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7 16:38:15
导语:在道路施工技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在道路工程中比较常见,逐渐成为首选的路面技术。道路工程施工中,应该掌握混凝土路面技术的要点,才能发挥混凝土路面的优势。结合道路工程的施工实践,分析混凝土路面施工的主要技术。
1.1准备工作
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中,需要积极安排准确工作,为保障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性能效益,准备工作以基层验收和路面试验为主。基层验收的目的是消除道路基层对路面施工的影响,强化路面施工的规范性,掌握道路基层的具体情况后,再安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落实准备工作的服务性。路面试验用于检验路面施工技术的可实施性,避免其在道路工程内引发安全隐患,根据道路施工技术的需求,在准备工作内安排机械诊断、材料验收、设计复核等试验,排除不利的技术因素。
1.2拌合技术
混凝土混合料的拌合技术,主要是控制各项混合料的配比,配合混合料的拌合工艺,进而发挥混合料的质量优势。首先道路工程企业需要安排混合料的投入,包括顺序、使用量等,全面实行技术规范,现场施工人员可以借助电子计量设备,保障各项混合料的精确度;然后设计拌合的时间,拌合期间严格控制温度,不能出现温度过度的情况,重点防止拌合超时,以免混合料碳化而影响混凝土的性能;最后审核混凝土的质量,确保混凝土达到路面施工的标准,针对拌合技术中的缺陷实行弥补控制,避免拌合技术出现质量问题。
1.3铺筑技术
混凝土摊铺前期,需要重新检测路面的状态,特别是路基工程质量,确保其符合路面标准后才能安排混凝土铺筑。摊铺是混凝土铺筑的核心,按照混凝土铺筑试验中的参数,保持一致的混凝土厚度,可以随时调整铺筑的速度,确保现场摊铺的质量。铺筑技术实施的过程中,还要提高摊铺机作业的效率,铺筑过程中不能出现缺料停工的现象,防止影响混凝土路面的铺筑效果,做好铺筑技术的管理工作。
1.4接缝处理
混凝土路面施工不能一次性完成完整铺设,由此施工技术中面临着接缝处理,而接缝处理是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关键技术,直接关系到混凝土路面的整体性。例如:某市政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的接缝处理,该工程内两段混凝土路面相隔时间较长,接缝处理时还要考虑时间差的影响,受到时间因素的影响,该工程为防止两段混凝土路面收缩,提前遮盖、洒水,提升混凝土路面的稳定性,接缝处理不选在多风、多雨的气候环境内,以此来确保接缝处理的质量性能,其余按照正常接缝技术处理即可。
2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
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提升路面施工的质量水平,落实各项施工技术。结合路面施工技术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分析质量控制的内容,如下。
2.1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混凝土是路面施工技术的主要对象,其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道路工程外界环境对混凝土质量有明显的影响,而且温度差异可以干扰混凝土的性能。所以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施工中,严格控制温度质量,特别是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温度,保持路面施工中混凝土的标准性,同时应加强混凝土的强度。
2.2控制混凝土的调配
混凝土的调配基本是在室外进行的,调配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比较多,道路工程应控制混凝土的调配质量,避免出现不利的影响。道路工程针对调配完成的混凝土实行质量检测,评价混凝土的性能、质量,如果混凝土未达到相关的标准,必须重新进行调配。
2.3控制碾压质量
混凝土在路面施工中表现出粘稠的特点,碾压时的附着性强,很容易粘合在碾压设备上,干预混凝土的完整性。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施工时,着重控制碾压的质量,防止混凝土粘合在碾压设备上,保障路面碾压的有序进行。
3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施工的优化措施
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对整个工程存在影响,应积极优化混凝土路面施工,以此来提升施工技术的水平。
3.1提高工程衔接的水平
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衔接工艺是优化的重点,用于规避前后施工中的缺陷,强化混凝土路面的整体性,同时完善混凝土路面的质量,体现高水平衔接的优势。
3.2选用专业性的人员
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施工中选用专业的人员,既可以高效的执行施工技术,又可以落实质量控制的措施,有利于规范混凝土路面施工,而且专业人员可以保障施工技术的规范性,防止出现安全隐患。
3.3合理安排养护
养护是优化混凝土路面施工的主要措施,养护阶段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如:耐久性、强度等,道路工程单位应合理安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养护工作,发挥混凝土养护的作用。
4结束语
关键词: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要求
Abstract: as the basis of subgrade road, in highway constru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 is the main body of the route, it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pavement. So, with the highway levels increase, the role of the subgrade takes seriously more and more, more and more is also high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highway subgrade construction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several important problems in this paper.
Keywords: highway subgrade construction technical requirements
中图分类号: U41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交通事业也跟随在不断的进展当中,对此,在公路施工技术上也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现阶段,公路交通事业在快速的发展,对此,行车速度也有所提高,而路基是作为路面的基础工程,对行车速度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一、公路路基施工的重要性
土质路基包括路堤与路堑,基本操作是挖、运、填,工序比较简单,但条件比较复杂,公路施工是野外操作,自然条件差,运输不便,物质设备及施工队伍的供应困难。路基施工工地分散,工作面狭窄,易遇特殊地质不易现象等。面对这种复杂情况,为确保工程质量,实现快速、高效、安全施工。必须重视施工技术和管理。就目前情况而言,首先要有一个稳定的专业施工队伍,配有相应的技术骨干和机具设备,建立和健全施工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检查验收制度,采用现代化的施工管理方法等,这是公路事业高速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精心施工的必由之路。
二、公路路基施工的技术要求
1.级配砂砾垫层技术要求。级配砂砾是路面垫层较好的主要材料,但砂砾本身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垫层的作用及路面整体的工程质量,所以监理工程师应掌握对砂砾的技术要求,控制级配砂砾垫工程质量。这些技术要求包括:级配砂砾中砾石的压碎值应小于30%。砾石含量0.5―5cm的颗粒不得少于50%,最大颗粒不得大于6cm,级配砂砾中0.074ram的粉料数量不应大于7%,且塑性指数不应大于6,鉴于级配砂砾垫层的强度主要与颗粒级配和压实有关,所以对级配砂砾的级配应有所要求。
2.级配砂砾垫层的施工工艺。级配砂砾垫层的施工可以分为碾压路槽、运输摊平、整形洒水碾压和初期养护等五个工序。级配砂砾是一种松散材料,为防止遭到行车破坏,监理工程师应提醒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组织计划时,要半幅通车半幅施工方法,避免因施工造成行车混乱,使级配砂砾垫层的表面松散、平整度差和延长工期。
3.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根据施工方法。又可以分为厂拌法和路拌法两种形式。底基层可采用路拌法,上基层可采用厂拌法。水泥稳定砂砾作为高等级公路路面的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路面整体强度的高低和能否保证在路面设计周期内正常使用。
4.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施工工艺。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施工工艺有两种。路拌法施工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工序分为:初平砂砾料、洒水闷料、摆放水泥、摊平水泥、机械拌合、整型找平、碾压成型洒水养生。厂拌法施工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工序分为砂砾备料、水泥剂量、加水拌和、运料上路、摊铺碾压和洒水养生等。
5.公路路基的级配砂砾垫层。路基复查,建立工程师在级配砂砾垫层施工前,必须对已竣工的路基进行复查验收,并向路面施工单位进行组织交接手续,交接手续应由驻地监理工程师组织,由路基、路面两个施工单位的领导和技术负责人参加,路基竣工后,由路基施工单位进行自检《路基自检报告》;材料试验,路面施工单位必须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关于级配砂砾的各项材料试验。砂砾颗粒筛选试验,平均每半公里监理工程师在施工段上取料,送交监理工程师审查,满足级配砂砾的技术要求后,路段上的级配砂砾方可使用,砂砾容量试验,重型标准实验室。求得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密实度。
三、公路路基施工几个重要问题分析
1、施工测量
(1)路基开工前应做好施工测量工作,其内容包括导线、中线、水准点复测,横断面检查与补测,增设水准点等。施工测量的精度应符合交通部颁布实施的《公路路线勘测规程》的要求。
(2)导线复测.导线复测应采用红外线测距仪或其它满足测量精度的仪器。仪器使用前应进行检验、校正。原有导线点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进行加密,保证在道路施工的全过程中,相邻导线点间能互相通视。
(3)中线复测.路基开工前应全面恢复中线并固定路线主要控制桩,如交点、转点、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起讫点等。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采用坐标法恢复主要控制桩。恢复中线时应注意与结构物中心、相邻施工段的中线闭合,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报现场监理工程师或业主。如发现原设计中线长度丈量错误或需局部改线时,应作断链处理,相应调整纵坡,并在设计图表的相应部位注明断链距离和桩号。
(4)校对及增设水准基点.水准点间距不宜大于1km,在人工结构物附近、高填深挖地段、工程量集中及地形复杂地段宜增设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必须符合精度要求,并与相邻路段水准点闭合。
(5)路基施工前,应详细检查、核对纵横断面图,发现问题时应进行复测。若设计单位未提供横断面图,应全部补测。
(6)路基放样。路基施工前,应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设计图表、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钉出路基用地界桩和路堤坡脚、路堑堑顶、边沟、取土坑、护坡道、弃土堆等的具置桩。在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离处设立控制桩,其间隔不宜大于50m。桩上标明极号与路中心填挖高,用(+)表示填方,用(-)表示挖方。
2、施工工程中的质量控制
根据试验段总结的施工方案、作业流程及工程质量要求认真进行施工,按照质量保证体系分工及施工要求对每一工序进行严格自检,对达不到要求的及时进行返工处理,认真分析返工原因,如属人为原因造成的要对有关责任人强化教育或采取经济处罚措施,如属客观原因,要及时研究对策,对施工进行调整。返工就是浪费,就是经济效益的损失,每一工序的合格才能保证成品的合格,每一工序出现次品就容易造成不合格的产品,因此强化质量保证体系,强化质量责任制是保证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3、路基排水
公路排水设计应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要考虑如何减少地下水、农田排灌水对路基稳定性及其强度的影响,一般称之为第一类排水;其二是要考虑如何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对路基、路面质量的影响,减少因路表水排水不畅或路表水下渗对路基、路面结构和使用性能产生的损害,这称为第二类排水。
3.1第一类排水设计通常采用适当提高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或在路基底部设置隔水垫层等办法。
施工期间一般都考虑在施工前开挖临时排水边沟,排除施工期地表水并降低地下水,同时在路基底部掺加低剂量石灰处理,设置40cm厚的稳定层等。采用这一系列措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第二类排水设计一般包括:①通过路面横坡、边沟、边沟急流槽等,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以外;②设计中央分隔带纵向碎石盲沟、软式透水管及横向排水管,将施工期进入中央分隔带的雨水及运营期中央分隔带的下渗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③设计泄水孔以迅速排除桥面水;④设计中采用沥青封层、土路肩纵横向碎石盲沟或排水管,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
路面渗水的排水设计:沿路面边缘设置由透水性填料集水沟、横向出水管和过滤织物(土工布)组成的路面边缘排水系统。
通过设置沥青封层、土路肩纵横向碎石盲沟和排水管,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由于通过沥青面层下渗的水量有限,考虑到排水路径的限制,因此,设计中采用每10m左右设置一道Ф5cm横向排水管以确保路面下渗水的排除。
四、总结
总之,在公路项目的施工过程当中,公路路基作为基础工程,并且在全部项目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于以后的路基工作中必须要不断的加强努力提高施工技术,及早的发现问题,及时的解决问题,必须严格根据公路施工要求完成施工,按照公路设计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从而确保建设具有质量优良,社会效益显著的公路工程。
参考文献:
【1】 林峰;公路路基施工问题探讨[J]. 四川建材,2007.6.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
一、市政道路施工技术中的质量问题
1、道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要重视调拱调坡层的施工质量,在该层的施工时,特别要抓好各材料的规格、级配及配合比,确保该层的有效宽度内的平整度和压实度,是保证基层施工质量的基础。
②在基层施工中,严格抓好松铺厚度,在最佳含水量的碾压尽量减少基层成型,经初压后进行人工整修,特别要加强基层边缘立模处的压实度,对因特殊情况碾不到位的应采用工人锤和振动夯,分层夯实,以确保其结构层的质量。
③加强基层养护,在基层施工完成后,采用麻袋进行养护,也可以采用喷洒沥青乳液保护。若不能封闭交通,应限制重车通行,其车速不应超过20km/h,同时应注意其他交通设施对基层的损坏。若出现车槽(坑槽)松散,应采用相同材料修补压实。严禁用松散粒料填补。
2、裂缝的形成
①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差:a水泥标号低,或放置时间过久,致使水泥变性,或受潮而性能低下。b骨料品种质量差,为了降低成本,对骨料就近采挖,不经过检验就用于施工。
②在施工时,对混凝土的配合比不规范,随意性大,单凭经验不按标准规定进行配比操作。
③在浇筑灌浆过程中,对混凝土的振捣过猛或不足,使混凝土结构整体不均匀,局部骨料沉塌,混凝土干膜后出现蜂窝、麻面状。
3、路基的稳定性
由于施工长度较长,各个地段的地质条件不尽相同,同时又因为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一些附属工程也会同时进行,比如地下管线的安插和设置其他地下设施,同时又不允随意许延长工期,使得工程的复杂性增大,进而浇筑路基时的检测工作可能会发生纰漏,其稳定性会成为影响工程整体质量的问题。
4、井口与路面产生塌陷
雨水井和检查井与地面相接处容易发生塌陷,由于多数雨水井和检查井是设置在路面或者路边上,当井背宽度过窄的时候,会对回填夯实施工产生影响,而且也很难检查压实度。进而在投入使用之后,因为经常碾压,发生该类地区的塌陷。
5、过路管沟处路面出现裂缝
进行市政道路工程时,会有很多管道穿过行车路的地下,比如排雨管道,过路电缆,通讯电缆以及自来水管道等。这些管道会在道路施工之前进行搭设,因而其压实度问题常常会被忽视。使得此类管道与地面相接处,出现轻微裂缝,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
6、检查井盖板超高
人行道上的路灯检查井盖板和路面高差值超高标准,产生磕绊现象。对人行道进行施工时,由于检查井盖板较大,安装困难,常会出现盖板与路面高差的数值超标,交付使用之后,会发生磕绊现象。
二、市政道路施工技术中质量预防措施
1、材料检查阶段
市政道路工程中使用的材料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因为材料的性能与品质,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工程的使用寿命。尤其是原材料与管构件的质量,会直接决定工程的质量,所以在这阶段采取控制质量的措施,才能保证道路与其附属工程结构的完整性,便于日后进行养护,在最大限度上降低材料对工程质量的不良影响。再者,因为构造物要承受较大的负荷,而且需要常年暴露在大气环境中,经受各种复杂环境的考验,更要我们对原材料的选择给予足够的重视。
项目质量监管部门,要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实行工程材料的全面监管。因为道路工程的施工材料的来源渠道变化很大,种类也较为复杂,特别是砂和石的来源常常发生变化。因此,在工程验收之前,监管工程师有权对所有材料进行检查,抽样测试与复试,保证进场材料的质量问题,把好原材料与管构件的质量关。
2、现场施工阶段
首先我们需要确保路基的稳定性,进行路基的浇筑与挖方和填方处理时,一定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而且采用切实可行的施工工艺。以此保证路基的稳定性能够符合设计的要求。其次,一定要重视施工中回填的质量,对于一些特殊地段,采用特殊的处理方式,比如说井与路面相接处,对于那些中等的井背缝隙,可以使用灰泥进行充填并分层进行捣实,对于那些小的井背缝隙,可以使用砌筑砂浆进行充填,同样分层捣实。同时加大巡查监理力度,比如采用旁站式监理方法。再者针对施工中出现的沟槽压实不够的问题,先要根据实际施工需要选择合适机型的压实机,之后对沟槽部分进行分层压实,而且对于过路管沟处出现的裂缝,要在铺设管线时就进行压实施工,后期进行道路建设时,再进行一次压实施工,并做好检验工作。最后对于检查井盖板的问题,要做好检查工作,不要怕麻烦,做到每个井盖板都进行两次以上的检查,出现问题,及时修整,以此提高道路工程的质量。
3、提高各参加建设方人员素质
要提升道路工程质量,就必须要以人为本,提高建设人员的质量素质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形成良好的重视工程质量氛围,加强建设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与考核工作,强化市场准入的人员资格.技能水平认证和企业资质制度,真正做到从工序到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加强项目责任制度,要以质量为主.抓好施工过程,落实责任到人,贯彻每一道施工工序,创建文明优质的建设工程。
4、加强工程设计质量控制
设计阶段质量控制是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最为关键的阶段,在道路设计中,要提高设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优化项目施工设计质量控制,提高设计企业职业信誉;优化设计费用控制,加强设计奖励索赔制度管理,严格把握设计方案审批手续,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选优,邀请知名的专业参与方案的设计,提高设计单位设计资质;通过加强设计质量控制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和管理措施控制,完善道路设计方职业技能水平,提高道路设计质量。
5、建立并完善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是施工单位取得建设单位信任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手段,它以控制和保证施工产品质量为目标,涉及从施工生产到竣工投产的全过程,主要包括质量目标,质量计划,思想保证体系.组织保证体系和工作保证体系,以质量计划为主线,以过程管理为重心,按照PDCA循环的原理,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的步骤展开控制,形成一套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和质量记录等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文件,在获取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监督管理的基础上,明确奖罚制度,加强日常操作检查.监督工作,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作为城市形象的代表,其形象与方便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相当紧密,然而道路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病害依然是不可忽视的,在建设过程中要保证工程质量能够稳步地提高,不断克服各种技术难题,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把握好每一道工序,规范施工设计制度,创建优良的工程质量建筑,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顶管技术 给排水管道
概述:传统的挖槽埋管地下管线施工技术由于对地面交通影响较大。使本来就拥挤繁忙的城市交通如同雪上加霜。同时给市民工作、生活带来许多不便。顶管技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一种非开挖技术。随着顶管技术在市政工程的广泛运用。本论文主要讨论在顶管作业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具体的技术问题。值得施工技术人员重视。并以此和同行共享。
一、顶管技术在城市给排水中的发展
地下给排水管网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给水管网进行改造的时候,管道安装工作需要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传统的地下管线施工技术通常对地表有很大的破坏,而且地下管线的改造是在城市道路下的工程,必然会对本来就拥堵的城市交通带来更大的不便,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出行,施工后的道路恢复工作也比较麻烦,在一些人口密集交通易堵塞的大城市这个问题显得更加明显,因此,这个问题成为了众多专家研究的话题,也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非开挖工程技术彻底解决了管道埋设施工中对城市建筑物的破坏和道路交通的堵塞等难题,在稳定土层和环境保护方面凸显其优势。这对交通繁忙、人口密集、地面建筑物众多、地下管线复杂的城市是非常重要的,它将为城市创造一个洁净、舒适和美好的环境。非开挖技术是指在进行地下管线的铺设改造中尽力不开挖或者少开挖。
顶管技术就是在目前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一种菲开挖技术,这种技术在国外应用非常普遍,在我国也有很大的普及空间。伴随着顶管技术的投入使用,在运用中也经常出现一些问题,本文主要提出在顶管技术施工中容易出现的技术问题,值得施工技术人员重视,并以此和同行共享。
二、顶管施工的特点
顶管法又称为非开挖管道敷设技术.它具有不需要开挖面层.就能穿越地面构筑物和地下管线及公路、铁路、河道的特点,相比开挖敷设技术。投资和工期将大大节省。同时,顶管施工技术可以降低噪音,减少粉尘.减轻对城区的交通条件和环境状况的干扰和破坏.属于真正的无污染、高效率的施工技术。顶管施工法由于其上述多方面的优点.在市政工程中尤其是在市政给排水管线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概括起来,顶管施工技术具有几大方面的优点:施工面由线缩成点,占地面积小;地面活动不受施工影响,对交通干扰小;噪音和震动低.城市中施工对居民生活环境干扰小.不影响现有管线及构筑物的使用;可以在很深的地下或水下敷设管道,可以安全穿越铁路、公路、河流、建筑物,减少沿线的拆迁工作量.降低工程造价。其主要缺点是施工技术难度较高,需要详细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探资料。
三、顶管技术施工应用分析
1、顶进管的选择
顶进管一般选州钢筋砼管.如没有腐蚀要求可选用钢管。钢筋砼管的规格设计、配筋和应力验算应遵守有关钢筋砼的标准和技术规程.特别是有关钢筋砼管的标准和技术规程。
2、顶进管岛径的选择
顶进管的直径选择是片先根据工程性质、工程需要确定内径。根据顶进管所受荷载确定砼管的配筋及壁厚.进而确定外径。因为顶管工程工作面上需要配备挖土工人.所阻一般管内径不小于500rm。
3、顶进管妊度的选择
顶进管的长度对顶管过程的可控性和经济性有很大的影响。在直线推顶的情况下使用长管可以减少装管的次数.取得良好的效果.但随着管长度的增长.如果偏离原定的路线,建造顶坑时顶娅坑的长度也要增大.挖坑、支护、回填、修复的费用将相应地增加。反之,在直线上推顶很短的管也较困难.闪为短管比较容易向周闱土层中挤入.致使整个管呈蛇形弯曲,这便降低了管路顶进的可控性。
4、顶管施工的前期准备
现场平面布置,平面总体帛置包括起重设备、自动拧制室、料具间、管片堆场、拌浆棚及拌浆材料堆场、注水系统、弃土坑的布置等,始硼t作井内安装发射架、顶管机、前顶铁、主推千斤顶、反力架等顶进设备.工作井边侧设置下井扶梯供施工人员上下。
顶管机进,出洞处以及后靠土体加固为确保顶管机出洞的绝对安全,对后靠土体机进。为防止腰管机进、出预留空间导致泥水流失.并确保在顶进过程中压注的触变泥浆不流失,必须在工作井安装洞口止水装置。
三、顶管施工的工艺
顶管施工又称为顶进法施工.是指利用顶进设备将预制的箱形或圆形构造物逐渐顶入路基.以构成立体交义通道的施工方法。顶管施工需先在确定的管段之间设置工作井和接收,在工作井内安装推力设备将导轨上的顶管机头推入土体,机头导向。将预制的钢筋混凝上管向前顶进.前端土体通过上作井运出,最后完成管道铺设。
1、顶管井的设计
顶管井分工作井与接收井两种,顶管井的建造结构有很多种类,一般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作井的结构形式通常有单孔井和单排孔井,它们的结构受力性能由高至低依次为圆形一矩形。结构布置时,可在井内设置内支撑.改善结构受力。在建造过程中工作井按双向顶进设计,问距与设计枪杳井间距一致.施工完毕,在工作井和接收井的位置上按设计要求做检查井。
2、顶管施工工序
①穿墙:打开穿墙闷饭将工具管顶出井外.并安装穿墙止水装置,主要技术施工措施如下:a穿墙管由填夯压密实的纸筋粘上或低强度水泥粘土拌和土.以起到临时性阻水挡土作用;b为确保穿墙孔外侧一定范嗣内土体基本稳定并有足够强度.工作井工具管穿墙,对穿墙管外侧采取注浆同结措施;
c穿墙前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处坪措施:d蝴板开启后迅速推进工具管.同时做好穿墙止水.
结束语:管工艺的施工从技术上讲是完全可行的.相对于开槽坪管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睐讲更具有优越性,另外一方面从切实做到保护环境人手.加人推广顶管施上技术力度势在必行.可以预见未来的管线铺设技术将以顶管工艺为支撑。
参考文献:
关键词:既有铁路 隧道接长 桩基托梁 拱部无支架施工
1.引言
铁路隧道修建后,为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及配合地方市政道路规划,完善城区交通系统,常设明洞防护或隧道接长。铁路隧道接长常用明洞形式,具体方法有拱部滑模施工技术和半装配式施工技术②,施工完毕,回填明洞,洞顶铺设路面。该铁路于2004年1月11日正式交付运营,2010年10月30日完成电气化改造。K152+833.45太阳山隧道进口接长工程,在电气化开通前,分别采取扣轨开挖桩基、D便梁加固线路开挖托梁、无支架法现浇拱部等施工工艺,确保隧道接长施工和列车运行安全,补充和完善了隧道接长施工技术。
2.结构设计
该铁路设计行车速度80km/h,隧道建筑限界采用国标《146.2-83》之“隧限-2A”,铺设有碴轨道,轨枕采用Ⅱ型混凝土枕,60kg/m钢轨。由于当地开发区规划道路从太阳山隧道进口端以56°交角斜跨线路,借电气化改造之机,隧道作接长处理。设计采用拱形明洞斜交方式接长,全长36.46m(见图1)。明洞主体采用三心圆拱斜边墙结构,净宽6.8m,净高6.65m,拱圈65cm厚;边墙内墙为直边,外墙为斜边墙,顶宽0.5m,底宽2.5m。明洞基础采用桩基托梁结构,托梁高1.50m,宽3.30m。
3.隧道接长施工
既有太阳山隧道为直墙三心圆拱形隧道,洞门为端墙式,新建接长隧道采用现浇法施工。
主要施工工序为:桩基础施工—线路加固—开挖便梁支墩—架设D24m钢便梁—托梁施工—边墙施工—吊装H型钢钢架—安装钢纤维混凝土板—绑扎拱部钢筋及安装外模板—浇筑明洞拱部混凝土—洞门及两侧端墙施工。
施工的难点主要有:桩基施工、拱架的制安、钢纤维混凝土板安装、明洞拱部混凝土浇筑等。
3.1桩基础施工
桩基施工前先探明电力、通信及信号电缆等地下管线并作好迁改或保护。桩基石采用非爆破法开挖,强风化泥岩采用风镐开挖,弱风化泥岩和砂岩开挖采用水磨钻沿周边钻孔,形成破裂面,人工破碎解小,卷扬机出碴。其余工序均为常规技术,不再赘述。
3.2线路加固及支墩施工
便梁支墩采用挖孔灌注桩,支墩处用50kg/m钢轨按3-3-3-3组合成吊轨梁。扣轨毕,线路限速25km/h。开挖便梁支墩,本工程采用2组D24便梁,同时顺线路架设,便梁支墩尺寸:洞内160×200cm和160×250cm;洞外为200×250cm,桩长9~10m。桩采用C20钢筋混凝土护壁,片石混凝土填芯。
3.3 D24m钢便梁架设和托梁施工
便梁用轨道车封锁点内运到现场安装,注意在轨道与钢枕间加垫绝缘橡胶垫块,以免出现红光带。便梁架设后托梁为常规施工技术,不再赘述。
3.4 边墙施工
边墙为C30混凝土,采用大块模板,分段分侧浇筑。注意靠线路一侧模板及支架安装位置,避免发生侵限,边墙顶面严格按H型钢尺寸及位置预留“U”形槽。
3.5 H型钢拱架的制安
(1)为保证型钢拱架的精度,钢拱架采用厂内弯制成型,出厂前均进行试拼装,并对各单元节逐一编号。
(2)拱架型钢下翼缘板及腹板按设计预钻安装钢纤维混凝土板的M20螺栓孔和φ14纵向钢筋安装孔。
(3)先安装正交段钢拱架,最后安装斜交段拱架。拱架采用25t汽车起重机旁位封锁点内安装。第一榀拱架的安装至关重要,拱架就位后,调整垂直度,用钢管支撑拱架,并通过钢筋和边墙顶预埋的连接钢筋角施焊拉结,第一榀钢拱架就位后,立即吊装第二榀,位置调整好后榀间用钢筋水平焊接,每侧2道以上,以保证安装后的整体稳定性。
(4)钢拱架在现场提前拼装好,保证封锁点内吊装进度。
3.6内模安装及混凝土浇筑
(1)纤维混凝土内模委托厂家预制,四角的螺栓孔精确预留,以便安装内模。
(2)型钢钢架分三个单元制作,各单元节连接钢板处的内模板异形内模。
(3)纤维混凝土板安装时从两侧自下而上对称进行,固定内模的螺栓螺帽向上。
(4)内模安装完成后,模板与模板之间小缝隙采用腻子封堵,模板与钢拱架之间缝隙采用水泥砂浆封闭。
(5)内模、挡头模安装完成后,安装明洞结构钢筋和外模板,在封锁点内进行拱部混凝土的浇筑,拱部混凝土浇筑左右对称进行。
3.7洞内挂网喷射混凝土
拱部混凝土浇筑完毕,挂网喷射混凝土封闭型钢拱架和纤维混凝土板。
4.安全措施
该铁路电气化改造前每天行车10对,行车密度不大,列车间隙时间长。即便如此,拱形隧道接长施工,是在线路封锁+慢行的条件下进行的,如何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题下合理安排各工序作业是隧道接长施工的重点。营业线施工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坚持“施工不行车、行车不施工”的原则。H型钢钢架安装、钢纤维混凝土内模安装、拱部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关键工序要点封锁线路施工。若利用列车间隙施工,按要求派驻站联络员,提前通知现场设安全员和防护员,随时做到“车来机停”、人员、料具提前下道。
5.结语
该铁路太阳山隧道接长工程,工程量大、施工工期紧、行车干扰大。这项基于行车安全、方便施工的无支架隧道接长施工技术,值得同条件下类似工程借鉴。
参考文献
关键字:高速公路;施工技术;碎石注浆桩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碎石注浆桩技术起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碎石注浆桩技术是由高压注浆桩和砂石桩两种桩体结构共同组成的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技术和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的综合性桩体施工技术越来越受到施工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和认可。其具备施工设备轻便简单、能够满足各种施工场地要求,同时还具有在施工的时候噪音污染小、对环境的影响低等优势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高速公路桩的制作,在铁路建设中应用更为广泛。
一、碎石注浆桩
1、我国高速公路施工建设概况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道路交通工程,由于公路在施工的过程中要面对种种的因素如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因而道路的结构布置将复杂多样。在目前的高速公路建设中,为了确保道路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规划的需求,道路的施工技术就变得尤为关键。公路的灌注桩施工技术主要是指在工程施工现场通过人工和机械的施工技术方式改良建设中存在的土质条件。在当前的道路桥梁建设中多数是亚粘土和粉土的地质条件,高速公路作为交通运输工程中重要的交通枢纽,必须要保证其重要的施工技术质量。
2、碎石注浆桩施工技术原理特点
碎石注浆桩是通过在施工的过程中由碎石和水泥浆胶结而形成的一种小型的钻孔灌注桩结构,适用于淤泥质土、粉质砂土等软土层地基处理,一般处理含水量较小的地基效果非常明显,而含水量较大的,则效果不太明显。从成桩的施工工艺来看,碎石注浆桩属于钻孔灌注桩的一种,在施工的过程中,碎石注浆桩由于其设备得选择简单、环境影响小、施工范围广和工程成本低的优势受到各个企业和施工的关注和认可。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桩的长度一般控制在30cm,利用小型的钻机在基础处进行钻孔施工,然后将注浆的管放置在注浆孔孔底,接着在清洗孔壁的同时投放碎石料,最后一步就是进行注浆,浆液由下而上形成凝固的桩。碎石注浆桩技术具有施工工艺操作简单、设备轻便、施工噪音小等特点,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碎石注浆桩施工工艺
碎石注浆桩施工工艺主要经过钻孔、清孔、投石和注浆四个施工步骤。
1、钻孔
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中,钻孔是施工过程的最主要的施工技术方法,由于桩的长度一般控制在30cm,因而在选取钻机的型号要特别注意钻头的直径大小和钻探的深度。在目前的施工过程中,我们常见的钻头主要为鱼尾钻头或者三翼钻头两种,在工程量较大和工作场地复杂的地区,通常采用泥浆护壁大泵量循环施工的方法。施工过程中遵循三个指标,首先是要确保钻孔的垂直度,在施工的过程中其偏差度应该控制在1%以下,且在施工当中要不断的对钻进角度进行及时合理的检查。其次是对钻孔过程中泥浆的清除,在钻进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的砂土和泥质土,如果不及时的清除这些泥土,不但会造成钻孔的效率,因而在钻进过程中应该不断的检查泥浆的比重,确保砂土能够控制在1.17~1.25 之间。最后是钻孔的深度,由于钻机在进行钻孔时,或多或少的会留下一些泥土或者砾石于所钻的孔中,所以,实际钻的孔深应该略大于设计的孔深,同时还需要以钢筒进行及时的加固,防止塌孔。
2、清孔
在钻孔完成之后将对孔进行清理,即为清孔,清孔在目前的工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在钻孔之后必须要进行的一个工作环节。清孔一般分为两次清理,第一次清孔在钻孔完成之后,待钻机取出后,将孔中的厚度清理在10cm范围内并且保持孔中泥浆的比重在1.15之内。第二次清孔是在投石进行时,此时一边进行清孔一边投石,也要控制泥浆的比重在1.15之内。
3、投石
第一次清孔之后要进行投石,对于投放的碎石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投放的碎石要在20cm~40cm之间;其次为了减少碎石对孔壁的损伤要通过导管进行的碎石的投放,当碎石投至孔口即可。
4、注浆
注浆主要利用砂浆泵将水泥砂浆通过注浆管注入孔内,注浆过程中需要注意三个要点。第一是砂浆泵型号的选择,第二是灌注砂浆材料的选择,砂浆主要以普通的硅酸盐水泥为主要材料,要注意材料的类型、砂子颗粒的大小以及砂浆的配比,砂子的颗粒直径一般都在0.5mm以内。注浆开始时,首先注入一定量的砂浆,当注浆达到一定量的时候,要减小注浆量和向上拔管,以防泥浆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土体大量扩散,当注入的砂浆快到孔口时,调节砂浆的比重在95%左右,然后拔一次管以确保注浆质量。在注浆的过程中由于注浆管的振动造成孔口石料下沉,故注浆过程中应不断补料,注浆后桩顶浆液会下沉,故应进行回灌作业。
三、碎石注浆桩质量监测
1、确保质量注意要点
高速公路碎石注浆工艺完成后还要保证施工技术的质量,期间要注意其中几点。首先是将测量定位技术的到位,其次是碎石注浆桩施工从钻孔到注浆之间的连续性,中途不能停止,最后是保证清孔和注浆的质量。
2、质量控制与沉降观测
在施工过程中,最后要注意的是进行控制和沉降的观测,软基处理施工应该实行动态控制,严格按监控指标和要求实施,施工前首先要对原材料进行检查,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对钻孔、清孔和注浆进行全程检查。除此之外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应加强监测频率,当发现侧向位移速率等指标不正常、路基有失稳的趋势时,要立即向上级部门通告。沉降观测通过埋设沉降观测标志来观测,沉降观测包括地表沉降观测和地基分层沉降观测,地表沉降观测采用沉降板,分层沉降观测采用分层沉降标,分层沉降标采用钻孔埋设,要求钻孔垂直偏差率应≤1.5%,并无塌孔缩孔存在,在埋设中应下套管或泥浆护壁,波纹管与导管应随埋随接。
总而言之,通过对碎石注浆桩施工技术的介绍和分析,得出了碎石注浆桩技术主要具有施工工艺简单和较高承载能力的特点。高速公路建设可以通过碎石注浆桩技术通过较小的投入达到了良好的加固效果,同时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付志勇;;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18期
关键词:桥梁;沥青面层;施工技术
Abstract: asphalt layer is on the road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vement structure layer, it is directly under the wheel load and the role of atmospheric natural factors, should be smooth, solid, durable, and rutting resistance, crack resistance, slip resistance, resistance to water damage and other aspects of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It is widely used in road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n this paper, a bridge asphalt surfac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shijiazhuang.
Key words: bridge; Asphalt surface;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Q522.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综合说明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上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桥台、基础;空心板安装完成后板顶现浇一层10cm厚C40钢筋混凝土;桥面面层采用3.0cm细粒式(AC-10)+中粒式(AC-20C)沥青混凝土。
1.2 工程特点
⑴本工程内容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基础、桥台、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板以及沥青混凝土面层。
⑵由于桥梁数量较多,对地基的承载力的了解程度很难做到细致。
⑶施工安全隐患多:由于施工地点的特殊性,尤其是在雨季施工时,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有一定的威胁。
1.3 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
1.3.1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见表1)。
采用的部分技术规范一览表 表1
1.3.2编制原则
⑴满足招标文件工期要求,以控制“工期、质量、安全、成本”为目标,以高素质的专业化施工队伍,足够的施工设备投入本工程施工,上场的队伍和设备以足够和适用为原则,保证施工生产资源。
⑵尽量减少暂设工程,合理布置施工平面图,节约施工临时用地。
⑶优化施工组织方案,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科学组织。贯彻ISO9002标准,加强过程质量控制,兑现合同承诺,铸造时代精品。
1.4气候
1.4.1气温及降水
多年平均气温:13.6℃
极端最低气温:-22.5℃
极端最高气温:41.2℃
多年平均降水量:634.8mm
1.4.2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6%
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为81%
月平均最小相对湿度为56%
2.桥梁沥青面层施工
2.1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配及审批工作。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即:指导性配合比设计阶段、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
第一阶段为指导性配合比设计,是由业主指定的试验单位根据有关规范、公路等级、使用性质等设计完成。该配合比设计包括各级集料组成范围,参考沥青用量范围及相应马歇尔指标值。它是目标配合比设计的依据。
第二阶段为目标配合比设计,在总工程师指导参与下,由试验室在完成有关原材料试验后,按照指导性配合比设计及马歇尔试验方法,在工地试验室进行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第三阶段为生产配合比设计及验证阶段,按照批准的目标配合比,通过反复调整冷料仓出口,给料皮带电动机转数,振动筛孔径及倾角,取样筛分,达到热料仓窖均衡,拌和机生产效率最高。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试拌试铺工作。
各类沥青混合料符合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并有良好的施工性。
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控制指标和低温控制指标由有关指定单位完成。
2.2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
⑴技术标准
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采用3.0cm细粒式(AC-10)+5.0cm中粒式(AC-20C)沥青混凝土,中面层与桥面水泥混凝土之间设置沥青粘层和防水层。
⑵桥面沥青混凝土施工
桥面沥青混凝土施工同路面中面层、表面层沥青混凝土施工方法一致。在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中,对本标段所有桥的路面排水工程同时进行施工。桥路面排水采用在中面层沥青混凝土路面边缘设20厘米宽5厘米厚的1~2厘米单粒径碎石层纵向贯通,通过桥面泄露水孔排水。
⑶关键工程—沥青混凝土施工(沥青砼AC-10,沥青砼AC-20C)
施工工艺流程:
1)报方案
根据施工技术规范,采用集中拌和施工。关于配合比,要于施工前56天进行混合料设计,并将试验结果送交监理工程师审批。施工方案报批准配合比,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包括技术力量、施工机具以及施工程序和工艺操作详细说明,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2)试验段施工
在正式开工前至少28天,在监理工程师在场情况下,现场铺设400~800m2,以验证混合料的稳定性,机械设备是否满足运输、摊铺、拌和、压实的质量要求和工作效率,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合理性和适应性。
3)施工操作程序
①施工前,在完成后的桥面系表面喷洒乳化沥青透层油,再洒上一层粒径5~10毫米的石屑,石屑洒完后利用较轻的压路机碾压1~2遍。
② 道路中线纵向10~20米、横向5~10米设一路面高程控制点,以便掌握高程及油面高度,路口处依据竖向设计每5米设置高程控制点。
③ 施工前,应对到场的沥青混凝土设专人收料、验料,若有过火、过油、少油、离析现象或有花白料应停止使用,并设专人检测到场油温,油温控制在130℃~160℃。运输中要有覆盖设施。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等候卸料的车不少于5辆,必要时可采取压车措施,暂缓摊铺。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运前进。
④摊铺前1~2小时布设基准线。摊铺采用全断面作业。摊铺温度控制在不低于130℃,沥青混凝土松铺厚度按实厚乘以1.18~1.30系数,上下层摊铺带搭接10cm以上。整平接茬,使接茬处油料饱满,防止纵缝开裂。
⑤碾压采用先轻后重,初压两遍,主动轮在前,碾速1.5~2公里/小时,复压时用12t~15t振动碾压4~6遍至稳定无明显轮迹,碾速2.5~3.5公里/小时,碾压时由路边开始向中心移动,碾压带宽度应重叠1/2后轮宽,双轮重叠30cm。在碾压过程可向碾压轮洒少量水,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未冷却的路段上车,调头或停车等候。对压路机无法压实的路边缘等局部地区,采用人工夯实,热烙铁补充压实。当天碾压的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凝土上不得停放任何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矿料、油料等杂物。
⑥沥青混凝土应减少纵、横缝。若有接茬时须采用直茬热接法。
参考文献:
[1]袁敏,马蕾.公路沥青面层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2):132-133.
[2]何应明.长遂道阻燃沥青面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7).
[3]夏稳.桥梁沥青面层防水处理的施工技术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4).
[4]刘涛,陈泰浩.沥青面层集料加工及拌和楼配筛技术研究[C].//第八届全国道路桥梁材料应用技术论坛论文汇编.2007:164-168.
关键词:公路施工;软土地基;质量控制
一、软土地基影响因素
软土是指滨海、湖沼、谷地、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天然空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固结时间长、灵敏度高、扰动性大、透水性差、土层层状分布复杂、各层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相差较大等特点。
1、地基状况
土质条件的影响。黏性土: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压实法。在施工中采取的处理方法对地基的扰动必须尽量小。砂性土:采用挤实砂桩法或振动压实法对可能发生液化的砂性土进行改善,这主要是因为黏土一经扰动,强度降低很多。
地基构成情况。在软土层较浅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简单的表层处理。重要的构造物基础常用开挖换填法。若软土层较厚,应使用其他方法配合表层处理法,具体分析如下:夹有砂层且厚度较薄(5m~6m以下)的软土层,采用表层处理法、荷载压重法等,即使是7cm的砂层也是有效排水层,在土质调查中不要遗漏。软土层厚且无砂层的情况,因排水距离长,因此固结沉降需较长的时间,同时强度也将增长。
2、公路等级要求的道路性质
对于设计要求的公路道路等级越高,平整度要求也越高,越需要采取强而有力的软地基沉降处理措施。反之,公路等级较低时,可先铺简易公路路面,等待地基沉降结束后,再铺常规的公路路面以达到节约资金的目的。
公路道路的形状。路堤的设计宽度与高度也是选择处理方法时要考虑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采用换填法时,对于宽而低的路堤容易出现局部破坏的现象;在设计高度大而稳定性不足的情况下,采用压重法将受到较大的限制;此外设计的路堤越宽越高,则地基产生压力的底部将越深,而引起深处黏土层沉降也越大。
3、公路施工的周围环境
公路施工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处理地基时的振动、噪声及地下水的变化和多余的泥水散落等,因此在选择软地基施工方法时必须详细的加以考虑。
对于路堤高度较高而地基特别软弱的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周围地基可能会经常发生大的隆起或沉降。因此,假如在路堤坡脚附近有民房和重要建筑物时,应充分考虑多方因素以减小总沉降量,同时控制剪切变形。如果工程中不能采用这类方法实现目的,应考虑事先对可能受影响的建筑物或者民房加以保护,否则应考虑以高架桥梁代替路堤的方法。
二、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应用
1、碎石桩的压密注浆技术
压密注浆技术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如地质地貌、天气等,要对相关因素进行收集分析计算,最终设计出最适合的方案。压密注浆碎石桩技术使用的材料主要是碎石和水泥。具体做法是对已经加固好的桩位投放碎石,然后使往桩里注入水泥,等到水泥凝结度达到初级的时候,再通过之前留下的管道向桩里注入水泥,这样可以使碎石间的缝隙得到充分的衔接,使桩体四周的土质变得更加的密实,采用压密注浆技术还需要用到其他辅助技术来,利用钻孔技术对地基进行钻孔,然后将碎石等材料投入钻孔中,再进行注浆,将水泥封在孔中,与周围的土地形成复合地基。压密注浆技术,加快了工作的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压密注浆技术与碎石桩相结合的方法,因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小,所以适合于各种地形环境;这种施工技术,所需要的设备简单,操作简单,成本低,提升了路基的承载力。
2、置换法改善软土路基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表面处理技术只能改善软土路基表面土体的工程力学性质,而整个路基的耐久性却难以保证,对道路的正常使用与养护造成了严重影响。用于处理软土路基的置换技术主要就是通过将高强度土体替代软土来增加软土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利用爆炸技术和人工置换土体等强制置换土体是软土路基主要的置换技术,软土路基置换技术可彻底改变路基的土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置换土体常常为粗粒土,在人工置换后还往往会将土体夯实。
3、软土路基施工的冻结技术
冻结法在公路软土路基施工中也是比较常见的,所需要的设备和材料包括制冷机、液化氮或者二氧化碳,冻结法首先要将液态的 C02进行膨胀,运用制冷装置使软土路基定型、冷冻,这样可以有效的增加软土的强度,冻结法液压系统。液压系统和制冷系统可以使得液体在低温的状态下流动,从而加固土层的硬度。
4、加载技术改善软土路基
加载技术处理软土路基主要是采用人工压实的方法来改善软土路基的工程力学性质。在实际工程中,应采用重型压路机对软土路基进行反复的人工压实工作,排出软土路基中的水分降低水含水量,减小软土路基中的孔隙,减小软土路基的变形。在对软土路基进行反复压实的过程中应该对其压实工作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测与监督,以保证软土路基的压实效果。通过对软土路基的反复压实可将软土路基压制成符合道路工程施工要求的路基土壤。加载技术处理软土路基简单有效,降低施工成本,达到道路路基施工要求,已被广泛的运用于我国的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处理中。
三、软土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对施工技术的有效管理措施。完善施工管理是软土施工工程的一个重点内容。良好有序的管理制度,能够促进工程顺利完成。在软土施工中采取的措施需要我们结合实际进行探索。首先,严格划分工作以及责任分配,由于软土施工技术自身具有的特点,不同的部门应该分管不同的技术步骤,并且出现技术困难时,相应部门及时有效的予以处理。
2、对施工材料的管理措施。施工材料的好坏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在软土路基的管理中同样也需要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软土路基在现在的公路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施工管理中应重点关注。首先,在施工前,要严格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严格选择符合资格的供应商,坚决杜绝等腐败问题的出现;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随时监督材料的使用以及进货的过程,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查,防止不合格的材料被用在公路建设中,这将会威胁到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在此,在工程验收阶段,需要对材料进行再次复核。做好每个环节的材料管理工作,使软土路基达到我们的预期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作为交通的主要方式,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和人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在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为了避免在竣工后投入使用时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在设计时就要注意各种问题,软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工程进展变得顺利,也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减轻工程量。
参考文献
[1] 尹志钢YIN Zhi-gang 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及其应用[期刊论文] 《山西建筑》 -2010年5期.
[2] 吴金权 关于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分析[期刊论文] 《科技促进发展》 -2011年2期.
[3] 尹志钢 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及其应用[期刊论文] 《山西建筑》 -2010年5期.
关键词:高速公路,SMA路面配合比设计施工技术
1概述: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tone Matrix Asphalt)简称为SMA。它是一种以沥青、矿粉、纤维稳定剂组成的沥青玛蹄脂胶泥混合料,填充并裹覆矿料表面和粗集料骨架空隙体积中,形成沥青混合料。它以其良好的路用性能,近年来在我国被逐渐推广应用到高速公路上。但是由于有的施工单位对SMA路面不正确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以及经验不足等原因,造成了已施工的个别SMA路段出现了种种病害。为了更好的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更进一步熟悉和了解SMA的特性,本文结合沪蓉国道主干线支线石忠高速路面工程实例,对SMA路面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及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2 SMA特性
SMA混合料为间断级配,其构成特性为“三多一少”。三多为粗集料多达70%~80%;矿粉用量多达8%~12%;沥青用量多达6%左右;一少则是细集料少;粗集料颗粒石-石接触,形成骨架结构高速公路,再由沥青、矿粉、木质纤维、玛蹄脂填充其空隙,成为一种密实结构的沥青混合料,SMA路面使用的实践表明,与传统的沥青路面相比较具有以下特性:①更好的耐久性;②抗高温稳定性;③抗低温开裂性;④抗滑性能优越;⑤高温车辙变形小;⑥使用寿命长。
3 SMA路面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1 材料选择
3.1.1沥青:用于SMA的沥青必须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或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为了提高SMA的抗高温稳定性和抗低温开裂性能,可优先选用改性沥青。沪蓉国道主干线支线石忠高速公路SMA路面采用韩国SK-70﹟改性沥青,它是一种化学改性沥青,呈凝胶状,在基质沥青内部形成一个格架结构,从而改善了沥青的弹性性能,较基质沥青粘度明显增大,软化点升高,感温性能减少,抗老化能力增强,试验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规范要求,见表1。
表1 韩国SK-70﹟改性沥青主要技术指标
序号
试验项目
单位
试验结果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1
针入度25℃,100g,5s
0.1mm
56
40~60
T0604-2000
2
延度(5cm/min,5℃)
cm
42
≥20
T0605-1993
3
软化点(环球法)TR﹠G
℃
79.0
≥70
T0606-2000
4
动力粘度135℃
Pa.s
2.272
≤3
T0625-2000
5
闪点(COC)
℃
299
≥230
T0611-1993
6
溶解度(三氯乙烯)
%
99.62
≥99
T0607-1993
7
密度(15℃)
g/cm2
1.027
T0603-1993
8
RTFOR后残留物
质量损失
%
0.03
≤±1.0
T0610-1993
9
针入度(5℃)
%
76.8