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算术教学论文

时间:2023-03-27 16:37:51

导语:在算术教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算术教学论文

第1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数学课程标准》的这些论述,为“算用结合” 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笔者所在学校较早地提出与研究算用结合,它的出现为我们新课改的实施注入了青春的活力。在算用结合的问题上,笔者积累了一些心得,愿和大家共享。

一、重视“算用结合”的作用

算用结合一是为了帮助学生对算理的理解、算法的掌握,也就是对运算意义的理解有理论的支撑,从而形成良好的数感;二是通过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努力培养学生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解模与建模中,提高其实际应用研究的能力;三是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教学上的机械训练,使学生在计算教学中有乐趣。从这几点看,算用结合只是存在一定的教学活动中,并不是万能的。如果我们简单地把计算与应用一一对应起来,教学就会误入歧途。同时,“算用结合”并不是摒弃传统的计算教学中的精华,传统计算教学中三重意识还是比较重要的,即重数学思维和方法;重基本解决问题的“双基”和能力的培养;重解题策略多样性,又要充分体现新课程重视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只有正确理解算用结合的作用,我们才能正确地运用它、用好它。

二、把握起点,准确定位

定位一节课,是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前提。那么,怎样定位一节课?尤其是新课程,它不像我们老教材分类教学一眼可见。有时候,我们拿到一个内容,不知道到底是以用为主,还是以算为主,虽然提倡算用结合,但如果倒置本末,教学重点必然偏离。定位一节课,首先要从课本和《教师教学用书》入手,细读教材。即使你觉得最难把握的课,教参中肯定有蛛丝马迹可寻。

如《乘加乘减》一课,小熊掰玉米,从主题图上看,很多教师认为是以用为主,但细读教师用书不难发现:安排这一内容“其用意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同一组口诀中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理解,定位为本节课的主体是以计算为主,其主要内容和教学重点为: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在定位上,有时我们还可以投机取点巧,正如林特所说,一般计算起始课与跨度较大的课,以算为主,或者带有什么计算的大多是以算为主,如连乘两步计算、连除两步计算等;而后续类的或者是复习巩固类的课,以用为主。但不管如何,还是要以细研教师用书和具体的内容为前提。

三、找准算用结合的结合点

很多教师之所以对算用结合还感到迷茫与困惑、无从下手,其主要的原因是发现不了算用结合的点。如何去发现挖掘所有可挖掘的结合点呢?笔者认为针对一节课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即大家常说的以用引算、以用明理、以用激算、算用相长。

1. “以用引算”,是算用结合的前奏

第一个挖掘点,就是说所利用的主题图或创设的情境要促使学生主动提出数学计算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热情,更要注重尽可能的为探索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服务。如在《乘加乘减》式题一课,运用四次算用结合(后两次将在后面提及)先是通过展示:4棵玉米,每棵有3个玉米棒,小熊掰走了第四行的一个。这一动态过程,让学生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还剩几个玉米棒?然后追问:还剩几个玉米棒,能列出哪些算式?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乘加、乘减式题。这是设置主题图的用意之一,也是本节课的第一次算用结合——以用引算。从乘加、乘减式题中再回过来让学生感悟: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式?让学生感知算式与图意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尝试计算来印证直观认识,这是本节课的第二次算用结合。教学中,正是充分注意了这两次算用结合并力图去体现它,才使教学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2. “以用明算理”,是算用结合的精髓

明理掌法是计算教学的重点。何为算理与算法呢?算理是指计算过程中每一步骤在教学上的理由和操作过程的合理性,也就是为什么这样算;算法是说明计算过程中的规则和顺序,是怎样算。学生学习计算时,只有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才能灵活、简便地进行计算。

如上《乘加、乘减式题》一课教学时,采用了图式相结合来让学生感悟算理,明白算法。计算方法的验证是设置主题图的用意之二,也是本节课算用的第三次有机结合——以用明算理。(1)让学生猜3×4-1、3×3+2等于几,学生猜测等于11。(2)你是怎样算的?一部分学生认为先算3×4等于 12,再算12减1等于11;3×3+2是先算3×3=9再算9+2等于11。这时有些学生心里就有了疑问为什么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呢?有的学生认为因为乘在前所以先算乘,但马上就有学生反驳,如果列成是2+3×3呢?那就是15了,显然与结果不同。(3)让学生先自己在小组里说说:为什么要先算 3×4、3×3,你能对着图说一说吗?一对图,学生马上明白了,在小熊没有摘之前有4棵玉米,每棵有3个玉米棒,所以要先算3×4=12,小熊掰走了一个,再算12-1=11;前面3棵每棵有3个玉米棒,所以先算3×3=9,再加第四棵的2个就是9+2=11。

第2篇

目前,计算机技术已经与多媒体成功相结合,能够具备声、光、色、形等多种功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变成生动的形象,寓教于乐,使科学性和趣味性都能在教学中有所体现,教学传播渠道不断扩大,传播方式也更加具有表现力,让学生觉得真实又富有乐趣。学生也能很好地融入其中,调动了脑、手、耳、口、鼻等多个感官,学生的认知与丰富的情感相得益彰,学习情绪高涨,学生的想象力也变得非常丰富,思维更加活跃,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种环境下,特别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对于现代教育事业来说,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以及借助多媒体的使用,使教育模式由传统的单人教学转变成了多功能的教学模式,教育方式多样。在教育中还大力运用多方资源,使计算机像一个资料库,成为了一个强大的载体,让学生们都有一个资源共享、沟通有无的渠道,对教育极其方便,也便于汇总和流通。学生查找资料非常便捷迅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教育也更加得心应手,没有地域环境的局限。计算机技术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教育成本,新型教育模式的层出不穷,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也能根据家庭经济状况有更多的选择,例如远程教学或者网络教学等,都是减少学费的一个好办法,也降低了学校的教学成本,教学范围还能扩大,一举多得。

3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发展方向

计算机技术应用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有很多优点,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在今后,学校要更加重视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3.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现在已经越来越普及,它使计算机的使用更加没有局限,信息的汇集和流动能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网络更便于人们的讨论和交流,教师可以把教学心得和课件都通过网络上传等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很多学校还开设了网络授课,更能满足学生们的多重需求。

3.2辅助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运用计算机技术,要充分考虑的是寓教于乐,而不能单纯是题海战术的展示。教师也不能单纯操纵机器,要运用自身的肢体语言,调动课堂气氛,融合体现人性风格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达到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的完美统一,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情感、兴趣和社交等各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全面型人才。

4结束语

第3篇

计算机技术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方面是非常多并且涉及面非常广泛,从计算机技术的作用来讲主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很多教师将计算机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能够帮助教师完成一些教学管理以及教学的过程。在很多高校学生都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通过让学生参与一定的项目并用计算机辅助完成,这使得学生学习的速度和学习的能力大大提高了,使得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简短和有针对性。另外还有的老师将计算机用于自己教学成果的检验和对自己教学思想的检验,也就是这种教学软件工具对于计算机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2.1多媒体教学工作中交互式的计算机技术应用

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性是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一个最为典型的应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关于一门课的教学资源也是越来越丰富,通过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使得网上的教学资源进一步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在这些教学资源中不乏精品的课件、视频或者是图片这些对于教师本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绝大多数的教学资源都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可以将这些多媒体技术巧妙的应用于自身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多媒体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增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使得学生对于教师上课的或者是教学过程存在的一些意见和看法及时的反馈到教师这里,对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整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2远程通信、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

在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中,网络技术以及远程通信技术的应用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技术是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一个结合,另外还有多媒体技术作为教育的基础,利用计算机技术的网络交互性,使得远程教育得到实现。这种远程教育的方式已经在很多著名的高校流传开来比如网易公开课,在远程教育实现的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目前在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将经历放在远程教育的研究上。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虽然也存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但是二者之间的交流大多是以语言为载体,并且很多学生碍于面子不愿意和老师进行过多的交流,这个时候计算机技术中的交互性优势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计算机在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3.1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通过教育的环境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教学环境的创新包括教学心理上的创新以及计算机教学环境上的创新,如果在学生讨论的过程超出了教学设计的范畴,作为教师来讲不应该强行的将学生的思路拉回到课堂当中来,而是应该对学生的质疑给予鼓励,讲出心中的疑惑,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再利用计算机实现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对于老师的讲述提出了质疑,作为教师不能给学生一味的否定,应当通过适当的方法引导自身想法所出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己否定自身不正确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帮助其树立信心,使得学生在课堂当中时刻保持活跃的思路。但是在这种教育创新环境的营造过程中,要将这种做法的起始点和落脚点都放在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计算机教学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再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并将可以利用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在教学当中。要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的过程中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校内延伸到学校外,要不断的将计算机中的有利于教学的新技术应用在教学过程当中,将计算机应用在各个学科和各个专业领域的教学实践当中,通过计算机使得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得到增强,使得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

3.2激发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3.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才能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唯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才会对课堂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感兴趣,在课堂中才能够保持注意力。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校的效果。

3.2.2灵活结合教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计算机与相应课程的结合来开展教学,按照教学大纲与相应的教育理念来进行教学设计,能够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在进行教学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科知识与计算机知识的结合,来出相应的题目,这些题目不仅要难度适中而且还能够提高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

四、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展望

要想使得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加强计算机应用的范围以及应用的深度,那么就要对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行积极的创新。目前很多很多方面的应用创新都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的思路。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于知识的深入理解与应用创新,才能够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彻底的变革,在一定程度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在对某个领域中的模型或者是知识进行验证理解的过程中,一般都会建立相应的推测方法,或者是数学模型来解决相应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利用计算机来建立实际问题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编程来求解模型的结果最终对于数学知识以及其应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于知识的理解以及能够灵活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又推进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这使得学生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使得学习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这使得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理解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

五、结语

第4篇

《计算机控制技术》这门课程在不同高校的课程设置有很大的不同。有的高校侧重于以计算机为主线,着重讨论直接数字控制系统、以及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等计算机控制系统。有的高校侧重于硬件系统的设计和仿真,而对软件却是一带而过。有的高校针对的是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数学描述及控制算法。应该说各个高校在教材的选取和教学环节的进行中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是对于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经历了若干个环节的教学和实践中,我对计算机控制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的方法和实践有自己的一些认识。

2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和实践

2.1教学环节突出侧重点

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环节中突出侧重点。由于本课程的第一部分主要涉及计算机控制的基础知识、数学模型及控制原理和分析方法。这一部分内容在前期的自动控制原理、复变函数中都有所讲述,那么在本课程的学习中主要是针对课程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而不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而第二部分中,讲述的是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算法和应用以及系统仿真的算法。该部分是众多学科实践与应用的理论支撑,包括了经典控制算法如PID控制算法及其改进等,复杂控制算法如最少拍控制及达林算法等以及数字滤波等数据处理方法,同时包括了系统仿真算法。这一部分作为重点内容讲授。而第三部分是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和SIMULINK仿真。该部分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来完成,实际应用也很广泛,在讲授中同样以举例的方式让学生能亲身体会到软件方面的使用。

2.2教学与教材有机结合

针对《计算机控制技术》这门课程的特点,现有的高校教材可谓是形形,各有各的特点,那么如何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课程内容而又不依赖于教材呢?或者说如何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而更深入的学习课程知识呢?这就要求将教学与教材有机的结合起来。针对本校学生特点,不能拘泥于一本教材来学习本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第一部分内容也就是前期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基础知识和数学模型等内容,主要针对学生现有教材以及自动控制原理等教材进行讲解,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算法和应用以及系统仿真的算法。该部分的内容想对比较难,计算量大,因此既应用现有教材,还参考于海生等编著的《计算机控制技术》以及汤楠等编著的《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教材,针对算法的部分,结合不同教材的例题,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算法的来源。第三部分即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和SIMULINK仿真,该部分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那么在上课的过程中针对例题给学生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法,引入知识点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有效利用实验环节

《计算机控制技术》这门课程不但有独立的理论和方法,而且有相当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要学好这门课程,必须有效的充分的利用实验环节。本门课程安排在第六学期开设,该课程的实验的设置充分结合课堂内容,考虑以实际应用为主,主要安排了数字滤波器、数字PID控制算法、最小拍控制、大林控制算法等等。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安排了选做的步进电机控制、温度控制系统等现实中广泛应用的实验环节。

2.4重视教学中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评价学生学习、了解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杠杆。而仅仅通过期末考试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考核的话,有可能使学生平时不注重学习,期末搞突击,考后知识还给老师。我们把考核分为了4种:

①课堂作业。每次作业计10分,按照作业次数折合成满分10分的平时成绩。

②课堂表现。针对学生的课堂状态以及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和积极性,计10分平时成绩。

③实验环节。针对各个实验中学生的预习情况、实验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实验结果的准确度来评价,满分计10分。

④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成绩折合成70%,再加上以上3项的成绩即为学生的总体考核成绩。这样分配更加合理,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结语

第5篇

数学是科学之母。一门学科之是否成为科学,决定于该学科的问题描述是否能化归为数学。工程技术属于应用科学范畴,工程技术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与数学产生直接联系。数学问题的分析解通常是极难得到的,因此必须归结为数值计算问题。例如:人造飞船的轨道研究、汽车耐撞性问题研究、大型桥梁设计、天气预报等都必须数值求解。数值计算方法作为研究数学问题的近似求解方法的课程,既有一般类数学课程理论上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又有工科类课程的实用性和实验性特征,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该课程理论涉及面广、方法应用性强、内容丰富,再加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优秀数学软件层出不穷,数值计算方法更能与计算机相结合,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现已成为各高校大部分理工科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数值计算方法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很多问题。本文对其中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教学改革建议。

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笔者所在的机械工程专业为例,起初该课程为学科选修课,选课学生少,且其中大部分是为了凑学分而来的,学习兴趣不高在所难免。后来学科培养计划改变,该课程归入专业必修课,选课学生数量增加了,但是学习热情还是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程对数学基础要求较高。本课程主要解决以下几大类问题:非线性方程求根、线性代数方程组求解、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数值解法、插值与拟合、函数最佳逼近、数值微分与积分、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求解等。需要先修的数学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学生只有掌握这些课程中的基本内容,才能学好数值计算方法课程。而这几门课程均是难度较大的数学课程,学生的掌握程度本来就不好,甚至学过后已经忘记。由于同时要学习其他机械专业课程,学生不愿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或复习相关的数学知识,特别是本来就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所以在课程学习中,学生就会陷入“听不懂,听不懂就没兴趣,没兴趣就不想听课,不听课就不懂”这样一个死循环。

2.教学课时的限制。该课程的内容覆盖很广,如“插值方法”这一章,就算法而言就有Lagrange插值、Aitken插值、Nevile插值、差分与差商形式Newton插值、Hermite插值、分段低次插值、三次样条插值、B-样条插值等。然而,总学时设置仅为32学时。即使不面面俱到,挑选几种典型的插值方法讲解,也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因此,教师的课堂时间主要用来讲解各问题相关算法的理论推导和算法设计,几乎没有帮学生回顾相关数学知识的时间,且在课堂内也没有时间及时将理论运用于具体问题。学生觉得这是一门纯数学课,枯燥无味又难懂,没有学习兴趣。

3.没有与计算机很好结合。数值计算方法的一大特点是面向计算机。一个好的数值算法要通过程序设计在计算机上实现,要求用最简练的语言、最快的速度、最少的存储空间来实现某种计算结果。要达到上述要求,要求教师和学生既要掌握数值计算算法,又要能熟悉并熟练使用计算机语言。而现在的课堂教学重点大都侧重在理论讲解上,没有很好地结合计算机编程,学生把这门课当成了数学课来上;且学生在课外也没有将课堂上学到的算法付诸于计算机上实现。导致该门课程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

三、如何提高课程的趣味性

综合上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想教好这门课、使学生学到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课程本身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热情,才会把精力付诸于课程学习上。那么关键问题是如何提高该课程的趣味性,主要从下面几点出发。

1.结合专业特点,从实际出发,合理安排课时和教学内容。由于课时有限,而且授课对象主要是机械这样的工科类专业的本科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机械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为后续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那么教师在安排课时要懂得取舍,选择与机械专业紧密相关的内容讲解,课程主要浓缩为如下几个主要内容:非线性方程的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插值与拟合、数值微分与积分、常微分方程数值求解。而每个内容应该针对其中的经典算法进行讲解。如非线性方程的求解,只需就二分法、简单迭代法、Newton迭代法进行详细讲解,其他算法如弦割法、简单Newton法等只需简单提及即可;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只需对Euler法和Runge-Kutta方法详细讲解,其他内容略讲即可。例如非线性方程求解中,判断迭代法收敛的充分条件,复杂的证明过程可以略去不讲。这样一来,教学课时和内容安排合理,整堂课就不会全在枯燥无味的数学定理推导中度过,即使数学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也能掌握并运用。而且学生能运用定理判断一种迭代法是否收敛,本身也会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感和自信心,而学习兴趣也可以在这之上建立起来。

2.对学生的计算机编程能力要求。该课程研究的是几大类数学问题的数值算法,懂得算法之后,一定要结合计算机进行编程实现。但本门课程又不是专门的计算机编程课程,且由于学时限制,课堂上不可能有多余的时间教授学生编程知识,因此该课程的先修课程还需要掌握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现今的主流商用数学软件主要有如下几种:Matlab、Mathematica、Maple、MathCAD、C/C++、Fortran等,应选用一种熟悉或较易掌握的软件将各种算法进行计算机实现。另外,也可选用如Mathematica这类商用软件进行编程,该类软件界面简洁,语言简单,且功能也比较强大,自学便能很容易上手。

3.将数学理论与计算机相结合。在课堂上利用数学软件,绘制出直观的可视化图片,这样可以把课程中涉及的抽象原理、方法以及复杂的计算过程直观地呈现出来,使学生对相关算法有更直观和清楚的认识,更容易理解,同时也可加强学生运用数学软件进行编程计算的能力。如对非线性方程求根之前,先要找出有根区间,这时可以运用数学软件先画出函数曲线图,找出有根区间的大概位置,然后选择某一算法编程,观察根在迭代过程中的收敛性特征;又例如讲解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时,可以运用数学软件将拟合出来的函数图与原函数表对比,可更加直观地理解插值和拟合函数中存在的误差。

4.课程中穿插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某一算法或某类问题讲解完后,应举出一些算例,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讨论解决的办法,选择怎样的算法合适,怎么编程实现等。对于一些相对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请学生直接在课堂上编程求解并运行结果,然后一起讨论该结果的可靠性,或者对编程和运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怎么改正等。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同时能提高学生当场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编程能力等。

5.课堂教学生动多样化。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如在PPT中增加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多种感观刺激,使原来学生误解的枯燥、抽象的数学课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大大地提高学生汲取知识的效率。另外,还可以将教学方式多样化,避免教师“满堂灌”、“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出现。除教师讲解外,还可让学生一起参与到课堂中来,如分成小组讨论某个算法的优缺点,某个具体问题的解法,或采用小组竞赛模式,针对某一问题看谁的算法简洁、效率高、结果可靠等。

6.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算例。算例的选择应有特点,或与学生专业相关,或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相关,而不应该是单纯的数学习题,应联系相关的背景或出处。如对于车辆专业的学生,讲述曲线拟合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计算汽车车身外形曲线轮廓线为例讲述曲线拟合的过程,那么可先给出一些典型车型的外形轮廓图,然后针对某款车型,给出其轮廓线上某些型值点的数据表。学生在看到丰富多彩的汽车图时,首先会感到眼前一亮,兴趣马上会提高,课堂气氛也会得到活跃,而曲线拟合的知识也能很容易领会。

四、总结

第6篇

计算机艺术设计以具有交互性和使用网络媒体为基本特征,包括电脑动画、影视广告、网络游戏、虚拟现实、网络艺术、多媒体、数字摄影、数字音乐、录像及互动装置以及DV(数字视频)等。作为人类创意与科技相结合的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

计算机对设计的最直接贡献是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和表达方式,根据计算机结构上的特点,它多用以完成设计的理性分析、信息存储、建模表现等任务,这使设计人员更多地致力于概念分析、创意构思等方面。计算机可以使设计过程视觉化,图像的生成过程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并直接反馈出控制效果,从而消除了传统摄影工具的缺陷。在设计中只要随时存储变化的结果,就能回到作品创作过程的任何一点,设计的过程不再是单向发展的,而是多向反复的。而计算机的引入,代替设计人员去完成大部分理性工作,计算机的计算速度是人脑无法比拟的,它能很快将设计人员的创作意图转换成可视图形,而且色调、材质、灯光、形体的更改也更方便。

计算机艺术设计重计算机技术的操作,更重设计艺术的表现,尤重创意意识的培养。我在上计算机艺术设计课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沉迷于电脑技术上的学习,而完全忽视设计艺术的创意。课堂上,学生虽然对电脑设计软件操作得很熟练,而缺乏新形态的创意,也无法表现自己的想法,或许根本就没有想法,没有创意意识。创意是被认为是在设计科学化作业之后的艺术化作业阶段,是使设计目标得以实现的可视可闻的形象化的点子。老师在教会学生电脑技术的同时,应结合专业特点,启发和引导学生如何运用电脑技术去创造符合人们审美要求的新形态或广告设计作品。

二、计算机艺术设计教学软件

高科技的技术手段驾驭表现形式的新型教学模式——计算机艺术设计教学。体现了高科技的数字化艺术手段,将感性的认识理念以严密的数学方法组织起来并对美术设计要素进行理性化控制的计算机艺术设计教学必将给人们带来的新的观念,新的思维,以及新的设计思想。那么理解设计的常用软件也是重要的。

1.AdobePhotoshop作为影像处理软件,在色彩的使用及调控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快捷的填充,灵活的色彩更换方式,每一项都简便易学,在色彩构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屏幕对色彩间的复杂关系进行形象地讲解,学生通过真实的色彩表现,轻松掌握色彩搭配规律。

2.CorelDraw是目前图形软件中最为强大的一个图形绘制与图像处理软件,我们用任何选定的创建工具进行基本节点编辑或特件变形;无论是简单的公司标识还是复杂的技术图例、文字版面的编排都不在话下。其增强的易用性、交互性和创造力可用来轻而易举地创作专业级美术作品。

3.FLASH是全球流行的电脑动画设计软件,是一种交互式矢量多媒体技术。二维动画Flash是目前网络动画的事实标准,其文件短小,播放效果好,交互功能强,易学易用,被广泛应用于网络动画,广告制作,教学课件,互动游戏等方面。

4.网页设计软件Dreamweaver是集网页制作和管理网站于一身的所见即所得网页编辑器,利用它可以轻而易举地制作出跨越平台限制和跨越浏览器限制的充满动感的网页。

5.AutoCAD不但能够用来绘制一般的二维图形,而且能够进行三维实体造型,用来辅助平面构成教学,不仅快捷准确,而且可以绘制出手工绘制时难以得到的图形,在机上通过复制、镜像、旋转等命令反复寻求变化和组合方式。

6.三维动画3DsMAX软件提供了标准集合体的建立命令面板,在建立立方体、球体、椎体等一些标准集合体是非常方便,直接拉伸或输入数值就可完成。软件还提供了强大的材质库,可以进行材质的真实模拟,并可通过系统提供的灯光、动画来多角度地观看自己的作品,从一定程度上,加大思维上的训练,减弱手工操作上的难度。

三、计算机艺术设计教学

计算机设计教学要分三个层面的培养目标进行,即制作、创意、创造。计算机教学要教会学生如何制作,例如:如何用软件,如何用计算机排版,拼版,制版。但是学生光会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接下来,教师应教学生如何进行计算机创意,指导学生如何避免计算机生硬、死板等弱点,将计算机设计与传统设计方法融为一体,转技术为技能,将软件功能组合发挥到尽可能大限度,创造出新的视觉形态。再接下来,教师应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形而上”的设计创造。我们把这一新的教学形式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并作了一定尝试,首先让学生去思考宣传手册的整体形象设计,要求每个学生拿出整体设计方案一套,通过竞标,点评学生的作品,挑选出最佳设计方案,经集体讨论评估使方案得以完善,在此基础上进行自选课题的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设计总的学习问题,而且要引导、帮助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思路,切忌直接命令学生如何做,而是引导学生去想;在教学的开始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能激发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而教师则耐心地聆听学生的发言,洞察他们的想法,看到其合理性和局限性,而后再提供相应的引导,引导学生看到与其设计相矛盾的观点和事实,或者组织不同见解的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更充分的沟通和合作,使学生学会理清、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不断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最终促成对某一主题产生共同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教师可以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学生的设计思路更明确、更系统。随着教学的进行,教师要逐渐让学生更多地去管理自己的学习,负责自己的探索活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创意思维的培养,教师要创设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生环境,使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争辩和合作。

二十一世纪充满了希望和挑战,计算机艺术设计教学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它是传统设计的延伸和升华,新的教学目标,新的教学内容,不断在教学方法上的推陈出新,更加注重培养学生适应变化的能力,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学为主的环境,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发挥自己潜在的能力,超越学术上的技能,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现代人才的需要。

【摘要】随着社会和现代科技的发展,艺术设计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之际,需要推广计算机艺术设计教学工作,促进艺术设计人才知识结构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艺术设计计算机艺术设计教学启发引导式教学

第7篇

1.1我国教学档案管理的难点

1.1.1专业分类多,学制时间长在我国,综合类院校比较多,多专业化且学制长是其主要特点。以医学院校为例,医学院校的专业分类更甚其他类院校,且各专业的交叉内容较多。医学院校的学制也要比其他类院校的学制更加灵活,目前的学制有三年制、四年制、五年制、六年制、七年制、八年制等。1.1.2部分机密性的教学档案收集阻力大对于一些涉及教师自身学术资源、科研成果的资料,往往受到保护,当事人一般不愿提交,这就为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力。

1.2我国教学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1.2.1信息报告类其中主要包括学校的政务文件以及教学文件,如学校在教学管理与实践中的改革措施和改革计划、科研方向、储备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制度的制定、会议记录、调研报告、招生计划、学校宣传文件等等。1.2.2学校发展建设类其中主要包括学校的重点发展建设、各院系科室、专业、实验室等单位的建设发展所形成的文件。

2我国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现状

2.1教学档案管理观念匮乏,未受到足够重视

虽然近年来,各高校对教学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仍然远远不够。一方面,校领导对于教学档案管理的重视还仅仅局限在教学资料的收集记录上,与校园建设的其他方面远不在一个水平上;另一方面,学校的教职员工更认为教学才是自己的本职,至于教学档案的收集提交,跟自己没有关系。再加上医学院校的教学,尤其是临床教学过程中经常涉及教师个人的研究成果,出于安全考虑,更不愿意交由学校保管。

2.2缺少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或制度落后

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近年来才逐渐受到各高校重视,因此,在制度上的落实普遍滞后。有些高校的档案管理制度,只是照搬国家制定的高校档案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对具体的档案管理工作没有什么作用;有些制度涉及的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对于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依托的档案管理新环境,早已不适用。

2.3档案管理部门权限较低,得不到有关部门的配合

档案的收集、分类、归档是一个庞大、繁杂的工作,如果仅仅靠档案管理部门来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各部门的紧密配合,才能高效、精确、全面的完成。然而现实中,许多学校在部门权力的分配上,过于偏重学科建设、专科研究、教学等方面,使得档案管理部门的权力普遍有限,得不到相关部门的认可,对于归档工作的配合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3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学档案管理的优势

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资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使用户能够从容地在这个信息大海中乘风破浪尽情驰骋。由于各地高校的高速发展,使教学档案的规模也非从前可比。针对各地高校的教学档案管理现状,将计算机技术引进到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可以大大简化档案管理工作,有效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加快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进程。这主要是因为,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学档案管理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3.1教学档案的管理更方便快捷

传统的档案收集分类工作,需要各部门与档案管理部门合作进行收集、整理、分类,效率、准确度和全面性都相当有限。而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教学档案的自动收集、分类、归档等。

3.2教学档案的存储形式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档案形式单一,纸质的记录方式既浪费空间,又浪费时间,有时很难以还原最初的教学情况。通过采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将声音、影像都准确地记录下来,在使用时提供第一手资料,使档案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3.3信息分享便捷,不受地域限制

随着各地网络办公与自动化办公的逐渐成熟,在互联网上,几乎可以获取任意一所高校的信息。基于这种平台,可以很方便的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教学档案管理中,并实施在线共享。简化管理流程,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流程复杂繁琐,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而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显著简化管理流程,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4借助计算机技术提高教学档案管理水平

随着我国各地高校的显著发展,教学档案管理面临着严峻的形式。网络办公、自动化办公的逐渐普及以及计算机技术对于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众多优势,使高校迫切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来提高教学档案管理的水平。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教学档案的基本情况,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教学档案管理改革。

4.1建立统一档案信息库

高校可以以档案馆网站为基础,建立电子档案信息数据库,将档案部门的资料以电子文件的形式上传至信息库中,实现电子档案的实时管理与应用。同时,学校的档案馆还要与各部门进行紧密合作,以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

4.2将档案信息库与教学办公网络进行绑定,实现自动上传和下载

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信息的收集工作是最大的难题之一。对比传统的纸质信息档案,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将档案信息库与学校的办公网络进行绑定,从而实现电子文件信息的自动上传和下载。

4.3强化沟通服务渠道,开展在线预览等服务

传统的档案服务,需要借阅人到档案馆,凭借有效证件进行借阅查看。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电子档案时代,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在线预览等服务,使用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档案馆的服务。

4.4实行网络认证,强化安全管理

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电子档案,拥有传统档案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在安全性方面,远不如传统的纸质档案。这主要是因为互联网的开放性使网络病毒和黑客有机可乘,使档案存在随时被恶意删除或篡改的风险。因此,需要实行网络认证等手段,强化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

5结语

第8篇

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普遍较弱,又缺乏较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有没有较强的自制能力。很多学生感觉到计算机理论的学习、编程和各种应用软件操作较为枯燥乏味,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耐心,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地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逐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促进学生向更高层次迈进,培养和造就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计算机应用和开发人才。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和操作紧跟教学节奏。另外,教师精心地设计教学课件,安排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计算机教学的魅力。学生参与计算机教学互动,让学生去操作多媒体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够更有兴趣地去学习和操作计算机,不断地增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促进教学方式改革,提高学生应用感悟能力

计算机是一门注重实践能力的应用学科,有着鲜明的学科特色,高职计算机教学在具体实践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应该给学生一定的理论指导,理论不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介绍,也应该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践,或者通过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最好的方式就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在实践中感知知识,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感悟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实现计算机教学方式改革,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和理论感悟能力。

例如,《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学科内容非常宽泛,不少知识相对空洞和陈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最新的计算机信息及主流产品应用,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关注计算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把计算机的文化基础和计算机的发展现状统一起来,解决教科书知识滞后和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对于Photoshop、Microsoftoffice这些教学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演示下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感知。教授之前,教师精心备课选择教学案例,自制或者搜索教学课件,耐心地引导学生在多媒体的演示下一步一步地操作软件,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些软件的应用步骤和程序,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解决教学软件滞后问题,注重软件应用开发更新

运用多媒体教材能够改变当前的计算机软件较为滞后的现状,高职计算机教师利用自身的计算机优势,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做到课程教授与多媒体技术完美融合,不断地优化教学软件,选用最新的教学课件给学生播放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多媒体教学的素材,建立相关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技术,及时制定最新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课件,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更新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视频。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制成视频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随时登陆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第9篇

一、 计算方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讲得多,练的少

现在书中有多是要在计算机上操作,但是在一些农村学校设备较缺,较少有机会在机上操作,就是数学科用计算机器,学生懒提买,学校也没有配备。所以我在课上只能是是针对几个学生光讲,如讲 sin37°时,说先按sin,再按37,最后按等号就是行了;讲 sinx=0.6求当中的 x 时,要先按sin -1 ,再按0.6,最后按0.6就行了。就是这么简单,可是讲了很多次有的一点也不知道,因为他们没有计算器,也没有操作过,当然印象就不深了。

(二) 太重视计算机编程思维的渗透

在新课程中模块5,学到数列这一块时,有一个例题讲到用到计算机程序语言来描述数列这一块的,虽然比较简单,但对我们这样的学生而言显然是太难了,里面用到一些英语像if、while.wend等什么意思我要解释个半天,像是我在上英语课一样,然后里面的逻辑也要解释个半天。

我就是想不通像这些内容,本来是我在大学里学的内容现在怎么放到中学了,可以他们现在走也不好,就想教他们飞了,可能吗?

虽然我们希望把数学思维早点渗到计算机程序中,这是要求是好的,但有点操之过及,而且书上又是要求说这些程序不用在计算机上操作,我就想不明白,既然不用操作,那学它们又是做什么呢,这样不是让教师教得糊涂,学生学的糊涂吗 ?

(三) 不重视书中“信息技术应用”这一块的教学

“信息技术应用”是书中每一章节的课后阅读内容,教学上本来就不用讲的。现在我发现有一个问题,教师不教,学生也不看了,这一些内容相当于摆设,这是让编者伤心的事。 里面的内容编得确实是很好,写到各个方面,有用计算机绘制函数图象的,有用excell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的,也有用几何画板画图形的。这些内容让人看到计算机确实能解决数学中的很多问题,学好计算机太重要,这一样一想似乎学好数学就不太重要了,所以很多学生想学计算机而不想学数学了,这一点在近几年表现的很突出,应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四)忽视了数学计算“口算方面”的教学

在新课程中更加强调运用计算器或计算机程序来解决问题,能教学生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当然是好的,当时现在我认为是过了点,以至于现在的学生动不动就用计算机器,口算方面的能力完全丧失,如算2*34*34 等问题他们也要拿出计算器来算半天,且当教师在上课用口算的方法算一些很简单的数据时,他们有可能听糊涂了,因为他们不会口算,从小时起就没有培养好,因为现在初中也在搞什么新课程,都太重视计算器或计算机了,这一点对我们的将来是很不利的。如在科研时,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你的数据怎么处理等问题就不好解决了。听说在美国,有一些专家的数学口算能力很好,在战斗中,能用数学方法口算出作战的可行性方案的最佳模式。

(五)教学中缺少直接用计算机演示数学问题

这一点在重点中学可能不存在,但在我们农村学校中,因为设备跟不上,并不是每个教室中都存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所以教师只能在某几节课在多媒体里教室里上,大多数情况下是在一般教室中上的。这样的话,像有些问题只能用通常的方法讲,但这些内容在计算机上说的话就更加生动,如三角函数图象的平移问题,用课件的话就要生动的多了。还有一些数据用excell处理的话,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说”

吴宏图

(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公营子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 122000)

现行教学大纲对一年级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口语交际的教学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创新精神。”

一、亲近学生,让学生敢说

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通常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初入学,对学校环境及老师有陌生感和不信任感,这大大压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有话不敢说。因此,学生一到我班,我就迅速想办法,稳定学生情绪,与学生交朋友,然后再引导、鼓励他们把经历过的喜、恼、哀、乐用语言表达出来,与他们共同分享,这样,我很快就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他们就敢于和我说话了。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敢于“说话”,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多表扬、多鼓励,提高他们“说话”的信心,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逐渐地,全班学生不管在课余或是课堂上都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例教学在教学《做什么事最快乐》这课时,我先出示了课题,让学生自读课题后设疑:从课题上,你想到些什么?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学生一下子说开了,有的说:“我想有好东西吃一定快乐。”有的说:“当然是上学最快乐了。”还有的非常着急地说:“老师,我知道小青蛙为什么不知道该做什么?因为他太小,不懂自己可以做什么事情,所以他才会去问那么多的人。妈妈告诉他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事自己才会快乐。老师,您说,我们好好学习是对别人有用的事吗?”孩子们一句句可爱的话,都反映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我让他们多次自读课文,再让学生讨论课文中妈妈的话,同时加以引导,让全班学生从中明白做什么样的事情才是最快乐的。这样的师生、同学的互动教学,比满堂老师唱“独角戏”好多了。学生的“说话”胆量大了,“说话”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也掌握得比较牢固,并且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了他们的智力。平时,我注意让学生积累语言,培养他们说话的习惯。我要求同学们每天把见到或有趣的事用一句简单的话记下来,然后让他们自己说出来,说得好的及时表扬。这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说话积极性,为他们将来的写作打下基础。有的学生写道:“放学后,我和爸爸一起到运动场上打羽毛球。”有的学生写道:“我在放学的路上见到了一只可爱的小狗,以为它没有主人,想带回去养它,可是当我去抱它时,它却跑向了它的主人。”

二、 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乐说

(一)创设情景

让学生乐于说情景教学,会让学生兴趣盎然,而以景助说,则令同学们乐此不疲。因此在语文教学上,我尽量多想办法,创设情景,让学生乐于“说”。例如,教学《司马光》时,让学生把课文中故事表演出来,学生很快地进行角色分配,可是由于课文中描写司马光的语言,神态等近乎没有,这样就给学生的表演带来了困难。于是我让学生想一想司马光在救人前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脸上的表情又会是怎样?学生的思维顿时被激活了,再全班交流说一说,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说话能力。在表演的时候,学生能在表演创设的环境下,按内容的发展扮演角色,自然地锻炼说话的能力。在表演的同时,学生也把课文弄懂了。

(二)利用课外活动,激发学生说话欲望

“兴趣是创造的火花。”如何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增强说话兴趣?在这个重要的环节中,我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如:带同学们到郊外春游时,我要求孩子们与小树、小草对话,然后告诉老师,你与小草说了些什么?小草对你说了什么?有的孩子说:“小草说,小朋友,我很口渴呀!”有的说:“小朋友,你别老踩着我,弄得我可疼呢!”这样,发展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在他们边说边笑的脸上,我看到跳动的童真。每逢节假日,我都要求学生把在假日中的某一件事记好,待到上学时说给同学们听。由于养成了习惯,孩子们都会特别留意身边发生的事情。

三、 提供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

(一)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说话内容,引导学生去说

有话可说即让学生有说话的内容。本册教材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说话内容,每次的口语训练,是同学们最积极的时刻。如在介绍“我的家”的口语训练课上,我先让同学们把与家庭成员的合照带回校,然后让同桌互说,再让同桌互相说出你所听到的介绍,这样,孩子的听说都得到了训练。另外,在说话练习中,我会与孩子们一起来做一做,说一说,使其所说的内容更接近生活,更完整贴切。在与孩子们玩的过程中,有计划地引导他们说说自己的心情、同学的动作、自己的盼望等,为下一节说话训练提供了词汇和内容。

(二)引导学生观察,发掘说的内容

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以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观察要求:早晨从进校门到教室,在这短短的一段路上,你见到了什么?本来,学生每天都要走这段路,并没觉得有什么可看的。但在我提出要求后,他们开始注意了,大门的校徽、标语、宣传栏刚劲有力的大字、栩栩如生的图画,喷水池中的小鱼……进了教学楼,楼道里打扫卫生的同学,带着各种神态、动作、表情匆匆走进教室的同学……学生观察后,让他们在“每天一句话”练习时说出来,学生在实践中就体会到:这短短的一段路,就有这么多的事物可以观察,而且都可以选来作为说话的内容。周围的事物这么多,可说的内容太多了。学生初步体会到观察和说话的关系以后,对观察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我就注意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把眼界放宽,并有的放矢地指导观察顺序。

起初,我只要求学生看校园内的事物,然后逐步扩大范围,要求他们观察家里的情况、邻居们的情况,在大街上、在商店里、汽车上、公园里见到的事物。这样,学生的眼界越来越宽。眼界越宽,思维就越活跃。打开了思路,说话时可取的题材就多了。学生觉得“有的可说”,对说话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