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少儿文学论文

时间:2023-03-27 16:37:39

导语:在少儿文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少儿文学论文

第1篇

通过对少儿进行舞蹈教育,可以使少儿得到德、智、体、美全方面的发展,少儿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通过艰苦的基本功训练,可以增强少儿肢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力度,同时也需要得到大脑的配合使身体更加协调,更具美感,能够跟随音乐的韵律和节奏,有利于培养少儿的表演欲望,增强少儿的自信心和想像力。不仅能够提高少儿的身体素质,磨炼少儿的毅力,还有利于培养少儿的创新能力。

2、少儿民族舞蹈教学原则

在进行少儿民族舞蹈教学时要了解少儿的心理特征,能够做到顺应童趣,最终达到启发童心的目的。首先,少儿的上进心较强,可以通过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培养他们的进取意识;少儿虽然理解力弱、注意力差但记忆力很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每个动作的讲解要细,并一步步地示范,并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去教学;同时,少儿虽然模仿力极强而且好学但也很贪玩,所以在教学过程教师会吸引少儿的注意力,可以运用玩中带学,学中有玩的教学方法调动少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对于一些新的、难的动作一定要有耐心,只有符合童趣才能让少儿将动作技术、要领牢牢记住。

3、少儿民族舞蹈教学方法

第2篇

近年来,多方数据表明,我国青少年儿童存在多方面的的心理问题,以十七岁为分界点,平均人数超过三千万。其中,有五成以上的青少年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情绪极端、忧郁等状态。且在三千万青少年儿童中,患有心理问题疾病的最小年龄为八岁。另外,据调查结果表明:因厌学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总人数高达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左右,根据厌学问题而衍生出的逃课、打架、作弊等现象极为突出。笔者也曾针对这一问题,通过网络问卷等调查方式进行调查搜集,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与处理,结果也多是焦虑、忧郁、情绪极端化等现象。因此,根据以上数据总结得出,我国青少年儿童问题比较突出,形势不容乐观。学校及社会只有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才能够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2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具体措施

(1)教师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基础的心理教育知识。首先,教师自身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够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次,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前提,便是要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心理教育知识,使之能够做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教育引导。(2)学校应打造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学校打造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其一,便是要搞好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是教师进行课堂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生与老师间只有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与老师间加强交流,能够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其二便是对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学校应定期定时增加更换体育器械,定期美化体育课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快乐学习,有兴趣学习。(3)积极转变教学方式,突出情感教育。教师们应在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加强对学生的重视和指导,应和学生多加沟通与交流,鼓励学生多问,增加其互动性,增进共同的情感基础。同时,适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好现代体育操场及多种多媒体设备,以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将课内的活动纳入到课外体育的时间范围内,让学生们在课外时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体育锻炼能力,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4)对症下药。体育教学的知识构架虽然相当庞大,但知识与知识之间往往存在许多共通之处。在进行体育课外活动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否适合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并应顾及到学生与学生间在心理素质上所存在的差别,依教材内容与学生本身来制定教学进程。同时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训练,自己揣摩其中的不足之处,从而能够加强学生的自身组织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等。同时又在学生的心理方面上,创造了一个剖析自己、彼此交流、公平竞争、巩固知识的理想场所,可以使学生得到帮助和提高。总而言之,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是真正让学生学到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的最佳途径。

3结语

第3篇

“60年”

围绕60周年,梳理反思60年儿童文学的发展进程和历史经验,为促进繁荣新世纪儿童文学提供借鉴,这是2009年中国儿童文学关注的焦点,其相关活动与出版成果主要是由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牵头组织召开的相关研讨会及选编出版的五套图书。这五套图书,一是《中国儿童文学60周年典藏》4卷6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荟萃了60年间五代儿童文学作家260余人的290余篇代表性单篇作品。二是《共和国儿童文学金奖文库》30卷(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收入了包括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孙幼军《小布头奇遇记》、曹文轩《青铜葵花》、黄蓓佳《亲亲我的妈妈》等30部名著,多为长篇。三是《六十年中国儿童文学精粹・感动共和国儿童文学书系》(少年儿童出版社),分为“成长小说卷”、“校园小说卷”、“真情美文卷”、“经典童话卷”、“童心故事卷”、“纪实报告卷”等6卷。四是《幼儿文学60年经典》30册(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作者跨越老中青三代,包括严文井、叶永烈、高洪波、白冰、周锐、杨红樱、王一梅等。第五种是一套理论书籍,即由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儿童文学六十年(1949―2009)》。书前有80幅珍贵历史照片,全书精选了上百位作家、评论家的300余篇论文,另有3种长篇文献,合计350余万字。该书分为发展思潮、理论观念、作家原创、文体建设、系统工程、历史纪程、图书辑目、国家大奖等八个板块,力图全面系统地梳理和探讨60年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艺术成就与研究成果。

回望是为了前瞻,梳理是为了借鉴,总结过去是为了重新出发。以上五套丛书总计将近一千万字,从创作到理论、从图片到文献、从长篇到短制、从少年文学到幼儿读物,全方位、多维度地综括了60年儿童文学的巨大成就与斑斓景观,具有十分积极的学理价值与现实意义。

“双轨并进”

在市场经济、传媒多元的年代,文学生产包括儿童文学必须将文学品位与读者口味铆在自己的行动哲学上,坚持文学的多样化与艺术性。2009年的原创儿童文学在双轨并进方面做足了文章。所谓“双轨”,一轨是面向小学生的类型化作品,另一轨是面向中学生的典型化作品。类型化作品紧贴现实儿童的校园生活与心灵世界,注重时代性、艺术性与可读性,重在“感动当下”的文学效应。类型化创作在2009年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外研社于年初同步推出了郁雨君的《辫子姐姐男孩专列》、葛冰的《异能小子乐小天》、王勇英的《捣蛋双胞胎》、赵静的《闹的都是小别扭》等小说作品,每种都是好几本的套书,引起业界充分关注。河北少儿出版社的《郝月梅幽默儿童小说系列》、福建少儿社的商晓娜《拇指班长系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杨筱艳《绿绿的小蚂蚱系列》、海豚出版社的张菱儿《糗事一箩筐:卜卜丫丫》系列小说等,也属于类型化文学范畴。

在构建类型化文学方面,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近年着力打造“中国原创冒险文学书系”,目标是“汇聚原创冒险、魔幻、侦探、推理、探险、悬疑、科幻等多种类型文学作品,激发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增强推断力,提升阅读兴趣,砥砺胆识勇气”。从已出版的《李志伟冒险小说系列》(4种)、《萧袤魔幻小说系列》(4种)、《牧铃惊险小说系列》(2种)的内容与读者反响看,应该说初步实现了出版者的愿景。这一类作品在国外的创作已有很长历史,并已成为类型化文学的主体,但在我国儿童文学领域则不多见。如何在注重原创冒险文学可读性、剌激性的同时,加强艺术性与思想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典型化儿童文学所追求的依然是文学的典型性、精致性路数,这以湖北少儿出版社推出的“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家书系”为代表,已推出第一批6种,包括高洪波、王宜振的儿童诗集《会写字的梧桐叶》《21世纪校园先锋诗》、张秋生的童话《有肉汁味儿的雨点》、董宏猷的小说《“好大胆”与“好小胆”》等。“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家书系”将目标锁定在一流作家的原创新作,计划每年推出十种。中国少儿出版社以《儿童文学》杂志为阵地,在用心培养青年作家的同时,用力打磨精品佳作,2009年出版了牧铃的动物小说《艰难的归程》三部曲,“90后”新秀张牧笛的《走走停停》等4种小说、散文、诗歌作品。广东银行职员陈柳环的处女作《萝铃的魔力》意外畅销,更激励了中少社发现、培养新秀的信心。2009年,女作家秦文君、程玮、谢倩霓、汪王月含、毛芦芦的长篇小说《云裳》(春风文艺出版社)、《少女的红衬衣》(江苏少儿出版社)、《家有谢天谢地》(少年儿童出版社)、《假装我已离开》(明天出版社)、《柳哑子》战争三部曲(天天出版社),商泽军献给共和国60华诞的抒情长诗《飞翔的中国》(安徽少儿社),薛涛、萧萍、王立春的儿童诗集《四季小猪》《狂欢节,女王一岁了》《写给老菜园子的信》(明天出版社)等,也属于追求典型化、精致性儿童文学的艺术范畴,读者对象以中学生为主体。

“定位下移”

这是2009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幼儿文学60年研讨会”上一些论者提出的观点,认为在儿童文学三个层次的创作中,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突出成就集中在为中学生年龄段服务的“少年文学”,涌现了一大批少年小说、少年报告文学佳作;世纪之交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为小学生年龄段服务的“童年文学”异军突起,以杨红樱的系列小说《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童话《笑猫日记》最为引人瞩目;与此同时,为幼儿园小朋友服务的“幼年文学”也有提升之势。服务对象年龄段“定位下移”的走向,或许正是儿童文学回归常态、回归本位的艺术选择。有意味的是,当年一批擅长少年文学创作的实力派作家,2009年也纷纷 “定位下移”,而且出手不凡:曹文轩一口气推出了4册小说《我的儿子皮卡》(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从一个名叫“皮卡”孩子的出生写起,力图演绎当代儿童的生活史、成长史、精神史,计划写作16册;张之路的小说《弯弯》(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描绘了小女生徐弯弯快乐、幽默、好玩的故事,使人一读难忘;董宏猷的小说《“好大胆”与“好小胆”》(湖北少儿出版社),对幼儿心理、语言、思维的娴熟把握为长篇幼儿小说创作着实增加了底气。2009年,有一部写得很有意味、很有诗意的幼儿文学长篇散文《丘奥德》(华夏出版社),作者是重庆的李姗姗。“丘奥德”是英语CHILD(孩子)的音译,作品以孩子的眼睛观察着整个世界,用孩子的口吻描述世界,探索着生命的种种奇迹,清澈、透明、温馨而又满含哲思,是新世纪幼儿文学的一个可喜收获。

“农民工子弟文学”

直面现实生存困境中艰难成长的进城农民工子弟与农村留守孩子的众生相,是近年来儿童文学关注的重要领域。从他们的求学、求生到求助,从他们的自强、自尊到自信,从他们希望拥有与城里孩子的平等待遇到希望成为“城里人”,从打工子弟校长的无私奉献到社会各界的援助之手,“农民工子弟文学”让我们看到了现实主义依然是儿童文学坚守的精神,儿童文学与人生、与社会、与思想依然如此生动深刻地交织在一起。2009年,在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28部文艺作品中,儿童文学有七部,而其中“农民工子弟文学”就有两部,即安徽作家伍美珍、刘君早的长篇报告文学《蓝天下的课桌》(福建少儿出版社)、江苏徐州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徐玲的长篇小说《流动的花朵》(希望出版社)。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弟与农村留守孩子的生存现状和成长问题,已进入了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视野,出现了一批思想性、时代性与艺术性兼具的佳构。广东作家曾小春的长篇小说《手掌阳光》(明天出版社)、四川作家邱易东的报告文学《空巢十二月――留守中学生的成长故事》(少年儿童出版社)、重庆诗人刘泽安的儿童诗集《守望乡村的孩子》,都引起了文坛关注。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表现,是技术、体制、文化领域里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一种追求人类社会不断进化与完善的可持续发展过程。儿童文学作为服务未来一代的特殊文学,自然而然将生态文明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视为自己的美学追求。动物小说、大自然文学、少年环境文学的创作持续升温,说明儿童文学作家坚执现实主义的精神与抵达灵魂的探寻。2009年年初,“刘先平大自然文学创作暨‘大自然在召唤’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年末,刘先平的生态文学新作《走进帕米尔高原》(安徽少儿出版社)获第11届“五个一工程奖”。这是刘先平同类题材的作品再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这对刘先平是一种肯定,同时也是一种象征:生态文学将是新世纪文学与儿童文学的重头戏之一。

有意味的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作品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仿佛一夜之间又火了起来,中国少儿出版社、浙江少儿出版社几乎同步推出了沈石溪的两套动物小说旧作系列,其中的《狼王梦》国内已有多个版本,依然供不应求;上少社也即将推出沈石溪系列作品。有人戏称这是沈石溪的“第二春”。2009年,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新作《雪豹也有后爸》由湖北少儿社出版,金曾豪、牧铃也有动物小说新作《义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艰难的归程》(中国少儿出版社)出版。《义犬》还是国内第一部图书、网络、手机同步发行上线的“全媒体动物小说”,由此可见动物小说受读者欢迎的程度。沈石溪的“第二春”与刘先平的二度折桂,何尝不是生态文明正在逐渐深入人心的一种象征?

第4篇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读者服务,图书馆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外出打工,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比如较差的住房条件、高昂的借读费用、工作不稳定无法照顾孩子等等。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由长辈或其他人照看,最终形成了父母双方或一方与孩子两地分隔的局面,留守儿童由此产生。儿童时期正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发生转变和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确立的时期。留守儿童自幼父爱与母爱被剥夺,很容易造成心灵的伤害,可能会造成其个性的畸形发育,从而使得其难以面对外面的世界和今后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由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全国妇联等12个部门共同组成的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于2006年10月19日在北京成立。这个工作组将致力于解决我国日益突出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推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指导服务机构,促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监护网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党和国家非常关心的一个社会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更是千万个家庭的无限牵挂。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对农村留守儿童实施人文关怀教育,提供知识援助服务。

2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据全国妇联2008年2月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报告》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总数约为5 800万人,集中分布在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等省。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和江西6个省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总量中所占比例超过半数,达到52%。在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中,很多孩子因为父母亲情相对缺失,体验到的心理冲突和压力可能比一般农村儿童更为严重。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刘霞博士作了有关留守儿童的研究,研究表明,与处境正常的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自尊感、积极情绪和幸福感均低于对照组儿童,群体歧视知觉、消极情绪和外部问题行为则高于对照组儿童。孤独感、紧张感、失落感和焦虑感,是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感受。由于家长和孩子长期分离,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有:留守儿童的学习普遍较差、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安全意识缺乏。

3 公共图书馆为留守儿童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未来,关系到众多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前所述,目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引起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的重视。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教育机构,具有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优势。

3.1 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是服务留守儿童的前提

现代图书馆具备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等职能。可以看出,社会教育职能是图书馆最基本的职能,良好的社会教育有利于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他们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有得于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有得于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提出“公共图书馆要帮助少年儿童自小就培养并加强阅读习惯,激发其想像力和创造力”。宣言阐述了公共图书馆拥有对少年儿童帮助教育的义务。图书馆应创造快乐环境,为儿童自主性、社交能力与合作精神等获得质的飞跃创造多元化的空间。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公共图书馆要以文献和非文献形式的各种活动,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科学文化教育方面。图书馆在人类知识传播和实现自我教育,终身教育中占据了优越的地位,并以其特有的社会教育功能在提高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今世界,由于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学术的不断进步,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从学校获得的知识是极为有限的,图书馆冲破了学校教育的阶段性、时限性的藩篱,为学生提供课外知识。正如美国图书馆学家阿亨指出的:“公共图书馆是知识最丰富的学校,是民众唯一的真正大学。通过图书馆的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使孩子们从自我封闭中走出来,善于沟通交流、关爱他人。

3.2 公共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是服务留守儿童的有效保障

1932年,杜定友先生在《图书馆管理法上之新观点》一文中提出书、人和法是构成图书馆的三要素。可见,书是图书馆最重要的构成要素。随着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览室的建立,大量适合少儿读者阅读的图书、报刊、电子文献被图书馆收藏。如宁波图书馆的少儿图书室面积达400多平方米,座位有180余个,藏书近7万册,报刊300余种,连环画上千种,又如合肥市少儿图书馆的馆舍面积1224平方米,现有馆藏各类中英文图书、期刊、电子图书、光盘等文献约7万册,每年新购图书近万册。各图书馆的《十万个为什么》、《数学的奥秘》等教辅类书籍深受小朋友的喜爱。这些书籍通过馆员的加工后,成为少儿读者最青睐的“伙伴”。

3.3 公共图书馆的人力资源是服务留守儿童的主要力量

人力资源是图书馆的最主要资源,在图书馆工作中起着主导地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一大批高素质的高校毕业生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读者的新生力量。论文参考,读者服务。论文参考,读者服务。为了迎接四年一次的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各馆加大了馆员培训力度,馆员的文献整理技能、读者服务技能有了较大的提高。论文参考,读者服务。论文参考,读者服务。据《中国图书馆年鉴2007》统计,2006年全国有县以上公共图书馆2 778所,图书馆从业人员为51 311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有3 631人。论文参考,读者服务。这一庞大的图书馆工作队伍,是公共图书馆开展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主要力量。

4 服务措施

4.1 建立少儿阅览室,开展阵地服务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难以获得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图书馆尤其是基层图书馆应与乡镇图书馆一起建立留守儿童阅览室,开展阵地服务。

1 在文献收藏方面,应收藏适合留守儿童阅读的文学类、教辅类图书为主。随着文献载体形式的多样化,图书馆除了采购纸质文献外,还应尽量采购音带、像带、光盘等多媒体资源,多角度对留守儿童实行愉快教育,使他们能从视、听、声、光阅读中全方位接受教育。特别指出的是,图书馆应适当收藏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献,以满足留守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的阅读需求,使他们掌握少年儿童的心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 在阅读环境方面,要创设符合留守儿童特点的阅读空间。阅览室的装饰和设计要能体体现出友善的、多彩的、易亲近的情调,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图书馆在阅览室的环境布置、功能布局、规章制度上都应改变原先的严肃面孔,强调自由、宽松、和谐,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在图书馆的快乐经验。空间布置以明亮宽敞、视野辽阔为原则,选用鲜艳柔和而不刺眼的颜色。书架与阅览桌椅需适合儿童的身高体重,强调安全性。在阅读区之外需增设一个活动区,动静结合,为父母伴读提供场所,也让孩子们在图书馆内不需要总是“蹑手蹑脚”。各区域间的界线应力求明显,将活动时彼此的干扰减至最低程度。墙上可粘贴中外名人的画像和名言警句,用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孩子们的心灵。图书馆还可以将留守儿童的读者笔记和学习心得体会、各种手工制作以及美术、书法作品等在阅览室墙上展出,以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与热情。总之,为留守儿童营造一种热情、和谐的阅读氛围,让他们一走进图书馆久产生阅读的兴趣,发挥环境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

3 在服务方面,实行人性化服务。“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图书馆的服务宗旨。论文参考,读者服务。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做好人性化服务工作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尤其重要。部分留守儿童性格内向、敏感多疑、不合群,有的则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有逆反情绪,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充分尊重他们,多与他们接触,从而了解他们,以帮助他们提高与人的交流与沟通能力。为了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图书馆工作者必须具备为留守儿童服务的强烈意识,能从孩子们的需求出发,真诚为他们服务。同时,应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绿色通道”,让他们也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进行网上阅读、浏览信息。如北京市顺义区图书馆以共享工程资源为平台,特举办了小读者免费上网浏览少儿类电子图书活动。活动期间,为小读者们提供了共享工程资源网中的少儿类电子图书几十部,其中包括《哈佛教子枕边书》、《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儿童大脑潜能开发训练法》、《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爱和自由》、《中国童话故事365夜》、《小老鼠的漫长一夜》等小朋友喜闻乐见的电子图书,得到小朋友的好评。

4.2 与学校开展合作,开展延伸服务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远离城市,因此在农村中小学设立校内流动站,开展延伸服务是满足留守儿童阅读需求的重要措施。在学校设立书刊借阅点,直接为在校学生开展图书借阅活动、读书活动、阅读指导服务,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

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和心理辅导。和其他儿童一样,留守儿童具有好学、好奇、好动、兴趣广泛等心理特征,图书馆要根据这些特征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读书活动,如利用节假日开展读书活动、诗歌朗诵会、知识讲座、图书知识竞赛、中学生辩论赛等,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特别要在“六一”节、国庆节等节日,结合当地特色文化,举办读者演讲比赛等,激发孩子们的阅读热情、写作热情,增强留守儿童参与活动的欲望和信心。如河南省邓州市图书馆积极利用馆藏文献资源,开展延伸服务,面向该市农村中小学开展以“书香伴我健康成长——关爱留守儿童读书讲座”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期间,该馆为湍河一初中的学生们送来了500余册新书,在校园内设立了“邓州市图书馆馆外流通借阅室”。又如浙江省绍兴图书馆在该市第三届“全民读书月”活动启动之际,与环保教育特色学校——北海小学开展合作,为该校购买了100本环保科普类少儿读物,为孩子们增长环保科普知识提供了便利条件。

除了读书活动外,还可在学校开辟富有特色的心理教育园地,将馆员搜集整理的心理教育资料推荐给教育工作者、家长及“留守儿童”,并经常性邀请心理学老师和有经验的家长举办心理知识专题讲座,帮助“留守儿童”消除成长中的烦恼、学习中的困惑、人际关系中的疙瘩、生活中的苦闷。如江苏省无锡市图书馆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先后在该市塘南中学举行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心理健康咨询,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们的欢迎和好评。

二是做好导读工作。由于少年儿童的 阅读动机不明确,随意性较大,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究心理强,兴趣广泛,尚未具备独立思维能力,因此,指导他们正确选择图书,开展导读工作十分必要。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阅读兴趣,如小学低中年级的孩子对漫画书、神话寓言比较感兴趣;小学中高年级则对科幻故事、科普知识感兴趣;六到九年级的学生更喜欢长篇小说、百科知识等。针对这些特点,图书馆应针对不同年龄段推荐书籍。如对低年级推荐图文并茂带拼音的神话故事、小故事大智慧丛书等,而对中高年级推荐《少儿文学名著文库》、《哈佛女孩刘亦婷》、《儿童睡前故事》等。图书馆开展导读工作,一要与学校老师配合,以班为单位开展阅读指导,引导儿童认真读书,勤于思考。二是可利用乡镇退休干部、党团员但当读书辅导员,辅导留守儿童读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只有社会各界都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教育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柳晓森,张音.我国有留守儿童约5800万留守儿童重养更重育[

.wwwjybcomcn/xwzx/gnjy/zhbd/t20080228_144897htm

第5篇

我是三年级一班的学生,我叫xx。首先,我要感谢老师和同学,对我一直的关心和爱护,使我不断的成长。我是历年的全面发展星、学科技能小能手、文明少年、小小书法家,荣获书香家庭、科技手抄报一等奖,科幻画二等奖,科技小论文等各种奖项。2009年在日照市少儿美术、书法大赛中荣获色彩奖。2010年在国际天使艺术节第七届全国青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展评活动中,荣获绘画类少儿组一等奖。

我从小喜爱读书,小小的书柜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图书。上一年级时就喜欢读《儿童文学》、《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100个寓言故事》、《100个父爱故事》、《100个母爱故事》、《汤姆叔叔的小屋》、《爱丽丝漫游记》、《爱的教育》、《森林报》、《鲁滨逊漂流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增广贤文》……二年级时能背古诗二三百首,三年级我读了四大名著等。现在我已绿色阅读已过了六级。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使我学到了不少知识,懂得了不少道理,同时也提高了我的作文水平。我也是学校绿色悦读活动的真正受益者。

“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我也一定要做到”这是我的座右铭。我从小坚持记日记,记下自己的不足,记下成功的经验,也记下自己的亲身感受。在家里,在家里,我孝敬父母,帮助他们干家务活。我的红领巾、袜子、桌布都是自己洗,从不让妈妈插手,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我还处处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在学校,能够关心他人,尊敬老师,热心帮助同学。

第6篇

摘要:阅读推广工作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职责,未成年人的阅读兴趣需要培养、引领。丰富馆藏资源,增加专业人员,建立推荐书目,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活动,引导未成年人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帮助他们从阅读中收获智慧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任务。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7-0009-03

1 公共图书馆的职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关于公共图书馆的使命写道:“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应该是与信息、扫盲、教育和文化密切相关。”“养成并强化儿童早期的阅读习惯”“激发儿童和青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009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把图书馆年度阅读推广活动定为“儿童阅读年”,2010年定为“亲子阅读年”,旨在帮助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快乐阅读的学习方式。

在我国现行法律中,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截至目前,我国约有4亿左右未成年人,这是一个很大的群体。未成年人是国民构成中重要的一部分,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成年人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阅读可以帮助他们塑造精神、陶冶情操。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的将来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将来。培养这一群体的阅读兴趣,帮助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从每年出版的品种繁多的少儿图书中甄别出优秀的适合未成年人阅读的读物,让他们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帮助他们从阅读中收获智慧,对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有很重要的意义。

2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推广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对未成年人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主要通过网站推荐书目、馆内橱窗推荐书目、公告栏、亲子阅读会、征文活动等进行。笔者对2015年4月十二家公共图书馆网站中为未成年人开展的阅读推广相关工作加以比较和研究。

由表1可以看出,各公共图书馆网站上为未成年人开展的阅读推广工作各有特点,有的图书馆推荐书目很多,但是针对性不强,开展活动不够丰富;有的图书馆推荐书目比较少,但它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培养小读者的阅读爱好,弥补推荐书目的不足。

3 加强公共图书馆对未成年人阅读推广工作

3.1 丰富馆藏资源

公共图书馆应不断更新和增加少儿读物的馆藏,优化资源结构,采购丰富且种类分配合理的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传统文献资源,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要加工和采购适合的数字资源,为传统文献资源的不足做有效的补充。增加少儿读物也应有的放矢,可以增加读者需求登记本,让小读者和他们的监护人把自己的需求登记下来,便于图书馆进行图书采购。从表1可以看出,各公共图书馆的馆藏都较丰富,基本能够满足未成年人的阅读需求,不但拥有丰富的纸制馆藏资源,还建设或购置了数字资源,更加方便开展阅读推广工作。

3.2 慎重书目推荐

3.2.1 慎选书目的原则。按照国内出版界的说法,一般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出版的图书称为少儿图书。少儿类图书市场发展迅速,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少儿书的统计数据,全国少儿图书的出版品种和数量一直保持稳步增长,从2005年的9,583种到2008年的11,310种,直到目前每年出版的少儿图书达到4万种。现代出版业和印刷业的发展,使得公共图书馆和小读者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但同时增加了选择的难度。面对质量和内容都参差不齐的图书,孩子缺少正确的判断和鉴别能力,需要成人适当的引导和辅佐。未成年人的阅读需要引领,建立推荐书目,引导小读者爱上阅读,帮助他们选择读物,是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出于对未成年小读者负责,公共图书馆选择书目和图书的时候需谨慎,应细致比较,为读者选择具有独特意义和价值的图书,选择口碑与信誉度皆佳的出版社的精良版本,以保证图书的高品质印刷质量和高水平的内容。表1中调查的公共图书馆网站中,或多或少都有书目推荐,但有的是以新书推荐的形式展现的,并没有常态化的书目推荐栏目。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应该设置专门的“推荐书目”栏目。

3.2.2 年龄划分的原则。由于未成年人年龄从0~18岁跨度较大,而且不同年龄的生长发育和心理特点有很大区别,所以建议将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分为七个阶段,按照他们不同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来进行书目推荐:3岁以下为低龄婴幼儿阶段、6~8岁为小学低年级阶段、8~10岁为小学中年级阶段、10~12岁为小学高年级阶段、12~15岁为青春期少年阶段、15岁以上为青少年。表1中国家图书馆少儿馆、河南省图书馆少儿阅读中心的这项工作做得很好,按照年龄区分推荐书目,有的还有读物的简单描述及详细的阅读方式推荐。

3.2.3 内容均衡的原则。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万”形容数量多,也形容内容多,涉及的领域多。推荐书目时各方面都要涉及,包括科学、历史、文化、艺术等,既要有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要有现代科学的熏陶,推荐的书目要涵盖中外、博及古今,这样小读者们才能眼界开阔,较真实地认识这个大千世界,具有广博的知识。表1中大部分图书馆推荐书目的内容都是非常丰富的,涉及各个学科。

3.2.4 数量适度的原则。对公共图书馆来讲,引导未成年人爱上阅读是极大的好事,但凡事有度,考虑到未成年人的时间和精力,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幼儿每日读书应按总量最多一小时为宜,他们需要充分的睡眠以及大量的户外运动和游戏;小学阶段的孩子每日读书按总量最多一个半小时为宜;中学以上的孩子由于学业加重,阅读时间总量以半小时为宜。一方面,面向未成年人的推荐书目数量上应少而精,着眼于从科学技术、哲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提高学生的修养,综合考虑他们能自由支配的时间和阅读精力,推荐书目以30至50种为宜,并尽可能避免与普通教学书籍重复。另一方面,考虑到面对的读者群很大,推荐书目种类也不可太少,可以每大类图书推荐一定数量的书目,给喜好不同的小读者足够宽泛的选择余地,可以采用年龄和分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推荐。

3.3 增加专业人员

公共图书馆在儿童阅读推广中扮演着阅读资源提供者与社会教育实施者的双重角色。目前,公共图书馆在指导未成年人阅读方面的人才较为缺乏,应予以重视,引进专业人员,并加强对现有馆员的相关培训,提升服务的能力和业务水平,以期更好地胜任未成年人阅读的引领者与指导者的角色。

3.4 拓宽阅读服务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继续教育的主要力量之一,承担着校外终身教育的重要角色与责任,具有较好的文化凝聚力和号召力,应该尽可能多地与社会力量联系、合作,共同促进少儿阅读推广。

公共图书馆除了定期向未成年读者进行书目推荐外,还应配合此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工作,比如征文、演讲、亲子阅读会、故事会、辩论活动、朗诵活动等,更多地让孩子把他们的阅读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出来,帮助他们从阅读中增长智慧,更好地成长。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应开展不同的阅读活动,从表1可以看出,对6岁以下的婴幼儿,宜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不但重视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同时要注重培养家长对孩子的阅读指导方法,开展故事创作比赛,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针对小学生,宜开展名人读书、征文活动、经典诵读活动、演讲活动,培养他们的写作、欣赏、演讲能力,让他们通过经典国学的学习与诵读传承中华民族的智慧。针对中学生,可以开展名师阅读公开课、演讲、辩论赛等活动,帮助他们提升知识内化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3.5 利用媒体融合

新媒体技术使公共图书馆可以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社会各界的力量开展推荐书目和阅读指导工作。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站互动平台、微博、微信等,使包括专家学者和普通大众在内的众多读者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空间,共同探讨和制订出针对未成年人的推荐书目,这样不仅能使未成年人推荐书目更加全面客观,而且也为不同读者间思想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图书馆还可以利用网站向小读者开展调查,可以让家长帮助完成,调查小读者们的兴趣、爱好、需求,甚至可以制订一些关于心智发育的测试,因为按年龄阶段推荐图书虽然对大多数未成年人较为适合,但不具个性化。图书馆有效地利用网络技术以及云数据,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向小读者推荐书目。比如:虽然一个孩子年龄是8岁,但由于他喜爱阅读并且阅读量较大,已经具备12岁的心智发育水平,则可以向他推荐比同龄人难度更大一些的适合12岁的孩子的图书;而另一个孩子虽然十三四岁,但他比较简单,阅读习惯尚未形成,喜欢较轻松和简单的图书,就不宜呆板地将一般十三四岁喜欢的书推荐给他,否则会引起他的反感,不利于他阅读兴趣的培养。

4 结语

公共图书馆在阅读推广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其纽带作用和公益职能,将家庭、学校、公益组织等各方力量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活动,提高小读者们的阅读热情,增加阅读量,开启小读者们的智慧源泉,继而增进整个社会对阅读重要性的认知和共鸣,从而提高全体民众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达到提升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重民.中国目录学史论丛[M].北京:中华书局,1984:130-137.

[2] 别林斯基.别林斯基论文学[M].梁真,译.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8:121.

[3] 徐杨.试论少儿馆规范书目数据的标准与上传[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10(1):29.

[4] 叶鹰.面向学生的推荐书目[J].图书馆杂志,2003(4):19.

[5] 丁文t.大数据时代下的推荐书目与经典阅读推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4(11):22.

第7篇

关键词: 图书馆 和谐文化 城市建设

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建设城市美好家园,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提高城市人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必须要有先进的文化建设来为其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精神支撑和文化条件。而公共图书馆作为传播先进文化,开展思想教育的社会文化机构,则是促进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思想武器和有力工具。本文就图书馆在构建发展城市文化、构建和谐城市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有益尝试方面略作论述。

一、推进城市阅读,为提升城市竞争力打造坚实的基础

图书馆作为一个群体性、社会化、开放式的阅读场所,可以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在全社会掀起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成材的阅读热潮,不断增加市民的知识含量、改善市民的知识质量,并将阅读成果转化为创新理念和创造成果,使读者的发展能力得到创新,从而提升城市竞争和发展能力。

1.发展图书馆事业对提升城市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晋江图书馆拥有馆藏50多万册纸质图书、100多万种电子图书,广泛收录国家重要信息资料,将当今国内外变化、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巨大变化及时呈现给读者,培养了读者的新文化、新道德观念;图书馆还通过及时解答读者不断提出的新课题,使读者对当今世界有更客观和全面的认识,从而自觉地提升思想境界和更新观念。

2. 发展图书馆事业有利于传播地方特色文化、培育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内核,是城市的灵魂。晋江图书馆经过多年努力,搜集了一万多册体现本土地方特色文化的图书,记录着晋江这座城市特有的民间文化和精神面貌,为读者了解晋江、融入晋江,树立“晋江人”的城市意识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此外,晋江图书馆还利用阵地优势,积极传播地方特色文化,多次在馆内开展本土优秀摄影家、书法家举办“晋江文化”系列展览,并与福州地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交流活动,将本土文化带进省城,增进广大读者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增强自我认同感和自豪感,自觉树立城市意识。

二、 推进城市学习,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图书馆一方面通过提倡城市学习,引导市民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及时地吸收掌握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进一步提升人们的整体素质,一方面通过提供科研与经济建设信息服务,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潜在或直接的智力支持。

1.图书馆事业可以实现教育公平,是提高人们整体素质的最好场所

现代图书馆秉承着对全社会开放的理念,承担和实现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缩小社会鸿沟的使命,平等、开放、公益是图书馆的基本属性。这就使全社会的公民都能利用图书馆实现自己的阅读目的,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生存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而提高自己为社会做贡献的能力;晋江图书馆为弱势群体设立的各种设施和服务,积极地帮助了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找到自信,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2009年9月,全省县级市首家视障阅览室“落户”晋江图书馆,保障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均等地享有图书馆资源作出了实质性的努力。

2.图书馆信息服务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科技的发展需要在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藏有大量前沿信息的图书馆,在信息资源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2012年以来,晋江图书馆利用自有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资源及数据库等电子资源,为科研与经济建设提供信息服务,其中为经济建设提供信息服务囊括了各个领域,如:塑料化工、织造、陶瓷、拉链、皮革、制衣、装修、酒店管理、轻工、农场以及各类农村小型个体经济等等;在为科研提供信息服务方面,先后为晋江市医院、晋江市科技局、晋江市环保局等个人或单位撰写科研方面论文提供参考资料,为当地科技发展及科研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提升城市道德意识,为创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障

和谐社会需要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良好的人文环境来营造。晋江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大课堂、思想的加油站、精神的栖息地,可以有效地净化人们的心灵,提升人们的道德素质,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 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满足需求、完善自身发展的条件

晋江图书馆丰富的文献和信息资源,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来消遣、娱乐,也可以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和专业素养;晋江图书馆主动为群众提供健康、优秀的报刊和书籍,使人们在阅读中达到慰藉心灵、愉悦身心的境界;同时,积极开展各种展览、讲座、影视赏析等读者活动,于2011年至今共举办四届晋江市“悦”读节活动,开展 “我心中的少儿图书馆”征文及绘画大赛、“迸发城市活动?品味人文书香”创意书签大赛和“时光?足迹”微电影作品征集比赛、“送您一本好书”大型图书漂流活动、“寻找晋江最爱读书的孩子”暨一生阅读计划专属卡读者选拔活动等多个影响力大、受众面广的活动,倡导了一种健康向上的思想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一个高雅的休闲娱乐环境。

2.图书馆充分发挥对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教育功能

第8篇

关键词:观展/表演理论;拉康;景象理论;自我建构

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得到了飞速发展,文学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尤为醒目的是“青春文学”的崛起。本文试运用传播学受众研究领域中的“观展/表演”研究框架,结合拉康镜像理论中自我建构内容阐释青春文学对中学生群体的影响。

一、受众研究的新传统——观展/表演范式简介

面对巨变的的媒介景象、日益复杂的受众行为,传统的受众研究模式即继霍尔提出的制码∕解码模式已经不足以解释当代受众的行为。英国学者Abercrombie与Longhurst在1998年提出了观展/表演范式(Spectacle/Performance Paradigm,简称SPP),他们不只将受众视为社会建构的产物,将消费与认同的观点纳入受众研究,重视受众的媒介消费行为所展现的自我形象的搜寻与建构。

二、 青春文学的产生及其特征——以路金波“青工厂”为例

“青春文学,是以青春为主题的,内容涉及有关青春的友谊和爱情,也可以从青春的角度切入对人世,对时空的思考。”①新世纪青春文学的崛起,缘起于1999年《萌芽》杂志社联合北京大学等国内七所著名高校发起的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随后,在民营书商的推动下青春文学开始在走红,经历了叛逆期、感伤期、多元化时期和模式化时期。现在,青春文学正处于模式化创作时期,本文就模式化时期以路金波团队打造的“为例”重点分析。

“青工厂”中的“工厂”就显示了路金波团队的特色,他把青春文学放在工厂,那么青春文学的创作就类似一般工厂中的产品生产,从生产加工的流水线操作到产品销售的市场化运作,这个过程和传统的出版业大相径庭,因此有人说“青工厂”是对文学创作的亵渎,青春文学不属于文学的范畴。但是,从另一方面说,“青工厂”符合了市场的逻辑,也迎合广大青年的需求。

三、 青春文学的媒介渗透

“媒介渗透”是指媒介以技术上的优势无所不在的占领人们的时间,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且影响到人们的生活。青春文学以书的形式进入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它虽没有电视媒体声像俱在的穿透力,但是由于中学生长期在校园接触电视媒体的难度和图书携带的方便性,青春文学对中学生依然有很强的影响力。如:2006年,路金波团队“榕树文化”总共出版了150种书,销售1000万册,码洋2亿多,平均每本销量6万到10万本。其中以200万元高价签下安妮宝贝的《莲花》,单本53万册(被新浪评选为年度最佳虚构图书),郭妮系列出版14本书累计380万册,版权输出6个国家地区,成为“中国奇迹”。②青春文学大量的市场码洋就是青春文学巨大影响力的表现。

另外,青春文学以图书的形式呈现相比电视媒体线性播发的特点更具储存的优势,一方面,图书可供受众多次翻阅;另一方面图书作为“冷媒介”可以给受众带来更多的思考,加强了图书影响读者的深度。

四、 青春文学对青少年日常生活的影响——文学意象下的消费文化

青春文学作为一种文化食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通过有意无意地文学意象的传播影响着读者日常生活。如《梦里花落知多少》是路金波团队打造的一本畅销书,翻阅此书,书中无不透露着奢靡之风,展现着消费文化。书中的主人公,动不动就是“血洗燕莎、赛特”,“飞禽走兽的食材”“名车、豪宅的生活”经常出现在书中主人公的生活中,主人公还经常以语言讽刺低层次的消费方式,这些意象和语言无疑不向读者传输了一种不切大部分中学生生活实际却又令大部分中学生向往的生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青春文学通过植入广告的方式宣传了某种消费理念,并影响了中学生的消费观。

这种内容的产生,一是由于“写作源于生活”,说明消费社会正在逐步成为社会现实,人们不管在消费方式还是消费内容上都受到消费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写作高于现实”,作者通过塑造一些“奢靡”的意向来引起读者的兴起,满足读者的需求。读者这种需求的满足促使作者创作更多类似的作品,而作者类似的创作有刺激了读者的需求。久而久之,这些需求会冲出读者头脑世界,不如读者的现实世界,扩大消费文化的影响。

五、中学生受众的心理特征与青春小说特质的契合

传统的文学作品或文字晦涩难懂、或内容刻板深奥,不能很好地吸引中学生,青春文学以中学生易懂、易接受的语音,以中学生身边或者符合中学生预期的题材为内容吸引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说这是中学生文化消费中的“大众消费品”,它不需要太多的文化知识,却又可以拥有足够的吸引力。

青春文学反映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困惑、迷惘,初涉社会的紧张、焦虑,莫名其妙的冲动、叛逆,以及对故乡或亲情友情的牵挂、眷恋等,如韩寒的作品主要表达青春期的反叛,郭敬明则刻画出成长过程有的忧郁和感伤。这些有着细致心理描写以及个人情感体会的作品展现了年轻一代的言说和感受方式,深深吸引正在成长过程中并逐渐形成自我独特视野的中学生。

另外,青春文学与中学生审美观与审美特征相契合。面对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和学习环境,青春文学的话语简单易懂,同时又不失美感,使他们在阅读时感到轻松、愉快。因此,青春文学得到中学生的青睐。

六、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迷失个性

文学界之所以有很多人不同意青春文学属于文学的范畴,是因为青春文学模式化的生产带来了负面利益。在青春文学风行之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其背后的商业驱动力。“青春文学”作为中学生的精神食粮,却是商业化操作的模式下生产的,产品难免类似甚至出现媚俗、低俗的问题。类型化的内容、模式化的操作不免带来中学生读者的跟风与模仿,作品思想的缺失与雷同会导致中学生读者个性的丢失。

当然青春文学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青春文学在“90后”青少年中流行,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满足他们人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需要。文学评论家白烨曾指出“我们的文学创作领域,一直缺少以即将成年和刚刚成年的青春男女读者为对象的作品创作,除了,就是针对低龄少儿的儿童文学,这使得已走出儿童阶段的为数众多的青年学生读者,基本没有适合他们的需要与口味的作品。③

为此,我们既要看到青春文学存在的价值,又要看到青春文学存在的问题,合理的解决青春文学带来的问题,引导青春文学健康地发展。(作者单位:兰州大学)

注释:

①胡婧:《青春小说:新唱一首老歌》,中国图书商报,2001-11-29

第9篇

关键词:兴趣;习惯;常规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逐渐从追求表面的热闹转变到冷静思考教学的有效性方面,认识到在推进课改的过程中,绝不能放松质量意识,绝不能降低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发出了“理直气壮抓质量”的声音。努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社会迫切需求,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职责。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多维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记》中指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愿受其教。”因此,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丰富的学识、高超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交心谈心,参与学生活动,与学生交朋友,从而让学生从心底敬佩老师,喜欢老师,喜欢你所任教的学科,从而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语文。另外,在语文教学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采取讲故事、游戏比赛、分角色表演、现场招聘等多种教学形式,通过独立阅读、小组探究、汇报交流等,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情趣的活动中学习语文,感悟语言文字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动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动力保障,并持续影响学生的终身学习。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不遗余力地狠抓学生习惯培养,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笔者认为以下习惯必须强力训练,让学生形成习惯,终身受益。

1.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课堂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因此,我们必须训练学生养成上课集中注意力学习的良好习惯,认真读书,独立思考,认真听讲,认真完成当堂学习任务,做到堂堂过关,课课过关,从而有效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2.养成喜欢阅读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初步养成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素养。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堂走向生活,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一是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晨读时间认真朗读课文,背诵规定篇目;二是每天坚持阅读适合少儿阅读的有益图书、报刊、杂志;三是坚持收看有益的少儿节目。四班级定期开展故事会、读书会、办手抄报等集体活动,检查、展示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

3.养成正确书写的习惯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这是因为字写得如何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学识、性格、气质、风度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一要训练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务必做到“三个一”,坐姿正确;二要训练学生把字写正确、规范、工整、美观;三要训练学生掌握作业的正确格式,做到行款整齐,格式规范,卷面整洁;四要训练学生保护好书籍。我们通过讲解示范、榜样激励、长期训练等方式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陶冶学生情操,形成审美意识,提升语文素养。

4.养成“先做后玩”的习惯

科学安排时间,做到该完成学习任务时,必须全神贯注,不能浅尝辄止;闲暇时由着性子玩,只要健康、安全即可。学习任务务必先完成,牢记优异的学习成绩是快乐成长的精神财富。

三、落实教学常规,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怎样才能真正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落到实处呢?笔者认为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一方面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课改理论,把握课程改革目标与方向,提升课堂教学技能。一方面广泛阅读,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二是课前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设计实用的教学方案,准备课件以及其他教学媒体;三是在课堂教学中牢固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讨式教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是关注学困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学困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让他们优先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优先给予辅导,优先批改作业,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让他们在课堂上体验学习语文的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