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储运工程论文

时间:2023-03-27 16:37:57

导语:在储运工程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储运工程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跨专业研究生 培养管理 思考

1.引言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各大院校的研究生在教育规模上大幅度扩大,跨专业报考研究生早已不是个别现象[1],成为研究生培养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跨专业研究生在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着问题又有其独特的优势,如何克服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跨专业优势是各高校研究生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所谓跨专业研究生即录取考生的硕士学位专业与其已获得的本科学位专业不同,按照原本科专业与研究生专业的跨度的大小,可以把跨专业研究生分为三类:

1.1平行跨越:原本科专业与研究生专业属于相同一级学科下的不同二级学科;如:油气井工程专业跨为油气储运专业;

1.2学科跨越:相同学科门类下的不同一级学科的跨越;如:土木工程专业跨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1.3门类跨越:不同学科门类下的跨越。如:数学或计算机专业跨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根据调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以下简称本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储运专业)的跨专业研究生均为(2)类和(3)类跨越,近三年来我校储运专业跨专业研究生的比率均高于50%以上,分为为2009年的58.3%、52.3%、53.3%,有一半以上是跨专业研究生。在如此大的跨专业比率下,跨专业研究生的管理工作一定要引起研究生学院、导师以及任课教师的高度关注,否则其培养质量将会大幅度下降,势必同时引起我校储运专业的就业率、招生率等的下降,形成恶性循环[2]。

2.跨专业研究生的特点

2.2专业基础知识的相对薄弱

储运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和传热学,这些课程是在本科阶段讲授的,第(2)类和第(3)类跨专业研究生由于未能系统的学习过(不包括研究生入学考试前的应试学习)以上课程,而到了研究生阶段学习的高等工程热力学、高等流体力学和高等传热学等课程学时又少、同时有需要具有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等课程的基础,这样导致在研究生第一、二学期的课程学习环节中处于弱势,这些课程都是储运专业研究生的理论基础,贯穿于实验、论文和科研工作的始终,如何有效的学好这些课程决定研究生的进一步发展。

2.2科研工作开展慢

对于跨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程即使本科阶段没有学过,但是考试前是应试学习,由于本身是跨专业考试下了很大的苦工,考试成绩较高。但是,入学后除学好专业基础课程后还要完成研究生导师给定方向的论文科研工作,由于缺乏专业课程:如:输油管道、输气管道、油气集输和油库设计等的了解,又存在着科研工作展开慢的特点。

2.3发挥原有专业优势

跨专业研究生可以发挥其先前专业的优势,有机地与现有专业结合在一起,在学术方向上和研究方法为储运专业补充新鲜血液,将自己培养成复合型的高级人才。

3.培养管理的对策

3.1课程设置改革

我们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应考虑到跨专业研究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情况,针对跨专业研究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情况对现有的课程设置体系进行改革,这关系到能否切实加强基础理论 、学科知识的学习,涉及到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具备进入学位论文阶段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并为今后工作、研究打下基础。在新一轮《研究生培养管理方案》制定中,需要突出基础理论课程的地位,基础学科的授课时数应占50%。

3.2适当增加本硕贯通课程

在构建新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时,对现有课程进行整合、优化,适当增加本硕贯通课程。可借鉴本科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路,统筹考虑、突出重点,以弥补跨专业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欠缺。

3.3适当增加选修课

选修课可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限定选修课可因不同培养方向设置,导师和学生可根据需要从中选择2~3门。任意选修课是为跨专业研究生安排的课程,由学生自行选修。

3.4适当调整课程时间安排

对与跨专业研究生在课程时间安排方面,可将第一学期部分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第一学期留出一定时间安排跨专业学生补进行集中补专业基础必修课,或采取分班授课的教学方式,分别照顾专业 “跨度大”(2)类和(3)类的研究生跨专业研究生。

3.5对跨专业研究生的要求

要求跨专业的研究生在思想上要持之以恒,不怕麻烦;学校给研究生开设足够多的选修课、必修课,将其领入专业的大门;在研究生阶段要多看书、多听课,广泛涉猎专业知识,珍惜学校资源,打好基础、弥补不足,补好理论这一课。

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管理是艰巨的任务,任重而又道远,需要研究生学院、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更重要的是研究生本人付出努力。在引起足够重视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培养方案和模式调整,各大高校的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将会上一个大大的台阶,势必会形成校、师、生三方互应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何云信,李美中.跨专业与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差异化培养研究[J].2010(1).

[2]孙淑平.提高跨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29).

第2篇

关键词 油气储运 课程设计 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il and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Curriculum

Design Standardized Teaching Reform

WU Lijuan, ZHANG Yindi, LI Xiaoyan, ZHANG Rui, GU Xiaoting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llege of Yangtz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100)

Abstract Course desig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links of oil and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 practice class. To combine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Yangtze university storage course design, objectiv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current teaching,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draw lessons from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other universities give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rational Suggestions from various angles, to provid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course design of teaching ideas.

Key words oil and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curriculum design; canonical

0 引言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是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基本训练,是本科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对后续的毕业设计做热身,是理工类专业本学生开始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课程设计的质量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也会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①②③④

在人才需求剧增、高等院校“扩招”这两个强大引擎的驱动下我国油气储运高等教育的规模急剧扩大。近十年开办该专业的大专院校由先前的寥寥几所发展到了目前30多所。对于拥有该专业的高等院校来说,我们更需要扎实的教学质量做保障。从具体教学环节着手培养创新、务实、肯干的储运专业人才是每个储运教育工作者所期待达到的目标。经调研了解到西南石油大学和西安石油大学以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多所兄弟院校均开设了专门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形成了规范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要想改善这一现象需要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尤其是如何在有限师资和扩招后大量本科生生源之间有矛盾时去解决设计类题目与现场实际工程脱离导致设计质量不高的问题。如何尽快扭转这个局面成为摆在储运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在我校进行油气储运专业课程设计规范化改革研究和实践显得非常有意义。

1 课程设计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1 设计题目单一,教学内容有待完善

为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加强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效果,课程设计的内容应该是前面所学专业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体现,不能让所有学生只做一门课程甚至一个方向的研究。全面设计对学生对专业课的复习和巩固有更多好处。

油气储运主干专业课程如“油气管道设计与管理”、“油库设计与管理”等涉及大量工艺、设备和装置,要真正掌握这些内容,需要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这些工艺、设备和装置的设计、制造和安装过程中去。为此在所有主干课程课堂学习后专门设置课程设计环节,安排一定深度的以工艺设计或部分设备设计为主的设计工作,让学生自主完成,从而配合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储运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为毕业设计做准备。设计过程就是学生主动了解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产生自主创新的能力。这种方式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增加了学生对专业课知识的掌握程度,保障了整体专业课的教学水平。

1.2 设计思路不规范,没有统一的工艺设计说明书和课件

设计期间,部分学生对设计中所遵循的最新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规范不熟悉或者对设计规范理解不够深入,在设计时甚至沿用已经废弃的标准设计随意性较大。编写规范的参考资料是保障设计结果准确性的必要条件。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CAI教学手段结合,对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内容使用演示型多媒体技术,以生动的动画形式展现抽象的知识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难点内容的理解。

1.3 抄袭严重,完成质量不高,过程监控不严

尽管学校针对课程设计制定了相应工作条例和相关制度,但由于很多条例不够全面,或者在执行中不严格、不规范,从而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课程设计仅对主要阶段进行粗略划分,部分环节标准不明确、不具体、涵盖面不全,造成学生和指导教师无章可循,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导致课程设计完成质量不高等问题,需建立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实现分阶段、分步骤监控,把关建立监控体系中各个环节的具体、可行的标准,做到全面覆盖、整体把握、按步推进,构建完整的质量监控体系。

1.4 考核方法传统守旧、较片面

本科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汲取知识,考试的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发挥考核的促进作用,根据课程设计分阶段进行的特点,规定对每一阶段完成的任务都要进行考核,最后成绩的评定可根据学生平时参与答疑的表现、设计完成效果、多媒体制作和演讲能力等综合评定。这种以综合考核代替传统的考核方法,将简单考查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变为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一个环节,从而把以往的最终考核分解前移到平时,起到对整个过程的每个阶段都增强重视程度的作用。

2 应对措施与实施方法

2.1 修订教学大纲完,完善题目类型,结合现有实验项目

针对油气储运生产系统庞大、复杂的特征,实验室已建设有油库模型仿真和管道输送计算机仿真两大模拟系统,在专业教学中发挥着很好的效果,但实际过程中还是以教师贯穿讲解和演示的方式为主,所以以该类实验为突破口,改革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完成实验的主体。另外基于国家特色专业投资建设的有利条件,结合当前储运行业生产实际和技术需求,充实相关实验项目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大纲应结合培养方案,应综合考虑人才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以及新教材编写等,以达到油气储运工程人才培养目标。期望在学校油气储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兄弟院校的教授、专家的指导下完善油气储运专业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的修订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加强基础全面巩固专业”的精神,尤其注重“提高能力”。

2.2 备齐标准规范,制作设计说明书、教案和课件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油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和油罐及管道强度设计。其中油气集输和油库设计及管理已成为校级精品课程,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形成以精品课程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带动其他专业课程建设。课程设计正好将所学专业综合成一体,可以均衡多门专业课的发展。

借助集体力量,在全体项目组成员合力下编写授课讲义,制作教案和课件。

2.3 改进教学方法,提出合理的选题机制

课程设计应充分体现“以教师指导为前提,以学生学习为根本”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实践环节中可改变传统单一的设计题目,实行学生和指导老师双选机制。为取得更加丰富的教学成果弥补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不足,可以尝试以下新模式:真题真做模式,即积极吸纳学生参与实际科研课题,以科研项目为实践载体,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道理;超前模式,即为部分学生提前配好指导教师学习之余即可超前开始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及早地得到科研训练,为毕业设计(论文)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2.4 提出合理的考核方法,建立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严把质量关⑤

课程设计全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主设计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学生和教师的主观性较强,院校也仅从宏观角度对全院课程设计进行管理,没有具体到各专业,致使各环节的质量监控,难以落到实处。根据资料收集整理发现,质量监控可以从选题、中期检查和答辩几个环节把握。目前教学中中期检查也只是检查设计进度,对质量无法评定,各阶段监管力度不够,监管标准不全面,可操作性不强。规范各环节质量监控标准,建立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是保障学生完成质量的必要条件。课程设计可采用 “分组设计、随机考核制”的方法进行,学生的成绩由平时成绩、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三部分组成,各占一定比例。

3 结束语

通过深入研究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并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充实实践环节教学内容,更新实践环节教学手段,保证实践环节教学质量,从而体现“重实践,厚基础、增灵活、强能力”的教育教学模式,同时注重针对性、适用性和有效性,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为总目标。本文结合长江大学在油气储运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根据问题的特征提供了对应的解决措施或建议,这些措施或建议的采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有重要意义。

注释

① 王琪,施雯,黄军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践体系教学改革研究.考试周刊,2012(30):18-19.

② 肖荣鸽,姚培芬,潘杰,邓志安,蒋华义.油气储运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规范化改革与探索.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5(2):44-46.

③ 汪贵平,刘,贺昱曜,等.浅谈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规范化.电气电子学报,2005.27(4):111-113.

第3篇

[关键词]油气储运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030-03

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全球化,使得以往的以人力劳动为主的生产方式逐渐向以技术为主的生产方式转化,经济的发展对文化和科技的依赖程度逐渐加强。[1]我国当前正处于高新科技成长与产业布局改革的关键阶段,不仅迫切需要科研型精英,更需要一大批技术人员和一般技术监管人才,且当前严重短缺的是处于科研型人才和技术人员中间的实用型高等技术监管和组织精英。[2]所以,培养实用型本科人才是将人口优势变成人才资源优势的关键,是顺应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必然条件。[3]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辽宁省教育厅支持向应用型转变的试点专业之一。在进一步践行《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的基础上,本校踊跃实行本专业变革发展计划的制订任务,全力推进本专业融合产业转变和创新驱动发展,把教学思路转变到服务辽宁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上,为辽宁省经济提质增效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4]

一、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育转型思路

我们以企业、社会需求为导向,将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办学思路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培养计划、实践平台、师资队伍、考试考核方式等做全方位的改革。[5]

我们通过提高本专业办学定位与企业需求的符合度,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培养机制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改革,为辽宁省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油气储存与管道输送领域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育转型方案

(一)培养计划修订

为满足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向应用型转变以及我校特色专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我们开展了本科培养计划的修订工作。修订的目标是以企业、社会需求为导向,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大众创业型人才及卓越型工程师。[6]具体修订方案如下。

1.培养目标。将学生培育成德、智、体均衡成长的应用型精英,要求学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与系统的油气储运专业知识,具有优秀的计算机应用才能、工程实践才能;(2)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沟通、竞争与协作能力;(3)能在石油、石化、城市燃气等企事业单位中承担油气储运系统的策划、设计、建设、运行监管以及技术研究与开发任务。

2.培养规格。培养规格的修订朝着应用型方向转变,力求使培养的毕业生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全面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道德和职业素养;(2)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才能,并能够在本专业学习中熟练地使用;(3)掌握计算机语言和基本操作技能,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获取其他相关信息;(4)拥有工程流体力学、热工学、工程力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5)掌握并具有油气储运工程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等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6)能够应用常用工程软件进行输油管道、输气管道、油气田地面工程的工艺计算和模拟;(7)了解油气储运工程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变革,具有一定的创新科研能力。

3.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朝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向进行调整,在“整合、”的基础上,压缩公共课及基础课学时,增设具有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专业课。

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油气集输、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油库设计与管理、泵与压缩机等课程,是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关键专业课,在调整课程体系时,这些主干专业课的学时和学分要充分地保留和巩固。另外,石油、石化领域的企事业单位普遍要求学生具有工程软件的应用能力;天然气的使用和普及越来越广泛;LNG等新技术逐渐兴起和壮大;国内大型石油、石化国有企业在国外的工程项目日趋增加。面对这些新的需求,要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新专业课,比如工程软件应用、燃气输配、LNG技术、双语课程等,扩展在校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增强学生今后应对就业市场的能力。

4.教学内容改革。针对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等相关课程,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向学生讲解知识点的工程背景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在增加一定的工程案例学时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科研经历为学生讲授实际工程案例,以增强学生将知识点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的能力。

5.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根据本专业向应用型转变的需求,实用践行教学环节的设置要具有多样性和实用性。比如,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相关工程软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应增强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

在全面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输气管道课程设计、油库课程设计及工程软件实训等实践教学内容,这些内容至少要占总学分的30%。

(二)实践平台建设

我们围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全力构建工程技术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资源共享;多方面筹集资本,加大教学科研基本设施的建设力度;组建辽宁省工程技术中心,为组建油气储运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做准备。同时,我们借鉴国外大学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和国内院校的改革经验,完善工程技术中心管理制度,有效实施工程技术中心“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体制,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中心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力争新建若干个与国际接轨的前沿技术共享平台。

我们把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作为重要支撑,加快工程实践中心、生产化实习实训基地和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制定开放实验室项目资助计划,在开放实验室的设备添置、设备运行维修、耗材、人员配置、工作量等方面给以积极的支持,营造向学生半开放、运行优良的实践教育氛围。同时,我们加强对实验室的监管,建设完善的本科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大型仪器设备监管使用规程,以提高机器的使用效率。同时,实施实验室岗位责任制、设备维护、无危险监管与环境保护制度等。此外,每年投资数万元用于大型精密设备器械开放和大型的精密设备器械维修,以提高器械利用率。

在实践教学的安排上,要增设设计类、综合类实验,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的比重,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改革实验教学的同时,要重视实习环节,努力建设与学科息息相关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学生获得良好的实习创造条件。

积极鼓励和倡导教师们采用当下先进的教导科技,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方便。这要求教师将讲授课程基本材料(教案、电子教材、教学大纲、习题、多媒体课件、图片、影像等)制成电子文档。为增强广大学生的感性认识,实验教学中心与实习基地联合录制实习基地工艺流程和生产装置影像资料,一旦学校条件允许,全部上网,构建网络课堂。在目前的条件下将讲授课程基本材料上传至学院主页,实现资源共享,能够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预习和学习。

(三)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拟用将近3年的时间,建设一支适应学科教学工作与改革发展要求的由骨干教师组成的团队。团队由不同研究方向的课题组构建,课题组教师队伍保证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基本符合客观情况。

1.发展规模。在争取学校有关政策扶持的基础上,3年内吸引5~10名副教授或博士来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青年教师。

2.结构调整。积极调整本专业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尤其是加强35岁至45岁之间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补充,并使教师职称比例基本合理,在此基础上组织精干力量推进精品课程构建。精品课程构建分3个层次进行,即院(系)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校级示范精品课程,实行滚动式建设,按照院级、校级、校级示范层层递进。

3.梯队建设。加强本专业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在加强年轻教师培养的同时积极培养省部级以上的学术带头人,争取3年内拥有省部级或校级学科带头人2~4人。同时,重视教学第一线主讲教师队伍的质量,强调教学第一的思想,确保青年教师授课学生满意率达到95%以上。

(四)考核方式改革

摒弃以往以考试作为单一考核的方案,根据课程的特色,开展多样的考核方式,以全面测试和评估学生的学习进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成就。拟采取下列几种方式进行考核。

1.主干专业课:采纳以往试卷考试与学生日常学习情况、自我表现等结合起来进行考核的方式。

2.实践课程:可以选择采纳现场技巧实践、上机实践、实践测试等方法,或者采用理论测验与上述操作结合起来的方法进行考核。

3.考查课:可采取试卷考试、大作业、论文、调研报告等方法与日常表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查。

4.研究性课程:可采取教师命题,学生针对题目自行研究、设计,提交报告、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

5.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可以采用顶岗考核答辩、毕业设计、毕业答辩等考查方法。

三、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展望

研究和实行应用型人才培育,是顺应构建人才大国,培育大批企业、单位所要求的应用型高级技术、规划和管理人员,为社会发展履行职务的客观要求,是顺利完成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渠道。通过确定指导思想,明确培养目标,细致分化和调整教学形式,能促进应用型本科教育成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转型培养方案体现在应用型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创新举措等方面,预计经过3年时间的构建,能整合教学革新成果,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方式,逐渐建成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具有专业特色的实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形式,为中国和辽宁经济社会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宇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思考与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26):23-24.

[2] 贾宝栋,苍久娜.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性[J].价值工程,2010(30):158.

[3] 畅晋华,原帅,畅志峰,等.浅谈启发式教学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J].课外阅读(中旬),2012(10):26.

[4] 竺柏康,徐玉朋,张仁坤,等.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石油库与加油站,2007(5):8-11.

第4篇

[关键词] 道恩集团 化工物流

一、道恩集团经营概况

山东道恩集团有限公司座落在胶东半岛北部的新兴港口城市――龙口市。始建于1991年。2003年经山东省工商局批准以其为母体组建集团,集团辖设14个成员企业,涉足流通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集团系中石化、中石油所属九大石化公司在山东省的总经销,同时为美国通用、韩国三星、LG、大韩油化、日本工程的世界著名石化企业在中国的授权商。另外,公司经与中石化、中石油协商,为它们提供山东省内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主要为青岛海尔,海信,三角轮胎,时风集团等大企业运送石化原料,并与 中石化下属齐鲁石化公司签定了其二期30万吨PVC扩建项目的储运合同,与中石油最大的中转公司东北公司签订了吉化股份公司、吉林化工销售公司的货物储运合同,同时待大莱龙铁路开通后公司将涉足石化公司的液体化工产品,化肥等货物的物流中转业务。

集团公司现有资产5.6亿元,占地面积3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职工1100余人,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的销售、货物储运业务。公司年销售石化产品35余万吨,储运货物90余万吨(包括为中石化、中石油储运货物30余万吨)。公司所属配送中心拥有货运车辆50部,社会挂靠车辆150余部,本埠及异地仓库20座,面积10000平方米,仓储能力2万吨。集团所属航运公司拥有货轮两艘,运力5000吨。

公司地理位置优越,距龙口港2公里,依傍威乌高速公路和即将开通的大莱龙铁路,西邻维坊、南邻青岛、东邻烟台,北与北方最大的物流集散地大连隔海相望,形成以大连为扇点,以东三省为扇面的运输网络,海、陆、空交通和通讯极为便利。

二、 道恩集团成立现代化工物流子公司的必要性

1.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通过资产整合、人员调整和优化现有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实现集团内部企业物流的一体化管理。理论和实践均已证明,物流的集成化管理可以提高物流设施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最终降低物流成本。集中管理,统一安排存储资源,一方面可以降低重复存储、场内短驳频繁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承接外部业务,扩大业务量,提高仓储设施的利用率。对运输设施集中管理,可以进行有效的调度及联运,减少环节之间的低效率问题,进而提高物流运作水平,以最低物流总成本向客户提供最大价值服务。

2.合理、有效安排人员。通过对储运的一体化管理,可以集中力量培训技术工人,增强物流管理和操作水平;也可以更好地向外扩展业务范围(比如:报关、集装箱运输,以及为化工区提供物流服务)。

3.提高经济效益、培养核心竞争力。集团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精干主业,以石化产品为中心,加大对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以前,道恩集团各公司都有自己的仓库、车队,通过发展集团石化物流,各公司可以将物流事务剥离给专业物流子公司,将更多的资源集中在生产和销售上,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发展第三方物流,也可以提高专业物流公司的盈利能力,为集团创造新的利润空间,使集团物流不再是包袱,而是利润增长点。

三、 道恩集团发展化工物流的有利条件及建设内容

1.产业优势。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正在迅速崛起,成为广受关注的一个经济热点和新的利润点。 因此,抓住机遇组建物流公司,发展物流业,将会有广阔的前景。

2.管理、人力、技术优势。山东道恩集团有限公司历经十四年的发展,围绕着石化产品经营业务已经形成了供应、销售、运输、仓储一体化的物流体系,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积累了大批货物调配人员、信息员、仓储管理员。

3.网络优势。公司在省内济南、青岛、淄博、烟台、威海等城市,省外北京、天津、重庆、扬子、吉林、大连等共计30多个城市设立了配货站,配备了专业的货运人员,大部分城市设立了异地仓库。

4.资源优势。山东道恩集团有限公司系中石化、中石油所属九大石化公司在山东省的总经销,同时为美国通用、韩国三星、LG、大韩油化、日本工程的世界著名石化企业在中国的授权商,自需的年货流量已超过60万吨,有丰富的物流货源,另外,公司经与中石化、中石油协商,为它们提供山东省内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主要为青岛海尔,海信,三角轮胎,时风集团等大企业运送石化原料,并与 中石化下属齐鲁石化公司签定了其二期30万吨PVC扩建项目的储运合同,与中石油最大的中转公司东北公司签订了吉化股份公司、吉林化工销售公司的货物储运合同,同时待大莱龙铁路开通后公司将涉足石化公司的液体化工产品,化肥等货物的 物流中转业务。预计“十一五”期间,每年的中转量达到200万吨。

5.地理优势。由于龙口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并与东三省扇形物流集散地的扇点――大连市隔海相望,因而成为连接东北与华东、华北的物流集散中心。

6.项目规模。为加快公司物流业的发展,使其上规模、上层次,同时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山东道恩集团有限公司决定将公司所属的储运中心,航运公司进行剥离重组,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专业的物流公司,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项目完成后物流量将达到350万吨,年销售收入3亿元,利税3000万元。

总之,道恩集团发展现代物流具有可行性及必要性。

参考文献:

[1]省略

第5篇

【关键词】加热输送 破乳剂 输量

近年来随着稠油开采量的增加,输送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由于稠油的密度大、粘度高、流动性差,不易实现经济、安全、稳定地管输。输送稠油时管路的压降大,泵送设备也比输送低粘度的常规原油要大得多,这就大大增加了原始基础建设投资及维护和运行费用。为了合理地开发利用巨大的稠油资源,适应稠油产量的不断增长,必须解决许多复杂的技术和经济问题,寻求更经济、有效并安全可靠的稠油输送方法[1]。

经过近几十年石油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稠油输送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稠油输送工艺主要包括: 加热法、稀释法、掺热水或活性水法、乳化降粘法、低粘液环法、改质降粘法等[2]。其中加热输送方法是传统的方法, 目前也仍是国内外稠油主要输送方法,而稠油最佳输送温度的选取,直接影响着稠油加热输送的经济效益[3]。在此基础上石油工作者开发研制了破乳剂,利用其破乳作用沉淀出稠油中的水份,以降低水份加热、输送消耗的能量,近年来随着原油破乳剂的进一步研制开发,其脱水所需温度逐渐降低,计量站加热消耗的热量减少,因此输油站所需输油温度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且随着各站输量的变化也将影响稠油的输送温度[4]。现以此为基础对百重7-92号站-克炼稠油输送管道的外输工况进行分析及处理方案的比较,以合理配置站内设施,节约能耗。

1 工程概况

1.1 百重7-92号站-克炼厂稠油管道

百重7-92号站-克炼稠油管道分为百重7-92号站及92号站-克炼厂两段,其中百重7-92号站稠油管道起点位于百重7原油交接点,终点位于92号原油交接点,管道长度22km,采用D273.1×5.6钢管,设计压力为4.5MPa,设计输送能力60×104t/a;92号站-克炼厂管道起点为92号原油交接点,途中接入91号原油交接点来的净化原油(91号站-91节点输油管道为D273×7,长度0.16km),经克-乌输油管道的701首站,终点为克石化厂,管道全长32.87km,采用D426×7管道,设计输送能力250×104t/a,设计压力4.0MPa。百重7-92号站-克炼厂稠油管道节点示意图如图1所示。

1.2 管道沿线现有机泵与加热设施

(1)百重7原油交接点

百重7原油交接点位于百重7处理站内,设计输量为60×104t/a,设计压力为4.5MPa。目前站内建有2台SMH2900R40E15TW21型三螺杆泵,Q=90m3/h P=4.5MPa,一用一备;建有2台热负荷为850kW、换热面积为105m2的蒸汽换热器,串、并联运行。

(2)92号原油交接点

92#原油交接点既为百重7-92号站稠油管道(D273.1×5.6)的末站,又为92号站-克炼厂管道(D426)的首站。站内建有4台外输螺杆泵,其中2台Q=50m3/h、P=4.0MPa,2台Q=160m3/h、P=4.5MPa。目前该交接点没有加热设施。

(3)91号原油交接点

91号原油交接点位于91号稠油处理站内,站内建有4台外输泵,其中2台SMH2900R40E15TW29L1/2型螺杆泵,Q=160m3/h P=4.5MPa;2台W7.3ZK-2820MIW80型三螺杆泵,Q=60m3/h P=4.0MPa。目前该交接点没有加热设施。

(4)克炼厂原油交接点

克炼厂原油交接点位于克炼厂内,由于站内工艺流程和设施的需要,要求进站温度不得低于50℃,进站压力不得低于0.5 MPa。

1.3 任务输量

根据2007年-2010年原油商品产量,确定基础任务输量:百重7稠油外输量60万t/a,91号站稠油外输量70万t/a,92号站稠油外输量120万t/a。

1.4 油品物性

百重7油品密度935.1 kg/m3、粘度590.9 mPa·s(50℃),91号站油品密度930.6kg/m3、粘度275.21 mPa·s(50℃),92号站油品密度938.6 kg/m3、粘度754.16mPa·s(50℃),均为重质油。

2 优化方案

2.1 方案一

目前百重7、91号及92号原油交接点的外输温度分别为70℃、63℃、80℃,这很大程度上受稠油脱水温度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原油破乳剂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原油脱水温度也将逐渐降低,原油低温脱水后,减少了油中水分加热所需要的能量,可提高油田综合开采效益,考虑到低温破乳剂的研究发展,确定本论文原油的脱水温度即各站点交油计量温度为55℃。

已知管道终点稠油到达克炼厂要求温度大于50℃,压力大于0.5MPa,91号及92号原油交接点均为不加热外输,推导出各交接点均为任务输量时百重7稠油的最低外输温度,计算[5]结果见表1。

2.2 方案二

随着稠油开发的深入,各产能区块稠油产量均有所变化,根据目前各原油交接点日输量情况及经济危机对石油行业的影响,2011年各原油交接点的原油外输量,百重7稠油外输量34万t/a,91号站稠油外输量70万t/a,92号站稠油外输量78万t/a。

已知管道终点稠油到达克炼厂要求温度大于50℃,压力大于0.5MPa,91号及92号原油交接点均为不加热外输,推导出各交接点均为2009年预测输量时百重7稠油的最低外输温度,计算[5]结果见表2。

2.3 结论分析

2.3.1 方案一结论分析

由表1可知,若原油脱水温度降为55℃,在任务输量情况下,百重7-92号站-克炼厂稠油管道为满足管道安全运行,并充分利用管道沿线各原油交接点已建设施,百重7原油交接点稠油加热升温70℃、91号及92号原油交接点稠油外输温度均为55℃的情况下即可满足管道安全运行。

2.3.2方案二结论分析

由表2可知,随着各原油交接点稠油外输量的降低,在91号及92号原油交接点稠油外输温度均为55℃的情况下,为满足稠油进克炼厂温度、压力的要求,2009年预测百重7稠油的最低外输温度为109.53℃,也就是说需要将百重7稠油由55℃加热到109.53℃外输,但目前站内已建换热器管程的设计温度为95℃,无法满足原油加热外输的要求,各站点的起点管压及所需泵的扬程均能满足管道运行要求。

考虑到百重7原油交接点已建有2台蒸汽换热器,将百重7稠油加热升温后外输,可减少百重7-92号站管道起点压力,若将百重7稠油加热到换热器管程设计温度即95℃后外输,则管道的水力热力计算[5]详表3。

由表3可知,随着各原油交接点稠油外输量的降低,若稠油脱水温度降为55℃,为保证百重7-92号站-克炼厂稠油管道的安全运行,不仅需要启用百重7原油交接点的换热器,同时还要在92号原油交接点增设原油加热设施。

参考文献:

[1] 刘文胜,郭东旭.稠油输送技术及方法.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油田特种工程管理中心,2008.

[2] 高婷,刘明.稠油超稠油管道输送降粘方法研究现状.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2012

[3] 王晓宇,宋天民.稠油降粘方法研究现状.河北化工,2009.

[4] 郭劲松,韩庆生.稠油管输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石油辽河工程有限公司,2011.

[5] 杨筱蘅.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第6篇

关键词:并行敷设;埋深不足;水工保护;输油管道;输气管道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中缅天然气管道是我国“十一五”期间规划的重大管道项目之一,与同期拟建的中缅原油管道共同构成了我国油气进口的西南战略通道。国内段管道从云南瑞丽市58号界碑进入中国境内,与原油管道干线并行,在贵州安顺市油气管道分离,油气并行段1101.2km,天然气管道线总长全长1726.8km,最后到达贵港市,原油管道干线全长1631.1km,最后到达重庆市。

2013普降大雨,中缅油气管道并行段有多处被雨水冲刷而造成管顶埋深不足,管道的安全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由于部分管道已经运行,且受现场地形限制,无法采取沉管作业。如何在不沉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水工措施来确保管道安全和管顶埋深是消除安全隐患的关键所在。经现场调研后,对不同地貌类型埋深不足段进行总结如下。

1 高陡边坡段

由于中缅管道地形起伏较大,高陡边坡也较多、部分管沟未及时回填,管沟在大雨中形成雨水通道,土体被冲走,造成管道悬空现象。下面针对坡长大于约60m,平均坡度大于25度的土质边坡,以及可能造成水毁的长陡坡地段介绍此类水工保护措施,。

1.2水工保护措施

水工保护措施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2.1管道的防护

在冲毁段管沟中夯筑灰土截水墙,间距10m。截水墙要从管沟底部修起,高度与原始地面齐平。管沟采用灰土回填并分层夯实,夯实系数不小于0.9,详见图1。

图1 截水墙位置示意图

1.2.2 对坡面的防护

在坡顶处和陡坎处分别夯筑灰土截排水渠2道,将坡面流水导出管道作业面。避免雨水冲涮。将整个管道作业带范围坡面整平夯实,夯实系数不小于0.90,厚度0.5m。以提高坡面土体的密实度。

1.2.3 对坡脚的防护

在坡脚处砌浆砌石挡土墙一道,墙高2.5m~3m,以保证坡脚稳定。墙顶为一道钢筋混凝土骨架护坡,保护坡面不受冲涮。

2 顺河道敷设段

受地形限制,本工程部分地段线路顺河道敷设,部分地段出现管道埋深不足和露管现象,下面介绍此类水工保护措施。

2.1水工保护措施

水工保护措施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2.1.1 保证管顶埋深措施

由于气管道已经通气,如果采用沉管方式来保护管道埋深难度较大。主要采用浆砌石防冲墙来防止河道再次下切,以保护管道安全。具体作法:沿河道方向,每隔10砌浆砌石防冲墙一道,防冲墙长度与河道宽度一致(8-12m),要求两侧嵌入河岸中。防冲墙基础嵌入河道中,墙顶高出管顶0.8m。

2.1.2 保护河岸措施

为防止防冲墙之间的管顶覆土被河水冲走,造成管道再次出露,采用混凝土连续覆盖对管道进行保护。具体作法:浇筑管沟前用8mm厚的橡胶板包裹管道,包裹时搭接20cm。混凝土标号为C25,水泥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管沟回填完以后,应尽可能在管沟上堆放一些大块石或漂石,但不能在河道里形成一道堤坝,要保证河床面的齐平。详见图2。

图2 混凝土连续浇筑断面图

3、隧道间管道埋深不足段

本工程隧道较多,对头隧道之间多有汇水,现以某隧道入口埋深不足段为例介绍此类露管处理措施。

3.1水工保护措施

由于气管道已经通气,如果采用沉管方式来保护管道埋深难度较大,故采用地下防冲墙+浆砌石过水面+浆砌石护岸的方案来保护管道安全。具体作法:沿管道下游5~10m与管道平行方向砌浆砌石防冲墙一道,防冲墙基础嵌入原土中,墙顶高出管顶0.8m。在管道上方砌砌石过水面一道,以防冲流水下切。在防冲墙下游在水沟两侧各砌浆砌石护岸两道,以防冲流水冲涮两岸。防冲墙和护岸形成‘π’字形,形成一个半封闭结构。

图3 水工保护位置示意图

4 结论

随着我国长输油气管道建设里程的不断增加,在地形狭窄等受限制地区,多条管道近距离并行敷设的情况将越来越广泛,因雨水冲刷而导致管道出露的情况也会有很多。以上方案均已实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很好的指导了后续的现场施工,体现了环保优先、安全第一的设计理念,对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鸿,张文峰,史航等.SY/T 6793-2010 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水工保护设计规范[S]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2]刘俊峰,霍宏伟等.浅谈长输管道的水工保护[C]油气储运技术论文集(第五卷),2009(9):403-406.

[3] 张振永,郭彬.兰成管道特殊地段的风险分析及设计对措[C] 油气储运技术论文集(第八卷)2012(9): 334-341.

[4] 余志峰,张对红,卜祥军等.Q/SY 1358-2010 油气管道并行敷设管道设计规定[S].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

第7篇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而农业信息化又可分为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信息化。笔者首先通过对中国农产品生产出来后到消费者手中的具体流通环节进行研究,得到农产品产后流通模式。然后通过对农产品流通模式中的加工、储运和销售3 个环节的信息化现状进行研究,得出现阶段这3 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探讨了实现农业产后信息化的方法,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信息系统代替传统的各种人工管理,减少人员操作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信息系统结合一定的硬件技术实现更加自动化、高效化的管理,实现产后加工、储运和销售等流通过程的信息化,为农业产后信息化提供了可行的方式。

关键词 :农业产后信息化;农产品加工信息化;农产品储运信息化;农产品销售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3-0619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现代村镇服务业技术集成示范(2006BAJ07B09)。

第一作者简介:高万林,男,1965 年出生,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农业信息化技术。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 号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Tel:010-62736755,E-mail:gaowlin@cau.edu.cn。

收稿日期:2013-08-12,修回日期:2015-01-19。

0 引言

在中国农产品运输过程中,果蔬类的损耗率达25%~30%,而发达国家控制在5%以内,美国只有2%。高消耗必将导致低收入,因此将直接影响农民的积极性,最终将会导致新农村建设的缓慢[1-3]。造成巨大损耗的原因主要有:农产品流通中的信息化建设还很不完善,农产品流通方式仍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上,农产品市场体系仍不健全,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农业市场难以实现。由于中国农业发展起步较晚,造成了农业很多方面的发展不健全,包括:农产品物流,农业信息化网络建设,农产品市场信息的采集、加工、整理和工作等方面。如何建立一个健全的产后信息化体系将直接影响到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4-7]。

1 农业产后信息化的基本现状

农业信息化就是用信息的理论和技术装备农业的过程。根据农业生产过程的时间顺序,可将农业信息化分为产前、产中、产后3 个阶段的信息化过程,产后信息化指储运、加工和销售等过程的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大体包括五化: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管理信息化和服务网络化。现今农产品产后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基本运作模式如图1 所示。这个模式通过储运、加工、销售等方式完成。

1.1 农产品储运

储运即仓储营运作为农产品从生产出来到达消费者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至关重要[8]。据国外物流企业的统计资料显示,储运环节发生的费用占到物流成本的50%。而物流费用占货物价格比重在英国、美国和中国分别为10%~32%、8%~25%和20~60%[9]。

以易腐类产品为例,由于目前80%左右的肉类、水果及蔬菜等采用普通卡车运输,其余20%才利用冷冻冷藏运输,由于运输效率较低,因此造成大部分保鲜食品损耗教高,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10-12]。

1.2 农产品加工

在农产品加工方面,中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大约有44.8 万个,其中有7.1 万多企业具有中等以上的规模,在全部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占有16.2%的企业份额。而农产品加工业的人数大约有2839 万人,占全部制作业的33.8%。尽管规模很大,人数众多,但是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无论从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方面还是农业产值方面,中国距离发展国家的水平还很远[13]。

1.3 农产品销售

近年来,中国农产品“卖难”问题尤为突出,陕西芹菜被碾碎在地里、海南辣椒烂在田里等等类似的情景时有发生,农民增产却难以增收。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农副产品的交易仍然是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尽管中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较多,规模也相对较大,但是由于商流和物流的落后,农产品的交易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2 农业产后信息化的问题分析

2.1 农产品供需矛盾

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受地域性和季节性的影响,农产品的供给和消费之间还存在很大矛盾,由于市场供求信息定位的缺乏实时性和准确性,造成了中国农产品供需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

2.2 农产品的生物特性

农产品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在对农产品进行储存、保鲜及加工过程中需要很高的技术支持,例如大部分农产品具有易腐性,需要利用冷藏冷冻技术对其进行保鲜,减缓其自身特性,另外还有部分农产品在进入市场流通前需要进行防疫措施等,这些都需要利用专门的设备,同时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才能够高效的完成。而中国目前相关技术及设备较落后,无法满足农业高速发展的需求。

2.3 农产品流通的先决条件

为保证农产品能够顺利流通,通常需要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对农产品加工包括多个方面,从安全方面考虑,一些鲜活产品需要进行防疫措施,才能让其流通到市场进行交易,对于一些易腐类产品,可以通过加工来延长其保存期限,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而对于部分农产品,可以通过加工来实现产品的增值及产生副产品。可见加工对农产品的发展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3 农业产后信息化的方式

信息化的方式可以是建立信息系统代替传统的各种人工管理,减少人员操作的方式,如建立采购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订单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也可以是建立信息系统结合一定的硬件技术实现更加自动化、高效化的管理,如使用RFID 技术[14-15]自动采集信息,传入信息管理系统。这些方式加速了信息的传递,可以提供货物位置、发货状态、承运人信息和车辆跟踪等信息查询服务。这样,通过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改变中国农产品物流落后现状,减少农产品损耗。

要实现以上目标,应该首先要认清基础设施建设才是信息化建设和提高农产品效率的重点,加强基础信息建设,提高农产品供求信息的采集、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才能使中国农产品信息化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下去。

通过整合计算机和因特网技术,使其应用于物流当中,可以拓宽农产品的物流活动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可能使物流更加贴近需求并因此获得收益,由此,促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物流制度安排被创新出来。通过信息化的信息实时流动,可以高效地知道哪些产品运往哪里,在哪里进行何种加工比较经济合理。

3.1 农业产后储运信息化

通过建立网络信息传递平台保证信息的流动:一是完善网络等硬件基础设施,建立物流企业、货主企业、供应商以及有关事业单位等相互之间的计算机通讯网络,实现与互联网的连接,配置相应的数据采集、处理等硬件设备,建立畅通的现代信息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二是大力开发物流信息系统。

在使用以上的信息手段进行信息化时需要采集大量的信息,由于使用信息系统信息传递的高效性,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信息采集方式,避免出现信息化短板,目前可用的解决方式是应用RFID 技术,通过RFID 技术协助管理人员对农产品的生产时间、运输时间及仓储时间进行快速的获取,从而确定农产品的保存时间,同时借此选择部分产品优先出库,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2 农业产后加工信息化

农产品产后加工信息化存在多种方式:加工企业应用计算机统筹兼顾各环节;加工过程可视化;加工具体环节应用RFID技术。

企业大量采用计算机,从市场分析、经营决策、产品设计,到加工过程的各个环节,最后到销售和售后服务,包括原材料、生产和库存管理、财务资源管理等全部运营活动,在一种全局统筹指导下,在更充分发挥人的集体智慧和合作精神的氛围中,关联起来集合成一个整体,逐步实现整个企业的计算机化。目的是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适应市场的迅速变化,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加工过程可视化,就是将原料的外观品质及内部品质的信息,加工过程的相关信息及产品质量的信息等转换成人的视觉信息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显示出来,这既可以大大提高质量的跟踪能力和监测能力,同时还可根据市场需求把产品加工过程的相关甚至全部信息公布,使消费者从内心深处感觉到产品真正安全、真正卫生,进而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该技术亦可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使用,构成基于网络的可视化,整个信息可在网络上传输和显示。

在具体的加工环节,RFID技术也能够在信息化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利用RFID 标签中的信息对产品进行分拣,符合加工条件的产品才能允许进入下一个加工环节。对进入加工环节的产品,利用RFID 标签对农产品的加工阶段进行记录,使加工人员有计划的对未加工产品进行加工,大大的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效率[16-18]。

3.3 农业产后销售信息化

在对农产品销售中,应合理利用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除了在农贸市场、超市等进行农产品的交易外,还可以通过网上交易的方式,实现农产品的互联网营销[19]。

中国农产品产后销售的具体操作方式的发展也出现严重不平衡,在某些地区还是传统的交易方式,通常的流程是看货、订货、装车、人工过秤、开单、付款等,既慢又不安全,如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农产品交易市场。通过信息化即市场交易电子化、市场结算电子化实现实物电子交易。电子交易的基本流程是:买方看货、订货、装车、电子过秤、刷卡、交易完成。卖方将所有货款都划到自己的IC 卡上。卖完货后直接到市场结算中心取货款。既不用担心货物丢失,也不用担心票据丢失,既方便又安全[20],效率大大提高,如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

现在提倡的超市农业是探索现代的农业产业体系和产销体系的一种形式,主要是指优质农产品,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通过标准化建设原料基地,组织生产,根据超市的经营业态要求进行分级、整理、包装、储运、配送,形成一个新型的农业产销体系。超市农业将农业直接与超市相连,省去了农产品进入超市前很多中间的流程,对消费者和生产者来说都实现了利益的最大化。另外还有信息农业,正是集知识、信息、智能、技术、加工和销售等生产经营诸要素为一体的开放式、高效化的农业。

4 讨论

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农业产后储运、加工和销售等流通过程的管理与改造,建立从产地到市场到农民的全程信息化体系,其中笔者认为应重点进行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信息化改造,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积极促进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支持农村超市农业、订单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发展。本研究的要点在于农业产后信息化的方式研究,但是对农业产后信息化具体技术本身而言,还不完善,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创新空间也很大,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对农业产后信息化做更深入的研究,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贾冬青,柯新生.信息流引导下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263-267.

[2] 高万林,李桢,于丽娜,等.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3):257-261.

[3] 高万林,张港红,李桢,等.关于农业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关系的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466-470.

[4] 陈淑祥.简论中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J].农村经济,2005(2):18-20.

[5] 陈美中.湖南省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7.

[6] 张倩.浅议农产品物流[J].农村经济,2003(9):48-50.

[7] 焦德杰.中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市场,2007(19):44.

[8] 刘玲.开创信息化、规范化、自动化的高效储运工作[J].大学出版,2002(3):34-35.

[9] 李贞,陶君成.中美农产品的产销及物流主体[J].物流技术,2008,27(10):12-14.

[10] 章胜勇,杨菁,吴春梅.以现代物流促进农产品流通[J].农村经济,2003(1):9-10.

[11] 杨楠,田艳丽,郑亚.中国农产品物流现状及其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19(6):10-11.

[12] 任红梅,吴新杰.中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J].2011(1):144.

[13] 张群,单杨.湖南省农产品加工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湖南农业科学,2007(1):99-102.

[14] 林浩,王江红,夏鲁朋.RFID 在农产品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629-6632.

[15] 陈丽妮.RFID 技术在农业发展中可行性的探讨[J].中国农机化,2011(3):45-47.

[16] 史卫华.基于RFID智能管理系统设计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1,33(3):42-44.

[17] 杨景萍.RFID 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1(27):14.

[18] 童刚.基于RFID 技术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统研究[J].信息与电脑,2008(4):64-66.

第8篇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硕士 工程实践 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8-0005-04

专业学位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学位类型。专业学位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过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为适应我国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旺盛需求,各高校应通过增量和存量两种方式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其中存量学术型计划要按照不少于5%的比例调减,增至专业学位计划,后期下达的增量部分主要用于专业学位。这次结构调整是重新定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使硕士研究生培养更加有效地满足社会的需求,逐渐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于2009年招收了第一届全日制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11名,占整个招生名额的1/3,目前这11名研究生已经走向工作岗位,均就业于理想的工作单位,分别是中海油采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航天二院、中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国寰球工程公司、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基金会、北汽福田汽车有限公司、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北京燃气集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等。由于专业型研究生的需求比较旺盛,同时顺应了从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的要求,随后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的招生比例逐渐增加,2012级全日制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生招生名额增加至23人,占整个招生名额的60%,实现了新的跨越。这充分证明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材料工程硕士的培养在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学位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探索出了一种可行的模式,为培养更多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打下了基础。但在培养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分析

(一)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调查分析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材料工程专业型硕士的培养刚刚起步,比起国外著名高校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就材料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企业工作站科研与生活、毕业论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调查了已经毕业和在站的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学生普遍反映,与同一工作站其他高校的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生相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在站时间为1年半至2年,其他高校学生大多为1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在进入工作站之前已经开展了10周的工程实践训练,学生进入企业工作站所安排的研究课题相对较快,他们在进站工作中和工作站的员工接触非常融洽,都能够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增长了社会见识,增强了沟通能力,而且企业工作站导师与校方导师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学生能够很快地融入企业工作站的科研工作中。学生可以经常到油气田现场工作,对现场工作的认识更加深刻,现场工作经验非常丰富。学生也反映,尽管已有10周的工程实践经验,但是由于缺乏科研经验,导致进入课题研究的时间比较长,而工作站还很少对学生的课题研究进度进行考核和监督,致使课题的进展缓慢,最终影响论文的完成进度。工作站地点离学校较远,学生很少能回到学校和导师进行深入的面对面交流,致使导师对学生的研究情况不了解,而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导致学生不能对课题进行深度的研究。在实际的课题研究过程中,由于现场工作条件测试手段的局限性,学生只能学会一些简单的检测技术,导致学生的学术深度不够。

学生对目前的情况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包括:(1)研究生应带着项目进工作站,且在进入工作站之前,应该进行一些有关项目的培训工作;(2)要求进站研究生定期回学校汇报工作情况;(3)加强和工作站的沟通,由工作站抽查学生的出勤情况;(4)根据情况,实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与不同的企业工作站实行双向选择;(5)在派遣学生进入工作站之前,应考察工作站的食宿医疗状况。

通过分析,我们总结出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1)由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没有科研经验,不知道如何开展课题研究;(2)学校导师不知道每个研究生的具体研究内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课题进展情况、现场导师的指导情况等;(3)作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应该掌握现代化的检测手段,并能够利用这些手段分析研究材料的性能、结构,但由于现场实验室的实验手段、仪器设备相对比较落后,导致现场的学生只是从事比较简单的金相分析、硬度分析、尺寸测量等没有科技含量的工作,这对于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极为不利;(4)学生到现场后,认为自己不属于单位的工作人员,上班时间不去单位,甚至长期不到试验现场,缺乏自律性的学生没有把自己看做是一名研究生,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高,而现场导师也不能及时把他们的状况反馈到学校,导致学校、企业工作站和研究生之间缺乏相互沟通。由此可见,真正培养出市场紧缺的应用型人才,仅靠企业工作站明显不能满足要求。

(二)授课与学术交流的现状

专业型研究生区别于学术型研究生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实践和应用能力。教育部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在校研究生的培养大多仍然采用“教师授课―学生听课―考试”的本科化模式,即以教师为授课主体,将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或者教师布置要讨论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准备某一专题的内容,然后由该生讲授。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会导致学生专业知识面狭窄、综合能力低和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和教师资源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较低。

从学术交流角度来看,研究生本是学科前沿的代表,应主动参与学术交流活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的研究生比例偏小,尤其是到工作站后参与学术交流的机会更少,大多以课题研究代替社会实践居多,不少学生没有安排实践,参与科研课题级别分布明显,牵头主持过课题的学生数量不多。可见,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是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教育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区别之所在。因此,我们应对学生的学术交流、工程实践训练、企业站实习等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三)毕业论文现状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实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在评价学位论文质量时要摒弃以学术需求为导向的传统思维。专业学位论文不像学术学位论文那样注重原创性,而是侧重实践探索的创新,体现综合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独立承担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此外,专业学位论文要突出社会性、经济性和实用性。专业学位论文必须立足于实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实践工作中需要研究的问题,或者制约某个部门、行业或企业发展所亟须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再次,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多种形式,主要体现专业型研究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更多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但并不是不要求了解最先进的分析手段,只是解决具体的问题即可。而已经毕业的2009级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远没有达到上述目标,其存在一定缺陷。譬如,一名学生开展二氧化碳驱输送系统腐蚀控制研究,主要针对近年来国内几大油田均进行二氧化碳驱先导试验后发现,二氧化碳驱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问题,导致某些工艺设施使用寿命仅为1~2年,为此必须开展缓蚀剂、防腐涂料等技术攻关以解决二氧化碳驱油注采输系统中金属设施的腐蚀问题。该生研究了二氧化碳驱采出水的腐蚀规律,针对二氧化碳驱的腐蚀条件,选择了多种材料进行筛选试验,确定了两种可行的金属材料,并筛选了缓蚀剂和防腐涂层。文中采用的实验手段包括压腐蚀挂片试验、高压腐蚀试验、腐蚀速率的测定、缓蚀剂合成及筛选试验、 涂层优选试验。在论文中,只是开展了腐蚀试验,测定了腐蚀速率,没有提出较为创新性的试验。大多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论文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即创新能力不强、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是企业工作站工作人员就可以开展的工作、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大多是比较普通的仪器设备,这表明专业硕士的培养环节仍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

(一)授课方式

要求在完善研究生专业基础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以启发讨论式为主,辅之以其他多种形式的教学形式。在讲授基础知识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开展启发式教学。研究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发表各自见解,同时将点滴的灵感融入集体配合协作之中。在授课内容上,授课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际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去组织内容,提供若干参考教材、课程相关论文以及在相关学科中具有影响力或者有争论的论文给学生,扩大学生阅读面,跟踪最新的与课程相关的热门理论和实际应用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授课教师可讲授学科前沿领域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以及所对应的措施,使研究生少走些弯路,研究生学位论文也能够站在更高的起点,引导研究生进行深入思考。

(二)招生与录取对策

我们对报考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研究生大力宣传国家关于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各项政策,大力宣传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大力宣传发挥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作用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形成优秀人才踊跃报考专业硕士的氛围。同时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推荐免试的人数并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报考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学生优先录取,报考学术型研究生若不能被录取,没有机会转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录取为专业型研究生的,给予全日制专业学位更高的待遇,奖学金的评选也采取倾斜政策,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所享受的待遇高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与此同时,由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都要到工作站开展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工作,学校导师也希望招学术型研究生而不希望招专业型研究生,为此,应制定政策要求带学术型研究生的导师每年缴纳不同数额的配套经费,带的人数越多缴纳的数额越高,而指导专业型研究生不需缴纳任何费用,并且给予一定补助。

(三)制订合理的培养方案

材料工程以材料科学、机械和力学等自然科学学科为基础,主要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合成与加工、性质和使用性能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生产中出现的材料问题。随着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不断向高原、沙漠、山地和海域等地质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扩展,恶劣地质条件对油气装备用材料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需解决复杂油气田开采及储运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难题,因此提出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应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并进行调研分析的能力,应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材料工程专业理论和技术手段提出、分析并解决材料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确定了几个培养方向。(1)腐蚀与防护工程:开展油气装备金属材料的H2S/CO2腐蚀机制与寿命预测研究,研究钢和耐蚀合金在高温高压H2S/CO2条件下的腐蚀失效机理及防护措施,解决油气安全生产所面临的关键问题。(2)高分子材料工程:基于高分子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关系,通过分子结构设计、修饰新方法新技术,以高分子材料在高温高压高H2S/CO2介质中的老化机理为指导,开展高强、耐磨、耐腐蚀橡胶、涂层及工程塑料的研究与应用。(3)石油工程材料:基于材料科学理论,开发石油新型装备材料以及材料性能表征,满足日益苛刻的油气田环境对材料的要求。(4)先进功能材料:以材料的多功能化与智能化为目标,研发先进的功能材料及智能材料,满足现代高技术发展对先进功能材料的需求。

要求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学校导师和现场导师的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学习相关课程及进行资料和文献调查研究。每位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必须阅读至少40篇与所从事的研究工作相关的文献,其中外文文献的数量不得少于15篇,并写出文献综述报告。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工程管理类型。论文工作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或来源于工程实际,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对不同形式的论文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工程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要求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设计符合行业标准;对于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类项目论文,要求分析过程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实验结果可信;对于工程管理的论文,要求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在入学后的第四学期开展中期考核,包括考核学生的选题与工程实际、工程技术和产业背景的关联度,对工程实际产生作用或价值,以及是否有利于解决当前工程实际、工程技术面临的难题,是否对产业有重要技术创新。考核学生课题的进展情况,如与开题报告时相比,完成课题研究工作的比例,是否在中期考核前取得相应科研成果;考核学生是否完成实践活动并提交实践报告;考核学生参加课题组内报告和参加国内外教授的学术报告情况,以及下一阶段工作安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是否能按期完成课题研究,是否能按期完成学位论文等相关工作。

(四)工程实践课程的制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材料工程研究生工程实践课程,安排在入学一年课程学习之后。以腐蚀与防护工程方向为例,我们开展10周的涉及腐蚀与防护相关的专业实习,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了解油气田生产开发过程中石油装备材料与腐蚀防护技术专业知识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现场材料与腐蚀工况、防腐措施的调研实习,辅以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师的讲授等实践环节,熟悉油气田生产开发的主要设备和工艺流程,了解我国油气田生产开发过程中使用材料以及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应用现状,增强学生对油田现场所使用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以及材料腐蚀与防护专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现场腐蚀与防腐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专业实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井下管柱系统、井口装置与阀门、集输站场等关键部件的材质、腐蚀工况条件及腐蚀失效现象;(2)了解油田现场主要采取的控制或预防腐蚀的各种措施及其效果;(3)了解油田现场采取的腐蚀速度监测检测技术、腐蚀评定方法和标准;(4)总结油田现场腐蚀失效规律,分析油田现场发生腐蚀失效的可能原因和腐蚀机理,评价防腐措施的有效性。

(五)试验平台建设

重点是筹措经费建立研究生专用实验平台,大力开展实验教学,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实验室环境、硬件设置、软件安装方面,按照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要求进行规划。如腐蚀与防护工程方向的实验室,设有制样室、常温常压室、高温高压室、电化学室、环境力学室等。近年来,学校加大投入,先后买入了多台电化学测量仪器、高温高压釜、慢拉伸试验机、拉扭疲劳试验机等,完全可以满足学生在腐蚀与防护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需求,所提供的优质科研条件在研究生实践教学环节中得到了充分利用,使研究生科研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系统和全面,极大地提升了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企业工作站与学校优势资源共享,合作申报科研课题

重点是拓宽企业工作站与学校的沟通渠道,大幅增加前沿实践性、创新应用性课程,打通学校和企业工作站的沟通渠道,让三大石油公司相关机构参与大学课程体系建设。为此,学校组织导师深入三大石油公司相关机构实践基地考察调研实践课题,根据企业工作站对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目标要求完善课程设置体系,强化课程的实践创新性。与此同时,我们聘请了大量企业工作站的导师,让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走进课堂,讲授实践性质较强的课程,导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实践性课题中的设计、研究和问题等,依托各企业工作站实践基地或以实践基地为主组织研究生课程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感受。

学术型研究生主要从事自然基金项目的基础研究工作,专业型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从具有高技术难度的技术难题入手,其中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科技部星火计划和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对于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巨大推动作用。我们与部分企业工作站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譬如,我们与一家企业共同申报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主要开展采输系统二氧化碳腐蚀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进入该企业工作站的学生主要围绕该计划开展如下工作。(1)开展二氧化碳驱产出井及集输管线腐蚀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研究:针对二氧化碳驱高含二氧化碳采出液性质,找出影响二氧化碳驱产出井及集输管线腐蚀的主要因素。(2)产出井及集输系统耐二氧化碳腐蚀涂、衬层以及耐蚀材料的优选研究:针对二氧化碳驱体系的特点,研究玻璃钢环氧树脂内衬层、煤焦油环氧树脂防腐涂层、纳米陶瓷涂层、超高分子量PE内衬复合管、玻璃钢管、合金管等在该腐蚀体系中的耐蚀性能并优化耐二氧化碳腐蚀涂、衬层。(3)产出井及集输管线二氧化碳腐蚀体系缓蚀技术研究:在确定二氧化碳驱产出井及集输管线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筛选、复配、优化等技术手段研究适合二氧化碳驱腐蚀体系的缓蚀剂,并研究缓蚀剂可行的现场加注工艺技术。(4)产出井及集输系统阻垢技术研究:利用筛选、复配、优化等技术手段研究适合不同部位的阻垢剂并研究阻垢剂的加注工艺技术。通过共同攻关,许多技术难题得到克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实践证明,共同合作申报科技攻关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是切实可行的培养途径。

三、结论与展望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招生名额达到总招生名额的60%,并且呈现出大量学生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型研究生的趋势。专业型研究生的就业需求旺盛,学生接受专业型研究生教育渐趋成为令人羡慕的一种选择,这与不断创新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机制密切相关。我们将不断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培养机制,把工作站导师、校内导师以及学生纳入共同攻关的整体体系中,定期在企业工作站与学校之间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交流,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把企业技术难题带到学校进行技术交流,把学校的攻关成果带到企业进行学术交流,搭建科学与技术的桥梁,更好地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肖顺华,刘峥,杨建文.关于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基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12,(3):60-64.

[2]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EB/OL]. http: / /yz. chsi. com. cn /kyzx /kydt /201108 /20110826 /228763828. html.

[3] 邓涛,孔凡琴. 专业学位教育的问题与改革论争[J].大学教育,2012,(4): 30-34.

第9篇

【关键字】电厂建设,压力管道,设计,注意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电厂建设中压力管道的设计是电厂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对于保证电厂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政策法规层面,我国劳动部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制定和了压力管道设计和管理检监察规定,对于电厂建设中的压力管道的设计做了详细的规定。近年来,我国压力电厂建设中的压力管道设计已经逐步走向正规化和专业化,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和比较实用的实践经验。但是仅仅有此还是不够的,电厂建设的压力管道的设计,设计的面很广,稍微有所不慎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安全问题。因此,在电厂建设中,对于压力管道的设计,我们应该更加的小心,注意一些关键环节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电厂建设的安全。笔者现就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以及自己认为的应该注意的问题作如下分析。

二.电厂建设中压力管道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分析

1.要注意管道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的确定

在进行电厂建设管道压力设计时,我们首先就要对管道设计压力的温度和压力进行确定,这是做好压力管道设计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否则,我们下面的工作就会无法开展或者是徒劳。电厂管道的设计压力,不得低于在正常操作的情况下的由内压和温度所构成的最差条件的压力。管道的设计温度也不得低于在正常操作时管道压力和温度所构成的最差条件下的材料的温度。

举一个例子,如果是对电厂管道的设计,由于电厂管道中的温度和压力在不断的变化,因此我们就选取在管道能够运行的最差条件下的管道的温度和压力,那么这个压力和温度就是管道在最差条件下运行的温度和压力。因此在压力管道的设计中,我们首先要了解这样一个温度和压力,在以后的设计中,不得将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值低于这个温度和压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压力管道的设计符合标准,才能正常的操作,保证电厂的安全。同时,还要注意在温度不变时,压力管道的压力的变化,以及在压力不变时,压力管道的温度的变化,管道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也会对管道的设计产生巨大的影响。

2.要特别注意压力管道的材料的选择

电厂建设中对于压力管道材料的选择,对于压力管道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着电厂的安全和质量。因此在进行压力管到底哦设计时,要考虑到压力管道的使用条件。设计时的温度以及压力管道流体的类型等这些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到压力管道的经济型、耐蚀性以及压力管道材料的焊接功能等这些方面。此外,压力管道的材料还要符合材料本身的规定和技术规格。

一般来说,压力管道应该选择流体输送的无缝钢管。对于碳素钢和碳锰钢,它们在高于425℃下长期使用时,要特别注意钢中的碳化物相的石墨化倾向。由于在这样的温度下,管道材料的强度和塑性降低,冲击韧性也会大幅度下降,材料很容易变脆。因此,在压力管道设计时,我们一般选择使用铬钼合金钢。对于输送液体材料的压力管道,由于会导致管道的腐蚀,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必须根据液体的浓度和温度,对管道的焊缝处进行处理或者是直接选用镍合金材料。碳钢管材料价格较低,但是防腐性能很差,因此在实践中,我们选择防腐性能很好的奥氏体不锈钢,这在电厂建设中的压力管道设计时应用比较的广泛。

3.压力管道设计中要注意阀门的选择

在压力管道的设计中,阀门的选择是很关键的,阀门的选择如果合理的话,就会使压力管道的设计更加的方便和安全,同时又很耐用。在压力管道的设计中,比较常用的阀门主要有闸阀。截止阀和节流阀这三种。

闸阀的密封性很好,对于流体的阻力很小,同时还具有一些调节功能,明杆式的闸阀可以根据阀杆的升降达到调节开关的程度,闸阀的缺陷就是结构很复杂,对于密封面很容易磨损。闸阀不仅使用与流体、空气、油品,同时还可以适用于含有粒状的固体及粘度较大的东西,这种阀门比较适合制作成放空阀和低真空系统阀门。同时这种阀门不具有节流的作用。

对于截止阀,它的调节性能远远优于闸阀,并且它的结构比较的简单,但是它的价格低,同时密封性能比较低,对于管道的流体的阻力很大。这种阀门比较适合进行频繁开关的场合。另外还有节流阀,这种阀门比前面两种阀门都较好,因此在电厂建设中比较常用。

4.电厂建设中压力管道设计应注意钢制法兰型式的选用

钢制法兰的型式有板式平焊(PL)、带颈平焊(SO)、带颈对焊(WN)、整体(IF)、承插焊(sw)、螺纹(rIH)、对焊环松套(PJ/sE)、平焊环松套(PJ/RJ)等。

板式平焊法兰刚性较差,焊接时易发生变形,故一般用于低压的化工工艺配管和公用工程管道上,不允许用于有外力、外力矩作用的场合,更不允许用于有毒、易燃、易爆介质及有较高真空度要求的化工工艺配管系统。带颈平焊法兰由于法兰上增加了短颈,提高了法兰的刚度,因此改善了法兰的承载能力。

但因焊接结构本身的特征,所以在预计有频繁的大幅度温度循环的管系,特别是当法兰不保温时,不应采用平焊法兰。带颈对焊法兰是承载条件最好的法兰型式,也是化工配管工程中最佳法兰型式,该种法兰结构合理、整体刚性好,所以承受外力、外力矩以及温差应力的能力最强,但费用较高。整体法兰的优缺点与带颈对焊法兰基本相似。

对焊环松套法兰与平焊环松套法兰 它们一般用于有腐蚀性介质。法兰和法兰附件可以分别采用不同材料,能节省昂贵的金属用量。平焊环松套法兰不允许用于剧烈循环的操作条件,对焊环松套法兰可以用于剧烈循环的操作条件。

5. 电厂建设中压力管道设计应注意钢制法兰垫片的选用

石棉橡胶垫片: 石棉橡胶垫片用于水、蒸汽、空气、惰性气体。工作温度≤300℃、公称压力PN≤2.5MPa,并且p×t≤650MPa℃。

耐油石棉橡胶垫片: 耐油石棉橡胶垫片用于油品、液化石油气、溶剂、石油化工原料及产品等一般化工介质。但汽油、苯不宜选用。工作温度≤300℃、公称压力PN≤2.5MPa,并且p×t≤650M]Pa℃。

聚四氟乙烯包覆垫片: 聚四氟乙烯包覆垫片用于各种腐蚀性介质及有洁净要求的介质。工作温度≤150℃、公称压力PN≤4.0MPa。

柔性石墨复合垫片:柔性石墨复合垫片用于蒸汽、各种腐蚀性介质,不适用于有洁净要求的场合。工作温度≤650℃、公称压力PN≤6.3MPa。

缠绕式垫片:缠绕式垫片用于各种介质及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工作温度≤650℃、、公称压力PN≤16.0MPa。

三.结束语

电厂建设中的压力管道的设计对于电厂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电厂建设中,我们要注意压力管道设计中的问题,使压力管道的设计更加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1]张磊 李庆东 大口径混凝土压力管道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期刊论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ISTIC PKU -2001年z1期

[2]苏静赵伟 重力流压力输水管道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及建议 [期刊论文]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2012年5期

[3]李步伟 浅谈煤炭地下无井式气化地面管道设计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期刊论文] 《科技信息》 -2008年35期

[4]易楠程浩 支吊架在压力管道安装、检验中的要点 [期刊论文] 《轻工科技》 -2012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