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1 00:45:42
导语:在铁路实训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运行机制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9.012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perational
Mechanis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ake Railway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n example
WANG Xiaodong
(Hohhot Vocational College,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50)
Abstract This topic takes railway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links and the necessary operational mechanisms in Vocational School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carry ou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ome successful cases of Railway Vocational College, summed up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eight key areas,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protect school-enterprise long-term cooper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perational mechanism; research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开展时间并不长。从1991年1月邢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成立开始,已走过24年。期间,高职教育蓬勃发展,截止到2014年,全国共有高职学院1180所,占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比例为52.54%,职业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①
国家对职业教育极为重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形成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是专业设置、教学大纲、实习实训、师资力量还是到最后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都离不开企业的合作与支持。如何依托企业优势,深度研究探讨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是高职教育中必须认真思考,做实做好的必然要求。
1 铁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开展情况
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运输。截至2014年底,全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已将近12万公里,高速铁路1万多公里。全国有37个城市建成或在建地下轨道交通,线路里程近3000公里。再加上一些企业的自备线路,整个轨道交通行业对技术工人需求庞大。旺盛的市场需求促进了铁路院校的良性发展。优质生源充足,毕业生就业渠道畅通、就业质量高几乎成了各铁路院校的普遍情况。
目前,铁路高职院校在推动校企合作方面已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主要有以下成果:
(1)成立职业教育集团,搭建有效的校企合作平台。以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学校牵头组建了跨地区、跨行业、跨层次的南方铁路运输职业教育集团。集团成员铁路局,城市地铁公司,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行业协会、大中专院校及铁路员工培训基地组成,是合作培养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专门人才的联盟机构。集团内实行教学师资、实训基地、教学资源等共建共享,是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的实体平台。
(2)企业全程参与培养,构建从招生、教学及就业全程订单式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实施课程教学,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学生为企业量身定做。②
(3)以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来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师资培养模式。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与郑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互聘合作协议。学院派出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企业派出管理和技术人员到学院担任客座教授,参与学院的教学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建设和专业教师业务培训等工作,使“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起到实效。③
(4)深化学校为企业服务的内涵,促进职业院校教育与企业员工培训的相互衔接。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与西安铁路局、郑州铁路局、西安地铁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学院主动为企业培训员工,成为西安周边轨道交通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④
(5)以企业为依托,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以南京铁道职业学院为例。该校与铁路企业合作,在校内建设了一条连接国铁正线、配有两个车站,总长1000米的双线电气化轨道实训基地。该基地可供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等轨道交通主要工种实训、并承担企业职工培训和技能鉴定及科技研发等功能。该基地校内建设真实车站在国内属首创,为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树立了典范。⑤
除此以外,铁路职业院校在学生就业、顶岗实习等方面也做了许多探索,为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奠定了基础。
2 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以上对铁路高职院校及我院校企合作的分析和总结,笔者认为在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中,要着重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专业建设。专业建设包括六个环节:建立稳定的信息渠道,获取足够信息;开展市场调查,掌握市场需求;进行职业分析,确定职业能力;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专业建设方案;完成教学开发,制定课程计划;上报审核。这六个环节的核心离不开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合作对推进专业建设极为紧要。
(2)加强校企合作,促进课程建设。课程建设包括五个环节:课程的内涵、课程的结构、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开发、课程开发程序。十个步骤:职业课程开发决策、职业课程开发门类、职业课程目标开发、课程结构开发、课程内容开发、课程内容组织、教学模式选择、课程实施环境开发、评价方法选择、课堂层面的课程改造。在课程建设中,企业岗位需求、教学内容选取等等各环节都离不开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合作是加快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
(3)加强校企合作,推动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以学问导向课程为主的三段式学科课程模式,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践课)。这样的模式问题为:增加了理论学习的难度,又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理论学习过于集中,理论与实践间隔时间较长。最后的结果就是学校努力坚持自己的知识标准,这些知识绝大部分主要为学校学科教学所需,而非为社会职业所需。改变这种困局必须走工学结合模式,包括订单培养模式、工学交替模式、任务驱动模式、项目导向模式、顶岗实习模式等。这些模式的选择,都需要强化校企合作这个重要因素。
(4)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实践动手能力。高职院校的教师实践动手能力还较为欠缺。大部分教师都从学校到学校,仅有的实践经验也是来源于带学生实习所取得。企业兼职教师由于自身工作性质也难以保证充足的时间来授课。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尤其是新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制度尤为重要。为了建立一支有着扎实专业和熟练技能的师资队伍而选择深度校企合作是必然选择。
(5)加强校企合作,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高职教育质量的评价不单单是看学生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行为习惯、行业素养等最终评价需要建立一整套质量监控体系,这样的评价体系离不开企业的参与。
(6)加强校企合作,以生产为导向共同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要以生产岗位需求来规划基地建设。铁路各专业实际设备昂贵,想依靠学校自身力量来打造完全意义上的生产型校内实训基地困难重重。解决方法只能是一方面利用有限的实训资金来购置一些仿真性设备(有能力最好是真实设备),同时尽可能获得企业的支持捐赠部分实际设备;另一方面就是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让学生在真正的生产环境中来熟悉岗位,掌握技能。这些都是校企合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3 促进校企合作长效开展的机制探讨
促进校企合作长效开展要从机制上予以保证。校企合作的主体是学校和企业,而政府则是推动校企合作的基础。
(1)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修改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制度,确定校企合作的法律地位;加强政府部门的职能改革力,制定符合校企合作教育的政策法规。加强校企合作的教育评价监督,确保国家政策法规落到实处。改革财政拨款和财政支持办法,构建政府支持学校校企合作平台。
(2)建立职教集团或校企合作委员会,搭建企业与学校联系沟通的桥梁。职教集团或校企合作委员会是校企合作长效开展的重要平台。学校吸收相关企业加入到平台中,通过定期会议来讨论校企合作中的重大事项,使企业充分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3)成立各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本专业建设。专业指导委员会是在校企合作委员会框架下成立的专门机构,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工程师、兼职教师共同组成。负责该专业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制定和修改工作。使校企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
(4)建立健全“双师培养”的制度。培养“双师型”教师是职业院校长期紧迫的任务。学校和企业协商合作把互派教师、工程师作为制度固定下来。学校的教师每年要有一定的时间参与企业的生产,企业的工程师也要定期到学校参与教学工作。尤其是对于新教师,学校应硬性规定必须先到企业实习一定时间然后才可以参与教学工作。把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和下企业锻炼挂起钩来,出台一定的奖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5)其它保障机制。在校企合作委员会平台下,还应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制度、实训基地建设制度、校企开发教材制度、为企业服务制度、顶岗实习制度等。
以上是笔者在多年高职教育中的一点体会。校企合作涉及到政府的政策支持、企业的参与程度、学校的组织实施及学生和家长的殷切期望等方方面面。深入研究校企合作,组织实施好具体环节是每一位职业教育人的历史使命。
课题项目:呼和浩特职业学院2014年度校本课题,课题名称《铁路专业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研究》,课题编号:XB201423
注释
① 教育部.2014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
② 王艳艳.轨道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2011(30).
③ 王丽红,刘伟.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的实践与探索[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
关键词:英语;特色;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019-01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理论知识基础相对薄弱,高职英语基础课教学如果继续采用字词句法讲解加做题操练的传统方法,难免事倍功半、出现学生厌学、弃学现象。为激发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英语教师必须设立一些关乎学生利益的近期目标,将英语学习与其专业学习、职业生涯结合起来。校企合作教学给学生创造了体验职场环境、了解工作技能要求的机会,也给教师的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提供方便,通过与哈尔滨铁路局等铁路企业,特别是铁路客运部门的多年合作,在对人才培养目标综合分析基础上,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引入职业教育先进理念,结合铁路企业对后备员工英语应用能力的需求改编公共基础英语教学计划,开发工学结合教材,开展实习实践服务活动,探索突出高职专业特色的英语基础课教学之路。
一、基于工作环境明确课程定位
高职英语在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属于基础必修课,理论加实践课型,由一学年的英语公共基础课外加一个学期的英语专业基础课组合而成。以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从教学内容上,复合课程体现了英语基础知识与铁路行业知识的有机融合,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以英语为工具宏观感受铁路运输专业领域,再通过铁路运输英语的应用巩固拓展英语知识基础。从过程和结果上,教学过程包含知识、拓展、技能、应用各个方面的具体项目,目标教学及评价体现在学生能力评估上面,联系铁路客运、货运工作实际,设计多数学生力所能及的现场应用分解目标,突出教学、实训内容的吸引力和行业话题性,有助于学生摆脱被动应试惰性,乐于参与教学互动并建立学习探究兴趣和创造性运用职业英语的信心。
二、根据学生能力确定教学目标
在努力落实《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的同时,英语教师结合不同专业方向和岗位需求分解教学具体目标,提出“人人开口,天天英语”的倡议,以高速铁路建设和国际化发展的行业前景鼓舞学生,激励他们做好语言、素质各方面的准备。高职英语理论、实践教学比例为1:1,课堂教学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实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项目任务、分组互动,英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态度分组模拟铁路工作情境安排学习和实践任务,使学生掌握必需、实用的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突出岗位应用,侧重铁路通识教育,增强就业适应性;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有客运、货运、行车三个职业方向,其中用到英语最多的是客运方向,包括客运业务、列车作业两类工作任务,有客运员、列车员、值班员等起始岗位,根据其两大主要类别的岗位工作情境、工作过程和技能要求,教师编制详细的《铁路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英语教学要求分解表》,在通用英语教学之中有机融入客运、列车岗位英语教学目标和内容,后期集中进行铁路运营岗位英语技能训练。日常教学目标落实在各学习团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发掘到由字词到句段和篇章的、循序渐进的铁路专业英语应用上。
三、根据岗位需求调整教学内容
高职第一学年的通用英语教学以国家规划统编教材为主完成,循序渐进开展听、说、读、写、译的巩固学习,在每个单元配合铁路专业相关情境的应用实训,通过《铁路英语综合实训》的教学任务书、评价表把主教材通用话题与铁路应用项目两部分内容自然结合起来。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的岗位技能训练以工作过程应用为主,使用《实用铁路交通英语》这样的专业基础课教材,通过铁路运输情境的专项对话和技术资料解读讨论实现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过渡衔接。采用校内(模拟站、车)实训和校外(春运)实习集合的方法,培养学生在岗位工作中用英语“做事”和“做成事”的能力。
通过项目教学和训练。每个单元都采用理论讲练和项目实训结合的形式来完成英语听、说、读写译任务,逐渐增大互动和实践教学比例,师生共同寻找教材话题与未来铁路专业岗位工作的结合点,使社会生活情境与岗位工作情境自然衔接、相互融合。比如学习主教材“greeting andIntroduction”的内容可对应进行列车员客运员的涉外礼仪服务训练,从“Talkingabout the Weather”可以延伸到风雪雷电天气对铁路行车和旅客乘降的影响,学生就能够想学和学会用英语解释临时停车或列车晚点的原因等情况,并非常关注各种自然现象对铁路交通的影响,及其英语表述。
四、参照教学反馈变换方法手段
针对不同训练内容,根据学生接受和参与的情况,教师会采用不同教学手段和方法,组织多种活动以增强教学效果。听、说教学部分,我们主要采用交际法,实现教、学、做合一,教师启发引导同学开展学习,注意及时鼓励和纠错,对学习有困难不爱开口的同学,反复播放录音录像带动模仿,或借助团队竞争加强调动,确保活动覆盖面和因材施教;读写译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法+其他各种适应性的教法___如视听法、翻译法等,全程教学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预习、学习、竞赛,激励合作互动。
五、根据教学效果改进考核评价
突出专业特色的英语基础课教学,要求教师熟悉所任课专业的工作过程和英语应用,具备“双师”素质,教学中体现构思-设计-实施运作的全过程,只讲授理论知识的高职教师属于起步,让学生理解和能用是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能够引导学生在岗位应用、总结分析、调整后达到“变通善用”才是成功的教学。对学生,采用“形成性+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特别考核用英语处理岗位工作的能力,考核方案中笔答占总成绩的50%,学习实践过程考核占50%,用来督促出勤、作业、活动参与和课内外实践,包含30分的“角色扮演会话”考核。必须在小组合作、铁路客运服务岗位情境中完成,紧扣英语学习的交际性、应用性,突出知行合一、学做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铁路岗位实习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参与学习竞赛,获得考核加分与能力锻炼。
按照这样的教学设计,英语基础课不再是学生头疼和惧怕的课程,而成为通往专业学习和未来岗位的窗口,英语课堂气氛活跃,第二课堂与社会实践活动非常丰富,各项等级考试和学习竞赛成绩逐年提高;在多次选派学生参加省内外各种大型活动的交通服务,支援南方铁路局春运、暑运服务工作中,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提高和一致好评,树立了高职院校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介绍了西南交通大学建成的教学用模拟变电所实训基地的结构、功能、特点、实践项目。使用表明,该基地具有国内领先技术水平,完善的教学、培训和科研的综合功能。由于采用最新的远程监控技术,该变电所可作为目前铁路牵引变电所技术改造的参考。
0引言
西南交通大学有部分直接服务于铁路现代化建设的专业,其中“铁道电气化”专业作为教育部、铁道部的重点特色专业而一直受到重视。
分布于铁路沿线的牵引变电所,是电气化铁道供电的枢纽。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从事牵引变电所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数量增加,同时对其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特别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环节中,应加强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的培养。在教育部“示范性教学实践基地”基金支持下,2002年西南交大在峨眉校区建成一座集教学、实习、培训和科研为一体的模拟变电所实训基地。
1模拟变电所简介
我校模拟变电所分为两期建成:
I期是与实际变电所相同的开关控制屏柜和继电保护屏柜、中央控制盘、交直流电源盘、以及自行设计的模拟负载电量和故障盘。如图1所示。
Ⅱ期是模拟一段地方电力网或电气化铁路的环境下,一个调度中心使用远动监控系统控制的五个变电所,图2是这五个模拟变电所的一次接线图。该项目综合了地方与铁路、不同主变、不同接线类型的各种变电所,且负载的大小和相位均可调节,其中S”模拟变电所采用了WBH-891型电铁主变微机保护装置、WKH-891型电铁馈线微机保护装置、DQWC-03牵引变电所二次设备测试系统。
模拟变电所中被监控设备的位置状态信号、保护动作信号、预告信号、事故信号等遥信信号通过电缆与RTU (Remote Terminal Unit远方终端)的开关量输人/输出模块相连接,电流、电压等遥测信号将通过信号变送器柜,输人RTU的模拟量输人模块;控制中心下发的遥控命令,通过以太网传输,实现遥信、遥测、遥控的功能。远动监控系统结构图如图3所示。RTU是采用施耐德电气公司的PLC系列中模块式结构的Momentum,其编程软件Con-cept是一个基于Microsoft Windows环境的编程软件套件,具有很强的设计性、可扩展性;主站组态软件iFix支持工业标准,具有开放性、可组态性、兼容性及可开发性。
为了比较和研究,我系的教师正在进行一系列的科研开发,其目标是在模拟变电所二次系统中采用测控、保护一体化的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实现变电所自动化管理,其结构图如图4。
2教学实践基地的开发
1)校内学生及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可对照变电所各种屏柜,提高阅读二次系统接线图、安装施工图的能力,通过开闭操作、设置故障等项目的训练,可以培养他们对现场运行中出现的故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包括一次设备的故障范围的判断、二次系统的故障判断、查找和处理。
2)变电所基本电器及二次接线方面实训项目n个。如断路器结构、原理;断路器参数的测量与调整;变电所二次接线、电缆的数字编号法以及“相对标志法”的识别;二次接线盘后安装图及实际安装技术;变压器控制、保护盘结构、接线、检测、调试及整套保护联动实验(包括整定计算);在以上各盘设置不同故障(可达几百种)练习查找及消除故障的方法等。
3)运动系统遥测、遥信信号源接线的校正及采集的遥测量的精度实验。
4)利用便携式计算机对遥控设备进行合、分实验,让学生了解远动系统是如何驱动被控设备动作。转贴于
5)利用一般的浏览器访问各RTU中PLC的网页,实时了解该PLC的运行、通信等状态的实验。
6)上位机各种功能的校核实验。通过该实验让学生了解调度员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iFix软件的各种功能的使用,从而对远动系统有更深层的了解。
7)利用组态软件Concept对PLC进行配置,使学生熟练掌握利用Concept按照所用的PLC型号及设计要求对PLC进行配置;利用Concept对PLC遥控、遥信和遥测功能的编程,使学生熟练掌握Concept编程方法。
8)自动化组态软件iFix系统的安装,熟悉掌握iFix系统软件的运行环境及其安装过程。
9)通过在iFix系统新增6#模拟变电所的实验,使学生了解iFix系统的可组态性及可扩展性。
10)进行继电保护单体测试及数据管理。
11)进行继电保护盘上测试及数据管理。
12)微机保护装置的调试与特性实验。
3实践意义
模拟变电所实训基地自1998年投入使用后,至今已连续培训了五届毕业生和一批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经总结,其实践意义在于:
1)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训练的条件与场所。能完成供变电工程、继电保护、变电所二次接线、微机监控技术等几乎全部专业课程的大量综合性实验,以及电气设备的实际操作技能、检修调试技术、查找故障及排除方法的实际训练。而且充分利用学校具有的学科优势,以模拟变电所为基地,配合学生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开发如电工理论、电气装备、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网络与通讯等领域的多个应用性、研究性实验;同时由于人员和设备的集中,能够按项目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实训,尽可能使学生参与以教师为主导的科研活动。
2)对于现场技术和施工人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阅读二次回路图纸、熟练地掌握接线、配线工艺,能查找和处理运行故障和设计缺陷。通过实地培训,能大大的提高他们的读图、判断、查找、处理故障的能力。该基地于2000年为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培训和考核职工283人,取得良好的效果。
3)目前西南地区铁路已完全实现电气化,全区拥有牵引变电所200多座,其中大都为上世纪70~80年代所建,技术水平落后。而我校模拟变电所实训基地的建成,对其技术改造具有借鉴的意义,在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和进行技术创新方面起到示范的作用。
关键词 运输管理 项目化教学 课程改革
0 前言
近年来,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众多的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据统计,全国已有500多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该专业,①且几乎都开设了运输管理课程。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始终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项目化教材难找、教师教学仍以传统教学为主、实验实训难以开展等。如何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新形势,培养企业需要的物流人才,是广大教师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
本文仅从运输管理课程的改革出发,探讨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课程改革措施。
1 目前高职运输管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 好的项目化教材少,教学内容老化
目前很多出版社开发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系列教材,数量众多,品种繁杂,但是从教材质量来看,还没有真正实现教材项目化,有的只是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改头换面,有的是对教学内容的盲目堆砌。例如大部分教材包括水路运输、集装箱运输两章内容,其中水路运输一般都是以散件杂货班轮的形式编写的,而在当前国际集装箱运输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散件杂货班轮的比例逐年降低,因此应该把传统的水路运输和集装箱运输内容进行整合。
1.2 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
根据笔者调研情况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运输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把传统的讲授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虽然注意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实训场地和条件的限制,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例如在介绍运输托运中涉及的基本运费和杂费时,首先用一个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运输成本的构成有哪些,哪些因素影响着运输费用的高低,然后再具体讲解每一部分的费用如何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给出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以此锻炼学生的运输费用核算能力。但此种教学方法仍然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教师讲得痛苦,学生听得枯燥。
1.3 实训教学难以开展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都建设了实验实训场地,从校内实训场地来看,基本上是关于仓储和配送方面的实训室,对于运输方面的硬件投资很少,主要原因在于运输方面的实训场地占地面积大,投资成本高,实训投资主要以软件为主,其中第三方物流软件(即公路运输软件)占主要比例,而关于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国际集装箱海运方面的软件偏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课程的正常教学效果。
另外,部分学校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实训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基本集中在公路运输行业,主要是因为公路运输企业对实习学生的数量需求比较大,企业积极性相对较高,而铁路运输行业、国际海运集装箱、航空运输等方面的校外实训很难开展。
2 高职运输管理实务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措施
对运输管理实务课程进行改革,首先必须了解本课程所面向的工作岗位,然后梳理出主要的工作任务,根据主要工作任务来制定教学项目。以长三角一带为例,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主要面向就业岗位包括如下几类:(1)各类企业仓储作业与管理人员;(2)物流企业运输计划、调度人员;(3)商贸企业配送仓储作业与管理人员;(4)快递业务拓展、操作人员;(5)外贸及货代企业跟单员、货运员;(6)制造企业生产计划、控制与改善人员。从以上六类主要的就业岗位来看,第(2)类和第(5)类就业岗位与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息息相关,因此,应该着重根据以上两类就业岗位来设置本课程的教学项目。
2.1 建立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目标
运输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物流运输环节的业务处理能力、运输费用核算能力、运输单据和合同的制作能力。具体来说,其能力目标为:能根据实例拟制所有运输方式中的单据和合同;能准确核算所有运输方式中计费重量、运费和杂费;能准确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业务环节并能进行模拟操作。
2.2 设置基于“项目化”的课程内容
在选择教学项目时,应该始终贯彻“项目化”教学的思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按照“运输行业认知—业务流程(包括单据、合同制作)—费用核算—软件平台操作”的总体思路,将课程分为五大模块,二十三个子项目,具体内容的安排如下:
运输认知:几种运输方式优劣势分析;运输市场调研。共计4学时。
铁路运输托运:铁路运输认知;合同、单据制作;费用核算;业务流程模拟;共计8学时。公路运输托运:公路运输认知;单据制作;费用核算;业务流程模拟;某公路运输软件操作; GPS及GIS在公路运输中的应用;运输企业内部成本核算;共计16学时。航空运输托运:航空运输认知;业务流程模拟;运单制作;费用核算;共计10学时。国际海运集装箱托运:水路运输认知;集装箱班轮进出口业务流程模拟;集装箱运费核算;集装箱班轮单据制作;进出口贸易软件操作;共计26学时。
2.3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通过收集案例,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入的了解。例如,对于公路运输企业内部成本核算,可以通过“我国物流顽症”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公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成本来源。(2)图片、视频教学法。通过收集相应的图片、视频材料,将其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能较好地方便学生理解。(3)情境实验教学法。在介绍运输业务流程时,一般涉及多个角色及单据的流转,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兴趣不高,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利用手工填制的单据,在教室内进行简单的模拟。②(4)软件操作实训法。对于海运集装箱运输业务,由于涉及的环节多、角色多,可以采用软件操作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进出口的整个业务流程。
2.4 建设基于“项目化”的课程教学资源库
本课程可以按照教育部有关教学资源库的标准,建设相应的教学资源库,具体内容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计划、网络课件、教案、视频录像及图片、案例、试题试卷、文献资料等。③
通过对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利用,学生可以下载相关教学资源,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教师也可以通过论坛与同学在线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的不足,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2.5 建立完善的学生考核机制
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教师应该制定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可以采取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比例各占50%。过程考核侧重于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包含出勤、回答问题、参与讨论问题情况;结果考核侧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测评,例如考核学生在各种合同、单据制作中的完成情况、应用软件的操作能力、案例分析能力等,通过考核检验学生对必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基本理论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高职 铁路运输 用人需求 人才培养
目前,国家大力建设铁路新线,并进行原有线路的技术改造,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旺盛的人才需求。面对铁路运输企业校园招聘的汹涌浪潮,高职院校要保持应有的冷静,一定要在了解铁路运输企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在提高铁路专门化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工夫,这样才能更好地为铁路运输企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一、专业设置要合理
1.要有拳头专业
现在的铁路高职绝大多数都是由原属于铁道部的铁路中专学校升格而成,而原来几所重点中专都有自己的拳头专业,比如原济南铁路机械学校的机车车辆专业,原天津铁路工程学校的工程类专业,原郑州铁路机械学校的电力机车专业等等。现在的铁路高职从过去的铁路中专继承了这些专业的教学优势、师资队伍、实验实训设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等这都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这方面的优势,做成全路知名的品牌专业。比如渭南铁道工程学院的工程类毕业生最近几年非常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每年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在该校20多个专业中与工程专业相关的占一大半,这种拳头专业不仅满足了铁路企业对高质量毕业生的需求,也大大提升了学校在全路,甚至全社会的知名度。
从就业方面来讲,拳头专业对其他专业的带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就像顾客到超市买只烧鸡,往往会随手捎带两瓶啤酒一样,企业虽然是奔着学校的拳头专业而来,但是往往会顺便招聘一些其他专业的毕业生。
另外拳头专业往往对相近专业的辐射影响比较大,一个拳头专业可以带动几个相近专业的发展。前几年,社会上都在讨论高职专业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有一些专业在各高职院校都有开设,比如计算机、国际贸易、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结果造成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使热门专业变成了黄牌专业。相对而言,铁路类高职具有先天的优势,面对铁路运输企业这个用人大户,我们就少了很多竞争者。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在铁路类高职之间,铁路专业也存在同质化的问题。因此利用各学校的传承优势,大力发展各自的拳头专业,是避免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
2.合理控制规模
根据近几年铁路运输企业的总体用人需求,合理规划各轨道交通专业的招生人数。招生人数过多,会造成一些毕业生,特别是就业方向过于狭窄的铁路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以山东职业学院为例,根据连续几年铁路企业在学校的招聘人数,我们决定将轨道类专业的招生规模控制在1800人左右。如果铁路企业用人量增加,我们可以从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道桥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在校生中进行调整,这样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就可以转为铁路类专业毕业生。
3.“地”“铁”专业兼顾
为了应对铁路企业(包括生产企业和运输企业)的用人需求量的波动,我们在专业设置上做到“路地兼顾”,围绕核心专业组建专业群,扩大学生的就业口径,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意愿,对学生进行转化分流。比如土木工程系的铁道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和道桥工程技术就是一个“路地兼顾”的专业群,这3个专业的基础课完全一样,专业课基本一样,只是三年级的专业课程有所差别。根据对未来一年就业市场的预测和各铁路局提前招聘的要求,我们可以对这三个专业的学生进行合理分流,如果铁路局、铁路工程局等单位用人量大,那么进入二、三年级学铁道工程技术的学生多一些;如果铁路企业用人需求缩减,而建筑产业兴旺,则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习。简言之,一切为了学生就业。同样道理,铁道机车车辆(检修方向)和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都可以结成“路地兼顾”的专业对子,让学生在面对就业市场需求量的波动时,拥有更大的自由度,这也体现了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
二、企业回访到位,提升培养质量
工作岗位的要求就是学校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毕业生是否适合企业的需要,只有深入用人单位进行回访才能获得全面准确的答案。山东职业学院常年坚持“8215”回访制度,即对80%的毕业生进行为期2年的跟踪回访,对10%的毕业生进行为期5年的跟踪回访。回访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电话回访,可以通过深入企业回访,还可以通过第三方调查公司对毕业生回访。通过回访,了解了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以及对学校教学的要求,为提升毕业生培养质量找到了方向。
三、校企合作提前共建“订单班”
合作培养毕业生是校企合作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校企共建“订单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近几年,各铁路局的招聘陆续提前,有的甚至提前到二年级刚开学,还有的铁路局要求学生最后一年到段上实习,这就为铁路高职和铁路企业在人才培养上开启了新的模式。铁路高职应该抓住这一时机,和铁路企业一起探索提前合作培养的“准订单班”模式。对企业来讲,可以在学生毕业前参与到学校教学中,根据企业岗位的要求建议学校开设哪些课程;可以缩短从学生到熟练工人的培养时间,减少了用工成本,这一点类似于德国的“双元制”高职培养模式,有利于迅速提升学生的技能和职业素养;在岗实习过程中,可以近距离观察了解实习的学生,并通过实际工作、技能大赛等过程,选拔优秀的学生进入合适的岗位,如果有的学生因身体条件或者个人素质不能胜任岗位时,还可以提前转岗或者淘汰。对于学校来讲,学生提前进入企业,减少了一部分实验实训设备的投资;在与企业的合作培养过程中,能够了解到企业的需求和自身的差距,适时修改完善教学计划,提升教学水平。对于学生来讲,提前进入工作岗位,锻炼了动手能力,掌握了必需的工作技能,缩短了晋级的时间。高职院校应该抓住有利时机,主动与铁路运输企业沟通,创造有利条件实现提前招聘,提前进组班,提前上岗,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制定完善的合作协议
协议内容应该包括岗位描述、选拔条件、培养流程、安全保护等主要内容,其中尤其是要注意学生人身安全的保护,这也是学校和企业都非常关注的环节。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往往通过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弥补学生没有工伤保险的不足,这样既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又免除了实习学生的后顾之忧。
2.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学校要根据企业的要求,在保证学生理论知识达标的前提下,适当修改教学计划,增加企业需要的知识模块,增加专项技能训练的内容,压缩一部分校内实习内容,以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实习来替代。
3.专业课老师现场参与
学生在企业现场实习时,学校要派有责任心的专业老师带队参与,协助企业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深入现场一线,学习最先进的技术,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关键词:轨道交通 实训 课程体系 列车自动控制
1 概述
高效畅通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目前国内重庆、苏州等城市正在筹建新的线路,到2010年,全国有21座城市将开通新的城市轨道交通,新开通的总公里数将达到900公里。除此以外,2015年前,又有8座城市将开通市际轨道交通运营新线。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投入1.2万亿进行地铁的建设与改造。无论是新线开通,还是企业自然减员的补充,都需增添大量高素质一线人员[1]。
2 研究的主要内容
轨道交通具有运营速度高、运输能力较大、运营费用低、安全率高、舒适性较高和对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空气质量、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都较为有益,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地铁是技术密集型行业,首先,全国地铁无一例外地采用国内外当前最先进的设备和高新技术,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专门理论知识和智能化的操作技能。其次,地铁应用技术发展速度快,生产一线职工理论储备远远跟不上技改需要。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我们认为经过专门教育的高职层次的一线操作和管理人员将是未来几年地铁信号控制人才培养的重点[2]。
①列车自动控制实训课程体系设计。列车自动控制实训课程体系需要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设计,与实际工作岗位实现对接。实现认知、模拟、实操、考核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整个体系的设计要具有推广性、共享性,要达到建成后,其余相关专业课程体系能够以此为借鉴进行设计和建设[3]。②列车自动控制实训课程体系项目开发及资源库建设。课程体系设计完成后,将进行体系中具体项目的开发和相关资源库的建设,包括课题标准、教学流程、考核方法等,尤其是要突出工作岗位的实际内容,同时结合铁路和城轨岗位上的考核内容。③列车自动控制实训室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建设。除了列车自动控制实训课程体系的建立,还应建立一些相关的配套制度,来保证实训课程体系的正常运行,这其中包括相关实训室管理制度的建设、相关实训室运行机制的建设等。④列车自动控制实训课程体系项目考核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是为了训练学生,使其能够在上岗之前尽量接触到实际的工作内容,那么如何检验学生是否已经通过实训课程体系的训练?这就需要有一套完备的考核评价标准,来对学生训练成果进行评定。
3 研究方法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建设列车自动控制实训课程体系,开发与轨道交通企业现场相关工作岗位密切结合的实训工作项目,以培养学生相关信号设备维护职业技能,提高行业职业素质,与企业共同制定实训室运行机制与管理制度,引入企业文化,制定列车自动控制实训课程体系项目考核评价标准,通过实践反馈,不断优化完善,提出一个具有推广意义的列车自动控制实训课程体系模式,最终实现资源的共享与实时的更新。
针对列车自动控制实训课程体系的建立,课题将利用信号基础设备实训室和信号系统综合实训室来对铁路及轨道交通企业现场信号设备维护相关工作任务进行再现。
以轨道交通企业现场实际工作岗位为基准进行实训项目的开发,不仅可以对轨道交通信号相关专业学生进行校内技能训练,还可以对现场相关工作岗位技术工种进行培训。模拟设备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对设备的操作、参数测试、故障查找和处理,既可以实现对在校学生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实际技能训练,又可以满足轨道交通企业对职工技能培训而又不影响正常运行的要求。
研究方法应该体现如下特色:①针对学习过程。学生是经历了由模拟练习,到实践操作,再到实操考核的一个完整过程。②针对实训项目。以轨道交通企业现场工作岗位为基础开发实训项目,满足用人单位对岗位人才的培养需求。③针对岗位考核。与轨道交通企业信号工作岗位的考核机制相结合,把其融入到整个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中。④针对任务制定。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制定任务单,达到与实际岗位接轨的目标,同时兼顾推广。
具体研究方法的实施过程见图1所示。
■
图1 研究实施过程
4 结论
总结和归纳出高职院校列车自动控制实训课程体系的具体模式,把实训体系设计、实训项目开发、实训室运行与管理等以研究成果的形式与省内相关职业院校共享,填补省内该领域的研究空白,为全省相关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全省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何玉龙.高职院校职业技能课程设置优化的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7(04).
石油工业出版社紧密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本期推荐了3个品种的专业图书。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百科全书》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总结现代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知识的大型工具书。该书共分为综合卷、勘探卷、开发卷及工程卷4卷,词条选自石油勘探、开发、工程、管理中的常用词和词组,共有约6000条条目,近630万字,图表近2200幅。《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百科全书》涵盖了石油勘探、开发和工程方面的知识,全面总结了这些领域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技术、经验和成果,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权威性。综合卷有11个分支和附录,共791条条目,约130万字。勘探卷包括油气勘探综述、相关地质基础学科、石油地质理论基础与研究及石油勘探工程技术4大部分23个分支,共2349条条目,约220万字。开发卷有8个分支,共1304条条目,约150万字。工程卷有10个分支,共1450条条目,约126万字。
《石油工业节能技术》紧密结合石油工业生产实际,重点针对油田、长输管道、炼油化工的主要耗能设备和生产工艺系统,论述了近年来研制开发和推广应用的节能技术。全书分上、中、下3篇共14章,分别介绍了节能基础知识、常用的单项节能技术和主要生产系统的节能技术。该书适合于从事石油系统节能管理、设计和科技人员阅读,可作为节能技术培训教材,也可供石油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阅。
《采油队工人操作手册》一书针对油田新的生产经营形势,对目前采油队涉及的岗位和工作内容,从岗位责任制、工作程序、工作内容、HSE职责及工作目标上进行统一和规范,指导采油队干部、职工规范操作,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
中国铁道出版社
车站电码化技术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一项重要技术。《叠加预发码和闭环电码化技术》从科研和工程设计角度,对电码化的必要性、关键技术、电路原理和主要设计原则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本书主要介绍叠加预发码技术的内容,其中包括非电气化和电气化区段480轨道电路叠加8、18、多信息移频及ZPW-2000(UM)系列移频预发码技术;非电气化和电气化区段25Hz相敏轨道电路叠加ZPW-2000(UM)系列移频预发码技术;还包括ZPW-2000系列闭环电码化等内容。
《铁路与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原理与方法》系统介绍了铁路、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的原理与方法,共分6章。铁路部分阐述了铁道部铁建设[2006]113号文公布的《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的相关原理,并通过大量的示例介绍了具体的使用方法;依据铁道部颁布的《铁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指南》,介绍了铁路工程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及应用原理,对铁路拆迁工程、路基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及明洞工程、轨道工程、站后工程及大临工程的构造和工程量计算规则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公路部分以交通部2007年第33号文公布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和《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为依据,全面介绍了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原理和各分类工程的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与方法。该书内容全面、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案例丰富,可作为工程管理、土木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供铁路及公路施工、招投标、预算、监理等相关人员参考。
《铁路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指南》一书内容涉及档案管理中的一级类目,包括:文书类、基建类、设备类、科研类、标准类、会计类、声像类、实物类;还包括从项目档案的来源到项目竣工验收整个过程中,项目档案的收集、鉴定、整理、编目、保管和利用工作的描述。书中内容共分9个章节,包括:项目档案的概述、项目档案的管理、项目档案的验收、合同档案管理、电子文件的管理、档案工作标准化管理、档案组卷示例与表格和法规依据等方面的内容。其中,项目档案验收又分3个部分: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办法,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铁路客运专线交工验收内容,以及建设项目档案验收考核评分标准的应用。该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适用范围较广,是广大专(兼)职档案工作者、施工技术人员学习、工作的必备手册,又可作为科技档案电子信息专业人员开发档案电子软件、采集数据资源信息的参考资料。
人民邮电出版社
《电路与电子技术》是中国通信学会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推荐教材之一,也是高职高专院校电子信息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规划教材。全书共分14章,包括电路基础和模拟电子技术两部分内容。电路基础部分主要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分析方法及电路定理、正弦稳态电路分析、安全用电常识和一阶动态电路分析等内容。模拟电子技术部分主要介绍常用电子器件、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信号产生电路和直流稳压电源等内容。该书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单元电路分析、集成电路应用为主,通俗易懂,重点突出。
《模拟企业管理综合实训手册》(上、下册)本着务实、创新和发展的精神,将企业多年信息化管理思想、管理经验、业务流程融为一体,成熟运用于高等院校实践教学中,并充分体现了“实”、“新”、“变”的特点。上册主题为“沙盘对抗”,使学生在沙盘对抗中直面市场竞争之激烈,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运用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和信息化管理技能,进行市场选择、投资决策和生产运营。下册主题为“模拟企业”,使学生置身于仿真的生产经营过程,完成企业生产经营中各种信息的采集和处理,体验与其他部门的协作,迅速掌握ERP软件的使用要领,提高信息化管理技能,经历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感受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魅力。该手册与实际企业管理密切结合,特色鲜明,实用价值大,可作为经管类实践课程的教学教材,也可作为经济、管理、财会、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等专业的实践教学参考书。
《金蝶ERP-K/3深入应用》一书是在该书作者前一本《金蝶ERP-K/3模拟实训――财务/供应链/生产制造》实例数据基础上,结合部分企业的业务流程特色和读者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实例操作模式,让读者能快速、轻松地提高使用金蝶ERP系统的能力。该书内容含非服务器操作系统下金蝶ERP-K/3系统的安装方法、账套的特殊管理方法、销售订单的全程跟踪、超采购订单入库的控制、仓库采购退货处理、库存物料超储/短缺/呆滞物料分析、BOM高级应用、生产任务高级应用和基础数据的导入和导出操作等高级应用。本书适合于公司已经实现ERP信息化,或已经使用金蝶ERP-K/3系统的财务人员阅读。相关人员可以根据书中的操作方法并参照自身业务流程,提高企业ERP系统的应用效果。
海洋出版社
“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以下简称“908专项”)是国家批准的重大海洋专项。
开展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工作,是我国“实施海洋开发”战略的基础性工作。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发生着错综复杂的自然现象,这些自然现象又对近海区域如海岸带及海岛等的变迁、气候、生物生态、社会人文、经济发展乃至军事设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只有准确、可靠、系统地获取海洋调查数据,才能把浩瀚、奥秘的海洋和对近海区域的影响“数字化”、“透明化”,从而对海洋环境作出科学、合理、准确的评价,为海洋经济发展、海洋开发利用、海洋减灾防灾、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数据和信息依据。因此,国家批准国家海洋局组织实施“908专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应用型人才概念是随着社会分工细化而出现的。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四次大的社会分工,包括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商人形成独立的社会阶层,以及科学技术成为单独的行业。在科学技术行业中,人才一般又分为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三类。应用型人才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的人才,其任务主要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由此可见,应用型人才是既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又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人才。概括而言,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是应用型人才成长的源动力;其次,应用型人才从事的工作性质是理论知识的横向应用,而不再是理论内容的纵向挖掘或研究;最后,他们应具备将理论或技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且能够从实践应用中总结提炼共性技术问题。
二、信号专业特点剖析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和铁路运输是两种主要的轨道交通运输方式。可以总结为如下五种技术系统(见下页表1),主要涉及电子电路、继电器控制、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通信、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等,集控制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大主要学科,是典型的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综合行业体系。
三、人才培养措施
1.树立应用型培养理念。所谓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既包括学校管理理念的应用型、也包括教师教学理念的应用型。建设应用型专业的首要任务在于围绕应用型培养目标,改变或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一是改变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或修订教师绩效考核指标,利用政策指挥棒引导教师改变理念。二是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新进教师大多为从“校园”到“校园”,在应用型如何实践方面必然缺少切身的感悟,因此需要加强对此类教师的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
2.构建“深度校企联合”培养体系。校企联合是众多高职、应用型高等院校普遍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合作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首先,探索校企之间的硬件资源共享机制,包括实验条件、实训条件等,如学校利用企业的培训资源进行实训培养,企业利用学校的教师、实验环境进行优秀员工的能力、学历提升教育等。其次,探索校企之间的智力资源共享机制,包括优秀企业员工聘任专业课教师;优秀教师到企业协助解决部分技术难题;双方联合开发专业课程、实训课程等。
3.建立应用型课程体系。首先,在课程设置上采取“平台+模块”的发展策略,建立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平台,根据专业方向设置课程群模块。通识课模块主要包括数学类、物理类、设计类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根据本专业的特点,遴选控制类、通信类、计算机类、交通运输类中的核心课程组成。设置国铁和城轨两大培养方向,国铁和城轨两个课程群模块。其次,采取“小课程、短课时”课时设置模式,缩短讲解时间,预留课时增加到实验或实践环节。构建“掌握基础理论—实验提升认知能力—实训强化应用能力”的“一条龙”式的培养体系,创造条件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实践应用”两者之间的交互式提高。
4.搭建应用型实验、实训室。培养应用型人才,实验室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是基础,更是必要条件。实验条件直接决定着课程体系的建设,开设何种课程,课程如何设置实验实训内容,都由实验室硬件条件决定。因此,在实验条件设计上以学生“能动手、愿动手”为目标,改变“观摩式”实验模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
5.加强建设综合实训基地建设。轨道交通系统是安全苛求系统,从业人员一般均需经过严格的专业技能培训。从教育角度而言,实验室或实训室锻炼了学生基本的动手能力,要真正提高他们的一线生产能力,在走进工作岗位之前,仍然离不开实训基地的培养。综合实训基地主要是以轨道交通实物实训实施,构建一个涵盖城市轨道交通多个部门、多个工种的综合性实训考核基地,满足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信号与通信、车辆维修、供电系统维修等多专业的实训演练、教学指导、实做考核以及技能鉴定等工作,并且可以作为学生科技创新的孵化器。
四、结语
铁道运输实训沙盘线路上的10个模拟车站及线路设计参照真实环境、采用按1:48的比例,模型沙盘尺寸为:21.8米×2.5米×0.7米。沙盘台架周围置沙盘车站工作站和CTC车务终端,由模拟CTC控制中心完成大屏视景播放、切换与教学工作。沙盘盘体采用金属材料框架结构(钢架组件结构)组合拼接,表面喷塑处理。线路路基应采用10毫米的防火板制作,沙盘裙边采用16毫米防火板材料,正线线路真实模拟10个车站的线路、道岔及信号机的布置,并设置模拟站房、车站值班员控制台以及车站信号操作终端。教学沙盘共计配置动车组车辆模型10辆,模型外观参照福州到厦门动车车辆制作,两头包含列车头,可双向运行,车辆的电气和机械部分采用高品质结构,列车的运行状况由模拟微机联锁系统和CTC控制中心自动控制。列车模型在信号系统联锁运算控制机的监控下运行,主要完成对所有模型车站、所有信号机模型、道岔模型、轨道电路模型的控制以及模拟沙盘车站工作站联锁的运算。
二、CTC系统软件设计
本系统以VisualC++2010软件结合SQL2000数据库系统作为开发平台,用软件来模拟实现以列车运行调整计划控制为中心,兼顾列车和调车作业的高度自动化的调度指挥系统,并能在这沙盘上实现列车的模拟操作。CTC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在硬件上较传统高度系统主要是新增了自律机,并且服务器结构由C/S模式变为三层模式结构。
(一)系统整体框架结构CTC铁道运输教学沙盘仿真软件控制系统以福州到厦门所用系统和微机联锁系统为原型进行设计,包含调度控制中心子系统、车站子系统和调度中心与车站及车站之间的网络子系统三部分组成。具体如下图系统结构以盘体为中心,以各站场子系统为基本单元组成;盘体除实现支撑盘面各站场及其他场景的功能外,还用于系统供电和网络布线,联锁机和网络交换机也放置在盘体之中;“教员机”与整个系统控制中心“CTC”系统连接,其通过CTC系统与系统服务器通信,完成系统列车调度功能。
(二)CTC控制中心子系统设计CTC铁道运输沙盘教学系统的控制中心子系统参照实际铁路局CTC系统的部分工作原理、操作方式及习惯,界面和功能按钮与实际系统相同;该模块能够与模拟调度仿真系统组成了一个动态的、综合性的仿真培训系统,从而模拟行车调度、车站值班、司机三方在正常行车、突发事件及非正常行车情况下的实际工作情况;功能设计和工作流程遵循铁道部相关技术要求。控制中心子系统核心模块———行调台运行图计划管理程序框架设计见下图:运行图管理部分主要有调整图、日班计划图、基本图、历史图和邻台图,这些部分共用运行图模块,完成运行图布局、运行线绘制、运行线调整、施工符号绘制、阶段计划下达等功能。
(三)CTC车站子系统设计车站子系统是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整个网络系统的基本功能节点。车站接收调度中心下发的行车计划后,其车站子系统严格按照列车运行计划执行,并完成冲突检查、车辆进路安排、控制输出等核心功能。[4]同时,车站的调车作业计划编写与调车作业进路控制功能也由车站子系统完成。如上图所示,站场的“操作表示机”均接入局域网,其可与教员机(服务器)及临站子系统互通信息。每站的“操作表示机”是该子系统的“人机对话层”,而“联锁机”用于设备状态检测、联锁运算及设备控制等自律机系统功能。“操作表示机”和“联锁机”系统通过局域网络线缆进行通信。
(四)车站之间的网络子系统车站系统连接线主要由三类构成,一类是电源线,一类是网络线,另一类是信号线。网络线是将CTC车站设备全部通过交换机连接在一起。车站采用双局域网结构,通过双交换机连接各类设备。主要有路由器、值班员终端、电务维护终端、自律机、网络打印机等。电源线是从电源屏到采集控制机柜提供电源,并通过电源接线端子再连接各类设备。车站需要连接电源线的设备主要有自律机、双机热备单元、路由器、协议转换器、交换机、工控机、显示器、音箱、光纤收发器等。信号线一类是自律机连接控显机和列控中心的尾纤,一类是连接工控机及显示器、鼠标键盘的数据线。
(五)系统数据库设计基于上述的软件功能设计,设计数据库模型。利用SQL2000可以很好的设计关系模型和对象模型,可以很方便的生成数据库脚本,也可以很方便地生成数据库设计报告。在设计数据库的过程中,尽量使得设计结果符合3NF范式,但在涉及到性能的若干地方,也有意识地将符合3NF范式的设计降级为符合2NF范式。设计的数据库表单之间关联的部分截图如下所示
三、教学沙盘系统软件测试
在软件系统研发中,软件测试是必不可少的。软件测试是利用各种工具和方法验证软件完成了并且只是完成了要求软件完成的工作。在CTC铁道沙盘系统软件测试的过程中,按照先制定测试方案,编定计划,设计测试用例和测试程序,然后按照测试计划执行,最后对测试结果进行总结评估的次序进行测试。在本系统,重点进行了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测试过程是一个循环多次的过程,测试->修改->再测试->再修改……直到满足我们在测试策略中制定的通过测试的标准为止。根据上述表格的测试安排,执行到测试报告阶段,系统的测试结果如下:1.测试数据:测试项总数163通过151项,通过率92.6%失败12项,失败率7.3%其中:严重度———高1项,占比8.3%严重度———中3项,占比25%严重度———低8项,占比66.7%2.项目的总结:经过前2轮的测试和修改,问题已经大大减少,这轮测试结束,发现的问题总数减少到9项,按严重程度的分项数达到了通过测试的标准。因此,测试可以通过,项目的研发过程可以进入收尾阶段。
四、总结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