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气象科学论文

时间:2023-03-27 16:38:00

导语:在气象科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气象科学论文

第1篇

一、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职语文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最重要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然而,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中职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教学质量不断下降。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第一,中职语文教学大多还是采用与普通高中相同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没有突出职业教育

的实用性、职业性特点;第二,中职学校对语文教学不予重视,少开甚至不开设语文课程;第三,师资水平不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语文教师普遍缺乏专业的课程知识。

二、中职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的必要性

中职教育,从学历层次来看,属于高中阶段,但由于当今中职学校招生的特殊性,中职生不论是学科成绩还是思想品德、人文修养等方面都不如高中生。这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要学懂要求与难度远远高于普通高中的专业课程,谈何容易。由于中职生语文基础比较差,大多数学生连词都不能正确理解,句子也看不懂,段落更是不能归纳出中心思想。因此,连语言这个工具都不能很好地使用的中职生,要对他们进行高深的专业学科教学,首先一定要突破他们的语言文字这一关,这是所有专业课程教学的起点;其次,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对他们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

三、中职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的教学方法

1.与文化课程的相互渗透

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课程大致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与德育等课程。语文与英语同属语言教育体系,虽然教学重点不同,但教学目标大体相同,都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听说读写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与英语教学的相互渗透应当说是最自然、最全面的,不论是教学思想,还是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可以进行多方面的相互渗透。语文主要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数学则主要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但数学教学与语文教学的相互渗透,也是明显的。例如,在对数学公式与数学原理等背景知识的教学中,采用语文教学法中

特有的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就能大大加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形象性与艺术性;在对语文词汇的教学中,运用数学游戏法等进行教学,就能更好地加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语文与计算机应用课程的相互渗透,表现也特别突出,如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中,特别是在文字输入、文档处理软件等的教学中,与语文相结合,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而且,对一般文字输入与文档处理软件等的教学,完全可以由语文老师代替计算机老师。语文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加强学生道德品质修养,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水平,而新的德育课程,不管是四门必修课还是一门选修课,从德育的目的性来看,语文教学与德育教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可以比喻成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语文教育是全面的、广泛的人文思想品德教育,德育只是语文教育的一个分支,是局部的人文思想品德教育。

2.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

语文教学与文化课程教学的相互渗透,还不能充分说明语文

教育对各学科渗透的特殊功用,只有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相互

渗透,才能更加突出语文教育的基础性与工具性地位。特别是语文教学如何与理工学科的相互渗透,已成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关

键,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了便于说明语文教育怎样与专业课程相互渗透,下面重点从语文教学与理工学科教学的相互渗透中加

以说明。

一方面,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渗透专业学科教学。例如,在进行说明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可以把学生引到实验室、实习车间或者实习工厂。首先,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对车床等机器设备进行细致的观察,然后,按说明文的教学方法,以特定的机器设备为教学对象加以教学;最后,再要求学生针对机器设备的结构、性能、特征、用途等写成说明文。这种对机器设备的直观教学,是语文教学与理工学科教学的完美结合,教学效果特别显著。在进行应用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或者参观自然学科的科研活动,针对具体的科研活动或科研项目展开深入讨论,然后写出一系列应用文。在对其他文体或文学作品进行教学时,也可以把相关的专业课程知识恰当地引入课文中,做到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文理合一。另一方面,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渗透语文学科教学。例如,专业老师可以采用语文教学法,先从字词、概念、专业术语、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入手,突破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还可像语文老师一样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归纳出章节的中心大意,从而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难点。在进行整体教学中,还可运用语文教学有的情感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快乐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把生动的形象渗透到抽象的、枯燥的专业教学中去,这样,学生就会对枯燥无味的专业学科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快乐地

学习。

四、中职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的师资要求

1.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中职语文教育对其他学科的渗透,重点在于中职语文教师要更

新观念,提高认识,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为专业教学服务。这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中职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而且还要具有比普通高中语文教师更加广博的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特别

是一定要具有与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学科相关的知识。语文教师只有对任教专业的全部课程有了较深刻的了解,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此,语文教师对专业学科不闻不问的观念应彻底改变。

(2)造就“双师型”语文教师。中职语文教学的职业性特征,要求中职语文教师,最好是具有理工科类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人才引进上要拓宽渠道,可从社会上引进有企业实战经验的非中文类专业教师从事语文教学。

(3)对中职语文教师进行专业课程培训。中职语文教师首先要了解专业课程的名称、性质以及专业课程的发展史,然后要较深入地了解专业课程中的基本术语、基本原理等,并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非常熟悉。通过这种培训,语文教师对专业学科就有了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从而有效地促进了语文教学对专业学科的渗透。

(4)中职语文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中职语文教师要紧密联系专业课程的要求开展语文教学,特别是在对职业模块的教学中,一定要从专业学科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把语文的工具性直接应用到专业学科中去,这也是“相似性区域”教学原理的直接应用。

2.对专业教师的要求

第2篇

一、语文数学相同的学科特点

(一)综合性、横向性

语文数学在人类学科之林中是两门特殊的学科:语文数学都不是一门具体的学科,而是具有综合性、横断性的学科。

事实上,语文是包括了语言学、文学乃至文化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以及各门学科都需要语言文字及其表述,所以语文也有横断性[1]。数学区别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数学不是一门自然科学,因为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和逻辑可能的数量关系和结构关系的科学[2]。

(二)文化性、全息性

再从语文数学学科内涵属性上看,语文数学不仅具有知识属性、科学属性,更具有文化属性,即语文数学都是一种文化,并且语文代表着人文文化,数学代表着科学文化,以及这种代表具有相当的全息性[3]。

由于语文是对语言学、文学乃至文化等众多人文学科的综合,因而可以说语文代表着人文文化。

正如著名数学史家M.克莱因所说:数学一直是形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同时又是这种文化极其重要的因素[4]。数学文化代表科学文化。主要因为,首先,数学精神代表着科学精神,数学是一门特殊的科学,它的内容特点及其发展特点充分显示出了求实(逻辑性、理性)、求异、求新(怀疑、找问题、而不断创新发展)的科学精神;其次,数学思维代表着科学思维,这就是程序化、逻辑性、严密性、创造性;再次,数学思想丰富发展着科学思想,甚至会引领科学思想革命[5]。

(三)科学性、艺术性

从语文数学的学科科内容特质上看,语文数学都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综合。

不用赘言,语文的显著特点是具有艺术性、是美,但语文也有科学性,也必须是真。因为文学、艺术等其创作、创造及其结果必须符合生活逻辑(生活实际)和科学逻辑(逻辑性)。所以说,文学创作、艺术创作要求作家必须要有生活和合基本逻辑。

同样,数学的显著特点是具有科学性、是真,但数学也有艺术性,也是美。因为数学研究区别于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其从现实可能到逻辑可能,逻辑可能就是无边无际,即数学是思维的自由创造。用著名数学家康托的话说是数学的本质在于思考的充分自由[6],这种思维的自由创造就带来可塑性和个体风格。具体到数学家的思维过程是包括直观直觉、想象灵感和数学美的感受,其研究结果也有广泛存在的数学美。

二、语文数学相同的教育特点及其价值

(一)语文数学课程的共同教育特点

语文和数学的文化性、素质性具有共同教育特点。语文数学是两门特殊的学科,也是两门特殊的课程:语文数学不仅是知识性、工具性课程,而且主要是素质教育课程。

语文数学课程都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工具性教育,如应用文写作、数学应用等,但语文数学教育的价值更在于对人的素质培养教育。正如著名数学家李大潜所说:数学教育的本质是素质教育[7]。这里有一个重要的理念是:语文数学的素质教育不仅是语文学科、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更是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因为由前述语文数学的文化(甚至是大文化)特点,决定了语文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性质和作用特点:即由语文的人文文化属性主要培养人的人文素质,由数学的科学文化属性主要培养人的科学素质,以及由语文的科学性也能培养人的科学素质,数学中的文化性,数学也能培养人的人文素质,因而语文数学都能培养人的全面素质。

(二)语文数学课程素质教育的特殊价值

语文数学课程能有效地培养人的包括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全面素质,因而也说明了为什么我们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中,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有语文、数学两门课程。具体来看,小学阶段,语文数学教育还有对人脑的开发培养作用。科学揭示人脑左右半脑有不同的功能,左半球长于分析性和逻辑性,右半球长于综合性和直观性。它们正好对应数学语文的学科特性,即数学教育中的数学符号、分析性、逻辑性等教育对应激发、培养人的左脑;语文早期教育中的语言艺术、综合性、形象性等教育对应激发、培养人的右脑。

数学语文对人脑早期的激发培养,有类似于计算机安装软件被称为头脑编程[8],这也说明早期教育重要性的原因。

在初中、高中阶段的语文数学教育(素质教育)有一个共同的使命(价值):培养人的智慧。其中数学教育侧重培养人的智,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思维能力,语文教育侧重培养人的慧,这就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笔者认为慧丰心很多很多的心爱心、雄心、信心、诚心、孝心、耐心、细心。这里有一个重要理念是,知识就是力量,但现代社会智慧比知识更有力量[9]。

在大学阶段的语文数学教育,其素质教育就应上升到重点是培养人的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的文化素质、全面素质。如前述大学语文应该(和可以)提升人的人文素质文化、大学数学应该(和可以)提升人的科学素质。由此也回答了,为什么现代大学教育无论什么专业,都要开设微积分等大学数学,如大学文科各专业为什么也要学习微积分?其重要的作用就是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乃至人的全面素质。

三、语文数学素质教育的理念与模式

语文数学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包括理念、模式和案例开发:

1.理念:语文数学课程的素质教育不仅是语文数学的学科素质,更是包括人文素质、科学素质的全面素质。例如,着眼于素质教育对于人的发展,那么学习微积分的思想和微积分的文化比学习微积分的知识和方法更重要;解数学题和语文题的一般意义:解题就是解决问题,解法就是做事情、做工作的做法。

语文数学课程的素质教育要从潜在到显化、被动到主动、学科到全面、低效到高效,使教书育人、素质教育进大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心中。

值得注意的是,语文数学教学不等于就是素质教育,甚至可能只是知识教育、工具性教育,而语文数学的素质教育要有案例、有教材、有计划等。

第3篇

落座,彭少兵特地给我们沏上了中国的绿茶,一缕茶香,让我们感到熟悉和亲切。

要做就做到最好

彭少兵出生于湖北省洪湖县。1983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原华中农学院)农学系,大学时,彭少兵是班长,在同学们的眼里,他非常刻苦勤奋。大学毕业后,他赴美留学,获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农学硕士学位,德州理工大学作物与土壤科学系作物生理专业博士学位。1991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做完博士后研究,他便竞聘进入国际水稻研究所工作,成为其招聘的第一位拿中国护照的研究员。

2005年,彭少兵获得了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颁发的最佳论文奖。彭少兵通过“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环境和人类影响”的研究发现,水稻生长期间,平均夜间最低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水稻产量就下降10%。这项研究成果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后,引起国际农学界和媒体的高度关注。美国《科学》杂志、CNN、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新华社等媒体都作了报道。

这一重大发现是彭少兵连续12年来对20多季水稻田间试验艰辛研究的结果。1999~2001年,试验田连续3年减产,在水稻所工作近10年来,彭少兵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刚开始,彭少兵以为是助手们放松了大田管理。仔细查询之后,发现情况并不是这样。他又看了近些年的气象资料,也没发现问题。有一天,他突然想到夜间的温度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过去几年,夜间的平均最低温度上升了1~2。C。相关分析显示,晚间的温度变化比光照强度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还要大。他又查阅了1979~2003年水稻所的气象资料,发现24年来晚间温度的升高速度是白天温度上升速度的3倍。彭少兵介绍说,目前关于大气变化,特别是温度升高对作物生产的影响,在国际上争议颇多。大部分关于全球变暖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昼夜平均气温变化的研究,这篇论文利用连续1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首次定量分析了夜间温度升高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在美国《探索》(Discover)杂志评选的“2004年全世界100篇重要科学论文”中,这篇文章位列第68位。彭少兵说,文章出来以后的影响力,他们始料未及。目前,他们正在进一步研究夜间温度影响水稻产量的内在机理以及可能的遗传改良途径,为通过育种的手段解决夜间温度升高使水稻减产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其实,早在此项研究成果前,彭少兵在作物生理及育种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突出成绩,1996年获得了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授予的“杰出青年科学家奖”。此外,2004年被美国农学会选为“杰出会员”2005年被美国作物学会选为“杰出会员”,这是该学会向会员授予的最高荣誉。2005年,他被华中农业大学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强烈呼吁水稻“减肥”

2006年4月,近百位专家汇聚北京,讨论减少化肥,尤其是减少水稻生产中氮肥的使用量,会不会导致作物减产?

在中国,一些农民误以为施肥越多,产量越高。中国农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秀林说,他一直记得山东寿光的一位农民的话:“我施肥都施晕了,不知道多少次了,反正别人施我就施。”

会上,彭少兵提出:“在日本,目前每公顷水稻施用的纯氮只有75公斤,而在我国却达近200公斤,一些地方甚至高达300多公斤。如果每公顷水稻纯氮使用量下降50公斤,全国农民一年在氮肥购买上就可少花55亿元。”

近年来,彭少兵的一个研究重点是提高中国稻田氮肥利用率。他带领国内七家科研单位开展了“水稻实地氮肥管理技术(SSNM)研究与应用”,完成了从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的跨越式发展。他们采用叶绿素速测仪(SPAD)或叶色卡测定诊断水稻生长过程中是否缺肥,据此确定施肥量。通过系统的研究,已经针对中国多种稻田土壤和生态气候特点,建立了适合中国水稻高产高效的实地氮肥管理技术操作规程。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试验示范区水稻氮肥施用量比常规施肥降低了20%~30%,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比对照组增产5%~8%。

谈到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彭少兵深有感触地说:“国内把这个专业叫作物栽培,而在国外,这个专业被称为作物生理。目前国内栽培专业很不景气,这个专业的研究人员常常拿不到项目,找不到经费,相当多的研究机构出现了人才断层的现象。我这些年一直在努力帮助国内培养栽培专业的人才,并使这一学科有所发展。”

作为一名中国科学家,彭少兵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国的水稻研究和人才培养做出自己的贡献。“如果不高度重视我们这个学科的人才培养,这个学科将会面临后继无人的严峻局面,我是国内栽培学科的第一个长江学者,希望这个学科今后能出更多的长江学者。”

2002年,彭少兵帮助华中农业大学创建了作物生理与栽培中心,中心成立以来,已经成功获得了多项国际合作项目。经过3年多的努力,这一研究平台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为支持彭少兵的工作,2006年学校特批了一幢大楼作为试验研究基地,扩建和成立了作物栽培与生理生态研究中心。彭少兵每年往返于菲律宾与中国六七次,为国内培养了多名专业人才。

第4篇

如果您要挑大学,选大学,依据是什么?林林总总的大学排行榜,您觉得有用吗?是否可以将大学排行榜作为我们选择大学的依据?大学排行榜究竟有没有值得我们参考的因素……

三足鼎立,各有取向 肖娟群 赵莹

所谓的“大学排行榜”是由单位按照自行设定的评价体系和具体指标对各大学综合实力做出的评价,在此基础上,还有按地区、按录取分数进行排名的排行榜。我国先后有约20家机构了近百个大学排行榜,其中比较知名的主要有三家机构,一是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小组(武书连版本),二是中国校友会网。三是深圳的网大。还有一个是由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注:虽然上海交通大学的是“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但在业内比较受肯定)。

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小组:三级指标,新增大学性价比

《中国大学评价》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一级指标,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二级指标,包括研究生培养,本科生培养(包括本科毕业生数量和质量),自然科学培养,社会科学研究;三级指标,包括博士生培养,硕士生培养,硕士生培养环境,本科生培养(包括本科毕业生数量和质量,本科毕业生质量分近期质量和远期质量两次)。

2013年1月7日,《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武书连了2013年中国大学排行榜。跟往年相比,该排行榜新增了不少评价指标:包括首次设立了大学性价比排名、不再使用SCI等国外引文数据库等。此外,与科学研究相比,自然科学研究权重较大,人才培养以及本科生培养权重大;强调为社会服务,以对社会的贡献为唯一衡量标准。该排行榜衡量指标较多,既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的因素,又有对院校数量与规模的参考。对于综合实力、科研强的院校,较易在该排行榜上位居前列。

中国校友会网:侧重“校友成就”与“学术成就”

自2003年起,中国校友会网已连续11年与国内多家新闻媒体合作开展中国大学评价研究工作。2012年12月20日,中国校友会网最新编制完成了《2013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这是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连续第11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报告公布了最新的2013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和2013年中国一流大学名单。

中国校友会网基于中国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从国际影响、国家发展和社会贡献三大视角审视和考量中国大学,侧重从“校友成就”与“学术成就”对中国大学进行选优排序。该排行榜体现了中国大学对世界文明、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的贡献率与影响力。

网大:六大硬指标

2013年1月11日,网大2013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正式出炉。网大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大学排名,网大一直非常谨慎。任何依靠客观数据的排名都有局限性,但目前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相对客观地评价中国的大学。何况中国大学情况复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所采用的众多投入产出指标,在中国难以有确切数据,所以目前只取一些有质量保证的‘硬指标’。”

网大采用的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分别是声誉、教师资源、物资资源、学生情况、学术资源、学术成果。其中声誉一项,数据来自于网大的社会调查,这也是国际公认的比较客观的评价指标。其余5项指标来自高校及第三万机构。

过去,大学之间的比较和竞争都是笼统的、简单的,每个人心目中的大学排行榜也是模糊的。这个排行榜的标准可能是大学名气,也可能是专业实力、学习环境或是地理位置,甚至是漂亮的校园景观。但自从进入“大学排行榜时代”之后,大学之间的比较开始量化,细微到具体名次和数字,拉大了原来在人们心目中旗鼓相当的大学之间的差距。以上提到的三家机构的大学排行榜,正是由于各自的不同价值取向,导致了同一所学校在不同的排行榜中,名次可能相差悬殊。

以《中国大学评价》的排行榜为例。浙江大学之所以能综合实力连续三连冠,超越广大国人心目中的清华和北大,是因为考核浙江大学的主要指标是以次数为主要标志的学术影响力,这个指标突出的是大学的科研实力。但是,每个大学排行榜,都有不同的排行指标,有的排行榜注重大学的科研实力,有的注重大学规模,有的更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有的则注重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大学社会声誉。

我们简单浏览一下这些综合排名榜单,很容易就可以发现理工类和大而全的大学排名比较靠前,文科类和小而精的大学则相对靠后。很典型的例子就是,许多高校在合并和扩招前后,排名相差极为悬殊。这是由于很多排行榜要考虑量、引用率、论文被点击数量或下载量、教授与毕业校友获得重量级奖项等硬指标,因此,越是综合的大学在这类标准化指标为主的排名上“越占便宜”。除此外,大学排行榜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还加剧了大学之间的竞争。目前我国还没有官方的大学综合排名(在2013年1月29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了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这是国内最具权威的高校实力的排行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及包括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的普遍认可,考生和家长可选该排行榜为自己填报志愿服务),如今社会上很多大学排行机构都是民间组织,排名机构本身的评价水平和公信力也一直是民众质疑的焦点。

名副其实还是名不副实? 深海

正是各个排行榜采用不同的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即使同一所大学,在不同版本排行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有的排名相当悬殊。那么,在考生、家长眼中,排行榜是否就是选择大学的依据;大学生,他们持何种观点;大学招办主任和大学教授,又有哪些建议。

高三考生及家长:热捧,部分人当成选择大学的依据

关于大学排行榜,在我们的采访中,有部分高三考生和家长比较推崇大学排行榜。江苏某高中高三学生小雨在谈及大学排行榜时说:“高三的精力都放在复习上了,根本没有其他时间搜集大学资料。有人说,认识大学应该从历史、人文、大师等方面深入了解,可从大学排行榜上我能够及时、便捷地找到关于我比较感兴趣的相关大学排名。只要每次网上出现大学排行榜的信息,我都会第一时间关注。”小雨的这番话得到了微博上一些高三考生的认可,他们认为,高三复习时间紧张,没有多余精力放在深入认识大学上,而通过大学排行榜能够比较快捷地了解各所大学的情况。但同时,在不同大学排行榜版本中,有些院校的排名悬殊让他们觉得有点无奈,不知道该参考哪一个排行榜。而且,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从信息庞大的排行榜中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大学。

多数高三家长对大学排行榜比较肯定,他们觉得,虽然目前各种版本的排行榜眼花缭乱,但他们会搜集一些重要信息,作为孩子填报志愿的重要依据。来自四川的某位家长就非常迷信各种排行榜,“我已经给孩子买了几本关于大学排行榜的书,没事就拿出来研究。从排行榜中一眼就可以看出哪个学校好,我们只关注前二十名的学校。孩子填志愿,我们也准备参考排行榜来择校”。

但在采访中,还是有一些高三考生和家长比较理性,在他们眼中,排行榜的权威性和科学性有待商榷。他们认为,可以将排行榜作为择校参考依据,但过分依赖和迷信却万万不可。微博上一个高三微群的几名考生都觉得,对待每一份排行榜都需要多一点理性与科学分析,避免盲目和跟风。他们说应多查阅不同版本的高校排名情况,更要参考学校的学科排名和特色专业建设情况。有些学校综合排名低,但某些专业排名靠前;有些高校综合排名很高,但某些专业排名却较低。不同的排行榜所选取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同,评估的指导思想也不一样,有的注重人才培养,有的注重科研指标,还有的注重社会声誉。所以如果要全面地了解一个大学的综合实力排名,选取的参照系越多,实际的结果就越接近客观现实。除了参考大学排名外,他们觉得还应该通过学校招生简章、学校网站、与大学生交流等途径,选择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学校。

大学生:多方参考,择校不可尽信排行榜

对于排行榜,来自某大学的方雷有许多话要说:“我的故事很‘悲催’。在志愿填报时,之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听周围人说大学排行榜是非常好的参考,我就和父母根据排行榜选择了一所近几年上升比较快速的学校。我们都觉得这是学校发展前景好的象征。等我毕业的时候,说不定学校的排名又提高了呢!可是进入大学之后才发现,这所大学根本没有想象中美好,排名的上升也是因为学校在前几年发展过程中合并了其他几所学校。现在每天的学习我根本提不起激情,后悔当初的武断。希望我的故事能提醒高三的学弟学妹,万不可尽信排行榜,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大学才是最重要的。”

而另一位大学生肖禹却讲着自己另一番与排行榜的故事:“众多排行榜都是以一套评价体系来衡量所有高校,其评价指标也多侧重于科研及大学的综合实力,容易忽视大学的软实力。所以我在参考排行榜时,会把目前比较关注的几种版本一起拿来对比,找出自己想要的信息,比如重点看某个院校的师资实力。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大学。”

大学招办主任、大学教授:需理性,适合自己总相宜

面对如今很多高三考生追捧大学排行榜的现象,东华大学招办主任陆忠平说,依据大学排行榜武断选择大学的做法是不科学的。选一所大学,不能片面地看大学排名,他建议考生和家长应该侧重看大学的文化传承、历史发展以及学科特色。目前在国内,有些大学是多科性的,也有的是综合性的。不同类型的大学有着不同个性,这种“个性”就集中体现在大学的文化和精神层面上。对于大学排行榜,考生应持理性态度,要参考连续几年,客观评估一所学校的发展状况。这一点尤其重要,随着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实力和专业的水平也都在不断的变动中。有些是传统意义上的名校,而有些学校或专业,虽然目前排名不很靠前,但是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因此。现有的排名只能反映过去,不能预示未来。另外,考生在选择大学时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选择与自己个性气质、兴趣爱好相对应的大学。具体来讲,比如你喜爱建筑学,那么你就去留意在土木工程方面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大学,以此类推。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一位教授也与此观点一致,他说:“对于大学排名,考生不能不屑一顾,当然也不能太看重。虽然大学排行榜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存在偏差,但还是有一定依据的,可以作为参考。同时又不能过于看重,让这些排名指标决定考生的大学选择。即使是大学排行榜中名列前10名的高校,她的所有学科也不可能都处于该学科的前列。而排名相对靠后的高校,同样也有在同学科中排名在前的专业。不论学校的排名在前还是在后,都有她的特色专业或者方向。只是数量上不同而已。”

对于大学排行榜,很多大学招办主任和大学教授都建议考生要理性看待。每一位考生在理想、兴趣、爱好等方面并非完全相同,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在填报志愿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并与理想、兴趣、爱好相近的大学与专业。

三种参考指标,慧眼识热榜 肖娟群 陈美贤

面对形形的大学排行榜,考生该以一个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而考生和家长经常发出这样的疑惑,究竟应该依据哪个排行榜选择大学呢?面对排行榜上那些复杂的数据,又该如何找出对自己填报高考志愿最有价值的信息呢?“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句至理名言对考生选择大学排行榜同样适用。

尽信榜不如无榜

实际上,当前我国任何一个排行榜都是量化后的结果。高校的一些硬性指标,如一年所发表的科学论文可以量化,校址、图书等有形资产也可以用数字来量化,但有些如大学的优秀历史传统、校园文化底蕴、优良的学风、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口碑等代表软实力的无形资产,却是无法测量的。衡量一所大学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它不像体育运动,通过比赛就能决出胜负排出名次;也不像产品评选,通过规定的硬性指标判定就可以完成。我国的大学,既有一批实力雄厚的重点大学,也有一批普通院校;既有教学型大学,又有研究型大学。从学科上分有理、工、农、医、哲、经、法、教育、文、史、管理、艺;从类型上分有综合性大学、多科性大学等。不同类型与层次的大学由于所承担的任务与培养目标的不同,在办学特色、方向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用同样的指标体系衡量不同类型与层次的大学显然是不科学的。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在社会科学领域、北京外国语大学在语言文化教育领域、中国矿业大学在矿业能源领域都是非常有优势的大学,简单用统一评价指标对这三者进行排位和比较,有失公允。这就好比是将苹果与橘子、萝卜与白菜摆在一起比较孰优孰劣,意义并不大。

正是意识到以上问题,我们的大学排行榜也在发展演变中不断调整完善。譬如除了每年备受瞩目的大学排名前百强等报告,各大机构还分别公布了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杰出校友排行榜、科技奖励排行榜、社会科学奖励排行榜、校友捐赠排行榜、最受媒体关注大学排行榜、大学研究生规模100强、教师水平100强、教师绩效100强、毕业生质量100强等榜单。

毫无疑问的是,任何大学排行榜都是有局限的,没有十全十美的大学排行榜,名目繁多的排行榜层出不穷地不断也有一个好处,至少可以让大家认识到这个道理:尽信榜则不如无榜。

尽管当前我国大学排行榜各唱各的戏,各说各的理,令公众“纠结”不已。但并不代表它没有价值,家长和考生可以通过大学排行榜了解到大学更为全面、更加丰富的信息。面对形形的大学排行榜,用好用对排行榜,考生应当谨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大学综合排名、各学科门类排名、各本科专业排名等指标均可作为参考,至于一些所谓的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大学性价比排行榜、本科专业数量排行榜之类的,对于填报志愿指导意义并不大,只是多呈现几个侧面让大众们了解大学而已。而考生和家长应该从以下三种参考指标对排行榜信息的采用有所取舍与侧重。

根据考生类别(文科、理科或其他)识榜

大学排行榜按考查侧重点不同可分为综合实力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榜、科研创新能力排行榜、声誉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榜等。中国校友网甚至还推出了高校国家重大科技进步奖排行榜、高校中国专利奖金奖排行榜等。对于文科考生而言,对那些以SCI、CSSCI数量、院士数量、创造发明数量等作为衡量学术能力主要指标的综合排行榜(如上海交大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排行榜)或其他学术资源排行榜、科研创新能力排行榜,大可不必太在意。反之,对于理科考生而言,可以适度以学术成果排行榜、高校国家重大技术发明奖排行榜等作为参考。另外,体现实验设备情况及科研经费情况的物资资源排行榜也可纳入参考范围。有高校在理工科研究生录取过程中,往往发现许多来自设备欠佳高校的高分生源,因实验操作环节不合格而落榜,所以有意在实验相关领域有所造诣的考生应对此引起重视。而对于艺术类等其他类别的考生,则可参考类似艺术类大学排行的榜单。

根据专业兴趣识榜

考生在理想、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这就要求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与自己理想、兴趣、爱好相近的专业。“院校排名属于面子,学科排名才是里子”。大学排行榜通常是学校综合实力的排行,但是排在前面的名校不一定所有专业都强,许多排名在后的大学一样有一流专业。有些学校虽然不是“985”,也不是“211”,但是设有特色学科且排名全国第一。例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原南京气象学院)虽然不是“211”,但是该校的大气科学全国排名第一。在全球气象剧烈变化的情况下,想以气象工作作为自己的理想职业,当然要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作为备选高校。

大学排行榜按排名对象性质不同分为重点大学排行榜、普通大学排行榜、独立学院排行榜和民办大学排行榜;按地域不同又分为省市大学排行榜、地区大学排行榜和港澳台大学排行榜等。不同分数段的考生可以选用不同的排行榜,对于高分考生,可以在排行榜前一百名、前五十名甚至是前二十名的学校中进行具体了解。但考生。切忌受排行榜影响,盲目追求热门高校。经常有一些高分考生,参考大学排行榜进入了一个综合排名靠前的学校但所学专业实力不强,最终因入错行而悔恨不已。对于二本分数线或其他分数并不理想的考生,在参看大学排行榜或独立学院、民办大学排行榜时,对于排名靠后的学校,除了看榜单,还可以多咨询在这所学校的学生朋友。他们会对学校的实力有更直观的评价。另外,相对于这一分数段的考生而言,这些榜单上的名次重要性已经不强了,考生更多要考虑的是兴趣爱好、地域倾向以及家庭经济等因素。事实上,仅仅了解学校和专业方面的排名指标,还不足以让考生作出最终决定。对于大学地域比较在意的考生,还可以看看大学所在城市的排名情况,例如,中国校友会网推出的《中国一流大学城市排行榜》。

另外,“学科排名”也可以成为考生选择大学的依据。它是由教育部的《中国高校学科动态排行榜》,这是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对国内相关高校一级学科进行的评估。这项评估是各高校自愿申请参加的,评估所用的数据来源于各高校填报并认可的基本数据表,以及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公共信息源,充分体现了评估结果的合法性、合理性、科学性。不久前,教育部公布了《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公布》。评估结果在前五位的学科中,超过75%是国家重点学科,“985高校”占73%,“211高校”占84%。此次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连续10年自主开展的第三轮学科评估,历时一年。评估对象是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以高等学校为主,兼顾科研院所。

根据职业规划识榜

热门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