论文

时间:2023-03-27 16:37:38

导语:在岩土工程师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岩土工程师论文

第1篇

(1)有利于加快施工工程进度,缩短工程期限。

在一体化的施工模式之中,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三个环节不再是各自独立,而是紧密地联系到一起,通过有机的协调组合,可以使施工团队对这三个施工环节齐头并进,这样就可以大大地节省传统模式中的环节衔接所需要的时间,从而有效地提高施工的效率,大大地缩短整体施工的时间,有效地提高工程的进度。

(2)有利于新施工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在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施工模式之中,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工程质量,施工团队都在努力地提高对新施工技术的使用效率,以便保障自己的施工能够得到切实的加快,而对于施工中不断遇到的新的问题和挑战,施工团队工作者又会根据实际的需求,不断地谋划新的施工技术,解决现代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一体化的施工过程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施工的需求,解决现代施工中遇到的新问题,就会不断地加强新施工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3)有利于节省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在现代的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之中,勘察、设计与施工不再是被简单的分离,而是可以有机的结合,在设计的过程之中可以同时进行前段的施工和后段的勘察,两个不同的施工团队可以同时进行工作,这样相对来说就会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出,从而达到节省工程成本的目标。同时施工团队齐头并进也可以加强企业对施工进度的质量的掌握和控制,从而增加共同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

(4)有利于明确承包商和业主之间的负责分工,减少矛盾纠纷。

一体化的岩土施工模式可以有效地简化工程的招标过程,保障在施工的过程可以明确地做到只有承包商和业主两方责任人,这样就可以明确地规定双方负责人的主要责任和工程的权利义务,从而有效地避免一些施工过程中推诿扯皮这样的矛盾纠纷的存在,简化矛盾纠纷的复杂程度,提高矛盾解决的效率。

2实施勘察、设计和施工一体化的岩土工程施工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现在岩土工程的施工模式主要以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施工模式为主,这种施工模式不仅能够大大地节省人才物力的投入,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施工的效率。在现在施工过程中实行一体化岩土施工模式的必要性是:

(1)一体化的施工模式是现代岩土工程的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勘察、设计、施工是岩土工程中最重要的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的好坏会直接地影响到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现在的施工团队就在积极地采取各种的技术措施来完善施工的过程,而无疑的一体化的施工模式是现代最先进、有效的岩土施工技术。

(2)一体化的施工模式是由岩土工程的现状所决定的。

虽然我国的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日渐的成熟完善,各种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的流程都相当的完备,但是由于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中,面临的各种新问题和情况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涌现,岩土工程理论及实践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此时若发生意外事故将会给工程带来极大的损失,所以必须要加强一体化施工模式的发展,以切实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

(3)一体化的施工模式是由其自身的优点所决定。

与传统的岩土施工模式相比,一体化的施工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施工成本支出,大大地缩短工程期限,而且还可以切实地提高施工工程的质量,确保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保障岩土工程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这些优点决定了一体化的施工模式必将成为现代岩土工程的主要模式,在现代的施工过程中能被有效地区性地利用。

3区性有效加强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施工模式发展的措施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提升,人们对于岩土工程的施工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分步实行、先后统一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施工的需求,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施工模式逐渐成为了现代岩土工程施工的主要形式,大大地促进了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水平。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岩土工程施工一体化的发展,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促进施工一体化模式的推广,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加快法律法规制定,建立完善的一体化建设模式管理体制。

我国现在的法律法规对于岩土工程施工一体化建设标准还没有明确的规定,这给实际施工质量和标准带来了很大的漏洞和不明确性,为了能够有效地规范一体化施工建设模式的质量标准,就必须要加强法律的规范,从而为施工建设质量提供法律的保障和依据,减少施工中出现的失误和不足,有效地提高岩土工程施工的质量。

(2)转变传统观念,明确一体化模式的市场定位。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提升,传统的施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施工的新要求,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地采取新的技术和手段,提高施工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近年来,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施工模式逐渐成为了现代岩土工程施工的主要形式,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缩短施工的期限,提高施工的效益,因此就必须加强对这种施工模式的发展,肯定其在市场中的重要经济地位,以不断满足现代施工发展的要求。

(3)承包企业要完善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体系,确保岩土工程一体化建设施工的顺利开展。

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施工模式的开展归根结底还是承包企业的行为,若是企业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其在实践中的实行,那么一体化的施工模式也将不能够实行。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开展一体化的岩土建设施工模式,承包企业就必须要完善其内部的组织结构体系,明确各个部门的分工职责,落实好各个员工的任务安排,从而有效地保障整个施工过程能够平稳有序的进行。

4结语

第2篇

设备的老化。从现在的形势来看,土工试验都是运用陈旧的仪器设备,甚至有些设备都呈现出老化的状态。因为没有相关部分对这些陈旧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监督工作,至今还有不少企业为了节约公司的经济成本而还在使用这些仪器设备。这样就导致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不规范、不标准的仪器设备。近几年来,勘察占居了一定的市场,生产不同种类的仪器设备厂家和单位与日俱增,我国对疏于对土工试验仪器和生产的管理,这样就使的一些不规范不标准的仪器设备不断浮现出市场,这些仪器甚至会出现在对不同性质的两种土质进行试验后得到的相同的结果的现象。但由于国有企业的产品价格较高,欠佳的售后服务,为个体企业廉价的仪器设备的销售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这些不规范的仪器设备促使不正确试验结果,这样就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仪器设备的计量认证标准。计量认证工作是企业每年必须面对的,由于所耗费的资金较多,一部分小型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资金,在对于每年的计量工作都是敷衍了事,还有另一部分企业由于为了节约时间,面对大量的试验测试工作和工程所需的时间,在进行计量认证工作也没有按照计量认证工作要求进行,这样就使得这些企业在进行计量认证工作时,通过一些不恰当的方法来取得计量合格证,这就造成土工试验的结果缺少可靠性。室内环境的影响。由于对现在土工试验环境没有一个文明的制度和规范,同时对温度与湿度也没有明确的要求,实验室环境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冬、夏两季温差较大,工作中使用的电扇、空调的温度控制很随意,致使样本因为风或者室内空调设置的温度偏高等而使得水分大量丢失。这样在不同的时间段试验出来的结果有很大的差别,对试验数据的真实性有很大的影响。

二、加强土工试验质量的对策分析

加强土工试验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土工试验项目是一个有高度和集体作用的项目,对比与其工程勘察项目独自完成的形势有很大的不同。要对土工试验工程做分析和总结,如果不及时的做出总结那么这些特殊试验项目和地区,就会影响试验技术水平,而人员素质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要提高土工试验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能力和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土工试验质量的。因此,对土工试验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对土工试验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同时建立恰当的深造体系,促使工作人员在业务素质及技术知识有更大的提升,从而提高土工试验的质量。加强行业管理及诚信管理。近几年来,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工程勘察单位也迅速的浮现出市面,根据统计的结果,现在的勘察单位有了更大的提升,单位数量也在迅速的增长,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规范勘察资质、勘察队伍和土工试验室的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以外,也要加强企业、试验室、个人三者的的诚信管理。经济建设要想发展,就必须加强诚信,同时诚信是规范市场秩序的保证,诚信制度的建立可以对严惩违规者,也可以将不合法的企业、试验室及个人踢出市场。因此,要建立有序的勘察市场,这样才能保证土工试验结果的的真实性,以此来保证我国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改善实验室硬件条件。

(1)仪器设备的选择

在进行仪器设备选型时,要先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了解,在有时间的情况下要亲子进行考察,不要只咨询一家就购买,这样在使用和操作的过程中会很浪费事、力以及购买到质量差的仪器设备。所以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和深入培训,试验人员也要具备一定的基础专业知识。

(2)仪器设备的保养维修

对于试验室仪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管理不是一日可以解决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规范体系,首先是选择和购买仪器,在进行选择时,一定要选择质量好、信誉高的厂家,然后再运用仪器时不可胡乱使用,要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仪器设备的使用,最后在使用完后,就要注意仪器的保养管理,且要建立一套体制和模式对试验仪器设备进行监督和管理,只有这样在工作中才能减少差错,保证试验质量。

(3)试验用材料管理

在土工试验中,对于一些试剂等材料会经常运用到,比如颗粒分析的试剂等,不少实验室为了节约时间和资金成本,就使用饮用水或自来水,其中用自来水测试出来的试验数据质量得不到保证。要想保证试验质量,就应该选取一些有信誉保障的单位进行试验用材料购买,其中不乏为了节约钱而去购买一些质量不合格或假冒伪劣产品,这样就影响了试验的质量。

三、结语

第3篇

吉首大学土木工程材料独立设置实验课程共32学时,共10个实验项目,内容包含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四类。其中,涉及水泥的细度、标准稠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测定、集料的筛分析、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等基础性实验;还涉及混凝土拌和物(含坍落度、和易性)的综合设计性实验;结合土木工程材料发展趋势,设计了两个创新性实验项目,即绿色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和新型绿色建筑砂浆配合比设计实验。我校土木工程材料独立设置实验课程既包括基础性验证实验,又包括较复杂的综合实验,更包括个别创新性、设计性实验。教师通过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土木工程材料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掌握基本实验技术,并通过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层次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后续混凝土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打下基础。

二、累积相关实验教学经验

我校在开展土木工程材料独立设置实验课程时,累积了以下经验。(1)预先采用尝试性实验,真正了解实验难度。由于吉首大学是第一次开设土木工程材料独立设置实验课,教师和学生均对实验内容不是非常熟悉,又缺乏相关实验技巧。为了避免实验过程中的盲目性,指导老师于暑假期间特地预先带领各年级少数学生(约8名)进行了该独立设置实验课的尝试性系列试验,以了解实验的真正难度、实验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今后面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大范围开设此门课程实验摸索相关经验和积累必要数据。师生通过系列尝试性实验,了解到各类预先设置的独立实验项目的难度和特点。我校土木工程材料各类实验项目由易到难,由尝试性实验到全面性实验,循序渐进地开展。(2)不同实验类型要侧重培养学生的不同能力。土木工程材料实验采用分组形式进行,一般5~8人一组。不同类型的实验类型培养学生的能力稍有区别。①基础性实验内容较浅,几乎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做好。学生通过对土木工程材料基础性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总结,掌握实验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并具备处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编写试验报告的能力。②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从事科学实验的素质,要求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不怕辛苦和困难、主动进取的探索精神,遵守操作规程、爱护公共财物,以及在实验中相互协作、共同探索的思想品德。③创新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设置,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并在实验中发挥聪明才智。它们的设置不仅是对我校学生创新能力的挑战,还是对老师指导能力的重要考验。(3)选取优秀学生作为实验助教,完成全面性实验。鉴于目前专业实验教师较少的局面,选取部分高年级优秀生或者前期已经进行过专项训练、熟悉实验过程的同年级学生担任实验老师助教,让这些学生参与到实验室的管理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工作中,切实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三、问题和改进措施

第4篇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量大面广的岩土工程建设需求与国内工程技术力量相对不足、管理滞后的矛盾也凸显出来,表现为岩土工程建设的事故频发,形势日益严峻,状况令人堪忧。近些年来,我国重特大事故形势一直比较严峻,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居高不下,其中涉及岩土工程领域的比例高达10%以上,风险管理机制体系薄弱是主导原因。以桥梁和地铁为例,对收集的较为典型的20例桥梁事故、30例地铁事故进行了事故原因分析}1],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工程事故约占55.6%,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事故约占31.2%,其他因素引起的事故约占13.2%,见图1。以地下工程灾害为例,统计了较为典型的塌方案例61项、突涌水案例86例,发现在隧道、隧洞施工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塌方事故约占36.1%,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塌方事故约占48.7%,其他因素引起的塌方事故约占15.2%,具体见图2。钱七虎从事故发生的类型和原因等对工程建设事故进行分析,指出责任事故及主观原因是构成地下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巨大挑战的主因,结合海恩安全金字塔、海因里希安全法则、约翰逊的工程变化一失误理论模型等工程事故管理理论,提出工程事故预防的可行性和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实施的对策。通过对中国大型岩土工程建设安全的现状及典型安全事故的原因和机理的深入调查分析,总结得到岩土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具有以下特点:    

(1)岩土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及必然性。    

岩土工程安全事故事故是一种意外现象,是由人为原因、物和环境的原因、技术原因、管理原因致使生产过程意外中断并造成危害的随机性事件,因此具有偶然性。但是,海恩法则}3]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海恩法则告诉我们,事故案件的发生看似偶然,其实是各种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也正如墨菲定律描述的一样:如果事情有可能变坏,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迟早都会发生。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除了极少数不可预防的事故外(如深地下矿山隧道工程中,由于目前地质勘察的认知水平和技术手段的局限性导致),其他的事故发生都有着必然的条件,即多种不安全因素。   

 (2)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规律性。    

单一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原因和事故后果的严重性等都是不确定的,这说明事故的预防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事故这种随机性在一定范畴内也遵循统计规律。对21世纪以来发生的140起典型土木工程事故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大型岩土工程建设的安全事故类型、事故发生部位、事故发生时间等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①浅层土质地下工程的主要事故类型是:塌方、涌水涌砂、大变形、以及由此引起的周边建构物破坏;深部岩石地下工程的主要事故类型是:塌方/大变形、突涌水、岩爆、瓦斯。   

②明挖地下工程的事故发生部位以支撑和围护结构居多。矿山地下工程事故发生部位以掌子面、拱顶、进洞口居多。盾构//TBM法主要是盾构机机械事故。房屋建筑工程以脚手架、机械为事故主要发生部位。桥梁工程以支架为事故发生的主要部位。    

③不同类型的土木工程在7月份均有一个事故高发期,这与我国大部分城市降雨季节重合,表明天气是事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对于地下工程、桥梁工程等施工周期较长的项目,11-12月份冬季施工也是事故高发的一个季节,表明春节前容易为完成年度任务赶工期,导致事故发生。对于房屋建筑工程,冬季施工的项目不多,因此,事故数量也相对较少。    

(3)事故发生具有预兆性。    

海恩安全法则告诉我们另外一个规律,任何事故发生前,有大量的未遂先兆和事故隐患。土木工程建设事故也是如此。如:杭州地铁湘湖站事故发生前,测得地面最大沉降已达316 mm,测斜管最大位移已达65 mm;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事发前,测得旁通道处水压力为2.3kg/(mz,与该层承压水水压接近;广州市海珠广场基坑发生滑坡前,坡顶就已出现开裂;珠海市拱北祖国广场发生特大基坑坍塌前,就出现基坑边工地职工宿舍倾斜,钢支撑爆裂、扭曲等现象;宜万铁路马鹿管隧道特大突水事故前,工人听到掌子面有掉块、坍方响声,并伴随少量流水;广东省韶关市坪乳公路白桥坑大桥因施工支架失稳突然坍塌前,曾多次出现模板和钢筋翘起等事故预兆。1969年瑟利提出一个事故模型,把事故的发生过程分为危险出现和危险释放两个阶段。因此,可结合土木工程施工特点,通过仪器、经验和观察及时捕捉种种异常或不正常现象,采取应对措施进行预防,将事故或灾害消除在未发生前或将损失降减到最低限度。研究事故与灾害预兆的现象和应用,是防止和减少事故或灾害发生的有效途径之一,应该引起普遍重视。    

(4)技术原因对地下工程建设安全影响大。    

由于目前许多工程自身结构和周围环境、以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等都非常复杂,现有的一些建设规范和标准已不能完全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尤其是在地下工程方面,常出现对工程地质情况认识不足、设计计算和施工参数选取不够合理等,如岩爆、突水等安全事故,实际上,大部分也是由于目前有关技术不成熟、尚不能较好地解决,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5)需采用动态风险管理的手段实施安全管理。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岩土工程建设安全事故的风险源可分为两大类,即静态风险源和动态风险源。静态风险源是指在安全系统中存在的、可能产生能量、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由于静态风险源是固有存在的,在一定的触发条件下,这类风险源可能导致实际的事故,因此,可从技术的角度,对静态风险源进行防护和安全处理以提高风险源的触发I=}7值(如提高工程设计的安全系数),降低风险源爆发的可能性和爆发后的危险程度,增加系统整体安全性。动态风险源是指造成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风险源只有在一定的触发条件下,才会爆发产生事故,因此,应实施工程安全风险的动态控制。    

第5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问题及分析;措施

1、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

1.1 野外勘探工作

(1) 勘探点布设:基础形式及结构形式不同,勘探深度不同。如:一般5~6层砖混结构住宅,勘探孔深15m基本可满足要求,而5层框架结构商场由于柱网的柱荷载大,基础面积大甚至可能采用桩基,则勘探孔深度15m一般不够。地层工程地质性质不同,勘探深度不同。

(2) 野外地层的划分:野外地层的正确划分是室内资料整理的关键因素,对较大型的工程,由于施工多采取多钻机平行作业形式,技术人员较多,各勘探班组往往各行其是,最后资料汇总后难以统一,给室内整理带来很大困难,为避免这种问题应将所有技术人员首先集中到一起共同勘探一到两个钻孔,统一编录形式,并派专人现场负责勘探区域整体野外分层连线,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勘探质量。

(3) 原位测试:原位测试应严格按规范进行,在施工中常会出现一些所谓“捷径”:静力触探按规定应定深调零以减少零漂,有时图省事不按要求调零,造成数据采集不准,尤其在气温与地温相差较大冬天、夏天触探指标相差更大。标准贯入试验不按规定进行杆长和孔深校正,在缩径和孔底有残留时,不能及时发现标贯器没落至应测试孔底位置,造成标贯数据严重失真。

1.2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1) 地基均匀性评价

高层建筑地基均匀性评价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之规定进行,但对一般建筑,GB50021-2001规定要求进行地基均匀性评价,但没有给出相应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许多单位参考高层建筑地基均匀性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

(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我国幅员辽阔,土质条件各异,用查表法按GBJ7-89规范确定地基土承载力值在大多数地区可能适合或保守,也可能在某些地区会不安全,故GB5007-2002取消了按表格查取承载力的办法,但大多地区仍在采用,因为很多地区的经验不足,没有能够建立起自己的成熟经验,基本上仍是各勘察单位各自为政,沿用89规范,更有甚者,故意利用所谓地区经验,逃避责任,降低承载力指标,造成工程浪费。

(3) 地震效应问题

对丙类建筑可依据地层f值估算场地地层剪切波速,但对重要建筑必须进行波速测试。但有的勘察单位用一句“根据地区经验”来确定覆盖层厚度,判定场地类别,这将对工程的抗震造价有很大的影响。

(4) 基础方案的选择

在基础方案的选择上,勘察人员应同设计人共同分析研究,从多个可行方案中选取既经济又合理的方案。

2、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勘察市场不规范

《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第五条、第六条对勘察收费和承揽业务有明确规定。但勘察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标准,互相压价,互相竞争,中标的勘察费很低,致使勘察工作粗糙,勘察手段选择不合理和布孔不规范,岩土工程勘察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没有真正达到规范的要求。

2.2 权责不明确

《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第十六条对观测员、试验员、记录员、机长等现场作业人员应当接受专业培训,方可上岗的规定。但目前勘察单位大量雇佣农民工,而这些人员又不懂勘察,又未经过专业培训和教育,就承担起开钻机、取样、测试、量测地下水位,甚至还做起了野外对土层鉴定与记录等重要工作。

2.3 缺乏岩土工程专业人才

专业的技术人才是对岩土工程正确分析评价的关键。未经专业培训和教育的人搞勘察,就会导致地基评价力度不足,基础设计参数偏于保守,造成工程的浪费。因此勘察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审核人,审定人,国家也应划定门槛,让真正懂行的人员担当,这样才能提高勘察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工程勘察质量。

2.4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落后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勘察方法和传统的勘察手段已经很难满足设计的需要。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野外勘测中勘测点的合理布设问题、地质界面划分问题、岩土参数和地基承载力的确定问题、对勘察专业的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问题。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岩土工程勘查人员没有掌握先进的勘察技术, 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去伪存真,补充印证,归纳总结的能力,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3、岩土工程勘察改进的几点措施

3.1 加强岩土工程勘察的体制化建设和人员培训

(1) 严格执行建设程序、规范市场行为、推行全程化监理

科学的建设程序应当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不按原则办事,必然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一方面必须仰仗政府主管部门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项目招投标和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行工程监理全程化,采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 保证勘察质量和投资效益最大化。

(2) 严格市场准入,加强相关人员培训

经过近年勘察设计资质换证,对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了一定的清理整顿,对规范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勘察资质门槛很低,尤其是打破行业壁垒后不同行业间的衔接过渡尚未完成,以高级工程师的数量来衡量技术水平不能如实反映勘察企业的技术实力。通过采用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质双重控制来规范勘察市场、促进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

(3) 加强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认证, 健全质量管理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确立了以过程模式作为标准的结构。勘察设计企业应通过有效应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运用过程方法, 采用PDCA循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持续改进。提高勘察设计的能力,增加顾客的满意程度。

3.2 采用先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在健全上述体制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使用先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提高岩土工程的勘察水平,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技术:

(1) 在岩土工程勘测中,为了避免勘探点布置的随意性,可使用克里格法。

(2) 在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中,为提高精确度,可使用多道瞬态面波勘探技术和高密度点法。

(3) 岩土工程勘测中,为了准确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使用回归分析。

(4) 岩土工程勘测资料的整理中,为了保证成果的正确性,应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第6篇

【关键字】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岩土工程的勘察在整个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总体而言,岩土工程勘察的最主要目的是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并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地质勘察结果及各项岩土工程参数,岩土参数的合理提供直接关系到基础设计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行性。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内容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勘探及采取土试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检验和检测等,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同时结合所勘测地区的经验,才能确保勘察结果的精准性。但在实际勘察工作中,总是由于各种原因,在勘察中出现一些错误,最终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或者安全事故。因此,加强岩土工程勘察的问题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岩土工程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强对岩土的勘察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工程整体勘察任务较重,且时间较短,加之进行勘察前缺少详细周密的计划,当问题出现时,很多时候施工已经结束,从而为工程建设埋下安全隐患。笔者结合多年的岩土工程勘察经验,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

1.勘探点深度不足。在一般的岩土工程中,勘探的实际深度,一方面取决于基础结构的形式,形式不同,则深度也不相同。然而,在实际工程勘探中,不按照规范进行勘探的情况屡见不鲜,特别是在勘察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地方,这一现象更为明显。

2.取样及原位测试不合理。按照有关规范中的规定,取样及原位测试的件数应不少6组,并且应充分考虑取样及测试的均匀性和代表性,这样所得结果的数值才能准确。但在实际操作中,不按规范要求进行取样及原位测试的现象较多,或是虽然满足了件数要求,却未曾考虑土层的均匀性及代表性这两个关键因素,致使取样及原位测试所得出的实际结果与实际不符。

3.地下水的测量不合理在岩土工程勘察的外业工作中,地下水的测量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地下水位将会直接影响工程的建设,一旦在勘察工作中忽视这一工作,必将为整个工程的建设埋下隐患,如在被勘察的地层中,既含有承压含水层,又含有潜水含水层时,若未进行分层量测,则会导致勘察报告中地下水的性质不明确。

4.试验和资料的整理不够规范试验不规范。如对于高烈度地区的粉土未做粘粒含量测试,从而导致将其错误的判定为可液化土。相关资料的整理不规范。如在统计分析中,未将异常值提出,致使标准差系数过大,最终造成所得结果出现严重偏差。报告书的内容编写不规范、参数不完整、错误较多、重结论轻建议等。

三.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勘察市场不规范。《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第五条、第六条对勘察收费和承揽业务有明确规定.但勘察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标准,互相压价,互相竞争,中标的勘察费很低,致使勘察工作粗糙,勘察手段选择不合理和布孔不规范,岩土工程勘察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没有真正达到规范的要求,所以难以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2.权责不明确。《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第十六条对观测员、试验员、记录员、机长等现场作业人员应当接受专业培训,方可上岗的规定.但目前勘察单位大量雇佣农民工,而这些人员又不懂勘察,又未经过专业培训和教育,就承担起开钻机、取样、测试、量测地下水位,甚至还做起了野外对土层鉴定与记录等重要工作。这样就难免会出现原位测试、地下水位量测等诸多野外作业的不规范,难以保证勘察质量。因此对从业人员的必须经专业培训和教育,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3.缺乏岩土工程专业人才。专业的技术人才是对岩土工程正确分析评价的关键。未经专业培训和教育的人搞勘察,就会导致地基评价力度不足,基础设计参数偏于保守,造成工程的浪费。因此勘察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审核人,审定人,国家也应划定门槛,让真正懂行的人员担当,这样才能提高勘察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工程勘察质量,使我们的工程建设真溅建造在既经济,又安全的基础上,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改进措施分析

1. 加强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

第一加强对勘察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防止越级勘察,加强勘察现场工作的监督防止打假孔及不规范的编录、取样及试验等现象发生最后,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核,加强对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及结论建议逐一进行审查,特别是对基础选址论证场地稳定性评价及施工建议等内容进行统一审核管理,防止在此过程中只是进行理论的描述而缺乏深入分析的现象发生。由此可见勘察单位自身必须健全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同时还必须加强政府和社会监督机构对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即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以确保勘察市场健康发展。

2. 加强计算机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岩土工程的勘察和管理业逐渐得到了完善,从总体而言,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和管理逐渐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但是,随着各种工程建设的施工条件越发的复杂,使得岩土工程问题也逐渐的日趋复杂,简单而言,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很多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已经难以完全满足复杂的岩土勘察需要。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岩土工程的勘察走向了现代化。通过充分的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可以使得岩土工程在进行勘察过程中能够得到更为科学和系统的管理,同时,可以 很大程度的提高勘察工作的效率;同时,将计算机技术也可以很好的运用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的整合处理上,比如,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岩土工程模型,可以进行计算机统计指标的分析,同时,在遇到一些相对而言比较复杂的岩土问题时候,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形象的模拟一些很复杂,很抽象的地址地貌的状况,比如可以模拟岩土问题的产生演变过程,如此,可以更为直观的对岩土工程作出更为明确的认识,可以更好的找到处理方案,总而言之,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 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不不仅仅可以让勘察工作效率提高,也很大程度上让勘察的成本大为降低。

3.加大对勘察专业人才与勘察设备的投资力度

勘察人员与勘察设备都是影响勘察结果质量的重要因素。勘察公司要加强对勘察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勘察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以提高勘察资质门槛。要加大对勘察设备的投资力度,采购先进的勘察设备,减少因设备老化而出现影响勘察结果质量的现象。

4.规范岩土工程勘察市场行为

要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结果的质量,单靠勘察公司的自觉行为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法制和政府力量来加强对勘察市场的监督、检查与引导,规范勘察市场行为。即加强对勘察市场中的原始资料、原始数据的监督检查,有效防止挂靠、造假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当然,检查监督行为不能仅以检查报告作为依据,还要将检查拓展到野外源头勘察中去。

5.强化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规范性

加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规范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规范勘察准备工作。在正式开始勘察工作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要通过现场踏勘对勘察对象的详细资料进行收集,还要根据收集得来的材料编写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纲要,明确勘察工作的主要矛盾问题、技术问题与设计方案,使勘察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应选择适当的勘察手段与方法。不同的勘探方法有其不同的优点与缺点,而在勘察工作中要根据不同的地基选择适当的勘探方法与手段,并严格规范。如钻孔是最为常用的勘探方法,在软土地质条件下利用静探孔的手段进行勘探,则可以客观、正确地反映出地基土的强度及性质。又如,在土质较粗的山前冲积地层中,则不适宜使用静探孔的方法进行勘察。当然,对一些地质较为复杂的地基,可以综合使用多种勘探方法进行勘察工作,这样有利于提高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五.结束语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岩土工程勘察是一切建筑工程开展的基础,只有打好这个基础,才能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运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种风格迥异的公共建筑物和现代超高层建筑物层出不穷,给勘察专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只要对勘察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找到相应的处理措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就肯定能做好,从而为整个工程建设的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康朝勇 浅析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14期

[2] 宋双贝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期刊论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24期

[3] 蒋斌斌 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9期

[4] 赵景琳 对当前岩土工程勘察的综合探讨 [期刊论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年3期

第7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实施;地质勘查;数字信息化

Abstract: with the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technical requirements in practice and increases project, for exploration geology exploration process the related data appear unified paper, geology exploration of the design used by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in view of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work well early planning and unifie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work for the unity of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nsure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moothly.

Keyword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mplementation; Geological exploration; Digital in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正文】:施工过程中地基的承载力是整个勘察中实时性的一个全面总结,整体岩土勘察工程状况是依据有效的工程设计参数做好合理的规划,对地质的稳定性做出评估做好地质承载力和压缩模量,由此便可以更好的保证整体工程的设计和实施。在勘察勘察过程中,对于地质的整体控制是需要根据每个不同的工程中所出现的不同地质而进行的更加准确的勘察方法。

一、地质勘察工程的承载力确定

施工技术人员在对岩土勘察工作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地基的能力勘察设计,主要有三种方法:①荷载实验法;②理论公式化;③规范查表法。在建筑物的整体实施中对于地基的荷载力的确定是最直接最准确的建筑物工程整体的实施情况。整体的工程实施再结合工程实践综合确定。在应用中主要是对土的抗剪强度指标c、值的确定,由于在实际的现场操作过程中,针对现场的取样和工程的检验以及对于承载量的认为因素的控制进行有效的综合性分析,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对工程检验进行有效的保证,许多地方差距的整体控制的表述进行地区经验值分析,可以运用土工试验的数据以及对于工程的施工地基承载力进行分析,保证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二、压缩模量的确定

压缩模量的确定值,在具体工程的实施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方法,而且在岩土工程勘察工程中对于这些方法的使用也并是不太规范。施工员在岩土勘察的过程中,总体而言还是需要针对具体工程中出现的粘土性质和标贯基数进行有效的确定,但是所得出来的数据数值也不是完全的明确,有着较大的差异存在,通过模拟间的变换的出来的数据所显的误差依旧是很大的。

不论是低级的荷载力的计算还是对于土质的压缩模量变换的计算都需要具有一定的技术手段为依据。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对于工程的整体施工需要进一步更加充分的利用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搜集勘察信息和科学的进行整理,保证工程施工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由于在岩土勘察过程的技术使用,对于所得的参数计算有误不够准确,需要针对工程的整体施工进行有效而全面的控制,在一定的基础上能够做到开销平衡。

三、岩土勘察信息化工程的应用

岩土勘察首先需要做的是对岩土层的土质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分析施工现场的土质也是整个施工工程的必要条件。在整体工程施工中,对于地貌和底层以及底下各种各样的物质进行勘探,将勘察出来的资料信息进行汇总,初步的出来的数据都是比较零散,那么由此整体的数据就没有一定意义上的工程应用性。所以,对于岩土勘察工程整体的进展还是必须要做好数据资料的汇总工作。针对以往传统的岩土勘察工程,对于所得到的数据处理都还是处于二维静态的表达模式上。所以,针对整体工程的数据运算和岩土工程空间变化的规律,施工技术人员就很难对其进行比较完善的系统性调整,那么在日常实际工作当中就有必要做好信息化的预测和分析,这样才可以保障整体岩土勘察工作的正确实施。

数字化岩土勘察是指应用当代测绘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CAD技术,通过计算机及其软件,建立综合的计算机辅助信息流程,这也使得勘察的手段从人工的勘察记录转向现代化的勘察技术手段进行。作到数据采集信息化、勘察资料处理数字化、硬件系统网络化、图文处理自动化,逐步形成和建立适应多专业、多工种生产的高效益、智能化的工程勘察设计体系。从该技术体系的整体控制手段就是针对工程的施工观点把设计的图像、文字等艺术字信息化的方式进行存数,使勘察的质量更准确。

(一)岩土工程的数字建模方法

对于岩土工程地质建模所采用的方法目前主要是利用表面模型法,这种方法也被称之为数字表面模型,这种方法的使用由来已久,此方法在运用中的基本内容是通过精确的表示出工程地质的外表来表示均质地质的建模方法。表面模型法的数据来源是通过测点而获得的一系列零散的测点数据资料,其中包括测点的几何特征数据和属性特征数据,然后对所测出来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及解释结果重构地质提界面。可以抽象为把一系列同属性的按照一定的规则连接起来,构成网状曲面片,进而确定整个地质体的空间属性。

不规则格网法(TIN)是将区域内有限个点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网络。区域中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边上或三角形内,如果任意点不在顶点上,则该点的数字属性值通常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在边上用边的两个顶点的高程,在三角形内则用三个顶点的高程),所以TIN 是一个三维空间的分段线性模型,在整个区域内连续但不可微。有许多种表达TIN 拓扑结构的存储方式,这里采用一个简单的记录方式是:对于每一个三角形、边和节点都对应一个记录,三角形的记录包括三个指向它三个边的记录的指针,边的记录有四个指针字段,包括两个指向相邻三角形记录的指针和它的两个顶点的记录的指针;也可以直接对每个三角形记录其顶点和相邻三角形。每个节点包括三个坐标值的字段,分别存储X,Y,Z 坐标。这种拓扑网络结构的特点是:对于给定一个三角形,查询其三个顶点属性和相邻三角形所用的时间是定长的。它在沿直线计算地形剖面线时具有较高的效率,当然可以在此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其它变化,以提高某些特殊运算的效率。

(二)数字化的数据库系统

基于GIS 的岩土工程勘察涉及到的原始数据主要为地理信息方面的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数字化岩土勘察工程数据库系统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实施构建:①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的概念模型设计。对于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的管理,作为岩土工程数字化系统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一个具有密集型和处理复杂的数据库应用问题,为了能够获取反映实施的概念性数据模型,将会与实体和联系相关的功能与行为相互剥离出来,仅仅是从现实世界中实体的数据侧面来建立模型即研究数据对象与属性及其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对应的数据库表结构。

② 数据库的建立。岩土工程一体化系统的数据有以下类: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系统生成的中间数据及最终数据。原始数据均是由测点数据组成,然而测点数据又是由测点几何属性数据 (位置)和测点信息属性数据;中间数据包括根据原始数据系统自动生成的地层层面等值线模型、三维表面模型、剖面模型等,根据这些模型可以生成用户需要的各种图件。

(三)数字化管理的发展

通过对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的改造,已经构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模块,以标准参数作为参照,固定管理程序作为整个程序的管理机制。岩土工程勘察在进行数字化管理手段之后,全部的施工信息就可以通过数字化进行表示。有了这些数字化管理的基础和环境,就可以引进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科技含量的管理技术,对这些施工信息进行搜集、处理和反馈,促使勘察施工管理达到数字信息化水平。勘察施工的同一模块编码、特征数据以及标准数值等,都能够通过建立数据库进行处理和存储反馈,标准化的管理过程能够通过先进的管理分析软件进行落实,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为施工信息的搜集、处理、反馈和共享提高了快速有效的平台。

【总结】: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岩土工程勘察方法的全面改进,在勘察过程中融入现代化信息化技术,由此不仅仅是将土质勘察的手段进行了全面有效的改善,而且对此还做出了相应的推广,这也是岩土勘察工程整体的发展模式。因此,在顺应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基础上,对于岩土的勘察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勘探施工方面做好工作人员的统一分配,将信息数字化的应用保证在岩土勘察建筑过程中得以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文甫,郑先昌,佴磊,李丛蔚,卫中营. GIS下城市岩土工程勘察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3(S1)

[2]赵凤娥.岩土工程勘察试验数据的分析和应用[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李成军. 城市岩土工程勘察信息系统模型与标准层划分[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4(06)

[4] 赖惠明. 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探讨[J]. 四川建材. 2007(03)

第8篇

关键词:淤泥;固结;观测;分层沉降;监测

中图分类号:TU196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原型

南护岸为充填袋斜坡堤,地基处理采用排水板+砂被,堤身结构为充填袋+开山石组合,围堤堤顶标高为7.0m,堤顶宽度为6.0m,内外坡坡比均为1:1.5,外坡设抛石护面、抛石护底。具体施工顺序为铺排船先行铺设砂被,砂被厚度为1m,宽约90m,采用230g/m2防老化聚丙烯编织布缝制而成。水力充填中粗砂,要求粒径≥0.25mm的颗粒含量≥50%,渗透系数≥10-3cm/s,粘粒(d

典型结构断面如下

施工总流程图如下

2、地质情况

《地质勘查报告》揭示场区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均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按其成因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指标从上至下分为6个岩土层,13个岩土(亚)层。

①-1—淤泥:灰色,饱和,流塑。土质均匀细腻,表层含少量贝壳碎片。

①-2—淤泥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土质均匀、细腻。

②-1—粉质粘土:灰黄色,湿,可塑,含少量铁锰质浸染及结核。

②-2—粉质粘土,局部粘土:灰黄色,湿,可塑,夹粉土薄层。

③-1—砂质粉土:灰黄色,湿,中密,含少量铁锰质浸染。

……

软土主要特征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①-1及①-2层土具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灵敏度高、力学强度极低、固结时间长,在附加荷载作用下易产生沉降、不均匀沉降及侧向滑移,属不良岩土层。

地质剖面图

由地质剖面图可以得知土层分布缺失较多,呈垄沟状,淤泥厚度最深多达26m,宽约1000m,整个围堤基本上建造在20多米厚的淤泥上。

不论从淤泥厚度及分布范围还是物理力学指标来看,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建设充填袋斜坡堤是非常危险的,地质报告给出的建议是采用爆破挤淤抛石堤的结构形式。如何组织施工,控制加载速率,必须通过严密的监测系统来适时动态指导施工,稍有不慎就极有可能出现失稳垮塌的工程事故。

3、原型观测控制标准

施工期控制标准:

①日沉降量不大于20mm;②日位移量不大于10mm。

若出现接近上述峰值情况时,应加测2~3次/d,并降低围堤施工速率;若连续几次出现接近上述峰值情况时,应立即停止加荷,停止加荷后继续出现接近峰值的,则应立即削顶减载。

4、测点观测方法

4.1、表层沉降

设立稳定的基准点,采用水准法测量,参照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GB12898-91)方法进行,闭合差小于等于mm(n为测站数)。

4.2、孔隙水压力及地下水位

埋设过程详细记录,结束附钻孔柱状图,并标明各孔压计安放位置深度等。

施工期采用人工观测,用配套的频率仪读测。在埋设初期,连续测读数次后,待数据稳定(电测式液压式连续三天读数差小于2kPa)确定初始值(取稳定后读数的平均值或中值)。监测孔隙水压力的同时必须观测监测断面附近的荷载变化,以确定二者的相互关系,判断地基稳定情况。

地下水位采用钢尺水位计进行监测。

4.3、分层沉降

采用人工观测,用电磁式分层沉降仪进行测读分层沉降磁环位置至管口距离(测尺对准管口固定位置)再通过水准测量测出管口高程,换算磁环高程,每次测量应至少重复1次,且读数差不大于2mm,否则重新测量,通过磁环的高程变化来了解各土层沉降变化情况。

4.4、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测斜)

采用全自动测斜仪进行读测,测头的高轮对准施工隔堤方向,作为测试的正方向,观测时自下而上,选择每0.5米测读一次,同一方向正反两次测量,同一测点的误差不应超过0.1mm,并保证每次观测的测点在同一高程。在埋设初期,连续测读数次待数据稳定后,确定初始值。

4.5、埋设时间和观测频率

4.5.1、埋设时间

地面沉降板、测斜管、分层沉降管、孔隙水压力计及水位管埋设均在充填袋结构完成后、抛石完成前进行埋设、安放。

4.5.2、观测频率

(1)观测时间:观测工作自仪器埋设(安放)并经率定后开始,至吹填完工后6个月为止。

(2)观测频率:

加载(围堤及吹填施工,下同)期间及加载结束后1周内原则上应每天观测一次,施工速度变快或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加测,反之可适当减少,加载结束1周后原则上每周一次,吹填完工后6个月内原则上每月一次。

遇地面沉降观测出现日沉降量接近20mm/d,或测斜出现日位移量接近10mm/d情况,则应加测2~3次/d,暂停施工并及时告知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

5、观测成果

由于南护岸全长2.5km,8个观测断面,本论文选取最不利断面即淤泥最厚的观测断面(S1+160)的分层沉降和孔隙水压力指标观测数据分析土体特性。

5.1、分层沉降

S1+160断面分层沉降各磁环随时间变化曲线

5.2、孔隙水压力

S1+160断面堤顶前沿线附近孔隙水压力随时间变化曲线

5.3、异常情况分析说明

从水平位移成果图中可以发现,堤身和内侧位置处测斜的管口顶部水平位移较大,主要原因是堤坝形成过程中施工堆载加高和内侧理坡所致。目前,各测斜表层水平位移速率均较小,趋于稳定。

6、总结

(1) 表层沉降观测结果显示土层处于正常固结过程中。

(2)从分层沉降的过程线看,沉降在不断增大,除加载时刻沉降随时间的变化率增大外,土层处于正常固结过程中。

(3)从孔压的过程线看,各测点的多数孔压计的孔压值处于正常消散状态。

(4)测斜观测数据中部分测点中上部侧移在累增,部分测点中部向外侧移累增。

原型观测从2011年3月开始监测,截至2012年7月份,围堤总体安全处于施工控制范围之内,但土体固结效果不佳,各项曲线收敛特性不明显,仍需继续对该围堤进行后续观测,尤其吹填施工开始后测斜才更具指导意义,随着后续工程的推进本论文将进一步跟踪研究,并补充工后钻孔结果验证土体固结效果,进一步对比阐明淤泥质土的固结特性,在此感谢本工程各参建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和数据。作者简介;张建鹏,工程师,1983年出生,本科毕业于河海大学,就职于连云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研究方向:港口建设工程

【参考文献】

[1]土力学-钱家欢【河海大学出版社】

[2]岩土工程现场监测技术及应用-王立忠[浙江大学出版社]

[3]岩土工程监测规范YS5229-1996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第9篇

论文关键词:长输管道勘察测量技术

长输管道是是指产地、储存库、用户间的用于输送油、气介质的管道。管道运输与常规运输方式相比具有运输量大、运费低、自动化程度高、占地少、安全环保等优点,通过长距离、大管径的管道输送石油天然气已经成为一种通行的做法。

工程地质勘察的设备正向着运输和安装方便、钻进性能全面、钻进效率高方向发展,从国际到国内、从政府到企事业都在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发展长输管道工程勘察技术。

一、国内工程地质勘察应用情况

1、工程钻探

我国上世纪七十年代采用了DPP-100型车装钻机。它是油压给进转盘式的车装钻机。该机全套设备都装在一部载重4吨的解放牌、东风牌汽车上,运输和安装比较方便,钻进性能全面,钻进效率高。为了满足设计和施工所需要的技术参数,除常规的工程钻探手段外,还要配合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静力载荷试验等原位测试方法和手段。国内有多家专业工程钻机生产厂商,可以满足在任意地层条件下的钻探工作。大部分是油压给进转盘式钻机,包括车载和无动力小型钻机。欧洲常用的以链条为动力的小型钻机,我国并不多见。

2、取样和取土器

随着现代工业发展需要,工程钻探的工作量日益增加,钻孔深度不断增大。目前国内有成熟的取样器标准和规定,也由建设部指定生产厂商,但在实际勘察工作中,由于受到收费、工期以及工程项目操作不规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取样器采用的是敞口厚壁取土器,只能取到二级土样,在工程中借助经验提供土性指标。要想取到高质量的一级土样,目前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市场和管理问题。

3、静力触探试验

九十年代采用了国产新一代产品:LMC-C21D型静探微机,实现了静探微机化、自动化。采用不同的探头,可以获取锥尖阻力、侧壁摩擦阻力、孔隙水压力等力学指标。国内还有其他几个生产厂商,近几年还生产出了波速探头等新产品。此外原理相似的孔内静力试验装置,比如扁铲侧胀、旁压试验等都已经积累了足够的使用经验,设备和技术都是成熟的。

4、动力触探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目前国内外所做的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的应用基本上是建立在统计得出的相关关系上面,有时也用到经修正的理论计算结果,这些关系的应用都受到其统计数据范围和条件的限制。

二、国内工程测量应用情况

1、常规工程测量

常规的工程测量所使用的仪器由五十年代的光机型已转为电子型,在仪器更新换代的过渡阶段,光机型仪器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在一些工作中仍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更多的使用是“电磁波测距仪+经纬仪”及“全站仪”。

在管道中线和纵断面测量的数据采集过程中,普遍实现了计算机化,一般用PC—1500(或PC—E500)、电子手簿(数据采集器)进行半手工或自动数据记录采集,结束了历史上的人工记录。在地形图测绘上,普遍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和记录,对各种地形要素的记录一般分为“无编码”和“编码”两种,最后成图一般均采用计算机自动制图方式。地图矢量化技术已于1997年得到应用,通过对小比例尺地形图或白纸图原图的扫描,最终实现了矢量化,使二维的白纸图可变成三维数字图,并可对图纸的伸缩和扫描造成的误差进行校准。

2、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应用

九十年代以来,GPS技术在管道测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技术的应用不仅解决了因国家控制点被破坏而给坐标联测带来的困难,而且提高了测量精度和工作效率。目前GPS技术普遍应用在管道转点的坐标测量上。1990年12月管道勘察设计院首次引进WM101接收机标志着GPS技术在管道勘察中得到应用,先后完成了多条管道的转点坐标测量和轮南“轮一联—LN12”地区测图控制。1998年在苏丹穆格莱德石油发展项目的“黑格里格—苏丹港原油外输管道工程”的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在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内,利用GPS技术不仅施测了管道转点坐标,而且采用实时动态定位(RTK)技术实现了1200km的管线纵断面测量和部分站场、穿跨越地形测量,创下了管道测量史无前例的记录,为整个工程赢得了时间。

3、航空摄影及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RS)已在长输管道选线和大型厂矿选址阶段应用非常广泛,作为非遥感技术专业的勘察单位能够熟练应用在工程中就达到目的,石油系统的勘察单位正在这方面积极探索,已具备了相当的实力,但距离工程需要还有一些差距。航空摄影测量(AS)技术由于受到工程建设周期短的制约,同时需要大量昂贵的设备和专业人材,所以该技术的应用远远地落后于国内铁路、公路的应用。在这方面的应用目前只能委托给其他单位进行。国内这方面的技术是成熟的,但石油系统独立完成的应用不多。

三、国外长输管道勘测技术状况

当今油气管道项目的勘察和规划设计中,运用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将成为规范化的措施。在宏观经济、资源评价、全球区域环境研究等领域采用GPS/GIS/RS已成为常规。最近许多油气勘探的成功事例,就是GPS/GIS/RS信息技术进行资源管理和地质评价的结果。

航空摄影测量目前正在向数字化发展,数字摄影测量是世界研究的重点。该项技术的构思是改变以往的胶片摄影为数字摄影或使地面影象数字化,通过计算机工作站实现目前常规航空摄影测量所做的工作。

四、分析与结论

从勘察技术方法在长输管道工程中的应用情况看,国内的长输管道勘察仍处于工程地质勘察层面,还不能达到岩土工程勘察要求的质量水平,与工程地质勘察相比,岩土工程勘察要求勘察与设计、施工、监测紧密结合,而不是彼此机械分割;要求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而不仅单纯为设计服务,要求在获取系统而准确资料的基础上,对岩土工程方案深入论证。提出合理的具体的建议,而不是单纯的提供资料。一位岩土工程师,既能从事勘察,也能在岩土工程设计、施工、监测、监理岗位上工作。因而这种体制更贴近工程实际,更注重于解决工程问题。许多发达国家并不把工程勘察作为独立的行业来对待,而是工程咨询中岩土工程的一部分,所提供的服务包括地基、基础方面的评估、设计、施工、检测和监理等内容。若有机会和可能,应选择一些发达国家的同类公司进行考察,以获得详细的国外技术发展状况。

随着测量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国内的长输管道测量技术已有了大幅的提升和改进。但与国外相比,航空摄影及遥感技术在长输管道测量中应用还不够成熟,缺乏GPS/GIS/RS(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的综合应用。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在长输管道测量中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尽早建立长输管道数字化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国内外长输管道勘察技术现状,找出我国长输管道勘察技术的薄弱环节,选定重点项目进行攻关和技术创新,才能实现我国长输管道工程勘察技术进步,使我国长输管道工程勘察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